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2024-05-25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选十篇)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1

1 专业课学习

调研了多所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和职业素养课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以普通话学习为主,包括语言技巧和广播播音都是播音与主持人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传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课上缺乏各个科目内容的穿插和渗透,这也是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一职难求”的原因。

分散的专业课内容没有经过整合也就很难实现“一专多能”。并且,难以形成系统教学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灵活的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充分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设置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新性元素,把课程的实用性和扩展性与传媒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专业内容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并且学校也在每个方向模块设置了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不同的分工,必修课把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行业的岗位结合起来,注重职业就业技能的培养;选修课主要教学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比如新闻学、语音学、美学等等。

经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发现,在专业课中老师会把生涩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后,并适时地加入个人的经验见解,这也对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职业生涯的定位带来帮助。具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方案已经被大多数艺术院校采用或借鉴,主要专业包括新闻播音概论、播音学与主持概论、播音发音学、播音主持心理学等等这些,几乎构成了整个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大体框架。除此之外,众多证书也被包括在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中,成了增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的主要环节。

这些证书包括《普通话等级证》、《主持人资格证》、《播音员资格证》等,各类证书也帮助学生扩展了职业方向、培养兴趣和充分发展个性,成为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敲门砖。

2 职业修养课

播音主持专业必须具备极高的思想素质和内涵修养,所以开设了很多这种类似的专业选修课程。现代传媒业的发展扩展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能,在新闻传播方面,还增加了舆论营造与道德氛围的维护的职能。确切地说播音主持人员在社会新闻传播上的作用就像是信息传播和发布的窗口,也是新闻信息的评论员,通过对信息的总结和组织再加上评论,这就体现了社会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而播音员的职业修养课的重要性在于,这个职业的观点往往能左右社会大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也就能够对娱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行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变得极其重要了,通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算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学习内容宽泛且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才可以谈到精细及深远的问题。这也是根据岗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在专业素养的培养上主要针对了大致的几大方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加入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口语基础,加强能力的提高和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课程。

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过于侧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述也提到了职业素养对于播音与主持这项职业的重要性。从课程的设置量上分析,关于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学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而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课程较少,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就更少了,虽然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生,但是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不能忽略,否则就违背了近年来各大高校号召的“打造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人才”的方针。

3 文科基础课

文科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对于艺术专业的播音主持同样重要,它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包括基本的朗读和书写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文科基础课的课程种类很多,主要是涉及文学方面的学习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写作等等。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喜欢的文科选修课,基础课的设置就根据各个不同院校的不同情况和偏好选择。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2

一、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很快。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43家,各省台又分信息、交通、经济、都市、文艺、娱乐、旅游等几家甚至十几家系列台。电视台频道分化细致,数量明显增加。这无疑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除去省级台,全国还有近千座省辖市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他们运行机制灵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临断层,名校毕业生难以聘到,人才流动较为频繁。这个背景下,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晋升的机会较多,可以一展才华。各地广告收入逐年递增,传媒从业人员的收入提高较快,地方台的优势很明显。

不可忽略的是各级广播媒体。广播是不可替代的现代电子媒体。随着各台增加直播时间,增建系列台,广播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汽车数量的增加,车内广播、流动收听人群大量增多,广播市场看好。广播在特殊时间,利用特殊音响手段形成的特殊收听氛围,对听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尤其是广播和有线电视可以资源共享,并借助共线光缆推出数字广播,其清晰度、传播质量绝非传统广播可比,发展前景广阔。广播拥有了自己越来越庞大的听众群,广播人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二、除了传统媒体,现代传媒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车载移动电视正在向我们快步走来,公交车、火车、候车大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移动数字媒体,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广播电视也将作为新兴媒体逐渐在传媒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其需求量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不相上下,还有手机媒体等等,科学技术走多远,传媒的发展就有多远,播音主持毕业生的生命就有多远!

