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化演播室

2024-05-04

集群化演播室(精选六篇)

集群化演播室 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新的技术给演播室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演播室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成为台内数字化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的演播室监控系统将大大提高演播室设备和信号的安全性, 同时也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集群化演播室在目前广播电视领域属于前沿技术。此次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的全台监控系统和演播室二级监控系统是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一次推进。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台址E01演播室群的监控系统设计为背景, 详细论述了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的概念和思路, 为将来的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一集群化演播室视频系统结构和监控需求分析

1. 集群化演播室视频系统结构

演播室的常规状态一直是以独立演播室为主, 而这种传统演播室的规模改变起来非常困难。一旦系统搭建完成, 想再扩充讯道数量时, 就会牵涉到购置设备、系统设计和接入等, 时间长、工序多。因此不太能适应现在经常变换的节目需求。集群化演播室是指将多个演播室根据地域和功能特性组成一个演播室群组, 群内演播室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集群化演播室通过系统、设备和信号的共享, 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能够更好地符合现在多变的节目形态。

集群化演播室具有设备和信号共享的特点。首先, 在集群化演播室中做到讯道共享的同时还要求共享方式要简单。设备共享的好处是优化了设备资源, 原来演播室在做设备备份时, 都是各演播室独自备份。集群化以后, 可以多个演播室互为备份, 且当一个演播室停止工作时, 可做其他演播室的备份。同一群内的演播室要做到设备的共享, 需要设备的一致性。其次, 集群化演播室中实现信号共享的方式是在系统内设置大规模的调度矩阵。矩阵一方面作为系统内的信号调度核心, 另一方面可作为外来信号的一级选切, 将多路外来信号有选择性地分配到各个演播室。以E01演播室群为例, 我们根据其设备画出简化视频系统如图1所示。

2.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至少做到三点功能, 即监测、控制和上报功能。首先, 监控系统的监测对象大致可分为设备监测和信号监测两大类。设备监测一般是对演播室内矩阵、切换台、分割器、光端机、周边等设备的监测。而信号监测则是指对系统内各路由视频信号通路和信号质量的实时监测。一旦某个设备或某路信号出现报警信息, 演播室监控系统能够迅速判断该故障对系统危害程度, 发出不同级别的报警提示。监控系统可以对故障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 及时报告故障设备的物理位置, 从而简化工作人员的判断处理时间。其次, 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是指监控系统可对所有接入设备进行系统控制。在演播室的日常节目录制和直播过程中, 工作人员可结合系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演播室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和参数备份功能。同时演播室设备监控系统软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其他的软件控制系统, 达到对设备精确调整的目的。最后, 监控系统的上报功能是指将监控信息进行发布, 让上级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演播室的工作状态和设备信息, 为形成全台的整体监控系统提供依据。

集群化演播室的视频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摄像机、视频矩阵系统、同步系统、TALLY系统、通话系统、监控系统、时钟系统和记录播放系统。涉及到共享的子系统有部分摄像机、视频矩阵系统、同步系统、TALLY系统、通话系统和时钟系统。其中除时钟系统外, 都有部分监控功能, 在演播室群设备共享的调动中会对监控系统产生影响。而时钟系统由于没有监控接口, 无法提供监控数据, 因此不列入监控系统。

对于摄像机系统, 由于演播室内部光缆接口箱按最大可扩充数量配置摄像机接口, 当某个演播室的摄像机增加时, 只是在已经预先设定好的路由中传入摄像机信号, 并没有对整体的系统进行设备增减, 因此不会对监控系统产生影响。由于现有条件所限, 所有摄像机都不能提供给监控系统监控信号, 监控系统只能通过检测摄像机后的第一级视分板卡取得的信号是否正常, 以此来判断摄像机的运行状态。对于矩阵系统, 演播室群内所有演播室共用一个中心矩阵, 所以, 中心矩阵不会有数量上的变更, 因此对中心矩阵的设备监控就不会产生变化。从信号监控角度来说, 在演播室信号共享时, 中心矩阵的信号调度会发生变化。对于TALLY系统, 集群化演播室中的各演播室共用一个TALLY系统, 演播室群内所有需要TALLY的设备全部接入主备TALLY服务器, 且共用一个TALLY倒换器。监控系统只能对TALLY主要设备自身状态进行监控, 不可监控各TALLY指令。所以, 当群内的设备相互调时, 对监控系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演播室群中演播室共用一个同步系统, 同步系统在平时工作中处于常开状态, 不存在调整同步机或移动同步信号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监控系统虽然可以监控同步系统的设备及信号状态, 但演播室同步系统在日常工作使用中不会做出改动, 因此对监控系统没有任何影响。通话系统与中心矩阵系统一样, 在演播室群内所有演播室共用一个通话矩阵, 通话矩阵不会有数量上的变更, 因此从设备监控的角度而言就不会产生变化。通话系统的监控主要是对通话矩阵设备的监控。

二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对设备和信号的监控分析

1. 设备监控分析

演播室监控系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产业, 建立在电视设备数字化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 影响小, 还未能引起所有设备厂家的注意和重视。所以, 在有些设备上, 并没有设置相关的接口和协议。由于监控系统所接入的设备并不是固定产品,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设备都可能接入到监控系统中来。

我们对市场上现有符合高清广播级电视演播室视频设备的厂家做了调查, 通过与各设备厂家合作沟通, 我们取得厂家提供的设备信息交互的MIB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 文件。从文件中, 可以取得各设备可监测的具体内容, 结合我们的演播群对设备的需求, 总结出设备监控功能调查表。

以E01演播室群中的一个演播室设备为例, 我们根据其设备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设备监控具体情况见表1。

2. 信号监控分析

对于数字化演播室系统, 目前能够实现的信号质量监测手段包括:第一, 通过播出PGM及技术监控岗位设置的监视器, 直接监测图像和声音的主观质量;第二, 利用系统中的示波器, 实现在线波形监测、视音频信号监测。目前, 大部分选择使用泰克WFM7120或LEADER LV5800通过以太网读取监测数据。出于成本考虑, 不可能为每个播出通道配置WFM7120或LEADER LV5800示波器。解决方法是:通过监控软件控制矩阵共享轮流切换数字或者模拟信号至测量仪器, 须在切换周期内完成相应指标的测试和数据读取。智能监测管理软件须控制矩阵, 实时在线轮流调度信号输入WFM7120或LEADER LV5800示波器进行各路由的信号质量检测, 示波器对各种报警信息形成log文件, 监控软件访问log文件中的各项报警信息, 并将所需信息产生报警提示。

