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发展

2024-05-11

新媒体技术发展(精选十篇)

新媒体技术发展 篇1

1.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2 新媒体的特点

1.2.1 传播成本低,速度快

新媒体的首要特点,就是其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达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条实时消息,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传播给大众,并且其传播成本非常低,不需要任何高端设备,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受众就可以零成本发布信息,而且传播的力度和效果也非常明显,这一优势也是电视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1.2.2 互动性强,内容丰富

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非常强,大众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可以反馈给信息的发布方,及时与受众进行信息的交流,新媒体属于“参与式传播”。另外,新媒体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加丰富,网络上信息储存量大,方便受众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而且检索也非常方便。

1.2.3 可选择性高,形式多样

新媒体将信息的控制权转移给受众,让其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像电视媒体那样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只是一味地接受,这也给受众更多的主动权。根据受众的需求从海量的信息中来提取有用的信息点。同时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信息的传播更加立体,将信息变得更加鲜活。

1.3 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不仅拥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而且人际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点也基本具备,其新颖个性的信息可以准确及时地送达每一个受众。每个参与出版、传播、消费的人对消息的控制权是平等的。新媒体也避免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所具有的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过,正如广播电视的出现并没有让报纸消亡一样,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对电视媒体的冲击巨大,但是如果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好新媒体的一些特点,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借鉴新媒体的发展模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可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2 开拓电视媒体发展新模式

通过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模式来看,电视媒体可以从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做出更多符合观众口味的精品节目。在宣传和运营模式上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模式。

2.1 电视媒体发展的主要问题

2.1.1 传播模式缺少互动性

传统的电视媒体是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方式,基本是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电视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受众在看电视时接收到的信息也只是电视传给受众的,电视仍是传播者,受众也只是受传者。这种互动模式让观众和电视媒体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并且受众缺少选择的权利。受众的需求和情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无法将自己观看节目的想法和观点及时传达给电视媒体。

2.1.2 盈利渠道单一

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电视广告的招商引资,盈利渠道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收视率逐年下降,并且受众群体偏老龄化,所以,电视媒体不再是广告商的宠儿,电视媒体的广告价位也逐年下降,这也给电视媒体的盈利带来了困难,缺少资金,就无法制作高水平的电视节目,使得电视媒体进入了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

2.1.3 信息传播时效性差

由于电视媒体每天的节目时间都是基本固定的,所以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无法做到及时传播消息。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提高收视率的保障,现在受众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是通过新媒体获得,如今新媒体和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使得受众只需一部手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新闻,不需要将自己固定在电视机前。在时效性方面,电视媒体的发展步伐显然落后了。

2.1.4 节目制作成本高

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与新媒体相比要高出很多,例如新闻类的节目,首先需要固定的节目录制场所,其次相关设备的购置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人工费用以及记者采访的各种费用,整个节目制作出来需要高额的制作费用。另外像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以制作周期长、工艺过程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而需要更多的开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毕竟,内容才是王道,只有好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坐在电视机前。

2.2 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虽然与新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不利条件,目前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了瓶颈,但是电视媒体也有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电视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一个最佳的竞争策略。

2.2.1 节目质量高,内容精细。

电视媒体历史悠久,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节目质量和内容上完胜新媒体。新媒体在速度上有优势,但是电视媒体可以制作出内容精细而且有深度的电视节目,这是新媒体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同时,电视媒体从业人员也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所以电视媒体的节目质量要远高于新媒体的自制节目。

2.2.2 如实记录,直观性强。

电视是可以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性媒体,所以其动态的记录给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比较强,因为电视媒介是用忠实地记录的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即用声波和光波信号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心理,以取得受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使受众的感觉特别真实,虽然新媒体通过网络也可以视频形式表现事件,但是由于硬件的限制,其效果与电视媒体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2.2.3 普及率高,受众面广。

与新媒体相比,电视的普及率很高,即使是生活水平不高的城镇和农村,拥有电视的家庭要远多于拥有电脑的家庭。毕竟电视信号的普及范围要远多于网络所能到达的地方。另外很多年龄较大的受众群里还是以传统的电视媒体为自己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电视媒体的受众面从范围、人数以及年龄分布来看,都要比新媒体更为广泛。这也是电视媒体所独有的优势。

2.3 电视媒体发展新模式

通过对新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分析不难看出,电视媒体想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必须寻求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借鉴新媒体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进行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双赢。

2.3.1 传播方式网络化发展,增强电视媒体互动性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实现网络化播出。例如,央视已经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实现了同步直播,这使得只有网络没有电视机的受众群体也可以直接收看到电视直播节目。手机客户端的快速普及让受众拥有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看到电视直播。所以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同步直播。另外,央视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也紧随时事热点,随时关注社会中的焦点话题,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开辟了专题,与受众群体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和沟通,提高了时效性,也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缺少互动性的缺点。微信的普及,也让很多传统媒体看到了发展的新路径,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汇集每天的经典节目,传播给受众群体,并且公众号也可以收到观众的留言,了解观众喜好,满足观众需求,达到了及时与观众沟通的目的。

2.3.2 丰富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受众群体的细分

电视媒体节目内容为王,只有内容丰富,才可能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在发展策略上,增加直播节目,提高电视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另外,与节目制作公司以及电视剧制作公司签订协议,力争获取节目首发权和独播权,让受众只有通过电视媒体,才能收看到最新的节目。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分析受众的心理与行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策划不同类型的节目,拓展节目的深度,毕竟在节目制作技术方面,电视媒体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2.3.3 注重品牌包装,向商业化发展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很多地方电视媒体已经开始改革,注重品牌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品牌包装,并且开始寻求商业合作,和其他的媒体或企业通过合作开展商业化活动和节目制作,不单纯依靠广告这种单一的经济来源。电视媒体必须转变自己的定位,从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因为新媒体的兴起让受众在接受信息的途径有了多种选择,所以做好对受众的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总结

电视媒体想要更好地发展,不应该去考虑如何冲破新媒体的包围,而是力求走一条与新媒体的合作之路,利用好新媒体搭建的平台,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寻求发展的新途径,毕竟与手机电脑相比,电视可以更好地沟通观众之间的感情。新媒体的兴起对电视媒体来讲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电视媒体审时度势做出应对,扬长避短,一定会迎来电视媒体的又一个春天。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电视媒体为首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尤其省级以下地方电视台所受到的冲击最大,其发展前景堪忧。以前电视媒体基本是靠收视率来赚取广告费,但是新媒体出现后,收视率的下降让依靠广告盈利的电视媒体生存艰难,所以作为传统媒体之首,电视媒体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品牌意识,与新媒体加强合作,打造一个多方位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发展,模式,优势

参考文献

[1]韦聚彬.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关系的重新审视——兼论全媒体融合[J].南方电视学刊,2012,(5).

