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及研究

2024-05-02

设计思路及研究(精选十篇)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1

我国大部分地区易发生地震,对民众来说是极大的威胁。如果地震强度大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弱,就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设计比较复杂的建筑物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静力和动力分析法两种,同时要对建筑薄弱层的塑弹性变形进行合理的分析。其次,计算的核心应为建筑物的整体内外力位移,而且要重视弹性分析法,这是补充类型的计算方法[1]。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思路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因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因素很多,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会发生改变。由于预测抗震发生的时间很难,而且地震的危害又极大,所以设计建筑物时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首先,要合理选择建筑物的建筑选址,其设计也要符合要求,不仅要做好建筑物的内部设计,还要采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建筑物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加固与改进[2]。

2.1 选择合适的设计建筑方法

抗震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要对建筑物的刚度进行有效把握,保证建筑物的柱以及墙可以保持非弹性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地震的能量有所损耗,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避免坍塌事件的发生。

2.2 强化建筑结构薄弱环节

针对于建筑物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必须要准确的控制,建筑物的变形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要保证建筑物的变形能力足够强大,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保证薄弱部位不产生位移。对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度应该合理地控制,提高建筑刚度,避免裂缝出现。

2.3 优化抗震设计

要想从整体上优化建筑结构,只从简单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以及特点,首先要有效地把握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以及安全性,再进行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则来进行设计。在建筑完成后要针对建筑物的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完善不足[3]。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3.1 建筑结构体系缺乏合理性

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做好剪力传输工作,使得地震危害到建筑物的稳定,导致地震力不能分散至基层的土壤致中,若是震动过大就会威胁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造成坍塌事故。

3.2 缺乏抗震场地的选择

大部分建筑施工团队都很重视建筑地基的加固,但是却很少能够合理地选择建筑场地,在基层地质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而一般勘探人员仅针对基础层面进行勘探,忽视了深层地质勘探工作。如果建筑场地是非常松软的地区,若发生地震,就会使地表沉降严重,此时建筑物的结构剪力和应力就会失去平衡,也会加重地震带来的危害[4]。

3.3 忽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整个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施工时,不能只重视建筑结构的设计,还应当重视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检查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建筑物的楼板就不符合抗震标准要求,在建筑施工时只是依据建筑物的基本使用规范进行建设,没有注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御措施,因此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严重不符合建筑物的要求。

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方法

4.1 建筑造型抗震设计

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设计内容是建筑物体型设计和建筑布局、体量等方面。设计时不能只注重外表的美观,这样很容易造成建筑设计不规则甚至不对称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建筑结构受力不均匀,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很可能造成建筑物坍塌,因此在建筑物设计方面,应注重建筑物的美观,还要严格规范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让建筑物拥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和美观实用的特点。

4.2 建筑物应均匀对称

在建筑平面的布置设计中,最应注重的是其应具有均匀对称的特点,均匀对称可以让建筑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且更容易满足建筑物空间能力的要求。假如说一个建筑物的墙体和钢构件等不对称,地震时建筑物很容易会因为受力的不均匀而造成建筑物变形,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居民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很大的威胁。在对建筑物进行平面设计时,还需要注重平面组合设计和单个房间的设计[5]。

4.3 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抗震设计

建筑物在抗震方面最应当注重的是楼梯间和楼层板等的抗震设计。因为楼梯间和楼层板等都会对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产生作用。

(1)楼梯间是竖向交通路段,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需要在这里进行逃生,所以抗震设计尤为重要。楼梯间的平面布置设计,在位置上不能让楼梯间位于建筑物的尽头或者是拐角的地方。一定要综合建筑物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楼递间的位置。

(2)在地震发生时,受损最严重的就是墙柱部分,由于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墙体构成的,一旦墙体遭到破坏,建筑物将会受到很严重的破坏,所以墙体中的柱必须要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5 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要注重抗震性能的特点,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物的设计,须以科学合理为基准,让建筑物中所有的受力点都能够承受住同样的压力,这样地震时才能提高整个建筑物整体抗压力的水平,并且能够很好地降低地震的破坏能力。(2)房梁、房柱和墙体等部位都应当依据地震的不同等级进行抗震设计以防止地震发生时,混凝土钢筋不会受到地震的影响而造成损坏。(3)建筑物中应当存在很多的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人们能够依靠地震防线保障生命的安全[6]。

6 结束语

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需要在很多方面达到高标准要求,综合施工时容易发生的问题,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让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平面等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斌华.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江义.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非线性静力方法及分灾设计谱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3]李文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与实践[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韩军.建筑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及抗扭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5]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6]阎维明,刘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加固策略的一体化决策方法[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4):89-94.

薪酬体系设计思路及方法? 篇2

第一步:调查公司现状,明确公司薪酬原则与策略

1、收集公司现阶段状况的资料,包括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设置的出发点及其功能、向谁负责,各职能部门如何定位、其现有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关联度。

2、掌握并分析公司现行薪酬体系的结构框架,包括工资总额构算(年度薪酬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或所在比例)及在各职能部门间的分配比例,透视各类部门工资最高、平均、最低水平,工资构成(不同职能是否有不同的构成成份、这些构成成份有哪些、比重如何,福利现状等),以及员工入职时间、学历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等。

3、了解公司现阶段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其发展阶段特征和其自身战略需求。了解并明确目前公司工资政策线。

第二步:进行工作分析

做工作分析,是为了形成职位说明书,这样可以为包括薪酬管理在内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所以它是一项至关重要并非常基础的工作。

如果公司有现成的职位说明书,可以将原有的拿出来做归类,并根据公司的战略导向及新政策要求再做分析。职位说明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公司的战略导向,使员工对职位的责任、贡献及所需努力大小等重要内容有统一理解。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体现内部一致性的薪酬制度。

工作分析最好是能由高层牵头,在组织内部找出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代表以职位为对象,通过多渠道收集并分析与职位有关的资料,如职位和任职者概况、工作概述、工作职责、内外部关系、工作条件、必要的资格条件等信息,最后形成简明而有系统的职位说明书。

为了既保证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又保持薪酬管理的相对稳定性,避免由于个别岗位的薪酬水平变化而引起其他岗位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引入职位簇群的方法,即职位体系评估和分类。也就是利用原来的职务分析,明确组织有哪几种类型的职务以及任职所需要的资格要求,按照职务性质的相似性划分职位簇群;并在每个职位簇群内利用因素计点法对职务进行评分,最后按分数的高低划分出若干层级,由此建立好职位族平台(如图)。职位簇群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随组织结构、职位的变动而发生变化。职位簇群及其层级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一个职位簇群的层级往往可以对应十几甚至几十个职务。职位簇群对职务进行分群管理,这样便于每个职位簇群的工资区段直接与外部人力资源市场比较,可以分职位簇群确定不同职位簇群的薪酬定们和相关政策,而不必因某些专业领域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而调整公司整体的薪酬水平,不仅增强了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也有效地帮助公司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和管理成本。

