心电图仪

2024-05-09

心电图仪(精选十篇)

心电图仪 篇1

1 硬件抗干扰设计

下面以一款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便携式的新型心电图仪为例。测量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硬件抗干扰是整个新型心电图仪的关键。根据产生时机干扰信号可分为机内干扰和机外干扰:做人体检测加导联时产生的干扰为机外干扰;不做人体时所产生的干扰为机内干扰, 机内干扰多为50 Hz干扰。而根据干扰源来论, 可分为工频干扰、基线漂移、肌电干扰、静电干扰和射频干扰等, 其中工频干扰、基线漂移、肌电干扰占心电图信号干扰的主要成分。

针对以上干扰, 硬件在设计时进行了输入信号的噪声抑制、信号前置放大要求等各方面的考虑。前置放大电路部分用来放大各导联心电信号, 在电源的输入输出都接了两个电容, 大电容减少自激振荡, 小电容来减少高平噪声;带通滤波电路部分用来滤除心电信号频率范围以外的噪声;用屏蔽驱动电路和陷波电路用于滤除50Hz工频干扰和35Hz肌电干扰;增加隔直电容消除电极噪声;低通滤波器消除了路的低频截止频率必须达到心电信号的低频截止频率的1/10 (0.05Hz) , 这样可以降低共模信号。并且0.05Hz高通电路的电容选择也很关键。漏电的因素影响很大, 因此在处理微弱信号电路中必须选用钽电容或独石电容, 部分滤波电路如图1所示。

心电信号数据采集电路部分用来采集人体电信号, 采用平均技术来减低器件噪声对微弱的被测信号的影响, 各导联心电信号放大后数据发送给MSP430单片机处理;右腿驱动电路部分不仅可以抑制50Hz工频干扰, 还限制了电流到毫安级, 增加了对人体的保护。各级之间使用光电耦合器来完成, 光电耦合器其输入端和输出端是以光为媒介进行间接耦合的传送信号, 因而具有较高的电气隔离和干扰抑制能力。光电隔离办法有效的防止一些干扰从过程通道进入单片机, 除此之外它还能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

2 软件抗干扰设计

在提高硬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同时, 软件抗干扰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性好越来越受到设计者们的重视。在工程实践中, 软件抗干扰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消除模拟输入信号的嗓声 (如数字滤波技术) ;程序运行混乱时使程序重入正轨的方法。

2.1 休眠复位抗干扰

MSP430单片机以低功耗特点著称, 可以灵活的选用时钟来控制读写速度, 还可以让系统工作于5种低功耗模式的任意一种。在外部没有被测信号时, 处于休眠状态, 这时CPU对系统三总线上出现的干扰不会作出任何反应, 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对干扰的敏感程度。如果让CPU执行完任务后直接进入休眠, 然后由外界复位唤醒它去执行下一次操作。这样会使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在没有使用新型心电图仪时处于休眠时, 主程序停止运行, 不会出现PC指针紊乱引起的程序跑飞。如果让单片机处于活动模式 (AM) , 通过分析系统程序执行发现, CPU很多情况下是在执行一些等待指令和循环检查程序, 由于这时CPU虽没有重要工作, 但却是清醒的, 很容易受干扰。让CPU在没有正常工作时处于休眠, 需利用中断系统来唤醒它, 之后又处于休眠。对于单纯数据显示, 每次复位后进行测量、送显示, 两次复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只需把原来的等待改为休眠即可。要注意的是, 测量、送显示用的总时间要小于复位低电平时间, 否则会出现永远不能完整执行程序的错误。对于有时序控制的应用, 每次复位后, 先要查看上个周期留下的标志, 以决定本周期做什么。

2.2 数据处理抗干扰

用数字处理方式选择信号频率。数字滤波是通过编程来实现。利用数字滤波技术, 可多通道共用, 不用增加而外硬件, 具有高可靠性, 突破RC滤波器受电容量的限制频率不能太低的限制。应用数字滤波处理模拟信号时, 首先须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限带、抽样和模数转换。数字滤波输入信号的抽样率应大于被处理信号带宽的两倍, 其频率响应具有以抽样频率为间隔的周期重复特性, 且以折叠频率即1/2抽样频率点呈镜像对称。

3 结束语

将人体采集过来的心电图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发送到示波器, 心电波形图有效、稳定。合理的选用硬件、软件抗干扰方案, 使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的产生, 让系统工作正常, 提高了心电图仪的检测精度, 改善了其应变能力。经过检测证明, 上述抗干扰方法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对心电图仪抗干扰设计, 克服了复杂信号环境, 医疗监测设备家居化, 将医疗场所由医疗中心转移至家庭, 对构建具有智能医疗的智能家居提供可靠技术参考。能够使普通人尤其是居家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得到细致、安全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将医疗监测与智能家居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是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推广, 智能医疗也走进了家居环境。针对智能家居复杂环境, 对采用MSP430的便携式心电图仪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了抗干扰设计和优化, 试验证明仪器运行稳定, 为智能医疗走进智能家居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智能家居,MSP430,心电图仪,抗干扰

参考文献

[1]魏芳波.新型心电图仪的设计[J].医疗装备, 2011, (10) .16-17

[2]黄根春.电子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93-94

[3]沈建华.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45-147

心电图仪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诊断及心电图表现。方法:26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及特殊类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5例,不典型症状11例。结论:发生心肌梗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心电图表现。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特殊类型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78-01

急性心急梗死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改变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1]。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静止的损伤电流;T波对称性倒置;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传导障碍。对26例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依据特殊心电图改变诊断早期心机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2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34岁~67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亚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有明显胸痛症状19例,无明显胸痛症状7例。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20例,有冠心病、心绞痛史16例。

1.2 方法与结果 所有患者采取平卧或半卧位,进行心电图仪检查。心肌梗死发生部位:前间壁8例,前壁2例,下壁10例,下后壁1例,下间壁1例,下前壁1例,下前侧壁1例,前侧壁1例,下侧壁1例。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5例,不典型症状11例。

2特殊类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2.1单纯正后壁梗死 单纯正后壁梗死在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上缺乏特征性病理性Q波,故易漏诊。但胸导联可看见V1、V2的R波电压增高,呈Rs型,常提示正后壁心肌梗死可能。有时早期并不显著,需动态观察,以及同过去心电图对照,典型的心电图可表现为V1、V2导联R/S≥1、RV1下行支粗钝或有切迹,RV1、RV2时限≥0.04 s,伴有STV1、STV2下移,凹面向上,或在等电位上,TV1、TV2直立、高耸、对称。正后壁心肌梗死指示性改变是在V7、V8导联上呈现QR型,Q≥0.03~0.04 s,T波倒置,可有ST段抬高,但有时不显著;因左室后壁供血主要来源于左冠脉回旋支或右冠脉后降支,故正后壁心肌梗死常合并有下壁,侧壁或右室梗死。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以右胸导联R波增高做依据,故心电图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正常成人心电图逆钟向转位,虽有V2导联R波增高,却很少到V1导联R波大于S波,而且在V4~V6导联R波仍呈电压逐渐增高,而正后壁心肌梗死则显示V5、V6导联的R波急剧下降[2];右室肥大时常有电轴右偏,SV5显著加深及V1、V2导联ST段下移,T波双向或倒置;根据心电图上本身的特征对A型预激综合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不难鉴别。

