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2024-05-05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精选十篇)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1

一、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为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这门学科中,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类比方法得出的。教师借助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类似的已经学过的概念来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最终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电势能时,教师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从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 还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把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 把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的概念,将交流电相与相差类比于简谐振动,可以建立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等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旧知识,还能顺利引出新知识,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

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得出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课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成像的实验,为学生讲解产生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原因,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理解这个概念。又如,在学习弹力概念时,教师通过挤压气球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变形,学生观察教师松手后气球被弹出的现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弹力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也就能深刻地理解弹力这个新的物理概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

三、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概念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的定义方式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方式给出的,而越是抽象的概念,学生越难理解,不易接受。因此,对于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要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才能容易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归纲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力的概念的引入,首先从人对物体到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的这些外延开始,去总结归纳建立力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这一抽象的概念。又如,在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引入时,先揭示其外延: 把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入磁场中某处,当导线方向跟该处磁场方向一致时,通电导体受力为零;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所受力最大;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受力介于零与最大值之间,然后,取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定义了磁感应强度,从而使学生对其有了深刻的印象与记忆。

四、运用激发兴趣的方法进行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去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注意采纳的方法。例如,在引入光的干涉概念时,首先介绍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相干光源的问题,成功地做出光的干涉实验的史料,它能激发学生对新概念学习而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又如,在引入电磁感应概念教学时,简要介绍法拉第其人及其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等事迹,以激发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兴趣。

五、运用设疑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设疑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后接受新知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新知识的效果要好。例如,教师想引入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提问学生: 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再逐渐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为什么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反射光的强度却加强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疑问,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得出全反射的概念。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立疑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六、运用实例法导入

新课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对这类概念引入教学时,我们不妨也模仿这概念的建立过程模式对其进行“重复式”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概念涵义。例如,在引入冲量与动量概念教学时,以开动的汽车为例,说明汽车获得一定速度不仅同它受到的牵引力有关,而且还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然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作用时间的本质联系,由此而引入了冲量与动量的概念。这样的引入,除了其物理意义比较明显、学生易于接受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概念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确冲量的效果是使物体获得动量。

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 篇2

一、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为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这门学科中,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类比方法得出的。教师借助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类似的已经学过的概念来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最终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电势能时,教师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从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还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把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把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的概念,将交流电相与相差类比于简谐振动,可以建立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等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旧知识,还能顺利引出新知识,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

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得出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课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成像的实验,为学生讲解产生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原因,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理解这个概念。又如,在学习弹力概念时,教师通过挤压气球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变形,学生观察教师松手后气球被弹出的现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弹力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也就能深刻地理解弹力这个新的物理概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

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应该选择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推和拉这些常见的力的外延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概括力的概念。在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导入

因为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五、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设疑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设疑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后接受新知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新知识的效果要好。例如,教师想引入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再逐渐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为什么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反射光的强度却加强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疑问,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得出全反射的概念。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立疑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刚。谈高中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A].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高小丽。说说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12)。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篇3

一、创设有效情境,实现高效导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来关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伊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方便学生理解,容易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课堂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可用适宜的实验导入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欧姆定律”时,因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对欧姆定律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欧姆定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利用课堂实验来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如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压,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探究这个问题。通过设计实验,并用大屏幕投影出教材图2.3-1,让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上讲台按此图进行实物连接,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思路和原理,学生可通过动手实验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最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当然,在演示实验部分和理论讲解部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有效设问,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平抛运动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如果发现了MH370迫降于荒岛,怎样借助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的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的地方就投投下?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效果较好。在新课导入时,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尝试运用多媒体视频来进行新课导入,通过课前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播放电影《甜蜜的事业》的片段:剧中人物坐在行驶的拖拉机中,有说有笑,司机突然刹车,拖拉机上的人都向前倾倒。问学生这个情节说明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惯性”。短短一两分钟,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将轻而易举地将学生拉入课堂。

总之,教师要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注重新课导入,通过尝试新的导入方法,提升导入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新课导入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热爱物理,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2]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J].职业技术教育,1994(10).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4

