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22-08-31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体育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研究浅析

摘 要 文章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从广播、电视、网络等3个主要方面对体育媒体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其次,从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融资形式这3个方面对体育媒体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体育媒体在未来发展中会朝着娱乐化、融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希望对于我国体育媒体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体育媒体;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62-02

体育媒体的传媒产业化程度比较高,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管理的道路还处在探索的阶段,这是由于体育媒体的形态不同,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笔者以建国以来体育媒体的发展为对象进行研究,对其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介绍,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体育媒体的发展概述

1.1 体育广播

按照体育专业化的程度进行划分主要是2类:一种是完全的体育专业频率,一种是混合频率。混合频率的电台采用的形式主要有3种:首先,文体广播;其次,根据目标受众的相似程度,将体育台和交通台结合起来;最后,是把体育与健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总之,这3种组合的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以强带弱”的特点。中波覆盖农村,调频覆盖城市,要想产生巨大的合力作用,需要将这2个频道进行资源整合。

1.2 体育电视

目前,数字电视的发展速度令人愕然,出现了一些具体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付费频道。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来说,体育电视的收益占据很大的一部分。付费数字电视概念一经推出,一些专业化的体育付费频道应运而生。除了付费的体育频道,付费体育电视是体育产业的另外一个收入来源。

1.3 体育网络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信息传播上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已经开始让人们接触媒体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体育爱好者们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体育比赛信息,已经内化成一种生活内容形式,这就是体育网络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体育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体育讯息的提供和数据检索的服务。虽然很多体育网站的资源信息查询是免费的,但那些专业的体育讯息网站如果进行的是专业信息的检索则所需要受众支付一定的费用。

2 体育媒体的发展特点

2.1 管理模式从全面走向重点

所谓的全面管理模式其实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典型模式,为了将我国的传媒行业发展成为一种垄断行业,政府对传媒机构进行领导和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传媒产业开始进行改革,主要是对新媒体的生产经营“三权”管制有所放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放松了新闻产业的生产经营权的管制,这样新闻传媒机构就进入了独立核算的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传媒机构与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独立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得到了改善。如今,新闻传媒机构已经可以跨媒体的进行经营,这些都为媒体的经营拓宽了道路。其次,放松了新闻传媒产业的产品销售权。体育媒体可以刊发广告,价格限制也不再严格,销售的区域也发生了改变,体育广播与体育电视台可以面向国内外2个市场进行销售。最后,放松了对新闻传媒机构从业人员的权利管制。体育媒体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由上级机关进行任命,其他员工的聘用和升迁等可以根据传媒机构自身的需求进行决定。这样,体育新闻媒体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吸纳各种人才,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实施奖惩严明的内部管理制度。

2.2 资本市场形成,融资成为媒体发展的闪光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媒体与证券市场结合融资,为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吸纳社会上闲散资金。体育媒体自然也和证券市场有了频繁的互动:一些体育媒体把可经营性的资产抽离出来进行整合,组建了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但依旧隶属于新闻媒体,最后以申请上市的方法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的目的。这种整体的效益比较可靠,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涌入了体育媒体的怀抱,借助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的整合,最终达到多云化的经营目标,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

2.3 品牌化的经营模式

体育比赛是不受国家和民族限制的,即便是语言不通、文化障碍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体育赛事的欣赏度,所以体育传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体育媒体抓住这一优势,对体育赛事进行转播,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特别是一些竞技体育的比赛,因为具有现场不可复制的特点,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体育文化产品,加上对于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已经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品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体育比赛为多种媒体提供了内容资源,体育媒体能够从同质化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这些都为我国体育媒体的品牌化经营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

3 体育媒体的发展趋势

3.1 娱乐化

体育游戏的属性得到回归之后,它所散发出的社会功能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体育与主流意识之间的关系会得到重新的定位,这样体育作为娱乐性的文化产业进程就开始了。当体育文化与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精神活力。目前,体育媒体在媒体产业化浪潮中已经有了长足性的发展,获得了比较可喜的经济效益。娱乐化是体育媒体市场化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依附。

3.2 跨媒介、跨行业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的体育媒体需要不断将新的传播技术作为武装的内容,实现传统媒体从单一性经营到多种经营的跨越。体育传统媒体在长期的社会习惯中已经奠定了足够的公信力与品牌效益,我们要注重体育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同时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特点将两者相互融合,传播能力自然会大幅度的提升。未来,体育媒体的融合和创新会成为发展的

主题。

参考文献

[1]万晓红.我国平面体育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苟世祥,徐征.论新媒体与体育产业的结合[J].新闻界,2007(6):59-60.

第二篇:《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 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下,视听新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激烈,发展迅猛。在国内发展格局中,各类视听新媒体运营主体

纷纷进入视听服务市场,传统广播影视媒体奋力开拓应对冲击;国有视听新媒体努力冲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来做新媒体,商业视听新媒体不断创新理念与服务模式,取得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媒体新军;国家级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谋发展,地方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立足本土提供服务。在国际发展格局中,发达国家以技术为先导,全面创新快速发展,国内视听新媒体紧跟国际潮流显现较强活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网络视频用户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

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庞井君介绍说,2011年以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以及移动互联网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紧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方面,行业主体格局趋于稳定,音视频内容日益丰富,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所有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中,广电机构占33.5%,非广电媒体机构占14.7%,非媒体类国有机构占17.3%,民营机构占34.5%。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达4.36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市场规模达9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达67.2亿元。 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3年1月,国家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共批