2.2无Q波心肌梗死 无Q波心肌梗死也称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因只出现ST段和/或T波改变,而无病理性Q波,往往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心电图主要表现:以ST段下移为主,为心内膜下心肌损伤。特点是:ST段广泛降低,包括V4~V6、I、Ⅱ、aVL导联,而aVR导联升高,ST段下移0.1 mV以上,多呈下斜型,伴有或不伴T波倒置,持续24 h以上并有进展,但可恢复正常。它与心绞痛的鉴别在于后者的ST段下移为暂时I生,多在数小时恢复。以T波改变为主,出现深宽而对称的倒置T波,尤以V3、V4、Ⅱ导联为明显,并有梗死 T波演变,伴QT间期延长,这对诊断很有帮助。ST段抬高为主,无病理性Q波,ST段呈单向曲线,并ST-T动态演变,持续1周以上。临床上凡心电图有上述三种ST-T改变、伴或不伴心肌缺血胸痛患者,应于发病3天内连续检测心肌酶谱,如心肌酶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规律,便可确定为无Q波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多见于多支冠脉病变,有多次梗死的倾向,多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2.3右室梗死 单纯右室梗死很少见,常与下壁和正后壁梗死合并存在。在下壁和正后壁心梗患者,右胸導联(V4R~V6R)ST段抬高≥1 mm是诊断右室梗死的较可靠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这种心电图变化多发生于梗死后第1~2天,故应尽早检查。此外,V1、V2导联ST段抬高且不伴该导联Q波形成;Ⅱ、Ⅲ导联ST段抬高≥1mm,Ⅲ导联ST段抬高/Ⅱ导联ST段抬高>1和V3R~V5R导联出现Q波这三种心电图改变,亦可作为诊断右室梗死的依据,但其可靠性远低于右胸导联上ST段抬高[3]。

2.4心房梗死 心房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病例的7%~17%,一般右房梗死比左房梗死多见。当心电图出现下列改变时,应考虑心房梗死的可能。P波:宽大,形态畸形。PR段:PR段抬高>0.05 mV或下移>0.1 mV,尤其是I导联的PR段抬高对心房梗死具有诊断价值。明显而持久的房性异位心律,如房性早搏、房速或房颤。存在对应的心室梗死。

3 讨论

由于各部分心肌接受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的血液供血,因而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常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段性。临床上心电图定位诊断是以出现Q波的导联为依据。根据心电图出现 Q波导联的不同,心肌梗死解剖部位的判定概括。通常,前间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左前降支的间隔支闭塞引起;前壁心肌梗死一般是由左前降支闭塞引起;侧壁心肌梗死可能是由于回旋支、对角支或前降支近端闭塞引起;右冠优势时,右冠的锐缘支发出前闭塞引起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发出后闭塞引起单纯下壁心肌梗死;而左冠优势时,后降支闭塞引起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回旋支近端闭塞引起侧壁、正后壁及下壁心肌梗死。

一般来说,ST段弓背抬高对诊断 AMI具有高度特异性。患下壁MI的患者应检测全部右心导联,V3R或V4R导联ST段抬高可诊断为右室梗死,V1、V2导联ST段压低要考虑回旋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所致的后壁MI,可通过V8、V9后壁导联ST段升高证实。Q波的出现表明此类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闭塞,结合闭塞发生的可能时间,可考虑行血管再通术,这类MI患者再灌注治疗可加速 Q波的出现。在有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心电图不显示典型改变,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可掩盖MI表现,如无急性ST段抬高及新的Q波形成,不如其他心电图改变特异性强。即使有ST段抬高及Q波形成,亦不是100%特异性诊断。AMI时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在无以往心电图作比较时,任何变化均应考虑为新出现的改变。虽然持续或固定的改变更多为MI的特征,不稳定改变伴有生化标记物升高时也应考虑非Q波 MI,ST段压低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刘霞.右室导联对由右冠脉近段阻塞引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172.

[2]周建萍.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的早期下壁心肌梗死1例[J].心电学杂志,2004,23(3):163.

心电图仪 篇3

总体结构设计

人体心电信号非常微弱, 其幅值一般为50μV~5mV, 频率范围0.01Hz~250Hz。人体心电信号极易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如皮肤阻抗造成的极化电压的干扰, 呼吸阻抗造成的基线的干扰, 情绪及外界刺激引起的肌电干扰等等, 其中工频干扰尤为明显。因此心电前端的模拟电路设计对于心电图仪采集系统尤为重要。

如图1所示, 本设计通过ADS1293集成芯片的模拟电路对信号处理后, 经过ADC采样, 之后通过SPI传给MSP430F5505单片机, 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将心率异常事件存储到M S P 4 3 0 F 5 5 0 5的FL A SH中, 回放事件时通过MSP430F5505自带的USB功能将心率异常事件传给PC机, 在PC机上显示心率异常事件趋势图。

基于集成芯片ADS1293的心电前端电路设计

基于人体心电信号的特点, 需要前端模拟采集电路有足够大的输入阻抗、足够高的共模抑制能力、较宽的电压动态范围。因此采用CMRR>100dB、输入电压动态范围达±400mV、内置EMI滤波器的ADS1293, 既能达到前端模拟电路的设计要求, 又可以简化电路减小仪器体积降低仪器功耗。ADS1293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ADS1293可分为EMI滤波器、控制开关、仪表运放、Σ△24位数据转换等部分。

在设计时, 人体左右手电极RA、LA分别与ADS1293的IN2、IN1连接, 左右腿电极LL、RL分别与ADS1293的IN3、IN4连接, 人体胸导联电极V1与ADS1293的IN5连接, 威尔逊中心端WCT与ADS1298的IN6连接。通过SPI控制ADS1293内部控制开关, 可以实现I、II、V等3个心电通道的实际采集。根据导联计算公式, 可以计算出III、a VR、a VF、a VL导联的数据。原理图如图3所示。

传统的心电图仪设计, 要想取得威尔逊中心点WCT, 至少需要3路运放才可以做到, 而ADS1293则可以通过SPI向ADS1293的控制端发送命令切换ADS1293内部电路, 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更改WCT信号来源, 同理ADS1293还集成了右腿驱动电路, 与WCT电路的选取非常相似。如图4所示。即方便快捷, 又能减少外围电路, 由于ADS1293采用单电源供电、集成度高可极大的降低功耗。

ADS1293自身集成了导联脱落检测功能, 提供三种检测导联脱落的方式供用户选择。与常规的输入级增加上拉电阻检测导联脱落的方式相比, 具有电路简单, 操作方便等特点。

