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2024-05-06

高校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高校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1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学习目标,目标激励

在学校里, 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人当数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整个班集体的面貌, 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作为班主任, 一要舍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二是要多鼓励、多引导, 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宽容, 少一些歧视;三是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 及时交流,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四要注重合适的方法;五是要引导同学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团结合作精神, 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条件。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本文就班级管理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班干部组织, 让学生“自治”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其思想从根本上说, 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做到“管放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自己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要管好一个班级, 许多工作还得靠学生来干, 因此, 班级管理应遵循是“干部能干的事, 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 干部不干”的原则, 使所有班干部的选任都由同学自己来申请与竞争, 班主任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 其它的班干部都由班委会、团支部来完成, 比如劳动委员负责教室卫生, 宣传委员负责每期的黑板报, 团支部书记负责有关团的活动, 班长负责统筹安排等等。另外, 班级里的考勤都是由学习委员部来负责。这样, 经过一阶段的培养和锻炼, 班干部不仅在同学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而且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班集体进步

在开学初, 班主任应强调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要求学生要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 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让全班同学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和班级发展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体现自我价值。在校期间, 班集体要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集体和个人比赛, 尽可能多地获得奖项, 在个人参加比赛, 全班同学都应到现场对参赛同学给予加油支持。除了参加学校比赛, 还要经常举办一些班级活动, 比如圣诞晚会、现场模拟应聘工作比赛、包饺子大赛、即兴演讲比赛等。这样, 不仅可以煅炼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还可以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强, 那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 就能事半功倍。。

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德行教育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站很重的部分,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对于获得一切都要心怀感激, 不能让学生觉得这是应该得到。比如父母之爱, 国家的资助和他人的帮助。我们国家几千年来都提倡以孝为先, 学校的德行教育要特别注重这一方面, 倡导学生要每周往家里打至少一次电话, 关心父母, 节假日有空回家看看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外出时要记得每天联系父母, 让父母放心。有国才有家, 虽然学生从小就接受爱国教育, 但是大学也应注重爱国教育, 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是德才兼备。学生已经熟悉并很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思想更加成熟。学生积极提交思想汇报, 向党组织靠拢, 坚持每月写思想汇报。

四、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班级学习激励措施

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我成才的动力。班主任要常把学习问题挂在嘴边, 教育学生既然已选择了继续充实自己的这条路, 就应当尽力而为, 不要把遗憾留给以后。“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 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坚持, 处己也要坚持天天抓, 时时抓, 说到做到。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会计专业, 学习的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的入门课程, 基础会计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后面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学习的难度, 也关系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的难易度, 所以针对此课程, 班主任可以制定奖励措施, 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用班费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评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荣誉时, 对于同等条件的优先考虑。对于英语、数学差的学生, 建立一对一的互帮制度。对于帮助者根据被帮着成绩的提高程度和被帮着的评价操行成绩进行一定的加分。

五、学生内部出现问题要学生自己先内部解决

针对班学生女生人数居多,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 这时, 班主任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充分信任班委的能力, 班委先处理, 班委处理不了的, 班主任才参与处理。这样一方面是因为锻炼班委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因为学生都属于同龄人, 处理问题时方法更合适, 再者老师的信任也能调动班委的积极性。比如, 两个女生要调换宿舍, 而学校是不允许调换的, 除非班内成员愿意调换。把这个问题让班委去处理, 班长就发挥了自己的责任心主动和这个同学调换,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问题, 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比班主任主动要班委来调换更能让学生接受。

六、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人是要有一点动力的”。每学期班主任都要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且学期末版班主任要检查学生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 没有完成的要帮助学生找到原因, 鼓励学生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完成目标。还要要让学生明白是为谁而学习, 有的学生认为是为家长而学, 是家长逼着学, 有的是为老师学, 在学习上应付家长、老师。这些不良动机抑制了学生发奋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力不足, 想学就学一阵, 不想学就玩, 针对这一问题, 班主任必须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讨论社会发生的变化, 最后把问题集中到让学生民考应该怎么办?使学生统一思想, 明确目的, 树立目标。同时, 还要及时通知学生对于本专业来说需要掌握哪方面的技能, 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考合适的证件。除此之外, 在学生奖学金、补助金等方面的评定和发放以及“勤工助学岗位”的安排上都要严格审核、重点把关,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方面, 为生活困难的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另一方面, 能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总之,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虽无定法, 但是要求甚高。结合自己班级管理经验, 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加强学习、注意方法、善于沟通、勤于总结、乐于奉献、充满爱心。班级管理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楼俊君.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体会[J].科技信息, 2011, 7

