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2024-05-01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精选十篇)

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篇1

一、多阅读课外书籍, 积累写作的材料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要培养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因为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题材都源于我们平常的日积月累。学生通过读书, 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事物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要经常写总结, 比如每周都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七天积累的知识, 以加深印象, 等以后用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本。如学生在《走进库尔勒》的习作中, 我班的学生就能灵活运用想象, 特别是学生李妍蓓, 她把库尔勒比作一条鱼, 从空中俯视, 把石化大道及其向北延伸的道路看作是整条鱼的脊髓, 再把孔雀河看作是鱼身和鱼尾连接的地方, 这样就很形象了。鱼身的那部分是库尔勒的中心区, 也是库尔勒最繁华的地方, 而鱼尾部多是居民区。正因为李妍蓓同学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材料, 发挥了自己神奇的想象, 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看课外书, 多阅读课本及课本以外的书籍。

二、注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工具, 人的思维活动也凭借语言进行。因此, 一个人的语言越丰富, 思维就越发达, 越成熟。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贫乏, 他的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所以, 丰富学生的语言毫无疑问地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 让学生讨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最后让学生进行综合。学生回答:“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它是金色的, 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样训练, 不仅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时, 先拟好一些题目, 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 一般能说出一段话来。在写书面作文前, 先让学生构思, 在课堂上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也常常把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让学生先读后, 再按故事情节复述。有时, 还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进行讨论, 争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敢说, 锻练他们不作书面准备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书面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复练习写作

中学作文本来就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所有的题材都源于生活。所以, 学生要多多地注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和发生的变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多多观察事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时刻做个有心人, 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并且一定要坚持, 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等到考试或者写作用的时候会很轻松很自如地完成一篇文章。

四、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一篇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好多次修改而成的, 有的文章甚至修改上百次。这就说明好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从修改中得出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不要因为学生这次的文章写的不好随意加以批评, 可以给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加以讨论, 各自说一下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会提高。这种教育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探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很大程度上也增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师要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让学生快乐作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张扬个性, 彰显风格, 培育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由自发作文到爱好作文, 由爱好作文到自觉作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去。有的时候, 学生对作文的厌烦主要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这里教师要多多的鼓励学生, 给他们加油打气。当学生对自己有了写作的信心, 才会多多地搜集写作材料。用心地观察周边发生的事。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让学生“乐”写。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篇2

(一)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绍兴阮真著 序

近年以来,西洋各国因心理学教育学的发达,对于各科教法教材上都经科学的研究而大有进步。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了没有几年,各科教法教材几乎是完全从西洋抄袭来的。惟有本国文字的教育是无从抄袭,因此国文的教法教材方面多还一仍旧贯。这固然是中国人对于新教育根本上没有深切的认识,但也由喜欢研究文学的人就不愿意谈科学,完全不了解科学方法是可以应用于一切的学术研究的。

现在渐渐有人明白历史可用科学方法去研究,于是有所谓国故整理之说了。但是国文教学的问题,似乎还少人敢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就是有去研究的,也至多限于小学的国文。

阮先生抱了十年中学国文教学的经验,立志再作十年中学国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就主观的经验所得,把一切中学国文教育的问题加以分析,一方面再求客观的事实来推断教学的因果,这都是科学方法上所不可少的。不过后者工作较大,全部结果必非短少时间所能得到。所以在本书先把前者发表一部分,以后再把研究所得的结果,陆续发表。我们希望阮先生的研究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加以批评及帮助,开一国文教学上的新纪元!

至于阮先生的著作,已在前著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本丛书之一)中介绍过,恕不再述了。

民国十八年七月,庄泽宣序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自序

今日中学生国文成绩之不良,其最显著者,莫如作文;中学国文教学之问题,最复杂者,亦莫如作文。旧式教师,于命题练习批改,犹不脱科举时代之习气!新式教师,一任学生自由写作,几无所谓教法矣。即从事教学研究者,又若文无定法,学无定程,而练习又无一定方式,欲求教法之运用得当,适应裕如,戛乎其难?

本书凡七章,本作者经验所得,参酌众议,列举中学作文教学之实际问题,详加讨论。凡此所言,虽未敢以为定则,然根据学生之赏际程度立论,亦有足供教学之参考采择者。至实际应用,仍赖教者之去取得宜耳。

附录二篇,为作者一年来对于中学生作文程度研究之结果,虽有未尽合科学方法处,而以此为研究之嚆矢,冀得国内教育家之指正,由草创而进于完美也。抑吾人研究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之实际程度,所言方不致袭虚蹈空,高远难行。读吾书者,取正编与附录合观之,方知作者之言,平凡近实,非欲标奇立异,惊骇流俗也。

本书属稿初成,蒙本校教育研究所主任庄泽宣博士详为审阅,并为删其芜杂,正其纰缪,作者深为感谢!其犹有未妥善者,则作者原稿之过也。

本书正编,颇有采取孟宪承先生初中作文教学之研究处,附录第二研究,复蒙庄泽宣、崔载阳、徐锡齢、古直、何鹤年、白序之、林瑞铭、张恩荣、张特嵩、吴元始、刘冕群、庄星云、蔡门桓、王子经、陆厚仁、王文新诸先生评阅文卷,而泽宣先生于指导研究费力尤多,并此志谢!

十八.七.十五,作者自序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作文教学之目的及现行教法之错误

(一)作文教学之目的(二)现行一般作文教法之错误

第三章作文教学之进程及批分标准

〔一〕教学的进程标准

(二)作文的批分标准

第四章作文之拟题…

(一)拟题的预备问题

(二)拟题的方法问题

〔三)题面的修辞问题

(四)题目的限制陴题

第五章作文之练习

(一)练习的方法问题

(二)口语练习与写作练习的关系间题

(三)练习的时间及次数问题

(四)文体及字数的限制问题

第六章作文之规约及指导

(一)作文的规约问题

(二)作文的指导问题

第七章作文之批改

(一)改文的问题

(二)批文的问题

(三)发文的问题

附录

(一)中山大学预科入学国文试卷研究

附录

(二)作文试卷分等评判的研究 第一章引言

作者前著国文教学之问题,(广西教育厅编译处版)曾取教材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制度各方面几十个问题详细讨论,而没有论到作文教学的问题;继著中学读文教学研究(同前〕,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中山大学教育丛书民智书局出版),虽间或论及作文,也不过寥寥数语。这并非因为作文教学上没有问题,不过因为问题太多而太复杂,为了全书组织关系,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只得另著专书分论了。我为要使阅者明白我所以要著本书的原因,所以要在本章中先来说些题前的话。这些话,统而括之,叫做引言,且在下面分节述写罢。

(一)作文教学的重要

论到中学国文教学的成绩,虽有读作二方面,但我以为读文是因,作文是果。读文成绩的好不好,往往在作文中表现出来,所以作文教学的成绩,也可包括全部国文教学的成绩。我们平时评判学生国文程度的好坏,往往只看他的作文;好多学校考査国文成绩,也只看学生的作文如何。这虽然未必尽对,原是也有些这理的:因为读书能力薄弱的,作文也不会好;作文好的,读书能力自然也高些。

从教育上看来,读文是吸收智识,发展智识的判断力;作文是运化智识,发展智识的发表力。读文好比蚕的吃桑叶,作文好比蚕的吐丝。吃了桑叶不会吐丝的蚕是没有用的;吃了燊叶仍吐燊叶的蚕,是消化器患了病的瘟蚕。我们要看所吃的桑叶好不好,消化不消化,原要看他吐丝的成绩如何!

读文与作文是互相关连的。这中间的关系,又好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有些教师教国文,读文与作文毫不相干。譬如,读的是苏东波赤壁赋,作的是双十节感言;读的左国史汉,作的是什九语法不通的白话文;种的是瓜,希望得的是豆,那有这个这理?还有种的是稊椑,而希望得到谷米丰收的,那眞似缘木求鱼了。这是教读文不顾到作文的缘故。但也有种子并不下错,只因误了灌漑之方,失了土气之宜,也是不能丰收的;而揠苗助长,反致稿死的也不少;这便是教作文不得其法的缘故了。那么作文教学在国文教学上不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吗?

(二)作文教学问题有研究的急切需要

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上,很有许多复杂而难解决的问题:如作文教学的目的及进程标准问题,作文的批分标准问题,作文的拟题,练习,指导,规约,批改,种种问题,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在一般中学国文教师,对于读文的教材教法,还能做些凭空著想的讨论;对于作文,多是随意乱教。大家遇到作文教学上的困难问题,难免模模糊糊的忽略过去,或者竟不把他当作问题。所以尽管讨论读文教学,而读文与作文,几乎不生关系;尽管照例办事的作文改文,而学生的文字很少进步;尽管教学生去读经史子集,而作文仍然不通;尽管教学生做小说新诗,而做日常应用文字不能下笔;而且在一年级与六年级的教法,毫无差别;学生程度能否及格?能否升级毕业?也是亳无标准。那么作文教学问题,不是很有研究的急切需要吗?

