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新闻

2024-05-13

传统媒体新闻(精选十篇)

传统媒体新闻 篇1

网络媒体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地发展应运而生。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第四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使传统媒体不断的淡化,传统的传播格局占领了社会舆论的大部分。由于受到政治因素、著作权版权保护等等的限制,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在的关系,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络新闻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二者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融合的,多角度的趋势。

1 网络新闻媒体特点与不足

1.1 网络新闻媒体特点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首先,跨越时空限制。记者和编辑再也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处随时的发现新闻,及时的报道。大众不管身在何处,同样可以通过网路看到听到甚至参与到远在他方的信息。例如,世界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公益活动,重要会议,以及突发事件等都能在事发后的几分钟之内传播给世界各个角落。

其次,网络新闻媒体的非线性工作形态的变化,节约人力,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使用网络新闻媒体,记者和编辑工作人员借助先进的网络采编系统,就可以根据新闻的关键线索,快速,有效的操作整个流程,在短时间内编制出耳目一新的新闻视听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稿件的内容质量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第三,查询方便,易储存整理。网络新闻媒体经科学技术处理之后变得轻便,而且容易查询。节省大量的空间来贮藏,利用虚拟的空间,并且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找到需要的资料。“数字报业”的发展,不仅贯彻执行了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意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网络新闻媒体不仅使大众接受媒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同时颠覆传播媒体的内部组织结构,使得新闻的结构发生变革。记者和编辑在进行网络新闻媒体制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相关资料的启发,发现多视角,更深层次的新闻素材。现在的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从业人员与大众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1]。

1.2 网络新闻媒体的不足

网络新闻媒体还具有很多强大的网络功能,它可以融合多媒体的制作,使得大众有更多的话语权等特点。但是,随着网络新闻媒体多文化角度的发展,也不意味着日趋完美,毫无缺陷。以下一些方面让人十分担忧:第一,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近些年的网络新闻媒体由于利益的因素对于某个事件的夸张宣传或炒作甚至可以达到疯狂的程度。使得大众偏离了真实的判断,影响相当不好;第二,不良信息侵入到国家、政府、社会公共管理机构,损害集体的利益,以致对他人利益造成侵害,形成犯罪;第三,快捷的信息获取,使年轻的一代人迷失了自己和世人的职业精神和从业风格妨碍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发现的精神。第四,网络新闻媒体的受众人员受计算机技术运用以及知识的安全维护的局限,使得网络难以达到更广阔的范围。

2 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与不足

2.1 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

传统新闻媒体主要是报纸、广播和电视这3类。虽然在人们的意识里逐渐被淡化,但是如今在如今的社会中还是但负着强大的信息传播责任。

首先,报纸通过详细的生动的实在的文字传达给视觉神经。对于那些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通过收藏的形式,更具有收藏的价值。广播是单一的新闻媒体传播途径,受众群体可以轻松的在任何地方享受新闻信息,并带给自己的自由广阔空间。电视是现在主流的媒体传播途径,声话并茂,同时调动受众群体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其次,传统新闻媒体拥有相当庞大的受众群体、稳定的记者队伍,新闻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这些都是网络新闻媒体望尘莫及的;再次,传统新闻媒体在受众群体中长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固有的象征意义和优势,促使在新闻媒体中传统新闻媒介占用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源。

2.2 传统新闻媒体的不足

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第一,传统媒体的新闻逐渐的缺乏受众人群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没有新意,不能满足受众所需要的精神大餐;第二,传统的新闻观念的时效性很难保证,今天报纸上新闻,其实已经是发生了一天或者几天的消息了,由于印刷的延误,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广播电视新闻更像逝去的清风不可追寻复回;第三,受众接受新闻的方式过于单一,古板,不能引领现代人员随性的社会生活。传统媒体的新闻必须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收看和阅读[2]。

3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角逐

新生的网络媒体直面庞大的传统媒体群,已发出强大的冲击波。二者都在同样的信息市场争夺注意力,争夺受众的“眼球”,网络有着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及视频之大成,构成多媒体的交互传播方式,在速度、广度以及开发性、交互性等方面,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不可企及。

虽然,新网络媒体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形成一种拉力角逐的趋势。具体而言,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不要借助设备随时观看,是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办公室和家庭等固定场所,报纸会因为人们习惯于网上看报而减少订户;而在诸如车站、码头等流动的公共场所,报纸始终有其生存空间。广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个受众群体的在工作的同时也不会落下新闻信息[3]。电视作为边缘山区、网络不通的地区的人们依旧是首选新闻工具的地位,作为娱乐工具的魅力依旧非常广泛。

4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关系及其整合的可能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只能说两者是相互依赖和互补的关系。虽然新网络媒体出现的比较晚,但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它集各种新鲜的信息于一体,并且加之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得网络新闻媒体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市场。传统新闻媒体,在成年人或者老年人中,在社会政治,长久发展中依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二者是分不开的[4]。

网络新闻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依赖性:一是网络新闻媒体绝大多数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都是通过链接的方式从传统媒体上照搬而来的,关键是加上了生动的图片,详细的视频链接,丰富的色彩渲染,使得大众对于网络媒体更加宠爱有加[5];二是网络新闻媒体依赖于传统新闻媒体的记者队伍,传统新闻媒体的庞大的记者队伍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相当新闻敏锐性,及时发现新闻,及时报道。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存在资源短缺的状况,借助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人力和财力就能成功;三是传统新闻媒体所采取的新闻规律和经验已被网络媒体所接受,并在网络新闻中频繁使用,同时也使得网络媒体更有优势了;四是大众的认知度。传统媒体,在推出网络媒体方面更能创造出新优势。依靠着国家、政府的支持,人民的信服感,在各个方面都是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再从网络新闻媒体同传统媒体的内在联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目前还不存在取代性。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它们都同属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载体,但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渠道不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都正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社会大众不同的需求。多网络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事业扩大的一部分,更进一步的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业务,两者之间不是截然断开的。

5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整合的途径与思考

在当代中国国情下应该作为多种新闻媒体的一员而存在,并不能取代彼此而一统天下,而应用形成一种新闻传播的合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地球村的形成更是需要我们在世界中找到多元发展的整合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讲两者之间的整合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

1)信息内容共享,消除壁垒

不管是网络新闻媒体还是传统新闻媒体,未来的竞争的角逐的基点不是技术的较量,也不是传播方式的较量,而是拥有高质量的信息,需求更多的发展。谁拥有了原创信息越真实、越独到、谁就越具有时效性、话语权。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各种新闻媒体需要消除自己的垄断思想,开放思想,共享各自的新闻信息,加强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充实自己的各个领域。为了实现新闻媒体的更大发展,让广大群众能欣赏到准确详实有质量的新闻。

2)综合彼此所长,形成合力

网络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对在现代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新闻媒体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稳定的记者编辑队伍,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而网络新闻媒体具有无法超越的穿越时空整合,快速传播,信息整合迅速,查询便捷的特点。两者长期互补,形成了一种长期的合力,共同推进了新闻媒体事业的迅速发展。这是新闻媒介的聪明选择,也是大众众口不在难调的秘诀。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传播新闻方式,彼此能真正给大众提供便利,并且又在不断竞争中消除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不在强调舍我其谁,而是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

6 结论

总而言之,受众不管从传统媒体走向网络媒体,还是返回到传统媒体,都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是可以肯定是两者的界限是会愈来愈模糊,不用去猜想谁会赢谁会被淘汰。如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会进行一轮轮的对比,挑战,合作,最后为了适者生存而斗争,但是最后还是趋向于双赢的发展。一个社会的产物必然有它生存的价值,而传统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都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打开原有的封闭的垄断思想,最终会取得顺利融合的局面。

摘要:新闻媒体是社会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之一。网络新闻媒体具有跨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巨大、查询方便等特征;传统新闻媒体具有受益群体众、稳定的信息采集队伍,信息来源广泛等特征。文章对二者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整合的可能,最后对整合的途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传统媒体,整合

参考文献

[1]任媛.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7(6).