2006新媒体发展回顾 篇2

匡文波

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体。

网络媒体跳跃式发展

200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称,CN域名注册量逼近120万,位居亚洲第一,增长速度也居全球首位。200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1.2亿人,仅次于美国的1.58亿,位居世界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宽频用户数已经超过了7700万,76.7% 的用户在40岁以下,用户对网上付费行为正处于逐渐接受的过程中。庞大的网民数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网络媒体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机会。

1.网络新闻作品评奖

2006年网络新闻作品正式进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畴,对于网络媒体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奖励,更是对经历十多年发展的网络媒体“主流”身份的认可。它表明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也是对新闻事业的促进和发展。2006年第一次纳入中国新闻奖的网络新闻,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网的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新华网的网络专题《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集聚了新闻性、重要性、互动性和网络特色等多项突出优点,形式多样,为中国新闻增添了活力。

2.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难以逆转

笔者在2001年就预测网络媒体走向娱乐化,这在2005年7月CNNIC发布的报告中得到证实:网民上网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娱乐而不再是获取信息。2006年,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已经难以逆转。但是,无论如何走向商业化和娱乐化,网络媒体负有的沟通信息、传播观点、舆论监督的功能是不可推卸的。

3.IPTV的技术根基日益坚固

2006年2月开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主要宽带接入商陆续开始对ADSL2+展开测试。ADSL2+理论最大下行速率24Mbps,上行1Mbps,分别是第一代ADSL技术的3倍和2倍。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快速升级ADSL2+是为了对应IPTV等业务拓展的需要。

2006年9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我国已经率先在全球建成第一个纯IPv6网(下一代互联网),该网络目前已经连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等国内主要网络运营商。IPv6主干网的传输速度达每秒2.5G至10G,是各国现有第一代互联网速的100多倍。技术进步为IPTV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网络出版正在成为出版的主流

近6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这一现象无论是对国家如何引导国民的阅读行为,还是对出版机构如何应对新媒体,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

5.遗憾依然存在

2006年的新媒体界也留下一些遗憾。2月的“踩猫事件”、3月的“韩白论战”、4月的“铜须事件”,等等;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如:“网络暴力”“网络暴民”。

2006年元旦后,伴随导演陈凯歌新片《无极》票房的攀升,网上开始流传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短片。这部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短片在网上是如此风靡,以至制作者胡戈迅速成为“2006年网络第一红人”。然而,“恶搞”的对象后来发展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社会上招致强烈的批评。“恶搞”被网民总结为四大罪状:一是造成是非不明、荣辱颠倒;二是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三是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四是不利于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Web2.0走向成熟

从互联网的发展看,技术引领、应用推广是最重要的动力。2005年中国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阶段,以博客大众化及各类Web2.0网站的涌现为标志。2006年,Web2.0传播形态得到更蓬勃的发展。所谓Web 2.0,是以个人为基础,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手段,通过鼓励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社区化的生活方式的平台。

博客被视为Web2.0最主要的表现形态。2006年9月,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超过3374.7万,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热点应用之一。博客数量达到1748.5万,其中活跃博客为769.4万(指平均一个月至少更新一次),博客读者达到7556.5万。Web 2.0的本质是“参与式的架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充分激发用户的主动性,发挥用户的原创能力,并真正形成网上网下的互动。“用户”与“受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再只参与消费信息产品,他们还能够参与生产与传播信息。笔者认为新闻业的形态正在由演说变成研讨会与对话。

博客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大。6月8日,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他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质疑美国投资集团凯雷收购中国徐工机械一案,由此掀起关于外资收购中国骨干工业企业的大讨论,并引起政策层面的关注和反应。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看好Web2.0。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06年9月召开的互联网大会“2006国际互联网高层峰会”上表示:非常火的所谓web2.0,太多的风险投资投进来,这个情形跟1999年与2000年初的网络泡沫有类似之处。李彦宏说,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泡沫破灭只是时间问题。这或许只是一家之言。

手机媒体初露锋芒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的主要优势在于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据信息产业部统计,至2006年10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4.49021亿。

2006年5月15日,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在纽约与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默多克会晤,中移动收购新闻集团持有的20%凤凰卫视(8002.HK)股份。王建宙称,这意味着“在电信与媒体逐步融合的今天,中移动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和选择”。此前,王建宙多次在公众场合说,手机已经具备了媒体传播的特性,实现手机媒体化是中移动的战略方向。中移动拥有超过2.6亿手机用户。凤凰卫视成为中移动造就“第五媒体”的第一站,手机广告使新媒体营销从理论转向业务。这都标志着移动网络“媒体化”程度的加深。7月12日,中国联通全面推出手机广告,向其1.3亿多手机用户提供广告信息服务。目前主要通过以WAP技术访问互联网、短信、语音和预先置入四种方式提供广告业务。

2006年的世界杯成为了促使手机电视腾飞的催化剂。拥有中国地区独家宽带网络和手机无线版权的上海东方宽频公司称,6月10日比赛当天数小时内,东方宽频视频点击量即突破数亿次。

管理难题

“恶搞”成为2006年网络最流行的词汇之一。2006年以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同时,2006年也是博客发展年,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队伍壮大、人数陡增外,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缺陷也日益显现。在博客上进行人身攻击引发的官司日益增多,更有甚者通过博客泄露商业机密或者毁坏公司商誉也大有人在,在博客上进行个人情绪宣泄、语言暴力,发布一些不负责任和不真实的信息等现象并不罕见。于是信息产业部正酝酿博客实名制,并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进行调研、起草管理办法。

因此,博客实名制也成为2006年网络上最大的争议,想要直接立法限制博客,国内外环境并不具备,其面临的阻力是巨大的。对于“博客实名制”,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充足的理由。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实名制管理是否会破坏博客和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基本精神? “博客实名”能否真的让博客文明?“博客实名制”是否会摧毁中国博客网站、乃至整个网络业?实名制是否会侵犯网民隐私权?实施实名制的社会总成本有多高?监管博客需要什么样的手段和机制等等。

在美国,网上博客可以用真名,也可以用假身份,美国的法律保护个人发表意见的自由,所以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限制博客用假身份发表意见。在韩国,政府则通过网络实名制对博客进行管理,使之规范有序地发展。同时要求服务商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但是在韩国也曾经因为实行实名制而造成大量用户信息失密事件。