“良好的开 端是成功 的一半”,作为课堂 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他们在课前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可能完全不同。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登上讲台前精心准备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调整了积极的情绪,准备上课;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可能还沉浸在课间的谈话、讨论、嬉戏等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可能并没有集中到课堂上,对新知识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可能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如果没有恰当的开场白,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量调查和实践表明,物理教师用精心设计的实验导入新课,能迅速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学习和探究方向上,实验导入新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2 实验导入的有效策略

实验导入法通常用于学生缺乏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或者学生在生活中虽有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有效的实验导入应该: 1具有真正的问题特征,2具有真正的迷惑性,3能真正激发学习欲望,4真正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5用时合理,功能独具,6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西南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廖伯琴在2010教育部“国培计划”反思高中物理新课程讲座中语) 。因此,运用实验导入要注意: 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现象要明显、新颖,有针对性; 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3 例谈实验导入的几种方法

实验导入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边实验边讨论的方式设置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提问,使学生看到某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某些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1 用演示实验建立问题情景

【案例1】超重与失重一课的导入

师: 请同学们解决一个问题: 谁能将一张夹在两质量较大的铁块间的手帕纸完整抽出?

生: 某学生到讲台前做实验,用力一抽,结果纸断; 再抽,再断。

师: 为什么?

生: 上面的铁块重压在纸片上,静摩擦力很大,因此抽不出来。

师: ( 我来试试) 将夹住手帕纸的两铁块自由下落,同时抽纸片,手帕纸被完整抽出。

生: ( 学生露出惊喜和迷惑的目光)

师: 为什么? 难道这时上面的铁块对纸片没有压力了?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超重与失重问题。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下面的支持物体产生压力,因此在这两个物体之间抽动纸片时,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纸片自身的抗拉能力,纸片就会拉断,这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教学内容是不协调的,教师利用这个冲突设计实验,使矛盾表面化,形成问题情境。

3. 2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巧妙的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一定会形成一种神奇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

【案例2】光的全反射一课的导入

师: 演示: 取一个圆底烧瓶,在烧瓶中注入半瓶水,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在瓶中吹入一些烟,一只激光手电筒,如图。用激光手电照射烧瓶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师问: 当渐渐增大入射角时,我们将会看到什么? ( 引起学生注意)

生: 猜想。

师: 继续演示: 学生看到反射角和折射角也在增大,在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光线消失。

生: ( 学生奇怪)

师: 这是什么现象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光的全反射现象。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见,教具简单,操作简单,但实验现象明显、生动,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注意。由于现象的生动性使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3. 3 用演示实验产生认知冲突

物理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科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经验,他们是带着这些直觉观念走进物理课堂的。这些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却往往与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距。错误的直觉观念不动摇,正确的物理观念就难以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应把学生的错误观念彻底暴露出来,为后面掌握正确的物理规律铺平道路。边实验边讨论的导入,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用实验展示违背学生已有观念的现象,用实验使学生产生相信与怀疑的矛盾。这种导入方法的优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冲突,获得新的感性认识,为顺利进入新课教学内容架起一座桥梁。

【案例3】“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引入

师提问: 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哪个物体先落地?

生回答: 重的物体先落地。( 经验)

师演示: 一块橡皮和一张纸片的下落。

生观察: 橡皮先落地。( 经验与实际情况吻合,学生心安理得)

师演示: 请看这个实验,同样两张纸片,把其中一张裁去一半,并将其捏成团,与另一张纸片一起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 质量不同)

生观察: 纸团先落地。

生疑惑: 轻的物体先落地。( 激发矛盾,与经验不吻合,形成认知冲突)

师提问: 取两个一样的纸杯,一上一下,相隔一定的距离,同时放手,哪个先落地? ( 质量相同的物体)

生猜想,师演示。结果: 看到上面的一个纸杯下落越来越快,追赶上下面的纸杯,一起下落。

生诧异: 一样重的物体下落有快有慢。( 与经验不符)

