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应用

2024-05-06

初期应用(精选七篇)

初期应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治疗重症肺炎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53例, 女47例。患者年龄均在18~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6.34±4.78) 岁。有47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 占总体的47%。有高血压的23例, 糖尿病的有11例, 冠心病的有13例。

1.2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为: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60mmHg及PaO2与FiO2比值<300, 需要呼吸机通气治疗。④血压<90与60 mmHg之比。⑤胸片显示为双侧、多肺叶受累, 或者在入院48 h以内发生病变扩大, ≥50%。⑥少尿:尿量<20 mL/h或4 h<80 mL以及急性肾衰竭要进行透析治疗的。⑦体温下降<36℃。⑧血小板减少, 其计数每升<100×109。⑨白细胞减少症, 其计数每升<4×109。

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有3项及3项以上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2]。

1.3 治疗方法

对100例重症肺炎初期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疗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呼吸机的同期模式采用压力控制通气的方法, 给予患者呼吸机通气3~15 d。第二阶段为治疗后的15~25 d, 在白天使用呼吸机给予患者压力通气支持, 晚上则采取压力控制的模式。第三阶段为治疗的25 d后, 呼吸机应用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在呼吸机通气治疗中吸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压力支持、呼吸比、呼吸频率等根据患者现状适当调节。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同时, 给予患者支气管扩张剂、激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4 注意事项

气管导管的固定:密切观察气管导管的插管深度, 作好记录。在耳翼处用布条进行固定, 注意导管在操作后标记有无变化, 外露导管部分出现变短或变长时,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防导管位移出现单肺通气的现象。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关系密切, 采用支架固定, 以免管道扭曲及牵引对通气造成影响。气管插管气囊要保留最少的漏气技术。

有效吸痰:吸痰是应用呼吸机通气中保持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措施, 为防止痰痂填塞对患者造成伤害, 要对患者适时吸痰。根据患者痰液量、痰鸣音、气道压力、咳嗽等情况, 给予适时。准确的吸痰。吸痰是容易导致患者恶心、疼痛、憋气等状况, 为减轻这些症状, 在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 以此判断患者停止吸痰指标和缺氧程度。为了减轻或避免吸痰出现憋气现象, 每次吸痰时可给予患者100%纯氧1~2 min, 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 吸引负压不能过大[3]。

湿化适度:将蒸馏水置入到呼吸机湿化器, 调节温度保持在32~35℃, 湿化器内的液体要及时添加, 以免湿化器内的水耗干引起气道温度上升, 湿度降低, 导致气道灼伤。呼吸道湿化液应用剂量不<250 mL/d。

预防感染:解除呼吸机管道的各处接头和吸痰时, 要进行严格的无菌处理, 吸痰管对口、鼻及气道的使用要分开。呼吸机管道要定时更换, 一般更换间隔时间为7 d。

避免误吸:在鼻饲置管前要确定胃管在不在胃内, 气管插管的气囊要保持在充气状态。在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 如患者是否有呕吐、恶心、呛咳等症状表现, 若有此类症状应停止鼻饲, 鼻饲后的30 min, 禁止吸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在应用呼吸机治疗后3 h, 有31例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12例患者意识逐渐清晰。治疗3 d后, 45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6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5例患者有嗜睡及烦躁现象, 其中有1例患者死亡。在呼吸机下通气3 h内, 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呼吸频率、心率降低, 动脉血氧分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升高, 动脉二氧化碳的分压明显降低[4]。治疗前后3 h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等数据记录情况见表1。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有效率为88%。

3 讨论

重症肺炎发病时情况较为凶险, 很多患者病情恶化迅速未及时抢救而导致死亡, 呼吸机应用有抢救及治疗的效果。重症肺炎患者缺氧的改善方法主要是由中心管道鼻导管法氧疗和呼吸机通气法, 有效性呼吸的支持有助于患者度过急性危险期, 进入恢复治疗期。应用呼吸机通气时, 通过给气道持续正压通气能明显减小呼吸作功, 以免肺泡出现萎陷, 使萎陷肺泡重新获得复张, 改善患者主观气促和氧合功能[5]。同时, 可以使充足的压力消耗及气压伤并发症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在使用时采取压力性控制呼吸机通气, 可有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以免加重肺挫伤, 高潮气量易导致酸中毒扩张脑血管, 使患者难以忍受, 所以在临床上通常采用低的潮气量, 并且保持良好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 以确保患者体内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 该组试验研究在重症肺炎初期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降低呼吸频率、心率, 有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动脉二氧化碳的分压均明显降低。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注意事项, 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严格掌控, 规范操作, 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参考文献

[1]何振华, 吴秀明, 袁克俭, 等.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10, 3 (5) :225-226.

[2]张淑敏, 李丽华.气道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0 (6) :48-49.

[3]范长在, 秦伟.开胸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1 (7) :604-605.

[4]范长在, 李丽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41 (7) :604-605.

