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

2024-05-10

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精选十篇)

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 篇1

一、心理契约:师生之间的隐性期望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 (E.H.Schein) 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 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 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施恩在其《职业的有效管理》 (1992年) 一书中强调了心理契约在组织建设和目标完成中的核心作用, 心理契约的破坏或违反将导致组织活动效率的下降。早在1960年, 被誉为“当代管理理论的大师”的美国著名研究组织个人行为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 就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 他认为, 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除了正式书面契约所约定的内容外, 还存在着隐形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相互期望, 这些期望对组织成员的贡献程度和态度行为起到决定作用。阿吉里斯在其“不成熟———成熟”理论中提出:“人的个性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连续发展过程, 如同婴儿发展到成人, 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在发展的过程中, 会存在个人自我实现与组织整体设计的矛盾, 要通过改善组织结构、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达到两者的有机协调。”这样的理论支持下, 他提倡参与式管理、激励式管理和自主式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微观组织, 师生之间同样存在着某种心理契约。教师和学生在组织中有着各自的显性和隐性需求, 尽管学校的章程和制度中已经就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考核与评价、奖励与惩罚都作出了明文规定, 但在组织成员心中对彼此或组织都有自己的某种期望或信念, 这是一种心理的理解与感知, 心灵的沟通与共鸣, 这样的承诺与互惠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本真。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契约除了其他组织心理契约的主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等共性特征, 还具有其教育属性的特殊性。

首先, 交往对象的知识性。从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的“经济人”假设到麦格雷戈 (Douglas M·Mc Gregor) 的“X理论”都认为,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而且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而班级组织中, 心理契约建立的双方是教师和学生, 其表现为知识型和精神型, 即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并以获得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为价值目标。

其次, 建构基础的情感性。从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 的“社会人”假设到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自我实现需要理论都认为, “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 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 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 而后者更为重要”。班级管理中, 心理契约的建构过程是交往双方情感共同体验的过程, 是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1]。

最后, 结果影响的长期性。从艾德佳·沙因 (Edgar H.Schein) 的“复杂人”假设到杰伊·洛尔施 (Jay W.Lorsch) 的“超Y理论”, 都认为“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 个人在组织中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有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行为, 其心理契约的维护与实现, 对师生双方后续的社会期望、行为态度、价值意识、专业成长等存在隐性的、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二、心理契约:班级管理的内在属性

1. 形成学习共同体, 实现教育目标

在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 (Peter M.Senge) 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 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做了具体说明, 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他提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 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 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班级管理中, 通过建立心理契约, 形成“学习共同体”, 师生之间彼此了解、互助互动,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完整人格和自我实现的前提下, 通过多元化手段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 学生会将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相协调, 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实现个人愿望和教育目标。

2. 形成交往共同体, 增强班级凝聚

交往作为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 实质上是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等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W.Schutz) 提出的人际需要三要素, 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师生交往是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契约关系。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 组织对组织成员凝聚力的大小体现在组织承诺上。组织承诺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 包括“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在组织承诺中, 情感承诺是最积极、最重要的要素[2]。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将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交往共同体”, 在这里实现师生彼此情感的交融、心理期望的匹配、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人际关系的最佳耦合, 最终实现团队的高凝聚力。

3. 形成价值共同体, 提高自我效能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提出, 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因素有两类, 一是激励因素, 指与工作本身的性质、内容、成就等有关因素, 如成就感、赞赏、责任心、上进心等, 这类因素对组织成员具有激励作用;另一类是保健因素, 指工作的环境因素, 如工作条件、政策方针、工资待遇等, 属于低层次的需要。随着低层次价值需要的满足, 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 师生的保健因素即低层次价值需求已经通过制度章程等方式基本得到实现, 但是, 对于激励因素却很模糊, 而心理契约基础上建立的“价值共同体”, 能在较高层次满足班级活动参与者的自我认同、理想实现等价值需求, 提高其自我发展效能。

4. 形成生命共同体, 创生师德文化

和谐德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想, 是以师生共同创造学校的精神文化为中介, 以有意义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为载体, 并充分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道德和谐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Kurt Lewin) 在“群体动力论”中提出, “在非正式组织中, 除了正式组织赋予的目标之外, 群体还有自己的目标以维持群体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群体行为不仅影响群体结构, 也修正个人行为。”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建立, 能充分发挥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群体动力, 使组织成员将个人的道德价值观与道德使命与组织联系在一起, 形成“道德生命共同体”, 最终创生“上下同欲”的团队精神和师德文化。

三、心理契约: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

1. 开诚布公, 保持期望相容

心理契约的动态性特征, 即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教育组织中不可预见因素的增加, 使业已形成的心理契约发生变化。班级心理契约也会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如学校规章制度、校园环境、教师的更换、个人学习状态等。心理契约的建立是以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的隐性期望为基础, 其建立的初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班级新成员的加入, “幻想式”期望总会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导致契约的破坏。师生应在充分沟通和相互坦诚的基础上, 对双方的心理期望加以调试和修正, 使心理契约做到多维、匹配和相容。首先, 教师在契约建立之初, 要将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通报给组织成员, 使成员形成真实的整体印象。其次, 契约建立时, 应考虑时间、地点、人际等不同向度对期望内容的影响。最后,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 了解彼此的期望和满意度, 实现心理契约双方期望的相互认可与接纳。

2. 以人为本, 把握需要层次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即个性的发展、价值的实现和潜能的发挥。关于“人性”假设, 在西方管理史上已经争论了百余年, 由“经济人”、“社会人”到“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再到“道德人”, 这条主线是围绕人的问题展开的, 即怎样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实现人的多方面需求和自我价值。心理契约的建构应体现“人本化”理念, 即应建立在对人性充分认知、对个体和组织需要认真把握、对需要层次科学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心理契约的双向差异性, 体现在组织对心理契约的感知和成员对心理契约感知两个不同维度, 既要了解和把握学生对班集体和教师的期待和愿望, 同时也让学生领会班集体及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对成员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予以观照, 根据其不同的价值需要, 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其实现价值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最终使师生双方的需求达到和谐统一。