职位簇群 编码 分类标准

行政管理 Ⅰ 担任主管及以上职位,指挥领导部署,并根据经营方针、战略目标进行组织、协调、领导等管理工作

技术研发 Ⅱ 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在一定的规则与方式下,从事技术、产品及设备的研究开发、改良、设计等工作

生产制造技术 Ⅲ 以运用技术性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生产计划、工艺设计、品质管理、设备管理、生产支持等方面为生产流程的正常动作提供保障和支持的工作

市场营销 Ⅳ 从事市场开发、推广、销售、客户服务等工作

事务 Ⅴ 按照既定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推动全公司事务性及辅助性的工作

第三步: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

根据若干报酬因素(通常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知识、工作经历、工作责任、工作努力程度、工作难度、工作条件等):

① 建立起一个涵盖组织中所有岗位的等级序列。(来对公司中若干标杆职位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再将组织中其他职位与这些标杆职位相对照。

② 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工作排序法、职务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计点法、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等。而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报酬因素来量化排列的。根据公司情况,来选择其一进行。

常用的报酬要素

要素种类 因 素

与技能有关的因素 智力、智力运用、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心理要求、多才多艺 身体或机械技能、做详细工作的能力、做常规工作的能力、办公室工作技能、身体灵活性 教育、技术要求、工作准备、必要的教育和知识、基本知识和经验、培训经历、过去的经验 自我表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技能 管理技巧、决策能力

与职责有关的因素 行政职责、人事职责、监督职责、财务职责、市场责任 责任的复杂性、错误的影响、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准确性的要求、与他人接触的要求、与公众和客户的接触、对合作的要求 材料、设备、方法

与努力有关的因素 工作困难、工作压力、身体或精神疲劳、工作量、注意力集中程度、精神努力、身体努力、肌肉或神经紧张、眼睛紧张造成的劳累

与工作条件有关的因素 工作条件、劳动条件、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个人危险、单调性、长期出差、职业病、机器或设备危险、工伤事故危险、抬举重物的危险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职位评估要评价出公司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二者都是使公司内部工作职位明晰化。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的结果为公司薪酬的内部均衡提供了调节的依据。

第四步: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

公司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在选择薪酬调查咨询公司时,往往集中在美国商会、William Mercer(伟世顾问)、Watson Wyatt(华信惠悦)、Hewitt(翰威特)、德勤事务所等几家身上。一套完整的薪酬福利的统计数据和薪酬实务调查报告。完整的薪酬调查报告,包括以下三部分主要内容:

⑴ 基本情况概述,包括所调查公司的常规数据、调查方式和过程、所调查的每个职位的简要职位说明、报告概览等。

⑵ 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职位薪酬水平(包括所调查职位的按职级、职能和地区分别归类的薪酬范围,即薪酬最高和最低值、以平均数或百分位数来分类的薪金数额,以及竞争性薪酬组合,即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重关系)、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⑶ 福利与人力资源实务,包括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招聘和留任、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人工成本管理和税收影响、福利管理等。

薪酬调查的结果,是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的“薪资线”。在职位等级―工资等级坐标图上,薪资线是利用所收集到的各公司的关于各标准价值的职位的薪资,通过回归分析及“最小平方法”所得到的一条集中趋势线。从这条线,某家公司可以直观地找出其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另外,还应在适当的时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和不同职群的员工进行内部调查,掌握其满意度及需求动向。

第五步:薪酬定位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公司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

看公司发展阶段决策的薪酬分配总额情况,各个职群可能分配比例可能会有不同,如主流、关键职群可能会给予具竞争力的一定百分比的上调,一些则保持不变。但可在薪酬结构上做改变,使其组成成份有机,理顺工资结构方便日后员工发展晋升,各职群的结构及组成又是不一样的。如营销:基本工资+提成,行政管理: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生产技术:计量制,都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成份。

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

①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公司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薪酬设计中25P、50P、75P专用术语,指的是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公司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公司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

第六步:薪酬结构设计

报酬观反映了公司的分配哲学,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公司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公司文化相一致。

确定人员工资时,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①职位等级,②个人的技能和资历,③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①职位工资、②技能工资、③绩效工资。一般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

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

一般最合理也最复杂的工资结构制度是采用职能工资制(职能资格等级工资),根据员工的职务执行能力,按资格等级确定工资,它综合了职位工资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力电缆;设计;施工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用电负荷不断增长,高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的需求逐渐增加,当前220kV电力电缆线路已经成为城市输电线路的主流,北京以及上海等城市已经大量采用220kV电力电缆向城市中心供电。220kV变电站配套的相应输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长线输出,因此长距离、大容量的电力电缆线路设计与施工成为当前城市供电的关键。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输送容量逐步增加,而且电力电缆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进一步增强,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影响。为了确保电网电力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城市的景观、现有管线等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从而对于220kV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思虑进行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电缆型号、截面、接地方式、敷设方式、具体不知以及阻燃等进行综合性考虑,确保电力电缆满足供电需求,促进电力建设的稳定进行。

2、电力电缆的设计

2.1电力电缆选型研究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和《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的要求,为了对需要保持连接的重要电源进行有效保护,需要选择可靠的电力电缆进行电力输送管理。220kV对于线路的要求更高,为了确保电力的有效传输,需要选择可靠性高的电力电缆,铜芯电缆能够满足220kV电力输送的要求。在电力电缆的型号攒泽中,需要根据线路的输送容量选择电力电缆的线路材质与截面大小,220kV的电力电缆的载流量计算除了与纤芯材质以及界面相关之外,同时与电力电缆的接地方式相关,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电缆制造厂的载流量数据进行计算,确保电力电缆选型满足需求。

2.2电力电缆的排列设计

220kV电力电缆的排列通常选择正三角排列,相间距在250-350mm之间,相关研究表明,减小电力电缆的相间距,能够降低电缆的工频磁场,降低能量损耗。在电力电缆的排列设计中,需要根据保护层的感应电压进行分段设计,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周边的环境以及电缆的电压。一般而言,220kV电力电缆的设计分为3的倍数,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电缆排列,在不影响电缆载流量的情况下,尽量缩小三相电缆的相间距,尽量降低电缆安装高度,能够在一定的输送容量下,对电力电缆的工频磁场进行有效控制。

2.3电力电缆接地设计

220kV需要在铝护套上才能够产生感应电势,而且相关舒适与复合电流、电缆长度成正对应关系,因此电力电缆的PVC保护套需要承受感应电势的大小,避免因为过高的电势产生的电能损耗、电缆保护套寿命缩短等后果。为了消除电缆率保护套在安全值范围内,需要采用交叉互联连接的方式进行接地从而保证下线路的可靠运行,避免电缆绝缘层的老化。在接地的设计中,需要根据电力电缆的长度选择接地方式,当电力电缆的线路较长时,可以采用三相护层交叉互联两端接地的方式来满足需求。根据运行经验,采用合理的保护层接地,能够确保线路的稳定运行。