初期应用 篇2

1 认知疗法的可行性

1.1 疗程简短

认知疗法是一种短程的心理治疗, 整个心理干预和治疗过程一般在10次~15次左右, 每天1次, 每次30min~60min, 就可以看到明显效果。所以, 非常适合矫正癌症病人诊断初期出现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认知。

1.2 操作性强

因为认知治疗是护患合作的过程, 绝大多数癌症病人诊断初期均会有恐惧、绝望、怀疑、茫然、无助、无所适从等心理障碍, 并因为诊断初期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不了解, 病人会出现“癌症等于死亡, 不可征服”“癌症治不好, 治好不是癌”“宁愿早些死, 也不接受比死还难受的治疗”“我是家庭的累赘, 我死了大家都解脱了”等极端恶劣的情绪和不良认识, 这些不良认识不仅降低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而且使病人出现更恶劣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进而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加速疾病的恶化。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 此阶段护理人员及时介入,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 矫正不良认知和那些被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或思想, 改变病人对疾病和治疗的看法与态度, 从而使情感与行为得到相应改变, 对病人的进一步治疗和预后, 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癌症诊断初期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有明确的依赖和求助需要, 因此对护理人员给予的心理护理和治疗配合性好。

1.3 疗效显著

多年大量的研究表明, 认知治疗具有相当满意的疗效, 尤其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优于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内省治疗。对于癌症诊断初期的病人负性认知和情绪有很好的矫正和控制作用。2012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肿瘤科住院病人应用认知疗法对癌症诊断初期101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疗效。

1.4 病人易于接受

由于中国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 有以调整心态和看法来调节自己心态的传统做法, 所以认知治疗易于被我国病人接受[4]。

2 认知治疗的步骤和策略

要想使诊断初期癌症病人情绪和行为障碍好转, 有2个关键, 第一是通过识别和改变负性自动想法, 打破恶性循环;第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认知重建。

2.1 第一步: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诊断初期癌症病人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 已构成了病人思维习惯的一部分,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 使用各种心理技术和行为量表对病人进行访谈, 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内心痛苦等。尤其对于病人负性自动思维的识别最为关键,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言语盘问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不同看法?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这样想在逻辑上是否出了什么错误?

2.2 第二步:对癌症病人进行认知治疗的具体策略

2.2.1 教育

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治疗、预后的知识, 也包括介绍应对、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对心身影响的知识等, 提供应对技能, 让病人形成比较乐观的、正确的认知。这种干预方式对提高病人应对能力, 增加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一定的作用。

2.2.2 认知重建[5]

认知重建尤其是要建立“癌症并不是绝症, 只要医疗得当, 精神不垮, 加强自我锻炼, 是可以战胜的”的认知。由于以往的不良认知会经常的反复出现, 新建立的认知在短期内难以巩固, 因此往往需要多次耐心地进行认知治疗。使病人产生合理的信念, 病人在接受建议后, 会调整自己的个体信念系统, 从而出现良性思维和效果。

3 体会

认知治疗发现错误的观念及其形成的认知过程, 并加以纠正。认知治疗要解决的是错误的认知, 而不是改变病人的人格。运用外部积极有益的事例, 因势利导、调动病人潜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自身的问题, 消除负性认识和不良认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认知治疗是有时限的短期治疗, 所以, 在短期内迅速建立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关系, 是认知治疗的基本环节, 也是取得疗效的中介基础。认知疗法在癌症诊断初期病人心理护理中应用, 通过识别自动思维和纠正错误认知, 运用外部积极有益的事例, 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摘要:探讨认知疗法在癌症初期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癌症初期病人自动思维的评估, 识别错误性认知, 选择适当的形式对癌症初期病人进行认知疗法的心理护理, 从而达到认知重建, 消除不良情绪, 使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以提高癌症初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认知治疗,认知重建,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张侠, 张静平, 焦娜娜, 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9A) :2767-2768.

[2]张伟, 王维利, 洪静芳, 等.癌症病人心理困扰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2, 26 (7C) :1921-1923.

[3]丁晓林, 林白云, 王建红.小组心理干预对癌症病人负面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1 (1) :135-137.

[4]马红霞, 高志华.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2) :384-385.

初期应用 篇3

网络化建立的基础是由设备的数字化程度决定的, 传统的模拟设备不可能建成现代网络化平台, 全数字化县级电视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县级电视台要取得发展, 除了在网络化大潮中找到突破, 别无他法。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非线性编辑技术, 从单机非编的诞生到使用, 再从单机应用的成熟到网络化的萌芽, 网络化非编在电视台内部应用已经逐步成熟。

目前网络化环境正趋于成熟, 但仍然存在用户对典型流程与应用接口的认知不一, 厂商以自身技术特色为主导的产品设计各不相同, 缺乏规范性, 新业务需求的不断出现和现有系统实现支撑不力的矛盾等问题。

电视台网发展初期, 因为各种音视频格式、接口标准的不统一, 以及配套设备和技术的不成熟, 可能导致不同时期引进设备的制式不同, 例如非线性编辑机的初期编辑格式仅AVI, 就有不同的几种格式, 后来的MPEG格式也是五花八门不能统一。为此, 县级电视台网的采集上传、编辑包装、打包合成在受到资金、设备、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时, 通过视音频矩阵的引入, 可以很好的解决模拟设备与数字设备的互连互通问题。

