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媒体

2024-05-04

中国对外媒体(精选四篇)

中国对外媒体 篇1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往往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刺激留学生的感官, 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声像并茂, 实现多种感觉器官有机结合, 能够将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给留学生讲解春夏秋冬四季时, 可以通过制作PPT, 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展示给学生, 通过对比四个季节不同的自然特点、天气状况、人们衣着服饰的不同等, 使学生一目了然, 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和区别开四季, 因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有的学生对四个季节的差别没有太大的了解, 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图像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习的兴奋点,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 扩大知识面。

在留学生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由于受时间和速度的限制, 知识的传播量会大打折扣, 如果45分钟的上课时间只靠老师的说教是很难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的, 尤其是外国留学生, 大部分都是成年人, 接受知识能力很强, 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有时教师用语言很难解释的问题, 借用多媒体可以很快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 在讲解课文时, 我们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背景、文化关联、相关素材等配用图片、动画、声音和解说词制作成教学课件, 在实际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可以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在理解了课文内容, 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的同时, 又增加了对相关外延内容和知识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扩充, 提高了教学质量。

3、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应用教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上有很多已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软件, 教师可以指导留学生查找和浏览相关网站, 满足留学生不同需求, 庞大的互联网信息可以极大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无限的教育资源, 取长补短, 去糟取精, 选用优秀的教学课件为我所用, 从而获得单位时间内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共享性, 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电子邮件等发布信息和指令, 布置作业, 答疑解惑, 反馈信息, 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由交流省去了诸多不便, 网络课堂和远程教育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媒体汉语教学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但要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好这一现代教育技术, 必须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忽视和摒弃, 但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多媒体汉语教学必然是个趋势, 而且势头强劲, 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认识不足, 没能转变观念, 不舍得在多媒体教学上下大力气, 多媒体硬件投资不足, 虽然有些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 但设备陈旧, 利用率低下, 形同虚设, 这些不足严重制约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 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切实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

2、增加投入, 完善多媒体硬件设施。学校是教育的基地, 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学校要购置、添加或更新多媒体硬件诸如电脑、扫描仪、投影仪、音响、数码照相录像机等设备, 这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载体, 必备的教学设施。而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下大工夫钻研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可以通过学校教师专项培训的方式使得教师迅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方收集素材和资料, 完善课堂教学, 努力攻克教学软件的开发, 并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 制作切合实际的教学课件, 为留学生汉语教学注入强有力的催化剂, 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3、恰当运用多媒体, 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利弊。多媒体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确实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积极作用, 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弊端:1) 师生情感交流缺失, 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受阻, 师生交流不畅。汉语教学最终应归结为语言能力教学, 要求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而要适时与学生互动,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2) 传统教学受冷落和歧视, 否定传统教学的成果。传统教学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和探索, 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国留学生, 直到今天仍是教学的主导, 我们决不能抛弃, 而要传承和发扬。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作用。3) 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有些教师为追求时尚, 往往会认为不使用多媒体就会落伍, 一帮哄上多媒体课件, 还有的教师为图省事, 照搬照抄别人的研究成果, 不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简单拼凑课件, 非但没有促进教学, 反而给留学生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手段, 练好基本功,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能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奴隶。

总之, 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学手段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具有众多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同时, 多媒体教学又是一柄双刃剑, 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我们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期望学校、教师给予足够重视, 增加人力、物力投入,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个辅助手段, 使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锦上添花, 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力作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动画、图片、视频、音乐等, 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留学生学习积极性, 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枯燥和乏味, 给对外汉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 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用不当等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和生、洪芸:《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6。

[2]贾戚、丁一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 1998, 3。

[3]仲哲明:《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 《语言丈字应用》, 1999, 4。

[4]王晓文:《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指导》,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5]陈杰:《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利用》, 《航海教育研究》, 2006, 23 (1) 。

[6]赵新波:《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平原大学学报》, 2004, 21 (6) 。

