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2024-05-06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篇1

1系统的组成

我院临床科室护士工作站中增加‘设备申请’模块,用于进行呼吸机租赁申请;呼吸机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安装设备租赁管理系统,用于全院呼吸机的集中管理。该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即查询统计、字典维护和中心业务。查询统计又分为附加报表查询和设备使用统计两个子系统。字典维护模块又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设备医嘱对照、收费字典维护、租赁设备库存维护和设备与收费字典对照。中心业务主要分为设备租借和设备预约两个子系统。该系统的架构见图1所示。

2 系统主要功能

2.1 用户登录

只有呼吸机管理中心专职管理人员才有权限登录该系统,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登陆系统,默认登陆者为业务经办人。

2.2 设备借出

临床科室需要呼吸机先在本科室护士工作站‘设备申请’模块中录入呼吸机申请单,发送至呼吸机管理中心。呼吸机管理中心人员接到系统中的预约申请后,立即打开【设备借出】界面,记录患者信息、借机人姓名、系统自动产生借机时间,用扫码器扫入准备借出的呼吸机编码,点击【确认】按钮,系统即将该呼吸机认定为借出状态,并将此次借机信息记录于数据库中。这样呼吸机可由租借科室人员取走。

2.3 设备归还

临床科室呼吸机停用时应及时归还。所有借出的呼吸机都显示在【设备归还】界面,此时可以输入科室名称,此科室租借的呼吸机将全部显示,然后选择要归还的呼吸机序号,再输入归还科室人员姓名,此时默认为归还时间,点击【确认】按钮,系统自动计算此次使用的时间。然后,该呼吸机改为备用状态,并存入数据库。

2.4 设备使用统计

设备使用统计是利用图表形式,在同一界面将所有呼吸机排列显示,以小时为标记点,实时采集每台呼吸机当前使用状态,并在图表中用不同颜色线段标识区分。点击【在用设备今日状态一览表】,可查询所有借出呼吸机使用情况,明示每台呼吸机是处于使用状态、空闲状态、在库状态或超时状态。点击【设备超时一览表】,可查询每台使用中的呼吸机具体使用时间,空闲时间和超时时间。点击【库存设备闲置一览表】,可查询现有在库呼吸机情况。

2.5 附加报表查询

可以查询并打印日报、月报表和进行租赁费用的统计、输出。

3 讨论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同我院一样,也已实施了以仪器设备租借为基础的系统化集中管理模式[2]。针对我院呼吸机租赁业务的实际需求,设计完成的设备租赁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了日常繁琐的登记和统计等手工操作,取消了纸介,实现了全程的计算机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设计的呼吸机超时归还,计算机自动记收超时费用的功能,有效督促了临床科室用毕及时归还呼吸机,减少了在科室的闲置时间,大大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率。据统计,我院应用设备租赁管理系统后,呼吸机月平均使用率为57%,比应用之前提高了21个百分点。

对于各科室常用的通用设备,如注射泵、输液泵、降温毯和翻身床等,在医院使用也极其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科室的使用率都高,即使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也免不了有闲置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设备,提高设备在医院的使用率、周转率,同样也可实行“专管共用”的方案。我们在设计设备租赁管理系统时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赋予了它很大的扩展空间,为今后多种仪器实行集中管理提供了平台。其字典维护模块可以修改、添加、删除设备和部分用户的功能,为在今后可能遇到的价格调整,增加其它可租赁设备等情况提供了可能。

总之,呼吸机租赁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医疗设备的系统化集中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资源共享、能源节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设备的系统化集中管理逐渐向无纸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发展,使医院信息管理更加完善,使设备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摘要:介绍了一种呼吸机租赁管理系统,它可提高医院呼吸机的使用率,在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院信息管理更加完善,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呼吸机,租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郑天怡,胡亮,冯靖袆.医院呼吸机供应中心的作用与管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02(21):51.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篇2

病例1阵发性气喘、咳嗽 病例2反复咳嗽、咳痰

病例3咳嗽、咳痰伴气促,心悸、气短 病例4发热、咳嗽

病例5反复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咯血 病例6发热、左侧胸痛、干咳 病例7干咳、痰中带血

病例1 阵发性气喘、咳嗽

王××,女性,25岁。

主诉阵发性气喘9年,发作2天。

现病史9年前因装修新居接触油漆后感咽部不适,继而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缓解。此后,接触油漆、汽油、煤油等即诱发气喘。春秋季节易发作,使用支气管解痉剂后迅速缓解。非发作期心肺功能如常人。曾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喘乐宁200μg,15分钟后FEV1增加21%。2天前曾患上感,继而咳嗽、咳黄痰,发热38.5℃,并逐渐出现气喘,不能平卧,遂入院治疗。

既往史及家族史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无烟酒嗜好,母亲有哮喘病,职业无特殊。

体格检查神志清晰,T 37.5℃,P 104次/分,R 30次/分,Bp 135/90mmHg。端坐位,气促状,口唇、指甲无发绀,额部微汗,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闻及广泛哮鸣音,两肺底细湿音。心浊音界未扩大,HR 104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6g/L、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胸片:两肺纹理增多。ECG:正常。吸喘乐宁200μg后,峰流速为正常预值的62%,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临床特点:

①青年女性,发病9年,发作性喘息。诱因是接触油漆、汽油、煤烟等,有明显诱因。②春秋季节发作。

③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母亲有哮喘病。

④端坐位,呼吸促,两肺叩诊稍呈过清音,呼吸音低,哮鸣音低广泛,两下肺伴细湿音。⑤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⑥峰流速为正常预计值的62%。⑦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2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根据发作情况可分为缓解期、非缓解期、非急性发作期和急性发作期,本病例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分为轻、中、重和危重四度,本病例属于中度发作。支气管哮喘可引起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本例的病史中尚未见上述并发症的征象。

问题3该疾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起病,发病年龄较大,冬季易发作,往往有吸烟史,也有气喘症状,肺部可有哮鸣音,吸入支气管解痉剂后效果不如哮喘显著。与本例不符。②心源性哮喘以左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老年人多见,大多数由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狭窄等引起。典型发作以夜间阵发性气急、胸闷、肺部听诊有哮鸣音等为主要表现。可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脉搏细弱频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奔马律,双肺底有湿音。与本例不符。

③支气管肺癌病史较短,咳嗽、痰少,痰中带血,肿瘤阻塞气管内径一半以上可出现胸闷、气短、憋气,往往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局限性哮鸣音。病情进行性进展,对支气管解痉剂反应差,一般无过敏性疾病病史和家族哮喘史。与本例不符。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

①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阻塞性肺气肿,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变得不典型,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病情缓解也较慢。通过仔细询问最初起病时临床表现和复习有关资料,不难作出鉴别。②哮喘合并气胸支气管哮喘合并气胸后,气喘往往加重,并有发绀、胸闷和胸痛。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明显减弱。由于双肺广泛过度充气,气胸体征可能并不明显,可通过胸片证实。③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少数哮喘患者无气喘症状,肺部也无哮鸣音。表现为经久不愈的咳嗽,往往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按常规止咳、化痰和抗生素治疗后疗效不佳,按哮喘治疗有效。

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

控制急性发作:

①寻找急性发作的诱因并作相应处理急性发作往往由某些诱因激发,如肺部感染、利尿后呼吸道失水、接触过敏源等。本病例发作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可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②合理应用平喘药根据发作的轻重分度选择平喘药。本病例为中度发作,可口服氨茶碱,并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也可合并吸入胆碱能受体阻断剂。

③控制并发症哮喘发作期可能合并存在酸碱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低氧血症、脱水、气胸、纵隔气肿等,应及时纠正。本病例尚未见上述并发症。

防止复发: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急性发作控制后仍应坚持治疗,以防止复发。①与患者共同分析发作情况以及生活工作环境,制定长期防治计划。

②坚持每天测峰流速,监测肺功能变化,并记哮喘日记。

③吸入维持剂量糖皮质激素。④避免接触哮喘激发因素。⑤特异性变应原的免疫方法。

案例短评本例为典型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此例可了解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彭丽萍)

病例2 反复咳嗽、咳痰

李××,男性,65岁。

主诉咳嗽、咳痰20年,加重1周。

现病史20年来每年冬季咳嗽、咳痰,痰量少,白色黏状,伴有气短,无咯血、无低热、纳差、盗汗。1周前受凉,上述症状加重,气急明显,痰呈黄色脓性,不易咯出,无胸痛、咯血和呕吐、腹泻等,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吸烟史20年,每日10支,饮酒史20年,每日饮黄酒半斤。其父因“肺气肿”病故,余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7℃,P 104次/分,R 26次/分,Bp 120/75mmHg。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无发绀,咽部略充血,胸廓正常,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叩诊两肺清音,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音,心率10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46g/L,红细胞4.2×109/L,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X线胸片:两肺纹理紊乱、增多。

问题1总结本病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的临床特点:

