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性学习

2024-04-30

延展性学习(精选十篇)

延展性学习 篇1

一、对教师的评价

1. 同行评价

由于同行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易于得出恰当的判断,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参评教师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建立了导师带教、随机听课、每周备课、教案评比、公开课等有效的带教机制,在学科组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 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切身体会,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否符合学生自身的要求,也能反映出师生的沟通和融洽程度。当然,学生评价往往主观性较强,对教学的主次、科学性、前沿性等专业问题认识不清,但对例子是否适当、讲解是否清楚、有无兴趣和情感发生等有较强的发言权。特别是课堂上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影响,以及个体的建议和疑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 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运用最多的就是自我评价,任何外部评价最终要通过教师本人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要调动教师本人自我评价意识,首先要形成教学反思、积累经验的良好习惯。

二、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师要实施课堂观察,可以用课堂行为观察单来记录教学中的观察结果。观察单一般包括一系列教师认为重要的行为目标,教师利用观察单及时记下所观察到的行为,便于课后指导和帮助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提问评价方式,这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非正式评价手段,也是交流的最普遍的方式。通过适度的课堂提问可有效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及对知识反应的灵活性,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保密性等原则,我们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和坚持与学生谈话交流的制度。

知识性目标的达成也可以是发展的,主要通过生命科学笔记和错题本的建立和维护来实现。另外,对各阶段测验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安排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长期的统计分析,不仅展现了学生清晰的学习状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价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计划 篇2

学习计划

朱加鑫

2008年9月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学习计划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各种专业技术来规范自己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我将所写以下计划:

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这个问题又包含了几个小问题:

1、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要优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原则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开发”而言的,没有教师的开发,资源就会视而不见。要合理开发利用教学的资源就必须从以下入手:

1、从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

2、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3、从教师的素质来看。

4、从教学的针对性来看。

由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存在着“教材为本”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创造能力低下,需要改变其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世界、认识世

界和了解世界,并且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创造性缺乏等问题都对教师心智模式提出了警示。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觉察到个人心智模式的缺陷,才能找出它与现实变革之间存在的差距。例如,习惯于“教”而不重视“研”;习惯于碰到问题“等、靠、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进取奋进精神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和改善心智模式,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断改变观念、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追求自我学习提升与成长。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性评价初探 篇3

首先,要构建评价的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对评价标准的认识是模糊的,忽略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理念,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描述,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令评价不能有效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着眼于终身教育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终身教育的思想使现代教学评价朝着突破时空限制的方向发展,即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每个人一切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构建评价标准时,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着眼,评价标准要明确而详细。评价标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明晰度。评价者应当把握标准,并能细化为不同层次,准确区分目标的达成度。

其次,要研究评价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重点既在于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也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还在于学生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以及跨学科学习的程度等。

第三,要关注评价的策略。在信息化社会里,以知识积累量和准确性来评价的方式已被对获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整理、加工并内化为综合的精神力量,具有综合色彩和明确价值导向的教学评价所取代。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做法,实现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定性评价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其评价不能只采用量化的方法,而必须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表述和评价的结论。

1.评价主体的交互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为保证评价的信度,可灵活采用参与活动的主客体进行评价。交互性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点,讲究全员参与、共同参与。参与者都是最有条件的评价者。采用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注意和谐、平等和民主。教师要做好公正评价的引导工作。

2.评价表述的客观性。定性评价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表述性的评语,即评价者用平实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有关表现作出评价,但这种非量化的评价容易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信度往往较低,这就要求评价者在评价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表述性的评价语言不求生动形象,但求真实客观,要尽量接近被评价者的真实情况。

3.评价结论的发展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综合形态出现的,对这样的综合形态作出评价结论时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着眼于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抓住优点大胆肯定,对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充分体现评价的发展性特点。

(二)定量评价策略

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了传统评价的师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知从何做起,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定量评价方法供他们去参考。在这种情况下,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将评价要素量化为若干个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指标量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定量评价体系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综合评价表:

注:1.综合得分是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项得分分别按0.3、0.3、0.4的权重累计之和。

2.综合等级是以综合得分栏的累计积分为标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优秀(85分—100分),B级为良好(75分—84分),C级为一般(60分—74分),D级为待提高(60分以下)。