[2]史南.网络新闻媒体的局限及与传统新闻媒体整合之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戴群.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2).

[4]李吉勇.浅谈网络媒体与新闻媒体[J].中国传媒科技,2001(9).

传统媒体新闻 篇2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万笑影 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

论文联盟编辑。

“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

2011年4月13日,我国外交部开通了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开博仅6天就吸引了2万多网友的关注。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就已备受追捧。到2011年两会,短短140字的“微信息”已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低门槛、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从而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简单且数量更为庞大。正由于微博这个新兴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因而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微博问政迅猛发展的势头时,既要有面对大众传播新形态的危机感,又要在保持固有价值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微博问政与自身新闻传播的“融合”之路。

微博问政的发展优势

2011年3月26日,首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会上首度发布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据统计,仅人民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这三大微博的平台上,目前已活跃着一定粉丝规模且信息发布频率较高的党政机构微博400多个和官员微博200多个。①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与博客问政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在中国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适应期和成长期,而前者在2010年两会首次亮相之后,便迅速本土化,甚至已超越后者,似有独领风骚之势。

1.强节奏、强交流——增强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事务的现实感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如果说博客问政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更为活跃的话,那么,微博问政的强节奏所带来的强交流,就算博客问政也是望尘莫及的。因为,博客在网上发表的博文,基本上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后果,不仅会产生事件发布在时效上的滞后性,而且由于过多的语言修饰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远没有微博的白话“平易近人”。

2011年两会期间,至少有数十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用微博直播会议,网友不仅可以感到强烈的且极具现实意义的现场参与感,还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及时反映于“微评”。从理论上讲,微博问政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互动的节奏越快,参与的现场感也就越强。可是,就电视直播、报纸专版等传统媒体而言,政务报道的方向有时是单向的,普通公众的感受只是被告知,而没有即时参与感。因此,从普通民众参与程度层面上看,微博问政可将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事务的效果最大化,从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2.新技术、新制度——强化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效果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点对点,后者是点对面,因此,人际传播获得反馈的机会很多。虽然,有媒介的人际传播会因为媒介的应用导致传播反馈机会的减少,但总体来讲,大众传播由于传播单向性的限制,是很少有即时直接反馈的机会的。而微博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播过程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这就使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反馈断层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衔接。接触过微博的人都知道,“关注”是微博里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博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个人微博进行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可以就某一关注事件或热点议题加入感兴趣的群体,形成点对面的社会效应。就这个意义上讲,当某个微博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那么实际上就已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特性。

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网络谣言的诞生,微博同样也不可幸免。虽然,目前各大微博网站都实现了实名认证制度,但毕竟是非强制性的,并且把关也不够严格,所以起到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然而,微博问政中的政府机关微博、官员微博等就不存在这种困扰,他们几乎都是用单位名称或真实姓名注册的,这些部门或个人的微博,不但消息真实、准确,甚至有时候还会是打击谣言的有力武器。2011年5月1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华龙网、新浪网上分别开通了官方微博,开省级微博问政先河。开博2分钟后,该微博就对网上热传的“重庆人均月收入突破6000元”作出了回应,指出该说法误将1—3月的数据理解为月度数据。这就是“微博问政”在强化社会效果融合上的一个例证。

3.低门槛、低成本——打破政府与媒体议程一统天下的局面

2011年1月25日,一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开通,短短十几天,该微博就吸引了5万多网民,并发布了1000多张各地网友街拍的乞讨儿童照片,发现并顺利解救6个被拐卖儿童。于是,“微博打拐”迅速成为2011年春节最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

可以这么说,在微博传播史上,“微博打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究其根源,是微博的低门槛和低成本打破了在宣传报道中媒体议程和政府议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往往都是政府发布某项政策或法规,传统媒体进行报道以及相关解读,公众真正参与其中并实际起到作用的很少,更多的只是遵守。但是,在微博出现后,普通民众想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就显得较为简单了,如果说博客问政还需要拥有一台电脑的话,那么微博问政就只需要一部与微博账户捆绑的手机,无论你在哪里,即使是在逛街、用餐、旅行的途中,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也可以就自己所关注的微博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里,公众议程成为可以影响媒体议程乃至政府议程的重要因素,这也体现了“微博问政”的低门槛、低成本所带来的民众参与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报媒和网媒的融合在传媒市场渐渐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同样,这一融合之策也适用于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之间,至于怎么做,或者说传统媒体该怎么做,成为探讨此问题的重中之重。

1.传统媒体“办微博”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拥有更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海量”和“现场感强”。传统媒体“办微博”不仅是指在微博上开办电子版,也包括传统媒体在原有的版面或时间段开设与微博相关的特别栏目,这样,可以使两者取长补短,达成协同效应,从而弥补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现场感方面的不足。

第一,传统媒体可将微博视为一种新的新闻来源。微博成为了2011年两会的“最亮点”,两会中的很多热点话题都来自微博,国内的一些传统媒体也集中试水微博,除了在新浪、腾讯网站上开设微博外,多家报纸、电视等还开设了微博版面,成为两会报道的一种形式创新。

第二,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微博在第一时间传播消息。2011年5月22日,广州城区普降暴雨,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直播身边水浸过程,广州交警微博也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引导交通。?譺?訛类似这种情况,传统媒体可以和政府微博合作,当微博在第一时间报道出动态性新闻后,传统媒体可进行更为详尽、更为深入的报道。同时,传统媒体自身也可以将正在发生的新闻或记者正在采集的过程在微博上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实时直播,而后再予以深度报道。

第三,传统媒体可将微博打造成其推广“品牌”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博可以被打造成媒体推广的平台,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推广方式。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出的“声音”,代表的是自身的立场,有利于树立特有的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布的新闻、评论、观点、话题等,都可以在“粉丝”心中构建一种“深入人心”的形象。

2.彰显深度报道和名记者效应的特色

事实上,在报网融合中,深度报道就已是纸质媒体的重型武器,这同样适用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与微博问政的融合,深度报道可以通过增加文字新闻的现场感,激发读者的兴趣,还可以挖掘新闻的深度,使新闻报道从表层向深层发展,从微观向宏观发展,从事件型向问题型发展,从信息单一型向信息密集型发展。除此之外,政府机关微博以及官员微博的开设,使得微博问政具有了一定的明星效应,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打造名记者、名主持人,通过他们打造名专版、名专栏,可以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小丫跑两会”是央视两会报道的特色性品牌栏目,2010年,该栏目被搬上微博的平台后,吸引粉丝20万余名。因此,传统媒体结合微博的社会效应可以使传统媒体的优势发挥得更为明显。

3.改变以往报道方式的“单一性”

2011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推出了特别报道《两会焦点访谈》,在节目中,通过“一丹代表观察”、“舆情看板”、“议论风生”3个板块,紧跟会议议程,及时传递两会声音。其中,“舆情看板”实时与网友互动,每天根据当天的主题通过微博和腾讯CRM(客户管理系统)向敬一丹的微博粉丝和“焦点访谈”的QQ好友们进行专题性调查,从而引发栏目10多万的网友与粉丝的强烈反响,所涉及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对引导舆论关注大会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说明,传统媒体在选择报道方式时需主动出击,就某一主题的专题策划、选题范围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交流,最终抢占话语权。

如果说这是一种比较间接的议题设置方式,那么还有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微博入报”,在报纸的版面上开辟“微博版”、“微博专栏”等,以吸引更广层面上的受众。当然,报纸的编辑可根据媒体的定位、版面的安排,特别是针对受众群体的特性,通过精选、精编,在微博铺天盖地的信息中筛选出“精品”。其实,这就是取网络微博之“博大博广”,弥补纸媒在新媒体格局下的“短处”,以利在报道方式上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注释:

①谢建伟,《“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人民日报,2011年3月29日,第 14 版。

②李栋,《广州交警微博发布即时水浸信息》,广州日报,2011年5月23日,A3版。

传统媒体新闻 篇3

[摘 要] 选取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讯息作为分析对象,从话题类别、话题关键词、语言风格、情感诉求点及文章来源五个编码类目,分别对《头条》《澎湃思想》《澎湃时局》《澎湃联播》《澎湃打虎》五个分类栏目进行内容分析。在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澎湃新闻的产品策略及发展趋势,指出将新闻产品当作朋友圈社交资源、设计用户体验盘活用户关系、精准推送抵达纵深社区三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澎湃新闻 内容分析 产品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4-0053-04

[Abstract]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Papers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rom the views of the topic type, the topic keyword, the language style, the emotional appealing point and the resources, this essay presents the content strategies of ThePaper. Based on it, this essay gives advices to traditional media transferring to social media, which are taking news product as social resources, improving CRM via interaction, and precise delivery.

[Key words] ThePaper Content analysis Products strategy

澎湃新闻作为上海报业集团向新媒体进军的先锋成果,诞生于当前政治改革的大潮,其产品定位于时政新闻领域,因而诞生伊始就被赋予打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期许。自2014年7月22日上线起,从午夜到凌晨,澎湃新闻都成为微博和微信刷屏的内容,传统媒体已经很久没有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如此关注,这充分证明时政新闻和深度阅读有着自身的市场需求。

1 澎湃微信公众号推送讯息的内容分析

本文对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北京,2014年11月5日—2014年11月14日)和2015年春节期间(北京,2015年2月18—2月28日)的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进行抽样分析。总共抽取21天的推送,合计113篇文章。对样本总体从话题类别、话题关键词、语言风格、情感诉求点及文章来源五个层面进行编码,对样本中的《头条》《澎湃思想》《澎湃时局》《澎湃联播》《澎湃打虎》五个栏目进行重点分析。

1.1 头条的阅读量及内容分析

1.1.1 头条阅读量分析

图1和图2反映了澎湃《头条》的阅读量趋势,可以看出,《头条》微信的阅读量一直稳定在20000以上。并且,从相应阅读量区间中《头条》占样本总量的比例看(见表1),阅读量区间数字越大,《头条》占比也越大。因此,从整体看,《头条》可以说是澎湃新闻微信传播的重中之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明显,公众号第一条一般是最重要也是最下工夫的内容,而用户对位置的敏感性也不言而喻。

1.1.2 《头条》的内容分析

澎湃新闻在《头条》编排什么内容呢?本文从话题类别、话题关键词、情感诉求点、语言风格、文章来源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从话题类别分布看,本文选取的21条样本中时政类话题占比最大,达到33.3%;其次是历史、民俗及人物类话题,占比都是19.0%;环保和教育的话题占比都是4.8%。由此看来,澎湃新闻在选择头条新闻话题时,更多地考虑时政新闻,这当然与其产品定位分不开,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新闻客户端的重要标识。

从话题关键词分布看,21条样本中“反腐”占比19.0%,“纪委”占比9.5%,“领导人”占比28.6%,“习近平”占比19.0%,“春节”相关词占比23.8%。领导人一直是澎湃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在时政性强的APEC会议期间还是在春节期间,领导人的吃穿住行都是《头条》的话题关键词。这一方面是由于时政新闻大多与领导人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对领导人的关注。比如《APEC新中装360度无死角大揭秘(赠阅领导人20年服装秀)》这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既紧扣时事新闻热点,又角度新颖地满足了读者对领导人的全方位关注。这样一篇既带热点又具有新媒体整合特点的文章,充分展现了澎湃新闻对新媒体的认识和把握。反腐是澎湃关注的另一重要关键词。不论是最初以言辞犀利的一系列“打虎记”文章获得注意力,还是一直致力于传播打虎新闻,澎湃对反腐的报道都比较多。事实上,读者对澎湃新闻最重要的定义就是打虎的先锋阵地,这也是澎湃重要的品牌标签之一。

从情感诉求分布看,猎奇占42.9%,怀旧占14.3%,批评占19.0%,民生占9.5%,爱国占9.5%,思乡占4.8%。由此,通过激发读者好奇心使读者对新闻产生阅读兴趣,进而点赞、评论甚至主动转发,是澎湃最重要的情感诉求点,其次是批评和怀旧的诉求。

从语言风格分布看,陈述占71.4%,幽默占19.0%,煽情占9.5%。由此,与澎湃主打时政新闻的定位相关,陈述是澎湃所有栏目文章的主要风格,《头条》也不例外,这既能体现时政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能更好地体现报道的深度。幽默的语言风格在头条中也时有体现。比如,在大年初一《头条》推送的《春晚反腐相声为什么没有逗乐你》中,有“不约不约叔叔我们不约”这样盛行一时的网络用语。这一点体现了澎湃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积极根据新媒体传播属性进行入乡随俗的调整,尽量在语态上表现得“接地气”,避免刻板的“严肃新闻”形象,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从新闻来源分布看,澎湃原创占57.1%,超过非原创来源的占比。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澎湃新闻拥有的传统媒体基因的优势。根据相关规定,目前网络媒体基本没有采访权,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的报道只能转载传统媒体的稿件。澎湃新闻依附于上海报业集团,成员主要是《东方早报》的编辑和记者,他们在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上拥有采访权。凭借独有的采访权和资源,同时克服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内容承载量方面的不足,使时效性与内容深度和承载量融合,正是传统媒体背景赋予澎湃的特别意义。

1.1.3 《头条》各类话题的阅读量

从《头条》各类话题的阅读量看,时政新闻的阅读量比较高。APEC期间抽取的所有涉及时政的文章,平均阅读量达到52974,其中每条阅读量都超过20000,最高一篇阅读量超过100000。春节期间抽取的所有时政类新闻平均阅读量也达到64778。这证明澎湃新闻专注时政的定位是被市场认可的。

人物类与历史类话题也很受欢迎,APEC期间抽取的人物类推送的平均阅读量为41953,春节期间抽取的平均阅读量则高达78822,特别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APEC期间抽取的历史类推送的平均阅读量为25357,春节期间抽取的阅读量为35740。

由于春节的民俗特点,民俗类话题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热点。春节期间民俗类话题推送的平均阅读量达到45162。澎湃在春节期间推出的一系列博士返乡日记,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亲近感,既符合读者需求,又能体现品牌价值,获得大量好评。

1.2 澎湃新闻其他四个栏目的内容分析

除《头条》之外,《澎湃思想》、《澎湃时局》、《澎湃联播》和《澎湃打虎》四个栏目也是澎湃新闻的经典栏目,与头条共同打造澎湃新闻的报道特色,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在内容上各有所长。

与《头条》相比,《澎湃思想》在话题类型、关键字及语言风格的选择上都更加广泛。《澎湃思想》的话题以历史、民生及人物为主,这三类话题的占比都是22.2%。话题还涉及政治、教育、摄影、情感及娱乐,这五类话题的占比都是5.6%。各种话题,丰富了澎湃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澎湃新闻的传播广度,同时也显示澎湃的传播策略,以时政“硬”新闻打响头阵,以人文社科这样的软新闻增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话题的拓宽使关键词、情感诉求及语言风格产生相应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关键词,有政治、农村、中国、古代、城镇化问题、博士、香港、同性恋,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政治占比21.1%,农村、中国、古代各自占据15.8%,城镇化问题和博士各自占比10.5%,香港问题和同性恋各自占比5.3%。此外,从新闻来源看,原创数量少于其他来源,原创数量只占41.7%,也就是说澎湃在这一栏目中更多采用了其他新闻网站的内容。这说明澎湃新闻虽然主打海量原创内容,但也懂得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能够将资源合理配置,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澎湃时局》主打时政新闻,话题以人物和时政为主,分别占比42.9%和28.6%。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人物和时政事件方面,如领导人、习近平、奥巴马、普京、APEC,分别占比35.3%、17.6%、11.8%、11.8%、17.6%。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澎湃时局》善于从读者心理出发,将时政新闻与花边新闻巧妙结合,比如在《图说|暖男普京怎么也暖不了他的心》这篇文章中,以奥巴马和普京的合影为线索,顺势解说了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APEC为时间起点,顺藤梳理以往两人的有趣瞬间。这样的表达方式事实上是更能被用户接受、也更易于传播的一种方式。