(三)作文教学法与作文法不同

有人说:“现在已有许多人注意作文教学的研究了,你看!坊间出版的语法,文法,作文法的书,不下数十百种,这都不是指导中学生作文的书吗?单以作文法而论:有统论文章作法的,如作文津梁,实用文章义法,白话文做法,国文作法,文章作法等等;有专论特种作文法的,如论说文作法讲义,纪事文作法讲义,白话信写法,应用文作法等等;有专论文艺作法的,如新文学作法,骈体文作法,短篇小说作法研究,新诗作法讲义等等。这许多书,辽不够作文教学的研究参考吗?”这话不然,我以为这些书不过是讨论各种作文的规矩准绳。学生看了这些规矩准绳,仍然不能使用到作文上去而发生功效,那么我们在教学上就要注意如何使用这些规矩准绳?用什么方法?造什么机会?出什么题目?要怎样练习,指导,矫正?方可使学生能使用这些规矩准绳,在作文上发生了功效。所以我在本书所要讨论的是这些作文教学上的实际问题,却不是那些作文的规矩准绳了。

(四)现在没有研究作文教学问题的专书

论到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书,据我所看见过的,只有梁任公的中等以上作文教学法和胡怀琛的作文研究。粱著多是些近于作文法的理论;胡著比较的切实些,但也没有论到许多作文教学上的实际问题。此外如吕云彪的作文题目五千个,附带了一些作文教授法;夏丐尊的文章作法中也附带了些教学上的讨论;张震南等编的中学国文述教,张须编的师范国文述教,都附带了作文教法一章。他如刘半侬,钱基博,孟窓承,夏丐尊,都有讨论作文教学的文章,但都不是专书。其他讨论中学国文教学的人,也有许多在篇中说及一段,但都是东鳞西爪的片段,而且多是个人理想之谈,对于教学的实际问题,没有深切的讨论。

我尝自奇怪,论作文法的书这么多,何以论作文实际教学的书竟没有一本?仔细想来,自然有些特别的原因了。一则,现在中学的国文教师,几乎没有一个不怕改文的。平日演讲一小时,只须一二十分钟的预备;改一期几十篇的作文,那就麻烦了几十倍。而且一般学生很注意教师演讲的好坏,不注意批改的。教师只须在讲台上演讲得天花乱坠,便可引起学生的信仰,博得「讲授详明」,「学问渊博」,「富有新思想」,等等的评论;否则便要失了学生的信仰,得到相反的评论了。至于学生的注意批改,却是相反。圈的愈多,改的愈少,宽给分数,优加赞语,学生没有不欢迎的。倘使愚笨的教师,多加删改,少加圈点,多指出文中的疵病,学生便要大不高兴,和他纠纒不休了。倘使给分大严,批语多坏,便要引起学生的反对了。所以教师对于改文,不妨惜墨如金;对于讲演,不能不口若悬河。有经验的教师,熟悉了学生的心理,尽管敷衍,教学很顺手的;没有经验的教师,尽管努力,教学反致劳而无功的。所以聪明的教师,宁可致力于演讲,不肯致力于改文的。至于作文的教学,不过随便想出几个题目,教学生随意做一篇文章,就完了事,还有什么教学的问题?二则,教师改一篇文章,平均已要花二十分钟,〈最易改的约十分钟,不易改的约三四十分钟,长的竟有一二小时改一篇的)。改完了四五十篇不通的文章,已经麻烦的要头痛。甲班改了,乙班又来,还有什么精力去研究?三则,教师从文学国学上研究,还有进身做大学教授的希望,或者还可得些小名气,至少也可写些小说新诗,取巧的国学小书,赚得一些稿费。改学生的文章,只是完全牺牲;在作文教学上研究,不但一辈子没有进身升级的希望,而且难得社会奖励,书局收买,简直是笨牛耕田,毫无出息的。有此三因,我们希望中学国文教师从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上去硏究,恐怕很难;即使有这种研究,也难得书局给他出版;所以也就没有这种专书出现了。

(五)我写本书的动机

我在教中学的八年经验中,觉得照例办事的作文改文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如要学生作文进步,那就处处发生困难,处处发生问题。我的教作文,也有学生说我好的,也有学生说我坏的,也有学生极端反对我的,我都不很在意。学生最反对我的地方,就在命题及练习上尝有规定的限制,在批改上标出许多不通的句子,多多指出他们文中的疵病。有些学生因此和我纠纒不休。例如:题目出得少了,要我多出几个:题目文体限定了,要求自由去做;时间字数限制了,要我去了这种限制;有时我要他们在两点钟之内做两三篇文字,每篇限定只要做几十字至百来字的短文,有时我在前一小时演讲,教他们在后一小时内做一篇短文,有些学生好像大难临头,以为作文的旧例不当如此。在作文卷子上杠子(即粗直线〕瓜子(即粗点)打得太多了,有些学生看了眉批还不认错,还要带了不好的面色来质问我。譬如学生文中说:“广西地瘠民贫,出产甚少,比之膏富之省,眞是风马牛不相及了”。我把他改为“比之土地膏腴之省,眞是望尘莫及了”。上面批了「用典不当」四字,学生还是不明白的。因为他根本误解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典子,还得细细和他说明。有的学生,说了一遍还不明白,还要再三反复的说明,再造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用法的句子给他看,才能明白。可见误谬观念的不易改正了。

(学生的文卷,还有很复杂奇异的不通的式样,我因没有改过的文卷在手头,所以只好拿广西大学的试卷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又如「骨肉痴情,恋恋不舍」。我把他改为「骨肉亲情,依依惜别」。所差只在亳厘之间,而他在小说上学来的「痴情」「恋恋」都用不著了。(按该生写其别父母来校之情,凭我记忆所及者)。又如「中华民国的诞日已有十六个」,这是文意谬误了。又如「地瘠民贫的广西,物质文明甚不发达,故人民生活程度日高一日」。这是论理矛盾了。这种地方都是应该打杠子的。

学生怪我杠子打得太多,往往和我争论不休,有的竟把这页文章撕去了。后来我索性在发文的时问,把一般学生易犯的毛病,不通的句子,一一写在黑版上公开批评。我虽然没有写出作者的姓名,但一班同学往往推测得到这大概是某同学的卷子,所以被批评者十分反对,结果做了几回,只好不做了。我于作文批分,曾定六条标准,很想用比较客观的方法,还他一个眞正的价値,所以坏的文卷往往有批一二三十分的。结果教务课的人!说我批分太严,所以我认为不及格的学生,学校都让他们毕业了。照此说来,还是毫无标准,自五分至五十五分的文章都批六十分好些。(一般教师大都如此。)可见略微有些科学头脑的人是不适宜于做现在的国文教师的了。而我认为作文的批分标准,究属应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的。

我有一学期曾教某校高级教育科的国文,有十几个学生程度特别坏的,我曾经建议教务课,应该按照程度,随班补习。我开了一张名单,有须在初中一年级补习的,有须在初中二三年级补习的,好些同事目我为迂论,因为学生挂了高级的头衔,有谁肯到初级去补习?结果事实办不到,那些学生都视我如仇敌了。后来我就改教国学专门班,把这班让给别的同事去教。那位同事一学年只教学生做六次作文,而且几乎不加删改。但是学生个个及格,个个戴了高帽子,也就个个欢迎他。不料这班学生毕业之后,竟有一位去教某初级中学的国文,一星期之内,就闹得笑话百出,连写两封不通的信给校长,校长也只好请他辞职了。因此,我以为学生作文的升级标准,毕业标准,也就成了问题,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规定的。(我曾在教务会议席上主张师范生国文不级格的不准毕业。许多同事都目为迂论。但是我看见全国教育会议上也通过这样的一个提案了。)作文教学上还有许多困难的问题,都是必须详细研究,澈底讨论的。这些问题,数年以来,常常盘旋在我的胸中,终于没工夫把他写出来。最近一年中,我脱离了中学国文教师的生活,专做国文教学的研究工作,才有机会写书。在我的研究工作上,第一步是解剖问题,根据经验,假定理论;第二步是调査考察,做事实上的印证。第三步是以实地试验的结果,证实理论。本书所言便是根据经验,假定的理论;下面附录的两种研究,便是事实的印证。我希望多有同志去实地试验,所以一起把他发表了。第二章作文教学之目的及现行教法之错误

本章的要旨在根据作文教学之目的来评判现时一般中学作文教学法之错误。所以要分两节来说:

(一)作文教学之目的

作文教学之目的,总说一句,在养成学生的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因为要正确,所以教作文时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条件: 1.思想淸哳。所谓淸析便是:(1)达意明白正确而不含糊;《2)思想有主脑而不琐碎;(3)思想有层次条理而不复杂纠纒。

2、文意切题。所谓切题便是:

(1)不作题外的空言浮文;(2)不用通套滥调凑成篇幅

3、论理正确,所谓正确便是:(1)因果关系切近而适合;

(2)言论不背逻辑的规则。

4、辞语确当。所谓确当便是:(1)用字或辞精确而有分寸;(2)用成语或古典适得其当。

5、见解切合、即言之中肯。所谓切合便是:(1)经验确凿,而不言之无物,游谈无根;(2)论证切实,而不空疏罢漏,迀阔陈腐。

因为要有法度,所以教作文时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条件:

6、文法(或语法)通顺。所谓通顺便是:(1)文句组织完全,而不前后剌谬;(2)句中虚字妥当;

(3)造语用辞不犯文法上的规则。

7、结构谨严。所谓谨严便是:

(1)篇章有组织而不散漫;

(2)篇中前后布置得当,详略适度;(3)提要汰冗,删繁就简,文有剪载有精釆。

8、修辞雅洁。所谓雅洁便是:

(1)用辞用典雅驯而不怪僻,通俗而不鄙陋;

(2)造语简炼修洁,不烦不赘。(白话文句尤忌拖泥带水)

9、段落分明。所谓分明便是:

(1)分条分目有确定不移的标准,而不参差凌乱;(2)每段起结淸楚而有眉目,不致头咬尾巴,纠纒不淸。

10、标点淸楚。所谓淸楚便是:(1)使语意不致移变,不令入误解;(2)使阅者一目了然,易于诵读.『我主张标点只求读者明白,可省则省。譬如说「广州中山大学阮真」,一定要加上三条直线,实在大可不必。至多在阮真上加上一条直线好了。因为恐怕人家不知这我的大名,有时下面没有逗点容易和下一字连读的。例如「胡适之文章淸浅」。很可读成胡适或胡适之两个名字了。但在下面有逗点的,也可不必。英文私名起头字母用大写,而中文则已有姓冠首,不标等于标出。譬如阮真的阮字,大家一定知这是姓,决不曾作别解。便是必须要标出的名字,倘在上文己经标过,下文也可省了。又如「你去上海吗」,「君赴沪否」,这「吗」字「否」字已经表明是问句,何必再加「?」,但点有形式的统一关系,以不省为是。标则有时很可省的。中文中类似这种可省的地方很多,我常常觉着标点太麻烦。我们何必强学英文的赘疣呢』?『试问这个英文的「英」字要加上直线吗?英是代表英吉利,应该加上直线的。但实际上实在可省』。

以上十条,我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上必要注意的。不过初中和高中的作文标准,还有分别;各条应占的百分比还有不同;在各学年的进程标准上,各条的注意点也该有些差异。这些问题,只好论作文标准的时候再说,此地不能详论了。至于还有文学作品的艺术方面是不能定标准的,而且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上还谈不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所以不必在此讨论了。我们所要注意的,便是根据这些条件,来评判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目的?是否向着目的做去?现行的中学作文教学法有没有走错了路?