延展性学习 篇4

一、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土木工程是个涵盖范围极广的一级学科, 下面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供热及空调工程等六个二级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 其中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土力学配有实验课。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表1是我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工程方向的部分培养计划, 可以看到, 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中, 力学课程占19学分, 是总学分的46%, 可见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

学习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工程计算, 对象包括:住宅、厂房、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若缺少对这些力学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 就很难真正掌握后续的专业课程, 如:钢筋混凝土原理和设计、钢结构原理和设计等, 也就无法开展有关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2]。因此, 力学知识的掌握与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力学课程中学习评价的现状

土木工程中的力学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实用性强, 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上承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 下启钢筋混凝土等专业课程, 在整个专业培养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培养合格的工程类人才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力学类课程又有自身的特点, 往往前后章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面知识如果掌握得不好, 后面的学习就会变得很困难。

以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力学课程的学习评价采用传统的笔试一锤定音, 强调量化成绩。平时上课点名和作业占30%, 期末笔试成绩占70%, 但这30%的平时成绩其实形同虚设, 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现。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 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变化, 使学生无法及时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也使教育者无法知晓关键问题之所在, 从而无法适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结果往往是学生等到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 仓促应对, 有的勉强过关, 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需要来年重修,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 这一阶段力学知识的缺乏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三、发展性学习评价在力学类课程的实施策略

鉴于上述现象, 我们改变力学课程中的学习评价方式, 采用发展性学习评价,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法, 它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使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得益彰,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大纲中, 我们把平时成绩的比例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 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下的学习评价策略。

(一) 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参与程度的评价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宗旨。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适时地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主动、活泼、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开展讨论。然后, 教师再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解。另一方面,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 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 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有客观的评价, 评价标准中可以采用程度或层次的描述方法, 通过量化与评价结果挂钩。如:对于听课、实验的表现可以给出以下几个评价层次:表现主动积极, 注意力集中, 积极互动的同学可评定为A;注意力较集中, 表现较积极的同学, 评定为B;表现一般, 偶尔还要开小差的同学, 评定为C;不专心听课或参与程度较低的同学, 评定为D。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课状态分成了四个层次, 通过对这些层次进行赋值使其量化, 并规定该评价内容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就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了较为细致的评价[3], 使其成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二) 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投入的评价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学科不断涌现, 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增多, 在总学时数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势必要压缩力学课程的学时, 这样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课外完成, 或者说学生在课外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强化和拓展课堂所学的内容, 包括阅读资料、完成作业。以前总是把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但抄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把作业作为其课外学习的一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课堂讨论或小测验的形式对课外学习内容进行检查, 就是以实际掌握的知识作为衡量标准, 而不是简单地以书面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课堂讨论和小测验一方面起到了学习评价的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讲解, 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 把正确的方法和原理及时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及时获得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也便于反思, 对学习行为及时进行调整。

(三) 保证期末考试命题的质量

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教师应保证考试的命题质量,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 试题中要反映大纲重点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计算方法[4]。严格按课程评价标准命题, 保证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要求, 同时, 命题时要注意试题所涵盖的知识面, 注重考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 试题的分量 (包括难度和计算工作量) 应该适中, 应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能有一定的复查计算结果的时间, 试题的措词应力求清晰准确, 以免学生对题意产生误解。最后, 为了掌握试题的分寸, 任课教师在拟好试题之后, 应认真地预做一遍, 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容量大小进行把控。总之,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使学生既重视基本理论, 又自觉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终结性评价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 发展性学习评价的优势已有所显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教学秩序明显改观, 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改进和提高。通过开展发展性学习评价, 我们认识到当学生从评价的消极应付者变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时, 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评价系统更加注重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评判和肯定, 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 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 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5]。因此, 发展性学习评价能够比较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以及改进等功能,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是值得尝试的评价方法。

摘要:文章阐述了力学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分析了当前力学课程中学习评价方式的弊端, 提出了在力学课程中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的策略, 旨在提高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础保证。

关键词:发展性学习评价,力学课程,土木工程

参考文献

[1]杨院.大学生学习评价的逻辑、实现与优化[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8) :107-110.

[2]马崇武, 秦怀泉.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 21 (1) :91-94.