《澎湃联播》在所有栏目中可以说是最有新媒体色彩的一个,其栏目形态更像是一个段子集合,将源自当天新闻热点的相互关联的趣闻按照一定逻辑编辑在一起,以澎湃特有的幽默进行解读。《澎湃联播》在特质上具有高度统一的娱乐性特点,不仅话题集中在娱乐部分,娱乐话题占比高达87.5%,话题关键词也是与读者联系密切的消费、争议这两个关键词,分别占比60%和40%,而且情感诉求偏向搞笑,笔者抽取的8条样本,语言风格全是幽默风趣的。

《打虎记》系列文章是澎湃新闻上线受到巨大关注的关键因素,《澎湃打虎》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一个栏目。该栏目话题集中于时政和人物领域,各自占比50%和40%。话题关键词主要是反腐、纪委和家庭关系,分别占比62.5%、25%和12.5%。猎奇、爱国、批评是其情感诉求重点,分别占比分别占比38.5%、30.8%和30.8%。《澎湃打虎》语言风格平实,以陈述为主的原创文章占据83.3%。读者对该栏目的关注一直有增无减。

2 内容背后:澎湃新闻的产品策略

“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因此,其产品策略体现出鲜明的关注时政、重视思想争鸣、注重媒体开放性等特点。下面本文从内容特点维度和产品功能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2.1 内容特点

以时政报道为主。这一特点从第一部分的讨论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话题类别还是关键词,“时政”在各栏目都备受关注。澎湃客户端的栏目设置同样反映其对时政新闻的偏向,比如有定位反腐报道的《澎湃打虎》栏目、专门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动向的《中南海》栏目、主打法制报道的《一号专案》栏目、主打食品安全报道的《知食分子》栏目、主打港澳台报道的《港台来信》栏目等。当然,除时政报道外,澎湃也设置了《有戏》《运动家》《生活方式》等相对时政新闻较软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读者或是读者在不同时间的需求。

重视思想争鸣。澎湃新闻通过设置《澎湃专栏》,邀请赵鼎新、张悦然、叶兆言、孙甘露、査道炯等各领域大家开设专栏,各抒己见,激发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这正是澎湃“注重思想”的体现。

文风通俗个性。作为新媒体产品,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发出更多声音,须注重在新闻报道上的文风处理。以往一板一眼的“宣布”式文体对新媒体读者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文章的语态和文风上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近读者。澎湃新闻各栏目虽然以陈述式报道见长,但仍有不少文章具有明显的轻幽默文风倾向,尤其是《澎湃联播》一栏,充满网红段子手风格,实在新奇。

开放的内容平台。澎湃在内容源上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接受所有时政思想类优秀内容团队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在澎湃新闻客户端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平台或是团队生产的优质内容。

2.2 产品功能

在产品功能特点上,澎湃新闻强调新闻追问、新闻跟踪、最便利的分享以及清晰简洁的内容框架四个方面。

便利的分享和简洁的用户界面是每一个新闻网站和平台的标配,毋庸赘述。本文主要论述作为产品的澎湃新闻的主打功能——新闻追问和新闻跟踪。

就新闻追问这一功能来看,澎湃充分理解互联网时代人们热衷表达和分享的心理,设置了读者问答功能,一个读者提出问题,其他读者解答,按照被“赞”数量多少排版,热门追问和回答都有专门页面展现,形成内容增量。

新闻跟踪是高级版本的RSS订阅,这一产品功能针对用户想要及时关注新闻的最新进展这一需求,拒绝“烂尾”新闻。这是对订阅新闻功能逻辑上的延伸,读者不仅可以订阅想看的新闻,也可以跟踪最关注的那一条新闻。

除了新闻跟踪和新闻追问这两个创新性功能特点以外,澎湃新闻客户端还利用360°全景摄影技术,把数张照片拼接成一个立体空间,让读者可以上下左右全方位观察拍摄者所处的环境。澎湃新闻在报道海南威马逊风灾,安徽萧县、寿县和湖南安仁县的豪华办公楼时,都用了这个技术,让读者有“我在现场”的感觉。

3 总 结

澎湃新闻的成功尝试,证明在内容与渠道并重的时代,传统媒体依然能够靠自身内容上的优质基因,在新兴渠道上赢得关注与尊重。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度媒介是以往任何媒介都难以囊括或者超越的,只有顺应其特点,充分尊重用户需求与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青华.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J].编辑之友,2015(1):72-75

[2]朱春阳,张亮宇.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J].中国报业,2014(15):46-48

[3]赵子忠,崔卓宇.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7-12

[4]郭泽德.澎湃新闻的移动战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3-6

[5]陈曼琼.从“澎湃新闻”看纸媒的新媒体转型[J].传媒观察,2014(11):11-13

[6]夏德元.媒体融合:腾笼换鸟还是浴火重生:由“澎湃新闻”上线展开的讨论[J].新闻记者,2014(11):46-50

[7]郭全中.澎湃的现实与未来[J].传媒,2014(15):26-28

[8]范洪岩.传统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J].东南传播,2014(10):11-12

[9]陈昌凤.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J].新闻与协作,2014(9):52-55

[10]周珊珊.“澎湃”,为谁澎湃:对话“澎湃”新闻产品总监、新闻发言人孙翔[J].新闻与写作,2014(8):60-61

[11]于都.《东方早报》如何澎湃互联网:访《东方早报》主编刘永钢[J].军事记者,2015(2):18-20

[12]许丽君.澎湃新闻:《东方早报》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J].新闻世界,2014(11):9-10

[13]刘强.试析报业转型期“澎湃新闻”的探索价值及发展前景[J].东南传播,2014(10):13-15

[14]王云峰,李泽林.“澎湃新闻”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网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65-66

[15]朱春阳,杨海.澎湃新闻再观察: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与经验[J].电视研究,2015(2):10-12

[16]陈明.“蜜月期”后,“澎湃新闻”还能澎湃多久? [J].中国广播,2015(4):49-51

[17]邹融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美学追求:以澎湃新闻为例[J].视听,2015(2):7-8

[18]澎湃新闻网站.关于澎湃[OL].[2015-12-25].http//www.thepaper.cn/about_paper.Jsp.

