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业园区论文

2022-05-01

摘要: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以湖南省新化县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湖南省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于有效提高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相应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业园区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业园区论文 篇1:

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市规划中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意识已经越来越重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因 为土地面积的因素而制约经济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工业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生产结构,是城市主要工作岗位提供地,增加 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不但能够优化工业园区的生产环境,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提高工业园区关于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方面的意识,对工业园区未来的良好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思考;建议

1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1 园区土地利用率低

工业园区是城市的主要生产区域,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 要的作用。尤其是 2013 年因为我国处于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大 部分城市的工业园区因为经济增长的需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但是,因为缺乏对工业园区企业的审查和 具体生产区域的规划,极大增加了工业园的混乱程度,造成土地利 用较为粗放,土地的利用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工业园区日后的发 展。

1.2 园区重复建设

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虽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但是我

国沿海地区很城市建设上的宝贵经验。通过对城市的建设历程进行 研究不难发现,在进行工业园区的规划时,为了增加生产力,减少 管理成本和因为企业的污染引起的治理成本,通常都是将相同性质 的生产企业放在同一个区域,在工业园区形成小园区。但是由于我 国经济增长过快引起的规划方式和实际发展速度不平衡,大部分工 业园区内部形成的产业链的园区在工业园内并不是唯一的小工业园 区,很多工业园因为经济带内批建园区过多增加了工业园日后的规 划难度。然而很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这一原因,在发展中为了扩 大招商成果,进行招商引资,将更多的投资商吸引过来,虽然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经济建设,但是也使得大量国土和税金流失,并 且政府也因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承担更多的风险。

1.3 园区土地利用集聚效益偏小

城市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为了将工业园区的城市的建设作用

扩展到最大化,通常会将工业园区的整体规模扩建到 15 到 20km 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业园区域实现最大利润。城市工业园 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的集聚作用,但是很多工业园区始终存在着小 型工业园区人口偏少情况,制约着工业园区土地集聚作用。

1.4 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工业园区布局结构较为凌乱,不尽合理。

有些工业园区主要是在县级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市域整 体布局概念,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统筹。一 些园区虽然制定了自身发展规划,但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 不紧密,致使园区建设与土地保护、城市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土地集 聚效应的发挥。甚至个别工业园区是在主要领导的“经济发展第一” 的意志下建立的,违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工业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

2.1 减少园区数量,加强土地的节约利用

工业园区是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在这方面 的经验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工业园区内园区的数量多少并不能决定 工业园区对城市建设作用的大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逐渐淘汰一些 不适合的生产行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这一工作的效 率,增加工业园区内部生产方式更新换代的速率,对工业园区内部 的园区进行整合,将其中能够一起发展的园区整合到一起,进行重 点规划,并且在工业园区形成以不同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划分的 工业园体系。通常来说,为了促进工业园区经济效率的提升,针对 在发展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不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某些生产产业 或者一些缺少经济效益产业进行关停,不但能够使得城市的发展更为完整的产业链,使得该城市在进行对外的经济贸易时有着较高的 价格优势。如果在工业园的整合过程中能够裁出多余的盈利性较低 的生产行业和生产企业,并且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发展, 促进工业园区形成非常稳定的生产行业,并且利用这些生产产品进 行出口,不但能够拓宽城市的市场,还能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增加 对于其余地区的文化输出,增加城市的影响力。

2.2 提高园区质量,加强土地的集聚利用

工业园区的建设一定要注重质量,仅仅依靠数量不能满足当今

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土地的利用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土地集约利用对 工业园区发展的意义。如今的主要土地利用措施是借鉴国际上先进 的土地集约经验,将工业园区发展成一个以产业积聚与关联为基础 的园区企业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没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 实现园区经济效益最大的企业进行关停。我国现在在全面发展低碳 经济的重要阶段,在园区建设中一定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一些 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破坏的污染产业要及时关停。例如,一些食品加 工企业、制药企业、化工行业和一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产业,都 需要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附属城 区,一定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城市发展中关于经济的影响。如果工业 园区因为相关的规定出现大规模的空缺,一定要进行招商引资,扩 大园区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要深入贯彻党的指导要 求,并且注重对于生产行业的更新和升级。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形成 相应的产业链,不但能够在工业园区内依据不同的生产行业和生产 方式形成不同的园区,还可以促进工业园区关于土地集约方面的进 步,形成不同的项目群,拉长产业链,促进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

