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2024-05-22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精选十篇)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1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展示和表达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学生普遍缺乏“通史”知识,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把课堂环节又分为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训练几个小环节,课堂探究环节往往又是几个具体的问题,加上课堂点评时间和讲授时间不够,导致学生往往只理解掌握了一些具体知识,而忽视了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把握教材、把握知识体系,缺乏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

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有必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从整体学科的高度去谋划一节课、一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是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下面,我从历史课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1. 历史课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课程标准把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二十五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 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可见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从整体上把握。

(2)高考考纲的要求。高考比较题、分析题以及时空跨度大的题目所占分数比重较大: 比如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37题(32分) 涉及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和三次工业革命的联系,时间跨度也有三四百年。这种大跨度大综合题目屡见不鲜。这种大跨度大综合题目要求同学们有良好的整体观和全局观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思考 问题。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下如何解决整体把握课程的问题

(1)通过辅导讲座和培训,强化同学们历史学习的整体观和全局观,我从人教版教材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和其他网站搜集整理一些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的文章,引领同学们更新学习观念。介绍了一些最先进的史学理论和观点,比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使学生明白有宏观和微观等角度考察历史的途径。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注重历史时空观念的培 养,由于新教材不重视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上同学们普遍基础差。同学们历史时空观念不强。而时空观念又是整体把握历史的基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同学们历史时空观念。比如:引导同学们看每一本教材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牢记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和各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等。

(2)在学案设计上体现整体把握的思路,如学习思想文化史时,提醒学生注意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史内容。自主学习时要求联系相关教材知识。在自学设计时要求注意知识的归纳和内在联 系,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在设计合作探究题中,通常设计三个大题目,三个大题目之间要有内在逻辑关系,大题目中每个小题之间层次递进、逻辑关系递进等,三个探究题总的来看要能够反映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中,我依次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①请查阅资料,谈谈东欧各国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发展状况。②请查阅资料了解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历史。③谈谈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④结合材料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⑤结合原因谈谈有何教训或启示。⑥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 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通过以上课前学案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既强调了学生信息利用和检索的能力,又使各个问题串联起来,解决了具体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引导同学深入思考,把每一个小问题先解决再把问题综合起来看是否能有新的启示。在课堂展示时主要展示方法、观点和认知过程和规律。

(3)教师要善于着“眼”。教师的点评和讲解应着重于“眼”。眼是谋篇布局的关键棋子,此棋子一活,全盘皆活,所以我的点评重在“画龙点睛”,重在理清头绪,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探究一般性的规律,等等。比如学习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点评时注意思想解放的过程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的过程,强调思想解放是与救亡图存相联系的,从而既把握了知识的整体性又渗透了情感教育。

(4)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从具体到一般,从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要在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并进行具体解读,课堂上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落实。最后还要回扣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落实。因为学习目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整体知识体系和脉络,从整体上构建了学习任务。

(5)上好单元复习课和画好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知识树。历史教材是以模式 + 单元的结构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只有等到单元知识全部学完以后才能更好理解,更能整体把握。因此,单元复习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我认为单元复习时应调好“视角”,从“单元”视角出发而不是从“课时”视角出发。比如,要求同学把课时知识树转化为单元知识树,单元知识树重在于弄清课时之间的关系。抓住单元的主题做文章,比如“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抓住“演变”二字。在练习题设计时,最好设计跨课时的题目,最后可以要求同学们围绕单元主题发言等。再把本单元各节的知识点清理一下,看看还有哪个知识点或环节不懂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究。

(6)精心制作试卷和组织考试,认真做好试卷点评。试卷制作要体现全局观和整体观。比如:在制作高二上学期必修三期中考试卷时。针对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我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题,涉及智者学派、中世纪的思想控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五段材料。先分别考查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然后设计一道综合题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程。”这样,既弄清了各个具体知识点,又从总体上把握了单元知识,还补充了新课程没有涉及的“中世纪”的概念。解决了历史知识的断层问题。使同学们完整的把握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 源及其发展这一主题。在试卷讲评中,要有分类的思想,分基础知识类、能力综合类、整体把握类等解析。