3. 恪守承诺, 构建信任关系

组织承诺三因素中的情感承诺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 成员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 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而非物质利益。成员的情感承诺受个体的需要和对组织的期望, 以及自己实际感受到的满足二者相符的程度的影响[3]。要赢得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忠诚必须给予成员信任。教师要通过诚实与公开的沟通, 与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不是通过严厉的规则而是通过教育培训来降低组织不期望行为的发生。因此, 要提高组织成员的情感承诺, 进而实现组织承诺, 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 使师生双方的隐性需求显性化, 并尽量满足双方的期望需要, 最终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信、忠诚和责任的契约关系。

4. 柔性管理, 营造文化浸润

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 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 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 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 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 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组织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柔性管理和权变管理策略的使用, 强调管理策略的“随具体情况而定”和“随具体情境而变”, 通过创设“积极向上、科学严谨、诚实守信、平等互助”的班级主流文化, 并成为班级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能自觉履行心理契约中的责任和义务, 最终使双方的人格得到尊重, 情感得到呵护, 价值得到实现。

5. 与时俱进, 注重专业成长

心理契约的建立看似师生双方的各自行为, 但由于学生群体认知的有限性和组织参与的局限性, 使得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契约体现出教师导向性的特点, 即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心理状态、职业期望等对心理契约的形成与实现有着重要影响。面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对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带来了巨大冲击, 同时, 也给师生“满意化”心理契约的建构增加了难度。心理契约的内隐性、主观性特征, 要求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更多的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幸福魅力”等途径来满足学生的适当期望, 用自己的真诚、修养和智慧获得学生的认同, 最终促进心理契约的自然生成。

参考文献

[1]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2) .

小学生日记指导策略新探 篇2

那么,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另辟蹊径,让日记有“米”可“炊”、有趣可言呢?这就需要教师广开思路,解开思维的“锢镣”,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给日记以时尚元素,以多彩外衣,以多元面孔,让日记焕发出自由、轻松、快乐的光芒。

一、 多米易炊:丰富日记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记也一样,没有丰富的素材和开阔的思维,日记犹如“无米之炊”。因而,日记指导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旁开路径,拓展思路,提供产“米”的多种渠道,解决无话可言、无事可写之难,“炊”出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日记来。

(一) 从生活出发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日记只有汲取了源头活力,文思才会汩汩而出,奔腾不息。因而在日记内容的选择上,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眼,去发现可写可用之“米”。如节假日后的旅行日记,活动结束后的活动日记,阅读后的感想日记,事件发生后的启发日记,亲朋间的感情日记,家庭琐事中的突发记事日记,描述学习得失的学习日记,利于情感表达的信件日记,还有气象日记、信息日记和摘录日记等等。这些日记内容皆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给孩子以启迪,打开眼界,可写可记可思的事件会层出不穷,可圈可点可写的素材会积累不断。如此,无“米”可“炊”之难即可迎刃而解。

(二) 从心理着手

孩子是想象的天才,孩子还是新鲜事物的追崇者。根据孩子这样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指导的视角投向孩子的心理需求,注目时尚:从卡通人物中获得灵感,从时尚网络用语中得到启示,从日常游戏中有所感悟,引导孩子大胆表述,畅所欲言。如满足男孩子幻想的“未来日记”“科幻日记”“星球日记”,女孩子喜欢的“闺蜜日记”“追星日记”。还有孩子最擅长最喜欢的“童话日记”和体现个人情绪变化的“情感日记”。让喜羊羊和灰太狼进驻学生的日记本,让老鼠吉米钻进孩子的笔中,让球星迈克尔·乔丹成为孩子字里行间的座上宾,让魔术师刘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偶像自己的宠物亲密对话时,日记则不是任务,而是一次愉快的心理旅行,一次亲密的朋友交谈,一次心理的发泄。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成为需要,成为快乐,成为享受。

(三) 从校园引申

孩子的童年,除去生活,更多的是学习。学习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皆因学习而发生变化。所以学习生活的记录本身也是日记的重要内容,校园也成为日记的阵地之一。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悟周边的人和事:校园活动可以作为日记素材,班级轶事可以成为日记内容,师生情谊可以写进日记,学习晴雨表也可以成为日记。记得失,记琐事,谈想法,表观点。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仿写教材的写作方法,如何记事,如何状物,如何抒情。还可以学教材的表现形式,或插叙,或倒叙,或拟人,或说明,等等。在引导中,让学生感觉处处有素材,事事皆可写。

二、 妙不可言:趣化日记形式

兴趣是日记最好的素材。一样事物,只有让孩子持笔的欲望萌发,才能产出精彩的日记。反之,一样事物无论再精彩,如果一成不变,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就会下降。所以在日记的撰写中,要关注孩子的爱好,趣化日记形式,翻新日记面容,鼓励孩子写特色日记。

(一) 从图文创新

美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孩子,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可以在日记的“容颜”上做文章,让孩子以“画”代字,给日记“化妆”。如鼓励低段的学生写漫画日记、连环画日记、绘本日记。此日记关注孩子的心理年龄,以画为主,文字提示为辅,让低段的学生以画表意——这样的日记既降低了撰写难度,又趣化了日记形式。又如以“画”相配,鼓励中段学生写诗画日记、剪贴日记。或摘抄或撰写一首小诗,再根据小诗所表达的情感,画上或贴上一幅和小诗意境相符的画,这样既有诗意又有画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意,是中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日记形式。再如以“画”点缀,鼓励高段的学生在日记的空白处或“小角落”中,贴上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也可以画自己擅长的小景物——这样的形式既点缀了日记,又愉悦了孩子的日记心情。时间长了,不仅孩子日记的热情有增无减,而且也提升了日记质量,顺带还提高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体悟能力。