监控工作站向小矩阵分别发送轮询指令, 使输入到矩阵的信息以轮询的方式传输到示波器中。监控工作站同时向示波器发送指令, 指定的信号调入示波器后, 给示波器发送命令以具体执行某个指标测试, 之后将示波器的检测结果收取上来, 进行分析, 如果异常则把报警提交上去, 从而达到监控系统监测信号的功能。监控工作站对信号的轮询频率在软件中是可调的, 以秒为单位, 最低为30秒, 最高不限。通常重要的信号可以用相对较高的频率来巡检。

三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1. 监控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监控系统中需要配置主备的数据库管理服务器, 可以同步进行工作, 保证监控系统的各种信息可以正常的处理。同时需要在数据库管理服务器上设置信息发布接口, 可以将本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自动发布到全台的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上, 实现自动化的信息发布功能, 便于实现对全台系统的全面管理。并且为了可以与台内的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管理, 我们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保留了与台内其他管理系统的管理接口, 可以自动获取人员管理、播出管理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 使得演播室群的监控系统通过与上级监控系统的互动可以和其他系统配合工作, 提供全面的工作效率。

由于演播室群内涉及的设备很多, 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可以快速地处理每一个硬件设备的控制信息, 我们在系统中为每一个独立的演播室配置了1台监控工作站, 分区域地完成对硬件设备的监控工作。利用这些工作站, 监控系统就可以快速地获得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 并且可以利用物理位置显示方式帮助操作人员在不同的设备区域完成对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和设置工作。

E01演播室群分别有三个独立的大型演播室, 命名为E01、E02和E03演播室。为此, 我们为E01演播室群监控系统设计了三台采集服务器和两台数据管理服务器, 实现设备监控和信号监视两部分功能。其整体的监控系统配置如表2所示。

2. 设备监控及接口方式

(1) 矩阵

矩阵通过串口或者网络的方式与监控系统相连接, 采用RS422控制线或网线, 通过各厂家的开放协议, 监控系统可以获取矩阵各个切换点的切换状态。并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切换功能。

(2) 外设机箱

监控系统可以支持多个外设厂家的产品, 设备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与其中机箱相连, 根据各厂家的开放协议, 即可以访问整个设备网。通过协议可以获得机器的电源、风扇、温度等基本状态, 同时也可以获得机箱的序列号和子类型等基本信息。当模块板卡被拔出或插入时, 系统将实时给出相应报警与提示。同时, 板卡的输入状态, 同步信号状态等也可以实时获得。根据板卡的类型不同, 报警的类型也会有所区别。同时, 根据各厂家协议, 也可以对板卡的参数进行设置。

(3) 切换台

支持多个厂家, 设备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或串口线与之相连, 根据各厂家的开放协议, 即可以访问整个设备网。通过协议, 可以获得机器的电源, 风扇等基本状态, 同时也可以获得机箱的序列号等基本信息。根据切换台的类型不同, 报警的类型也会有所区别。

(4) 多画面分割器机箱

根据开放协议, 设备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交换机与多画面系统相连接, 可以获得板卡基本信息、机箱电源风扇状态和序列号信息等。同时, 对每一路的信号状态, 如静帧、黑场、静音等, 监控系统也会给出相应报警, 同时, 监控系统支持指定画面的报警, 可以开放使用的画面报警, 对不使用的则不予以报警, 避免过多报警信息干扰技术人员。

(5) 同步系统的二选一倒换

通过网络或者并口, 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到当前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同步丢失和机箱死机等。而二选一机箱可以通过它的REMOTE GPI口给出当前主备路状态, 在同步信号自动切换到备路时给出报警信息。

四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1. 监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监控系统是以SNMP协议及串口协议为系统进行信息收发的。在软件设计前, 我们根据日常演播室的工作情况, 绘制出演播室群内各演播室的系统图。同时要对集群内的通用设备进行规定, 以确定不同设备的使用范围和灵活程度。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软件应采用多级化的软件设计结构。如图4所示, 监控系统将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分为不同的层, 即数据管理层和设备监控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系统的使用要求进行灵活的配置, 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数据库管理层是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它是监控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处理核心, 这部分主要承担了监控系统的数据管理工作, 用于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当设备监控工作站将信息获得并分析后, 会自动向数据库管理层写入数据。当操作人员在设备监控层调用数据信息时, 数据库系统会提供存储数据, 以便操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整体的工作情况, 方便对系统的长期维护工作。设备监控层是安装在设备监控电脑上的设备监控系统软件和制图软件, 它可以完成对硬件设备的所有监控工作。智能监控系统软件一方面收集来自硬件设备的各种状态和报警信息, 经过处理分析后发送给监控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 以便用于全系统的监控管理, 另一方面设备监控系统软件也接受来自用户的设备控制信息, 完成对硬件设备的实际控制工作。当演播室群内有需要更替或是群内演播室设备相互调用时, 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设备监控系统软件的制图软件调整其属性及逻辑结构。当新设备加入使用时, 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设备监控系统软件为该设备设置相应的操作参数。

报警功能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设备轮询、信号轮询、报警综合处理和报警监看等主要模块, 其流程关系如图5所示。

2. 监控系统软件与上级监控系统接口设计

演播室监控系统是上级监控系统的一部分, 需要为上级监控系统提供本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和设备信息, 以形成整体的全台监控系统。演播室监控系统与URM交互接口如表3所示。

3. 监控系统软件的应用界面

为使演播室的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有效地看到系统的实际状态, 并在问题发生时及时定位解决, 演播室群监控系统软件在应用界面方面设计了不同的显示方式以方便使用。其中包括系统逻辑结构显示方式和物理结构显示方式。系统逻辑结构显示方式是演播室群监控管理软件根据系统实际的逻辑结构进行显示的界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系统的变化, 监控系统提供的系统逻辑结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实际的逻辑结构, 由操作人员可以手动设置, 并且可以根据显示设备的不同, 选择4:3或16:9的显示方式。同时, 也提供分组的管理, 可以根据演播室的特性将之分别显示于多个监视终端之上。物理结构显示方式是以设备的具体摆放位置为基础的显示方式, 也是用于操作和系统设置的主要界面。监控系统将显示机房布局图, 机柜布局图和板卡布局图。在这个界面上每个设备的显示位置都与它的物理位置相同, 尽可能帮助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了解正在控制的设备, 避免由于设备名称相近而引发的错误操作。这样, 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定位设备所在地, 系统同时也提供到设备说明书和设备后接口板图的快捷路径, 方便操作人员查询设备信息以便于及时处理故障。