①老年患者,男性,发病20年,反复咳嗽、咳痰,冬季发作,加重1周,吸烟20年。②两肺散在哮鸣音和湿音。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偏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④无粉尘接触史,无过敏性疾病病史。问题2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本病例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是什么?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根据症状诊断的,但必须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有关检查排除其他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本病例有20年反复咳嗽、咳痰病史,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有气喘症状,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故属于喘息型。近1周咳嗽、咳痰、气短加重,处于急性发作期。

慢性支气管炎有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根据病史本例有肺部感染,但无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征象。可做肺功能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明确。问题3该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支气管扩张症也有反复咳嗽、咳痰,但起病年龄较轻,并有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与本例不符。

②支气管哮喘有家族史或个人史,大都自少年或幼年起病,春秋季节发作,支气管解痉剂效果显著。与本例不符。

③矽沉着病(矽肺)有粉尘接触史,胸片上有矽结节,可与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④支气管肺癌病史较短,刺激性干咳为主,常有痰中带血,可闻及哮鸣音,胸片发现块状阴影。与本例不符。

⑤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胸片显示结核病灶。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

①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部分哮喘患者表现为经久不愈的咳嗽,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该症气道反应性增高,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无效,用支气管解痉剂有效。

②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在起病时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以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后,哮喘的症状变得不典型,容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仍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

①控制急性发作以控制感染、化痰和平喘为主,及时使用有效、足量抗生素,一般按常见致病菌选用适当抗生素,有条件时做痰培养+药敏鉴定,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痰量较多者不适宜用镇咳药。

②防止复发患者病情缓解后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急性发作,如肌肉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思奇康)。案例短评通过本病例,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及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特点。(李洋)

病例3 咳嗽、咳痰伴气促,心悸、气短 王××,男性,62岁。

主诉咳嗽、咳痰伴气促20年,心悸、气短3年,加重。

现病史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20年,冬季易发作,每年持续2~3个月。咳嗽以早晚重,咳白色泡沫样痰,有时为黄痰,经常服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物,2~3年来症状加重,发作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自服抗生素不见好转。1周前着凉而发热,气短加剧而入院。

既往史及家族史吸烟史30年,每日10支,否认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8.1℃,P 120次/分,Bp 105/60mmHg。慢性病容,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较多干湿音,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遥远,三尖瓣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2cm,剑突下5cm,质软、光滑,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56g/L,红细胞4.8×109/L,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血钾4.2mmol/L,血钠136mmol/L,血氯100mmol/L。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多呈网状,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突起。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电轴右偏+120°。动脉血气:pH 7.35,PaCO2 54mmHg,PaO2 42mmHg(吸空气)。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的临床特点:

①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20年,近2~3年来伴双下肢浮肿,加重10天。吸烟史30年。

②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有肺气肿体征,两肺闻及散在较多干湿性音,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120次/分,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浮肿。

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胸片示两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多呈网状,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突起。

④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电轴右偏+120°。

⑤动脉血气pH 7.35,PaCO2 54mmHg,PaO2 42mmHg(吸空气)。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本病例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是什么?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Ⅱ型呼吸衰竭。

本病例的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并由此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和肺心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病例有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存在,此外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问题3该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但冠心病可有心绞痛表现,常伴有高血压、肥胖和高脂血症,平静或运动心电图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以左心增大为主,常无基础肺部疾患。与本例不符。

②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广泛增大,无肺部基础疾患。与本例不符。③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与肺源性心脏病一样都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常见原因,但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可有关节炎或心肌病病史,心脏杂音与本例不同,心电图有二尖瓣型P波,X线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与本例不符。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属于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有肺动脉高压表现,但无慢性肺部疾患史,常规肺功能正常,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轻度减低,故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以鉴别。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

①控制诱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慢性病,往往由于某些诱因而引起急性加重。本例诱因为肺部感染,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先以静脉滴注为主,药物选择应参考痰培养和药敏试验。②控制并发症

a.呼吸衰竭:通过减轻呼吸负担,如支气管解痉剂、化痰、控制肺部感染等,同时给予呼吸支持,使动脉血气维持在安全范围。患者有低氧血症,应予以氧疗,为防止高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应控制吸氧浓度在30%以下,以PaO2>60mmHg为目标,不必过高。本例PaCO2偏高,但pH在正常范围,可不用呼吸兴奋剂刺激通气,以免加重通气负担,使耗氧量增加。待肺部感染控制,通气阻力减低以及全身体力恢复,PaCO2可恢复正常。也有缓解期长期高碳酸血症,不强求正常。

b.右心衰竭:随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或改善,肺动脉高压会相应减轻,为右心衰竭的控制创造了前提。同时给利尿剂并辅以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右心负荷。在低氧血症情况下强心剂容易中毒,一般不用。若经上述处理仍无改善者,强心剂应减量使用,并选用作用时间短、排泄快的制剂。

③防止复发待病人度过急性发作期,进入缓解期,仍应坚持康复治疗,如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呼吸肌负荷训练等,也可应用中西药物提高免疫力。缓解期PaO2<55mmHg者,应进行长期家庭氧疗。

案例短评本例介绍COPD病史,查体突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辅助检查给出肺心病的心电图和X线诊断标准,治疗上给出右心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的应用指征。(李丹)

病例4 发热、咳嗽

董××,男性,26岁。主诉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3天前淋雨受凉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黄痰,伴有右侧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遂收治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稍气促,T 39.5℃,P 110次/分,R 26次/分,Bp 105/60mmHg。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触觉语颤增强,右下肺可闻及湿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未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36g/L,红细胞4.5×109/L,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痰直接涂片:革兰阳性成对球菌。动脉血气:pH 7.36,PaCO2 40mmHg,PaO2 53mmHg(吸空气)。

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的临床特点:

①青年男性,急性起病,淋雨受凉为诱因,继而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黄痰、右侧胸痛等症状。

②右下肺实变体征。

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④胸片示右下肺大片状均匀实变影。痰直接涂片见革兰阳性成对球菌。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本病例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是什么?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右肺下叶肺炎球菌肺炎。

本病例为青年人,平素身体健康,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球菌为常见致病菌。正常人上呼吸道也有肺炎球菌寄生,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时发病,受寒、饥饿、疲劳、酗酒、长期卧床,心力衰竭等均有诱因。本病例诱因为淋雨受凉。肺炎球菌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休克、化脓性胸膜炎、败血症、肺脓肿等并发症。本病例有呼吸衰竭存在。问题3该病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与轻症肺炎易混淆,但前者起病缓慢,毒血症轻,病灶多位于肺尖、锁骨上下部或下叶背段。干酪性肺炎多有长期发热、乏力、消瘦,X线胸片呈大片密度稍高阴影中有多个不规则空洞,并有肺内播散,痰结核菌阳性。均与本例不符。

②肺癌引起阻塞性肺炎发病年龄较大,常有刺激性咳嗽和少量痰中带血,起病较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抗生素疗效较差,胸部阴影吸收缓慢。与本例不符。

③肺梗死常见于心瓣膜病或静脉血栓形成者,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程度较低而短暂,咯血多见,胸痛剧烈,X线片有特征性表现。与本例不符。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

①下叶肺炎下叶肺炎可以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到同侧肩部或上腹部,可误诊为急腹症。但仔细体检可发现腹部并无压痛和反跳痛,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下肺可又有肺实变体征,X线胸片可证实肺炎存在。

②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密度增高影,与肺炎相似。但胸水可使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和纵隔向健侧推移,触觉语颤和呼吸音减低,可以鉴别。当然,肺炎球菌肺炎可合并反应性胸膜炎,也可因细菌侵犯到胸膜而引起细菌性胸膜炎,使临床情况变得复杂。反应性胸膜炎胸水量一般不多,随肺炎好转而吸收。细菌性胸膜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胸水脓性,白细胞数较高,胸水培养有细菌生长。

③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肺炎是病理解剖学的诊断。为了有效地控制肺炎,应当通过临床表现、X线胸片和病原体检查等作出病因诊断,才能有的放矢的治疗。院外感染以肺炎球菌为多见,但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炎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等也应警惕,并做相应检查。

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

①病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80万U,每天肌肉注射2次。重症者可静脉滴注400万U/d,也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或红霉素。做痰培养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择药物更好,但因细菌培养需要数天,可先按常见病原采取经验性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②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饮食补充营养和静脉补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用退热剂、化痰剂和雾化吸入等。

③防止复发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是较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有败血症,化脓性胸膜炎、化脓性心包炎和脑膜炎等。本病例存在I型呼吸衰竭,应立即氧疗,使PaCO2保持60mmHg以上。

案例短评通过本病例了解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同时列举了肺炎球菌肺炎可出现的并发症,意在使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断该病时,要密切留意是否存在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以便及早诊治。(刘伟)病例5 反复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咯血

