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阳朔县

2024-05-05

广西阳朔县(精选六篇)

广西阳朔县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连续4年对全县9个乡镇在丰水期和枯水期20个集中式供水监测点采集水样,每个监测点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并相对固定,每年80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与保存水样[2]。

1.2 检测项目

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氨氮、耗氧量;毒理学指标3项:砷、氟化物、硝酸盐氮;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共19项。

1.3 检验方法与评价标准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进行评价[3],19项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判为合格,若有1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即判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不同年度水样检测结果比较

2008—2011年共监测320份水样,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为129份,合格率为40.31%。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32.50%、38.75%、43.75%、46.25%,各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P>0.05),丰水期与枯水期监测水样均为160份,合格率分别为28.12%、52.50%,两者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P<0.01)。见表1。

2.2 农村饮用水部分项目不合格情况

每个水样检测19个项目,其中不合格项目为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其余项目都符合卫生标准,微生物指标超标较为突出,说明农村饮用水受到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污染较严重。见表2。

2.3 丰水期与枯水期超标项目监测结果比较

4年共检测水样320份中,丰水期与枯水期监测水样各为160份,在超标项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中,丰水期与枯水期之间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超标项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出厂水和末梢水超标项目监测果分析

出厂水和末梢水各为160份水样,两者在超标项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各项指标超标率间均P>0.05。

3 讨论

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和有效保护健康的基本要素[4]。随着阳朔县饮水工程方案的实施,阳朔县农村居民饮水得到了一些改善,从表1可见,2008—2011年水质总合格率为40.31%,高于2008年广西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24.59%)[5]。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水质问题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也投入了部分资金来改善水源的防护设施,但合格率还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阳朔县比较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取蹄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厂矿企业,所以水质检测中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超标原因是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悬浮胶体、泥土等可引起饮用水浑浊度增高[6]。水中肉眼可见物超标原因是水中含有有机物和有色悬浮颗粒。超标较为严重的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尤其是丰水期水量充沛,水源容易被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垃圾等污染,丰水期采样在7、8月,水温较高,水中微生物也容易大量繁殖。从表3中可看出枯水期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丰水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饮用水工程缺乏净水设施和基本的消毒设备,给一些饮水工程留下饮水安全隐患。②选址不当,有的水源与化粪池、厕所、垃圾堆,牲畜栏距离很近,又缺乏有效保护水源措施。③农业及生活污染,由于农民卫生意识不强,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随意排放,乱丢垃圾,环境卫生差,丰水期大量的雨水把污染物冲入水源中造成污染。④缺乏可持续性的消毒和监督机构,农村饮用水自水源取出后不经消毒直接供人使用,这对广大群众是一个潜在的威协,也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多发的一个原因。国内已有农村饮水污染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报道[7]。

建议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尤其水利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相互协作,加强农村改水工程建设信息和卫生监测信息的共享机制。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农村改水的力度,建立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加强水源周围环境卫生,完善水源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饮水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饮水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做好农村管水人员的卫生知识、消毒技术的培训,做到集中式供水工程专人管理,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合格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卫生安全评价,从源头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符合卫生要求[8]。

参考文献

[1]张长红,陈维楼.建湖县15年来农村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51-153.

[2]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3]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4]左磊,汪春红,左玲,等.荆门市沙洋县水质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9):2300-2302.

[5]钟格梅,唐振柱,刘展华,等.2007—2008年广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4):325-326.

[6]吴正铜,韦凤栖.2008—2011年环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4):825-827.

[7]邵继平.温岭市农村安全饮用水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309-310.

