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沟通

2024-05-01

内部审计沟通(精选十篇)

内部审计沟通 篇1

一、了解沟通对象

一是找出导入性沟通内容。沟通内容既要不让对方感到唐突尴尬, 又要不让其感到肤浅随意。如果太快进入敏感或尖锐的主题, 对方难以适应就可能回避、否认, 甚至阻抗、厌恶。为此, 内审人员不可操之过急, 应循序渐进。一方面初次接触审计沟通, 面对询问、会谈、调查、征求意见时, 特别是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中确实存在薄弱环节、甚至违纪问题时, 多数沟通对象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故内审人员可以先边缘、再深入, 使之适应;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通过先谈个人感受来获得对方反馈或解释, 进而可以调整判断。沟通中直奔主题, 如果错了, 会使审计专业形象受损;即使对了, 也可能使对方感到突然。再者, 沟通对象由于级别、岗位的限制, 对深层次问题并不一定真正清楚, 内审人员太快将问题实质点出来, 沟通效果会大受影响。

二是探索心理问题的根源。从心理学的研究上看, 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相联系, 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仅横向交叉, 还有纵向联系, 并且两者互相交叠。有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人和事, 却是问题的关键;有些好像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细细探究, 却只是一种表现。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 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辨别真假, 找到核心, 搞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 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原因, 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纲举才能目张。

二、审计沟通的内容及形式

审计沟通的内容应围绕审计目标进行,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审计前期准备阶段、现场审计取证阶段和整改阶段。三个阶段内容各有不同, 审前准备阶段的沟通主要是围绕审计目标, 收集被审单位经营背景信息, 了解被审单位的相关情况, 可与被审单位就审计的目标、方式、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商量;现场取证阶段的沟通主要围绕审计发现问题对审计底稿进行确认, 达成共识,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整改阶段的沟通主要是围绕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进行反馈。沟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即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审计前期准备和整改阶段主要以书面沟通为主, 现场审计阶段主要以口头沟通为主, 口头沟通好了, 书面沟通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 口头沟通是重点。口头沟通没有固定的方式, 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而采取随机应变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但必须注意的是, 在选择沟通时间时, 尽量不要在被审对象发火、疲惫、心烦意乱时与其沟通。

在审计沟通的三个阶段中, 现场审计的沟通是重点, 该阶段的沟通一般分三步, 即有效倾听、用心思考、合理阐述。有效倾听是沟通成功的关键, 即让对方道出实情和原因。要做到有效倾听, 一方面要依实提问, 合理引导, 只有让对方觉得你有兴趣听, 他们才愿意讲, 且要合理引导, 他们才会讲出你想听到的;另一方面要有礼貌, 即使你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和理由, 也不要急于修正对方的讲话, 不要打断对方, 更不要埋怨和指责, 影响对方讲话的情绪, 要让对方把话讲完, 使其有全面说明相关情况的时间和机会。

用心思考要做到:一是换位思考, 对于很多问题, 只要讲的是实情, 就应先站在被审方的角度进行思考, 要理解对方的立场, 即使有不同意见, 也要尊重对方, 因为讲真话没有错, 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二是分析整理, 在认真听取对方讲话的基础上, 要对讲话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等规定, 综合运用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等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得出相对客观和符合实际的结论。

合理阐述, 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向对方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 得出审计结论, 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基本型, 对基础性、规范性的一般审计发现, 即任何人都会得出相同结论的问题, 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结论;二是提示型, 对明显的违规违纪问题以及有确凿证据的舞弊现象, 一定要提示对方存在的风险和后果, 还要予以揭示;三是证实型, 对被审对象就同一件事所提供的信息前后不一致或不同的人说法不一样时, 可以让对方证实;四是谅解型。有些问题虽然违规, 但确实是外部客观经营环境或主观为了业务发展, 则既要体谅对方的实际情况, 又要明确说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五是询问型。一方面在向被审对象反馈审计发现时, 要诚恳地表达希望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愿望等;另一方面在提审计建议前, 要询问了解对方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或整改措施, 因为不排除对方有更合理、更符合实际且有操作性的方案, 在对方没有更好方案的前提下, 再提审计建议, 并充分征求对方的意见, 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和落实。

三、审计沟通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为提高审计效率, 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目标, 使审计沟通的效果最大化, 审计过程中, 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认真做好审计进点, 不走过场。召开被审计对象相关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谈, 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与重点以及工作要求, 要求被审单位确定合适的联系部门及审计联系人, 提出被审对象的配合事项。

二是在审计过程中, 做好具体事务的衔接工作。能与相关当事人沟通的, 就直接与其沟通, 需请审计联系人帮助联系的, 则由其负责联系,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看法, 应及时沟通, 减少误会。沟通时, 要求言行恰当, 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 不讲伤害他人感情的话;举止文明, 耐心听取解释, 克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和盛气凌人的工作态度。

三是应坚持实事求是和风险控制优先原则。辩证、客观地分析审计情况和问题, 采取灵活方式处理, 对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及主观为了业务发展、没有机构或个人道德风险等问题, 不死抠条款。对问题的说明和定性不应拔高, 对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应加以肯定。

四是做好审计追踪。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管理建议书后, 及时开展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 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 督促被审单位将问题及时整改。

四、充分而有效的沟通将为审计提供更多增值

内部审计沟通 篇2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效果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沟通效果与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开始选择使用企业内部沟通软件,来为企业内的员工搭建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这样既避免了员工在工作时间找副业,也加强了企业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只要能够有利于企业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企业内部通讯工具都是值得尝试的。然而,很多的企业内部交流软件,虽然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但是功能却很弱,不仅不能够提高员工们的办公效率,反而会影响沟通效果,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十分不利于企业发展。

内部审计转型中沟通工作变化及影响 篇3

沟通工作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是企业内部审计改善组织治理、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建立融洽工作环境的基础,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完成审计目标的前提条件。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沟通目的、范围、对象、法亦随着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范围、内容、方法、业务类型等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内部审计转型中沟通工作细节的变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作为基本内容,随着经济环境变化,组织经营管理发展,内部审计面临的工作环境愈加复杂,内部审计已将其领域扩展到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审计沟通的目标、对象、范围、方法亦进一步拓展,对内审人员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内审转型中沟通工作细节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沟通目标随内审地位、职能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地位上强调独立性、权威性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与被审单位的互动强调得不够;在审计职能上强调监督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为组织服务,协助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强调得不够。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其地位和职能逐渐变化,转为应兼顾监督与服务并重,为组织服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等。基于此,沟通的目标亦随之变化,除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外,还更多地侧重于要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确保审计结果被认真的考虑和接纳,从管理咨询的角度为企业经营防弊、兴利、增值而服务等。