吴××,男性,25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发热1周,咯血1天。

现病史患者咳嗽、咳痰已10年,痰量逐年增多,咳黄色脓痰,有时带有腥味,每日可达200ml左右。间断发热,有时可达39℃,有时仅为低热。10年中共咯血13次,有时为痰中带血,有时每天10余口,有时400ml/d。近1周来因受凉咳嗽、咳痰加重,黄脓痰,黏稠,量骤增,发热38.9℃,盗汗、纳差,有时胸闷。入院前1天咯血100ml。既往史及家族史年幼时患有百日咳,否认肺结核病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Bp130/85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对称,肋间隙无增宽,呼吸运动正常,触觉语颤正常,两肺叩诊清音,左下肺可闻及湿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82。X线胸片:心影正常,左下肺纹理增粗、紊乱、收缩,间有“轨道”征,并有斑片状阴影。高分辨率CT显示:左肺下叶圆形或卵圆形薄壁低密度阴影。支气管壁增厚,周围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炎性阴影。心电图正常。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临床特点:

①青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10年,间断有发热和咯血,年幼时患有百日咳。②左下肺固定湿音。

③胸片示:左下肺纹理增粗、紊乱,并有斑片状阴影,“轨道”征。

④高分辨率CT:左下肺胸片示左肺下叶薄壁卵圆形低密度阴影,周围有高密度斑点状炎性阴影。

⑤心电图正常。

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本病例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是什么?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此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大都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感染导致支气管阻塞。感染和阻塞长期互为因果,使支气管管壁损害,形成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在吸气时因胸腔负压而扩张,呼气时因气阻塞而影响回缩,使分泌物积存,形成感染-阻塞-破坏的恶性循环。支气管扩张的好发部位以下叶多于上叶,左侧多于右侧,更多见的是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因为左下支气管细长,且与主支气管夹角大,又受心脏大血管压迫,故而引流不畅。右肺中叶支气管口有3组淋巴结包绕,感染时肿大淋巴结挤压右中叶支气管,使之引流不畅,所以右肺中叶也是支气管扩张好发部位。根据体征、X胸片、CT片本病例支气管扩张好发部位考虑在左肺下叶。

胸部X片支气管扩张患者常无特征性改变。因此,根据平片很难诊断和估计病变范围。最有意义的诊断方法是支气管碘油造影,但此方法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高分辨率CT能比较好地显示支扩病变,又无痛苦,值得推荐。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咯血、肺气肿和肺心病。本例有发热、咳大量脓痰,血WBC增高,胸片和CT均可见炎性阴影,故肺部感染存在。咯血也是常见并发症。本例有咯血。根据体征、胸部X片、心电图,目前尚无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征象。可以做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问题3该患者所患疾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也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但多于中老年起病,咳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时咳脓痰,偶有痰中带血,一般无大咯血,两肺散在音,不固定,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强紊乱,以双下肺野明显。与本例不符。

②肺脓肿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为特征,其中50%患者伴有咯血。3个月后未愈可演变成慢性肺脓肿,脓血痰或浓痰常较多,有臭味,痰量可达300~500ml/d,多有杵状指。但慢性肺脓肿有急性病史,X线和CT检查可见大的空腔和液平,空腔周围为大片炎性浸润阴影。与本例不符。

③肺结核青少年发病较多,长期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或大咯血。但肺结核一般为低热,无大量咳脓痰,病灶多位于两肺上叶。与本例不符。

④肺癌老年男性好发,干咳少痰,可有痰中带血,但大咯血罕见。病程较短,X线胸片和CT检查可见块影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均与本例不符。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

①干性支扩平素无咳嗽、咳痰史,仅以咯血为主要表现,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支气管碘油造影或高分辨率CT检查可以确诊。②先天性支扩婴儿期出现症状,一般无前驱性肺部疾患,可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Kartagener综合征即由先天性支扩、内脏转位和鼻窦发育不良组成。③寄发性支扩为其他肺部疾病基础上合并产生的支扩,容易漏诊。以结核性支扩较为常见,大都位于两肺上叶。肿瘤、异物或肉芽肿引起支气管狭窄,管腔外肿块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牵拉,胸膜肥厚或肺不张等都可引起支扩。免疫功能缺陷,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气道反复感染或长期吸入腐蚀性气体损伤气道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为去除感染源,促进痰引流,控制感染和咯血,必要时手术切除。①去除感染源鼻窦炎、齿龈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夜间睡眠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到下呼吸道,是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的来源,应予以根治。

②多种方式引流痰液体位引流至为重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支气管扩张部位,使患病部位抬高,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以利于脓痰排出,也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超声雾化吸入,并辅以化痰药。

③控制感染可参照痰培养及药敏鉴定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或奎诺酮类等。

④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也可合并应用其他止血药物,鼓励患者将血块咯出,防止窒息。⑤外科手术治疗本例症状较明显,肺部感染经常发生,并有10多次咯血史,咯血量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手术前应当对支扩的部位、范围、程度作一个了解,最好做碘油造影,如果两侧病变较广泛,手术应慎重考虑。此外,肺功能情况和全身一般状况以及心肝肾功能也应当检查,以预估能否承受手术以及手术后情况。

案例短评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可以由多种肺疾病引起,病史及体格检查缺乏特异性,该病诊断主要依靠X影像和肺CT,重点描述了本例X胸片和肺CT的特点。(彭丽萍)

病例6 发热、左侧胸痛、干咳

王××,女性,30岁。

主诉发热、左侧胸痛、干咳1个月。现病史患者低热1个月,体温波动在37.5℃~38℃左右,伴有左胸刺痛、干咳,时有气急,尤以活动后明显。起病以来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体重减轻约4kg。

既往史无心脏病和肝肾病史。

体格检查稍气急,不发绀,气管轻度右移,颈静脉无怒张,左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白细胞8.4×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沉40mm/h,尿常规正常。PPD试验(+)。胸水常规:外观黄色清亮,比重1.024,雷氏试验阳性,RBC 320×106/L,白细胞1400×106/L,单核细胞0.82;胸水抗酸杆菌涂片2次(-)。胸水脱落细胞:未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显示:左中下肺密度均匀一致的阴影。上缘外高内低,心膈角消失,纵隔右移。胸部CT显示:左侧胸水,两肺无肿块,纵隔淋巴结不大。胸腔超声:探及左侧胸水,定位左肩胛线第9肋间,液平56mm。胸膜活检病理找到结核结节。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临床特点:

①女性,30岁,低热,左胸痛、干咳、气急1个月。

②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4Kg。③无心、肝、肾病史。④体检左侧胸腔积液体征。

⑤胸片和肺CT显示左侧胸水,肺、纵隔和胸膜无块影。

⑥胸水渗出液,单核细胞为主。⑦PPD试验(+)。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左侧结核性胸膜炎。

本病例为青年人,平素身体健康,结核性胸膜炎OT试验一般为阳性。胸水外观大都为黄色,血性胸水少见。胸水为渗出液,胸水中不易找到结核杆菌。胸膜活检病理找到结核结节,故诊断明确。

问题3本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癌性胸水原发性癌性胸水见于胸膜间皮瘤,胸痛明显,胸片或胸部CT可见胸膜面呈波浪状或驼峰状结节,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可以明确。继发性癌性胸水是恶性肿瘤转移到胸膜所致,如乳腺癌或肺癌。胸水为血性,胸水中可找到癌细胞,乳房或肺部可发现块影。与本例不符。

②化脓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为细菌感染所致,患者高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胸水脓性,脓细胞为主,胸水培养可有细菌生长。与本例不符。

③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胸水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见,胸水为渗出液,有结缔组织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表现。确诊有待胸膜活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与本例不符。

④心、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胸水胸水为漏出液,可合并腹水、心包积液和浮肿,与本例不符。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 ①肺底积液肺底积液为胸水积于肺底与横膈之间,可误诊为膈肌抬高,患侧卧位时游离性胸水可散于侧胸壁,显示真正的并不是太高的膈肌。如胸水已包裹,则不随体位而变动,可通过超声加以确定,当然,胸部CT可显示肺底液性阴影。

②叶间积液叶间积液为胸水积聚在叶间胸膜,后前位胸片可误诊为块状影或炎性阴影。但侧位片常呈菱形,而且与胸膜走行方向一致,可予以鉴别。

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解说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为抗结核治疗,抽胸水减轻压迫症状和防止胸膜粘连。

可进行短程化疗,疗程6个月,开始2个月为强化期,用异烟肼,0.3g/d,吡嗪酰胺0.5g,3次/天,利福平,0.45g/d,链霉素,0.75g/d肌肉注射,以后4个月为巩固期,用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药。每周抽胸水2次,每次不超过800~1000ml,直到抽不出为止。

案例短评本例为一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治经过,目的是要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胸腔积液辅助检查特点。(刘伟)

病例7 干咳、痰中带血

刘××,男性,59岁。

主诉干咳、痰中带血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干咳、咳少许白痰,偶有血丝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收住院。