[2].李飞.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时代教育, 2007, 9

[3].班级管理心得.百度文库, www.baidu.com

[4].浅谈班级管理心得.揭阳德育天地第一网站, www.jyyz.net

高校班级管理强化意见 篇2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依靠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他律,班干部依靠规章对学生进行强力约束等管理模式,已经变得固化,既不利于班级成员的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良好班风、班貌的显现。这就要求管理者适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载体作用。高校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既包括学校、二级学院等分管学生工作的高级管理者,也包括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等形式多样的中级管理者,还有班级中班委成员等基层管理者(从积极管理层面看,班级普通成员也可划入基层管理者之列,属自律管理)。在此系统中,学校、二级学院等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机构要做好中级及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技能,最终实现办事效率的提升。由于许多中级管理者多为兼职,部分人员自身对班级管理缺乏经验或观念落后,因此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业务培训也显得尤为必要。中级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要适时吸收借鉴前沿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质量。有教育界同仁就此提出,为适应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需求,管理者须将班级管理职能由“控制”向“服务”转变;管理者角色由“绝对的领导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1]同时,应利用各种条件,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作为初级管理者的班干部,应各司其职,与班级同学积极展开互动,形成良性的自律性管理。良好的班级环境是衡量班级管理建设的重要指标,而班级凝聚力则是其核心。要提升其凝聚力,必须通过班级这一载体来实现。[2]这就要求班级干部发挥自身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的发展与建设中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加强班级管理的他律与自律双向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所实施的班级管理制度多是沿用成文的规章制度,即使部分高校因势对规章稍作修改,也很难充分参考和吸收被管理者的意见或建议,致使管理水平长期滞留在传统规章制度的他律阶段,班级和谐自律的功能难以发挥。[3]因此,创新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使之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既是落实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高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改革步伐的关键,也可解决高校班级管理的一个现实问题。[4]要实现高校班级管理制度的革新,首先,学校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改掉不合时宜的陈规旧章,创设新的制度,有效地建构他律保障。在他律制度的创设过程中,应通过学生会等各种社团组织,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或建议;邀请学生代表参加规章制度的制订,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学校新的政策及规章制度,从而使新规更切合实际,易于学生接受。其次,应发挥好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中间纽带工作。一方面,通过他们将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向学生进行说明,保证各项新规能够得以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达到他律制度与自律制度相结合管理的目的。最后,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共同制定规范班级行为的各类规制,如班风、班规、班纪、操行以及校内外活动安全预案等。在制定过程中,要向全班学生征求意见并进行表决,使这些规章制度能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并认真实施,以达到从他律制度向自律制度层面的转换,最终实现积极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此外,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应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激励机制,以营造宽松宽容的环境,使广大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并激发其成就动机,为班级管理贡献智慧。[5]通过制度上他律与自律双向积极建设,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等校内日常行为准则与调控依据,也有助于增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创建信息化班级管理新模式

高校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渠道一般为:校学工处———学院分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干部———学生。在这种多环节的传递模式下,信息传递不顺畅,同时层层转达,还容易造成信息失去时效性和准确性。[6]另外,如前所述,学分制下“跑班”上课形式使同一班级学生流动性更强,在校园内分布范围更广。传统班级信息传达模式遭遇严重挑战,信息传递需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收到的管理效果却大打折扣。原因即在于传统模式使师生交流固化在一定时空(校园)内,正面交流还可能使学生掩藏很多隐性想法,难以把握其真实性。[7]因此,传统的班级信息传递模式已与当前班级管理实际,出现严重脱节。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其影响已波及社会各个层面。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其日常学习与生活均与网络密不可分。因此,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班级进行管理成为可能。创建信息化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班级信息传递渠道的网络化,二是班级管理途径的信息化。班级信息传递由于网络交流媒介的不断推陈出新,其具体形式多样。例如,构建班级博客、QQ群、飞信群、微博、微信、公共E-mail等,这些网络工具的功能各有特色。班级博客日志实际上就是传统班级日志的信息化,由原来的非公开,变成了班级成员之间互动的平台;班级QQ群则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工作及生活等各方面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飞信则可以将重要信息以短信形式发至班级每位学生的手机上,大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公共E-mail可以发布并存放一些重要的班级文件,如公示材料、课件等。这些网络化的信息传递渠道无疑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这些信息传递渠道还方便班干部、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校学工处及时准确收发信息,便于及时发现与解决各种问题。班级管理途径的信息化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展开各类班级管理活动,来延伸、拓展传统管理方式中的局限。而这种形式也正是班级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班级信息化管理具体主要通过天空教室、虚拟社区(含德育园地、学生BBS及家长论坛等)、班级电子档案等载体实现。通过网络课堂可适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虚拟社区则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交流渠道,家长也可及时关注子女在校成长状况,便于校内外协同管理。对于班级电子档案,在建档时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平时学习、活动及奖惩等信息适时完善,既便于掌握学生各种动态,进行针对性管理,也有利于公正地开展各种评优评奖工作。信息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实施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彻底否定,而是在继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活动组织化程度高、统一安排,教育管理严格,评价机制完备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改革,取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及信息化班级管理模式之所长,对班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实际上,这正是报告中所倡导的科学发展精神的落实与体现。综上所述,只要坚定信念,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分途并进,多管齐下,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在创新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取得新成绩,从而为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作者:朱继光 李浩野 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浅议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篇3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方法

高校的班级管理要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既要坚持原则性,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实际学习生活环境,讲究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的科学性。在全社会大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具备勤于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结合长期从事班级管理的经验,浅谈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方法。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班级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高校班级管理者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方面,一个人可能由于许多原因会干一行,但并非都爱这一行。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工作。这类情况的管理者,应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培养对工作的热爱和兴趣。另一方面,一些人也有可能爱这一行,但并非“专”这一行。对于这类情况,管理者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切不可固步自封。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爱自己所干的这一行,努力“专”这一行。在到达“专”的过程中,离不开对这一行的热爱和学习。

1.坚定政治信念,培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班级管理者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直接的教育者和实施者。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所以,必须不断提高高校班级管理者自身的思想素质。