◎沟通范围及对象随审计类型、方法的变化愈加广泛审计沟通的范围包括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人际沟通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能。通过人际沟通,个人的思想、意见和理由得以恰当、充分的表达,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心情舒畅,相互支持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组织沟通,强调特定的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内部审计活动中,与上级或下级部门之间纵向的信息交流以及各平行部门之间横向的信息交流。

◎沟通内容随审计内容、审计出发点和结果处理的变化而进一步拓展与相关机构和人员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比较重视结果沟通,即审计最后阶段的沟通,沟通内容以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为主。但是,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内容从合规性审计(衡量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向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转移;在审计的出发点和结果的处理上,从重视责任,向责任、经济、效率和效果并重转移,审计沟通的内容也随之拓展。

(四)沟通时机随内审性质、作用的变化而前移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上,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而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这样的事前审计做的不多。现实工作中,沟通最多的往往是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进行结果沟通,而对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则缺乏重视。但是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内部审计逐渐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发展,因此,沟通的时机也将前移,不再仅仅侧重于事后审计的结果沟通,而在事前、事中审计中更多地采用过程沟通。

适应内部审计转型需要的有效沟通对策

如上所述,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沟通的目的、范围、对象、内容、时机等相应改变,对于内部审计沟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有效沟通,以适应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呢?

◎以法规制度为基础,执行规范的审汁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与相关人员沟通时,应当以遵守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准则、执行规范的审计业务流程,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取得审计沟通对象的认可、信任、理解和支持。

◎以独立性、客观性为保证,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保持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报告关系及管理体制等方面保持独立,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秉持客观态度履行职责。以独立性、客观性为保证,确保沟通主体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在真实、客观、公正的环境氛围中和谐沟通,促进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发挥。

◎以灵活性指导为辅助,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在不违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双赢”思想为指导,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沟通目的、沟通内容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途径进行信息传递,充分沟通。常用的沟通途径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沟通是双向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在关注表达技巧的同时,还要关注倾听的技巧,通过细致、真诚地倾听,有效收集审计信息。

◎有效解决审计中的冲突,合理规避审计矛盾实际T作中,被审计者常常害怕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鉴定不利,于是在被审计过程中经常会表示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再加上部分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者沟通时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所以,组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的审计冲突,并因此带来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导致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有效解决审计冲突,合理规避审计矛盾。在内部审计变革的过程中,常见的审计冲突主要表现在:其一,范罔上的冲突,即被审计者认为审计人员应仅关心财务问题,其他无需关心;其二,作用上的冲突,即使审计人员认为他们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是为了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但被审计者仍然很难消除审计人员的警察形象印象。由于冲突的类型与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因此要 “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冲突管理的方法包括如果双方都采取“针锋相对”的竞争方式、回避问题或者无原则地迁就,都是不可行的,协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解决冲突的方法。

综上所述,因内部审计的转型影响,审计沟通工作相应发生改变,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应当以法规、制度为基础和前提;保持相对独立性、客观性、兼顾灵活性;充分运用沟通技巧;有效解决审计冲突,合理规避计矛盾,积极发挥沟通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沟通相关问题思考 篇4

(一)内部审计沟通目的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即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而言的而存在的一种审计形式。内部审计沟通的目的在于:

一是了解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服务的主体通常是组织内部,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拘泥于监督、评价和鉴证,内部审计更注重服务理念(服务职能),即在组织内部通过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独有的方式进行确认,并最终提供咨询意见,为增加组织的价值贡献着审计的力量。作为内部审计活动主体的内部审计人员理所当然的承担其向组织最高管理层和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积极不断的沟通,营造内部审计理念发生变化的舆论氛围,沟通者循循善诱,被沟通者逐步产生觉悟,进而接受并理解内部审计最新发展成果。同时我国内部审计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强调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公众职业来看待,加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教育。

二是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情况。内部审计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组织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二层次是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又细分为三个小层次,即作业类准则、业务类准则和管理类准则。其中作业类准则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抽样、分析性程序等9个具体准则。业务类准则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与报告等4个具体准则。管理类准则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人际关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等7个具体准则,如图1所示;第三层次就是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共包括审计报告指南、建设项目审计指南、物资采购审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共5项。

内部审计不仅关注传统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且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向纵深发展,内部审计更应关注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同时内部审计准则还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围绕“为什么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等内容都从制度上做了详细规定。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中遇到什么棘手问题、发现组织存在舞弊的迹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等都要和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一方面告知适当管理层有关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针对特别棘手的问题需要获取管理层的谅解与支持。

三是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在公司治理过程发挥必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治理结构、权责分配、战略制定、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有关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通过运用审计的思维和观察角度,评价上述活动存在的种种不适,如公司治理结构界定不清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虽然存在,但具体之间的分工不清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事会监督职能有待于提升,并不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随之将审计发现与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势必会引起最高管理层的重视,最高管理层相信必然会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而采纳其合理化的决策方案。与过去领导经常想不起内部审计的局面相比,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的影响日益增加。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作用第一,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之间公开和详细的沟通有助于改善组织治理。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定义修订的说明,当今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涉及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组织生产经营的各个层次及方面,通过内审人员反映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组织适当管理层中能产生共鸣,只要组织适当管理层重视,势必会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第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客户”关系的基础。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到为之服务的对象的需求。例如,在普华永道所做的一项调查中,68%的受访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增值活动并没有清楚地表达(Price water houseCoopers,2002)。第三,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沟通可以实现形成持续良好的互动局面。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沟通而言,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则属于内审机构内部的沟通,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整体,机构内部相关人员为了发挥协同优势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必然会发挥团队整体优势。

二、内部审计沟通方式

(一)题词在我国凡事只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则榜样的力量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遵守相关规定。由此推断,如果请领导为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章程》题词,通过领导题词使组织内部相关人员注意到该行为,相关人员一定会意识到配合内部审计并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要求开展工作,从而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最新规定。只要领导能对相关事项通过题词的形式予以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该事情的重要性,组织内部相关人员会心领神会接受内审,改变对内审传统看法。

