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2024-05-24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精选十篇)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篇1

1.1 构成中国地貌轮廓的三级阶梯的界线, 基本控制了中国土地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异。

1.2 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 大致东起大兴安岭西坡, 南

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 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 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吻合, 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 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 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

1.3 在东南部地区, 秦淮线相当于800mm等降水线, 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

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

1.4 西北部地区, 沿青藏高原北部边缘, 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为界, 可明显分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

西北干旱区域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 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 大部为内流区域, 水资源极度缺乏。

2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土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2.1.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地球生态环境情况来看, 土地情况的破坏和浪费最为严重, 砍伐森林过度和土地超载使用, 使全世界都将面临水土的流失、沙化、地力倒退等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整个的土地生态的环境都将面临不断的加剧、影响不断扩大的问题, 所以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节约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2.1.2、城建中土地的浪费和结构利用失衡的情况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的增加, 土地使用的结构不合理, 例如在工业、商业、农业、居住各个方面的比例分配不合理, 这样有限的资源不能很好的配置, 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1.3 用来耕地的资源不断的减少。

耕地数量的减低一个是农业内部问题, 是由于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所致。另一个是非农业建筑所占用的土地造成的耕地的资源永久的流失, 尤其是很多的开发没有规划, 从而导致耕地资源减少, 例如盲目的建造开发区, 农村的住宅土地超标等。

2.1.4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

2.2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时候忽视土地生态价值的成因。

土地的使用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是相互的制约和影响的矛盾体, 前者是各种生态环境赖以生存的基础, 具体的土地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现有的土地利用的种类问题, 可以看到土地的结构的使用是影响土地使用的方式、类型等方面的, 继而影响整个生态的体系, 由于一些土地开发的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效益, 从而降低了不同土地使用的价值, 造成生态价值的破坏, 很多土地没有了起初的原生态的价值, 产生了问题。

3 解决土地资源价值问题的一些政策

3.1 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中, 土地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估量的, 其实就是这些的估量的价值就是一种服务的价值, 虽然不是可以看见的形式存在, 因此这是在经济范围中内部的活动, 最终实现资产的价值, 而做好资产量化才能在实践的工作里成立生态产权规范, 这样可以更好的掌管开发者的开发项目。

如果生态产权不明确, 生态的资源社会生产和商品生产的过程被分割, 这样生态的价值不能在商品上体现出来, 这就会造成少数人对生态开发获取的利益是以多数人环境损失为基础的情况。这种损失就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国家对生态资产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政府采用生态定价、生态税收等手段, 加强市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 把外部的成本变得内部化, 从而规范了生产的人员将资源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列入了成本预算之中, 更加的保证消费的适度, 激励企业发展废物再利用的技术, 从而做好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的保护工作。

3.2 建立完善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补偿机制可以使土地的使用逐渐的成为一种生态的资产的使用, 从而确保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被重视, 逐渐的为生态的实际投入单位收回效益, 这就是一种可以有效的实现生态的价值的补偿制度, 这是生态受益的人员合理的使用生态环境的时候, 支付给生态所有人保护生态的一定的相关的费用的一种合理制度。

3.3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的重点保护, 最终受益的是农业的生产者, 因为对耕地的保护最终是在保护农业生产的能力。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具体工作就是要保护农田, 基本的农田生产能力的保证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所以基本农田得到保障首先要确保总量的不变, 其次是保证各项农田使用的类型不变, 不能改变作物的种植。第三, 是保证质量的稳定发展, 做好耕地的管理工作。最后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 发展节约集约的使用土地方式, 更好的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

3.4 完善和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用地的规范管理需要加强, 控制增长, 总量的控制需要做好, 从而做好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做到利用效率的提高, 更好的推行集约化。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对那些淘汰类、限制类的投资项目, 要禁止或限制用地。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土地90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建设多层厂房, 开发区要积极推广标准厂房, 提高土地容积率。鼓励使用荒废的土地进行建设, 达到不占和更少的占用耕地的目的, 而基础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要做到节约和合理的使用土地的。

3.5 严格控制工业用地

国家统一制订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在继续规范经营性用地出让的同时, 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

3.6 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

资源生态价值的更好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 这是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需要把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像实物价值一样规范到资产管理的范围内, 做好综合的管理, 按照生态价值的功能, 根据经济的规范和生态的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管理, 从而保证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不受到破坏, 自然资源的生态的价值不断的增加, 更好的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产权的交易性能。

结束语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篇2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1.我国的土地分布

1.1构成中国地貌轮廓的三级阶梯的界线,基本控制了中国土地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分异。

1.2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大致东起大兴安岭西坡,南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吻合,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

1.3在东南部地区,秦淮线相当于800mm等降水线,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

1.4西北部地区,沿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为界,可明显分出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北干旱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大部为内流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庄的主要问题

2.1.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土地因素的恶化最为严重,过度砍伐森林和对土地的超负荷利用,使全球都在面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生态环境正面j陆着恶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危害加剧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草地和森林不断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

2.1.2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城乡建设和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工业、商业、居住用地比例不合理,而且表现在行业内部不合理,有限土地不能有效配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1.3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所致。另—类则是非农业建设占地所造成的耕地永久性流失,特别是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农民失地严重,比如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农村宅基地严重超标等。

2.1.4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

2.2土地开发利用中忽视土地生态价值的成因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实质上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一对矛盾统—体,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类型在土地利用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种类、面积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即导致了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减少了土地的生态价值,很多土地类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出现了生态问题。

