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2024-05-19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精选七篇)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 例, 男11 例, 女2 例;年龄18~52 岁, 平均41 岁。车祸伤8 例, 跌伤5 例。均为严重移位闭合性骨折, 其中横行骨折9 例, 纵行骨折1 例, 粉碎性骨折3 例, 合并半月板损伤2 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 h~4 d。

1.2 手术方法

13 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仰卧、驱血、上止血带。髌前正中纵切口, 显露骨折端及髌骨全貌。清洗关节腔内积血及微小游离骨块, 清理骨折端嵌插软组织。从髌骨两侧关节囊裂口处放置关节镜, 常规探查膝关节, 对于合并损伤予以镜下处理。以复位钳临时固定骨折, 镜下检查关节面情况, 如有碎骨片, 可用探针调整使关节面解剖复位。根据骨折类型横行骨折由髌骨上极或下极内中及外中1/3向对侧钻入2枚克氏针, 纵行骨折伸膝位由髌骨内侧中上及中下1/3向外侧穿针, 粉碎性骨折以同样方法垂直骨折线固定两大骨块。选择直径3.5~4.5 mm适当长度钛合金空心钉, 钉尖距髌缘2~3 mm为宜, 沿克氏针拧入, 加压固定骨折端。拔除克氏针, 以1根直径0.8 mm钢丝穿过空心钉后于髌前呈“8”字交叉固定。再以1根0.8 mm钢丝贴紧髌骨周缘环扎。屈伸膝关节镜下观察关节面解剖复位, 骨折无异常活动。松止血带, 止血、冲洗后依次缝合修补髌骨前筋膜及髌旁支持带。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

1.3 术后处理

术后不作外固定, 术后24 h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踝关节抗阻力屈伸练习、膝关节CPM锻炼, 术后1周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 1周后直腿抬高练习, 能完成直腿抬高动作后下床扶拐不负重活动, 2周后逐步负重, 一般4~6周可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度。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

2 结 果

本组13 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17个月, 平均8个月。临床效果评定根据胥少汀综合评分法[2]按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行走功能等方面评价, 优12 例, 良1 例。无过去应用克氏针所出现的针尾刺激现象, 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3 讨 论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籽骨, 具有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肌力, 维护膝关节稳定性, 保护股骨髁免于直接遭受外力打击等主要作用。髌骨骨折治疗的核心是解剖复位骨折关节面, 恢复髌骨功能,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2~3 mm时, 将导致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2]。

传统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后往往是以手指经过关节囊裂口来感觉关节面是否平整, 手术时髌骨软骨面一侧无法直视复位, 有时需扩大关节囊裂口置入手指, 极易造成软骨面移位、缺损, 在固定后可出现关节面不平整现象, 骨折粉碎时则更为常见, 从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且切口只能显露胫股关节, 无法很好的检查半月板、交叉韧带, 极易漏诊。

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手术可以直视关节面的复位情况, 镜下使用探针从关节内及专用工具从关节外固定骨折块达到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 较使用手指方便可靠。镜下复位更直观、准确,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术后关节疼痛、不稳等后遗症, 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牢固可靠的内固定是早期开始关节活动的有效保证。改良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主流方法, 在髌骨骨折固定中被普遍采用, 但是难以保证张力带钢丝直接有效对抗股四头肌收缩时产生的骨折块与克氏针顺行滑移。Carpenter等[3]从尸体生物力学分析显示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股四头肌需有732 N的肌力才可以使内固定失败, 而改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则只需395 N的肌力, 而且克氏针所留头尾过长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影响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克氏针具有较好的加压作用和抗成角作用,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联合钢丝环扎, 使各骨折块向中心聚集复位, 固定更为牢固, 不因髌骨的位置不对称而失去稳定性。通过对骨折端的加压, 其产生的压力足以抵抗股四头肌的收缩或膝关节屈伸时产生的张应力, 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空心拉力螺钉的螺纹必须完全通过骨折断端, 以便起到加压作用。空心钉长度以距髌缘2~3 mm为宜, 太短则空心钉在骨松质内, 影响强度, 太长则易刺激髌周软组织, 且钉尖对钢丝的切割可致张力带早期断裂。

通过理论及临床应用证明, 关节镜下空心钉张力带联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符合AO原则, 保证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 关节内合并伤不易错漏。固定强度大,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术后允许早期活动锻炼, 利于骨折早期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好, 无皮下滑囊炎及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针尾部所造成的软组织刺激性症状发生, 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3-1024.

