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民素养目标

2024-05-11

学生公民素养目标(精选三篇)

学生公民素养目标 篇1

●数字伦理与道德

数字伦理与道德教育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培育遵循数字伦理与道德的公民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例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发布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中,明确倡导学生要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对使用技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负有数字公民责任的领导力。[1]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简称AASL)发布的《21世纪学习者标准》责任标准中,重点规定了数字公民的行为,如尊重版权和知识自由的原则,遵循道德和法律准则,践行安全伦理的行为等。[2]日本中央教育审议发表的《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的应用状态》报告曾指出:必须教给孩子有关隐私权、著作权保护、安全性等信息伦理道德知识。[3]

数字伦理与道德主要是指数字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包括法律与法规、道德与礼仪等方面。数字伦理与道德方面的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例如,日本静冈县富士市立田子浦小学对本校著作权教育指导内容的规定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了解著作权的概念;六年级学生要了解拷贝著作的处理和信息发送的责任;等等。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涉及数字伦理与道德教育,其学习目标为:能准确评价已有技术的潜力和局限;能区别技术运用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能在电子环境中尊重他人的隐私;能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认识到尊重知识产权是创新思想的保证;等等。[4]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是一个致力于让孩子在媒体和技术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提出了教授儿童数字礼仪的七个准则:(1)语境就是一切:在一些网络社区可以取比较随意的网名,但如果给学校发送邮件,就需要用正式的名字。(2)在发送信息之前要检查:如检查你写的事情是否容易被误解等。(3)选择高尚的行为:当别人发送粗鲁的信息时,不要进行报复。(4)语法规则:在网络公共场所书写的信息要符合语法规则。(5)保守秘密:在你上传照片、文字和视频时,是否会考虑让自己或他人陷入窘境,如果是的话,就将其视为隐私不要上传或者删除它。(6)不要隐藏:在适当的场合,儿童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彰显自己的个性。(7)记住黄金法则:不要说一些你不会对别人说的话。[5]

●数字安全与防护

数字安全与防护教育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重点。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国家和机构通过开发课程、制定准则等方式,教导学生保护自己的隐私,明确怎样应对网络风险、网络欺诈与欺凌,使学生更加安全、明智、积极地参与网络活动。例如,为了向青少年的在线安全提供建议与指导,英国互联网安全中心(UK Safer Internet Center)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内容包括社交网络的隐私、网络风险、网络交友、个人信息、在线声誉等。[6]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CSA)开发的“C-SAVE”课程,是关于网络个人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的学习课程以及资源,课程内容包括保持网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以及保护个人信息两大方面。[7]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lliance,简称NCSA)制定了一个“STOP.THINK.CONNECT”的指导原则,以帮助所有数字公民安全上网。STOP即上网前,要了解网络风险和潜在的问题;THINK即要明确上述风险是存在的,并考虑自己的网络行为将怎样影响到自己、家人等周围的人;CONNECT即已经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设备,然后要自信地享受网络。[8]根据学校教育需求的变化,新西兰my LGP网站开发出了新的网络安全模型——学习、指导、保护(Learn Guide Protect,简称LGP)。学习:教育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培养积极的道德行为。指导:教育者利用专业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活动,教育数字公民课程活动,并创建积极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校园文化。保护:发展技术、基础设施和学校政策,支持创建安全可靠的技术环境。[9]

数字安全与防护主要涉及个人隐私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欺凌与欺诈等内容。个人隐私安全教导学生保护好个人账户和密码,设置相对复杂安全的密码;在社交网站等公共平台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防止身份盗窃和欺诈;选择正规的途径上网;对自己的文件要及时备份,以防丢失等。网络安全防护教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等设备,做好病毒防护和防火墙管理,及时更新这些防护软件,防止恶意软件、钓鱼网站、计算机病毒等的入侵。例如,Media Smarts网站一直在为加拿大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提供服务,为家长等成年人开发数字和媒体素养项目和资源,目的是让成年人帮助青少年培养数字安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该网站分为三个主要领域:教育、提高公众意识以及研究和政策。其中帮助解决的数字问题包括网络欺凌、网络安全、过度使用互联网、网上仇恨、网上道德、在线营销、隐私等。[10]