广西阳朔之旅心得体会 篇2

分享 广西阳朔之旅心得体会

在园领导的组织下,决定到阳朔旅游,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一直期望、想去的地方阳朔。4月17日终以来临了,晚上八点钟,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上车,一部大巴车全部作满了,一共52人,最开心的事是这次旅游我妈妈和弟弟也去了!每个人都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期待,期待快点到阳朔。 经过10个小时的车程,4月18日早上6:00钟到达了阳朔,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吃到了“丰富”的早餐“桂林米粉”,早餐后,导游带我们到了《银子岩洞》,银子岩洞内有“三绝”――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银子岩洞内的“三宝”,除了“独柱擎天”外,还有“佛祖论经”和“混元珍珠伞”,场面恢宏、气势磅礴的佛门众派高僧大德、道家各路神灵的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走出银子岩,我们来到了【腾古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万多年前生活在桂林的甄皮岩人文化古迹及当时生活状况的再现场景,大家可与狂野的甄皮岩人对歌、起舞,彻底疯狂。更重要的是,融入其中,体验一把作为原始土著所独有民俗风情。 中午我们在月亮山品尝了午饭,最有特色的菜就是啤酒鱼了,味道不错,口感很好,为了看多点美丽的景点,我们中午不休息前往下一个景点――漓江。漓江兴坪景区是阳朔甲天下风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进入榕树古渡,沿上游乘船往返约2小时。经朝板山、僧尼相会、罗汉晒肚。版人民币20元背面的风光便是黄布倒影。(又叫黄布滩因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黄布而得名。在一处乱石嶙峋的河滩上吃了炸小鱼、扎小虾还有芋头,挺好玩的,玩玩闹闹时间很快到达了著名的“九马画山”了,据说越是富贵之人越是能看到多的马,周恩来就看到9匹,我看了半天才看到了4匹!总而言之,这要靠游人自己仔细揣摩,方能体会。最能逗人兴致的是画山上倒底有多少匹马?通常的说法有九匹。民间歌谣这样唱道:“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 晚上我和同事们去了西街,一条不足500米石板铺成的路,路两旁的建筑以前是木制两层小楼,如今被以欧美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餐厅、咖啡馆和卖工艺品的店铺装点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贴上了白色条型磁砖。满街的洋人来回穿梭,不知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看到满眼的自己的同类有什么感想。中国人来这儿以为出了国,外国人成群结队的来以为这就是古老的中国。不过这点倒是为我们的“比比谁热情”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只是不知道我们热情的举动有没吓到他们。 第二天,导游带着我们骑自行车,骑行在乡间的小路上,虽然没有牧童的短笛,但空气清新,其中飘散着泥土的芬芳,风轻云淡的正是一个漂流的好天气。在遇龙河漂流,有躺椅可躺,还有特大号的伞可用来挡风蔽雨外加遮阳,看景聊天,悠哉悠哉,岂不是人生一美事。淡季的优势显现无遗,坐在筏上,放眼望去,河面上有五只竹筏,随波飘逸,烟雨中的遇龙河,的确很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很快抓住了我们的心和镜头。青山层层叠叠,绿水缓缓前行,翠竹依水而立,实在是令人心旷神 …… (从朋友文字 )

广西阳朔容氏始迁祖正源 篇3

长期以来,修谱一直是广西阳朔容氏家族寻宗觅祖的大事,1944年以前,阳朔容氏家族已经历四次修谱,由于其对始迁祖的来源不明,故上述四次修谱均为始迁祖后的现居子裔谱系,并未涉及其始迁祖之来源。1944年,由于湖南邵阳容氏宗亲发起联宗收族活动,且派员到阳朔联宗,恰逢阳朔容氏寻宗觅祖心切,遂发起第五次修谱,在前往湖南道县觅祖未果的情形下,修谱的结果是阳朔容氏暂将湖南邵阳容氏认作是始祖的迁出地,缘由是“由于阳朔的一世祖君用与邵阳的一世祖玉书同辈”(南方容氏理事会筹委会:《南方容氏族谱》[第一集]),虽对其始迁祖国尧公的真正源出未作定论,但已从地域上将其归为湖南邵阳。1985年,广西恭城巨塘容氏前来阳朔联宗,经多方查核史料,通过湖南邵阳容氏,完成联宗事宜。1997年,广西河池容氏宗亲前来阳朔联谱,经考核双方族谱史料,河池始祖广润公乃阳朔克华公第三世本盛公之同胞兄弟,故顺利完成对河池的联宗收族工作。1998年,广西恭城、阳朔宗亲在广西平南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编修《江南容氏族谱》,之后,由双方代表前往广西钟山、昭平和云南广南联谱,历时半年定稿,完成了上述族人的联宗活动。1999年,南方容氏宗亲在广西阳朔召开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成立了南方容氏理事会筹备委员会,编写了《南方容氏族谱》,完成了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容氏宗亲的联宗活动,并正式确立了阳朔容氏始迁祖为“国祥公,系广东新会荷塘沙公之第十世嗣孙”的认祖工作。