三、传媒行业的发达还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播音员主持人不仅可以做主播主持,还可以从事和有声语言相关的其他工作,比如影视配音,广告配音,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各类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3

一、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普遍问题与优势分析

(一)存在的普遍问题

1.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教学人才的严重匮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发端较晚,而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高校有能力培养该阶段的人才。而现在全国公办高校绝大多数要求应聘教师岗位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这就直接导致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师人才供给上的严重不足。为应对这一情况,各大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大致有两个:第一种做法是其他专业教师纷纷转行。第二种做法是聘请当地媒体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填充到教学团队中来。通过以上两种做法,在教学人数上看似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但是问题依然明显。首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技巧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很多知识是需要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的,而这远非一个半路出家的教师能够做到的。其次,媒体兼职教师往往长于实践而短于教学,且人员流动性极大,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调课、停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2.硬件投入尚显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在专业培养上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等全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然而目前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师范类高校的资金和硬件投入都稍显不足,绝大多数事实上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办学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具备的特有优势

1.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师范类院校中的纷纷设立,正是其向综合性高校转型过渡的一个重要表征。而师范类高校的学科综合性资源优势则刚好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其往往具有一般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学术资源,师范类高校具有一个学科齐备、文理兼具、人文及自然科学学风浓厚、各类人才聚集的校园环境,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合理运用、学生可以自由汲取,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得天独厚且绝对必要的强大后盾。

2.师范类的教书育人专长。师范类高校在师范教育方面的专长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或敢于想到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师范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努力尝试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教育人才。拥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绝对专长的师范类高校应该勇于探索,大胆迈开播音主持专业多层级教师培养的脚步,确立并制定以师范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水平教育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各级各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教学需要,同样为学生就业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有关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思路

(一)开展通识教育,重视通才培养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1.师范类高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决定的。我们已在前文中探讨过播音专业高等教育当下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绝非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想要仿效和借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办学模式,更加侧重播音单一学科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打造播音与主持“专才”,这一做法在没有充分师资保障的师范类高校中恐怕难以实施。而与此同时,综合师范高校中专业种类多,其他学科专家、教授充足的优势则恰恰为播音专业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复合学科背景。如果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已开设专业,与播音专业有机融合,拓展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进行通识课程设置,为播音专业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就业的覆盖面由广播电视扩展到社会中所有与有声语言相关的行业,如场馆解说、婚庆主持、公共场所信息播送员、企业或公司新闻发言人等等。可以说,以学校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为支撑的通才培养,恰恰弥补了播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一劣势,为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路。

2.专业自身发展与行业的需求共同决定的。与“专才”相比,“通才”不只具有专长、通识、整合、态度、人际、观念、创意等,还往往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和发挥。播音专业学生通识教育过程中深入的学科交融性,恰恰是播音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决定的。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已经在学科体系构建的同时被考虑到,并且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总体来说,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项相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养出适合市场和媒体需要的主持人、播音员才是本专业的生命线。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应该积极探索通识教育、通才培养,时时以新的定位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探索播音师范教育,培养多层次专业教师

1.在低年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学课程同步展开。

2.在高年级,开设播音教育方向教师通道班。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播音师范教师通道班的想法同样是在结合了对师范类高校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等情况后综合提出的。社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有声语言艺术知识的渴求不仅仅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之上。全国各地普遍开设的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口才培训”“小主持人培训”等等就是鲜明的反应。

可以说,在当今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下,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唯有开阔思路,转变观念,积极梳理新思路,探索教学新模式,才能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得到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谋福利。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4

一、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普遍问题与优势分析

(一) 存在的普遍问题

1. 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 教学人才的严重匮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发端较晚, 而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高校有能力培养该阶段的人才。而现在全国公办高校绝大多数要求应聘教师岗位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这就直接导致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师人才供给上的严重不足。为应对这一情况, 各大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大致有两个:第一种做法是其他专业教师纷纷转行。第二种做法是聘请当地媒体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填充到教学团队中来。通过以上两种做法, 在教学人数上看似满足了教学的要求, 但是问题依然明显。首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技巧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 很多知识是需要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的, 而这远非一个半路出家的教师能够做到的。其次, 媒体兼职教师往往长于实践而短于教学, 且人员流动性极大, 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 调课、停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2. 硬件投入尚显不足。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 在专业培养上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 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等全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然而目前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师范类高校的资金和硬件投入都稍显不足, 绝大多数事实上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办学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 具备的特有优势

1. 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师范类院校中的纷纷设立, 正是其向综合性高校转型过渡的一个重要表征。而师范类高校的学科综合性资源优势则刚好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 其往往具有一般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学术资源, 师范类高校具有一个学科齐备、文理兼具、人文及自然科学学风浓厚、各类人才聚集的校园环境, 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合理运用、学生可以自由汲取, 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得天独厚且绝对必要的强大后盾。