ADS1293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它具有更低的功耗, 每个通道的功耗可低至0.3mW, 相比于同类其它集成芯片功耗极低, 这款芯片是专门为低功耗产品而设计的。与分立式的心电前端电路相比无论是功耗、还是噪声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越性。与TI公司同类型的产品ADS1294相比, 单通道的功耗降低了一倍还多。

心电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上传

本设计的控制单片机采用T I公司的M S P 4 3 0系列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5505, 通过SPI接口从ADS1293中将3通道数据读出, 对接收到的24位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滤除由于人体呼吸、肌电、工频等原因产生的干扰信号, 并对波形数据进行分析, 将异常波形出现的时间作为事件存入到单片机的FLASH中, 由于MSP430F5505单片机主频可达到24MHz, 数据滤波不会对数据接收产生影响。

通过MSP430F5505单片机的USB功能将FLASH中存储的事件发送到PC机上, 这样就可以在PC机上看到被测者心率异常事件的趋势图, 被测者可根据趋势图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达到简便快捷的发现早期心脏病变的目的, 为心脏疾病的治疗争取时间。

结语

本设计采用低功耗心电前端集成芯片ADS1293采集心电信号与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相结合, 实现了一种超低功耗的动态心电图仪采集电路。由于ADS1293的高度集成, 整个电路可以限制在2cm*2cm大小范围内。功耗可限制在5-10mA范围内, 利用单节碱性电池可以实现2~3天的事件数据存储。方便实用。可以广泛应用到家庭、社区,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2 ADS1293内部结构框图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I公司推出的24位、3通道低功耗心电前端模拟芯片的心电图仪硬件电路, 这种电路设计可以解决分立式硬件设计中很多技术难题, 应用方便, 性价比高, 是提高性能、降低产品功耗的便携式心电产品的理想选择。本文网络版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5485.htm

关键词:心电图仪,ADS1293,低功耗

参考文献

[1]ADS1293Datasheet[Z].Analog Devices Inc.

[2]王艳艳, 陈艳, 吴正平.基于ADS1294便携式心电仪硬件设计[J].科技风, 2012, (09) :45

[3]ADS1294Datasheet[Z].Analog Devices Inc.

[4]坚如等译.线性集成电路应用指南[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4-05

心电图 篇4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宽QRS心动过速(WCT)的心电图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心电图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宽QRS鉴别诊断的新标准和综述文章层出不穷,包括经典的Wellens法、Griffith法、Lau和Ng法等,目前我们发现任何一项标准可以准确区分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主要原因是这些标准都是基于室速类型和QRS波形态的统计学相关性得到的结果。目前上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Brugada法和Verechei-aVR法,它们的特异性大约为40%-80%,准确度为75%。换句话说,应用这些方法每4个人中就会出现1例诊断失误。然而,如果我们把所有宽QRS波心动过速都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也能使诊断准确度达到75-80%左右,因为只有20%-25%的宽QRS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最近Jastrzebski等提示了室性心动过速评分系统,可根据特异性室速形态特征的数目来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Jastrzebski等分析整理了587例患者的786份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512份室性心动过速和274份室上性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定义为频率100-250次/分且QRS波持续时间≥120ms,排除显著不规律RR间期(不同RR间期长度相差>40ms)的提示心房颤动或起搏心律的心电图,而保留偶发不规律RR间期(如由于心室夺获心律引起)和两种RR间期交替出现心电图。所有患者都通过电生理检查结果活植入型心脏装置记录的心内电图明确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性质。通过分析这些心电图发现一些新的心电图指标可用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即形成了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评分系统(其中连续102份心电图用于制定评分系统,剩余684份图用于检验这个评分系统是否有效)。表1列出了在这些患者中评价的各项心电图标准,最终7项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标准用于诊断室速的评分系统。当室速评分≥3时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见表1)。这7项标准如下:

(1)V1导联起始R波:V1导联QRS起始部分必须是单向R波(图1,A1-A6)、R≥S的RS(图1,A7-A9)或Rsr’大R波。

(2)V1或V2导联起始r>40ms:这条标准仅适用于QRS主波方向向下的心电图分析,V1导联rS起始r波较宽的心电图(图1,B1-B3)。

(3)V1导联S波切迹:切迹常位于S波的下降支的中部(图1,C1-C3)也可在最低点附近(图1,C4-C7)或S波刚开始处(图1,C8和C9)。

(4)aVR导联起始R波:aVR导联QRS起始必须是一个大R波,包括单向R波(无论是否有切迹)、R≥S的RS波以及Rsr’。这项标准与第一项标准类似但应用导联不同。

(5)II导联R波峰达峰时间≥50ms:指从II导联QRS波开始到出现极性变化的时间

(6)V1-V6导联无RS波:只有V1-V6导联出现QS、R、qR、Qr、rSR’、Rsr’或其它QRS波形而无RS、rS和Rs时满足这项标准。

(7)房室分离:由于其特异性高,这项标准为2分

这种室速评分方法满分为8分,可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的室速,相比于其它心电图方法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评分超过3分可以确诊室速,评分超过1分可考虑室性心动过速,评分为0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后这种评分系统鉴别预激性心动过速与室速显著优于Brugada法和aVR法。日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的徐广志、王文娟和张树龙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风险评估指标(HATCH评分)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风险提供新的预测指标。研究指出PTFV1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指标对预测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第4期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上。

关键字:

阵发性心房颤动 | 心电图 | HATCH评分

日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的徐广志、王文娟和张树龙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风险评估指标(HATCH评分)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风险提供新的预测指标。研究指出PTFV1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指标对预测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第4期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上。

回顾并测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2年180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HATCH评分及PTFV1,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FV1与HATCH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①180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TFV1与HATCH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0,P<0.01);②HATCH评分1分组PTFV1略大于HATCH评分0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TCH评分≥2分组PTFV1明显大于HATCH评分1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平均随访1年,由阵发性房颤进展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进展组)HATCH评分及PTFV1明显大于仍为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④PTFV1为0.07mm·s是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点,其预测房颤进展风险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1.8%,曲线下面积为0.876。

【摘要】目的通过常规体检,探讨健康人群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心电图仪 篇5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72-01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被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1]。在临床上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即患者没有冠心病史,也没有冠心病临床症状,但是却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第二类:患者在突发心肌梗塞之后所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第三类: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所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越早发现,其治疗效果也就越好。目前,医院对该症检查的主要方法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了提高该症的检查准确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收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全部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智力障碍或者精神障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为(62.12±2.38)岁。

1.2 检查方法 首先,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十二道心电图检测仪,ECG1201,河北昊众商贸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然后再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仪,TLC4000,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对患者进行24h心电图检测,最后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2]。

1.3 诊断标准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ST段压低明显的持续时间在60s以上,但是每次发作持续在30min内;ST段呈水平型或者下斜型压低在1mm 0.1mV以上;在原来的ST段压低基础上,再压低1mm 0.1 mV以上,发作时ST段位移时间大于60s[3]。

第三类标准:以患者的电张调整性T波的改变作为参考,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QRS波群的方向和T波改变方向一致,T波常常出现倒置[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0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88例患者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有76例患者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见表1。

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共计发生386阵次ST段压低,其中有339阵次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6:00、12:00时段发作。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状,如果该症越早发现,就越有利于治疗,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目前,检查冠心病患者是否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另外一种是动态心电图检查[5]。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心肌缺血发作的时候,才能检测出患者的病情,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时具有一定的缺陷;而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则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虽然所用时间较长,但是通过24h监测记录患者的心电情况动态情况,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6:00和12:00,其原因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及冠状动脉阻力在上述时间会明显提高,从而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并且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88%;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为76%。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帮助医生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以及集中发作时间,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娜.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护理及监测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221-221.