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共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等7家单位获准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除上述7家集成平台同时也是内容服务机构外,还包括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IPTV方面,“中央主导、两级协作”的播控体系逐渐形成,“广电主导、共同合作”的运营模式在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间逐渐成熟。中央广电机构、各地方广电机构以及电信运营商基于各自主营业务与优势资源,共同推进IPTV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截至2013年2月上旬,中国网络电视台负责建设的总平台已与云南、四川、湖南、深圳、河北、辽宁、山东、北京、江苏等9个地区的分平台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签署了《IPTV业务三方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IPTV业务发展模式。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方面,运营主体中广传播集团一方面与内容供应商广泛合作,引进大量优质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广播电视台提供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截至2012年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规模达到4700万户,其中付费用户2300万户,占总数的近50%;双向终端用户840余万,占总数的近20%,单向用户约占80%。

公共视听载体也保持稳步增长,市场和终端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2011年,中国公共视听载体广告收入达85.5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广告收入达到63.6亿元。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总量达到74.9万块,其中公交地铁移动电视的终端规模占市场最大份额,为41.7%。

移动互联网音视频方面,随着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功能的不断

升级,移动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音视频迅猛发展。2012年,全球移动终端消费视频内容的时长比2011年增加了一倍,移动观看视频时间占全球在线视频观看时间的比例接近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服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4.2亿手机网民用户,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1.3亿,手机音乐用户达2.1亿。

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 “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趋势:以人为本多重融合

关于视听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庞井君认为,中国乃至全球视听新媒体都越来越呈现出融合化、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多元化、人性

化的特征。视听新媒体与各种媒介、各类相关技术以至媒介与社会相互之间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视听应用大规模向移动终端迁移,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新领域。视听媒体社交化趋势明显,社交网站已成为视听节目网站,继用户主动访问、搜索引擎之外最重要的用户访问入口,越来越多视听消费通过社交网络进行。随着视听新媒体参与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渗透,视听发布平台越来越丰富多元并趋向开放共赢。

视听新媒体使人们在媒体消费上摆脱了对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日新月异的各类服务,实现视听无处不在,随手可得,精准送达。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

《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奠定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市场土壤”,整体收入保持连年增长势头,形成一个融合与激变的市场新格局:

●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传统媒体纷纷“多管齐下”谋划转型

●要用全新思路适应视听新媒体的新要求

中国视听新媒体业务形态分类图(制表:杨君)

A传统媒体渐成老年人“专利”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冲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管你相不相信,改变已悄然而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

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B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

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C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这些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在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共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

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D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 “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

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E变化才刚刚开始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

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十大事件

1、2011年1月18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的中国国际广

播电视网络台(CIBN)正式成立。同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上线,发布集手机游戏和娱乐社区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服务平台“CNTV掌中乐园”。

2、2011年8月19日,经民政部批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发展步入新阶段。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机构和负责人。

3、2011年8月25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多家地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联合开办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正式开播。截至2012年底,CUTV已发展联合成员台22家,合作单位21家,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亿用户。

4、2011年10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发布《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电视服务秩序。

5、2011年12月29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

6、2012年2月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就IPTV集成播控平台合并签署协议。以中国网络电视台建设和运营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为基础,建设完善为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原上海广播电视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作为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备份平台。

7、2012年3月12日,中国民营视听网站优酷网和土豆网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组建国内最大的民营视听网站。

8、2012年6月15日,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聚力等5家民营视频网站联手购入国产电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视频行业首次电视剧版权的“团购”。

9、2012年7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明确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实行自

审自播、先审后播。

10、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正式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PPS将作为爱奇艺的子品牌继续为用户服务。

他山之石

-用户: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为24亿,其中亚洲11亿,欧洲5.19亿,北美2.74亿。全球在线视频用户数量也不断上涨,美、日、英、法等国家在线视频渗透率已经超过50%,预计到2015年,全球在线视频用户将达到16亿左右。在美国,截至2012年10月在线视频用户数达到1.69亿,占到美国人口总数的53.5%。2012年10月份,8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观看了网络视频、观看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平均时长为6.1分钟。2012年,美国全年合法网上电影浏览量约34亿次,比2011年增加135%。

-流量:以音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实时娱乐流量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中所占份额不断增长。2005年,在线视频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总流量的5%,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0%,2012年已经上升到52%。根据预计,到2015年在线视频占互联网总流量将提升至62%。

-收入:2012年全球在线电视和视频收入达到111.4亿美元,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7.9亿美元,两年增长了194%,年均增长97%。2012年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增加15%,达到20亿美元。从2007年以来,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迅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达到41%。2012年欧洲网络平台电影点播总收入达4.1亿美元,较2011年上升60%。其中,英国、法国和德国总计贡献了收入的2/3。英国在线数字市场规模2012年也达到5亿英镑。(来源:数字电视中文网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三篇: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

一、新媒体运用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新媒体

要了解新媒体这个概念,先了解什么是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成为媒体。在对媒体的划分中,按其产生的先后有这样的五种媒体,分别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我们通常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划归到新媒体的范畴。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宣传、引导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所以被称为新媒体。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当然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还属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的内容,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其信息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包含多媒体与超文本,融合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大家对新媒体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

(二)新媒体的特点

综合不同的观点,我们发现新媒体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内容定制化:受限于技术发展的水平,传统的媒体的受众往往是面向全体大众。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在受众发面突破了许多限制,可以说,新媒体做到了受众的细分化,甚至将受众具体到个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受众用户分

第 1 页 共 1 页

组化,新媒体运营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实施不同的策略,针对性地发布不同的咨询。同样在用户层面也是一样的,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定制化满足了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突破了传统媒体用户只能被动接受阅读或者接收无差别的不感兴趣的内容有了巨大不同。

2.选择多样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从丰富的新媒体中,每个用户都可以接受信息,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的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形式丰富化:新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新媒体的内容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随着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丰富内容形式。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可以进行非常简便的信息检索,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历史内容。

4.发布及时化:与广播、电视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信息发布的及时化。由于内容定制,甚至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推送。由于信息瞬息万变,发布及时化可以让用户及时跟踪自己关注的内容,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此外,由于移动网络和各种手持终端的使用,使得这种及时化的信息传播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发展新媒体的原因