2. 师范类的教书育人专长。

师范类高校在师范教育方面的专长是人所共知的, 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或敢于想到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师范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努力尝试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教育人才。拥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绝对专长的师范类高校应该勇于探索, 大胆迈开播音主持专业多层级教师培养的脚步, 确立并制定以师范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水平教育专门人才, 满足社会各级各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教学需要, 同样为学生就业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有关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思路

(一) 开展通识教育, 重视通才培养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 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 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 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底蕴, 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1. 师范类高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决定的。

我们已在前文中探讨过播音专业高等教育当下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绝非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 想要仿效和借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办学模式, 更加侧重播音单一学科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打造播音与主持“专才”, 这一做法在没有充分师资保障的师范类高校中恐怕难以实施。而与此同时, 综合师范高校中专业种类多, 其他学科专家、教授充足的优势则恰恰为播音专业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复合学科背景。如果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已开设专业, 与播音专业有机融合, 拓展人才培养方向, 合理进行通识课程设置, 为播音专业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 将学生就业的覆盖面由广播电视扩展到社会中所有与有声语言相关的行业, 如场馆解说、婚庆主持、公共场所信息播送员、企业或公司新闻发言人等等。可以说, 以学校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为支撑的通才培养, 恰恰弥补了播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一劣势, 为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路。

2. 专业自身发展与行业的需求共同决定的。

与“专才”相比, “通才”不只具有专长、通识、整合、态度、人际、观念、创意等, 还往往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和发挥。播音专业学生通识教育过程中深入的学科交融性, 恰恰是播音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决定的。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 已经在学科体系构建的同时被考虑到, 并且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总体来说, 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项相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培养出适合市场和媒体需要的主持人、播音员才是本专业的生命线。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应该积极探索通识教育、通才培养, 时时以新的定位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 探索播音师范教育, 培养多层次专业教师

1. 在低年级, 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学课程同步展开。

2. 在高年级, 开设播音教育方向教师通道班。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播音师范教师通道班的想法同样是在结合了对师范类高校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等情况后综合提出的。社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师的需求, 以及对有声语言艺术知识的渴求不仅仅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 同样体现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之上。全国各地普遍开设的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口才培训”“小主持人培训”等等就是鲜明的反应。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论文提纲 篇5

摘要:跟着现今社会的提高和科技的成长,现在的传媒业在流传序言的穿插互动和赓续融会中成长。在序言融会的年夜成长配景下,序言组织都在积极调剂措施以适应时期的成长,那末作为造就传媒一线说话流传人才的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该若何应对这一成长趋向呢?迎接这一挑衅呢?特别是在媒体资本绝对缺少的西部,更是须要从新审阅播音与掌管艺术的专业教导,能力造就出着眼于全国放眼于将来的优良的媒体一线说话流传者。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异常强的运用性专业,是随同着我国的播送事业的成长而茁壮生长起来的新兴专业,其人才造就系统还在赓续地摸索和拓展中。在传媒业的赓续成长更新的明天,在序言融会年夜成长的明天,对传媒妁才提出了新的请求,这也给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教导提出了更高的请求。本文侧重商量研讨我国西部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教导在序言融会的年夜配景下所面临的挑衅和应对战略的成绩。经由过程对以后传媒业序言融会成长趋向、序言融会的配景下传媒业对播音员掌管人的需求变更和对西部高校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教导近况的剖析,并联合西部四所创办本专业较早且具有必定影响力的高校即陕西师范年夜学、四川师范年夜学、重庆年夜学和东北年夜学的专业造就计划等剖析研讨,应用文天职析法,实证研讨法、实地访谈法等研讨办法,旨在探访在以后序言融会的传媒年夜情况下,身处西部的高校播音与掌管艺术专业教导积极应对的成长之路。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绪论 6-8