(二)一般中学现行作文教学法之错误

现在一般中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因为教师的主张不同,可以分为四派:

1、古文派

从前举人拔贡出身的中学国文教师多是这派,现在受了时代思潮的影响,渐渐的淘汰了。但在偏僻的地方,还有不少。他们教作文能注意笔法篇法,我以为这是他们的优点,却是未可厚非的。不过他们太注重形式,专在「起承转合」上做工夫,教学生做些「秦始皇论」「汉武帝论」一类的空文章,有的还教学生学做寿序,墓志铭。他们对于古文义法是有相当的工夫的,但对于新思潮多不了解,多不注意。甚至痛骂白话文,即使学生自己做些白话文字,教师也不肯批改。他们的教学法,当然谈不到了。所谓作文教学,不过出一个题目,教学生做一篇八股式的文章,再把学生的文章圏点一下,删改几字,末了写一个批语,如「独出冠军」「气盛言宜」,「文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等等就完事了。他们教一年级如此,教六年级也是如此。学生能不能做一篇「起承转合」完整的文章?学做这些文章有什么用处?他们是不问的。他们以科举的经验教学生,不知学生用不着考科举了;他们以文人的经验教学生,不知学生不要替人做寿序墓志铭赚些「笔敬」了。这种教法,一方面阻塞学生的思想,一方面桎梏学生的发表力;一方面灌输许多陈腐思想,一方面误解许多新思潮;这当然是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而且与时代思潮,教育宗旨,都是背这而驰的。但是,他们还能注意一点法度,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好,也还不至于毫无规则的乱做。他们的批改虽然也不很仔细,但对于学生文中的错字,不通的句子,却是很注意的。所以有些学生的父兄还很敬重这派教师。

2、新文艺派

这派教师是研究新文艺的。他们教读文全是白话的小说,剧本,新诗,教作文当然也是这样。他们教作文是完全任凭学生自由,不加一些限制的。学生作文的题目是自由拟的,文体是自由做的,时间和字数,当然更自由了;便是数星期不交卷,也不妨的。这派教师把学生看作文学家,所以他们说:「教学生作文,不是考文。教他们自由去做,方才做得出好文来。古今文家的作品,都是兴到就写,那里是强迫出来的呢?」这种主张是对于古文派的反动思想,确是学生最欢迎的。因为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便是几星期不作文,也不妨对教师说一句:「我近来没有文学的兴会(Inspiration)」。这样一来,学生也以文学家自命了。所以学生的作文簿面上不写「作文」,都写得五花八门了。有的写「浪花集」,「秋两集」,「心田集」等等;有的写「哀鸣」,「苦涙」,「意园」,「我的花园」等等;有的写「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垃圾桶」,「字纸篓」等等;我还看见过一本最奇怪的作文,簿面上居然写了「吊袜带」三字。翻开一看,原来他第一篇新诗的题目是「吊袜带」。学生做些什么文章呢?多数写的恋爱,性欲或婚姻问题,有的写土匪,有的写学生生活,有的写骂人文章,自校长教职员同学以至校工,无所不骂,尤其爱骂女同学。最高明的能写些自然界现象,或对政治社会发些感慨。这些作品,多数不但文字不通,连题目也不通的。还有不能自己拟题的,往往抄些小学时代做过的课卷,或者抄些小刊物上不出名的作品去敷衍塞责了。教师的改文,不但不仔细,便是错字也不改正,甚至于不通的句子也加圈了。文后也是随便写些批语,如「写得很有情趣」,「很有文学天才」,「再加用功,不难成文学家了。」等等,这种教法的不当,实在比古文派的教法更甚了。因为教师差不多完全不负责任,作文完全由学生乱写;还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吗!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要把个个学生养成文学家吗?学生到了毕业,文学还未入门,普通的应用文字不能下笔,写封家信还是不通。怎能有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呢?但是,这派教师是最为学生所欢迎所祟拜的。我在这派教师之后接手教过两班学生,要想把这种教学习惯矫正很不容易。于是有些学生说我不懂新诗,违背新潮流了;有些学生说我束缚思想,作文太不自由了;结果我只好定一期限制作文,一期自由作文,以为调剂。但也有些作文上了轨这的学生背后说我改文很仔细,一字一句不轻易放过,还比从前教师的教法得到一点益处。

总之,我认为教学的行为是要师生共同负责的;教学的方法是要有计划的;教中学生的作文,要把社会上需要的文字,从多方面来练习,不能偏重文艺的。何况学生只能做些画虎类犬的小说,非驴非马的新诗,绝对谈不到「文艺」二字呢?文学家的作品虽然要「兴到就写」,中学生的练习作文,必要有些限制才可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我以为这派的教法把中学生看作文学家,恐怕是错误的。

3、新思潮派

这派是灌输新思潮的。平时上课的时候多是讨论问题主义,作文也多做些这类的文章。学生的作文也很自由,所以往往有写得洋洋数千言的。有些学生也有一学期之内做好一篇数万言的长文才交卷的。这派教师的主张刚和古文派极端相反。他们注重新思潮,对于文章的句法篇法是不屑重视的。所以他们的改文,只注意思想。实际上批改洋洋数千言或数万言的长文,也就难注意他的句法篇法了。他们的主张,以为讲求句法篇法是空疏无用的。现在的中学生要能了解新思潮,文章不必多做,但要「言之有物」。结果学生的思想固然灌输得丰富了。但是不澈底,不正确,而且未必了解;学生的文章固然能写洋洋数千言了,但多是一堆瓦砾,篇章散漫,语无伦次,文句多是拖泥带水,纠纒复杂,很少淸晰有条理的。而且篇中多是空言浮文,纵然拉拉扯扯,胡乱写了数千字,按其实质,也不过几百字。用笔这样不经济,有点像旧式女子的纒足布,又臭又长!这种文章请我来改,除了大加删削之外,没有办法。我因为这样删削,有时很结怨于学生。但要我圈下去,心里便觉着难过。这种教法,我以为很难养成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的。我以为我们教作文固然要注意学生的思想,但更要注意思想的整理;固然要注意发表能力,但更要注意发表的方法和技术。我在论高中读文教学上篇,(此文载中华教育界十五卷六期。)曾有一段批评这派教法的话,现在节录于下。

『……近年教国文者,恒重内容思想而轻形式章句,潮流所趋,无敢反其说者;而教者学者习伪成是,此不可不辨也。夫国文一科,其所以异于哲学,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史地,理化,生物诸科者,正以此重形式章句,而彼重内容思想也。学生既学习诸科,获得常识,有所思矣,而笔不足以达之,此有赖于国文也。使其为文,句无修炼,章无结构,即富有思想,则谓国文教学之失败可也。而今之教者乃曰:「吾重新思潮」。举凡政治经济社会之主义问题而讨论之……。如是则喧宾夺主,使观者几疑为问题主义之讨论课,而不知其为授国文也。即以内容言之,以国文教师之学力而足以讨论政治经济社会之主义问题,谓有澈底之见解者吾不敢信。凡此皆专门学者之所研究,夫岂教国文者所能博而通之耶?抑岂仅阅报志之论文,即能解决若大问题耶?其有以偏激之主义宣传于思想未成熟之靑年者,则既误靑年,亦所以自误其主义也。虽此种教法易受学生欢迎,固有合于靑年之兴趣者,然绳以国文教学之这,则相去远矣。考其结果,则使学生仅能为粗浅之白话,而复字句累赘,篇章散漫,语不成文,文不成章,下笔輙数千言,而纠纒复杂,无可取者。此重思想内容而不重发表思想之形式训练故也。……』现在中学的国文教师,前派和这派居了多数,学生的倾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看中学生的文卷,便觉得非常潦草,想到那里写到那里,很是漫不经心的乱写。譬如做「学生要重体育」的论文,起头便是外交失败,国势凌夷,帝国主义者利用军阀走狗来压迫我们一类的话,到后从体育说到卫生,从卫生说到医院,从医院写到医院中的病人。有的在结束的时候,又来高呼口号。这样的写法可以写至无限长,便写十万言也是写不了的。错字别字脱字,一页中总有几处,便是书法也不淸楚,并且不写在卷格中了。旧式教法的反动结果到了这个地步,我以为或者还楚古文派的教法比较有些绳墨了。

总之,这派的教法,也是不负责任的教法,也是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的。但是,这派教师,学生也很祟拜的。因为不论写些什么文字,都可交卷,岂不自由?岂不容易?文章的好坏他们那里知这?