我们关注新媒体,发现新媒体的受众发展速度速度极其惊人。借用网上的一些数据,我们知道关于受众发展速度的一些对比资料,收音机额用了38年才将受众普及到5000万人,同样的受众规模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在如今的校园里什么新媒体都不使用、不关注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

新一代的大学生和新媒体打交道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新媒体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博、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第 2 页 共 2 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基本普及,基本处于人人都有的状态。新媒体的信息量大这一特点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通过手机、电脑打发像等车这样琐碎的时间,看看短信,上网浏览下网页,与好友聊下QQ,分享一下身边的新鲜事情这些已经基本与当代大学生形影不离。

新媒体的日常使用频次高。新媒体因为它的携带便捷,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实时性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逐渐替代着传统媒体。人们可以再新媒体上浏览想了解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而以往媒体的局限性使得大家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最近几年出现的微博,所打造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微博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它的零发布门槛引来很多人的追捧。

绝大数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现代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用新媒体来聊天,使用搜索引擎,上社交网站。新媒体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

(四)发展新媒体的实例

日前教育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出席会议并作大会主题发言。冯刚在发言中强调: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重点研究如何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理论研究的层次;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研究,主动掌握新技术的话语权和主动权。17所院校的代表结合各自学校的实践探索,交流了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思考,并就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了研讨。这是一则关于新媒体在高校中运用的新闻,它展示了新媒体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林英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社会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虚拟的生存空间,是新媒体带来的客观存在。李林英和她的同行们承担了一项有关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中的应用的课题,该课题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

第 3 页 共 3 页

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网络与自身的学业需求结合起来。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过半的大学生连接计算机网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不少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上面的这样一个调查我们发现,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检索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一种“神器”。但是同样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感较前几代有所下降,对网络的不信任感会延伸到现实社会中。新媒体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张扬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例如许多新媒体允许用户进行转发,转发的过程就是一种对信息的选择,在转发的过程中,通过“赞”“喜欢”这样的情绪化的操作,反映自己的价值判断,此外还可以通过评论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涉世未深,当他们将这些能力与精神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时,不免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还可能沉溺偏狭的个人世界,甚至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些都是社交化网络媒介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高校现有理论课教育模式受到影响。传统教育注重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受教育状态。借助新媒体环境,可以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在庞杂的信息流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是摆在高校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今的新媒体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机遇。新媒体使得每个人成为媒体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技术的变革应该引起教育模式的变化,在强调学生主体性方面,要提倡老师少讲,学生多讲,模式的创新也会带来教育效果的变化。高校要建立新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融入原有的教育生态,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人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消极的人生观,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有的人

第 4 页 共 4 页

对网络依赖过度,情绪、人格受到影响等等。对此,她建议,应该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从学生、教师中招募优秀的青年骨干,在新媒体上对广大学子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行为规范的引导。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信息的泛滥,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新媒体上,分散注意力,做事不动脑,只想着百度谷歌,而且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宅男”“宅女”每天窝在屋子里上网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逐渐展示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一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一些如下总结。

(一)积极影响

1.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空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充实程度、丰富程度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与父母亲友的沟通频度和技巧有不同程度提高。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巨大便捷。新媒体如QQ、微博、人人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与旧媒体相比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互的心情,给予一些告诫和安慰,更好的保持关系,不至于因为距离而中断联系。

2.辅助了大学生的学习。不少学生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达到辅助学习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电脑和网络来查资料以及完成作业。认为新媒体技术对学习方式、方法有着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对知识的积累有着明显的趋势。访谈中得知,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专业及专业以外的各种知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提高了大学生的素养。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个人是非辨别能力明显增强、个人政治信仰、品德修养、对目标的坚定程度有所增强,但对社会、

第 5 页 共 5 页

对他人的信任度降低,个人精神空虚度明显增加。新媒体的虚拟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并且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场所。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较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比较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们利用这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微博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短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是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而且微博上还有一些好的电影书籍推荐,精彩的文章。

(二)消极影响

1.现实社交能力渐弱。在新媒体影响下,从而使得面对面交流、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不利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在网络上成为交往高手的同时,现实生活的交往能力却极其有限。过度使用新媒体使得人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而缺少现实的交流,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

2.独立思考问题减少。新媒体技术对学习方式、方法有着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对知识的积累有着明显的趋势,不过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休息,有过半的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他们的休息时间减少了。休息时间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精神状态。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撰写学术论文时对新媒体的依赖又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降低弱化。新媒体的应用容易使人沉迷其中,而忽视正事或重要的事,也使人们变懒惰,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大,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

4.遭受不良信息干扰。几乎全部学生受到过不良短信的骚扰。也正是因为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使用者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上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容易出现网上欺骗、网上黑客、网上盗窃、网上谩骂攻击等网络道德问题。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新媒体带给人们的可以是一座信息宝库,同时也可以是一座垃圾信息站。这使得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难以判断取舍,显得不知

第 6 页 共 6 页

所措。其次,在信息的接收上,大学生多被奇、异、新的信息所吸引,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显得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从而感到心理疲惫、迷茫。

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信息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要想使新媒体的积极性最大化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而且是正确而有效的管理。

三、典型案例分析

QQ、微博、人人已经成为一个同学们通过网络世界接触外界不可或缺的渠道。基于此,有效加强对学校新媒体的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急切的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在报告中,对微博、人人以及微信做一些介绍,以及简单的案例分析。

(一)微博。

在微博这一块,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虽然也有大量的用户,如果利用得当,在校园内的宣传中可以收获很大的效益。

