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批改

2024-05-12

作文的批改(精选十篇)

作文的批改 篇1

一小学作文的目标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目标很简单, 就是学会字、句、段、章的合理运用, 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到小学五年级才会有正规的写作训练, 之前的字、句训练是基础。首先让学生练习组词、用词造句、合句为段、整段为章。切不可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出优美的文章, 那是不现实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我们只可要求学生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只要表达清楚, 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多给他们肯定, 才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小学作文与中学作文的区别

小学作文注重的是基本的语言表达, 只要表达清楚, 就是成功的。而中学作文, 则要求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增加思想性,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内容, 还要求语言优美等。这是与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生活阅历密切相关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小学生的作文多么有内涵、多么有哲理, 那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观察、感受世界, 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所看所感的事物, 只要能表达清楚就行。

三小学作文的要求

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小学作文只要求表达清楚, 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不要求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和批改中摆正心态, 不要求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优秀作文。我们要做的只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去指导。

四小学作文的批改

目前, 很多教师认为作文就要详批详改, 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 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教师布置作文, 往往只要求学生赶快交上来, 而学生也纯粹把作文当成一种任务, 急急忙忙地写完交给老师, 他们就像在完成任务。而这样的作文总是言之无物,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变成一种完全被动的接受, 而不是主动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尽量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而不是去讥笑学生作文中你认为幼稚的问题。我们切忌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也不要用成人的目标去要求小学生。我们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而不是用显微镜来放大学生的不足。只要学生自己认为可以的, 我们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 并适当地给予鼓励。切忌像我们有的老师一样, 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 完全没有了学生自己主观的影子。当然, 这种鼓励是在可以接受的错误以内的。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想要在下次作文中表现出更好的水平给老师看的心理, 这也就达到了作文训练的目的。

第二, 作文批改的针对性要强。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一定要明确指出, 然后清楚地给出解决办法, 切不可笼统, 泛泛而谈。当然, 在指出问题时又要有选择性, 一般要选择普遍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进行讲解教育。不要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 下次写作文时就不敢下笔了, 从而对写作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第三, 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 教师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要求和标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水平差的, 只要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清晰, 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水平好一些的, 就可以要求高一点, 从语言的修辞、表达技巧的运用方面去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还要做到差中选优, 以鼓励学生为原则, 而不是一味打击, 一篙子打翻全船人。教师还可以选取优秀的作文当做范文让学生互相学习, 因为学生在看待问题和表达观点上更有共同语言, 这样会更容易接受,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四, 教师往往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 丝毫看不见学生自己的影子。这种强加给学生的观点是很难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 他们认为行的, 就尽量给予肯定。因为一些小的问题, 随着学生的成长, 即使老师不讲, 学生自己也会发现的。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文章的修改权是属于作者的。”所以我们要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老师批改的方法有很多种, 并不一定要亲历亲为, 可以集体指导, 学生自己批改。这样学生会更清楚自己的问题, 及时发现并改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针对写作的特点, 特别是小学生写作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 打破“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的传统模式, 以鼓励为主,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为根本目标, 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

作文批改的原则 篇2

一. 及时性

学生做完作文后,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十分关注。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求知心理,要设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批改完毕,迅速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及时总结。如果拖延时间太长,学生淡忘了写作的印象,教师批改、评讲的效果就比较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 思想性

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漪老师认为:“言为心声,通过习作能窥见学生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在带领学生推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同时,启发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在作文批改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积极引导,评语要恳切、耐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特别注意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我尽力用作文这把锄为学生心田上美好的幼苗松土培土,用这把锄去清楚学生心灵上的杂草。”

三. 侧重性

作文批改,不能巨细无遗,面面俱到。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重点突出,有计划、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每篇作文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全面要求,毕其功于一篇是不可能的。“重点突出,学生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启迪”,于漪老师的体会是深刻的。

在批改过程中,要重批少改,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尽量保留原文原意。如果修改过多,只能使学生丧失自信,抑制创造潜力,学生对老师的修改甚至产生误解和反感。张至公先生认为:“可此可彼的,宁可不改。”

四. 激励性

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作文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批改中,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在小学时代有两册三十二篇作文,其间老师的评语对茅盾先生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对《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一篇评道:“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秦始皇高祖隋文帝论》后,老师大家称赞:“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国文至此亦可高无罪矣。”这样热情洋溢的批语,能不激动人心吗?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写出好文章。对差生的作文要采取纵向比较的思维,看到他们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以表扬,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而教学”。

五. 启发性

作文批改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通过点拨、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挖掘知识潜力,让学生知晓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有位教师在学生写母亲的作文后面有这样的评语:“,你塑造的母亲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说的一句话好像不是她说的(不符合人物身份)。作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她究竟该怎么说?------”这则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之处,又启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再创造。这样富有启发性的评语不是学生登上作文高峰的阶梯!

