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先导

2024-05-09

作文先导(精选十篇)

作文先导 篇1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

当学生处在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说话与写话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能顺利向书面语言转变,使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尽可能避免学生到了高年级因为低年级作文基础薄弱,无法很好地与高年级作文要求衔接而导致的厌写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小学生写作的自主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概述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小学生自身体验为教学资源,以学生对自主体验后所进行的表达为教学重点的作文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说文”或者“作文”来充当教学载体,并用交流和表达作为教学操作平台,用综合性与整体性作为教学价值取向,用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与需求作为教学逻辑的起始点,用每个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作为认知的基础,共同构筑一个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可见,“作文先导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改进,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

打破目前语文的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并通过对一种教学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表达,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以写作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使学生产生对阅读、识字以及表达进行提高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依照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过程中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动态且有机地组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自主体验中积极地学习。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以低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为先导模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作文能力和知识指导提前训练的一种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文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对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训练的辅助手段。它以“作文”为引领,带动学生阅读、识字、拼音等语文学习诸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也就是说,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拼音、识字以及阅读等方面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在写作方面有所加强,提前对学生的交流及表达能力进行开发,将作文方法与思维训练灵活穿插,打破以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五种类型

“作文先导式”教学以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包括看图写话、仿写儿歌、观察日记、活动作文、观察作文、编写故事以及体验作文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求能比较完整地写出一句或者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则变为片段训练;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写出三四百字的小作文。

训练小学生说写能力的模式通常设计成五种类型,即:

1. 玩耍说写。

小学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游戏时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2. 绘画说写。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要求学生先涂画一些花花草草,再让他们说写这些图画中所对应的颜色和正确的作画顺序等。

3. 动手说写。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并让学生将制作的过程说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4. 听听说写。

就是学生通过听音乐或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写作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

5. 背诵。

通过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一些优美的诗文片段、名言以及成语等,积累写作素材。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1. 口头表达。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选择那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轻松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感。

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经常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肯定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点。此外,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时,要以积极评价为主。

三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表达,注意表达的通顺与完整。在表达的过程中,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条理性,使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口头表达方法严格要求,要尽量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端正。

2. 书面表达。

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学生学会用拼音查字,在二年级下学期,要教会学生使用部首查字。

二是为了保持学生表达时思路的连续性,教师要允许学生将不认识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完成之后再用查阅字典的方式将拼音换成汉字。

三是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学生,词语运用的要求只是语句通顺、准确,内容完整,不能随意拔高标准。

四、引导性活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式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引导性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较丰富的活动,使小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知识,积累一些素材。

二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社会和自然的能力,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知识面,使其视野得以开阔。

三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活动中现有的资源,如美术课的绘画、体育课的游戏以及音乐课的乐曲等,尽可能地应用到作文教学中。

四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尽量多使用一些视频或故事性比较强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借助其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鼓励学生用阅读得到的信息作为作文的素材。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小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

[2]胡红梅.让识字与阅读同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3]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 0(12).

[4]张正阳.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中),201 1(3).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2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达或交流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优势、特点与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优势 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重点已实现了由内部结构到语言功能的转变,教学工作者对语言与外部环境结合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就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表达的练习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学生将表达与语境结合起来,这将是大有裨益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情感表达、词汇贫瘠等问题。同时,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写作教学是高年级教师的责任,但实质上低年级学生练习看图写话就是在为日后的写作教学打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况

所谓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以写作或者说文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借此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实质上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

1.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做法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自主进行表达或交流,再以作文的形式内化阅读和识字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机动地调整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知识。

1.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作文先导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固有模式,不再是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文或是说文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模式下的教学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它更加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保障。

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2.1系统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自成系统,只有对于事物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将机体的整体性唤醒。因此,教师便运用了这一理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写作要点。

2.2主动性

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教师通过设计情境或组织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大胆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要相信学生有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主动性。