[2]卓迎,李星, 蔡丹.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9.

[3]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91-192.

[4]林继华, 姚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97.

[5]郑易, 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06):639-640.

心电图仪 篇6

心电图测量准确性取决于心电图仪本身质量及操作者是否正确使用。要确定心电图仪功能是否正常, 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心电图纸上的方格代表什么

心电图纸被网格线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块格。小方块格是1 m m×1 m m的正方形, 大方块格是5 m m×5 m m的正方形, 一个大格内包含25个小格。心电图纸上横线表明宽度或距离, 代表时间概念, 1小格=0.04s, 1大格=0.20s。心电图纸上纵线表明高度或振幅, 代表电压概念, 1小格=0.1 m V, 1大格=0.5 m V (见图3-1) 。

2. 走纸速度设定要注意

正常心电图仪走纸速度内部设定为2 5 m m/s。只有走纸速度为25mm/s时, 才能保证心电图纸上1个小格等于0.04s、1个大格等于0.20s。心电图仪操作面上有两个速度档按钮, 分别为2 5 m m和5 0 m m档位。通常情况下, 我们只是按下2 5 m m档即可, 特殊情况才使用5 0 m m档。此时, 要特别注意不要误操作!如果将50mm档误认为25mm档, 则产生心跳极度过缓的假象。

3. 定标电压设定要注意

心电图仪必须有正确的定标电压。人为外加1mV电信号必须能使心电图描记笔向上摆动1 0 m m, 俗称1个电压或1倍电压。心电图仪的操作面上有三个能产生1mV波形的特殊按钮 (见图3-2) , 分别是1倍电压按钮、1/2电压 (俗称半电压) 按钮以及2倍电压按钮。通常我们只需操作1倍电压按钮。如果心电图QRS波群波形过高超出心电图纸所能容纳的范围, 我们就应该选用1/2电压按钮, 此时的1mV只等于5mm, 等于人为地将图形高度缩小, 在计算结果时应还原。如果心电图波形过小不易辨认, 我们就应该选用2倍电压按钮, 此时的1mV就等于20mm, 等于人为地将图形扩大了1倍, 在计算结果时也应还原。

4. 阻尼检查不能忘

心电图仪功能正常的前提之一是描记笔的阻尼要正常, 这样所产生的心电图波形才不失真。这种能抵消心电图记录器所产生振荡的力量就称为阻尼。做心电图之前要检查阻尼是否正常, 俗称“打电压”, 即用定标电压来检查阻尼。对农村基层广泛使用的单导热笔式心电图仪来说, 阻尼的检查尤为重要, 而现代的数字或激光打印的心电图基本不存在这一技术问题。

正常阻尼定标电压方块波形的两个转折角为直角。如果方块波形前个转折角冒尖称阻尼不足, 阻尼不足则使波形振幅加大。反之, 如果方块波形转折角呈圆钝型则表示阻尼过强, 阻尼过强使波形振幅降低, 也可使S-T段发生弧形偏移的假象 (见图3-3) 。

二、各波、段与间期测量要点

首先准备测量工具:两角分规和带有刻度的透明直尺。各波的起止点及间期测量原则是波形的左内缘至右内缘, 即“内缘对内缘” (见图3-4) 。各波、段间期测量结果以s或毫秒 (ms) 表示 (1mm=0.04s或40ms) 。

1. P波时间测量要点

P波时间代表心房除极时间, 测量自P波起点至P波终点。测量时注意用分规的两尖对准P波的内缘。建议测量时选择P波清楚、圆凸向上的以R为主的导联 (见图3-5A) 。

2. PR间期与PR段测量要点

PR间期代表激动在心房除极并传导至房室结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距离。PR段代表激动在房室交界区传导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的距离。注意QRS波群的起点定在何处?如果有Q波, QRS波群的起点定在Q波起点;如果无Q波只有RS波, Q R S波群的起点定在R波起点。P R段与P R间期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P波在内。建议测量有Q波的以R为主的导联 (见图3-5B) 。由于激动在房室结是隐匿性传导, 所产生的电动势微弱, 所以P R段通常为水平状态。

3. Q R S时间测量要点

Q R S间期代表心室除极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自Q R S波群起点至Q R S波群终点。注意Q R S波群起点的确认, 如有Q波以Q波起点为准, 如无Q波以R波起点为准。建议测量Q R S波齐全的以R为主的导联 (见图3-5 C) 。

4. Q T间期测量要点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自Q R 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建议测量V2或V3导联 (见图3-5D) 。

5. T波时间测量要点

T波间期代表心室复极所需时间, 测量自T波起点至T波终点。建议测量T波清楚直立向上导联 (见图3-5E) 。

三、各波振幅测量原则

P波、Q R S波群、T波及U波的振幅测量原则:正向波自基线上缘垂直地测量至波顶点, 即“上缘对上缘”;负向波自基线下缘垂直地测量至波谷底, 即“下缘对下缘” (见图3-4) 。

测量振幅以m V或m m表示 (1 m m=0.1 m V) 。测量振幅的原则是不包括心电波描笔的宽度 (见图3-4) 。

[本讲小结]

1. 心电图纸上的一小格为1mm×1mm的正方形, 一大格为5 m m×5 m m的正方形。心电图纸由无数个正方形大格和正方形小格组成。正方形的横线代表时间概念, 1小格=0.04s (或40ms) , 1大格=0.20s (或200ms) 。正方形的纵线代表电压概念, 用振幅或高度表示, 1小格=0.1 m V, 1大格=0.5 m V。

2.心电图仪的走纸速度有两个档, 常规操作应使用2 5 m m档, 机器内部走纸速度设定为2 5 m m/s。要警惕误操作5 0 m m档。

3.心电图的定标电压有三个档, 常规操作应使用1倍电压档, 说明外源性给予一个电压刺激心电图仪描记笔向上摆动10mm。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1/2电压 (半电压) 及2倍电压档, 此时他们分别代表1 m V=5 m m及1 m V=2 0 m m。改变定标电压标准时应该重新“打电压”。

4.各波段测量要点提示:内缘对内缘、上缘对上缘、下缘对下缘。原则是不包括心电图描记线本身宽度。

[思考题]

10.心电图纸上1小格与1大格分别代表何义?