2.为人师表,好的班级管理者离不开高尚的道德素质。班级管理者应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注重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做到慎独,品行端正,诚实、公正、谦虚,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师德。在现代社会中,管理者人格魅力十分重要,因此班级管理者一定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与管理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3.忠于本职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很重要。高校班级管理在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同一班级有着许多不同的方面。这就意味着班级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具备多种知识技能,成为一个多面手。班级管理者时常会遇到班级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遇到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专业学习、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应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班级管理者必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高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在思想、行为、心理、学识等方面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对周围社会环境缺乏理智的认识,偏激的特点非常明显。所以,班级管理者一定要深入学生生活,用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1.多观察。作为管理者,要仔细观察整个班级的状况,及早发现整体性问题,并及时解决。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预防,尤其是对班级风气,管理者应该准确调控。细心的人总是会在表象中发现问题的根源,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如日常行为、语言、表情等。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早早教育,防患于未然。

2.多沟通。作为班级管理者,能否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这是管理者融入集体很有效的方法,也是管理者了解班级基本情况的主要手段。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部分学生个性突出,学校的管理规定和集体教育并不能使之言听计从。作为集体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与学生保持有效的沟通,能够起到疏通思想、解疑释惑、联络感情、增进团结的作用。目前,高校一个班级人数在15~30,能够保障班级管理者与学生有效沟通可以实现。班级的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班级管理者要在实行统一管理教育的同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使个别教育与统一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不忽略任何一个人,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

3.发挥活动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活动这一特殊的载体是高效管理中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大学期间,学生精力旺盛,自尊心强,不服输,敢于拼搏,自我表现的欲望也特别强烈。学校应定期举办爬山、徒步运动、联谊、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内容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这对凝聚整个班级有着很好的效果。

三、讲正气、讲民主、讲公开,让班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班级管理中,很多具体的工作成为日常班级管理者最为烦心的事情。其实,如果做到讲正气、讲民主、讲公开,这些问题会很好办,主要是班干部要选择好、发布命令要合理公开、评选活动要公正,做到奖惩分明,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摒弃消极思想。

1.重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善于把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与选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当然,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的前提是选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班级干部选拔很重要,一个班级整体状况的好坏,与班干部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高校中,好的班级的班干部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搞特权,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始终为班级整体利益着想。不称职的班干部往往在当选程序上存在问题,干部的考察、监督存在漏洞,导致干部威信下降、班风涣散、人心不齐。班干部是班级的主心骨,是学生的领头羊。其素质决定着班级的整体状况,所以,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班干部任命,防止出现用人失误的现象发生。

2.评优活动要客观公正,奖惩分明。班级的各种评优活动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班级管理者应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当然,可能很多问题会特别棘手,但是只要出于公心,着眼大局,注意方法,一切就会容易处理。

3.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密切相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持续性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有着良好的育人功能,这种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好的环境是一个人成才的基本条件。班级管理者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重视制度约束人,重视文化熏陶人。(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是一个人特殊的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学业和娱乐的不均衡、社会现实与感情世界的差异,都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积极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3)有助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重视班级文化的独特作用,并将其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平台,目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发挥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人说,高校的班级管理,是技术,也是艺术。但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很好地结合,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是对每一位高校班级管理者的考验。但不管怎样,都要讲究方法,关键在于认真学习,用心,深入,切不可停留在表面。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对工作充满热爱。毛主席说过一句极其朴素而深刻的话:世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明白,一切事物都应在认真的前提下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策略 篇4

一新时期高校管理面临的问题

1.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落后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以日常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常规事件为主, 注重的是班级里的一些内部和局部以及一些学生单个的班务事件, 这种班级管理的方式极大地耗费了管理人员的精力, 因其从班级外部到班级内部、从组织上再到班级个体的管理形式, 有着单向性和权威服从性。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精神贯彻落实的效率;另一方面, 面对新时期带来的各种新情况, 这种原有的管理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进步, 在新形势下显得捉襟见肘。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参加班级管理, 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浪费了学生个体的潜力, 也让学校和班级成员之间难免缺少直接对话、互相理解的机会, 甚至有可能制造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不理解, 引起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高校学生个体差异大, 难以管理

近年来, 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 学生的个性非常强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差异非常明显。再加上近年来的大学扩招情况, 虽然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上大学的机会, 但也造成了班级中个体差异明显, 素质、思想觉悟良莠不齐, 班级成员的变化必然给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 给高校班级管理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教师和学生的数目相差极大, 班主任日理万机, 只能让学生自由发展, 任课教师教务繁忙, 教学任务繁重, 无暇管理学生, 而辅导员也有着大量的学院的事务需要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学生的力量, 学生的事情由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许多弊端, 学生由于经验不足, 处理事情的方法往往不够合适, 在面对一些特殊状况时一样是无可奈何。这样, 学生管理往往难以落实, 就算是发动班委会、学生会也无济于事。

3. 学分制与宿舍影响了班级管理

在大学教育里学分制是一个亮点, 也是大学教育管理的一大特点。学分制使得同班同学也会因为选修了不同的课程而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这样, 班级这个集体自然就不像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中那样坚固。班级的集体概念也在学生的感觉中渐渐淡化, 利用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也越来越艰难。即使在上自习时, 也会因为流动教室的原因, 同班同学不会在一起上自习。班级活动受到了限制, 班级管理自然也难以落实, 这也会引起很多的学生问题。基本上大学生一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寝室。晚上要在寝室休息睡眠, 白天去上课, 上课之后又要回到寝室, 闲暇之余在寝室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所以, 寝室作为一个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活动场所, 以寝室为小组的关系已经形成, 寝室的观念渐渐影响了班级的观念, 更加干扰了班级的向心力。

