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

2024-05-01

气候资源(精选十篇)

气候资源 篇1

关键词:气候资源,西藏林芝,开发利用

林芝市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位于北纬26°52′~30°40′, 东经92°09′~98°47′之间。该地区平均海拔大约在3000米, 相对整个西藏高原来说, 是比较低的。这里气候湿润, 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使得林芝有着“天然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西藏林芝1970~2010年共四年间的气候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 包括气温、降水、日照等, 总结西藏林芝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而根据这一规律, 提出西藏林芝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2 气候资源特征

2.1 气温特征

西藏林芝地区由于海拔高, 年均温度在 -2.8℃~12℃之间;月平均温度6~7月最高, 1月最低。

气温年变化小, 日变化大的特点明显。林芝地区是西藏地区的气温高值中心之一, 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5℃以上, 年较差为18℃~20℃。

≥0℃的积温, 林芝大部分地区不足1500℃, 还有一些地区≥10℃的积温不超过500摄氏度。

根据上述西藏林芝的气温特征可知, 林芝地区四季变化相对明显, 具有冬季漫长, 春夏秋极短的特点。

2.2 降水特征

林芝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2500mm, 特别是海拔1000m以下地区降水量达2500mm左右, 其中个别地方达4495mm;海拔在1000m~2500m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 是整个西藏地区降水相对较多的地区。其空间分布是从南至北, 东南到西北, 海拔低到高减少。但相对于西藏其他地区来说, 林芝地区的年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

2.3 日照特征

西藏林芝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 空气稀薄, 日照时间长, 是我国光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气压在652h Fa以下, 只有平原地区的五分之三左右;空气密度大约0.57~0.89kg/m3, 纯水的沸点80℃~90℃。太阳年辐射总量在586.2~795.5千焦 / (平方厘米/年) 。

就日照时间来说, 一般夏季较长, 冬季较短, 具体到月份则表现为5月左右日照时长最大, 12月左右, 日照时长最小;年平均日照时长在1475~3555h左右。

另外, 该地区太阳辐射时间长, 紫外线强烈, 使得许多平常的微生物、病菌等在该地区难以生存繁衍;另一方面, 太阳辐射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对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 可以说该地区的日照资源对于林芝的农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也是我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气候资源之一。

3 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开发旅游气候资源, 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西藏林芝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海拔高差悬殊, 境内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人文景观广为分布, 被称为“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气候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林芝生态旅游业:

一要对该区域气候资源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 全面掌握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进一步挖掘这个区域尚未发现的旅游气候景观。

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势, 建设旅游基地, 打造旅游品牌。三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 结合与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旅游项目。

3.2 发展特色农业, 走特色农业化之路

西藏林芝主要农产区具有光照资源丰富, 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降水集中在6~9月, 雨热同季等气候特点。

因此, 西藏林芝要成为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特色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利用仅有的耕地, 来实现完全自给自足, 就必须要适应气候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而言, 只有详细深入地了解与掌握资源的利用状况, 才能找出问题, 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

3.3 完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西藏林芝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气候复杂, 从而使得该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对该地区的气候资源开发有着一定的风险。从这一角度来说, 西藏林芝地区的气候资源开发必须建立在防灾减灾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西藏林芝地区必须完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向群众提供气象服务, 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进而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完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气象监测、评估、预报、预警等, 做好大风、雷电、暴雨、冰雹、暴雪、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与防御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

3.4 提高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水平

构建西藏林芝地区的气象观测网络, 并以之为依托, 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的GIS、RS技术, 建立气温、日照、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估体系, 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生态等指标进行评估, 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评估。

利用科学技术, 加大各种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在完善气候检测预警服务体系的基础上, 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 为各种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服务保障。如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试验, 推广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4 结语

当前, 气候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已成世界资源利用的潮流趋势, 是世界各国实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战略之一。因此, 对西藏林芝气候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大河.气候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J].求是, 2005.

[2]拉巴卓玛.气候变化对西藏主要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西藏科技, 2007.

毕节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篇2

毕节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通过对毕节地区相关气候指标及1978-30a气象资料的.分析计算,按照最适宜居住和旅游的基准指标及人体舒适程度,分析毕节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经综合分析,毕节地区呈现清凉、舒适的居住和避暑旅游气候条件,各项气候基准指标都适宜居住和避暑旅游.

作 者:康学良 刘丽萍 李龙志 张海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气象局,贵州毕节,551700 刊 名:贵州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年,卷(期): 33(4) 分类号:P468 关键词:毕节   旅游   气候资源  

区域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3

何谓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有哪些类型?