师提问: 从对刚才实验现象的观察,你们想到了什么?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讨论: ( 议论纷纷)

师: ( 因势利导) 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这是一个空管,通常叫牛顿管,里面是鹅毛、小石子等小物体,我把管子竖起来,请同学们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 重的先落,轻的后落。( 心理又一次找到平衡点)

师: 现在我把里面的空气抽去,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

生: 同时下落。( 矛盾有所化解)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空气阻力。( 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理解: 在前面的实验中纸片大下落慢,是因为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大; 上面的纸杯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下面的小,因此要落得快些。

师小结: 也就是说,当没有空气时,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快慢是一样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物理学上把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种运动的特征。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5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1节《追寻守恒量》。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没有具体要求。但是,追寻和研究守恒量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物理学家研究待认识问题的方法:设法找出所研究现象是否存在物理量守恒的情况,一旦发现某种物理量守恒,就首先用以整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总结成定律,然后在新的现象或事例中对总结出的守恒定律进行检验,如果定律得以证实就可以借助它解决问题,甚至作出新的预见,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并把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在能量学习的过程中.2、教材分析: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学生在能量概念的建立上没有概念基础,所以教材在第一节设立追寻守恒量,旨在让学生对能量能够有清晰的认识.教材从著名物理学家的理论出发,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逐步引导能量的概念建立.继而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出势能和动能的概念.教材具体说明了引入能量概念的必要性.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2.能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3.能列举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的实例.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2.在列举事例过程中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2.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3.通过学习,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理想化.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问题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问题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观察法:通过对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观察,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守恒量?,获得新知。

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伽利略理想实验

课件展示1:大屏幕投影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flash模拟动画.问题:1.当小球沿斜面从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了什么?

2.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并总结:

明确:1.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2.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课件展示2: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将斜面调整,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指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看到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阅读并观察、讨论、总结: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若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教师设疑:若将后一斜面放平,小球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参考结论:小球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但又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设计目的:教师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体会“守恒量”的追寻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欲望.(二)、活动体验,进行新课

动能和势能

1、实验演示: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2、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示例,举出生活中其他关于此种现象的事例.公园里的秋千,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乒乓球自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后的运动,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学生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3、得出结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通过阅读体会,给出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体会动能与势能转化并守恒的普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伽利略的发现今天看来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其中与高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势能;与速度有关的量我们称为动能.课件展示实例,指导学生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三)、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滚摆

1.视频展示:秋千与海盗船.2.视频展示:滚摆与落下的乒乓球.学生详细分析:讨论总结并由代表发言.(四)、阶段小结:

1.能量:“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五)、视野拓展

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58:50,一股压抑许久的“怒气”从印度洋深处狂躁地迸发而出,里氏9.0级(美国地震局测定)地震劈开周围的海水,形成一道道相距百十公里的弧形水幕,以每小时800公里的起始速度排山倒海般向四周袭去„„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之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试查阅有关资料,谈一谈此次海啸中存在哪些能量.例 以竖直上抛的小球为例说明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是否存在着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参考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小球,首先由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在下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点评:本实例探究可以应用受力情况来作分析,亦可根据实际运动情况总结,紧紧抓住高度影响势能,速度影响动能这一关键进行分析.(六)、课堂小结

1.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与相应习题.2.在其他自然学科中列举出几个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转化与守恒的思想(不仅仅是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例如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二、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导入 问题 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曾说:“好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伊始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意义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相反,枯燥单调的导入方式难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导致课堂死气沉沉,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见,一个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望而生却,而如果没有一个精彩的开始,更是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的热情。那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导入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物理课堂中导入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有效的改进,从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存在的问题

1.重课题记忆,轻课题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开门见山的直奔新课主题,忽视了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让物理知识变得晦涩难懂,无法看到物理的美,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学生只会生搬硬套一些公式,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2.简化课题,引入教学过程

许多物理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环节,直接以“今天我们学习……”来进入新课,然后开始讲解例题,大量的例题后,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导致学生以为物理学习就是机械化的做题。这样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体会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久而久之会对物理课堂产生厌倦心理。