二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1. 集体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要想让班级管理落实下去, 就要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要想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就必须要加强班集体活动, 这样班级里的学生才会对班级渐渐产生依赖, 进而共同为班级荣誉而奋斗。可以由班长组织每天到一个教室一起上自习, 鼓励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解答疑难问题。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 班级的凝聚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当佳节来临之时,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系列如晚会、歌唱、演讲之类的娱乐活动, 也可以一起去看电影、野外烧烤、溜冰、游泳, 同学们长时间在一起, 感情自然就深厚了, 对班级的依赖性也就建立起来了。

2. 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竞赛

校方为了深化班集体的地位, 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竞赛。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班级活动, 如踢毽子、篮球赛、足球比赛等集体性活动;也可以号召学生们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环境优美的室外一起放风筝, 比一比究竟哪个班级的风筝放得好。还可以举行庆祝晚会, 让每个班级准备集体节目, 在全班学生一起排练时最容易培养集体凝聚力。以班级为单位的竞赛最容易培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当全班学生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 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就一点点壮大了, 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学生的努力为班级带来了荣誉时, 不知不觉中, 学生就会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 这是班级管理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 也是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

3. 以人为本, 切实解决学生问题

在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时, 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良好的管理方式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新时期的科学管理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以人为本, 以班级学生为本, 以班级的学生为主体来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 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 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班级管理, 可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发动教育、管理、学生自我管理, 以班级管理掌控一切, 以求同存异的理念把大家结合成一个牢固的班集体, 变管教为人性化的疏导,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更新管理思想, 让高校班级管理变得科学化。班级管理应发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活动中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这样才能让高校管理在班级这一块走得越来越远。在这个过程中, 班委会应当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带头搞起班级管理, 主动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 主动关心同学,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多思考, 多为同学办实事。不断对班级管理活动进行反思, 让一切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更加人性化。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新时期的大学生们有着与往常相比完全不一样的特点。高校管理的对象变了, 高校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思想也要跟着变化, 我们要更加重视班级管理的地位,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人群, 班级管理也要焕发出新的光芒。这对于班级管理来说, 不仅是一次挑战, 更是一次机遇, 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不断加强班级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制度化, 这样高校管理教育工作才能向着中国特色教育的目标大步迈进。

摘要:在现代高校教育中, 高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班级是高校管理落实的重要单元, 是高校落实各项管理教育工作、落实管理精神的重要阵地, 班集体更是让学生对所在高校产生良好归属感的关键。本文从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班级入手, 提出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作岭、张传艳、李高飞等.“双主型”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

[2]董福龙、陈皓云.浅谈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1 (11)

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篇5

【摘 要】高校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集体,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亟须我们认真探讨关于班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2-002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高校在逐年扩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就对高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包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我们认真研讨解决。

一 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一个重要阶段。经济增长快速,社会化程度加深,利益格局重组,各种价值观激荡,生存空间和环境竞争激烈,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大学生因为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等,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父母宠爱,经历世事较少,自我意识较强,缺乏独立生活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承受能力比较弱,极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愤怒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马加爵、药家鑫事件等引发的社会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大部分自我封闭,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同时个人自尊心又较强,内心敏感、脆弱、悲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很难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班级管理缺乏规范的制度

高校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成文的制度,二是不成文的制度。成文的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班级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维护学生个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成文的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法”的约束力,是学生的行动指南,也是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辅导员通过组建班委,按照学校管理的要求,通过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依据成文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这种管理方式严肃而缺乏活泼,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极易形成与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对立情绪,导致学生参与有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班级中不成文的管理制度主要指班级长时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风气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与恒久性,如班级优良的学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等。不成文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中的“软实力”,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建设较为落后,管理者站在“求稳”与“免责”的角度,制定制度时过多考虑的是怎样“管住”学生,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话”,反映的仅仅是学校部分管理者的意志和意愿。这类的班级管理制度脱离了学生管理的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3.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否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切合学生实际、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活动,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高校班级和社团活动只注重形式,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学生缺乏沟通的渠道。

有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大多重在堵而轻于疏,学校以及班级活动管理亦然,有什么活动,大多都是以分摊任务、压迫式的方式进行的,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使学生不出现“问题”,以考勤等强迫的方式让学生不得不去参加各类活动,即使是学生有课,遇有重大活动,也让学生请假参加活动,学生有时成为演员、有时成为看客,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倦怠、精神疲惫,对参加活动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对立,增强了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4.学生就业规划意识淡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当代大学生依然缺乏就业规划意识,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没有方向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显得十分茫然,不知道毕业后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由于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业预期较高,缺乏求职技巧和方法,缺乏求知过程中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等、靠、要的心理,不积极主动地去就业,害怕就业,害怕失败。

二 高校班级管理的建议

1.以人为本,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自由意识和平等意识。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如何管理学生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维持秩序的层面上,而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心贫困生,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班级管理的目标不能仅仅是让学生乖乖地遵守纪律,让学生认真地学习,而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人。以学生为本,要多到学生宿舍、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要培育学生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位,陶冶情趣。因此,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是关键。