在互联网管理方面,2006年最大的成就是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不过,在互联网著作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侵权成本与风险太低、而维权成本过高,许多人可能赢得了版权官司却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2006年新媒体研究学术成果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的检索,2006年在国内共发表有关新媒体方面的学术论文500多篇。通过国家图书馆网站、google、baidu等途径进行检索,2006年出版的新媒体方面的专著超过12种。其中包括:匡文波著《手机媒体概论》、钟瑛、牛静著《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林凌主编《网络传播媒介导论》、黄瑚等著《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张建华主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释义》、王军编著《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王少磊著《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彭兰著《网络多媒体新闻》、杨汉云、陈春晖、罗兵编著《网络视频新闻编辑与制作》、虢亚冰、黄升民、王兰柱等著《中国数字新媒体发展报告》、蒋宏、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等等。

新媒体带给动漫发展新契机 篇3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媒体动漫产品从不到2万件增长到10万多件。我国新媒体动漫产品及平台已经成为动漫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flash动画从网络走向电视,未来手机动漫将呈现社区、互动化发展两大趋势。如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影片改编自同名网络动画作品。

网络游戏与动画片联动成为新的营销模式。《赛尔号寻找凤凰神兽》《摩尔庄园冰世纪》两部动画电影都是脱胎自儿童网站淘米网的网络游戏。影片的上映和网络游戏的版本升级同步进行,网络游戏用户必须去看电影,才能得到游戏升级的密码和道具,片方还用看电影送游戏点卡的促销方式充分照顾5~12岁网络游戏用户,前者票房达到4000万元。电影与网络游戏的结合已经成为国产动画影片的新趋势之一。

卡酷科幻童话《星游记》尝试同题材电影、网游、Q版动画同步拓展,形成整合营销。网络上线播映,成为动画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以微博为载体的“微漫画”成为当前我国动漫消费的新热点。今年1月1日起,卡酷动画频道进一步精确受众定位,更名为BTV卡酷少儿频道,主推原创动画片和动画精品。中国动漫消费市场日渐成熟,中国影视动画迎来消费黄金时代,怀旧动漫作品依然受追捧。

5月10日,一代经典日本动漫《聪明的一休》在高清视频网站爱奇艺及爱奇艺移动客户端“奇艺影视”、“奇艺动画片”三大平台同步正式上线。此次正版引进《聪明的一休》,是爱奇艺继今年4月独家上线同为日系动漫经典《名侦探柯南》后的又一大动作。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平台将为动漫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将有望带动国产动漫的发展。

相关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年复合规划增速近20%;动漫、影视、新媒体行业复合增速有望达30%~50%。对于网络视频平台而言,无疑是为文化产品提供了一个更宽泛的展示平台,对于促进专业视频产业、影视产业、动漫产业等相关文化产业,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据悉,动漫频道是爱奇艺日常流量最高的三大核心频道之一,目前已拥有国内外动漫版权内容700多部,动画剧集近3万集,动漫内容覆盖百度搜索风云榜Top200之内的95%国产动漫剧集和众多海外经典动画片。近期,爱奇艺动漫频道与央视同步热播的《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中国首部玄幻武侠动画《侠岚》及人气剧场《奥特曼》等多部动漫,均取得超高的网络收视点击量,爱奇艺动漫频道在动漫行业的领先媒体平台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可。

在日前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动画电影《摩尔庄园海妖宝藏》吸引了众多媒体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这是继《摩尔庄园冰世纪》之后,根据淘米公司旗下儿童网络游戏《摩尔庄园》改编推出的第二部大电影。去年暑假,其第一部动画电影《摩尔庄园冰世纪》在海外大片《变形金刚》《哈利·波特7》《蓝精灵》夹击以及国产动画电影扎堆上市的情况下,取得1810万元的票房,被认为是网络动漫改编为大电影的成功案例。

对于很多成人来说,“摩尔”是什么可能闻所未闻,但是在许多低龄儿童和积极参与引导孩子上网的“淘米妈妈”那里,国产原创网游《摩尔庄园》里的小摩尔——勤劳、勇敢、智慧、可爱的拟人化小鼹鼠们和它们的庄园,是那么富有吸引力。

近年来,国产动漫形象虽然涌现出不少,但深入人心的只有喜羊羊、灰太狼等极少数,虽然孙悟空、猪八戒、黑猫警长等经典形象余威尚存,但或者逐渐陈旧成为过往云烟,或者因为被外资收买后声势锐减。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移动互联终端广受老中青少幼青睐,通过网络推出有号召力的国产动漫形象,成为势所必然。

在儿童文学、儿童影视以及动漫行业均有相当历练的《摩尔庄园冰世纪》《摩尔庄园海妖宝藏》导演刘可欣表示,在两部系列电影的创作中,她时刻提醒团队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的情况下,动画电影可以向任何媒体平台涌现的优秀卡通形象“借枪”,但根本问题是必须做出真正有灵魂有内容的影视作品,挽住观众的心。

编码技术助推新媒体发展 篇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契机。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那么,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取决于什么呢?毫无疑问,编码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它自己的特点:

1.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2.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它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

3.传播状态由传统的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

编码技术

新媒体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具有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可再生中继等优点,但同时也伴随海量数据的产生,这对信息存储设备及通信网络均提出了很高要求,从而成为阻碍人们有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重大瓶颈。

因此研究高效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以压缩形式存储和传输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及关键,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近年来在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它的进步和完善正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主流的编码技术包括H.264、MPEG-4和AVS。

H.264

H.264是ITU-T和ISO联合研究制定的编码效率高、网络适应性抢的最新数字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是面向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实际应用的标准,它能以低比特率在不同网络上实时传输高质量视频流。

(1)主要目标和特点

H.264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各种应用(如:视频会议、数字存储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络流动和通信)中日益增长的对运动图像更高的压缩要求的需要。H.264能使编码的视频显示以灵活的方式应用于多样化的网络环境,它的运用允许运动视频可以按计算机数据格式进行处理,能够在各种存储媒体上存储,并能通过目前的和将来的网络和广播信道上进行分配、传输和接收。H.264将极大地降低发送视频图像所需要的带宽,并对诸如数字卫星广播、数字视频存储以及互联网传播等一系列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视频质量。

H.264的特点:

①提高压缩编码效率。

采用“回归基本”的简洁设计,不用众多的选项,获得比MEPG-4好得多的压缩性能。

②增强网络适应能力。

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有利于对误友和丢包的处理。

③应用目标范围较宽。

可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传输(存储)场合的需求。

⑵核心技术

H.264编码算法的基本构成就是将输入图像预测和误差图像相关性的编码相组合的混合编码模式。

①分层编码:

H.264作为新一代视频压缩算法吸收了以往编码方案的优点,在视频压缩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H.264的算法在概念上可以分为两层:视频编码层(VCL,Video Coding Layer)包含了代表视频图像内容的核心压缩编码部分表述,网络提取层(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负责以网络所要求的特定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打包和传送。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传输,H.264在系统层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在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适配层(NAL)之间进行概念性分割。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数据信息的封装和对信息进行更好的视频流优先级分类控制。

②整数DCT变换:

对残差数据采用基于4×4块的整数操作变换编码,变换编码可以去除原始图像的空间冗余,使图像能量集中在一小部分系数上,这样可以提高压缩比,增强抗干扰能力。

③熵编码:

H.264制定了基于信息量的熵编码来提高编码效率。一种是对所有的待编码的符号采用统一的可变长编码(UVLC,Universal VLC),另一种是采用基于内容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Context-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这样大大减少了块编码相关性冗余,提高了编码效率。

④帧内预测:

考虑到单个视频图像中存在空间冗余度,当对Intra帧进行编码时可使用帧内预测。这种帧内预测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空间域上进行的预测编码算法,利用相邻宏块之间的相似性去除空间相关性,获得更为有效的压缩。

⑤运动估计与补偿:

H.264支持使用多个不同的参考帧对帧间宏块和片进行预测,多参考帧有助于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帧间预测主要是利用连续图像序列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运动补偿的预测编码方法来消除视频图像的时间冗余。

MPEG-4

MPEG4于1998年11月公布,原预计1999年1月投入使用的国际标准。MPEG4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傳,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间,分辨率为176X144。MPEG-4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MPEG-4是第一个使你由被动变为主动(不再只是观看,允许你加入其中,即有交互性)的动态图像标准,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综合性。从根源上说,MPEG-4试图将自然物体与人造物体相溶合(视觉效果意义上的)。MPEG-4的设计目标还有更广的适应性和更灵活的可扩展性。

(1)主要目标和特点

MPEG-4标准同以前标准的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它是采用基于对象的编码理念,即在编码时将一幅景物分成若干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的视频音频对象,分别编码后,再经过复用传输到接收端,然后再对不同的对象分别解码,从而组合成所需要的视频和音频。这样既方便我们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法和表示方法,又有利于不同数据类型间的融合,并且这样也可以方便的实现对于各种对象的操作及编辑。

MPEG-4的特点:

①基于内容的交互性。

MPEG-4提供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访问工具,如索引、超级链接、上传、下载、删除等。利用这些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数据库中有选择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与对象有关的内容,并提供了内容的操作和位流编辑功能,可应用于交互式家庭购物,淡入淡出的数字化效果等。MPEG-4提供了高效的自然或合成的多媒体数据编码方法。它可以把自然场景或对象组合起来成为合成的多媒体数据。

②高效的压缩性。

MPEG-4基于更高的编码效率。同已有的或即将形成的其它标准相比,在相同的比特率下,它基于更高的视觉听觉质量,这就使得在低带宽的信道上传送视频、音频成为可能。同时MPEG-4还能对同时发生的数据流进行编码。一个场景的多视角或多声道数据流可以高效、同步地合成为最终数据流。这可用于虚拟三维游戏、三维电影、飞行仿真练习等。

③通用的访问性。

MPEG-4提供了易出错环境的鲁棒性,来保证其在许多无线和有线网络以及存储介质中的应用,此外,MPEG-4还支持基于内容的的可分级性,即把内容、质量、复杂性分成许多小块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支持具有不同带宽,不同存储容量的传输信道和接收端。

(2)核心技术

MPEG-4除采用第一代视频编码的核心技术,如变换编码、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有创见性的关键技术,并在第一代视频编码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完善和改进。

①视频对象提取技术:

MPEG-4实现基于内容交互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视频/图像分割成不同对象或者把运动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相应编码方法,以实现高效压缩。因此视频对象提取即视频对象分割,是MPEG-4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也是新一代视频编码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至今仍没有通用的有效方法去根本解决视频对象分割问题。

目前进行视频对象分割的一般步骤是:先对原始视频/图像数据进行简化以利于分割,这可通过低通滤波、中值滤波、形态滤波来完成;然后对视频/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可以是颜色、纹理、运动、帧差、位移帧差乃至语义等特征;再基于某种均匀性标准来确定分割决策,根据所提取特征将视频数据归类;最后是进行相关后处理,以实现滤除噪声及准确提取边界。

②VOP视频编码技术:

视频对象平面(VOP,Video Object Plane)是视频对象(VO)在某一时刻的采样,VOP是MPEG-4视频编码的核心概念。MPEG-4在编码过程中针对不同VO采用不同的编码策略,即对前景VO的压缩编码尽可能保留细节和平滑;对背景VO则采用高压缩率的编码策略,甚至不予传输而在解码端由其他背景拼接而成。这种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不仅克服了第一代视频编码中高压缩率编码所产生的方块效应,而且使用户可与场景交互,从而既提高了压缩比,又实现了基于内容的交互,为视频编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视频编码可分级性技术:

视频编码的可分级性(scalabiLity)是指码率的可调整性,即视频数据只压缩一次,却能以多个帧率、空间分辨率或视频质量进行解码,从而可支持多种类型用户的各种不同应用要求。

MPEG-4通过视频对象层(VOL,Video Object Layer)数据结构来实现分级编码。MPEG-4提供了两种基本分级工具,即时域分级(Temporal Scalability)和空域分级(Spatial Scalability),此外还支持时域和空域的混合分级。每一种分级编码都至少有两层VOL,低层称为基本层,高层称为增强层。基本层提供了视频序列的基本信息,增强层提供了视频序列更高的分辨率和细节。

在随后增补的视频流应用框架中,MPEG-4提出了FGS (Fine Granularity Scalable,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以及PFGS (Progressive Fine Granularity Scalable,渐进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

FGS编码实现简单,可在编码速率、显示分辨率、内容、解码复杂度等方面提供灵活的自适应和可扩展性,且具有很强的带宽自适应能力和抗误码性能。但还存在编码效率低于非可扩展编码及接收端视频质量非最优两个不足。

PFGS则是为改善FGS编码效率而提出的视频编码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增强层图像编码时使用前一帧重建的某个增强层图像为参考进行运动补偿,以使运动补偿更加有效,从而提高编码效率。

④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技术:

MPEG-4采用I-VOP、P-VOP、B-VOP三种帧格式来表征不同的运动补偿类型。它采用了H.263中的半像素搜索(half pixel searching)技术和重叠运动补偿(overlapped motion compensation)技术,同时又引入重复填充(repetitive padding)技术和修改的块(多边形)匹配(modified block(polygon) matching)技术以支持任意形状的VOP区域。