2.3趣味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存在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往往能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2.4丰富性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所建立起来的学习空间是丰富而又开放的。无论校内还是校外,课堂或是课余,作文先导式教学能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中学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积累素材。

2.5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常规思路是学生听老师讲然后动手写作。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却是在促进写作教学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3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3.1作文先导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先导式以看图写话、观察日记、仿写儿歌、编写故事等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大致分为游戏说写、绘画说写、创作说写、想象说写、复述说写这五种类型。①游戏说写。在游戏时间或是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玩耍的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②绘图说写。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低年级学生普遍有较浓厚的绘画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定义主题的儿童画,再让他们口述自己的色彩搭配并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对学生语文和美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创作说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小制作、小艺术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组织他们相互交流创作的心得,这在培养他们说写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④想象说写。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应该把握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听有声读物等方式支持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去阐述观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他们的错误观念得到及时纠正。⑤复述说写。可以让学生以背诵或是复述的方式,将优美的诗词和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3.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作文先导式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建立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阅读交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运用说文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和阅读理解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的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够进入情境去观察思考,在视觉上对教学内容便有了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概述图片中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书面作文训练方案,通过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记录下来或是描写身边的人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运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小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与耐心培养。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写话的能力,更为学生日后学习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使小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作文先导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自主;教学路径

语言的教育中心已经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最早我们比较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包括语法在内的各种基本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实际应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语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一条高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作文先导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此教学路径将会使学生从小就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个性特征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自主和兴趣是前提。我们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最优实施情况。了解它的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对它的基本模式和有关变式进行研究,充分体会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1.“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来看,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作文先导式”的含义,就是将“作文”作为教学的先行载体,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学习体验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但是这种“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并不是简单地让小学生自己去无目的地写作。首先,教师要进行情境的创设,接下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自主合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在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并综合传统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这种教学路径得以进行的主要环节,绝不能是机械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地组织。它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验是“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础和中心,它打破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属于语文教学的新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还具有四个特点,包括自主性、活动性、系统性以及成型性。

2.“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模式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自主与兴趣是整个“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识字、阅读然后写作。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一方输出,我们要将其改变为双方互动。学生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获得知识的状态。当教师创设情境之后,激起学生的表达欲,这时,他们自然就有了识字的需求,阅读能力也就随之不断地提升。在他们有需求时,教师就可以随机地进行拼音和文字的教学。小学生就在极大的兴趣下提升了语文能力。

3.“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变化类型

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交流表达型,这种模式就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努力将他们引导到情境之中,使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努力让他们的表达流畅和准确,这个完善的过程就要把教学内容融合进去。当他们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之后,下一步就鼓励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老师要进行再次引导,学生需要再书写。这个过程就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二种,可以叫做阅读发散型。这种教学路径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前面的过程是与第一种类型基本相同的,除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形成书面文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写作环节进行之后,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章,然后开展阅读交流会。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对方的文章,老师可以将写得好的学生文章给大家赏析,还可以将与这个情境有关的美文给学生阅读。这样的过程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眼界。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实施办法

在分析类型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将实施办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1)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将所谓的知识目标放在次要位置,重要的是情境设置。(2)不能将拼音、识字和作文分裂开来,只有同时培养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3)必须注重实用性,小学生只有学会应用,才会更有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作文为教学途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形成交流模式,自主地学习以及探讨,旨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不是作文教学的创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我们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从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小学语文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胡旭青.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

作文先导 篇4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自主和兴趣是前提。我们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最优实施情况。了解它的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对它的基本模式和有关变式进行研究,充分体会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1.“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来看,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作文先导式”的含义,就是将“作文”作为教学的先行载体,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学习体验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但是这种“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并不是简单地让小学生自己去无目的地写作。首先,教师要进行情境的创设,接下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自主合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在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并综合传统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这种教学路径得以进行的主要环节,绝不能是机械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地组织。它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验是“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础和中心,它打破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属于语文教学的新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还具有四个特点,包括自主性、活动性、系统性以及成型性。