集群化演播室监控系统的出现, 改变了以往操作人员的工作模式, 不仅提高了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提高了操作人员在遇到问题时的反映速度, 它对保证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 演播室设备及信号监控系统的形成不仅适用于集群化演播室, 也适用于传统演播室。集群化的设计概念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本文充分考虑了在集群化演播室中, 如遇设备及信号调度时对监控系统的要求, 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监控系统的具体需求, 调查了演播室中相关设备对监控的支持和应用, 这是监控系统建立的基础, 也是全文的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对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提出更好的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集群化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备及信号监控系统, 并以中央电视台新台址E01群演播室的视频系统设计为背景, 详细阐述监控系统的设计和项目实践。

地勘企业集群化的思考 篇2

关于地勘企业集群化的思考

文章首次提出用地勘企业集群化概念探讨地勘企业及产品(劳务)雷同问题,分析了地勘中小企业集群化的特征,权衡了利弊,提出了兴利除弊的对策建议.

作 者:杨玩明 YANG Wan-ming 作者单位:冶金第三地质勘查局316队刊 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年,卷(期):14(6)分类号:F273.7关键词:地勘企业 集群化 思考

走向集群化 篇3

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系统

通过构建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其系统,以确保政府对农副产品的安全控制,达到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并降低政府宏观调控成本的目的。通过运用应急管理、预报预警、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建立农副产品物流安全预警系统,以提高农产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为主要目标。此外,遵循“农产品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指导下,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示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决策者(政府部门)警惕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控和应急对策。

推广应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技术和管理体系

鼓励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推广利用保鲜、保温技术,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发展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及配送。加大对全程进行低温控制的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宣传力度,营造商业气氛,提高公众对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优质生鲜农产品市场销售规模。

鼓励肉类产品、水果和大众消费类水产品发展从屠宰采摘、捕捞、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物流。重点发展猪肉冷链物流,减少生猪活体的跨区运输,控制生猪的疫病传播,稳定生猪生产。选择部分高价值蔬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积极发展乳制品、冰淇淋等重点产品冷链物流。

优化冷链物流发展的区域布局

依托华北、华中、西南等生猪产区,东北、西北、西南等牛羊肉产区,中南、华东、西南等禽肉产区,积极发展肉食产品冷链物流;依托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黄渤海水产品产区,积极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依托新疆香梨 、山东苹果、海南及南方热带水果产区,发展生鲜水果冷链物流;依托山东、河北等蔬菜产区、海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发展生鲜蔬菜冷链物流。

实用数字演播室网络化集群的尝试 篇4

为满足电视事业发展对演播室的需要, 从2005年初开始, 沈阳广播电视台开始对原二楼演播区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改造, 新建了三个135通透式演播室和一个200常规演播室, 同时对其他演播室也进行了局部改造。当时, 沈阳电视台已经或正在建立面向全台的制作网、播出网和媒资网, 节目制作已经实现非线化, 节目播出实现硬盘化, 媒资系统也进入后期阶段, 这样,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演播室系统的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 电视台工作人员认为新建的演播室必须能与制播网全面对接, 争取取消演播室磁带录制这一环节, 演播室的节目数据流与各个制作网、播出网等实现双向传输, 共享资源, 达到减少环节、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这样就确立了新演播室的建设理念:在传统数字演播室的基础上, 引入集群和网络化的概念, 同时建造结构相同、设备相同、系统集成相同的多个数字演播室系统, 形成演播室集群, 演播室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联动使用。同时, 每个演播室都与制作网和播出网相连, 形成了一张既相互独立又连成一体、从前期录制到后期编辑播出再到资料存储的一张制播大网, 每个演播室都是整个制播大网的一个节点。

2 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建设理念, 考虑到沈阳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工作人员把握了以下几条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当今世界电视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新建系统能够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实用性原则:目前国内演播室的主流是标清数字化, 也有一些经济实力强或特殊目的的台开始试行高清数字化。就沈阳电视台而言, 数字化高清当然是终极目标, 但目前, 在播出格式短时期 (五年左右) 内不能改变的情况下, 考虑到财力情况, 这种想法不太现实。所以, 技术装备要以最大限度满足沈阳电视台现实节目制作的要求为首要目标。

可靠性原则:稳定可靠是对每个演播室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要求, 系统必须能满足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要求, 这是每天都要在演播室录制、直播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现代演播室系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选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 充分考虑系统在运行时的容错能力和人员的应变能力, 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与安全。

机动性原则:新建演播室能适应电视节目形式不断创新的需求, 适用于不同的录制方式和样式。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之一, 要充分考虑系统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可靠性与替换性对系统维护的影响, 出现故障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功能实用的前提下, 经济性也是重点考虑的原则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规模采购达到最经济的目标, 利用有限的资金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节目制作平台。

3 需求分析

新建的演播室主要担负录制/直播工作, 要求有应急播出功能。主要需求分析如下。

(1) 沈阳电视台的自制节目都在非编网上制作, 非编工作站具有很强的特技功能, 节目包装有专门的工作室负责, 考虑到直播功能, 对切换台的要求是:1级M/E即可, 但要求16路的直切键, 2个下游键, 1个色键, 至少4路辅助输出, 有辅助输出控制面板。

(2)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处理已经成了音频系统中间环节处理的主流, 但在拾音和还声这两个音频系统最始和最末两个环节, 目前仍然以模拟为主, 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因此, 带有模拟输入/输出接口的数字切换台是首选。要求有不少于16路的平衡/非平衡模拟输入, 立体声输出、多路母线和辅助母线输出, 可输出千周信号, 有48伏幻象供电, 带表桥。

(3) 目前, 广播级市场的主流摄像机都已达到14Bit, 而且几大厂家的产品都用过, 质量都比较过硬, 因此在这方面, 性价比是首先考虑因素。

(4) 电视的发展, 使直播类和时效性强的节目对字幕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字幕机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具有三维图文模版制播共享功能的字幕机是演播室所求。