2.3 产城融合与产城分离

工业园区和城市的发展势必不能够分开,很多的城市虽然并不

能消耗工业园区内部所有的生产产品,但是城市的发展给工业园区 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对外贸易条件。现在的城市发展需要更加 注重绿色节能,对于一些消耗资源过高的产业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 行管制,防止其对城区的环境造成过多不利的影响。

3 关于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3.1 科学规划

充满活力的工业园区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布局松散和缺乏有机联系会导致园区档次低下,功能弱小,土地资 源浪费。通过科学布局和规划,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投 资,从而提升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保持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在工业园区的发展

过程中政府要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当作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 方式,利用该方式促进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向更加低碳和绿色的方向 发展。同时,对于一些高污染企业要对其发展进行制约,并全面发 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

4 結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在工业园区的发展中就

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尤其是在我国现在的发展中一定要 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城 市建设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雯,唐振琼,余丽娟.柳州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12,(04):47-48.

[2]梁金荣,韩甜甜.对临汾市沿汾河工业园区土地集约节约 利用的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15,(01):61-62.

作者:范凤菊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业园区论文 篇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

摘 要: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以湖南省新化县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湖南省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于有效提高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对策

土地资源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无疑是一种十分稀缺且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形式用地需求增加,土地的刚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显,尤其是与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激烈。如何在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大力促进集约节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土地利用效率高、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湖南建设“两型社会”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的土地集约节约研究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我省是人口密集的区域,又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是我省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深化对新型城市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新型城市化实施质量;第三,通过对湖南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研究,为“两型社会”在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和改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提供依据。

本文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新化县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一、新化县概况及土地集约现状

(一)新化县概况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西部,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69%,占娄底市面积的43.94%。新化县境内多为山丘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开发矿产主要包括煤、硅、钨、砷、石墨、锡、铅、锌、铜、锑、镁、黄金、高岭土和石灰石等,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在经济发展方面,新化县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及相关配套产业,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纸、竹木加工等10大工业支柱。在农业发展方面,作为特色产品的茶叶、烤烟、中药材等,已建成了“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

(二)新化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根据2015年8月份新化县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报告,截止2015年8月全县共有国有土地22691.76公顷(34.04万亩),集体土地339301.82公顷(508.95万亩)(具体见表1)。

在土地利用方面,新化县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土资源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制定了本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據新化县的地理特征和非农建设用地的现状与特点,新化县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原则下,对非农建设用地按照“一心”“一轴”“三线”战略进行布局调整。

二、对新化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设立与评价方法的选取

评价指标的设立应从影响新化县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因素中找出有关对应的指标,我们可以借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来进行初步评价。在评价中,其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评价。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设定评价指标权重

1.建立层次模型。

2.求积法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方根。

(1)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为:

0.569 0.429 0.524 0.702 0.3600.080 0.061 0.035 0.036 0.1200.112 0.184 0.105 0.059 0.2000.186 0.306 0.315 0.178 0.2800.062 0.020 0.021 0.025 0.040

(2)按行相加得:

J=1

W1=0.569+0.429+0.524+0.702+0.360=2.584

W2=0.080+0.061+0.035+0.036+0.120=0.332

W3=0.112+0.184+0.105+0.059+0.200=0.66

W4=0.186+0.306+0.315+0.178+0.280=1.265

W5=0.062+0.020+0.021+0.025+0.040=0.168

(3)将向量W=〔2.584, 0.332, 0.66,1.265, 0.168)T正规化,得

EW=2.584+0.332+0.66+1.265+0.168=5.01

J=1

W1=2.584/5.01=0.515

W2=0.332/5.01=0.066

W3=0.66/5.01=0.132

W4=l.265/.015=0.253

W5=0.168/5.01=0.034

求得特征向量W=〔0.515,0.066,0.132,0.253,0.034〕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姿max