应对网络欺凌这种较恶劣的网络行为,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协同应对。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青少年安全上网;家长要关爱孩子,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行为;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防范网络欺凌。应对网络欺凌,可以先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网络欺凌,网络语言暴力、披露隐私、网络骚扰等都属于网络欺凌;然后让其学会如何应对网络欺凌事件,具体方式包括阻断不良信息、不要进行报复、向有关部门投诉、联系学校、告知家长等。例如,最早致力于网络安全教育的网站——Wired Safety,提出了应对网络欺凌的措施:(1)保护个人信息。(2)停止、阻塞和告知。“停止”即在遭受到网络欺凌时,先不要做任何事,冷静几分钟;“阻塞”即阻止事件进一步发展;“告知”即告诉信任的成年人,不要独自面对。(3)在谷歌上搜索自己:删除曾经发布到网上的个人信息,防止身份盗窃和被追踪等事件。(4)远离网络几分钟:放下鼠标,远离计算机,尝试做读书、打球等其他活动,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5)明确立场反对网络欺凌:不要对网络欺凌事件袖手旁观,不要忽视别人的痛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6)践行互联网“黄金法则”:首先,发送信息时明确信息是否有价值,让收信人知道是谁发送的信息,确保发送路径正确;其次,不要在网上攻击他人,未经他人允许不可分享或转发他人信息,不要回复垃圾信息并及时删除。[11]Child net International是英国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致力于让互联网成为儿童安全活动的场所,提出了应对网络欺凌的建议,其中对青少年的建议是:(1)在上网时要尊重他人。(2)发信息前要考虑是否合适。(3)设置自己的安全密码。(4)阻止欺凌事件的发生。(5)不要随便回复。(6)保存证据。(7)告知信任的成人、机构或学校。(8)不要袖手旁观。对家长和社工的建议是:(1)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网络欺凌的对象。(2)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和电话的方式。(3)使用网络工具的安全功能。(4)提醒孩子不要报复。(5)保留犯罪的证据。(6)报告网络欺凌事件。[12]在网络欺凌方面的教育,澳大利亚制定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澳大利亚政府的儿童网络安全委员办公室(Australian Government Office of the Children e-Safety Commissioner)提供一站式的网络安全服务,为澳大利亚儿童、父母、社工和教育者提供有关网络安全的一系列最新信息和资源,并且运营投诉系统,使青少年可以在大型社交媒体网站上报告严重的网络欺凌事件等。[13]

●数字技术素养

数字技术素养是21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各国和组织对数字技术素养的理解各不一样,其中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对数字技术素养的定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使用。ALA数字技术素养任务组将“数字技术素养”定义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发现、理解、评估、创造和交流数字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需具备认知和技术技能。[14]

数字技术素养的内容在不同的组织中也各有侧重。ALA数字技术素养任务组认为一个具备数字技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如下技能:(1)具有多种技能,如查找、理解、评价、创造并交流各种数字信息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技术两方面;(2)能恰当并有效使用各种技术来检索并获得信息、理解查询结果、判断信息质量的能力;(3)理解技术、终身学习、个人隐私及恰当管理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4)使用这些技能和技术,与同龄人、同事、家人及公众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5)使用这些技能,有效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做贡献的能力。[15]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简称P21)发布的“21世纪学生能力”中,也明确规定了数字技术素养内容,涉及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以及信息、通信与技术(ICT)素养三个方面。[15]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此外,数字技术素养的内容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有不同体现。例如,英国Computing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可以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抽象、逻辑、算法和数据表示;(2)能分析计算方面的问题,并有重复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实践经验,用以解决这些问题;(3)评价和应用信息技术,包括新的或不熟悉的技术,分析解决问题;(4)成为负责任的、有能力的、自信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员。[16]

●数字健康

数字技术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给人们的身心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数字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首先,要树立身体健康意识,注意上网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防止眼睛疲劳、头疼等;其次,要关注心理健康,增强自制力,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避免疏离现实的人际交往;最后,学会自我保护并遵守网络规则,知道如何应对不良的网络对话、信息以及不健康的网站,避免受其诱惑误入歧途。