(二) 从文体变化

孩子喜欢多变,“喜新厌旧”是他们的特点。利用这一心理,我们不妨从日记的体裁入手。如看了电影读了好书后,因势利导推出读后感日记、摘抄日记;学了书信体后,借机推出书信日记;看了热播动画片,趁热打铁推出童话系列日记集。又如当“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非常了得”成为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时,我们不妨推出人物专访或影视评论日记;当发现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时,不妨教孩子写备忘录日记;当孩子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时,可指导孩子以笔代心,试写议论文,通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向。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生活情状,定期推出散文日记、小说日记、诗歌日记等体裁的日记形式,让孩子在“此景正美丽,新景又开发”的心境中对日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流连其间。当然,多变的日记体裁虽然能激扬孩子的日记热情,但在操作中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段特点,进行难易度的调整,要让孩子的日记尽量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喜好的,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用一用心就能得到成功体验。

(三) 从人称转换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新探 篇3

小着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那怎样进

学行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呢?这是许多英语老师长期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我想就我英一近几年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教学体会谈一谈我的做法。的舞台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课堂成为学口生行口展语示交的际舞教台, 学从最而为使关学键生的敢一说步, 。这著是名教进语祁雪的生命力◎育学家叶, 只有师生的澜教授曾说:生命力在课堂教学“课堂蕴涵着巨大教明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学培活。养”和所师以生, 的我成们长应, 从课生堂命上的才角有度真出正发的生构策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建英语课堂教学观——使英语课。堂充满活略1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鼓励激发学生的,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主动性。教师是学新围,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情绪饱满, 要充探满学间的信过距心程离和中。带对着学轻生松充的满情信绪心, 影由响此学缩生, 短在师教生

2.爱心感染学生, 信心给予学生。英

语作为外来语言,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 学生之间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我们应以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学生, 要爱白天鹅也要爱丑小鸭, 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闪光的一面和不可替代的旺感、活力和潜能, 在英语课上, 我会肯定学生的努力, 并保护他们的创造欲和尝试, 教学中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都会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真诚地称赞他们“Good!/Great!Well done!”我有时会点点他们的小鼻子, 摸摸他们的小脑袋, 伸出大拇指或投去赞赏的目光。我发现学生会慢慢消除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 树立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上课都迫不及待地表现, 大胆开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细节

口语交际训练虽然包括听、说训练, 但不同于“听话、说话”训练, 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它具有时间突发性、思维及时性、情趣特定性、能力综合性的特点, 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走进学生的情感记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 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人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 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场景, 唤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我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表演舞台,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看到、感受到, 都能用英语说出来。可以创设模拟现实的情境, 也可以创设生活现实的情境。如“Buying fruit”, “Asking the way”, “A telephone call”, “Visiting friends”, “Birthday party”等话题, 可以让原本不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活动、事件、情境, 通过创设性设置使其在课堂里再现。

三、互动课堂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听。老师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很被动。课堂无真正的互动,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样容易产生教与学的分离。学生的语言水平得不到提高, 交际能力也受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 注重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留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让他们多体验一些成功的喜悦。

1. 师生互动。

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

2. 生生互动。

它主要有竞争和合作两种方式。学生能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 团体互动。

它对学生要求更高, 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 在群体中可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课外延伸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情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该搭建课外活动舞台, “秀”出学生的口彩。在开展的英语活动中, 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所学日常用语进行口语交际。我们可以针对英语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唱会、课本剧表演、英语故事会, 等等。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交际环境, 班级可开设英语角, 每周进行一次英语沙龙活动, 让学生尽量用英语交际。在这些活动中, 给学生能够展示的机会,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相互叫英文名字, 同学校的学生、老师用英文问好、会话。指导学生在课外看英语节目、多看一些英文小故事、小幽默;指导学生讲英文故事等各项活动。另外, 利用新年的到来和各种节日等, 就学生感兴趣的某些话题, 定期进行交流, 让学生尽情表演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语言交际。

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学习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55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规律化与科学化,进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进行探析。

一、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引起重视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当然,教师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理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对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有更大的帮助。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有趣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阶段不仅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对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呢?本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预习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也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还较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及时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引起学生的应有重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督促学生更好的开展预习活动。学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明显感觉到轻松,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逐渐学生会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督促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家长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明显感觉难度较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也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家长也应该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听课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阶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想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需要教师有耐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思考习惯的养成,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反复的,通过一个问题的设置等,使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堂学习技巧的过程中,还要讲解相关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更好的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点。

五、复习习惯的培养

复习也是小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复习活动引起重视,也要落实到实处。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呢?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学生的复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然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调控。

(一)布置复习任务

为了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及时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布置作业或者复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对学生的复习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督促。学生刚开始进行的复习活动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逐渐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了复习的好处,复习自然逐渐成为学生有效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二)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提问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的内容进行提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为了很好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能够进主动的进行复习。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复习的内容不进行提问,那么,可能学生就难以对复习引起高度重视。

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 篇5

一、乐听:细察外在表现, 激发倾听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小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的目的性与稳定性不强, 一堂课下来要让他们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地坐好是不大可能的, 更不要说整堂课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因此, 笔者认为, 在培养学生英语倾听能力时, 要仔细观察学生注意力的外在表现, 察觉他们学习的兴趣与需求, 以此激发他们听知的兴趣, 并将这种兴趣内化为聆听持久的内在动机。