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气候条件统称气候资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和风等四种类型。

1.光照资源

世界上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以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在我国西部优于东部,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最为丰富。

2.热量资源

低纬度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在我国,南方优于北方,但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高寒区。

3.水分资源

一些热带雨林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气候区由于降水丰富,水分资源充足。而一些沙漠气候区及大陆内部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水分资源短缺。在我国,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

4.风力资源

在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内陆高山高原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在我国,西北内陆,东部沿海风力资源丰富。

目前,利用气候资源最为广泛的是农业、城市建筑、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

例1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解析 气候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对有利的气候资源的利用,还应包括对不利条件的改造。本题给定的相关信息就包含了以上内容,图a给定了本区域的地理位置(西经10°,南纬16°)、海拔高度(3800米),图b给定了该区域的降水资料,由此可对该地的气候资源有了大致的认识,很显然该地的气候资料对农业并不是都是有利的,于是当地在农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因地制宜的做法(修建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趋利避害。

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 夜间; 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例2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解析 早期的城市在该城的中心位置,也就是现在的中心商务区,看图可知,它处于河流交汇处,所以有利条件是河运和供水的优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区别在于环境方面的优劣,气候资源优势,水源优势,污染情况等,是高级与低级住宅区选址的关键。工业布局离不开气候因素,高新技术区要有洁净优美的环境,传统工业区布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一般考虑水污染、大气污染,这些都要在对该地的气候资源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A. 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 B. 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C. 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P

【练习】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

1.甲、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分布有一定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两区域中的棉花和天然橡胶都分布在两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B.世界上主要的棉花产区都分布在纬度较低,全年热量丰富的地区

C.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橡胶产区都分布在纬度较高,降水丰沛的地区

D.在我国天然橡胶种植范围可以扩展到22°N,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图乙中A地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建成粮食基地

B.A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利用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建大型宾馆及停车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D.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桨纸和特色家具业

3.有关甲图区域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图示中央

B.分布于盆地边缘及河流上游

C.分散分布于绿洲上

D.集中分布于山麓地带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5.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6.读图和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山麓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1)说出Q地形区的成因,并分析贺兰山对Q地气候的影响。

(2)法国R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温偏高,分析其原因。

(3)简述与法国葡萄园相比Q地区葡萄种植的条件。

(4)分析Q地区在水源利用上的优势以及不合理利用时引发的问题。

【参考答案】

1~5. ABCDD

6.(1)由黄河冲积而成。贺兰山以其高大魁梧的身躯阻挡了来自腾格里沙漠以及高天寒流的入侵,使得Q地冬季气温不会太低;沙尘暴的危害减少;夏季东坡有利于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

(2)R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较同纬度高。

(3)有利条件:宁夏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热量充足,日较差大,利于平葡萄生长和糖分储存;劳动力廉价;

不利条件:种植历史短,缺少种植经验;技术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交通条件差;工业加工能力差。

(4)优势:黄河流经期中,灌溉水源充足,Q地南高北低,可以自流灌溉。

探讨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篇4

引言

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随着人口总数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的紧缺危机越来越凸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属于一次性的,等若干年后,这些资源都会枯竭,所以人类在找不同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来缓解人类能源的大量需求,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与风能等,是一种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的十大自然资源之一。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

指导思想:寻求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应用,应气候资源的特征,各地分布情况,各国国情,合理的统筹投资开发应用气候资源。

目标:实现能源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

二、气候资源的特点

(一)优点

(1)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2)资源丰富、普遍。(3)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二)缺点

(1)水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前期投资大,推广应用困难。(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

三、气候资源开发的方向

(1)必须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加大投资,全球寻找、探索新能源,大面积开发应用气候资源。(2)找直接能使用的气候资源。在现有的已经发现的气候资源中找能广泛的能直接被当做资源使用的能源并发掘新能源。(3)找容易开发的气候资源。(4)找开发成本低的气候资源。在现有的已经发现的气候资源中筛选相对容易开发使用的气候资源。(5)加大已使用的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全民开发气候资源,把气候资源利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向其他方面进发。(6)节能:开发以气候资源为能源的节能产品。(7)发现新的气候资源。在地球上探索发现新的气候资源,并开发应用这些资源,发展利用月光能源。(8)向宇宙太空发现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

四、气候资源的应用

今天在中国气候能源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以水、太阳能、地热、风为动力源的设施和产品都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和用到。但气候资源运用的普及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电力方面。建立大功率发电系统、家庭发电系统等,如水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2.通讯方面。深化无线电力、无线通讯、雷达等方面的应用。3.消费性电子产品。开发制造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手表、电动玩具、收音机热水器等。4.交通运输方面。制造气候资源为能源的动力系统,如:汽车、船舶、交通、道路照明、灯塔等。5.农业方面。运用气候能源完成农业抽水、灌溉、生长等。6.其他方面。广泛使用、直接或转换使用地热、朝夕能、海洋能、温差能、生物能、废物能、化学能等其他洁净能源。

五、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一)利用国家法律、政策保护。

加强气候资源法制建设,加快推进气候资源法出台,拟定配套法规条例,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效果。

(二)树立国家气候资源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气候资源保护法律、条例,正确认识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灌输培养保护气候资源的思想,规范气候资源保护行为。

(三)强化科学技术。

培养尖端科技人才队伍,加大气候资源投资比重,从广度、深度大量建设发展气候资源为能源的各种产品和用品,提高气候开发应用技术,精良气候能源产品装备,稳固、延长气候能源产品的效能。

(四)实行集约化统筹管理。

实行全国集约化统筹管理,构建系统科学、层次清晰的气候能源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体系,完善实施监督和评估调整机制,对气候能源规划、建设、生产、运营、消费等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气候能源基本公共服务新机制。

(五)建立国际合作。

多方面,多环节建立新能源合作共赢,引进技术,复制成功案例全面开发气候资源,扩大气候资源为能源的产品的应用范围和面积,快速普及气候能源产品。

六、气候资源的保护意义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反之,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破坏气候资源,甚至诱发气候灾害。