在《南方容氏族谱》中,阳朔容氏宗亲注明了其始迁祖之所以为广东新会荷塘沙公第十世子嗣的三条依据为:其一,据阳朔、湖南两地1945年合撰的五修谱记载,国祥公系广东新会县荷塘村人,于宋末,由贡生任教谕升任阳朔知县,任职数月后抱病身亡,享年40岁。其二,据广西阳朔1945年的五修谱记载:国祥公至传芳公共历七代,每代以25年计,由国祥公出生至传芳公出生相距约175年,传芳生于1404年,国祥公出生年应是1229年左右,公元1229+40岁=1269年,与到阳朔任职的公元1266年至1279年在时间上只差3至10个年头,基本相符。其三,据广东新会1995年8月所撰《容氏族谱》记载:(1)南雄珠玑巷容氏始祖,于937年至943年间由福建迁来,沙公在珠玑巷传世历沙——怀训——士燕——傥——吉普尚六代,宋靖康年间由尚迁入广东新会荷塘村,而阳朔国祥公和广西恭城定乾公都来自新会荷塘,因此部应该属沙公后裔;(2)沙公十世子裔中礼、中道、中德三公是宋理宗(1225~1264)时人,与国祥公生年(约1229年)很相近,所以阳朔国祥公应是沙公第十世嗣孙;(3)沙公二世怀训属宋初人(约960年),至沙公十世,属宋理宗时人,中间相距265至273个年头,按每代人相距26年左右,阳朔国祥公应属沙公第十世传人无疑。

想必读者在读到上述文字依据时,不禁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一则,既然是关于某一家族始迁祖的来源问题,为什么上述几段文字如此令人费解,以致读者读后根本不知所云?二则,既然自己的始祖是明晰的,为什么其间要做出那么多的假设和推算?三则,既然自己的始祖是精确的,为什么在时间上相差了200多个年头还说是“基本相符”?四则,既然自己的始祖归属已为定论,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写明“始祖:国祥公,××公之第××世孙,字××,生没葬于×年×月×日”?看来,上述论据及结论是难以服众的,医为不仅其论据在逻辑推测形式上过于粗糙,而且其结论的表述亦过于模糊,令人难以信服。带着这一问题,本着湖南道县雷洞敦煌堂容氏联宗收族的初衷,笔者于2008年8月18至19日前往广西阳朔县白沙镇对7个容氏家族村落进行了认真的实地考察,仔细阅读上述文献及实地考察之后,方才明白阳朔容氏子孙是按照如下逻辑来认定其始祖来源的:阳朔容氏始祖国尧(祥)公系湖南省邵阳容氏之后裔,谳南邵阳乃广东新会容氏之子嗣,故其亦为广东新会容氏之后。然而,史料文字记载和族老口述资料却表明:阳朔对自己始迁祖的这一认定是讹误百出的。广西阳朔容氏始迁祖认定之讹误所在

在笔者认真审阅广西阳朔五修《敦和堂容氏族谱》(1945年)、《南方容氏族谱》(1999年)和湖南省道县《敦煌堂容氏族谱》(1885年),深入广西阳朔白沙镇7个容氏家族村落实地考察之后,得出了和如今广西阳朔容氏截然不同的结论,即广西阳朔容氏的始祖为国尧公,乃湖南道县雷洞敦煌堂容氏玄盛公第十一世大权公之长子,生于清顺治九年。下面从史料文字和实地调查两方面来证明这一结论。