[3]杨慧卿.大学数学课程发展性学业评价的认识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 2011, 13 (3) :121-125.

[4]祝会兵, 戴文琰.发展性学习评价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35 (2) :117-119.

学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心得体会 篇5

竹园乡中心小学

刘艺

在学完这本继续教育教材后,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学知识范围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遗缺。这本教材所述“评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有课程、学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考试的评价等等诸门别类。这对我体育教学中学生如何来进行评价教育帮助很深。往往在教学中只是 重视学生锻炼与掌握运动技能的熟练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期望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成绩作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教师对他 作出的评价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将体育的过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视毕业、升学时档案中体育那一栏中的A、B还是C了。

记得我小学时的作文水平较差,一看到原稿纸就无比的头痛,看来很容易的组词、造句、短文,但对于那时的我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回 想起来就是对于作文没有兴趣,自然就映像出成绩的不理想了。但是,升入中学后的第一次作文作业中,在我那篇作文的最后显赫赫的标注着 :言语流畅、情感细腻,写的很好!不错!天哪!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在作文作业中的最好的评语,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满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就是那位语文教师的十四个字的评语将我的自信、灵感顿时统统的顷刻间激发出来,也就在那以后我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我也变的爱看 书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拿到这里只是对本次自学后小小激动的回忆。由此看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 过程、结果、表现这三方面的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那评价不单单是一个分数、一句简单平实的评语,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举动、行为、思想等细微观察后作出的综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较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清楚、深入的了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是否某一水平线上。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可以勇于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和险阻。结合我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反思和体会后,感到好的评价对于教学工作是起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体育考核中不能再只是 重视学生动作的标准、远度、高度,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练习、体会时,与同学交流讨论时,帮助有困难同学时的统一表现,在来给他作 出合理全面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的兴趣便又会回到学生的身边!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6

一、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含义

语文学习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方法策略,对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的学习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价值判断,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评价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发展主体性人格。

二、语文学习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受传统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评价应有的教育效应大大降低。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语文新课程实施,这为我们大力实施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提供了现实的必要性。

2.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需要独立、自主、自强的公民,这一历史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理念和方法,无论从范围上还是内容上,评价的方式和手段都必须加以拓展和创新。

3.培养合格公民、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对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的正确定位,必将对语文教育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

1.评价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1)“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的能力评价。新课程要求必须在考查、评价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探索多种评价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加以考查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一生中的某个特定学习磨炼阶段,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提倡质性描述,……要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可以通过一个阶段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学生某方面的表现形成比较清晰和整体的认识后,以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指出其不足。”

2.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我们需要舍弃仅仅为了学生升学而进行的学生评价,急需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整体把握评价目标的内涵、指标体系、整体结构和评价全过程的准则。

①评价对象的全体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开创性地进行语文考试改革,严谨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

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新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三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方面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③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要全面评价学生的书面能力、口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把笔试、口试、实践考核等考查方式相结合。

④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是坚持全面性原则所必须正确处理和对待的一个问题。

(3)合作性原则

学生发展性评价应注重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

总之,新的时代要求语文教师把学生作为具有学习主体资格的独立个体,赋予学生高度的学习主人翁精神,在课改实施中学生评价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延展性学习 篇7

一、课堂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观点

1. 课堂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 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评价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完成以后进行, 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发展性学习评价认为课堂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只有把课堂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因此, 将课堂评价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更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2. 课堂评价强调多元标准, 注重学生技能形成和思维发展

由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性的, 所以课堂评价也应该从传统的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也应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认可学生的各种发展成就。课堂评价在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 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 通过评价更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课堂评价是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情感, 公平合理

课堂评价要评价学生是否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他们对科学价值的看法, 对自我的看法、对学习同伴的看法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因此, 发展性学习评价要求在课堂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调动那些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学习评价

1. 充分利用体育学的特点通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任何课程都需要动力支持,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体育学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科。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提倡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强调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学生的特点和体育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 在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学习评价中运用延时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伟大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延时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 产生创造性见解。人的思维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设想一般出现在思维的后半段。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过早地对学生做终结性评价, 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相反, 如果教师把握好评价时间, 合理地推迟评价, 就会使学生具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不的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利用发展性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 利用评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就非常重要。新课程体育探究式教学中, 很多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中的相互配合很关键, 这不仅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 还体现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及时做好随堂评价。