(5) 演播室的节目可直接上传到非编网进行后期制作, 演播室实现无带化, 演播室与非编网实现一体化。每个演播室都是整个制播媒资大网的一个节点。

(6) 顺应技术发展, 选用液晶监视器, 构造开放式壁挂显示墙, 既简约美观, 又节省空间。

(7) 高质量的A/D和D/A板卡、音视分、应急切换矩阵等外围设备, 机箱主备电源, 同步与测试设备, Tally指示、通话系统、电话耦合、音频监听、外来信号同步, 音视频隔离, 延时播出等。

4 方案综述

基于上述的设计原则和需求分析, 沈阳电视台新建演播室系统集群的方案轮廓已经勾画出来。数字演播室网络化集群的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每个演播室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演播室系统的视频流程:所有输入信号, 包括摄像机信号、非编工作站信号、录像机信号、字幕信号和其他外来信号, 通过跳线进入主备系统, 视频主为切换台、备为16×2数字视频矩阵, 输出都经过跳线, 切换台的PGM信号通过2选1开关输出, 辅助输出直接输出, 视频矩阵也经过2选1开关输出。2选1开关的输出信号为主输出信号, 经视分后按需求分别送到非编网、录像机、延时服务器或接口箱等。技监和测试信号接视频矩阵的另一路输出信号。视频矩阵的输出由两个遥控面板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复合同步信号同步。

演播室系统的音频流程:所有输入信号通过跳线进入调音台, 经跳线输出, 主输出经音分送达各处或接口箱, 辅助输出直接送出或送到接口箱。

视音频数据在网络内传送通过两类设备完成, 一类是与非编网压缩格式完全相同的非编工作站, 节目直接存储到非编网的数据库中, 编辑在非编网内的任何站点直接进行编辑, 一类是数字硬盘录像机, 编辑好的成片由网络拷贝至硬盘录像机, 在直播时直接排序播出;直播节目录制好的视频文件, 通过网络传输至非编网盘阵, 由网管迁入数据库, 即可由编辑在网内进行处理。网络功能都是在相应的授权权限下进行的。

沈阳电视台没有总控, 总控职能由播出部矩阵承担, 由播出部传来的外来信号, 是嵌入模拟音频的SDI信号, 因此每个演播室都安装了解嵌器;各演播室送到播出部的视频信号为SDI信号, 音频信号为模拟音频信号。

5 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问题一:在系统调试时, 发现演播室系统有时出现不同步现象。经查, 问题出在同步信号发生器上。笔者发现, 根据我国的制式进行了菜单设置并进行了记忆后, 系统可正常工作, 但当设备重启时, 菜单却又回到了出厂默认设置。几次试验, 结果都是如此。查阅说明书, 发现操作正确无误。最后, 打电话咨询设备商, 被告知此设备软件有漏洞, 需要进行特别设置, 在新版本的设备上, 软件将会升级, 故障会消失。经过重新设置后, 同步恢复正常。

问题二:硬盘录像机或录像机的线路输出信号进入调音台后, 输出有杂音, 而其他输入则无问题, 调换输入接口, 现象依然存在。经仔细分析, 问题是前级话放的20 d B衰减键与增益旋钮配合不当所致, 重新调整, 杂音消失。

问题三:与非编网相连的硬盘录像机, 可以拷贝非编网的数据, 而非编网的数据库却不能读取硬盘录像机记录的数据。查阅资料, 发现两家产品虽同为MPEG压缩方式, 但内部仍有差异, 加上码流转换, 问题得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 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网络上载时间只是磁带上载时间的三分之一。

6 结语

沈阳电视台演播室网络化集群是依据自己的特点自主设计, 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建设完成演播室主体系统的一个综合工程。本项目在2005年初开始启动, 到2006年7月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 2008年获得辽宁省广电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到目前为止系统运行稳定, 切实保证了沈阳电视台节目制作的安全优质。回头看来, 数字演播室网络化集群实用性非常强, 有如下优点。 (1) 多个演播室毗邻而居, 信号互通互传, 方便易行。 (2) 各演播室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以联动使用, 而不用担心色彩、灰度等的差异。 (3) 采用三维魔方系统, 演播室真三维图文模版制播共享, 实现字幕机在传统意义上的飞跃。 (4) 通过索贝的非编工作站或硬盘录像机与台制作网连成一体, 取消了录像机, 真正实现从前期录制到后期编辑直至最后播出的无带化过程。 (5) 节省资源, 两套系统控制三个演播室;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采用壁挂式显示墙, 开放式通透演播室。

集群化演播室 篇5

一期项目首先建设A区1200平米、1000平米和600平米演播室、B区的B1群和B2群演播室, 共7个演播室。

一设计目标

工艺设计时综合考虑台里人力资源、投资、现阶段节目需求, 以及至少未来10~15年的节目发展需要, 希望能够做到:

每个演播室满足常规节目需求, 但能够灵活扩展, 满足超大型节目要求;

设一个环绕声音频控制室, 能够为A1群、A2演播室提供环绕声制作;

能够根据不同节目的重要性, 提供多级后备解决方案;

必须考虑运营成本、人力成本;

通过分控实现外来信号、Dolby E编解码共享, 音频信号、响度、元数据的监测和日志。

根据上述技术需求进行招标, 三家公司中标, 其中一家中标1200平米、1000平米演播室以及分控中心, 一家中标600平米演播室, 另外一家中标B1、B2群演播室。

根据中标结果深化设计完成后的总体音频系统框架如图1。

A1群与分控同为斯泰克设备, 因此实现TDM母线冗余连接;A2演播室、B1群、B2群通过MADI与分控冗余连接。

在此框架下系统搭建完成后整个新东区演播室集群音频系统极其简洁、高效、灵活, 达到工艺设计的所有要求。

A1群和分控中心:斯泰克Nexus数字音频路由系统;

1200平米演播室配置:斯泰克Aurus播出调音台, 斯泰克Crescendo扩声调音台, me-Geithain环绕声监听;

1000平米演播室配置:Aurus播出调音台, Crescendo扩声调音台;

600平米演播室配置:Euphonix S5 Fusion播出及扩声调音台;