AW= 1 7 5 3 91/7 1 1/3 1/5 31/5 3 1 1/3 51/3 5 3 1 71/9 1/9 1/5 1/7 1 0.5150.0660.1320.2530.034

(AW)1=1×0.515+7×0.066+5×0.132+3×0.253+9×0.034=2.702

(AW)2=1/7×0.515+1×0,066+1/3×0.132+1/5×0.253+3×0.034=0.337

(AW)3=1/5×0.515+3×0.066+1×0.132+1/3×0.253+5×0.034=0.687

(AW)4=1/3×0.515+5×0.066+3×0.132+1×0.253+7×0.034=1.389

(AW)5=1/9×0.515+1/3×0.066+1/5×0.132+1/7×0.253+1×0.034=0.175

?姿MAX=(AW)1=2.702+0.337+0.687+1.389+0.175

Nxwi 5×0.515 5×0.066 5×0.132 5×0.253 5×0.034

=1.049+1.021+1.041+1.098+1.029=5.238

(5)一致性检验结果

CI=?姿max-n=5.238-5=0.238=0.060

n-l 5-1 4

CR=■=■=0.053

CR=0.01 排序合理。

同时我们采取与以上同相的方法,经过一致性相关检验,分别得出该县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度的各因素权重值。该县这三类用地集约度权重值分别如表3,表4、表5。

(三)对新化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依据该县土地利用呈带状分布特点及相应建设特征,我们经选定、划定的各用途样本片区的实际数值,经调查统计,计算分析得出如表7、表8。

(四)对新化县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与评价,我们看到新化县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业用地集约度水平差异较大。中部工业园区最优,指标值为97.2,北部园区指标值为75.45,南部产业区指标值为75.43,北部与南部有较多的有待盘活的工业用地,这两个区域都有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总体上讲,该县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该县在城市发展布局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各用途之间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形成和发挥辐射力、吸引力较强的商业中心的带动功能,商业布局呈现分散、零乱局面,不利于第三产业的集约发展。

3.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过于侧重于建设新的经济开发区,而忽略了原有城市土地及设施的再利用和改造升级,使得原有存量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原有城区由于投入不足,城市功能没有提升,经济效益与居住功能低下。虽然梅苑经济开发区发展较快,但与城市整体发展不协调,影响整体城市形象,且造成土地使用的不节约、集约。

三、对新化县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实施城市土地置换力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城市土地置换是在满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将来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规划,以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转变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断调整,逐步转变城市土地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更新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限定城市边界的手段。

通过这样的土地置换方式,调整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强度和布局,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同一城市不同级别土地利用的效益划分,降低城市土地闲置率,加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实现城市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

新化县城区很大部分的土地被传统的工业企业所占据,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这些工业企业土地使用数量巨大,但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传统型的生产企业从事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传统型的工业企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对土地优势利用明显不足,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负外部性现象,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大大降低。因此,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增强土地效益,调整土地结构,挖掘深层潜力尤为重要。如何对新化县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突出城区土地位置优势,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政府部门采用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优势产业而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土地。通过土地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减少土地浪费,从而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

(二)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要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首先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增强土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流转中的交易价值,减少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加强土地执法力度,设定专门的国土资源公安执法人员,让国土违法和浪费行为得到应有的遏制;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对那些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个人和部门进行奖励,通过资金和土地指标这两个内容的奖励来组成鲜明的奖惩措施,从而让集约利用土地工作能够快速步入正轨。

(三)加大城区建成区土地监察力度,盘活区内闲置土地

新化县的土地利用的现状主要是低度和粗放利用,這种低效的利用方式让新化县的土地利用出现了严重的浪费,所以对全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显得非常有必要。利用土地监察和清理等方式将这些浪费的以及闲置的土地盘活。对于那些已经停滞且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来说,政府在审核同类项目时可以将这些项目考虑进来,将资金投入到这些半截子工程上,这样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够缩短建设周期,加快形成产能,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重点推进耕地保护

1.加大对耕地保护力度。让耕地保护指标全面纳入到县镇村的考核体制中去;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真正做到“占一补一”,通过占补平衡来最大限度的节省耕地资源,从而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奠定基础;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在积极的工作中让百万亩低产土地得到应有的整治,最终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的目标;要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实施零容忍。

