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症

2024-05-16

心脏神经症(精选十篇)

心脏神经症 篇1

关键词:心脏神经症,逍遥散,血栓通

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多见于女性, 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脏神经症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本病病情复杂多变, 属于中医胸痹、心悸、脏燥等范畴。笔者根据病因病机, 采用逍遥散合血栓通治疗3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口服谷维素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2年9月60例诊断为心脏神经症, 病程为1月至3年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男13例, 女17例;年龄22岁~68岁 (37.8岁±6.2岁) 。对照组30 例, 男11 例, 女19 例;年龄21 岁~68 岁 (39.5岁±5.9岁)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1];主证:心悸, 胸闷胸痛, 胸胁胀满, 气短, 善叹息, 多与情志变化有关, 唇舌紫暗, 脉涩。兼证:心烦口苦, 呕恶, 情志抑郁, 沉默寡言, 心绪不宁, 目眩。

1.3 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2 Ⅲ)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的诊断标准[2], 且具有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等典型的心血管症状[3];有头晕、失眠、焦虑、紧张、多汗等全身性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表现;伴心电图aVF或V5 导联ST-T改变。相关检查如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已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日静滴血栓通注射液0.45g二周。逍遥散组方:炙甘草3g, 炒当归10g, 茯苓10g, 白芍10g, 炒白术10g, 柴胡10g, 薄荷6g。上七味水煎连服二周。对照组口服谷维素20mg, 每日3次。

1.5 疗效观察中医症候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得分变化, 同时以SAS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估的标准之一。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变化,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 使运化有权, 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 缓肝之急。薄荷少许, 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纵观全方, 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可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调整体内激素水平、调节免疫、保肝、抗自由基和改善微循环、抗抑郁[4]。血栓通的有效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甙。三七总皂苷中主要含三七皂苷和人参皂甙。血栓通不仅能够活血化瘀, 同时还有一定的健脾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血栓通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压力、解除冠脉痉挛, 对血管内皮有显著保护作用, 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5]。两药合用使疏肝理气与活血通络同用, 健脾理气与养血养阴兼顾, 相得益彰。本研究中6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 逍遥散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30例, 总有效率达96.67%, 仅一例无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故逍遥散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心脏神经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68.

[2]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3-114.

[3]王恺.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 (4) :194-195.

[4]熊静悦.逍遥散康医院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 23 (1) :3-5.

心脏神经症 篇2

[关键词] 芪麦养心颗粒;心脏神经症

[中图分类号] R74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16-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使心脏神经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治疗有一定难度。许多患者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上受到的痛苦折磨,往往比器质性心脏病还严重。西医治疗一般以小量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近期效果尚可,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本病日渐凸显其优势。本研究通过应用芪麦养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患者临床研究,旨在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神经症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芪麦养心颗粒治疗,每日3次,每次20 g,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过多疑虑。鼓励患者调畅情志,解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诱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劳、紧张、精神刺激。鼓励患者适当加强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片(广州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601,10 mg/片),20 mg/次,3次/d;维生素B1片(上海辛帕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401,10 mg/片)10mg/次,3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5037,25 mg/片),12.5 mg/次,2次/d。每晚睡前给予0.5 mg劳拉西泮片口服。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2 诊断标准

由于本病诊断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故参照《实用心脏病学》并参考《内科学》拟定观察病例纳入标准:有明显的精神刺激或过度紧张史;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感到心慌,可有心动过速,心悸感觉非突发、突止,精神紧张使之加重;呼吸困难或胸闷憋气感、疲乏无力、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常与体力活动无密切关系,而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心电图可有ST-T改变或早搏、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不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1.3 疗效评定

有效:症状有改善,偶然心电图仍有非特异性ST-T改变

或偶发期前收缩,但尚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治愈:治疗后1个月内心悸、呼吸困难或憋气感、疲乏无力、胸痛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能坚持正常工作。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有所改善,能坚持正常工作且回复到日常生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或有加重,心电图无任何改善。

1.4 选方依据

1.4.1 芪麦养心颗粒方药组成 黄芪20 g,淮小麦30 g,茯神15 g,红花10 g,川芎10 g,酸枣仁30 g,远志15 g,百合30 g,夜交藤15 g,大枣10 g,柴胡10 g,甘草10 g。上药为1日量,由驻马店市中医院制剂室制作成浓缩颗粒剂,每包20 g。用法:每日3次,每次1包(20 g)。

