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化学

2024-04-30

环境分析化学(精选十篇)

环境分析化学 篇1

1 污染事件中污染物的化学特点

此次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

1.1 苯

苯为易燃、易爆有机物,一旦发生泄漏,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起火。苯,微溶于水,在自然界能通过蒸发和降水循环,最后挥发至大气中被光解,这是其主要的迁移过程。另外,苯的转移转化过程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率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苯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甲苯等许多有机溶剂互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大,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它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4]。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确认苯为致癌物[4]。

1.2 苯胺

苯胺具有强烈气味,稍溶于水。主要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从而破坏血液造成溶血性贫血,损害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甚至导致各种癌症。

1.3 硝基苯

硝基苯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苦杏仁气味,易燃,微溶于水。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进入水体的硝基苯会沉入水底,长时间保持不变。又由于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4]。硝基苯一旦污染水源,就会引起水质严重恶化。硝基苯的沸点较高,自然条件下的蒸发速度较慢,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对机械震动很敏感的化合物,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倾翻在环境中的硝基苯,会散发出刺鼻的苦杏仁味。80℃以上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倾倒在水中的硝基苯,以黄绿色油状物形态沉在水底。当浓度为5 mg/L时,被污染水体呈黄色,有苦杏仁味。当浓度达100 mg/L时,水几乎是黑色,并分离出黑色沉淀。当浓度超过33 mg/L时可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硝基苯是剧毒性物质,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均可引起人体中毒。主要作用于血液、肝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引起缺氧和皮肤黏膜青紫,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 污染事件对环境、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危害

2.1 威胁食物链安全

苯和硝基苯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虽然随着水的稀释、沉降、吸附等物理及化学作用,松花江中的苯、硝基苯等污染物浓度将降低。但是可致癌化学品苯会沉淀在淤泥中,有可能污染江中的鱼类;再加上硝基苯在水中的极高稳定性,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从而破坏含有该营养级食物链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最终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另外,如果污染停留一段时间,河边的土地将吸收这些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也可能进入食物链。

2.2 造成该水域污染带地下水污染

污染水域沿岸上的渗水渠道深入沿江地区,并污染地下水。即使污染浓度下降也无法改变污染水对当地地下水系的长期渗透影响,理论上黑龙江流域许多地区城市使用的是地下水,但是这些地下水许多都是降雨积水,甚至很大比例就是松花江水源深入地下渗透后形成的地下水。松花江底泥能吸附污染水体中的苯系物,成为二次污染源。在受污染水体流过后,底泥会长期缓慢释放吸附的污染物,而且江水会缓慢渗入地下水,造成该水域污染带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一般很难恢复。

2.3 造成该地区的土壤污染

由于苯胺是油状液体,故土壤对其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并且苯胺微溶于水,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可将该种可以污染环境的污染物带到其他地区,当其积累到一定量后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因此,该污染事件是其他环境污染的潜在动力。

2.4 造成近期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水体一旦被苯污染后恢复洁净的时间,专家认为如果苯排入量较少且水体质量较好,8~10 d即能自我稀释。但如果污染量较大且原本河道水质较差,则需要几个月至1年的时间才能自我排净。此外,水厂的初级处理工艺根本不能处理苯系物,即便是污水处理厂的常规工艺也很难降解这类物质。

3 对策

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不仅是单一的事件,它还会导致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而就其污染问题本身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过程,其发生的原因和引发的结果都是十分难以预料和控制控制的。要彻底处理好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是很难实现的,只能针对此次事件引发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先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防止其近一步恶化,以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

3.1 投加粉末活性炭

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停止供水4 d,虽然避开了污染带的高峰时期,但是4 d后净水厂采用何种应急工艺去除低倍超标的硝基苯则是能否恢复供水的关键。投加粉末活性炭是给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的应急措施[5],其在除嗅和味、除色、除有机物等方面的效果已得到公认,马军等人的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效果明显[6,7,8]。陈忠林等的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硝基苯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投加适量的粉末活性炭可起到一定的助凝作用,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进一步强化混凝除浊、除污染效果;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协同PPC强化PAF混凝工艺使过滤出水的硝基苯浓度下,浊度稳定在1 NTU左右;PAC预吸附协同PPC强化PAF混凝工艺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具有控制效果好、投资少、对短期水质突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经济且简单易行的控制突发硝基苯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艺[9]。

3.2 加强监测,建设污水与垃圾处理厂

密切监测松花江一带的生态环境,防止食物链的破坏以及地下水污染的发生,以保证人类的健康、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在沿江的城市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以减少生活污染对江水的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强制推行清洁生产,以解决工业污染对松花江流域的污染问题。

3.3 隔离土壤与水体污染

将土壤污染区作覆盖处理,或者筑坝将其拦住,以防污染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应采取措施不能让其污染附近的水体。在小溪、小河、水渠或其他流速缓慢的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时,可设法在污染区域下方筑一水坝,将受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将受污染的水体泵到可接纳的水体中,如排污渠中,以使进入市政或其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大江大河或水量大的河流受到污染后,应迅速通知下游有关单位,特别是下游沿岸的自来水厂,加强监测,通过天然净化和稀释过程来减轻受污染的程度。

4 结语

总之,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受到人们高度重视。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包含许多复杂的环境化学问题,上述内容只是从理论层面上进行论述,尚不全面。但不容质疑的是,要彻底解决该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有待环境工作者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惠娟,李秋筠,付兆程.松花江水污染同江段水中硝基苯、苯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2):21-22.

[2]刘晓燕.论化学污染与环境化学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66-69.

[3]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赵静蕊.苯与硝基苯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J].劳动保护,2006(1):77.

[5]范瑾初.饮用水处理中粉末活性炭应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2):7-9.

[6]李大鹏,李伟光,王铁民.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嗅味[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6):44-46.

[7]陈艳,董秉直,詹俊英,等.pH对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J].给水排水,2004,30(5):13-16.

[8]马军,李圭白,王福珍.用粉末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J].中国给水排水,1994,10(2):22-25.