一、写作的缘起 6-7

二、文献综述 7-8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8

第二章媒介融合下的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8-19

一、媒介融合的界定 8-13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 9-10

(二)媒介融合的表现形态 10-11

(三)媒介大融合的原因 11-12

(四)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新挑战 12-13

二、媒介融合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13-19

(一)媒介融合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13-18

(二)媒介融合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冲击 18-19

第三章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现状与挑战 19-28

一、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状分析 20-24

(一)面向传统媒体,培养目标相对较窄 20-21

(二)人文与应用课程较少,课程设置不合理 21-22

(三)专业实践不突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22-23

(四)个性课程相对较少,因材施教能力有待提高 23-24

二、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的挑战 24-28

(一)面临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24-27

(二)面临东部传媒业蓬勃发展的挑战 27-28

第四章媒介融合下西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对策 28-35

一、以市场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29

二、以实践为中心,采用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环节 29-32

三、以课程为重点,加强文、理、艺渗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2-33

四、以学生个性为着眼点,增加特色课程,培养全媒体人才 33-35

结语 35-36

参考文献 36-38

附录 38-48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6

从教育部公布的培养方案中看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学,艺术学。主要的课程包括:播音创作基础、播音发声学、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由此可见,该专业是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大基础上的。但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知识层次,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对于从业者来讲,要能达到观众的审美要求,其专业素养的要求也绝不是单一的、表面的,而是要求学生有更加深入专业基本功和的学习全面的素养。我们都知道,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人才质量成正比,高质量的人才是制作优秀节目的的基本条件,对于现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作为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只是读字器,而是要一专多能,集采,编,播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

二、教师的引导型和学生的自觉性有机结合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播音专业是带“*”号的专业。这是教育部审批中的一般控制专业,也就更加突出了其专业的特殊性。从而要求了高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上都有其特殊的考虑。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了教师不能像传统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应该从以前的注入性向交互性,自主性,研讨性转化。过去的大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我授你收”的模式,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为其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的自主性,而老师更多的作用是引导。

三、加强学生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培养

为什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重视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呢?这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与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状况和我国国情息息相关。作为主持人,已经不可能只是看着提示器上的字幕,然后照稿播读了。虽然普通话的的确要求是很严格的,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比较基础的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主持人要有一定的新闻意识,能够自主判断新闻的价值性。首先主持人需要有着对新闻的敏感性,即新闻敏感度。这恰恰是新闻学的原则素养。新闻学(journalism),围绕的是新闻。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报道,就必须要求有一定的“交流感”,这样可以增加受众的接受感,很多主持人一贯的思路是,我只负责将稿件播读,并且不出错误就好,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这则新闻,更要知道新闻给我们传达的更深层次的信息,这就要求播音员或主持人,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播读稿件的过程中,更多给人传达的一种讲述感,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同时也能够在报道中自觉体现新闻的价值。

四、确立人才选拔的业务标准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进入系统专业学习以前,都要通过专业测试(艺考)考验考生的专业潜质,这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这个专业教育的成败,所以,确定严格的人才选拔业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具体应该从那几个放面入手呢?1.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按照国家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播音员主持人对于全民普通话有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提高全民道德文化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拔过程中,标准的普通话是首要考察点;2.临场应变的灵敏思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发展的多样化,以前单一的新闻播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传播的要求,节目的细分化,内容的丰富化,受众的多层化,都促使我们主持人的培养要更加符合大众的要求,受众对于有特点,有风格的主持人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收看喜好,这种喜好可能会大过对于节目本身的兴趣。例如脱口秀类节目:《壹周立波秀》的主持人周立波等此类节目。所以要符合广播电视发展的规律。从而在主持人的“把关”中要求我们必须把主持人的思维考察,纳入我们重点的选拔标准中来。

五、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体制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是教育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类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跟得上发展的浪潮,才能在市场经济的人才队伍中不落伍。而广播电视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先行者,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就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所以就要求广播电视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在校的教育,还要求学校能够担负起从业人员的“回炉”再深造。这样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在职的工作人员回校学习,也可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在校生一起讨论交流,使得学生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也使院校的教育培养更具针对化和专业化,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玉明.十年来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教育的新发展[J].现代传播,2006,(1).

[2]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2007,(6).

作者简介:李欣阳,女,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口语传播。[摘 要]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第一座电台是1940年12月创立,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创立,名为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从此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60家,广播电视台1300家,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4.54%。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开始迅速增加,从而使得各大院校开始争相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字,2001年教育部只批准了7所院校开设此专业,但是截止到2009年,教育部就一共批准了101所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截止今日,还有更多的高校还在申请此专业的申办权利,但是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高校在竞相开设专业的同时却培养不出来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性的人才,由此让我们陷入高校扩招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思路的讨论中。

[关键词]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改革培养;新闻传播学知识

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思考 篇7

(一)实践不能跟工作很好地接轨。播音与主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个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都会开设小课,老师带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也经常会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但是,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在校实践和实际工作差别很大,甚至不能适应工作需求。