3、220kV电力电缆施工

在220kV电力电缆的施工中,需要以质量为中心,结合电力电缆的施工经验与公司质量手册,对于电缆的敷设、布置以及安装等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确保电力电缆施工质量。

3.1电缆的敷设

常见的电力电缆敷设方式包括直埋、排管、电缆沟等方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敷设方式,确保敷设质量。在敷设施工过程中,竖井内敷设的电缆中间不应有接头,而在水平巷道敷设的电缆应该采用非可燃性材料进行保护,避免电缆经过排水沟,钻孔中敷设的电缆应该与钢丝绳紧固,并且敷设保护套管,为了提升排管中的电缆敷设效率,应该考虑在电缆转弯处设置转角井,并且设施输送机用的支架或基础,为施工安全提供便利。

3.2电力电缆保护管的选择与固定

常用的220kV电力电缆保护管包括C-PVC和玻璃钢管,为了确保电力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确保电力电缆具有较高的耐久性与机械强度,交流单相电缆不得采用未分割磁路的钢管,为了确保保护管的合理施工,可以将保护管进行切割开口,并且施工完成后将切口焊接以保证保护管的机械强度。对于接头、终端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必须采用刚性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垂直或斜坡的高位侧采用至少两处刚性固定,而蛇形敷设部位采用柔性固定,过渡部位建议采用刚性固定。

3.3电力电缆附件布置与安装

220kV的电力电缆线路的支架一般采用钢制支架,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直通中间接头与绝缘中间接头,而且采用玻璃钢防水外壳作为保护壳。电力电缆常用的终端包括GIS终端、干式硅橡胶终端、瓷套式终端等争端结构,为了确保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需要根据不同的线路选择合适的终端,一般而言,电缆与监控线路通常采用干式硅橡胶终端,而敞开式的变电站通常采用陶瓷式终端,GIS变电站常用GIS终端,当电缆线路需要T接时,通常采用瓷套式终端或干式硅橡胶终端进行T接。

3.4电力电缆线路的防火保护

为了确保电力电缆线路安全,需要从护套、结构、穿越处以及接头等区域进行有效的防火保护,220kV电力电缆的发热较高,通常选用聚乙烯护套进行绝缘保护,该种护套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一旦出现火灾,可以采用埋沙的方式进行防火处理,而且在工井内进行细砂填埋处理。在变电站竖井出线出口、墙体、楼板、沟道出口等出口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处理,并且在孔口两端电缆涂刷防火材料,确保防火质量,在电缆穿越处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阻燃,中间接头两侧区段以及邻近电缆在统一长度内涂刷防火材料。

4、结语

220kV电力电缆线路是当前城市电力的主流线路,为了确保城市中心的有效供电,需要对220kV电力电缆线路进行有效设计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电力电缆的型号、截面以及节点方式,同时对电力电缆线路进行有效施工组织与准备,确保施工质量,有效的控制电缆线路工频磁场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保证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对220kV的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以及施工思路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组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灵活组合,最终保证线路满足城市中心供电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电力工程设计手册》1.2册[M].水利出版社,1987.

[2]《城市电力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4

图1是原型法设计方法的基本模型和传统方法中最常用的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模型。

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研究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为全系统确定整体框架和结构, 它是系统研制工作的核心和系统开发的依据。总体设计方案指导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不但要命名系统开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得以实现, 而且要使所设计的系统达到优化。一般来说, 一个优化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运行效率高、控制性能好和可扩充性强等特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总体目标.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说明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确定系统的硬软件配置, 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 并作出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 以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

如果没有好的总体设计, 就可能导致一个结构不良、功能无法满足要求的系统。这样的系统要么存储的数据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要么有重复存储, 要么系统各个部分不协调, 或者编码不便于使用, 等等。总之, 不会是一个好的规范化的系统。诚然, 最初制订的总体设计方案, 反映了一定阶段对系统目标、功能、技术手段、用户需求等方面的认识, 它是当时对所建系统的最高级和最全面的概括。但初期的系统设计只能是认识过程的一个起点, 其中必然会包含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于开发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改完善。

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分析、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系统总体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撰写用户需求分析报告; (2) 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写; (3) 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审批。

其中, 总体设计方案编写包含了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计划、经费预算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2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逻辑设计

在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系统的目标, 弄清用户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各个阶段在达到的要求, 从而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即确定系统的功能。逻辑模型的基本成分是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子系统划分和功能分析, 可用文字、数据流程图和其它有关图、表进行描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地理信息系统一样, 其总体逻辑结构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员等组成部分。

(1) 硬件。主要指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的设备环境, 包括计算机 (含存贮磁盘、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等) 、输入设备 (含手扶跟踪或扫描数字化仪等) 、输出设备 (含绘图机、打印机等) 以及网络和不间断电源等。 (2) 软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指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 如PC机上的DOS, WINDOWS或WINDOWSNT等, 图形工作站上的UNIX, OPENWINDOWS, MOTIF等。后者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即各种商品化的基于PC机或图形T作站的地理信息软件工具) 和在此基础上专为某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软件 (包括各种功能模块和各种应用用户界面) 。应用软件一般应具下列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 数据储存与管理, 数据处理和分析, 成果生成与输出。 (3) 数据库。数据库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个系统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按数据类型及应用功能可将数据库分为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两大类, 它们都包含空间型数据和空间定位型关系数据。 (4) 人员。与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人员包括系统设计开发人员、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最终用户等。

以上这四部分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等有重要作用, 它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也会有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 需要设置它们之间的接口, 实现相互访问和信息共享:也可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使两者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 数据库设计

依据逻辑设计的结果进行物理设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物理设计主要是确定系统的物理结构、使用的技术手段、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以及实施的步骤和时间进度等。具体包括数据库实体设计、标准化设计、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计划、经费预算和组织实施等。与其它地理信息系统一样, 数据库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数据库设计和建设的工作量及其调研的经费会占整个系统设计、建设工作量和经费的大部分。甚至能达到60%~70%。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好坏, 不仅影响到系统建设的速度和成本而且影响到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数据更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子库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基础信息数据库除作为基础信息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外, 它还要与专题子系统连接, 向它们提供有关基础数据。各种专题数据库或数据子库除作为相应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外, 也可能被其它子系统调用。因此, 应考虑各个子系统的需要, 遵循共享数据库原则, 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不应仅按子系统需求分别设计和建设各自的数据库, 否则会增加存贮数据的冗余度。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基本要求包括。

