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幼儿园游戏目标的定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本体性游戏是一种幼儿自愿发起和终止的以某种角色自居的愉悦身心、表现自我的活动,也就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由于游戏是一种以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活动,如果为游戏预设外在的目标的话,势必会用目标来要求、评价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容易异化游戏的性质,然而,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幼儿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服务的,又怎能说幼儿园游戏没有目标呢?

在《本体性游戏》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的游戏目标应该是内在的、长时的。以下是对游戏目标定位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以人为本”的游戏目标。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应把它贯穿与整个教育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仓库,更不是供驱使的动物,他们是“人”——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他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幼儿园的游戏本身就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活动形式。但在以往,我园的游戏活动功利性很强,老师们往往都是拿来主义,将现成的游戏强灌给幼儿(现成的游戏不是说不好,但没有师生的创意),旨在为教学活动服务,完成教学任务,从未考虑孩子是否愿意玩这个游戏,游戏时是否感到愉悦等,显得有点“死”。如今,在理论学习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其长远的大的目标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兴趣爱好等,同时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走上社会即终身服务;其内在的、细小的方面,我们应考虑该游戏孩子是否喜欢玩,投入的积极性如何,游戏中孩子将获得哪方面的情感和能力(特别是在创新意识方面)等,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游戏目标。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入侵”我国,人们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态度日趋冷漠、淡化,这一现象更是体现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大班的主题性游戏《端午节来了》是在个别几个孩子的提议下开展起来的。虽然该游戏来源于我们生活,但对如今只喜欢吃肯德基的孩子来说,有点陌生了。我不能保证游戏开展得很顺利,但既然是孩子们提出来的,我还是应该带孩子们把这个游戏开展下去,再说,也应该让孩子感受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当时,我充分考虑分析了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制定初步的游戏目标的:

1、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端午节游戏资料、材料的收集活动(资料、材料的收集本身也是一种游戏活动,更是一种幼儿自主获得知识的途径),愉快地投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及游戏中去。

2、能友好地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大胆地用语言交流,遇到困难能大胆地、主动地去解决。

3、通过包粽子、编网袋等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个目标显得很大,粗一看,似乎任何一个游戏都可以套用它,但细细分析,我们的每个游戏涉及的面都很广,应把大目标进行细化,使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从孩子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的小目标,再落实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去,象孩子们一起去采粽叶、泡粽叶到用纸条、粽叶包各种各样粽子、编小网兜到编中国结、装饰滑板成龙舟到赛龙舟„„以及后来的“端午节”专卖店游戏。总之,这一系列游戏和游戏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信在“以人为本”的目标的指引下,孩子们才会把游戏玩得更生动、深入、丰富、有趣,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游戏的愉悦。

二、不断深层的游戏目标。

随着孩子们游戏经验的不断积累,单纯性目标的游戏已满足不了他们,我们力求每个游戏的目标立足点要高,不断地递进、深入,体现层次性,同时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在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些孩子在游戏中有“吃不饱”的现象,有些孩子感到“撑不下”。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游戏目标要有层次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以层层递进的目标为依据,每个层次的材料上做以不同标记,告诉孩子们该游戏的易难程度及有几个层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材料游戏,例用五角星的个数表示游戏易难程度:“★”为第一层次(易),“★★”为第二层次(比较难),“★★★”为第三层次(难)......对于孩子的一切求异、创新举动,可能是我们老师所没估计到的,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鼓励和保护,因为,这里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深层游戏的目标。有次,以“水”为主题的游戏一开展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沉浮”的游戏上,其中一个孩子的游戏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想把会浮的物体沉下去,会沉的物体浮上来,我与他一起研究了半天,决定将游戏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上递进一个层次,引导全班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如何使会沉的物体浮上来,会浮的物体沉下去,并能把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画下来或记录下来,在不断的实验探索或请教家长的过程后,我给孩子们一个交流经验方法的平台,象在空的矿泉水瓶里放入多少不等的水会出现半沉半浮或全沉的现象;在开水里一定量的盐,沉在水底的生鸡蛋就浮上来了......正如这句话所说的:“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尽管孩子们不能真正懂得其实质性的物理原因,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最高的愉悦。同时也给今后有关“水”的游戏的开展作以辅垫。当然,目标的定位不能无止境的深入,还应回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尽量面向全体幼儿。