把视音频矩阵作为过渡期采编网的中转节点, 建立类似于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过渡型采编网, 第一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模拟采集上传设备的余热, 使DVD、VCD、线编等设备通过模拟信号的传输进入采集机, 完成数模转换过程;第二可以节约资金, 不必每台非编都配备一套编辑机;第三可以形成较为灵活的信号传输链路, 一台输出设备可以向任意一台输入设备传输信号;第四可以解决不同非编因编辑格式的不同造成的资源共享障碍。

如附图视音频矩阵连线图所示, 通过8X4视音频矩阵作节点, 矩阵输入部分可接入非编、编辑机等数字设备, 也可接入线编、VCD等模拟设备;不同编辑格式的非编资源可以通过矩阵与线编及其它非编共享。矩阵输出部分可以与特技台配合, 使传统线编作为备份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效用;非编的输入既可以是编辑机, 也可以是VCD, 甚至可以是线编的输出信号;多接口矩阵一般没有分量接口, 所以编辑机1的分量信号直接接入非编2, 尽可能保证信号指标不至于太低;预留的输入4和输入8作为自由入口, 作为非网络设备应急输入使用。所有模拟设备的模拟信号输出通过采集机和非编完成模数转换, 进入数字网络进行编辑合成、加工包装、转换播出。

视音频矩阵构成的模拟网络和交换机构成的数字网络的同时存在, 使高标准的数字信号和低质量的模拟信号, 都能够在采编网络中传输, 所有设备都能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初期应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 具有中、重度痛经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5例, 其中重度痛经13例, 中度22例, 年龄25~45岁, 月经周期23~45d, 平均29.2d, 经期6~11d, 平均7.6d, 其中17例经量过多伴有明显血块。妇科检查6例可于阴道后穹窿或子宫后壁触及痛性结节。3例妇检及B超检查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 9例B超提示子宫肌腺症, 子宫附件未见异常13例, 所有患者自愿接受本方法治疗, 并在治疗之前均未使用过其他激素药物治疗, 无米非司酮禁忌证。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依据

月经周期规则, 主要表现有: (1) 较典型的继发性、进行性经期, 下腹疼痛病史2年以上, 均排除盆腔炎或宫颈阻塞。根据疼痛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参考WHO (1967) 疼痛分级将疼痛程度分轻 (可忍受, 无全身症状, 不一定用药) 、中 (疼痛难忍, 常伴恶心、呕吐, 一般镇痛措施可缓解) 、重 (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常伴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 甚至晕厥或是持续性, 需镇痛处理) 。 (2) 痛经时伴月经过多, 均排除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病变或血液系统疾病。 (3) 痛经合并卵巢异位内膜囊肿或伴不孕。

1.3 药物和方法

米非司酮25mg/片。于月经周期第14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6.25mg, 1次/d, 用药4d, 连续6个月经周期用药。每个周期门诊随访1次, 观察每次月经期间痛经程度、月经量, 有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其他不适。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3~6个月后超声复查囊肿大小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无自觉经期痛, 月经量明显减少。有效:自觉痛经减轻, 月经量稍有减少。无效:痛经无明显改善, 月经量无变化。

2 结果

除2例月经推迟1个月外, 其余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 (1) 痛经:13例重度痛经患者在6个月用药周期中共有30例次 (38.46%) 痛经完全消失, 35例次 (44.87%) 减轻, 13例次无效 (16.67%) ;22例中度痛经患者共有60例次 (45.45%) 痛经完全消失, 55例次 (41.67%) 减轻, 17例次 (12.88%) 无效。中、重度痛经治疗总有效率85.71%。 (2) 经量:35例患者大部分反应月经量有所减少, 其中17例月经伴有凝血块均消失, 经期亦可减少1~2d。 (3)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大小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治疗中, 副反应不明显, 未出现恶心、呕吐或潮热、烦躁等雌激素缺乏症状, 未见用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 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偏多、异位内膜囊肿或伴不孕等, 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其临床疗效不理想。目前应用的药物几乎都需长疗程, 每个月经周期需连续服药20~30d[1]。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主要为子宫内膜黄体水平的高效孕激素拮抗剂,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8~1.5h, 半衰期为1~1.5d (20~34h) , 与孕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力是孕酮的5倍, 而且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 连续用药可导致子宫内膜萎缩, 以致暂时闭经, 同时痛经消失。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报道, 大多采用10~25mg/d, 连续6个月的治疗法, 以图治愈[2]。虽然闭经时痛经消失, 但停药后月经、痛经仍旧恢复, 且长时间用药、闭经, 年轻患者不易接受。能否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异位内膜增长厚度或适当抑制分泌型内膜的形成以达到减少月经量进而减轻痛经的目的?文献报道, 于排卵前服用米非司酮对月经影响不大, 其作用主要发生在黄体期[3], 服用较小剂量即可在不影响任何激素 (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雌孕激素) 分泌的情况下干扰、阻滞子宫内膜发育和成熟, 阻止内膜向分泌期转变[3]。此阶段内短时用药是有可能使月经量减少而不影响月经周期的[4]。