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6A《Unit 1 Public signs》这单元第一课时中, 笔者发现, 在教学主要公共标志的时候, 如No parking/No eating/Do not touch/keep quiet等时, 在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听得随随便便, 说得拖拖拉拉。因此, 笔者在此插入先前设计好的情景对话,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光头强和熊大作为对话的主人公, 通过熊大怒斥光头强不按照公共标志的提醒爱护森林为背景, 将所学内容融入到对话中。在这个环节中, 笔者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 并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 笔者发现,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倾听”活动中, 并尝试将自己所听到的东西, 以生动的扮演形式表现出来,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擅听:教授学习策略, 树立倾听信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在语言学习中,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接受语言知识、主动理解语言内涵的语言素养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因此, 笔者认为,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们倾听的学习技巧与策略, 如学会抓重点、听关键词;学会根据对话的语气猜测对话的情感主线;学会以小见大, 从细节听出主旨等,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倾听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5A《Unit 8 A Camping Trip》这单元时, 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What doyou/ they have? What does he/she have?”这个句型重点展开, 因此,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从对话信息中听出关键所在, 确认对话主体所拥有的物品是教学的关键。因此, 在本单元教学中, 笔者以班级为背景, 以学生们的学习用具为道具, 创设问题情境, 当场设问“What school things do you/they have?”“Do you have a pencil-box?”等等, 并走到学生中间, 以四面开花的方式, 邀请笔者所处位置旁边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在问答过程中, 笔者逐渐增设情境, 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呈现教师为周末野炊所准备的物品, 并引导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You have a/an...”随后, 层层推进, 引导学生们开动脑筋, 根据刚才所学的单词以及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如“YYoouu ddoonn’tt hhaavvee aa tteenntt.. ”等等等等, , 引引导导学学生生边边听听边边想想, , 边边想想边边说说。。

在这个环节中, 笔者以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并在听与想的过程中, 尝试实现说的可能。

三、创听:精设探究活动, 提高倾听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树立的鲜明旗帜。笔者以为, 在小学英语倾听教学中, 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听力的创造性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所理解的, 鼓励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创造性改编, 以实现创造性倾听的教学目的。为此,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 将倾听渗透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5A《Unit 4 Halloween》这单元最后一课时中, 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们较为陌生的西方文化背景, 因此, 在设计本单元的拓展活动中, 笔者给出相应的背景材料, 材料以音频及图片为主, (听力材料围绕对于一对夫妇探讨如何庆祝Halloween) ,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所给听力材料及图片, 猜测对话的内容,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尝试将对话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出来。

在这个探究实践活动中, 笔者尝试以倾听为检查的重点, 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 让学生们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 逐步地提高自己聆听与理解、交际与沟通的英语能力, 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

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 篇6

一、敞开赏识之门, 重燃学习热情

研究表明, 很多小学数学学困生并非天生“学困”, 而是在受到某种刺激下才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 如因为同伴的某一句话“你数学怎么这么差”而陷入自卑,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从而销蚀了学习的热情, 在师生面前表现为真正的数学学习困难者。因此, 要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找出阻碍自己在小学数学学习上的绊脚石。而要实现这个重要又繁杂的任务, 教师首先要在态度和心理上保持高度的纯洁性, 即要时刻以一颗赏识之心来对待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厌恶感, 并为学困生创设各种成功体验的情境, 帮助学困生重拾昔日的学习激情。例如, 在教学《分数连乘》时, 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犯错的原因在于基础较差或者粗心大意, 而这些都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避免的。所以, 教师应当针对学困生在这一课中的表现进行集中训练, 设计一些典型例题进行精讲和巩固练习, 但最为关键的在于对学生的表现应当进行及时的正向评价, 及时给予学困生信心。

二、重视学法指导, 走出学习误区

调查显示, 有这么一种学困学生, 平时学习用功努力, 甚至比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还要多, 然而, 他们始终学不好, 而且, 越是心急想学好, 结果又往往非己所愿, 这一类学生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会运用策略, 思维始终被局限在正确的学法之外, 如对于概念学习盲目采取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问题解决题目死板地遵从教师所传授的单一模式, 不会变通和迁移。这一类学生又是小学数学学困生群体中的主体, 所以, 要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加强指导, 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学会利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数学, 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例如, 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本章节学习的关键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 解题的重点在于能够找出题目中正确的数量关系, 而学困生在拿到题目时, 往往会想是否以前做过, 或者有没有现有的公式可以套进去, 而当这些想法都不能帮助其解答问题时, 他们便放弃了解题的欲望, 不会或者不想利用自己的分析能力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所以, 教师在教学此章节时, 应当将转化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并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将解题的正确方法进行不断强化, 以帮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方法。

三、强化解题实践, 累积学习经验

小学数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的实践性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合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学困生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参与数学实践, 真正深入数学知识内部的机会和空间较少, 消极性的学习行为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表现欠佳, 因此,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根本还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思维来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认知, 找出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 并在数学实践中找出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改进策略, 在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中不断取得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个知识点时, 学困生往往只能记住梯形的计算公式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 乘以高, 除以2”, 而当要把课堂上所学的面积推导原理和公式运用到变式练习或者实际问题中时, 他们就表现出茫然失措的状态。而解决这个问题又必须在实践情境中进行, 不是学困生凭空遐想, 绞尽脑汁所能完成的, 所以, 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困生创设各种解题实践的机会, 让学困生在解题中不断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并在引导下不断获取解题的思路、范式和灵感, 如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堤坝面积的实际问题, 让学困生自己找出堤坝面积求取所需要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指导, 等。

中小学教师管理方式新探 篇7

一、注重激励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采用一系列措施,激发组织中个人劳动的积极性,使个体的努力与组织的要求相一致,从而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中小学教师虽然隶属于学校这个组织,应当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但是当个人对自己的待遇和处境不满时,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教师的劳动以脑力劳动为主,更难以从外部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督。如果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将严重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精神,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遗憾的是,许多中小学管理者还未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对教师在教学、科研、进修、生活上的要求不闻不问,导致教师纷纷外流。有些学校的领导试图用激励手段对教师进行鼓励,却陷入金钱刺激和官职引诱的误区。中小学管理者应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当中。

(一)情感激励。

中小学教师的学识和修养较高,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烈。因此,物质报酬并不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最关键因素。管理者若能根据这个特点,及时而充分地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将会取得教师在工作上的巨大回报。情感激励的基础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帮助,使教师感到真诚和温暖,而不是走过场地例行公事。比如有的中青年教师学历未达标,还想进一步深造,这种愿望无疑是好的,但会与工作发生矛盾。学校管理者如能鼓励、支持并为其创造方便条件,就会使他们工作学习两不误。教师就会感到领导的关怀,进而竭尽全力地提高自己,做好工作。学校管理者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对教师态度热情,多赞扬,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提升和进修机会。要留住人才,为教师解决问题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二)“任用”激励。