11.操作心电图仪前如何检查心电图仪是否正常? (提示:定标电压、走纸速度及阻尼)

12.心电图间期 (段) 测量要点是什么?

心电图仪 篇7

与此同时,心电数据库对于产品的研发设计、性能评价也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在临床的重要地位,以及计算机、电子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电图机具有心电图自动分析及诊断功能。这些有着各异的技术方法、模式和特点的心电算法,或是具有心电图自动分析及诊断功能的心电图机,其性能良莠不齐,自动分析结果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心电数据库是评价其自动分析准确性的重要评判依据。相较于心电算法或心电图机的飞速发展,在算法准确性评估领域,符合要求的心电数据库发展较慢。特别是缺少采集自中国人的、格式开放、可用于心电算法自动分析准确性评估的标准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库。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在心电图机的相关标准[5]中提出,用于验证心电图形态轮廓和节律自动诊断算法的心电图数据,应在预期使用的特定人群中采集。然而,可应用于此目的的心电数据库存在应用需求和监管缺口。

我们结合北京优质资源(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参考国外权威数据库CSE心电数据库,并根据相关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及技术可行方面,从心电图的形态和节律方向,设计实现了一种格式开放、经临床专家确认、可用于心电图机自动分析准确性的中国北方成年人标准十二导联检测心电数据库。

1 需求分析与研究现状

1.1 需求分析

1.1.1 应用需求

按照标准要求,应利用合适心电数据库作为评价素材,来评价心电算法自动分析性能的准确性。为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客观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经临床心电专家确定的心电数据库。我国该类心电数据库发展较晚,准确性评价多引用国外(欧美)的权威心电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样本采集自西方人种。然而,作为一种体表记录的生理参数,心电图存在人种差异和适用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与临床实践相同,即ECG的参数与年龄、性别和种族可能都有关系[6,7,8,9,10,11]。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人群生活习性不同,生理参数与西方人种更可能存在地域、种族差异。完全用西方人种的心电数据库来评价心电算法自动分析性能对中国人心电图的分析能力,无法衡量是否会有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心电图作为常规临床诊疗技术手段之一,临床与研究已经产生海量的心电图数据。但由于绝大部分心电数据以产品制造商的专有格式进行储存,存在格式壁垒,使得不同制造商的产品之间几乎无法交换数据。开发算法准确性评估的素材,难点在如何建立格式开放(利于共享)、答案可靠的心电数据库。

1.1.2 标准要求

不同研究方向对心电数据库有着不同的要求,可用于心电图机自动分析准确性评估的心电数据库,还应满足相关的医疗器械标准。行业标准YY 0782:2010[12](转化自国际标准IEC 60601-2-51:2003)中对心电图机的准确性性能评估所采用的数据库要求如下:(1)形态自动诊断准确性评估:验证数据应从心电图机适用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数据中获得。其中,用于测试评估分析型心电图机的健康人群应该有标准的临床诊断方法确定其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心脏病,这些方法可能包括身体检查正常、无心脏病症状、没有患过已知的对心脏功能或形态会产生影响的疾病、条件允许情况下的运动心电试验等。用于测试评估分析型心电图机的心脏病患者要有非心电图手段(心脏导管术、超声心动图等)来准确验证其所患心脏病。标准同时提出,对于一些疾病,如正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可以使用CSE诊断数据库进行准确性验证。(2)节律自动诊断准确性评估:验证数据应来自有代表意义的目标人群。包括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心律,以及心房扑动、交界性节律等主要节律,适用时还有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更详细的节律分类。这些心电图的“真正”节律(用来)应由至少1名在心律失常分析方面受过培训的心脏病专家,通过仔细观察至少两个同步导联,每个导联不少于10 s心电图记录的心房活动来确定。

1.2 研究现状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一些采集自西方人种、可用于心电设备算法准确性评估的权威心电数据库。包括MIT-BIH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13]、美国心脏学会[14](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电数据库、心电图通用标准[15](Common Standard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CSE)数据库、ST-T数据库[16]和克瑞顿大学室性心律失常数据库(Creighton University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Database)[17]等。其中CSE数据库可用于心电图机算法准确性评估。该库共有3个子库,其中的三导联库和多导联库可用于心电图机间期自动测量准确性的性能评估,诊断库可用于波形自动分类准确性的性能评估。目前已有超过200家研究中心和制造商使用了CSE 3个数据库中的至少1个以上数据库来评价心电算法[18]。CSE数据库有正常、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部分形态诊断类别的心电图,但没有足够数量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心电图。与此同时,CSE数据库里也缺少节律诊断信息,无法验证算法的节律自动解析准确性。综合来看,作为心电算法准确性的评估素材,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对形态或节律诊断分类识别方面,CSE数据库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能进行心电算法评估的数据库很少。SDMU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19]主要针对的是心律失常心电算法的准确性评价。中国人心血管疾病数据库[20](Chine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atabase,CCDD)提供的临床标注信息有各波起终点、QRS波倾斜度特征和心拍标注。两者均不能满足用于评估心电算法或心电图机节律和形态自动分类识别诊断的评估目的,而节律诊断和形态诊断则是相关标准对有自动分析功能心电图机的要求,以及当实际产品适用时,对心电图自动分类识别诊断的共性内容。

2 技术思路和方案设计

参照CSE诊断心电数据库,并根据相关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实际以及后期应用,我们设计制定并建立了中国北方成年人标准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库。实现的总体技术方案见图1。

2.1“考题”(心电图)设计

2.1.1 规则

既然心电算法面对的心电图有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两类,评估用心电数据库里也应含有具备典型性的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考虑到相对于人种之间在同种诊断类别心电图上可能存在的种族差异,正常和异常心电图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更大。因而,综合考题代表性与研究成本两方面因素,我们设计并实施的数据获取规则如下:正常心电图从有大数据支持的流行病调查资料里,根据年龄、性别、患病率等心脏病影响因素随机抽样获得;而异常心电图则考虑病种的覆盖,尽量纳入种类较全、数量较多的异常种类心电图。所有入库的心电图数据均通过伦理审查。

其中,正常心电图按照要求,通过临床常规方法(采用包括常规体检、无心脏病症状、无已知对心脏功能或形态学有影响疾病的病史)的诊断来证实受试者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异常心电图要通过非心电图的临床方法来确认受试者所患心脏疾病的真实性,项目实施中所依据的非心电图临床方法有:超声心动图、心肌酶检查、心脏导管术、血管造影、CT、心脏MRI、心肌核素显像等,同时还有受试者的既往病史资料及心电图检查时的用药信息。

2.1.2 特征

心电图每道数据的采样率为500 Hz,模拟信号频响带宽0.05~150 Hz,幅度分辨力不劣于5μV,符合开发心电数据库的推荐标准(由美国国家卫生院及美国心、肺、血液研究院特别专家小组给出)[21]。所有的心电图数据均采用开放的xml格式进行数字化存储。为了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时还提供以认可度高、开放的MIT兼容数据格式(每条记录含.dat和.hea两个文件,格式同MIT-BIH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和txt格式两种存储形式。