[2]胥少汀, 于学钧, 刘树清, 等.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 (7) :309.

[3]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2063-2065.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2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10例,其中对照组男72例,女38例,年龄在25~53岁,平均年龄为(38.4±5.1)岁,轻度粉碎性骨折34例,横行骨折76例;致病原因为车祸的32例,摔伤57例,高空坠物21例;受伤致入院治疗时间为5~24h,平均病程时间为(11.3±3.2) h。研究组男73例,女37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8.5±4.9)岁,轻度粉碎性骨折35例,横行骨折75例;致病原因为车祸的31例,摔伤56例,高空坠物23例;受伤致入院治疗时间为6~24h,平均病程时间(11.4±3.3)h。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致病原因、病情状况等方面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进行治疗,首先进行术前基本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常规检查、常规摄片等,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髌骨粉碎及关节移位的程度,抽取膝关节腔中的内积液、进行常规消肿处理,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5d内进行固定治疗,常规消毒,沿患者髌骨内缘1cm纵弧形切开皮肤,将髌骨向外翻开90°,露出髌骨关节面,清除血肿、复位骨折部分,使用空心钉导针进行临时固定,明确位置后选择合适空心钉拧入,钢丝张力带加强固定,冲洗关节腔,逐层缝合。对照组采用微创术(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首先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手法复位髌骨,经X线确认后进针,进针位置为髌骨关节软骨面的一侧,电动骨钻分别在髌骨两处进针点垂直于骨折线打入2根半径1mm的克氏针,钻出皮下组织层,在穿出处和进针处切开0.5cm,露出克氏针,将空心导针进入,进行固定,方法同研究组,最后去除AO复位钳,将克氏针拉回到适当位置,于皮下0.5cm处剪断克氏针,缝合皮肤。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状况做出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为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法采用均数±标准误,组间差异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采用百分比,组间差异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两种方法分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VA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治疗后,研究组中有3例(2.7%)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3.6%)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1例(0.9%)骨折处麻木等状况,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髌骨是人体骨骼中最大的籽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增强股四头肌的力臂、保护股骨踝、增加髌股关节的接触面积。现代社会交通道路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髌骨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约占到全身各部位骨折损伤的1.65%,髌骨骨折会引起伸膝装置的连续性破坏以及髌股关节面的不平整[3]。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在预后将对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以及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治疗髌骨骨折中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早期活动[4,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方案引入到髌骨骨折的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有微创术、内侧人路等进行治疗。

克氏针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技术充分运用张力带原理,可以有效的克服骨折分离,将骨折端对接,稳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对内固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愈合,而且其治疗简便、材料费用低,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尤其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多[6]。然而其克氏针、髌骨、钢丝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长期运动中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引起骨折块移位,较为严重的髌骨骨折中,克氏针难以维持其稳定性,从而影响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内固定应用空心钉进行治疗,克服了克氏针技术中的不足,钢丝穿过空心拉力螺钉,在髌骨前方交叉,避免了对股四头肌及髌腱的压迫,不影响血液循环[7]。在以往的研究中报道指出,空心钉张力带钢丝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空心钉张力带钢丝最大承受载荷明显大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研究结果表明,可靠的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微创术进行治疗,采用手术复位,并进行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局部反应较轻、伤口愈合快、外形美观、无须对髌骨周围的软组织进行剥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组患者采用内侧入路进行骨折修复,兼顾伸膝装置区与关节区,尤其是关节面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中发现,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统计学检验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愈合时间方面和VAS评分方面比较,两组患者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微创术(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12个月康复状况良好,微创术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牢靠、操作便捷、术后愈合快等特点;内侧入路进行骨折修复,减少手术关节面与周围软组织及关节腔的摩擦,保证关节活动的正常进行,更能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空心钉及钢丝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空间。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术(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内侧入路两种术式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对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220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采用内侧入路进行骨折修复,对照组采用微创术进行治疗,均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内固定,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后的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愈合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术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小、外形美观、操作简单等特点,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更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中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微创术,内侧入路,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髌骨骨折