[19]微信排行榜.2014年11月新闻资讯类微信权威排行榜top10[OL].[2015-12-10]. http://www.7915151.cn/promotion-show-id-28.html

传统媒体新闻 篇4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智能手机

一、传统媒体的特点

传统媒体是和新媒体相对而言的说法, 指的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一类的媒介工具。

报纸这种媒介最早在国外产生, 在20世纪之初传到我国。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新闻报道方面讲究实事求是, 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为一篇新闻稿要经过记者采编, 编辑编审多项筛选, 最后才向大众传播。报纸的另一个特点是作为纸质传媒, 具有收藏性。一篇好文章可以被人当作藏品收藏多年,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广播的产生比报纸晚一些, 和报纸的“以读为主”相比, 广播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是“以听为主”。广播的出现, 使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更广。因为在20世纪, 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 读报只是有文化人获取信息的方式, 对于那些没有文化又无法订阅报纸的人来说, 听广播是获取信息的最好方式, 并且听广播的同时还可以干其他活。

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 它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大众报告信息, 还将报纸的娱乐功能由“读”的间接接受, 变为视听并用的直接接受。和报纸相比, 它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

传统媒体虽然在不断进步, 但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报纸的受众相对要少一些, 但具有权威性和文献价值。对于一条影响大的新闻, 还可以做后续报道, 将事情分析透彻;广播电视的信息比报纸要及时, 但只是片段式, 错过了就无法获取, 也无法进行收藏。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网络发展以来, 人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的工具, 包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播工具。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传播具有及时、迅速、声图并茂等优势。它集合了广播电视的优点, 同时也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信息获取受时间限制的不足, 可以随时收看, 错过了还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查看过时的旧闻, 这一点和报纸的优势相似。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性传播, 受众只能被动接受, 不能进行反馈和评论。新媒体的互动性, 使每一个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很容易产生舆论焦点。新媒体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 也可以自己发布新闻,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特别是有智能手机以来, 普通民众随手拍下的视频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甚至给警察破案也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媒体虽然具备了传统媒体所有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这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信息碎片化, 缺少权威性, 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等方面。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大多从个人微博发出, 微博的字数有限, 使得一些信息言简意赅, 语焉不详, 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 前因后果不得而知。更没有报纸那样的后续追踪, 也很少作深刻分析。

新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 也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 这样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拓宽了。但由于目前网络管理不到位, 一些人, 尤其是不懂事的青少年, 为了使自己的微博增加知名度, 博取点击率, 无中生有地发布假消息, 或者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事件当作新闻, 不加证实就进行发布,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

目前, 新旧两种媒体处在激烈竞争之中。社会上, 利用读报纸看电视获取新闻信息的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青年一代和一半的中年人都是通过新媒体工具获取。这样一来, 使得传统媒体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 尤其是大量的报纸, 自从有了新媒体, 订阅的人数就每况愈下, 使报纸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实, 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定要淘汰过去, 报纸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优点也是电视和网络难以企及的。在电视盛行的年代, 报纸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影响, 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为电视新闻是碎片化信息, 人们在看了新闻之后要想对新闻做深层次的了解, 必须通过报纸来了解详情。就是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 人们看到网络上的新闻之后, 还是要通过权威性的报纸来验证真假, 一些详情还需要通过报纸来了解。尽管网络新闻有很多评论, 都是大众化, 缺少专业性和权威性。而报纸评论都是有专业水准的人士, 能从深层次进行点评。报纸的这些优点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 很多大型报业开始和新媒体进行整合, 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度较高的报纸, 就利用网络开办了自己的网站。网站既有新媒体的互动特征, 又保留了自身的权威性特征, 读者可以在这里获取新闻信息, 了解国家政策的详细内容, 也可以对一些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像《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 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国家政策, 看世界新闻, 能得到专家的深层次分析, 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它已经成为“中文第一论坛”。它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关键还是《人民日报》的权威性作它的后盾。《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有多个栏目, 比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 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这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结果。

除了这些国家级报纸之外, 一些地方报纸都有“数字在线”,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 还有的报纸可以通过网上订阅的方式成为老主顾, 像安徽的《新安晚报》。

由此可以看出, 在新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 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拓展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可持续阅读这些优点。这样一来, 也可以改变新媒体信息碎片化, 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的不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 前提就是资源共享, 用自己的长处弥补对方的不足, 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宿敏.关于报业的媒介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篇5

湖北大学 肖笛

科技的进步诞生了新媒体,人们把从前看报纸的时间拿来刷微博,看电视的时间改成了看网络电视。新媒体具有的多样性、实效性深深吸引着受众,它不受地理限制,将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传播给受众,它交互性强,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全民讨论,人们可根据喜好选择想看的栏目资讯。当人们把实现转移向新媒体时,传统媒体必然受到冲击。报刊、广播电视这样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由于受众流失,广告也大大减少,传统媒体面临巨大考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迎来了新一轮变革。

一.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从业者抱着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威胁论,事物有新旧交替,认为传统媒体已死,不再有未来,一种是乐观派,认为传播注重的是内容,而传统媒体拥有精干的队伍从事新闻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扬长避短。简单来说,威胁论是从渠道角度出发,传统媒体渠道单一,而渠道正是新媒体的优势,这就有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变革。而新媒体由于成军晚,缺乏过硬的技术,制造的内容粗糙,不具备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得以发挥特长。

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取经。传统媒体在冲击下向新媒体转变,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湖南广电集团,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一流的情况下,向下发展芒果TV、金鹰网、芒果粉丝圈等,逐步构建全媒体网络生态模式。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我是歌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节目全程由经理人控制生产流程、制造原理、观众反应,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发展成粉丝效应商业链,这些是在经理人的推动下完成的。《我是歌手》还引起了一个现象,让许多不看电视的人重新回归银幕,大家守在电视前看直播,人们同步用手机在微信上讨论,带动社交网络进行图文直播。这说明了好的内容在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性,值得许多传统媒体思考学习。

然而,受新媒体打击最大的当属报业集团。网络的渗透,新媒体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报纸失去时效性。人们一打开手机就能受到最新的实时资讯,对比之下,刊登前一天新闻的报纸成了“旧闻”。在严重的市场冲击下,报纸开始了革新,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有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21世纪报系,主打深度报道,开辟独到的评论视角。抓住网络时讯不能进行深度评判的弱点,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事实新闻。南方报系还进行了内部办公结构的整改,借鉴西方媒体,采用集约型采编形式,核心的11人负责最终内容的把握,其他人曾网状散开,例如,负责体育新闻的团队,从外采到内编呈一条流水线,整理过后送往内容中心,由11人决定是否发布以及内容的调整。这种模式加快新闻生产的速度,生产的新闻有分量有深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南方报系采取资源整合方式,开辟南方报刊网站、手机应用、电子杂志业务,实行跨媒介多元化跨位置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时代找回受众,把产品定位在学生、各行业精英,对准受众精确投放广告,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在另一边,培养互联网读者,依靠南方报系老牌影响力,将互联网潜在消费人群转变成显性,维持报业更长远的发展。

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及时性、群言性、开放性;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选择性以及内容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创性等方面的优势。两者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途径

建立自身的网络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应该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跨媒体经营方式和营销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网络体系,不是简单的指建立网站,和官方社交软件,对于企业内部的制度,我们也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借鉴先进理念,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扩宽渠道的同时,加强媒介影响力。传统媒体在开辟新媒介道路的同时,发挥传统媒体的采编实力,整合报业、广播、电视等资源,提升自我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当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才能使传统媒体的生命得以延续、生长。

最后,还是要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向前的根本力,对于媒介而言,内容制作上更要新颖大胆,角度要更独特,赋予时代的意义。例如,这几年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出发记录着中国人的点点滴滴,两套纪录片切入点都能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舌尖》从策划到播出都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依托于传统媒体强有力的采编背景。与其他美食节目不同,对国内,弥补了国人对饮食文化的不了解,也对准国外游子的思乡之愁,更重要的是,给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打开了窗口。舌尖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其素材丰富,内容制作精良,也得到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必须是眼前一亮的东西,在制作内容时有匠人思想,把细节做到完美,在选题时要蕴含深意,引发观众思考。

传统媒体新闻 篇6

信息时代的到来,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也就使得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虽然现阶段传统媒介的境况十分的“尴尬”,但受制于客观条件,传统媒介不会消亡更不会被取代。在全新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新闻编辑者应正视新环境给自身工作带来的冲击,并以此为激励,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能力,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分析