微博的舆情监控通过设置关心的话题关键字,可以查看不同的用户群体对该话题的讨论,对于了解用户的观点态度非常有帮助。通过微博的数据服务,对粉丝的属性进行分析,可以查询微博粉丝基础属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对粉丝行为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粉丝对您的关注、评论、转发等行为的数据,可以了解自身微博的运营状况,作为制定后续运营的参考依据。依靠页面流量统计工具,可以随时查看微博页面的流量变化趋势,了解用户的关注情况,如果利用微博外部推广我们的官方微博,也可以在流量统计中监测到推广效果。此外短链点击统计功能,可以监测官方账号创建的短链点击情况,并作为衡量微博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用户的喜好有针对性地投放内容。注意用户的反馈建议和投诉。把微博作为客户服务的阵地,带来实用性的信息,回答客户疑问,可以通过微博化解用户的误会。微博可以实现活动话题的直播。在微博上直播线下活动的进行情况,实时和网友互动,例如活动图文直播、活动后图片显示等;如果搜索到网友自己发的现场活动照片,可以评论并转发。

(二)人人网。

公共主页除了具备个人主页的所有功能外,还具备了个性化展示、数据分析平台等特殊功能。

第 7 页 共 7 页

人人网的公共主页是基于真实好友关系,可以创造更具信赖的传播环境。人人网一直坚持发展实名制用户,以白领和在校学生为主。在以真实好友关系为基础的强关系网络中,好友之间的信息分享更被信赖。人人网创新的社交产品,让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公共主页拥有完善的数据分析平台,实时优化好友管理。

公共主页有基础模块:新鲜事、留言、资料、状态、相册、日志、分享、站内信、收礼盒、音乐、好友、相关公共主页,还有主页专有模块:视频、投票、讨论区、评分、公共相册、人人喜欢。有个性化展示工具:包括欢迎大图、主页背景图片、Flash动画背景等;也有多媒体增效工具:;视频播放插件、地图、LBS、自定义等

由于人人公共主页的开放注册,使得各种各样的公共主页出现。

(三)微信。

微信是一种可以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即时通讯聊天软件。微信的公众账号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号,一种是订阅号。公众平台服务号,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在1个月(30天)内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该消息会显示在对方的聊天列表中。消息发送给用户时,用户将收到即时的消息提醒。此外可申请自定义菜单。公众平台订阅号,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每天(24小时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发给订阅用户)的消息,将会显示在对方的订阅号文件夹中。在发送消息给订阅用户(粉丝)时,订阅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在订阅用户(粉丝)的通讯录中,订阅号将被放入订阅号文件夹中。

微信拥有超过3亿的注册用户。微信公共平台可以实现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对于微信公众账号在注册时需要依据其所属类别或政府或媒体或企业或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信息登记。

在微信的公众平台可以对实时消息、用户管理、素材管理和个人设置进行设置。在实时消息中可以保存最近5天的消息,以及星标消息。对保存的消息可以进行简单的搜索查询。在用户管理内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包括黑名单以及星标组。可以通过添加分组设置你所需要的分组,将你的目标受众进行细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用户进行批量分组操作。在群发消息的时候新建群发消息群发对象

第 8 页 共 8 页

群发性别以及群发地区都可以进行设置,可以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群发的内容包括文字、语言、图片、视频以及图文消息。部分内容需要在素材管理中上传素材。素材包括突图片、语言、视频以及图文消息。图文消息包括单图文消息以及多图文消息。在设置中可以对账号的头像进行设置,头像设置应该与组织的形象识别相同,账号的名称在申请时设置,之后不可以修改,建议与组织名称相同。可以设置一个微信号,建议尽可能短,所用字母可以用缩写,方便记忆和联想。在功能介绍方面,是对公众账号的以一些介绍。可以绑定腾讯微博,将群发的消息同步到腾讯微博。可以生成不同尺寸的二维码,方便用户的推广宣传。

公众平台的以上管理都是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的。可以设置公众账号手机助手方便在手机上进行一些操作。微信的公众账号与私人账号是不同的、独立的。绑定私人微信号后,通过该私人微信号向公众号助手(微信号mphelper,你需要添加它为好友)发送的消息将被视为此公众号向所有用户群发的消息,系统会自动进行群发,这同样会消耗群发限额。绑定后,可以用手机向公众号手机助手发送jcbd来解除绑定。微信公众平台还提供了API文档,可以说微信的管理是需要技术支持。

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维护远比微博一类的要难的许多。没有新意枯燥任意时间推送信息,肯定会造成用户的退订。所以,每天的消息推送一定要精中选精,优中推优,发给你的粉丝他们最想看到的内容,而且最好把时间固定下来,让他们形成收看习惯,目前一般的官微会从下午开始推送消息,到晚上八点多结束,你可以尽量选择一个时间固定下来。

总结下来,我们会发现,微信具有潜在的用户数量多、营销成本低、营销定位精准、方式多元化、人性化、信息达到率高。具有独特的语音优势、定位功能、高端用户、稳定的人际关系和方便的信息推送

通过微信的查找公众号,搜索扬州大学,搜索的结果又32个。具体名单省略。 通过查看历史消息,我们统计发现以下的账号有历史消息记录: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扬州大学学生集邮协会、扬州大学生资讯、扬州大学商学院学生会、扬州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扬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扬州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扬州大学牛津团、扬州大学贴吧、乐蜂网扬州大学服务平台、扬州大学团委、扬

第 9 页 共 9 页

州大学青春三下乡、扬州大学青春三下乡、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大学动物微学院、扬州大学环境学院学生会、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扬州大学大学生新闻社共19个。

有认证的只有1个,为扬州大学(微信号:iyzuer)属腾讯微博认证。 在对有消息记录的账号关注时扬州大学大学生新闻社等10多个账号有关注提醒。其中乐蜂网扬州大学服务平台、扬州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扬州大学就业创业协会的提示消息包含了自动回复的指令。