七、结语

气候资源 篇5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气候资源是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经济建设中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气候资源只有在数量适中时才呈现资源价值,过量或过少都能形成灾害(如洪涝和旱灾),同时,当气候资源的日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超过一定的`幅度时也会出现异常而造成灾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从可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对气候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作 者:刘哲 孙宏宇 张洪新  作者单位:科左中旗气象局,内蒙古,保康,029300 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 年,卷(期):2009 25(8) 分类号:P46 关键词:气候资源   开发   生态   平衡  

创业资源整合一人脉资源 篇6

历多,打交道的朋友也多,而且很多朋友在各行各业中经验丰富,颇有建树。因此,创业一定不要浪费宝贵的人脉资源,多听听朋友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1 整合人脉资源分享成功快乐

案例说明:

广州华工百川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由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与广州市“金鼎奖”获得者张海、马铁军共同发起,由华南理工大学控股的一间从事计算机过程智能控制装备及高分子特种材料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案例分析:

69岁只剩稀薄白发的张海教授认为:“任何东西都要懂得分享,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人脉资源可以利用,进而创业才能够得心应手。”

对张海教授和华工百川而言,整合与分享似乎成了他们品尝成功快乐的理由。张教授作为技术带头人,作为华工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轻工机械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他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的人脉资源;校方、科技园以及华工百川的经营管理团队都在整合与分享的企业文化下达成了共同理念。华工百川在竞争中处在了十分有利的位置:技术上有保障,支持上有靠山,经营上有团队,广州的政策支持又十分到位。

分享带来的人脉资源,对人脉资源有效整合产生的巨大生产能量,都给华工百川带来了企业的高速健康发展机遇。

案例启示:

资源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创业者整合资源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你整合资源能力强,整合到大量的人脉资源就可以整合吸引到人才、资本、技术等等,创业就会变得很容易、很快乐。快乐整合人脉资源,快乐创业,快乐分享,华工百川的张海为我们上了很有价值的一堂课。

创业者整合资源的能力其实与创业者的素质、管理能力、企业研发能力等等都是相通的,因而创业者应该注重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人脉资源整合是重中之重,人脉资源的整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做人,做一个让他人快乐同时也让自己获益的人。广州华工百川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整合人脉资源分享成功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人脉资源的整合一定要整合健康的人脉资源,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积聚,为此创业者自身的素质、人格、品质需要不断提升。

案例2 精心设计“创业”有效整合人脉资源

案例说明: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由留学归国人员团队于2001年创立的一家专业从事无线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六合万通是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和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调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闪联)的成员之一,独立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六合万通凭借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先后与索尼、安捷伦、中国网通、冲电气、富士通、朗弗宽频微电子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战略合作关系,为宽带无线通信及3G通信系统提供核心芯片和系统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六合万通董事长寿国梁用18年时间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人脉资源来通过六合万通实现其价值。在寿国梁看来,聚集了大量人脉资源就意味着找到了资本,找到技术与产品,找到渠道等等各种创业资源。

拥有如此多的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以及其派生的各种资源,寿国梁有条件有素质把自己理解的创业设计得精致而全面。也正因为如此,当绝大多数创业者都能讲出一大把血泪辛酸史时,寿国梁只有淡淡的5个字:“我们很顺利。”

让我们惊讶的是,六合万通从一开始创业,就整合到了让人羡慕的人脉资源,聚集组合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团队,想想就知道,这样一个团队推进的创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寿国梁说:我们创业团队都是留日归来的学子,都有着共同的创业情结和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初寿主政日本鹰山公司时招聘来的,在运作公司和技术上,大家各有所长,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已经走过磨合期。

六合万通这样的创始人和团队走到一起就是一个积聚人脉资源的过程。

案例启示:

整合资源要“有的放矢”,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效地整合人脉等资源就可以为创业精心“设计”了,精致而全面的“设计”就会产生北京六合万通“我们很顺利”的效果。六合万通成功的做法、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仔细学习、研究、借鉴。

海南岛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篇7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创办经济特区2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1 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对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气候对旅游区的影响。气候的类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类型都适合旅游业的发展。评价某种气候类型是否属于旅游资源,不能单纯的评价气候特征,还需综合考虑旅游区的地域特点、自然和人文景观。因为旅游项目的开发多是以当地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作为设计基础,在此之上进行构思以突出当地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旅游气候资源应当对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或利于发展某些特定的旅游项目。如海滨景区适合游泳、冲浪等活动,配以清新的海风和明媚的阳光必会使人有身心舒泰、心旷神怡之感,从而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这是气候作为辅助因子对旅游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的体现。某些高纬度地区,虽然气候严寒,不适合出行和户外活动,但却是发展冰雪运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另外,各种气象灾害也会对旅游区造成负面影响。如暴雨、台风等天气过程会减少游客的数量,降低景区的吸引力[2]。第二,气候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对人的决策的影响。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区的宣传、策划都是以影响人的决策为目的。人们在决定出行前都会对旅游区的各种条件进行比较权衡,以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当地的气候舒适程度是否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气候是否会对交通、住宿等造成影响,出行时段是否会有不利的天气过程,这些都是需要被考虑的仅次于旅游资源(风景、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和价格等)的最重要因素[3]。因此景区在进行对外宣传时,都会特别强调当地气候条件的对旅游活动的积极影响,以增强游客做出最终决策的意愿。