2.“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模式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自主与兴趣是整个“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识字、阅读然后写作。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一方输出,我们要将其改变为双方互动。学生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获得知识的状态。当教师创设情境之后,激起学生的表达欲,这时,他们自然就有了识字的需求,阅读能力也就随之不断地提升。在他们有需求时,教师就可以随机地进行拼音和文字的教学。小学生就在极大的兴趣下提升了语文能力。

3.“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变化类型

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交流表达型,这种模式就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努力将他们引导到情境之中,使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努力让他们的表达流畅和准确,这个完善的过程就要把教学内容融合进去。当他们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之后,下一步就鼓励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老师要进行再次引导,学生需要再书写。这个过程就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二种,可以叫做阅读发散型。这种教学路径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前面的过程是与第一种类型基本相同的,除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形成书面文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写作环节进行之后,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章,然后开展阅读交流会。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对方的文章,老师可以将写得好的学生文章给大家赏析,还可以将与这个情境有关的美文给学生阅读。这样的过程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眼界。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实施办法

在分析类型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将实施办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1)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将所谓的知识目标放在次要位置, 重要的是情境设置。(2)不能将拼音、识字和作文分裂开来,只有同时培养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3)必须注重实用性,小学生只有学会应用,才会更有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作文为教学途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形成交流模式,自主地学习以及探讨,旨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不是作文教学的创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我们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从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小学语文的教育路径。

摘要:现如今,为适应社会需求语文教育研究不断发展和更新,教学体系也不断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高效手段。教师需要对“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理解它的基本模式和相应的发展变化,使其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

《掌声 》先导课教学反思(精选) 篇5

《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它是以英子性格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而重心则落在两次“掌声”上。我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两次掌声和英子性格的变化。

一、借助朗读,走近自卑的英子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读书生疑,读书求解,读书品味,努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我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后,融会自己的情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在体会掌声前的英子时,我主要抓了三个句子

1、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2、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我以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多元体会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我刚刚好像强调了一个词(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你能再读一遍吗?”,“你能感受到英子的心情吗?”,“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同学们的答案很丰富,能够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一个可怜的女孩,一个孤单的女孩,一个自卑(忧郁、沉默、难过、害怕、不自信)的女孩等等。

二、在阅读中感悟,聚焦两次掌声

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两句直接写掌声的句子,然后依次学习有关两次掌声的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教学有关第一次掌声的内容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响起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这掌声代表什么呢?”,并解读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的。抓住 “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反复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痛苦、无奈、挣扎,从而体会英子最终“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是多么不容易啊!接着在此基础上我做了精心引读: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女生接着读)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教室里(男生接着读)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教室里(齐读)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而后马上进行了角色转换: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三、主题学习拓展阅读,在体味中升华: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大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去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从而感受到了掌声的力量。赠人玫现,手留余香,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引导同学们读主题从书中的《一罐果酱》。出示读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外婆语言、动作的语句。

2、妹妹放学回家,为什么会兴冲冲地说要捐东西给穷人?

3、“外婆”认为怎样的人是富有的呢?

4、妹妹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孩子们都读得很认真,交流问题时,孩子们回答积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作文先导 篇6

关键词: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体,学生凭借自身兴趣爱好确定作文方向,写体验,写真的东西,有感而发,自由畅快,赋予作文生命力。该模式以活动—体验—表达交流—写文—学文—再写文—拓展为基本步骤。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传统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表达的自由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行“作文先导式”的意义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知识拥有浓厚兴趣和高度好奇心,是语文教学最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学往往涉及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我国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往往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文先导式”教学将实践活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全面地开展,通过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侧重点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首先,作文先导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兴趣培养[1],将学生兴趣当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在讲述知识以前,首先通过组织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完全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不再需要教师监督。另外,作文先导式教学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将以往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述转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真正具备接触自然、感悟生活的机会,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知识。使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真正为学生接受[2],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作文先导式教学将传统文字学习和词汇积累转变为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知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生活阅历,使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获得更大提高。“作文先导式”教学原则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例如,汉语拼音教育,教师要尝试将汉语拼音融入学生教学实践活动中,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收集课外资料,扩大教学范围,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述中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漫长的发展历史,这种教学方式必定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中必须始终将学生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原则。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一)提供增强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活动