其一,从史料文字依据来看。

首先,1999年的《南方容氏族谱》中,阳朔认定其始祖为广东新会沙公第十世子嗣的依据漏洞百出。一是认定形式及其逻辑的不周严性。如上所言,倘若自己的先租在身份上是明确的,是无需采用推测的方式来进行认定的。单从其推测认定这一形式,足以表明阳朔容氏在自己的始迂祖源出问题上是不明晰的。同时,从上文所推测的依据来看,其推测逻辑也是不周严的,哪有在时间上相差了200个年头还能算作“基本相符”的?二是认定依据的牵强附会性。阳朔容氏深知自己由湖南迁入,故在1945年五修族谱时,虽未在湖南邵阳觅得其始迁祖国尧公的明确齿录记载,但仍然将始迁祖的迁出地归于湖南,这一点是没错的。然而,此后因“阳朔容氏一世君用公之孙克华公与恭城一世定乾公同辈”、“恭城为广东新会沙公后裔”等论据就断言阳朔容氏亦为广东新会沙公的后裔却是幼稚而荒谬的,因为,既然阳朔起初认湖南邵阳为迁出地,那么其在认祖问题上就应该依循邵阳容氏所走的脉络,而非比自己晚三代的恭城认定脉络,同时,既然是同辈,在命名上就应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阳朔四世克华公与恭城一世定乾公,在学名和乳名上都应有同辈相似之征。同理,阳朔始迁祖国祥公与广东新会沙公第十世孙中礼、中道、中德三公亦应在命名上具有同辈相似现象,然而,二者的命名并没有辈分上的相似性。的确,一如国内家族研究名家冯尔康先生所言:“关于联宗合谱,谨慎者严格认定同

宗,趋利者冒认求合,辨别不清者分合无常,实出无奈。”(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由于对始迁祖的姓氏及源出的辨别不清,才会导致阳朔容氏族人时而认湖南邵阳为宗,继而又视广东新会为祖的反复无常现象。

其次,1945年的广西阳朔五修《敦和堂容氏族谱》中,曾明确记载其前往湖南省道县寻宗觅祖的经过及非湖南邵阳容氏后裔的情形。一是阳朔容氏五修谱明确记载其1945年前未知始迂祖之来源。如,阳朔第十八世裔孙定、元、盂三氏在五修谱序一中写道:“国祥公以上因时乱道阻,未能溯求,后人续修成此完璧,是所厚望,兹当付梓。”(《容氏五修谱广西阳朔县国祥公派下齿录》、《敦和堂容氏族谱·卷二十》,民国34年)而在阳朔容氏五修谱容振邦写的关于其始迂祖国祥公齿录的记载中也曾注明:“我祖国祥公以宋末由广东新会升授阳朔,遂落籍本县,子淑梁公、孙章甫公累代书香,功名煊赫。元宜奉为上祖,近因与白华塘联宗,而白华塘之一世恰与我族君用公同时,故此届谱牒以祥公、梁公、甫公为三祖列于世次之前,以用公为一世祖,以与白华塘玉书公世次相对照,而达公之下以次递嬗庶世次,无参差之虞焉。”由此可见,在1945年五修谱之前,阳朔容氏确实是没有真正找到其始迁祖的。二是阳朔容氏五修谱明确记载其前往湖南道县寻宗觅祖这一史实。在阳朔五修谱的序五中,邵阳族人容钧在《送容振邦入湘序》中明确写道:“民国三十三年,阳朔派员前往湖南道县寻根问祖,至永邑(今湖南江永县)桃川境,听路人容森学言在湘容姓颇多,且路途甚远,遥不可及,故中途而归。”三是阳朔容氏五修《敦和堂容氏族谱》明确表明其非湖南邵阳容氏之后。尽管阳朔欲与湖南邵阳容氏联宗,然而,邵阳容氏却不敢完全承认,故在邵阳族人容先登所作的五修谱序六中写道:“阳朔容氏宗亲前往湖南道县觅祖未果,寻宗心切且无果而终,上无以推翻班辈轮次,下无以向族人交代,故归于我白华塘玉书公实乃权宜之计……望阳朔族人光大我白华塘容氏一脉……”由此可见,阳朔容氏族人是在找不到始迁祖,怕难以向族人交代才暂时将其始祖归于湖南邵阳的,一方面,邵阳容氏不便拒绝阳朔容氏归于本族,另一方面又苦于确实无据可依,所以,邵阳容氏即使勉强收阳朔容氏为同宗,但其也明确将阳朔出于无奈而暂时联宗这一情形直陈于序言之上,此举既可收族,亦可为阳朔此后觅得始迂祖时再作更改留下余地。