最奇怪的,数年前我听见我的友人在长沙教书的说:长沙中学师范的学生,分成马克思派,安那其派,波尔希微克派。一个国文教师到校,学生先要问他,你是信仰那种主义的?没有主义的教师,马上请他「滚蛋」!即使有主义的,倘使信仰马克思主义,安那其派就不满意了;信了安那其主义,波尔希微克派就要反对了。这是各个国文教师,宣传各个主义,灌输新思潮的结果啊!这种教师,简直以教育为工具了。我在某校也看见过这派的教师,便是学校当局有时也无可如何他。因为他很得学生的信仰,有时为了换教员,怕要闹起风潮的。

4、国学派

这派可以说是翻陈出新的旧思潮派。他们主张多读书,少做文;读书贵能积理,积理愈多,文章自然能茂达的;多做空文章,有什么用处?我在八年前,也曾有这种主张。我从前所以有这种主张,是由于我在中学生时代每星期作一篇空文章,徒徒刮尽枯肠,没有得到实益而来的。其实也可说是对于古文派的反动思想。我们要做些好文章,确是要多读书,多积理的。肚子里「空空如也」,那里做得出好文章呢?譬如厨房里有了鱼翅海参,自然有好菜做出来;倘使只有些靑菜萝卜,那里做得出好菜来?中学生只作文,不读书,便是天天做一篇,也做不出好文来的。所以这种主张,还有一面的真理。我在初级师范做学生时,还能在空文章上出些风头。所以还不怕作文。但是我看见一班同学,到了作文课便头痛,既讨厌他,又害怕他。见了题目,捜索枯肠,写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有的同学还请我来替他起一个头,让他可以接续下去,胡乱扯说几句,便去敷衍交课。当时我们同学怕作文的情形,我还宛然在目。我们同学把作文课叫做「刮油班」。一到上作文课,大家便说:「又要刮油去了……」(刮油便是捜刮枯肠的意思)。这种作文,确是不用多做,确是没有进步的。我记得梁启超,胡适之,刘半侬都有这种主张。我现在且录梁先生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第五一页上说的一段话如下:

『现在中学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学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我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 多做学生便要讨厌,或拿一个调子套来套去。……』

但是梁先生主张用课外随意做笔记来补助作文,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做一篇要得一篇的好处的。

现在中学的一般国学教师,大概也有这种感想,固然一学期中只教学生做两三次文了。但是学生的笔记还没有看见,学生的文章也多不用心批改,究竟学生能否做一篇得到一篇的益处呢? 他们因为要学生多读书,所以题目出得很大。如「诗歌在中国文学上的位置」,「评史汉之优劣」等等。这种题目很可做大学文科生的毕业论文的。中学生有没有这样的学力识见去做,他们是不问的。有些学生拿了他们教师的题目,不知这一部廿四史从何处说起,便跑到我那里来问我参考些什么书?我把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陈钟凡韵文通论,中国文学批评告诉他们。他们便东抄一些,西抄一段,凑成一篇文字去敷衍课文了。到后他们来吿诉我,他们的教师也只有看这些书,所以秘而不宣。他们没有读过几十篇史记,汉书,也没有读得几多诗歌,只有读了一本薄薄的文学史,便做起这种题目,安得不从别人的抄袭书上去拾些牙慧呢?但这种抄袭书上引证的书却不少,中学生抄成这样一篇煌煌大论,着实可以惊到浅学的人,要说「某先生的教学成绩很好」,或「某生的文学很有根底」了。但是离开了书本,教他们写一封信,或作一篇普通文字,仍然是很多不通,真相毕露了。(不但中学生,便是现在的大学生。还有好多如此呢。)

这种教法,可以说只教学生抄书而没有练习作文。抄来的书是不用改的,所以教师也可省得删改了。这样教去学去,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吗?能养成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吗?倘使学生已经有些识见,真能细心抄书,到也可以养成些读书的判断力。可是他们抄来的书并不了解,连自己抄袭凑成的大文也不尽看得懂,那不是空有这些好成绩了吗? 讲到作文次数多少问题,我近年的主张也和八年前不同了。我以为没有做通文字的学生,应该多多练习;不过从前那种「强做题目,硬写空文」的练习法应该改良。孟宪承先生在初中作文教学法之研究篇中,(见教育杂志十七卷六号,并见中学国文教学论丛。)根据学习心理,主张练习次数要多,作文应该每星期做一次,还要天天有一点练习,我认为不错的。梁先生的主张,似乎陈义太髙,对大学生讲则可,对中学生讲,还是不行的,我希望对学生的进步负责任,而希望达到作文教学目的的教师,还要仔细研究才好。那些国学派的教法,多是好高骛远,不求实际的。梁先生自己没有做过中学国文教师,而他的天才,学力,经验,都和现在的中学生离得太远,所以他在教学上的主张,我们不能盲从的。至于作文的练习方法应该如何?各年级作文的次数问题应该如何酌定?我后面还要详论,此地不能多说了。

我写了以上四派,几乎没有一派的作文教学法能合上面所举的教学目的的。我不是说现在的中学国文教师个个如此,不过多数教师的教法,恐怕不出这四派了。这大概是我们国文教师多注意在文学国学上研究,少注意在实际教学的问题上研究的缘故。

第三章中学作文教学之进程及批分标准

中学作文教学问题中之先决问题,除了教学目的以外,还有教学进程标准及批分标准两个问题,这是不能不研究解决的。本章且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罢。

(一)教学进程标准

现在要定中学作文教学的进程标准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许多语文教学上的基本问题,如高初中学生字汇及词汇的用量标准,成语及古典的用量标准,文字中理解力及组织力的标准,发表能量技术及速率标准,现在都没人用科学方法研究确定,那么我们要定教学进程标准,拿什么做根据呢?但是,现在一般中学,同在一校的学生,往往有一二年级生的作文程度高于三四年级的,也有三四年级的作文程度低于一二年级的;同在一校的教师,往往有一二年级的教学高于三四年级的,也有三四年级的教学低于一二年级的;同是一个教师,往往有自一年级至六年级同用一样的教法,一样的标准的。那么升级既无标准,毕业也无标准,我们对于学生的程度,教学的进程,还有什么把握呢?

我明知凭一个人的经验来假定这种标准是难得大家公认的。但是,如果要得大家公认,用会议的方式来决定呢?还是用调査统计的方式来决定呢?现在一般中学国文教师,恐怕有的不曾感觉到这种问题,或者没有这种研究的兴趣与习惯,那么便是会议调査,也难得正确的结果的。所以我只好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假定一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进程标准了。不对的地方,我希望研究这种问题的同志加以修正!

1、初中一年级的教学标准;

(1)能运用常用的字二千五百字。(占识字量三分之二,以下同此比例,)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约与前条相当。

(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话文字。(自二百字至三百字。)(4)文中思想淸晰,简单的文句组织完全无病,标点百分之六十淸楚。

2、初中二年级的教学标准;

(1)能运用常用的字三千字。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约与前条相当。(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三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话文字。(约自三百至四百字。)(4)文中思想淸晰,文意切题,辞语确当,语法大致通顺,标点百分之八十淸楚。

3、初中三年级的教学标准;(1)能运用常用的字三千四百字。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与前条相当。(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四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话文字。(4)文中思想淸晰,文意切题,语法通顺,辞语确当,段落分明,标点淸楚。

以上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毕业标准。至于书法一项,至少要端正淸楚能写在卷格内。这种技能,在小学的毕业标准就该养成的。

4、高中一年级的教学镖准:

(1)能运用常用的字三千七百字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约与前条相当。

(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五百字左右的文言文。

(4)所作文字在初中毕业标准之上,能文法通顺,论理正确。

5、高中二年级的教学标准:

(1)能运用常用的字四千字。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约与前条相当。

(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六百字左右的文言文。

(4)所作文字在初中毕业标准之上能文法通顺,论理正确,见解切合。

6、高中三年级的教学标准:(1)能运用常用的字四千二百字。

(2)能运用常用的辞及成语古典约与前条相当。

(3)能在两小时内写成七百字左右的文言文。(约自六百字至八百字。)(4)所作文字在初中毕业标准之上能文法通顺,论理正确,见解切合,结构谨严,修辞雅洁。

这高初中学六年中作文教学的进程标准,是我个人假定的标准。我还要附带几条说明如下:

(1)学生常用字汇,已有好些人研究过。我此地所定的标准是假定高级小学毕业生能识三千字,能用二千字为标准,以后在中学按年增进的(增进律逐年减少)。但用字量为识字量的三分之二,(这也是假定的),则按照我所定的标准,初中毕业的用字量为三千四百,识字量当为五千一百字;高中毕业的用字量为四千二百字,识字量当为六千三百字。(2)照我所定的用字量标准,或者有人要说太低了。其实不然,我们所识的字或者超过七千字,但所用的字,实在也不过四千多字。(因为有许多子史书上识来的字,现在用不着的。)何以中国常用的字这样少呢?这是另有原因的。在中国文字上两或三字以上联成的辞,往往是一个字的意义。那些从英文,日文,梵文中翻译的辞不消说了,便是纯粹中国的辞,也非常之多。

例如「月白」,「竹靑」,「枣红」,「银灰」,两字相联,皆成特种之染色名辞,这还可以望文生义的。又如:商人营业叫做「经营」,买卖叫做「生意」,这些辞中原字的本意,已经有些转变了。又如「行李」一辞的意义,中间经过四次转变,在左传作使臣解(如寡君使一介行李),在汉书作随从解(如行李满道),后来作出行使用的银钱解,现在又作出行用的铺盖解了。但这辞还有一个「行」字的意义相同。又如利息的奖金叫做「花红」,商量叫做「斟酌」,那便和原字的意义大不相同了。这种辞都有单字的意义,和单字一样的用法,那么中国的字,因此增加了几倍或几十倍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做常用词汇的研究,我对于中学生的用辞量毫无把握。所以只定了和用字量相当的标准。所谓相当,并不是说数量相等,那是说和这些字汇造成的辞相当。

(3)古典和成语,在文章中有同等的价值。有时用了三五个字的古典或成语,往往可省数十字的文章,或者竟有数百字的效力。这是为文笔经济着想不能不用的。譬如说:「以弱小之爱尔兰,抵抗强大之英国,虽不能胜,很有勇敢精神」。不如说:「爱尔兰以螳臂当车,其勇可嘉」。譬如说:「你走错了向方,目的达不到了」。不如说:「你真是南辕北辙了。」不过古典和成语都要用得其当罢了。但是在中学生必要能识能用的量数标准,还待研究。