三、体现综合性的游戏目标。

游戏在幼儿的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游戏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它也就是孩子们的“奶酪”。在幼教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注重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而游戏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的面很广,这是要求教师在制定每个游戏目标时,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游戏的目标可以是五大领域中的目标要求,也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并能有机地结合,体现综合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六月份火热的韩日世界杯举行之际,以“世界杯,我们也来了”为主题的游戏开展了起来,看似一个以身体锻炼为主的游戏,其实还蕴含着多方面的目标,例:通过看足球、踢足球,使幼儿了解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通过制作画报培养幼儿主动获收信息的能力及欣赏美、通过剪、贴、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做小记者采访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一向流于形式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得到了体现。游戏目标的综合性就如一株树苗,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枝繁叶茂,无比丰满。但是目标的综合性也不能为综合而综合,处处出现牵强、造作的痕迹,显得不够自然,这有悖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因为本体性游戏来源于幼儿,来源于生活,每个游戏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开展、深入发展的,也是根据孩子的意愿终止或暂停的,如果一味地强求,使游戏复杂化,就抑制了幼儿自主地、主动地游戏,必须加以克服。

四、注重过程性的游戏目标

重视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所持知识观是:“现成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以往,我们衡量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是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游戏是否热闹、有序,从未考虑幼儿是怎样玩的,如何掌握知识技能的等,“结果”显得相当重要。如今,我们应树立游戏的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游戏的目标更要体现对幼儿游戏过程的重视。其理由有四点:一是人类的创造智慧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认识过程可以展示人类如何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实际过程,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现真理;二是幼儿自身对现的“过程”比对玩的“结果”更感兴趣;三是对“过程”的重视可以减少让幼儿完全模仿“结果”的企图,而是引导他们能举一反三,一物多玩;四是要想使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过程”,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不能先知先行,但在制定游戏目标是我们可以制定的更加详细、周到些。孩子怎样操作游戏材料,如何解决问题,游戏的持久性如何,孩子在游戏中的情感如何等等,我们都可以把它考虑进游戏的目标,使目标与游戏的过程达成一致。特别是本体性游戏完全是由幼儿自动发起,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自主活动,其目标的过程性更为重要。游戏目标是长时的,不可能进行一次游戏某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它需要有一个过程,或许要进行几次游戏,或许几十次游戏,或许一年半载来实现,象游戏目标: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与他人交往、交流。这一目标可以从幼儿一进幼儿园就开展渗透于各种游戏活动中,一直延伸到大班,甚至小学,因为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活动水平要超过平时,这是因为游戏极大地激活了他们自身的潜能。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游戏目标是整个游戏的龙头,是幼儿更好地游戏的基础。愿每个孩子能充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摘要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教学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有趣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特征。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深入地剖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合理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并指出了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游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音乐;音乐教学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音乐感受力游戏 4.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 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2.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2.1角色游戏 2.2听觉游戏

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积极利用儿童的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意境,可以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实践表明,音乐游戏已成为儿童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本文立足幼儿音乐教育,针对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既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素质化、质量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将理论问题具体化,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一、音乐游戏的相关理论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根据音乐游戏的功能,我们可以它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儿童的节奏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节奏训练类游戏就是在教学中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

2、音准训练类游戏。

将活泼的游戏融入枯燥的音准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练习音准的训练中加入“问好”,老师唱着向同学们问好,学生反过来向老师唱着问好,既可以训练音准,又增添了课堂趣味。

3、音乐感受力游戏。

即是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的游戏。比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带有休止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自由行走,当听到休止的时候立刻停住。反复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乐句的特点和规律。

4、音乐协调类游戏。

声势是音乐协调类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老师可以根据教授的乐曲的音乐特点设计声势,让学生在边听边唱的同时训练身体协调性。