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篇2

一、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SWOT分析:

(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类的原则是,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2)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

(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

在企业的计划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骤都写出来:

① 在某些领域内,可能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者在变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利的趋势,在这些领域或趋势中,公司会有些劣势,那么要把这些劣势消除掉。

② 利用那些机会,这是公司真正的优势。

③ 某些领域中可能有潜在的机会,把这些领域中的劣势加以改进。

④ 对目前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监控,以便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二、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分析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解决措施

1概述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环境监测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其主要分为 3 个层次:一是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预测与评价;三是跟踪评价。

3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设。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作用

当前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响、评价的监督方法,进行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具有监督的功能。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环境的质量、污染等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财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工作是判断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依据,同时也对环境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检测作用

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到判断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以及报告等内容。环境监测可对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检测,保障项目环境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运用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环境的可行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的评价初期、建设过程与运行期、评价期,均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并为分析工作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

4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检测的方案不够规范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检测的方案不规范,检测方案的重点内容突出性较差、并且缺乏合理与科学性。同时,部分环评单位为减少监测的费用开支,检测的方案中环境监测的点位较少、频次也较低;在分析项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条件的不同而盲目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此外,部分检测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不熟悉、对环境监测的知识不理解,缺乏全面、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导致进行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时,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环境监测数据错误,影响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结果。

方案的监测点位操作误差较大

环境监测方案中监测点位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出现的误差也较大,监测部门与环评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环境未进行仔细的踏勘,未对现场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确认。同时,环测人员也未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未按照监测的技术与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调整。此外,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为了图工作的便利,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位置,因此造成监测出现较大的误差。

5加強环境监测工作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的监测工作者应规范环境监测的方案,提高环监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对环境的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重点问题与内容应做好记录,提高方案的规范性。对不同的监测环境进行统计时,应考虑到其的受限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有效规范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报告,健全编制的制度,根据统一规范准确描述环境信息。

采用GPS技术进行监测点位的测点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点位数据的准确,减小误差率,确保监测结果完整性与规范性,采用GPS技术对监测点位的确定进行有效的定位,为环境监测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GPS技术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且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对环境监测的点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重视增强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6结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只有认识到的环境监测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7):375.

[2] 赵常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09):89-89.

[3] 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03):105-105.

环境分析化学 篇4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环境化学,防治方法

1 环境污染事件实例和环境化学概述

环境污染事件实例概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 908×104元;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9 100 m3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 187.71×104元[1]。

化学污染是众多环境污染事件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化学污染必然会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生成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变化规律便是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目标。通常而言,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研究化学污染源分布情况,研究化学污染源在生态环境当中的迁移、变化、归宿过程中的化学理论,研究控制和处理化学污染物质的理论、原则以及措施,研究分析和鉴定化学污染物质的论、原则以及措施等。

2 基于实例的环境污染事件中的环境化学问题分析

硝基苯为油状液体,气味为苦杏仁味,颜色为黄色至无色,微溶于水,容易点燃。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如果水体受到硝基苯污染之后,硝基苯便会沉入水底,同时由于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很大时间不变质。另外,由于硝基苯微溶于水,因此,能够长期污染水质。综上可以看出,硝基苯对水质的污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进行人工处理,则沸点较高的硝基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自然条件蒸发完毕。

硝基苯在80℃以上其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倾倒在水中的硝基苯,以黄绿色油状物形态沉在水底。当浓度为5 mg/L时,被污染水体呈黄色,有苦杏仁味。当浓度达100 mg/L时,水几乎是黑色,并分离出黑色沉淀。当浓度超过33 mg/L时可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硝基苯是剧毒性物质,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均可引起人体中毒。主要作用于血液、肝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引起缺氧和皮肤黏膜青紫,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

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之后,由哈尔并工业大学的众多专家组成的环境化学研究小组对污染水质开展了研究。受硝基苯污染的松花江水的原水水质情况见表1。

3 相关的治理对策

3.1 对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进行隔离处理

对于土壤污染而言,首先要把污染区域进行覆盖处理,同时为了避免污染区域的扩大,建议通过筑坝的形式将土壤的污染区域进行封堵,避免土壤污染蔓延导致水体污染。如果流速缓慢的水体(例如小河、小溪或者水渠等)受到污染时,应该在水体的污染区域的下游方向筑建水坝,隔离污染水体和纯净水体,防止污染水体的蔓延。对于被水坝“困住”的污染水体建议利用水泵等设备将其排到特定渠道当中,并送到污染处理厂进行处理。如果是流速较快、流量较大的水体(例如,大江、大河等),则应该迅速将污染信息通知给该江河的下游单位,如果下游存在自来水厂,除了要及时通知之外,还应该建议其强化水体质量检测的力度,提升检测的频率,利用稀释或者天然净化的方法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3.2 利用粉末活性炭进行处理

一旦发生硝基苯水体污染,在水体当中投放粉末活性炭是诸多处理措施当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粉末活性炭在除色、除臭、吸附有机物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污染水体当中的微量酚类化合物,粉末活性炭具有非常优秀的吸附效果。对于硝基苯的吸附效果而言,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满足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同时经过若干实验显示,在硝基苯污染水体当总投放数量适当的粉末活性炭能够提升助凝作用。PAC预吸附协同PPC强化PAF混凝工艺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具有控制效果好、投资少、对短期水质突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经济且简单易行的控制突发硝基苯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艺[3]。

参考文献

[1]李大鹏,李伟光,王铁民.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嗅味[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6):44-46.