打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篇2

--------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专家于娜课堂教学及讲座的心得体会

武胜县华封初中

龙晏辉

2011年11月11----13日,教育局组织我们在南充川北医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初中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聆听山东杜郎口中学于娜、广文中学韩文联、重庆綦江曾明、武胜等专家课堂教学及讲座,听了这些骨干教师的课及讲座,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广文中学的语文主题教学,就是以目标、教材为主,从教材单元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寻找与之相关、相似、相近、相对、相连的阅读材料,主题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方面,还可以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作者、表现手法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于娜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讲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于娜老师为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于娜老师在教学《海燕》时,在学生品读课文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文章中的各种物象的象征意义”,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作出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于娜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小组读,个性化朗读,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二、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 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三、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于娜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于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于老师教学《海燕》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察课件,一边听老师介绍,那自然亲切、简洁准确、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整篇课文的情节之中、大家都仿佛看到了一只高傲战斗的海燕。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于娜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于娜老师印象深刻,在她的课堂上,我发现她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和学生互动做游戏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轻松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五、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自读感悟,寓教于乐的新式课堂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于老师所执教的《海燕》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教学中,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波浪、狂风、乌云、闪电、暴风雨等的特点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于老师采用了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大胆的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那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3

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学习的活动过程。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在学习《哲学与生活》这一模块时,根据哲学思辨性的特点和课本知识逻辑体系,我们每课时的导学案都设置了三部分的内容:生活处处有哲学、思辨之中学哲学、生活之中用哲学。哲学并不是多么的高深莫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哲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我们的生活。因此第一部分为:生活处处有哲学;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哲学的存在,而不是硬生生地将理论灌输给学生。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哲学教会我们思考,哲学教给我们智慧,哲学教给我们思辨的思维,因此第二部分设置为:思辨之中学哲学,在这一部分里面又分为两部分内容:微观在握和宏观在胸。微观在握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看课本,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知识。宏观在胸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逻辑结构体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一门艺术。因此第三部分为:生活之中用哲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编写“导学案”是将教学内容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融合起来的一种好办法。课前发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既是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探讨、交流、互动的载体和准备,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指导性材料。“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学会”过渡到“会学”的桥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运用“导学案”的教学体会:(1)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较好地挖掘出学生潜力,培养了创新能力。(2)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师生间由对立转为平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尝试“小先生”制,角色转换、升华自主学习

钻研教材、备课上课、设计作业、出题考试,这些似乎本该是教师的事儿,是教师的业务、基本功,但对学生而言却是神秘的。然而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如果尝试换一种思路进行教学,把这些本领也渗透、传授给学生,好比给魔术揭秘,揭开学习与教学的神秘面纱,学生方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先生”教学模式即让“小先生”——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试着讲授知识,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小先生”们要做到:(1)认真钻研教材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将教材知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罗列清楚,并使之网络体系化。(2)整理若干规范的语言,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基本观点确立的依据及其应用意义给同学们讲清楚。(3)还要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组织同学们对该块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4)对于那些重要的能够指导我们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的基本观点,“小先生”们还应当给同学们汇报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搜集材料,对材料的探究中,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对知识有了较好地把握,提高了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小先生教学法”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全体师生在探讨中共同进步。

“小先生教学法”覆盖面广,一学期下来,会有几十位同学参与其中,不仅锻炼同学们的口才,也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自主探究成果,发表个人的见解,接受师生的质疑,使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自我教育、自主探讨、自我诊断、互相理解与相互尊重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场所。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时,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还课堂以“绿色”,还教育以“绿色”,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4

本人有幸参加了该课题的研究, 在近期听的几堂公开课中, 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 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总体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却“空有其表”, 其实效性不高, 下面就本校课题研究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自主学习”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它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成为自觉自愿的事。自主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 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或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感到好奇, 在任务完成后看到了成功时, 才有可能实现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其实, 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任务, 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语境,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在高效课堂教学上, 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传统的课堂“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方法、排除障碍。随着学习任务的一步步完成, 学生学习的过程会逐步趋于自主化, 学生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 有助于个别学习。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问题的难易度, 科学合理地分工, 选好切入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 畅所欲言, 大胆想象, 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即使点点滴滴的见解, 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积极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比如:小组合作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表达训练的机会, 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提高其智力水平。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而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的公平合理的评价, 又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师一定要确保任务完成后有所反馈, 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 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思索、再提高的过程, 也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运用的过程, 最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相信科学合理的分组, 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充分显示高效课堂的优势。