2.1.3 质控

所建库中所有数据均由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使用可靠心电图机采集。以减少可能引入、来自外部的非数据特性的差异。另外,数据库中每条数据均经过至少2名有多年丰富经验的临床心电专家(来自阜外医院)独立进行典型性筛选,一致认为具有典型性者,方作为预备“考题”。

2.2“参考答案”(临床标注)设计

2.2.1 规则

库中临床标注的诊断有两方面:形态诊断和节律诊断。由于在相关标准中,对异常心电图只有大致的分类(节律)和部分的分类(形态),实施时,仍需进一步细化到合理、可实施的诊断分类。所以在参照AHA/ACC/HRS的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指南(2007)给出的诊断分类和术语名称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制定了合理、可实施的详细心电图诊断分类类别,并建立了一套心电图编码表,将之用于临床数据采集、典型性筛选和标注。

按照建库要求,标注时,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践,须仔细观察至少两个同步导联、每个导联10 s心电图记录的心房活动,对每一份心电图,都会标注其形态诊断和节律诊断。临床非心电图手段的检查资料、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会在提取各项信息后,与对应的心电图关联。医师在标注时,会同时获得这些与典型心电图筛选、诊断标注关联的临床信息。这样方式能在医师标注时综合参考多方面临床信息,符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标注的准确性。同时,我们以电子图纸的软件形式完成临床工作,节省了大量纸版ECG标注、整理对比的工作和时间,提高效率,并减少了可能引入的误差。

2.2.2 质控

为保证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分两轮实施标注工作:第1轮,每条数据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电专家进行独立的筛选和标注诊断;而后逐一比对梳理提取不一致数据;第2轮,将第1轮中所有的不一致处,提交更高级心电专家或复审并确定最终诊断结果。

2.3 数据库总体

最终入库内容,除了含正常和异常心电图作为评估心电算法的“考题”,其中每条记录均经临床心电专家进行独立的典型性筛选,同时还有专家确认或复审一致的标注诊断作为评估心电算法的“参考答案”,共同构成可应用于心电算法对节律和形态自动诊断和分析性能评估的测试题库(库中总数据超过1800条)。

另外,除心电图数据及临床专家标注的诊断信息之外,数据库包含的相关信息还包括人口构成、心电图记录的时间等。按照标准要求,还包含非心电图验证手段的检查结果等辅助信息。

3 结语

无论是在心电产品研发阶段还是在上市前的测试阶段,在评估心电算法或有自动分析功能的心电图机性能准确性的领域,心电数据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准确性评价过程中,设备或算法通过对心电数据库里心电图的检测、自动分析给出自己的结果,然后将其结果与数据库中的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和统计,从而得到算法对心电图形态或节律的自动分析诊断准确程度的客观量化评估。

按相关医疗器械标准要求,每种心电算法或每个企业应公布其用来进行准确性测试评估的心电数据库信息,及其所能诊断的疾病种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该要求对于已经有自有数据库的心电图机制造商来说,可以实现;但对于许多尚无自有数据库的心电图机制造商来说,西方人种的CSE心电数据库有一定局限性,自己建数据库又需要重复伦理审查、临床采集、临床确认评价等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而目前由于数据格式的壁垒,参考答案的烦琐确认过程等原因,国内很少有格式开放、可用于评估目的的心电数据库。

针对应用需求,结合临床实际以及标准要求,本项目设计实现的中国北方成年人标准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库,样本全部采集自中国人,考题可以多种数据格式提供,便于使用,同时含有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规定的形态诊断和节律诊断、由心电专家结合心电图与相关非心电图临床检查信息综合确认的“参考答案”,是一种可用于心电算法自动分析准确性评估的可靠资源。其可为心电图机类制造商提供设计研发、性能检测和临床评价的依据,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性能评估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

摘要:在研发测试阶段及上市之前,应采用合适的素材,对心电图机的自动分析功能的准确性进行客观评价。目前国内没有格式开放、采集自中国人的、可用于节律和形态自动诊断准确性评价目的的标准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库。从评价的现状及相关需求,临床实际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介绍一种对心电类设备的自动分析功能进行准确性性能评价的素材,即中国北方成年人标准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库的设计及其实现思路。

心电图仪 篇8

1.1 原理介绍

心电图机及心电监护仪中所谓共模抑制比实际上是用规定的装置模拟人体在受到交流50Hz市电干扰时,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对此干扰的抗御能力。此共模抑制比与电路的共模抑制比有关, 也与频响有关。与脑电图机共模抑制比不同。

1.2 结构

(1) 应该有内、外2层屏蔽盒, 2层屏蔽盒均能独立盖严, 相互间绝缘良好 (绝缘电阻>1 500MΩ) 。内屏蔽盒有足够的空间, 能将心电图机的分线盒及分支导线全部装入。 (2) 共模电压幅度调整元件必须是可变电容 (规程中的CT) 。在不接心电图机, 并盖好内、外屏蔽盒时, 调CT能使共模电压监测表稳定指在10.0V。

1.3 使用

使用附件“EGC-1BMRR”检定装置进行检定。首先在不接心电图机导联, 且盖好内、外屏蔽盒的情况下接通该装置电源, 显示器显示“10.0V”若超出允许范围 (±0.3V) , 可用小锥调前面板“CT”小孔内的可变电容给予修正 (一般一次调好后, 以后使用不必再调) 。将心电图机导联分线盒及分线盒到各导联插头间的导联线全部放入内屏蔽盒 (同时尽可能多地将导联线装入内盒, 以减少干扰) , 依次将导联插头接好, 导联电缆从内、外屏蔽盒侧面开口处出 (收出的导联电缆应尽量远离检定装置及心电图机电源线, 以减少干扰) , 并将检定装置与心电图机良好接地。

1.4 特别强调

(1) 共模检测装置的电压表仅用于监测输出空载 (不接心电图机导联线) 时的电压。由于该装置的信号源的等效输出阻抗约为15MΩ, 当接入被检心电图后, 监测表的示值将大幅下降, 下降程度随被检心电图机输入阻抗、导联线分布电容及N点接地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且不十分稳定, 此现象属正常。 (2) 被检心电图机与检定仪必须一点接地。 (3) 心电图机的分线盒及分支导联线全部装入屏蔽盒。 (4) 合理摆放被检心电图机与检定仪避免磁场干扰。

2 输入阻抗检定

此项最易受市电干扰, 检定时可用以下方法减少干扰: (1) 在工作台下铺设导磁材料 (如铁板) ; (2) 接地必须良好; (3) 合理摆放位置, 除检定仪电源外, 特别注意心电图机分线盒远离心电图机的电源变压器; (4) 必要时可加入心电图机市电滤波器。