参考文献

[1]王威,李晗,王娟,等.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1):931-934.

[2]王维山,孙建华,李宽新,等.髌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治疗策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8(18):3044-3046.

[3]张涛,李海峰,何勍,等.髌骨固定针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0(6):453-456.

[4]黄明辉.髌骨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13-15.

[5]Lazaro L E,Wellman D S,Sauro G,et al.Outcomes after operative fixation of complete articular patellar fractures: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J].The 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2013,95(14):e96.

[6]陈勇喜,农新盛,黄超,等.克氏针钢缆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3(22):60-62.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 男18例, 女17例, 年龄21~65岁。平均40岁。损伤原因:跪跌伤30例, 车祸伤3例, 坠落伤2例。本组所选病例均为髌骨横行骨折, 均于伤后3~7天待局部肿胀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 均行切开复位,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仰卧位, 上止血带, 取正中纵形直切口, 显露骨折端, 常规探查关节腔, 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游离的细小骨片, 剥离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 用复位钳复位后临时固定, 用2枚直径1.2mm导针自髌骨上极向下极方向平行置入, 距离间隔1~1.5cm, 2导针进针点在C臂X线透视正位片上分别处在膑骨中外1/3和中内1/3交界处, 在侧位上尽量靠近膑骨软骨下骨层。C臂X线机术中透视, 确认导针位置合适, 骨折解剖复位后, 用合适的空心钻分别沿导针自上向下钻孔, 测钉道长度, 攻丝, 选用直径4.5mm空心拉力螺钉拧入固定, 取出导针, 之后用钢丝经2枚空心拉力钉孔作8字形固定。最后依次缝合髌骨前筋膜, 髌旁支持带, 皮下组织和皮肤。 (注意点:空心钉长度的选择应短于实际测量骨道2-3mm, 以防止空心钉尾对钢丝的切割作用) 。

1.3 术后处理

不加用外固定, 第2天起进行锻炼股四头肌, 术后3天疼痛缓解后沿床沿操练膝关节伸屈功能。2周后膝关节屈曲锻炼超过90°, 并可负重。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4~24个月 (平均13.6个月) 。临床骨愈合 (X线片上骨折线模糊, 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35例病例均无内固定松脱、断裂、复位丢失和骨不连。根据王亦璁的髌骨骨折治疗评价标准, 本组优30例, 良3例, 可2例。