三、探究学习——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 为获得丰富深奥的知识以合理科学的探究方式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是关键, 要扮演好“引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强调教师及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情, 精心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让学生敢于亲近学习, 乐于体验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互动中敢想敢问敢答, 真正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 用手“创造”探究的成果, 这是学生宝贵的认识和思想。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感悟到学习知识的价值所在, 拓展探究学习的领域。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情绪非常高亢,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研究、总结、实践、证明”, 经过了良好的“退而求进”的思维过程,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之, 探究学习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方式, 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5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特别提示

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英语教师所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 生快乐高效地行走在英语的课堂上,开启知识提升、能力飞跃和人文素养成长的天地之窗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是指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育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开放包容、健康快乐、善于交流的人格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快乐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英语歌曲、场景模拟、英语故事、童谣、视频、游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英语学习的实时情景和动感场景,从而感受异国文化和现代英语文化,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起快乐高效、注重人格塑造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型研究

一树春风千万枝,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春风。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大胆对课型进行调整,细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五个课型均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快乐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同时又萌发新的问题,实现新一轮的探索与学习。其中听说课和精读课是两个主流课型,其教学流程有四个共同的环节如下:

一、英语听说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听说结合,句型操练

小组合作,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小组评价,延伸拓展

二、英语精读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把握线索,复述课文 学会写作,拓展提升 两课型共有环节: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复习和预习并重,养成及时复习和按时预习的好习惯。每天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为学生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复习作业一般以识记单词、短语、句型和巩固语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题目为主。

预习作业则是给学生一定的预习范围,指导学生按照“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即:一圈,二译,三划,四查,五理,六思。

其操作要领为:

1、阅读课本,圈出不会的单词、短语。

2、翻译文本,划出不会的句子。

3、查阅生词表、工具书,听录音,自主学习不会的单词和短语。

4、梳理知识点,找出重、难点,思考并生成指导课堂学习的问题。

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并能及时反馈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堂的第一教学环节设置为“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复习巩固的检查方式要根据课型有选择性的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抢答比赛、猜词游戏或者直接听写等形式,变换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目的在于每天给学生一个老师要检查的信号,牵动学生课后复习,养成识记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的习惯。

2、采用复述、背诵、表演文本内容等形式,定期抽查学生对句型对话和3a课文的背诵与理解。目的在于牵动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学生的会话和写作两方面的语言输出能力。

3、口语训练。结合单元学习话题,定期给学生明确的口语训练任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则是在课堂上拿出2-3分钟的时间,针对预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通过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编写适当的题目让学生课堂上做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单编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写出单词和短语:找学生完全能够自学学会的5-10个单词或短语列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重点解决词汇问题,培养学生的词汇自学能力。

2、英译汉:列出2-3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英译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理解文本,能够做到预习时重点明确,难点了然于胸。

二、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这是我们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在预习检测结束后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生成小组课堂学习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将个人问题放到小组的“问题口袋”中,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由学科长引领着去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都会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讲和参与课堂。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后,老师再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及要求,以便于更积极、主动地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才是最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时可以采用知识树的形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小结结束后,进行课堂学习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命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什么,练什么,围绕学习重点设置5分钟左右的测试题目,学生完成后,老师给出答案,小组内交换批改,对所学知识做到堂清,对测试结果做出及时评价。

四、小组评价,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结束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汇总,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然后分层次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开放式的作业实践性很强,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做,操作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做到分层次教学。

听说课主要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或其他情境教学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学会新单词和句型,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

2.听说结合,句型操练:学生理解新单词和句型后,教师结合课本,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听说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对本节课的句型进行反复操练,直到练熟为止。

3.小组合作,拓展提升: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熟练掌握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survey and report 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目设置和编排上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小组内展开讨论,实现小组合作形式下的真实语境交流。学生在调查采访时将搜集到语言信息记录在老师为其设置的表格中,采访结束后依据表格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汇报训练,从而提升口头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课主要教学环节