“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工作中简单的知识讲述,充分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机会[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点和主张也许并不正确,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表达的观点,对观点存在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教导,教师要尝试用单纯的心理理解学生的观点,摸索学生获得观点的思想路径,从而真正掌握学习心理情况,妥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二)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

在“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外阅读机会。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外阅读量,文化知识积累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

四、“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整合性特征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在“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的全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彻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将学生兴趣作为作文先导式教学主体,将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课外阅读积累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字教学和词汇积累工作科學巧妙地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中,从而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积累。

(二)渐进性特征

“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不同于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成过程,“作文先导式”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课外实践体验机会和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切身体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阅读积累,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可以更科学地让学生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学习到必要的知识,在保证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健康心态。

(三)积累性特征

“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很强的积累性特征,“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互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慢慢积累生活阅历和文化知识,“作文先导式”教学工作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的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积累生活阅历和阅读数量的过程,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快餐式知识灌输,更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很重要的创新,既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起德.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若干说法再推敲[J].语文学习,2014(7).

[2]刘铁芳,郑平.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J].当代教育论坛,2014(12).

作文先导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 打开学生思维

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语文教学, 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教学主题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创建教学情境要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为依据,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尽量易理解, 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 还要注意情境设置的开放性, 因为受到学习目的和学习范围的限制, 学生的身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置开放性的情境, 打开学生的思维维度,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所求所需。

在教学中, 教师为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 可以选择“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 教师首先引出话题:“游子惯于思乡, 古代游子久别家乡, 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却已经是物是人非, 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一句古诗所言‘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这些漂泊在外的人, 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时, 学生就会积极发言:家乡变化太大了, 游子难以接受;自己曾经熟悉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教师再趁势引导:“现在想象自己已经穿越到20 年后, 你的故乡及其周围的一切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是进步了, 还是倒退了?”从而把学生引入教学的主题。

二、提高学生体验感, 促进学生表达和交流

先导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 体验的方式可以是开展活动, 也可以是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适当安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收获体验, 体验到知识的奇妙, 领悟到学习的乐趣。此外, 学生在获得体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予以指导, 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为此, 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 以“二十年后的故乡”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例如“二十年后的我回到故乡, 家乡的现状如何, 建筑、店铺、道路、特产、学校等事物有什么变化;二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 比如家庭、工作;二十年后与朋友的聚会时的心情是什么样, 是伤感还是愉悦”。然后让学生就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自主体验, 自由表达和交流。

三、引导学生积极沟通, 实现知识升华

学生在获得体验后,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分享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可以实现观点互补;二是让教师以及学生就彼此观点发表意见。在此之后, 教师要对分享的内容作出评价, 并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思路, 定好自己的写作方向, 从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针对这次的作文教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构思、写作内容, 例如让学生分享一下二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具体是怎样构思的。然后让其它学生作出评价, 教师也要参与到评价中。例如针对学生写作的构思, 教师可以评价其构思是否合理、清晰、新颖, 等等。评价后, 教师要针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并提醒学生参照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 紧抓某一个“人、事、物”来进行写作, 最后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展开写作过程。

结语

作文先导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小学生,作文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小学生的作文学习积极性较差,作文写作较为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作文先导式”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通过一些情景模拟和情景创建,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所思、所想和所观,形成一定的写作欲望,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的热情与质量,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作文先导式”的基本做法

