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行业

2024-05-2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行业(精选十篇)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行业 篇1

一、树立形象, 增强凝聚力量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是否愿意团结拼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个人的德、识、才、学。思想品德有问题, 或者没有真才实学的校长, 是缺乏“凝聚力”的, 也不能促成班子内部的“亲和力”。因此, 校长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修养, 取信于班子成员。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通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教育、自我砥砺, 不断增强个人人格魅力, 让班子成员觉得你在品德上是高尚的, 在业务上是过硬的, 跟你合作心情舒畅, 能干出成绩。校长要树立“尊贤爱才”的观点, 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选拔和配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杜绝任人唯亲、任人唯资、任人唯顺、任人唯全的倾向。校长的胸怀要像大海融汇百川一样宽广。既要容人之长, 又要容人之短, 更要容人之异。校长要不断拓宽相互沟通的渠道, 努力增加相互联系频率, 使班子成员之间以及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始终畅通无阻。这不仅可以消除工作中的误会, 而且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由于误会而导致的种种矛盾。在具体矛盾处理上, 要研究方法, 坚持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求大同存小异。每个班子成员要扬正气、作表率, 严于律己, 身先士卒, 只有这样, 才能树立起班子的应有形象, 凝聚力也才能不断增强。

二、摆正位置, 提高服务水准

学校强化各机构与部门工作的服务意识, 强调工作没有服务性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学校工作必须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管理者必须满足管理对象的成长需要, 大力提倡学校管理者下班级, 进课堂, 采集群众智慧, 获取服务信息。一年一度的教代会, 广泛征集教师代表的提案意见, 经过科学的梳理与选择, 有序规范地组织落实。开放图书室, 让师生享受丰富的图书资源。组织特色活动节, 为师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开展“我发现, 我激励, 我快乐”德育演讲活动, 引导教师重德重文, 教书育人;组织师生节日联谊、校外考察、基地实习, 增强爱的思想情感,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几年来, 学校千方百计地筹措经费, 建起了一幢综合大楼, 缓解了教室学校拥挤、教辅用房奇缺的矛盾, 买土地、推旧房、筑起了拥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 实现了师生活动有场地的多年梦想。兴建食堂、宿舍楼, 让师生吃得舒心、睡得安心。改造门楼、围墙, 建设文化长廊, 为师生营造了怡人的校园环境。

三、因人施责, 发挥个性特长

学校将教师按年龄和教学水平分成三个层次, 提出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第一层次:对年轻教师, 提出“三过关” (学历关、教学入门关、信息技术关) 的要求, 促进年轻教师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层次:对有五年教龄的资历教师提出“四上” (教学理论上水平, 教学能力上星级, 教学艺术上品位, 教学实绩上台阶) 、“三能” (能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能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能发表教科研论文) 的要求, 帮助他们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层次:对具备中级职称的中老年教师, 提出了“一传” (传授教育教学技术) 、两帮 (帮助年轻教师过三关, 帮助资历教师“四上”与“三能”) 、“三示范” (示范课堂教学, 示范班级管理, 示范教学“五认真”) 的要求。

给予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工作责任和要求, 发挥“人尽其能”的最佳用人功能。学校校长既要了解学校每一个人的不足之处, 更要熟悉他们各自的专业才能和特长。学校前几年的建章立制, 严格管理, 已经磨砺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我们认为这还不够, 应更进一步地把这样一个集体的创造力充分地激发出来, 做到人尽其才, 不断地创造一个个新的美丽的神话。学校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个人的特长, 调整工作分配, 使用人与做事更科学化。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工作人员被补充到尽能、尽才的岗位上, 学校工作效能运转呈现良好的态势。我们给一类人以思想, 放手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给一类人以任务, 鼓励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给一类人以约束, 督促他们规范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挫折, 我们帮助你;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失误, 我们谅解你;在修炼的过程中有回潮, 我们宽容你。这样使得学校工作人文先于命令, 自主在于合作, 事业成于主动。人人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形成个性, 在“自主式”的管理中成就事业。