5、识谱类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识谱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来设计训练游戏,例如可以让他们扮音符做“小音符找家”游戏,也可以在地上画出五线谱让他们“眺谱”或进行读谱比赛。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从现实来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赞同和推崇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讲,顺应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迎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让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无疑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游戏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心,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他们能以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为例,其中游戏歌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游戏歌谣所表现的内容也大都是孩子们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另外,争强好胜也是儿童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而音乐游戏中的竞赛性因素,恰恰能让他们在优劣胜败中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听歌取名”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幼儿根据听到的乐曲,给乐曲取名,并积极说出取名的理由,然后再讨论谁的名字最贴切。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竞赛的有趣,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说,游戏与幼儿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游戏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在孩子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感觉器官得到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及思考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认识。其次,游戏抓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音乐素养的发展。音乐游戏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容易地引起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对音乐的认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积累起较多的感性认识,为音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儿童尤其如此。由于发育特征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还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简单的声像和情景的设置很难让其产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情景,才能将更多的感性认识植入到幼儿们的大脑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遐想空间。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儿童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音乐课堂中缺少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音乐教师比较看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发声练习、范唱歌曲、唱歌谱、读歌词、学歌曲,过于死板单一的教学程序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视谱、听聋练耳、节奏训练等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往往使幼儿感到厌倦,并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课堂形式,其通过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自由体验中发现知识、培养兴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文诉求。可以说,音乐游戏是儿童学习音乐知识的一座桥梁,它不仅符合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意识倾向,而且创造性地将音乐教 学与儿童的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让其在游戏中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不仅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分析和观察来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详细的解说来分析这些问题,并通过亲身的示范来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不断更正错误,提升音乐水平。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出判断,让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学过程偏重于师徒传承,教学的单一性容易让儿童学到的音乐知识比较单一。其次,教师解说示范、儿童演唱模仿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将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师的教授而不是儿童的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的出现是对传统建构式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它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人,成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种融合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全面促进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的策略

从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来讲,在教学方法上,范唱教学、情境教学、动画教学及音乐游戏教学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但是从进行程度上来看范唱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其不容易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往往只是为了唱歌而唱歌,孩子们从中也体验不到音乐的美妙,学习不到歌词以外的其它东西。其它教学方法而言,虽然都优于范唱教学,但是受传统幼教理念的影响,一是开展频率较低,二是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完全。就本文着重探讨的幼儿音乐游戏而言,许多幼儿教师并不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不注重从音乐中挖掘题材来设计游戏,有些音乐游戏过于陈旧而且方式单一,还有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对音乐游戏的组织,往往使幼儿只沉浸在游戏本身的活动中,迷失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策略。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策略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必须要明确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音乐游戏只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但是其却不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进行音乐游戏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为了形式的生动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否则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在游戏前应该要先把游戏内容精熟并且详细的解说课程内容给幼儿听。要避免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观念,还没有完成学习就急着去玩游戏,否则,这样的音乐课堂将失去教学质量。比如在教授《蛐蛐和蝈蝈》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伴着具有京剧风格的歌曲伴奏讲一个“蛐蛐和蝈蝈”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但是要及时将他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切不可让小朋友们在故事中想象的太深太久,影响音乐课的正常进行。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富于想象是儿童一种普遍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也是游戏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灵活设计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音乐游戏,变传统的抽象教学法为具体生动的实例演示,不仅可以避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单调,而且可以让幼儿音乐课堂呈现出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在音乐游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类游戏。其一是角色类游戏。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幼儿音乐教材之中,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歌曲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比较有趣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情绪和形象。实践证明,角色类游戏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新鲜好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其二是舞蹈类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儿童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使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母鸡抢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幼儿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而且能更深刻地感悟歌曲的意境。 (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中的音乐和歌曲一般都按照既定的教材来进行。如何将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合理设计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化,需要音乐教师树立起一种强烈的游戏教学理念。虽然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教学内容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其实每一个音乐和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些情绪和情境进行模拟和再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不管游戏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例如,在教授《龟兔赛跑》这首曲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说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营造某种环境,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形体动作来展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中的乌龟和兔子。在让他们聆听曲目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其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上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的变化来用动作和表情来反映故事情节的变化,不仅会让他们觉得曲目本身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这首曲目意境与旋律的理解。