3.导入方式陈旧单一,枯燥乏味

很多物理教师导入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无法激起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4.课堂导入主次不分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识。而有些教师的导入方式忽视了教学目的,导致导入时间过长或者脱离了教学内容,毫无教学意义。这样主次不分的导入方式,不仅使学生不能理解所学新知识,而且致使整堂课主次不分,难以进入主题,严重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

1.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调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端正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物理小实验来导入新课,能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上课时安排一场“拔河比赛”,引导学生在拔河比赛中发现问题,并感受摩擦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亲身实验体验,首先让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支撑一支铅笔,然后食指同时向铅笔的中间移动。请学生观察食指最后停留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为发生这种现象?通过构建实验情境,能够制造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生动精彩的故事往往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物理史中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史,借用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增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展现物理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乐的学习物理知识。

总之,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前奏,其是否合理、富有启发意义,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方式,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引人入胜,层层深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课堂学习,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单凤. 高中物理导入技巧略谈[J]. 文理导航,2012年2期.

[2] 刘秋伟.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23期.

[3] 郑元元. 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J]. 考试与评价,2014年10期.

[4] 孙同江.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高中数理化,2015年12期.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7

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和《Go for it》教材中各种课型的不同要求, 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上, 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效果良好。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分享、探讨!

一、预习导入

预习导入就是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明确其中的关键点, 然后在课前有针对性的提问, 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八年级下册Unit 8 I’ll like some noodles.可预先布置学生按小吃类、水果类、饮料类、主食类查找相关食物名称。课前以检查学生预习任务作为铺垫, 再重点学习vocabulary部分要求掌握的词汇。然后水到渠成的进入句型和课文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培养他们一定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 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 以帮助学生回忆、再现已学知识, 为自然进入新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找准和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妙导入, 不牵强不附会。如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要学习谈论疾病, 预防疾病, 并给出合理建议。进入这单元的学习, 复习导入法恰到好处。因为Unit 1就是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谈论运动、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不运动, 饮食不健康对身体的危害——产生疾病。然后讨论已学过、会表达的疾病名称, 模仿医生给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一环节进入新课学习顺理成章。

三、Duty report导入法

值日报告不仅是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胆量的重要手段, 如果运用恰当, 它还是一种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我就是由值日报告What’s the date today?谈论日期表达法自然进入谈论生日话题的。

四、游戏导入法

教育家赫而巴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 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而游戏正是每个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 好奇、好动、好乐、好胜。我们可以设计与新课相关的各种小游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学习。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上课前我利用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 偷偷收集了很多学生摆放在桌上的学习、生活用品。通过对物品的展示学习了新单词, 寻找物品主人游戏学习新句型。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接受了新知识。

五、音乐导入法

利用歌曲创造音乐情景, 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 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将美育融入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陶冶了情操, 净化了心灵。如《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老师可通过播放各种乐器演奏声, 让学生猜乐器, 再直接进行Can you play the+乐器?的句型提问进入新课。再如《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也可播放一些特别大声的摇滚音乐作为切入点。

六、讨论式导入

语言学家Herbort H.clark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 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 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即运用它来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与沟通。所以英语的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入手进入新课。多以师生间随意交流的形式实现。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我的旅游照片, 跟他们谈论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我选择去旅游的原因。然后与同学们交换意见, 了解他们的旅游情况。再播放一些风景区的视频, 以供欣赏。最后一句话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直接进入新课主题。这样的导入直接、明确, 还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

讨论式导入还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生活习惯或生活细节。再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8 I’ll help clean the city parks.老师可直接与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家庭、学校或回报社会, 直接进入主题。

讨论式导入是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 贴近学生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本人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类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手段, 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他们的心智, 使学生重塑自信, 觉得英语好学、易学, 减少焦虑, 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导入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学生明确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它有较好的相关性, 善于以旧拓新, 温故而知新。它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能引人注目, 颇有风趣, 形成悬念, 引人入胜, 发人深思。