四、科学评价, 激发育人热情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篇2

(中华村2009年7月11日活动记实)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村于2008年7月11日组织开展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以标语、专刊、广播、座谈会、咨询等形式进行。活动中,我村共书写宣传标语3幅,出版专栏1期,广播20多次,发放资料3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20人次。活动后我村还进行了群众座谈会,各参会人员对我村人口发展形势和计生工作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近些年来,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我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口有序发展,计生工作有序开展,群众政策意识提高,履约意识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为我村创建诚信、和谐计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仍然严峻,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群众婚育、生育观念仍未改变,计划外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难以管理,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正常发展。

通过“7.11”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村干部、群众对人口与计生工作形势的新认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我村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村今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顺利开

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篇3

安全生产是和谐企业的命脉。截至2005年5月12日,津南供电分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756天,在天津市电力系统的直管供电单位中排名第一。近几年,我们把机制和制度建设放在构建安全和谐环境的首位,推出了“六大安全保障体系”:一是以强化安全思想意识为中心,构筑起“以人为本”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构筑起切实履行安全职责的“一把手”体系;三是以班组建设为基础,构筑起安全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四是以完善基础管理为着手点,营造起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体系;五是以预防为主,应用先进科技,建立起人机结合的立体安全工作体系;六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合力,构筑起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政治保障体系。“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实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供了保障,为创建和谐的安全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每个岗位、每位职工都有了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目标和措施,形成了“安全为个人、人人保安全;安全靠大家、大家都安全”的局面。2002年以来的三年间,共执行倒闸操作票7748张、68288项,无差错率为100%;2004年配电一、二类障碍分别比2003年下降了22%和14%,连续8年实现了“零人身死亡、零电气恶性误操作、零污闪”的安全目标。安全生产换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津南供电分公司经营指标多年名列公司系统前茅,售电量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态势,均价和线损率均保持最好水平,电费回收连续多年实现月结零、年结零、无陈欠。

思想道德建设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支撑。2003年,为了培养职工树立“工作讲敬业、服务重诚信”的观念,津南供电分公司开展了以“读一本书、做有益事、当文明职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重点向职工推荐了《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组织职工座谈学习体会,并将职工撰写的读后感编印成《学习体会集》。通过这项活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明显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津南供电分公司还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以“遵三德、做三好”(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争做社会好公民、企业好员工、家庭好成员)为主要内容的评选季度“十佳亮点”活动,职工中涌现出许多爱岗敬业、优质服务、无私奉献、拾金不昧、孝敬老人、恪守诚信、关爱社会的典型事例。津南供电分公司每年一度的“与健康同行、与欢乐为伴”文化体育节活动,积极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调动了职工队伍的工作热情,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

社会和谐是企业和谐的保障。电力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自2002年至今,津南供电分公司在新建、改造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方面,累计投资1.21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津南供电分公司全面展开了“五为”(为百姓、为农村、为政府、为经济、为企业服务)活动,相继推出了业扩报装“一口对外”、首问负责制、电话报装、客户跟踪服务档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务措施,建立了优质服务的培训、运行和考核“三大常态机制”,实现了优质服务“零违诺”,得到了地区政府和居民百姓的好评。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津南供电分公司在被称为“天津小汤山”的海河医院改建施工中,连续鏖战四昼夜,出色地完成了电力配套任务。随后,参战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又在受理业务当天完成了肺科医院、武警指挥学院隔离区、医务人员休息区、发热定点门诊等多处电力增容任务。此后,津南供电分公司把天津市建委颁发的5000元奖金捐给了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献上了电力职工的一片爱心。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篇4