既往史及家族史吸烟指数[支/日×年龄(年)]600,偶饮酒。10年前有左肺上叶肺结核史,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有反复咳嗽、咳痰史10年,每逢冬春季节发作。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桶状,两肺无干湿音,HR 8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两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0.85,痰找癌细胞3次阴性,痰找抗酸杆菌3次阴性,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PPD(+),ESR 86mm/h,CEA 10μg/ml,动脉血气分析PaO2 80mmHg,SaO2 93%。X线胸片示右肺门上方肿块3cm×4cm,分叶状,密度均匀,无空洞形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隆突尖锐,左上叶前段支气管开口见新生物,活检报告为鳞癌。胸部CT显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不肿大。颅脑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灶。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解说本病例的临床特点:

①男性,中年好吸烟者,干咳和痰中带血2个月。

②左肺门上方块影,分叶状,密度均匀,无毛刺。胸部CT:左肺上叶占位病变。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前段管口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癌。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左肺上叶肺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镜窥见肿瘤位于前段支气管,因此是中央型肺癌。肺癌的组织分型有鳞癌、腺癌、小细胞型肺癌、大细胞型肺癌和混合型肺癌等,本例为鳞癌。鳞癌多见于男性吸烟者,中央型多见。肺癌大都为单发性,也有多中心原发肺癌。本例为T2N0M0,属于Ⅰ期肺癌。

目前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痰脱落细胞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经皮肺活检、胸腔镜检查或小切口开胸肺活检。

问题3本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解说根据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肺结核球患者有结核病史,出现干咳、痰中带血、肺部块影,应考虑肺结核球的可能。肺结核球多发于上叶间后段,密度不均,可有钙化灶,周围可有卫星灶,均与本例不同,且本例纤维支气管镜见左肺上叶前段新生物,活检为鳞癌,故可除外。

②肺良性肿瘤肺良性肿瘤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状。与本例不符。

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有反复冬春季节咳嗽、咳痰史10年,本次发病也可以考虑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但本次症状与以往发作不同,并出现痰中带血症状,故作进一步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上叶块影,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漏诊。

问题4不典型表现与易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解说肺癌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时在X线胸片上肺癌的直接征象并不明显,而出现肺癌所引起的间接征象,如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等。若警惕性不高,未作深入研究,就会造成误诊。②肺癌转移可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膈神经麻痹引起横膈抬高。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引起气急,脑转移引起偏瘫,脊髓压迫引起截瘫等。如不注意鉴别,往往误诊。

③肺癌可产生一些激素、抗原和酶,引起一系列肺外表现,如库欣综合症、肥大性骨关节病、杵状指、男性乳房增生、高钙血症、低钠血症、肌无力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有时这些异常在肺癌症状出现前即出现。问题5该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篇3

2012年6月,我院传染病防治科成功救治 1例重型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于2012年6月18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肺结核,肺性脑病,20:30转入我科。患者肺结核病史 4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 37.3℃,心率 83次/min,呼吸 17次/min,血压 64/40mmHg(1mmHg=0.133 kPa),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 46%,患者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mm,对光反射(+)。胸廓凹陷,听诊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干鸣音,右肺呼吸音粗,可闻湿啰音。入院后立即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潮气量 400ml,吸氧浓度(FiO2)60%,呼吸频率 15次/min,控制压力 20cmH2O(1cmH2O=0.988 kPa),呼气末正压(PEEP) 2cmH2O。给予抗炎、抗结核、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6月19日痰结核菌涂片回报(++),转入负压病房。随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好转,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功能逐渐恢复。 6月 23日8:00改为自主呼吸模式:11:30患者自主呼吸正常,遵医嘱撤机,改为经气管插管接导管吸氧,14:20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结核科继续治疗。

2 护理

2.1 人工气道护理与呼吸机管道的消毒

2.1.1 人工气道护理 ①采用加热湿化器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加热湿化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保持温度 33~35℃;同时将灭菌注射用水用 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延长管,将延长管的前端与密闭式吸痰管近患者端连接,用微量泵以 5~10ml/h持续泵入。 ②呼吸机雾化,遵医嘱将生理盐水4ml、氨溴索 30mg加入贮液罐内,连接呼吸机雾化管路,贮液罐连接于呼吸机Y形管路送气端,打开雾化器按钮,呼吸机自动进行 30min进行雾化治疗,6次/d。雾化治疗前关闭湿化器,将床头抬高 30~50℃,有利于气道湿化,也有利于痰液排出。 ③吸痰的时机和技巧,吸痰不能作为常规操作,只有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出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 90%、出现咳嗽或呼吸改变时才给予吸,吸痰前给予纯氧3min,动作轻柔,时间控制在 5~10s。 ④每天上午配合医生为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患者气管深部分泌物,同时用 20~60ml生理盐水行肺泡灌洗,观察支气管黏膜情况。

2.1.2 呼吸机及管道的消毒 ①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缸均采用一次性用物,5d更换 1次。 ②呼吸机管路呼气端安装一次性空气过滤器,可以对患者呼出气流中的病菌过滤,减少对呼吸机及病房空氣污染并每天更换。 ③呼吸机主机与压缩机过滤网每日10:00更换,用后滤网装密闭容器送供应科消毒处理。 ④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倾倒于专用容器内,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 30min后弃去。 ⑤采用防反流装置集痰瓶,一次性使用,每日与引流管同时更换,或分泌物达到集痰瓶容量的 2/3时更换。 ⑥呼吸机外壳及呼吸机面板每日用 75%乙醇擦拭。

2.2 病情观察和护理

2.2.1 镇痛、镇静护理 因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吸痰刺激等生理应激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应激,造成患者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干扰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治疗。为保证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 ①Riker镇静 -躁动评分,根据 7项不同的行为对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其中,1~2分=镇静过量,3~4分=镇静好,5~7分=镇静不足。评分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进行。 ②患者行气管插管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 50ml加咪达唑仑 50mg、芬太尼 0.2mg,3ml/h泵入,第1个4h内每小时评分,分别为 3分、6分、4分、5分。 3分时患者镇静,表现为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迅速入睡。 6分时非常躁动,表现为咬气管插管,身体躁动,需要保护性约束,进行心理支持,向其讲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同时增加镇静药泵入,由3ml/h调到 4ml/h。 4分时患者安静合作。 5分时患者出现躁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经心理疏导后能安静。第2个4h后改为每 2h评分,均为 4分,患者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8h后改为每 4h评分,均为 4分。清晨中断镇静药,实施每日唤醒,醒后根据患者评分结果调整泵入药量。

2.2.2 发热护理 入院后患者体温波动在36.0~38.8℃,发热无规律性。观察患者无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肝功能正常,排除药物过敏和药物热,属结核病本身症状,继续按时给予抗结核药物。同时保证液体入量,增加鼻饲温水,每次 100ml,3~4次/d。出汗时及时给予温水擦拭,保持床单位干燥。 6月20日体温 38.8℃,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头部置冰帽;腋窝、腹股沟、腘窝置冰袋,足底给予保暖,降温部位注意观察防止皮肤冻伤。 40min后体温 37.1℃,停止物理降温。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89例呼吸机使用患者, 男175例, 女114例;年龄18岁~80岁, 平均年龄 (44.1±8.3) 岁。随机分为A组男90例, 女55例, 平均年龄 (43.6±7.8) 岁;B组男85例, 女59例, 平均年龄 (45.6±8.8) 岁。2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VAP诊断标准[2]

(1) 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病。 (2) 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浸润阴影。 (3) 肺部实变体征和 (或)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可诊断VAP: (1) 体温>38℃或<36℃; (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 (3) 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需除外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

1.3 方法

消化系统强化管理组 (B组) 在一般管理组 (A组) 的基础上, 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生产商: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 5 mg/次, 3次/d促进胃肠动力,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生产商: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片/次, 2次/d调节肠道菌群。一般管理组参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2013) 》[2]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间基线资料 (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入院时KPS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3 d内VAP发生率比较

B组VAP发生率与A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4 d~7 d VAP发生率比较

B组VAP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呼吸机大量使用以及VAP预防经验的不足, 使VAP发生率不断增高, 已经成为国内外ICU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VAP患者往往是危重症患者, 受到自身基础疾病和VAP新发病的影响, 病死率很高, 国外资料报道病死率为20%~71%[3,4]。本研究通过加强消化系统的管理, 以期降低ICU患者的VAP发病率。

本组研究表明, 加强消化系统管理 (在基础治疗上常规加用胃肠动力药及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能够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 其中4 d~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资料显示, 益生菌是活的非致病微生物制剂, 有助于保持机体的菌群平衡, 应用益生菌预防各种感染包括VAP已得到广泛认可。益生菌预防VAP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拮抗口咽和胃部微生物有关, 此外, 也可能因为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认为, 对机械通气患者预防性应用益生菌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5], 同时有利于缩短NICU住院时间, 并减少呼吸道绿脓假单胞菌定植。国内NICU也有报道支持如此观点[6]。胃肠道内的细菌逆行被认为是引起VAP的重要因素, VAP患者在远端气道和胃内常存在同一种细菌[7]。因此有效的胃肠道管理对减少VAP发生尤为关键。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道蠕动, 减少胃肠道内的细菌逆行, 从而减少VAP发生。但基于本实验有限的实验样本及某些设计上的局限, 此结果需要更大样本量及设计更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综上所述,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增加ICU患者病死率,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该对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救治措施, 加强消化系统管理可以减少患者VAP发生率, 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消化系统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ICU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9例呼吸机使用患者随机分为消化系统强化管理组即B组 (在一般管理组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调节肠道菌群药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和一般管理组即A组, 并比较2组患者3 d内及其后4 d (4 d7 d) VAP的发生率。结果 消化系统强化管理组患者3 d内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其后4 d (4 d7 d) 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消化系统管理, 阻断发生途径, 对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治,消化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光.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4) :2029.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制定工作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2013) [J].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 (6) :524-543.