变化的新闻编辑生态环境。新媒体达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也就更加方便了,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于新媒体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优势,也就到新媒体快速的发展,也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传统媒体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很多的观众不再重视传统媒体,市场的竞争力度也不断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需要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思路,对戏媒体进行整合,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优势。

变化的新闻编辑内涵。起首,从报纸消息编辑角度阐发。新媒体期间下,诸如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先辈东西被利用进了消息编辑的全部进程,这使得消息编辑的内在得到了丰硕。收集的便捷性使得消息编辑再也不遭到地区、空间的制约,消息编辑的品质和消息编辑的速率得到了显著的晋升。其次,从播送消息编辑角度阐发。播送消息阅历了播报报纸消息、自力的消息成长阶段、现场报道、专业化报道这4个阶段,消息编辑者的事情量变得更大,为了节俭事情光阴,掌管人与消息编辑这两个身份科无机地结合了起来,但是这对编辑人员的本质提出了更高的请求。末了,从电视消息编辑角度阐发。电视消息的最开端是复制播送,随后变成为了“笔墨+视频”编辑,直到现在的现场直播期间,可提供应消息编辑者的编辑光阴渐渐延长,编辑们必要具有在变乱产生现场即时实现电视节目标制造,并落实直播的才能。

变化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也就是对热点新闻及时的收集整理,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新媒体时代将报纸和网络进行有效的结合起来,也就对信息的传播更进一步的扩大,也就让信息的传播渠道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新闻编辑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加工(图片、视频、音频)。总的来说就是对广播编辑和电视编辑工作流程比较相识,对实际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新媒体后,从多个渠道反映出的人民心声也成为了编辑人员说理的“证据”,因此新闻编辑的过程也还应对网友的评论进行筛选和控制。

新媒体行和传统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的能力要求

要有較好的决断能力。消息工作与生俱来便是要与光阴停止比力。可以说消息报导的每个情况都渗透着消息编辑的定夺能力,是以,可以说优良的定夺能力,不只是处置紧张变乱准确报导的根基,更是消息职员应重要领有的重点本质;比方,在9·11变乱中,《华尔街日报》与世贸大楼不到100米远,其时玻璃被震碎,夭花板坠落,大楼马上堕入瘫痪。但在这紧迫关头《华尔街日报》的履行总编辑保罗·斯泰格尔,在分散消息编辑职员平安离开大楼的同时,也下了末了一道敕令,请求在场的主编们经由过程手机和互联网向一切编辑部工作职员转达他的紧迫决议一切人集结待命,坚持通信通顺,而且将一切出样的报纸和一切的小样稿件网络起来带走。起初,美国消息界把《华尔日报》遇此浩劫而准期出书,归功于保罗在生死关头作出的一系列准确决议计划。

时候谨记“良心”。跟着社会经济的日趋繁杂,代价取向的多元化成长,都给民众文明提出了不小的挑衅。是以,着就请求消息编辑们在停止消息信息传播的同时,要理解谨严处置实际文明,关乎将来汗青。而不是仅仅为了吸引作者眼球,哗众取宠,乃至制作一些骇人听闻、曲折现实的题目,经由过程题目工资地扩展变乱的受存眷水平。以至于,混杂民众视听,影响相干的各项奇迹的失常推动,也会增长受众的浏览累赘,一朝一夕,势必会影响受众对付媒体的信任度。以是,“良知”作为消息编辑职员的根本原则,无奈被任何工作所代替。

拥有广阔的思想能力。新闻编辑人员要想创造最佳的工作境界,不只要依赖于良好的想象能力,还应当具备辽阔的思想能力,爱好质疑的习气,以便于消息工作职员,在消息报导中可以或许从消息的周全或许全体构架中分析消息光阴的本色与焦点,挖掘出对社会、对人们最有用场的消息内容,而不芋泥于面前目今失误。同时,对消息记者现场合网络的消息,要勇敢予以不然,构成良好的质疑习气,以防止因为消息记者在现场遭到某种情感的沾染,而使全部消息变乱呈现误差或许是大的失误。

造就普遍的兴致喜好。一小我的兴致与喜好,与其工作能力补充能够。从传统的媒体行业来说,一个编辑职员的小我兴致和喜好,可认为他所计划的版面增辉很多。同是,其小我的兴致喜好也是发明力和设想力的产生的源泉。是以,只要心胸开阔,常识渊博,能力将目光放久远,能力睁开丰硕的思想设想力,爆收回聪明的火花,赐与读者艺术的润泽与陶冶。

传统媒体新闻 篇7

一、传统媒体、网络与新媒体

1.传统媒体的含义和特点:传统媒体与近年来所兴起的网络媒体是相对应的概念。其主要是指, 以传统传播方式为媒介的传播媒体。具体而言, 包括电视传播、报刊传播以及广播传播这三种类型。通过对以上传播媒体的应用, 可以很好地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包括信息发布、教育娱乐在内的各种新型资讯。这也正是大众所俗称的“平面媒体”。其特点: (1) 优点:专业性, 内容详实、言论严谨; (2) 弊端:时效声音、图像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2.网络媒的体含义和特点: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博客及其他基于WEB2.0的网络媒介为基础的, 及时、广泛传递信息的新闻媒介。其特点: (1) 优点:专业性强, 内容丰富, 实效优势, 互动优势与高度的参与感。 (2) 弊端:缺乏严谨性, 缺乏深刻性, 缺乏权威性。

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研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1.网络媒体依赖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可以补充网络媒体受带宽限制和缺乏信息源等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传统媒体在信息资源的占有方面是极为多样与丰富的, 这对于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而言提供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支持。因此, 在网络媒体发挥其传播功效的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对各种传统媒体的合理应用, 共享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信息资源, 从而使自身所获取的信息能够更具传播的价值。与此同时, 在传统媒体数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 所形成的品牌资源也是网络媒体一时之间无法比拟的。因此, 在网络媒体依赖于传统媒体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良好的形象, 拉动名牌效应, 树立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度与信誉度。

2.传统媒体受网络媒体推动

网络媒体有诸多优势, 与之相比, 传统媒体有些底气不足。但是, 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改革新闻机制, 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 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 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 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 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0年4月, 我国内地已有273种报纸上网, 其中116种报纸有独立域名。《人民日报》一上网就具备了信息量大和新闻更新快两大优势。可见,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他们的关系是:一方面网络媒体将成为对21世纪人类文化、经济和生活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新型媒体;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向多元化经营, 向“多媒体”转变, 新旧两种媒体的互助、互补将会迎来21世纪信息传播的新纪元!

三、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网络媒体在传播领域产生的影响巨大,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受众群体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新媒体快捷、即时、时效等特点被放大, 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广泛接受, 这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统计:现阶段, 大约1/3网络阅读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 由此可见, 网络媒体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

最理想状态下的媒体功能应当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场所平台。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由于其在传播时间以及传播空间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导致其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流动方向倾向于单向状态, 即只有在传播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情况下, 受众才能够接收到相应的信息资讯。因此, 通过对网络媒体的应用, 使得受众在信息资源的交流、制造以及利用方面更加灵活, 同时也标志着网络媒体的应用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挑战又迈进了一步。

四、新闻媒体解决措施

1.对新闻媒体网站负责人和骨干进行培训, 在现有阶段下, 采取正确适当措施, 尽可能促进和提高新闻媒体网站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对网络要有所规划, 促使各新闻机构办的网络媒体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则进行管理经营。

3.结合本国实际和外国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持, 在这里要结合市场需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两者结合起来, 达到科学的统一。

4.充分运用目前允许投资新闻单位网站的政策,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改革机制, 增加投入, 为国家经济减负, 使得网络媒体获得更好的发展。