启发性的批语要诚恳、亲切。多用商酌的口吻,学生乐于接受,喜爱思考,达到完善作文的目的。

六. 多样性

语文教师工作量最大的莫过于批改作文,这也是使多少语文教师易弦他走的一个原因。怎样寻求作文批改的新路子,减轻教师的负担,这是语文教师孜孜深究的课题。批改多样化,能改变呆板、单一的批改格局,“既节教师之劳,不损学生之益。”(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英语作文的批改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5-01

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还要采用科学高效的作文批改方法。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几种有效的英语作文批改方法。

一、简单批改后集中讲评

批改作文时,笔者采取了先简单批改再集中讲评的方法。筆者没有一一在作业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只是在错误处画上红线,然后将共性错误记录在写作错误记录本中。笔者将这些共性错误进行分类,如单词拼写错误、句法错误、时态错误、习惯搭配错误等,再将其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改正,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深刻地认识和纠正了所犯的错误,这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重视教师的批改与讲评。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当面批改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反复纠正,但仍然重犯同样的错误。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学生采取一对一当面批改的策略。当面批改时,笔者会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手把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简单的错误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当面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加专注,师生间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既做到了有效纠错,又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批改方法。当然,教师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对全体学生都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当面批改的对象,做到每次习作当面批改7~8个学生。

三、借助投影仪进行集体评改

在英语写作课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进行集体评改。教师可先明确写作的题目、要求、要点和关键词,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是20分钟以内)完成一篇单词数为60~80的作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然后确定要进行集体评改的学生作文,一般是选优秀的、中等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笔者一般不选质量较差的作文进行集体评改,因为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将选出的学生作文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供全班学生集体评改,期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拓展、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揣摩、分析及更正。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评改,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使评价更为中肯和客观,这样可以让学生“心中有底”, 明白什么样的作文属于哪一等级。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分。这样的批改方法,使教师的工作量有所降低,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评改作文的辛苦。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批改他人的作文,对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学生之间互相批改

笔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互相批改作文,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参与批改的积极性不高。为此,笔者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让学优生与中等生互相批改作文,学优生批改学困生的作文,学困生欣赏学优生的作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中等生批改学优生的作文,会不自觉地在书写、语言表达以及篇章构思等方面受到学优生的积极影响。而学优生批改中等生、学困生的作文,会在纠错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避免犯错。然而,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批改很难像教师批改那样到位,有时会把对的改成错的,有时明知有错却不知道怎么改。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可当场请教老师,也可与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商量,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灵活采用上述几种英语作文批改方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在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以批评的眼光审阅自己的作品,以向他人学习的心态欣赏同学的作品,增强了写作的动力,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转变作文批改观念提高作文批改效率 篇4

一、培养学生自改习惯

纵观古今中外, 大凡好的文章, 从一定意义上说, 与其说是“写”出来的, 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唐代散文家柳宗元说:“吾每为文章, 未尝敢以轻心掉之。”至于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着意使文章“点石成金”的有名掌故, 成为写文章品词酌句的佳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 学生自改就是将批改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批改的主人。

学生写好作文后, 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自我解决问题。首先, 让学生对照题目, 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 找出原因, 选择好切题的内容。其次, 要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 内容先后统筹合理安排, 检查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 如有不足, 着手补充。再次, 检查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 发现问题, 自我纠正。在学生自改中, 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写好初稿后多读, 从读中去发现问题;修改所使用的符号, 例句序颠倒符号“←或→”, 符号一旦约定后, 不要轻易变更, 并在修改作文时多用符号表示, 少用文字说明, 促使学生养成看符号识别问题的习惯。当然, 开始时教师要以文章实例具体指导如何修改。以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帮学生指导。从学生习作中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 用投影仪放出来或将作文打印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改文方法”修改。明确规定, 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都必须修改, 誊写好后连同修改的初稿同时上交。久而久之, 学生自改的习惯逐渐养成, 习作的能力也会提高。