4.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发展性学习评价的一些思考

(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长期以来, 学习评价存在着以“硬”为标志定量评价方法和以“软”为标志的定性评价方法的对立矛盾。前者过于注重量化, 常常把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排除在评价之外。而后者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公正, 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 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从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

(2) 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并重

以往对体育学习的评价, 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这样必然促使学生、学校、教师重考核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 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评价。

(3) 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的互补

如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只进行单纯的静态评价, 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总是排在前面, 而基础差的学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 也可能排在后面。这样, 前者容易产生自满情绪, 不思进取, 而后者也容易丧失信心, 自暴自弃。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可进行动态评价, 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各自最大的发展。

三、当前课改实践中新课程体育发展性学习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新课程评价体系, 出现了另外的一种倾向:只重视发展性, 而不关注结果。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者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是三位一体的。发展与终结是认知发展的两个紧密相关的阶段, 教学评价既要追求结果又要追求发展, 两者不可偏废, 不可割裂。应该说, 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 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 既不会互相排斥, 也不能互相取代。

2. 发展性学习评价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关系

应将发展性学习评价不是一种评价方法或者评价工具。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工具很多。许多即时的、口头的评价、教师或同学的肯定赞扬或否定批评, 也可以看作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工具。

3. 发展性学习评价中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 把教师的教学内容作为评价的关键。这个评价方向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表现, 把他们的行为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总的来说,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为此, 我们要确立“以学促教”的评价方式, 构建以学生参与度高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正如上面所说, 发展性评价有其优势, 也有其局限。过分地夸大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用发展性评价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那些认为只要引入发展性评价就可以解决评价方面存在的一切问题, 包括应试教育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的思想, 只会把教学和评价引入歧途。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当前体育课堂运用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实质和内涵。通过对一线教师体育发展性学习评价情况的调查, 以及对文献分析研究, 笔者对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堂,发展性评价,探讨

参考文献

[1].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8期

延展性学习 篇8

具体来说, 学习契约 (learning contract) 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协商、 设计、 实施和评价的关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书面协议。 在学习过程中, 这种协议可以不断修正, 它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规定了学生必须履行的学习义务, 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基本框架。 与传统的 “学习计划” 不同, 学习契约具有结构性、 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目标、 学习进程、学习资源、 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日期以及实现目标之依据等。 在学习契约中, 规划学习过程取代了计划学习内容, 因此学习契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规划。

发展性评价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评价理念。 这种评价通过系统搜集评价信息, 进行分析, 对学习活动进行价值判断, 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的发展目标的过程。 发展性评价是基于教学培养目标,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又注重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 能够有效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学习中, 教师经常督促学生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及习惯, 提升其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奠基, 却是教师的核心使命。 学习契约为这一使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它规定了学生必须履行的学习义务, 明确了学生将要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学习效果等内容。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这个契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 它强调的是师生平等协商以及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过程。 学习契约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就能在自评的基础上, 通过愉快接受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 实现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 语文学习中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 “要素与指标”设计

1. 学习契约的构成要素及意义

契约式发展性评价, 是根据 “学生完成学习契约的程度, 以及在完成过程中对学习进度的记录情况”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动态评价的, 因此, 学习契约的制定显得极其重要。 一份学习契约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见表1) :

在明确学习契约的构成要素与具体要求的基础上, 就能构建学生、 家长与指导教师三方参与的学习契约正表 (见表2) 。

表1、 表2 直观地展现了学习契约是一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签订的书面资料, 它被用来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签订了学习契约, 就能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以及能力的发展状况,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特点。

2. 发展性评价指标的设计

发展性评价不同于其他教学评价, 它重视对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 因此, 它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学生可以在前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根据发展性评价进行自我改进, 深入认识并掌握学习内容、 提升能力。

契约式发展性评价通常从4 个方面设计指标:

(1) 目标指标。 目标指标是教师和学生根据学习契约中协商好的语文学习目标,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 兴趣进行评价的指标。 基于契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基础和学习需要来制定的, 教师在进行评价或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 可以通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想要达成的目标之差距的大小, 来判断学生制定的某个主题学习目标是否能实现, 如果学习目标太容易实现, 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针对语文学习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以“学生自觉沉浸文本, 正确认知自身水平,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来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评价标准。