选择黄体初期孕酮初升阶段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4d左右, 即有可能减弱或阻隔此时期雌孕激素对内膜的作用。以此对内膜分泌期早期 (月经第15~19d) 的形成过程实施干扰, 延缓内膜分泌期成熟, 达到控制内膜 (异位内膜) 增长厚度, 减少月经量, 并有可能达到妨碍致痛因子 (如前列腺素PGF2α等) 的合成进而减轻痛经的目的。过小剂量如5mg/d以下作用可能有限, 若剂量过大则有可能致催经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于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抵抗孕激素对减少月经量、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效, 而且简单易行, 经济方便, 几乎没有副作用。对异位子宫内膜囊肿的大小及不孕症是否有改善作用尚需继续观察, 是否有更合适的剂量需进一步尝试。

摘要:目的: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短程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临床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 每日1次米非司酮片剂6.25mg, 连服4d, 连续6个月, 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序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除2例月经分别推迟1个月外, 其余月经周期正常。35例在6个月用药周期中共有90例次 (42.86%) 痛经完全消失, 90例次 (42.86%) 减轻, 30例次 (14.29%) 无效;痛经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 同时对月经量减少明显有效, 但对异位内膜囊肿大小变化不明显。结论: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月经增多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54-362.

[2]李萍, 张爱武, 殷蕙蓉, 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J) .江苏医药, 2004, 30 (3) :200-201.

[3]朱顺法, 方马荣, 金理正.长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功能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8) :105-107.

雏鸡初期的饲养要点 篇5

1 育雏首日

鸡未到鸡舍前, 应先将鸡舍预温到35~37℃, 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 并将疫苗、营养性药物、消毒药、水、饲料、垫料、饲养工具和消毒设施准备齐全。

雏鸡进入鸡舍后, 应迅速上笼, 安排好饲养密度, 一般平养20~30只/m2, 笼养50~60只/m2。上笼后立即给水, 最好是室温的凉开水, 饮水中应加入3.0%的葡萄糖和0.1%电解多维, 每天饮水4次。雏鸡饮水4h后, 可以往料槽或料盘放料, 最好选用高蛋白水平的雏鸡开食料, 粗蛋白水平不能低于19.5%, 喂料4次/d。

应给予全天光照, 光照强度为20~30Lx。由于刚出壳的幼雏视力弱, 为了让雏鸡尽早熟悉环境、采食和饮水, 要求给雏鸡提供光照时间长, 强度大的舍内环境, 鸡舍内灯饱的安装, 应以靠近鸡群活动区域为好, 高度一般距地面2.1~2.5m, 灯泡间的距离应等于其高度的1.0~1.5倍。此外, 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照度, 灯泡应交错设置, 灯泡以60W为宜, 灯泡距离鸡体的高度一般在1.8~3.1m之间, 如有灯罩为2.5~3.1m, 无灯罩的为1.8~2.2m, 千万不要让灯泡离鸡太近, 避免发生啄肛、啄羽现象。

进雏当天晚上, 应将鸡舍地面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以达到增加舍内湿度、地面消毒和降低舍内粉尘的目的。同时, 为了加大舍内湿度, 可在火炉上放水盆或水壶产生水汽, 也可直接在地面均匀洒水, 以保持必需的舍内湿度为65%~70%。

2 育雏第2~3天

光照时间为22~24h, 光照强度为20~30Lx, 湿度以70%为宜。光照强度和湿度的控制方法同第1d。

采用三联弱毒苗滴鼻点眼 (2头份/只) 和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油苗0.3m L/只的免疫工作, 以避免早期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假母鸡) 的发生, 但免疫当天绝对不能进行带鸡消毒。饮水中停止使用葡萄糖, 以减少雏鸡糊肛现象。

3 育雏第4~7天

从第4天开始每天减少1h

光照时间, 即4日龄23h, 5日龄︵22h, 6日龄21h, 7日龄20h。饮龙黑

来水水和喂, 料可根据雏3次鸡/d, 的健康状况适D饮水可选用自江省讷雏料的营养成分不能改变当减少水中电解多维的剂。量舍温, 可饲OI:河10.市鸡下调1~2℃, 即保持34~36℃。39二69/克浅初光第通1风照注天前强意。适度舍当和内提湿的高度通舍的风温控换2制气℃方, 左法一右同般, J.ISSN.167镇农村经济张丽期的每天排风3~5次, 特别是选用燃6021-技术服丽饲以减少舍内一煤保温的鸡舍, 应加强通风换气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7.务20中养的含量每, 天同坚时持防清止粪煤, 气而中且毒从。育雏11.04.0心讷, 要第4天开始每天坚持带鸡消毒57河点一氯次酸, 钠可, 选三用者安交力替、使碘用制, 剂消或毒次安16138