二、重视学生间的互改

在学生自改作文完成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互动交流、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 也可以几人小组互改, 还可以差生与优生互改。互改的具体步骤同自改的步骤大致相同, 即首先审题, 接着看内容是否清晰合理, 最后检查语病和错别字。同时要求每一个同学在互改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写的好的, 好在什么地方;写的差的, 差在哪里?有时当面交换意见, 或者把意见写在作文本上。这样做, 不仅能使学生从对方的作文中受到启发, 而且也能发现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问题。学生互改作文, 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可以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提高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

三、开展师生合作讲评

在学生互改好作文后, 要遴选出具有好、中、差代表性的三类作文若干, 先让作者自己朗读, 全班同学认真听, 然后再让互改的那个同学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 有时还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 教师就这三类作文发表带有指导性的意见, 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差在哪里, 特别强调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 让他们参与讲评,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这样, 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写作的欲望、再创作的热情。

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 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映的结果, 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 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从学生作文的自改、互改到合作讲评, 一般连续进行, 一气呵成。同学们不但兴趣很高, 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这样, 不仅能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他们写作文、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批改的看法 篇5

一 要反复读文,读懂要表达什么。无论教师批改还是学生批改,读懂要表达什么这环节很重要。只要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思想即可。若没有,就要批示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楚思路。

二 指导学生互评,方法多样。可以从语言特色,表达方式,文章结构,词句运用方面的亮点来评价。

三 当学生在不同环节卡住时,教师可以找相关范文老学习和指导,也让学生知道不能永远生搬硬套,要有构思和创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一样,这种境界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 篇6

关键词:批改方式;互评互改;学生集体

【分类号】G633.3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的提高作文水平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受叶老先生这一思想的启发,我在作文教学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一些作文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渐尝试着探索学习互评互改作文的教学方式。

一、示范修改,教给方法

互评互改,就是学生的相互评议,相互批改,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让学生自由放任、随心所欲的批改,也不是否定教师在作文评价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互评互改能力形成前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要明确要求,教给修改的方法,确定修改的依据,以审题、立意、结构、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标点等方面的修改为重点,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因此,学生的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示范评改,指导引路,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作文要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2~3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先引导学生明确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统一互评互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提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谱。接着組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集中评改另外两篇习作,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例。当然,一节课的点拨和引导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评改的方法,而要进行多次,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评改的方法和要领,为下一步的互评互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组评改,取长补短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的情况。互评互改能较好的弥补这个缺陷。但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他人的习作的问题还不能看得很透彻,所以本着“能者多劳,差优互补”的原则,根据班级人数把班级划分为若干评改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指明正副组长各一名,负责本小组的作文评改的组织、整理、完善工作。而且根据课堂需要,针对水平确实有限的学生,还可以把4~6人的小组,再划分为2~3人的小组,切实做好互助工作,帮助、指导差生进行评改。在评改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把要批改的作文都看一遍,对每个成员的习作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说好的一面,更要指出不足的一面,等几篇作文都传阅完后,再在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然后由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执笔定下分数或等级,写下评语,再交本人修改。

这样,每个学生的作文就有3~5位同学的修改,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见解,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与原作者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探索,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方法和要领,提高作文评改的能力。因此,批改别人的作文,往往能触动彼此的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喷涌出灿烂的火花,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师复查,展示成果

互评互改的作文教学方法,在突出学生主导地位的同时,我们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做好记录,了解学生评改以及评语写作情况,对评改认真,评语写作较好的及时予以肯定,对于评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评改。待评改结束后,教师必须把学生互相评改后的作文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批改的不准确或不到位地方给予纠正,对于共性问题,则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其原因,指出应该克服和避免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1~2篇最好的作文,与学生一起进行修改讲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在反复批改、讲评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地方是应该肯定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进行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在班级里进行成果展示,把学生写作的原文(原文上要有评改的意见和评语)和最终修改后的作文,张贴到班级里,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借鉴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互批互改作文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个人写作水平有所进步,更有助于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又把老师从繁重的无用劳动中解脱出来,使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作文讲评和教育教学,达到“双赢”的目的。

谈作文批改的创新 篇7

一、精批细改的不足

精批细改学生习作一向被当做是语文教师认真负责工作的标志, 但是, 我们是否想过精批细改的收效究竟如何呢?