再次,光绪十年(1884年)的湖南道县《敦煌堂容氏族谱》中,关于阳朔容氏始迁祖有着明确的记载。现湖南省道县雷洞村容氏族人保存的《敦煌堂容氏族谱》中,其在“玄盛公后裔福达公三房大权派下后裔齿录”条中明确记载:

大权长子国尧公:字惟典,生于大清顺治九年,移居广西阳朔县,子孙繁衍焉;

大权次子国舜公;字惟生,生于大清顺治十一年甲午七月十九日戌时,没于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二月十八日巳时,葬地名牛头岗辛山乙向。

妣陈氏:闺讳会云娘,生于大清顺治十七年庚子三月二十八日戌时,没年失考,葬地名大地坪申山寅向。生子六,长子应衫,次子应褴,三子应袗,四子应斌,五子应辉,六子应添。

继妣义氏:闺讳长云娘,生于大清康熙十五年丙辰正月十八日寅时,没于大清乾隆十四年己巳五月十三日寅时,葬地名冈头上酉山卯向兼癸酉癸卯分针,生子一应嘉,生女二俱适新车。

此段文字足以表明,湖南道县容氏玄盛公第十二代孙国尧公移居广西阳朔,国尧、国舜二公分别为玄盛公十一世大权公之长、次子。所不同的是,兄国尧迁至广西阳朔繁衍生息,弟国舜留在湖南道县一脉相续。

其二,从实地调查情形来看。

首先,阳朔容氏族人普遍反映其由湖南道县移居过来。据现居阳朔的许多容氏族老反映,他们来自湖南省道县,并且他们都知道在民国33年第五次修谱时,族人曾前往湖南道县觅祖未果而归这一历史事件。如白沙堡村的容振湖先生(1920年生)回忆说:“我们只晓得我们是从湖南道县搬来的,但在民国33年去道县找家门时,由于中途碰到挫折,所以就回来了。”立龙村的容四创先生(1951年生),在笔者问及他是否了解自己所在村是从湖南省道县迂来这一问题时,他反映说:“是的,听我祖父和父亲他们说过,我们是从湖南省道县搬到这里来的,村里的许多老人也都晓得这件事,但具体哪一代搬来的就搞不清楚了。”可见,至今阳朔容氏后裔当中,还有许多人是深知他们源自湖南道县这一史实的。

其次,阳朔容氏族人现居地名的诸多命名与湖南道县雷洞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在村名及山岭名的命名特征上,阳朔至今仍保留了湖南道县雷洞村的许多特征。如,阳朔容氏后裔现居住地白沙镇有立龙村、水源头村,湖南道县雷洞村有立龙山和水源头小学;又如立龙村旁的马鞍岭,湖南道县雷洞村村南亦有马鞍岭,命名一模一样。这一现象并非巧合,而是从雷洞迁出的先祖为纪念其迁出地而人为做出的象征性命名。

再次,阳朔容氏族人的方言与湖南道县雷洞容氏族人的方言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今,阳朔容氏相互之间除用正常的阳朔“官话”外,仍维系一种类似湖南道县雷洞村“土话”(方言)的沟通方式,许多土话尽管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流变,在语音、语调方面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基本音质并未改变。如他们在说“五修谱”时仍说“en xiu pu”,这与雷洞容氏族人的土话一模一样;而在说“安排中餐”时说“en hie bu”,这与雷洞村族人的发音亦无二致。所不同的是,其在说“吃中饭”时说“qia bu”,而雷洞村容氏族则说“yiebu”。语音类似现象及其变异情形足以说明,广西阳朔容氏与湖南道县雷洞容氏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因为,就传统而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或家族的重要表征,特别是口头语言,在传播文化方面带有强制特点(杨善民、韩锋:《文化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复次,湖南道县雷洞容氏族人普遍知晓有人移居广西阳朔这一史实。学诱公1920年生,在描述广西阳朔宗亲前往道县觅祖时说:“阳朔国尧那一脉才可笑呢,他们在民国33年来寻找祖宗时,八九人骑着高头大马,恰巧在问路时,碰到我们村在桃川打铁的先学,先学一看那架势,以为是到我村抓人,所以就哄他们说,你们要去道县找姓容的村啊?那远得很哦,你们在这里只是草鞋才拴鞋带呢(意即路途遥不可及)!于是阳朔前来找我们的人就回去了。”知晓这一故事的还有学琳公、乃煌公、乃跳公(均为1925年生)等诸多族老。