2、从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如前所诉,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心理基础,培养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不断创新音乐游戏的方式。《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必须要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为前提。要通过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导入设计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然后再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提高音乐素质。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在教授《火车开啦》这一曲目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用强、弱的对比,伴着咔嚓咔嚓,轰隆轰隆的象声词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使的声音。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来扮演火车司机和乘客。从家乡出发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山河。一路上,师生与歌曲《火车开啦》的音乐相伴相随。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还应注重游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游戏方式。音乐幼师应尽量进行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设计工作,然后再课堂上让学生来参实施,每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功用。例如在教授《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时,针对合唱乐段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替进行听音游戏、节奏游戏及识谱游戏,这样才会让学生不觉的乏味单调。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可以视具体活动的需求来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具来设计一系列活动,不要浪费了制作好的教具,让它重复的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裁剪出一些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戴在头上,或贴在教师中,让学生在静谧的乐曲中感受氛围,快速融入到音乐角色中去。 2.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 2.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策略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幼儿园的课堂组织有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在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做好充分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进行游戏是否需要特别的道具,是否要求幼儿离位进行等等。同时还要安排好游戏进行的时间,是在教授新课之前作为导入,还是在讲解当中作为新授,或是放在后面作为巩固复习。这都要与音乐课程的总体安排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声源寻找》这一个课时,在经过层层铺垫后,幼儿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首先要事先讲明游戏规则:第一不允许用语言来表达情景的意境;第二应尽量利用更多的器具来表达丰富的声音;第三表现的内容必须丰富且形象,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分别指导。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毕马龙效应”表明教师的热爱和期望,能让幼儿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其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游戏虽然具有竞争性,但是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积极参与,对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的了解和认知才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教师在对音乐游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所在,要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每个亮点,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点进步。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如果音乐教师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能有效激起其参加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参考文献

[1]丁丽霞.分步走,让幼儿爱上音乐游戏[J].新课程(下),2012年12期 [2]李志鸿、王娟.在音乐教学中游戏,在游戏中教学[J].音乐天地,2011年 06期 [3]徐玲.音乐活动角的创设与指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12期

[4]朱静.浅谈幼儿的音乐活动教学—以《小孔雀》的生成为例[J].生活教育,2012年16期

[5]黄毅凤.音乐游戏“匹诺曹变真人”的三次改进[J].福建教育, 2013年15期 [6]魏旭芹.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J].校园歌声,2010年01期 [7]魏莉莉.幼儿音乐偏好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第三篇: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一、项目概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纳入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之中。毫无疑问,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积极的、快乐地、不知不觉的、不知疲倦的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敲敲打打中,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探索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背景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此,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开发载体。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然而,从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音乐活动的形式单一,没能体现音乐的综合性。很容易就陷入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条条框框里,而将音乐游戏如此生动的活动仅限于音乐教学的需要而安排,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对活动的生活经验准备、以及活动中自主性、个性化的发挥等都体现的不够。而事实上,游戏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当两者出现在一起的时候,这种魅力是不可抵挡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无穷魅力,我们必须了解音乐游戏的主要特征、精心选择适宜的内容、尊重幼儿的独特的理解、大胆进行音乐游戏策略上的创新,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他们随性而唱、随心而跳的环境氛围。冲破了所谓的空间限制,在幼儿自由感知、自由想象、自由实践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萌发幼儿的无穷创造力。

三、主要内容与做法

(一)主要内容:

1、游戏活动内容选择适宜性的分析与研究。

(1)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教材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内容更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及生活经验。

(2)最大程度地运用音乐游戏内容的选择,来激发幼儿参与、表现的兴趣、欲望。

2、音乐游戏活动开展中的大胆把握和研究。 (1)音乐游戏情景的创设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 (2)音乐游戏的乐曲的先期欣赏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握。 (3)游戏规则的制定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4)音乐游戏中幼儿情感的体验,个性表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乐游戏组织中注意点的分析与研究。

音乐游戏强调听音乐做游戏,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何在高兴的游戏中要保证幼儿的发展。

4、音乐游戏在艺术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巧妙应用的分析与研究。

如何将音乐游戏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其它活动相结合中。

(二)具体做法:

1、深入观察幼儿,从幼儿兴趣入手,让游戏作品“活”起来。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查阅、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来选择他们适合的音乐游戏作品。活动内容上的适宜选择。比如:从幼儿喜欢玩的“翘翘板”运动中产生的音乐游戏《翘翘板》;幼儿熟悉的老鼠和猫的故事——《小猫敲门》、蝴蝶与花的关系——《蝴蝶找花》、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再现《小朋友去散步》,再比如音乐游戏《洒水车》,洒水车是幼儿经常在马路上所见的一种有趣的特殊交通工具,幼儿乐于表现洒水车喷水有趣动作,喜欢看到人们紧张地躲闪。同时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音乐教材:可以把幼儿喜欢的富有情节的歌曲改编成音乐游戏,比如歌曲《小狗抬轿》可以让幼儿先表演唱,接着把音乐旋律节奏变快,省去歌词,让幼儿听音乐玩老虎追小狗,小狗齐心赶老虎的游戏;可以把一般化的音乐游戏教材创造性的加以改变,使其变的生动起来。