1.读前热身,情境导入: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设置相关的读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并能自然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此环节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设置1-2个阅读任务,旨在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对于较短的课文可以围绕文章中心,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或速读课文,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如果是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速读课文一遍,并为文章划分出合适的段落,为下步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3.细读课文,理解文本: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细节,采用判断正误、选择、表格填空等形式,由易到难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细读课文2-3遍,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彻底理解文本。学生在细读课文时可采用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跟录音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师在检查每项细读任务的完成情况时要善于使用How do you know?和Why?等问句来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全班学生理解文本细节。

4.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学生理解文本后,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项目,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困惑,确立重点,找出难点,生成问题,为参与课堂大讨论做好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引领全班进行大讨论,解疑答难,梳理知识,板书重点,解决难点。

5.把握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写作线索,为学生提供关键词,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进一步理解文本和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学会写作,拓展提升:引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线索和写作思路,提供类似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仿照课文,小组合作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英语泛读课教学流程

Before-reading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方法引领,明确目标 While-reding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after-reading 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四、英语复习课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四,复习课主要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2.知识梳理,整体建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3.典题引导,点拨深化(题型要紧扣中考样题)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4.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测试题最好分层,保底不封顶)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三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既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盘点收获,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要分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建议对学优生提高要求,综合题的练习要放在平时。

反思万类霜天竞自由,“问题导学 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激荡起课堂的无限活力

1.让课堂开满问题之花

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疑难的问题,经过教师点拨,课堂成了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2.小组活动鲜活的课堂

小组活动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自主,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这三步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3.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三维目标的出示与课堂融为一体,知识树的构建,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领会。教师开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4、实现了课堂对学生的关注

由于课堂的目标围绕学生构建,课堂的运转以学生为核心,因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喜悦与责任,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成为课堂的灿烂风景,善于合作、互帮互助成为课堂的靓丽色彩,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学会语言,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蕴含在英语学习背后的现代气息与时代文化,激发了他们探索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热情,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5、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要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激励者

传统课堂教师是“单口相声”,“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传统课堂上课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高效课堂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传统课堂上课对老师“嗓子”要求高,高效课堂对“脑袋”要求高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让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成就感。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篇6

一、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抓好预习这一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把老师即将要教授的内容提前思考,把许多生词提前认识,还可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不仅能储备知识还能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也比单纯依靠听课仅靠课堂获取知识效果更好。预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大多数学校都为英语科目设置了晨读、天天读和晚自习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线索进行预习。包括对新生词的预习,对对话或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对本知识板块进行拓展性预习等等,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还要要求他们做好预习笔记,并把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或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大概的了解,上课的时候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老师讲解时也听得特别认真,当然学习的效果也比老师单纯地讲,学生只是记和听好得多。

二、课堂展示,展出自信与魅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我们掌握方法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学生们会找到自信,体会成功的。因为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应学知识,他们已经胸有成竹,特别期待能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过一把成功自信的瘾,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通过努力探寻到的东西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以一堂阅读课为例。学生在预习时老师已经向他们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上课时老师把课堂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Article Show,只要能流利地朗读这篇文章,就可以举手展示,让大家目睹你的风采。一些平时稍差一点的学生因为课前经过认真的准备,已经读过好多遍,他们也敢于举手展示;一些英语基础较好,语感较强的学生甚至能脱口而出,背诵这篇文章,引来同学们不由自主爆发出的热烈掌声。接下来的环节老师取名为Question Time,也就是说对于本篇课文在预习时你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记在预习本上,到了这一环节你可以向全班同学提问,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回答。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问题不能重复。然后是Language Point,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参考教辅资料,对于文章中的知识点或语法现象,把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东西记录在预习本上,自己先搞清楚然后针对该知识点举例说明。后来的环节如Retell The Article和Write your Own Article,学生也很感兴趣。整堂课学生就像是在表演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热情满怀,跃跃欲试,这才是他们自己的课堂,这才是他们想要的课堂啊,因为他们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找到了自信,体会了成功,而不是收音机、记录员。