此外,为提高运动估计算法精度,MPEG-4采用了MVFAST(Motion Vector Field Adaptive Search Technique)和改进的PMVFAST (Predictive MVFAST)方法用于运动估计。对于全局运动估计,则采用了基于特征的快速顽健的FFRGMET (Feature-based Fast and Robust Global Motion Estimation Technique)方法。

AVS

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A VS标准是《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的简称,AVS标准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四个主要技术标准和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

(1)主要目标和特点

AVS是基于我国创新技术和部分公开技术的自主标准,编码效率比MPEG-2高2-3倍,与AVC相当,而且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达到了第二代标准的最高水平;而且,A VS通过简洁的一站式许可政策,解决了AVC专利许可问题死结,是开放式制订的国家、国际标准,易于推广;此外,AVC仅是一个视频编码标准,而AVS是一套包含系统、视频、音频、媒体版权管理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为数字音视频产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2)核心技术

A VS视频采用混合编码框架,包括变换、量化、熵编码、帧内预测、帧间预测、环路滤波等技术模块,这是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AVS的主要创新在于提出了一批具体的优化技术,在较低的复杂度下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相当的技术性能,但并未使用国际标准背后的大量复杂的专利。AVS-视频当中具有特征性的核心技术包括:8x8整数变换、量化、帧内预测、1/4精度像素插值、特殊的帧间预测运动补偿、二维熵编码、去块效应环内滤波等。

AVS视频编码器框图如图1所示。

AVS视频标准定义了I帧、P帧和B帧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像,I帧中的宏块只进行帧内预测,P帧和B帧的宏块则需要进行帧内预测或帧间预测,图中SO是预测模式选择开关。预测残差进行8×8整数变换(ICT)和量化,然后对量化系数进行zig-zag扫描(隔行编码块使用另一种扫描方式),得到一维排列的量化系数,最后对量化系数进行熵编码。AVS视频标准的变换和量化只需要加减法和移位操作,用16位精度即可完成。

AVS视频标准使用环路滤波器对重建图像滤波,一方面可以消除方块效应,改善重建图像的主观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编码效率。滤波强度可以自适应调整。

AVS标准支持多种视频业务,考虑到不同业务之间的互操作性,AVS标准定义了档次(profile)和级别(level)。档次是AVS定义的语法、语义及算法的子集;级别是在某一档次下对语法元素和语法元素参数值的限定集合。为了满足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广播、数字存储媒体等业务的需要,AVS视频标准定义了基准档次(Jizhun profile)和4个级别(4.0、4.2、6.0和6.2),支持的最大图像分辨率从720×576到1920×1080,最大比特率从10 Mbit/s到30 Mbit/s。

技术比较

DC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

V L C (Variable Length Coding):变长编码

CAVLC (Context-based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码

CABAC (Context-based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

FMO (Flexible Macroblock Ordering):灵活的宏块排序

A S O (Arbitrary Slice Ordering):任意条带排列

结束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总是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而作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新媒体业务也将繁荣发展起来。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广播电台除了为用户提供话音服务,还要提供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广播电台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新媒体业务,成为多元化的综合媒体。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篇5

1.1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性: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1.2 新媒体的发展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该书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盘点了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客、大数据与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OTT TV等十大热点,全面解析了中国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提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

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常接触的新媒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涉及学习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网络论坛、QQ、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使用各种新媒体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主要还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和娱乐休闲,较少学生以课外学习为目的。

2.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多和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尤其是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优化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整体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总之,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2.1 积极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数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有些封闭了,大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获取大量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式学习。

(2)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新媒体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还有信

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拓宽的他们学习的知识面和丰富性。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课外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提供了新的交往方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大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更加便捷和轻松,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来自其他人和社会等因素的干扰,因此,网络就成了众多交流方式中大学生最喜欢和最理想的选择,网络成了大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的有效出口。

2.2.2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度依赖于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曾经有过从网上复制或者抄袭部分信息的行为,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作弊行为,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使有些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学生睡眠不够,精神不振。

(3)对大学生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信任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有依赖性,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批判和鉴别的能力。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弱,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最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人云亦云。因此,大学生的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有待提高。

2.3 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2.3.1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很多大学生只是停留在信息的浅阅读层次,很少去深度的思考问题,有些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引发一些抄袭行为的发生,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提供的信息缺少鉴别和批判能力,逻辑概括和抽象能力也有所降低,尤其缺乏深度阅

读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2.3.2 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存环境

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地执法和监管措施,而政府监管又时松时紧,从而使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2.3.3 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缺少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总体上对媒介就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也没有掌握使用媒介的基本理论知识,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不能正确而有效的利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2.3.4 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逐渐习惯接受不耗费脑力的信息,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减弱,只满足于强烈的感官刺激,很多大学生的媒介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不强,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弱,归根结底说明大学生整体媒体素养水平不高,所以,只有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3.5 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较弱

由于网络虚拟的生存环境,人们容易在交流和使用的过程中过于个性化和自由化,放松对自我行为活动的自我约束和严格要求,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松懈,就会引起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对策研究

3.1 高校要担负起教育的主阵地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大学生接触频繁的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红色网站,课堂讲解,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新媒

体的基本知识,发挥各抒己见的作用,集百家之长,针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一些活动,主动解决学生使用新媒体时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个人以及班级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 利用新媒体,搭建学习交流新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所拥有的宝贵资源,鼓励专家教授开放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将教学体会,教学日志,教学经验,生活常识,科研论文,新媒体知识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可建立QQ群,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增强交流。

3.3 政府要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当前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的政策规范还不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政策规范还得不到有效保证,政府必须在新媒体健康发展中承担起指导者和规范着的角色,从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新媒体提供政策支持。

3.4 加强新媒体知识的宣传、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有关新媒体的科教视频,科教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新媒体应用知识,开设网上新媒体竞赛知识问答有奖活动,将德育内容和新媒体知识做成短片或者微电影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能盲目依赖新媒体,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3.5 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宣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新媒体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很普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也使我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前所未有的潜能产生着对人的影响,因此,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新媒体平台成动漫发展新蓝海 篇6

而在日前视频网站爱奇艺举办的新媒体对原创动漫的影响和发展论坛上,“阿狸”在没有动画片、没有漫画的情况下,活得比很多同行好,引起了不少业者反思。

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国产动漫原创作品的必争之地。对于新媒体平台,动漫作品也是提高人气的生力军之一。有数据显示,中国动漫网站已经超过6万个,动漫网页数量超过3亿,并且,一些大型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都设有专门的动漫频道。