[7]赵金色:《网络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2 (5) 。

[8]葛洪莉:《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8。

中国对外媒体 篇2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郭可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1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年增长率,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正日益成为一个负责的大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欧元之父蒙代尔预言2030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将超过日本。到2060年,中国GDP将超过欧洲。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盛世”也促进了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盛世”。

可以说,过去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本文拟对30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一个描述和总结。

就概念而言,本文所指的对外传播媒体主要是我国从事对外传播活动、以外国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外语媒体,但也包括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中文媒体,其种类包括三类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

“少数”精英媒体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一直是属于少数的精英的媒体。说其是“少数媒体”,主要是与我国其它以中国受众为传播对象的中文媒体数量比较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语媒体中只有一个中央级的电视频道(CCTV-9,以英语为主)和一个地方频道(上海的英语频道CIS)、一个外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台,40多种外语播出)和一些地方英语节目、约十家英文日报和周报(包括《中国日报》及其子报、《上海日报》和《深圳日报》等)、约十家英语杂志和约十大多语种网站(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创办的网站)和新华社的外语发稿等。说其精英媒体,是因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中多数都是中央级媒体,且政治化程度相对较高。尽管近年来,地方媒体不断涌现,但中央媒体的主导地位是明显的。

尽管如此,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看并考虑我国是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应该承认我国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对外传播媒体的体系本身已说明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当然,在肯定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还存在问题: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其影响力也有待于提高,不太符合我国正在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单一媒体主导转向多种媒体融合

我国对外传播媒体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主要为广播书刊时期,即以中国国际广播台外语节目和外语刊物和书籍的出版为主;80年代以后,逐步出现了英语报纸时期,主要以《中国日报》为代表;90年代后期则出现了以CCTV-9为代表的电视时期,并且迅速和网络媒体互动出现了三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起并存的融合时期。2 http:// 根据2007年中国媒体发展报告统计,我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为2100多种、期刊8800多种、创办了290多家广播电台、450多家电视台和两家通讯社。郭可:英语媒体语言风格,2007年,未出版论文。5 这些媒体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周末》和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国际报道的报纸,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以及上述提及的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

在上述不同发展阶段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中的三大传统媒体(广播、书刊、报纸和电视)轮流走上中国对外传播的发展舞台。但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壮大,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融合和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目前,我国对外传播的传统媒体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不仅对传统媒体提供有效的补充和互动,而且日益显现出独立性,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补充。这些网络媒体包括一开始的六大中央级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和现在的千龙网(北京)、北方网(天津)、东方网(上海)和南方网(广东),而且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日益成为一种独立的对外传播媒体。除中文内容外,中央级和地方性的网络媒体一般能提供外语或多语种的内容,它们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再加上像新浪这样的商业性网站也开始了英语版的内容加入到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中来,形成了我国在新世纪的对外传播媒体融合态势,推动了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

英语为主中央为主格局依旧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融合态势明显,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应该主要还是以英语媒体为主。目前,像中国国际广播台尽管向外用40多种语言播出,但应该说英语还是其主要的播出语言。对一些地方性媒体而言,一般也都首选英语作为对外发布语言。像上海和广东等地的报纸(如《上海日报》)、电视(ICS)和网络媒体都用英语作为发布语言。当然像东方网也用日语对外发布。

近10年来,地方性媒体的崛起是我国对外传播一大亮点,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创办外语媒体的传统,对外语媒体有一种历史情结,但应该承认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目前基本由中央级媒体主导。这主要是由于中央级媒体的天时地利条件所决定的,因为中央级媒体一般都坐落政治中心北京,且一般都由中央政策和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

三个突破

据笔者观察,过去30年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至少实现了三个突破,即语言突破、新闻实践突破和概念突破。

语言突破主要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不再仅局限于外语媒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汉语的逐步推广,我国中文媒体(尤其是那些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5也开始逐步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介入”对外传播活动。原因很简单:一些懂中文的国际受众开始直接接触我国的中文媒体,并引用这些媒体。尤其像2008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我国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活动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预示着中文不再是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中“弱势”语言,已成为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中与外语并重的发布语言。