2.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高校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行为规范制度、民主制度、班会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制度建设一定要有明确的条文,使学生能够明确应从哪些方面来要求自己,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高校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要求,是“他”律,是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高校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行为的规范性依据,使学生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心的自律。班级管理制度在规范学生行为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让班级集体生活和活动在制度的控制下进行,才能使班级集体活动有序开展。高校班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吸取班级管理经验,在通过班会讨论表决的基础上确定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和完善,最终成为成文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班级管理制度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

3.以网络为载体,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具有了及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高校班级管理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使网络成为沟通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可以通过QQ群、飞信和班级博客等有效方式,把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在班级博客、日志或者班级QQ群上,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情况、事情的处理、活动的安排等,了解广大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对于不方便和学生当面沟通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一对一”QQ聊天的形式进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也能够在QQ聊天中畅所欲言,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班级的有效管理。

总之,提高高校班级管理效能的内涵非常丰富,辅导员要在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方向上建立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思考与探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增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推动高校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2]孙亚林.浅谈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消费导刊,2009(24)

[3]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篇6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载体,但随着高校的扩招造成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致使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深入剖析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通过班级管理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而班级是师生学习交流的集合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实现班级组织目标的基础。[1](P.11)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是指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班级,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创造性的集体。而“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獨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2]。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探索大学生班级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集体。

一、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总是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对象,它把学生听话、顺从和遵守纪律作为管理目标,它过分突出班级管理者的权威,把班长、团支书的功能强化放大,而其他班委成员的作用被弱化,致使班级成员对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降低,且无法对学生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回应,这样就造成管理者与学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这种管理教育学生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最终导致了班级管理效率的低下。

(二)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弱化了班级管理的功能

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大量的学生将兴奋点转移到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专业课程和群体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管理带来了冲击,使得传统线性管理模式更加无法实现其管理目标。[3]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教育资源紧张使合班上课成为普遍现象,使班级弹性增加,班级成员流动性增强,班集体观念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组织比较困难,这就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学生个体性差异凸显,作为教学基本单位的班级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弱化了。

(三)高校扩招使学生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学生工作首先要正视的就是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家庭背景、职业背景和不同智力基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及变化。而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单一,片面追求刚性化管理的效率。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的环境和形势下,学生多元化发展诉求变化必然使宏观上高校学生工作和微观上的班级管理同样面临增强面向学生“服务功能”的现实压力。[4]其次是学分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学校班级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班级内部人际交流的重要作用。而且传统的班级活动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活动吸引力下降。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班级意识淡薄,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四)学生的多元化取向使班级凝聚力下降

随着“90后”开始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其思想观念、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在学生头脑中。再加上父母从小对其备受关爱,缺乏社会锻炼,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情感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这样会造成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价值实现和个性的发展,对集体活动不够重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严重下降。

(五)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班级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班级都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且部分班级管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由于缺乏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导致对规范学生行为的效力下降,致使班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六)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数量”匮乏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加了,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却没有改变,致使学工人员和学生比例失衡。此外,部分大学仍然实行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这些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承担着管理学生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这两者之间,常因为经济利益而使其轻前者而重后者。这就使班级建设和管理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对班级归属感的下降。

二、改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关乎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着力推进高校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转变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

1.推进分层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构建辅导员、学生干部、一般学生成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其中辅导员起带头指导作用,学生干部起策划实施作用,普通学生起响应作用。各层次内和层次间的人员通过团结合作、相互配合,开展各类经验和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2.实行班级的民主管理模式。所谓班级的民主管理模式,是指学生以班级制度为行为准则,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班集体会议或者其他形式对班集体各项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参与,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和谐氛围,实现班集体成员全面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强烈的“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在班级建设的管理中,辅导员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其目标行动也应该是一致的。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辅导员给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建设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这种民主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思想意识,促使其成才。

(二)构建班级心理契约,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心理契约是指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值。[5]而班级心理契约是指大学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师生双方彼此期望的主观信念。它是一种心理理解和感知,是联系师生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育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反映了教育关系的本质面貌。[6]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期望、提升教育管理者素质、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构建班级奋斗目标、制定合理制度,构建一个聚凝力强、和谐美好、积极向上、互相关爱、健康活泼的班级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进行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加强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在网上建立师生、生生进行交流、学习、管理的平台。通过建立班级信息网,紧扣班级工作内容,突出实用性,涵盖班级动态、班级风采、学生风采、自律天地、制度建设、班级数据库、辅导员信箱和社区生活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各个栏目。实行班级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将工作按轻重缓急区分,节省了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精力;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面前做到最快响应,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班级建设中,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做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备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配备得好,效果将事半功倍。作为高校班级建设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修养。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才能,善于调查研究,注意工作方法。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还必须热爱这一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其次,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密切联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高校班级的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应全方位的接近和了解学生,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知他们所想,明他们之所为,通过谈心、商讨,吸取学生的意见。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还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信任学生。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且能更进一步密切师生感情,保证班级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郭光初.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传统班级管理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

[4]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5]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6]华南.心理契约:大学班级管理新境界[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7]刘伟,左殿升,官瑞祥.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责任编辑:周来顺]

收稿日期:2012-02-05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篇7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社会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治”的状态。我国的高校班级管理目前同样也没有跳出这个模式, 缺乏制度的依据和操作的指导, 再加上之前对高校班级管理研究的不重视, 导致我国高校班级管理发展滞后, 无法满足当前高校的战略发展。本文拟参考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操作, 为高校班级管理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希望能为高校班级管理略尽绵薄之力。