动漫产业环境分析 篇5

四、环境分析

4.1SWOT分析

4.1.1动漫产业优势(Strength)1.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选材编剧提供大量优质素材,可以突破传统。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有可能性,更有必要性。在这方面,我国在动漫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实践,如《三个和尚》、《西游记》、《哪吒传奇》等。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不等于直接照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毕竟太熟悉的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还可以突破这个思维定势,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新的创作。

2.在“动漫行业时代”开创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这些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和市场的双重价值。在制作动漫产品时,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凸现中国特色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吸引国内外动漫消费者的一件法宝。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展示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吸引力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壮大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在木偶片、折纸片、水墨片等动画片片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角色外形设计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倘若能在这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创造出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又能满足当代视觉消费需求的新动漫作品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3.国内较高的原画水平能够为精美的动漫制作提供保障。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动漫产品的主要代工国,在长期的代工中,我国也成长起一批基本功扎实、原画水平很高的人才队伍。包括《花木兰》(第1部、第2部)、《猫和老鼠》、《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等诸多经典动漫产品的原画加工环节很多都由我国原画人员完成。现在,当我国着力发展动漫产业之时,这些原画人才无疑能够为我国动漫产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加工,为我国动漫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4.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高度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起步截至2007年底,由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的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各类基地达37个。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看到动漫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优势,纷纷把动漫产业作为区域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涌现出以宏梦、三辰、三浦灵狐、上海今日等为代表的动漫生产商,以中卡世纪为代表的专业渠道运营商,以蓝猫为代表的知名国产动漫品牌,衍生品环节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从总体上看,基本形成了以动漫企业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产业态势,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形成。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1.2动漫产业劣势(weakness)1.创意水平整体较低,缺乏知名的动漫国际品牌。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意这一环节总体实力较弱。一方面是源于创意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按部就班、保守封闭的行业经营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单

一、缺乏想象力、不了解受众心理、不善于学习等痼疾。创意水平低下,价值链五个环节前后脱离,动漫产品后续价值的生长空间不足,投资者热情不高,导致动漫产业难以聚集相关产业要素进行扩大再生产,产业链延伸无力。

2.产业起步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成熟有效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由于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目前国内动漫业界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有效的产业模式。具体来讲,缺乏富有针对性的政府发展模式和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考察动漫产业发达国家,会发现其政府往往通过对动漫产业进行产业定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指导机构、设立研究机构、实现规划、确立政策、狠抓管理、资金支持、全方位服务、为动漫企业搭建孵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动漫文化,为动漫产业聚集人气和商气、培育动漫产业人才等方式构造政府发展模式。作为产业运营主体,这些国家的动漫企业也在长期的产业实践中摸索出包括融资模式、内容生产模式、发行模式、播映模式、衍生品开发模式宣传推介、品牌打造模式、行业协作模式在内的完备的业界运营模式。[ 5 ]我国现在以上这两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些局部的、初步的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动漫产业链短小、断裂、失衡、僵化,缺乏产业良性循环,在经济回报最大的衍生品环节缺乏作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要壮大产业实力就必须早日形成基于价值链环节的中国动漫产业模式。

3.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动漫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也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由于这方面专业教育底子薄、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现在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多少创造性的动漫加工人才,而动漫产业最需要的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却极度缺乏。目前,我国投身动漫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搞艺术的,一类是商人。前者往往富于艺术理想而乏于产业头脑,不善于将艺术创作与市场运营结合起来,于是常常出现“有创作者而无经营者”、“艺术被市场否定”的尴尬局面。而后者往往是在对动漫产业知之不深的情况下觉得这一朝阳产业有利可图,就踏进这个领域。这些商人大多数并不具备艺术思维,不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运作规律。

4.业界和政府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死板,内容输出渠道单一,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僵化,产业风险加剧。当前,我国动漫产业链正面临两方面的窘境。其一,对产业链拓展方式认识单一死板,产业链的起始点和接续点不够灵活。从本质上说,创意才是动漫产业链的真正起点,动画、漫画、网游及各种衍生产品只是其表现方式而已。我国的动漫企业几乎全都把产业链起点放在动画或漫画上,疏离市场、缺乏变通,很少有企业能够“为外围产业创形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象”、“为已有形象造故事”、“为成功故事续新片”、“为已有故事换媒介”、“为细分市场定内容”、“为教育培训做普及” ,导致产业链僵化,整个产业难以破局。其二,内容产品的输出渠道单一,输出方式陈旧,不重视借助图书尤其是新媒体扩大动漫内容的社会影响力,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风险加剧。

4.1.3动漫产业机遇(Opportunity)1.市场优势 我国动漫产业市场优势体现在:一是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动漫产业在2008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95亿元,预计2009年将达到319亿元,2010年将达到512亿元。二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一代受到动漫产品的影响,养成了消费动漫产品的习惯。三是消费文化形成。动漫产品消费成为一种消费文化,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为我国动漫产业 发展提供机遇动漫产业技术瞬息万变,目前动漫产业正在处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革新浪潮中,新媒体的出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传播渠道多元化:网络、手机、MP4等新媒体都是动漫的传播平台。数字信息技术变革催生我国动漫新形态,手机动漫、网络动漫等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

4.1.4动漫产业威胁(Threat)1.国外动漫产品的进入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动漫产品比较成熟,易获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高。笔者和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合调研的反映,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58% ,欧美动漫占26% ,中国港台地区占9% ,内地动漫比例仅7%。[ 7 ]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侵占,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获利6 亿元以上。截至2007年,美国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在我国卖了近50亿元。

2.替代品

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电影、电视剧等数字娱乐产品等可能成为动漫产品的替代品,替代产品的“价格—性能”组合越有吸引力,对动漫作品的竞争压力越大。一是精神文化消费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消费品。二是消费者注意力有限。按照喻国明教授的观点,媒体市场碎片化后,消费者注意力有限,动漫产品关注度降低。

3.消费市场不确定性

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来看,消费者的偏好具有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从诺基亚、Vodafone、索爱等调研表明, 2007年欧洲市场消费者对手机动漫产品兴趣基本高于50% ,但消费偏好的稳定状况堪忧,持续时间难以预测。此外,手机动漫没有现成的营销模式可以效仿。其产品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的内容形态为消费者提供的有效媒体利益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契合度,定价模式与消费者的接受心理,产品的宣传推广渠道与消费者的认知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环境有不可控因素,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到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产业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制约。