(一) 精批细改难以改得恰如其分。

有错误当然要改、要批, 但怎样改、怎样批示才算最好?传统的看法是精批细改才好。那怎样才算精细?精细就一定好吗?比如说错别字, 只是指出, 让学生自己改, 算不算精细?种种问题, 稳妥的解决办法不好找, 更难为其寻找基础的理论支撑。

(二) 精批细改难以做到人人满意。

就教师本身而言, 面对学生的习作, 一篇一篇地看, 逐字逐句地改, 批语写了一大堆, 常常累得头昏眼花, 还唯恐落得个“不负责”的称号。就学生而言, 老师改少了他们会以为不负责任, 甚至把作文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完全推到老师身上;改多了, 自信心强的学生会以为老师“不识货”, 是吹毛求疵。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经常是“英雄所见略同”, 总嫌改得还不够多, 批得还不够细。所以教师就是天天晚上伏在案上, 批改作文, 结果却是无济于事。

(三) 精批细改后, 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 几乎成了教师的改作。

举个突出的例子, 我见过一篇红格纸横向抄的作文, 老师改得特别细, 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 两行之间密密麻麻都是老师的改作。读一读, 老师的改作确实是比原作高明得多, 可惜的是与原作的语言风格风马牛不相及。我当时想, 老师这样费力, 效果到底怎样呢?这种做法可行吗?我的看法是“精神可嘉, 而效果不敢恭维”。

二、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好处

既然精批细改在作文教学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那么该怎么批改呢?我认为应该有重点地创新批改。所谓“有重点的创新批改”, 就是教师对某些重点学生的作文或某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同时, 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用不同尺度进行不全面铺开的批改。这样批改有何好处呢?

(一)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拿到一篇文章, 教师先粗略一读, 有个整体把握, 然后定出这篇文章的批改重点。比如说学生文章中有错别字、病句等很多错误, 要教师全批, 工作量大不说, 批到后来教师自己也稀里糊涂了。而换成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就大不一样, 教师只要一门心思有针对性地批改一两处, 这样一来, 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而不是手忙脚乱, 东一榔头西一棒。

(二)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当然也是针对不同学生而言的:对作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从他们的语言文采上下手;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批改错误比较严重的一种;对于作文处于下游水平的同学则可以从错别字下手, 并且专攻错别字。这样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提高, 不会出现怨声载道, 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能挠到痒处、触到痛处, 又能使原作不失其真。

所谓挠到痒处、触到痛处, 就是指批改时抓住关键问题, 通过巧妙的指点, 让学生恍然大悟。古人改文章的故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种情况, 晚唐郑谷改齐己和尚《早梅》诗, 北宋萧楚才改张咏诗的故事家喻户晓 (1) 。批作文如也能这样, 教师费力不多而学生却因之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三、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 选择一些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

一个班有四五十个人, 两个班就接近一百人, 且不说工作量惊人, 关键是究竟到底有多少成效?我们何不对班上的一批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呢?可以选班上作文水平优秀、功底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同学各三五位的作文进行重点批改, 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把握整个班的作文情况, 讲评时也可以有的放矢。也许有人会说, 这样批改有不少同学不是没改到吗?是的, 这些同学可以在老师评讲的基础上自改。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当然他们是教师下次作文批改的重点对象。如此, 只要一个半月, 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待遇”了。相信一年下来, 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 对一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

面对一篇学生的习作, 我们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选择一些重点的地方进行批改, 如结构上的毛病就可以针对结构松散、缺乏条理进行批改。在批改中要掌握这个规律:一般来说, 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 反映在结构上, 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 或者是结果推及原因, 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 缺一不可。如果在写作中, 材料安排不当, 就会使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楚。

(三) 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可用不同尺度进行批改, 即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批改重点。