得到重用的个人往往能有突出的工作表现。近年来,青年教师在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比例逐渐增大。我们要对青年教师大胆放手,选拔其中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毕业班和学校其它重要工作。实践证明,这些教师大都取得了喜人的工作成绩。这与他们被重用、被激励有关。具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岗位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他们所在的中小学也从中获得了更多回报。

(三)“参与”激励。

中小学要实施民主管理,使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民主决策,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中小学应该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发动教师参与酝酿、讨论关系学校发展、涉及教工利益的相关事宜。学校要集中教师提出的正确意见,作出决策。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有助于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全局,统一目标,自觉积极地执行学校各项任务。

(四)薪酬激励。

公平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公”的说法。如果中小学教师在互相比较中,感到自己的报酬合理,就会产生公平感,对工作充满积极性。反之就会产生心理失衡,消极对待工作。为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学校管理者需要打破平均主义,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确定薪酬,破除论资排辈的陋习和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做法,提高教师的公平感,重视奖励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线岗位上突破创新的教师。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乐意干”和“被迫干”的效果完全不同。中小学管理者要结合实际,恰当运用各种管理机制,使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充分施展才华,为学校作出更大贡献。

二、善于运用柔性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指在充分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内心,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内隐动机和责任感,使人们逐步认同与接受组织价值观和目标,形成内部自我约束和内驱力,自觉主动地执行组织任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依靠内部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因此更为深刻、稳定,并具有内驱性、自主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中小学教师管理一向强调整齐划一,简单地用分数高低、考试排名、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在竞争中获胜,中小学教师只能超负荷地工作。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它岗位的一般职工平均劳动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累积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除此之外,社会对教师角色过高的期望,使得一些教师竭尽全力甚至超出自己能力扮演着社会期望的完美教师形象,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身心超负荷运转,紧张、焦虑,陷入自我发展的困境。

中小学教师的精神需求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更需要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同行的尊重、社会的认同,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单靠行政权力的刚性管理很难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中小学管理者应当在尊重教师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柔性管理方式,在教师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的管理意志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一)建立灵活的培训、培养机制。

教师质量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必须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为此,中小学必须重视研究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问题,建立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如,设计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方案,并针对教师的差异为其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及知识结构建立一套关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及师德伦理方面的培训体系等。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合理的录用机制,实现教师聘用的标准化管理。

(二)建立宽松的教学科研氛围与和谐的文化机制。

中小学要把集体智慧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注重营造有利于每位教师创造力发挥的教学科研气氛。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学校管理者要向教师传递学校的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使教师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我意识的追求,构建符合人性规律的、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宽松又宽容的文化价值体系。

(三)建立现代学校信息互联网络。

由于网络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能,教师、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互动交流,大大延拓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网络在学校柔性管理上的作用,学校网络应当以网络设备为技术支持,以教育资源和教学科研管理应用为核心,以建设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为教学、管理、教研、办公、通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平台,使得学校信息网络成为教学网络、管理网络和数字校园运行网络。

在教师管理中如果只有制度没有柔性管理,就可能压制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制度成为约束教师的工具;如果只有柔性管理没有制度,就可能导致教师管理工作软弱无力,赏罚不明,以及学校管理的混乱。因此,中小学要努力将这两种管理模式很好地融合,在确保学校一些大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柔性管理和人文关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管理要因人而异

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教师存在着能力、性格、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管理者应该尊重、理解教师的这种独特性,在管理上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和学校长足发展。

(一)主动工作型教师的管理策略。

此类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他们爱校如家,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知识、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虚心求教,严谨治学,积极投入教学科研,自觉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在教师中起表率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主动工作型教师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就是个体的能力得到培养,价值得到实现。因此,对此类型的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地为他们搭建锻炼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平台,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首先,管理者要慧眼识人才,对有能力、有威信或有潜力的教师委以重任,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事务,为学校管理出谋出力。其次,学校可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听课学习,让他们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承担各项教科研试验任务,发挥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坚持“绩优多得”的报酬分配原则。在学校评先评优中充分肯定此类教师取得的成绩,促进学校内部形成敬业进取的氛围。

(二)被动工作型教师的管理策略。

这类教师虽然不太关心学校的长足发展,但对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也不持反对意见,而是尽力配合做好。其基本心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会对学生尽到“短期教育”的职责,但不会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能全程参与业务学习,但不太愿意积极发言。他们安于现有水平,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使有能力做好工作,也不想成为领头羊。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不注重名利,表现欲弱。

对此类教师的管理重点是首抓情感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有助于人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并增强工作动力。因此,中小学领导要多与此类教师沟通,通过“拉家常”、谈心等拉近心理距离,与他们建立友谊。领导要有意识地充分肯定和尊重这些教师的劳动成果,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就学校管理中的某些要事征求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使他们对学校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在评先评优、分配工作、子女上学和婚姻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关照和关心,让他们觉得领导同样很重视、关心自己,应该为学校多作奉献。

(三)逆反型教师的管理策略。

此类型的教师大多年纪稍大,身体不太好,已失去“冲锋陷阵”的动力和精力。他们爱以“过来人”的身份出现,怀旧情结比较明显,不太容易与年轻人沟通,对行政的管理工作也总是保持自己的看法,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个别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不高,但又不爱自觉学习。

对这类教师要采用刚柔相济的管理策略。一方面采取“和风细雨式“的情感教育,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他们做好青年教师的榜样。另一方面,对一些小题大做,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总是敷衍了事,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者,可以通过教代会集体商议解决,以集体舆论影响他们;对于喜欢说闲话者,可以“以静制动”,让对方孤掌难鸣。同时,学校领导还要坚持用放大镜发现这类老师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

总之,中小学管理者要针对教师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这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治校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管理需要人性化。这种管理方式要保证教师的利益,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要赋予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专业发展自主权;要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管理方式也将不断改进。

摘要:本文认为, 教师要注重激励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善于运用柔性管理模式, 并要因人而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管理方式,激励,柔性管理,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孙玉丽.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管理政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0) .