4.2波特五力分析

影响动漫行业的竞争力量不仅是现有行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潜在进入者、可替代产品、客户、供应方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行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竞争五力模型因其所具有的结构化和逻辑性的特征,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典工具,本文将基于该模型对动漫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接受一种关于产业的常用定义: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动漫产业提供两种基本的产品,包括动画播出和衍生产品。本文将动漫播出界定为电视媒体构成的集合,而衍生产品则是从事业务的单元。动漫产业链是中国动漫企业盈利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盈利模式:以动漫影视作品为产业链起点,通过播放和动漫形象的推广,以用户忠诚度切入,开发衍生产品获得收益来保证公司的业绩可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要分析五种竞争作用力当前所处的相对稳定状态,也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充分考虑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

4.2.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动漫行业的市场增长率: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全国各地的动漫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已形成了一个以原创漫画出版为规模的动漫产业集,目前,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达5473家。仅去年一年,全国创作生产动画片在2000分钟以上的动画制作机构就已达到10家,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预计2013年将达到405亿元。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中国动漫“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动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亮点。2 动漫行业的投资要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

国,动漫市场已具规模,特别是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动漫行业也几近饱和,新企业要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不然规模过小或成本投入过低都会被行业淘汰。3 动漫产品的差异性:地域差异。中国的动画公司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一般集中在上海、杭州、北京、江苏等几个中大城市中。因此大城市的竞争相当激烈。风格差异:目前的国产动画片大都是中国传统动画的人物造型,传统画风或者是动物为基础,带有浓重的中国传统风格,虽也注重细节,但因为题材面向的群体水平的差距,所以中规中矩。一些大的公司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已结合了日本、韩国、西方等国家的风格,注重对人物的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塑造,从脚本、原作设计人物到画面的表现效果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因此在动漫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品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客户的转换能力强:国家广电总局以政策的形式给予国产动画片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照顾,又对境外动画片“痛下杀手”,将境外动画片禁播时间。毕竟,现在的国产动画片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产量还不是很充足,质量也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中国人对境外动画片的认知度还是80%以上通过vcd、dvd和bd(包括盗版)、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介,境外动画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中国人在为数众多的外国流行文化中最为喜爱的一种。因此客户对国产动画片的观赏转境外动画的观赏能力非常强。退出障碍:形成规模的专业动画公司退出会损失惨重,因前期投入大,库存积压多,资产专用性较强,沉没成本较大,债务负担沉重,退出资金匮乏。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因此现有的动漫企业只能在行业中闯出自已的路子才能在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中生存。因此当今的动漫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4.2.2 行业中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动漫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潜在进入者对于现有的动漫企业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于潜在入行者的存在,现有的动漫企业也会做出相应的应付:进入成本:首先技术壁垒。先进设备的投资,技术更新,集聚人才,建立高精端的创作团队,用自己在位的优势,先一步进行品牌创优。其次资金壁垒。加大投资,放高行业的进入壁垒,因此新进入者进入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高收入的主创人员工资,还要有回收周期长的心理准备,进入该行业要有几千万的资金来支撑才能在动漫行业站稳。在生产、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是进入者的主要障碍。市场途径:中国的动漫市场虽然较为饱和,但入行的困难并不是很大,由于政策的倾斜,更多企业准备涉足动漫产品的开发、制造与经营。进入者的威胁广泛存在,估计目前及未来三年内新加入行业的企业数目还要增加到上百家。但动漫公司大多是从激烈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天然具有市场基因,并且在多年的业务拓展中掌握了国内一部分电视台和影院、院线及新媒体渠道,并与中央台、各上星频道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因此在行业地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较难为新进入者撼动。目前动漫产品的报价都很低,制作成本一分钟8000-10000万,发行价一分钟只有几百元,因此对客户没有报价的吸引力,它的回收成本主要是靠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企业是文化行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积极鼓励、发展、扶持文化行业有着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但领军企业优势已然奠定,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不是很大。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2.3替代品的威胁

动漫影视产品消费体验难有替代品,动漫作为一种观赏、体验型文化产品,消费体验不同于书籍、歌剧和音乐剧等其他形式的文化产品。现代社会的五光十色驱动人们寻找自我的认同,关注心灵的呼唤,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这些正是动漫作品的长处所在。若论直观的替代品,盗版光碟有一定的威胁。但版权环境逐步优化,高清播放载体、现代数字影院和imax技术等渐渐普及,优秀动漫产品的消费体验将很难找到替代品。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画片一般都是媒体购买,因此从中央台到省级上星台及各地方台,还有网络等其他新兴媒体需要大量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作为播映市场的电视台因其本身对于收视率追求的本能就会发挥作用,一定会尽可能地选择更优秀的动漫片作为自身播放的节目资源。而优秀的国产动画片生产的数量不是太多,则求大于供。因此各媒体的转换能力强,没有转换费用。我们在行业和公司调研中充分感受到,具有品牌效应、作品的票房和收视号召力,在面对行业下游环节时将能够掌握更多谈判筹码,因此优质内容商议价能力将提高。

4.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动漫影视作品它的上游供应商就是剧本,好的题材、精品剧本需要较高的价格,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动漫作品是靠电脑设备和软件来制作完成的,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电脑设备国产的进口的比比皆是,电脑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政府平台来完成,不产生转换供应商的费用,因此电脑设备、软件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强。

4.2.6总结

以上,我们运用“竞争五力”模型对当前动漫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和全景式的勾勒。当然,不同的动漫产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所面临的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强弱可能不尽相同。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正如波特所说,“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保卫自己,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因此,从产业机构分析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和能力储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动漫产业在制订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PEST分析

4.3.1.经济环境

中国具有广阔的动漫市场,我国已经迈过人均 GDP3000 美元的临界点,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今后的 5-10 年内,动漫产业发展目标是总产值占 GDP 的 1%,10 年后将达到 6000 多亿人民币。

2010 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08 亿元,较 2009 年增长 22.4%。预计到 2012 年 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21 亿元,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3.5%。随着中国动漫产业市场 的发展与成熟,增长率呈现逐步加快的态势。