排在清粪之后。︶4

4 育雏第8天。

光照时间为19h, 舍温降至34~35℃, 湿度为65%。光照强度适当减弱, 可将60W灯泡换成40W灯泡。

应进行断喙, 可防止啄羽、啄趾、啄肛等, 而且减少饲料浪费。断喙的位置为上喙从尖端到鼻孔1/2处, 下喙剪断1/3, 俗称“地包天”。断喙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断喙应准确、迅速, 防止流血, 可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 剂量为5m L/L水; (2) 体弱, 病鸡不断喙; (3) 断喙前后3d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抗菌素, 如含量为5%的红霉素, 按0.1%加入; (4) 断喙后5d内料槽中的饲料层, 避免雏鸡啄空料槽, 使伤口发生感染, 若此时需使用抗球虫药, 则在饲料消耗恢复到正常之前, 采用饮水投药。

5 育雏最后2天

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h, 即第9天为18h, 第10天为17h, 光照强度同第8天。

《盛京时报》初期广告研究 篇6

告也移植到中国。报纸广告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清光绪末年, 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深入及清廷“预备立宪”的开展, 近代报刊开始在东北出现。这一时期, 东北近代报刊可分为三类:一为官办报刊, 如《东三省公报》;二为民办报刊, 如《东方晓报》;三为外国创办的报刊, 如《远东报》和《盛京时报》。与内地相比, 前两类报刊不仅数量少, 资历短, 而且受封建官府严格控制, 发展较为落后。反而外国创办的报刊存活时间较长, 影响力较大。

20世纪初, 沙俄首先垄断了哈尔滨的新闻业, 1906年3月14日在哈尔滨创刊发行的《远东报》, 是东北发刊最早的报纸之一。紧随其后, 日本人中岛真雄在奉天创办了《盛京时报》, 与俄人在东北一北一南, 形成了“办报大战, 舆论大战”的对峙局势。可以说, 中国东北地方报刊自诞生之日始, 就蒙上一层殖民地文化的阴影。

《盛京时报》创刊于1906年10月18日, 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版的第一张中文报纸, 历时38年, 于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时停刊。该报是日本在华出版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也是在中国东北刊登广告最早的报纸之一。我们选取了1907年正月20期报纸广告为研究对象, 以期反映《盛京时报》初期 (1906—1910年) 广告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盛京时报》广告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营口被迫开港。“营口开港是东北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东北的开始, 也是东北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开端”[1]。营口开港后, 东北地区传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伴随着大量洋货的侵入, 近代广告也移植到沈阳, 并不断发展、壮大。

日、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最为猖狂, 时间也最为长久。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持续两年多。战争结束, 以长春为界, 帝俄占据长春以北, 日本占有长春以南, 并获得了原为俄国占据的中国辽东半岛南端的关东洲殖民地占领权和长春以南的南满铁路控制权。1906年7月, 日本在奉天设置了关东都督府, 同年12月7日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满铁。满铁、关东都督府和奉天总领事是最初日本在东北的主要殖民侵略机关。日本以满铁的名义设立了各种市政机构和设施, 如奉天出张所 (后改为奉天地方事务所) 、满铁奉天法院、警察署、宪兵队、消防队、奉天邮便局、满铁奉天电灯营业所、奉天电报局、奉天驿 (即奉天火车站) 等。为了巩固在中国东北的统治, 日本开始大量向中国东北输入资金, 投资到各种社会基础建设中;又开办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行、东亚烟草会社分社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及工业企业, 以此来垄断奉天的金融和工业。同时, 还设立各类学校、医院、商店, 并大规模向中国东北南部移入侨民。据统计, 到1910年, 在东北已有日本侨民30267人[2]。在这种情况下, 日本“政府为了着手经营满洲而进行宣传工作, 痛切地感到必须设置一个言论机关”, 用来丰富日本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播交流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用以宣传日本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盛京时报》由此诞生, 且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盛京时报》虽然是日本在东北设置的政治性报纸, 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 但并不妨碍其发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重要作用。日本侵略者为了抛售各种过剩或劣质商品, 占领市场的同时掠夺原料, 在《盛京时报》上刊登了大量广告。这些广告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 加强日本殖民文化的渗透, 力图从文化心理上征服东北人民。

另一方面, 面对着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入侵, 东北传统手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为适应新的形势, 传统手工业开始逐渐采取新工艺和新设备, 逐渐向近代工业转化。中国东北的民族资本企业遍布榨油业、制粉业、酿酒业、机器织染业、矿冶业等行业, 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同时, 与清廷推行“新政”相配合, 官办资本主义企业也有所发展, 三省官府不仅兴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企业, 还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官方金融机构, 银炉、钱庄、当铺等金融机构也日益繁荣。粮栈、丝房、茧栈、烟麻革店、杂货铺、酒局、药店、饭馆、大车店、旅店、布庄、洋货庄、衣庄等各类商业资本都很活跃。这些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报刊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各类商业信息、广告主以及广告受众, 也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二、《盛京时报》初期广告的基本情况