1.4.2 方药释义 本方为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构思精练,组方巧妙。有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之功,主要用于脏躁证。归脾汤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至明·薛己补当归、远志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是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其特点是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综观全方具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之功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22例,治愈26例,显效45例,无效7例;对照组有效27例,治愈31例,显效24例,无效18例。可见,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简称心脏神经症;国外称为神经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性循环无力症或高敏症等[1]。

心脏神经症虽然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但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患者多到心血管内科就医。心脏神经症通常合并焦虑等心理方面的障碍,其主要症状有心悸、心前区不典型疼痛、胸闷、气短等典型的心血管症状,并有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心电图的非特异性ST-T改变,偶发期前收缩等,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常因过劳、精神创伤或情绪激动而加重,迁延不愈。由于其没有严格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常与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所以诊断有一定困难,心内科医师主要靠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胸片、平板实验、甚至是冠状动脉造影等排他性诊断,造成诊断和治疗率较低。患者常因反复发作造成巨大心理阴影,诸多无意义的昂贵检查也给不少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精神神经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致本病易误诊误治。因此,要求临床医生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加强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代医学对于神经功能的了解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它引起循环系统调节障碍的确切环节和机制还不清楚,部分的调节紊乱可能是通过植物神经造成的[2]。所以,西医治疗本病一般以小剂量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3],近期效果尚可,远期疗效欠佳。

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日渐凸显其优势。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心脏神经症可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郁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乃情志不畅,郁而化火,耗伤心血,阴损及阳,致阳气浮越,神不内守,故出现心慌、易惊善恐、少寐多梦等[4]。

本研究通过严格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芪麦养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治愈后不易复发,耐受性和远期疗效较好。应用芪麦养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为心内科医生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丰富了中医药防治心脏神经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地服务临床,解除广大患者病痛。

[参考文献]

[1] 刘俊峰,简怀平.心脏神经症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4(5):1117.

[2] 周铁生.心脏神经症患者个性特点及情绪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4):68-69.

[3]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张汉洪.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心神經官能症7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75-76.

心脏神经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系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2 Ⅲ)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的诊断标准[1], 且以心血管系统不适为主诉, 相关检查如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已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 其中男16例, 女44例, 年龄19岁~53岁, 平均38.5岁;对照组30例, 其中男9例, 女21例, 年龄20岁~51岁, 平均39.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 基本方:党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20 g, 当归15 g, 丹参15 g, 远志10 g, 酸枣仁20 g, 柴胡15 g, 白芍20 g, 甘松10 g, 山栀10 g。每日1 剂, 水煎2次, 取汁400 mL, 每次200 mL早晚分服, 每周6剂, 4周为1个疗程, 随访1个月。 对照组口服谷维素20 mg, 每日3次。窦性心动过速者加阿替洛尔6.25 mg~12.5 mg, 每日2次;失眠者加安定2.5 mg~5 mg, 每晚1次, 疗程同治疗组, 随访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原有症状改善50%以上;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研究患者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及1个月随访时SAS评分比较 (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心脏神经症属于躯体神经障碍中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 并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的一种病症。患者在心脏血管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性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 如部位不定的疼痛及心悸等异常感觉, 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心脏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故本病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 非特异性症状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心脏循环系统。本病多见于中青年, 女性多于男性, 有研究[2]表明, 心内科患者中无躯体疾病的心理障碍发病率约为33%, 其中大多数为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属于中医“胸痹”“心悸”“郁证”范畴。病因与情志所伤、劳逸失度、饮食不节有关, 病机常为肝气郁结、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脉络瘀阻等, 涉及心、肝、脾三脏。多数患者病程较长, 表现为虚实夹杂, 心脾两虚为本, 气滞、痰浊、血瘀为标, 治疗时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为主, 活血止痛、行气化痰为辅。笔者用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 化痰宁心;丹参、当归、白芍养血活血, 滋养心肝;柴胡、甘松疏肝止痛、开郁醒脾;酸枣仁、远志补心益脾、安神定志;山栀清泻郁火, 防止温热太过。诸药配合, 养心与健脾并进, 疏肝与活血相融, 标本兼治, 补而不滞, 滋而不腻, 随证加减,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3-114.