学生公民素养目标 篇2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辛寨初级中学是由辛寨镇原四所初中合并而成,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能容纳3000名学生。学校设施达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现有教职工224人,其中研究生11人,市教学能手22人,县特色教师骨干教师64人,学科带头人18人。

学校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为着力点,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积极打造初级中学名校,力争跻身省内一流。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家委会建设典型学校”和“山东省示范家长委员会”,获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七巧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潍坊市创新50强学校、潍坊市精品活动课程示范校、潍坊市数字化学校、潍坊市科技创新示范校、潍坊市食堂卫生安全示范校等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公民素养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涵养公民素养,提高公民技能。那如何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呢?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公民素养课程的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公民素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通过建立“课题引领、主题带动、实践驱动、行政推动”的运行机制,教育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章立制 形成公民素养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可靠保障。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立体网络,交相辉映,形成了育人合力,使得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步入正规管理的快车道。

(二)携手家长,开辟学生成长新天地

1、家长讲堂,拓展教育资源

学校每学期组织“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培训,家委会都会借此机会,安排教子成功的家长走上讲台,开展“家长讲堂”活动,用他们的授课来启发和教育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委会还聘请部分有特长的家长,让他们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家长参与指导的龙翔武术社团被评为潍坊市百佳社团;花毽社团在今年潍坊市中学生健身赛上获第一名,在省中学生运动会获第五名的好成绩。

2、亲子活动,塑造温馨家庭

每学期,学校家委会都组织亲子励志远足活动。2012年5月26日到6月3日,三个年级的家委会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和家长近800人,到九山黑松林进行了“亲子一日游”活动。2013年5月,初一年级家委会组织本年级学生和志愿参与的家长到辛寨黑山林场进行励志远足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设计相应的考察项目,并与了解当地文化、标本制作、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相配合,以此来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每年,学校家委会都会借助春季田径运动会,在学校艺体卫处的帮助下,组织亲子运动会。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学校家委会已连续组织了两届亲子运动会,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3、亲子读书,共品书香

2012—2013学年度,配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学校家委会开展了“书香家庭”建设活动。上学期组织了国庆节读书征文、亲子元旦汇演、读《牵手报》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下学期,组织了清明节读书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分享•辩论会”、“我家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等。

4、开展闲暇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为解决学生节假日的闲暇教育问题,我校专门成立了社区家委会。社区家委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文体活动、科技阅读、作业指导、才艺培养、感恩励志、集体劳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感受关爱。

5、义工协管,共筑美好家园

学校家委会还积极帮助学校解决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发展。家委会每年都招募家长义工,参与学生的安全监护、宿舍管理、餐厅管理和图书室管理。本学年,小学部家委会重点组织了安全导护义工,负责上放学期间学生乘车疏导及平时校园周边安全巡查。初中各年级家委会重点招募宿舍管理义工和餐厅管护义工,参与学生宿舍秩序管理和就餐秩序管理。家长义工工作不断深化、细化,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帮助学校提高了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2012年12月,学校被省家委会项目组确定为“家委会协管宿舍”主题活动研究的牵头学校。

学校家委会还在广大家长中组织了“志工妈妈”的招募工作,帮助学校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2012年9月,家委会在家长自愿基础上招募了103名“志工妈妈”,让他们与学校的留守、单亲、孤儿等特殊群体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解决这部分学生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帮助他们,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三)以生为本,多方筹措谋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几年来,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教材研发、活动育人,坚定不移地推行公民素养教育。

1、立足课堂教学,吹响公民素养教育的集结号(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思想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组进行划分,一般每组由六人组成,分为A1、A2,B1、B2,C1、C2;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小组长。然后,由各小组自行设计组规、组训和奋斗目标。再通过班主任、班干部、科任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最佳组,在班内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评选表彰优胜小组,颁发优胜小组奖杯和奖品,并确立优胜小组游学激励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2)挖掘学科中的内容,时时渗透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是时时包含在学科知识教学之中的,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公民素养的内容,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全局角度认识各学科本位,时时推进各学科的公民素养挖掘。

