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评估

2024-05-02

危险因素评估(精选十篇)

危险因素评估 篇1

下面将在临床上如何进行压疮的评估以及处理与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1 危险因素的评估

1.1 目的

①准确地鉴别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处理;②有危险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比临床判断更可信任;④有效地分配资源 (以高危险患者为目标) , 资源给最需要的患者用。

1.2 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感觉的认知; ②皮肤的湿润;③身体的活动力;④营养的吸收;⑤摩擦力及剪力;⑥改变及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

2 预防措施

2.1 首先减少或消除对组织的压力

翻身及平卧、侧卧位时每2 h变换一次, 俯卧位每6~8 h变换体位一次, 给患者变换姿势时一定要有效地更新分配重力让患者减低负荷, 也可给患者用泡沫或海绵, 海绵垫必须超过2.5 cm以上, 否则没有作用。

2.2 避免摩擦力及剪力

给患者更换姿势时一定要注意移动的技巧, 不要硬拉。

2.3

避免物理因素刺激

2.4 营养补充

要给患者加强营养, 提供热量。

2.5 处理好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保护好皮肤, 用温水或清洁的水清洗, 干燥时用润肤霜, 潮湿时用皮肤保护霜。

2.6

鼓励患者多翻身, 侧卧时身体和床呈30度角, 足跟用保护垫。

2.7 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一定要让患者明白自我保护 (如:皮肤的检查、移动的技巧, 护士及家属一起对压疮进行评估) , 帮助他们懂得压疮与皮肤护理的关系, 把最基本的护理知识教给家属, 告诉他们移动的技巧, 不要硬拉, 让患者家属变被动为主动, 进行操作时避免给皮肤造成额外的压力, 对于高危人群, 可在受压部位贴保护膜, 但边不要卷曲。

3 压疮伤口的处理

3.1 水疱

直径大于5 mm, 用酒精消毒, 针头刺破, 用透明敷料或薄的水胶体敷料贴上去, 7 d揭下来或自行脱落。

3.2

水疱直径小于5 mm, 酒精消毒, 不用刺破, 直接贴上透明敷料或薄的水胶体敷料, 7 d后自行脱落。

3.3

真皮层破损的伤口, 水疱皮已经掀起, 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去除残留在伤口上的表皮层, 贴上水胶体的敷料, 敷料要大于伤口1~2 cm, 7 d更换一次敷料。

3.4

感染性伤口, 一定要做细菌培养, 用消毒液进行清洗一次, 渗液多时1~2 d换一次, 并系统地应用抗生素。

3.5

黑色硬痂皮伤口, 清楚坏死组织, 然后用水凝胶敷料, 有效清除坏死组织, 并系统的应有抗生素。

3.6

住院 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篇2

(事件类别:跌倒□坠床□ 自伤□ 管路滑脱□ 其它)

一、病人信息

病区________床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年龄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诊断________

二、评估表

项目 年龄 意识 感觉 精神 行动 药物 其它

病情

>75岁或<10岁

认知异常 视觉异常 躁动、燥狂 重度抑郁、焦虑 需要协助(人或物)

使用(利尿剂、镇痛剂、降压药、降糖药等)

实际分值

记分 1 1 1 4 4 1 1

得分

备注:

1.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的意外事件项目(在相应的事件类型选项框内打勾)。2.总分≥4分提示为高危人群。

三、预防措施落实:

预防措施

使用手标带 使用床栏给予保护 使用保护性约束 使用相应的警示标牌 开具陪护证,由家属陪护 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 落实相关护理记录 其他:

落实情况(打√表示)

首次评估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时间________评估护士签名____________ 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科护士长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

四、随访情况

随访日期

转归日期

撤消

患者目前 评估分值

转科

预防措施落实

情况

建议

继续随访出院

死亡 撤消

危险因素评估 篇3

关键词:精神科;临床危险;评估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8-02

精神科临床危险即精神科危机状态是指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1】?

1. 精神科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暴力?自伤自杀?出走?跌倒?噎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我忽视等其他事件?以上危险因素在普通人群中会发生,但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更多见?

1.1 暴力行为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和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暴力行为具有突发?多变?残暴?后果严重等特点.[2]?主要表现有攻击性行为?辱骂性行为?自伤? 破坏性行为?易激惹和敌意6种方式【3】?暴力行为的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4.45%-5.34%【4】,男性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明显高于女性,入院初期暴力行为发生率高【3】?主要攻击的是病人自己医护人员,其他病人还有家属等,这会对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及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给病房的管理增加难度?

1.2 自伤自杀行为

据统计,我国自杀成功及自杀未遂者中,患精神障碍的比例分别是64%和42%,Black (1990)等还认为90%的自杀者在自杀时都有精神障碍,美国和欧洲的数据表明,每年住院精神科患者的自杀率为50~600/10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患者通常采用极端的方式如吃药?割腕?自缢?跳楼等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每年因自杀未遂而住院的精神病人数不胜数,由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

1.3 出走行为

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对于自己病情不自知,认为自己与正常人无异,患者会想方设法的离开医院?这样不但使患者的治疗中断,还有可能危害到自己或家人甚至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同时给精神科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增加了工作负担?