另外,随着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动漫基地的设立,手机动漫也成为动漫作品新的赢利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帮助近500家动漫企业获得收入。据了解,天津神界漫画公司与移动动漫基地合作的手机漫画《三国演义》,一年内下载量达100万次,创造经济效益近50万元。漫友手机漫画的模式是,通过成立专门的部门,将漫友现有的漫画作品,经过一系列地整合、改编后推送到三大运营商的平台。改编后的手机漫画具有短平快、笑料集中、故事节奏快以及色彩鲜艳等特点,满足了读者碎片化阅读需求。

新媒体及新媒体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篇7

基于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 而作为一种运动形式, 体育不光有更高, 更快, 更强大的身体追求, 同样还展现出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 而这种展现就只有依赖现在的新媒体进行传播。

一、新媒体与体育

(1) 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 (New Media) 的名称主要来自于美国的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随后, 美国的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 也曾经多次使用“New Media”一词。因此, 新媒体一词在美国开始蔓延开来, 甚至扩展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又称之为数字媒体、网络媒体, 主要是建立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新媒体除了表现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一些传统的媒体功能上以外, 它还具有及时、互动、延伸、融合等新特征。新媒体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系统、信息收集界面、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重要要素, 它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而是属于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从技术方面来看, 新媒体属于数字化, 从传播方向来看, 新媒体给人们始终提供广泛的平台, 让人们充分享有互动性。新媒体不仅使每个人有听的机会, 更有表达的机会。

(2) 新媒体与体育的共生关系。新闻媒体具体有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新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 在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媒介, 给传播领域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发展, 体育新闻传播也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新媒体对体育具有依附性, 体育对新媒体具有依赖性, 两者相互依附依赖具有共生的关系。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大家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对体育锻炼, 逐渐把健身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现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加强, 体育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向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国家外交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体育新闻传播也成了现代媒体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体育新闻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新媒体也必然会将体育新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3) 新媒体与体育的结合。互联网的刷新速度都是以秒计算的, 目前很多综合性的门户网站都有专门的体育频道。例如, 新浪网、搜狐网, 这两个网站的体育频道点击率都是相当的高, 此数据可证明体育新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手机的短信传播功能, 从发展初期就与体育赛事密不可分, 二者相互支持发展。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已经有100多套, 其中与体育相关的频道就占了10%左右。新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的过程中做到了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和信息互动四个环节, 新媒体的时效性, 即时性、互动性和过程中的可体验性, 使体育赛事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即时呈现,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对体育比赛信息的所有需求, 并让用户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 新媒体与体育二者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新媒体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1) 新媒体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和全球化。新媒体趋势下, 体育的全球化模式逐渐形成。全球四大通讯社—美联社, 合众国际社, 路透社与法新社, 控制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体育新闻流通, 提供全球数十亿人有关体育的消费与信息。到了21世纪, 新媒体可以让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金发帅哥贝克汉姆风靡全球。在中国, 数以千计的球迷十几个小时保卫者皇家马德里队下榻的酒店, 只为能接近一下他们的偶像。当时, 以为大连的女球迷因为看不到小贝而痛哭起来。由此可见, 新媒体给体育带来的全球性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2) 新媒体给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新媒体对体育文化进行传播, 优化了体育资源。其中电视媒体独特的宣传效果将视和听两者相结合, 声画并茂, 是人民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传媒使体育文化快速发展, 进一步拉近了体育活动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新媒体的即时性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程度有所提高, 推动了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新媒体优化了体育的资源结构, 使其具有体育比赛的使用价值, 促使体育组织可以获得更大的收入。

(3) 新媒体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由于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 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 也把体育比赛看成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团体的实力的象征, 激发了人们的热情, 自豪感。同样体育通过新媒体传播给大众, 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也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

(4) 新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促进体育发展。新媒体将体育这一社会现象与人有机联系到了一起, 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通过新媒体的传播, 使其成倍扩展, 这是体育产业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体育市场的主要构成是由数以万计的电视观众和体育迷组成, 为体育产业的购买潜力创下了基础。NBA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使体育比赛家喻户晓, 成了国际品牌。新媒体加快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通过新媒体对体育竞赛的不断宣传, 开发了国际体育市场。一方面加大力度宣传我国的体育体制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国优秀的体育比赛节目。随着新媒体对体育事业的大力宣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 这就推动了体育比赛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娱乐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使体育这个无形资产不断的升值,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通过新媒体的影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宣传效应。这种崇高的声誉就成了体育事业中的无形资产, 一些媒体甚至直接参与体育的经营与管理, 以此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媒体越是发达, 体育越是贴近人的生活, 越能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

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1) 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中, 信息传播者具有对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审核、信息加工、信息发布的责任。新媒体的诞生打破了原来的单向传播性, 新媒体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者, 开启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 使其在媒体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同时也在监管方向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发布, 但是在信息的监管审核技术和方法上面并没有提升, 没有办法有效地对发布信息者进行及时的监控;另一方面就是信息传播权的滥用, 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传播信息, 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和缺少职业操守的新闻记者以此来传播低俗、虚假的信息, 以此来达到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的利益、目的。通过微信、微博、QQ、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来发布一些带有暴力色彩的言语, 对体育明星进行虚假的炒作和恶意诋毁, 造成不良的媒介环境。然而, 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度最高的都是些青少年, 过多的不良信息将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等, 造成负面影响。由于监控方面的力度缺失, 造成这种危害, 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因此, 需要全社会的人民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有效的监管。

(2) 传播内容不平衡。随着新媒体对篮球、足球项目的着重宣传, 使人们对体育项目中的这两项运动关注点很高。相比之下, 其他的体育项目就受到了人们的冷落甚至无视。因为“流行”对于传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让人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程度和认可程度都不同, 削弱了其他体育项目的宣传, 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近年来, 新媒体和体育事业都不断地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和协调, 在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上, 开拓体育相关产业, 反过来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媒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 2008 (6) .

[2]黄升民, 王兰柱.中国数字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3]庞伊婷.新媒体发展与体育运动文化的价值重塑[J].体育与科学, 2013 (5) .