(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普通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选择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兴趣所致,完全出于对播音主持行业的热爱;第二种学生是为了走高考捷径。据了解,普通的地方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要比非艺术专业分数线低很多。一些考生临考前进行专业冲刺学习,从而考取该专业。因此,地方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而在入校后,很多学生并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了文化课基础薄弱。我们都知道,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还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有采编播的能力。而文化基础薄弱,会直接影响工作能力。

(三)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练习是播音主持专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环节离不开实践设施和老师的指导。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高校该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比较薄弱。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而学校的设施不足,造成很多学生实践机会少,工作以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二、播音主持专业改革途径

(一)强化学生课余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理论课程与专业小课相结合的模式。我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练习。首先,学校多组织专业活动、 专业技能比赛等,通过这些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另外,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举办的选拔活动,比如电台、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选拔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齐越朗诵艺术节、“夏青杯”朗诵比赛、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全国 “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的各类专业竞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 而且通过大赛获奖更能够引起媒体的关注,甚至可以促成签约就业。

我们发现在校实践跟就业的工作实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让学生尽可能地跟就业接轨,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到行业去实习。这需要学校和行业共同配合,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让学生假期可以去行业实习,尽早地去熟悉行业工作情况,甚至参与其中。学生在各种实践锻炼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老师再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予以指导。这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就业的帮助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重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文化积累。首先,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文学鉴赏类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语言表现力的提高。老师给学生布置书目阅读,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并且做读书笔记。在课堂上找时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其次,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电视、广播节目的稿件写作。新闻稿件写作虽然有一些固有的模式,但是与文学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采访和写作是能体现文学功底的。学习、阅读与实践结合不仅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也锻炼了专业技能。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也必须要有过硬的实践水平。但是,从现在普通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大多数老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做老师,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并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去媒体单位实践,经常参与业界的活动,体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事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积累新闻传播的工作经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另外,学校需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是将业内专家聘为客座教授或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实践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以提升学生就业为立足点,转变教学模式,强化校内实践,尽力增加学生的课余实践,强化专业实习管理,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另外,学生考研是一条重要的提升就业渠道。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鼓励学生考研深造。 在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的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向实践方向转型,跟业界接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发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专业改革思路。

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 篇8

一、提升理论价值的认识

从传统的教学培养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的教学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与体悟,在实践中普遍认为理论缺乏指导实践的功能,产生理论无用的悲观情调。传统的观点认为,专业实践即是专业人员面对限定的实践问题,选择既有的知识和手段,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实际上将专业实践活动简单化了。播音员、主持人在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充满着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理论。专业实践不是简单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科学用声方法的掌握是应具备的基础专业能力。播音发声学中理论相对抽象,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模糊的语言讲述,学生只是一味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完全“跟着感觉走”,致使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用声方法,走向误区。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大多数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录取是采用双线录取原则,即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考试成绩双过线。高考文化成绩录取线是教育部规定的艺术专业考试文化控制线,该录取线分数较低,然后是按照专业择优录取,按照这样的录取原则所招录的学生文化课分数普遍不太理想,这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与普通专业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进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教学深层次问题是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大学教育的关键是在于“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拿着钥匙开启知识的大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播音小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教师示范教学的简单模仿。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由、之意、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还要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播音创作基础小课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尽全力,把自己对稿件的认识、理解传达给学生,然后一招一式的教学生如何表达,然而,每个人对文章和具体语句的理解往往不同,每个学生具体的声音特点也不同,有声语言的表达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大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主动倾听学生们对稿件的分析、理解、处理,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的思想、观点有机会自由张扬,相互碰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引入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们追求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要求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对于节目主持人而言,发展个性,形成不同风格,展现各自独有魅力,是对节目主持人的必然要求。对播音员、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培养与个性化教育、教学密切相关。首先,个性化学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为立足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性格、兴趣、能力及各种才能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尽相同。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个性化教学必须尊重个体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意味着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将其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依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励学生的个性特色。在发声训练中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用声习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必要求学生都去追求宽音大嗓。新闻播音训练中,有的学生习惯语速稍快,干脆利索,类似于徐丽“疾风劲雨”式的播报风格。有的语速稍慢,但状态积极,像海霞那样“亲切自然”的播报风格,也都是可以的。其次,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个性化的“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个性化教学要求解放教师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教”、“乐教”、“有创造性地教”,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教的个性化。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教师个性化的“教”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