2 海南岛气候特征

2.1 温度

温度是旅游行业中最常被考虑的气象要素。虽然大部分的旅游项目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在炎热或严寒的天气都可以进行,但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温暖舒适的时段。海南的年平均气温在23~26℃之间(图1),中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而南部地区由于受五指山山脉的影响,冷空气南下受阻,年平均气温高于北部地区,东、西部沿海地区则介于2者之间。海南最热的月分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在26~29℃之间;最冷的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仍达17~22℃。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全年大于35℃的高温日数均在10 d以下(图2)。海南全年的温度都比较理想,高温日数少,即使在最热月,温度也在人体感觉的舒适范围之内,有利于大多数旅游活动的进行,而且中部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植被覆盖度大,夏季温度相对较低,适合避暑度假及登山等旅游休闲方式。

2.2 降水

降水对于旅游的影响仅次于温度的重要影响,但频繁或强烈的降水也会给出行带来不便,因此也需要予以考虑。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且地区间的雨量也存在差异。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900~2 600 mm之间(图3),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5—10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90%。可以看出,海南的降水大多发生在夏季,其他季节的少量降水对旅游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且夏季多是午后的局地阵性降水,历时短,雨量小,不但不影响观光,还会适当降低气温,使天气变得凉爽。

2.3 日照

日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气象因子,其主要是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良好的光照条件可有效改善人的情绪,增加人们的出行意愿。海南岛大部分地区的日照充足,全岛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 700~2 600 h,日平均日照时数在5.0~6.9 h(图4),其中西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的晴天日数在300 d以上,主要景区的日平均日照时数都在6 h以上。海南中部、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5.5 h左右,虽然相对略低,但适合发展民俗旅游及以温泉养生为主的休闲游。

2.4 相对湿度

海南岛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6%之间(图5),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各市县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随季节的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在3.87%~8.37%之间。

2.5 其他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除了可以发展特定的旅游项目,提高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的心理愉悦程度外,有时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和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气象灾害的种类很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都比较大,部分灾害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其中与旅游相关的有热带气旋、暴雨、低温阴雨等,这些灾害性天气如果频繁发生,势必会减少客流,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天气也不利于出游,如大风、大雾、雨雪等,都会给旅游活动带来不便。分析以上的不利因素,可以帮助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业者认清旅游计划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进行更科学的规划。

海南属于气象灾害较多的省份,其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热带气旋。每年由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并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约为6.9个,80%都集中在7—10月,农业与水产所受影响最大。其他的灾害性天气较少,多是大风、大雾等一般性天气过程。全年海南各地影响旅游的各气象因素发生日数如表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雨日: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日数超过100 d,最少的东方也有82.6 d。雨季(5—10月)各月的雨日约12~20d,以阵性降水为主。热带气旋的危害较大,其所带来的降雨多为大到暴雨,持续时间为2~3 d,在此期间无法进行旅游活动。但由表1可以看出,海南各地的年暴雨总日数并不多,只有5~10 d,因此在避开热带气旋的前提下,暴雨对于旅游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雾日:大雾阻碍视线,不但影响观景效果,而且影响正常的旅游交通。海南岛中部和北部多雾,白沙、五指山的全年雾日在75~150 d。其他地区的雾日不多,一般在20~40 d,特别是三亚地区,全年无雾。从季节上看,中部山区夏秋雾多,北部和西部沿海则以冬春雾为主。海南的雾多为辐射雾,凌晨起雾,日出后消失,实际影响并不大。

大风:海南的风能资源丰富,尤其在近海,由于有着风力高、湍流度小、表面粗糙度低,可获得更高的能量曲线,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引起当地政府和企业广泛重视,并计划大规模兴建风电场。表1统计的是海南各地全年风力在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全省年平均大风日数约3.47 d,其中东部地区最多,达到12.8 d,但相比海南10个月以上的旅游期并不算多。大风天气虽然对观景有一定影响,却对另外一些旅游项目有利,如帆板、冲浪等,总体说来是利大于弊。

综上所述,海南的旅游主要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一旦接近或登陆,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将停止。但目前气象部门对热带气旋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监测预报手段也十分丰富,游客可以据此合理安排行程,规避热带气旋风险。

3 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气候舒适度是衡量人体对外部气象因子的感觉的指标,是影响人们出行决策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很多景区都存在旅游客流季节性波动的现象,研究发现气候舒适性是影响旅游客流季节性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旅游旺季都出现在自然因素制约的旅游适宜期,特别是气候舒适的季节[4]。该文采用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对海南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5],即利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有效温度和相对湿度4个指标,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状况,把温度与湿度按指标(图6)组合划分为11类,其符号和意义如表2所示。

通过统计海南1979—2009年的温度和湿度资料,查表获得海南各市县1—12月的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表3)。可以看出,海南的气候舒适度指数主要有0(舒适)、+1(暖)和+2b(闷热)3种类型,11月至次年3月为体感舒适类型,适合进行各种旅游活动,而北方地区在同时期的气候则是寒冷干燥,空气质量也较差,不宜进行户外活动,可供选择的旅游项目也较少,因此很多人将海南作为出游的首选目的地。+2b类型在海南的气候类型中占据主导,全年约有近7个月的时间处于闷热期,理论上会对旅行造成一定影响。但从之前对海南气候特征的分析来看,5—10月正是海南的雨季,降水会缓解闷热的天气,而且沿海地区和中部山区会产生海陆风、山谷风,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另外针对本地实际情况,海南也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旅游项目,如万泉河漂流、七仙岭避暑度假、攀登五指山等,不但丰富了海南的旅游资源,同时回避了气候的不利影响。