B1、B2群演播室配置:每个演播室各1张DHD 52/RX主调音台和YAMAHA DM1000VCM备调音台。

二系统特点

1. 灵活扩展

1200平米、1000平米、600平米演播室的调音台与输入、输出接口箱配置可以满足常规节目的制作要求, 但按照系统框架, 可以非常方便地扩展成为超大型系统, 可以满足超大型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系统要求。以下以1200平米演播室为例说明如何方便地扩展系统。

(1) 多调音台协同工作

1200平米、1000平米、600平米共配置6张大型调音台, 因此1200平米演播室最大可以做到6张调音台协同工作, 设想各调音台功能设置为:

1张Aurus调音台作环绕声播出音乐缩混;

另1张Aurus调音台作环绕声播出终混, 经Down-mix送标清立体声播出;

1张Crescendo作扩声音乐缩混;

另1张Crescendo作扩声终混;

1张Euphonix调音台作扩声返送音乐缩混;

另1张Euphonix调音台作扩声返送终混。

也可以根据节目的不同类型, 而选用不同数量、不同型号的调音台完成不同的制作功能需求。

(2) 输入、输出接口扩展

1200平米演播室扩声机房固定安装Nexus路由接口箱共配置48路话筒输入、16路线路输入。得益于Nexus路由接口箱的即插即用设计, 可以通过Nexus流动路由接口箱 (二期项目) 方便地将系统输入接口扩展至144路话筒/线路输入。

Nexus话筒输入因有True Match专利技术, 因此4张斯泰克调音台不需要控制话筒前置增益, 仅DSP增益 (+60d B) 即可。Nexus内置4路话分提供4路话筒前置增益控制供2张Euphonix调音台、主/备多轨收录音频工作站使用。

(3) 无线话筒扩展

1200平米、1000平米、600平米演播室共配置32通道森海塞尔3000接收器, 16通道WISYCOM接收器, 每16通道组装为飞行箱系统, 因此目前系统最大可扩展至48通道无线话筒。

2. 控制室共享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 1200平米演播室播出音控室为环绕声制作控制室;1000平米、600平米演播室播出控制室为立体声制作控制室。

系统不需要作任何的硬件或连线改动, 仅仅建立不同的工程文件就可以实现控制室共享。任一播出音控室可以作为1200平米、1000平米、600平米演播室的播出控制室, 甚至可以是B1/B2演播室的播出控制室。

音频控制室的视频监看、Tally信号同样由分控来, 因此播出音控室的视频监看、Tally信号可以同步切换。

我们甚至更改了播出音控室的门牌和任务单, 门牌不再是1200播出音控室、1000播出音控室、600播出音控室, 而是No.1/No.2/No.3播出音控室。任务单上多了一项:播出音控室安排。

3. 后备模式

广播电视设备发展到现阶段, 很多成熟的科技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 对于音频设备来讲, 诸如双电源、模块化架构、热插拔等单体安全处理措施, 已经是司空见惯的配置。众所周知, 音频行业的制作是一个“混”的过程, 所以在选型和系统深化阶段, 我们将系统中每个环节放大, 消除任何单一故障点, 避免由于人为失误和紧急情况下的手忙脚乱造成的不良后果。

A1群和分控音频系统包括2台Nexus Star中央路由器, 10台Nexus路由接口箱, 每台Nexus路由接口机箱同时与2台Nexus Star中央路由器冗余光纤连接, 两台中央路由器再通过光纤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物理独立的双星型数字音频网络。这样, 只有当Nexus和两台Nexus Star之间同时失去联络, 其输入输出信号才会消失。也就是说每台接口箱有4对光发光收光纤连接至系统, 除非这4对光纤同时连接故障, 系统才可能丢失这台接口箱的输入/输出信号。A2演播室、B1、B2演播室群通过MADI (可选冗余连接) 同时连接至两台Nexus Star中央路由器。这种拓扑结构自愈连接保证了无需任何人工干预的自动修复。

当信号传输安全性充分保证的时候, 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信号处理方面。往往当今的大型数字调音台DSP处理, 均可以作到卡冗余, 即设置某张核心DSP卡为冗余DSP卡, 当某张DSP卡故障时自动替换故障卡。但无论是N+1还是N+M或是1:1镜像冗余, 均不能解决核心机箱始终为单一故障点问题。最安全的后备方式是独立DSP核心后备+调音台面后备。

我们以1200平米演播室为例说明在Nexus路由系统架构下可以实现的直播多种后备模式。

(1) 互备模式

扩声调音台和播出调音台互备。

(2) 播出单备模式

调用1000平米演播室 (或600平米演播室) 播出调音台给1200播出调音台作后备使用, 1200平米演播室播出调音台给1200扩声调音台作一级后备, 1000平米演播室 (或600平米演播室) 播出调音台给1200扩声调音台作二级后备。

(3) 播出/扩声双备模式

调用1000平米演播室 (或600平米演播室) 播出调音台给1200播出调音台作后备使用, 调用1000平米演播室 (或600平米演播室) 扩声调音台给1200扩声调音台作后备使用。

4. 端口后备

前文解决了系统架构的安全问题以及调音台及其DSP核心的后备模式, 但对于任一输入或输出端口的仍是单一故障点, 我们对于输入、输出采用不同的后备解决方案。

输入端口:采用风险离散以及重要输入信号经分配器A/B路进系统方式。每一位置配置双Nexus路由接口箱, 平均分配输入板卡到2个Nexus机箱。最糟糕的情况下仍能保证50%输入信号可用。对于非常重要的输入信号, 可以通过分配器同时进2个Nexus路由接口箱, 确保指定的重要输入信号不会丢失;

输出端口:采用分离接口箱、分离板卡输出方式。如立柜机房路由接口箱1输出主PGM, 路由接口箱2输出备PGM;扩声机房路由接口箱1输出扩声AES信号给功率放大器, 路由接口箱2输出扩声模拟信号给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丢失AES信号后自动倒换至模拟信号) 。

三运营成本

目前国内电视台普遍存在专业音频技术人员与录音师人才不足的问题, 工艺设计时我们就把控制营运成本, 特别是人力成本的问题放置在第一优先级别上。通过优化设计, Nexus的路由接口箱即插即用、话筒输入内置话分功能可以很好地控制运营成本, 特别是人力成本。