四、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手段与教学的联因,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多媒体计算机结合图、文、声、像使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貌、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生动逼真的效果。静态平面的传统教材被动态多媒体互动式教材所替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事物、感受事物的环境。教学中如何将这些技术手段利用价值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其次,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一方面要加大设备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校园演播室、录音间、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设备。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这些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最后,加强与广播电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实践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密切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把第一线优秀的、经典的音像和文字作品收集积累起来,建立资料库,使播音教学拥有形象的参照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音像资料,有利于对它们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优化实践教学的效果。

林鸿在《播音教学改革》中指出“播音主持专业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政治、文化、艺术素质;具有尊重人、关注人、服务人的人文意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具有终身自学能力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这种高素质才是广播电视发展所必需的”。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断地提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地调整更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 毕业生质量却不能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本文提出高校必须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提升认识、革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等。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教育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9

关键词:专业定位,播音主持,职业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广电部门日益加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 除上戏、中戏等专业艺术学校之外, 很多电视台也添加了播音主持人员的学习培训。电视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如何掌握专业的知识成为热点问题。广播电视台进行主持人专业定位过程中, 要根据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职业能力需求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定位特性

(1) 独立性和交叉性。播音主持是很多学科的融合, 是艺术学、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综合应用, 播音员、主持人会体验到多种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广播电视台在进行职业定位时应该选择对播音主持有利的知识, 舍弃不合理的学习培训, 这样才能够集中体现播音主持的特色。例如, 广播电视台将播音主持看作是语言艺术, 就应该明确它只是表达的手段, 并不是表达的形式。基于职业能力需求下的播音主持定位中, 若是涉及了交叉性的学科, 要有舍有得, 否则容易出现狭窄偏颇的情况。

(2) 理论性和应用性。播音主持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也具备自身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学科。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的组成部分, 要加强自身学科的理论知识, 编制理论学习材料时要将职业能力需求考虑在内, 这样能够避免重学术、轻学习的情况。

(3) 继承性和新兴性。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尚处在萌芽的阶段, 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 因此需要广泛地学习世界上先进的广播电视的经验, 提升自身的实力。广播电视台要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教育, 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认识到播音主持专业的新兴性, 能够主动采取措施做好播音主持的继承。因为专业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时会出现一定的限制, 更要分析职业能力的需要, 做好播音主持的定位工作, 这样才能够形成自己优秀的专业学科。

(4) 人文性和社会性。播音主持属于社会学科, 和社会以及人的活动紧密相关。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 因此要依据职业需要的特点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 这样能够提高专业的职业能力。

二、职业能力需求下播音主持艺术定位方法

(1) 将学科作为专业定位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又分化成了很多的学科, 如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天文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力学等, 很多的学科如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等相继出现, 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成为国家的一级学科。播音主持专业属于新闻学和传播学, 理论基础也都是来源于新闻和传播学。因此, 在进行学科定位中就要将播音主持和新闻传播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2) 专业定位是学科的组织和选择。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中, 要对不同频道、节目的需求和用人标准有很好的掌握,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定位。广播电视台对播音主持专业在节目中的应用要有一定的了解, 在一定层次和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中划定标准, 然后按照职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明确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 进行学科的合理分布。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专业的土壤, 所以不能忽视学科基础进行专业建设, 也不能不考虑到实践中的效益和要求勉强设置新的学科。例如, 在娱乐节目中就应该明确地指明, 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是为了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主持人, 如医疗卫生、经济、气象等, 但最主要的是对娱乐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则主要是培养新闻的官方性, 儿童类频道则主要是培养童趣节目的主持人。这样根据频道和节目的需求特点进行的专业定位更加具有实效性。

(3) 进行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广播电视台进行主持人培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探究本学科发展的规律、明确学习内容、提出科学前沿的成果、科学地进行指导、遵循正确的思想、明确工作实践的要求等。在进行播音主持学科探究中, 也要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专业的定位。因为社会信息技术普及率高, 广播电视呈现了跨文化、跨媒体、跨区域的特点, 电视频道和电视频率增加, 广播电视发展的更加类型化和专业化。主持人也要认识到社会职业需要的变化, 能够主动地依据职业需要扩充和调整学习的内容。若是出资人仅在运气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进行学习, 很难适应不同节目的需要。广播电视台要随时根据节目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整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 在节目设计和语言组织中走在播音主持的前沿, 让主持人能够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广播电视台的培训设计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能不能及时地传播给主持人最新的信息。因此, 广播电视台要设立相关的学习结构, 聘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或者是播音主持专家讲述, 让主持人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 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调整。