下面我们注重关注几个比较活跃的账号扬州大学团委(微信号:yangzhoudaxuetuanwei)、扬州大学大学生新闻社(微信号:yzdxdxsxws)、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微信号:yzdxxxxy)、扬州大学就业创业协会(微信号:yzuscda)、乐蜂网扬州大学服务平台(微信号:lefeng-yangda)这五个进行一些分析比较。

扬州大学团委:使用的是学校的校徽。每天都有消息推送,采用的是图文消息。在暑期这一阶段内容包含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宣报内容。在一般阶段,内容较多的是涉及学生,以及社会热点问题。

扬州大学大学生新闻社:标志使用的是新闻社的社徽。新闻社的内容采用了不定期的推送。从内容看,平台刚启用不久,有新闻社的介绍、学生关注的内容以及一些为新生准备的文字图片材料。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图标使用的是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下的学院标志。信息工程学院是4月下旬启用的平台,内容推送也是不定期的。内容的形式都是纯文字。主要是关于学院的一些信息。

扬州大学就业创业协会:图标使用的是创协的会徽。大约是5月初的时候启用的平台。内容是以图文格式,涉及创业方面的新闻以及关于社团的一些重要通知和新闻内容。也属于不定期更新。体验了一下创协的“服务台”在其“菜单”中包含了01.协会简介02.联系我们03.兼职中心04.创业服务05.其他服务自动回复代码。通过一些测试性的回复,我们发现,部分信息还没完善。

乐蜂网扬州大学服务平台:标志可能是自身的徽标。在添加关注之后的提醒中,有1.讲笑话2.唱歌3.咨询乐蜂网4.买东西5.要签名照。在对这些进行测试时,我们发现,提醒是重复出现,要么是没有反映。其信息在某一阶段内是连

第 10 页 共 10 页

续了,目前处于中断,内容涉及一些购物优惠信息。

四、新媒体运营的建议和规范

我们总结了一些新媒体运营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和建议。

因而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提出一系列的关于发展新媒体的一些需要遵守的内容,或者说是规范。这些规范适用于学生组织发展自己的新媒体内容。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主要以新媒体团队作为从事新媒体运营的行为者。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新媒体信息环境;加强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充其内涵和外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有效信息,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校园内外和国内外新闻。在这份报告中,我们粗略地总结了八个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方面的内容,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原则。

1.确定组织的宗旨。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有自己的组织文化,需要有自己的理念识别系统。它的宗旨必须要明确化、具体化、条文化和简明化。

以扬州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为例,这是一个刚成立没有多久的学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宗旨。其宗旨描述如下:

研究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立足本土特色,把握全球视野 以宏观、全聚德角度,促进跨学科之间的融合、跨领域之间的整合与互动;致力于推动新媒体理论体系创建于关键理论创新,提升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全球新媒体理论研究探究。

传承新媒体,培育新媒体。面向未来,引领行业,培育新媒体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新媒体科研和实践应用成果,构建恶化完善新媒体理论知识体系,为新媒体行业培育知识体系完备、理论水平一流、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

发挥应用价值,服务社会、国家。切实面向行业实践与产业运营;服务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规划;以满足公众需要和社会利益为根基,以促进形成社会新文化为最高目标;致力于提升新媒体科研面向应用转化能力和水平,挖掘新媒体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

任何一个致力于在新媒体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的组织,都必须在成立自己的新媒体运营团队的时候明确告诉他们,组织的宗旨是什么。在明确组织的宗旨的时候,我们希望条款简洁化,都可以像段首的10字短句一样简明,易于记忆。

第 11 页 共 11 页

2.明确运营的目标。新媒体运营工作一定要围绕组织的的宗旨,服务大局。在组织整体的宗旨下,要明确运营的目标,任何一个组织发展自己自己的新媒体项目不能仅仅随大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新媒体的运营目标是为了辅助实现组织的宗旨。媒体的主要更能就是宣传,新媒体在宣传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互动。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3.划分针对的受众。目的一定是有指向性的,满目目的地开展新媒体项目的结果只是浪费了组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但没有给组织带来任何正面的积极的效果,反而会给组织的形象甚至组织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明确了新媒体发展的目标之后,我们还要划分新媒体的受众。虽然新媒体借助网络媒介,在受众上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关注者。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所有人而服务,哪怕我们有这样的一颗心,我们是有针对性的对象的。这个受众范围的界定与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有关。高校新媒体的对象必然是高校的学生为主,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高校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关心高校发展的人士。就像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一样,对象也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了解具体社交媒体用户的使用习惯。微博、人人网以及微信的行为习惯,喜欢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4.创新具体的形式。通过新媒体技术来进行宏大叙事,传播关于社会发展趋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思想

第 12 页 共 12 页

理论用形象、有趣的形式来阐述,让更多的用户喜欢,避免排斥现象。在新媒体的内容上要做到创新,主动创新,才能把握新媒体发展的主动性。改变我们在新媒体内容上的文风,注意引入互联网语言,但是要符合国家的语言规范,避免三俗。在新媒体的运营中,我们要注意对传统媒体宣传经验的总结,遵循有益的工作经验。注意总结新媒体运营中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注重工作创新,做到理念创新与手段创新。新媒体是一种比较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创新,那么就必然会被新媒体所淘汰。积极探索解决我们在新媒体运营中的问题的新方法。

5.建立专业的团队。我们要建立专业负责的新媒体团队,团队的成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对自己所从事的新媒体工作负责。新媒体团队成员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新媒体团队的成员必须热爱自己所将从事的新媒体工作。必须了解一种或多种新媒体媒介的使用,熟悉它的各项功能。

要完成这样一些工作,必须有专业的尽职的团队去完成,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好的。对团队成员的内容创作能力、市场洞察力、社会化沟通技巧和危机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我们所期待的成员是全能型的。