4 小结

(1)海南的年平均气温在23~26℃之间,高温日数少,温暖舒适;雨量充沛,但多集中在5—10月,且以山区为主;日照充足,日平均日照时数都在5 h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较大,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季节间的变化较小。

(2)海南的气候舒适度指数主要为舒适、暖和和闷热3种类型,11月至翌年3月较为舒适,4—11月则略显闷热,但这一时期恰逢海南的雨季,降水较多,还有沿海的海陆风、山区的山谷风,都可有效缓解闷热带来的不适。

(3)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是否有利于旅游业发展,要对温度、日照和舒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海南全年气温适中,日照时数高,舒适期长,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虽然闷热期相对较长,但通过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可以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海南的旅游气候条件优良,非常适合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欠缺的是以创造性思维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完善行业规范,建立监督制度并有效执行。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地处热带地区的岛屿,具有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只要牢牢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引领经济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必将带动其他诸如服务、营销、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海南的整体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依据1979—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海南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全岛1—12月的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海南的年平均气温在23~26℃之间,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600mm,降水多集中在5—10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在5h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6%之间,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季节间的变化较小;11月至翌年3月的舒适度较高;闷热期虽长,但与雨季重合。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海南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资源,旅游,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海南岛

参考文献

[1]NICHOLLS.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1):238-240.

[2]王应君,李根林.发展观光旅游业的探索[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3-14.

[3]丁雨莲,陆林.旅游气候研究进展与启示[J].人文地理,2008,23(5):7-11.

[4]陆林,宣国富,章锦河,等.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57(6):731-740.

豫南山区气候资源与桑蚕生产 篇8

1 桑树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分析

1.1 温度条件

桑树是喜温植物,气温在10℃以上时开始萌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5~27℃为桑树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当气温降至10℃时,桑树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据商城县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豫南山区气温上升到10℃以上的平均开始日期是4月7日,下降到10℃以下的终止日期是11月8日。通过观测分析看,商城一年内约有225 d的时间适宜于桑树生长。桑树生长最快温度最适宜年内有2段时间,第1段时间出现在6月10日至7月10日,为期30 d;第2段时间出现在8月5—20日,为期15 d。≥10℃的积温为4 751℃,持续时间与无霜期基本相同,为223 d,而春季的终霜日(4月1日)与≥10℃的初日相同,秋季的初霜日(11月10日)与≥10℃的终日也相接近。由上述表明,桑树在生长期内,不仅热量条件充足,而且芽叶生长不会遭受冻害。

1.2 水分条件

年降水量>500 mm,就能满足桑树生长发育,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多少与桑树的生长关系很密切,特别是7—8月正是商城县桑树夏伐后的恢复生长阶段,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如果降水不足就会造成桑树生长缓慢,叶形小,叶质老化早,造成叶片枯黄甚至凋落,影响秋蚕饲养。商城县1971—2000年,年平均降水量1 236.1 mm,其中7—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2%,干旱少雨年份出现几率只有20%左右,表明豫南山区水分条件不仅能够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也能为桑树旺长期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大力发展桑树种植。

1.3 光照条件

桑树为喜阳树种,截光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光照充足,促使桑树的营养积累,发育良好,叶质优良[2]。豫南山区桑树生长期(4—10月)日照时数1 212 h。每天平均日照时数在6 h左右,有利于桑树的营养积累,叶质优良。

2 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桑蚕生产

2.1 选择有利气候地形,科学规划和建设桑园

桑园应注意选择向阳、背风的南坡和西南坡,有排水灌溉条件的梯田、边台田、沟坡、河滩地等[1]。从小气候地形讲,在同一高度范围内,南坡或西南坡的热量资源最丰富,使桑树在同等情况下,较其他地形可获得更多的热量,延长了生长期,提高产叶量,为增加家蚕在一年内的饲养批次和饲养量提供了充足的叶源。

2.2 利用热量优势,增加家蚕饲养批次和饲养量

以豫南山区温度>15℃为养蚕开始日期(4月25日)至<20℃为养蚕终止日期(9月21日),据商城县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温度在15~20℃历年平均为150 d。若扣除盛夏期间≥30℃高温14 d,一年内适宜养蚕持续时间136d,从春蚕饲养开始到晚秋蚕饲养结束,5个批次所需时间约为136 d,若不考虑农耗,两者在时间上是吻合的,说明豫南山区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一年5批次饲养。增加饲养批次和饲养量,还要看桑树长势和叶源情况。桑树夏伐平茬时间早晚与桑树长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在6月5日夏伐与6月底夏伐相比,伐后所生枝条长度最后可相差67cm以上,夏伐时间每提前10 d,新生枝条可增长33 cm左右。从气候上讲,商城县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为桑枝速生快长提供了有利气候条件。因此,夏季桑树适当早伐,既能增加产叶量,又利于增加家蚕的饲养批次和饲养量。