(1) 应该对大量的数据体用非冗余结构予以定义, 并根据需要使其能同时不同的用户使用 (批量处理, 交互处理, 联机的和面向事务的) 。 (2) 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元素时, 数据元素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从属性应保持不变。 (3) 应用程序不依赖于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方法和存放位置, 即数据独立。这通常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是不同的应用程度可按其所需的数据结构去访问库中的数据;其二是当库中的数据组织发生变更时, 不需要重新编写或修改已有的应用程度。 (4) 系统对库中数据的存取进行控制, 防止无关用户对数据的非法存取以及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5) 系统要保证数据在逻辑意义上的正确性、有效性与兼容性。因此, 系统要提供各种保护手段 (如数据差错的检查与修复等) , 以防止任何可能危害完整性的情况发生。 (6) 要有一些辅助程序, 用于数据库的维护以及经常性的组织和必要时的数据库恢复操作。 (7) 要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独立的写入、修改、补充和删除。 (8) 要具有不断扩充和更新的能力。

4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评价方法

系统评价是从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对所设计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功能和效益评定。基本做法是将开发完成并运行的系统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的预期的效果。然后对下列各项进行逐一审议和考核。

(1) 系统效率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招种功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例如系统能否及时地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如何?系统操作是否方便?系统出错率如何?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等。 (2) 系统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是否很少发生事故, 即便发生是否也能很快恢复。可靠性还包括系统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是否妥善保存, 以及系统是否具有后备体系等。 (3) 系统的帮助系统需要有完善的帮助, 因为任何一个应用软件的使用都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而且即使能熟练使用也会碰到各种问题, 系统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4) 系统可扩展性任何系统的开发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求精和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它往往是从调查和搜集空间数据开始, 然后开发系统原型, 历经修改完善。逐步演化到兼有管理和决策功能的高级阶段。因此, 要使在已开发系统上增加功能柜块.而不需大改动或不影响整个系统结构, 必须在系统设计时留有接口。否则, 当数据量增加或功能增加时, 系统就可能要推倒重建。 (5) 系统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评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 不仅在于它自身结构的合理, 而且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即它们不仅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 而且能在其它型号的设备上使用。要做到这一点, 系统必须按国家规范标准设计, 包括数据表示、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记录格式、控制基础, 等等, 都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定, 以保证软件和数据的匹配、交换和共享。

参考文献

[1]秦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二维数据查询与浏览[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思路及反思 篇5

此活动最初是因为本学期苏州同题开课活动中,太仓抽到的是中班科学“瓶子”。受小班科学活动“纸盒叠叠乐”的启发,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让孩子用不同的瓶子进行叠高,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还意在让幼儿感受空间造型的艺术美,让孩子感受那种源自生活且真切的美。由此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瓶子叠叠高”。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感觉这样的活动放在大班更为合适,但因苏州同题开课只能是中班,所以在目标定位、活动难度上偶有所降低。此次展示活动我定位在大班科学活动,在目标以及过程设计上都做了调整。

二、操作材料选择

本次活动,选择了3种大小、形状各异的瓶子,小号矿泉水瓶、口香糖瓶和小糖瓶。之所以会选择这三种瓶子,是因为矿泉水的瓶盖小而且瓶子高,想给孩子的关键经验是:瓶盖小,接触面少,瓶子在搭建中不够稳,数量多才能相稳定。口香糖瓶相对较稳,4个量的投放给孩子无限的可能,可以单独放1个,也可以2个、3个甚至4个一起放。小糖瓶有两种,尖盖瓶和圆盖瓶,想让孩子了解的关键经验是一个瓶子是一个点,两个瓶子是一条线,只有三个瓶子才能形成一个支撑物体的面――三角形,尖瓶和圆瓶其实是一个道理,投放两种也是让幼儿学会变通。这是在材料的.投放中,所考虑的难度和关键经验的梳理。

三、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通过看、说,快速的了解操作材料有哪些?为后续的多次操作整理材料环节做铺垫。随后再由问题“10个瓶子和6个盘子可以怎么玩?”,激发幼儿的主动思维,引出叠高游戏。

重点环节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操作,放手让幼儿自由叠高,感受游戏的乐趣,发现叠稳的方法;第二次操作,按一层瓶子一个盘子的顺序叠,尝试迁移第一次操作时积累的经验,看谁叠得稳又高;第三次操作是在第二次经验梳理的基础上的再次探索,意在让幼儿迁移更多经验,探索叠得更高更稳的方法。在每一次操作之后,都会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进行交流分享,梳理相关经验:如每一层瓶子高度要相同才能稳;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层数越多,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底层一定要牢固;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等。

延伸部分则让幼儿感受建构中所体现的艺术美,并尝试和同伴探索叠得更高更稳的好方法,活动最后还让孩子们回去寻找生活中其他可用来玩叠叠高游戏的材料,让教学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

四、活动实施反思

综观本次活动,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可供大家借鉴的:

1、目标定位以及表述比较精准、具体,可操作性强,体现了年龄特点。

2、活动准备充分,材料选择经过细致考虑,为目标服务,不随意而为。

3、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由易到难,逐次递进,注意了问题的开放性与引导性。

4、活动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重在欣赏、鼓励,避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字体设计教学思路与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字体设计 教学 思路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4-01

字体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信息传达手段,在当下传媒高度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流通的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和型录设计等,可窥见一斑。创意字体以其简洁新颖的文字设计形式,所传达的高度准确化、趣味性信息以及富有一定装饰性,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字体设计作为信息社会传达设计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校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渠道,应当首当其冲,切实从基础抓起从学校抓起,那么如何切实在教学中提升字体设计应用方面的实践性,应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与创新。

1 分析不同文字的发展演变规律,掌握基本构成原理

在字体设计实践中,不论是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首要应把握设计信息准确的识别性。拉丁字母以英文为中心,其二十六个字母有大写与小写的区别,不同于我们汉字的拼音,因为汉字有其独立性,而拉丁字母构成的英语,因其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形成的单字字义大有不同,又因其字母的特殊性,字距无法等分,因此设计上要依靠上位线、下位线、基线和肩线四条线来控制。

汉字有象形、表意等特殊性,通过形、音、义结合的汉字,总的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形式,也即通常所说的“六书”。又因汉字多样的构成形式,使得汉字在外形上呈现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形态特征,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汉字的基本规律性,有助于启发创意的思维形成。同时在研究汉字组织构成上,我们常常通过“永”字八法来实现,即“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构成,这是学习写汉字和传统书法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决定字体美感的具体因素。在教学中注重导入这些知识背景了解,配合相关字体的临摹,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字体的探究兴趣,并抓住重点,才能在设计中把握好特征,形成特色。通过强化不同文字的了解与分析,可以使学生自发形成感受力,判断力;通过手工绘制辅助电脑设计的实践方法,从而提高对创造力和美感的把握。