(二)请求批准内部审计机构欲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必先形成相应的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计划和方案形成后,若请示相关领导并征得其同意,继而在组织内部通过公示的形式使组织内部相关人员知悉该事件,以领导的力量为后盾,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计划的落实一定会顺利进行。倘若内部审计机构仅凭自己主观判断、个人的满腔热情、一厢情愿,无论如何努力推进内审工作,终因种种阻挠和推诿扯皮而使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的实施搁浅,因此凡涉及内部审计机构将要开展的工作以及关于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有关重大事项,务必征得组织有关领导的意见并取得领导的授权与批准。在我国凡是领导重视的事情,下属各单位一定会在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下高度重视及密切配合。

(三)召开座谈会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日常审计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有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也有关于具体实务开展方面的等等,有些问题的处理仅凭内部审计机构是无法妥善解决的,必须靠整个组织来解决,此时召开座谈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可以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借开座谈会之际,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传达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进展、新理念,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内部审计及其价值,并在适当时候理解审计,进而支持内部审计。

(四)建立内部审计网站内部审计网站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有关内部审计发展思想及内部审计前沿知识,因互联网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互联网关于内部审计的前沿更新速度快,使有关人员接受内部审计理念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为完整展示内部审计所有信息提供了便利。通过网络的设置,形成相应的BBC网站,组织内部有关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充分的网络互动,可以大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步伐,同时通过开设内部审计网络,还可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与组织其他部门的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做到信息与资源共享。

(五)推行最佳的内部审计实务内部审计机构长期在组织内部从事相关的审计工作,经常接触到客户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既有理论又有实务操作的内部审计人员一定会推出相应问题的审计范例,即推行最佳的内部审计实务。通过典型内部审计案例指引,组织内部相关人员在参考借鉴最佳内部审计实务的基础上,也一定会消化吸收内部审计思想的精髓,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按照内部审计有关要求开展必将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六)其他沟通方式除上述五种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外,内部审计机构还可以向组织有关部门输送实用性人才的方式,征得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内审机构还可通过列席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会议,认真倾听,仔细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各职能部门及时排忧解难等方式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三、内部审计沟通内容

(一)内部审计理念沟通内部审计理念又称内部审计的主导思想,是指审计人员的观念,它不是由管理或其他人员规定的,而是内部审计人员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为实现内部审计目的而自行选择的、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有关内部审计理念的研究,叶忠明和田林在2007年曾提出包括独立理念、服务理念、增值理念、利益理念、风险理念、控制理念、和谐理念及综合技能理念等八大理念。厦门大学王光远教授也曾在2007年提出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即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受托责任的孪生兄弟,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职业秘诀;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积极营销内部审计,努力扮演企业变革代理人角色;坚守独立性和客观性,高度重视客观性管理;建立健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执业人员要恪守准则、超越准则;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致力于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不管是内部审计的八大理念还是十大理念,只不过是数量上的不同,两种提法中有非常多的相似点,如服务理念、增值理念、控制理念、风险管理理念却如出一辙,诸如此类的理念应该在适当时间以适当方式向组织管理层沟通,以使其了解并掌握内部审计最新发展成果。

(二)审计计划及工作安排沟通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内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将审计计划事先公布有利于内审机构提前编制审计计划,也有利于组织内部提前把握内审工作动态,便于组织内部其他部门提前做好准备以更好配合内审机构开展工作。同时内审部门可能在特殊时期临时经办最高管理层交办的其他与审计相关事宜,如果内审机构将这些工作安排形成常态化的公布形式,组织内部相关机构和部门一定会高度关注内审机构的工作动态,组织内部有关机构和部门以内审为中心,围绕内审开展运营管理,组织内部必定形成整体合力。

(三)内部审计结果沟通根据相关规定,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审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形成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应和被审计单位及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并征得其理解和支持,同时解释自己的立场、形成审计意见的原因。如果内审人员一意孤行、肆意妄为,未能发现自己在审计工作中的疏忽和失误导致审计不当行为,凭个人主观臆断,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持有异议的情况下,盲目提出审计处理决定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势必会挫伤被审计单位的情感,非但不能征得其理解和支持,相反审计双方还会产生敌对情绪,和谐的审计局面恐难形成,内审服务理念及其发展成果也终将会被抛弃。

(四)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沟通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一旦提及审计,通常认为审计机构只要来审计,不找出问题绝不善罢甘休,但凡经过审计的相关人员要么受到批评,要么降级降职,被审计单位非但不喜欢审计,而且还找出种种托词抵触审计、不配合审计;同时对个别同志可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其任期内存在种种违反法纪的行为,在评价其经济责任时往往由很多顾虑和承受外部的压力,不敢或不能评价审计发现的问题。内审计人员必须审慎思考并设法解决这一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瓶颈。内审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向组织最高管理层阐述内审会给组织带来的益处,即内部审计是着眼改善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若能采取说服组织最高管理层接受内审、理解内审,转而支持内审,既然高层配合内审,并积极在组织内部推行内审,继而组织其他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在高层思想转变的影响下,也会因势利导、解放思想来配合内审。内审部门应通过具体审计实务使相关人员了解,内审通过提供确认服务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帮助组织来改善管理,加强管理。

(五)内部审计资源沟通当组织内部资源稳定在某一数量区间内,内审部门及组织内其他部门就会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才能充分履行自己应尽职责。如何才能争取到更多资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管理层对组织内部各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为组织发展所做的贡献,内审曾一度受到外包的舆论压力,同时内审部门被视为成本中心,仅是资源的消耗者,完全忽略了内审部门的工作业绩,这些偏见关系到内审能不能在组织内部生根发芽,作为内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尤其是通过自身努力,如查明组织日常发生不必要的支出,对组织而言即为节约,这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内审的“硬”业绩。至于软业绩,就是通过内审发现组织存在的内控、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由于“软业绩”的考量难以界定,导致人们认为内审只是一个花钱的部门。内审部门应直面现实,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处在外包和客户不理解的双重压力的不利情形,应积极转变工作方法,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以显示自身的优势,获得客户的认可。