3 影响桑蚕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

3.1 早春低温连阴雨对桑蚕的影响

3月下旬至4月下旬正是商城县桑树开始生长和春蚕催青期季节,这个时期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时热时冷,气温波动幅度大。当冷空气或寒潮入侵时气温可降至0℃以下,有时还伴有降雪和晚霜冻,这种低温连阴雨天气直接影响到桑树生长和春蚕催青,造成桑芽和叶生长缓慢,又影响春蚕饲养量[2]。

3.2 夏季伏旱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伏天(7—8月)是桑树生长旺盛季节,需要大量水分供给,此期间由于温度高,蒸发快,伏旱时间愈长,对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影响愈严重。据统计豫南山区伏旱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伏旱持续时间一般在20~30 d,有些年份长达40 d,出现几率为30%,平均2~3年一遇。

3.3 高温、高湿对夏蚕生长的影响

小蚕进入大蚕期对高温、高湿最为敏感,如遇闷热天气则严重影响蚕体健康,容易诱发蚕病,尤其在眠中和旺食期危害更大。豫南山区≥30℃的高温时段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次出现时间平均10~20 d,特别是7月下旬出现的几率高达80%以上。

3.4 秋季低温对桑蚕的影响

秋季正是副热带高压南退、暖空气势力减弱、冷空气势力增强、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的时期,有些年份东南季风强盛,南下较晚,秋季气候偏暖;但有些年份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降温迅速,秋冷偏早,秋冷来早的年份对商城县桑树生长、秋蚕饲养威胁很大。据商城县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商城县连续3 d气温<20℃,最低气温<15℃为桑蚕生长危害期,按此标准商城县可以分为4种类型:早期(9月9—14日)几率为13%,正常期(9月15—19日)几率为17%,偏晚期(9月20—24日)几率为29%,晚期(9月25—30日)几率为42%。

3.5 冬季冻害对桑树的影响

冬季低温冻害偶有发生,如:1966年、1969年、1977年等年份的冬季,最低气温降至-16.0℃以下,已超过桑树生长的下限温度,造成大部分桑树枝条冻死,影响翌春桑树萌发和产叶量[3]。

4 防御灾害的途径

掌握豫南山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桑蚕布局。扩大桑园防旱保收面积。春蚕饲养时,一定要掌握春季气候变化特点,及时收听收看本地的天气预报,还要根据桑树生长情况,做好春蚕催青工作,保证小蚕孵出后有新鲜叶吃。夏蚕饲养中,若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注意在蚕室外面搭晾棚,房上加覆盖,开放门窗,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及湿度,减轻高温、高湿对蚕的危害[4]。秋季大蚕上架一定要安排在9月20日以前,可保证蚕在80%以上不受低温危害,如果安排在9月25日或以后,保证率仅为42%,秋蚕受低温危害的几率就会增大。桑树种植一定要选择耐旱品种,搞好防旱、防涝措施,开好完整排水沟系,达到减缓流水、阻截泥沙流失的目的,既能增加土壤里的含水量,又能起到抗旱排涝的作用,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好方法。冬季低温冻害的防御,尤其在秋冬干旱年份,由于桑树本身生理失水过多,易受低温冷害,有条件的地方对桑树园进行冬灌,特别是桑树幼苗期,冬前要增施有机肥料,培好土,以提高土温,使其安全越冬[3]。

5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生态资源优势,避免不利的气候因子,掌握各季节期的天气变化规律,在桑蚕生产中,无论春蚕、夏蚕还是秋蚕饲养,豫南山区的气候生态资源完全适宜大范围养殖,也是山区发展经济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摘要:利用1971—2000年气象资料和桑蚕生产资料,分析了豫南山区商城县桑蚕生长期的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光能资源及影响桑蚕生长的气候因子,并提出了在桑蚕生产中防御气象灾害的途径,为以后合理利用豫南山区气候资源,科学发展植桑养蚕提供依据。

关键词:气候资源,桑蚕生产,影响,防御途径,豫南山区

参考文献

[1]杜瑞莉,秦仁和.驻马店西部浅山区发展桑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前景分析预测[J].河南气象,1994(4):24-25.

[2]秦仁和,杜瑞莉.泌阳春蚕生长的气象条件及春蚕产量预报[J].气象,1995(2):48-50.

[3]尹远志,李四春.吉林桑树冻害的初步调查[J].蚕业科学,1980(1):42-46.

保山市烤烟气候资源分析 篇9

保山市境内山高谷深, 降水分布不均匀,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太阳辐射中等, 干湿季节分明, 立体气候明显。

1.1 温度

烤烟是一种喜温作物, 对温度条件要求严格, 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 以22~28℃为最适宜。保山市年平均气温14.9~16.4℃, 历年月平均温度的最冷月为1月, 平均气温为7.4~9.6℃;3月平均气温迅速回升到12.1~18.0℃;5月平均气温均在18.2℃以上, 最适宜烤烟的移栽, 当地历年的月平均最热月为8月, 平均气温19.9~21.6℃, 一般情况下全市白天的最高气温不高于30℃, 夜间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3℃。从烟苗栽种到烟叶生长阶段, 每天≥20℃的持续时间较长, 温度条件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和优良品质的形成。