1 我国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困难

1.1 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的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等日趋复杂, 人们的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的转变。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与时俱进,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人过度追求物质生活, 抛弃理想信念, 丧失艰苦奋斗的作风, 缺乏社会责任感, 团队协作意识差。

这些问题容易使大学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集体观念;对他人要求高, 而对自己要求低;对自我的期望值过高, 而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会进一步导致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 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管理者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2 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

高校是一个熔炉,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五湖四海, 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生活习惯、思想方法、处事方式的不同, 加之现在独生子女的占比高, 使得这些差异更容易激化矛盾, 不利于班级管理。例如贫困生资助问题, 大学生网瘾难戒问题, 大学生校外同居问题, 以及就业问题等, 这些都是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所面临的普遍难题。

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用以前的管理办法已经无法妥善的解决, 有些问题是近年来才出现的, 以往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参考。这也要求管理队伍能不断改进, 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1.3 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高校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这就要求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必须专业化。一支专业稳定的管理队伍, 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保障。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队伍, 但是从目前来看, 辅导员的稳定性较差。

2 企业管理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

高校班级管理和企业管理同属管理学范畴, 两者拥有一些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用企业管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高校班级管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不同, 因此, 我们也不能单纯的完全套用企业管理, 而要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

2.1 高校班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异同点

2.1.1 两者的相同点

企业管理和高校班级管理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两者关注的焦点都是人。企业管理的对象是员工, 高校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是活力的源泉, 在组织中具有最关键的作用, 不管是员工还是学生, 都是企业和高校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把对这两个对象的管理做好, 企业和高校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致可以分为招聘、培训、薪酬体系、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五个方面;同样的, 高校班级管理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分为大学生涯规划、教学管理、激励制度、绩效管理、师生关系五个方面。在这五个方面, 企业管理和高校班级管理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点。

企业招聘员工时, 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确未来的工作内容;而高校招生, 同样要为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与高校对学生的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为了让管理对象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企业的薪酬体系与高校的激励制度同属于报酬范围, 让员工与学生“劳”有所“报”。绩效管理属于目标管理, 企业和高校都有自己的目标, 企业追求利润, 高校追求成绩, 道理是一样的, 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 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的潜能, 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高校培养学生, 开发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 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员工关系和师生关系都极其重要, 一个好的组织环境有利于组织的健康发展。

2.1.2 两者的不同点

上文列举的一些企业管理和高校班级管理的相同点,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很明显的不同点, 在实际工作中, 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1) 管理对象的不同。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 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校的学生。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雇佣的关系, 而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则是教导的关系。

(2) 管理目标的不同。企业管理是为了把不同的个体行为整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组织行为, 从而为这个组织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是一个逐利的过程。高校班级管理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学习, 从而为整个社会培养出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级人才, 整个过程是带有公益性质的, 而非逐利的过程。

(3) 激励方式的不同。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往往是物质化的, 对某个目标的达成一般都会明码标价。而高校对学生的激励一般则是精神化的, 会给予学生一些奖状、证书、荣誉之类。高额的回报如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等诱惑着员工, 员工为了完成目标, 往往会同心协力合作, 互相彼此依靠, 纪律性很强。高校除了正常的教学外, 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 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约束, 而不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强制约束, 班级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诱惑性也明显低于高额的回报对于员工的诱惑性和激励性。

2.2 高校班级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注意点

2.2.1 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高校班级管理的根本宗旨, 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政治精神。

学校的作用是教书育人, 其中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书, 二是育人。教书, 顾名思义, 指学校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学习, 掌握更多的知识。育人, 则是指学校除了要教会学生生存、工作的技能, 还应教会学生以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校应该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

2.2.2 与学生交流对话

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 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 内心渴望平等、自由。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在个体上更是平等的人身, 因此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 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与学生平等对话。

2.2.3 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辅导员要敢于把班级交给学生去管, 只有当全班学生都参加管理, 把教师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3 结束语

高校班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专业辅导员则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好专业辅导员的作用, 将高校班级管理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问题, 将是本人往后工作的研究方向。本文仅是抛砖引玉的粗鄙之作, 希望能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尽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

[2]约翰 M 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 (原书第9版) [M].赵曙明,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之己见 篇8

我认为, 作为一名辅导员, 就应该热爱这项事业、忠于这项事业, 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毕生的精力。在实际工作中, 我非常注重用真心和诚意来对待我的学生,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比如, 我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按时上课, 我自己首先以身作则, 恪守职业道德, 不迟到不早退;我要求学生有集体荣誉感, 有团队协作精神, 我就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我要求学生要乐于助人, 为人讲究诚信, 我就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对班级管理的座右铭是“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因此, 我注意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爱来教育、引导他们。

2 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使用

多年的班级管理体会告诉我, 要想班级管理出成效学生干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 也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为辅导员开展班级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主张要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高度主人翁意识的学生干部队伍。那么怎么培养呢?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 让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摆正好心态。其次, 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让他们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样在工作中便能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另外, 我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量化考核制度, 使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具有可比性。对工作表现好的班级干部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在入党、评奖和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工作表现差、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的班级干部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指出其不足, 并责令改正;对屡教不改的班级学生干部我会及时进行民主评议并适时撤换。