高中物理精心导入谈 篇8

一、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的要求

1.课堂导入环节的时间应适当。课堂导入环节的目标是使学生可以迅速完成从下课状态到上课状态的转变,但要合理掌控导入占用的课堂时间,避免使其“喧宾夺主”,影响整堂课内容的讲授,或者因为时间太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导入时间一般在5—7分钟为最佳,也就是说要在课堂开始8分钟以内步入正式的学习内容。

2.课堂导入方法需新颖多样。课堂导入环节最主要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导入方法的设计上要力求推陈出新,利用新颖且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使整节课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另外,课堂导入的内容难度要适中,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牛津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顾名思义即指教师借助相关具体实物、多媒体资料(幻灯片、影片、录音)等直观的教具来进行导入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直观的接收信息。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语言描绘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Unite 5 Wildanimals这一单元前,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野生动物的图片及影像资料,自认而然地导入正式内容的教学,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且注意力集中。

(2)故事导入法。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更是如此,枯燥的知识或者道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变得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初中英语的课堂导入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在课堂开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成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Unite 8 Pets这一单元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养宠物的故事,尽量声情并茂,唤起学生们的共鸣,然后导入这一单元的学习。

(3)音乐导入法。音乐具有舒缓或愉悦身心的作用,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与本结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或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歌曲或音乐不仅能带给人以美得享受,而且能起到振奋人心、引人上进的作用。另外,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集体唱一两首英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情绪愉悦、精神饱满、充满热情的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提高课堂质量。

(4)游戏导入法。爱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通过游戏的方法导入英语课堂的教学。游戏的设计要和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2.调动学生自主性

(1)课前演讲。初中的学生通常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安排学生在正式进入课堂内容学习之前进行简短的演讲。演讲的内容需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联,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指定几个选题,在课前指定一两个同学或请同学自愿上台进行演讲,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左右。然后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程的讲授中,这样学生不会觉得突兀,而且起到了课前预习的作用。

(2)情景剧展示。教学实践表明,用情景剧展示的方法导入新的课程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新课程的内容编成一个简短的情景剧的剧本,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其分组进行表演,并评出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奖励,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力以及团队意识,让新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导入教学。

(3)自由交谈。在学习新的课程时学生可能会由于陌生而感到困难和抵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带领学生熟悉新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新的课程的内容提出一个话题,让同学们互相之间或与老师进行自由交谈或者辩论,利用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入新的课程知识,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及抵触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自主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试议高中物理课堂有效导入策略 篇9

关键词:实验,类比,实例,联接,悬念,媒体,导入

新课的导入既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又如一幕戏剧的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更如大海中的航标,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顶风破浪的前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大高中物理教师锐意进取,大胆践行别具一格的新课导入模式,不仅成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拉开了“帷幕”.笔者坚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努力探寻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直观性、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五大亮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六条途径践行.

一、实验导入,引人入胜

物理实验既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一般而言,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在新课导入时,灵活进行演示实验能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譬如,我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导入时,就安排了两个小实验:①我站在讲台上,右手捏一张小纸片,左手拿一枚一元硬币,举过头顶后(静止状态)从同一高度同时放手下落,结果学生发现硬币下落的速度比小纸片快;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完全一样的纸片,先将其中一张纸片快速揉成小纸球,然后让纸片和纸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在静止状态下掉落,结果小纸球稍快于纸片掉落到地面.学生一边饶有兴趣的欣赏了演示,一边思考问题,初步感知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很自然地进入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中去.

二、类比实验,触类旁通

类比是科学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指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出其它性质上相似或相同的推理形式,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也可以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获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应用类比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时通过类比,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转化,从而牢固掌握新概念.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电势能的概念时,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在学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教学类比;在感知电流概念,可以把电流类比于水流;在探究电压概念时,可以将水压类比于电压;在感悟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时,可以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与简谐振动作类比;在建立电磁振荡概念时,可以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单摆或弹簧振子……只要适合类比,一定能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

三、实例导入,妙趣横生

人类在进化,社会在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也日新月异.一名普通高中生的人生一般都经历过坎坷与成功,他们的心中装着比较丰富的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诸多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理念[1].而许多高中物理概念往往是通过剖析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和现象最终归纳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动量与冲量概念”时,就以驾驶员开动的汽车为例导入,当学生初步明白汽车获得一定速度与受到的牵引力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的前提下,再由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作用时间的内在本联系,从而自然引出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如此简单的导入,有效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冲量的效果使物体获得相应的动量.