1. 版面设置及广告数量。

《盛京时报》初期为四开报纸, 每期四版。头版和四版为广告版, 在报纸边缝等处还登有“银洋行市”、“银行汇兑”、“交通时刻表”等广告。从创刊开始, 《盛京时报》的广告版面就占报纸整体版面的一半以上。另外, 每逢中国新年等特殊日子, 在增加报纸总版数的同时, 也相应地增加广告版面。例如, 1907年正月初一, 共发行12版。其中, 四、五、八、十、十一和十二版均为广告版。在版面编排上, 将整个广告版面分为上、中、下三栏, 每栏从右至左排列。绝大多数广告都以突出的字号显示广告标题或广告主, 有的广告还会配上商标图案或相关插图, 同时辅以文字详加介绍, 使广告从内容到形式完美统一在一起。从广告刊登的数量上看, 1907年正月出版报纸20期, 共刊登广告817则, 平均每期刊登广告40则。其广告收费标准也已非常完善。“广告价目:一行五号二十一字起码, 登一日者, 每行二角;登十日者每日每行一角五分;登全月者每日每行一角;登长年者, 价目面议。”广告价目表每期均刊登于报头下方的固定位置, 方便查询。

2.《盛京时报》初期广告主及类型。

从营口开埠开始, 西方列强就为东北这块广阔的销售市场所吸引, 并在沈阳出现了外国独资的洋行。大量洋货在沈阳倾销, 使各洋行获利丰厚。为了进一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洋行最早拿起了广告这一商战利器, 成为报纸最主要的广告客户。我们随机抽取的正月初七报纸广告中, 外资企业共26家, 占总体的70%。

3.《盛京时报》初期的广告构成。

《盛京时报》初期的广告内容大致分为五类:一是商业类广告, 主要有土木建筑、轮船运输、餐饮住宿、彩票抽奖、机器枪炮、日用杂货等;二是文化类广告, 包括书局、图书、报纸等;三是医药类广告, 祖传儒医、丹药奇方等;四是类似于公益广告性质的施送药粉等;五是其他广告, 类似于今天的公告、启示, 兼有表扬信、举报信等功能。数据显示, 外资广告数量 (78%) 要远远多于本土广告的数量 (22%) , 日用杂货类广告占广告总体的33.4%, 名列各类广告之首。同时, 日用杂货类商品大多包含在外资洋行的广告之中, 而外资洋行所销售的商品较为复杂, 既有面料、洋面、洋火、洋油、香烟、化妆品, 也有玻璃、东洋车、机器, 甚至枪炮军火。如大仓洋行广告“专办土木建造工程一切, 枪炮军装铜铁硝矿, 各种机器进出口货。”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特殊的现象, 与当时东北混乱的局势和清政府的无能不无关系。

另外, 所选文本中共有五则非商业性的启事, 其中既有“近因营口一带时有疫疾”, “军督部堂谕”刊登的“配药施送外, 特抄原方, 以供众览”的官方送药启事;也有百姓“为报德事”、表彰政绩而刊登的褒奖启事;有因“近闻远处讹传, 反谓此股巨匪系某军某管带所捕灭, 将恒公战绩泯灭无闻”而“爰为登报略陈恒公事迹, 勿使李戴张冠, 玉为瑕掩”的更正式启事;还有控诉官员恶行的揭露性启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启事均为本土广告, 广告主或为官方, 或为个人, 他们都已充分认识到报纸广告“广而告之”的非凡作用, 并已利用其为自己服务。

三、《盛京时报》初期广告的特点

1. 运用“广告本土化”策略, 吸引受众群。

与其他帝国主义在东北所办的报纸和日本所办的其他报纸相比较而言, 《盛京时报》初期的政治倾向性比较隐避, 颇具蛊惑性。“据中岛真雄自述, 《盛京时报》这个报名, ‘是袭用俄国占领奉天时发行的俄文《盛京报》而定的’, 并请清末进士张元奇 (后任奉天民政使) 题写报名。”[3]《盛京时报》创刊号上发表的《发刊之辞》, 充满了讨好、谄媚之词。文章恭维慈禧太后“霄旰励精图治”, 赵尔巽“莅任以来竭力经营”以取悦当局, 引述“孟子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以惊警国人。《盛京时报》之所以不明显暴露自己的真正政治意图, 就是在一个“利”字上。赢利与扩大发行量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打开东北读者的市场, 就能盈利, 就能更好地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殖民策略。这一点不仅在新闻报道、文艺作品中得以体现, 在广告文本和诉求手段上也有所反映。此时的外商广告多模仿中国人的笔法写作广告文案, 并巧借助中国传统习俗, 取悦受众。在1907年正月初一报纸的广告中, 一些外资洋行通过“拜年”来取悦主要受众群。如关东洋行广告“恭贺大清诸官绅商各位新喜万福”等均以拜年话为主要内容。其他广告虽然没有点明恭贺对象, 但大多数也在广告的明显处刊登“恭贺新年”等的字样。虽然, 这些广告能够借助中国传统节日来进行广告宣传, 但这种方法运用还显得较为稚嫩。