[3]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 2005, 171 (4) :388-416.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 (2010版) [J].中华儿科杂志, 2011, 49 (2) :106-115.

[5]Siempos II, Ntaidou TK, Falagas ME.Impac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biotic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rit Care Med, 2010, 38 (3) :954-962.

[6]李学超, 王建忠, 刘元辉.益生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 (3) :289-291.

呼吸系统9大急症处理 篇5

1、患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讲话不连贯;

2、呼吸大于30次/每分,呼吸动度下降,三凹征,奇脉;

3、血气分析PaO2<60 mmHg或PaCO2>45 mmHg,PH值下降;

4、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

5、哮鸣音从明显到消失。

救治原则

迅速解除喘息、疏通气道,并立即给氧,改善呼吸困难,纠正酸碱失衡。

急救预案

1、体位与环境 取坐位并予以背部支持,保持病室安静及通风良好,注意解除病人的焦虑及紧张。

2、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纠正缺氧。

(1)清除痰液并协助排痰,吸痰。吸痰前后应注意予以高流量吸氧;

(2)吸氧4-6 L/min,并予以适当湿化;

(3)必要时行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

3、平喘扩支 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1)0.1%肾上腺素0.5 mg皮上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5-10 mg舌下含化,3-4 d。

(2)治喘灵0.25 mg或0.5%舒喘灵1 mg,稀释后雾化吸入。

(3)氨茶碱0.25 g加2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总量不宜超过1.5 g。

4、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尽早、足量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氢化可的松100-400 mg或地塞米松20 mg加入液体500 ml中静滴,每6-8 h 1次,3 d后如症状改善可改用口服维持。原则用药在一周左右。

5、纠正脱水及盐碱失衡

(1)等渗液静滴 2000-3000 ml/d,保持尿量 >1000 ml/d;

(2)5%NaHCO3 100-200 ml 静滴;

(3)有尿应注意及时补钾。

6、抗感染

宜大剂量和联合应用,注意依据药敏试验选用选用敏感抗生素。

其它处理

1、做好呼吸停止的急救准备,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争取挽救病人生命。

2、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映:包括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哮鸣音、心率、血压、血气酸碱分析及心电图变化并及时给于急救处理。

3、警惕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

4、保证氧疗效果,做好人工辅助呼吸的观察护理。

5、稳定病人情绪,各项处理迅速有序。

6、积极病因治疗,去除诱发因素。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护理质量,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化工、钢铁等产业的迅速崛起, 这些产业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健康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日渐增加。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并不能单靠手术或者药物以及医疗器械治愈,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呼吸科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 往往因呼吸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 对专科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护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因此, 如何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 保证呼吸科护理质量成为本文探讨的课题。

1 系统化护理观察、及时护理干预与医疗密切配合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足以说明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1.1 严密细致观察病情, 及时处理突发问题

对呼吸科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观察, 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找出问题所在。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疾病的足够重视, 会因缺乏系统观察而忽略病情细微变化;出现突发的病情变化, 往往又因对病人病情了解的不全面、不细致, 而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延误病情。而对病人实行系统化的护理观察, 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熟练掌握疾病特点及专科护理常规, 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监控,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对病情变化的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使救治措施与相应护理及时到位, 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与急救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1.2 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配合医疗, 保证治疗质量

护理工作既是患者进行治疗的必要程序, 又是保证医生治疗的有效手段, 保证医疗质量, 促进疾病痊愈。一方面, 因患者在经历有创检查或化疗后体质比较虚弱, 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会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 因此, 患者在进行有创检查或一系列的治疗之后需要更加细致、全方位的护理;另一方面, 护理又与医疗密不可分, 如果仅重视医疗, 而忽视护理, 无法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常常以医生的治疗为基准, 采取系统、有效、全面的护理措施, 恰当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等, 能够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掌握发病特点与诱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 以最佳的心身状态积极的配合, 以利于保证治疗质量, 促进身体的尽快康复。

2 系统化护理实行的有效护理措施干预

2.1 做好专科护理, 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到位

2.1.1 掌握呼吸系统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进一步采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干预, 使患者在高质量的护理下, 不断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2.1.2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合度、皮肤

呼吸科患者的特点是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憋喘等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呼吸科疾病特点, 对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合度、皮肤等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 在及时报告医师的同时, 执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先检测后用药,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协助患者扣背、排痰、清除呼吸道异物等专科护理工作, 做好呼吸道各种导管及并发症的护理, 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2.1.3 观察用药后反应

一般情况下, 患者在使用气管舒张药等药物或设备时, 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是否出现心悸、过敏等异常现象;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数据进行具体的观测和分析,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判断。如果出现异常现象, 护理人员要及时联系医生, 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1.4 准确采集信息

患者的信息采集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各种信息采集时要注意采集时间、方法等信息是否精准。如在采集痰标本时, 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选择合适的时间, 使收集的数据更准确, 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 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2.1.5 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

患者会因为病情及某些特殊治疗而出现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 做出正确的应急判断与处理, 为患者争取最佳救助时间, 为患者的救治创造机会。

2.1.6 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秉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尊重生命, 提高服务质量。

2.2 饮食护理干预,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饮食是身体营养摄入的主要来源, 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 因此要重视对患者饮食的控制和保证营养均衡。

2.2.1 进行健康饮食教育

由于呼吸科患者的患病特点, 对患者的饮食要求更加严格, 因此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饮食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非常必要。改变患者饮食观念与不良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积极与治疗配合。油腻、辛辣、过咸或者过甜等刺激性食物食物不仅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消极的影响, 而且这些食物的营养含量不高, 因此, 需控制对这些食物的食用;还要嘱患者戒烟限酒。吸烟已经成为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从根源上减少吸烟对患者的危害。

2.2.2 为患者制定均衡营养饮食计划

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总热量和根据食物成分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科学的饮食搭配结合少食多餐的摄取方式, 以此来减轻肠胃的负担。嘱患者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习惯,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3 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 满足患者需求

基础护理是进行其他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 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的需求是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 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显得尤为重要。

2.4 做好心理护理, 培养患者健康乐观心理,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大部分是慢性病, 病程长, 甚至很难彻底治愈, 一些患者就会因久治不愈而出现焦虑的心情;有的患者因花费多, 成为家庭的累赘, 常常对自己谴责, 而缺少配合;由此可见, 心理护理对于呼吸科患者治愈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呼吸科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加快治愈的速度, 促进疾病的康复。

2.4.1 关心体贴患者, 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当今社会生活中, 紧张关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大多数的病患会对医生护士存有一定的芥蒂, 缺少信任。因此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更加容易倾吐自己的内心,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基础;使患者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4.2 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 培养患者自信心

护理人员通过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 使患者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提高患者的治疗参与热情, 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2.5 做好健康宣教护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5.1为患者及家属通俗易懂地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目的、方法, 讲解均衡饮食方法, 讲解经护理干预后的转归情况,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5.2教会患者正确用药, 注意使用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使患者对药物充分了解, 提高药物的使用疗效, 使病人出院后合并用药得到保证。

2.5.3培养患者适当运动锻炼的习惯, 坚持不懈的适度锻炼, 增强体质, 为患者的痊愈建立良好的基础, 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总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系统化护理干预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与家属的重视,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得到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与恰当及时的救治,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李长芹, 马宝润, 姜宝玉.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 (6) :20-21.