运营团队对整个运营负责,他们不仅仅是要关心

运营团队是组织的公关人员是组织的发言人喉舌,也是传媒,是一个综合体。 6.掌控内容的质量。新媒体的质量是新媒体运营的生命。要严格掌控所发布的内容,首先要真实,其次才是及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网络新媒体的内容中,有大约1/3内容不实或完全就是谣言。日前有针对大V的“七条底线”。“七条底线”指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真实性底线。之所以大V们应带头遵守,取决于大V与平常人对于社会公众的影响作用。网络的开放,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不同来历的人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言论,对平常人发表的一些言论,一是其能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小,二是这些人的影响力远不如网络大V。对于名人,网络大V,他们的粉丝千千万,关注他们的人万万千,一个言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被大量的公众熟知;另一方面,青少年等对于名人的崇拜,甚至达到盲从的地步,往往名人说什么,他们就认为是什么,如若大V们不守底线,传播不实信息,势必给这类人造成不良影响。网络的便捷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存在着

第 13 页 共 13 页

一些不稳定因素。不实信息、谎言的传播,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恐慌。像2012世界末日、抢盐事件等,由此带来的慌乱已在较大区域内曼延。一些人不守道德底线、公民权益等底线,在网络上肆意发表言论,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局面。“七条底线”,大V们要带头坚守,在他们的带动下,每一个网民都应切实坚守、行动起来。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每一个与新媒体相关的人员都应该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遵守这“七条底线”,对待分享转发要谨慎,在按下分享转发按钮之前要仔细鉴别,谨防助推谣言的传播,给组织以及国家、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在新媒体的日常内容运营管理上一般遵循着内容的二元性。即一部分内容是组织自身的内容宣传,另一部分的是作为媒体内容量的维持。前一部分的内容是我们发展新媒体的原因和目的,在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上,团队成员要

新媒体的运营中包含了极高的社交属性,新媒体的宣传内容与传统的新闻不同,照搬传统的新闻稿发在新媒体内,那不仅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还会对组织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内容进行分类。

在新媒体的内容方面,新媒体的团队一般依靠组织的活动,用活动奖励吸引关注。吸引的关注用户如果得不到好的日常维护,这部分的用户很快就会流失,因为用户的取消关注是自由的,所以必须依靠日常话题互动内容留住关注。

无聊的无营养重复的转发只会增加关注者的厌烦度。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段子,也许你选用了一段你认为不错的,但是难免受众中有人已经看过。此外各种各样的发布者,在重复利用着这些看似经典的内容,就算再唯美,也只是再考验粉丝的承受能力、忍耐能力以及审美。

避免刷屏。有些时候刷屏是为了增加存在感,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任何时候任何人的刷屏给受众带来的都是不好的印象。刷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隐藏消息甚至是取消关注。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

7.打造组织的形象。建立组织的形象识别系统。在新媒体运营中引导大学生

第 14 页 共 14 页

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由于新媒体用户面更加广泛,更加易于被外界所接触。所以我们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兼具外宣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传播好组织形象。新媒体运营要有自己的品牌个性,培养自己的品牌形象使之人化,有自己说话的语言风格。

8.完善组织的制度。高校新媒体运营是晚于新媒体产生的,其发展历史较短。很多运营很多是从传统媒体转变过来,甚至更多的是新组建起来的。成立筹备阶段都期望可以从其他团队那边获得一些经验,但是在这方面没有成熟的组织架构。在团队运营中发展和完善组织制度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过早的制定一些制度是限制了新媒体自身特色的发展。以专业团队为核心,以运营目标为方向开展业务,给予团队最大的自由。在制度建设上鼓励模式创新,以提高运营工作效率。

增加关注。主动出击,主动打招呼,让用户知道我们的存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或回复,满足用户"期待"心理;平等交流建立起朋友的关系,这样会让用户更感亲切感,更愿意交流。

可供发布的官方内容。组织举办的公开活动、比赛:在微博上通过即时发布图片和信息进行现场直播,可以在微博上直播各类活动的前期准备、进行中和后期感想,通过现场图片、现场感受发布的信息;组织举行的内部活动;组织的最新动态;纪念日或是特殊日子。

对于好友的留言及时的回答十分重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回复:就好友的提问,做集中的回复;或对好友关心的话题,发表一些评论; 挑一些活跃、忠实、有影响力的用户去回复,有益于培养留言板氛围,一些用户活跃了,会辐射到很多用户; 对粉丝的不满言论进行删除时,请注意把握合理的尺度。通常不要在用户马上留言后立即进行删除,因为该用户很可能还停留在页面上;也不要完全删除反面的留言,使公共主页言论一边倒,只有赞扬的,而没有批评的声音,适当删除很过分或有严重错误的即可;更不要公开抨击反面留言,扩大影响面。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属性。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鼓励互动,通过互动产生广泛的积极的影响。例如圈人、晒X、投票、问答等。

面对危机和突发状况。突发情况有很多,但是危机和任何突发情况如果处理

第 15 页 共 15 页

不当,都会对组织形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突发情况发生后应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详细查看投诉内容,与举报投诉的对象进行沟通,态度诚恳,以情动人,努力将负面效应的范围最小化,承认自己的问题,透明处理过程,公开处理结果,才能赢得用户的再次信任。

最佳的内容更新频率。每天发布的内容上限为10条,内容宜精不宜多。分享的内容要对组织有价值,要对用户有价值。一般情况下,每天发布的内容至少为2-3条,并且需要合理发布的时间段,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用户关注。

与用户形成朋友关系。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日常打招呼、及时的回复好友评论、经常更新新鲜,有用, 有趣的资讯,但不要“刷屏”、帮助好友解决问题、节日问候、就共同话题进行讨论以及关心社会化热点,并适当参与讨论