(下图,2009 年-2012 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根据文化部开展的动漫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十五”期末不 足 20 亿元,到 2009 年已经达到 64.3 亿元,2011 年预计将突破 80 亿元。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 时,我国动漫企业也从弱到强,到 2009 年,年产值在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已有 24 家,年产值 超过 1 亿元的企业 有 13 家,涌现出了如湖南拓维、广东奥飞、中南卡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动漫产业在 2011 年来看,不管从企业数量、动漫产品品质数量、消费人群和行业营收规模 来看都有了大幅度翻倍提升,2011 年上半年多部动漫作品投入过千万,甚至过亿,衍生产品等 增值业务规模扩大到千亿级别,喜洋洋票房超越 1.4 亿人民币,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将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诞生更多的龙头和上市企业。

2009年以来,许多国产影视动漫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功“走出去”。09年年中国动漫片 出口79 部共1490 小时,同比增长150%;出口金额达到3056.6万美元,占影视节目出口总额的 51.9%,首次超过电视剧等节目类型。杭州的中南卡通集团,产品已经销售到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70%左右。中东国家、非洲正逐渐成为我国影视节目,尤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其是动画出口的重要地 区。此外,一些民营动漫企业如湖南山猫卡通、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江通动画等逐渐成为我国 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4.3.2.国家政策

“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 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 值比 2007 年翻两番。未来国家将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文化企业上市推动计划及产业 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

筹划中的“中日文化产业基金”,预计资金总量达到 50 亿人民币。该基金的启动也将在经 济上实现对文化产业的实质性推动。

下表反映了 2006 年以来,国家对动漫产业的一系列扶植政策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4.3.3.动漫消费人群

在国际上,动漫的的主流消费群体集中在5-30岁,日本动漫产品的平均消费年龄更是达到 了35岁;2011年随着中国人口城市化加快,动漫产业最终消费者逐渐从以儿童为主转变成年轻 人群为主,目前中国约有3.8亿儿童,6亿成人为孩子的父母。4-14岁儿童家庭月均为孩子消费 919.88元,其中具有动漫元素的产品占据66%左右,已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4.82%;作为现代儿 童父母的主流人群,70、80后更具有品牌消费意识,而且对动漫产品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

收入水平较高,成为动漫产品和儿童产品的主流付费消费人群。在国内 4.3 亿网民中,75%的上网人群会在一年当中观看或者消费动漫产品。1.3 亿手机网 民几乎全部都会购买卡通手机饰品和下载相关的漫画动画手机主题或者铃声。

4.3.4.动漫产业技术环境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互联网技术、手机 3G 技术以及三维技术等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新媒体动画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环境下动漫 产业链的整合。

网络动漫持续发展:随着网络成为最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动漫已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高速增长点。网络动漫视频/图书、网络游戏、网络儿童动漫游戏虚拟社区、包含动漫内容的网络应用下载赢得了庞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支持。

3G 时代的全面到来极大推动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手机已经成为强劲的新媒体终端,而手机动漫产品的市场前景将迎来飞速发展。各大电信运营商已经瞅准时机,兴建起多个手机动漫基地,其中包括中国移动福州动漫基和中国电信“天翼动漫”。

三维动漫是动漫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观众的消费偏好来看,三维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市场观众的欣赏水平适应和喜爱三维动漫电影、动漫片,二维动漫片和电影逐渐淘汰。另一方面,三维技术的应用比二维更加广泛:三维技术可以应用的范围比二维动漫要广泛的多,通常三维制作团队不但制作动漫电影、动漫片,还有高品质的游戏片头、广告等等,学习三维的人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三维技术从业者来说,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好,收入高,也比较安全。而二维技术早已成了纯劳动密集型行业,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更多的三维技术从业人员将推动三维技术的成 熟和三维动漫制作成本的下降,这将更加有利于三维动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动漫、手机动漫、户外媒体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产业形式不断涌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产业空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集动漫生产、数字化采集、数字转换与新媒体制作和作品发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的全国性动漫公共技术平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北京大兴、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等多家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企业和个人提供传统动漫

九色鹿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上海杉达学院 九色鹿动漫文化

数字化采集、新媒体动漫协同创作及制作交流、新媒体漫画制作、新媒体动画制作、手机机型适配转换、手机漫画书制作、交易与发布、内容管理及存档、动画游戏制作设备租 赁、二维、三维图形工作站设备租赁、中高端动漫影视剪辑设备租赁、动画人 才实训等服务。

目前,北京大兴新媒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地 已经成功与 55 家动漫企业、原创工作 室及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总计出品新媒体漫画作品 500 余部,新媒体动画作品 40 余部。数字化转换纸质动漫作品 500 余部,直接支持原创动漫作品 100 余部。发布作品 3000 余 部。通过内容的相关服务所派生的手机增值业务定制、游戏定制、版权合作等,间接经济

效益可达到每月近1000 万元。同时,在北京地铁 4 号线号线上,传播地铁隧道新媒体动漫 作品 40 余部,日受众人群达百万

大学教育环境分析 篇6

(一)课程环境的概念

课程环境是环绕在“课程”主体周围,对课程主体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即环绕在课程周围并对课程“育人方案”制定、“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课程环境客观存在课程周围,对课程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时课程如果与环境相适应,环境又会推动课程的发展。

(二)大学教育环境的概念

大学教育是在学校目标的指引下,以思维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为具体目标所赋予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的活动方式,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那么,大学教育环境就是以大学教育为主体,围绕大学教育周围并对大学教育“育人方案”的制定和“育人方案”实施产生影响的客体因素。这些客体因素是相对大学教育而客观存在的,对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大学教育环境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教育系统作为课程系统的特殊个体,除具有课程系统共性的属性外,还具有大学教育自身的特性,大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按照逻辑原理,大学教育的内涵比课程系统的更具体,而外延小于课程系统的外延。所以,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影响课程的因素,一定影响大学教育,而影响大学教育的因素,不一定影响其他学科课程。同样,大学教育环境系统包括大学教育外环境系统与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大学教育环境系统要素包括大学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要素、客体性要素、条件性要素和制约大学教育产生、发展的社会、学生、知识要素和影响课程实施的不同学校类型、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学校关于教学和教学管理、教学、教学管理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学教育外环境要素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大学教育内环境系统而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主体性要要素而影响课改。