(4)在发表的速率及能量,我都以两小时为单位标准,这是指学校普通的作文言的。因为学校普通的作文都以两小时为单位的。但有时我们应该教学生练习短文,有时也可练习片段的文字(不是整篇的),那么有时一小时内做两篇(如电文布告等),有时一二十分钟内做一个练习,都无不可。发表能量,可照时问比例酌定。

(5)我所定的学生作文的技能标准,是根据上章作文教学目的下的十个条件的。在各年级进程上各条的轻重虽然有些不同,但在批分时,初中可以三年级所定六条为标准;高中可以三年级所定五条为标准。因为实际的作文,各条都要注意,不过在某年级进程上特加的某条要特别注意罢了。照这些标准做去,方可养成学生的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方可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二)作文的批分标准

现在一般中学国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批分是毫无标准的。即使有的教师有些标准,也是各人不同,难得一致的。要定这种标准,更有极复杂的困难。批分标准和进程标准是相关连的。譬如在一年级的标准可批六十分的文章,在二年级就不及六十分了;在三年级的标准只可批五十分的文章,在一二年级可批七十分或六十分了。倘使进程标准不确定,则批分标准亦无把握,这是第一种的困难。又譬如我们把批分标准假定了,但各条标准应占的分数比例如何,又是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使大家公认,又和解决进程标准有同样的困难,(参看上节第二段。)此是第二种的困难。又譬如我们把各项标准都确定了,而应用这种标准批分的时候,仍然不免困难。因为文章中很有许多「心营意造」的原素,仍然在标准以外的。这是第三种困难。我在广西中等四年生的作文程度研究(载中山大学教育研究第十二期。)篇中曾经说: 『……学生的文卷,往往有思想虽然清楚,而理解力太幼稚浅薄的;也有文法虽然通顺,而语调太拙劣简单的;所以实际上又须注意他的理解力与发表力。又如形式上的错误,不但要注意量的多少,还要注意质的轻重。同是文法犯规,而犯的轻重不同;同是用辞不当,而不当的程度又有不同。他如作文的技术,修辞的技术,文章的声调,都是难有标准的。所以作文的分数,决没有人能批定这篇文字是五十九分或六十一分的。所以我所批的分数,只能以五分为差数。五分的差数,或者仍然不免眼高低的毛病,那么只好看所分的十等程度,大概不差罢了……』

譬如我们按文字长短,错误多少的比例来定分数,也是不能正确的。因为长而无当的文字未必胜于短文,而且中间有很多复杂的问题,这种比例也不易定。这是第四种困难。有此四种困难,所以假定些批分标准也不过在批分时比较得有点把握罢了。要求严格的有科学根据的标准,恐怕非经过许多人长期的研究是不易确定的。,有人说:『作文批分的标准,只能用品质量表的方法,制定一种量表来衡量学生的作文程度,比较得容易些』。但要制定量表,也有种种极复杂的问题:

1、先要确定中学生作文应用的各种文体,用文体来分门。因为一种文体的量表,不能用于各种文体。

2、次要用各种文体的各种作法来别类。因为一种文体中还有各种作法不同,限于一种作法的量表,又不能应用于各种作法。

3、次要用各类题目来分目。因为某种文体某种作法之下,尙有各种题目的类别不同。一类题目的量表,仍然不能应用于各类题目。

4、次要用题材来分细目。因为各类题目之下,又因题材不同,所做文字面目大异。一种题材的量表又不能应用于各种题材。

5、在每种细目之下,各做一种各等程度的量表,那么至少要做几百个量表了。譬如一个量表要用十篇文字做代表,那么全部量表要几千篇文字了。要做成几千篇文字的量表,非要捜集几十万篇的学生文字来研究不可。

6、这种量表的工作,须要有十几个研究员研究,几百个学校的帮助,几年的光阴方可成功。现在我个人用一点一滴的工作,期以数十年,成功与否,尚无把握。

7、即使这种量表成功,应用的人或要同査字典一样困难。所以作文量表的研究,在初级小学比较容易;在高级小学,就很困难;在中学程度,或者竟无办法。如果用我的办法,分门别类的做去,在有法度的文章,或者可能。但在现在一般毫无法度,完全乱做的中学生的作文,恐怕根本不能取作量表的材料。那么简直没有办法了。

但是,现在一般中学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批分,也有这个批五十分,那个批八十分的;即使请同一教师看同一文章,今天批六十分,明天未必不批五十分,或七十分;有些教师竟会把六十分以下至零分的文章,一律都批六十分。所以学生尽管不及格,仍能升级毕业。我曾经选了中山大学的入学试卷六十篇,请十几位国文教师批评,请他们把试卷程度自大学一年级至小学四年级分成十等,结果发现同是一篇文章,有的评为大学一年级程度,有的评为小学五年级程度。各人批评同一篇文章,最高的与最低的平均都差五六年。中间有四篇,各人批评程度相差有八年之远。那么我们在没有办法之中,也不能不想出一些办法;在没有标准之中,也不能不假定一些标准了。现在且凭我个人的经验来假定各级中学生作文的批分标准如下:

1.初中各级学生作文批分标准表:

标 准

一年级百分比

二年级百分比

三年级百分比(1)思想淸晰 〇〇,四〇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2)语法通顺 〇〇,三〇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3)文意切题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4)辞语确当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5)段落分明 〇〇,〇五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6)标点淸楚 〇〇,〇五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2、高中各级学生作文批分标准表:

标 准

一年级百分比

二年级百分比

三年级百分比

(1)思想有系统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

〇〇,二〇(2)文法通顺

〇〇,三五

〇〇,二五

〇〇,二〇(3)论理正确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4)见解切合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5)结构谨严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6)修辞雅洁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作文批分标准表的说明如下:

(1)这两个作文批分标准表是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及进程标准的。

(2)高初两级的批分标准不同,如第(1)(2)两条,在高中的程度,不过比初中提高;初中(3)(4)(5)(6)各条,在初中毕业已该养成,所以在高中改了标准。(3)各年级各条批分的百分比不同,是表明各年级各条注意的轻重。在初年级批分甚宽,高年级批分较严。例如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只要思想淸晰,语法通顺,已经可得七十分,在三年级只能得五十分了。三年级生倘使不注意下面(3)(4)(5)(6)各条,他的作文便不易及格。又如高中一年级生的作文,只要文法通顺,思想有系统,已可得到六十五分,在二年级只得五十分,在三年级只得四十分了。所以高中二三年级学生若不注意下面(3)(4)(5)(6)各条,作文便不易及格。教师如能这样的严格注意,庶几可以养成学生的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

(4)各条标准的解释见前章第一节作文教学之目的下,阅者可以参看。(5)各条标准在实际批分时,虽不能绝对适用,但也可比较得有些把握。如果各教师有了共同标准,批分可不致相差甚远;一教师批分有了标准,所批分数,不致前后不同,判若两人。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随笔写作;个性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19

尽管初中学生从小学阶段就进行作文训练,但大多数学生作文是套文,一个模式可以写到初中毕业。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写作兴趣和习惯培养欠缺;二是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轨,教学中布置作文题目,限定时间上交,双方一味敷衍了事,恶性循环导致大多数学生兴趣锐减,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作文教学除了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由抒发的情感需要,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笔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教师应该写下好的作文来引领学生,我的做法是把自己平时写的小短文和在报刊上发表的习作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一、教师要系统化地引导、训练学生,提高其作文水平

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借鉴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总结梳理初中语文知识体系,特别是作文训练在初中三年中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作文教学要时时处处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名家名言的积累、好的句子和语段的欣赏、句子仿写、口语的表达等都是为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打基础。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作文的结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定势,自由抒发自己的生活认识和情感表达。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空间,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积极主动参与并感受其中的愉悦感。八年级的最后一堂班会课上,我和学生谈起了两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后我试探性地告诉学生,九年级我可能不带大家了,好多学生哭了。本次期末考试作文材料和“离别·爱”有关,好多学生都围绕我和他们的两年初中生活点滴来写,情真意切。一位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次班会课上,同学们都难受极了,当了两年的‘老班不再带我们了,都德《最后一课》的情形在这里上演,尽管不是生离死别……”这样的话让我感动。教育家陶行知关于鸡吃米的故事对我们每个教育者都有启发:教育就跟喂鸡一样,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身边的人和事是他们熟知的,农事劳动、喂养家禽、课间生活、同学影像等都是练笔的好素材。把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片段经过艺术加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余,我班教室图书角前总围着一大群人,这是我们班的张龙飞同学在展示他的毛笔字。瞧,他写的那个霸气的繁体‘龙'字,赢得同学们的喝彩!他也不时扭腰伸臂,洋洋得意:‘这是我参加书法兴趣活动小组的成果,不错吧!'他还会像孔乙己一样咬文嚼字:‘龙者,这个——这个——,就是我张龙飞的龙也……'这一副古代读书人的酸相让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味道。”这是我上完《孔乙己》这一课后一位学生的练笔片段,赢得很多赞赏。相关练笔要互相交流、修改、评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

二、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念,积累写作素材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大量的生活素材,这就要求学生以生活为教师,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学生要每天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有意义的事,看富有特色的花草树木、山水景观,听别人讲话,看电视新闻、广播,并通过日记或随笔形式随时记录且写下感受,但是不能简单记录成“流水账”,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作文不只是课堂上的静态构思,学生要参与大量活动,多观察、思考,才能写出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来。“说到这,我想起我们村的一位老人,他光头豁牙,一副慈眉善目样,虽年近古稀,却好与村人开玩笑,一句句玩笑即使经过他那张漏风的豁牙大嘴,也是字字清晰,腔腔圆正而透着忍俊不禁的幽默。的确,其喜,风流倜傥;其乐,酣畅淋漓。”这是学生结合生活而写的作文片段,充满着生活风味。

三、授人以渔,鼓励创新

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锤炼、技巧等方面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学生在作文整体上要会“经营”,我经常告诉学生,作文就如同生意人开铺子,要懂得如何摆放各种商品。学生联系生活会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但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高分作文是用心策划出来的。学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确定写作方向,然后胸中有提纲;组织材料时要体现生活的真和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运用语言时尽量避免平淡、苍白、空洞的叙述,要体现出行文的流畅、有文采,可引用我们学过的名言警句,或套用创新相关名作的写作思路。一位学生在《家乡的春天》里写道:“唧唧叫着的一双小燕子掠过院子,翩然而飞。啊,春来到了北方的故乡。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乡的春天总是让人精心等待她的烂漫。”这样的语言总会让人惊喜。

四、师生平等交流,提高作文水平

“变则通”,我们只有互相交流、借鉴,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营造师生平等对话气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互相学习、交流,这样的师生平等对话过程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展现出学生自由成长过程中的成熟。如一位学生随笔中有这样一句:“北方山梁上的山杏花,年年开,年年败,但我感到生命的成长与精彩!”瞧,这难道不是对生活的感悟吗?学生的自我表述就是心灵真情的播放,伴随学生的成长和成熟,日积月累,点点滴滴,汇聚成写作中的灵感突发。

参考文献:

[1] 张文洪.走进阅读 深度模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9).