(2) 过程指标。 过程指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否按学习契约进行主动、 积极、 创新性学习, 以获得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 它着重评价的是学生是否按契约规定的时间进行围绕某语文主题的预复习活动, 是否及时、 主动地记录自己的语文学习进度, 更新记录的内容, 对文本探究是否有新的发现, 是否关注同伴的学习进度并对其进行评价等。 这是发展性过程评价指标的主要方面, 能体现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探究性, 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 策略指标。 策略指标是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和自身的能力发展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的评价指标。 恰当的学习策略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在学习中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同时, 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问题时, 要能够及时改变学习策略, 以提高文本解读效能及写作效能。 因此, 通过定期的学习进度记录, 学生得以根据当前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适时转变学习策略, 与教师协商修正学习契约, 并掌控学习进度, 从而进入较高水平的学习阶段, 使听、 说、 读、 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 成果指标。 成果指标是针对 “学生达成语文学习目标” 之依据进行评价的指标。 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语文作业, 就是在学习契约中确定的实现学习目标的依据之一, 是学生通过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得到的经过整理加工而归纳形成的最终学习成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演讲, 分享学习心得。 观展的教师与学生同伴借机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说写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进行交流与评价。

二、 语文学习中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 “策略与步骤”设计

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与小学生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自觉、 独立、 专一地完成学习活动。 他们的记忆能力增强, 逐渐学会了根据不同课程、 不同教材提出自己的识记任务, 并逐渐自觉、 独立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选用适宜的记忆方法。 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符合逻辑要求的判断、 推理和论证, 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 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 他们的行动已不像小学生那样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指令来调节, 完全能根据契约上的学习目标做出主观意志决定。 根据中学生的上述特点, 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构建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具体策略, 这些策略在操作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价值强化策略

在构建契约式发展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依托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 强化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价值,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以及参与发展性评价的积极性、 参与性。评价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民主、 平等、 协作关系, 鼓励学生勇敢尝试通过契约式发展性评价量表来进行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

2. 目标强化策略

依托中学生的记忆能力, 明确评价内容, 强化评价目标。 评价范围包含精神、 知识、 身体、 个性、 能力素质等方面。 通过反复强调评价内容,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习中出现的语文知识的难点、 重点, 将学习内容细化、 简化成有利于操作的、 可检测成效的目标。 然后不断强化这些目标, 激励学生为实现语文学习目标而努力, 并适时自评、 他评, 在评价中发展语文能力。

3. 契约促进策略

依托中学生的意志决定力, 师生及家长三方本着彼此信任、 彼此尊重、 自愿接受的原则, 平等协商, 并签下学习契约。 通过学习契约规定学生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时所必须履行的学习义务, 明确学生学习的主题内容、 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为其获得终身语文学习能力奠基。

4. 观察指导策略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 教师实施有侧重的教学观察并进行语文学习策略指导。 教师委托学生合作小组负责观察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的履约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策略及评价策略的指导。

5. 激励巩固策略

教师对学生兑现学习契约的情况进行逐一细致的评价。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语文常规作业、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报告、 文学作品等, 讲究诚信, 兑现奖励承诺, 重在表扬激励。 通过激励, 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学习成果, 为语文学习的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6. 总结改进策略

教师和学生通过个别谈话或集体座谈等方式, 对全班的语文主题学习契约履约情况进行评价, 对发展性评价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系统反思和总结, 以便改进并完善语文学习策略与评价策略, 修正学习契约, 然后开启新一轮的契约学习及发展性评价。 实施上述策略需要注意以下3 点:

一是教师在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 只需在心态、操作、 交流诸方面予以指导, 不应过分干预, 以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 能动性、 积极性。

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及心理特征, 与被评价者处于平等地位, 做到朋友式的心灵交流, 避免上级对下级式的评价, 以保障契约式发展性评价的实际意义, 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三是杜绝用发展性评价的阶段性结果来批评学生、 制约学生, 而应将该结果作为一种基准激励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发展语文素养, 为下一步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总之, 契约式发展性评价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评价方法之一, 它能使学生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发展自己的有效学习语文和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契约式发展性评价指标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 而发展性评价策略则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语文能力设定学习目标, 达成学习目标, 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教师与同伴的评价来推动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 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语文学习成果的文本化、 交流化、 口述化, 对于学生有效学习语文、 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 林安琪, 王觅.学习契约:远程学习效果评价的书面协议[J].中国远程教育, 2007, (12) .