3.如何解决土地资源价值的政策

3.1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可以量化的,这些量化的价值是—种服务资产,它不是以有形物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体现在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上,因此这种资产应该进人经济活动的内部,以实现它的资产价值。也只有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资产化,才能在实践中建立生态产权制度,规范生产者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在生态产权不清的情况下,生态资源的社会再生产与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割裂裂的,生态价值没有通过一般的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足量的实现,结果导致少部分人对生态资源开发的获益是建立在多数人环境损失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损失就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国家对生态资产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产权界定、配套、流转、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政府采用生态定价、生态税收等手段,加强市场对生态资源的调控,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约束和规范生产者把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入生产成本统筹核算,同时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也可激励更多的企业从事废物再生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3.2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使得土地这一环境资源真正成为一种生态资产,实现生态保护夕嘟性的内部化,使生态保护投资者得到相应的回报。生态补偿制就是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价值有偿制度的财政手段之一,是生态受益者在合法利用生态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资源所有人或为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的相应费用。

3.3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要做到,一是总量不能减少,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二是用途不能改变,基本农田必须用于农作物生产;三是质量不能下降,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农村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指导村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严格限制毁田烧砖。

3.4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设密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新上项目首先要利用存量土地,项目用地要规定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开发进度。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那些淘汰类、限制类的投资项目,要禁止或限制用地。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土地90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开发区要积极推广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鼓励利用荒地、废地等搞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也要节约合理用地。

3.5严格控制工业用地

国家统—制订并公布各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在继续规范经营性用地出让的同时,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

3.6历规范土地转让收支管理

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建设佣地有关税费政策,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有雠用费缴纳标准,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际准,改进和完善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使用管理。

3.7严格土地管理责任制

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各种土地违法违觌行为。

3.8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篇3

关键词 节约集约;土地利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且有限的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土地的使用也越趋紧张。要缓解这种供需矛盾,只有从节约与集约用地出发,改变传统利用土地的方式,将节约集约覆盖传统粗放、浪费的思想。在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时,应该在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后代子孙留下充分的余地。因此,只有将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真正贯彻实施,才能缓解当前的土地需求压力,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1]。因此,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工业化、城镇化更好的发展,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思路

1.1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

节约集约用地是新一轮的土地改革应贯彻到底的新方针。应当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即依法进行耕地保护、保护基础农田、保障农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此外,要给我国社会提供其发展需求的建设用地,这需要从节约集约用地做起。只有将规划的高度提高,才能将土地、人口、经济、城市和安全等进行友好协调,继而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2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随着我国利用土地规划的发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度也越趋成熟,但要做到节约及集约用地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上一次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虽也是以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作为其指导方针,但却不够深入,也没有做到具体、可操作化、更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使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浮于表面,而没有实际效用[2]。在新的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上,一定要注重研究该方面,其编制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就该针对这方面下手,在此前的基础上,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认真贯彻并落实,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步骤需要引起相关人员注意,即要评价与分析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并以此进行分析预测并制定新的规划方案。

2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2.1 潜力评价分析方法

了解土地,明确其利用现状以及预测出预计的期望值。通过土地规划设计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在前期进行的专题研究时就要确定的内容。因此,在使用土地,并进行规划利用前,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秉承节约集约土地的思想进行指标系统的评价,继而在通过周密的分析,力求找到潜力的来源。

2.2 数学模型方法

土地利用系统,既复杂又巨大,在解决规划问题时,如果才用单一模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模型体系,由一组模型所组成的模型体系。在这里,数学语言所具有的严密逻辑性就有一定的价值,根据实际情况,在评价节约集约用地时就要运用于数学语言相干的标准化模型与多因素综合模型。

2.3 评价综合指数计算

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7个指标层构成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通过调查、统计和计算得到指标的状态值。评价要求指标状态值必须经过标准化处理才能进行比较,采用标准化模型:

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评价模型A=(Gi×Wi)进行综合指数运算,评价结果见表1。

3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始终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更要落实到实际管理中,将节约集约利用到具体地块上,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1 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

应目前节约型社会所要求,以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为契机,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呼吁全社会关注节约集约土地,认识到其带来的收益[3]。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政策,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己力。

3.2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

为保证节约集约的顺利进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提供有力的保障,但目前我国针对词典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也对日常的编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能得到保障,应加强各地各级对土地管理结构的立法检查,规范土地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土地利用节约集约顺利进行。

3.3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在配置土地资源时,采用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最有效的方式,且是节约集约的内在动力[4]。一方面,规划的控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宏观调控得到加强与改善;通过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严格控制耕地,以及基本农田被建设用地占用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建设用地的成本提高,借此使土地供求的关系得到平衡;同时,在招标拍卖经营性用地时,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符合市场基本的价格机制,并能反映出土地的供求关系,这也是为促进节约集约土地的最佳途径[5]。

4 结论

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土地利用规划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得到缓解,社会经济能得打长足稳定的发展,节约土地集约土地都是必然的选择。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应始终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才能为建设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为使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仍需社会不断探讨并完善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文秀,刘丽琴,李诚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响应[J].规划师,2006,22(5):19-21.

[2]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3]郑振源.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的首位[A]// 城乡规划、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保障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C].2011.

[4]陈常优,毋晓蕾,李汉敏.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4):5-6.