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探讨 篇8

一、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在新媒体当中,电视新媒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需要注意其发展趋势。一是一屏变多屏。[1]以往的电视媒体只能进行单频视频播放,而电视新媒体可以与电脑、手机等工具连接,使单一的电视屏幕成为多个屏幕、自由点播、大小随意调节的新媒体,有效满足家庭的需求。二是一能变多能。以往的电视媒体只能观看视频,而新媒体则可以被用于玩游戏或者其他活动,甚至可以被当成计算机使用。使用常规电视媒体时,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电视媒体则可以将功能扩展到社会调查、救援抢险、故障维护、军事演习等。另外,电视新媒体可以利用声光影电的特性,与用户进行互动,帮助家庭、企业进行监控、数据输送、信息交换等工作。

二、网络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开发时间最长,所以一些人认为网络媒体已经不属于新媒体。如今网络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存在许多新的变化。[2]其主要发展趋势为:一是移动化。要想实现网络媒体的移动化,就需要借助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的台式电脑逐渐更新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并且尺寸也在不断缩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电脑。但是,只是电脑尺寸的缩小无法完成自由行动的目标,还需要网络的作用,人们才能自由接收与反馈信息。二是视觉化。网络媒体随着发展,从以往的文本传输进入视觉传输的阶段。即许多信息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输,客户可以直观地获取消息,并且信息传输的数量也得以增加。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视频网站,使网络新媒体视觉化得以实现。三是向导化。现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信息,许多人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受到舆论的不良引导。这一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要想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需要充分利用引擎网站的作用,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使网络上呈现大量健康的信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三、手机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手机是目前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的发展趋势为:一是多媒体化。手机是最早的移动化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等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使人类和媒介得到有效连接,完成了手机和人类友好互动的目标。[3]现在,手机的多媒体化使得电脑、固定电话等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有所降低,进而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二是个性化。由于人们对手机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多,手机新媒体信息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每个人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手机媒体有较大的差异,由以往的集体化转化成为个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三是象征化。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手机新媒体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手机的外表和功能也成为显示使用者身份的手段。与名牌衣服可以显示穿着者地位一样,手机也逐渐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手机可以凸显其象征化因素,获得更多的用户。

四、新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

新媒体存在多种类型,而且每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因此,在判断新媒体发展总体趋势的时候,不仅要分析每种新媒体的不同,也要统计各种类新媒体的共性。其总体趋势如下:

多媒体化。不管是具备互联网功能的电视新媒体,还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手机和网络新媒体,多媒体化均是其相同的发展目标,也是其发展的趋势。手机新媒体、网络新媒体、电视新媒体都要需要实现多媒体化,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

多功能化。现在,电视新媒体可以实现三屏组合、三网融合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是,相较于网络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媒体发展缓慢。电视需要重视新媒体,以便早日普及两屏组合甚至多屏组合,逐渐增加功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互动化。网络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可以轻易地与用户互动,但是电视新媒体的互动性还有所缺乏。下一步需要通过对用户终端的技术革新,逐渐增加新媒体的功能,增强电视的娱乐性、互动性。

五、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也要了解正确的发展趋势,还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最终促进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因循媒介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融合发展。只有根据这三种媒体的特点,找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才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根据媒介发展趋势,实现新闻、广告等讯息的精准投放。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新媒体的更新,也可以使新媒体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匡文波,王丹黎.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5(08):524+453.

[2]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告,2016(06):88-89.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探索 篇9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强化互联网思维,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以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出了顶层设计, 也为新闻媒体的外延进行了拓展。本文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特点出发, 分析新闻媒体在新时期发展的问题, 并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新闻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主要有五个构成要素, 传播主体也就是传播者, 传播客体也就是受众, 传播信息也就是内容, 传播渠道也就是媒介, 传播效果也就是反馈。在这个传播系统中, 传播者要根据受众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媒介, 传递信息内容, 并能引起受众的响应及反馈。新闻是使用各种途径传播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其中传播的内容是主体, 传播的媒体是手段, 随着现代媒体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新闻传播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 途径也越来越广泛。

二、媒体技术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 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信息传播的载体。比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其传播方式有口头传播、报纸传播、电视传播、广播传播等。另一种含义是存储、呈现、处理信息的实体, 比如计算机硬盘、光盘、U盘等。在新闻媒体中, 泛指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之分。报纸、广播、电视俗称为传统媒体, 新媒体大多指互联网, 手机上网等等,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新兴的网络新媒体而言的。

(一) 传统媒体的特点。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第一,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形式、途径已被大众广泛接受。比如电视传播、广播传播。第二, 传统媒体已经积累一定的受众基础, 比如偏远地区、特殊群体、年龄稍长的人群等还是喜欢以传统的方式接收信息。第三,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运营中, 已经积累了成熟经验, 能够有条理、快速地进行信息传播。但是传统媒体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比如报纸受印刷、发行区域、版面的限制, 信息传递的时间不及时, 购买不方便, 内容有限。广播、电视传播需要接收设备与环境, 信息传播受时间限制, 单向传播的形式与用户互动性差。

(二) 新媒体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对信息传播的手段进行了扩展, 使新媒体的应用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通信、媒体技术, 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第一, 实时性强, 新闻信息发布时间快, 发布周期短, 通过网络能迅速发布, 用户能在第一时间接收查看。第二, 互动性好, 发布信息可以与大众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新闻网站留言、手机语音等方式, 参与到信息的评论反馈中, 增强了互动性。第三, 渠道多样化, 能在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进行传播;表现形式多样, 可以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 面面美观效果好。第四, 传播技术手段先进, 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 新闻信息保存时间长、存储数量大, 形成的用户数据、新闻数据, 更有利于用户进行检索、浏览、保存。第五, 便携性好, 用户能随时随地了解信息。在互联网的思维下, 用户能免费获取需要的信息。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点来看, 两者互有特长, 如果能有效地将其所长相互融合, 对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受众的融合。新闻最终的传播对象即为受众, 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从年龄上来看, 年长的人倾向于传统媒体, 年青的人倾向于新媒体。从区域上来看, 传统媒体有利于偏远地区受众的信息传递, 新媒体有利于通讯发达地区的信息传递。

(二) 内容的融合。在新媒体的内容发布上, 信息呈现出分散式、碎片化。使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新闻, 受到了条数的限制, 有的不能超过十条。所以在内容方面,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有所区分、有所侧重。

(三) 渠道的融合。新媒体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发展, 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开设了新闻网站、手机网站、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 使新闻能及时地传播给用户, 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信息。

(四) 管理的融合。同一新闻传播机构同时开设新闻网站、手机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平台, 这并不意味着开设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 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新闻媒体管理的顶层设计, 统一进行新闻信息发布的管理, 改革传统新闻发布流程,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

(五) 运营的融合。在新闻传播中,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面向的用户群、传播内容是不能忽视的。并不是说使用了新媒体就能成功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所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运营的融合中, 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 准确定位目标群, 明确产品的方向, 进行有价值的媒体运营的融合。