三、相信学生能做好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话语权还给他们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这样不能那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地学习地位,没有轻松愉快可言,因此对课堂也没有兴趣。所以课堂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教师也应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相信他们能当好学习的主人。期待就意味着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待会给人的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它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信任,一旦这种心理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感到振奋和鼓舞,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让他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信任,相信他们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大胆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话语权还给他们。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权,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活动多了,他们就会对课堂越来越有兴趣,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勇气和成功的体验,分享的快乐。但教师必须在学生活动时适时调控,引导,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如学生在Language Points这一环节的讨论中,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参考的教辅资料不同,而不同的教辅资料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解难度不一,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度,这时教师发挥调控引导作用把那些太难太深的东西过滤掉,强调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并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记好笔记。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给予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力量,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胆怯和以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通过引导——解答——归纳——总结使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7

一、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多年研究发现,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足

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而是为了应付高考,这种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时缺乏后劲,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受到较大的影响。

2. 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策略和技巧

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英语阅读技巧,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但通过有关研究得知,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阅读时只是注重文章的表面,即只要做对题目就行了,而对于文章的价值以及类型等完全不关心,阅读完成后完全没有收获。这种阅读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对资源利用不足

新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各种传媒资料非常丰富,如报纸、网络和电影等,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接触更加全面的英语信息、提高学习能力。但由于受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模式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来源只是单纯地依靠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这使得我国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提高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 指导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并加强对课前预习情况的落实。例如,笔者在教学英语课外阅读文章《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时,首先设定一些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学习:快速浏览——细读——反思与运用。在快速浏览时,找到问题的出处并找到答案;细读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反思与运用环节,是学习的关键,通过阅读文章,学以致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合理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Holiday》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播放关于假日旅行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英国的大本钟(The Big Ben)和美国的白宫(The White House)等,然后为每一副图画配上对应的语言对话。在播放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一副图画中的建筑物以及所处的国家等进行陈述,设定情景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英语阅读学习中。

3. 合作探究,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协助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首先,自主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自学生词、收集相关信息、找到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其次,合作探究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完成。学生自由组合,以My good friend为主题,分别发言介绍,完成探究活动。

三、总结

自主探究演绎高效课堂 篇8

1“预习案”的设计理念

导学是有效实施预习案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案时,主要考虑预习案的设计是否能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符合课程要求。为了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产生兴趣,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其他因素。

1.1“预习案”的设计目标和思路

有效性是实施预习案教学设计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自学、小组形式的探究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学反思等都要借助预习案的有效使用来实现,所以预习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案本着服务学生学习的原则,在设计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1.1找准“教”与的“学”的结合点

设计预习案的前期阶段,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储备出发,处理好《运动生理学》课程标准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把握《运动生理学》“教”与“学”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学习目标,精选《运动生理学》预习案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1.1.2梳理教材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部分概念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案时必须从教材出发,整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重难点以书面形式预设出来,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出宏观指导。另外,还需要巧妙的根据实践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形成对应,在选择预习案的对应练习题时与教材知识点形成补充,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1.1.3做好学情调查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在现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掌握。[1]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风气,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基础上,灵活调整预习案的内容,更好的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适宜情境中自主学习。这是学生逐渐对《运动生理学》课堂产生兴趣的助燃剂,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良性循环的开端。

1.2预习案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1.2.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预习案可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实自身,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习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风气,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才能编写出适合学生的预习案,使学生在使用预习案学习时得心应手,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1.2.2指导性原则

预习案的导学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预习案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也让教师通过学生完成预习案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预习中的认识误区,调整教案内容。

1.2.3自主性与合作性结合的原则

预习案的教学改革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非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加大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对这一过程的重视。学习新知识,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教材来完成。预习只是给予学生方法和目标的指导,提倡的是学生通过自己预习指导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在明确重难点的情况下对章节知识进行信息的筛选,归纳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然后将预习中遇到的疑虑记录下来,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沟通,发现自身理解问题的局限和误差。

1.2.4分层性原则

体育专业的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跳跃,而且注意力易分散,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加上《运动生理学》课程本身存在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的特点[2],所以在设计预习案的内容时要考虑题目的难度,保证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下笔,做到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起反作用。在设置预习案的题目时加入一些特殊标志说明题目的难度,例如增加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题目,多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1.2.5创新性原则