长期以来,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都是一个尺度, 往往是不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都是画出几个错别字, 再在它们后面弄上个“半框”符号, 让学生在框中改正;在优美句子下面划一串浪线, 然后在后面写上“语言优美、丰满”的评语;一般作文中没什么大错误的往往写上“语句通顺, 条理分明, 语言朴实无华”。我认为对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重点批改的基础上批细点, 指出他们不应出现的作文毛病;对作文水平一般和低下的学生可以在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基础上找他们的优点。一般教师分数抠得很紧, 六七十分很常见, 七十五分已算高分, 而不及格的每每有之。其实, 我们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尺度。大胆采用高分激励法, 对于中下层学生, 只要习作有一处明显进步, 就可把这一处作为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对象, 给他们八十以上的高分, 还可以给他们写上鼓励的评语;对于作文成绩突出而平时一向认真的学生, 即使作文仍有可改之处, 也不苛求, 就其突出的优点写几句评语, 给个九十分以上, 甚至满分, 予以鼓励。当然并不是给学生随意加几分了事, 而是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 而且要及时对学困生给予鼓励。在分层批改中, 应及时肯定学困生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 毫不吝惜地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下层学生, 同时对于基础较好同学要防止他们故步自封, 对于他们的作文要严格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在分层批改中, 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和自己的比较中, 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 促使自己去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积极平衡”。

总之,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它开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条新路, 也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摘要: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本文就精批细改的不足,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好处, 以及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具体操作作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1]金梁.作文语文教师的烦恼.现代教育报, 2002-1-8.

作文批改——师生交流的平台 篇8

一、写法交流的平台

经过几年写作训练的初中生, 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已经形成定式, 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式, 同一套路, 显得很娴熟。但有时对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拿捏不住, 不知如何下笔。要是此时教师能够给予适当点拨, 就可以将学生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记得有一次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时,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 故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不知写过多少遍的作文题目———《我的妈妈》。作文交上来了, 一个学生在自评中写道:“文章围绕‘妈妈’写了我妈妈的基本特征:妈妈相貌平平, 身材矮小, 却又是那么‘高大’;眼角布满皱纹, 眼睛却充满慈祥的光芒;但又写到妈妈的活泼开朗, 天真可爱。看似有些跑题, 但又确是我的真实感受。”而在学生的互批中这样写道:“本文抓住‘妈妈’二字写了我的妈妈的典型特征, 语言简洁凝练, 用词精准, 让人读后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母亲的高大形象。但我认为妈妈是成熟女性的象征, 而文中把妈妈写成了一个狂放不羁的大姑娘, 似乎有些不合题意。”从学生的批语中不难看出, 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 总以为妈妈一定是年老的、守旧的, 而不应该是年轻的、开朗的。于是笔者在批语中写道:“其实, 妈妈都是由年轻变老, 由幼稚变成熟的, 关键是要写出年轻妈妈和年老妈妈的不同。比如, 年轻妈妈思想丰富, 比较现实;而年老妈妈却略显单一。所以写人的作文重点是把握住人物的心理特征。虽然都是母亲, 看似相似, 心理却有很大差异。”这样一来, 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 又指导了作文的写作方法, 这难道不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吗?

二、思想交流的平台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也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内涵丰富, 以为自己是大人了, 开始独立思考问题, 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却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 而且经常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前不久的一篇作文就是最好的例证:笔者给九年级学生布置了一个自命题作文, 其中一个性格怪异的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从形式到本质》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区教育局领导第二天要到学校检查开学工作, 头天下午全校师生停课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了彻底清扫, 老师精心备课, 一反常规按新课改的方法和要求授课。把学校、老师的行为写成了地地道道的形式主义, 并对此行为表示反感和厌恶。不仅这样, 学生还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又这样写道:“本文取材真实, 很有真情实感, 但说话欠妥当, 作为学生不应该用这种语言来批评自己的学校,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

看来,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 在学生的思想上还有很大分歧。于是笔者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 善于观察, 巧妙地抒发真情实感, 是写作中的一大幸事。但老师还希望你能深入思考一下, 将学校的平时工作与检查时的工作对比一下, 你所说的形式主义是不是就是彻底的表面工作?是不是老师平时就没有精心备课?不检查时就没有打扫卫生?总之, 我们应该全面分析某一现象, 而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一事物, 妄下结论……”一个多月来, 笔者注意到那个学生的思想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认识渐趋成熟, 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有了极大的改变。是的, 几句平实、真诚的评语, 使一个倔强的学生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 也算是达到了老师教育的目的。

三、情感交流的平台

由于知识面和涉世经历的局限, 中学生作文往往取材范围较窄, 虽想象丰富, 但考虑问题欠全面, 所以学生作文多是围绕身边曾经发生或亲历的事展开。为此, 笔者强调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