依据环境因素对大学教育不同领域层次的影响,分为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大学教育中观环境、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大学教育宏观环境是指,社会这个大的领域,从国家教育计划、政策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影响的环境因素。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是指:在课堂这个领域,从教学的层面考虑,对大学教育教学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方法手段等因素;学生因素。即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等因素;课程内容因素。即教材、活动项目、活动方式等因素;以及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条件、设备等要素。

三、三重环境理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教育宏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文化更新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各国都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新的大学教育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新的大学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新的大学教育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新的大学教育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体验四个方面;新一轮的大学教育改革,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是对健康功能重新认识,是从完整的健康促进的视角,推动“积极生活:为健康”的运动观点。

(二)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大学教育微观环境包括人员要素、信息要素、条件要素。人员要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信息要素主要指课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条件要素主要指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器材设备等因素。

从大学教育运行过程分析,主、客体在课堂这个空间内,部门负责人和教师根据学年和学期计划,制定教学计划,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状况、学校教学条件,精心组织教学,同时接受督导机构的监督,尽力达成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教育是一种“育人方案”及“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大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只有通过大学教育实施的执行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大学教育的微观环境是大学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四、优化大学教育环境的对策思考

大学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环境又推动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建立大学教育与课程环境和谐运行的系统,实现大学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最大化,促进人的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大学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大学教育要适应环境。

从大学教育的运行看,建立大学教育与课程环境和谐运行的系统,需要解决两个矛盾:其一是主体认识要与客观对象保持一致。具体表现为:l、课程人员的认识要与社会要求、学生需求、知识发展要求保持一致,那么,要求课程决策人员、课程设计人员重视来自社会的经济、文化影响与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与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那么,教学工作的运行机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习活动方式的改变与大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保持一致。其二是主观的意图和目的与客观现实一致。具体表现为:l、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要与课程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即要看到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传统影响,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理念、教育评价指标到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操作,与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符。2、学校教育的规划、培养目标,不仅要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还需要学校的执行机构、管理机构、监督评价机构协调配合。3、对学生发展的期望水平与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尽量保持一致。

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篇7

1 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概述

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工作起步晚, 发展慢, 在环境评价项目上的实施很少, 而且不具备成熟技术和方法, 属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1.1 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定义

一般来说, 规划环境影响可以分成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与非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也就是某个区域内的环境, 在受到重大破坏后, 对区域进行规划规划, 对实施规划中有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预测与评价, 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 使环境受到的不良影响降低, 通过跟踪监测对方法进行评价[2]。

环境破坏型规划包括地震、洪水和海啸等, 经过人类长期的生活和生产, 建立良好环境后, 环境被破坏后开展的规划,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这就是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而非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指环境在良好状态下, 对区域环境进行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规划环境影响都属于这一种[3]。

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与非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区别是出发点不同。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是为了在规划区域内保护好受破坏环境, 恢复被破坏环境, 对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进行规划躲避。非环境破坏型的规划环境影响是为了保护区域环境不被破坏, 这两种评价区别通过表1详细分析。

2 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自然灾害会造成生活与财产损失, 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破坏, 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失的程度包括受灾面积和人口;造成的社会影响包括了社会心理的影响与民族文化的影响, 自然灾害之后会发生各种疫病, 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经济损失, 影响经济的增长, 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冲击;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辐射安全影响、地质灾害风险、水源环境风险及工业重新布局等不良影响;废物安全处理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2.1 范围大, 条件十分复杂

我国环境被破坏的范围非常大, 使规划范围出现广泛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不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所说的地域地理属性, 而是以人为边界, 造成的边界不确定。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要按照环境被破坏区域的范围确定, 很有可能包括了地理属性与多处已有管理边界, 由自然原因产生的边界, 导致评价范围出现不确定性[4]。

环境被破坏了, 导致评价范围的周边环境变的十分复杂, 而原有的良好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已测和与已收集资料也不能反映出环境被破坏后的情况。环境被破坏是由于多种环境问题引发的, 有些问题还没有及时发现, 例如:地质灾害的一些隐患点, 很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情况。

2.2 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

环境被破坏的区域有着繁重的规划任务, 而且时间很紧迫。环境被破坏的区域人类生产与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破坏, 要及时重建, 恢复生产和生活, 就要通过规划的手段, 使环境得到恢复与保护。通过选址、布局和选择合理规模进行重建和恢复, 同时, 还要防止灾害对人类规划区域造成的二次伤害, 一定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5]。

2.3 资料很难收集, 衍生出多种社会环境问题

环境被破坏之后, 会衍生出大量新的社会环境问题, 以前收集的资料基本不能反映出当前环境被破坏后的实际情况, 资料都是环境被破坏前收集的, 还包括一些环境被破坏后通过应急监测收集到的, 在环境被破坏后取得的资料收集十分稀少, 收集很难实现。

环境被破坏后衍生出多种环境新问题, 例如:地震后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被破坏, 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存在多处地质灾害的隐患位置, 一些有毒和有害物质泄漏, 污染了土壤与地下水, 地震中亲人遇难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等问题。

在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 要做好环境破坏前与应急监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同时, 要加强环境破坏后的资料收集, 对生态承载力进行有效评估, 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评估, 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也要做出有效评估, 而这些评估都要通过资料来完成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破坏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单的阐述, 对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内容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环境破坏型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 研究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对环境规划进行综合的评价, 对实施后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郝晶.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分析[J].2014, (03) :36.

[2]冯春涛.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0 (6) :416-417.

[3]卞晓燕, 李波.关于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2) :80-82.

[4]李渊, 鲁成树, 王娟.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3 (6) :576-579.