药粥调理心脏神经官能症 篇4

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多由于平素心虚胆怯,情志不畅,暴惊暴恐,损伤心气,扰乱心神;或因心脾血虚不能养心;或因肾阴不足,心火内动而致病。采用药粥调理,颇有效验。下面介绍几则,不妨试试:

桂圆枸杞粥

桂圆肉20克,枸杞子20克,百合30克,红枣(去核)10枚,粳米60克。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晨起空腹服食。此粥有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可治疗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核桃茯苓粥

核桃仁、黑芝麻各30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将上三味捣碎,与粳米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做早餐食用。此粥有补肾、养心之功效,可治疗心肾亏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

枣仁莲子粥

炒酸枣仁(捣碎)20克,远志10克,莲子(捣碎)30克,小米60克。先水煎远志,过滤取汁,以药汁再加水适量,煮酸枣仁、莲子、小米成粥,睡前服食。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疗心血亏虚所致的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神志不宁、智力衰退等症。

合欢大枣粥

合欢皮、夜交藤各20克,小麦50克,红枣(掰开)15枚,甘草10克,大米50克。先水煎合欢皮、夜交藤、甘草,去渣取汁,以药汁再加水适量煮小麦、红枣、大米为粥,加蜂蜜适量调味,睡前服食。此粥具有养心、安神、解郁的作用,适用于烦躁易怒、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烦不寐、胆怯易惊、心悸多梦等症。

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均选自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84例,其中男31例,女53例,年龄25岁~50岁,平均年龄40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1],病史>3个月,通过问诊、体格检查或超声、胃镜等手段排除上消化道疾病、胸廓及胆管系统疾病,行超声心动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除外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对有疑问或者运动试验阳性、可疑阳性或难以判定者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同时除外其他类型精神障碍。

1.2 治疗方法

入选的患者按随机化的原则(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公司)10.5 mg,每日清晨、中午各服1片,治疗8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6,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8周。所有患者除给予上述治疗外,都辅以心理治疗。持续到观察终点,治疗期间不合并应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3 疗效评定

将入选病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度,并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焦虑量表(HAMA)评价伴发焦虑程度。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症状减轻≥50%;有效:25%≤症状减轻<50%;无效:症状减轻<25%.84例入选病例按治疗方案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的第1,4,8周末各进行1次临床检查和量表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以此来评价黛力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HAMA评分变化

结果显示:2组治疗之前的HAMD和HAMA评分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4周末及8周末2组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显效率比较

4周末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周末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慌、胸闷、失眠症状缓解更完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口干、便秘等,均未做特殊处理,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第1周,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为轻度胃部不适等。2组均未因副反应而影响继续治疗,2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变[2]。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头昏、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岁~40岁居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至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就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本病体检常无特殊发现,多呈焦虑状态或紧张表情,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脏听诊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强,偶有早搏出现。本症的治疗原则与神经官能症相同,以心理治疗为主,减轻症状可用小剂量镇静药、β受体阻滞药等。传统方法以安定治疗可能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但对于头昏、乏力等症状无效甚至可以加重,疗效不稳定,病情易反复。

黛力新为复方制剂,每片含有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氟哌噻吨是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大剂量氟哌噻吨主要拮抗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降低多巴胺能活性;小剂量氟哌噻吨的作用却与之不同,它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多巴胺的含量增加。美利曲辛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触间隙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黛力新的药理作用是两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其可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NE及5-HT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治疗抑郁症[3,4]。在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可产生一定相互拮抗的效应,使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不良反应减少而轻微。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黛力新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从研究结果可得出黛力新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逐渐提高,完成4周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显效率达84.6%;完成8周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显效率达88.9%,这一结果也提示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改善与抑郁症的好转基本同步,从而证明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抑郁症相互影响的关系。黛力新不仅对抑郁症有显著疗效,对治疗心脏神官能症的疗效一样显著。本研究中黛力新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在轻度口干、胃部不适、便秘等,不影响治疗的进展。综上所述,黛力新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依从性高,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安全、有效药物。

摘要:目的 观察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 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mg,2次/d,共8周;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维生素B6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度,并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焦虑量表(HAMA)评价伴发焦虑程度。结果 治疗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下降,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 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黛力新,心脏神经官能症,抑郁,焦虑

参考文献

[1]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14.

[2]李高平.心脏神经官能症[M}.//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95-1497.