有一次, 笔者向科任教师了解课堂情况, 其中一位教师说某女生上课走神, 好像有啥心事, 回答问题不仅一问三不知, 还答非所问。笔者没把这事说出来, 但却意外地在她的作文中找到了答案。她的作文题目是《美好的决定》, 文中说她收到了一个男生的一张纸条, 正徘徊不定。文笔细腻, 心理也异常矛盾, 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 甚至还求助星星月亮告诉她该如何选择。很显然, 这是初中生常见的早恋现象。但是笔者想, 这种事要是不说出来, 学生面临彷徨, 很可能走上歧途;要是面谈嘛, 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 让她无地自容。于是笔者便在作文批改中这样写道:“看得出来, 文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一场痛苦的煎熬, 先不说别的, 单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她睡不好觉, 听不进课, 要是继续发展下去, 后果可想而知。要知早熟的果子虽然好看, 却是又酸又涩, 不耐贮存。同学们是不是应该帮她尽快走出青春的沼泽地?……”等到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 笔者发现月亮不再昏暗, 星星不再眨着迷惑的眼睛, 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 笔者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如此一来, 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又有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谈作文的批改与批语 篇9

三、有效的阅读, 可加强学生的记忆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 一般学生只能记住其中极少部分, 对一些重要内容难免听错或疏漏, 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 一节课下来, 甚至毫无所获, 听课效果几乎等于零。心理学上谈到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方法明确指出, 经常性与及时地阅读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或课后指导学生对课内重点部分内容阅读若干遍, 使他们多次复述后再予以加深理解, 便可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 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只有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阅读, 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 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例如, 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某一段内容时, 如果提出过高的要求, 学生往往不能完成任务。而在实际操作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时, 应该从最简单的做起, 即直接要求学生模仿例题做课后练习。学生要想完成课后练习, 就必须要去认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 这样一来, 有着明确的目的, 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去阅读, 促使他们形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其次,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做上标记, 写好阅读或预习笔记, 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第三, 教师要逐步提高阅读要求, 可将一段内容让学生阅读后, 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分析, 得出自己的看法, 再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 直到会讲解相关内容, 使其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总之, 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过程中, 既强调学生的“读”, 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 这不仅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 也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尤其是现代科技和生产的迅猛发展, 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快, 因而这种方法对学习者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 数学课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不能一味靠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 尽管有时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学形式进行的, 但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乌鲁木齐第二中学)

作文是学生的书面语言, 它不仅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境界, 而且还能反映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布局谋篇和语言驾驭能力。而批语则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通过批语讲解知识, 指点技巧, 肯定优点, 分析错误, 使学生在习作中能不断地有所领悟。批语还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 是师生之间开展的心灵对话。因此, 教师不仅要批改作文, 而且在批改的同时还应掌握批语的艺术。下面, 笔者就作文批改与评语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关作文的批改

1. 教师批改作文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

(1) 批改及时与否, 会影响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学生的一篇作文是学生一次较复杂的脑力劳动之结晶。上周做好一篇文章, 下周作文课上学生就盼着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如何。如不及时批改, 不及时发放, 就会渐渐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 甚至形成写作心理上的障碍。因此, 教师应在一周内必须将学生的作文批改完毕。

(2) 批改时心态公正与否, 会影响学生的进取心。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以良师益友的心态,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后进生作文的微妙之处, 哪怕仅有一个漂亮的句子或仅用了一个精彩的词语, 也要给予鼓励,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有就是要雕琢评语, 多用谈心话语、商量的语气、鼓励之类的语言, 切忌“泼冷水”“打闷棍”, 将学生的作文一笔抹杀。

(3) 批改质量的高低, 会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的批语是神圣的。全面、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中肯、得当地分析优、缺点, 明了、清晰地指出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就能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 并能够使学生逐步地学作文、做好文。所以, 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作文批改, 慎重下笔。

2. 掌握正确的批改方法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批改作文的方法很多, 有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和学生自改。采取哪种方法批改, 必须根据作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写作状况而定。

学生改作文时, 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其次要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使学生学会方法, 有据可依。学生互改或自改之后, 教师还应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检查、讲评。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评改, 才能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 进一步提高作文能力。

二、有关作文批语

批语是对学生作文的一个总体评价, 它的优劣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情绪。写作文批语是有一定技巧的, 方法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规定, 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 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抑此扬彼评价法

