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4-05-03

现状及存在问题(精选十篇)

现状及存在问题 篇1

1 井下开采技术的特点

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在我国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但是要看到的是, 我们的井下开采技术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距离, 集中体现在当前开采技术的机械化、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当然, 经过我们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 我们积极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旨在不断提升煤矿井下开采的效率, 在随钻测量和定向钻机系统的研发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逐渐打破了过去全靠进口的局面, 从技术上来说也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

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和其他任何技术一样, 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总结和完善的, 每一种开采技术的改变都需要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技术的同时改进, 单单对一个环节进行优化, 并不能解决问题。总而言之, 煤矿井下开采技术特点突出:一个方面, 井下开采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井下煤矿的煤炭资源储备量比较大, 在井下开采时, 必须将包括地质条件、煤层分包情况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限制因素多, 制定方案的往往要将开采设备、支护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难度很大。另一个方面, 井下开采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煤矿的具体类型和特点, 长臂、放顶煤开采方式是井下开采中最常用的开采方式, 定向钻探技术常常被用到。在使用定向钻探技术时, 要用测斜仪等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 以便准确把握下方实际位置和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和夹角等重要参数, 掌握这些数据以后, 还要根据数据做一些合理的调整, 确定位置之后才能开始钻探。钻探时, 必须经常检查钻具的位置, 防止钻探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

2 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水平低, 技术装备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采煤技术和装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机电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还不成熟, 技术装备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数字集成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仍然没有很好的使用到井下开采当中, 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矿井, 有的还存在以炮采为主的作业方式。不单单是采煤机械的装备落后问题, 运输设备、巷道准备系统等方面的设备技术水平也相对较差, 总体而言, 机械化水平还不高。

2.2 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创新不够

我国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但是没有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 因为引进技术或者装备只是整个开采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没有改进创新, 整体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井下自救、避灾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我们的水平还很落后。

2.3 重大安全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国组织开展了很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但是安全技术方面的难题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在防治水、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高温害和支护等领用还有很多难点问题没有攻克, 对煤矿井下开采的安全保障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而这些课题靠单个的煤炭企业去研究, 往往因为势单力薄, 难以取得突破。

3 煤炭开采中的技术改进措施

3.1 减少井下瓦斯和粉尘

减少井下瓦斯和粉尘有很多方法, 这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选择。这些方法主要有在开采煤层、邻近煤层或者采空区进行抽放, 或者进行钻孔抽放。瓦斯矿井通常要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瓦斯超过限定值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瓦斯爆炸是当前高瓦斯矿井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故而, 减少煤层中的瓦斯排放量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实践证明, 通过采取不同方式的组合,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瓦斯的排放量。矿井中火灾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是瓦斯另一个重要来源, 所以预防火灾也是降低瓦斯排放量的重要手段。首先, 要建立煤层自燃的预测机制, 还要配备灭火设备, 总之要在开采过程中加强防火和灭火工作。

粉尘是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另一个问题, 它的产生有可能造成煤层爆炸, 严重的威胁到了工人的身体健康。粉尘主要是在爆破、切割等生产环节产生的, 所以, 降低粉尘的措施也要从这些环节入手,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比如, 在切割时要用高压喷雾帮助降低粉尘, 并且还要采取净化、通风、泡沫除尘等手段。

3.2 减少排矸量

采煤过程中, 在巷道掘进时会产生大量的矸石。矸石量的大小取决于巷道的类型, 不同的巷道产生的矸石量不一样。此外, 煤仓和溜煤眼的掘进也会产生矸石。要减少矸石的排放量, 在井下开采时, 可以从改革矿井、改变矿井和采取巷道布置等方面入手, 尽可能的多做煤巷, 减少岩巷的数量, 可以使用全煤巷的开拓方式, 除了极少数情况外, 所有的巷道都要布置在煤层当中。这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首选方案, 不但可以增加煤炭的生产效率, 减少建设工程, 实现投资见效快, 在建井的同时就能产生效益。现在, 我国大型的矿井基本是按照这个方式开拓设计的, 现代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护技术的不断改进, 为这种技术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3.3 合理处理污水

污水处理问题也是井下开采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矿井排水中, 岩溶水一般都是没有污染的地下水, 如果和其他矿井水分开, 那么不但不会形成污染, 还可以实现再利用。重要的是, 岩溶水一般都能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 少数岩溶水还有多种微量元素, 可以加工成为矿泉水。矿井污水中, 水采煤泥和煤泥水是两个重要的污染源。

在井下开采过程中, 我们常常使用乳化液, 乳化液如果溶入水中, 在有淋水或排水的工作面, 可能会进入水仓, 水仓的水被抽放地面, 会在井下和井上同时造成污染。我们要清楚的是, 乳化油中含有大量的机油和难于降解的添加剂, 因此, 它造成污染会有累积效应。可以采取的处理办法有:一是开发新型环保的液压传动介质, 逐步代替乳化液, 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使用乳化液和原乳化油中的矿物油的使用量, 使用一些容易被生物降解的添加剂;二是要增加科研投入, 研究出完全不适用润滑油的水介质单体液压支柱;三是要避免石油类产品的泄露, 加强各类设备的密封工作。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永远在发展进步, 我们必须时刻加强学习, 积极思考,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不断完善煤矿井下开采技术, 按照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的原则, 不断推进煤炭井下开采工作地进步。

参考文献

[1]尹泽荣.试论煤矿井下开采技术[J].经营管理者, 2012, 07:32-32.