2. 早期广告多属“说明型”广告, 以文字为主, 言简意赅。

《盛京时报》初期的广告多以文字说明为主, 图案符号比较简单, 从整体上来看, 这个时期的广告应属于“说明型”广告。广告文案主要是对“广告主名号”、“商品品名”、“销售地点”三大内容的告知, 有的广告还能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等进行简要说明和介绍。如桥本组广告:敬启者本局曩设在日本, 承办土木一切工程, 价廉工坚, 中外驰名。此次推广事业, 在铁岭暨奉天开办分行以广招徕, 如士商赐顾, 请移玉本局, 订议为盼, 特此广告。同时, 由于《盛京时报》非常注重广告经营, 在广告形式上追求美观醒目, 以招徕更多的广告客户。因此, 在形式上, 通常以较大字号突出“广告主名号”, 在标题上增加花边, 或在文案中增加图案。如蜜蜂香烟广告中, 就增加了香烟的外包图案。

3. 夸大商品效能, 构建洋货商品神话。

报纸广告内容多为外国新鲜事物, 这对当时的中国读者具有很大吸引力。于是, 外资广告通过塑造“我来自外国”的商品形象来推销商品。如西洋料理馆广告的“西洋妇人经理”, 铺上田商会的“新到东洋车、各种杂货”等。与此同时, 在广告中刻意夸大商品效能, 打造商品无所不能, 深受喜爱的商品神话。如山崎爱国堂药房的“西母”广告“一粒香气馥郁而美味可爱, 终生难忘, 故洵为千万人所爱赏;二粒可以美烟眛 (味) , 可以爽心神, 疲者忘劳, 热者止渴, 故尤为出游学生所爱赏;三粒可以美声音, 感物动情, 必须声音之美, 故尤为绅士佳人所爱赏;五粒食前食后用之, 可以健啖增昧 (味) , 可以开胃消食, 故尤为卫生家所爱赏;十粒可以预防传染恶疫, 可以治不服水士 (土) 诸症, 可以祛舟车眩晕呕恶等患, 故在天涯羁客尤为常用, 不可暂缺。”虽然, 这类功能性诉求方式在这20期广告中并不多见, 但广告已能从消费者心理出发, 依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传递商品的不同功效, 从而推销商品。由此可以看出, 《盛京时报》初期广告已渐渐脱离直白、简单的告知型广告, 向更成熟的阶段前进。

参考文献

[1]薛虹.中国东北通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

[2]黄福庆.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研究[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专刊 (45) , 1982.

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报纸 篇7

美国政党的产生

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前后, 美国的政治派别发展演变为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联邦党人以约翰·亚当斯和汉密尔顿为领袖, 反联邦党人以杰斐逊等人为领袖, 虽然这两个政治派别被首次冠以政党的称谓, 但两派还都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政党, 因为两派都缺乏正式的组织和明确的政治纲领。

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之后。从第一届国会开始, 围绕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 在国会里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个稳定的投票集团,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两党起初是就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发生争论, 到华盛顿第二届政府时, 两党的分歧加重, 争斗更趋激烈。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作为两党领袖, 都认识到报纸不再仅仅是印刷商的业务, 它还可以成为宣传工具。

党派论争与政党报纸的形成

汉密尔顿对4份报纸进行过财政支持:《美国公报》、《箭猪公报》、《智慧女神报》以及《纽约晚邮报》。汉密尔顿和其他人撰写了阐述该派观点的系列文章, 刊载于《纽约独立新闻报》上, 后在全国各地广泛转载并编成《联邦党人文集》, 汉密尔顿派通过新闻写作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继《联邦党人文集》之后, 1789年4月15日, 汉密尔顿出资, 在当时的首都纽约创办了半周刊《合众国公报》, 主笔是教师出身的约翰·芬诺, 汉密尔顿本人和约翰·亚当斯经常为之撰稿。虽然这份报纸后来被视为联邦党人的旗舰, 不过当时并没有政党报纸的特征。与其他报纸相比, 因其视野宽广和覆盖面大, 已具有全国性大报的声望。

杰斐逊也十分重视培育自己的报纸。1790年3月他到达纽约, 出于对纽约报刊的反共和情绪的不满, 杰斐逊决定扶植一份报纸。他选择了约翰·芬诺的《合众国公报》来出版联邦政府的官方法律文件。为了提供对当时欧洲革命的更为公正的观点, 他还安排该报刊载国外报纸的摘要文章。不久芬诺编辑立场转向“反共和”方向, 杰斐逊又选择了倡导平等主义、富有战斗性的《费城综合广告报》来刊登政府文件及报道欧洲革命形势, 该报又名《曙光女神报》, 主编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杰斐逊试图通过该报建立一个在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共和党的消息的通道。

1791年2月8日, 众议院通过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交的《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乔治·华盛顿总统在签署前向内阁成员征询意见, 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均上书发表看法。二人意见针锋相对, 不过矛盾还是在政府内部, 没有完全公开化。与此同时, 法国大革命的进展始终牵动着美国人的心绪, 再度点燃了人们的政治热情。“法国革命为美国提供了急需的文学和哲学方面的弹药, 用以回击那些保卫着联邦党人堡垒的技巧娴熟的新闻炮台。”[2]正是这些在纸上的论战, 引发了两个政治营垒的矛盾的公开化、激烈化。