3 讨论

髌骨是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 在关节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髌骨关节面移位超过2~3mm时, 容易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发生。改良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在髌骨骨折固定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治疗也有无法避免的并发症, 比如克氏针针尾易滑脱, 以及对髌旁软组织刺激性炎症发生。目前我们应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优势明显优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对于单纯的横断型髌骨骨折, 由于骨折线比较单一, 复位简单, 骨折块间的稳定性好, 所以选择内固定尽可能采用强度高的, 如空心拉力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对于轻度粉碎性骨折, 复位相对比较简单, 复位后骨块间尚稳定, 也应尽可能采用上述内固定;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骨折块树木相对较多, 复位和固定均比较困难, 且复位后骨折块之间稳定性也较差, 加上由于空心拉力钉张力带钢丝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骨量丢失, 因此并不适合选用上述治疗方法[2]。根据本组随访病例结果, 随访病例中无空心钉滑脱、皮肤穿孔、以及对髌旁软组织刺激产生炎症反应而影响膝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 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符合骨折内固定原则, 骨折固定牢靠, 副反应少, 并且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 例, 男14 例, 女7 例;年龄16~51 岁, 平均38 岁。均为新鲜骨折, 其中15 例为交通伤, 6 例为步行或跑步摔伤。2 例为开放骨折, 其余均为闭合骨折。按骨折线分型, 11 例为横形骨折, 2 例为斜形骨折, 8 例为粉碎骨折但骨折块较大。开放性骨折入院后即刻手术, 其余手术时间距伤后2~8 d, 平均3.5 d。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典型髌骨横形骨折手术步骤:患膝髌前纵直形切口或横弧形切口, 翻开皮瓣, 清除关节腔积血, 直视下判断骨折类型, 确定固定方案。复位骨折块, 2把带尖复位钳临时固定, 在膝关节过伸位用食指从股四头肌腱扩张部伸入关节腔探明髌骨关节面平整后缓慢屈膝, 用电钻从髌骨上极向下极钻2枚空心钉导针, 导针尽量平行且位于髌骨的前中1/3。换空心钉配套空心钻头沿导针钻孔, 分别拧入2枚长度合适的空心加压螺钉 (本组均采用国产4.5 mm半螺纹不锈钢空心加压螺钉) , 螺钉的头尾两端尽量埋入髌骨骨质内, 且半螺纹必须跨过骨折线。沿2枚空心钉引出钢丝, 在髌前交叉后收紧拧结, 剪断后埋入筋膜内。被动屈伸膝关节确定骨折稳定后冲洗术野, 修复断裂韧带并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辅助外固定, 切口均一期愈合。功能锻炼从术后第2天即开始, 先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术后第4天开始借助CPM锻炼膝关节屈伸, 1周后端坐床沿练习不负重屈膝, 2周后扶拐下床, 允许患肢部分负重, 循序渐进, 屈伸度数逐渐加大。完全负重时间视骨折类型而定, 一般术后6周以后允许患肢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术后随访了其中18 例患者, 随访时间4~18个月, 平均13个月。按照刘志雄等[1]制定的标准判定疗效, 其中优16 例, 患膝关节无或有轻微的活动后不适, 关节屈伸度数正常;良2 例, 活动后有膝关节酸痛, 但膝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临床愈合时间8~13周, 平均10.5周。12 例于术后10~22个月, 平均13.5个月, 在本院去除内固定, 无一例发现螺钉及钢丝松动或断裂。

3 讨 论

髌骨在下肢活动过程中承受巨大的牵张应力, 骨折后要想早期活动离不开坚强有效的内固定。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除了最经典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外, 还有钢丝环扎、记忆合金髌骨爪、髌骨抱聚器固定以及近年报道的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等, 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无疑是其中最经济、固定最可靠的方法。然而, 在对一些病例的随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的一些不足:克氏针的近端需穿过股四头肌肌腱, 远端位于髌腱深层, 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克氏针头尾端常对病人的皮肤、肌腱造成痛性刺激, 直接影响了患者早期关节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克氏针两端剪除过短则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钢丝滑脱, 用空心钉钢丝固定极少会出现固定物的松动或断裂。另外, 克氏针本身不具备加压作用, 依靠膝关节屈曲过程中钢丝在髌骨上施加的压应力固定骨折块。空心加压螺钉可以在自身加压的基础上辅以钢丝张力带固定, 强度更可靠, Carpenter等[2]对常见髌骨内固定术式进行的力学试验对比已证实, 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力学强度最高, 完全可以早期进行关节的屈伸锻炼。