三、职业能力需要播音主持的语言转化能力策略

(1) 注重播音主持专业水平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需要, 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擅长语言的使用。播音主持要有很好的语言学知识, 能够纠正发音中的问题, 了解吐字发音的方法, 增强发音能力。我国广播电视台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 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就要纠正自己的发音。因为播音主持通常都是语言的工作, 所以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设计时, 开始要采用文稿的形式和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说自己的话, 而且要说编辑、记者的话, 这些不同风格的话语如何进行良好的表达, 就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能力。

(2) 播音主持树立创作理念。我国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培养的过程中, 开始将专业的定位定为将语言文本转变成为有声的语言, 认为只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好、话语标准就能够将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个专业的定位导致了很多主持人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 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 要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文本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作。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将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 表情呆滞;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能是按照稿件的顺序进行阅读, 离开了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讲话;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话, 但是面对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表达。播音主持的这些问题都是主持人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 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培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创作文本的能力。

播音主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播音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 能够对文本进行良好的诠释, 通过声音传递自己的感情。播音主持在没有完成录音之前就不算是完成了工作,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即兴发挥能力, 不仅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作, 还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广播电视台认真分析职业能力的需求, 可以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一定的创作培训, 模拟真实的环境, 让他们体会到临场发挥的感觉, 从而主动地进行创作能力的学习。

(3) 学习方法兼收并蓄。播音主持的工作变化非常大, 节目随时都会有新的亮点, 综艺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法制类节目、金融类节目都在工作中发现了播音主持对专业知识的匮乏, 不断地寻求外场嘉宾。因此, 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 就要认真地分析现在的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做好查漏补缺, 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地学习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在文学艺术、信息采编、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提高, 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 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迅速地进行播报。

(4) 注重培养语言转化能力。播音员、主持人一般不会学习后立即在电视或广播中播报, 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才能够和受众见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电视以及广播工作的特殊性, 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还需要多加积累来完成。因此, 广播电视台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播音员、主持人深入播音主持的工作, 了解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情况, 熟知采编和播音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专业定位时, 要让播音员、主持人知道文本语言能力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展示, 要提高内部语言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编辑工作、协调灯光、策划创意等环节, 能够在措辞亮点、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语体、语法、语音方面寻找专业特色,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随着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日益发展, 播音主持成了广播电视台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板块。广播电视台要根据实际节目的职业能力需要, 合理地设置专业定位, 制定符合播音主持专业的特色学科。广播电视台不仅要重视播音员、主持人文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更是要让播音员、主持人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 能够根据职业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定位, 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郑帅.媒体融合视域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探微[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4) :52-53.

[2]潘理娟.从“主持人荒”看播音主持“科班”人才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 :85-86.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篇10

很多刚开始接触播音的同学们都知道练声很重要, 但是练习的内容是什么, 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顺序进行, 很多刚接触的朋友都是一头雾水。其实练声有三个目的:一是要掌握吐字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纠正以前错误的字音和发声方式;三要熟练控制气息和声音;四是要控制情声气结合的方式方法。

练声的目的决定了你练声的内容和方法, 但是一定的顺序能够帮助你更快地正确的吐字发声。通过不断的实践、纠正、再改变, 我总结了练声的顺序以及内容和方式, 希望能给学习播音的同学或者播音员一些帮助。

一、气泡音

“气泡音”是微弱的气流通过喉腔时, 将闭合的声带中间部分吹出一个小洞, 由于气流与声带的边缘摩擦产生断续振动, 经喉咽腔共鸣而发出一串颗粒性的像冒泡泡一样的低弱声音。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喉头, 还让我们的声带从休息一晚上的松弛状态慢慢拉紧, 为下面的练声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也保护了声带。其实气泡音不仅仅只起到放松的作用, 声音都是起源于气泡音, 气泡音的练习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加强中低音区的能力。

练习方法:第一, 早晨起床时, 身体放松平躺在床上, 特别是喉头部位和面部一定要放松, 慢慢吸气, 用一股小气流从丹田而出, 轻轻地到喉部, 与声带摩擦, 发出低沉的断续的“啊”音;第二, 在早晨起床后, 在口腔中存小半口水, 半仰起头, 气息从丹田而出, 慢慢地到达口腔冲破水层, 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二、口部操