1.4 跌倒

许多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场所中,机体功能状态明显衰退,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副作用,或者由于住院环境及其他病人的因素等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跌倒?跌倒不但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家属造成经济压力,给精神科护士带来的相应损害也显而易见?

1.5 噎食

长期大量饮酒患者或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产生副作用引起咽喉

基金项目名称: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危险筛查评估与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 20120203

肌功能失调,抑制咽反射,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有些流浪在外的患者长期饥锇,见到食物而出现抢食?暴饮暴食等都可引起噎食?噎食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抢救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1.6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是指对酒精?阿片?大麻?催眠药?ATS(病毒?摇头丸)等可引起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的物质重复使用以致影响社会功能的情况?由此给临床工作人员?家人及社会带来的压力更不容忽视?

1.7 自我忽视

自我忽视是指患者目前到了一定年龄或存在社会孤立?认知缺陷?有无家可归的历史等静态危险因素,或是存在动态危险因素如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支配而出现异常行为?淡漠退缩?抑郁?焦虑?不能正常进食进水?不能正常如厕排便?衣不遮体?糟糕的个人卫生?家属的高情感表达?精神病再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等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一种状态?

2 研究进展

2.1 研究现状

精神病人易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和精神刺激而产生临床危险,不僅对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及社会的安定和秩序造成影响,对患者家庭和医护人员也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其他各种临床危险的评估也大都从精神科医生对病人的评估演变而来,目前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已大量运用各种风险评估表?虽然对于精神科临床危险的评估与处理的研究有了大量的成果,但仍缺少系统性的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

2.2 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外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危险的评估与处理多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出现临床危险的生物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第二 是通过对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来进行预测包括病史?家庭社会因素?自知力因素?药物因素?精神症状及各种临床危险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第三 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及我国的中医疗法等?

2.3 研究成果

目前医学对精神科临床危险的评估与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多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如制定表格?问卷调查等来辨别各种危险,同时也提到了不少的预防措施.,部分如暴力?跌倒?自伤自杀?噎食等风险评估表已大量运用于临床上,其作用也得到大家认可?

3 相应对策

3.1 全面掌握病人各种动静态危险因素,提高预见性

全面了解新入院病人病史,有无自杀?暴力?跌倒等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筛查?同时要多与病人接触,勤与医生沟通掌握其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严密巡视观察,善于捕捉患者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意外的迹象,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医护人员应尽量把一切可能杜绝在萌芽之前?

3.2 提高业务技能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操作?学习急救技能?掌握各种应急预案,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和“慎独”能力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在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3.3 提供良好的住院氛围

除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和温湿度适宜?同时还应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鼓励家属探视,使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临床上?

3.4 有效运用优势强化疗法

优势强化疗法是由美国德州大学的 Wong于2006年提出来的,是将积极心理学与社会建构主义心里学在心里治疗方面的理念和策略整合于一体的方法?也就是将病人的保护(优势)因素如积极的自我评价,良好地认知技能,能够获得支持如家庭?朋友等,有信仰,对家庭有责任感,不断有医疗和精神卫生保健关系的支持,家庭(社会)关系良好,生活环境舒适安全等挖掘出来有效的进行开发利用,帮助病人尽快从不良的情绪及思维中解脱出来进而能更早康复?

3.5 其他

加大研究力度,制定预警机制对于临床危险的有效预防有重要意义?病人在院期间对其进行自我管理训练,适当开展家庭化护理模式,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同时还应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精神科临床危险的评估与处理需要得到重视与再学习,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观念,有效的运用预警机制及现代科学手段,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 精神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1)

[2] 杨颖.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370

[3] 黎鲜艳 陆青,梁晶莹.具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开放式护理管理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6,3(5):770-771

危险因素评估 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因外伤或疾病而瘫痪的住院病人, 根据基础护理学中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每位新入院瘫痪病人进行评估, 包括神志、控制排泄能力、活动能力、局部感觉、微循环状况、皮肤状况、营养、体重、体温、药物等10个方面40分评定, 评分≤16分者列为高危压疮患者。经护理部压疮管理小组现场分析评定后, 符合条件患者245例, 其中男性120例, 女性125例。瘫痪类型:偏瘫178例, 四肢瘫41例, 截瘫26例。另外, 院前带入压疮34例, 其中男16例, 女18例。瘫痪类型:偏瘫12例, 四肢瘫8例, 截瘫14例。

2 治疗护理措施

对评估的高危压疮患者,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如做好健康指导;保证正确的翻身和体位;血液循环不良部位给予热敷、按摩;保持患者皮肤和床铺清洁;积极应用气垫床;增加全身营养等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以发生的压疮患者除加强上述护理措施外, 应加强局部护理, 避免局部受压, 预防和纠正疮面感染, 促进血液循环和压疮的愈合。

3 结果

高危压疮患者245例中, 发生压疮8例均为不允许翻身患者, 7例治愈, 1例未扩展;院前带入压疮34例中, 25例治愈, 9例未扩展。达到了林菊英[1]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的院内压疮发生除不许翻身的特殊病人外, 一律不得发生压疮, 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的标准。