术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a) 在适应证的选择上, 应该首选髌骨粉碎不是很严重的横形或斜形骨折。横形骨折也是髌骨骨折的常见类型, 约占髌骨骨折的66%[3]。过于粉碎的骨折块很难把持4.5 mm的空心螺钉。一些髌骨骨折即使不是横形骨折, 只要骨折块允许空心钉拧入依然是本术式的适应证。对于严重粉碎的骨折则尽量选用钢丝环扎、聚髌器等方法固定。b) 空心钉的长度选择也很关键, 尽量使螺钉头尾两端均不穿出髌骨上下极, 也就是把螺钉全长埋入髌骨骨质内, 只有这样才能使钢丝完全和髌骨上下极而不是和螺钉接触, 才能在关节屈伸过程中对骨折块真正起到张力带的加压作用, 否则压应力只能传到螺钉上。林源等[4]认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螺钉对钢丝的切割。c) 加压螺钉的螺纹段应完全跨过骨折线, 这样做符合AO加压固定的原理。

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作为传统术式的一种改良, 延承了其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固定可靠的优点, 又减少了传统术式中克氏针刺激膝周软组织限制早期活动、内固定容易滑脱、断裂等的不足,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完全可以广泛开展应用。建议厂家针对此术式设计一种专用的埋头空心加压螺钉, 这样更容易使螺钉完全拧入骨隧道内, 另外, 在保证螺钉强度的基础上, 多生产一些不同直径、半螺纹长度不一的空心加压螺钉, 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的螺钉, 减少对髌骨骨质的切割, 且在部分较粉碎的骨折上也可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在有移位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 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并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21例髌骨骨折术后均一期愈合, 术后6周即下床负重, 进行适应性训练。对其中的18例进行了418个月有效随访, 无疼痛、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膝关节屈伸均超过90°。结论用空心加压螺钉代替克氏针进行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既继承了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 又克服了克氏针固定在康复训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空心加压螺钉,张力带,髌骨骨折

参考文献

[1]刘志雄.骨科常见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95.

[2]Carpenter JE, Kasman RA, Patel N, 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current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 tech-niques[J].J Orthop Trauma, 1997, 11 (5) :351-356.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3-1025.

空心钉张力带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横断型髌骨骨折、粉碎程度轻的髌骨骨折。病例排除标准:粉碎程度较重的骨折、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本组病例55 例, 男29 例, 女26 例;年龄18~70 岁。受伤原因为骑摩托车摔伤38 例, 行走时滑倒13 例, 矿车直接撞伤4 例;闭合骨折53 例, 开放骨折2 例。

1.2 手术方法

对单纯横断型骨折均在C型臂透视下复位后用两点持骨钳固定, 透视正侧位复位满意后屈曲膝关节, 自髌骨下极向上呈倒“八”字形向近端或水平钻入2枚克氏针 (1.5 mm) , 在此2枚克氏针间钻入1枚2 mm克氏针 (防旋、螺钉固定后拔出) , 扩髓后通过1.5 mm克氏针拧入直径4.5 mm合适长度的钛空心钉, 在空心钉近端分别将股四头肌腱做约1 cm纵行切开, 再通过空心钉穿入单股0.8 mm粗钢丝, 紧贴髌骨前交叉, 在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切口处打结形成张力带。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局部肿胀者, 则行髌前正中垂直切口, 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若上下碎骨快较大, 则用3枚空心钉固定, 若骨折块较小, 不能使用空心钉固定, 则用克氏针固定或用钢丝环形捆扎、通过缝合周围韧带加以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麻醉解除后即鼓励患者行膝关节主被动伸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坚持无痛性功能锻炼或CPM辅助下活动膝关节。术后根据骨折稳定情况, 3 d~1周嘱患者扶拐行走, 2~3周后可逐渐负重行走。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6~26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6~12周, 平均7.7周。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 (创伤性关节炎2 例) 。临床效果采用胥少汀髌骨张力带固定术后评价标准评价[2], 骨折复位程度:优48 例, 良6 例, 中1 例, 优良率99%, 全部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内, 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优良, 其中优47 例, 良8 例。