一、构建人性化的校园氛围, 使学校成为师生有凝聚力的集体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了人。”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熏陶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道德行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作用。当代社会, 人对主体性的追求是空前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都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选择。学校管理应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培育, 使教师在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培育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 促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人性化的管理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学校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 这是当代教育发展进步的关键。一所成功的学校, 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 而且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发挥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学校的发展及其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的管理氛围, 它有利于增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并相互信任与支持, 从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学校发展的目标, 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 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 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 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 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 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 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 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地成长。

二、制定人性化制度, 注重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集体必须要有规章制度才能正常运转, 学校也不例外。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也是校长治理好学校的根本前提。

在制定制度时, 要考虑到“一个注重、一个体现”。“一个注重”就是注重老师对制度的认同和需要。即民主与集中结合, 以获得教师的认同, 努力将制度转变成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望, 转变成老师职业生涯的价值指向, 转变成改进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 转变成全体教师认同的工作目标。制度来自于师, 贯彻于师, 惠及于师,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民主管理, 效果甚佳。“一个体现”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即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校领导为教师服务, 教师为学生服务, 过程为效果服务, 树立管理服务于人的意识。

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 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 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 明确教学目标, 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学校各个科室和每个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 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抓驾驭课堂, 稳定课堂教学秩序, 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 组织课堂练习, 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 (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所以我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是抓得非常严的, 每学期都进行创新教案设计评比。) 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 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主体意识, 要求课堂面向全体, 强化因材施教。

三、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激活师生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情趣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我们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 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利用各种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 民主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例如:中心小学邀请老革命、老红军举行“话长征”的知识讲座, 邀请派出所民警进行法律知识讨论, 开展了“奉献爱心, 净化心灵”学雷锋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发展了个性, 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活动。例如:“三八”舞会、庆生会、读书节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师生活动, 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师生情操, 激活了师生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情趣。

总之, 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 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7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班级 篇5

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也不太遵守纪律,管理难度很大。但是,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在工作中,笔者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并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

一、规范班级制度,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制定详细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笔者针对早操、课间操、卫生、课堂纪律和晚自习等方面制度的特点,初步制定一些管理方法,并付诸实践。试行一段时间后,让全班学生讨论,并反复修改规范成文。让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班里的纪律、卫生等工作。

因为有了“换位”管理,班级基本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风气。

笔者所带的2013级数控(2)班,全班都是男生,其中一半是初中辍学或曾在外打工的学生,组织纪律性差。自从制定了班规,一年多来,数控(2)班班风有了很大转变:班级由“后进”班成为全校的先进班集体,多次获得学校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班级的男生宿舍,一学年几乎每周都获得宿舍评比第一名,成为全校男生宿舍的标杆。同时,在2014年4月学校队列会操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一名,在2014年10月校园篮球赛中获得全校第一名。

班主任如果什么都大包大揽,是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事,并从旁加以引导。

比如,学生进校报名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打扫卫生,从中发现哪些学生认真负责。每周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会总结自己上一周学习、劳动情况,值日班长则总结自己值周时的班级情况,最后由笔者进行点评和补充,并表扬先进、指出问题。

对学生的“放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学生流失率也创全校最低。2014年5月,校学生会换届选举,笔者所带班内有10名学生分别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部长和干事。

二、尊重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班主任应该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对事业执著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班主任的关怀是赢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最好办法,应该花时间去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诱惑,让个别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想法。比如,开诚布公地给学生讲解过度上网和吸烟的危害,让学生对此类问题有清晰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优秀毕业生经营的企业,让学生明白上职业学校,同样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进而与学生探讨关于理想和如何做人的道理。

班级工作中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是笔者工作的“重心”。对于这类学生,笔者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并通过体育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几个爱逃课上网的孩子喜欢打篮球,课外活动时笔者就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学生们惊呼:“老师,你不但课讲得好,打篮球也很厉害。”笔者也毫不谦虚:“我的足球和羽毛球水平也很高,听老师的话、跟着老师学没有错。”

笔者每次打完球都会在球场旁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讲解上网对身体的损害。慢慢地这几个孩子不再逃课去上网,网瘾也逐渐戒除了。