[3]Cross A,Owen F.Characteristics of JH-Cis-fupenthixol binding to calf brain membrane[J].Eur Pharma Col,1980,65(3):341-347.

针药并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 其中, 男7例, 女35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56岁, 年龄≤20岁者1例, 21~30岁者6例, 31~40岁者18例, 41~50岁者13例, 50岁以上者4例;病史最长2年, 最短1周;治疗时间1周~2个月。

1.2 诊断标准

符合《内科学》6版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标准。青壮年女性多见, 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 时轻时重, 但多不严重,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详细询问有无焦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 心悸、气促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 睡眠状况如何。体格检查常无特殊发现。多呈焦虑状态或紧张表情, 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脏听诊时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强, 可伴有心前区Ⅰ~Ⅱ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偶有早搏出现。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 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多在Ⅱ、Ⅲ、aVF或V4~6导联, 心得安试验阳性, 部分患者运动试验阳性, 但进行心得安运动试验时ST段和T波恢复正常。心脏超声检查可排除心脏、大血管和瓣膜的结构异常。

1.3 方法

1.3.1 口服中药

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生姜15 g、薄荷6 g、炙甘草6 g。给药途径:口服中药汤剂每日1付, 煎2次, 共300 ml, 早晚各服150 ml。加减治疗:兼阴虚发热者, 加用青蒿、龟板, 柴胡改银柴胡;兼血虚者, 加用阿胶;兼实热者, 加用黄芩;兼血瘀者, 加用丹参、桃仁、红花;兼虚烦不寐者, 加用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兼胸痛者, 加用元胡、川楝子。

1.3.2 针刺治疗

主穴取心俞、肝俞、脾俞、内关、印堂、百会, 配穴取足三里、四神聪、三阴交、神门、太阳、风池、合谷、太冲、肾俞、膻中、人中、大椎等。穴位选定后, 选用75%酒精棉球作常规消毒, 然后用毫针迅速刺入皮下, 得气后一般留针20~30 min, 平补平泻手法, 每日治疗1次, 10 d为1个疗程, 一般针刺2~3个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3 d。

1.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心电图恢复正常, 或有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好转, 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及心电图均无改善。

2 结果

42例患者中, 显效27例, 占64.3%;有效12例, 占28.6%;无效3例, 占7.1%。多数患者在服药1~2周后既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或部分消失, 尤其是心悸、胸闷等主要症状的改善。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功失调, 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造成心脏血管功能异常,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其中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 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的作用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活动。由于各种刺激导致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产生障碍, 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造成交感神经张力过高, 从而导致心血管功能异常。因此, 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在治疗上可用调节神经药、小剂量镇静药、β受体阻滞剂减轻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证属“郁证”、“心悸”、“脏躁”、“不寐”等范畴, 情志失调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肝失疏泄是其病机关键, 与肝、心、脾密切相关。肝为藏血之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 肝失条达, 或阴血暗耗, 或生化之源不足, 肝体失养, 皆可使肝气横逆, 胁痛, 寒热, 头痛, 目眩等证随之而起。本组病例均以逍遥散加减治疗,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为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之证而设。祖国医学认为, 心与肝关系密切,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藏血, 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 肝主血海故也。”心主血, 肝藏血, 人体的血液化生于脾, 贮藏于肝, 通过心运行全身, 心行血正常, 则血运正常, 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 则心无所主, 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另外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虽由心所主, 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故《薛氏医案》说:“肝气通则心和, 肝气滞则心乏, 次心病先求于肝, 求其源也。”用逍遥散治疗此病有心病治肝, 治病求本之义。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茯苓、白术健脾助运, 薄荷、生姜疏散条达, 炙甘草健脾并调和诸药。

合并针灸治疗,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阴维脉, 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有养心宁神, 疏通气血之功;督脉起于胞中, 上行入脑, 处于背部属阳, 人中、印堂、百会取其开窍启闭、健脑醒神, 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通一身之阳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 又为五输之合穴, 具理气健脾和胃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之穴, 具滋肝补肾之功;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为各脏背俞穴, 可调整各脏之经气;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 调整一身阴阳气血;四神聪为经外奇穴, 主要配合百会穴开窍启闭、健脑醒神;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 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增强开窍启闭、健脑醒神之功;膻中为任脉属穴, 心包经的募穴, 八会穴之气会, 取其宽胸理气开郁之用。诸穴合用, 调整阴阳气血、宽胸解郁、开窍醒神, 切中病机, 在临床观察中, 对神经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疏肝解郁方, 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配合针刺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刺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中药,针刺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56-357.