3 讨 论

髌骨骨折的治疗核心是恢复髌骨功能, 解剖复位骨折关节面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 目前主要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空心钉张力带固定、聚髌器固定等方法。张力带固定目前仍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张力带的作用原理是钢丝置于髌骨横断骨折的背侧面, 将股四头肌作用下的髌骨背侧的张力转化为动力性压力, 从而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临床应用和研究证实, 张力带钢丝固定法有很高的优良率。各种张力带在生物力学方面有差异性, 其中胥少汀张力带钢丝、“8”字张力带钢丝、空心拉力螺钉组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效果好[3]。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由于克氏针的针尾刺激周围软组织和皮肤, 产生疼痛、形成滑囊炎, 甚至穿破皮肤, 因此针尾的处理是难点之一。因此有人设计了空心钉钢丝张力带法, 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闭合复位空心钉张力带固定在骨折后肿胀出现前 (伤后5~6 h) 或肿胀消退后 (伤后3~5 d) 的这段时间较好, 虽然髌骨位置表浅, 易于触摸, 但损伤后肿胀使骨折的闭合手法复位有一定的困难。若闭合复位, 由于骨折后关节腔内大多有积血, 术中一般均行关节腔穿刺抽吸后复位。

同样张力带原则要求内固定器械 (空心钉) 稍偏于关节面一侧以防止张力作用下骨折关节面一侧张开、成角等。颜登鲁等[4]认为, 国人正常髌骨厚度在2 cm左右, 穿刺点在距髌骨表面1 cm以内为宜。钢丝应紧贴髌骨表面, 一是对韧带损伤小, 二是张力带最大限度地对骨折产生张力。

通过对55 例患者的总结, 笔者特别注意到以下几点:a) 钢丝打结在髌骨下极并发症多, 如局部刺痛或刺穿皮肤。所以钢丝打结点应分别在髌骨上股四头肌腱切开处, 且钢丝结应紧贴髌骨埋于肌腱下, 此处肌腱与髌骨发生位移小、髌前软组织较多, 不易产生疼痛, 不会刺破皮肤, 内固定物取出时易于寻找, 但不能位于髌骨关节面侧;b) 在拧螺钉时骨折块易发生旋转 (尤其是小的一侧) , 所以在2根小克氏针间临时用1枚2 mm或2.5 mm克氏针固定较可靠;c) 空心螺钉长度不能长于螺钉对应处髌骨长度, 云才等[5]认为空心钉在骨皮质下2~3 mm为宜, 否则张力带钢丝不能紧贴骨折块, 加压效果差、钢丝被空心螺钉尖部切断或在功能锻炼中逐渐被切断;d) 若为粉碎骨折 (2~3枚骨折块) , 需使用空心钉时, 小碎块长度或宽度不能短于螺钉螺纹长度, 否则空心钉加压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且骨折块较小, 在使用空心钉加压时易碎裂, 此时以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较好;e) 对骨折块为两大骨块, 髌骨边缘有小碎骨块者, 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和钢丝环扎固定或用可吸收线缝合;f) 术中C型臂透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防止医疗纠纷非常重要的一环。

总之,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可使骨折块间加压, 避免了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克氏针易松动、滑脱, 克氏针针尖、针尾在屈膝活动时易刺激软组织产生疼痛, 形成滑囊炎, 甚至穿破皮肤, 引起感染等并发症[6]。同时空心钉张力带固定后即使钢丝断裂, 空心钉也可对骨折产生加压, 较稳定地固定。空心钉张力带相对于镍钛聚髌器便宜, 术中使用更方便, 剥离更少, 术后髌前发生红肿等并发症少, 骨愈合后取出更方便、创伤更小。

摘要:目的 探讨空心钉张力带固定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应用空心钉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55例, 对骨折复位情况、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操作顺利, 本组患者获得1626个月的随访, 骨折愈合时间612周, 平均7.7周。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 (创伤性关节炎2例) 。临床效果采用胥少汀式髌骨张力带固定术后评价标准评定, 骨折复位程度:优48例, 良6例, 中1例, 优良率99%, 全部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内, 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优良, 其中优48例, 良8例。结论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果优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髌骨横断型或粉碎程度轻的髌骨骨折。

关键词:空心钉,张力带,髌骨,骨折

参考文献

[1]王立冬, 吴国正.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 (8) :371.