[2]李梦丽, 张杨.中小学教师柔性管理模式探讨[J].天津教育, 2007, (5) .

[3]齐平, 吴金昌.实施柔性管理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发展自由权[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8) .

[4]连国平.注重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2) .

[5]常青, 张红梅.试谈激励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育, 2003, 11, (中) .

播音主持策略新探 篇8

过去, 《行风热线》只是一个单一的节目, 习惯于单打独斗, 关注度虽高, 但不容易形成合力。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以直播节目为主, 开办了多个子栏目, 使节目由半小时延长到了全天所有时段;南阳电台《行风热线》开办了姊妹栏目《华山帮帮帮》, 拓展了节目外延, 听众不必再局限于部门的值班时间参与节目, 而是每天都可以打电话咨询、求助、反映问题。如果听众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在紧随其后的《新闻聊天室》节目中就可以播出处理结果, 体现了广播“快”的优势, 形成了名牌节目的集群效应。

《行风热线》类节目一般只有一个嘉宾, 最多不超过三五个, 听众只能就某一部门管辖范围内的事进行咨询、投诉。能不能让听众不受上线部门的日期限制自由提问?能不能邀请十个、二十个和群众联系密切的部门领导同时在线解答问题?湖北荆州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一期节目共29个职能部门参与, 上线嘉宾多达上百人, 荆门播音主持策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播音主持策略。

1 贴近受众心理, 提升播音主持的艺术感染力

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 新闻接受是受众的多种心理要素参与倾听过程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与智力活动。新闻传播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广大受众接受广播电视新闻传递的有关新闻信息, 进而影响广大受众的思想、观念、情绪、价值取向和行动决策等。因此, 播音主持必须抓住受众心理, 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表达感情, 提高播音主持的感

电台突破直播室空间限制, 在主直播室外设置了20多个直播分会场, 实现了随机多向性、指向性、群体性互动。在此成功的基础上, 荆州电台的《行风热线》部门值班时, 其二级单位和县市区也能同步收听和参与在线直播节目, 促进了行风监督由市区向县市区和基层延伸, 也使听众反映的问题解决起来更有效、更给力。

2.3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技术打破传统桎梏

现在不少《行风热线》节目已经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音视频的在线直播, 改变了传统的传播与收听方式, 广播“流媒体”的“线性传播”变成了“数字传播”, 节目由“听得见”跃上了既能听见又能看见的新平台, 使《行风热线》沟通与监督的效果达到了新的层面。如果听众错过了当期节目的收听时间, 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往期回顾”详细收听, 而上线的职能部门也可以就听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和保存。

南阳电台的《行风热线》还“登染力。

1.1 弘扬时代主旋律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 我们正逐渐地走向价值取向多元化。作为新闻传播媒介, 必须以先进的思想、主流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群众, 凝聚群众。然而当今社会, 是信息化的时代, 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在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自然知识等方面积极积累和补充, 站在时代主流的前沿, 以新的视角, 新的思路, 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中, 正确把握时代形势, 切实生动地报道, 弘扬时代主旋律思想, 进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实时性与可读性。

上”城区人口流动最为密集的几百辆公交车, 加上已经形成固定收听习惯的中心城区1100多辆出租汽车, 还有无法准确统计数字的公、私车辆, 《行风热线》仅在南阳城区就拥有了至少由3000个“小喇叭”组成的阵容强大的“播出网络”, 收听人群更加广泛, 社会关注度更高。

《行风热线》作为一档广播节目让几十个政府职能部门有了一个共用的平台, 规范和约束着行政权力的运作轨迹。《行风热线》之所以“热”, 说明了群众对媒体的信任, 也说明了大家心中有怨气, 甚至有怒气。渠道通了, 沟通畅了, 有事能解决, 政府和百姓不再对立, 矛盾不再激化, 依法行政, 理性监督, 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漫长的社会转型期, 《行风热线》一定要不断改革创新, 继续“热”下去, 承担起广播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南阳人民广播电台, 河南南阳473000)

同时, 播音主持在报道中, 应挖掘新闻信息蕴含的内核, 提炼出明确的主题, 有利于充分调动起受众的参与激情和辨理性, 使节目的内涵和意义得到发展和升华。

1.2 表达真情实感

古人云, “诗缘情而靡”。这说的是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的道理。在播音主持过程中, 情感和语言是不离不弃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是语言的实现目标之一。真诚的情感表达关键在于促使创作良好氛围, 而播音主持工作的关键就在于银屏上传达的情感和观众所乐于接受的氛围的相互关系为观众所认同, 从而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 增强播音主持的感染力。因此, 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忠实地表达稿件内容的同时, 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适度、稳定的情绪, 充分利用自己声音准确反映稿件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逻辑关系, 把自己的感情、个性和文化素养、驾驭节目的能力等等, 都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做到声中含情、以声动人, “声”入人心, 在节目中造成融和的氛围, 使身处电视“视听场”的受众向着节目的题旨和情意凝结。

1.3 创新播音主持方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随之而诞生众多虚拟节目主持人, 这样就给我们传统媒体行业的播音主持人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 要提高播音主持的感染力, 必须抓住受众的猎奇心理, 避免陈旧的播音主持方式在新闻传播中的重复运用。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创作过程中努力打破以往陈旧的观念, 要能够面对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播音形式上争取有所创新。例如: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消息, 表达时就要语言朴实、节奏明快、新鲜感强。而比新闻消息更详细、具体、生动, 也更有深度的新闻专稿, 表达时就要求准确清晰、感受具体、表达灵活。

2 整合美感元素, 展现播音主持艺术性

艺术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艺术作品追求的审美理想。播音主持是运用一种具体的、感性的艺术形式来描述事件、传递信息等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创造性的语言及内容的艺术美感妙融人其中, 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 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 整合美感元素, 就能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 深入每个受众的心田, 为播音主持渲染、增色, 从而充实播音主持的艺术美感。