4 讨论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 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 营养缺乏, 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一旦发生压疮, 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 加重病情, 延长疾病康复时间, 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据有关文献报道, 在住院老年人中, 发生率为10%~25%, 脊髓损伤病人的发生率在25%~85%[3]。特别是在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 发生压疮后的死亡率是未发生压疮者的4~6倍。在近3年的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中, 把入院后压疮发生率定为零, 否则就是护理质量控制目标不达标, 所以各级医院把压疮的预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护理部根据《河南省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和14项护理核心制度要求建立了压疮管理小组, 制定了难免压疮报告及会诊制度, 使用了皮肤压疮危险性评估表等,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明显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提高了院外带入的压疮治愈率及好转率, 现介绍如下。

4.1 建立组织

首先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神经内外科护士长组成, 负责制定压疮管理相关制度, 院外带来的压疮及难免压疮的会诊, 监控临床压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再之成立了病房压疮质量控制小组, 由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质控员和病区的责任护士组成, 负责院外带来压疮, 难免压疮及发生压疮的上报工作, 实施预防压疮和压疮的护理干预, 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等。

4.2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旧的观念对压疮的预防只着重于护理管理, 忽略了对病人的全面评估, 仅凭护士的个人经验作为判断病人是否发生压疮的依据, 缺乏客观的评估手段。随着我们对压疮的全面的认识, 及时、主动、积极评估病人的情况是预防压疮和防治压疮扩大的关键。

4.2.1 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 局部因素: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4]。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各种体液污染等引起, 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被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 在潮湿的环境下, 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5];同时病人因为治疗采取半坐位时, 若头部抬高大小300这种体位, 骶尾部也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2) 全身因素:导致压疮发生的全身性因素, 有意识不清、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等。意识不清的病人感觉不到受压部位的疼痛刺激, 不会要求变换体位或不会自动变换体位, 或局部感觉能力丧失不能感受受压部位的疼痛刺激, 容易引起身体某些局部皮肤的过度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的病人皮肤更容易受损, 伤口愈合更加困难;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影响组织的营养供给, 皮肤抵抗力下降。

4.2.2 压疮发生的高危病人

以下6类病人且年龄在65岁以上为易发人群。

(1) 意识不清、瘫痪, 致大小便失禁, 感觉活动力及运动力减弱或消失。

(2)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晚期, 出现营养不良、恶液质。

(3) 医疗需要制动如骨折, 上支架、石膏固定等。

(4) 心血管疾病, 如心衰、糖尿病及其他所致周围血管疾病。

(5) 组织创伤、烧伤、烫伤等。

(6) 入院时已有压疮、陈旧性压疮史。

4.2.3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根据皮肤压伤评估标准, 我院使用的皮肤压伤危险性评估表是在Norton评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体重, 局部感觉2项内容, 护理人员通过评分的方式, 对高危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表中从患者的神志、控制排泄能力、活动能力、局部感觉、微循环状况、皮肤状况、营养、体重、体温、药物等10个项目满分40分进行4个档次的评定, 分数越低,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当评分≤16分时, 为易发压疮人群。通过对易发生压疮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计划, 使我院压疮的发生率降低了45%~55%。

4.3 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 主要是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 加强支持疗法, 同时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局部情况的护理与全身情况相结合的预防[6]。

4.3.1 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 医院管理年要求各级医院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知晓率应大于90%, 所以对压疮高危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更为重要, 让他们知晓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知识、发生压疮的后果, 积极参与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教会他们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教育病人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 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非常关键, 如正确翻身、按摩、加强营养、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避免潮湿, 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4.3.2 正确翻身和体位的改变

定时翻身, 间歇性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对翻身的时间视病人的病情及受压处皮肤状况而定, 应至少每2h翻身1次, 必要时30min翻身1次[2], 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在搬动病人时注意身体各部分的位置, 应将患者的身体抬离床面, 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 以免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 将病人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 使病人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 较好地分散了压力[7]。病人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7], 以免骶尾部承受摩擦力和剪切力。

4.3.3 按摩

有关研究表明, 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 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映, 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 不会形成压疮, 如持续发红而出现的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则不主张按摩, 因此时软组织已损伤, 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证明, 凡经按摩的局部组织常显示浸渍和变性, 未经按摩的组织却无撕裂现象[6]。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7], 以改善部位的血液循环, 促进静脉回流, 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王克惠[8], 局部按摩应用50%乙醇, 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患者受压部位皮肤, 压力均匀地按向心方向按摩, 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 每次按摩3~5min, 金英爱等[9]应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液, 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4.3.4 增进全身营养

营养不良既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 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 合理的膳食是改进患者营养状况, 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措施。因此, 对高危病人和存在压疮的患者,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保证正氮平衡, 促进创面愈合;维生素C和锌在伤口愈合中起着很重要作用, 对于易发生压疮患者应给予补充;对水肿患者应限水和盐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增进营养的方法包括良好的膳食, 经肠内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鼻饲营养、静脉营养等, 应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尽快恢复体内环境的平衡。