[2]胥少汀, 于学钧, 刘树清, 等.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 (4) :309-314.

[3]李健, 颜登鲁, 高梁斌, 等.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6) :530.

[4]颜登鲁, 李健, 高梁斌, 等.正常髌骨厚度和高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 (5) :504-506.

[5]云才, 吴向东, 何京生, 等.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12) :751.

空心钉钢丝环张力带 篇6

关键词:空心钉张力带,髌骨骨折,优良率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对伸膝关节活动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人体骨折的1%[1]。研究证实,空心钉张力带法较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有较高的优良率及优越性[2],但依然存在对股四头肌及髌韧带的损伤、膝关节活动受限、钢丝断裂等情况。我院自2012年3月起开始对空心钉张力带技术进行改良,并应用于髌骨骨折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空心钉张力带技术治疗34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空心钉张力带技术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CT诊断均确诊为横断型髌骨骨折;程度轻的髌骨粉碎骨折。排除标准:粉碎程度较重的骨折;开放性骨折。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空心钉张力带技术治疗的34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改良组,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车祸5例,跌倒29例,均为闭合骨折。手术开展时间为受伤后6~7 d,平均3.5 d。同时,选择2010年至2015年采用传统空心钉张力带技术治疗的36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传统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8.3岁。受伤原因:车祸8例,跌倒28例,均为闭合骨折。手术开展时间为受伤后6~7 d,平均3.7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改良组对单纯横断型骨折在髌骨上下极做小切口,在C型臂透视下复位骨折断端,用两点复位钳固定,透视满意后屈曲膝关节15°,自髌骨下极向上极水平钻入2枚空心钉定位针,扩髓后拧入直径3.5 mm合适长度的纯钛空心钉,通过空心钉穿入单股直径1 mm胸骨钢丝,紧贴髌骨做8字交叉,在髌骨上极外侧打结形成张力带。对于粉碎性骨折,则行髌前正中纵行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若骨折块较大,仍使用3.5 mm纯钛空心钉固定,若骨折块较小,可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固定,再使用钢丝环扎加固。传统组手术方法基本同上所述,但对于空心钉的进钉方向、直径大小及张力带钢丝的粗细未做明确规范。术后第2 d指导患者在连续被动运动机辅助下行膝关节主被动伸屈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术后根据骨折粉碎程度,1~3周后嘱患者扶拐行走,3~4周后可逐渐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随访7-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术后12月功能评定标准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评分标准[3],包括疼痛、运动范围、助行工具、关节积液、工作情况等方面,总分为30分,优:≥28分且≤30分;良:≥25分且<28分;可:≥20分且<25分;差:<2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改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8.3周;传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9.7周,改良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两组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2.2 术后12月两组优良率比较

改良组优良率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患者主要为活动时空心钉钉尾过长,刮擦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引起疼痛,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a为与传统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髌骨骨折的手术方式较多,主要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空心钉张力带固定、镍钛聚髌器固定等方法。目前,张力带固定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Carpenter等设计了空心螺钉加张力带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该方法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钢丝不会压迫股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不影响其血运[4]。

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对传统的空心钉张力带方法上进行了改良,包括对空心钉种类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空心螺钉的直径主要有两种,3.5 mm和4.5 mm。4.5 mm的空心钉直径较粗,螺距较宽,骨折断端加压力量大,适用于横断型髌骨骨折。但对于骨折块较小、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较粗的直径容易导致骨折块劈裂,钉道的骨量丢失过多,从而引起固定失败。3.5 mm的空心钉直径小,螺距窄,对于较小的骨折块仍具有较好把持力,固定强度仍较好,固定过程中骨量丢失较少,不容易发生医源性骨折。较细的钉尾对于韧带、软组织的损伤也较小。所以我院选择应用范围更广、创伤更小的3.5 mm直径空心钉。

传统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方法中的克氏针容易产生松动、脱落、断裂,空心钉的钉尖及尾帽对于髌韧带、股四头肌及软组织刺激较大。本研究比较了改良空心钉张力带手术方法与传统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结果显示,改良组愈合时间和髌骨骨折评分优良率均优于传统组。

改良空心钉张力带法保留了传统空心钉张力带的优点,又对不足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俞益火,田治标,吴锦熙,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5):591-592.