(3)合作探究,向过程性教学要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让老师做学生探索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摈弃说教和灌输,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教师站在台下,做学生的鼓励者、提问者、回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辛寨初级中学课堂达标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进行课堂教学达标,达标结果直接与评先树优、绩效考核挂钩。

2、研发教材,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学校国家课程整合指导纲要》,各科依据《纲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语文科,刘永敬老师开发了《古诗文发展记略与名作赏析》;数学科,进行“数学建模下的课程整合”研究;学科知识拓展类(24门),包括社会科学类(15门):《课本剧》、《演讲与口才》、《阅读与写作》、《比较阅读》、《交际英语》、《英语角》、《快乐大阅读》、《秀出我风采》、《快乐阅读与速写》、《世界风光》、《临朐地理》、《骈邑史话》、《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环游世界》、《新闻播报》。自然科学类(9门):《奥数之光》、《趣味数学》、《动漫设计》、《创新实验》、《实验小操作》、《生活中的物理》、《生物园地》、《创意无限》、《巧手快乐行》;活动类(11门):《跆拳道》、《剪之韵》、《墨之韵》、《中华武术》、《瞳悦摄影》、《体育达人》、《纵横棋社》、《墨舞丹青》、《百灵合唱》《CBA篮球》、《花毽》; 特色类(7门):安全课程《让安全为生命护航》、心理健康课程《阳光心苑》、亲子课程《读书分享辩论会》、《亲子励志远足》、德育课程《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榜样在我身边》等。

课程有了,组织实施是关键。为保证课程开展的计划性,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具体做法是:班主任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学部主任进行总协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实行选班走读制,选课人数达到20人后,准许开课;依据《方案》对课时安排及管理、教学评价、保障措施等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课时安排: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两个下午,共90分钟,上课教师要提前一天将教案发到学校教科研邮箱;确立教导处、德育处、艺体卫处为管理机构,对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督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活动育人,体验感悟促提高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公民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以公民素养的提高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把公民素养教育贯穿到常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1)认真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宣讲活动。我校通过校园之声、资料印发、专栏墙报、文化标牌的宣讲,让广大师生了解了我国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与背景,并结合我县、我校实际,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

(2)发现感动,用榜样引领人生

我们通过开展“榜样在我身边评选活动”,实现了用师生鲜活的事例感化人、用常态化的活动教育人、用集体的力量来温暖人的目的。榜样评选的内容包括勤俭节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感恩励志、勇于担责、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孝亲敬长、文明守纪、博学多才等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榜样的事迹,每月一汇总,每学期一展评,学期末进行全校的评比活动。将每周评选出的校级“榜样”事迹,进行整体宣传,由全体师生共同评选出年度“感动校园人物”“感动校园集体”。

(3)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成立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今年3月,以学校德育处为主要阵地,以专职心理老师为引领,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主任、由拥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三名教师、全校班主任及部分优秀教职员工组成的“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计划,以心理辅导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模式,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一名心理辅导员。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三名专职教师,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制 《阳光心苑,关爱心灵》 校本教材,引进 “彩虹积极心理素质训练教学资源系统”。根据年级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深化心理咨询,积极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每月编印一期“心灵绿洲”心理校报,设立“心灵绿洲”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做好个别师生的心理疏导,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等。

(4)开展传统节假日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庆祝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的意义等,从而使他们牢记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进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

(5)深入开展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校非常注重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国家法定的语言文字的推广,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培训、达标活动。将普通话的使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加以考核,将普通话作为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加以规范,经常开展诗歌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

(6)开展“争先创优”评选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各处室和各学部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文明学部”活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创建和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认真检查、评比,及时通报,并总结表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引领,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文明层次。

(7)重视感恩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我们不仅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毕业典礼等节日作为感恩日,这一学期我们还特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用学生身边的孝心故事教育学生。让感恩的心,感恩的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润物细无声般地内化为每个人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四)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话成长