环境评价教学延展性探索 篇9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规定下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上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制度已经在保护环境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在7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探索,到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对于各种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近十年来也正在逐步完善。从环境评价的研究方法来看,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体系,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的应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状况,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对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也有国内外各种技术软件的支撑;但对于规划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始阶段,对各种不同的规划,没有明确规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不够成熟,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基础数据的获取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和主观性。目前我国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和个人的资质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所以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需求市场很大,对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以后从事与环境评价工作或相关工作的可能性很大,而这方面的知识也是进行其他环保相关工作所必须熟知和有一定掌握的。所以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革的投入,从而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环境评价教学探索内容

拓展课程内容,优化知识体系结构,加强对该领域最新动态前沿的引导,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发展形势,在巩固知识主体的同时,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和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

1. 不断更新知识内容。

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规定正处在快速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也需要紧跟这门学科研究前沿和社会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的来源需要一些新的参考书、工具书以及通过报纸、网络学习,或者是参加一些相关部门有关内容的短期培训。当然,课堂还必须抓住主体和核心内容,新的研究和内容必须以合理的比例、合适的形式结合。课程涉及和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在拓展知识内容的同时必须研究如何使知识体系合理化,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知识的最大效益化。

2. 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例以及实践内容的多样性。

本门课程以往指导学生做过单独的课程论文,在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际能力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因为课时所限,没有深入进行,这次将深入研究课程论文的设置形式和内容,期望收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在指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即使总课时限制,不能单独设置论文环节,也将采取合适的形式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课程的实习是与其他课程实习结合在一起,这样符合相关知识间的融合,但是在时间和内容的分配上也需要进行改进,增加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突破旧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环节的开放性。

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探讨型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学生通过自我查资料、研究,然后进行多方面讨论、设计研究内容、独立进行评价和书写报告以及在班级上进行报告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增大了教师与同学交流的力度与广度,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

由于新模式中将增加和更新查资料、讨论、设计内容、独立书写报告等环节,因此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应该是体现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等多方面才能的综合评价方法。

三、环境评价教学探索的实施效果

环境评价教学延展的实施,是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火如荼展开的大背景下进行,顺应国家在这方面对人才需求的趋势。针对课程内容更新性强和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优化和实践环节多样化改革探索,对于解决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学时压缩、目标提高的现状探索有了新的途径。对于增加学生就业出路有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结合社会对于环评工作人员的需求,能够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探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1) 相关内容较广,学生兴趣点不同,怎样协调各部分内容比例,使课堂时间使用达到最大效益化; (2) 如何排除课时限制,选择合适课内课外学习形式,分配和控制前沿内容所占课时比例; (3) 从多方面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实际环境影响的状况深入了解,增加知识的联系性和应用性; (4) 建立合理的综合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和探索在进行中逐步解决。例如,在环境评价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拓展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探索引导学生找到各自兴趣点的最佳方法,探索合适的课程论文形式,优化研究、讨论及报告的形式;申请并完善环境评价教学辅助的硬件建设,包括书籍、光盘、软件等,力求满足学生对不同方向的实践需求。扩展实习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点,增加实习内容和多样性,满足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进行了阶段性的调研及总结,以书面形式整理进行交流探讨。探索实施的成果包括,对学生的作业、课程论文和实习报告进行总结,分别整理成册,作为成果一部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汇报,锻炼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进行,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内课外结合最优化,真正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其未来的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总结分析

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目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对帮助学生就业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目前环境评价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增加,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探索研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强化了系统的更新和多样性,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以环境评价课程进行体系设置优化和实践环节多样化改革探索为目标, 结合目前国家和社会对本方向需求的快速增加, 探索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 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更新和多样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评价,改革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方战强.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 2009, 36 (10) :208.