(六)内部审计机构与管理层的沟通根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内审机构工作具体包括如何开展内审以及发现问题如何报告,作为组织内部再控制实施的有效主体,内审部门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组织最高管理层汇报内审工作的方向及动态,内审报告和内审工作报告有效沟通即可达到此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内部审计资源的使用情况的综合报告,对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而言,工作报告能使其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获得所需的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总括性信息,当组织适当管理层需要关注具体业务活动时,审计报告能提供详细、具体的信息。内部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报告,报告针对的是单个具体的被审计事项。当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内审部门可以就审计时间较长的项目或组织最高管理层比较关心的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可出具中期审计报告,以满足管理层阶段性的需求。工作报告是对阶段工作的总结,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定期报送工作报告的制度。

四、内部审计沟通技巧

(一)表达技巧沟通就是表达,是凭借审计证据对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风险管理等是否存在不足的发表鉴证意见的行为,在从事内审过程中审计双方针对内审准则的某些理解会存在认识误差、另外财务审计可能会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中关于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界定难等问题的存在,审计双方针对同一个问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内审人员在进行沟通时应当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因表达问题而使被审计方产生误解,切忌不可绕弯子、兜圈子,力争观点明确、表达清晰。

(二)倾听技巧内部审计属于内审人员推销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在对方阐述时千万不能被动消极甚至假装在听,如果这样会常常导致误解。如果用积极心态,专注倾听,并且抛开成见、开诚布公、学会换位思考,究其结果定会令人满意。

(三)沟通原则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结果沟通时,需把握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沟通原则,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是双向的互动的行为,沟通双方地位决定了沟通的主动与被动权,要想使沟通见成效,双方地位平等是第一要务。

五、结论

通过上文对内部审计沟通目的与作用、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内部审计沟通内容以及内部审计沟通技巧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研究,了解了进行审计沟通,妥善处理化解人际冲突,是内部审计中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方法和策略。从内部审计理念发展的演变过程而言,在现代社会中,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内审人员应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富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使被审部门意识到内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其实完全是为自己服务的。

摘要:内部审计机构基于在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最终实现组织价值增值。内部审计机构应围绕终极目标开展内审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审计沟通,通过审计沟通使组织内部有关部门和单位增进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对审计抵触情绪,并形成对内审的新认识——服务理念。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沟通的作用与目的、内审沟通的方式、内审沟通的内容、内审沟通的技巧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内审沟通规范化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沟通方式,沟通内容

参考文献

[1]叶忠明、田林:《内部审计理念及其营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7年第5期。

[2]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3]王桦、庄江波、陈汉文:《内部审计职业化:一种营销战略观》,《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

内部沟通学习心得 篇5

通过总经理三月份文章学习文化建设,树立全员沟通理念,创造人人能沟通、项目与项目沟通、部门和部门沟通、领导和员工级沟通、时时沟通、事事能沟通的良好氛围,以促进管理沟通的有效性。这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机制,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开放的、分享的企业文化。感情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情感沟通既体现出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拉近了领导层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情感沟通能够加深沟通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体现出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情感尊重,进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沟通能有助于增进领导层与下属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冲突,消除误解和情感上的隔阂,使员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了凝聚力。

企业在倡导管理沟通文化时关键要注重组织沟通氛围的改善,鼓励工作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提供上下互动机会,强化组织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相互理解,改善人际关系。在开放的沟通机制中,尤其要注重动员员工参与决策,参与企业管理,引发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员工的投入感、合作性将会不断提高。

中国建筑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栅栏项目部:王双成

论公司内部战略沟通模式 篇6

关键词:战略沟通;战略执行;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3202

1合理的战略沟通模式

事实上,战略管理者一直在强调战略沟通,问题是他们常常错误地把战略信息的传递等同于沟通。而传递只是战略沟通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只有传递而没有沟通的情况屡见不鲜,信息只有为接收者所理解了,沟通才能算是完整的。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施企业内战略沟通呢?整个战略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为主体的精神层面(如企业文化)切入,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主要是物理渠道的支持),通过完备的沟通模式的设计,最终回落到行为主体的具体操作上,从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在这个模式中,信息的发出者通常是上级、部门、员工等,而信息的接收者通常是下级、横向部门、员工,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来传递信息,而传递的内容是公司的战略和具体的指标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和再学习后,整个沟通才算完成,这个过程是循环和反复的,因为战略沟通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逐步地向企业的员工传递战略信息,需要不断的沟通、回馈、再沟通。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每当我有一个希望贯彻到公司里去的注意或消息,我都是怎么说也说不够。我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沟通方向上,应强调双向沟通,即:既有从上到下的传达,也有从下到上的反馈,当然,横向的跨部门甚至是事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2战略沟通的原则

战略沟通需要将企业的战略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员工,让企业各部门了解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全局出发,让企业在实施战略中更加有效和顺畅。为了让战略沟通得以发挥效用,战略沟通本身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战略沟通是一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结合。

战略沟通的实施,事先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在战略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而非正式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补充。

(2)战略沟通是企业各个层次全面的沟通。

要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对企业战略方向和目标的了解,而不是只局限在管理层,或者仅局限在与战略制定相关的某些部门中实施沟通。而是公司各个层次各个部门都要进行沟通。

(3)战略沟通应该是持续性、长期性的。

企业战略具有长期的指引作用,引导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在此前提下,沟通也需要持续性、长期性。

(4)战略沟通应与企业绩效管理评测工具结合在一起。

战略沟通需要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企业绩效管理评测工具,例如:平衡记分卡的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教育企业员工如何运用和理解这些相关的测评工具来衡量和估计战略执行的效果,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绩效评测过程和工具的认知度的操作性认识,使之与企业绩效结合在一起。

(5)战略沟通要提供持续的信息。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定期提供在达成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组织业绩和进度信息,以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在战略过程中的业绩和不足,而持续改善计划是战略和战略执行不偏离市场变化的重要保障。

3战略沟通的内容

(1)战略是什么。

根据研究表明,随着组织层级的降低,企业战略和目标被了解得越来越少。根据Renaissance与CFO杂志的合作调查,在大多数企业中只有不到10%的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与本身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处于低层次的员工和管理者,尽管他们对于客户和业务机会等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信息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他们很难与整个企业的战略构想、运营模式和赢利能力等总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员工必须对公司的愿景和战略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让员工知道我们的战略是什么,他们才不会迷失方向,自己的行为才能和公司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