三、对学生有爱心,多鼓励他们

学生是一个富有独特个性的群体,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善意地看待和评价学生的天性和行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提议、每一次进步,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

笔者通常会公开表扬每一位学生的进步。班内设立了各种类别的奖项,让更多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表彰,而奖品无非是一个小本子或者一支水笔等学习用品。奖品虽然很不起眼,但学生们获奖后却很开心。有一次学校广播操比赛,学生们场上表现出色,最终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笔者就奖励每位学生一瓶饮料,学生们都很兴奋,觉得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肯定。自此不管是早操、课间操,还是运动会,学生都积极参加。

在日常生活方面,班主任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也应尽可能地提供帮助。班上的小马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冬天只穿了件很单薄的衣服,笔者知道后从家里拿了几件棉衣悄悄送到他的宿舍。2013年12月的一个晚上,寒风刺骨,学生小亮夜里突发急性中耳炎,疼痛难忍,凌晨三点给笔者打电话。笔者从家里骑摩托车跑了十几里路赶到学校送他到医院治疗。

四、经常和家长保持沟通与联系

教育是一个整体,家庭教育不可缺少。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生有旷课等违纪行为,笔者往往会第一时间通知学生的家长。其实,通知家长并非是“告孩子的状”,而是互通有无,探索帮助学生的最佳方法。同时,笔者也会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优点和进步,给家长以信心。

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不富裕。笔者通常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寒暑假由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去电子厂等企业勤工俭学。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既能挣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又能获取技能和社会经验,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学生能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德育效果显著。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德育理念,改进管理方法,才能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篇6

1.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原为铁道兵第十师第四十六团, 现有员工3000余名。在铁道兵时期, 这支队伍参与了成昆、襄渝、青藏一期等一大批地质复杂、条件艰苦的铁路的建设。“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 铁道兵前无险阻;沐雨栉风, 风餐露宿, 铁道兵前无困难”, 不仅是叶剑英元帅对铁道兵的高度评价, 也是那个时代铁道兵生活的生动写照。长期奋战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 锤炼出了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1984年铁道兵成建制转工以来, 这支队伍依然转战大江南北, 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一顶帐篷把营扎”逐渐成为历史。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高度流动性。高度流动和野外作业又决定了建筑企业员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的相对艰苦。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是建筑施工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起码要求。如何保证员工 (包括农民合同工) 在工程项目上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识到: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生存发展的基础,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是企业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的源泉, 也是直接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培育企业精神的课堂, 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必须从抓好工程项目的生活保障线、文化保障线、卫生保障线入手, 通过规范的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和企业文化理念的灌输, 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近年来, 公司根据中国铁建和中铁二十局集团文化建设和“三线建设”的有关要求, 出台了《建家建线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和《企业文化建设CIS规范手册》, 着力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公司属下近30个工程项目部严格按照工作标准, 自觉抓好员工住宿、就餐环境建设, 配置文化娱乐设施, 及时发放员工工资, 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经过测评, 员工对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广大员工吃住舒心, 工作顺心, 在本职工作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 焕发出极大热情。近几年, 公司完成产值、员工工资收入逐年提高;环境培育人, 环境造就人, 环境陶冶人, 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员工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2.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不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人才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是企业的第一财富, 是企业的核心资本, 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柱石。一个企业要发展, 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方阵。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具体到每一个人,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思想、知识、技能不断进步, 有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和不断成长的空间。它应该是人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以人为本, 作为企业管理理念, 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通过激励措施, 最到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挥人的潜能。

作为国家一级施工企业,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现阶段, 企业员工的结构基本是原有铁道兵转工和企业吸收的大中专毕业生, 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一。总体来看, 由铁道兵转工而成的企业员工年龄基本超过了45周岁, 他们具备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们身上蕴涵着原铁道兵特有的精气神, 但是学历层次普遍偏低。1984年转工以后, 从院校吸收的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 他们学历层次普遍较高, 思维活跃,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但是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分开来看, 各有长短, 但是综合起来是优势互补的。