2 掌握基本信息特色,强化字体识别性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频繁,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宽泛,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国界的人的喜爱与关注。随处可见的英文、汉字书法等元素应用的设计形式,成为设计界普及性的手法,然而在字体设计中,好的汉字设计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现代设计中,标准的印刷字体、富有意蕴的书法字体,成为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中国书法具有浓郁的哲学以及儒、道文化内涵,以及高度的审美意识。外国人可能不知道具体的汉语意思,但深受蜿转流变的线条,以及浓淡的色彩变化而着迷。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作品,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把握中西方审美的异同性,求同存异设计表现信息要点,充分思考为谁设计、设计为谁看的问题,使得文化特征鲜明。

品牌文字、招贴设计、型录设计等项目应用中,文字在体现美感的同时,更应注重把握识别性,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图形与文字结合、变化字体笔画成图形等手法比较常见,如可口可乐、心相印等设计。汉字受其笔画影响,如果不改变笔画结构,单纯的添加图形、进行组合,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任何时候文字设计都注重思想情感的传递,要使得文字设计个性强烈,视觉效果冲击力突出,不但要从信息上进行联想,还要从心理上进行暗示。在设计实践中通过多种思维方法的草图分析,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获取最佳方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习惯,还能强化对字义字形方面的理解,不断拓宽设计创意思路。

3 强化文字文化修养,做到设计个性鲜明

对待不同的文字,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文化蕴含性。东西方人在文化地域上的不同,所产生的趣味以及禁忌也有所差异,在设计实践训练时教师应注重导入这方面的知识普及。把文化底蕴融入到字体设计中,不仅能使字体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并且使得字体的个性十分鲜明。如装饰杂志的“装饰”两个字的设计,古典含蓄又有现代美感,陈幼坚设计的以文字为主的个人作品集封面设计,作品利用拉丁字母的形态结构,巧妙的设计组合成他的自画像,ALAN是他的名,胡须的文字CHAN则是他的姓,配合金絲眼镜出现,真是活灵活现。中国文化深受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文化长期影响,骨子里有含蓄的东方古典美学思想基础,这也成为人们为人做事的关键,试想人都做不好,设计的东西谁会欣赏,设计能好到哪去?

中国古典文献思想受到国外热捧并不是偶然,而是说明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正被更多的人所认可,然而,这却正是当下在校学生所缺失的东西,因为社会炒作出“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的怪相。著名设计师陈绍华、靳埭强等人的成功,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鲁迅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对所有国家的学生都受用,可见只有加强扩大学生文化修养,并逐渐理解文化的精髓,才可做到设计上的原汁原味,以及设计的个性鲜明。

当下电脑辅助设计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一些学生惰性思想的形成,电脑特效字体虽然快捷,但缺乏个性,简单的电脑滤镜特效操作,只能博得一时视觉上的快感,并不能做到个性内涵的回味无穷。手写字体抒发感情、情绪特征,手写文字具有强烈的个性,以及不可重复性和亲和力。只有合理利用快捷的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渠道获得设计工作的更多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才能确定若干方案并选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应坚持手工绘制与电脑辅助相结合的课堂实践操作方式,即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加强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赋予了作品中更多的人情味。

4 结语

字体设计必须传达一种特定的视觉信息,在教学以及实践中对文字信息准确性以及形态结构美感把握,重要性在于对文字语义与形态之间意义关联把握。在当下众多的广告设计理念中,随着应用范围的不同,对于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校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设计信息的感受与判断力,更需要养成创新意识,培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思考并尝试利用任何媒介、手法进行创作,摆脱模式化的设计形式,在做到文字有高度识别性及信息准确性传达同时,以文字意义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激发视觉扩张力,使得设计更加富有个性化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吴飞飞.品牌文字构成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7

气象服务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 要按照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和“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总体要求, 实现具有监控功能的流程化管理、监测预报分析更快速、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简单高效、自动化发布能力更加稳定。收集整理省市县3级气象数据资源;完整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机制, 积极利用多种信息渠道, 开展全过程、个性化、适应多种新媒体的气象服务, 提高信息覆盖范围, 扩大气象服务区域, 发掘气象服务价值, 调整服务分工和布局;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开发, 使其达到服务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 进一步提高现代气象服务的能力[1]。

1 气象服务平台的技术设计思路

平台设计开发伊始便充分考虑整体系统的灵活要求。在业务流程监管方面, 需求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流程, 个性化定制产品流程, 并能实时检查流程, 进行必要的提醒;在数据分析方面, 用户可以自定义统计查询, 系统按照用户的定义的结果, 可以自动生成统计图片、表格、文字等。系统设计重点强调安全性, 然后突出数据资源的共通共享, 且不能忽视数据信息的保护、监控和隔离。根据系统的数据传输, 制订统一加密解密过程以及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 确保数据合法性;系统数据把省市县需求单位区分成不相同的级别, 将应用数据信息的需求单位划区成不同类型, 达成不同类型需求单位对不同级别数据访问的权限策略;对于用户登录以及其他一些业务操作, 能够实时记录日志, 使得操作具有良好的可追溯性。制定设计方案时要采取目前先进的技术, 系统各部分具有故障判别与还原和容错能力, 在安全系统建设、繁杂环节解决办法和平台转换等各方面考虑要周全, 有实际操作性, 完成后的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进而把其他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2 气象服务平台总体流程结构

通过整合气象局相关的资源, 将原先分散的气象信息服务、气候应用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职能进行优化整合, 并以经济社会的需求为牵引, 开展更有针对性、更精细化和更专业化的气象服务, 努力实现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 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和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达到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

2.1 Arc GIS Server系统设计架构

Arc GIS Server系统架构是在Web的企业级基础上实现的GIS解决方案, 它为建立和监管以服务器为基础的GIS应用提供了一套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框架, 支持.NET和Java编程语言, 包含一个Web应用开发框架 (ADF) 和一个GIS Server。该框架是分布式系统, 由分散在其他设备上的多个角色协同开展任务, Arc GIS搭建的Web GIS解决方案支持多种类型的客户端, 包括Arc GIS Desktop、Arc GIS Engine Application、Web Browser等。

2.2 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功能

气象服务模块负责对公共气象产品的制作、常用模板的管理, 新模板的定义以及当前产品和历史产品的制作查询。帮助用户方便快捷的实现公共气象产品的制作、发布及查询操作。产品制作前需要先建立对应产品的产品模板 (详细功能见模板管理模块说明) , 模板建立好后, 开始公共气象产品制作, 制作包括对模板内容进行编辑、修改、保存、入库、发布途径选择等功能。其中入库分为入本地产品库和入省级数据库 (实现数据共享) 。对入库目标及发布目标用户可以在模板配制及支撑系统设置中进行添加修改。制作人员在制作产品时除可制作当天的气象产品外还可以制作第2天及第3天的预报产品, 根据用户需要自行设置。整个制作过程流程化, 通过定时制作提醒, 系统到时自动向用户发出声音及短信的制作提醒, 如果该模板到了定时制作的时间, 但该时间内气象产品库内数据没有更新、则会提示用户是否等待该产品更新后再制作或从其它数据源导入, 该提示也可在模板管理中设为默认, 即产品库更新后再提醒制作人员制作气象服务产品。