[2]李永.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62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 (8) :39-40.

[3]高兴军.加味逍遥丸合心通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 11 (3) :229.

[4]徐福成.针刺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40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06, 25 (6) :40.

[5]张晓霞.综合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0例[J].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2) :161-162.

[6]穆广梅.耳针加体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08, 28 (6) :6:409-410.

心脏神经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择2 0 0 4年4月至2 0 0 8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114例, 所有病例均通过详细体检、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等排除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程6个月至3年, 平均20个月;分为甲组65例和乙组49例。甲组男13例, 女52例;20~40岁58例 (89.2%) ;所有病例均有心悸, 胸闷60例 (92.3%) , 头昏头痛48例 (73.8%) , 疲乏无力、睡眠障碍各64例 (各98.5%) , 心律失常16例 (24.6%) 。乙组男17例, 女32例;20~40岁44例 (89.8%) ;所有病例均有心悸, 胸闷44例 (89.8%) , 头昏头痛35例 (71.4%) , 疲乏无力46例 (93.9%) , 睡眠障碍47例 (95.9%) , 心律失常12例 (24.5%) 。两组一般资料及症状大体相似。

1.2 治疗

甲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口服, 4粒/次, 3次/d, 连续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腻之物, 保持七情调畅, 劳逸适度, 并停服其他各类中西药物。乙组常规给予安定2.5mg, 睡前口服;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25mg, 2次/d, 连续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悸、胸闷、头昏头痛、疲乏无力、睡眼障碍、心律失常完全消失;有效:上述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发作频率减少, 持续时间缩短或其中部分症状完全消失;无效:上述临床表现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甲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乙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9.27, P<0.0 1) 。总体上, 甲组疗效好于乙组。

2.2 两组临床表现消失情况比较

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 除心律失常外, 余症状的消失率甲组均高于乙组。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常见的心血管功能失调之一, 是以心悸、胸闷气短、头昏头痛、疲乏无力、睡眠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个综合征, 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10%, 较多见于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女性。本病系由于自主神经平衡失调所致, 无病理方面的器质性病变。由于本病患者大多精神比较敏感或脆弱, 往往自觉症状较重, 心理压力很大, 部分患者甚至长期处于病废状态而不能工作。

心脏神经官能症既往治疗以口服安定等药物为主, 有时并用β受体阻滞药, 但疗效并不理想。因其为一组综合症状, 而目前西药制剂中缺乏一种多受体、多作用位点的药物, 在治疗其中某一症状的同时因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加重另一症状。

参松养心胶囊是国家批准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其主要成分是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炒酸枣仁、丹参、赤芍药、桑寄生、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等。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 同时选用丹参、赤芍药、土鳖虫、甘松活血通络, 使脉络畅通、气络得养, 又配伍清心安神的黄连和龙骨, 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心安神之功效。《名医方论》云其“诸药入心而安神明”, 是治疗“心悸”、“怔忡”、“失眠”等症的常用中成药。

我们的研究表明, 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较传统的安定与倍他乐克治疗, 前者效果明显好于后者。刘彦玲报道[2]该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可显著改善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的平衡功能。但本观察提示, 参松养心胶囊对缓解患者的心悸、胸闷气短、头昏头痛、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确有显著效果, 而对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差。所以, 笔者认为, 对伴心律失常的患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可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88-1590.

心可舒片治疗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1月—2007年3月住院治疗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60例, 其中男15例, 女45例, 年龄 (18~38) 岁, 平均26岁;发病时间0.5年~5.0年, 平均2.8年。其中心悸症状50例, 心前区不适39例, 气短42例, 过度换气的26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①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过度换气的心血管症状的青壮年, 其症状发生与精神因素 (紧张、受惊、情绪激动等) 有关。②经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sTSH) 、2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 、心脏彩超检查正常, 初步排除有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 (冠状动脉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 ;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日平均心率 (86~110) /min。③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有频发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的排除在外。