公司广泛开展以老带新的“导师带徒”活动, 在全体员工中进行责任意识、纪律观念、敬业精神教育, 引导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认同并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理念。通过项目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畅通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今年以来, 公司通过竞聘方式, 选拔储备了近100名项目经理、党组织书记和项目总工程师,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条件所限, 人才流动性很大。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一是在内部营造良好的风气和工作环境, 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工作欲望, 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二是人才的付出与所得应成正比, 尽量做到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比如, 公司建立了专家库、人才库, 给专家和拥有建造师资质的员工发放津贴。三是要打破陈规, 消除论资排辈, 凭业绩用人, 竞聘上岗, 并制定灵活的办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以诚信留住人才。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们的员工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满足了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的需要。

3.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 集中员工智慧,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一切为了员工, 一切依靠员工。加强民主管理, 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举措。

公司坚持“四个同步”, 即项目党

组织和项目部组织同步建立, 党组织书记和项目经理同步配备, 党建工作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制定,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考核;坚持“三重一大”制度, 大事集体研究, 党政共同负责;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六好共产党员”活动;各所属单位按照公司要求,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签订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承诺书。

公司要求各所属单位按规定签订执行公司集体合同保证书, 定期召开员工代表大会, 员工代表大会按照规定程序对项目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各单位均设置企务公开栏, 广大员工对企务公开进行有效监督。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篇7

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优化人际环境

1.1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先决条件,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2]。

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 课堂上教师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偶尔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教师进行短暂的交流, 在这样模式化的教学环境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要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用新的理念教育学生, 建立“多元发展, 人人发展”的育人观[3]。

首先, 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轻松自如地展现自我的舞台。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让学生敢说话,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使课堂成为师生轻松、民主、开心的乐园,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

其次,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爱每一位学生。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 都是具有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因此,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 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潜能、兴趣、爱好、需要, 真心实意地尊重、理解、关爱每一名学生, 尤其要特别关注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 因材施教,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2 促进领导与教师的和谐

学校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 全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 为每位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4]。

首先, 学校、学院的组织者、领导者, 要按照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调的要求开展工作, 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 在教职工中起到示范和凝聚作用, 让全校师生达成共识, 团结协作。这必将激发教职工的信心、热情和积极性, 使全体成员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做到每个人都能融入部门、融入学校, 成为其中和谐的一员。

其次, 促进教师发展, 培养团体精神。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强校”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树立“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的理念。要尊重教师的专长, 尊重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多层次需要, 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使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同时大力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 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 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

再次,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 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分配机制, 健全和落实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 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氛围。

1.3 促进教师内部的和谐

和谐、团结、协作的教职工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也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5]。高校教师要坚持锤炼师品, 做到德高为师;坚持提升师智, 做到学高为师;坚持塑造师表, 做到身正为师。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教师之间, 要相互尊重, 要提倡“和而不同”, 既要以和为贵, 以和为基础, 团结互助, 合作友好, 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1.4 促进学生群体的和谐

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的校风, 也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由于长时间在一起相处, 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一些小摩擦、小矛盾。因此, 没有学生之间的和谐, 就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就不可能构建和谐校园[6]。我们要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 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让班级之间和班内学生之间加强联系, 和睦相处、团结合作。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懂得理解与尊重他人, 增强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校要做到与时俱进,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 也只有在发展中才会更加和谐。

2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2.1 和谐的物质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校园的物质文化即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研究、生活、交流的场所, 包括和谐有序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道路命名、景点布局、美化绿化等。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活跃的思维, 塑造和谐的人格, 激发人的追求,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和重要动力。因此, 校园环境建设的内容要充分展示“可谈性、可感性、可接受性和可利用性”的德育要求, 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有寓意, 成为鲜活的德育教材。