一系列署名“普布利科拉”的文章开始发表在《马萨诸塞哨兵报》上, 不仅攻击潘恩, 还将矛头指向杰斐逊, 而一个署名“布鲁图斯”的作者则竭力为杰斐逊辩护, 二人在报刊上展开了论战。随后, 论战范围越来越大, 卷入的作者也越来越多, 各个报刊也越来越有固定的立场。到7月中旬, 芬诺的《合众国公报》成了反杰斐逊的中坚力量, 杰斐逊也意识到了创办“辉格党”新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恰在此时, 麦迪逊向杰斐逊推荐了论战中的“布鲁图斯”:菲利普·弗雷诺。

1791年8月, 弗雷诺来到当时的首都费城, 被杰斐逊任命为外文秘书, 随后在10月31日创办了半周刊《国民公报》。杰斐逊对弗雷诺的报纸十分重视, 除了由他的部门支付微薄的薪金外, 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息, 甚至偶尔亲自做翻译和编辑工作。这样一来, 《国民公报》如一面镜子般反映着杰斐逊的观点。杰斐逊和麦迪逊二人都积极地为弗雷诺的报纸征求订户, 特别是在弗吉尼亚, 因为他们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看到出版的报纸能在全国发行。他曾写信告诉他的朋友们, 这是美国所出版过的最好的报纸。然而, 一张全国发行的报纸还不是杰斐逊们的唯一目标, 他们还希望这张报纸能够起到传达自由党思想主张的作用, 来抵消芬诺的《合众国公报》的影响。《国民公报》创刊不久, 弗雷诺就开始向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发难, 他向读者说:“对政府保持始终不懈的戒备”对于防止“野心勃勃的图谋”是必要的。他还警告说:“如果有的地方这种戒备没有达到合理的程度, 那么人民很快会受到压迫。”[2]到后来, 弗雷诺干脆为自己开辟了一个专栏, 没有固定的主题, 但全是针对汉密尔顿和亚当斯的, 言辞激烈而辛辣。

由于笔战迅速升级, 从攻击发展到有辱人格的谩骂, 最后终于惊动了总统。1792年8月, 华盛顿分别给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写信, 试图调解二人的关系, 但没有奏效, 两派恩怨益深。从秋天开始, 《合众国公报》与《国民公报》呈现出更为浓厚的党派色彩。

由于对待法国问题的不同态度, 美国的政治阵营进一步分裂。法国革命的过激行为使联邦党人感到厌恶, 而反联邦党人认为法国在对英战争中帮助过美国, 所以美国应该站在法国一边。实际上,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发生纠纷, 并不在于谁更有道理, 而是出于激烈的党派之争。不巧, 此时发生了“热内事件”, 法兰西共和国派驻合众国公使埃德蒙·夏尔·热内直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指责华盛顿, 向美国人民发出对英作战的呼吁, 连杰斐逊都认为他将断送共和党的利益。汉密尔顿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 以“非雅各宾”的笔名大造舆论。在激烈的笔战中, 汉密尔顿的《合众国公报》逐渐占据上风, 《国民公报》却因对法国大革命的极端热爱而失去读者。

直到1793年, 这场难分难解的笔战才宣告结束。那一年黄热病肆虐费城, 三个月内近十分之一人口死亡, 政府部门瘫痪, 人们纷纷逃离。《国民公报》于是在10月停刊。以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为双方代表的党派论争, 也就这样告一段落。

关于政党报纸的总结

在革命战争期间, 报纸大多以自觉和积极的态度参与进去, 同时, 政治领袖利用报纸为己服务的意识也大为加强, 在此指导思想下, 报纸旗帜鲜明, 分为爱国派和保皇派两个阵营。革命胜利以后, 报纸为政治服务的思想不仅延续, 而且大大强化。这一时期报纸的特色与革命时期的报业有着深深的联系, 它是一个热衷于党派政治宣传的时期。当政治领袖们发现报纸在激烈争论中的作用后, 他们利用报纸来帮助自己作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爱国派与保皇派分界的报纸, 此时变为“联邦派”和“反联邦派”的阵营。而围绕着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为双方代表的党派论争直接造就了政党报纸, 建国之初, 新闻媒体就这样戏剧性地与党派发生了联系, 进入了美国新闻史上为期70年的政党报纸时期。所谓政党报纸, 是指报纸作为政党的机关报, 主要目的是讨论政治经济问题而不是刊登新闻。依附于党派的报纸, 公开宣扬所归属党的主张, 为自身利益辩护, 而不同阵营的报纸互相攻击、谩骂,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党报纸的本质:与其说是新闻传播媒介, 不如说是舆论宣传的工具。报纸显然是谋求政权改革目标的重要力量。对一个政党而言, 报纸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武器。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编辑们都在努力证明报纸的重要性, 努力使自己的报纸成为其政党领袖、理论思想家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杰斐逊领导的反对党产生、发展并壮大, 直至1800年在首次全国性的竞赛式选举中获胜, 从此开始民主—共和党执政时期。没有报纸, 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报界创造了反联邦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政治力量。对报界的这一巨大力量, 杰斐逊本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说:“如果要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 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参考文献

①黄旦:《美国早期报人及其办报思想》, 《新闻大学》, 2000 (春) 。

上一篇:生物芯片下一篇:农民工素质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