企业环境保护与企业环境成本分析 篇8

一、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

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处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大系统中,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发展是主导, 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 生态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从生态环境来看, 企业发展是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生产归根到底是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 加工成生产和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中, 一部分资源转化为产品, 另一部分资源变成废弃物返回到环境中。良好的生态环境能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会通过经济发展反映出来, 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使资源再生能力提高, 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从经济发展来看, 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发展是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企业发展了, 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物质条件, 并运用科学技术和宏观经济手段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力。没有企业的发展, 人类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就无从改善。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将自然环境改变为人工环境, 按照人类发展的要求, 建设一个比较理想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

从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来看, 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 表现在企业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是环境问题的实质。离开了企业发展, 解决不了环境问题;不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又难以保持企业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再生产能力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一方面生态资源过度消耗, 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下降;另一方面,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生态平衡被打破, 生态环境恶化。这种两难选择要求全面客观地处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不能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就限制企业发展, 而是要想方设法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内来发展企业经济。

二、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投入

任何一个企业,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当固定产出的时候要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投入, 所以企业就不愿意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前几年在治理淮河过程中, 有些企业就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配备治污设备, 白天排放处理后的“白水”, 晚上没人看见的时候排出来的水就变了颜色,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企业的污水处理设备成为摆设品。

在企业发展初期,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自身, 考虑环境因素的比较少, 人们更多把目光放在做大经济蛋糕上, 更多地关注GDP数字的增长, 而直到最近几年以来, 由于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始危及到增长甚至已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时候, 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起环境问题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主体, 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起维护我们公共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可以理解, 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公众的环境利益为代价。固体废物、污水、废气的排放, 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环境污染将会侵犯公众的环境利益, 这就导致社会的一种不公平, 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平等地享有环境权。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 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关键还在于企业本身, 只有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的企业及其产品才具有持久的竞争力。为此, 一些企业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 强调企业责任就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而一些企业认为只要企业能赢利、纳税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或者仅仅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同于社会公益事业, 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即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因而造成了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层出不穷, 即普遍存在着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没有形成一种对整个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三、环境成本核算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企业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它成本。环境成本的形成来自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而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就是企业要达到减轻或消除这种影响所应采取的措施。从环境成本的定义来看, 环境成本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 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 环境成本可以分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企业对销售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废品、包装等所发生的成本;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护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等。从环境成本的分类看, 企业环境成本要求是非常广泛的,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注重环保投入与产出效益, 但是企业真正将其作为自己的成本进行核算的还很少。

重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首先, 有利于企业将环境保护自觉纳入到企业管理目标之中, 借助内部绩效考核、目标责任管理、成本分析等手段, 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建立自我约束的环保内控机制, 从而实现社会环境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 将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统一协调。其次, 可以提升产品的环境竞争力。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 企业正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生存也会遇到巨大的环境风险。因此要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就必须重视环保科技研发创新以及新技术运用水平,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变粗放型生产经营为集约型生产经营, 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并正视来自环境措施与标准的“绿色壁垒”。再次, 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可以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这就要求企业结合技术改造, 积极实施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 不仅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 还应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的废弃物也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即通过把绿色设计、绿色制造,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对传统产品结构的调整, 开发绿色产品, 挖掘企业环保潜力, 将企业的发展引到注重节能降耗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上来, 降低产品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 开展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要真正做强, 不仅要在增创效益方面下功夫, 还要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努力降低成本、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管理上下功夫,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环境成本观, 企业才能认识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风险, 意识到只有重视环境保护、有效治理污染, 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强化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成本核算意识及实施

加强环保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规范企业环保成本核算机制建立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环境资源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环保投入和环境成本核算, 严格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等标准, 将企业环保投入作为一项“硬指标”。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应做出扩大性规定, 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不应仅仅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上, 而是要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使企业环保成本投入与污染预防和治理要求相一致。要加强政策的引导, 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 从宏观上引导、扶植和推进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展, 杜绝企业规避环保成本的行为。

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是降低企业环保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环境资源政策的逐步调整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趋向严格, 企业想规避应承担的环境成本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挖掘内在潜力, 变成本劣势为成本优势, 才能取得竞争“新优势”。降低成本的潜力存在于材料、能源、水消耗的减少之中, 同时也与降低“三废”的排放和综合利用废弃物有关。企业要在切实履行应承担的环保义务的同时, 要更多地考虑怎样立足企业实际, 把该降的能耗降下来, 该省的资源节约下来, 把能利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起来, 发展好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 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给予开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在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优惠措施, 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三废”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为企业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企业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来源者,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就必须从微观上对企业加强控制和管理, 把生态环境保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具体到每一个企业, 就是要把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每个企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都有所不同, 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拟定出合适的环保标准, 合理开采资源。企业内部应建立起一套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企业在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责任的同时, 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 从强化管理、规范流程到品质提高, 改善工作关系, 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环保意识, 在日常生产经济活动中, 注意节约资源,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由于改进工艺, 既减少了生产过程的污染物, 又降低了污染物的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 可增强客户信心, 扩大市场, 提高企业知名度, 美化企业形象等。

企业应积极实施绿色化经营战略。这种经营模式是要求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自觉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 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生产核算体系, 作为衡量企业效益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 加大可以投入力度, 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 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 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排放, 实现企业产值的绿色增长, 开展绿色贸易, 推动建立绿色市场, 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

企业改造和生产, 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原料—产品—废物”模式, 其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是线性和非循环的, 因而表现为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而集约化经营模式则要求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 致力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从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转移, 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 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系数, 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加强废物的综合利用, 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建立生态工艺,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是企业争取环保低成本运行的重要支撑。企业不仅是污染防治的主体, 也是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和创新的主体。从企业污染治理的经验来看, 长期存在技术瓶颈, 造成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难, 增加了企业治理成本。环保技术研发、创新和运用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企业在环保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企业环保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意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根据实际, 制定环保技术研发规划, 设立研发资金, 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 独立承担技术研发, 也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环保新技术研发。环保新技术研发与创新要着眼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型新材料的应用, 可切实降低企业环保成本。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篇9