(2)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其背后必须有强大的逻辑依据做支撑。但成型的战略常常只做一些定性的描述,员工只知道是什么(what),但却不知道为什么(why)要这么做。显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个战略的协凋。企业应向员工说明我们公司的自身情况、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技术实力、市场状况、竞争状况、消费群体等这些制定战略的依据,员工知道了战略的由来,会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发挥自身的潜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这里边还牵涉到一个信息泄露的问题,公司应该根据不同的沟通信息和对象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

(3)怎么样实现我们的战略。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我们每一个部门和员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办。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目标细化,把模糊的战略目标和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起来。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步的目的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

4战略沟通渠道设计

(1)管理会议。

会议是公司组织最主要的传达途径之一,它是从上至下的一种形式,具有相当的严肃性、权威性,是传达思想,明确、分配任务及交流意见的最好场所,所以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具体战略和目标的宣传,可以使全公司组织上下迅速的进入角色,更快的创新,适应新的变化。

(2)宣传手册。

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内部宣传手册,使员工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更加明确公司的战略及自己在战略执行中的定位,这不同于企业平时向外发布的宣传画册,其内容是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量变指标,可以更为深入的是,它还可以向每个员工说明他们的行为可以最终影响战略的执行。

(3)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针对实际战略沟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培训,促使员工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4)公司内部刊物。

这不仅是员工学习的工具,也是员工展示自己的平台,员工可以在上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定期的分析和互动可以使得战略执行更有计划,更加有条不紊。

(5)企业内部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如ERP、OA)成了现代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需要将平衡计分卡融入企业局域网中,让企业网络为战略实施服务。

(6)核心职员小型讨论会。

这是企业战略产生和完善的核心机构,首先在这些核心职员内部思想和行动要保持统一,才能形成一种感召效应。

参考文献

[1]宝利嘉顾问.战略执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黄惠琴.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沟通[J].特区经济,2005,(1):245246.

[3]迈克尔•古尔德,安德鲁•坎贝尔.公司战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协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284.

加强审计沟通构建和谐内部审计环境 篇7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沟通现状

(一)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沟通交流不全面。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尚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内审人员综合审计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表现在:财经内审人员多从会计岗位转入,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企业营销管理及工程管理领域则不太了解;电力工程内审人员对电气或土木工程专业比较熟悉,而对生产经营等其他专业很少涉及。综合业务能力不强,会造成内审人员在项目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及营销作业流程不熟悉,把握不住企业管理上不完善的环节,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取证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不利于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利于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把审计工作仅局限于查账、发现问题、处理处罚,无形之中把自己放到了被审计单位的对立面。

(二)内审部门与企业决策层缺乏必要沟通。要充分发挥内审工作在内部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决策层的重视至关重要。但在实际中,企业决策层对内审部门在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承担的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相对重视不够,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和内审人员也未主动积极地与之进行有效沟通。

(三)沟通级别不对等,沟通交流不畅通。企业近年来大力推行下行和交叉审计,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职级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职级相对等较多,但在实施审计项目操作时,内审部门负责人很少实际参与现场审计,实施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级别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相比职级较低,企业一些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对审计组成员提出的加强企业管理的具体建议重视不够,级别不对等造成了内审人员就某些重要事项很难同其进行沟通。

(四)内部审计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尽管内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内审工作宣传力度,但由于内部审计的定位是服务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为保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很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首先在内部消化,致使宣传工作力度有限,宣传手段单一,无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内部审计宣传工作,许多被审计单位存在抵制审计的心理。

二、加强审计沟通是构建企业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保证

企业内部审计沟通,是指从事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与某一个体或某些群体用各种方法或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过程,既是企业内审人员开展工作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企业内审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包括:诚信互爱的人际关系、高效运转的工作秩序、团结统一的内审团队、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因素等。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沟通在内审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沟通在内审工作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使审计工作取得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和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审计成员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转变和改善内审人员的思维方式,促进内审人员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性建议,提升审计结果作用发挥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三、加强审计沟通构建企业和谐内部审计环境

(一)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首先要保持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审计工作中,要把涉及到企业利益和职工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审计结论和处理、处罚意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坚持原则,又合情合理,以化解内部审计与被审计的矛盾。对那些极少数问题严重、屡查不改的被审计单位,应该充分运用内审制度等手段,坚决维护企业利益与审计的权威性。二是要优化审计氛围,构建新型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态度,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在工作中全程陪同不离左右,貌似积极配合审计,实际上是密切关注审计动向,跟着审计的节奏在不断调整对策;另一种是消极抵抗,人为地给审计工作设置障碍,制造难度。要扭转这种局面,内审部门必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新型关系,形成彼此互动双赢的格局。此外,内审人员必须坚持言行一致,诚实正直。三是要建立起一种经常性的沟通平台。内审部门应经常到被审计单位走访,主动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商量机制、融合机制,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二)加强内审部门内部沟通与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应加强内审部门内部人际关系建设。在内审部门内部倡导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审计与被审计新型关系的辐射和延伸。内审人员因个人的知识水平、才能、资历等不尽相同,在工作中承担的工作量、责任程度以及对问题的认识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为了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就需要从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营销、财经、工程等审计专责之间相互学习,以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其次,应加强内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内审部门应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并制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按相关责任考核实施,调动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要广泛开展审计项目负责制,明确内审负责人应对所有审计项目负责,审计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负责。对审计事项的沟通,应明确审计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内审企业负责人分层次逐级沟通制度。三要努力培养复合性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内审人员职业思维水平。企业应严把内审人员选拔关,既要注重多种知识结构的组合,又要关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多途径、多层次充实审计队伍。要经常组织内审人员加强对有关文件的学习,并切实运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去。此外,内审人员要调整自己的做事习惯及思维方式,尤其是主审人员要经常换位思考,要善于突破常规,经常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交流意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正确分析其性质,养成与其他内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领导、管理人员交流的习惯。

(三)构建上下级和谐关系。内审人员应把握与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接触的机会,宣传审计,通过企业领导层扩大审计影响。要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负责人和决策者递交各种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此外,要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与企业领导层加强沟通,并在沟通中充分了解企业领导层关注的问题及其期望,围绕企业工作重点、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并在制定和修改审计计划时予以考虑,使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和建议更有针对性,更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当发生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审计事项时,应及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并报告相关事项的处理措施和决定。通过沟通,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四)构建横向的和谐关系。内部审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内审部门应与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在审计活动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并取得更多的支持,联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如: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从其他职能部门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审计中发现问题时,获得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有助于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在审计意见的落实和事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互协作支持,才能实现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