抑此扬彼评价是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明确点出, 而是灵活运用各种语气和恰当的语句, 委婉地给学生写眉批或总评, 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下接受批评, 改正缺点。

2.寓贬于褒评价法

寓贬于褒的批语, 就是当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粗心的错误或书写不认真时, 不直接写出来的一种评价方法。

3. 憧憬评价法

憧憬评价法往往更易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 明确努力方向, 激发上进心。

4. 个体内差评价法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具特色, 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基础也不相同。因此在写批语时, 就要因人而异, 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别, 正确引导学生写出富有新颖和创造性的文章。对于作文水平高的学生, 要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使他们知道如何更上一层楼。对于中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要他们向班上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看齐, 提出适当要求, 激发其写作欲望, 赶超先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以情诱情, 以情激情。

5. 谚语评价法

谚语简单通俗, 所提示的道理非常深刻。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写批语, 既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又能切中要害评价学生作文, 使学生对作文起到开窍作用。

总之, 作文的批改及批语, 要慎之又慎,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及他们今后写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但要注意到批改的态度, 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高中作文批改的有效模式 篇10

多少年来, “精批细改, 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态度、业绩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 认为只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 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可是教师批改作文从标点、字、词、句, 到谋篇布局、结构、中心, 圈出错别字, 画出病句, 标出精彩的语句, 再斟酌如何给学生下批语等, 即使是“走过场”, 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六七分钟, 有的甚至要花费十多分钟。两个教学班, 120名学生计, 改好这120份作文, 要耗费多少时间、心血和精力!结果作文不能“精批细改”, 还严重影响了讲读课的备课质量。累死累活不说, 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未见多少起色。

其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写作文, 对于写完之后该如何指导学生去修改作文, 却很少考虑, 而这一点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能力的瓶颈。尽管教师朱批满篇, 但大多数学生只是看一下得分而已, 根本不愿去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况且教师精力有限, 既然要求全收全改, 批改就难做到全部精细。因此, 这种费时费力、事倍功半的评改方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我们应该走出传统“精批细改”的怪圈, 做到因文制宜, 因人制宜, 灵活多变, 提高效率。

高中生个性绽放, 个人的见解都已能关注到生活实际,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才能更好地去体会作文的写法与妙处, 从而激发出写作的欲望。此时让他们参与批改作文, 他们会更为有耐心, 同时也分享了别人的精神财富, 促进了观点的成熟、性格的完善, 何乐而不为呢?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 我倡导的作文批改模式是“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 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 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介绍做法:

一、做好互动准备

1. 动员。

我们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动员, 调动起学生批改的激情。

2. 分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互动小组 (小组每组7~8人左右, 有正负组长各一人) 。分组时, 提醒学生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 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 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 (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 以扶“贫”济“困”) 方面考虑可变组合, 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分组一定不能太多, 否则无法当堂展示完批改收获, 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进行“互动”批改

1. 定标准。

进入批改阶段, 我们按要求进行操作。先再次明确作文基本立意, 然后开始批改。批改时, 我们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 (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 例如题目、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 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 如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

2. 互改习作。

一般有五个步骤:

一是任选一组班内交换习作。

二是每位同学拿一本, 批改同学的作文:从题目入手, 就其特色与不足写好旁批、总批并给出成绩。在批改中不好确定的地方请教组长, 组长若无法解决再请教老师。

三是小组成员向组内汇报批改的结果, 指出所批改作文所得成绩的原因。

四是组内互换所批习作, 可欣赏学习, 也可以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

五是推选出一二篇佳作。

3. 各组互推佳作。

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 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 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 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 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 更应予以“关爱”, 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誊写或打印前, 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 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 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这个环节中, 我们要求各小组学生说出推荐的理由, 并选择精彩段落朗读展示, 让大家欣赏、评定。教师适当点评, 学生也可补充点评, 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4. 班内推选写作状元。

全班同学对各组推出的作文进行评选, 最后确定一名写作状元, 请班内朗读好的同学朗读此文, 师生欣赏, 教师在此点评并给予鼓励。

5. 互谈体会。

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 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 习作者与评改者, 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学生自由交流, 或谈在某一细节上存在的疑惑, 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 或谈存在的不足等, 最后写出不少于100字的写作心得, 在下次批改前班内交流。

上一篇: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下一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