1.1 动态性特征

人类在生活、生产以及工作等经济行为的工程中, 都会对大气环境的承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大型项目、社会经济活动、规划项目等方面的开展, 势必会对大气环境承载力造成更大的影响[1]。在人类经济活动长期进行的过程中, 大气环境承载力逐渐减弱, 但是,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建设一些环境保护设施、推行节能减排、优化项目结构、优化污染源的布局等方面的措施, 可以有效的提升大气环境的承载力。那么, 现阶段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问题就是, 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进行分析, 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动态评价数据来提升大气环境承载力。

1.2 累积性特征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可以确定影响到环境的一些因素, 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大气环境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 必须要了解大气环境的承载力特征[2]。累积性特征是大气环境承载力特征之一,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大气环境承载力在阔值的基础上, 可以真实的度量, 并且能够通过系统性的观点来表达不同区域规划对环境产生的积累性影响, 也就是说, 在对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一个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叠加现象, 更好考虑到不同阶段预测大气污染累积的承载量分析, 这样才能有效的判断出大气污染结构以及大气的空间特征。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通过以上对环境影响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分析, 大气环境承载力具有的动态性特征以及累积性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大气环境的污染性也会伴有这两方面的特征, 而且会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产生不能的影响, 为了提升广州市的大气环境, 以下主要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以及程序进行解析。

2.1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现阶段, 应用到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指标法、承载率评价法、多目标优化法、系统动力学法、向量模法、情景分析法、排污系数法等, 每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当然, 具体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还是要结合实际地区的情况进行选定[3]。就广州市而言,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情景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等, 尤其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更是利用报告的形式将大气环境的承载力发展状态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样广州市的一些相关部门就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环境改善措施。以上对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中提到的承载率主要指的是:现阶段环境的承载量与该区域环境承载阔值的比值。承载率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要求, 对提升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作用。

2.2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程序

每个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承载力的分析程序以及规划方案都有着一定的差别[4]。针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程序以及规划方案来说, 主要采用的是情景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来对广州市现有的污染源排景、对规划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等, 再通过累积分析的形式来分析出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排放量, 再对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进行分析, 了解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水平以及剩余率等, 这样才能掌握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强度, 是否有着足够的承载力, 是否需要加强规划强度等, 最后来确定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规划方案, 以及相关的优化建议。

3 结语

综上所述, 大气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部分, 更是保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近些年来, 很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急剧下降, 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 城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通过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作者主要就广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以及自身对广州市环境的认识, 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特征、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和程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对提升广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规划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大气环境的指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对现阶段该区域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所谓大气环境的承载力, 主要指的是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否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是否能够继续维持该区域的发展, 如果承载力不高该采取什么改进措施等, 这都是通过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来得出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徐祥德, 周丽, 周秀骥, 颜鹏, 翁永辉, 陶树旺, 毛节泰, 丁国安, 卞林根, J.Chan.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J].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2013, (10) .

[2]吴兑, 毕雪岩, 邓雪娇, 李菲, 谭浩波, 廖国莲, 黄健.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 2014, (04) .

[3]张灿灿, 胡艳芳, 雷雅凯, 田国行.基于人类需求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为例[J].河南科学, 2014, (12) .

分析会计环境 篇10

一、会计环境的概念

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赖以生存的现实条件,主要由内部会计环境和外部会计环境构成;其中内部会计环境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会计工作独立程度、企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人文环境等。

二、会计环境的问题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内部会计环境的问题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1.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现如今,国内教育普及率达到历史最高点,使得大部分人都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工作能力,而会计工作就业门槛较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对考生限制较少,因此造成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较多,而会计水平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员较少。这就形成了兵多将少的局面。因此,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企业有自己的会计人员,但是其会计人员对企业长远发展作用却不大的局面。

2. 会计工作独立程度不高。

由于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使得企业不得不出具有关的财务报表,而不管是会计师事务所或是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供应其资金的大多是企业本身,和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行业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财会部门由于在经济上与企业有较大关联,故其工作独立性较低。特别是企业财会部门,由于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模糊不清,部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体,该类企业的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把持了企业所有权利,在这种企业中,企业财会部门几乎毫无独立性可言,其出具的财务报表不仅欺骗着企业外部人员,甚至也欺骗了部分内部人员。

3. 企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步步放开了对私企的限制,使得新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根据CHINA HRKEY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成(2012年),而规模如此巨大的中小企业群体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到8年,大部分企业都走上了“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破产”的道路。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把设立会计部门当成了应付国家检查的一种无奈之举,认识不到会计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公私不分,财务混乱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

(二)外部会计环境

1. 政治环境中仍存在腐败问题。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理念,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不同的政治体制对会计工作有着不同要求,企业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的会计工作是在我国政治体制的规范下展开的,必然的我的会计工作会带有中国特色,应当反映出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当前,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仍有腐败之风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工作营私舞弊提供了平台,阻碍了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2. 经济环境较为低迷。

从08年世界金融危机到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总体来看,近几年世界经济一直呈现出较为低迷的状态。尽管如此,当今的经济水平仍处于历史的最高点,事实证明,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对会计的要求就越高。从总体上看当今经济水平处于历史最高,从局部看现如今的经济又出现低迷的状态,这对企业会计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工作底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事瞬息万变,尽管我国近几年来对会计相关法律加强了立法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法律法规仍存在部分漏洞,这些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干扰了正常会计工作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

4. 科技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安全提出挑战。

现如今企业做账多采用电算化的做账方式,尽管此举大大推动了企业会计的发展,但在电算化的会计环境下,会计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上,这就为伪造、销毁会计资料提供了机会。

三、企业应对会计环境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继续教育。

面对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应当将强会计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及时对会计从业人员补充会计制度新规定,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对会计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宣传其先进事迹,提升整体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积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对会计工作而言,相对重要的是权责明确。权责明确要求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正确区分各自的权利与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有利于会计工作发挥其对企业发展应有的贡献,有助于企业重视会计工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三)净化会计环境打击腐败份子。

腐败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平台,会计腐败则是会计造假的温床。打击腐败净化会计环境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必要手段,不仅会计工作者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也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

(四)完善法律法规。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加快步伐,跟上节奏,出台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应当保持会计准则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上一篇:栏目设计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