2.2 和谐的精神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和谐的校园精神环境即校园文化建设, 是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给人以知识教益, 以及形成愉悦和谐的氛围,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 锤炼意志和品质,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增强其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7]。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指导下,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2.2.1 坚持正确的文化理念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而代表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使然, 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更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 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既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 也表现在校园学术氛围、政治倾向和人文精神上。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应该是博大精深的, 既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 又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2.2.2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释疑解惑”、“百家争鸣”一直是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双重职能。和谐校园的建设, 必须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教学带动科研, 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气氛浓郁, 就会激励教育者不断探索教育规律,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会激活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营造一种你追我赶、推陈出新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必须坚持和弘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一切有利于教学科研、提高工作成效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2.2.3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国家教育部曾有文件要求, 应“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形成融洽的氛围, 密切师生的联系, 而且能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施展才华、发展个性, 充分认识自我,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8]。因此, 高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举办科学文化艺术节, 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既锻炼了能力, 又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智能素质,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必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164~167.

[2]方光罗.试论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J].高校教育研究, 2008 (3) :8~11.

[3]何仕.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与师生关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4) :419~422.

[4]曾令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J].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8 (3) :35~36.

[5]胡继民.高校和谐校园构建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23 (6) :79~81.

[6]陆鸿钧, 陈小军.学校和谐管理的十个宝[J].教学与管理, 2005 (5) :8~10.

[7]桂金玉.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30) :42~43.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篇8

一 转变教育理念, 重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个人的自由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被教育的前提首先是天性被尊崇, 由此因势利导, 促使其自由健康发展。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 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思想, 都把对学生的尊重看成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原则。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 许多高校的教育理念一直沿袭着传统教育的思想和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了一个没有乐趣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抹煞了受教育者的个性, 从而也抹煞了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转变教育理念, 重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 是高校实施和谐教育的主阵地, 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种行为、两个过程, 又统一于高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学校各种“教”的活动, 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 如激活学生的各种潜能, 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能动精神和积极态度等。教师要从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计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 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 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2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是有时代特征的概念, 人才的素质特征包括三方面:一是道德品质特征。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是他们道德品质的首要特征。二是思维方式。主要有思维的独立性, 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未知, 提出自己的主见。三是个性特征。比如, 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就是善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这些素质特征。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师生携手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

3 尊重受教育者。这是教育理念的最初体现。包括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人格、受教育的权利等。对于鼓励创新和和谐发展的教育而言, 只有承认个性, 尊重个性, 才能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型人才。尊重受教育者必须考虑让受教育者投入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 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它只有不断适应、服务和带动社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具体到每位老师而言, 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些规律, 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另搞一套。

4 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学校内部分工而言, 大致也可分为三个功能群, 即引导、保障群, 由决策领导、管理执行者和服务保障人员组成。他们的功能是保证“能量”即办学经费和师生的生活必需, 如同心脏和血液;第二个是传导、开发群。由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实验技术和图书馆员构成。他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流, 进行传道和授业, 加强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第三就是继承、开拓功能群。主要指学生。其功能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转化、编辑、积累、储存和再造。这个功能链条很清楚, 引导保障群是保证, 传导开发群是关键, 继承开拓群是中心。所以, 要实现系统的功能,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 都必须尊重老师, 这种尊重不是简单的礼仪和身份的尊重, 而是对其有益劳动付出的尊重。

二 尊重学生个性, 加强和谐校园内涵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个性, 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要求,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在学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转变传统的学生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 坚持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 关注学生的需要, 积极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努力实现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双向互动。要在学校工作中坚持和树立为了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的宗旨, 对学生充满感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 要维护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观念, 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要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 着眼于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心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特别是要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后进学生等特殊群体, 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和扶持, 为所有学生健康、和谐、全面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要做到以校园为载体, 整体优化教书育人的氛围, 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科学互动发展为宗旨, 协调运转学校教育的各个系统与要素,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内涵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标志。要对学生的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加以引导、提升, 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特长充分展现,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2 师生交流的和谐。和谐的课堂文化是一种互动的文化思想交流, 其中受益的不只是学生, 教师也将在教学互动中不断进步。教学互动, 通过角色转换与认同,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