(五)开展与企业外部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需要得到企业外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国家审计部门的认同和支持。企业在开展内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完成,甚至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结成战略合作联盟,提高审计效率,化解审计矛盾与风险。必要时可主动寻求国家审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获取专业帮助,充分利用国家审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合理利用审计结果,形成互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

基于沟通能力的内部审计探析 篇8

一、审计进点时, 开宗明义, 营造和谐的审计沟通氛围

在常规审计开展前, 通常采取审计进点会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及员工传达包括审计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期间、审计内容等在内的信息, 以获得审计支持。开进点会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在传达以上信息时应关注语气, 应不卑不亢、庄重和谐。切忌咄咄逼人, 增加被审计单位不必要的反感和防备心理。同样, 躲躲闪闪、吞吞吐吐的语气也将损害审计威信, 造成被审计单位不重视甚至审计干扰的心态。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表态发言也是必要的进点会程序。被审计单位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审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一线人员在思想和认识上的统一, 保证审计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场审计中, 提升提问技巧, 获取更多信息

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有效沟通是降低审计风险、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这样一对一的环境中更应提高提问技巧, 以达成审计目标。首先, 应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 而不是反问或封闭式提问。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 而不是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 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等, 也有助于审计人员开拓思路, 集思广益, 降低审计风险。反问容易表达强烈的语气, 造成审计人员过于武断、质疑的印象;封闭式提问由于答案过于狭窄, 而使审计人员无法获得答案背后的信息;同时, 由于被提问者的防备心理, 封闭式问题甚至会带来虚假的答案, 迷惑审计思路。所以, 在现场审计中, 应谨慎使用反问或者封闭式提问。其次, 在提问中应当避免一次多问或连珠炮式提问, 尽量做到一次一问。提问的目的在于倾听对方的回答, 并利用有利的信息。一次多问破坏了这样的目的, 事实上, 普通人同时面临三个以上的问题, 很难一次三个问题都答全。回答越简略, 计人员便越难理解, 也就会用封闭式问题去证实, 而不是用开放式问题去充分挖掘。最后, 在提问的同时, 为提升倾听能力、应当不打断对方并适当复述或引申对方观点, 以加强双方的认同感。倾听应做到, 听对方讲叙, 不轻易的打断对方或打岔。同时, 还要表现出自己真的在用心的听, 要适时的给予回应, 如复述或引申对方的观点。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与说话的欲望, 另一方面将使得审计人员自身没有因理解能力而误听。

三、审计结果沟通中的积极管理冲突

在审计结果产生的过程中, 往往会引发组织内部的善意冲突, 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冲突, 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冲突有时也难以避免。内审人员面对冲突, 应关注以下方面: (1) 在管理冲突之前, 首先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状态。面对冲突, 一般人的自然反应就是与之对抗、逃跑或者被吓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调整注意力, 来克服这些恐惧和反击心理。要把情绪与事情分离开来, 避免使用过激性的语言和肢体行动激怒对方或丧失自己的理智, 使得冲突演变为一场情绪化或破坏性的行动。 (2) 要以对话方式解决冲突, 要了解冲突产生的根源。目标、利益和价值观的不同是导致冲突产生的几大常见原因。不同的人因所在位置不同, 因此对待相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 解决冲突首先要找出双方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此可以引导对方说出反对意见, 或内心真实想法。反对审计结果通常会有以下几个原因:对审计建议的认识存在偏差、害怕审计结果演变为对自己工作开展的否定、认为审计建议过分苛刻、费事费力等。 (3) 在了解对方目前做法的原因后, 审计人员不要一味提问题、提要求, 而是应当采用“建设性反对”的技巧。也就是可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先说目前的做法有什么风险, 自己做法给对方单位带来的益处, 最后再陈述反对意见即整改要求, 这样能够使对方愿意倾听审计建议。

四、审计整改时, 寻求同步, 提升影响力

审计人员在审计整改沟通中首先需换位思考, 必须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 更要将审计整改定位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共同参与, 共同创造组织价值的角度进行沟通。有效沟通的关键是寻找和建立共同点, 共同点找的越多, 沟通双方在思想、认识、感情、心理上产生的共鸣感、共振感就越强。慢慢地, 双方的思维、双方的情绪就会“同步”运动, 于是很容易想到一起, 走到一起。认同经由同步而来, 沟通关系都是从同步开始的。

加大同步的技巧要注意以下四点: (1) 沟通者要真诚, 沟通的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 (2) 沟通双方要敏感, 找准兴奋点、关注点。否则无论怎样沟通, 都很难共鸣起来的。 (3) 沟通要清楚, 有理有据, 围绕具体的事、具体的观点、具体的人进行, 泛泛沟通是共鸣不起来的。 (4) 沟通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 要不停地“听”;不停地“说”;不停地“接受影响”;不停地“施加影响”;不停地鼓励对方;不停地强化沟通效果。在沟通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阶段性整改及时反馈, 从差异到完全同步往往无法一步到位。越是复杂的审计整改, 越需要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反馈, 不断的修正以达到双方的共赢, 审计整改才能及时、彻底、持续。

参考文献

[1]程雷:《内部审计沟通问题初探》, 《中国内部审计》2010年第9期。

浅谈内部审计中的沟通因素 篇9

一、内部审计中沟通的定义

沟通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左传·哀公九年》:“秋, 吴城邗, 沟通江淮。”词义是“挖沟使两水相通”, 后逐渐发展为“使两方通连” (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 , 应用领域及范围愈现代愈广, 思想、信息、情感等等, 不仅只在人与人之间, 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均可。笔者认为, 结合内部审计的实际, 内部审计中的沟通指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和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就内部审计有关事项、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积极有效探讨、传递、交换和分享的过程。