新闻实践突破主要是指30年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逐步开始真正关注国际受众的反馈和我国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在强调“以我为主”的同时,尽量淡化官方色彩,在新闻实践中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实践活动,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节目,如央视9套的Dialogue和国际台的People in the Know等。与此同时,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也开始学习用西方的方式开始反击西方 6 沈苏儒: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 引自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4139981.html 的不实报道和做法。在今年的西藏问题报道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用西方媒体的惯用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等道德高地,来反击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和虚假报道并揭穿**喇嘛的虚伪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个突破是概念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越来越认识到我们不能再搞单向的对外宣传,开始强调与世界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一味灌输的独白。6 也就是说,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开始从单纯的宣传机器逐步转向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体。随着我国日益国际化,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外有别”的双轨制也正逐步淡化,因此对对外传播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在对软实力和对外传播进行概念分析,沈苏儒先生认为对外传播事实上就是西方国际关系界认为的“公共外交”。这与以前我们认为的对外传播媒体就是对外宣传媒体是一个概念性的突破。本文相信这将极大丰富和拓展我国对外传播的内涵和概念,也有利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的转型。

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30年中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一直困然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还是涉及人才、资金、体制等方面的老问题。

人才危机是对外传播媒体面对的共同问题,这些媒体中一方面人才不稳定,培养好的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就要跳槽,因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因为仅仅懂英语或新闻的记者还不能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合格记者,而必须做到既精通英语又通晓英语新闻业务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和金融、军事等),才能成为专业化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

资金问题也是困扰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又一要素。由于政府现在大量减少对媒体的财政拨款,要求媒体自负盈亏,这对对外传播媒体十分不利。一方面是对外传播媒体的运作成本本身可能相对较高(如要聘请外国专家),而对外传播相对较低的赢利能力势必会影响总体收入,再加上目前受政策限制,对外传播媒体融资渠道缺乏,使得资金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此外,体制问题也是束缚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又一个因素。尽管这些年来,这方面已大有好转,但相比之下,由于对外传播媒体往往关乎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总体国家利益,因此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体制问题主要还是表现为政府较高的干预程度和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对外传播媒体的生存手段相对较单一,与外国国际性的媒体的差距较为明显。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这肯定会影响到对外传播媒体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三个挑战

总体而言,尽管在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还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生存和效果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一家媒体的生存境况越好,它也就越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在目前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外传播效果,不淡化外宣使命,这将是个突出的问题。

此外,计划经济思维管理与市场经济意识经营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要做到自负盈亏显然也必须以现代的市场意识去经营。在媒 7 郭可、李德顺:中国大陆英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3期。体竞相改革的今天,包括对外传播媒体在内的多数媒体都在尝试着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求生存图发展,但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管理上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外部管理更加滞后。政府对对外传播媒体的管理基本还是计划经济下的老一套,这种管理和经营的相对背离的局面已经给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困境。管理创新将一个不能再回避的新课题。

最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新闻产品与外国受者消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期望值差异。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这就类似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矛盾。这里的问题是改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一切以我为主的局面、如何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传播问题。7 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文化差异很容易被国际放大,这需要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能主动出击解决对外报道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同时世界各国对我国期望值和我国对世界的期望值也会有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可能成为争议的开始,这也需要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介入。

事实上,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就是在解决这三个方面的挑战方面取得了突破,或者说已经开始在这些方面开始取得突破。总之,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媒体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对对外传播媒体的宏观管理,但也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规划,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战略发展空间。此外,由于政府不可能对所有的对外传播媒体进行财政投入,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对外传播媒体都承担相同的对外传播使命,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媒体运用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进行规划管理,给对外传播媒体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趋势主要可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就内涵和概念而言,尽管对外传播媒体的政治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是其首要任务,但市场化和大众化的取向将不可避免,不再只是目前的少数精英媒体。根据目前情况看,这一趋势已在目前地方性媒体(如目前的《上海日报》)和以英语学习为目的英语媒体中出现。从长远来讲,这可能会使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尤其是中央级媒体)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当然,对于中央级媒体而言,这一过程可能会较长,而且会受到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网络媒体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和重要,尤其在一些关乎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发布和处理中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技术特性来讲,网络媒体应该是最适合开展对外传播的媒体,使得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更加国际化。同时,网络媒体的凸现会对我国对外传播的报道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媒体管理和运作体系会带来渐进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当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中的融合和互动仍将继续,而这种互动的模式可能会决定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今后的发展格局。