关注意见领袖。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是新媒体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意见领袖会成为组织形象扩大影响力提升的帮助者。对那些经常给组织积极评价和有益建议并可以影响自己好友对组织产生好感的活跃好友给予适当的鼓励是非常必要的。受到鼓励的有价值活跃好友将产生更高的忠诚度,甚至会帮我们去回答其他好友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和努力定向主动培养这样的账号。以内部成员为例,他们是最了解组织的宗旨和传播的目的的重点信息的人。转发或评论意见领袖的内容和他们交流观点,交个朋友。经常@他们一下也是种办法。这里的意见领袖也可以是高人气的用户。

选择合适的发布时段。高校的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用户群是学生,内容发布的时间可以在学生集中上网的时间以及考虑学生利用手机休闲的时间,例如课间,例如晚自习之后,任何信息的发布之后要注意反馈及互动。

注意节假日宣传。现在的大学生只要是节日基本都过,不论是法定假日还是一般假日,或是国外的节日,都可开展针对节日的互动活动;此外可在周五的下午就多发一些轻松幽默的内容,并可发布希望大家周末愉快的祝福,没有人会拒绝快乐的周末祝福。

要对运营数据提高关注,并进行分析。关注者的数量情况,它的变化趋势,它的增长来源。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数据变化要了解,积极实施有利于数据增长的行为。关注好友的活跃度、参与度,了解什么能吸引用户,在不同的内容尝试中,掌握用户的习惯。关注不同的数据变化,分析原因,以实时优化公共

第 16 页 共 16 页

主页的运营。

我们正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努力,去构建一个规范有序的新媒体运营环境,符合国家社会文化舆论的大环境,服务广大用户群众。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加入到规范化的行列中,我们相信未来的新媒体会发展得更加健康更加迅速。

在报告的最后,我们期待,在未来,扬州大学新媒体的发展可以走上正轨,我们也希望并期待对已有的新媒体运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适合未来新媒体发展的新的运营模式,达到更好地为同学服务的目的。

第 17 页 共 17 页

第四篇:旧媒体 新媒体比较以及发展趋势

电视媒体是众多媒体中危机传播的最优媒体

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相比,电视以视听合一的方式传播信息,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亲耳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因为其视听合一的传播使得电视的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直接刺激了人们的感官和心理,使受众获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这是其他任何媒体所难以达到的。

1.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

可电视刚进入传播领域不久,就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当今受众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新闻传媒。新闻报道讲求时效,以最快的速度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是每一个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让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所增强,特别是现场直播这一实时、同步、零时差的新闻报道方式诞生之后,受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见证新闻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特性使得电视在危机发生时可以让观众真切地随着事件的最新进展而获得信息。

2.当今重大危机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体发挥的重大作用

过去,中国的电视媒体习惯于做预设主题、预设程序的直播,在预知发生的事件前做好充分准备。2001年的9?11事件给中国电视媒体上了一堂课,9?11事件符合一切直播节目的元素,需要发挥电视独特的优势的时候,央视却没有出现。

2009年4月中旬,墨西哥公布了发生人传人的甲型H1N1流感案例,从这时候起,甲流在全世界的爆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视媒体在甲流发生的前期就比较关注墨西哥和美国的情况,并及时地根据国内的情况发布了最新的消息,在中国发现第一例甲流疑似病例后,电视媒体的报道更是做到了在第一时间里传递出最权威的数字和内容。等到高峰期的时候基本上是在每天每个时段的新闻里都做了及时的报道,同时对一些康复的病人和预防甲流的常识进行了引导性的报道,每天在重要的新闻时段都会及时地更新数字和及时地发布最新的消息。比如,在济南的一名康复患者,就是以现场记者出镜,到区医院进行的现场报道,这样就比较直观,而且还充分说明甲流是可防可治的。国内主流媒体在这样危机时间中不仅做到了及时报道,同时也在另一方面说明,在互联网咄咄逼人的气势前,电视机仍然是此时此刻世界上被打开最多的电器,具有同步声画功能的电视现场直播依然是现代信息传播无可替代的最佳媒体。随后,各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但是电视媒体始终成为报道的主力军。

3. 在受众关注度较高的危机事件当中,电视媒体应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责任

在危机事件中,有很多并不是以某些事实的发生为标志的。它可能是潜在发生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又是人们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电视媒体长时期地做好对事件的策划工作,积极地引导民众的正确舆论。

不仅是电视媒体,所有的媒体都应当担负为受众提供真实、及时的信息和为民众解疑释惑的责任,通过对事件的剖析,让受众看到事件的内在规律,以消除因事件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自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央视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充分的策划,从“新闻联播”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专栏到经济频道的“坚定信心促发展”专题栏目,详细而理性地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发生发展情况,并及时地关注国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还提出一些积极的预测和典型报道。这些报道都为人们充分了解和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这一系列报道中,电视媒体还通过访谈等多种形式来弥补电视新闻的深度问题,让新闻更加丰富和具有思想性。在这样一类的报道中,电视媒体的多样性传播特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承担起为民服务、引导舆论的责任。

新旧比较: 电视媒体优势

1. 个人媒体的可信度不足以承担引导危机舆论的重任 2. 电视媒体的信誉度为其赢得受众

3. 可利用个人媒体来提高危机传播的时效性 劣势:

1. 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让信息具有了即时性与持久性,不能无限制的传播信息。而通过新媒体,时间和空间不再是信息的障碍,形成了信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使用户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的。

2. 另外相对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互动性不强,不能像新媒体一样最大化的开发节目内容的市场价值,不能更好的与用户互动、激发用户的热情和增加用户的归属感以及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 同时,在信息量方面,传统媒体电视媒体不具备庞大的信息量,而新媒体的信息量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在这方面传统媒体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自媒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传受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自愿地传受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可以传受音频、视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草根媒体,手机的低成本以及易操作性,使手机媒体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媒体。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危机状态下的传播是一种变异了的传播系统”。危机传播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复杂多变的。而手机短信即时、快速、短小的信息传播特性,恰好符合危机传播原则①,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采集、编辑信息,将信息传播到最大范围,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协调,发挥社会协调和社会动员的作用,协助组织化解危机。手机媒体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1)手机媒体传播定向性强,危机信息有效到达率高;(2)手机媒体传播方式个性化,危机信息易于接受;(3)手机媒体的移动性强,危机信息无孔不入;(4)手机媒体的高度参与性,危机信息采集便捷。