1.“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即为以“作文”或者“说文”为教学载体,以表达和交流为实践平台,以整体性与综合性为目标取向,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语文作文学习体验。

2.“作文先导式”的基本做法。“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创建,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当中,勇敢的交流和表达,表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作文为载体,将学生所思、所想能够呈现于纸上,构建生成性、互动型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详见图1)。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模拟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存在着语文写作内容较为空洞,语文写作逻辑思维不强等问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热情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写作的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构建模拟情境,在充分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的基础上,使小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实际体验,更好的把握其中人物内心变化,使小学生能够在互动、活跃的氛围当中快乐的学习和写作。

2.段落模仿写作,提升学生语文组织能力。小学生语文知识与语言的积累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质量,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使小学生真正将自己所希望表述的内容完美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词汇,指导小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能够增添更多的优美语句,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的质量。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书趣》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句话进行仿写。这种语句用在文章的开头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情景,为小学生的作文奠定一定的基调,描述背景和实际场景。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大胆进行仿写和表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评价,学习他人优秀之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作文综合写作能力。

3.注重教学互动,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制,更为关注学生的感受。

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提问学生的感受,比如在指导学生对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夏天》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你们眼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多提问学生,使学生能够勇于交流和表达,其次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夏天”为主题进行写作。

作文先导 篇9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难分析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因为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不高。只有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才能让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实现突破。

(一)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观念落后。

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影响作文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之所以难,是因为小学生没有好好学习,不能积极参与到作文学习活动中,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问题。还有教师总是用旧眼光去看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阅读范文与模仿范文的形式组织小学生练习写作,认为作文都应当是这样学习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应当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提高。作文教学观念落后,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缺少时代性,不利于其写作思路的扩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手法较为单一。

每一次作文课,都是由不同的作文活动组成的。小学生的正处于作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为了实施作文教学而让小学生写作文,无疑是忽视了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会让学生按照三段论的格式去写作文,不考虑小学生的写作感受,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将写作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其它内容分离开来,认为写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文课就是要给学生去写作文。多年不变的作文教学手法,影响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将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还要尝试新的作文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让作文成为小学生感受语文学科乐趣的主要阵地。

(一)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改变的今天,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乐于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意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去讲解与描述,让学生成为课堂情境中的某些角色,促进语文教学与情境的结合。比如,在阅读失物招领的小故事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创设情境。同学们,想象着我们来到了你们心爱的公园,准备在这里野餐。公园里的卫生管理员唐爷爷(边说边请一位同学出来扮演这一角色),带领大家的老师(再请一位学生扮演),和准备野餐的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去创设情境,并鼓励学生表达野餐的过程,接着,教师让扮演老师的学生看故事,并按照故事的节奏发展下去。当扮演教师的学生说出“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时,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以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预测内容记录下来。用这样的方法落实作文先导式,促进小学生领悟到写作的意义,能够帮助小学生改变落后的写作学习观念。

(二)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阅读群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写作习惯,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展示文字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必然手段。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像在讲解“雨点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雨点儿,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去思考自己的真实感受,将阅读与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用作文先导教学模式实施作文教学,将作文学习与阅读学习结合在一起,不只是关注课本中的阅读内容,还要开拓眼界去寻找课外阅读内容。

(三)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氛围和谐度有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是否到位,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写作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发挥教师的先导作用,让小学生了解每一次写作主题的意义与正确的对应内容,能够减少学生的写作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融入到写作学习活动中去。像在以“我的幸福”为主题写作时,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写作的技巧,或者给学生呈现范文让他们去模仿,无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且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氛围。师生关系上的一点改变,会让学生的情感发生不小的变化。学生情感上的变化,会反应在他们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上,大大提高写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分享这样的故事“我的幸福就是我的职业,我喜欢站在讲台上与自己的朋友分享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每一次分享,都会让我身心愉悦,每一次成功解决问题,都能给我成就感。每天看到你们从不懂到明白,我都为自己骄傲,为你们骄傲,这就是我的幸福”,这一份心里话的分享,会给学生带去感动,也会让小学生感受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珍惜每一分学习时光。同样,教师的先导,会让小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幸福,并乐于与这样“大朋友”分享,使自己的喜悦变成多份喜悦。