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婴幼儿,男92例,女64例,年龄3个月至2岁,平均1.3岁,体重4~10 kg,平均7.8kg。其中室间隔缺损81例,房间隔缺损48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法洛四联症8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0 h(6~118 h),平均住ICU 2~8 d。

2 结果

本组156例,术后并发喉头水肿4例,肺部感染3例,灌注肺3例,低心排4例,除2例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合并肾衰,1例死于灌注肺,其他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8%。

3 护理

3.1 选择适合婴幼儿特点的呼吸机及管道,呼吸机的设置,模式为容量控制,呼吸频率20~35次/min,潮气量10~15 ml/kg,呼吸比1:1.5~1:2,吸氧浓度45%~60%,PEEP常规3~4 cm H2O,能有效预防肺不张和低氧血症。

3.2 患儿返室,立即连接呼吸机,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双肺呼吸音清,用寸带固定气管插管,两侧脸颊部寸带各用一小条胶布上提固定,防止管道脱出,半小时后查动脉血气,根据血气结果,及时准确的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发肺动脉高压者,适当过度通气和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维持PaCO2 25~30 mm Hg,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2]。

3.3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婴儿气管狭窄,稍有分泌物即可造成气道阻力增高,PaCO2增高,痰液过黏还可引起哮喘,所以在护理时应注意:做好吸痰前的体疗工作,叩击背部,体外排痰机振动等。吸痰动作要轻柔,时间要适度,一般每次不超过5~10 s,时间过长可引发支气管痉挛。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1/2,如果痰液较多,可适当增加吸痰次数。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湿化,防止痰液过黏形成痰痂,引起气道阻塞。吸痰时和吸痰后要严密观察婴幼儿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特别要注意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痰液黏稠,可用加有麻黄碱的雾化液0.5~1.0 ml/次滴入气管内,并行肺部叩击,使痰液稀释并松动易于吸出。

3.4 拔管指征及方法患儿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对各种刺激敏感,呼吸循环稳定,无二次开胸指征,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合适,动脉血气结果正常,胸片结果正常,PEEP小于4 cm H2O可考虑脱机拔管,因婴儿能量储备少,呼吸肌力较弱,再加上呼吸机管道长,死腔量大,过渡时间长,易导致呼吸衰竭而失去拔管时机。所以,易采用快速脱机法,由容量控制改为SIMV,每隔3~5 min减5次呼吸至每分钟10次后,脱机改面罩吸氧30 min后,复查血气分析正常即可拔除气管插管,如果带管时间较长,拔管前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以减少喉头水肿的发生,插管拔出即刻应着重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缺氧等表现。

3.5 拔管后呼吸道管理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是否因缺氧引起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有无鼻翼煽动、三凹症、发绀等缺氧症状,并注意有无痰液堵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3]。严格控制入量,因过多摄入水分加重心肺负担,容易引起肺渗出、肺水肿。拔管后,常规雾化吸入,应用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氨茶碱0.125 mg,糜蛋白酶5 mg,减少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有利于排痰,保持吸氧面罩的湿化器常有水,有利于湿化呼吸道,防止痰痂形成。拍背,叩击,排痰机振动等于拔管后开始,以后每2 h一次,每次5~10 min,晚上适当延长时间,因婴幼儿皮肤细嫩,体疗时可用毛巾隔着拍背。痰液黏稠者,雾化后体疗。对于痰多咳嗽反射差、咳嗽无力的患儿,可给予气管内吸痰,一般在进食后2 h方可进行,以免引起呕吐物误入气管。有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者,不提倡气管内吸痰,给予雾化后体疗和体位引流。

4 护理体会

本组患者术后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正确的机械通气,有效的排痰方法等一系列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呼吸道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68.

[2]宋惠民,徐光亚.心血管外科技术风险与对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2-93.

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 篇8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自带了故障诊断系统,甚至预留了接口以方便技术人员远程监控设备状态,为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研究依托医疗设备租赁中心[2,3]和医学计量三级站[4,5], 基于嵌入式和物联网技术研究并设计了呼吸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下面以PB840呼吸机的运行状态监控流程为例来介绍该系统的研究及设计过程。

1总体设计

1.1PB840呼吸机可监测的数据类型

PB840呼吸机显示屏背面右下方有3个RS232串口, 配套的说明书中详细介绍了该组串口的通信参数设置方法、 通信命令与反馈数据的格式等技术指标,根据相关内容将可监测的呼吸机运行状态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呼吸机本身信息,如呼吸机ID号、内部时间日期、呼吸管路类型与内径、湿化器的类型与容量、氧传感器是否开启等 ;2使用者设置的静态参数,包括设定的呼吸参数值,如呼吸模式、呼吸频率、触发方式、潮气量、平台期时长等 ;以及报警信息的设定值,如分钟呼气量、呼气潮气量、呼气压力、 呼气频率等参数的报警限值 ;3动态监测记录信息,包括呼吸机内部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呼吸参数值,如呼吸频率、 分钟呼气量、峰值气道压力、平均气道压力等 ;以及根据传感器检测结果估算的病人呼吸参数值,如估算的总阻力、 病人阻力、病人弹性、病人顺应性等 ;4报警信息,主要指呼吸机检测到运行异常时产生的报警信息,包括窒息通气、分钟呼气量过高、呼气潮气量过高、呼吸压力过高、 AC电源丢失、电池电量不足、氧浓度低等报警信息。

1.2系统的整体架构

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 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以及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服务器组成。 基于嵌入式和物联网技术设计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可定时采集呼吸机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将其存入自身配备的存储器中 ;当呼吸机用毕归还至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后,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在登记归还信息的同时,可通过无线网络读取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呼吸机运行状态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6],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工程师 ;工程师根据反馈结果对归还回来的呼吸机进行自检、维修保养、计量检定等工作,确保呼吸机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其整体架构图,见图1。

2硬件设计及实现过程

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两部分。

2.1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

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图2)与呼吸机相连,主要由RS232串口通信模块、MSP430单片机模块、CC1101无线通信模块[7,8,9]、5 V直流开关电源、锂电池与充电模块、电源切换电路等组成,图中的空心双向箭头代表系统中的数据流向,黑色实心箭头代表系统的电源供电方向。电源电路中的5 V直流开关电源插头、呼吸机电源插头、湿化器电源插头均接入固定在呼吸机背面的插线板上,临床科室的操作人员在使用呼吸机时首先将插线板接入市电,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就会与呼吸机同步上电。

图3所示的是电源切换电路的原理图,图中B1是锂电池,RL1是继电器,C1是大容量电容,当市电断开时可迅速切换为锂电池供电,可保障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的不间断供电,以免市电突然断开时导致数据丢失。

2.2无线数据收发模块

图4所示的是与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服务器相连的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的硬件电路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CC1101无线通信模块、MSP430单片机模块、RS232串口通信模块、 5V直流开关电源等部分。

3软件设计及实现过程

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MSP430单片机端的控制软件、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和SQL Server2005数据库系统3部分,下面分别介绍前两部分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3.1MSP430单片机端的控制软件

MSP430单片机端的控制软件用于控制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的工作流程,其流程图,见图5。图中的实线箭头是控制程序实际的逻辑流向,虚线箭头则是程序内部或不同程序之间隐含的控制或逻辑关系流程。由图5可知, MSP430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函数每隔5 min经由RS232串口向呼吸机发送1次查询呼吸机运行状态信息的命令,随后呼吸机将会按规定的格式反馈其运行状态信息 ;串口中断函数接收到呼吸机反馈回来的运行状态信息后,将其与5 min前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完整,然后根据比较及判断结果设置各标记位的值 ;主程序则根据各标记位的值执行相应的代码,数据接收完毕后, MSP430单片机若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读数据命令,将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然后经由CC1101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服务器。

3.2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

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基于C# 开发平台设计,用于实时接收并处理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记录到的呼吸机运行状态数据,其流程图,见图6。首先与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然后读取呼吸机运行状态信息,若读取成功则分析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报警信息,是否有参数越界以及其他异常状况信息 ;软件分析出异常状况信息后,会将异常信息及呼吸机位置信息显示在终端显示屏上 ;技术人员处理完毕后,按照提示录入处理方案及结果,系统将流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存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中。

4系统工作流程

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见图7。图中左侧虚线框内是医疗设备租赁管理流程,右侧虚线框内是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在租赁管理软件的配合下定时读取并存储呼吸机运行状态数据的工作流程。呼吸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介绍如下 :

(1)服务器端的上位机软件登记呼吸机租赁信息。

(2)呼吸机抵达临床科室后,医护人员首先将呼吸机背面的插线板接入市电,此时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也同步上电启动。MSP430单片机首先控制锂电池充电模块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并在检测到过充现象[10]后停止充电,同时清空存储器,系统计时器开始计时,MSP430单片机切换为低功耗模式运行,5 min计时结束时中断响应函数唤醒MSP430单片机,经串口向呼吸机发送状态查询命令 ;如果呼吸机正在运行,就会按照预定的格式反馈其运行状态信息,MSP430单片机接收到呼吸机的运行状态信息后将其与上一次的运行状态记录进行对比,若有变化则将其存入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的存储器中 ;存储完毕后计时器重新计时,MSP430单片机再次切换为低功耗模式,等待下一次计时结束后的中断唤醒。