以1200平米演播室的4张调音台 (2张播出调音台、2张扩声调音台) 协同制作极端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接口扩展:接入Nexus流动接口箱仅需连接主备光缆, 即插即用, 系统自动识别;

系统连接:对于4张调音台协同制作而言, 因为每张调音台需要对话筒输入独立前置增益控制, 因此常规系统对1路话筒而言需要连接5根话筒线, 1根话筒线至无源话分输入, 4根无源话分输出至4张调音台接口箱。而Nexus内置4路话分 (不需要前置话筒放大) , 因此仅需要连接1根话筒线。节省了80%工作量;

=信号检测:每路输入信号检测点包括话筒、话筒线以及输入板卡。Nexus路由接口箱内置信号发生器可以快速检测输入板卡的每个端口。每条链路节省1/3检测工作量, 合并节省80%系统连接量, 信号检测共可节省约85%工作量;

调音台:得益于控制室共享, 播出调音台不需要挪动物理位置, 仅建立工程文件即可。临时调用的1张扩声调音台需要搬至现场扩声位, 连接2根电源线、1根光缆。

因此就本极端应用而言, 增加的工作量只有连接流动路由接口箱及其接线、搬动1张扩声调音台而已, 以及4张调音台建立节目需要的工程文件。

四分控中心

分控中心的功能定位为信号共享、信号调度、设备共享、质量管理以及核心设备24小时供电。2台Nexus Star构成分控中心主/备4096×4096数字音频矩阵, A1群与分控中心为斯泰克TDM母线双星型连接, 因此分控中心可以通过Nexus路由系统对A1群实现全功能控制与监测。A2演播室、B1、B2群通过MADI与分控中心的2台Nexus Star双星型通联, 分控中心对A2演播室、B1、B2群只能实现音频信号的控制与监测。

1. 信号共享

新中心东区演播室集群的外来信号全部送入分控中心, 通过Nexus Star送至相应演播室。

2. 信号调度

根据节目制作需求, 可以将某演播室音频信号调度至另一演播室, 用以实现多演播室应用类节目。

3. 设备共享

通过分控中心的数字音频矩阵可以方便地实现设备共享, 如斯泰克板卡式Dolby E编解码器, 各演播室可以通过电脑连接任一Nexus路由接口箱, 远程控制Dolby E编解码器。甚至可以共享演播室内设备, 譬如1200平米演播室共享100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内的数字音频工作站。

4. 质量管理

分控中心可以通过Nexus内置多通道电平表监测A1群的所有输入/输出端口电平, A2演播室、B1、B2群送至分控中心的每一通道MADI信号。

可选的斯泰克SAM监听面板可以直接监听A1群的所有输入/输出端口信号或A2演播室、B1、B2群送至分控中心的任一通道MADI信号。

分控中心可以监测A1群、A2演播室、B1、B2群每一演播室的PGM响度, 并可作响度日志记录。

涉及环绕声节目制作时, 分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测环绕声制作的Dolby元数据, 若有需要可以更改、替换Dolby元数据。

5.24小时供电

演播室集群会有较多的设备共享或临时调用, 因此电源管理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出现误操作, 譬如1200平米演播室临时调用1000平米演播室调音台, 1000平米演播室工作人员非常有可能随手关电。因此我们将A1群调音台的DSP核心机箱 (Nexus Star) 安装在分控中心24小时不断电机房内, 1200平米演播室、1000平米演播室本地电源控制仅涉及本地Nexus路由接口机箱、本地调音台面、本地周边设备。

分控机房另外的一个作用是整个音视频的同步中心, 基于工艺设计, 东区演播室群系统中提供的同步源较为丰富, 能够完全满足Nexus系统中8个外部同步由高到低优先级的自动跳转。着眼于未来电视事业的发展, 功能和性能上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 我们将分控机房另一个作用定位于网络中心。由于现在以Audio over IP传输方式越来越普及, 在系统的接口中, 我们还配备了DANTE协议的传输卡, 达到可与外界的DANTE设备相接, 当前的作用主要应用于便携式工作站的使用。所有这些通过以太网线传输控制、音频信号, 均通过在分控机房的路由器中转, 每个演播室也都有空余的以太网接口连接在路由器上。

五小结

当今广播电视音频工作者, 面临着信号源日益繁多, 节目类型变化多样等各种棘手问题, 一个安全稳定、灵活多变、低运营成本的系统无疑是做好节目的根本。在数字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 结合设备自身特点解决在节目制作中面临的安全性、多样性问题成为重要课题。更多地探讨如何真正的发挥演播室群的作用, 在充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发挥贡献资源优势的同时, 不“为群而群”, 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中心东区演播室集群音频系统无疑做出了有益尝试,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200平米和1000平米演播室, 也已多次圆满完成了大型节目制作、直播任务。新中心东区演播室集群音频系统的应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在今后的日子里, 我们将继续挖掘本系统的优点, 也将继续学习行业内潮流产品信息和高新技术, 这样, 才能不住前行, 持续发展。

摘要:介绍了安徽广播电视台新中心东区演播室集群音频系统的设计目标, 对灵活扩展、控制室共享等系统特点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如何降低运营成本, 并对分控中心的配置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文件化设备在演播室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演播室,文件化,EVS

0 引言

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 由节目制作人员前期拍摄生成录像带, 然后将录像带上载到非编制作系统进行制作合成 (基于录像带的上载只能做到1:1的实时采集, 即1小时的录制素材需要1小时才能载入非编系统) , 后期制作完成后输出最终完成的节目带, 经过各级审批入库管理, 同时也可能直接送播出线进行播出。自动播出系统目前大多数还采用重新上载的方式将经过审核的节目带采集到硬盘系统, 然后实现硬盘播出。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采集的方式对节目素材进行数字化存储及编目加工, 再利用时则通过检索下载的方式输出录像带来重新利用。这种从磁带到文件再到磁带的多次上载下载模式, 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和设备资源, 而且磁带的高压缩比也造成多次编解码画面质量的下降, 只有推动全台全流程的文件化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文件化的优势, 实现网络化, 提高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效率。

从目前电视台各个常规的业务系统而言, IT技术和网络化建设越发普及, 包括非线性系统、硬盘播出系统以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等等均能够完成系统内部的数字化文件化, 只是对于前期拍摄还存在大量的传统录像带模式,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 P2卡、蓝光盘、易盘卡等基于文件化的介质存储逐渐成为前期拍摄的主力。