2.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首先做好土地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土地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深入村组;组织人员对区域内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来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计划。其次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这两个规划的要求出发,以空心村改造、中心村合并等方式来实现旧村改造的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引导村民的住宅向城镇集中;对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对宅基地的申报和审批程序进行公开;要强化动态巡查的制度,对违法占地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查处,如果出现了非法占地建宅的情况一律严查。第三,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对申请条件进行极其严格的审查,对土地利用的审批程序进行严格规范,保证新农村建设用地能够依法使用;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闲置宅基地处置工作,推动旧村改造的步伐,做好村内空闲地利用的工作。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新化县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土地资源非常紧张,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层次模型中的求积法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根,经过一致性检验,分别得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集约度各因素权重值。包括居住功能区集约度权重值、商业功能区集约度权重值、工业功能区集约度权重值,之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依据呈带状分布特点及建设特征,经选定、划定的各用途样本片区的实际数值经调查计算分析,得出目前新化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在城镇中,工矿用地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对于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相对不合理;区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无限制扩大城市,随意进行开发区建设,使得过多的优质土地被占用。新化县正处在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工业化极其重要的时期,所以从保护耕地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行集约和节约用地。这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效果的表现。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县域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12YBB199)的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戴均良,高晓路,杜守帅.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张和土地利用控制[J].地理研究,2010

[2] 张远索,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市场统筹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3

[3] 孙平军,丁四保.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益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

[4] 王克忠,周泽红.论新型城市化道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 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市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未来总体战略构思[J].农业经济问题,2010

[6] 李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 王玉静.周口市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劉清俊.新型城市化视角下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9] 陈递宁.西安高新区建设用地供应效率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59)

(作者简介:彭光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与人力资本理论。)

(责编:贾伟)

作者:彭光细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业园区论文 篇3:

节约集约用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以辽宁鞍山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而提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利用效率;鞍山

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多,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土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供给刚性制约进一步显现,有限的土地资源令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陷入两难境地[1]。在这种背景下,过度消耗低效用地的粗放型发展难以为继、对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依赖难以为继、忽视城乡土地权利主体平等的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平台和抓手作用,探索破解国土资源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两难局面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2]。

1研究区概况

辽宁鞍山经济开发区坐落于鞍山市老市区西南端,1993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集工业、居住、仓储、公用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园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77.23 hm2,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378.5 hm2,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55.89%,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98.73 hm2,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44.11%,土地开发率60.05%,2011年实现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73亿元,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166.2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143.17亿元。

2研究区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所谓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3]。我国有关节约集约用地的影响因素众多[4-7],而研究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关键性因素[8]。

2.2主要问题根据《辽宁鞍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2009年为90.76,2011年为91.8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研究区节约集约用地的管理制度逐步趋于系统化、完善化,但仍存在土地利用强度实现程度不够、土地利用结构欠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区域差异明显等突出问题。

2.2.1土地利用强度实现程度不够。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调查分析,开发区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较低,区内已建成项目总建筑面积162.44 hm2,综合容积率0.43,建筑密度20.2%,达到国家城市建设平均水平,但工业用地建筑面积仅125.71 hm2,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为0.51,工业用地建筑系数为3776%,只达到辽宁省规定标准的80%。由于早期开发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对项目的投资前景、环境影响、融资渠道、投资强度等缺乏论证分析,致使部分较早入园的企业未受到投入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的限制,自身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性不高,甚至无序开发建设,部分化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邻近,区内生态环境和生产安全隐患增加。

2.2.2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实现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欠合理。部分企业受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制约,预留建设用地较大,厂房建设多以低层为主,拟建二期工程较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项目、大用地,高耗地、低产出等问题。

2.2.3土地利用效率低。近年来,受政府工业园区布局调整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用地被安排在开发区周边、环路两侧,导致园区内开发程度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

2.2.4区域差异明显,盘活土地难度增加。开发区内工业用地主导地位突出,工矿仓储用地244.16 hm2,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36.05%,主要集中在园区中北部;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南部,为农村建设用地,占地面积96.61 hm2,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14.27%。目前,一些法规政策还不健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反映资源稀缺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盘活土地比较困难。