4.3.5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铺的清洁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床单位整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的需要, 每日用温水清洁患者皮肤, 避免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用品, 以免引起皮肤干燥或皮肤残留碱性残余物。擦洗过程中, 动作应轻柔, 不可过度用力, 防治损伤皮肤, 清洁完皮肤干燥后, 可适当使用润肤品, 保持皮肤湿润。对大小便失禁者, 应及时擦洗皮肤, 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位, 局部皮肤可涂凡士林软膏, 以保护、润滑皮肤、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床单位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皮肤一旦有损伤, 受到汗液, 大小便或渗出液的浸渍, 极易发生压疮, 因此应积极处理, 促进伤口尽快愈合。

4.3.6 应用预防压疮的用具

预防压疮的用具不断推陈出新,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也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 特别是医学需要的制动患者, 如石膏固定、颅脑出血、脊椎损伤患者, 反复翻身会加重病情。如我院使用的医用气垫床方便、省力、效果好, 2007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 经过皮肤压伤危险性评估表评估, 评分≤16分的256例高危病人中的105个病人, 使用医用气垫床, 同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无1例压疮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2.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1~82.

[3]于青, 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J].护理进修杂志, 1996, 11 (2) , 7~8.

[4]王泠.压疮的管理 (一) [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 :62~64.

[5]苏春燕.ICU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J].护理研究, 2005, 19 (9) :1695~1697.

[6]王泠.压疮的管理 (二) [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2) :62~64.

[7]何华英, 杜峻, 王素芳, 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9) :803~805.

[8]王克惠.护理技术[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2:75.

重大危险源评估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五条 各部门、车间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 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七条 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二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三条 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四条 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 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十六条 安全管理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工作制度。第十八条 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公司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二)危险辩识与评价;

(三)应急设备与设施;

(四)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五)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六)培训与演练。

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及评估研究 篇6

【关键词】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评估

引言

地铁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更加方便、快捷、准时、舒适,在城市交通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地铁建设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然而,由于地铁的建设一般是在国际化大都市或者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加之地铁本身的建设施工运行位于地下,其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很严重的灾难,这就对地铁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路线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尽量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出行需要而又避开地质水文等地下环境复杂不宜施工的地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中,我们对当前地铁施工的危险点半辨识方法、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进行预测、提出建议。

一、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方法研究现状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危险点源辨识研究起源于英国,欧盟目前也是相关风险预防法规最完善、发展最充分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在自己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并完善危险源辨识方面的研究,同时由于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对危险评估事故预防的方法研究给予了重视。

我国对于危险点源辨识的研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工业建设发展水平相关联的。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的研究才逐渐展开,其中,由原劳动部组织的国家“八五”科技公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危险源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并由此提出安全管理模式。此外,我国针对危险源辨识标准提出国家标准规定,明确了危险源的内容,采用限定规定物质及其数量、以临界量为标准的方法进行辨识,这也与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方法一致,但是无论从危险源划分还是临界量确定上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在辨识过程中,主要采取直观经验法、系统分析法、半经验方法等具体方法。

二、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简介

地铁施工危险源的评估作为风险衡量的拓展、安全评价的一部分,评估技术和衡量标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危险源评估方面,不同国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和指数评估几个大类,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各有优劣。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与数学概率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开发出了不少计算机软件包,例如危险辨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较为适用的危险评估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也很好的减少施工风险、提升了经济效益。

我国的危险源评价伤害模型库是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建立的,此外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用于风险评价,在多个领域采用。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是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其中的可靠性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都是经典的实用算法,为危险点源的控制评估、施工安全等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检测辨识到预警到应急预案等整个系统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危险源的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估及处置,针对这些环节,很多学者分别从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管理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总体来说,我国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评估研究一般为定性分析或者半定量分析,实现了对隧道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决策以及风险跟踪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1]。

三、地铁施工危险点源研究探讨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源是指施工过程中危险外界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水温条件、施工运行设备及技术管理、施工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这些危险点源有的是直接存在的,有的是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变为危险源的,情况复杂,需要严谨认真的辨识和评估确定,并根据危险点源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避免引发事故,给民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地铁施工中的危险点源一般是可以检测的,这也就使得这些危险本身可以预防,只要正确辨识评估,在施工中和实际运行中合理处置,就可以避免这些危险。例如北京地铁的军事博物馆段建设时,由于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和独特的岩层,使得建设施工和维护都复杂而艰难,然而路线的规划又难以避开这段工程段。由于辨识早,针对这段路线的施工方案经历了多次讨论完善和勘测确定,最终顺利通车,只要确保按照设计规定维护相关设施,就可以顺利使用。再如地铁安检措施,就是为了避免运行中的不安全行为、危险物质造成的事故。

目前,我国在地铁施工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方面的完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危险源因素库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分析和总结地铁事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探索辨识原则,同时与城市水文地质研究相结合,对风险源进行分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危险源的因素库。其次是危险辨识-评估-处置体系和准则的确立,相关组织管理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采取责任制,从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化危险源内容和评估方法,尤其要注意应急预案的建立完善,使得整个研究成为一个体系,不仅方便施工,也为后续研究搭建了一个框架。

结束语

地铁是城市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环保方面表现良好。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为保证施工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当前地铁施工中危险点源的辨识和评估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结合有关实例,探讨了在危险点源辨识和评估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发展方向。希望地铁设计、施工方面对有关危险点源辨识评估和处置方面的研究处理可以更加细致,使地铁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爱群.地铁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估与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张斌,黄羽燕.城市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J].建筑与文化,2013(5).