对于演播室系统, 相比较ENG或转播车复杂的户外使用环境和网络环境, 演播室位于电视台内部, 系统设备相对固定, 网络环境优越, 最适合部署前期文件化制作, 从而实现电视台全流程的网络化。

中央电视台新址所有演播室都基于网络化、文件化制作。具体的系统实现是, 加入文件服务器实现媒体素材基于文件的记录和播放。通过文件服务器实现演播室和全台各后期岛双向的文件传输和管理。对于日常节目制作来说, 首先不再有磁带介质, 节目存储以文件形式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上, 或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其他介质如蓝光盘、P2卡、易盘卡等。其次, 演播室与后期制作岛文件双向互通。一方面, 在后期制作岛内制作完成的节目以视音频文件的形式传送至演播室的文件播放服务器进行回放;另一方面, 演播室的现场视音频信号被文件记录服务器记录, 形成视音频文件传输至后期制作岛进行加工。

1 E01演播室群EVS配置

央视新址演播室围绕文件化的设计核心理念, 考虑承担直播任务的演播室, 需要安全性、可靠性高的基于文件的媒体存储和播放设备。EVS服务器广泛应用于体育转播和演播室, 经历过奥运会等大型直播活动的考验, 厂家也积极配合央视新址的总体设计, 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所以E区所有演播室均配备EVS服务器用于视频播放和节目录制。EVS服务器支持多种编码, 为演播室提供信号文件化的解决方案。

以E01演播室群为例, E01演播室群由E01 (2000m2) 、E02 (800m2) 、E03 (800m2) 三个演播室组成, 三个演播室位置相邻功能相近, 建设成演播室群共享摄像机、矩阵等设备, 是央视新址面积最大的演播室群。群内配置了EVS文件服务器作为演播室的文件化设备。

E01演播室群的EVS组网和部署如图1所示。

XT3是EVS的主机服务器提供各种音视频处理和设备接口以及硬盘存储, IPD是EVS的控制端提供基于Windows的窗口人机界面。

E01演播室配备6通道EVS硬盘服务器XT3两台, 提供放像录像功能, 两台服务器在直播时提供主备功能, 带有慢动作功能。配备IPD3台, 其中两台用于播放工位, 一台用于录制工位, 提供播表制作、计划录制等功能。

E02和E03演播室各配备4通道EVS硬盘服务器XT3两台, 提供放像录像功能, 两台服务器在直播时提供主备功能, 带有慢动作功能。配备IPD3台, 其中两台用于播放工位, 一台用于录制工位, 提供播表制作、计划录制等功能。

整个群还配备负责EVS系统数据库的DB Server 2台, 互为主备, 默认由第一台提供服务, 当服务死机或终止由第二台自动接管服务, 但会造成数据库状态异常30秒。如播放列表、存储列表、计划录制列表等表单都是通过DB Server从XT3服务器读取并展现给IPD的。

XT ACCESS 2台, 负责EVS文件和外部接口的传输以及文件封装和转码, 其中1台负责E01演播室、另一台负责E02和E03演播室。

X FILE负责把录制素材迁移到移动硬盘上, X-File作为EVS硬盘录像机存储的延伸以更换硬盘的方式扩展了XT3服务器本机的存储空间。

2 XT3硬件解析

如图2, EVS XT服务器所有功能模块电路板都牢靠地插入到总线接口板上并通过它进行各个模块电路板间的数据交换。下面对每个模块电路板的功能加以说明。

1.MTPC Board:这是服务器PC机, 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系统应用程序运行的平台。PC机使用MS-DOS操作系统, 相对稳定的DOS系统保证了整机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在DOS启动后, 会加载驱动SAS硬盘, 并且提供键盘接口、VGA显示还有RS422遥控串口驱动以及以太网卡的驱动等等, 它还对其他板卡进行初始化, 让它们能准备就绪开始工作。PC板上的CPU及显卡并不参与视音频编解码处理, 所以并不需要强大的CPU和GPU处理器。

2.Video Codec Board (COHX) :这是整个系统的技术核心, SDI信号输入及输出, 编解码和视频处理都在这块板上;XT3上的Video Codec板有六个编解码处理模块, 有多少个模块就有多少个通道, XT3的六个通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为0PLAY+6RECORD, 1PLAY+5RECORD, 2PLAY+4RECORD, ……, 6PLAY+0RECORD等工作模式, 非常的灵活方便。

3.Audio Codec Board:用于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24bit非压缩编码。

4.HCTX板:即是视频磁盘冗余阵列控制器 (Video RAID Controller) 。XT3共有12块300GB的SAS硬盘, 采用RAID5模式构成阵列, RAID5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 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 其中任意N-1块磁盘上都存储完整的数据, 也就是说有相当于一块磁盘容量的空间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 可以实现任意插拔一块硬盘不影响数据存储, 这就基本保证了大容量数据快速、安全地存储及读取。

5.Disk Array板和HCTX板一起工作提供硬盘阵列的接口。

通过对这些板卡的解析, 我们大致清楚了XT3内部的信号流程。XT服务器在MTPC板启动系统后, 开始记录 (Record) 时, 数字视频信号从COHX板输入并进行编码处理, 数据通过HCTX板将数据分离后记录在硬盘阵列上;重放 (Replay) 则是另一路径, 过程与记录时相反。如图3所示。

3 EVS服务器XNET和Gigabit

如图1, EVS服务器组网中使用了两条主要的链路, 一条是基于千兆以太网的网络, 一条是基于XNET的网络。

千兆网Gigabit由每台设备的网络接口接入Gigabit交换机, 实现IPD、XT3、Xfi le、DBsever和XTaccess之间的数据交换, 即千兆网上主要传输的是视频文件以及播放列表、存储列表等数据信息。

XNET是EVS自己提供的专业网络, 比Gigabit更稳定和快速, 通过SDI标准的同轴电缆环接设备或者接入专用的X-hub, 可以实现EVS XT3服务器之间以及和Xfi le存储之间的文件共享和快速文件迁移, 但是XNET只是提供单纯的文件传输网络不能传输其他服务。