2、结合作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游戏环境“活”起来。

首先是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其次是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它是游戏活动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所游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另外还要帮助幼儿作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让幼儿在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中有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3、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入。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注重语言,绘画,动作等手段渗透,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应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1)多接触、多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拓展幼儿思维。

多让幼儿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多让幼儿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多让幼儿玩玩不同的音乐游戏,既能丰富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这种角度来讲,音乐游戏又不仅仅是快乐了,还要追求学习的过程,追求发展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游戏时,会在理解和享受的同时,不断想自己由音乐而引起的想像与体验是不是对,并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调整。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会更在乎来自教师、同伴、家长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会影响他的自信心、自尊心,也会引导他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表现态度,这就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又比如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一种文化,我们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亲子歌唱、亲子律动、亲子节拍、亲子音乐剧中,能找到一条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方式,幼儿则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快乐、感知音乐,体验情感,丰富表达方式。 (2)运用语言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音乐游戏中适当地运用语言手段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特点,如:音乐游戏《生日音乐会》,小朋友谈谈自己是怎么过生日的,还可以让本月出生的幼儿一起来过生日,其他幼儿说一些祝福的话,感受集体的温暖,激发愉悦、美好的情感;又如:音乐游戏《煮汤圆》,可以先让幼儿回家同家长一起亲手来煮煮看,说一说汤圆在煮的过程中的有趣变化,以便幼儿在游戏中能在经验的基础上编出更形象、更有个性化的动作、充分在游戏中表现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是不同的感受。音乐游戏能够多激发幼儿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因此,在活动中,还可以启发,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投入音乐情感中,进行自由想象。

(3)通过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因此可见,适当的适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是大有非议的。

(4)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要体现本身的特性还要体现综合性,音乐游戏不单只是听音乐做游戏,而是以游戏为主,通过看图画、听音乐、同时进行体态律动、演奏打击乐器、唱歌、朗诵、和即兴表演相融合的一种艺术综合活动,教师只有综合运用语言,绘画,动作等多种手段,开放幼儿多种感知通道。才能让幼儿对音乐游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比如音乐游戏〈全家乐〉,可以在活动前欣赏“全家福照片”,回顾全家在一起的快乐事情,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用体态、唱歌、对白等来表现音乐。

4、为了确保课题活动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计划每个月开展一次大的课题活动,每周开展小课题活动。并且对每月开展的课题活动进行认真反思,从而积累经验更好地实施计划,让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不断提高,并将音乐游戏的课题研究融会贯通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动中。

四、实施效果

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开展有趣的音乐游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艺术感知的规律,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玩”、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不但大大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甚至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年的实践研究,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幼儿在其他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1、幼儿的认知得到发展

通过大量的音乐游戏作品欣赏活动,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幼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触类旁通,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动手、动口且动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敢于尝试的习惯使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大大增强,表现为解决游戏中的矛盾的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在陌生环境中不胆怯,敢于大胆表演,自控能力强。

3、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在理解作品时,他所感受到的音乐一般是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班内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表现为在别的科目中,也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学新的间操和韵律操时,比其他幼儿学得更快,动作更协调,节奏也更准确。

4、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欣赏音乐,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聆听音乐。在实践研究期间,幼儿养成了安静聆听的好习惯,相应注意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四篇: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户外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户外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户外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非常熟悉的道理和时刻努力的目标。于是我针对幼儿好游戏、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的特点在户外中创设音乐游戏化的环境和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让幼儿在户外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喜欢音乐。但是,有时我们在探索设计自主性游戏时常常会一味追求户外音乐游戏内容的新颖,而超越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或者相反使得户外音乐游戏内容太过老套,久而久之幼儿也便失去兴趣。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游戏的主人,让游戏成为孩子快乐的向往呢?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老式题材新式创意的户外音乐游戏内容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生活化的游戏内容更容易激起幼儿的共鸣,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班幼儿的家庭情况,大部分幼儿的祖父母一辈老家都在农村,节假日经常要到农村,所以我在户外活动时设计了农家、超市、银行、

手机店、小舞台等音乐游戏,贴近生活的游戏使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为基础。虽然这些游戏都比较传统,没有什么时代气息,但是,我们把老式的音乐游戏内容稍加分类组合,根据户外场地的结构特点,把这些小游戏分成了两大内容,即“农家乐”和“快乐城”。游戏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扮成乡下人和城里人,增添了新鲜感。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兜着头巾、戴着袖套、系着围裙的小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而城市里却又别有一翻景象。这些音乐游戏内容结合了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理,又充满了生机。