2.3 决策气象服务子系统

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是为各级党、政、军领导和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 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帮助领导和专家进行决策的工具, 在大数据量的基础上, 对应急预案进行智能分析与管理, 通过气象资料、灾情特点与专家知识相结合, 建立的干旱、洪涝、火灾等多种危险源的危害评估模型和人员疏散、保障调度、医疗救助的方案模型, 提供直观形象的分析手段, 通过基础气象信息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和各类专业系统的数据集成提供完整的一体化数据源管理, 为领导进行决策保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系统汇集了各类气象实时探测、预报及服务信息, 具有信息丰富、更新迅速、针对性强等特点。决策数据分析引擎完成常用的数据分析功能, 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模型和函数, 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来构建自己的数据分析模型, 可以实现交互式完成, 也可以批量进行。

2.4 应急气象服务子系统

气象应急服务系统为气象局与各政府单位应急处理机构提供通信网络支持和信息传输保障, 把各单位的通信网络系统进一步集成, 并把多种应急服务数据在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当中进行有效处理。信息上报、咨询电话和灾害预警信息在气象服务信息处理平台进行。遇突发灾害天气时, 应急服务平台可实现为各部门统一指挥、协调多种信息处理的功能。应急服务体系实现在协调通信网络和综合数据信息的条件下, 统一指导相关单位有序开展应急响应工作。气象服务系统是基于应急指挥平台并结合了气象应急特点进行开发, 系统由预报预警业务与通信网络组成。信息平台由相关标准规范、数据资源、通信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等构成。

3 结语

建立高效的气象服务平台, 是支持吉林省“一带一路”重要举措, 该平台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提升各行业防灾减灾的建设水平。气象服务平台建设符合当前对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要求, 是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规划的具体措施。气象服务平台建成后, 将建立起稳定、高效、权威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流程, 具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准确、及时地传播气象服务信息能力, 为提升吉林省防灾减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8

关键词:超高层,设计思路,立面设计,环境设计

1 项目概况

美华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 占地面积约13951.1 ㎡。由一栋地下四层, 地上41 层超高层办公建筑组成。它是一座集办公、商业、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总建筑面积:142951.51㎡, 地上建筑面积:92203.46 ㎡, 地下建筑面积:50748.05 ㎡, 1 ~ 6 层为裙房, 7 ~ 10 层、12 ~ 26 层、28 ~ 41 层为办公用房;11 ~ 27 层为避难层。

2 设计思路

根据本项目地段的优越性, 以及该地区居民对建筑的需求, 提出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价值显著;力求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完善、规划超前, 营造现代化的生态绿色建筑。并使本项目成为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的标志性建筑, 为广州和佛山两地提供崭新的视觉焦点和精神凝聚力。在设计中, 根据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平面尽量地完善, 不浪费每寸的面积。 (2) 因建筑建设基地面积有限, 因此受到了许多的限制。所以,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要确保项目建设规模满足规范要求, 且提高建筑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合理规划建筑平面, 同时要创造出优美的建筑景观。 (3) 充分考虑和利用环境特征, 将商业裙房置于东南侧, 沿海五路与锦园路两大主要城市干道布置, 具有极佳的商业展示面, 并直接接驳城市过街隧道, 大大提升本案的商业价值;塔楼置于场地西北侧, 场地出入口与西侧城市道路直接相连, 并通过广场景观处理与商业界面隔离, 入口处理便捷独立, 并且毗邻城市规划绿轴, 更显甲级写字楼的高档次品位。

3 建筑设计要点

(1) 建筑功能分区。美华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主要由塔楼及裙房组成, 地上1层西北侧为办公入口大堂, 南侧及东侧均设置商业用房, 沿东侧锦园路设置楼商业用房主入口, 首层层高为5m;2、3层均设置商业用房, 主要为银行营业厅, 层高均为4.8m;4 ~ 6 层在东侧及南侧设置商业用房, 厨房设置于西北、西南角, 层高为4.8m;7 ~ 10、12 ~ 26、28 ~ 41 层均为办公用房, 竖向交通核心筒居中设置, 每层层高均为4.2m;11、27 层均为避难层。地下负一层为商业与卸货区, 负二至负四层均为地下车库。地下各层均有通道与市政设施或毗邻项目地下室相连, 负一层东南侧与海五路过街隧道相连;负二层与负三层在西北角与东北角均与翔海大厦地下车库连通。 (2) 塔楼设计。塔楼平面呈正方形布置, 集中设置核心筒位置, 为了很好地利用建筑空间, 将酒店客房或办公室于塔楼四周。塔楼东侧布置会议中心、酒店及配套用房, 此外, 在塔楼设计时, 我们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配合, 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塔楼公空间布置以核心筒为中心, 塔楼办公区域通过核心筒内的14 部客梯到达, 共分成7 ~ 26层与28 ~ 41 层高低两区, 两区客梯数量均为四台;核心筒内还有两台消防电梯。从地下车库至办公大堂设置两台客梯作为转换梯使用。 (3) 裙房设计。裙房酒店客房布置以核心筒为中心统一布置。另外, 还要在核心筒位置布置一个共享中庭。商业部分主要通过四台垂直电梯贯通地下室至7 层商业空间, 另加设置两台货梯, 以满足消防电梯使用。主楼外立面采用现代化的简约风格, 建筑外立面南北方向采用玻璃与石材的结合, 建筑外立面东西方向采用玻璃与金属板的结合, 以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4) 建筑立面设计。美华金融贸易中心的外立面设计采用了现代的处理手法, 结合塔楼的三角形平面进行设计。塔楼主体挺拔有力, 造型简洁典雅, 最大限度地展现项目在片区中的高度优势;在塔楼顶部楼层中, 为国际一流企业量身定做的总部办公空间, 该楼层直面千灯湖景, 具有两层通高的空中花园, 观感体验无可比拟;同时, 该处理形成塔楼顶部特殊的造型, 使之成为片区中极具标志性的构筑物。在建筑外立面材料选择时, 我们主要选择中空Low-E玻璃的玻璃幕墙, 这种材料不仅可以遮挡太阳, 而且具有通透的视觉效果。