广西阳朔县 篇4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桂林市南面, 距桂林市65公里, 地处东经110°13′-110°40′, 北纬24°38′-25°04′之间, 属于亚热带, 气候温暖。阳朔于公元590年建县, 已有1410余年的城史, 全县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 辖6镇3乡, 114个行政村 (居) 委, 总人口30万。县城比邻漓江, 风景秀丽, 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的美誉。拥有一批世界著名5A、4A、3A级景点, 并以其独特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中西交融文化名扬天下, 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大县, 2007年成为全国首个接待游客超500万的县城, 广西唯一的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随着阳朔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 旅游事业亦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对县城环境和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阳朔县处于初级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严重影响了日益发展的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桂林市政府设计规划了“广西阳朔县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规划, 新城区位于阳朔县的南部, 规划总面积为11000亩, 建设用地面积9800亩。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市民休闲广场、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管道工程、公用设施、绿化工程等。

2 阳朔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道路交通:目前, 阳朔县9个乡镇已全部通车, 然仍有将近一半的村委会不通公路, 和全区74.39%的村已通车相比, 相差20多个百分点。交通的闭塞妨碍了当地居民获取市场信息、开展城乡协作、进行要素与产品的交流, 严重制约了阳朔县经济的发展。

供水、排水:阳朔县水资源丰富, 有漓江、金宝河、遇龙河、乌龟河等17条河流,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 县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县城目前有自来水厂1座, 供水能力2.6万吨/日。本项目建设区域内, 尚无任何市政污水管网设施。供水、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严重制约了工业、农业的发展。

电力、电信及邮电:阳朔县目前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 35kv变电站3座, 规划新建屏风110kv变电站1座,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 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此外, 目前新城区建设范围内主要是由县电信局提固定电话线路, 电信线路并全部为架空敷设, 附近移动及联通通信基站信号已覆盖项目建设区。

燃气管道:新城区现无任何燃气系统。

3 阳朔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阳朔县城镇化水平较低, 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县城功能配套建设还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3.1 现有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阳朔县过去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科学、适度超前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障, 致使现在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低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阳朔县城区难以起到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 无法成为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

3.2 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单一。目前阳朔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上

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外资注入及民间投资热情不高,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未进入社会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

3.3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阳朔县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理地质

构造复杂, 使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资金规模更为庞大。因此, 近年来尽管国家、省、市、区每年投资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 但相对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再加上民间投资热情不高, 资金筹措压力较大。

4 阳朔县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的意义

通过以上对阳朔县基础设施现状的分析, 不难发现, 阳朔县目前城镇化水平比较低, 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驻地规模普遍偏小, 县城功能配套还不完善, 难以起到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 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的需求。因此, 阳朔县政府提出的“阳朔县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以前瞻性的姿态引导阳朔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阳朔县县城布局合理化新城区基

础设施建设为阳朔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了发展空间, 其开发启动将引导县城重点南移, 使原单一的以阳朔西街为中心的城市形态转化为以南北轴向为主的组团型县城布局形态。新城区定性为县城行政办公、商务、旅游服务、文化、休闲娱乐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生态性城市新区。本区作为阳朔县的新行政中心, 将容纳主要县级行政管理机构, 从而疏解老城区的这部分职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本项目的建设是扩城兴城的需要随着阳朔旅游事业的发

展, 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桂林市阳朔县县总体规划》, 确定了“北控、南扩”的县城空间发展战略, 力求到2020年县城总建设用地达10.75平方公里。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县城空间发展的“南扩”战略, 它的建成将为县城拓展2平方公里多, 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4.3 本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本项目的建

设将紧扣文化产业建设这一主题, 在规划设计上力求体现阳朔独特的山水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提升文化品位, 注入文化内涵, 以文化交流为桥梁深化对外开放的程度。此外, 不仅要在新区内打造文化旅游景观, 还要引入医疗、卫生、教育等优秀公共服务资源, 形成一个成熟、便捷的城市生活圈。吸引外商放下包袱, 大胆投资, 从而充分发挥阳朔县的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 在开放的领域、建设的规模、经营的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 实现以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4 本项目的建设是阳朔县旅游发展的需要随着桂梧高速路