游戏过后,幼儿还常常沉醉在角色中,如吃饭时“乡下人”会和“城里人”比谁吃得快;睡觉时比“乡下人”先睡着还是“城里人”先睡着„„

二、在户外指导方式音乐游戏化。

1、插入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根据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音乐游戏,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学唱歌或歌表演,枯燥乏味的技能培养常使孩子感到是“老师要我学”,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也很费劲。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插入游戏。例如,在玩《小鸭小鸡》,老师在游戏开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绿草地(地毯)上开了小花小草,老师说:“今天小朋友来做小鸭小鸡,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幼儿戴上头饰开始音乐游戏。这里把音乐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出现,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随后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原来

的基础上获得理性升华。老师还可以在活动后插上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例如,在玩《迷路的小花鸭》,在送小花鸭回家的游戏的时候加上音乐,使幼儿能够练习和巩固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游戏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反复出现,使幼儿不断获取经验、知识,巩固练习等。

2、 融合式的音乐游戏形式

融合式是整个户外活动时先设计好一个完整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户外活动所要求的目标。例如:歌表演《学做解放军》,老师把户外场地布置成小军营,活动开始时,老师说要和小朋友到军营里去玩,并引导幼儿观察军营里的各种物品如军帽、军装、玩具枪等启发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是谁在用的等等。并鼓励幼儿也来学当解放军,同时引导幼儿创编了动作,老师始终隐形控制着幼儿的活动。以这个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幼儿轻松地学会了歌曲,在户外活动时得到愉快的心情.三、丰富多样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

幼儿的知识技能都应在游戏中获得,即要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原则,这样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游戏所担负的使命不容忽视,在经过了对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等的探索阶段,我觉得现在的户外自主性游戏应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往的音乐游戏较多的是单纯性地模仿、交往;这种形式主义的改变对幼儿的发展有害而无益。我们在设计时形成了以音乐游戏为主线,渗透幼儿对各种音乐的熟悉,从而确定了丰富多样,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音乐游戏功能。 培养幼儿

音乐方面的能力相当重要,同时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而通过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听音乐时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等,在不同的音乐中体验各种场合、类型的交往,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的提高。幼儿在游戏时,自己就是小农民、银行营业员、超市收银员、手机销售员、小演员等,在户外游戏时可自由交往。

在户外游戏中并能保持良好的秩序,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工作可做,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地交往,自然地发展。

四、充分自由主动创造的音乐游戏空间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更清晰地听到孩子们的呐喊声“还我自由!”自由是什么?其最外现的标志便是行动上的自由,是教师平等视野下无限制的自由。其实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往往会限制幼儿玩规定的游戏.要幼儿跟着老师走.其实在户外游戏时,尽量不要去干涉幼儿的游戏方式,要始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老师更多时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务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或指导幼儿解决一些难题,推动游戏发展。例如:在玩音乐超市游戏中,几个营业员刚开始听到音乐游戏就宣布暂停营业,说要重新排放货架,一会儿横放,一会儿竖放,乱七八糟。这时,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扮演顾客去等购物品,听到哪些音乐适合去买什么,并劝导其他顾客也耐心地等一等,在等待的过程中适当给他们一些建议,终于整理好了,一位营业员还到材料箱里找来一个塑料把手当价格探照器,不一会儿超市又重新开张了。

外部行动的自由只是一个前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自由的核心是精神的自由,是幼儿主体性真正的外现,要保持幼儿独特的视角,让幼儿用童心来看世界。例如:在“农家乐”游戏中,开始孩子们在户外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几天过后,“猫”和“老鼠”一起去钓鱼,再过几天没有人做这个游戏了,对幼儿自己创造、确定的游戏主题或内容,老师都给予支持和帮助,成人文化对于幼儿文化的由衷的赞赏,使幼儿把思想包袱彻底抛弃,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催发无穷的创造意识。如果机械地要求幼儿按教师确定的主题或方法开展游戏,最终只会培养出机械式的孩子。

音乐游戏的宗旨是让幼儿快乐,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使幼儿得到发展。如何发挥音乐游戏的最大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潜心研究的。坚持以人为本,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这是我研究的起点。

第五篇: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预防保健科传染病试题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