(3)呼吸机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断开插线板的市电连接,电源切换电路自动将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切换为锂电池供电,MSP430单片机将数据存储完毕后切换为低功耗待机模式。

(4)呼吸机归还到医疗设备租赁中心时,服务器端应用软件在登记设备归还信息的同时经CC1101无线通信模块向数据采集模块发送读数据命令,MSP430单片机接收到命令后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再经CC1101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随后MSP430单片机清空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的存储器后自行掉电关机,等待下一次呼吸机上电时重新启动。

(5)上位机软件接收完数据后将其存入数据库系统中, 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若监测到异常状况则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记录故障处理方案及结果并将其存入数据库系统中。

5结果与讨论

呼吸机及其远程控制系统技术进展 篇9

近年来,随着呼吸生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新模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入[1,2,3],机械通气技术日臻完善。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呼吸机及其远程控制系统的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对象和环境对呼吸机使用的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引入,满足了自动检测患者自主呼吸进而进行合理的比例通气的要求。此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研究了脱机过程人机交互的生理变化情况,为顺利拔管和脱机提供了有力依据。

1 各类型呼吸机发展进展

1.1 实验动物用呼吸机

早在1953年,Wing等[4]研究了一种电子屏蔽室内使用的动物呼吸机。1958年,Guttmann等[5]开发了适用于大小型实验动物的呼吸机。1995年,Schuessler等[6]就一种用于小动物的计算机控制研究型呼吸机进行了设计与评估。该呼吸机通过活塞的移位及其产生的压力估算呼吸阻力,而无需直接测量流量。2010年,Kyriazis等[7]开发了一款小动物试验用MRI极化气体呼吸机。该呼吸机已成功在MRI成像实验和肺功能性测量实验中应用。极化气体呼吸机内的新型主气动阀带有2个集成传感器,分别用于同步测量肺部压力和容量,还有1个设置潮气量的比例阀,对肺潮气量进行测量与控制。

1.2 液态通气呼吸机

液态通气(tidal liquid ventilation,TLV)是一种新型机械辅助通气法。该方法是在患者发生肺泡表面活性剂缺陷疾病的(surfactant-deficiency diseases)情况下,对常规机械通气的一种替代。该方法利用一种专用装置向肺中灌满全氟化合物液体,并以潮气量为单位用该液体通气。这种新型通气设备与传统通气设备一样,能够进行压力控制型通气。早在1975年,Shaffer等[8]就研发了一种液体呼吸系统,探讨了诸如液体密度、黏度和气体低扩散性等问题,并对液体通气期间的机械通气支持与呼吸做功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分析。2001年,Larrabe等[9]对液体通气呼吸机的压力容量控制技术以及肺功能计算机测量技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开发了一款能精确进行潮气量控制的液体通气呼吸机,以及一套能够准确测量肺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如图1所示)[9]。此外,还改进了液体通气呼吸机计算机辅助控制参数。利用该系统,研究人员对10只出生不足6 d的灌注肺损伤羊羔进行液体通气实验。在液体通气期间可以观察到气体交换和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没有产生心血管结构损伤。实验证明,改进之后的液体通气呼吸机能够维持对潮气量和吸呼时序的精确控制。

2004年,Corno等[10]提出了综合气道结构功能与气体交换功能的新生儿液体通气数学模型。当时通气频率和潮气量等通气参数的变化对于动脉化(blood arterialization)和肺功能的影响,尚未得出定量的研究结论。Corno等研制的数学模型(如图2所示)模拟了新生儿TLV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呼吸过程,描述了氧气与二氧化碳从气管到肺毛细血管血液的往返运输过程,也描述了液体在气道和扁平膜囊(肺泡前体)中的流动机制。其中,一维模型和一个三腔模型形象描述了气体的迁移过程。该一维模型考虑了通过气道的对流性和扩散性传输;三腔模型模拟了在肺泡膜、血浆和血细胞之间的气态扩散和基于气态浓聚物的化学反应。该模型利用集总参数测量法计算气道的机械负载、机械张力和气体交换量。这些结果使动脉化和肺通气负载最优管理(PFC)的通气策略的实现成为可能。

2009年,Alvarez等[11]开发了用于气体辅助和液体辅助通气的动态和液体静态肺功能系统。这是一款气液通气期间肺功能测量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系统。对比标准设备,系统精度可通过计算以下参数的衰减和误差百分数决定,包括气道压差(Δpaw)、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吸气与呼气最大流量(Vins,max,Vexp,max)、动态肺顺应性(CL,dyn)、利用Mead-Whittenberger法计算的呼吸系统阻力(Rrs,MW)和利用等值电路法计算的呼吸系统阻力(Rrs,ele)、呼吸做功(WOB)和过度膨胀。通过气体交换、心血管参数和包括平均气道压在内的肺功能方程评估输出测量结果,还利用一种新算法精确计算了阻力。该系统在损伤动物上利用液体通气成功重建了气体交换,并模拟实现了肺功能。

2010年,Raymond等[12]设计了压力受控液体通气调节器。这是一款鲁棒性控制器,在液体呼吸机上实现了呼出流量压力的可调控制。数值模拟、体外实验以及在5只健康足月羊羔上进行的体内实验表明,它能有效地产生呼出流量而避免了肺泡塌陷;而且体内实验的结果表明,液体呼吸机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正常的酸碱平衡和更大的分钟通气量、更高的氧合度和二氧化碳排出率,同时也能保持流量在限制范围以内。

1.3 转运呼吸机和睡眠辅助呼吸机

2009年,吴石林等[13]设计了一种尺寸小、输出压力高、气体流速大的压缩机(如图3所示),能够满足急救转运呼吸救治的需求。此压缩机具有不同于轴向压缩机或离心压缩机的新结构。一般说来,轴向压缩机沿轴向吸入空气并沿轴向排出气体,离心压缩机沿轴向吸入气体却径向排出气体,而这种新型压缩机沿径向吸入气体也向径向排出气体。这种压缩机叶轮直径110 mm,在6 000 r/min的转速下可以产生高达7.4 k Pa输出压力和226.69 L/min的气体流速。

1.电动机;2.左端盖;3.叶轮;4.右端盖

2011年,吴耀宇等[14,15]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呼吸机。研究人员为该呼吸机设计了高精度通气频率压力切换控制气路和电路,可实现呼吸参数监测报警和氧浓度调节,具有小型化、一体化和工作时间长的优点。此外,该呼吸机具有模式调节和监控报警功能,能满足急救和转运条件下便携和快速操作的需求,适用于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

1.4 高频通气呼吸机

1993年,Ghazanshahi等[16]进行了婴儿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最佳方法的理论研究,以期使肺气压损伤降至最低。他们改进了HFV肺功能模型与气体运输理论模型,使之适于婴儿且具有新的特性,并在血碳酸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模拟。作为高频通气方法的一种,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旨在降低呼吸机引发肺损伤的风险。而常用的HFOV呼吸机(如Sensor Medics 3100)的缺点在于没有较好地解决自主呼吸时产生的人机对抗。在使用HFOV呼吸机时,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的呼吸努力会造成自身较高的呼吸做功负载,而且可能因为导致的通气压力的较大波动而影响呼吸机的功能。2011年,Roubik等[17]介绍了HFOV呼吸机上的流量需求系统(demand flow system,DFS)(如图4所示),其目标是在机械通气期间保持自主呼吸所需流量,以减轻HFOV期间的自主呼吸困难。DFS利用一个反馈控制器,改变了进入呼吸机管路的吸入气流,以便及时补偿因自主呼吸引起的呼吸机管路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的变化,因此消除了意外MAP摆动。

1.5 睡眠监测呼吸机

2000年,Varady等[18]研究了重症监护期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实时监测方法,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在实时监测中综合利用了呼吸信号(来源于鼻与腹部)和其他生理信号(血氧浓度)。监测过程分2步:第1步对睡眠暂停患者相关生理信号进行探测;第2步基于实验规则对监测记录的生理数据进行融合。根据融合处理结果,在呼吸暂停情况下产生报警信号。

1.6 智能通气病床

2010年,Yan等[19]提出智能通气病床。该病床能使患者在呼吸的同时变换体位,通过重力和惯性的作用,调动和充分发挥膈肌的呼吸潜能,以期增加肺潮气量。在智能控制算法中,创造性地采用了伪区间算法,不仅实现了呼吸时的辅助通气,还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同步性、安全性和稳定性。2011年,Su等[20]报道了新型通气病床智能控制系统。为实现控制与呼吸的同步,在呼吸面罩处连续采集呼吸周期信号,利用小波分析对上述信号进行降噪,并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网络和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预测。同时,该系统采用了模糊自动调谐PID控制器进行了该系统的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通气病床运行稳定,可实现呼吸同步控制功能。而Li等[21]提出改进算法控制的智能呼吸机病床,能精确预测联机智能通气病床的时间序列,从而科学地控制病床运行,反映了医疗设备的人性化理念。