5.进一步整合网络媒体, 突出重点, 优化结构, 合理布局, 使得网络媒体有序快速发展。

传统媒体新闻 篇8

关键词:新媒体格局,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优势,新闻,突围

新媒体格局的特征

新媒体格局, 相对于传统媒体格局而言。在互联网诞生之前, 报刊、广播、电视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 (单向性传播) 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提供服务、教育娱乐等交流活动, 形成了传统媒体传播格局。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术的普及应用, 以网络媒体、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 其传播方式呈现双向交互性等新的特点。21世纪以来, 新的媒体格局逐步形成, 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共存共融。

新闻是媒体产业的主动脉, 也是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几年来竞争的制高点。在共存共融的新媒体格局下, 传统媒体已经深切体会到, 由于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的先进, 在新闻内容、采制速度、传播范围等各方面, 新媒体已经日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新媒体格局下, 传统电视媒体还有哪些优势?其新闻传播的出路和方向在哪?近几年, 传统媒体一直在探索实践寻求答案。

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竞争力方面, 主要具备四方面独特的优势:

传播速度的即时性。新媒体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 改变了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劣势, 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特别是在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面前, 新媒体传播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更加凸显。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 震中地区出现了电话广播电视等通讯信号中断, 此时网络媒体首当其冲, 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即发布消息, 并通过网络随时更新发布灾区最新动态, 使各地人民的抗震救灾、捐赠等活动得以有效进行。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新媒体海量的信息存储和全方位的搜索链接功能, 文字、图片、视频突破传统媒体版面和时间限制, 内容不仅数量多种类全, 而且针对同一事件可以集合多种信息源, 解析角度更全面, 观点更多元。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相比,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 具有一种全球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固定区域化的束缚, 其受众遍及全世界。另一方面, 传播者也打破传统媒体固定专业人员的限制, 全球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 甚至个人网站也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网民关注的对象。比如最早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的, 就是美国的一位年轻人马特·德鲁吉开设的个人网站。

新闻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电视作为大众媒体, 其“我播你看”单向性的信息传递方式, 反馈性和互动性差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而这恰恰是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网民不仅可按自己意愿选择信息, 也可以直接发送消息, 发表观点, 讨论话题。

电视媒体的优势及突围之策

新媒体格局下, 电视媒体必须理智而清醒的认识到, 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应该理清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 走整合与互动之路, 与新媒体谋求共同发展。在新闻传播方面, 电视媒体也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电视媒体的真实性。虽然在新闻时效性上, 电视媒体的直播手段依然无法与新媒体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先进性相抗衡, 但是作为国家主流媒体, 电视新闻在信息采集、制作、编排和播出的过程中, 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查、把关和监控, 严禁虚假新闻报道。记者在采访时或亲历现场, 或多方求证, 或查找权威资料, 反复核实,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比较而言, 新媒体的自由度和个人化色彩更重, 为了赶时效, 发布的信息难以证实真假难辨, 却依然被不停复制和转载, 甚至成为谣言和假新闻的集散地。比如遭受强拆之痛的“苏紫紫”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网络名妓”若小安竟是男儿身。因此,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可以使电视在内容真实性上和媒体的公信力上保持足够的强势。

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媒体权威性的衡量标准, 是受众对媒体发布的新闻的采信度和认同程度。采信度、认同度高, 权威性就高;采信度、认同度低, 权威性就低。电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倚靠其强大的背景和资源, 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官方机构以及权威团体保持密切联系, 在主流化视频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 占据着垄断的地位, 在公众中形成了较高的权威性。相反, 新媒体虽然信息内容丰富, 但信息来源渠道多元, 道听途说不加核实者, 吸引眼球夸大其词者, 别有动机蓄意造谣者层出不穷, 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新媒体的权威性。因此, 电视媒体要深入社会, 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后, 在权威部门拿到第一手的真实情况,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其权威性必然会继续赢得受众的青睐。

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网络等新媒 (下转第195页) 体虽然在信息发布速度和内容丰富性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但同时信息碎片化, 缺乏严谨性, 对于信息深层次的挖掘显得尤为不足, 往往出现的局面是:仅仅讲“是什么, 结果怎样”, 而且热衷于复制转载。而电视媒体则不然, 电视媒体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设备, 职业化的采编队伍, 决定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 通过专业的整合、梳理、提炼、延伸, 不仅要讲新闻的前因后果, 更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层评论, 使同一则新闻事件解读出独特的角度和更深度的意义。因此, 电视媒体若继续保持此优势, 需更加苦练内功,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电视媒体的贴近性。新媒体的全球性特征, 虽然使得每条信息都拥有了面向全球受众的机会, 但同时, 针对一个区域的受众做接地气的深度开发, 新媒体还显得力不从心。而作为传统电视媒体, 特别是地面频道, 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 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天然的贴近性如果能够通过有效手段加以强化, 比如关注当地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新闻, 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的帮扶类新闻, 电视媒体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区域化优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劣,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传统电视媒体不仅仅要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还需要取长补短, 向新媒体学习, 更应与新媒体合作, 完成自身的升级和转型。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是“以多媒体和全媒体为发展方向, 加速传统媒体升级和战略转型”。电视媒体该如何升级和转型?其核心路径就是打造立体传播平台, 加强与新媒体的整合与互动。首先以电视媒体为主阵地, 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和专属手机APP, 让自己的新闻能够多渠道推送;其次加强与现有品牌新媒体的合作, 比如新浪网、搜狐视频、百度、天涯社区等, 通过话题讨论、活动营销等方式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电视媒体通过立体传播平台, 不仅稳固原有的电视观众, 更可以开发潜在的受众。

参考文献

[1]王刚:新媒体格局下传统与创新的平衡[N]大连晚报2011.11.5

[2]谢诚: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分析[J]视听界2013.7.31

[3]熊忠辉: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的优势在内容[J].视听界2009.1.3

澎湃数据新闻:传统媒体新探索 篇9

数据新闻所定义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片、时间、关系和地理坐标等,概括地说,它们都是结构化信息。要注意的是,你的电脑装不下的数据,才勉强能称之为大数据。因此,目前一般在媒体、新闻领域所接触的数据都不涉及大数据这个概念。

关于数据新闻,目前学界和业界的定义有很多。包括被认为是在“数据新闻报道”领域领先的《纽约时报》“雪崩”专题,也引起了“是否是数据新闻”的讨论。

其实,是否数据新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展示要讲述的故事。因为数据新闻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过程不是终点。

根据呈现的媒介形式划分,数据新闻可以分为文字、静态图示、视频、动画和数据应用等,后四者都涉及可视化的运用。可视化形式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最常用的是图表、流程图、关系网、时间轴和地图等。

数据新闻有什么用?

数据新闻能帮助记者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通过梳理现有的报道、整理数据,结合可视化,得到纯文字报道以外的呈现。

最关键的是,数据新闻的意义在于促使媒体生产流程进化。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就是记者采访写稿,编辑修改发稿。但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媒介、呈现形式多样化,数据新闻就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并不能满足数据新闻带来的新的技术要求,因此要改变原有生产流程,从新闻生产的开始就引进技术,让新闻更好地传播。同时,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让不同背景的人加入到媒体行业,加快了因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媒体转型。

数据新闻怎么做?