3 噪声电平检定

此项较易受市电干扰, 检定时可用以下方法减少干扰: (1) 在工作台下铺设导磁材料 (如铁板) ; (2) 检定仪与被检仪器接地 (一点接地) 必须良好; (3) 合理摆放位置, 除检定仪电源外, 特别注意心电图机分线盒远离心电图机的电源变压器; (4) 若发现噪声为50Hz周期信号, 应特别慎重, 可按检定仪提示将右侧开关置于下方, 拔掉检定仪电源, 在检定仪通电情况下测量。

4 耐极化电压检定

一定要注意在加入极化电压、改变极性、去掉极化电压时, 都要将心电图的记录开关关断, 以免损坏记录笔。应养成良好习惯, 记录波形后即关断记录开关。

5 心电监护仪纪录部分检定

心电图仪 篇9

一、正常P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观察P波最重要的是方向, 在以R为主导联 (Ⅱ、Ⅲ、a V F、V4~5) P波应该正向或称P波直立;aVR导联P波应该负向或称P波倒置;以S为主导联 (V1、V2) P波可以双向。正常P波时间<0.11s, 电压振幅<0.25m V, P波的形态一般为圆突型或钝圆型。

二、正常P-R间期

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即激动自窦房结开始, 经过房室结、房室束 (希氏束) 抵达心室所需要的时间。注意此时心室尚未除极。如果QRS波群有Q波的话, P-R间期也称P-Q间期。

测量P-R间期通常选择标准导联中P波最宽大 (最好有Q波) 的导联, 如选择导联不准确则可能出现测量结果不同 (见图5-1) 。在正常窦性心律的情况下, P-R间期正常值应在0.1 2~0.20s, 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关。窦性心动过缓时, P-R间期可能延长至0.2 2 s。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延缓, 可能是房室传导阻滞的信号。P-R间期缩短说明房室传导加速或传导途径异常。窦性心律时, 心率再快, P-R间期也不能<0.1 1 s。

三、正常QRS波群

Q R 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1. Q R S时间

正常QRS时间为0.06~0.10s。QRS时间>0.10s表示室内传导阻滞, 0.1 0~0.11 9s之间称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0.12s称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QRS电压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各异。

2. 正常Q波

QRS波群中可以没有Q波, 没有Q波, 不影响对QRS波群的称呼。但如果有Q波, 必须全部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 Q波时间必须小于0.04s; (2) Q波振幅必须小于同导联1/4R波。否则即称为病理性Q波或梗死性Q波。

3. 正常R波

各导联R波正常振幅 (高度) 为:Ⅰ<1.5m V、Ⅱ<2.5m V、Ⅲ<1.5m V, aVR<0.5 mV、aV L<1.2m V、aV F<2.0 m V, V1<1.0m V、V5<2.5m V。其中Ⅱ与a V F、V1与V5四个导联较重要, 需要记住。

4. 正常S波

正常S波的振幅 (深度) 为:Ⅲ<1.5mV、V1<3.0mV。单独的S波加深意义不大, 重要的是同导联S与R比例的关系。

5. 正常心室除极振幅

代表左心室除极振幅正常值RV5+S V1<3.5m V (女性) 、<4.0mV (男性) ;代表右心室除极振幅正常值RV1+SV5<1.2m V (不分男女) 。

6. 关于室壁激动时间 (V A T)

VAT是指QRS波群起点至R波顶点的间隔, 又有称之为“类本位曲折”, 也是辅助诊断心室肥厚的条件之一。具体测量时, 首先要确认R波顶点在基线上的投影点, 即从R波顶点向基线做一垂线, 垂线与基线的交点即是R波顶点间隔。测量时从QRS波群起点测到这一交点即为“室壁激动时间”。左右心室的VAT的标准不同, 用V5和V1分别代表左心室和右心室, V5的VAT正常值应<0.05s, V1的VAT正常值应<0.03s, 否则, 也可考虑存在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但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

7. QRS高电压与低电压

QRS振幅超过本部分第3条和第5条所列数值称为高电压, 可以怀疑有心室肥厚及心脏扩大之可能。低电压是指三个标准导联和三个肢体导联中, 每个导联的R波加S波电压之代数和小于0.5 m V, 或三个标准导联之和小于1.5mV、三个肢体导联之和也小于1.5mV。低电压常见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8. 胸前导联QRS演变规律

正常情况下从V1~V5 (包括V6) , R波逐渐升高, S波逐渐减小。V1~V2称右胸导联, 呈小R大S型, 即R:S<1, 也称以S为主导联, 或称S波占优势导联;V3为过渡区, R∶S=1;V4~V5 (包括V6) 称左胸导联, 呈大R小S型, 即R∶S>1, 也称以R为主导联, 或称R波占优势导联。 (见图5-2)

(图5-2可见R波逐渐升高, S逐渐减小, V3导联为过渡区, 其R∶S=1)

四、正常ST段

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的这段近似水平线称为ST段, 它代表心室复极的开始, 即心肌细胞由激动转为静息状态。S T段起点又称结合点 (J点) 。 (见图5-3)

(A显示J点型ST段上移, 后接直立T波;B显示J点型ST段下移, 后接倒置T波)

1. 正常S T段应无偏移

正常ST段应该近似等电位水平 (见图5-4A) , 但可允许有少许抬高与降低。观察ST段是否偏移应以TP段为基线。

2. S T段抬高允许范围

ST段抬高在右胸导联 (V1~V2) 不应大于0.3m V、在左胸导联 (V4~V5) 不应大于0.1 m V。

3. S T段抬高形态

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除考虑抬高的幅度外, 更重要的是ST段抬高的形态 (见图5-4B) , 还要参考Q波和T波的变化。ST段弓背向上单向曲线样抬高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典型标志, 而ST段弓背向下抬高常常考虑为心包炎或早期复极综合征。

4. S T段压低

正常ST段压低不应大于0.05mV, 在以R为主的导联要求尤其严格。

5. S T段压低形态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除考虑压低的幅度外, 更重要的也是要考虑压低的形态, 即S波与ST段夹角的关系 (见图5-4C) 。夹角等于90度时称水平型压低, 判断心肌缺血的意义最大;夹角大于90度时称下斜型压低也很有意义;夹角小于90度时称上斜型压低或J点型压低, 此型ST段压低意义较小, 但如压低幅度特别大时也有意义。

(A显示正常ST段无偏移;B显示ST段弓背向上样抬高;C显示ST段夹角>90度的下斜型下移)

6. S T段长度

S T段长度正常为0.0 5~0.1 5 s, 一般情况下意义不大, 但在同时T波低平的情况下, ST段过分延长, 对诊断心肌缺血有意义。

五、正常T波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

1. T波形态

T波形态一般为正向波, 坡顶圆钝, 上升支较缓, 下降支较陡, 两支不对称。心室复极过程一般较心室除极过程长, 因此T波时间较Q RS时间长很多。

2. T波方向

对T波方向的要求一般应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以R为主导联T波不应低平或双相, 更不能倒置;以S为主导联T波可以双相或倒置, 但倒置的深度一般小于0.25mV, 最深不超过0.4mV。对胸前导联的V3导联及标准导联的Ⅲ导联, T波方向要求不严格, 可正可负。但有一点要切记:如V3导联T波倒置时, 不允许其右侧胸前导联 (如V1、V2) T波直立;如V3导联T波直立时, 其左侧胸前导联 (如V4、V5) T波必须直立, 而且T波振幅应依次增高。