[5]郑巧玲.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以河南省商城县为例[D].洛阳:河南理工大学,2011.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篇4

1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思路

1.1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

节约集约用地是新一轮的土地改革应贯彻到底的新方针。应当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五个统筹, 即依法进行耕地保护、保护基础农田、保障农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此外, 要给我国社会提供其发展需求的建设用地, 这需要从节约集约用地做起。只有将规划的高度提高, 才能将土地、人口、经济、城市和安全等进行友好协调, 继而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2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随着我国利用土地规划的发展,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度也越趋成熟, 但要做到节约及集约用地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上一次的土地利用规划中, 虽也是以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作为其指导方针, 但却不够深入, 也没有做到具体、可操作化、更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 使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指导方针浮于表面, 而没有实际效用[2]。在新的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上, 一定要注重研究该方面, 其编制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 就该针对这方面下手, 在此前的基础上, 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认真贯彻并落实, 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步骤需要引起相关人员注意, 即要评价与分析土地节约集约用地, 并以此进行分析预测并制定新的规划方案。

2 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2.1 潜力评价分析方法

了解土地, 明确其利用现状以及预测出预计的期望值。通过土地规划设计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在前期进行的专题研究时就要确定的内容。因此, 在使用土地, 并进行规划利用前, 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 秉承节约集约土地的思想进行指标系统的评价, 继而在通过周密的分析, 力求找到潜力的来源。

2.2 数学模型方法

土地利用系统, 既复杂又巨大, 在解决规划问题时, 如果才用单一模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必须建立完善的模型体系, 由一组模型所组成的模型体系。在这里, 数学语言所具有的严密逻辑性就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实际情况, 在评价节约集约用地时就要运用于数学语言相干的标准化模型与多因素综合模型。

2.3 评价综合指数计算

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7个指标层构成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并通过调查、统计和计算得到指标的状态值。评价要求指标状态值必须经过标准化处理才能进行比较, 采用标准化模型:

3 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 不仅要始终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更要落实到实际管理中, 将节约集约利用到具体地块上, 而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1 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 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

应目前节约型社会所要求, 以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为契机, 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呼吁全社会关注节约集约土地, 认识到其带来的收益[3]。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坚决贯彻党中央政策, 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己力。

3.2 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

为保证节约集约的顺利进行,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提供有力的保障, 但目前我国针对词典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也对日常的编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能得到保障, 应加强各地各级对土地管理结构的立法检查, 规范土地管理,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保障土地利用节约集约顺利进行。

3.3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在配置土地资源时, 采用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最有效的方式, 且是节约集约的内在动力[4]。一方面, 规划的控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使宏观调控得到加强与改善;通过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 严格控制耕地, 以及基本农田被建设用地占用的情况。另一方面, 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建设用地的成本提高, 借此使土地供求的关系得到平衡;同时, 在招标拍卖经营性用地时, 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 建立符合市场基本的价格机制, 并能反映出土地的供求关系, 这也是为促进节约集约土地的最佳途径[5]。

4 结论

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 土地利用规划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得到缓解, 社会经济能得打长足稳定的发展, 节约土地集约土地都是必然的选择。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 应始终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 才能为建设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为使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 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仍需社会不断探讨并完善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文秀, 刘丽琴, 李诚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响应[J].规划师, 2006, 22 (5) :19-21.

[2]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1.

[3]郑振源.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的首位[A]//城乡规划、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保障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C].2011.

[4]陈常优, 毋晓蕾, 李汉敏.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 (4) :5-6.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篇5

近几年来,农民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禽养殖也由庭院分散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国土资源执法带来了难题:

一是信访量比较大,养殖业用地信访案件呈上升趋势;二是镇村两级缺乏监管,处于无序状态;三是超标准建设永久性建筑物;四是规划滞后,搞围村战略;五是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于居住、加工、经营等;六是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占地多、规模小;七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养殖业擅自占用基本农田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对人多地少的国情和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二是疏于管理,乡(镇)村两级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还没有真正到位;三是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还不够全面;四是规划还不尽科学合理,使养殖业用地无法选址;五是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制约,有的农民想发展养殖业村集体无法调整土地,只有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六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属农业结构调整范畴,使界定和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出现了偏差等等。

针对当前农村养殖业用地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各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养殖业用地秩序,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普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知识,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忧患意识和自觉性。

二、统筹规划畜禽养殖用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规划控制,尽量利用废弃地和未利用地发展养殖业,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或借机圈占土地进行其它非农业建设,严格控制畜禽用地乱扩张、乱用地、无序发展的格局,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严格合同管理。养殖业项目建设开工前,养殖业户必须先与所在村村委会签订用地复耕合同。合同上除约定用地位置、面积、范围外,还要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建设标准、使用期限、复耕时间、复耕标准和违约责任等。对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一定要追究其违约责任,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四、明确监管责任。要把养殖业用地管理情况纳入乡(镇)村两级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乡(镇)村两级干部是第一责任人的土地监管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对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五、按程序办理养殖业用地。兴办规模化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所在村村委会书面提出养殖用地申请,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审查同意,报乡(镇)规划建设部门审查是否符合乡(镇)、村庄规划,再到乡(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报乡(镇)政府审核,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进行 项目审核备案,然后到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地备案申请,最后到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落实项目用地选址。

六、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动态巡查,将养殖用地作为重点巡查内容,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要坚决拆除并责令恢复耕种,对因经营不善停业、倒闭的养殖棚舍要及时拆除并复垦。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造成耕地破坏的行为要及时制止,限期改正,并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严肃查处到位。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文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