国外实践

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实践,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为例。

NPR数据新闻团队组建于2012年6月,凭借作品“美国总统大选应用”,2013年便入围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主办的“网络新闻奖”最终名单。该团队由项目经理、数据挖掘(2人)、设计与前端(2人)和平面设计构成。其中,项目经理是一位在计算机行业有10年经验的工程师,在美国西北大学学习了一年新闻课程后,组建了这个数据新闻团队。担任数据挖掘、设计与前端的成员也是新闻背景出身,拥有5-10年的从业经验,重点是他们都具备编程能力。平面设计师的工作有时涉及与其他部门合作,这个岗位的性质显得比较独立。

一般数据新闻作品的生产涉及项目经理、数据挖掘、设计与前端三个岗位。以2周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开始前,团队开会对任务分解和排序,确定首要和次要任务,在大任务下面划分出小任务,分工给具体人去执行。在过程中,他们每天早上有个15分钟名叫“Stand-up”的会议,每名成员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人支持我。周期结束时,团队会开会总结得失。

国内实践

新浪网新闻中心最早在2012年接触数据新闻,制作了“两会”信息图,2013年“两会”期间制作了交互作品,属于国内较早尝试数据新闻创作的媒体。

新浪网数据新闻是由新闻中心视觉产品组负责。视觉产品组由产品经理、设计师、文案组成。工作是运营“图解天下”信息图栏目和制作大型策划的交互产品。

生产流程是这样:第一步,设计师和文案形成想法,并做一个原型(UE),在纸面或电脑上规划;第二步,设计师完成UI设计稿(PS文档),要求精确度高,用户将看到的效果都要有(例如鼠标悬浮颜色灰度变化等),除了不能动,设计稿和成品要一模一样;第三步,把设计稿交给大设计部的前端工程师(主要工作是网站维护)或外包公司,在网页端实现并上线。

澎湃新闻的实践

澎湃新闻除了专注生产时政与思想新闻,也提供文字以外的信息呈现,如数据新闻、全景图片、视频等。澎湃新闻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部门下设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或多个栏目。

数据新闻组和交互设计组属于澎湃新闻视觉中心。数据新闻组由数据记者、3D制作师、动画制作师、插画师和平面设计师等不同岗位组成。交互设计组则由前端工程师和交互设计师组成。按照产品类型来看,数据新闻组主要制作静态制图、动态制图、动画视频、新闻漫画、3D动画等;而交互设计组主要负责多媒体交互设计、360全景、APP设计和宣传设计。技术多样是澎湃新闻相比其他网络媒体做数据新闻的优势。

目前澎湃新闻的“花边数据”栏目由数据新闻组的数据记者和动画制作师负责。栏目选题大部分是自选,以软新闻、社会话题居多,一方面话题时效性相对较长,另一方面也符合团队初期磨合的需要,未来也会做时政类的数据新闻。

澎湃的数据新闻作品坚持“新闻是内核”,所有的设计要符合新闻的特点,服务于新闻内容,适合新闻的传播,不能过于酷炫以至淹没内容。另外,澎湃新闻对数据严格要求,不但要给出数据参考来源,还要给出严谨的计算方法,解释每个数据结果的由来。

澎湃做数据新闻的设计思路是移动端优先,适配PC端。在移动端,为了符合轻质应用的主流,作品形式趋于简单、整体文件包小(1-2M,耗流量少)、设置进度条(让用户了解内容长度),设置社交出口。

由于澎湃新闻是一个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产品,其本质还是一个新闻机构,比起网易、腾讯等网络科技公司,在数据新闻、交互设计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生产数据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沟通。

数据新闻记者具备哪些能力?

要做一个好的数据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基本功和新闻嗅觉,而且最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能力。

国外的数据新闻“大牛”流行使用下面四种语言:Python(数据挖掘、后端 ) 、R ( 数据统计 、可视化 样图 ) 、Processing(交互设计样本、视频呈现)、Java Script(可视化、交互呈现)。即使做不到4门都会,精通1-2门也是极好的。你还是做不到?那么,至少专攻一门吧!

另外,做一个前端工程师,Html、CSS、Java Script是必备的技能。

作为国内 数据新闻的一线实践者,日前,澎湃新闻“花边数据”栏目主持人吕妍女士和首席可视化工程师季国亮先生做客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 , 结合实践 经验,讲述了她们对数据新闻的理解。

嘉宾小传

吕妍 : 澎湃新闻“花边数据”栏目主持人,曾任新浪网新闻中心视觉产品编辑。

传统媒体新闻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内容改革,澎湃新闻

1 澎湃新闻基本概况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新媒体产品, 成员主要是以东方早报团队为主体的核心创作群。澎湃新闻以时政思想类新闻为主体, 凭借最活跃的原创新闻和最冷静的思想分析, 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 迄今为止, 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过3 000万, 每日活跃用户量超过200万。2016年3月24日发布的中国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中, 澎湃新闻位列第5, 成为用户知晓、了解和参与中国时政的重要渠道。

2 内容改革

2.1 少即是多的新闻理念

澎湃新闻目前共分4个主要版块, 分别是时事版块、财经版块、思想版块和生活版块。除4个基本版块外, 还有订阅版块和问吧版块。订阅版块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相应的内容, 而问吧版块是由专业人士回答热点事件或用户关心的问题。澎湃新闻是中国首个主打时政与思想的新闻产品, 时事版块是澎湃新闻最核心的版块。时政版块之下设了22个专题栏目, 包括定位反腐报道的“打虎记”栏目, 专门报道中央时政局常委动向的“中南海”栏目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衍生出大批企图大包大揽所有新闻的全媒体, 在内容大致相同和用户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媒体的关注度到达一定的水平就会出现增长趋缓的态势。澎湃新闻开辟了的去全能化的道路, 不仅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发展优势项目, 而且在可控范围内, 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少即是多的新闻理念少的是冗杂的新闻内容, 多的是用户的支持关注。

2.2 百家争鸣的新闻思想

澎湃新闻同样非常重视政见与思想, 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在社会风气浮躁和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大背景下, 思想的争鸣与碰撞显得十分珍贵。同时澎湃新闻认识到仅通过自己的内容团队并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优秀内容, 因此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 与所有时政思想类优秀内容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澎湃新闻客户端, 用户几乎可以看到中文互联网世界中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 包括赵鼎新、张悦然、孙甘露、査道炯等各个领域的大家开设的个人言论栏目, 进行理性的探讨和辩论。社会学家赵鼎新提出辛亥革命是满汉贵族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救亡图存。作家张悦然表示写作的目的是弥合童年和世界的不和谐性, 缓和自己和世界的摩擦……澎湃提供的很多思想都是对业已形成的思想的修改甚至全盘否定。开放的社会需要多元思想的存在, 澎湃通过思想的交汇和碰撞, 为这个时代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思想。

2.3 通俗个性的文风

好的新闻需要有好的文字来承载和表达。澎湃新闻把“通俗”和“个性”视为文风创新的两个目标。通俗, 就是一看就懂。个性, 就是摒弃固化枯燥语言, 使语言充满活力。2015年9.3阅兵期间, 澎湃新闻发表文章《走在阅兵最前列的人:3位山东旗手, 连嘴角动作都要一致》以嘴角动作一致的细节动作取代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惯用写法, 描述士兵训练辛苦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温州92岁老人喜以时事新闻入诗, 称南海仲裁为“一张废纸”》, 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鲜方式展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澎湃新闻以通俗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给用户提供了轻松就能读懂的新闻, 让用户充分体会文字的快感。

2.4 精益求精的品质

澎湃新闻是以“原创”“深度”吸引大量用户的。通俗但不庸俗, 懂批评也懂建设, 听民意但不迎合, 谈问题也谈主义是澎湃新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个在上海居住二十年的东北人眼中的东北经济下行》以一个在上海居住二十年的东北人视角分析东北经济衰退的原因是错过发展机遇, 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过度依赖房地产和干部素质低下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澎湃意图在信息纷杂的时代, 由追问探寻真相, 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见解, 促进民智的成熟与社会的发展。

通俗但不庸俗, 懂批评也懂建设, 听民意但不迎合, 谈问题也谈主义。树立少即是多的新闻理念, 提供精益求精的新闻内容, 以通俗个性的语言吸引用户, 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声, 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度报道作为阵地, 优先在内容上进行改革, 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孙翔.澎湃新闻之路[J].新闻与写作, 2016 (4) .

上一篇: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下一篇:民生档案工作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