根据EVS提供的数据在传输文件时, XNET和Gigabit的速率如表1。

表1数值表示相对于实时传输, 达到N倍速。

在实际使用中, XNET由于网络环境单一速度较快, 而千兆网系统网络环境复杂, 节点较多, 再通过网关和后期岛实施交互, 文件传输速率最终在2倍速到3倍速, 即同时传1个文件用时为文件内容时长的1/3到1/2, 而实时传输最多同时2个到3个文件。

RS422控制, 是IPD控制端到XT3服务器的连线, 通过串口来传输IPD对XT3发出的控制命令, 比如控制播放、录像、快进、慢放等操作。IPD的控制也必须通过422连接到XT3才能够传达, 不能直接通过千兆网实现IPD控制, 例如IPD1的422口连接到XT3服务器, 而IPD2没有, 则IPD2如果要控制XT3则通过以太网连接到IPD1, 再通过IPD1的422连线来控制XT3服务器。即在EVS组网中, 只要保证每台XT3都有IPD与其通过422线连接, 就可以实现网内任意IPD对网内任意XT3服务器的控制。

4 EVS本地存储规划

E01演播室群的存储规划, 演播室建设前, 预计每台媒体记录服务器使用100Mbps编码记录, 每周工作6天, 每天记录8小时, 素材保存1周, 则存储需求为2TB, 计算如下:

100Mbps÷8×3600×8小时/天×6天/周×1周÷1024÷1024=2.0TB。

实际配置中, E01演播室群使用6U的EVS XT3服务器, 每台服务器提供12块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即串行连接SCSI硬盘, 每盘容量为300GB。XT3服务器硬盘阵列分两组每6块为一组, 使用Raid5。

计算每台文件服务器的实际存储容量, Raid5的容量计算公式为 (n-1) ÷n×总容量, 实际每台XT3的存储容量为:

(6-1) ÷5×300GB×6×2=3TB

如果存储码率为120Mbps的视频文件则可以存储

3TB×1024×1024÷120×8÷3600=约58小时。

在实际使用中, 因为XT3服务器的空间是多通道共享的, 如果一台服务器录制两个通道则每通道录制时间就会减半, 这就要求节目素材不能长期存储在演播室本地, 必须尽快迁移岛后期制作岛的存储。

极端情况下, 假设一场节目需要服务器录制10个通道, 每演播室两台XT3服务器, 每服务器录制5通道, 节目时长8小时, 一天产生80小时素材, 通过千兆网传输只能达到2倍速, 则80小时素材需要传输40小时才能完成, 而第二天节目还要进行录制, 又会产生80小时素材, 本地存储两台服务器一共只有116小时, 最多只能支持这样的节目录制两天, 第三天本地存储就会被占满, 而又无法及时推送到后期制作岛, 造成后面的节目无法到演播室录制的情况。所以EVS服务器使用时必须规划好存储空间, 和推送传输时间, 或者利用X-FILE把素材迁移到移动存储, 否则将影响节目制作。

5 设置与IPD的使用

以E01演播室为例, 在XT3服务器开机时需要在系统菜单设置, EVS可以支持Apple prores422、DVCpro HD、Avid Dnx HD、HD MJEPG EVS等多种编码格式, 我们常使用的编码格式为DNx HD 120M。定义通道的类型, 一台六通道的XT3服务器为例, 6个通道可以任意指派为放机Player或者录机Recorder。假如设置为4录2放, 则硬盘机就可以当作4台录机和2台放机来使用了。还需要定义每通道对应的音频输入或输出的类型是嵌入、AES数字、模拟或Dolby。定义IPD和LSM面板的优先级等等各种初始设置。

IPDirecter简称IPD, 是EVS服务器的控制操作端, 实现了Windows界面下窗口化鼠标化的操作界面, 用以实现录像和放像以及播放列表、计划录制等功能。实际使用中可以很方便的实现Mark in, Mark out、EE状态等皆与传统录像机没有不同。EVS由于每通道相互独立, 可以实现即录即播或者用于实现延时播出, 通过计划录制还可以实现即录即传 (在计划录制表单里把节目事先分段命名, 开始录制后就可以开始传输, 到文件结束自动结束, 如果只传送一个文件, 传输速度快于实时录制速度就相当于实时传输到后期制作岛) 。

XT3作为EVS的旗舰机型支持强大的慢动作回放功能, 相对应E01演播室也配备了LSM慢动作面板, 通过它来实现对XT3绝大部分功能的设置和应用。在实际制作慢动作时, 操作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停地通过它控制录制和回放等操作, 这些操作由于不需要用鼠标或键盘来完成, 满足了激烈对抗类的体育比赛中快速实时回放慢动作的需要, 也正是由于这个遥控面板所提供的优秀快速的操控性能, 让EVS的慢动作设备成为全世界体育比赛转播中制作慢动作的主流设备。

6 EVS服务器的网络交互

EVS服务器主要通过XTAccess来和外部网络接口对接, XTAccess会不停扫描自定义配置的XML文件, 来发起传输。

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演播室网关负责所有进出演播室的数据交互, 和演播室的文件化设备对接, 具体到E01演播室群就是网关服务器和EVS XTAccess的对接。命令统一由网关发起, 从演播室传送到后期岛时, 由网关写入XML文件, XTAccess基于FTP协议从XT3存储读取文件, 传输到网关缓存, 再由网关发送到后期制作岛, 文件返回时由网关接收到缓存, 再写入XML文件通过XTaccess分发到目标XT3服务器的本地存储上。

同时XTAccess负责转码, 如果接收的文件编码格式和演播室不同则由演播室XTAccess服务器转码, 发送到后期岛的文件格式不同由后期岛转码。

7 结束语

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 IT与传统AV技术的结合, 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电视台网络化制作的背景下, 演播室实现文件化是必然的选择。本文主要研究的EVS文件服务器只是众多文件化设备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笔者抛砖引玉, 通过对EVS服务器在演播室应用的研究, 希望给同行以参考。整个电视台网络化制作的系统工程非常庞大, 还有比如传输、存储、流程管理等等很多的技术难点。

总之, 依托于央视新址的全面现代化设计, 演播室系统实现了文件化、网络化制作, 也为未来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些变化都是为了制作出更好的电视节目, 更好地实现和完成党和国家的宣传任务和目标而服务的。

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 文章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 请同志们批评、指导, 以求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内部资料.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电视系统设计[Z].2012.

上一篇:胎儿宫内死亡下一篇:统一建模语言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