一、规模化养殖业用地,必须到我局办理备案手续。

二、使用养殖业用地,鼓励利用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三、办理备案手续需要提交的材料:

1、用地户提出的用地申请

2、用地户与被占地人的占地协议及村委会意见

3、畜牧局规模化养殖及备案证明

4、乡(镇)人民政府意见

5、基层中心所选址意见

6、环保局环境评价报告

7、发改委备案证明

四、我局进行用地预审,审查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规划的实行一事一议,进行用地论证工作,论证其是否可以占用土地。

五、占用耕地的养殖户应签订复垦保证书,原则上不缴纳复垦保证金。(根据土地被破坏的面积和程度,按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收取复垦保证金)养殖户不再从事养殖时,应进行土地复 垦,经我局验收复垦合格后,将复垦保证金退还给养殖户。如不能复垦或复垦验收不合格的,我局将不退还复垦保证金,用复垦保证金来实施复垦。

六、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养殖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疾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办理农用地及未利用地转用需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未办理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审批的,不得申请用地。

关于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问题;对策

所谓节约集约用地,是指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配置率[1]。各项有关土地建设的项目都应当遵循节约原则,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每个建设项目都应不断增强产出投入强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利用置换、整合、储备等对土地投放节奏及数量进行合理安排,对项目用地的布局和结构等进行改善,以此达到提高利用率及配置率的目的。

一、当前社会下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分析

1、思想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思想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自身企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造成土地闲置浪费、低效用地等,经常出现用好地、占而不用、多用地及少批多用等现象。

2、利用率低下

部分企业大都是低层建筑,危旧房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改造难度较大。农村地区新建住宅逐渐向外部扩张,形成许多“空心村”,从而加大了土地利用及治理的难度。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相应政策,尤其是缺乏对运作空间处理、经济利益平衡关系处理的规定及政策,无法充分调动集体组织或企业转变利用土地方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缺乏制约监管

目前,仍存在诸多滥用土地、乱占土地等违法行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管,导致违法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部分地区虽然制定了对违法行为的有关处置办法及处罚条例,但缺乏可执行性,造成制约监管不到位。

4、土地规划缺乏合理化及科学化

政府部门在进行土地规划时,缺乏合理化及科学化,出现贪大求洋现象,严重忽视土地建设的实用价值。乡镇建设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将外延扩张作为工作政绩,出现诸多土地浪费及利用率低等现象。

二、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

1、增强思想意识

城市有关部门必须从长远目标及当地经济发展出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将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对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从而促进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相关领导必须增强思想意识,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该项工作开展的紧迫感及责任感,并将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及利用率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将土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以此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利用率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是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应坚持“扩大增量、管住总量、节约集约、盘活存量”原则,多措并举的进行土地资源挖掘,从而保证用地的有效供给。扩大增量指在用活、用好计划指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用地增减的挂钩工作。将思路转变为农村居住逐渐向中心村及城镇集中、工业项目逐渐向园区集中,加强土地置换,为城市项目建设及建设开发提供基本的用地保障。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该项工作,应采用“招拍挂”形式对投入的项目建设土地进行公开出让。对于抛荒、闲置的土地,应全面进行清查,并摸清底数,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其收回。对于征而少用及未用的土地,一旦闲置时间超出有关规定的期限,应对所有者依法征收闲置费,或将土地使用权收回;对于新批的建设项目,应提高到位率,督促工程尽快开工;对于未开工但已经办理土地证的建设项目,应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开工,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开工,应依照相关法律将其土地收回。在乡镇地区中全面推进厂房标准化建设,实现少增地、多增资。

3、加强制约监管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执法管理的相关长效制度,对管理秩序进行全面规范及整顿,促进制约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应推动联动效应,督促有关部门完善联动机制,实现用地情况的持续执法检查,将治理违法行为、清理闲置用地作为工作切入点,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严肃查处,以此提高制约监管的工作效率。应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建立执法信息员和协查员制度、违规违法举报奖励制度,预防违法行为,定期进行巡查,对违规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4、推进土地规划合理化及科学化

必须重视合理化、科学化城市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引领地位,全面推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及科学化规划。土地规划应当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相互叠加、相互衔接,如水利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建规划等。必须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土地区域进行科学划定,才能统筹整体用地布局。土地规划应与挂钩工作和土地整理相互结合。结合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和空心村整治,在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保证耕地保有量。

结束语: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当今社会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紧张矛盾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基本的土地政策,只有做好该项工作,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笔者主要分析了该项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世权.浅析如何搞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12,18(11):58-59.

[2] 曹淑晶.完善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19(22):65-66.

节约集约用地关键在落实制度 篇7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据中国土地学会网站资料显示,最近10年中有7年的全国土地日主题都集中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足见国家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一方面,有限的国土要保障13亿人口粮耕种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建设项目对用地的需求很旺盛,而土地供应数量始终是有限的,在这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只能节约集约用地,舍此别无他途。

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同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今年6月,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国土资源部专门颁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

二、粗放和低效用地现象仍然普遍

一方面,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已经很完备,规定已很详尽了;另一方面,粗放、低效用地甚至浪费土地的现象又很惊人。

前段时间,西南财经大学研究人员在北京举办了以“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为专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报告称,我国家庭自有住房率达90.8%,2013年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2.4%,空置住房约4898万套。当然,这个4898万套空置房数量有待权威部门的核实,但是没有人否认全国各地存在大量住房空置的事实。显然,空置房数量多了,空置房占用的土地自然就多了,就是在低效用地和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再举一个例子,2013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很多新城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

试问,规划圈占这么多新城新区,哪里会冒出这么多城市人口来居住?农村人口以其收入水平根本无力在城市购房生活。这些新城新区很可能沦为“鬼城”、“空城”,6年前鄂尔多斯市耗资50多亿元,打造面积达32平方公里、可居住100万人口的康巴什新城,而现今却人气冷清、房屋空置、商业凋敝,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

不管是住房大量空置,还是盲目建设新城新区,都是在低效利用甚至浪费我国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这既不符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也冲撞了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底线。

三、节约集约用地关键在落实制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节约集约用地呢?