1.3 方法

对照组予谷维素 (20~30) mg, 每日3次, 氨酰心安12.5 mg, 每日2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KC9292) 1.2 g, 每日3次。两组病人均进行有关解释, 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紧张情绪, 消除发病的心理因素, 伴有失眠的还加用舒乐安定 (1~2) mg, 每晚1次, 而且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影响心率药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过度换气的缓解作为指标进行统计, 其中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大于2周以上的为显效;有关自觉症状较同时间内发作频次减少或发作持续时间有所缩短的为有效;症状与同期无明显改善的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悸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悸25例, 显效21例 (84%) , 有效4例 (16%) , 无效0例;对照组心悸25例, 显效10例 (40%) , 有效14例 (56%) , 无效1例 (4%) , 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心前区不适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前区不适20例, 显效17例 (85%) , 有效2例 (10%) , 无效1例 (5%) 。对照组心前区不适19例, 显效9例 (45%) , 有效11例 (55%) , 无效0例。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气短疗效比较

治疗组气短25例, 显效6例, 有效19例, 无效0例。对照组气短16例, 显效5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两组比较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过度换气疗效比较

治疗组过度换气13例, 显效5例, 有效8例, 无效0例。对照组过度换气13例, 显效5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心可舒片主要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等组成, 其中丹参为君药, 葛根、三七为臣, 木香为佐, 山楂为使, 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中憋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以及高血脂、胸闷、心律失常等。现代医学表明心可舒片可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 扩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供血, 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和减少缺血的范围[2], 尚有抗β-受体效应, 随着剂量增加可呈现房室传导延缓及传导阻滞作用[3], 心可舒片对窦性心动过速具有一定的降低心率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 安全、无副反应[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各种社会压力加大, 各种神经官能症越来越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外环境刺激或内环境失衡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进而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促使心脏血管功能出现异常[1]。最主要特征为表现为主观感受的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心血管症状多而易变, 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1]。

虽然本研究比较的指标是主观性很强的自觉症状的缓解情况 (对于此病仅能如此) , 在评估其疗效时可能还会加入观察者的某些主观性, 但是其分析结果与临床预后相符合, 其疗效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心可舒片在缓解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普遍存在的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但在缓解过度换气症状上无明显的优势。

与其他神经官能症相似, 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如焦虑、情绪激动或精神创伤均为常见的病因, 其中心理暗示作用尤为突出[1]。因此不排除心可舒片本身的药名对于此类易受心理暗示的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此外, 其改善有关症状的疗效还与心可舒片本身固有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间接起到对心肌营养支持的作用有关。

临床上器质性心脏病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器质性疾病也可引发神经系统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早期的器质性疾病甚至无法找到客观的临床依据, 易与心脏神经官能症混淆, 为避免临床上的误诊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 建议若条件许可且在病人 (或病人家属) 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完善有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存在, 必要时可采取观察性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方式对其进行追踪。当然, 对于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 药物治疗的同时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尚可以邀请心理治疗专科医师介入, 参与诊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8.

[2]魏文康.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 2005, 9:182-184.

[3]陈奇, 姜延良, 杨拾宁, 等.中成药名药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04.

心脏神经症 篇9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优质护理 应用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35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自觉症状明显,常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表现,经反复检查,不能确定患者有确切的心脏病,但是它确实是一种病态,而且造成的功能紊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此类患者,单纯只用生物医学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效果不佳。2007年3月开始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到2012年6月有3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6月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30例,女21例,男9例,年龄23~52岁,平均45.5±5.6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4.8±6.3个月。将这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优质护理;同时将2007年3月前未开展优质护理时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30例材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加以比较。对照组30例,女23例,男7例,年龄21~51岁,平均44.5±4.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4.9±6.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心得安,谷维素,维生素B1,刺五加片和安定片等,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以上述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由管床护士给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模式服务,应包括以下内容:住院环境介绍、注意安全事项;耐心倾听是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听听患者倒到苦水及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就会使得患者感到温暖解除戒备心理取得患者信任。循循善诱掌握主动通过对话与询问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问题挖掘其背后主导的社会心理事件了解患者的个性生活成长经历为心理干预积累素材;通过分析与对质让患者自己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不良情绪与种种身体不适联系起来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患者自己意识到有了不良情绪才有了今天的浑身不舒服那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对疾病的不合理的认知解释这些不良认知并加以纠正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始终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治疗中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不能居高临下甚至训斥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士恰如其分地给患者安排教育知识。譬如,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心脏神经官能症又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治疗方式、方法以及检查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等等。保证患者要正确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共同详细分析发病的因素,必要时进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得安试验等检查,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应生活有规律,祛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减轻症状的药物包括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早上服用安定多可减轻白日的症状。