二、内部审计中沟通的重要性

不容置疑, 内部审计是一个完完全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与人打交道当然离不开与人沟通, 从接受委托拿起电话联系被审计单位时, 沟通就开始了, 并且沟通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过程, 遍布每个审计环节, 甚至在不经意的细枝末节。越来越多的审计实践表明, 能否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内部审计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内部审计中沟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沟通是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顺利实施完成内部审计项目, 通知被审计单位、审前调查、审计查证、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审计建议等等哪一个审计环节能够不需要和被审计单位人员交流、不需要他们的理解和配合而由内部审计人员独自完成?沟通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必要因素。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得了被审计单位人员的理解和配合, 及时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 快速准确地查找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关键。

三、内部审计中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旧观念制约了内部审计中的沟通

一分为二, 对于内部审计中审计与被审计双方都有一些不可取的旧观念。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是依照法律法规, 按照领导要求去进行审计, 换句话说, 有权审计, 无形当中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说一不二, 甚至会表现出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态度, 使被审计单位人员无法接受;被审计单位往往抱着内部审计就是来查问题、找差错, 处理人的旧观念, 自然而然的对内部审计人员产生对立的情绪和抵制审计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有了先入为主的旧观念, 双方自然不能理解、交流、配合和沟通。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欠缺妨碍了内部审计中的沟通

在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 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主动者, 他的行为直接决定了沟通的形成与顺畅。但是有些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欠缺, 不懂不会人际交往等等妨碍了内部审计中的沟通。例如:有位内部审计人员, 说话太直, 口气生硬, 不注意沟通的语言技巧, 某次审计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线索, 在询问经办人时, 训问的口吻很快激恼了对方, 经办人一句“我不知道, 你问别人”转身离去, 该审计人员弄个尴尬, 且审计工作不能顺利继续下去。同样,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控制谈话重点及节奏、应变能力差、不懂经营业务还指手划脚等情况, 均会妨碍内部审计中的沟通效果。

(三) 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影响了内部审计中的沟通

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规范, 作业规范等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 不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审计将会使内部审计的沟通大打折扣。比如审计进点会并不是可有可无, 它是双方初步交流的重要一环, 说明目标, 了解情况, 沟通观点, 尤其是还会带来“副作用”, “昭告天下”, 为潜在的审计线索提供渠道。以此类推, 如果缺省了交流审计发现、口头及书面征求审计意见等环节, 都会影响内部审计双方充分的沟通交流。

(四) 产生分歧时处理不当隔断了内部审计中的沟通

内部审计中双方各自的价值观、利益观不相一致,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产生分歧并不奇怪, 但处理不当会演变成人际关系的冲突, 使沟通交流中断, 审计事项无法进行。处理不当的表现包括:争锋相对, 决不相让;不听原因, 不加分析, 不予理解, 固执己见;不会暂时回避, 不会说服劝导, 不会适当妥协;没有报告上级, 寻求外部协调等等。当分歧升级时, 内部审计的沟通可能被隔断。

四、内部审计中怎样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 调正心态, 打下沟通桥梁的坚实基础

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 与被审计方建立沟通桥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理解、信任,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调正自身心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树立平等观念

早就有一句话深入人心:“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本身就是平等的, 内部审计双方只有工作角色不同, 决非审计就比被审计高人一等, 把被审计单位看成“平等的合作伙伴”, 才是正确可取的观念。

2. 表达诚恳态度

什么最能打动人心, 当然是真诚, 也就是诚恳的态度。古语云:“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内部审计人员表达的诚恳态度, 与被审计人员交心, 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

3. 本着学习心理

当下内部审计人员中具备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不多, 内部审计工作中多涉及经营业务的专业知识, 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确实不会不懂, 一知半解。而被审计人员整天干得就是这些, 多是行家里手。两者对比,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学而再审之, 别无它策, 不然深入查证、深层次的沟通都是无法进行的。

4. 强化服务意识

某次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工程项目较多, 但收支核算中不配比不准确, 审计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查找问题, 而与该单位沟通, 提出按单项工程设明细账核算的建议, 经过共同探讨, 解决了问题, 服务意识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理解认同。做到了以上四点, 内部审计人员调正了心态, 就为架起沟通桥梁打下坚固的基石。

(二) 提升素质, 立牢沟通桥梁的钢铁支柱

交际能力就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包括了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些时侯会被片面理解为口才好, 但这只是表象, 其实这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冷静的头脑, 敏捷的思维、过人的智慧, 渊博的知识, 一定文化修养。不仅仅这些, 还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当然最好有点幽默风趣感, 都会为人际交往能力增辉添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努力,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千万不能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喜读书爱看报,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关注社会新闻、国家大事、行业热点等内容。

(三) 妙用技巧, 一展沟通桥梁的飞天神韵

1. 把询问改成请教

某次初到某镀膜产品加工厂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对镀膜产品加工工艺及流程很陌生, 于是找来技术人员询问。审计人员见到技术员老张进屋就高声说到:“张老师, 您来了可好了, 有事要向您请教, 听说您干这行时间不短了, 您是老行家了。”老张一听笑了, 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工艺流程。审计人员很快全面了解, 有了专业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未到现场盘点就已发现了账面库存产品与实际不符的核算不足。

2. 化进为退, 转移矛盾

一次对某物流公司审计中, 发现少列物流收入的问题。但对方含糊其词, 不愿提供准确的物流运量。审计人员换了和气的口吻说:“我们也是具体办事的, 按章办事, 根据规定我们可以……, 但因为……, 所以简化成……”对方听了, 不好意思再推脱, 拿出了物流量登记台帐。

3. 旁敲侧击, 攻心有术

某次对一家工程单位审计中, 发现虚列工程成本, 套取现金发放奖励的重大违纪问题, 但对方就是不愿拿出奖金签单。此时审计组长对审计组员小高说:“哦, 好像设立小金库的处罚已经有了最新规定了。”小高应声答到;“对呀, 好像还挺重, 我看一下, 对了, ……。”被审计人员听了, 明白无法存有侥幸, 只得拿出了奖金签单, 问题查证得以顺利落实。

(四) 不惧风雨, 发挥沟通桥梁的神奇之效

内部审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事项要面对, 如配合纪委调查人民群众来信反映或举报、企业领导布置了解一些具体事件或情况、遇到被审计单位软抵制等等, 这些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挑战。比如:某审计组对某单位进行人民来信反映问题的调查, 该单位并不配合, 索要资料经常找各种借口搪塞而不予提供, 最后竟连财务主管都借口家中有事而告假, 审计工作不能开展。审计组长向领导汇报后决定, 两名审计人员天天到被审计单位, 借口有事不提供就等着, 没审计工作可做就坐着, 不指责不发火, 彬彬有礼, 但就是不撤点。被审计单位只得按要求配合拿出了资料。所以并不都是说话才能交流, 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传递着思想、态度, 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内部审计沟通 篇10