1、积极参与,做学校管理的左膀右臂

我校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学生会成立以来,各部成员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乐于奉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1)加强工作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自我校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一方面协助学校加强安全设施的检查,凡有隐患的都及时向学校汇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协助学校做校园美化、绿化、卫生保洁工作,尤其是每天的卫生检查和星期二的卫生评比工作。

(2)协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学生会通过纪念日主题班会、清理学校卫生死角等活动,把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的开展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校园之声、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措施;参与校园值日,经常对校门、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督查;协助学校做好各类活动场地布置与维护。

(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动一:“学雷峰三关爱志愿活动”。为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将之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将之升华。我校学生会于今年3月2日组织去辛寨镇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活动。

活动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活动。为倡导节约之风,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校学生会在广大师生中发起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活动,号召大家节水、节电、节约粮食、节约用纸。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和光盘活动。

活动三:“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活动。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会组织了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用理想信念引领同学们健康成长。

2、社团建设,为自我发展找出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信息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养成教育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巧辟蹊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发展其特长,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创建社团,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我校共有学生社团49个,社团活动覆盖的学生达2300多人。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广泛涉猎,多角度的体验,把学生们引进文化艺术的殿堂。

(1)人人参与、自主管理

开学初,社团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招募新团员,如武术社团、剪之韵社团的团长带领自己的成员现场表演。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招募特点,场面非常壮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踊跃报名,出现了一人报几个社团的局面。社团负责人按照社团管理办法严格选拔,社团选学生,学生选社团,实行双向选择。

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除了学校团支部进行抽查外,每个社团都要经过竞选投票产生社团负责人,对活动情况、参与活动人数、活动过程、活动反馈、社团成员评价等项目进行详细记录,推动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和自主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2)打造精品社团,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根据社团水平和规模,评选确定了龙翔武术社、剪之韵、飞扬俱乐部等10个龙头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来打造精品,重点推进。目前学校在聘专兼职社团辅导员50名,编写“阳光心苑”等活动课程21种,学校荣获潍坊市精品活动课程示范校荣誉称号。

(3)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相结合,贴近学生。

社团活动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活动口号,在户外尽情发扬个性,展现自我,在锻炼之余享受快乐,力求让学生学好一技之长,终身受用。

3、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展示活动。

为了把公民素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校园内广泛开展公民素养展示活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确立主题,然后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经过充分搜集相关数据,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调查总结报告。最后,在课堂上通过双方辩论的形式,去伪存真,最终达成共识,提高大家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我们举行了《继续提倡光盘行动,坚决杜绝垃圾食品》的展示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我们举行了《对校园勒索说不》的展示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举行了《最美家乡行》的展示活动,等等。

公民素养教育,让我们尝到了教育工作的点滴甘露,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说孩子的心灵是块待播种的土地,那么,我们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学校公民素养教育,我们国家的公民素养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催生职校学生公民素养 篇3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公民素养催生工程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综观各国的公民教育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的,因此,公民素养催生工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并将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认同、内化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我们须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依据,以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作为引导,在职业学校学生公民素养催生工程中,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形成四个中心价值观;进而细化为九个基本价值观:共同富裕、劳动光荣、保障人权、平等参与、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合作共赢、生态文明、和平发展;并将价值观落实到相应的公民意识之中,分别为:责任意识、就业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尊重意识、奉献意识、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意识的形成必然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所以围绕这些关键意识,我们以学期为单位设置了学生的核心行为目标,分别为:做有职业理想的人、做校园的主人、做有道德的人、做合作共赢的人,最后是成为胜任职场的公民。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价值观引领图(见图1):

这样的设计可使公民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相融,有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使我们在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履行公民行为的时候,有了方向,有了保障;而有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升华,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这样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行为养成为评价指标的实践操作模式。因此公民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催生学生的公民素养。

2.回归生活,让学生过上公民的生活是公民素养催生工程的基础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原则,只有让学生过上公民的生活,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公民。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重点,培训教师、创设氛围、改善管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校园内过上公民的生活,从而养成公民素养。