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用好“两只手”,划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首先,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产权、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必要的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其目的是为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环境、提供服务,而不是替代市场的作用。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划定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边界,构筑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搭建用地市场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平台。比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用地规模,通过土地规划和计划指标来控制城市各行各业的年度用地计划,明确不同城市各种产业用地的控制标准,清晰界定城市发展的边界;如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等市场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定期发布城市土地在产业的分布情况和闲置土地的情况,及时提供市场主体交易土地需要的基础性数据信息等公共服务,等等。

其次,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是通过土地价格引导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土地市场交易主体通过供求关系变动、自由竞争和土地交易价格的自动均衡,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大量空置房和城市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的同时存在,说明这些空置房跟市场需求脱节,空置房的定价超过了城市居民的购买能力,造成了住房空置和土地的闲置浪费。盲目建设的新城新区,一般都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决策一厢情愿造成的。解决这类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出让收入收缴,禁止零地价、低地价招商引资等;通过征收不动产税和空置费等,促进空置房和闲置土地的盘活使用;通过稳定货币发行,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挤压囤地囤房、炒地炒房的盈利空间,减少捂盘惜售,最终达到减少空置房数量和减少土地闲置浪费的目的。

最后,节约集约用地,减少空置房数量,杜绝“鬼城”、“空城”的出现,关键在于落实制度,将已经颁布生效的制度执行到位。“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足球世界杯赛场上,谁只要违规恶意冲撞对方,裁判会立即出示红牌将其驱逐出场,不然球员都去犯规占便宜进球,比赛还有什么看头。节约集约用地,我们不缺纲领、不缺制度、不缺政策文件,缺的是执法如山的执行力。试想,农民在自己土地上修建几十平方米的房舍都要审批,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可居住上百万人口的康巴什新城,难道不需要土地规划许可?难道不使用土地指标?这样大规模的新城建成“鬼城”、“空城”,造成了多么惊人的土地闲置浪费。

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思考 篇8

1 当前用地紧张形势分析

1.1 土地政策趋严,用地管理更加规范

近年来,针对突出的用地供需矛盾,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措施,这些非同寻常的措施显示,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土地规划的作用更加强调,对土地利用计划更加强化,对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更加重视,对失地农民的利益更加关注,土地供应的闸门会把得更紧,各项管理措施会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即使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形势下,在保障用地的同时,继续坚持强化监管,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严格防止各类违法用地的产生已成为国土部门重中之重的任务。

1.2 供需矛盾突出,要素瓶颈制约严重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量特别是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猛增,对用地指标的消耗量也是相当惊人。土地要素制约较为严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匮乏,开发成本大,土地价格偏高,甚至出现有好项目却无地可供的现象。再加上省里每年批给我们的指标不到233.33hm2,特别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少,用地供需矛盾特别突出。但今后几年内,用地需求仍呈迅猛上升势头,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因此,采取有效对策拓展用地空间已是迫在眉睫。

1.3 后备资源短缺,占补平衡任务艰巨

国务院文件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等级折算,不得占多补少、占优补劣。为完成占补平衡,必须大力挖掘后备资源潜力,积极开发整理土地、造田造地和开展标准农田建设,但从目前来看,难度很大。

为此,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和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少的基本情况,必须长期始终不移地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走一条切实可行的节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建设镇村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配备教学设备,利用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教学媒体和农业科技入户、农民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培训。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培训,尽量避免理论性太强的说教式培

2 严把节约集约用地关口

2.1 必须坚持规划约束

做好规划,是最大的节约集约用地。没有一个科学、长远的用地规划,节约集约用地就无从谈起。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原则,加强用地规划引导,科学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耕地保护目标统一协调,努力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2 必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加强各类建设项目集约用地规划指标管理,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内容。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对达不到投资强度、容积率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以供地。新增工业项目一律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杜绝“乡乡冒烟,村村办厂”的现象。在满足产业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用地标准,增大投资强度,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在全省规定的标准上提高20%。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向空间发展,改变工业项目分散布局的模式,做到以集中促节约。

2.3 必须坚持“增量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

必须把内部挖潜、盘活存量作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措施。要建立健全工业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检查制度,严肃查处少批多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闲置浪费土地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动工的限期动工,切实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对久占不建的闲置土地,依法收回,“腾笼换鸟”变闲为宝。

2.4 必须严格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成立监察、国土、发改、住建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坚持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批后实际利用情况和土地使用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动态管理建设用地台账,详细记录建设项目的具体位置、开发时间、开工建设等情况,改变用地管理上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做到建设项目一落地,就受到及时、有效的跟踪监督管理,将集约利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 创新土地管理新机制

3.1 建立共同责任新机制,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要层层量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强化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政府相关部门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加快

训,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结合农事下到田头地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参训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更明显的培训效果。积极建设并发挥县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将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培训工作中,目前柘塘镇所有的村已初步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同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使农业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靖远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赵得莲1,杨国2,李生梅3