中国对外媒体 篇3

全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特征

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目前,虽然西方的传统媒体依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近些年出现的视频网站、播客、博客等网络媒体已日益成为国际传播领域迅猛发展的新兴力量。尤其是近几年,Twitter、Facebook、微博、微信等适于移动终端的社交型媒体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拓展了个人在传播活动中的空间和影响,形成了众多的“个人通讯社”,促使国际传播主体由各国政府扩展至包括意见领袖和社会名流在内的个人和民间组织,在丰富国际传播信息源的同时,也扩大了国际传播的受众范围,特别是加深了对年轻人群的渗透。

国际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不再处于报纸、广播、电视等相互隔离的单向传受状态,而呈现出各类媒体与网络媒体共融共生的交联互动状态。传统媒体向网络伸展,形成与传统媒体相伴而生的“网络版”“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体”,从而大大提高了传统媒体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许多国际媒体开始尝试通过新闻客户端形式拓宽传播领域和创新与用户的互动。BBC自主研发的可直接收看和下载视频的客户端BBC iPlayer,已在12个国家推出。截至2013年7月,约有2.42亿人次先后使用过该客户端,平均每天使用人数达720万,其中30%的用户是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装置观看。

国际传播效果的复合化。传播效果的预测和检验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国际传播方面更是如此。因传播主体和受众不在同一国家,信息的传播不仅要消除地理距离的影响,还要突破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障碍。技术的力量虽然极大地缩小了空间距离,“地球村”由设想变成了现实,但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依然存在,甚至在特定领域和时段内变得更为强烈。多元的传播主体、多样的传播方式,增大了国际传播的信息量和信息通道,但也带来了信息冗余、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国际传播媒介生态中,传统媒体的官方立场和新兴媒体的“草根”呼声交互影响、相互叠加,传播效果的复合化程度和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加深。

全媒体时代发展对外中文电视的关键点

对外中文电视在向海外华人提供新闻信息和影视娱乐等中文电视服务的同时,还发挥着联系和加深祖国与海外华人感情的作用,也肩负着增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任。全媒体时代,对外中文电视仍是我国对外中文传播的主平台、主阵地。壮大和发展对外中文电视,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

倡导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观。全媒体时代意味着开放,无论是内宣还是外宣,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倡导主流价值,都是媒体的首要职责。在国际传播中,倡导主流价值要体现中国特色,全面透彻阐释中国梦,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更要重点推介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展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在抓住核心的同时,对外中文电视还要探索通过新的媒体手段,寻找受众、用户的需求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点,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不断增大主流价值观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参与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全媒体时代,议程设置在决定舆论向背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外中文电视在全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一方面要追求快,增强时效性,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受众、用户的信息消费体验,增强互动性。因此,应急的突发事件报道,要尽量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客户端推送、电视屏飞播字幕等方式将准确的信息发布出去,再结合各方面反馈情况,推出追踪报道和深度报道。在常规内容的策划上,也要多关注全球性话题,比如健康、养老、体育、教育和环境等,结合特定的国际性活动,对这些话题精心策划报道,制造热点效应。

贴近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全媒体时代,改变的不仅是媒体本身,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海外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与当地居民相近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在媒体消费上表现出很强的移动化、互动化特征。真正认识、把握和尊重海外华人的这些变化,才能做到“找对人、说对话”。因此,对外中文电视要在“走进海外华人内心、融入海外华人生活”上下工夫,改进和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手段,不断强化在海外华人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发展对外中文电视的重点策略