3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

3.1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克服过度消耗低效用地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按照“效益优先、适度超前、引导集聚、集约经营”的思想,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科学发展道路。

3.1.1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公司办公向总部集中、农业生产向农业小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充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9]。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严禁用地指标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重点保障 “三农”建设、保障房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民生、生态建设项目和投资额度大、产出率高、容积率高的重大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1.2制定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标准,提高用地准入门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联合起草的《限制用地目录和禁止用地目录》已正式下发执行,对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地应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运行、土地需求变化等情况,抓住容易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的关键点,探索建立行政区域、产业园区、规划审批、项目审查等多层次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适时提高土地供应门槛,制定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用地控制标准,统一规范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量化尺度。对项目设计、建设用地报批和审核实行源头控制,经营性用地严格执行市场配置、有偿使用,同时加强建设用地税收征管,抓紧研究各类建设用地的财税政策[10],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3.2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克服对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依赖农用地与未利用地是宝贵的后备资源,过分依赖出让土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模式会对后代人发展造成损害。因此,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

3.2.1查清家底、深入挖潜、盘活存量用地,为加强耕地保护和拓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渠道奠定基础。积极组织开展清理闲置土地专项行动,全面摸清低效利用地、工矿废弃地、未利用地等3类用地及低丘缓坡地资源家底,开展资源评估规划和利用工作。实行项目用地实地核查制度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制度,强化对各类在建项目用地的实时监管。对新投放的建设项目用地从申报、审批、利用到竣工验收及效益产出全过程实行严格管控,防止出现新的土地粗放利用和低效浪费情况。加大对闲置、空闲和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供地、停发土地证、高额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对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较大的地区,相应调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扣减农地转用指标,暂缓办理土地审批,避免土地的再次闲置与浪费。

3.2.2严控新增用地,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约束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任务纳入年度重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11]。把考核结果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结合起来。对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地区,适当增加和优先安排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地区,不得扩大现有建设用地规模,暂停办理该地区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同时,建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和用地管理政策出台的基础和依据,从机制上促使地方政府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力度。

3.2.3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积极推进 “三个平台”建设,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理。严把建设用地预审、报批关,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规定,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农户发放责任卡;加快基本农田信息建设步伐,建立基本农国保护数据库;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增减挂钩土地复垦“三个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广泛征求乡(镇)村意见,科学合理设置工程内容,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制定工程验收标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土地整治后的土地增值收益足额返还农村;加强耕地分等定级的监测,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工夫,加大新增费收缴力度和开垦费的管理力度,确保应缴尽缴和专款专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3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思路,克服忽视城乡土地权利主体平等的用地方式在城乡人地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土地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国土部门应不断增强土地管理的权益保护意识、民生保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克服忽视城乡土地权利主体平等的用地方式,因势利导,改革创新。

3.3.1进一步完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法规政策,严查各种违法用地。抓紧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研究促进城市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关措施,探索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办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卫片执法检查,对违反国家规定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3.3.2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坚决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的“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土地产权制度,统一交易规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权利主体平等,交易公开、公平、公正[12]。按照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缩小征地范围途径和方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展安置途径,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确保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

4结语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科学规划、控制增量、内涵挖潜、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调动用地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玉川.从保护耕地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J].中国地产市场,2006(10):64-69.

[2] 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6-8.

[3] 孙文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市长研讨班暨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05(14):24-29.

[4] 李闽,姜海.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55-61.

[5] 刘晓丽,班茂盛,宋吉涛,等.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65-76.

[6] 陈海燕,李闽.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5):61-65.

[7] 吴郁铃,曲福田.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7,29(6):106-113.

[8] 曲福田,吴郁铃.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445-454.

[9] 谢仁寿,李师.广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公共政策选择[J].岭南学刊,2009(3):94-97.

[10] 许坚,邵捷传.科学发展观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6):54-56.

[11] 王克源.完善节约集约用地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5(12):20-21.

[12] 李晓峰,郭洪仙.我国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的缺陷与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6(10):19-22.

作者:李明波 张昕

上一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分析论文下一篇: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