[2] 张俊海.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调查研究[J].品牌,2015(1).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篇4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如今,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写文章大多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胡编乱造。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中学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改变传统思维,激活创新思维。

传统作文教学,运用陈旧、定向的思维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像深山挖宝一样,挖掘同一个主题,提炼同一个观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传统思维、定向思维很难写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2. 抛弃时空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想象是人们预见未来的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因此,要使作文有所创新,必须摒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通过想象,学生可以丰富生活经验,在广阔的海洋知识找到创造性的亮点。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摆脱束缚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也可以摆脱裂开的选择构成成分。有丰富的想象力,等于有了一双强大的翅膀,不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飞向广阔的天空。

三、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困难分析

1. 畏惧写作,缺乏写作激情,缺乏完整的作文情感。

由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师更多的是面对考试的写作训练,训练局限在有限的教材内容中,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经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作文缺乏激情,缺乏爱,时间久了,学生对作文就产生了恐惧。学生阅读量小,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经验不够,缺乏材料积累和灵感。因此,作文内容主要是程式化的、是空的,学生写作兴趣索然。

2. 思维不灵动,思路少,材料选择内容类似,内容浅薄及空洞。

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很少有自由的时间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阅读量不大,选择材料贫乏。此外,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差,学生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以致头脑僵化、思维堵塞、文思枯竭,创新能力被消磨,逐渐形成盲目从众的思维模式。作文不写真实的内心感受和经验。盲目地模仿写文章的内容就会浅薄和空洞,缺乏生动的细节和缺乏独特的理解,千篇一律,众口一词。

3. 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性操作,形式大于思想,片面强调形式新。

程红兵老师说过,现实的作文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写作技法、写作要求、写作规律等方面术语的直接搬运。形式上较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强调的是规范,突出的是审题,为的是分数。为了迎合命题者的意图,迎合阅卷者的趣味,就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生命的独到体验,放弃了个体感受。中规中矩,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布局要规矩,中心要突出等。过于强调这些规范性要求,就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真实的思想感受和体验。于是,学生作文的立意、构思和表达都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 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要擅长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真谛,发现生活的哲学。

2. 循序性原则。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训练。

3. 情感性原则。

“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带着头脑,带着独特的个性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珍惜学生独立的见解,珍视学生智慧的闪光点。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心理相融,情感共鸣,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的构建,可使学生不墨守成规,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标新立异。

4.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学生创新精神动力。学生需要老师评价,因为青少年的年龄还小,注意需求和交往需求强烈,所以,在教学中及时奖励或表扬了学生,学生将体验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对他公平和欣赏他。毫无疑问,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可以加强自我肯定,激发创新需求。

总之,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法,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老师和学生都有创新思维,中学作文教与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龙.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王鹏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创新策略浅析.百度文库.

[4]王永胜.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3.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 篇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房县石堰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小组

执笔 金开宏

一、课题的背景:

1.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性质作了定义。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其具体目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写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2.改进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现状的需要

就 目前而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是分离脱节,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对阅读对象的认识,分析和欣赏上,甚至只在一些字词句等方面作单纯性的分析和探讨,不能 很好地从具体课文的阅读中吸收写作所需的诸多营养;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从典范课文的阅读中求得和获取写作的素材、技巧和方法,因而形成不了 对课文阅读的内驱力。本课题旨在寻找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3.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字以上”(其中初中阶段应完成350万字),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里的“语言实践”我们认为写作活动是其重要方面。《课程标准》同时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引起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我校课题研究前期概况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视。多次在阅读竞赛、作文竞赛中获奖。每学年都有大量的习作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是我们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实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申报“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课题实验,并获得批准。我们课题组成员已经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遵循的原则

1、理论基础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 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 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力理论

这 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 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 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2、遵循的原则

(1)以校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以学校为主阵地,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使师生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走向主动自能作文,课题组成员间真诚合作,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认知活动,从而体悟生活,教学合 一,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课题组成员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边进行课题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 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每位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

(3)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要 处理好德育与学习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 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拓宽阅读与作文教学渠道。

(2)探索农村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探索适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专题训练体系。

(4)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5)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综合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农村初中生阅读与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与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初中阅读与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农村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序列化,从而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 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一本课本走天下”的教学模式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以及学生的被动课外 阅读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阅读与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三)研究方法

1.问 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初中生阅读与 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课外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十堰市教科院呈 送申请书。

2.文献研究法: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初中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阅读和作文学习及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4月):

1、筹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小组成员的责任与分工(2007.1)。

2、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通过集中或网络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文章,了解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当前新动态,转变教师教 学观念,使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真正把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2007.1——3)。

3、针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并形成调查报告,并且进行研讨,初步确定课题研究阶段的任务、活动和策略(2007年4月)

(二)研究阶段(2007年5月——2009年8月)

1、为了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全校掀起“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并且决定将这一活动作为我校长期的活动形式。

2、每年举行一次作文竞赛,由此检验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2007.5;2008.5;2008.12共三次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作文,初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举行了“书香人生路,读书伴我行”演讲比赛(2007.10)、“五月的畅想” 诗文朗诵比赛(2008.4)、“文学在我心中”手抄比赛(2009.5.)等活动。

4、对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并形成分析报告,经过研讨,确定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案(2007.9)。

5、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且撰写读后心得。首先立足于课内中外文学名著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延伸到课外 名著的阅读,教师充分地做好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及课外阅读书籍的阅读辅导教学等工作,学生主要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完成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任务,下学期开学 时收集学生撰写的读后心得。(2007.10——2009.8)

6、举行中外文学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了解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2009.9)。

(三)总结阶段(2009年9月——12月):

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成功经验,深入课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准备结题。

七、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语文组教师自2006年11月 承担十堰市课题研究《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研究》至今,历时三年,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天课题研究得以顺利结题。回顾三年来的课题研究,可 以说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其中包含着师生们的努力和汗水,但更多的是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沉甸甸的收获,这些将成为我们现在和将来指导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的 经验财富。

一、增强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重视

语 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应是语文实践。”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作文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通过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生活,表达 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成为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就是在组织语文教 学中,付出努力最多的还是在写作训练上,收效最慢的环节也是作文。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看 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 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 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长上腾飞的翅膀。

二、通过研究,使我们加强了对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的深刻认识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自 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毛泽东曾 提出并强调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成功的写作者要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 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中小学生要进行成功的写作业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都 比较重,整天置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简单的生活模式几乎将他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和感受鲜活的现实生活,因而,他们的生活积 累非常贫乏,缺乏必要的创作素材,作文训练中的“无米之炊”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自 己去主动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创作兴趣是写作的主要动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实践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何写出好文章。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学 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会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 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 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 具体表现形式。

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基本手法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期待尝试写作。这里的“期待尝试”的心理其实也是兴趣的开端。

正是这些“欲望”、“共鸣”和“期待尝试”成为学生主动写作的强大动力,学生写作不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主动的自愿自发的,这写作兴趣源自于课外阅读。所以语文教师要追求高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是根本之路。

(三)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

俗 话说:“天下文章一半抄。”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初学写作者的主要方法:格式和写法的模仿(当然不包括内容的简单抄袭)。现行语文课本都是范文式的,语文教 学主要立足于对这些范文的阅读教学,由学生模仿这些范文的遣词造句、选材构思、立意谋篇以及结构布局,从而进行自己的写作。在经历长期的模仿后,学生才能 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进行独立写作。但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范文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必须借助多种风格展示我们的生 活,这就需要更多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模仿。别无他法,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适应作文教学的这一要求。

广大的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都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甚至认为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主题的深度

有 人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写作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作者也需要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是作者对现实 生活中的真善美褒扬赞美和对假丑恶的批判鞭挞,并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认识等,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作品的思想主题。特别是名家名作,其主题往往反映了 深广的社会现实。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名家名作,其实就是和作家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作品中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学 生会在阅读中与作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感受和认识,并且在创作中,会自觉地将这些共鸣、感受和认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 自己作品的思想主题。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为受名家名作深广主题的影响,学生作文的主题也会在不自觉中变得深广。

二、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许多学生(也有一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不就是多读几本课外书吗?其实,这是对课外阅读的狭隘认识。要加强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必须正确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生 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看法认识,从而成为作品的主题。也就是说,只要 是现实的生活都可以被学生去感知、分析、综合,成为写作的素材,而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可见,现实生活中值得学生“阅读”的内容实在 太多,学生课外“阅读”的对象不仅是几本书或者几篇文章,而是广泛而深刻的现实生活。这里的“阅读”一词的含义,不仅仅是读书本身的含义,更包括对现实生 活的观察、思考和认知。