增强传播互动。顺应媒体与受众、用户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的趋势,对外中文电视要重点搭建和完善全媒体交流平台,创新互动应用方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结合全媒体各类终端用户的使用习惯,对部分精品内容进行精编改编,制作适于不同终端的多个版本内容;二是定期策划全媒体用户体验调查活动,在精品内容中发布面向各类终端用户的调查信息,征集改进内容和业务的建议;三是探索制作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活状态的民间影像类节目,借助不同平台收集上传内容素材,经专业编辑和把关,再通过卫星电视、IPTV、网站、客户端等进行传播。

拓宽海外合作。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差异是国际传播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全媒体时代,为探寻破解这一问题的出路,对外中文电视可以借助全媒体平台拓宽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在具体合作方式上,可以共享新闻信息和影视资料,探索与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和华侨学者的网络连线,还可以在条件成熟时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创办本地化的节目,供双方或多方的多个媒体平台播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相对敏感,需要慎重对待和推进,在合作起步阶段,可以将网站、客户端作为先行先试的平台。

推进品牌建设。对外中文电视的品牌建设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覆盖落地问题;一个是定位推广问题。在覆盖落地方面,多通道、多方式、多模式并行并用,重点是提高渗透率和品牌认知度。在定位推广方面,对外中文电视目前急需形成具有包容性、能够引起海外华人共鸣的、清晰鲜明的品牌理念,并结合内容生产、编排和新媒体发展情况研发制作体现品牌理念的重点内容,以及整合卫星电视、网站、客户端等不同渠道资源策划大型品牌活动,以加深多平台受众、用户对于品牌的关注和理解。

改进内部流程。全媒体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外在的、表面的,更是内部的、深刻的,有人称其为基因的转型。因此,全媒体时代发展对外中文电视必须深入到内部的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生产的中心化,在向全媒体闭环传播模式的转变中,内容生产由链条的一个节点移向环状结构的核心,其他业务流程和职能变为外环的构成部分;二是传播渗透的枝蔓化,全媒体时代到达用户的路径千万条,任何一家媒体都必须借助更大范围的合作,将内容和业务尽可能送达更多的人;三是研发客服的数据化,内容和业务的研发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要以受众、用户体验作为内容和业务的评价标准和改进依据。

提升团队素质。团队素质决定战略决策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对外中文电视完成全媒体环境下的战略转型与发展任务,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提升团队素质:一是增强团队危机感,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渗透得越深,对电视功能的替代就越多,在整个电视业都承受重压的情况下,对外中文电视概莫能外,只有团队成员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动力;二是加强全媒体技能培训,重点是普及有关全媒体技术和业务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全媒体采访、编辑、制作、营销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三是增加锻炼机会,在重大主题外宣报道、重点外宣活动中,有意识地策划全媒体报道和互动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加强协作、增强能力。

作者系北京广播电视台研究发展部

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 篇4

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提出了“大经贸”的战略构想,实施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外经贸部门与生产企业、科技和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外经贸战略。自此我国贸易战略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建国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增强了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了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但是,这也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因为进口替代战略过于强调保护国内市场,不利于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使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种策略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型”逐渐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有利于发展出口工业,增加就业人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产业结构向高一级发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导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影响。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中国对美国累积的贸易顺差约2万亿美元。中国是高储蓄的国家,把钱借给美国,美国还不起债怎么办?美国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印钞票。美元不断地贬值就等于我们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直到等于零。美元贬值至少使中国损失10万亿元,中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正在遭受重挫。

那么新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应该怎样合理抉择呢?根据贸易理论,分析如下: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是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能够持续增长的原因所在。但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收益不能长期化,比较优势不能作为长期外贸发展战略。因为单纯依靠资源禀赋建立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保证一国商品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原因在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要实现和得到长期动态的贸易利益,就要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战略,其优点在于可以保护幼稚产业,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减少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然而,过度贸易保护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滥用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国内生产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这一问题在我国历史上有较明显的表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于是贸易自由化战略呼声越来越高。贸易自由化战略优点在于市场开放,贸易壁垒降低,随之而来的是贸易量的扩大和贸易利益的增加。然而,判断贸易保护战略还是贸易自由化战略优劣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长期发展的利益。

上一篇:手糊成型工艺下一篇:零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