3 服务中的和谐。服务质量体现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和人文水平。优质的服务能够陶冶人、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 使学生在服务保障的氛围和感染中受到感化、教育和熏陶。

4 管理因素的和谐。管理者要在情感、事业、待遇等方面给被管理者以足够的人文关怀, 调动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积极性, 努力形成管理科学、服务一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局面。

5 人与环境的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 是师生心灵归属的港湾,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启迪人的思想、智慧, 塑造人的心灵, 愉悦人的身心。打造人文品味与现代化设施相得益彰的和谐校园, 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主题。

三 紧密结合实际, 建立和谐教育长效机制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高校作为国家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高校要紧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 深入研究, 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做社会和谐教育的典范。具体要做到:

1 坚持以和谐的教育事业为基础成就和谐校园。和谐的教育事业,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学校事业发展兴旺, 师生团结一致, 正气蔚然成风,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反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学校基本功能的和谐发展上。和谐的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 和谐的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 和谐的社会服务是学校发展之基。

学校的教育事业集中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即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学生的培养上。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吸引、用好人才, 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学生培养上, 学校要确立人本意识, 沟通社会、家庭、学校的联系, 发挥社会参与育人管理的作用,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科学研究上, 高校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 努力打造和谐的科研组织模式, 鼓励创新性科学研究。

在社会服务上, 高校要紧密联系实际, 积极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地方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2 坚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编织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 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 理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 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专心学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校园内部积极营造理解与尊重、支持与合作的和谐氛围, 使所有人都能在信任和关爱中, 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 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体作用。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学艺术来取信于学生, 做学生的表率, 帮助学生解放思想、解放个性空间, 才能使学生自由地发展, 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乐教乐学的生动和谐局面。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学生不仅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 而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健全的身心素质。

3 坚持以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氛围营造和谐校园。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要通过不断创新, 努力打造个人秉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自然环境, 建设具有新时期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完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高校要发扬过去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以教师的师德教育、学生的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 构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具有高尚的文明风气和浓郁的学习风气的校园文化格局, 不断完善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治学理念以及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等诸要素在内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形成健康向上、丰富多彩, 既反映高校共性又体现各学校特色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篇9

一、服务教师,构建优美环境

教师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需要有充实的教学资料,需要有工作学习时间的保证。要给教师的工作提供各种方便,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投入几十万元绿化美化校园,布置宣传栏,布置办公室,完善图书阅览室、校园广播网,提高文化品位。学校的布局、墙壁悬挂的伟人像、名人名言,洁净的环境和美丽的校园能熏陶人。

二、以身作则,推进制度建设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教师树立榜样。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领导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

要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约束性的,也要有调动性的。约束性的如“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师德师风“五条禁令、十个不准”等;调动性的如“学校十佳教师评选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等。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要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性规章制度相互配套。

三、民主管理,创设和谐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心情舒畅, 和睦共处,自我约束又自我完善。

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不是校长或少数人的专利,教师在学校的发展及日常工作的决策上要拥有发言权。要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等,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享有主人翁地位。

要保障教职员工的权利,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学校、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一个重大事情的决策前,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参加学校决策及各项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地位商讨学校的重大问题,可使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从而使其感到自己的利益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学校领导与教师商讨问题时,为双方都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们一种成就感。多数人会因能够参加商议与自己有关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决策之后,要在集中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实现既定决策。正确地参加管理既对教师产生激励,又为学校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四、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颗心就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世界。学校领导要“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教师自尊心强,珍惜友谊,学校领导以平等的身份走进教师群体,教师关闭的心灵门扉就会向你开启。一所学校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常听说,有的教师因为气量狭窄与同事过不去,人际关系僵化; 有的教师因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对自己的职业开始厌倦起来,提出改行请求……这些现象和事实,也提醒学校领导:要与教师沟通思想。