的建成, 以及规划的阳朔—鹿寨高速公路和在建贵广铁路穿境而过并设阳朔站的启用, 阳朔县的旅游业和旅游人数必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现有的旅游资源前提下, 适度的开发, 有效的利用,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旅游地综合竞争力, 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而本项目拟建的旅游服务区将作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度假产业的承载体, 以旅游度假客源市场为目标, 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实现阳朔县旅游产业的结构性转变。

4.5 本项目的建设是阳朔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

来, 阳朔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 具有强劲势头。2008年阳朔县财政收入完成3.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18%;旅游收入和旅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8亿元, 增长32.5%, 接待游客达516万人次, 同比增长24.4%。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旅游业蓬勃发展, 对县城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拟建的行政中心区以前瞻性的姿态引导县城向新区发展, 同时, 利用良好的山水景观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行政中心建筑群体, 结合行政中心建设向遇龙河开放的市民广场, 展现行政中心的良好形象, 起到区域中心的带动作用。

4.6 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保护现有文化遗产, 树立区域旅游品

广西阳朔大榕树的导游词 篇5

进入古榕公园以后,当您在冠如华盖的巨大树荫下,慢慢端详,细细品味。此时,您神清气爽,身心俱静,能够感受到这神灵之树如母亲般对您的安抚和慰藉,深深沉浸在这绿色的爱意和温馨之中,尘世间的忧愁与烦恼顿时消失殆尽。您看着眼前这棵虬根如虹,挺拔苍劲,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榕,如同看着一位鹤颜童发、面容安详的百岁老人,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您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命中的风云际会,时间里的沧桑与感动,您可能还会想到很多很多。导游或者纯朴的当地村民会告诉您,相传古榕树为唐代所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榕树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多,可以投下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的阴凉。您想,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又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还有那十余米长,一米多粗的贴地横出的树干,如巨人伸出一只力举万钧的手臂,又似一条蓄势待发,急欲腾飞的巨龙。那藤蔓交错的虬枝,那在微风中如珠帘般飘拂的须根,无不使您心旌神摇,产生无穷遐想。

榕树一侧的小河,这就是金宝河。在临近中午的金黄中弥漫着翠绿气息的阳光下,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几只古色古香的竹筏游弋水面,游人坐在竹筏上,往来于河两岸之间。抬头间,隔岸相望,对面有一幽静的小村落有一座孤山,中间空一洞,两面贯通,如一扇石门,名穿岩,穿岩村名由此而来。孤山之洞如画屏,里面花红柳绿,民舍几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四周奇峰环列,田野飘绿,阡陌纵横。

您漫步在这灵山秀水间,心中悠悠浮起恍若隔世的感觉!难怪不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描述些处:”金钩挂山头,青蛙山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青流,骆驼把江过,猩猩发了愁,美女正梳妆,三姐抛绣球,翠竹迎客到,人在画中游“.

广西阳朔县 篇6

近日,由《行游天下》旅游杂志、搜狐旅游、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网、美景中国网等媒体联合推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评选”活动,通过广大网民投票的形式,评选出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德天瀑布、兴安、阳朔、黄姚、《印象·刘三姐》、北海、芦笛岩等12家景区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各主题评选。

中国是世界最美的国家之一,拥有许许多多世界级旅游景观。当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已不是有没有地方去的问题,而是去哪里才最合适!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据悉,这是一次纯粹关于旅游的最美评选,评选标准的基本原则是:游客能到达的地方,而且必须具有安全性、便捷性等条件。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的景区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完整性、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还需要景区内涵富有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据了解,德天瀑布入围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阳朔古城入围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黄姚、兴安、兴坪古镇入围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印象·刘三姐》入选中国最美的五大实景山水演出;芦笛岩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奇洞;北海入选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等共12个景区入围本次主题评选活动。

“中国最美旅游胜地”主题评选分推荐、初选、审定、出版编辑4个阶段,由旅游专家初步评选出目标景区,公布在美景中国官方网站和合作网站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网上,进行网络公开投票。根据得票多少,由旅游行业内有关专家、媒体记者和旅游玩家组成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上一篇:两级管理下一篇:安全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