《运动生理学》课程与《运动训练》、《体育健身》等联系紧密,是学生走向运动训练、体育健身等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理论。由于学科的更新速度快,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因此在设计预习案的内容时要与时俱进,创新性的将学科前沿动态加入其中。

1.3预习案的主要内容

1.3.1目标设计

预习案的目标设计核心应着眼于“教”是为“学”服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分解学习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要求。学生以“预习案”中的学习目标要求为行动纲领,逐步完成,可以少走弯路,减少自主预习的盲目和随意,做到有的放矢。

1.3.2框架设计

在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下,将章节知识按照一定逻辑顺序以框架形式罗列,如由易入难,由简单到复杂或由总体到分类等顺序,结合教师的上课节奏和知识点的连贯延续设计成模块形式,使学生通过知识框架来学习教学章节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从宏观上总览学习要点,之后细分领域,各个击破。

1.3.3基础训练与自检设计

有关《运动生理学》基础性内容的设计和自检,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进行题目设计。题目的选择可以教材习题为主要来源,结合教材的概念、性质,设计类似题目,举一反三。最终使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课程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自检完成基本内容的考核。

1.3.4能力提升设计

预习案还力求在基本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进一步的提升。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2 预习案的使用

2.1 课前——自主预习

教师设计预习案,提前下发,使学生在课前对知识形成基本的网络框架。学生根据预习案中设置的“学习目标”把握新授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明确学习方法;阅读教材,进行初步的信息筛选、分析与归纳,总结重难点,并完成预习案的书面任务;对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2.2 课中——师生协作,完成学习探究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已经对要学的新授课内容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脑海中也有一个比较成型的知识结构,这就大大降低了新授课的难度。学生不必要对教师所讲授的新内容感到难以理解,跟不上节奏,当然也不会出现教师在讲授点拨时,学生仍在阅读教材上的新知识点,会降低听课效率。由于做了预习的前期工作,教师要将精力针对学情总结中暴露的重难点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学情总结中暴露的误区进行订正。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自身知识漏洞的地方及时勾画记录,以便进行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教师如有时间,可以在课中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多发言,多思考,增加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

2.3 课后——学生复习巩固,分层达标

课后,学生填写对应练习题。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对练习题和课堂笔记进行检查,并做学情总结,教师不定期收学案和习题进行及时的订正,检查学生建构的知识体系及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认识与把握程度,并从学生反馈的学情总结中分析教学重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否还存在教学环节的疏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 预习案的评价

3.1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3.1.1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对于“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2013-2014级的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得出预习案的教学改革存在很大的优越性。它使得2013级和2014级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的总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

对于2010级—2012级的学生,教师一直采用传统教学,优秀率低,不合格率高,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中等水平。而2013级以后的学生在进行预习案的改革后,成绩有很大提高,表现为优秀率上升,不合格率大幅降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良好水平。这说明预习案改革成效明显,致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3.1.2 教学时间、空间得到迅速拓展和延伸

通过预习案的教学模式,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讲桌与黑板,听讲与记笔记,而变得更灵活。学生通过预习案的指导进行提前学习,将简单的概念,性质进行初步筛选,对重难点预先理解分析,小组形式的交流学习更是将课堂扩展到课外,教学空间得到迅速拓展和延伸,由于充分的前期预习工作,给课堂留出的时间对重难点进行讲解与点拨,还可以用于解决小组上交的学情总结中遇到的问题与疑虑,做到资源的不浪费。

3.1.3 加大教与学的积极性

在学生使用预习案的调查问卷中,有84.34%的学生认为在使用《运动生理学》预习案后,总是或经常对学习新的《运动生理学》知识产生兴趣。有80.72%的学生认为使用《运动生理学》预习案对其听课效率有很大帮助。可见学生对预习案的使用感抱有积极心态。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上课的出勤率增大,迟到率减少,课堂气氛变得轻松。

3.2 预习案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抽查学生现在正使用预习案的情况发现,有少部分的学生,预习案中存在大量留白现象;小组上交的学情总结有些不够具体;小组组织的讨论、探究问题时,小组成员对知识结构把握不清。调查问卷有7.25%的学生为交作业,直接抄袭完成预习案;有18.92%的学生完成预习案是由于应付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完成预习案的兴趣和质量也低。