四、新媒体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新媒体技术新, 受到了年青人的喜爱, 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中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对于受众来说, 新媒体主要面向“指尖上”成长的青年一代, 他们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而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 在新媒体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上是明显滞后的。所以要根据目标用户群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二是新媒体的传播受到硬件、网络的约束, 需要在网络环境下, 具备手机、电脑、路由器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信息的传播、接收。而且由于手机内存大小不同, APP新闻客户端安装的个数是有限的, 不能安装太多的APP。所以要融合各个新闻平台, 选取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式运营。三是多种渠道的传播, 使信息出现了重复性。不同的新闻网站、不同的APP客户端在主流新闻的传播上是相似的, 所以在信息的传播中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 注意保护信息的版权, 保持信息的严谨性, 以免出现版权纠纷, 尤其是要注意假新闻的传播, 保证新闻传播的权威性、品牌效应。四是在网络上传播的新闻, 信息发布的集中、量大, 用户在阅读时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查找自己需要、感兴趣的内容, 增加了用户的信息搜索的工作量。要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用户体验, 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频道, 只接收、查看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特点,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优势互补、融合一致、综合发展。从运营、管理、内容、用户等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从而增强新闻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

参考文献

[1]齐一璇.去留有意,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本色[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杨万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传媒, 2014

[3]徐宏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J].记者摇篮, 2015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 篇10

1 新旧媒体融合 , 传统媒体有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 , 传统媒体也在开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开了步伐 , 但改革的同时 , 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资源整合进行的没有深度 , 传统媒体不能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调节, 新媒体的地位得不到认同, 新旧媒体缺乏配合度以及共享度等问题尤其突出。实际上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一个相互影响 , 相互推动的一个过程 , 不同的媒体形态或者不同的渠道里面 , 定义就可以扩展成为了创造 , 更新 , 发掘 , 在激发客户的新需求之后又最大程度地去满足客户的需区域 , 从而带动相关媒体产业链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新科技的创新改造利用的过渡。故而 ,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发展的同时 , 更需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并统筹好 , 使两者都能在发展的同时做到相互进步相互影响 , 重新对传统媒体进行整合 , 必须将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辅助新媒体在关联的技术平台上能够充分得到利用和发挥 , 增加发布次数从而达到将内容完美增值的服务质量 , 让两种形态不同的媒体得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媒体改革的根本目的就达到合理利用信息科技 , 特别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能起到为传统媒体转变单一媒体性质向多面化媒体转变。从而实现向现在综合新兴媒体拓展延伸。

2 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的机遇

1) 与新闻的采访技能相互融合。每个记者都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性同时采用多种相关的采访工具对相关事件进行采访报道, 扩大传统媒体收集消息的渠道, 并给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在巩固的基础上创造机遇。内容展现方式的多样性给传统媒体的改造创新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2) 新兴媒体在对传统媒体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刺激传统媒体对自身进行相关的改造 , 传统媒体在通过对数字化系统的学习改造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通过新技术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合理改造后二次循环利用 , 以达到给客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现代商业模式下带来的崭新挑战。创新传统平面媒体模式的商业机遇集中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对新媒体的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 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向新媒体方向发展。 (2) 向电子商务方向延伸发展 , 通过网络传播的平台把传统传媒的广告消息滚动反复播放 , 做到合理的二次利用。 (3) 在维护传统媒体模式的前提下, 依据新媒体的特点拓展新的网络通信、快速搜索以及即时通信等便捷服务。与新媒体做到相互交融 , 完美合璧 , 使新旧媒体达到互利互惠的长期发展。

3 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

1) 与互联网相融合。要把互联网作为新的发展平台,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当发展契机实现与新媒体的互补, 以便能够跟上数字化潮流的步伐 , 充分掌握数字化时代的主动权 , 并以此为出发点找到合适本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 从而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化媒体转换。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 , 传统媒体将面临的主要形式变化有以下三点 : (1) 网络数据的发展 , 除了要充分发挥传统模式的优势之外更应该吸纳新媒体的有点以及传播方式 , 以达到能更快更方便地服务大众。 (2) 改革传播的内容 , 要紧贴时代的发展。内容一只以来都是传统媒体最有利的一个资源优势之一 , 但是网络媒体正在分化着传统媒体的这一部分优势。 (3) 受众者浏览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体较传统的媒体对比它将大众传播的界限模糊化了 , 这就使得受众者与传播者在互动的基础上发生了平等的角色变化。受众者也由最初的被动沉默转为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2) 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传统媒体在商业模式下的创新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 (1) 最大化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把传统媒体的优势注入到新媒体中去 , 优化改造成具有高竞争力的网络电子产品。 (2) 合理利用电子市场的优势 , 将传统媒体的消息内容进行资源再利用。 (3) 对新新开发的电子信息市场进行充分的利用 , 将次作为发展平台 , 合理运用相关的设备以达到能和新媒体相互辉映发展。

3) 两种传媒之间的新闻采访技能相融合。新媒体的先进性可以给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带来巨大的创新机遇。例如 , 每个记者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采访工具去进行相关的采访报道 ;报社的急着也可以同时成为网站或者摄影记者、网站摄影等。

4) 传统媒体要适当把握数字化信息时代所创造的机遇 , 利用机遇将自身不断优化改造。通过对新技术的引进并且利用改造而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 从而让消费者更能接受传统媒体。

4 传统媒体的改革道路还很长 , 与新媒体合作实现共赢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增长的广告投放率 , 但确信度却没有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高 , 这种投放模式是经过了上百年历史所总结出来的。中国的传统观念至今还没有被颠覆 , 所以无论是广播电视业或是报业的公司 , 都要做到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资源 , 特别是要做到最大化地收集数据并采集样本 , 并且实施双向交流手法以达到增加传统媒体所投放广告的可信度以及效果。但仍需以此为前提扩大创新的步伐以及营销方式 , 这有利于使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更加趋于稳定。

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报道经验以及品牌的树立等多方面的优势 , 故而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些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去开拓创新。若要通过更多渠道扩大发布平台去将崭新的内容发布 , 激发创造力 , 创作更多新鲜的内容等 , 这些不能只服务于原来的媒体。例如 :电视台是为电视台而创造的内容 , 报纸就是为了报纸而创造的内容等等 , 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复存在。将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竞争力去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创造改革 , 从而达到扩大优化服务平台的效果。

5 结论

根据哲学的角度上说 , 所有的事物的从诞生发展乃至成熟都是无可避变的过程 ,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新媒体都是如此。一旦想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反而会出现战略事物 , 严重的还会导致事物的消亡。故而在进行战略性的改革发展的同时 , 还应该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 , 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 创新 , 发展。传统媒体在进行创新改造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 如此才能和新媒体一起相互辉映 , 相互扶持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莉, 张海珍.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J].价值工程, 2011, 30 (2) :303.

上一篇:案例导入教学下一篇:全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