3 不断加强班风、学风、班级制度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够带动广大学生认真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但是, 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为保障。针对各个班不同的情况, 我牵头制定了有利于班级长期发展的班规。为了保证制度的认真落实, 我在各班都组建了由班级干部牵头的监督小组来确保制度的落实。同时, 针对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 我每周都召开主题班会, 大到角色身份的转变、如何适应环境、专业学习技巧、大学生涯规划、职业发展, 小到行为规范、为人处事, 借助生动的案例和多样的形式, 逐一灌输给我的学生。

我带的护理专业的学生, 在她们大一刚进校的时候, 我就明确地告诉每一位同学, 除了专业学习以外, 对于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 这样, 学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学习中, 我严抓出勤, 绝不允许任何学生无故迟到、早退或旷课。我还非常注重和任课老师沟通, 及时掌握她们的学习情况。上实训课的时候, 我几乎每节课都要去看学生们的操作。期末考试前, 我还会到学生宿舍去, 针对重难点对学生进行抽背, 大大提高了考试的过关率。

通过这样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我所带的班级普遍表现出出勤率高、学习氛围浓厚的特点, 我的学生多次参与学校宣传片的拍摄和实训室的讲解工作, 在“三进三同”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 表现也很突出, 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4 深入到学生中去, 主动和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 我们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要让学生信任自己。其中, 关心学生就是打破师生隔阂一个很有效的办法。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和我成为朋友。在工作中, 我比较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主动帮扶, 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做兼职的机会, 让他们学会适应环境、自力更生。

5 努力为学生就业铺路

学生毕业就要就业, 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敏感问题。我尤其重视学生就业的问题, 从大一开始, 我就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班会;大二实习之前, 我又专门传授给学生就业方面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使他们能够轻松、顺利地走上实习和工作岗位。例如, 我所管理的护理ZK13904班的夏某同学, 专业过硬, 又有播音主持方面的特长, 在重庆江津区人民医院实习时得到了医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实习期间我特意让夏某抽空回学校, 给其它在校的护理班学生做报告, 现身说法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激励了在校学生。

多年的辅导员工作, 使我深刻感觉到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实际工作使我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人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辅导员工作必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关于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篇9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思想和生活习惯肯定不一样,很少的人组成的班集体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在这种复杂背景下,许多班集体产生了通病,就是班级凝聚力不强,学生对班级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高校班集体缺乏凝聚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要求班级成员之间要具有较高的心理互赖性,成员接受班级设定的共同目标,成员能够了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借助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纠正和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在表面上形式地遵守和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注重监视同学的违纪活动和犯错行为。这样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和教师对立起来,把集体分成个人,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严重影响,也使得学生感情被冰冷的规章制度所取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加上班级规章制度不是由学生民主讨论的结果,所以制度固守陈旧,不会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其次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只是单纯反应学校管理者的意志,使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空间。

3、定位模糊

定位模糊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自身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教师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和指导者,承担着大量工作。如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进行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分担着贫困生和学生宿舍事宜等大量事务性工作。面对如此内容繁杂的工作,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时间一长,容易对自我发展空间不满足,继而不能满足家庭需求,无法满足职业期待。这些情况常常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容易使班级建设停留在基本事务层面,无法深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作为高校学生,特别是刚刚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和高中期间接受了大量的固定学习模式,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模式和方法,当进入大学后,面对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早前形成的固定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摆着他们面前的是怎样进行重新定位,包括学习模式的重新选择。

二、班级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教育目的理解片面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它反映了人们在专业、人格方面的培养和标准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某类人才的需求和倾向。因此,反映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是教育的归宿和目的。因此,学校除了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还要帮助学生实现生理、心理、智慧、品性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许多学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导致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与他人团结合作的培养都被忽视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归属感下降甚至丧失,学校的教育目的也出现偏差。

2、对学生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学习目的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学习理由和目的上存在不同。第二,学习背景和基础因人而异,并对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产生影响。第三,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因人而异,继而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学生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因人而异,这使得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到不同影响。因此,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学习个性,教育者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3、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目前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使许多学校陷入一种误区,认为效率和效果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其实,效率和效果既不是学校的唯一目的也不是学校的根本目的。作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管理机构,学校的一切活动必然与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学校的管理活动志在促进教育,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发展,通过管理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但是,一些高校却注重管理,忽视教育,只注重学生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按照学校的规划进行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个性化需求,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教育目的出现偏差,达不到教育的实质目的。所以,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对策分析

1、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班级制度基础

制度是实现管理的重要手段,正是有了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管理机制和更加完善,才使得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能够引导教师、学生向着正确的行为规范从事活动,能够实现管理活动的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因此,实现制度规范化,不仅仅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活动规范,是班级管理高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个班集体向着先进优秀水平前进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全班范围内广征意见,民主讨论,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注重制度的反馈,在执行过程中有不适应班级管理的要及时进行修改和重订。除此之外,班级规章制度应该具有教育的目的,不能与教育政策相违背。

2、明确教师和学生角色

辅导员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清晰定位,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提供给班级干部和骨干一定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干部管理能力提高,在这个基础上适时构建学生和班干部平等交流的平台,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提供条件。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对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和强化,实施“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3、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促进班集体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班级凝聚力,就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学生管理思想,掌握学生管理新方法和新理念。当然,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1 1)