3. T波低平与T波高耸

以R为主导联T波应直立且明显, T波低平是不允许的。T波低平是指T波高度小于同一导联R波高度的十分之一。此外T波过度增高也是不正常的, 尤其是形态高尖时称T波高耸。一般T波高耸指T波高于同导联的R波, 或胸前导联超过1.5m V, 肢体导联超过0.5m V。T波高耸通常与高血钾有关, 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或早期复极综合征, 少数情况下正常人剧烈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可出现。

六、正常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总共需要的时间。QT间期正常值通常在0.36~0.40s, 与心率的快慢有关, 但窦性心动过缓时QT间期也不能超过0.44s, 为了减少因心率影响QT测量误差, 一般选用计算QTc的方法来判断。Q T c=Q T/R-R间期, Q T c的上限, 男性0.4 3 s, 女性0.45s。QT间期延长常见于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胺碘酮、奎尼丁、索他洛尔等) 的影响, 也见于低钾、低镁、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及心肌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等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与Q T间期延长伴巨大倒置U波有关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后者有生命危险, 另外有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猝死综合征, 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QT间期延长。

七、正常U波

U波是T波之后0.0 2~0.0 4 s期间出现的圆钝形的低平小波。U波高度应小于0.1m V, 宽度0.16~0.25s, 平均0.20s, 以V3导联最清楚。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有人认为是心室复极的后继电位, 也有人认为是心室浦肯野纤维或乳头肌复极的结果。U波可以不出现, 即一份心电图中可以没有U波。如出现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见第二讲图2-2) :U波应当与之前的T波方向保持一致, 并且其大小绝不可以超过之前的T波;如T波直立, U波必须直立;否则应考虑为心肌缺血。U波巨大并倒置常与低血钾有关, 在某种情况下可诱发致命性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本讲小结]

1.P波的方向在Ⅱ、Ⅲ、a V F直立, a V R倒置。

2.P-R间期正常心率情况下为0.1 2~0.2 0 s。

3.正常Q波条件:时间必须<0.04s以及振幅必须小于同导联1/4R波。

4.正常R波高度:Ⅱ<2.5 m V、a V F<2.0 m V, V1<1.0m V、V5<2.5m V。

5.正常Q R S振幅:R V5+S V1女性<3.5 m V、男性<4.0 m V, R V1+S V5<1.2m V。

6.胸前导联Q R S演变规律:从V1~V5导联R波逐渐升高, S波逐渐减小。

7. ST段压低或抬高除考虑幅度外, 还要参考压低和抬高的形态。

8. 以R为主导联T波必须直立。如V3导联T波倒置, 其右侧导联 (V1~2) 的T波必须倒置。

9. Q T间期延长应该给予重视。

1 0. U波应小于同导的T波, U波方向应与T波保持一致。

[思考题]

2 0.正常P波对方向有什么要求?

2 1.P-R间期过长、过短有何临床意义?

2 2.正常Q波条件有哪些?

2 3.胸前导联Q R S波群振幅的演变规律?

2 4.什么叫以R为主导联?

2 5.S T段抬高与压低允许范围是多少?

2 6.对正常T波方向与振幅大小有何要求?

谈谈心电图检查(下) 篇10

心脏早搏也称为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是较正常窦性心搏提早出现的一种异位搏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异位搏动点来自心房者称为房性早搏,来自心室者称为室性早搏。早搏出现时,一般感到心脏突然出现一次强力收缩,好像心脏要跳到喉咙口,向上顶撞了一下似的。但有些早搏可以无任何感觉,仅在体检时被发现。

正常健康人也可有早搏出现,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无例外地出现过早搏。儿童时期,早搏较少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早搏出现的机会增多。绝大多数的早搏是一种良性功能性的早搏,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仅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体检中发现早搏,是否提示有心脏病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般情况下,不能因为偶尔出现一、两次早搏就判断为患有心脏病。

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如心肌炎、心肌炎留下的疤痕、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氧、药物引起的心肌损害、酒精中毒、吸烟过多、咖啡因刺激、强烈情绪波动等均可引起早搏。心脏早搏的意义一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些分析:凡是在精神兴奋、失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的早搏,一般以良性功能性的为多;在其它内脏疾病时出现早搏,如胆囊炎、胆石症时容易出现早搏,这是一种反射性的早搏,在胆囊手术摘除胆石之后早搏即可消失;在休息安静时,尤其在入睡之前出现早搏,多系迷走神经兴奋之故,以非病理的为多。而在运动时,心率增快情况下出现早搏

则多系交感神经兴奋之故,表示心肌缺血:缺氧,常提示心脏有病:早搏频繁,每分钟超过5次以上,或者形成二联律或三联律,以及在心电图上早搏形态呈多源性,此多为病理原因所致。

体检中发现早搏后,最好到心脏专科复诊,以明确早搏的原因。若确定为病理原因,需针对病因及时治疗,若是良性功能性的早搏则一般无需治疗。

七、I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跳动时,心房先激动,然后向心室传导。正常成人心房向心室传导的时间一般在0.2秒之内,心电图上称为P-R时间正常。如果传导时间超过0.2秒,就称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在房室传导阻滞中属于最轻的一种传导阻滞,在健康体检中时可发现。

I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由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特点为P-R时间延长较明显并有逐步进展的趋势。少数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由心脏良性功能性的原因引起,其特点为P-R时间仅略大于正常值,无逐步进展趋势,也无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需要去心脏专科门诊就医,及时治疗。

八、左心室高电压

V6导联中的R波和V1导联中的S波两者之和超过标准值者称为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高电压常提示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造成左心室肥厚的最常见原因。一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左心室也可有一定程度的肥厚,心电图上可反映为左心室高血压,这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属于正常现象。一个消瘦、胸壁过薄的人,由于心脏生物电流流向胸壁的电阻减小,心电图上也可能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实际上是一种伪差现象。

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左心室高电压者,需针对病因治疗。

九、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脉冲电流的传导在心室内主要通过两个束支——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向整个心室。右束支在解剖上较细,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较少,因此右束支的传导功能往往较容易出现障碍。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传导功能部分障碍,电流仍然能沿着右束支下传,只是出现顿挫、减速而已,其特点为心电图V1中R波出现错折或双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电图仪】相关文章:

心电图05-24

心电图诊断05-05

简易心电图仪报告05-22

心电图实验报告05-22

动态心电图变化05-23

特殊临床心电图05-27

心电采集05-31

心电图科室制度范文06-18

心音血压心电图范文06-19

心电图专业三基试题08-30

上一篇: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下一篇: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