2.1 构建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美

近些年来, 在激烈的市场格局中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羁绊, 朝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前行。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均要满足受众的审美观, 致力做到在主持节目时不知不觉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首先, 主持的语言表述中饱含丰富的文化感。播音主持科涉及新闻与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美学等领域, 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因此, 增强文化功底, 拓展知识结构, 从而实现播音主持语言的厚重纯朴, 温婉流畅, 并彰显象征、比喻、双关等修辞的灵活运用, 在语言上表达出一种自然的韵律艺术美, 这是提高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的必经途径。其次, 主持的语言表述中饱含和谐的生活气息。新闻的出发点是贴近受众, 这要求播音员内心受新闻事实本身的触动, 内心的实在情感与新闻事实本身相融合, 带出的情感语言也就是“实”的。“实”体现为新闻播音要贴近生活, 语言要质朴, 亲和, 让受众在平和之中感悟到新闻报道的生活自然之美, 这是拉近传受双方距离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播音主持中, 语言要温馨、恬静、亲切, 让播音主持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清新淡雅的风格, 从而体现播音主持的和谐之美。最后, 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中饱含幽默之趣。幽默之趣追求的是受众审美心理的愉悦和发自内心的笑意。恰当的幽默在节目中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外惊喜的作用。因此, 播音主持在使用语言上应该适当地蕴蓄智趣, 妙语引趣, 亦庄亦谐, 巧说反语, 造一个“我热情投入, 你渴望倾听”的良好氛围, 亦是播音主持艺术美的重要体现。

2.2 构建播音主持的意境美

如果新闻报道只具其境而无其意, 犹如诗之无情、画之无意, 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因此, 把意境纳入播音主持形式的表现体系, 是对播音主持审美表现形式的丰富与扩展。意境引起人的美感, 主要就是它的生动形象。播音主持在报道过程中, 要善于描绘形象, 能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描绘出的画面生动、传神, 从而营造一种浩渺的意境, 给受众以无穷的遐思和美的感悟, 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在情与景的交融契合之中, 听众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被创造出来了, 在这个想象的天地之中, 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从而获得审美的满足。

3 把握报道技巧, 追求播音主持的专业化

随着媒体传播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主持活动的进一步成熟, 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在报道上要表现出更深度的专业性, 这是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的必然要求。任何形式的技巧都应当是为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因此, 在提高播音主持新闻报道技巧是应根据内容选择确定表现形式, 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起到引人人胜的作用。首先, 播音主持要对节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包括内容、形式、编导意图等, 成为节目的穿针引线者、编导意图的切实实现者、节目构思的到位执行者, 成为节目的灵魂和支柱。这样, 播音主持从业者要从自身理论素养、业务技能、个性化的培养等各方面来展现各自的播音主持风格。其次, 讲求策略, 播占主持在节目中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从容自如地运用相应策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并处置的得体、自然。最后, 播音主持工作者在节目进程中敏锐捕捉最能激发观众心理效应的机会, 做出适时恰当的反应, 透露较高的文化格调, 造成一种与主持人角色地位相称的气势。这样, 播音主持人在把握报道技巧时, 自然表现出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勇.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党史博采 (理论) , 2011, (02) .

初中历史复习策略新探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复习 有效策略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03

历史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就已经受到了相关重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对复习环节引起高度重视。复习在学生的学科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握好复习环节能够使学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初中学生如何有效进行历史学科复习进行探析,希望通过提高复习环节的有效性,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历史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注重对新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复习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余时间的复习也十分关键。历史学科知识点繁多而琐碎,不仅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想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日常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复习阶段是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掌握课堂上教师新讲解的知识点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有效把握。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教师在当天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通过复习查漏补缺,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点已经有效的掌握,哪些知识点还尚待完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把握。

学生如果能够做到对教师每天讲解的知识点都有效把握,那么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来越多,自然学生的历史水平就会逐渐得以提升。当然部分初中学生可能还没有养成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不妨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课后复习,并及时、有效的对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二、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历史知识

复习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要求学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对各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仅要及时复习课堂上新学习的知识点,更要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容量较大的学科,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提升。本人在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复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高复习的计划性

初中学生在复习以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复习的计划性,这样才能使整个复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有些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就没有认识到复习计划性的重要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贪多”的情况。同学们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性的复习,这不仅致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困难,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粗枝大叶”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在进行复习之前首先要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的展开复习,这样不仅复习活动能够高效的进行,而且复习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在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机械的对知识点进行重复记忆,应该在复习以往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的同时,积极的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与新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历史发展的长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前因必然种下后果,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只有将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新的体验,才能更加系统的掌握知识。

(三)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

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复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初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习惯并没有很好的养成,虽然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思考的重要性,但是思考还不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复习活动虽然是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然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依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复习的内容布置一些任务,或者设置一些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机械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学生能否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还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思考习惯。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够使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不自觉的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学生良好的复习思考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日常的复习活动中,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养效果。

(二)避免复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

目前存在于初中学生历史复习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死记硬背的错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点,学生拿起教材就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背诵,并且这种背诵是十分机械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复习质量。

例如:学生在复习商鞅变法时,对几段内容进行反复的记忆,可能一节复习课下来还难以掌握一个知识点,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花费较长时间掌握的知识点,也会因为死记硬背而很快的遗忘。反之,如果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点的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那么不仅能够理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记忆,产生良好的复习效果。初中学生正处于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养成的关键时期,复习作为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县级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新探 篇10

1 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基于计划经济体系之下的电力行业, 将坚持以行政区域为核心, 长期以来, 一个区域仅仅存在一个供电公司, 群众不能自由进行供电公司的选择, 供电公司也只能为本区域进行供电。如此一来, 势必会给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带来劣习, 使得电力公司职工思想观念落后, 服务能力较差, 没有丝毫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当然也无法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统一。在这种环境下, 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水平低下, 效益难以提升上去, 潜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激化, 将给供电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1.2 体制僵化没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