[2]杭志刚,张立新,王金泉,等.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2):1124.

[3]王正林,西立峰,衡德忠,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121.

横形张力带加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 篇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 男23例, 女13例; 年龄20 ~ 70岁, 平均45岁。全部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横断骨折16例, 粉碎性骨折20例。伤后3 d内手术。

1. 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髌前横弧形切口, 髌前筋膜浅层钝性分离, 掀起上下皮瓣, 显露骨折端, 清除积血和小碎骨片, 冲洗关节腔。在远近骨折端中点处平行钻入2.5 mm克氏针2根, 针与髌骨纵轴垂直, 与关节面平行, 再以克氏针为把持将骨折端对齐, 并以2把布巾钳临时固定, 以1. 0 mm钢丝“∞”字缠绕固定, 克氏针紧贴髌骨折弯留0. 5 cm后剪断, 若为粉碎性骨折再加以1. 0 mm钢丝围绕髌骨边缘作环扎。 术中活动膝关节, 观察内固定牢靠后, 冲洗切口, 缝合包扎。

2结果

本组随访1 ~5年, 平均20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膝关节伸屈范围恢复正常时间为3 ~ 9周, 平均6周。未发现钢丝断裂、脱落、克氏针松动及针尾痛。按胥少汀等[2]疗效标准评定, 优25例, 良10例, 中1例, 优良率97. 2%。

3讨论

髌骨骨折大多是关节内骨折, 治疗目的是尽早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和髌骨关节面的光整, 可靠的内固定, 减少各种并发症, 尽量舍弃外固定,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近代AO学派首创张力带固定法, 使髌骨骨折获得牢靠固定[3]。

该方法术中分离软组织少、损伤少、血运破坏少。术中容易复位和钻入克氏针, 粗钢丝“∞”字形固定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若为粉碎性骨折外加钢丝环扎固定更牢靠, 可不用外固定, 术后1 ~2 d即可下地活动。骨折易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好。

该方法治疗髌骨横断骨折及一般的粉碎性骨折, 特别是有纵向裂开骨块, 只要能建立起骨架, 其余的小骨块可附着于上, 即使是陈旧性髌骨横断骨折, 也可以保持充分加压接触和稳定[4]。

此种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后, 在膝关节外侧或内侧做小切口即可拔出克氏针及钢丝。操作较纵向张力带拔针容易。

术中要注意克氏针针尾不宜留置过长, 否则会影响膝关节伸屈活动, 甚至会导致针尾痛。克氏针针尾在骨外0. 5 cm左右较适宜。在钢丝打结前应尽可能抽紧钢丝后打结, 避免骨折断端分离, 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同时为了防止骨折复位不良的发生, 应在骨折复位后用手指伸入关节腔认真检查软骨面对位是否平整, 避免引起创伤性关节炎[5]。

术后1 ~2 d后即指导患者活动膝关节, 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CPM机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由于在关节伸屈过程中, 滑液不断循环, 冲洗滑膜,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也处在不断的伸缩活动中, 故防止了因黏连、挛缩造成的关节僵硬[6],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施杞, 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30.

[2]胥少汀, 于学钧, 刘树清, 等.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 (4) :309-314.

[3]Muller M, Allgower M, Willenegger H.Manual of interal fixation[M].3rd ed.Berlin:Springer-Verlag, 1991:4.

[4]候聪明, 张孝卿.横向穿针“∞”字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4例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1, 7 (2) :143.

[5]陈勇斌, 李义强, 何国雄.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 (附53例报告) [J].实用骨科杂志, 2001, 7 (3) :216-217.

上一篇:职称资格下一篇:力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