新时期高校班级与宿舍管理浅析 篇10

(一)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任何管理行为与措施, 都具有一定的人为目标, 班级管理也不例外。从广义上讲, 所谓班级管理, 是指为保障班级教学、教育以及各项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施教与协调行为, 它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 班级管理是指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对班级进行的目标化组织、施教与协调行为。由于宿舍社区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辅导员意识的弱化, 班级管理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管理主体没有深刻认识到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是班级建设成效的基本前提, 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高校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是高校学生基本组织形式, 对于整个学校管理工作来说, 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和可靠保障, 而班级管理工作, 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 在整个学校管理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缺乏班级管理, 校方则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风状况、内部关系和矛盾等关系学校发展与决策的重要细节。因此, 高校班级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2.班级管理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高校班级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各种活动及个人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管理的作用就在于为班级的每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班级管理是班级建设的前提, 而班级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班级建设成效离不开每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以及辅导员的正确引导。通过良好的管理, 可以实现不良风气传播最小化, 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终形成团体效应, 实现学校的优良校风和正常运行。

(二) 新时期优化班级管理应从三方面入手

高校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与责任人, 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班级管理除了辅导员实施管理行为以外, 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班团学生干部与辅导员之间具有密切的分工配合关系, 如图1所示。如何更好更高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辅导员应在每一学期, 制定详细周密的班团培训计划。很多高校辅导员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因为学生干部是整个班级管理主体的重要部分, 班团培训的意义在于能够迅速地让学生干部了解并掌握自己的职责, 优化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整个学生干部队伍应作为团队建设来抓, 只要培训好一个管理团队, 就能够保障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 通过分专题的系统培训 (比如人际交往、管理的艺术、演讲与口才等) , 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2.作为高效辅导员, 班级管理一定要实现信息化。如今高校的辅导员大都具有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如Office、Excel等, 但是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对采集的文件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 比如, 文件夹的设置与归类就十分的重要,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 辅导员在新建文件夹以后, 可以通过鼠标右键属性栏, 改变文件夹的样式, 这样就能实现快速查找。另外, 应用Excel软件制作一张所带学生的综合信息表, 栏目包括班级、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码、个人电话、所住寝室、寝室电话、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个人爱好、大学期间奖学金及所获殊荣、过级情况等13个项目, 定期不断的更新或补充信息, 这些工作可以放手让班团干部来制作, 如果所带班级较多, 就把所有的信息复制粘贴到一个文件里面进行系统管理。

3.辅导员在管理教育层面应该注意语言技巧。根据当今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平时应仔细观察, 以鼓励表扬为主, 以客观批评为辅, 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实施“人性化管理”, 仁慈善待自己的学生。为了保障整个学生团体的健康发展, 如遇到个别屡教不改且长期影响他人的学生, 则采取制度化处分。

(三) 宿舍管理是高校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学生宿舍作为“第二课堂”, 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学校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责任。所谓宿舍管理, 是指学校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空间, 以所住学生为管理对象, 为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施教、服务与协调行为。高校宿舍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新的特点。

1.高校宿舍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 班级管理和宿舍管理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班级建设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宿舍文化建设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宿舍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绩效。

2.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有利于建设优良校风。校风是学校群体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念、意志风格以及利益等方面的综合体现。高校宿舍管理无疑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建设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校风建设的质量, 健康的宿舍文化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加强,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学风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高校宿舍管理具有规范性。高校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较大, 宿舍的学生安排原则上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采取同寝室的同班级原则, 这样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管理空间,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也为他们提供了相对统一的作息时间。另外, 寝室作为学生的经常性生活场所, 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陋习都在这里显现出来, 作为辅导员, 应该经常深入学生寝室, 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 以室长管理模式, 制定寝室规章,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寝室作息。

4.高校宿舍管理具有服务性。在宿舍管理的服务层面, 许多高校取消了以前的后勤管理模式, 引入了物业管理公司, 使得宿舍社区化和服务化特点更加明显。但同时要看到, 高校物业的引入在提升高校服务水平的同时, 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依赖性。

5.宿舍管理具有复杂性。宿舍管理和班级管理相比,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复杂性 (如图2) 。从管理者角度来说, 宿舍管理涉及高校辅导员、后勤部门、物业公司、学生处、保卫处等。从学生生活空间来说, 年满十八周岁的大学生, 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辅导员进入学生寝室的时间段不能像进入教室那样自如, 特别是异性学生寝室。因此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很难真实掌握学生的寝室状况信息, 从而使寝室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 新时期改进宿舍管理应注意四个环节

1.宿舍管理需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宿舍管理的关键与突破口是宿舍文化建设, 而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是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主动, 学会做人与做事, 形成互相关心、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 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规范的道德行为, 使学生在全新的宿舍文化影响下不断发展。

2.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高校宿舍管理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各部门如物业管理公司、教务处、保卫处、学生处以及各院系辅导员的通力合作。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应及时同校保卫处联系;宿舍硬件的不完善, 应向后勤或物业管理公司申办;对于学生的生活陋习以及违规行为, 需要辅导员的耐心施教。

3.积极营造学生宿舍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努力, 良好的宿舍文化所展现的特点是宿舍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生活中相互关爱、学习上互相帮助, 不仅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而且能够给宿舍成员提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的成长氛围。宿舍文化建设应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低俗文娱对学生的侵害, 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

4.通过学校及学院的学生会常规部门, 定期检查评比宿舍清洁卫生及整洁状况并将结果通过批评和表彰的形式定期公示。对于受褒贬的宿舍, 能够促使学生搞好寝室卫生, 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屈一泓.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7, (3) .

[2]张晓红.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教学与管理, 2006, (24) .

[3]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上一篇:后设计下一篇: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