4 环境设计

(1) 交通组织设计。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 将办公与商业流线分开设置, 以缓解建筑内外交通问题。地上共设置了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设置在用地西北角两侧。场地车辆出入口分别与西侧的锦园路, 南侧的海五路相接;场地车辆出入口与地下车库出入口保持足够缓冲空间, 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给城市道路带来拥堵。 (2) 空间环境设计。考虑到项目基地空间较小, 因此充分利用基地周边道路的绿化隔离带, 采用浓密绿植将建筑隔离出来。在建筑内部, 我们主要采硬质材料进行道路铺设, 同时搭配草坪、花池以及一些景观小品等, 给人们带来大面积的绿地空间, 在建筑映衬下, 营造舒适、自然的建筑环境。 (3) 配套设施设置。本项目的设备管线设置于地下, 以方便交通和景观绿化, 充分利用小区现有管线设施。

5 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及对策

5.1 防火分区的疏散问题

在建筑中庭空间设置时, 应按照《高规》5.1.1 条的规定, 将不同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规划为1000 ㎡, 如果考虑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应适当地增加防火分区面积, 因此, 在防火分区设计时, 我们应在中庭周围设置防火卷帘, 并且各个防火分区面积应控制在2000 ㎡左右。因建筑内部设置了大型多功能厅和酒廊大厅, 因此按照每1m/100 人的疏散宽度进行计算, 发现项目疏散楼梯宽度达不到要求, 所以, 我们应设置室外钢梯, 以满足人员的疏散要求。

5.2 避难层楼梯的转换问题

按照《高规》6.1.13 条规定, 本项目建筑高度超过100m, 因此, 在1 ~ 27层设置了避难层, 同时确保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能超过15 层, 且避难层净面积为5 人/ ㎡避难层处的楼梯设置, 同时在避难层楼梯处设置隔墙, 将梯段分开来, 从避难层下下的人员应使用同一部楼梯, 同时按照《高规》要求, 在避难层同一楼梯的出入口处设置前室, 以满足消防规定要求。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超高层建筑设计不同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 既要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 而且要加强建筑功能、空间、交通组织和服务配套等因素的协调和统一, 且要处理好预期周边环境的关系。此外, 还要注意防火分区和避难层的楼梯转换等问题, 避免建设中有些环节出现问题, 以提升建筑的使用的合理性, 确保使用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0年版) [S].

[2]党杰.超高层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 2009, (5) .

设计思路及研究 篇9

1 拟定设计思路

1.1 增设多重模块

工业类机器人, 为了延展自带的适用特性, 适合自动生产, 就要配有多样的细化模块。集成各类装置, 搭配适当模块。这就添加了固有的针对性, 集成物流体系。与此同时, 它也更为精准、可以随时调整, 精度成效优良。依照细分出来的多重性能、依照不同负荷着手来调配模块, 便于模块组合。对于各类模块, 彼此拟定了统一、标准的架构下的界面。区分多类性能, 缩减设计时段, 减小总体耗费。针对装置调控, 它预留了互通外界必备的衔接接口。便利物流衔接, 自动串联成更完备的体系。装置可被重构, 符合柔性生产。

1.2 提快调控速率

在快速移动时, 机器人每秒即可移动1500毫米。给出特定负载, 在最大速率下, 要拟定明晰的移动轨迹, 构建巡回运动。借助仪表予以记下时间, 耗时被调控至4秒以内[2]。机器人真实情形下的装配成效紧密关系着调控的流程、选取的调控步骤、软硬件的搭配。依照整体考量, 拟定的控制路径要吻合群体, 也要确保独立, 便于配合及协同。各个机器人自带的构架、自身调控流程都应被慎重设定。唯有如此, 才可便于衔接, 便利彼此互通。增设现场总线, 拟定数据结构、通讯必备的协议, 衔接软硬接口。软件被设定成模块, 增添调控柔性, 更能适应系统。

1.3 平稳传动及定位

多关节的、小型类机器人常被设定成复合型。滚子轴承构建了十字交叉特有的形态, 增添自身精度。在排列轴承内, 圆珠顺着直角架构来滚动;在沟槽平面上, 彼此垂直排列。轴承承载着径向方位的某负荷, 含有倾覆力矩。对于内外圈, 在最大范畴内设定了小型化的精准尺寸。

外圈构建为分割体, 可调和它固有的预紧量。增添预紧负荷, 这样构建起来的轴承就延展了精度, 获取更高精度。轴向方位的精度、轴承必备的回转精度都应被调控为0.01毫米。轴承搭配着回转关节, 缩减了增设配件耗费的空间, 简化自身支撑。这就增添了精度, 增添传动刚性。

2 构建细化方案

工业机器人自带的构架、自身运动路径都含有差值, 但它们固有的构架近似。具体而言, 关节轴拟定了如下的细化构架: (1) 是回转类的关节。手腕回转必备的关节衔接着外在, 属于接口关节, 它能更替初始的方向。在设计构架时, 拟定适宜比值的强度及刚度, 本体自带的重量应被缩减, 构架应当紧凑。这种适当设计, 可减少手臂总的荷载。增添咬合齿数, 延展了固有的传动范畴, 增添总体承载[3]; (2) 是手臂必备的支承。手臂支承整合了双重的轴承, 支撑手臂腕部。它可带动手部, 描画明晰的运动路径:从初始某一点, 到达设定的点。伺服电机被衔接于摆线机械, 减小传动误差。同时, 回转类的轴被稳固在主体臂之上, 它的刚性紧密关联着支撑配件, 确保手臂刚度。在手臂另一端, 预留空间以便布设电缆、布设系统气管。辅助架构内的支撑臂串联着走线槽, 可以辅助支持; (3) 是腰部的关节。腰部回转轴承带动着手臂之上的多重关节, 做出更多回转。伺服电机串联了减速器, 设定一级减速。经由输出端来衔接成套的齿轮, 再次予以减速。油池箱配有密闭的这类传动, 可以缩减噪音, 减少齿轮损伤; (4) 是手指附带的配件。依照平日内的运转特性予以设计, 添加机械手指。针对冷却喷漆、各类焊接工序, 在腕关节之上增设焊枪即可。依照自动路径即可换料, 提升装置自带的成效。

3 结束语

多关节特性的机器人, 含有多关节这一总体架构。依照拟定好的路径来调控平日内的机械动作, 便利工业制作。设定各点定位、描绘连续轨迹以便调控这样的运动路径[4]。这类机器人独有的优势:增添了灵活性, 提快生产速率。未来进展中, 多关节架构的小型机器人可被推广采纳, 完善相关探究。

摘要:在工业架构内, 机器人密切关联着供料路径、自动物流线路, 它们创设了自动架构的装配。在物流线路上, 完成日常装配。小型的、多关节类的机器人被归类为数控类别, 它含有设定好的关节坐标。运动着的关节轴配有编码器, 伺服电动机这一配件增设了驱动。设计机器人时, 选取半闭环的、开放架构下的位置反馈体系, 构建数控系统。

关键词:小型,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设计思路,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军.小型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设计[J].金属加工 (冷加工) , 2013, (20) :28-30.