1.2 日照

烤烟属喜光作物, 当阳光充足并且有适度的高温时, 有利于烟草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 可提高产量和品质。烤烟生长期每天光照时间以8~10 h为宜, 尤其在成熟期, 日光充足而不强烈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保山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46.0~2 913.6 h, 最多为12月 (201.9~244.4 h) , 最少为7月 (67.0~116.8 h) ;12月至翌年3月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大于200 h, 4—10月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在60~200 h, 2001年以来, 腾冲县的日照日数明显增加, 日照时间也较长, 2001—2007年年总日照时数达到平均值 (2 224.1~2 462.4 h) , 极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和正常成熟, 特别是烤烟成熟期连续阴雨天气的减少、日照的增多对烤烟品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1.3 降水

保山市的降水量极为充沛, 年平均总降水量为988.2~2 137.0 mm。降水的时空分布也不均匀, 具有旱、雨季分明的特点: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 降雨偏少, 日照偏多, 温度差较大, 多为晴朗天气, 5—10月为雨季, 降水丰富, 日照偏少, 温度差较小,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月降水量符合烤烟生长对降雨的需求[1,2]:即前期 (4—5月) 少, 主要为抗旱移栽、浇足定根水;中期 (6—8月) 多, 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含量主要形成时期;后期 (9—10月) 又相对减少。雨季开始平均为5月下旬, 因此雨季前 (5月上中旬) 移栽的烤烟, 在移栽成活后, 较少的降水量和充足的光照, 有利于根系的发展;6月中下旬进入旺长期, 降水量增加, 充沛的降水可促使茎叶迅速生长, 加之当地的夜雨昼晴的特点有利于烤烟光合作用的高积累和低消耗, 获得优质烤烟;成熟收晒期降水量又相对减少 (雨季结束期平均为10月下旬) , 有利于烟叶的正常落黄和香气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2 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2.1 倒春寒

当气温低于10℃以下, 烟草生长就会受阻。烟草在苗期能忍受短时0℃左右的低温, 但易造成冷害。一般轻度的冷害, 经过追肥和加强管理措施, 仍能恢复生长。如长时间处于-3~-2℃的低温, 则植株死亡。此外, 苗期长期生长在低温条件下, 易导致早花减产。

2.2 干旱

保山市干湿季节分明, 年总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匀, 主要原因是干季雨量不及年降雨量的20%。其中, 春旱最重, 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中等春旱 (连续2个月, 雨量偏少40%~80%) 平均2~3年发生1次;严重春旱 (连续2个月, 雨量偏少80%以上) 平均8~10年发生1次。秋旱次之, 平均18~20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为此, 应搞好烟水配套工程, 改善灌溉条件, 同时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4]。

2.3 洪涝

保山市年总暴雨日数在11.9 d, 时间主要集中在5—11月的雨季中, 暴雨多发带主要位于保山市西部, 即高黎贡山迎风坡带。这也是烤烟大田生长的重要时期, 暴雨易打伤烟叶, 减低烟叶等级, 同时多雨伴随的低温, 使烤烟易染气候斑病、黑胫病。暖湿寡照天气则易带来青枯病。因此应选种优良品种, 并从栽培技术上培育健壮的植株, 特别要注意增施磷、钾肥, 防止偏施氮肥, 提高烟草的抗逆能力, 同时搞好大田的防洪排涝设施。

2.4 秋季连阴雨

保山地区降雨丰沛, 秋季极少发生强降水, 但有时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同时受冷空气活动影响, 气温有时会骤然下降, 且幅度较大, 并且较长时间处于较低的状态, 这对保山市烟叶的成熟及采烤不利, 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5,6,7]。

3 结语

总体来说, 对保山市40年和近10年的气候要素的对比分析, 保山地区的气候总体上是适合优质烤烟生产的。针对影响烤烟生产不利因素 (倒春寒、干旱、洪涝及秋季连阴雨) , 应选取适宜的优良品种, 适时播种和移栽, 播种育苗时采用塑膜覆盖育苗、漂浮育苗、地膜覆盖种植等新技术。搞好烟水配套工程, 改善灌溉条件, 搞好防洪排涝设施。遇到干旱时, 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缓解旱情[8]。

参考文献

[1]王晖, 刑小军, 许自成.凉山烟区主要气候因素与烤烟质量特点分析.中国农业气象, 2007, 28 (4) :420-425.

[2]许自成, 黎妍妍, 毕庆文, 等.湖北烟区烤烟气候适生性评价及与国外烟区的相似性分析[J].生态学报, 2008 (8) :3832-3838.

[3]李丹丹, 许自成, 毕庆文, 等.兴山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烤烟气候适生性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6) :78-84.

[4]胡雪琼, 黄中艳, 朱勇, 等.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45) :63-568.

[5]童碧庆, 帅士章, 徐永灵, 等.贵州烤烟气候适宜性分区研究[J].贵州气象, 2005 (S2) :48-50.

[6]王玉玺, 韦成才.陕南优质烤烟气候条件及区域划分的研究[J].陕西气象, 2001 (5) :15-18.

[7]金燕.云南省2009年烤烟气候特点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 2010 (3) :15-17.