四、联结导入,承上启下

新概念的建立往往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引入新概念,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进行联结,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达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譬如,我在执教“能量的概念”导入时,先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早已掌握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接着,组织学生围绕能量的变化相应规律进行讨论,逐步得出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能量变化的多少的结论,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能量的概念.

五、悬念导入,启迪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悬念式的新课导入,就是指教师在一堂课的开端巧妙提出疑问,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譬如,我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的导入时,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保持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否一定受到一个大的力的作用?”不少学生不假思索的作了肯定的错误判断,其实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于是,我摆出了一连串的生活化的例子:静止的足球,运动员的脚踢它才能滚动;静止的翻斗车,工人推它才会前移;静止的柳树条,随着微风的吹拂才能婀娜起舞……假如不踢、不推、不吹,这些物体相对于地面而言是不会动的.此时,我继续设问:“这些物体的运动真的需要力来维持吗?”学生的争论声几乎淹没了整个教室,他们都投入到师生互动中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唱响了前奏曲.

六、媒体导入,形象生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中小学课堂上得以普及.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技术具有动静交融、图文并茂、声色兼备、直观简便等优势,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诱发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譬如,我在执教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动势”一课的导入时,就播放了一组flash动画,利用电流和模拟水流相似的特征,巧妙结合受力分析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非静电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采用类比法展示正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由正极移至负极形成电流,假如无其它力量的作用,两极板上的带电量将立即减少;若要维持稳定的电流,就要想出可行的办法从负板上把正电荷移至正极板,但是,这不可能完全依赖静电力的支撑,恰似水不可能靠自身重力由低处向高处流一样,电荷离不开电场中静电力以外的动力(非静电力).在如此的形象化导入的前提下,有利于学生明白电动势是电源特性的标志,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2].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课改革好风光,高中物理巧导入,生动活泼好课堂.当然,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除了上述六种方法以外,还有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联系导入等多种办法,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教学实际,预设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发学生的思维,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为整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开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刘海清.浅议课堂导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7):40.

小议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作用和方法 篇10

一、课堂教学导入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1. 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在课的开始,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物理学习情境, 可给学生较强的、新颖的刺激, 促使其尽快地收敛课前各种分散的思绪, 引起注意, 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准备。导入的方式越新颖, 就越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例如, 讲授“内能”一节时, 一位教师给每个学生一段铁丝, 学生的注意立即集中, 等待着教师说明为什么给他们铁丝, 并积极进行猜测。这时教师发问:“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呢?看谁的方法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积极思考, 动手实验, 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在愉快体验的基础上, 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一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是激发求知活动的重要动力。同时,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 它与自然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导入过程中, 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的物理情境丰富多彩,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矛盾, 明确问题, 就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获取知识的需要, 激发学习动机。

3. 为新课的学习展开确定明确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目的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学活动, 不仅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集中, 可以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明白下面要学什么, 如何学习, 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 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高中物理学中的课堂导入方法

1. 问题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 精心设计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 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 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 速度越大, 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 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 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 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 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 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 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 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 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 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 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 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中的小实验, 容易做, 成功率高, 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 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3. 事例引入法

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很快的, 信息传播的手段更是日新月异。高中生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 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 对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现象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 根据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物理与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 教师应不断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素材, 在教学时派上用场。长此以往,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生产中, 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故事引入法

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物理学史料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 阿基米德洗澡时领悟出浮力的作用;伽利略观察吊灯而发现摆的等时性;瓦特由水壶盖被顶起而发明蒸汽机……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上一篇:建筑形态与案例下一篇:政工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