因为晚上睡觉过后, 口腔各个部分的肌肉都非常的松弛, 第一步已经使声带具有了弹性, 而说话使用的口部的各个肌肉还达不到播音的要求, 所以口部操主要是通过各种唇、舌和上下颚的运动, 使口腔各个部分的肌肉恢复弹性, 当然长期锻炼还可以增加口腔各个部位的力度和弹性, 使口腔的咬字更加清晰, 发声更加标准。

练习方法:因为我们播音发声主要用到的位置只有三个, 唇、舌、后腭。所有口部操的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锻炼这三个部位。第一唇的练习:喷、咧、撇、饶;第二舌的练习:刮、顶、伸、绕、立、打响;第三口腔的练习:开合、提笑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三、气息训练

没有气息的震动就没有声音, 所以说气息是声音之源。而练声之前, 必须先练气。播音员与主持人对气息要求比较高, 要求要有充足的气息量, 还要有超强的气息控制能力。既然要求高, 当然也会和普通人的呼吸用气方式有所不同, 要求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息练习的时候主要以气息量和气息控制为主。

练习方式:第一, 沉气:呼吸是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必须先找到气息的位置, 要把气息沉到丹田的位置;第二, 快吸慢呼:呼吸有慢吸慢呼, 快吸慢呼, 当然以快吸慢呼为主, 这两个都是练习气息的长度的;第三, 快吸快呼:快吸快呼作为一种练习气息的方式, 练习我们在快速文艺作品演播中的偷气、抢气、就气的方式, 是练习气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声训练

发声练习是练声的重要一环, 在气息练习时, 尽量单独练习气息, 而在发声训练中, 必须要结合气息练习。

练习方式:第一, 长音的“啊”:这是最简单的字, 也是让我们刚开始练声时找到状态的字, 特别是刚开始练声的朋友们必须要练习的字。长音的啊可以帮助感觉发声器官;第二, 四声练习:声调有高低变化, 可以帮助感知身体的各个腔体, 还可以找到高低音变化;第三, 字词练习:发所有的字都像发长音的啊一样饱满、圆润、响亮。字词练习一方面纠正自己的字音问题, 一方面纠正个别字的发声问题;第四, 声音弹性练习:找出单个字弹发, 再由高向低练习, 找出词组, 从高向低练习;第五, 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练习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以发啊的声音状态读绕口令;二是从慢到快, 要质量不要速度;三是快速朗读中注意偷气, 时刻保持气息饱满;四是注意节奏, 快慢有序;五是注意虚字垫字。

五、情声气结合训练

播音的主语言就是情声气结合形成的语言, 也是我们早上练声的最重要的一步。

练习方式:第一, 新闻练习:学习模仿有名的播音员的新闻播报方式。保持自己的声音状态, 注意新闻播报技巧, 保持气息充盈, 情感适中;第二, 文艺作品练习:学习名家的表达方式、方法。注意形似, 更要注意神似。

刚开始学习播音的同学, 我建议可以每天只练习一项或者几项, 当然也是按照顺序进行, 比如说可以单独练习气息, 或者可以练习气息和发声。当同学们的专业水准越来越高之后, 练声的内容就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有些同学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但是我建议气息和基础发声最好每次都练习。甚至有些时候可以只练习基础的气息和发声。

练声方式和内容根据自身的状况不断改变, 应该遵循由简入难、由慢变快的原则。顺序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但声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改变的。真正声音好的播音员, 不仅仅早上练声, 他们说话的时候也会注意到气息和发声, 说话用上气息, 发声注意好技巧, 这也是另外一种练声, 这些优秀的声音是经过长时间锤打出来的, 很多优秀的播音员把练声当成一生的事业。刚开始学习播音的同学们, 不要灰心, 练声时要注意技巧和方式, 只要肯坚持, 我相信声音一定会变成自己“最厉害的武器”。

摘要: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专业, 所以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练习。这个练习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专业进步的保障。很多同学在练声的这段时间很迷茫, 没有针对性, 有些内容是不必要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所以, 掌握正确的练声顺序和内容可以让练声成效事半功倍。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练声,媒体语言

参考文献

[1]徐桓.播音发生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0:138.

[2]李晓华.语言传播艺术发声概要[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999:33.

[3]张颂.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162.

上一篇:情境与评价下一篇:隧道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