(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农牧局,甘肃白银730600;2.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白银730600;

3.甘肃省靖远县经检分局,甘肃白银730600)

摘要:靖远县畜牧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养殖业在全县大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加入WTO后,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就靖远县如何从疫病防控、安全管理和机制创建等方面着手,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及工作措施办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畜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畜牧养殖;发展现状;保障措施;管理办法1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杜绝各类疫情病害传播

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落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疫病防控网络,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应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对疫苗等防疫物资实行专人保管,实行专账管理制度,做到疫苗进一批,发放一批,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做好人畜共患病检测的同时,加强寄生虫病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养殖场(户)对驱虫重要性的认识,推广高效、广谱、低毒和安全的驱虫新药,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在养殖密集区及邻接外地疫情地所在乡镇的交通要道路口、渡口等处设立消毒点、消毒卡,严查死守,坚决杜绝境外各种疫情传入。

2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力度,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是牵扯到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一件系统工程,狠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畜牧养殖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一是要加大动物卫生监管力度。对

建立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绩效考评、失职问责、渎职追究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明确土地权利人保护耕地的义务,增加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保护耕地的共同责任意识。

3.2 建立维护权益新机制,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搞建设,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全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体系,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多方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保障制度,建立维护权益机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各级政府在土地管理和利用中的工作压力,改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监督管理,坚决纠正克扣、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行为,确保补偿安置费用支付到位,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3.3 建立开源节流新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要通过建立开源节流机制,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增加土地供应总量,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一是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增加有效耕境内兽药店、养殖合作社和规模奶牛养殖等场所进行查处,严防假冒伪劣药品等流入使用。二是要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和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三是要加强兽药饲料管理,积极推行兽药GSP认证。对饲料厂和兽药店的饲料、兽药等抽样检查,进行兽药残留日常监测。四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对检疫人员进行培训。

3开展畜牧科技帮扶指导,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档次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要求和“五统一分”的原则,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兴办猪、牛、羊、鸡四大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县畜牧局等对口单位应经常性的选派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养殖企业或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指导,引导扶持养殖户发展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规模养殖场,指导和帮助规模养殖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开拓市场,提升养殖水平,增强带动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和档次。

4 大力开展草原工程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工程,积极引进推广饲草料加工及优良牧草栽培技术,促进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强草产业开发。积极进行人工“种草还场”工程,落实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引进优质紫花苜蓿等牧草种子,改良和发展草场建设。鼓励畜牧养殖户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进行饲草料加工,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二是强化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与治虫灭鼠工作。采取药物灭鼠、人工捕捉、生物灭鼠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灭鼠防害工作。同时,草原与植保部门相联合,开展灭蝗

地面积。二是规范土地出让程序,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三是严格土地监督管理,要加强对近几年土地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积极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和空闲地。四是整顿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开展《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宣传活动,加大对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的打击力度。五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3.4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察

对当前节约集约用地的粗浅思考 篇9

关键词:国土资源,土地利用,节约集约

1 当前大丰市土地利用现状

1.1 经济发展与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市作为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用地需求量非常大, 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这些年,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用地指标明显下降, 如每年上级分配给大丰的用地指标只有400亩左右, 而全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量在几千亩。这给我市国土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 少数干部群众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比较薄弱

据《201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统计, 2011年, 全国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 涉及土地面积75万亩, 同比上升5.8%, 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4.2万件, 涉及土地66万亩, 同比上升2.5%。查出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批而未用、耕地占补平衡和批后监管不力, 以及现行部分土地调控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趁机圈地的现象。目前土地违法案件中, 地方政府仍然充当主角, 但违法重心下移, 主要集中在县乡一级政府。

1.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够高

大丰人均占地2亩多, 超过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和思维惯性, 利用土地仍然是大手大脚, 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历史形成的农村居民住宅有95%都是以自然村落、院落或独户居住, 全市农业人口63.6万, 户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村庄建设用地达21万亩左右, 且大多以条式带状分布为主, 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 农户承包田零星分散、呈现“散、多、乱”状况, 不利于规模化种植, 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瓶颈。

因此, 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 我们迫切需要坚持科学发展, 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努力形成以依法合理用地为荣, 违法浪费土地为耻的社会新风尚。

2 大丰市国土资源局的做法

2.1 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各个环节的管理

一是严格预审。对新上工业项目, 严格审核投资强度, 建筑系数、容积率等项指标, 严格依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并商请环保、安全、消防等部门共同把关, 加强预审后的部门衔接。通过从严预审, 形成了“要用地、必预审”的管理新格局, 通过预审环节来提高用地单位自觉节约用地的意识。2011年我市共办理项目预审100多宗, 核减面积500多亩, 有效杜绝了建设用地宽打宽用的行为, 从用地源头上把好了关口。二是强化供地管理。对用地面积较大的项目, 按建设进程, 实行分步、分期供地。在开发区投资强度低于2000万元, 在乡镇投资低于1000万元绝不单独供地。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控制, 从而杜绝了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尤其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浪费和破坏。三是加强批后跟踪管理。用地单位建设项目实施结束后, 执法监察机构与建设用地科及时登门服务, 严格按照《出让合同》限定的各项要素进行验收, 主要看工业项目是否改变用途, 是否符合投资强度的要求, 是否按规划设计要点要求的建设密度、容积率进行建设, 行政办公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商住用地是否提高容积率, 增加建筑密度或改变用途等, 并将验收结果记录在案。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建设项目竣工用地验收合格意见书》, 若有改变的, 要求用地单位必须签订补充协议, 并缴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