[3]黄德华.关于地铁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4]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5(12):93-96.

作者简介

危险因素评估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常住居民且家庭中有1~6岁儿童, 以菊园、迎园2个街道各50户符合要求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 100户家庭共有儿童101名, 其中男童47名, 女童54名;平均年龄4.02岁。房子性质为“自住”的占98%, 租住占1%, 其他占1%;平均建筑面积103.19 m2。

1.2 方法

采用全市统一的“上海市儿童居家安全评估表”, 由社区医生以家庭访视的方式, 对儿童家庭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并于评估后提出改进的建议。评估表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0.5 a内伤害发生情况、家庭内各主要生活场所的伤害危险因素评估、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整改建议卡。评估方法采用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推荐的5S家居用品安全检查原则[3]并结合现场询问和测试, 包括: (1) 观察。针对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进行观察。 (2) 询问。当场询问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有关居家安全状况问题。 (3) 测试。对居家环境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测试。 (4) 影像。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进行拍照或录像。

1.3 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入户评估的社区医生都经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市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入户评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有评估表进行填写和录入情况复核。

1.4 儿童居家伤害判定标准[4]

凡符合下列3种情况中任何1项即可作为伤害统计对象: (1) 到医疗单位诊治, 诊断为某一类损伤; (2) 由家人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或看护; (3) 因伤休学0.5 d以上。

1.5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 应用SAS 8.02及Excel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家庭伤害发生情况

0.5 a内家中发生伤害11次, 发生率为10.89%。其中男童发生7次, 发生率为14.89%;女童发生4次, 发生率为7.41%, 男童是女童的2.01倍。发生伤害的种类全部为“跌倒/坠落”。

2.2 家庭环境危险因素评估

2.2.1 不同房间内的家庭危险因素

把评估家庭按功能性划分为以下房间类型, 对各房间进行逐一评估, 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所占的比例如下: (1) 客厅和餐厅。桌椅有硬角或尖锐边缘 (31%) ;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没有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或锁在抽屉中 (12%) ;家中的电线未放置适当, 儿童容易碰到 (11%) ;家中的植物未放在儿童不易碰到之处, 或窗外有护栏处 (9%) ;客厅餐厅的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8%) ;火柴、打火机未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 烟灰缸用后未马上安全清空 (6%) 。 (2) 卧室。桌椅有硬角或尖锐边缘 (21%) ;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等没有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或锁在抽屉中 (11%) ;卧室窗户易于攀爬 (10%) ;取暖器等加热电器儿童易碰到, 并未远离窗帘等易燃物品 (9%) ;卧室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8%) ;室内电线未放置适当, 儿童容易碰到 (8%) 。 (3) 卫生间。地板、浴盆或淋浴室没有防滑地垫 (39%) ;洁厕灵、消毒液、护肤品等未摆放至儿童不易拿到之处 (19%) ;电器用品包括电吹风、熨斗、电热器等未远离浴盆, 并在不用时处在断电状态 (8%) 。 (4) 厨房。厨房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5%) ;玻璃器具、刀具和其他尖利的器具未藏在有锁的抽屉或橱中, 或儿童不易取到处 (4%) ;家用清洁剂、洗涤剂等化学用品装在饮料瓶内 (2%) 。 (5) 儿童房。窗户易于攀爬 (8%) ;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3%) ;儿童的玩具不是适合其年龄的、完整的 (3%) ;婴儿用品的带子未取下或固定住, 易缠绕 (3%) 。 (6) 楼道和阳台。阳台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3%) ;楼梯的坡度相对儿童太高 (2%) ;楼梯没有坚固的扶手和足够长的楼梯板 (1%) 。

2.2.2 评估家庭内主要环境危险因素

综合评估100户家庭存在的前8位环境危险因素、易导致的伤害类型以及有危险因素的家庭比例, 见表1。

2.3 儿童家中伤害发生与居家环境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儿童0.5 a内家中伤害发生与居家环境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有各危险因素家庭的伤害发生比例为无相关危险因素家庭的2倍以上, 其中卫生间电器用品 (如电吹风、电热器) 以及尖利物品 (如剃须刀、剪刀) 未放置适当和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注:*校正χ2值;**fisher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1~6岁的儿童, 研究发现0.5 a内男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 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5,6,7,8,9], 可能与男孩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喜爱尝试新鲜事物有关, 因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正确引导其好奇心、减少伤害的发生。