一、审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的特殊环境使得其与被审单位各层面人员的沟通面临着更为突出的潜在冲突, 使得审计人员沟通的难度加大, 目前在审计沟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本身具有查错纠弊、监督控制和帮促等职能, 面对审计人员, 被审计单位受本位主义的影响, 担心问题的认定会对相关处罚、责任认定、内部考核带来一定的影响, 会对审计人员存有一种本能的戒备甚至对抗的心理。因此, 被审计单位为了尽可能地少暴露问题, 就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应付审计人员。

(二)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部分审计人员由于专业熟练性不够, 对审计发现问题把握不准, 不敢或不知如何与被审对象进行沟通。

(三) 部分审计人员缺乏有效进行交流的技能, 如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不善于进行沟通;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自己具备专业熟练性, 不需要进行沟通。

(四) 部分审计人员自身定位不准。上审下心态太强, 态度生硬, 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能以理服人, 自造壁垒。

二、有效沟通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保证

沟通协调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至关重要。审计机关应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协调, 加大审计宣传力度, 让被审计单位了解内部审计是服务于企业的, 帮助企业防弊就错的目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免费体检行为, 而不是来找事的, 出现问题整改就行。进而使他们理解、信任和支持审计工作。

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抱有强烈的排斥心理是正常的, 认为内部审计是“鸡蛋里找骨头”, 是来找麻烦的, 不配合、阻挠, 有意制造障碍, 对整改也是消极应付。因此, 审计人员一定要放下姿态, 以平等和尊重对待被审计单位, 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立, 达到统一, 化阻力为动力, 以便收到更好的审计效果。

如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1.进驻时, 应抱着尊重与信任的态度与被审计单位双方就审计目标进行沟通, 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建议, 以学习的姿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2.在审计过程中就发现的焦点、重点问题和内控的薄弱环节及时沟通, 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 并探讨改进的方法,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潜在的或更大的损失。3.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 应就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 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并显现出巨大作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号第五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 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 要以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心态进行沟通

良好的沟通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 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 如果高高在上, 语气生硬, 会造成受访者心理上的压力而阻碍沟通, 自然无法取得受访者的尊重和理解, 审计沟通更无从谈起。要学会耐心倾听, 在倾听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提问、回应、重述、讨论等方式, 确保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理解。同时在听的过程中, 要勤于思考, 对问题有一定的敏感性, 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二) 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

沟通中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 对方对某些领域可能不熟悉, 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可能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必要的概念性问题, 在交流意见时应首先解释清楚。

(三) 要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 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业务知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并融会贯通, 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将学到的知识切实运用到实际审计工作中去, 才能不断提高沟通能力。

(四) 要提高思想力

审计人员应当提高思想力, 既要勤于思考, 更要善于思考。只有在学习中深入思考, 在实践中总结思考, 在借鉴经验中比较思考, 才能真正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审计人员沟通技巧

(一) 目的明确。

明确目的性是做好审计沟通的基本前提。审计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要沟通询问, 沟通时要有针对性, 注意快捷准确, 以点带面, 缩短沟通时间, 以便及时投入正常工作。

(二) 旁敲侧击。

审计沟通时考虑提问措辞很重要。同一问题, 提问方法不同, 其效果亦不一样, 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采用开放性的问题, 引出受访者的谈话;探询性的问题使受访者明白我们做了准备工作, 并且乐于倾听;同时需要注意, 只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的细节, 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有效提问。比如在检查某退休管理站时, 夸其单位隶属关系变更前资金充裕, 现在资金身份紧张, 予以同情, 引导出其领导说有时也自己出租个理发馆、学习班什么的补贴一下, 进而查处其十余年多出私自出租办公用房不入账的情况。

(三) 合适场所。

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使受访者乐意合作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人采用监察部门的方法找一个房间单独质询的方式, 使受访者感受压力很大, 一般得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审计机关又不可以长期滞留受询对象。如果找到一个比较宽松的的环境, 先行聊天在慢慢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也可以达到询问的目的。

(四) 单独交流或座谈。

对于对被审单位有益的问题, 可以采用多人座谈沟通;但是有问题性质情况进行核实, 人多了, 沟通时通常会给受访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阻碍沟通。应注意的是, 沟通时审计方一般由2人参与, 多与少都将达不到效果。

(五) 把握时间。

尊重受访者的时间, 你的沟通很可能已经干扰了受访者的正常工作。因此, 对于审计人员需要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限制, 尽量不超过一小时;如果预估沟通会超过一小时, 最好分步进行。

(六) 做好铺垫缓解压力。

闲聊适当不适当, 取决于沟通的目的和受访者的性格。最好采取尊重的态度, 进行非正式的谈话, 可以闲聊但不可以涉及个人隐私。闲聊的目的是取得对方的信任, 缓解对方的压力。另外对于与审计无关的涉及单位机密的问题不要追问不放。破坏谈话的气氛和目的。

(七) 学会倾听。

谈话时会倾听也很重要, 要少“说”多“听”, 突出倾听, 创造信任气氛, 取得对方信任, 让其愿意和你说, 如果缺乏信任, 沟通就会很难, 气氛尴尬。往往用心倾听可以抓住对方前后答话的矛盾和漏洞, 在对方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 大多都会说出真相。

(八) 注意语言。

不仅要注意说话的内容, 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身体语言。要表现出真诚和诚恳。要对方感觉你是在站在他的立场替他考虑问题。要有启发性, 这样可以影响被审计者的思维, 还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 沟通畅通。

有必要的话, 可以把电话留给对方, 以保持沟通的通畅, 欢迎随时联系打电话, 提问题, 或者讨论没有谈过的但是应该讨论的问题, 让对方知道有话说随时可以找到你, 得到你的帮助。

沟通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提高沟通的技巧将对审计工作大有帮助, 既可得到所需信息, 又能获得审计对象的尊重, 圆满的完成审计任务。

摘要:沟通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文章通过分析审计沟通存在的问题、审计沟通在提高审计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提高审计人员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观点和方法。

上一篇:排放浓度下一篇:杂志社的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