2.2 推行集中发展模式

我们严格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提请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全市推行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规定》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操作细则》, 加快了我市工业项目用地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的进程, 极大的缓解了项目的用地需求。大力实施建设用地项目向两个省级开发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村庄向中心村集中的“三集中”模式, 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集聚利用效率, 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格局。2011年有60多个项目落户两个开发区, 达到了相关要求和标准。我们还正确引导农民住宅依法、合理、节约使用土地, 以避免新的零散、无序建房现象的发生, 全市农民新建住宅用房全部纳入中心村, 市区规划控制区内兴建农民公寓3处100余户。同时对规模较小, 总投资在省规定标准以下的企业, 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由工业集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实行租赁使用。目前已在全市“三区”和各镇建成标准厂房60多万平方米, 向空中要地, 从而可以减少征用或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

2.3 在挖潜中推进节约用地

对全市批而未用、用而不足、供而不用的土地, 城市集镇包括破产、倒闭企业用地、事业单位改革和退二进三搬迁企业用地, 分散于广大农村的关停并转的企业用地、撤并后的学校用地、废弃打谷场等进行了再次“拉网式”清理, 并按照“一宗地、一张表、一幅图、一套资料”的要求, 形成了一套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制定“盘活”政策, 从内涵集约经营层面, 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 加大对闲置土地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已供地2年未利用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对城区房地产用地两年以上未开发的依法强制收回, 重新挂牌, 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进行存量土地置换, 对原有土地进行二次开发或内涵性再开发。2011年以来, 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措施, 我市共盘活存量和闲置土地1500亩, 重新安排用地项目10多个, 保证了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户, 既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 又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2.4 规范矿业秩序推进节约

继续加大对砖瓦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我们主要把全面推行禁止生产与销售“实心砖”作为规范粘土采矿的重要举措之一, 也作为推进节约土地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并推行河下淤泥制砖, 目前全市已有50%以上的砖瓦企业采用这种办法, 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 共出让32宗17.2万立方米, 收取出让金15万元, 与往年同期相比, 不管是产量还是采矿面积都略有下浮, 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节约利用。

3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节约集约用地, 就是保障我们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我们在严格规范各类用地管理的时候, 还要进一步提高节约化水平, 在此, 我提严格把守“七个关口”的建议与大家共勉。

3.1 严格把守项目准入关口

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 紧缩“地根”的前提下, 要积极探索“有限土地招商”和“零土地招商”, 对能够提供的有限地块, 科学设定其用途和投资额度等要求, 以投资项目的各项指标满足地块要求为标准进行招商。实行“选商引资”, 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提高招商“门槛”,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项目预审时, 必须全面、客观、审慎, 绝不能“招商引亏”、“招商引污”、“招商引害”, 要把那些高占地、高能耗、高污染的淘汰限制类投资项目, 拒之门外。要选准符合行业发展方向, 满足投资强度等指标的大项目重点项目, 引到“两区”安家落户。

3.2 严格把守规模控制关口

在招商引资和接受长三角项目转移中不能建花园式工厂、修宽马路、铺大广场;在旧城改造土地招商中, 要规划建造公寓式居民住宅楼, 科学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严格控制别墅区用地;在旧村庄改造中, 要引导农居向中心村和集镇社区集中, 禁止一户双宅或一户多宅, 每户宅地不能超过规定标准, 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农民联户建公寓多层住宅。采取切实措施, 杜绝一切宽打宽用浪费土地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千方百计节约土地, 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留下发展空间。

3.3 严格把守收储整理关口

加大收回、收购力度, 凡需要搬迁到开发区发展的工厂及重新兴建办公场所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在供地时必须签约承诺新址落成将原来使用的土地原则交由我市储备中心收储, 不得自行处置转让或改作他用;凡供而未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土地, 督促用地单位尽快投入使用, 不能及时利用的, 动员业主退出土地, 有偿调剂给急于用地者使用, 达到两年仍不使用的, 经政府批准, 依法无偿收回;凡市、镇事业单位改革、企业破产倒闭的闲置土地, 原则都应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收回或收购, 通过加大力度收回、收购土地, 走出收储———整理———配供的规范运作的路子, 整合零星土地资源, 起到蓄水池的优化聚积功能。

3.4 严格把守集中发展关口

我们在面对引进来的大项目, 原则上把项目引向“两区”或重点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借鉴浙江等地方“零土地招商”的做法, 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相互干扰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工艺品制造、服装生产、电子组装等不单独供地, 由开发区集中建多层标准厂房, 供其租赁使用, 即经济实惠又便于快速上马投产。另外, 在现存的市、镇工业集中区内, 凡土地利用率没有饱和, 或工艺技术必须升级换代的, 也可以“零土地招商”挤入项目或引入嫁接改造项目, 深入挖潜改造的同时又不新占用土地。

3.5 严格把守增减挂钩关口

目前, 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 必须找出一条既减少耕地占用, 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 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走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道路。我市将以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契机,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挖掘土地潜力和空间,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渠道,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人均占有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可从原来的150平方米下降到70平方米左右, 把农村散乱、粗放、低效的建设用地, 包括撤并的村落、搬迁的学校、废弃的道路、淘汰的窑场、破产的乡镇企业等, 复垦置换或调整置换形成建设用地, 不仅有利于建设用地资源集聚, 而且可形成挂钩指标1400余亩, 这些指标将优先用于农民安置房、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 节余指标同时可以置换到城镇集中使用, 从而逐步缓解土地利用计划紧张的矛盾, 使城乡资源形成互惠互补。