职业学校教师自身公民素养的高低是学生能否过上真正公民生活的关键。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种子教师长期培训研讨、骨干教师定期培训、12所试验校点上轮流培训的方法,通过开设专题的培训班、定期的讲座及研讨会,下发培训光盘、培训教材、网络提供资源等方式培养了一支公民教育的教师队伍,他们成为了学生公民素养生成的有力推动者。

我们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公民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以管理文化为重点,以平等、法治、民主、权利、义务为关键词,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民主参与管理校园公共事务的制度。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单位,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我们明确的目标,在班主任引领下,由学生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选举产生班干部,制定执行班级管理制度,管理班级事务,以此让学生在自立、自治、自理中理解权利义务的依存性,学生掌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法和途径,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活动,将公民教育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丰富课改的内容寻求公民教育的有效载体。我们以课堂民主管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师生课堂平等互动模式的探究为主要方向,利用课堂主渠道来催生公民素养。

3.让“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模式成为公民素养催生工程的主体

“教学做合一”是公民教育最好的模式,结合职校生的特点,以公民实践活动为抓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参加各种公共问题的研究,学会当一名合格的公民。把各种模式方法与内容进行归并,具体形成公民教育两类实践形式。

一是与推动各种公共事务的解决相结合的“听证会”活动。该模式借鉴了美国公民养成方案中的六个步骤:①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②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③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④编制班级方案;⑤报告方案;⑥总结学习经验。我们对美国的公民教育养成方案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加工”,具体做法有:

(1)明确提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和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相结合,与学校课程改革相联系,所以将公民教育实践养成训练开发形成模块化课程:礼仪训练模块、公共政策、法规认知模块、心理教育模块、公共问题研究汇报模块(即社区公共问题研究六步骤)。这样的组合能让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学生研究公共问题打下基础,而参与公共问题研究的过程成了学习的动力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

(2)明确提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我们鼓励学生在选择公共问题时,从校园内、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学校所在周边环境中,去发现经过研究可以改良或改善的公共问题;在组成研究队伍时,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和以全校学生的自愿报名组成兴趣班(避免了强迫学生参加公民教育的非民主方法)这两种基本方式;在提出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和采取行动时,提出以社会主义现有法律政策为依据,鼓励发挥专业优势,为方案提供有力的佐证,为行动采取专业的支撑。

(3)建立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承担公民知识的传授工作,社交礼仪的训练工作,心理保健的支撑工作等,同时也以大公民身份辅导小公民们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在实践中指点学生掌握完成各种任务的方法和技能。而这样的统筹安排,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既催生了学生的公民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最后受益的还是社会。因为职校生专业优势的特点,使我们研究社会公共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更为科学、理性,往往能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而这些经过认证的解决方案确实能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如我们“关于小区废品回收问题”研究方案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后,受到了重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表示将推行方案中提出的“爱心银行”的解决方案。

二是与公民试点校特点相结合的多样的校本特色实践活动。我们以“校园主人”“社区主人”“企业主人”为主题,利用校园内、社区内、企业内的丰富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如鼓楼职校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网络进行的公民意识同伴教育,让学生进入社区通过同伴教育的形式来宣传公民意识;再如六合区职业教育中心以学生的班值周为契机,让一个班级的学生承担学校部分的管理事务,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再如玄武中专校以学校德育工作渠道为载体,与学生的道德需求相结合,将公民意识分专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入课堂,并且围绕这个专题开展系列的富有职教特色的竞技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内化公民意识;再如南京工程高职校与企业密切接轨,让学生研究与企业相关的公共问题,并以建议书的形式递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让学生走进企业的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权利和责任。这些富有校本特色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像一串串珍珠,让公民教育试点学校的德育工作散发异彩,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内化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

当然,在催生职校生公民素养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面临着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不能让每位学生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和享受相应的权利。二是学校管理的问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给学校原有的课程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的分配制度等等提出了挑战。三是学生家长的问题,在尊重学生权利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履行一些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但往往会遭到学生家长的责难及社会舆论非公正的批评。四是现实社会中“灰色”现象的影响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遭遇”公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产生消极影响。

上一篇:轮胎特保下一篇:双模式液压机械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