问卷中发现:72.39%的学生认为使用《运动生理学》预习案减轻了《运动生理学》学习负担。相对的是,教师工作的大量增加,教师既要提前编制预习案,又要查阅学生上交的学情总结,并根据其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教案进行内容的调整与误区的订正。同时还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活跃课堂。

4 成效与反思

预习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基于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的,使学生明确新授课的重难点,做到听课有针对性。教师在授课时适当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增加问题探讨环节,这样既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激发学习热情。预习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进同学感情,促进班级团结,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同时,形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当然,也要预防在预习案的改革中异化问题的出现,如:新授课变成复习和巩固课,把强化训练变成学习新知识的唯一途径;预习案替代教材,把教科书资源浪费等现象。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观”;第二,正确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第三,不断更改预习的新授课课型;第四,正确使用预习案,只是将预习案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全然依赖;第五,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这样可以提高预习案设计的质量。总之,预习案的教学改革,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改革,是要在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配合下完成,只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硕果累累。

摘要:为提高运动生理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成效,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忻州师范学院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发现《运动生理学》课堂中“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究课前预习案的内容设计、具体使用方法及学生对使用预习案后的效果与反馈等一系列问题,为进行预习案的教学改革寻求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预习案

参考文献

[1]程斌鹏.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89-91.

[2]衣雪洁,李秋萍,赵大林,高海宁,张肃,吴翊馨,高淑杰,于洋,张日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1):172-174.

[3]张守忠.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52-54.

[4]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孔凡哲.“预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09):27-30.

[6]王晓宇,宁文晶.再谈《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2010(01).

[7]蔡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预习案模块设计及评价方式浅探[J].职业,2014,30:63-64.

[8]石峰,张蕾,曹兵.《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1):71-72.

[9]唐光旭,吴本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报,2010(01):115-117.

[10]车春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128.

[11]刘昭强,刘英杰,陈建明,陈秋月,叶槐菁.《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5(03):70-73.

有效预习演绎高效课堂 篇9

一、激发预习兴趣,培养预习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先决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作用和乐趣,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指导预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的方法很重要。预习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高年级学生侧重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掌握各种学科的学习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作为教师,恰当地引导、适时地帮助、巧妙地“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

三年来的实践,我们通过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通过设计《预习卡》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旨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以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数学预习内容中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图形的知识、概念形成和实践活动的知识等,使之形象直观、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其要求具体,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发现性,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带”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预习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预习后可以进行一次预习测试,对于测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回头”——回到“扶”或“带”的阶段,让老师帮助他坚持下去。“扶”一个月,“带”一学期,这时教师适当“放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手”是给学生一个舞台,是对他们的预习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努力去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鼓励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三、有效预习,成就了高效课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使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预习方法的经验后,能自己主动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预习方法,建立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为主线,以教师引导为辅线,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开发潜能,发现问题。

预习卡的设计,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响应,参与到主动预习的行列中来。目前已由教师设计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法更灵活了、更科学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大提升。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在通过好问、善问的过程中获得的,好问、善问的学生,注意力、观察力和思考力因经常锻炼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既节省了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其听课具有针对性,为其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关于课前预习的思考

如何利用电子白板演绎高效课堂 篇10

为了增强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提升教师的使用技术水平和课程整合能力,促进此项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我们在区域内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自2012年开始,基于实际环境和需求,又采取了地毯式驻校培训的方式。培训者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用直观演示、问题互动、课例研讨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一、调研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将电子白板作为投影幕使用。

电子白板引入课堂教学以前,由于条件所限,一般学校只有一个或几个多媒体教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只能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功能现状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多年来,教师习惯性认为,这种教学环境已经能够满足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增长知识与提高能力的需求。

2011年,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推进,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机、计算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并接入互联网。但绝大多数教师仅将其作为投影来使用,用于演示PPT文档、Flash等多媒体课件或其他教学软件,并未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