2 呼吸机远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1997年,Diamantaras等[22]提出应用于心脏监护单元(cardio care unit,CCU)的信号集成与远程操作系统。该系统收集了CCU患者相关的数据(包括从呼吸机和其他监控设备获得的生物信号)及患者在放射科存档的影像。2010年,Seifert等[23]利用远程医学技术研制了远程重症监护呼吸机,其远程控制平台为Pulmonetic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浏览器呼吸机界面和无线蜂窝接口。Seifert等使用Pulmonetic系统完成了对LTV 1200呼吸机的设置和实时的数据提取,并通过协助小儿胸肺医生完成常规检查,验证了该系统对呼吸机的应用价值。Govoni等[24]设计了可监控患者状态和控制参数可变的家庭呼吸机远程管理系统,其核心为一款简单低成本的植入式装置。该装置带有移动电话GPRS数据网络调制器和可用来与脉搏氧流量计进行无线网络通信的窄幅无线模块;该装置一端连在呼吸机上,另一端通过USB口连接红外网络摄像头。呼吸机运行时,系统采集并存储呼吸机和氧流量计数据,连入互联网并等候远程连接。远程医生可以连接和查看患者的呼吸机曲线、氧饱和度和心率,如果需要的话,还能通过网络摄像头查看患者快照。基于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准确调整呼吸机参数。

3 呼吸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技术进展

控制算法的革新推动着计算机技术的整体进步。呼吸机计算机控制算法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算法、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等控制技术在呼吸机控制应用以及在非常规环境(如高压氧舱中)中应用等方面的进步。1984年,Behbehani[25]提出了呼吸机的多重闭环控制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发了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认证的基于微处理器的生命支持呼吸机。该呼吸机为患者肺通气提供了常用的指令模式和自主模式。在指令通气模式下,2个退耦的反馈环确定了为呼吸投送的空气和氧气的水平,并通过预设的容量、氧浓度、峰流量、频率和波形参数进行呼吸控制;在自主通气模式下,压力控制环确保了整个需求流量保持在一个近似患者气道压的理想水平。这2个流量控制环按照预设的氧浓度成比例地输送全部目标流量。2002年,Nelson等[26]提出了人机同步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为医院ICU患者提供了新型的机械通气支持方法。该系统的分级结构有感受知觉层、计划协作层和监督控制层3个主要的过程层次。基于患者的生理数据、医生的丰富经验和智能控制理论,整个系统会给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2004年,Jandre等[27]报道了一种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其设计目标包括:(1)追踪理想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压[pet(CO2)];(2)找出由呼吸系统顺应性估计的最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3)根据推测的目标函数减少肺损伤。该闭环控制器包含一个用于调节pet(CO2)的改进PI控制器,并应用了高效的PEEP评估策略。经动物实验验证,该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可以替代医务人员完成呼吸末二氧化碳的自动调节和PEEP的自动评估。

2008年,Chellaboina等[28,29]探索了压力限制呼吸机与肺功能系统多腔模型的直接适应性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实现了稳定吸气末和呼气末值的功能。

2007年,Zhu等[30]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呼吸机制评估。他们认为,呼吸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控制对于通气患者至关重要。然而,呼吸过程具有非线性,而且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另外,对于PEEP、VT、吸入氧流量控制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也使得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他们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替换方法———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个体特征实施气道压力的适应性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呼吸机输出能精确地跟随需求压力,也能成功支持患者个体化的非线性呼吸。同年,Chang等[31]详细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与小波变换的异步触发监测技术,并对比了各种训练情况的不同表现,探索了利用相同受训神经网络和不同神经网络进行吸呼气相神经网络监测的差异。研究发现,尽管利用不同神经网络分别检测吸呼气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却能获得比用相同神经网络更好的吸呼相检测效果。另外,Zhu等[32]于2008年进一步将小波群与神经网络应用在了呼吸机故障报警中,并在呼吸机故障报警中引入了ldquo Energy-faultrdquo方法。他们利用小波群分析技术提取不同频段中反映呼吸机不同故障状态的特征向量,再将其代入经常规故障样本熟化的BP神经网络,则呼吸机故障状态就会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表现出来。研究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实施故障报警的有效手段。2011年,Volyanskyy等[33]报道了一种神经适应控制结构,利用输入压力参数和呼吸做功参数控制肺容量和分钟通气量,同时兼顾了患者的自主呼吸。基于非线性多腔模型,该神经适应控制结构在不依赖于任何平均数据的情况下,即可自动调节输入压力,以避免肺阻力与顺应性建模的不确定性影响。Ververidis等[34]介绍了神经适应通气辅助(neurally adjui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技术,该技术可投送与膈肌电活动(EAdi)成比例(比例常数为NAVA水平)的气道压。

4 结语

呼吸机发展至今各方面技术日臻成熟,加上临床药物(如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以及ECMO、NO通气疗法、液体通气疗法的探讨使用,使呼吸机的应用更趋常规、简单,形成呼吸机工作站,将功能控制、检测显示等模块一体化。未来,简单实用型产品的数量将大大增加,高档次的呼吸机也会朝着满足特定疾病需求的方向深入发展。

摘要:介绍了实验动物用呼吸机、液态通气呼吸机、转运与睡眠辅助呼吸机、高频通气呼吸机、睡眠监测呼吸机和智能通气病床等各类型呼吸机,分析了呼吸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进展,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法,解决了自动检测患者自主呼吸进而进行合理的比例通气的要求。指出了呼吸机一体化、智能化、产品多样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高档次的呼吸机会朝着满足特定疾病需求的方向深入发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进展 篇10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临床研究预防

资料与方法

200例患者中,新生儿正常观察50例,1个月~2岁100例,2岁以上幼儿50例,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相近的儿童均没有患有其他的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方法:选取这1个月收诊200例患者的门诊病历,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探讨其发病的因素及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

结果

1个月内入住儿科患者200例,对全部患者的病情进行统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148例(74%),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18例(9%),哮喘10例(5%),肺炎20例(10%),还有其他4例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在儿童中流行性最广,发病率最高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并且上呼吸道感染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和区域性变化,在日常中注意预防儿童感染的发生。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治疗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并能得到预防,主要是咽鼻喉的病毒性感染,不同部位的感染具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鼻咽部的感染,分泌物刺激的咳嗽,常常以夜间为主;副鼻窦炎,除了持续性咳嗽外,常常伴有鼻窦的压痛;而咽炎除了咳嗽外,咽部痒和干燥的症状比较明显;小儿的喉炎则表现为特殊的嘶哑,类似于破竹样咳嗽。还有一些病原菌也可以引发上感,应该引起注意。

肺炎:以往在我国不受重视认为主要存在西方的B組链球菌肺炎和其他病毒也是防治细菌感染的重点,在临床上同样也发现了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患病率日趋增加,同样一概引起广大的医疗工作者的重视。支原体肺炎一般都比较难治,重症患者比较多,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阿奇霉素基础上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控制症状、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和减少肺不张等一系列的并发症都有一定的效果,现在有广泛使用的倾向,还是应该再进一步的对其适应证、剂量等进行大量的研究。

哮喘防治:哮喘的病理基础现在都十分的明了,目前,皮质激素吸入是治疗的首选途径,但是由于婴幼儿吸入不配合,导致治疗比较困难,故现在多采用的是喷雾罐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哮喘,有比较好的疗效。

反复喘息与慢性咳嗽:婴幼儿所患反复或反复喘息类疾病是临床上最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除哮喘以外主要是由于气道狭窄如支气管异常性发育、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病毒反复性感染引起的。在现实诊断中很易被误诊为哮喘。由此,对此列病的诊断应该引起广大的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临床资料研究显示,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哮喘的病因复杂多变,在鉴别的时候,阳性家族过敏史,是否对哮喘治疗有反应是鉴别的重要依据。慢性咳嗽的病因也是十分的复杂,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就诊最常见的症状。

肺质性疾病: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现在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其伴极化越来越多。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胸部HRCT诊断,摒弃了以往的病理确诊的观念,现在我国对这类病的研究还是不是很深入,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找出治疗该类病的有效途径。

支气管发育不良:引起发育不良的原因意见各异,但是现在普遍认为是由于早产的原因,随着对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气管发育不良的病例也随着增加,这些儿童都比较容易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并伴有持续性喘息。

睡眠呼吸障碍:现在对于呼吸障碍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是呼吸专业的新领域,目前都是按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指数>5.0和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大于1.0同时纳入了对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综合诊断指标中。同时,夜间SaO2含量严重下降也是导致儿童认知力低下的原因,同样也是判定睡眠呼吸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其他类的呼吸性疾病:由于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因素很多,目前也不能完全明确其发病的机制,对于这类比较少见的疾病,一般采取的是预防为主,发现病例再突破性治疗,并研究其机理和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卢竞.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260-262.

2孔丽梅.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0):39-40.

3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5):347-348.

上一篇:反洗钱法律问题下一篇: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