[2]汪木兰, 徐开芸, 饶华球, 等.虚实结合的多关节机器人开放式仿真系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7, (21) :4965-4969.

[3]陈航, 殷国富, 赵伟, 等.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研究[J].机械, 2009, (3) :56-58.

地铁基坑降水设计思路及方法探讨 篇10

一、初探地铁实际基坑降水设计思路

(一) 选择降水方式

在实际强化基坑降水作业的时候需要是将周围施工地质条件考虑在内, 进而合理的选择降水方式, 需要将管井降水以及轻型降水和相应的电渗降水多种降水方式予以对比研究, 之后挑选出与地质条件最为匹配的降水方式。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将降水方式基于基坑开挖和相应坑内围护带来的影响考虑其中, 通常情况下相较于轻型降水以及电渗降水而言, 管井降水适用性更强, 具备较大的实际降升范围, 因此本文也将管井降水作为主要探讨的降水方式。当前众多省市地铁开挖的基坑基本上是依托于管井降水, 而管井降水为封闭结构作业, 这样对于最终的降水效果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1]。当完成地铁主体结构实际建设之后, 如果是其基坑结构荷载处于抗渗流稳定数值范围之内, 则可以停止日常抽降作业;而降水井在后续主体结构施工环节中也会被实际废除或者是进行有效的井口封堵;如果是主体结构周围添加了注浆相应的加固设施, 则应该是先实施注浆加固之后再对降水井予以处理[2]。

(二) 确定降水参数

依据开挖的实际基坑深度以及添加的围护结构实际类型和相应的施工地质资料等等, 进而确定基坑中土质。就我国来讲开挖的基坑之中以黏性土为主, 该种土质含水特点集中在上层滞水基础上, 对此可以依托于明沟排水完成基坑降水工作;而对于基坑之中可能导致突涌状况的含水砂土或者是承压水也需要进行治理, 治理建立在疏干管井压上。具体的设计环节中需要依据基坑土体体质和相应的土层性质进行基坑涌水量的良好计算, 之后将滤料以及滤管和相应的成井工艺因素实际考虑在内, 进而对单井相应的出水能力进行确定, 并由此将降水对应的井眼数良好推算出来, 围绕基坑合理布置井眼数量;此外还需要依据地下水相应类型以及含水层分布、降水深度等等计算掌握水位动态数据。

二、探析地铁常见几种降水问题的解决预防方法

(一) 对未达要求降水预防解决方法

部分状况下基坑即使进行了降水, 但是降水幅度与基底下深度一米标准还相差一定距离, 而出现该种未达要求的降水状况主要是因两点原因造成, 其一是降水井选用的滤料质量并未真正的达标, 也就是洗井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其二就是提前开挖的降水井并未在深度上符合规定要求。而为了能够回避地铁建设之中未达要求的降水问题, 则需要依托于预防解决方法来处理。具体来讲, 针对降水井实际选用的滤料应该是予以严格化的良好筛选, 其中滤料粒径需要是处于50mm到55mm之间[3], 填充滤料之前更加需要清洗滤料碎石, 依据设计好的施工方案控制回填滤料的实际高度以及实际时间。此外为了能够将洗井质量予以有效提高应该是考虑复洗活塞方式, 由此促使充洗井效率提升, 而建立在复洗活塞方式洗井基础之上也能够充分清理孔内多余沉渣。而在依托于水泵开展抽水作业的环节中更加需要对排水状况以及出水状况进行观察, 人工展开专业性良好测量[4]。

(二) 对压力较大的坑外侧壁预防解决方法

一般来讲开挖的基坑之中多以砂性土为主, 该种砂性土具备较强的透水性, 由此围护结构侧壁较为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头压力状况, 该种状况之下围护结构也会面临严重渗水或者是漏水。通常出现该种现象问题会依托于旋喷桩或者是相应的双桨液予以良好封堵, 但是本身坑中砂性土具备较强的透水性, 因此即使开展封堵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最重要的是在基于该种地质沙土基础上的封堵作业还可以引发围护结构变形或者是基底稳定性较差状况。而当前为了预防解决上述问题, 建议是在日常开挖的基坑之外进行备用井的实际建设, 该备用井本身具备加固围护结构的内在作用, 尤其是在封堵作业未发挥作用的时候实现坑外压力释放降水[5]。而在建设备用井的过程之中也需要对周边建筑物以及地表状况进行观察, 如果是建筑物开始变形或者是地表产生严重沉降则不可以建设备用井, 因为站在物理学视角, 依据力学性质土体本身具备的膨胀性以及湿陷性往往会减小围护结构空隙压力, 此种状况下即使是建设备用井, 备用井也会面临沉降或者是周围建筑也会出现沉降状况。而如果是周围地质建筑环境允许, 则可以依托于备用井的实际建设减小坑外侧壁实际压力[6]。

(三) 对基底浸水预防解决方法

地铁在进行实际基坑开挖的环节中, 部分状况下挖至基底会出现浸水现象, 导致基底泞泥不堪阻碍了后续机械作业, 针对该种问题预防解决方法建立在降水井合理选择上, 前期方案就土质结构选择合理降水井, 降水井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对基底降水提前预留通道, 可以是在基底下方进行滤管通道的提前留置, 也可以在基底附近进行实管通道提前留置, 这样后续施工作业也就回避了基地浸水。整个的基坑之中基底将更加的稳固, 有利于地铁施工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保障。

结语:综上分析可知, 走进新时期之后, 国家对于城市交通建设较为关心, 因为当前城市人口逐渐增长, 大量的人口日常出行促使路面交通不堪负重, 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国家积极的建设地下交通设施, 由此各个省市区域地铁建设如火如荼, 但是针对地铁而言, 施工建设中基坑降水问题常常会导致安全事故出现。对此就需要对基坑降水进行预防解决方法以及设计思路方面的深入研究, 而本文将地铁方面降水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设计思路作为研究核心, 期望为后续关于地铁降水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更旨在为地铁优化建设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珍, 易言江.临地铁深基坑地下结构施工降水技术[J].建筑科学, 2013, 01:102-106.

[2]陈学林.建筑基坑降水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建筑, 2013, 17:69-71.

[3]邓鹏, 冯晓腊, 唐彦, 马俊.深基坑降水设计及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 03:116-120.

[4]田小甫, 贾雷, 王小冬, 郑小燕, 贾瑞燕.板岩地区降水设计初探——以大连地铁星医区间为例[J].城市地质, 2016, 01:80-84.

[5]王明敏.武汉地区某地铁车站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深基坑降水设计[J].工程质量, 2014, 07:24-27.

上一篇:债发生原因下一篇:建设工程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