过 去,搜集积累写作所必需的生活素材的途径很少,除了亲自观察感受身边的生活,还可以阅读少量难得的书刊报纸杂志,这种背景之下的课外阅读似乎只有读几点书 刊报纸杂志。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生活方式逐步多样化,人们感知现实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借助影 视、媒体、网络等途径,跨越时空感知他时他地的社会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的生活内容同样可以作为创作的重要的生活素材,这样的素材积累必定宽广厚实,在 进行写作时,何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内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并且生活在变,课外阅读的外延也同样没有界限。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推进我们的作文教学。

三、充分考虑课题研究遇到的困难迎难而上

所 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而且都尽力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可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仍然是举步维 艰的,进展缓慢而且效果很不理想,因而作文教学进步也很小。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着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呢?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要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对象,说狭隘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让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可是因为经济物质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 资金用来购买图书充实学校的图书室(馆),另一方面,目前图书市场价格很高,一般学生家庭只有“望书兴叹”,至于通过网络、媒体等来实现课外阅读更是如海 市蜃楼一般。此为原因一。

其 二,当前的教育机制和选拨模式没有为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现在虽然喊着“素质教育”,其实推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教育的衡量考核 还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各学校和教师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拼命地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量的作业和学习资料直接代替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家长为了孩子 的升学,更是抓紧了孩子的课外生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完全取代了学生的休息日,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其三,社会心理氛围没有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实质和价值

由 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心理氛围,就是一切服务于考试或者升学,于是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极其狭隘:读几本作文书是可以的,直接对写 作文有帮助,读其他的诸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通俗文学、报刊杂志等那是不务正业。这样不仅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有部分老师也会强烈批评阻挠。至于多看 电视、网络冲浪更会认为是异端。久之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比较偏狭,虽然对那些课外内容 “情有独钟”,偶有“偷尝禁果”的经历,可是碍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只得忍痛割爱,连仅有的一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也没有了。

正因如此,学生感受课外生活的机会太少,头脑中积累的生活素材也非常有限,写作文时的“无米之炊”的苦恼也就不奇怪了。但这种课外阅读的营养不良又如何能够推动作文教学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 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改变“成 绩决定一切”的错误想法,用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的观念。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真正落实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双线发展

1、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有利于课外阅读的条件。

首 先在全校师生中培养大语文的教育观念,突破应试教育的短期功利性思想,树立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长远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明 白这一道理,还要让全校老师明白这个道理,争取获得所有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和支持,给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外阅读环境,以及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其次,每周确保2——3节 课用于课外阅读与作文,我校语文教师一致做法:每周一节课作文训练,一节课课外阅读,一节课作文辅导和讲解或者名著赏析。其三,老师引导学生创造课外阅读 的条件,因为学校条件限制,图书很少,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读书需求,我们就动员学生通过买书或者借书等方式保证他们在读书时间有课外书读,还可以互相借阅互 通有无,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上网时间,让学生实现网上阅读。其四,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保证、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

2、始终坚持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双线发展,共同提高。

加 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必须配合尽心,双线发展,共同提高。任 何一样单独发展,都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在这三年里,我校作文训练的力度加大了许多,数量上不再满足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期8篇 的限制,基本上达到每星期一篇,突出作文批改和评讲;形式上,也走向多样化,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周记,不拘于一种形式。同时,每学年组织一次作文竞 赛,推荐优秀作文在网络上发表,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和写作积极性。同时,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文学欣赏。这样学生们喜欢进行课外阅读,也乐 意写作训练。

3、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俄 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是认识主体,发展主体,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是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 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育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以境诱趣。活动之初,教师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任他们随意翻看,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力,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从而激发阅读愿望。

(2)活动激趣。课题研究小组通过组织作文竞赛(每年一次)、“文学在我心中”手抄比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书香人生路、读书伴我行”演讲比赛、“读名 著,写心得”读书活动、“五月的畅想”诗文朗诵比赛、中外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欲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开拓书源扩大阅读量,提 高学生读写能力,还举行手抄报、读书笔记、剪贴册等展评活动。这样,能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 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思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边看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记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以便以后查询,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几本名著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读写结合。在学生读书之后要求学生写出所读书的名称、主要内容、读书心得以及读后感,逐步提高学生读写水平。我们学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中 外文学名著的阅读,并能够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几年下来,学生写的读书心得虽然精品不多,但可以看出不少的同学确实认真地去读了。

(5)课内与课外结合。以上几种方法的提出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从课内得法,把课内训练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将课内课外打成一条通道,让学生在 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面,“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采用多种途径有意识、定量、循序渐进进行布置,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保障。特别是引导学生阅 读中外文学名著,我们立足于课内“文学名著与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每位教师精心备课,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阅读,特别是我们每年放寒暑假之前,都要组织几 次中外文学名著的辅导讲座。

4、引导学生选择读物,扩展课外阅读范围,拓展生活空间

(1)书目选择

阅 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只有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 盲目性、随意性、单一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读物的选择应依据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其次,要有教育性,应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兴 趣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作品和故事等都可选择。四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学生入迷的,爱不释手的。

(2)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因为学校条件有限,图书室藏书很少,种类不多,科目不全。我们鼓励学生要广泛开辟书源,或买或借,或者利用网络读书。对已经拥有的书籍要能够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另外,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网络发达,学生可以上网看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大量阅读。

采用上述方法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书读的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五、课题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果实,是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得到了整体提高

1、重视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年来,学生阅书总量达1000余本,平均每人12本。其中最多的学生三年中共读书22余本。现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对于一些中外文学名著的基本常识都能熟知于胸。

2、加强课外阅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薰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勤奋好学”已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3、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写作能力

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4、通过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每个学期总会有不少的教科研论文在省市县获奖或发表,提高了我校的整体教科研水平,获得了县教育局的好评。

5、课题研究推动了我校语文常规教学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直接决定了我校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连续三年语文中考都获得了好成绩,特别是2008年中考,我校语文取得了全县第四的好成绩,这与我们加强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分不开的。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与讨论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在七——九年级课文阅读量仅180篇 左右,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实验 成果显示,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此项实验研究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说明学生的智能有很大的潜力,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大纲》规定的中学生阅读总量。

4、实验结果证明,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每个家庭应该根据学校要求指导和督促孩子 制订一个家庭课外阅读的计划,个个学生建立家庭小图书室,并达到一定的藏书量。从而把课外阅读引进家庭,使学生在家庭中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促 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当然,在拓展学生阅读这方面有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日后研究。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6

一、问题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在教师思想方面

很多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阅读教学不怕费力耗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尽心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阅读方面有收获,但一遇到作文课就不知所措,盲目应对,敷衍塞责。更有甚者,一些教师连作文的教案也没有。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什么内容能拿高分,什么方面的内容见效快就让学生学什么。另外,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包袱。再加上学校领导要求全批全改,作文批改就成为作文教学的大包袱,大难题。真的是费力大,见效慢,成为了教师的一大负担。

(二)在学生方面

由于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很多学生对作文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写作文,一旦遇到作文题目,只是应对,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大思想包袱。在作文内容方面,由于学生积累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很少能够抒发真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表现为消极的心态。在语言表达方面,语言生硬,缺乏灵气。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每天往来于教室、宿舍和食堂,缺乏对自然的亲近和社会生活的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对现实生活缺乏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导致内容空洞,思想消极,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二、采取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面对应试教育的顽疾,我们要找到一副良药,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初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是关键时期。作文的内容是学生思想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容表现。教师不能将人文教育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一味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观,从语文教学的基础抓起,做好各方面基础知识的协调学习,不可偏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作文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语言基础知识与现代文阅读的整合,做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对接,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的训练,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写作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

(二)面向实际生活,扩大写作题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而且作文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丰富的营养,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的内容,找到适合的表达形式,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在作文课上,那种以单纯记人物、写事件传统题材可以扩展到写有关学科实验的报告,写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也可以回到纷繁的世界,写一下广告词,评论一下时事。如果将作文的题材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社会生活,走进个性化的学习的空间,那么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作文生活化。

(三)尊重学生主体,开展探究训练活动

探究写作是一种尝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探究,就是要求学生敢于质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本身就是创新的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思维锻炼的标志。探究的对象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来自课文,也可以源自于社会。探究的方法灵活多样,既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展开课堂讨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超越了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师也要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进行设计,力求体现时代的特点、社会的变化,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漠视。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查找我们教学中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愿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切实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篇7

一、多阅读课外书籍, 积累写作材料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的能力。读书, 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因为在写作文的时候好多题材都源于我们平常的日积月累。学生通过读书, 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 在这些事物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事物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陶冶自己的情操,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此外, 学生还要经常写总结。比如, 每周都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七天积累的知识, 加深印象, 等以后用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本。例如, 学生在写《走进库尔勒》的习作中, 我班的学生就能灵活运用文章中的想象到写作中, 特别是李妍蓓同学, 她把库尔勒比作一条鱼, 从空中俯视, 把石化大道及其向北延伸的道路看作是整条鱼的脊髓, 再把孔雀河看作是鱼身和鱼尾连接的地方, 鱼身的那部分是库尔勒的中心区, 也是库尔勒最繁华的地方, 而鱼尾部多是居民区。正因为李妍蓓同学在读书中积累的材料, 发挥自己神奇的想象, 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因此, 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看课外书, 多多阅读课本及课本以外的书籍。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可以随时记笔记, 把一些好的词语和对某个事物描述好的语句记下来, 慢慢积累等到自己用的时候会很轻松地写出来。不能把课外阅读只说在口头和做在表面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因为阅读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让自己更一步提高的过程, 一定要认真和仔细。

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工具, 人的思维活动也凭借语言进行。因此, 一个人的语言越丰富, 思维就越发达, 越成熟。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贫乏, 他的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所以, 丰富学生的语言毫无疑问地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 教师可让学生讨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学生回答道:“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它是金色的, 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的;花朵合拢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草地就变回绿色的了。”这样的训练, 不仅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可先拟好一些题目, 如《我的妈妈》《家乡的》《我是》, 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 一般能说出一段话来。在写书面作文前, 教师应先让学生构思, 在课堂上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然后再按故事情节复述。有时, 教师还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进行讨论、争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敢说, 锻练他们不作书面准备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书面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复写作练习