一、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公关的特点

1、传播范围扩大化

通常我们的危机公关事件,都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反馈给广大的市民,传播范围大大扩大。

2、传播的时效性 新闻讲求时效性,而信息的传播同样也是。新媒体的传播不需要通过繁复的核对和制作,时效性增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再现事件,信息采集、发布、传送、接受为一体,迅速实现整个流程的操作。比如新疆7*5事件,很多人通过手机拍下视频第一时间发布的网络上,被广大网络浏览和转载。

3、信息的复杂多元

传统媒体由于存在时间较长,体制健全,运作流程固定程序化,必须接受政府的审核和查对。而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着匿名性,并且用户身份复杂难以核实,这就是有关公关危机的信息纷繁复杂、形形色色,有些不利于政府的信息也有可能被公布出来,但是这也要求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要有选择性和高度的识别能力,不能偏听偏信,不能盲目跟从,要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能随波逐流。

4、信息传播得到及时的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的公关危机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大家的意见和看法,每个人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公关主体能够体察民意,接收到大家的反馈意见并且顺民意、抚民心,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对这次公关危机事件处理的结果的反应

新媒体优势:

1. 新媒体可用作危机信息上行的工具,普及的手机、网络等终端在日常环境监控、危机的发现和上报等方面具有分布广泛、主体多样、便捷敏锐等特点,其监查的视野和敏锐度要远远胜于政府职能部门

2. 新媒体可用作危机信息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快速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3. 新媒体可用作信息下行的工具,在传播危机应对知识、宣传政策、破除谣言等方面有强大功能

4. 资源优势。新媒体因为其广容性而拥有无限的资源。新媒体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发布。广大人民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了解最新消息。

5. 时效性优势。新媒体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在危机传播上尤为重要。如汶川地震发生时,网络媒体领先传统媒体作出了报道,在地震发生后十五分钟就发出了报道。

6. 互动式传播。新媒体中传受双方的地位不固定,两者具有交互性。交互性是指新媒体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新媒体中的微博和博客,通过留言和评论,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意见的场所,使受众能够更快的了解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对公关危机(发展趋势)

1、成立信息监控小组

想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解决问题,就不能依赖危机发生后才亡羊补牢,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有一定的预警机制,能够防患于未然。成立了信息监控小组之后,能够对新媒体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可以及时发觉,在事情影响尚小、还没有产生恶劣影响的情况下及时向上级反应情况,以便控制事态,缩小影响。

2、专门成立公关小组或者公关公司 想要处理好公共关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政府或者企业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公关小组,对该小组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够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处理。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公关公司,他们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懂的如何应对突发性的危机,可以与他们合作以备遇到困境,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手忙脚乱。

3、做好事后的总结,注重营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对于公关危机,不能事情解决了就认为大功告成弃之不顾。需要针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解决方式的合理性和是否存在问题进入深入的分析,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不足之处,并且做成总结材料以便日后借鉴经验和改进。在平时的运营中,也要格外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关形象,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察觉到公众形象的重要性,要在平时生产和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建立起一个负责的、可信赖的、质量有保证、服务周到的形象。

4、全方位运用“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主要针对传统媒体而设置的概念,即媒体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新闻来引导社会注意力。新媒体既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必须承担“社会公器”的责任。因此,新媒体在利用网络营销、广告营销手段进行商业运作的同时,也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社会事件,并充分发挥“社会良心”的作用,主动配合民众进行“议程设置“,客观报道和正确引导事态的发展,进而为科学、透明的公共决策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5、新旧”联姻“应对”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乱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甚至破坏。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因此能够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迅速做出回应,能够担当危机预警卫士,并且能够有效的与公众互动。在危机始发阶段,手机、博客等掌握着主要的危机信息,能够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在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中,身处危机现场的个人往往能够比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更快更精准地采集到危机现场的信息,并通过手机或博客发布,向公众预警,并为传统媒体扩充信源。到了危机的中级阶段,传统媒体担当着控制和化解危机的重任。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虽然手机、博客等交互性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权减弱,但是传统媒体始终在危机传播中担负着主导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在危机传播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危机传播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姻是一种优势互补,可以提高传播效益。

第五篇: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

1、电视;

2、广播;

3、报纸;

4、网站;

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

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

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

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

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

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

4、5属于新媒体范畴。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由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即时性与交互性

2共享性与海量性

3多媒体与超文本

4个性化与社群化

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

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

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 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

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

2001-至今:

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

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业。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2、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

新媒体产业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媒体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报业明显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如英国的《独立报》在1990年发行量超过40万份,从1995年起发行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9月只剩下20万份。北美是全球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发行量也出现停滞或萎缩,进入2005年,北美出现了近10年来发行量最大幅度的下滑。据统计,世界报业自2001年以来,各国报纸10%的广告收入(约15亿美元)被网络媒体所代替。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也面临市场萎缩的窘境。以日本出版业为例,日本出版业的销售额在1996年以后连续下滑,到2003年减少了17%。杂志从1999年至2003年,广告收入减少了8%。据日本《出版指标年报》的统计,1996年图书杂志销售总额最高,为2兆6563亿日元,其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2兆2278亿日元。

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科技使文化表现形式日新月异,“传媒汇流”为文化传播手段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过去稀缺的媒体资源、传输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现象,文化内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没有内容,新媒体产业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壳,如同一台无效运转的机器。正因为如此,韩国媒体产业振兴院院长徐炳文认为,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重要的竞争力。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内容为王”。

上一篇:项目施工安装合同书下一篇:项目建设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