0.5 a内发生伤害的种类全部为“跌倒/坠落”, 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10]。本次研究的居家环境危险因素评估发现, 前8大危险因素中有4项易导致跌落, 说明儿童家庭环境是跌落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5,8,9,10]。因此, 应注意建筑物的安全设计以有效减少坠落的发生, 比如窗户应该安装窗栏;楼梯设计应该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房间的地面要平整、防滑, 尤其是洗手间的地面要防滑。

异物伤害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儿童[9]。主要由于幼儿牙齿尚未长全, 无法将花生等坚果完全嚼碎, 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 因此极易发生气管异物。建议平时幼儿吃东西时家长一定要细心看护, 尽量避免直接给幼儿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 如果要吃, 最好碾碎后再喂给孩子;家长还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吃饭时说话、奔跑走动、嬉笑玩耍;小的物件如珠宝、珠子、别针、回形针, 钱币、钮扣、剪刀和针要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或锁在抽屉中, 以免孩子误食吸入气管。

意外中毒是儿童的重要危险因素, 农村比较多见的有毒鼠药、农药等中毒[9], 城市儿童较多见的多为误服成人治疗疾病的药物[6]。主要是由于药品保管不当, 常被儿童当作饮料、糖果而误服;也存在一些家长缺乏用药知识, 擅自给儿童服药或过量服药, 造成儿童中毒。本次研究中, 主要对卫生间洁厕灵、消毒液、护肤品等容易引起儿童中毒的危险化学物进行评估, 没有对药品的相关评估内容, 需要在今后的居家环境评估中加以改进。

单因素分析显示, 家用电器、尖利物品放置不当和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有关, 可能是因为6岁以下儿童好奇心强, 易被这些物品吸引, 分散注意力, 从而引起跌倒等。而媒体经常报道的儿童窗户跌落事件有关的危险因素如“窗户易于攀爬”、“窗户没有防护措施”, 单因素分析显示和伤害无相关性, 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的儿童年龄较小, 攀爬能力不足以引起从窗外跌落有关。

摘要:目的 评估儿童居家环境中的伤害危险因素, 促进儿童居家危险环境改善。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100户有1~6岁儿童的家庭, 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儿童居家安全评估表”, 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以家庭访视的方式, 对儿童家庭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 100户家庭共有儿童101名, 平均年龄4.02岁。0.5 a内儿童在家中伤害发生率为10.89%, 男童发生率是女童的2.01倍, 发生伤害的种类全部为“跌倒/坠落”。家庭环境内前5位伤害危险因素分别是“卫生间地板、浴盆或淋浴室没有防滑的地垫”、“桌椅有硬角或尖锐边缘”、“杀虫剂等未摆放至儿童不易拿到之处”、“小的物件如珠子等没有放置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以及“窗户易于攀爬”。单因素分析显示, 卫生间电器用品 (如电吹风、电热器) 、尖利物品 (如剃须刀、剪刀) 未放置适当和儿童伤害发生有关。结论 家庭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常见地点, 应重视家庭内常见儿童伤害的环境危险因素预防。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环境卫生,儿童,危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1]刘筱娴.化险为夷助成长:儿童意外伤害应急健康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2010.

[3]莘桦.儿童意外伤害谨记5S安全法[J].健康天地, 2011, 5 (1) :46-47.

[4]王声湧.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12.

[5]胡国清, 朱松林, 王琦琦, 等.中国五岁以下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 (8) :773-776.

[6]周蓉, 熊鸿燕, 张学兵, 等.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 (5) :466-471.

[7]黄兆胜.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4) :773-775.

[8]贾尚春, 谢建嵘, 谢文琴.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8) :671-673.

[9]刘金栋, 代炳梅, 高希磊.学龄前儿童急性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0) :518.

危险因素评估 篇8

1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

从2010年1月起, 我科对新入院患者在做好常规评估基础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详见表1。根据表1进行评分, 将分值写在护理记录单上。对分值≥4分者列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 在患者床头挂上红色醒目的“防跌倒/坠床”安全警示牌, 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每周重新评估1次。

2 相应护理措施

2.1 做好预防跌倒/坠床告知

对于分值≥4分的高危患者, 责任护士除了认真做好入院宣教、病区环境介绍外, 还发放“住院病人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其中的具体内容: (1) 请您穿着长短合适的衣裤和大小合适的防滑鞋 (布鞋更佳, 勿赤脚) ; (2) 湿式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 (3) 住院期间应有人陪护, 当您上下楼梯时注意手上扶稳、脚下踩准; (4) 如您无独立行走能力不能下床活动, 有需要帮助且无陪护人员在旁时, 请立即按铃通知护理人员; (5) 请将日用品放在您容易拿到的地方; (6) 起床或变换体位时, 应遵循“三部曲”, 即床头坐起30s、双腿下垂坐床沿30s、站立30s后再行走,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尤其是夜间。患者及家属理解后护患双方签名, 一份交给患者, 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归档。