[2]王开勇, 杨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3) , 13-14.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探讨 篇10

期刊内容定位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读者市场定位、本刊特质与员工竞争力是期刊内容定位时三个重要的考量方面。而读者市场定位又是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存活的根本。除一些有宣传任务的媒体之外, 在确定期刊内容定位的时候, 期刊特质与员工竞争力的把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市场定位服务。

期刊内容定位要跟进读者的需求变化, 因而期刊内容在时间上是有其延展性的, 需要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地进行调整。

期刊内容定位, 以读者市场定位为核心, 又不受读者定位为报道内容的藩篱所限制, 因而在空间上是有延展性的, 需要持续地对读者进行调查, 确定读者喜欢阅读的内容, 明确新的阅读习惯和当下喜欢的报道风格, 以及新环境下买刊习惯, 根据这些对内容定位进行调整。

一本期刊对其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把握与调整, 是一本刊物走向繁荣或最终在市场上消亡的动因。

《电影双周刊》于1979年创刊, 第一期以艺人郑裕玲为封面, 是一本以报道香港本地电影为主要内容定位的杂志, 曾一度深受欢迎。2007年1月, 随着香港本地影坛渐走下坡以及网上资讯发达所影响, 《电影双周刊》宣布暂时停刊, 最后一期为2007年1月发行的第724期。

分析《电影双周刊》停刊原因, 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本刊物没能及时跟进读者市场的变化进而改变自己的报道内容, 进入21世纪, 电影市场已经不再是香港市场在亚洲一枝独秀的局面, 受限于原有报道内容的《电影双周刊》也只能停刊, 如果《电影双周刊》能在香港电影市场走向没落的本世纪初, 加大对韩国、日本、美国, 乃至中国大陆电影产品的报道力度, 《电影双周刊》走向停刊的可能并不大。

与《电影双周刊》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看电影》杂志的兴起, 该杂志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柏林、巴黎、首尔都设有工作站, 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原本是旬刊, 2013年改为《看电影周刊》。

局限于香港电影本身为报道内容的《电影双周刊》走向停刊, 有世界电影市场视角的《看电影》杂志却增加了出版频率, 生动地证明了:局限于固定内容定位在市场上必然走向衰退;而根据读者喜好, 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 即便在网络兴起的时代, 期刊一样可以兴起。

期刊内容定位, 不受读者定位为报道内容的限制, 比如《看电影》杂志, 以喜欢看电影的人为读者定位, 但并不以这些喜欢看电影的人本身为重要报道内容, 而以这些人真正关心的电影产品、电影明星、电影市场作为核心报道内容。以其专业的报道, 独家的前瞻性、总结性的判断和观点作为其生存根本, 不突出报道那些喜欢看电影的读者人群本身, 因为这些内容, 都是读者本身就知道的事情。而信息的一个重要内涵便是内容是受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如果一个期刊的主要文稿题目, 是读者一看便知的内容, 那么这本刊物在信息社会也就没有了其存在的价值。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 是由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的, 媒介技术、读者的喜好口味、阅读习惯、付费习惯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需要期刊内容随之跟进。当读者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之后、养成了小文章阅读的习惯时, 长篇幅的报道、冗长的报道, 有必要分割成多个报道模块, 顺应读者电子阅读养成的习惯。在信息社会, 更要增加判断性内容、有价值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含量, 提高整个期刊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

期刊内容的时空延展性在电子期刊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网络上, 读者已经养成了免费阅读的习惯, 这对想靠内容本身出效益的电子期刊构成了挑战。一些电子期刊推出了免费阅读的部分, 但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已经被吸引之后, 在关键的信息章节设置付费阅读, 一本期刊这样读下来, 读者付费金额甚至比买一本电子刊还要多。读者之所以能接受这种付费, 是因为事先给了他免费阅读的内容, 而在被内容吸引之后, 又觉得值得付费。这种读者付费习惯, 要求电子期刊的内容进行分割化排序, 多标题设置, 以便在关键的标题处设置收费。

期刊内容定位的时空延展性, 是对办刊者市场敏感的挑战, 而这也恰恰是办刊人经由办刊从而认知读者、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乐趣所在。

摘要:期刊内容定位以期刊读者定位为核心,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时空变化而变化, 具有延展性。对期刊内容定位延展性的掌握情况, 决定着期刊的生存前景。

上一篇:政府指导下一篇: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