2.对电子白板技术的抵触心理。

从“肯定其教学效果”与“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使用电子白板仍有抵触心理和情绪,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部分教师虽已能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但其教学习惯仍沿用传统教学的信息处理方式,没有认识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独特的优势,也没有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例如,我们将选择黑板板书与电子白板书写、批注功能做相关性分析。也就是说,在传统教学中应用黑板板书来展示信息的教师,在电子白板教学中则喜欢书写与批注两种工具。这一做法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对新技术的陌生感,但也可能导致电子白板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对新技术没有全情投入。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项新的教育信息化装备, 它兼具黑板和多媒体交互教学的双重优势,由于教师认识片面,缺乏软件应用能力,直接影响了电子白板软件的应用。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滞后。

全国教师必须要进行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 (教师和学生) —机交互。在我们所观摩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只是教师在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人—机交互仅体现在教师与电子白板之间,失去了生—机交互这一重要的过程。交互的本质在于知识的传播,学生是知识的受体,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制约了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4.配套资源的缺乏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购入先进的硬件环境,往往忽略了软件环境的投放比例。就如同买来新型的计算机,而不给计算机安装任何软件,这些计算机就变成了一堆电子元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动态资源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备课的过程中,要在网上寻找大量的教学素材,然后才能利用电子白板软件进行编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软件,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如果交互性电子白板中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与教材相匹配的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快速地生成适合教学的课件,就会从繁重的搜索教学资源中解放出来,并设计出更加完美、更具交互性的教学设计。

5.电子白板教学的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2012年我们针对全体教师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在进行评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做了评价考评量化表。这次活动因为要突出应用电子白板教学,所以我们就以体现电子白板交互性为主的评价量化表进行评比。电子白板是一种知识的呈现、传递与加工、处理的终端,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形成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才能实现,共同构成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方向: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基于电子白板的课件也应具备如下特点: (1) 师生在教与学中,能够依据需要,对资源进行调整、 修改,并迅速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资源灵活的整合。 (3) 能够支持师生的交互式教与学, 支持学生的感情、行为和思维参与。

二、问题的解决

1.整合电子白板功能,提高课堂使用效率。

电子白板软件,根据教学的特点,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将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加以整合,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幕布、聚光灯效果、软件素材等功能进行组合、运用。幕布上下左右的拉动,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在白板上的呈现,并把注意力集中在白板上的教学知识点,改变学生注意力集中与教师和屏幕之间转换的状态;利用聚光灯的效果,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到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该部分的内容;当抽象概念配合具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和教师的解说与学生的操作,此时学生与教材产生充分互动,能让学生心领神会、触类旁通。

2.强化培训,探索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的途径。

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强化培训,让教师多做练习,通过不断摸索与研究,掌握电子白板的基本操作,“唯手熟尔”时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抵触心理和情绪自然也就转变了。因此,培训者首先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教师真正理解、掌握培训内容,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教学理念,并能够不断深入研究,将教学和电子白板的使用进行有效整合,运用新技术实现教学新的突破。其次,培训者还要对各校领导进行培训,促使学校领导重视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应用,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让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电子白板操作熟练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培训者还要和学科研训教师配合培训,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应用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3.利用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使教学内容以动态方式呈现,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出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周长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做了几种不同图形,学生通过利用白板的功能实现图形重新组合与分离,直观形象地体现出几种图形的周长,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又如:语文教学中一些词语在文章合适之处的填写,教师准备一段文章,其中有几处填词, 下面给出多个词语,学生根据对这一小段文章的理解,拖拽词语放到合适位置,从而在电子白板交互环境中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这种人—机交互的特点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乐不思蜀。

4.整合白板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课堂上有效应用,关键是建立与教材相配套的白板教学资源库,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少教师的额外工作量。整合白板教学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区域内适当购买一些资源, 不断地丰富和改善区域性白板教学资源库,构建与教材相配套的白板资源库。二是培训者可以发挥学校的作用。培训者分学科提供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 然后指导学校利用校本培训组织各学科教师,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搜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按照类别导入到各学科的资源库中, 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三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组织教师开展优秀电子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课件等大赛活动,搜集学科教师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

5.规范电子白板教学,制定评价标准。

上一篇:线性混合模型下一篇: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