2.2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2.2.1 避免碰伤

我们针对视力极低下扩瞳、缩瞳后视物不清或双眼包扎患者, 更予关心照顾, 协助其生活所需, 做好生活护理, 要求家人24小时陪护。在离床活动或上暗室检查时, 指导陪护者与患者面对面、手拉手, 陪护者慢慢地往后退, 患者平稳地向前走。进入暗室后由护士搀扶其坐下, 然后稳妥地将前额、下巴放于合适的位置, 嘱其检查时不要随意变动头位和体位, 协助患者完成检查过程。暗室内仪器和物品摆放简单有序, 以免碰撞。

2.2.2 避免坠床

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 发现陪护人员与患者同睡一张床者及时予以劝阻。高龄患者睡觉时要拉上护栏, 调整好病床的高度, 嘱其不能随意打开床栏, 以免床体晃动导致坠床。

2.2.3 避免意外跌倒

对于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其他影响意识或活动药物的眼疾患者, 要做到心中有数, 严格按医嘱用药。及时测血压、血糖,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认真做好交接班, 以防意外发生。

2.3 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范宝华等[1]研究表明, 65岁以上的老年人51%跌倒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 我们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要求眼科病房内应有足够的光线, 白天拉开窗帘, 适当采光, 夜间打开地灯, 应有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及时清除积水和垃圾;走廊设置扶手, 不放障碍物;厕所地面铺防滑垫, 摆放防滑标志, 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所产生的潜在危险。

2.4 建立三级监管体系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程度、用药情况及身体状况等在其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制定和落实护理安全计划。病区护士长每周督查评估内容、措施落实情况。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及时组织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 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整改措施用书面形式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和考核并酌情予以奖罚。

3 评估实施前后效果

2009年1-12月未实施评估, 我科总住院人数为1216人, 65岁以上者813人, 发生跌倒8人 (6.6‰) ;2010年1-12月实施评估, 我科住院总人数为1329人, 65岁以上者903人, 发生跌倒1人 (0.8‰) 。实施评估后较评估前有明显下降。

4 讨论

安全感是眼疾患者最主要的心理需要[2], 重视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 是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程云[3]研究结果示, 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的发生与防跌倒评估和预防措施存在缺陷有关。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使用, 能使护理人员事先了解患者有潜在跌倒/坠床的危险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 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 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避免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引起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大大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促进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范宝华, 王秀平.老年人的跌跤问题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2) :24-25.

[2]李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与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5:378.

危险因素评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入的4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在住院期间自杀的患者为35例, 男14例, 女21例, 年龄18~46岁, 平均年龄34.5岁。

1.2 方法

查阅了解患者自杀的行为过程, 分析其自杀的原因, 自杀地点及时间, 以研究者自制的自杀原因及风险评估表对35例自杀患者的相关病例进行评估, 并统计相应的自杀原因及涉及的安全隐患。

1.2.1 剖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分析发现精神患者选择自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患病程度严重因素。首先有研究报道自杀与精神患者的自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1], 即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性质, 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从而选择自杀, 因此调查发现住院超过一年的患者自杀率较高;其次, 在所有自杀病例中以严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居多, 该类患者选择自杀的危险因素多为患者长期抑郁, 绝望, 妄想及自责。因此应高度注意该类患者。再次, 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多由于思维的怪异性, 潜在的抑郁症以及幻觉妄想。 (2) 患者本身因素。由于患者长期患病, 精神心理上会产生严重的排外现象, 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 不能配合治疗, 常常与其他患者产生争执,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随着矛盾的加深, 患者不能原谅他人便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这类患者以女性较多[2], 因此在护理操作中, 巡视病房看护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这类患者。 (3) 医院安全设施不全面因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 住院患者也在不断地增长, 这就会使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 盲目的扩大必定会造成设施简陋, 安全措施不全面, 进而为精神病患者带来了相关的自杀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患病程度不同, 但因病房短缺必定会将不同程度的患者安排到同一病房, 这样势必会造成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管理成都不同, 进而导致患者互相排斥而引起自杀。 (4) 护理管理缺陷的因素。当前医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护理人员严重不足[3], 而对于精神病医院护理工作的负荷要明显高于普通科室, 而护理人员缺少, 护理工作加重将导致对患者的看护不周, 巡视病房次数减少巡视时间延长, 就会造成对某些严重病患的忽视, 而恰恰是这些严重病患自杀率较高, 因此扩大医院规模的同时应该相应的扩大医护人员, 这样才能使得该病患者自杀率降低。 (5) 家属照看不周的因素。因患者长期患病, 有些家属会对此感到厌烦, 不愿探望或探望间隔过长, 有些家属即便去探望但不愿与患者交流, 这些因素均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进而放弃治疗最终选择自杀, 我院一例患者因家属长期未去探望, 探望时与患者发生口角, 晚上抑郁自杀。因此应鼓励患者家属常去探望病患, 并与其细心交流, 杜绝矛盾的产生。

1.2.2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合理护理措施

首先, 要加强巡视力度, 对于病情严重, 有明显孤僻[4], 自杀倾向明显者, 例如抑郁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 均应加强巡视力度增加巡视次数。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态度应该和蔼,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细心观察患者日常活动, 及早发现其自杀的征兆, 例如有些患者存在严重愤世情结, 对整个社会及个人均无信任感, 经常说活着没意思, 情绪低落, 总是无精打采, 这些患者更应加强巡视, 以此防患于未然或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做到抢救工作准备充分, 解除患者危险。