3.6 严格把守闲置清查关口

要全面清查闲置土地, 梳理闲置的原因、类型, 制定切实可行的闲置土地处置方案。针对闲置土地成因复杂的现实情况, 本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考虑历史因素, 重在解决问题, 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的原则, 对不同类型的闲置土地分类处理。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 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 但收回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督促开工, 加快建设才是目的, 只有让闲置土地动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在对原有闲置土地进行处置的同时, 要加大用地管理力度, 加强批后监管措施, 严防出现新的闲置土地。通过进一步规范用地审批, 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报批关、批后跟踪管理关, 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状况, 定期进行评价分析, 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和对项目单位建设进度的跟踪监督, 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3.7 严格把守监督检查关口

3.7.1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

要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切实承担起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监测, 主要是做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土地变化状况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结果及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对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 坚决依法收回, 重新配置。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全面掌握各类土地变化状况。重点监测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 监测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3.7.2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机制

批前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等规定, 对项目用地各项指标进行审查并提出预审意见, 项目没有达到集约用地规定的, 预审不通过, 不予安排用地计划;批中要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 严控新增用地总量, 依据省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市规定的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 综合确定供地数量, 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 制止浪费土地、粗放用地行为;批后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实施全程监管, 督促用地单位按集约用地的规定开发利用土地。

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篇10

1 我国土地资源系统开发和应用问题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经过工业结构大力舒展和城镇化进程调试, 使得国家综合国力水准有机提升, 人民原有生活状态全面改善。这一切成就都不可完全脱离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现象而独自表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人多地少冲突性问题无限延展, 对于居民日后生活保障基础产生动摇影响, 而我国目前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 有关工业化、城镇化改造工程始终未能顺利交接, 后期系统发展工程还是需要各类土地资源予以强效支撑。

1.1 土地规划模式略显粗放、低效

有关此类粗放式土地利用现象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 部分城市在进行企划案规划期间, 将城市发展空间夸大定位, 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结构修缮上大做文章, 结合扩展速度和城市既有规模角度抢夺市场竞争先机。现实中不乏存在一类经济不够发达的区域存在土地财政管理隐患结果, 因为地方财政收入着实有限, 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基本上都借助土地实现资金转让目标, 甚至有些区域连公务员工资发放都利用国土部门出让土地的收入实施转接。具体说来, 我国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模式上, 基本上不清晰界定自身投资强度和土地实际利用率限定指标, 往往进行粗放式耕地开发, 长期以来使得城市既有规划区域内衍生大量闲置而未被审批应用的土地资源, 造成严重的浪费结果。

1.2 区域土地污染、毁坏问题突出

结合过往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有关公路、电厂等尾矿库、弃渣场设置等占据大部分土地资源, 加上既有结构安全防护功能丧失, 一时间令周边土地资源产生全面损伤, 包括过往紫金矿业尾矿库污染事件, 目前我国仍旧存在大部分工业废料随意排放现象得不到合理遏制, 实际上单位年限内大约有9000万亩的耕地资源遭受侵扰破坏。

归结来讲, 目前相关管理部门面对的技术挑战内容, 便是如何在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步伐。

2 我国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细致策略

2.1 科学规划编制架构、合理土地利用

作为我国新时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必须合理发挥地方政府不同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功效, 必要时利用既定科研单位人员技术指导优势条件, 系统编制有利于土地综合利用的规划方案。具体说来, 有关内部规划流程要尽量迎合我国现实土地利用改造要求, 系统性整编吸纳既有科学技术资源, 将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全面贯穿至系统规划架构之中, 稳定城市、行业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绩效的灵活衔接功效。

2.2 要做好耕地保护、确保耕地红线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领导, 把补充耕地的质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 强化验收工作, 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保护耕地还应重视表土地剥离工作, 特别是北方黑土地土质肥沃, 将被占用的土地表土剥离下来, 就可以造同等大小质量相当的耕地, 是保护耕地的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2.3 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用地责任

2.3.1做好审批核查, 项目审批时要根据行业性质、投资规模和符合土地利用地总体规划情况, 认真核定建筑系数、容积率、投资强度等用地指标, 根据核定情况提供相应土地。

2.3.2针对后期建设工作进行细致监督。对于任何不依照预设方案要求实施建设的活动必须快速予以制止;同时涉及后期无法完成建设指标的单位, 要联合其技术资源配备条件和个体职业道德素质规范状况等信息进行精准检验, 使得剩余土地得到最大收回, 避免任何土地资源长期限制结果滋生。这才是稳定经济建设和土地资源协调规划绩效的最佳适应途径。

3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集约节约控制问题得到各类城市化改革项目规划主体关注, 希望能够通过土地资源科学保护文化系统宣传讲解, 令我国既有耕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避免任何空置土地现象重复衍生, 为相关矿产废料堆放设置科学引导途径。由此真正将我国既有土地应用实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最终贯彻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

参考文献

[1]高磊.坚持耕地保护, 浅谈城市化建设与集约节约用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5 (23) :69-84.

[2]张晏.利用司:全力推进节约用地制度建设[J].国土资源通讯, 2012, 11 (03) :145-171.

上一篇:一看下一篇:钢筋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