(四)落实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与语言应用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日记,是作文先导式模式落实的阵地。记日记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识,锻炼小学生的个人文学修养。教师鼓励小学生记日记,在记日记的过程中用汉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会改变当前小学生写作文假、大、空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周在日记本上做一些阅读摘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也可以规定一周中的一天,让学生读一个文章或者短篇小说,写下读书感。丰富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写作,接受写作,会大大降低小学生语文写作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从而保证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价值的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背景与具体涵义。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都结合在一起,与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能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推动语文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03):42-46.

[2]刘桂苓.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散文百家,2015,(09):108+160.

作文先导 篇10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理念的概述

“作文先导式”教学就是将“作文”或者“说文”作为其教学的载体,以交流和表达作为其操作平台,将整体性与综合性作为其价值的取向,并将学生兴趣需求作为其教学的逻辑点,将学生自主体验作为学习语文的一个认知基础,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很多人将“作文先导式”教学误认为是作文教学的改革,其实这种教学是指语文教学整体的改革。

“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做法主要为:将现有的语文教学程序以及内容序列打破,经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来进行自主活动,并且诱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表达,将“作文”作为其载体,促使学生产生一种阅读的需求和识字的需求以及提高其表达水平的需求。在该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自主活动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有机且动态地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在这种自然的体验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实验应该是以学生体验为其基本教学资源和以学生体验表达为主要教学环节的一种语文教学改革,其不限于作文教学范畴内的改革,而是语文教学范畴内的改革。

“作文先导式”打破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一种传统语文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兴趣需求作为其逻辑起点,将自主体验作为认知基础,将作文或者说文作为其载体,在一个“情景—需求”的平台上有机综合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识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经过这种综合,突出语文学习中的感悟过程以及固有体验过程,提高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以及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以此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好能力基础。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整体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整体的,是由知、情、意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人对事物的认识也应该是整体输入,这样才可唤醒机体整体性。对此,我们将“作文”作为其切入口,将活动作为其载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经验来支持其学习,将识字、阅读以及作文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领悟能力。

第二,自主性。在“作文先导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通过教师的点拨与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这种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大胆地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不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现成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去自主地解决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

第三,活动性。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基于学生周围的活动和现象,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空间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在这种活动中来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一个良好的自信心与自主性基础。

第四,开放性。在该教学中,其活动的形式必须是开放的,在课堂教学中可将操作型、读符型、观察型和交往型等活动引入进来;学习空间应该是开放的,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将其活动延伸到一切能开发教育资源的这些地方中去;学习时间应该是开放的,从课堂延伸至假日和课余;学习内容应该是开放的,不仅要涉及教科书中的内容,同时还会涉及生活、媒体中的相关知识。

第五,生成性。“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力求让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儿童自身的个人经验、生活世界以及直接经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限制于预设的教学目标,鼓励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即兴创造。

三、案例

比如,在学习《走进动物》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动物的图片,并播放一段动物在自由嬉戏的录像,接着向同学们提问,看完这些图片与这段录像有什么想法,让学生来自由地回答,在该环节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构建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对于动物都非常感兴趣,经常会有很多的想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传递,使学生的情感有发泄的机会,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实现学生情感的一个升华,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交流和表达,使学生积累语言并能有效地利用语言,让学生能够从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外貌特征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动物,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学生内心体验的一个表达,教师应该将自己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进行活动、共同体验并表达,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展画, 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 2009 (4) :28-31.

[2]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9 (3) :42-46.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重点课题“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2) :7-12.

[4]詹海玲.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下一篇:党建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