其次, 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在患者入院时即能了解患者的背景, 从事的行业, 因何情况患得此病, 以此评估患者自杀的风险因素, 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 因其内心孤僻不愿与外人交流常常产生幻觉妄想, 自杀风险较高, 对其应重视护理教育, 协助医师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护士应给予鼓励, 减少悲观情绪, 以此建立患者与护士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 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再次, 作为患者的看护人员, 护士应该能够洞悉患者存在风险因素, 从而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相应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看护过程中发生现异常情况应积极上报;第二提倡医院增加看护人员的数目, 避免因人力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异常, 从而造成患者的自杀事件;第三应加强安全设施齐全, 安全管理严谨, 避免因对患者的安全设施不到位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病床护栏应坚固, 病房地面要防滑;严格控制患者带有锋利刀具或危险用品等。

最后,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以及对患者家属的教育[5], 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活动, 例如把教育内容做成卡片发给患者, 做健康教育卡通图画, 以此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精神疾患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知道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多与患者说一些鼓励性的话, 使其觉得自己还有一定的价值, 从而增强弃自信力, 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进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病的患者对生活失去希望, 认为自己被社会抛弃, 此时如果家属不常来探望或表现出厌恶, 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不愿意继续活着而选择自杀, 护士应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 不要言语过激, 更应教会家属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到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2 结果

2.1 导致患者自杀的各种危险因素

(1) 疾病自身因素。35例自杀患者中因患有严重精神症状自杀者28例, 其中包括严重抑郁症10例, 精神分裂症12例, 不能忍受病痛自杀3例, 情感分裂症自杀1例,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例。 (2) 安全措施不完善。因患者较多, 医院安全设备准备不充足, 设施陈旧, 导致1例患者护栏损坏摔伤致死;因探访患者的家属较多造成病房其他患者产生焦躁1例。 (3) 护理因素。医院规模扩大, 护理人员减少, 造成巡视病房间隔时间过长, 照顾不全, 1例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坠床;另1例因实习护士缺乏经验未预见患者的潜在安全危险。 (4) 患者自身因素。因患者精神状态欠佳, 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对话, 患者与患者之间经常发生口角, 1例患者在发生争执后和解不妥自杀;1例患者不能积极配合输液, 拒绝输液半月自杀;另1例因家属不来探望感觉被抛弃无法忍受孤独。

3 讨论

目前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不仅给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更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反响, 这一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因此评估引起患者选择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只有良好的评估, 深入的分析, 才能阻断问题的发生, 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以此降低患者的自杀率, 为患者、医院以及社会带来良好的生活氛围。总之,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存在隐蔽性, 突发性, 其最终危害性较大, 因此全面合理的评估患者存在的自杀危险因素, 从而制定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田生.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医学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9, 26, (4) :213.

[2]李尤拉.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对策[J].临床护理, 2010, 12 (34) :73-74.

[3]程晓霞.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与干预措施研究[J].山西职工与学院学报, 2012, 1 (1) :74.

[4]易秋香.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5) :2349.

危险因素评估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5~76岁,平均(50.32±1.23)岁;>60岁32例,<60岁1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5例,股骨干股骨折患者10例,髋部骨折患者14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6例,股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3例。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症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多个角度分析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1],并给予适宜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临床综合护理。采用统计学分析表格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 满意度标准

采用院方的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龄、心理因素、经济收入、并发症等是影响高龄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9例,满意10例,不满意5例,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体会

针对高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骨折情况给予临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骨折患者十分受用。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护理措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3.1 术前护理

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具体的病情、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使患者和家属具有治疗的信心;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告知患者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2],食用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发生便秘;加强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保持患者的良好治疗情绪;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加强临床监测,针对临床体征和病情进行周全的探讨,给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做好手术准备。

3.2 术中护理

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的作用,是患者配合治疗;治疗期间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减少由于患者体位不适所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或呼吸抑制等[3];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遵照医嘱进行适当的药量加减。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手术操作。

3.3术后护理

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顺利,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惊慌,提示家属保证患者的休息;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肾脏器官的变化,做好伤口渗血以引流管状况的记录;加强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治疗,以免引发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定期的复查,加强术后康复训练[4],但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4 小结

高龄患者是临床中的特殊群体,其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退化,且生理、心理敏感,体质虚弱、反应迟钝、身体免疫力退化,十分容易引发医院感染或并发症,所以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此外,医护人员应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努力为患者创造最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身心愉悦,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和服务中尽快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的评估、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 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并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高龄、心理因素、经济收入、并发症等是影响高龄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骨折,手术期间,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翠芹,陈美兰,俞吉倩,等.止痛通腑饮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排便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8(7):109-110.

[2] 蔡露,王秀,郝秀莲,等.针对不同年龄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13(4):198-199.

[3] 徐莉,张红,刘萍.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C].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2.

上一篇:独生大学生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