评定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与主观感觉恢复情况进行分级评定。①痊愈:自我主观感觉完全恢复正常,全部临床症状都消失;②显效: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头晕,失眠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③有效:上述癥状和体征好转或部分减轻;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5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结 果

观察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14/3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和病理方面均无器质性病变,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社会心理因素是肯定的[1],其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有定时发作的特点,多见于休息状态下发作,本文资料中夜间发作26例(43.3%),午间发作20例(33.3%),发生诱因常为睡眠不佳。既往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很满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我院通过给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给予全程多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知晓了疾病情况,消除了担心害怕的心理。对待老龄人需要更加关照,特别是性格内向的老年人,更要多引导、多表扬,督促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与他人沟通,消除孤独寂寞,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就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说明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总之,优质护理能减轻心脏神经官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婷婷,郑祖艳,宿慧,等.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60.

心脏神经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符合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男62例, 女98例;年龄20岁~65岁 (35.2岁±14.5岁) ;病程1月至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8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选取标准

患者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疼痛, 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多在安静时发生, 活动忙碌时症状不明显) ;伴全身神经官能症状:焦虑、紧张、手掌多汗、两手颤抖、体温升高, 失眠、多梦, 且易在过劳或情绪波动时诱发。体格检查可见血压轻度升高且易波动, 心率略增快, 偶有期前收缩, 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 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多在Ⅱ、Ⅲ、aVF导联出现, 并经常发生变化, 心得安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运动试验阳性, 但进行心得安运动试验时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且排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0~14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谷维素20 mg, 每日3次;美托洛尔25 mg, 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 每日3次, 每次2粒口服, 部分难治者可加大剂量, 每日3次, 每次4粒。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全身神经官能症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情绪正常, 心电图检查正常;有效:症状减轻, 情绪基本稳定, 心率、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部分改善。

1.4.2 自觉症状评分

采用问卷打分 (百分制) 的形式, 问卷内容包括气短 (20分) ;胸痛、心悸 (20分) ;一般情况 (20分) ;精神状况 (20分) ;生活质量 (20分) , 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打分。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评定[5]比较 (DASS-21评分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1。

2.3 两组自觉症状评分 (见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常因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健康, 情绪紧张, 症状多种多样, 时好时坏, 发作时以心血管疾病主诉症状, 如心悸、心前区疼痛, 胸闷、气短, 疲乏无力等多见, 可伴有头晕、失眠多梦, 烦躁、精神紧张、多汗等症,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毒性心肌炎等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心脏神经官能症既往治疗以口服谷维素、安定等药为主, 有时并用β受体阻滞剂, 但疗效并不理想。目前西药制剂中缺乏一种明显有效的药, 患者反复出现症状, 影响生活质量, 反复门诊就诊, 重复做心电图、心脏ECT及冠脉CTA等检查, 造成医疗资源巨大浪费[6]。

益心舒胶囊是在生脉饮中增加了黄芪、丹参、川芎、山楂四味药, 相辅相成, 达到益气复脉, 养阴生津的功效[4,5], 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同时有镇定、安神作用, 能缓解胸闷、心悸、无力症状, 改善失眠, 多汗症状, 是证实有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7,8]。

本研究显示,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应用益心舒胶囊,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抑郁状态DASS-21评分明显降低, 自觉症状评分提示得分明显提高, 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且所有患者应用益心舒胶囊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能接受长期规律治疗。

益心舒胶囊可以作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用药,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摘要: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1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 给予谷维素20 mg, 每日3次, 美托洛尔25 mg, 每日两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益心舒胶囊,谷维素,美托洛尔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8-1589.

[2]黄燕, 顾宁, 黄霞, 等.益心舒胶囊治疗女性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12, 44 (4) :30-31.

[3]杨磊.益心舒胶囊消退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24:44.

[4]邢湘君.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9) :1012-1013.

[5]魏义梅, 付桂芳.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8-70.

[6]林勤武.106例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7, 23:12.

[7]李成纲, 郭勤文, 李亚琴.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辨治[J].甘肃中医, 2006, 2:25.

上一篇: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下一篇:印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