当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下读后感, 用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写作能力。另外, 学生还必须坚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有好多素材都是来源于我们身边所发生事件, 教师要教给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多多观察周边发生事, 有的时候可以随时记下来, 平时出去的时候可以拿着笔和本。作文写作就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当你的大脑里存储的素材足够用的时候, 对于考试的作文题目就不会那么紧张, 会很轻松地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中学作文本来就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所有的题材都源于生活, 所以学生要多多注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和发生的变化。此外, 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多观察事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时刻做个有心人, 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并且一定要坚持, 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等到考试或者写作用的时候, 学生就会很轻松、很自如地完成一篇文章。

四、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一篇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好多次修改而成的, 有的文章甚至修改上百次。这就说明好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从修改中得出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不要因为学生这次文章写的不好随意加以批评, 可以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加以讨论, 各自说一下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就会取得明显的提高。这种教育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和探讨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很大程度上也增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让写作题目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 并且还要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让学生快乐作文,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他们张扬出个性, 彰显出风格, 从而使写作素养获得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由自发作文到爱好作文, 由爱好作文到自觉作文,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有的时候, 学生对作文的厌烦主要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这里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 给他们加油打气。当学生对自己有了写作的信心, 才会搜集更多的写作材料, 用心观察周边发生的事。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让学生“乐”写。

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研究 篇8

一、积累素材, 夯实基础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前提

素材积累是作文的基础, 是建好作文这座大厦的“砖瓦”。素材的来源一是生活, 二是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平时多留意身边的事物, 大量阅读, 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库, 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习惯。

(一) 生活积累

首先,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多种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如摘抄笔记、素材题库等。其次, 组织学生写随身日记、每日记事等, 把每天的见闻感受、所思所想通过笔尖完整、流畅地记录下来, 观察生活, 记录成长, 并通过奖励、小组加分、上台交流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尝到写作的甜头, 找到作文的窍门。

(二) 阅读积累

丰富的阅读是写作的坚实基础。除了阅读教科书, 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开展“阅读长跑活动”、“古诗文诵读比赛”让学生每天记一个成语, 每周背一首古诗或精彩片段……通过大量的阅读, 精彩的好词好句就会积累在学生的大脑仓库里, 流动到学生的笔尖。

二、激发兴趣, 引发需要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前奏

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 也就是要有充分的材料, 一旦有了材料, 他们就会跃跃欲试, 兴趣浓厚, 写作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应成为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激发兴趣方面, 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一) 运用网络教学,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可以为学生建立网络作文本, 先在作文网平台上申请账号, 填写详细资料。学生在成为会员后就可以投稿了。指导学生如何在电脑上打文章、修改作文、保存、发布等。并且利用作文网平台的相关设置, 建立学生的作文成长档案。在这个平台上, 每天都有几十篇作文上传, 所有作文都有“作文得分”。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发作文, 学生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写作兴趣。

(二) 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仔细观察, 努力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有话可说, 畅所欲言,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入写作。在具体的情境中, 学生便感同身受, 有所触发, 引起对相似生活经验的联想或想象, 激发起心中强烈的写作兴趣。

三、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作文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尤其要注意读写结合, 做到以读带写。

(一) 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 重视课堂指导读, 培养语感, 借读促写。紧扣重点训练项目, 选择恰当的读法, 通过感知课文时的“配乐读”“配画读”“范读”;分析课文时的“个别读”“引读”“角色读”;总结课文时的“回味读”等形式, 有目的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语感。对课文中优美的章节要让学生下工夫去精读细品, 以便从读中学语言、学表达、学写法。加强课外“博览读”, 丰富词汇。通过“读”, 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 丰富语言, 掌握写法。

(二) 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

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 学生平时就会注意观察, 勤于思考, 把自己的见闻思考所得写成日记。学生每读一篇优秀作品, 都要详细地填写阅读记载薄, 力求做到说清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循序渐进,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三) 注重修改, 不断推敲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回声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完全由教师修改, 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高效低耗, 既累了教师, 又限制了学生, 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这种不平等批改方式应该彻底改变, 教师要放开话语权。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批改的形式, 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之间又加强了沟通。当然, 学生自改、互改、教师主批, 这些形式要经常变换, 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

四、创新评价、及时反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升华

作文评价是指导作文的升华, 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 并从中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扬长避短, 提高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创新作文评价方式,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 赏识评价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应进行阳光评价, 用赏识的眼光, 寻找并肯定学生作文中的成功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也真心地给予帮助指导。多鼓励少批评, 多肯定少否定, 作文评语要写得言辞恳切真挚, 通过阳光评价激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潜力, 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催化剂。

(二) 多元评价

在评价时, 我们应拓展评价途径, 实现多元评价。我们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评价, 同伴评价时首先要肯定他人作文的成功之处, 向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优美词句, 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共同提高。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给学生写上评语。多批少改, 尊重学生, 优点说足, 缺点少而精。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9

一、问题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 在教师思想方面

很多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阅读教学不怕费力耗时, 想方设法找资料, 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阅读方面有收获, 但一遇到作文课就不知所措, 盲目应对, 敷衍塞责。更有甚者, 一些教师连作文的教案也没有。究其原因, 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什么内容能拿高分, 什么方面的内容见效快就让学生学什么。另外,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包袱。再加上学校领导要求全批全改, 作文批改就成为作文教学的大包袱, 大难题。真的是费力大, 见效慢, 成为了教师的一大负担。

(二) 在学生方面

由于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很多学生对作文有抵触心理, 不愿意写作文, 一旦遇到作文题目, 只是应对, 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大思想包袱。在作文内容方面, 由于学生积累的少, 动辄编故事, 说假话, 很少能够抒发真情,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有的表现为消极的心态。在语言表达方面, 语言生硬, 缺乏灵气。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主要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每天往来于教室、宿舍和食堂, 缺乏对自然的亲近和社会生活的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 受不良文化的影响, 对现实生活缺乏正确的深刻的认识, 导致内容空洞, 思想消极, 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二、采取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 面对应试教育的顽疾, 我们要找到一副良药, 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初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是关键时期。作文的内容是学生思想的具体体现,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内容表现。教师不能将人文教育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一味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观, 从语文教学的基础抓起, 做好各方面基础知识的协调学习, 不可偏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作文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 做好语言基础知识与现代文阅读的整合, 做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努力实现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对接, 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的训练,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写作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

(二) 面向实际生活, 扩大写作题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 而且作文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丰富的营养, 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的内容, 找到适合的表达形式, 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在作文课上, 那种以单纯记人物、写事件传统题材可以扩展到写有关学科实验的报告, 写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过程, 也可以回到纷繁的世界, 写一下广告词, 评论一下时事。如果将作文的题材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社会生活, 走进个性化的学习的空间, 那么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作文生活化。

(三) 尊重学生主体, 开展探究训练活动

探究写作是一种尝试,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探究, 就是要求学生敢于质疑, 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本身就是创新的活动, 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思维锻炼的标志。探究的对象可以多样化, 既可以来自课文, 也可以源自于社会。探究的方法灵活多样, 既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也可以展开课堂讨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都超越了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师也要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进行设计, 力求体现时代的特点、社会的变化,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篇10

( 一) “个性”及 “个性化”作文

每个人均有着自身的个性, 反应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或行为方式等, 而个性受到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差异, 也就由此给予了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个性化作文教学阶段, 应重视学生的特点, 发现去个性特征并适当加以引导, 使之在个性化作文的学习与创作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就个性化作文而言, 指的是学生通过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并通过自身喜爱文学表达方式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的一种文本。然而, 个性化作文要求具备新意, 具备别具一格的形式、情趣、观点、方式等, 能够从传统的作为之中脱离出来, 给予大众耳目一新之感。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思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 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个性化作文教学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制定一系列完善且符合教学原则与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个性化作文过程中, 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使之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作文写作思路与方式等, 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 二)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1.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陪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为开展个性化作为教学奠定基础, 使之在后期的教学中更具优势。

2.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3. 强化学生创新意与多元化意识的培养, 使之在个性化作为的教学与写作过程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4. 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属于语文科目教学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之与其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应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 把握好整体教学。

( 三) 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

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放在首位, 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2.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 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尊重并据此加以利用, 帮助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维能力。

3. 发扬民主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题, 民主在个性化作为教学当中尤为重要, 以提供学生最佳的写作环境和前提。

4. 倡导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均具有重要影响, 在个性化作为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 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 达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 一)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入”

就个性化作文的内容而言, 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素材、词语、语言方式等, 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材料的丰富性是提升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语言的独特性是个性化作文的重要特色, 起到支柱的作用、思想则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灵魂所在, 三者相辅相成, 是构成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在教学的 “输入”阶段, 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提炼语言、创新思想, 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充分加以运用, 尤其是在模仿写作过程中加以创新, 形成个人的独特性。在方法上, 应该采用 “开源”与 “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 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事物来提升写作素材, 为个性化写作提供无穷资源库。此外, 还需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 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

( 二)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输入”还是 “转化”,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 “输出”, 只有较好地完成 “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也只有完成了 “输出”, 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唯此才能真正将个性化作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 也即与单纯的模仿和格式化作文加以区别。在个性化和创新性方面, 不其衡量标准应是多样化的, 可从多个层面加以判断。例如, 题目的个性化与创新、形式上的别具一格、语言上的独特性、情感上的独创性等, 这些方面均可用以判断是否具备个性化作文的要素。同时, 在判断过程中不可割裂上述因素, 要相互结合, 整体性进行考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 “转化”

由输入到转化的枢纽应该是总结和思考。面对 “输入”阶段积累下的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使之为我所用, 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和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方法、思维方式等, 避免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盲目的模仿他人, 到时个性化丧失。同时, 此举是帮助学生从个性化写作的量变转向质变的重要基础, 是完成 “输出”的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杨庆华.关于作文课程化的系列思考[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2013 (12) .

上一篇:法学专业毕业下一篇:对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