现阶段, 我国县级供电公司长期受到当地政府的约束和调控, 使得自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很多日常性工作难以开展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供电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 县级供电公司改革、创新力度不强, 绩效考核观念薄弱, 监管效率不高, 资源利用率低下。这一系列原因将导致电力营销网络体系难以建成, 无法满足市场发展和改革的需求。

1.3 管理的方式僵化落后

当前, 我国供电公司电力生产与销售完全同步化进行, 电力的生产并没有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 销售活动也没有一定的激励效应。与此同时, 我国供电公司管理方式陈旧, 水平低下, 无法达到商业化运行的标准。不论是从技术手段出发, 还是从行政法律层面出发, 均无法达到市场化发展的新需求。县级供电公司管理方式僵化落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 没有建立市场监督和调控体制, 使得电力营销过程无法实现信息化;其次, 业扩报装方式陈旧。从客户提出申请到电力供应, 未能实现一条龙服务, 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再次, 电力调度模式落后;最后, 电力调控手段落后, 大多数调控工作依然需要纯手工操作, 并没有实现全自动化和信息化, 导致部分数据失真、不全, 影响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2 电力营销策略

营销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最终环节, 同时作为最主要、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也作为县级供电公司效益的主要来源。所以, 县级供电公司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规范的开展营销工作, 提出营销策略, 以核心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主, 进行持续、稳定、健康的电力营销体系创设。

2.1 产品策略

(1) 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 电力的生产过程复杂, 服务能力较高, 既实惠, 又方便, 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 县级供电公司要深入客户内部, 进行电力优势和特性的介绍, 让客户能够了解和掌握电力的基本情况, 树立保护、节约电力资源的思维意识。与此同时, 要为客户提供便民服务, 协助他们进行电力设备和设施的安装, 为客户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 让客户深切感受到电力产品的优质性。

(2) 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以持续性增长, 国民用电需求量得以提升, 电力供需矛盾得以解决。这个时候, 我们不应该去强制约束居民用电, 而要鼓励用户用电,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可靠的用电环境, 尽可能避免因为电力故障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3) 配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核心载体, 用户之所以能够用到可靠、安全的电, 与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密不可分。现阶段, 用户对电力的要求逐渐增多。所以, 县级供电公司要抓住发展机遇, 全方位进行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同时, 政府部门要加大配电网建设成本的投入, 确保配电网设施建设稳定、健康运行。

2.2 销售策略

(1) 利用价格策略。针对电费价格的调控, 县级供电公司并没有基础权限, 但是县级供电公司作为最基层公司, 能够从用户处获得有用信息, 然后根据采集来的基本信息, 进行销售策略的合理确定, 以期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 检查维修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在效益不好的时期进行;针对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用电环境, 分别制定出销售策略。

(2) 运用国家政策。现阶段, 我国电费价格分类严格按照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所制定的规则, 至今已经三四十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社会的不断发展, 行业领域的不断扩充, 使得传统的分类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 针对一部分行业无法进行电价类别的划分, 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电价分类。与此同时, 县级供电公司在电价分类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行业, 进行不同价格的收取, 这样一来, 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收益。

(3) 实时进行用电促销策略。电力营销的满意效果就是能够销售出预期的电量, 而电力销售量与用户的用电需求、购买能力、用电欲望等密切关联。因此, 在用电促销的过程中, 要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 进行用电促销策略的制定。在用户具备购买能力和用电欲望的同时, 尽可能多的给予电量的推销, 引导用户科学用电。县级供电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分时电价的制定, 进而激发用电用户的用电欲望, 以此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2.3 服务策略

关于服务, 美国相关部门指出:“服务就是商品在营销过程中, 利益主体获得的满意程度。”现阶段, 电力行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垄断性, 但是其性质为企业, 其最终目标也就是利益, 而利益将是从利益主体处获得的。所以, 在进行电力营销策略规划的同时, 县级供电公司一定要尽可能提升电力产品的附加值, 以此来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在电力价格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 服务作为供电公司附加值的一种, 其作用和意义非常大。

(1) 完善营销模式, 构建新型电力营销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县级供电公司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 建立起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自动化营销平台, 将管理、调控、检索、审核等工作融为一体, 实现了信息的统一集成化。首先, 经过营销体系的重构, 用电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 进行供电公司的选择。其次, 用户在缴纳电费的时候, 可以选择任何一家联网公司;三是客户在用电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疑问和问题, 可以随时拨打服务热线, 电力公司必须全天候为用户提供热线支持;四是实现多元化的营业厅, 多元化的营业厅, 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缴费服务、维修服务等, 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 进行营销策略的推广, 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

(2) 强化营销理念, 完善经营机制。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县级供电公司一定要结合本区域发展实际, 努力提升自身的营销理念, 完善经营机制, 以效益为核心, 全面、深入展开营销。与此同时, 要融入新技术、新理念,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 要全方位、多层次构思营销理念, 确保营销过程平稳运行。与此同时, 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 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和增值服务, 通过电力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 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服务的效益。

(3) 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开拓市场。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 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 其市场最终将要依靠服务来完善, 在电价不变的情况下, 服务作为电力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作为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所需, 将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县级供电公司要在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中, 确保服务畅通, 为用户提供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 以满足信息时代下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唯有此, 才能有效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3 结语

县级供电公司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其核心任务就是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完善。电力营销的成果直接与供电公司的效益相关联, 同时, 直接影响到电力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电力市场日益开放的新形势下, 县级供电公司一定要把握机遇, 抓好发展的时机, 科学、合理的进行电力营销策略的建立和完善,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服务, 推动电力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作为国家电网的基本构成要素, 县级供电公司显得尤为重要, 其电力营销作为日常工作和运转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 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成果作为企业主要效益组成者。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 国家电网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县级供电公司电力营销问题日益突出, 这将给整个营销工作带来困难与挑战。基于此现状, 本文笔者通过对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了具备可行性的策略和依据, 为电力营销谱写了新的发展篇章。

关键词:县级供电,电力市场,电力营销,公司

参考文献

[1]卢盛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8) :172.

[2]常军.县级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新中部, 2012 (12) :35.

上一篇:美丽心灵心理学下一篇:诗词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