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造就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领导要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不怕得罪一些人,对个别教师的非正常行为,应该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必要的处理,不能姑息迁就,要教育在先,处理在后;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

学校领导要努力引导下属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教师工作上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作为学校领导者,更应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各种缺点。对教师要有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对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和缺点,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忌公开批评教师。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因评优与学校领导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而学校领导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和关心他。这样一来,使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他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行而道歉。对那些常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批评意见的人,学校领导也要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学校领导应充分肯定这些教师积极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赏识他们提出的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措施,一旦建议被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不要忘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及时表扬他们。对那些默默做工作的教师,学校领导要时常亲临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抚慰,在教职工大会等公开场合予以赏识,在学期和年终报告中,肯定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学校领导要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这样能给教师以极大的鼓励。

五、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 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将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要倡导终身学习。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应最终归结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靠终身学习,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模范。终身学习,不是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一种学习形式,终身学习也不是限定于某种内容的学习,它就是人的一种需要,一种终身的需要。教师要适应未来的挑战,就要学习新知,学习渊博的知识。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首先,要创设一种支持教师成长的环境。学校要合理安排使用教师,做到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鼓励每一个学科组及年级备课组,从本校师生实际出发,研究新课程教学中的真问题,达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学校必须给教师创造各种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师知识,挖掘和提高教师的潜力,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对教师的成长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学校领导要深入实际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指出问题,坦诚交换看法,为其出谋划策,切实解决困难,促其自主成长。

六、重视激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成就感、贡献感、创造感等层次的需要。当教师这些需要满足时,所产生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稳定持久的推动性。对教师的激励,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重在精神激励。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下列精神激励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教师的付出给予承认,这是对教师人格的一种尊重。可以通过光荣榜来奖励最有进步或任何有出色表现的教师;可以用证书、奖状、纪念章和奖章认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部或本地报纸上报道教师的事迹,让教师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在集体宴会上颁授荣誉或奖励;可以给有成就的教师一个舒适的办公室;可以在陈列室收藏成就较高的教师的姓名与照片等。

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激励。人们进行社会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物质利益,在管理中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促使人们去关心自己的工作,以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一位西方管理大师说过:“你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就得让别人得到别人想得到的;只有别人得到了别人想得到的,你才能够得到你想得到的”。对个人来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钱就在哪里;对管理者来说:你的钱在哪里,教师的心就在哪里。要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要继续完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还要关心教师的物质利益,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篇10

一、以教师为主体,努力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学校领导从事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心理时空。

1.学会换位思考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和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任务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会尊重与信任

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3.满足成就需要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发现、被认可、被赞扬、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显露伸手的空间。当然,学校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和谐化。

二、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

1.“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健全人格,提高素质

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也就加快了。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实社会的竞争压力,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和激励学生,积极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遵纪守法的意识、诚实守信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健全高尚的人格。要通过学校积极有效的培育,使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遵从社会的道德准则,促进师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内外环境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自律与管理的和谐;使学生懂得关注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同学服务,无私奉献,互助互爱,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美化环境,注重熏陶

学校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的消极面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更加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学校软件建设,要从传播先进文化的要求出发,积极融入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造就优美的学校环境,使学生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发展,达到“无声之教”、“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以家长为主体,努力创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外部环境

建立家长与学校的和谐关系是促进学校教育进一步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是双向的,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和谐沟通,和谐配合相互促进。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群默默认同支持的家长群体;一个优秀的家长定会得到学校各方面的谅解与及时的沟通。学校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同时,学校要指导家庭和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联系卡,家长接待日,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学校──家庭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并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使二者“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外部基石。

上一篇:作文思路的开拓下一篇: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