天津滨海新区风电气候资源评估 篇10

作为新兴洁净能源的典型代表,风力发电已成为各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明星项目。天津风能资源丰富,适合风电项目的发展,其中滨海新区由于濒临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是天津市行政区内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风电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目前,滨海新区已陆续建成了大神堂、沙井子、马棚口等大型风电项目并实现并网发电。据国家能源局对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的统计,天津的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1326h,平均每天7.26h,排在云南(1706h)和四川(1434h)之后,列全国第三位。但是,这一统计报告也显示,天津累计并网容量仅为28.55×104kW,绝对数量在全国仅高于北京和西藏两省市,另外,天津的弃风电量达到0.21×108kW·h,弃风率达到5.33%,在华北地区的6家电网公司调度统计中列第3位。所以,科学评估滨海新区的风电气候资源特征,从而提高风能资源发电的利用效率,或为风电项目建设提供科学规划,具有重要的经济现实意义。

2 风能资源特征的天气学分析

天津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多偏南风。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受渤海影响,沿海地区有时也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海陆风现象明显。因此,天津市风能资源从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具体而言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塘沽、大港和汉沽比较丰富,平均风速大,风功率密度值高,有效小时数较多;内陆地区的宁河、汉沽、东丽、津南以及静海、蓟县、武清、宝坻、西青、北辰、市区风能资源状况一般或比较贫乏,平均风速较小,风功率密度值偏低,有效小时数较少。

造成天津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的原因与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有关。天津地区的风场主要受东亚季风环流的支配及与其相配合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冬季的蒙古冷高压在向东南方向扩散时,从西北或东北路径影响天津市,常产生较大偏北风。春季东北低压频繁出现,天津处在低压的东南部,受其影响使得西南风较大;在气压场上,华北平原的地形槽易在春季形成,也对天津的西南风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春季大陆上的变性冷高压东移入海后,叠加在较冷的海面上,使其再度加强,天津处在入海高压的西部,往往造成较大的西南风。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西进、北抬,天津处在其西北部边缘,形成南高、北低的气压场分布,此时多为弱偏南风;盛夏季节,由于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差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风的特征十分明显,也使得天津的东南风偏多。秋季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时间短,且多风和日丽的天气,往往在秋末冬初有寒潮爆发时,偏北风较大。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渤海沿岸,受海陆风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夏半年以东南风和西南风为主,冬半年以西北风为主。由于冬、春季节常出现较大西北风,此时风速及空气密度均较大,因此风能密度多集中在西北方位。

3 滨海新区风能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天津市气象局的观测资料显示,近50年来,天津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天津的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48天,以塘沽最多。大风的季节特征明显,春季大风日最多,占全年的30%以上,冬季次之,秋季、夏季大风依次减少。

为具体考察滨海新区风能资源情况,天津市气象局于2009年在滨海新区的大神堂、中新生态城、大港油田分别建立了三座测风塔,高度分别为100m、70m和70m。根据测风塔2009年9月~2010年8月的观测结果显示,测风塔在70m的平均风速在5.5 m/s~6.1 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94.5 w/m2~251.4 w/m2,≥200W/m2的技术可开发量为91×108kW,技术可开发面积为209km2,可装机密度系数达4 MW/km2~5MW/km2之间。3座测风塔风能资源等级为1~2级,风资源量虽不高,但风频分布比较适合,风资源质量较好,且有效小时数高,风资源可利用时间较长。同时风速变化较为平稳,很少有破坏性的风速,这种风况对于风机的设计和运行都比较经济。此外,风能资源随高度增加。以汉沽大神堂测风塔为例,50m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06.4W/m2,70m高度增加到244.4W/m2,至100m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已达310.4W/m2。在风能资源的时间变化方面,3座测风塔70m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及日变化均较一致,年变化为春季大、夏季小,日变化为上午低、夜间高,这为风电场的电网调度提供了依据,可充分利用春季大风季节和午后、夜间时段发电,在无限电要求下,停机检修等工作应尽量避让大风时段。在3座测风塔中,大港油田和汉沽大神堂风资源较好,若单纯以资源大小来评价,这两地建设发展大型风电场更为合适。

4 风电气候资源应用建议

4.1根据滨海新区风资源气候特征的分析,风电场风机排布应考虑到风能密度的分布特征,一般应沿东北-西南方向为行、东南-西北方向为列的风机排布方式,从而有利于提高风能资源利用率。

4.2风能资源详查工作可为天津市风电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根据观测的测风塔实测数据分析得到的从风能资源角度来看,天津风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区域主要位于滨海新区详查区的沿海地带,在该区域内,均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尤其是大港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好,可开发面积较大。风能项目管理和建设部门,可根据风能资源详查及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能资源开发规划以及开发顺序,以便较为科学合理有序的利用天津风能资源。另外,风能资源详查工作可为风电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根据天津市沿海地区地形及风能资源特点,建议风电场应选择高轮毂、大容量单机,且风机排布应考虑场址的风能密度分布特点,以提高风能资源利用率。

4.3一般而言,沿海风速随离岸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因此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仅限于沿海地区,但受到土地利用等限制,陆上大型风电场的潜在场地越来越少,开发能力有限。天津地处渤海湾,近海海域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风电建设项目未来可向海上转移,以提高天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

摘要:滨海新区是天津风电气候资源最为丰富,也是风电项目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进行了天津滨海新区风能资源的天气学分析,并利用滨海新区风能资源详查结果,提出了风电资源气候资源应用的建议,为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风电,气候资源,滨海新区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2015,7.

[2]杨振斌,薛桁,朱兆瑞,等.中国风能资源评价报告[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1-17.

[3]凌申.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资源与环境,2008,24(7):634-657.

上一篇:神经外科显微解剖下一篇:教育评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