[2]冯伯颖.对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技术浅析及探究[J].商品与质量, 2012, S8:184-184.

农村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2

编号:建议4237号

建议主题:农村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议类别:民生类

建议人: aoeiu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0-03-24 10:02:11 内容:

据悉,政府相关部门正针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酝 酿国家层面的管理政策,新医改方案也即将出台。出于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农村卫生改革的期待,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卫生所近20年的工作经历,凭借自 己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深入了解,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医改方 案存在的不足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建议,共有关部门参考。谨期尽可能地为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决策层出台村卫生室管理方案及做好乡村医生规范化管理提供第一手资 料,为医改能顺利成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老百姓为什么会看病难、看病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所至:

1、基层医疗条件太差。很多乡村医生把卫生室建在了自己的家里,卫生室与住室、厨房混为一体且非常简陋,常常只有一两间房子,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是他们的全部设备,室内锅、碗、瓢、勺一应俱全,就医环境令人担忧,很多群众都嫌医疗条件差。可如今宅基地奇缺,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无多余的宅基地,没有合适的地方建卫生室,即使有也 大多较偏僻,不适宜建卫生室,群众又都不愿意长期出租宅基地,所以凭乡村医生一己之力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再说,建卫生室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如要强制改造卫 生室就会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因找不到适宜的建筑用地而把他们逼向绝路。

2、乡村医生没有待遇。乡村医生即要搞 防疫,还要搞合作医疗、新生儿登记、疫情登记、疫情上报、疾病普查、结核病转诊、卫生院的工作任务也往乡村医生头上压,有重大疫情时乡村医生总是第一个赤 裸上阵。。。乡村医生的工作量较卫生院防疫人员的工作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卫生院的防疫人员都有国家财政发工资,而现在的乡村医生不仅没有任何待 遇,反而每年还必须交纳各种费用和罚款3千余元,大多数乡村医生的收入连一个卖豆腐的都不如,一天收入纯利润也不过3、4十元,很多乡村医生还挣不到这个 数,收入高的乡村医生只占很少一小部分,为了增加收入只能拿病人开刀,不少病人嫌药贵,只好去药店买药,用药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再加上新农合的实施,群众 生个小病也去医院住院,使乡村医生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3、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由于乡村医生收入过低,没有待遇,工作量大,条件又艰苦,所以,技术较好并有职称的乡村医生都去大城市的私立医院行医去了,一部分没有职称的乡村医生也去了大城市开了黑诊所。致使一些行政村出现了空白村。近年来 大专院校毕业的医学生也都不愿留在农村开诊所,师承学医目前也已绝迹,导致农村医疗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乡村医生队伍稳定面临极大挑战。许多乡村医生 对政府政策失去了信心,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没什么前途。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就导致了乡村医生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群众对乡村医生的诊疗 水平不满意。

4、农村医疗市场混乱。医乃仁术,当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可在广大农村庸医充斥医疗市场,他们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致使农村医疗事故 居高不下,一些庸医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却在草菅人命,与其说是在治病救人,还不如说是在合法杀人,我亲身经历附近一名乡医因诊治不当几 年下来竟导致多人死亡,至今仍在“治病救人”。庸医给群众的印象是乡村医生的诊疗技术都不行,使一些技术较好的乡村医生蒙受冤屈。混乱的医疗市场也给群众 择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就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怪现象。

5、小病大治、乱开检查。医院的大多数医生为了增加收入,连一个小小的感冒也要让病人输上几 天液,常常是多种价格昂贵的抗生素齐上阵,做了这项检查,再做那项检查,动不动就开CT、磁共振,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明显加重了病人的 经济负担,药品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综上所述,由于前四种因素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迫使病人小病、大病都往医院跑,造成农村卫生室门可罗雀,而大 医院则人满为患的尴尬局面。可医院的医生待遇也不高,为了增加收入,医院里就出现了小病大治、乱开检查的现象。在这种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的情况下出现老 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医改方案存在诸多不足。通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医改方案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医改本应 把最基层的、与老百姓身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改革的主体。毕竟农村绝大多数病人首先去村卫生室就诊,而村卫生室则为病人提供了最及时、最周到、最廉价的服务。而新医改方案却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置之度外,处在生死边缘的乡村医生,仅靠地方政府那微不足道的补助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让乡村医 生饿着肚子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医改方案对村卫生室建设仅提到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宅基地奇缺,乡村医生绝大多无适宜的建筑用地,强制改造卫生室就会把乡村医生逼向绝路,且大多数乡村医生的经济状况较差,改造村卫生室就会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3、医改方案概念太多,具体数据太少,读后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建议:

1、首先,加大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卫生建设应全部由政府出资,建筑用地也应由政府提供,乡村医生选址。房屋规模及结构由国家统一规划,并由政府出资统一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并将村卫生室定性为国有才产,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关于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可参照当时“民办教师”转正的工资标准,并根据职称、业务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核定工资,由政府财政统一发放。有人可能会说乡 村医生有自己的收入,可除去上述各种费用和罚款也就所剩无几了。再说,当乡村医生风险高、责任重、劳动强度大、脏活、杂活多、无节假日、无星期天、不分昼 夜,一天24小时值班、一年365天上班,虽已十分小心,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还是随时可能找上门来,让你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甚至受到人身攻击。可 教师就没有以上这些“优待”。所以笔者认为乡村医生的待遇与教师持平并不为过。

3、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根据职称不同给予不同的待遇是提高乡村医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的关键措施。同时,政府对主动要求去大医院深造的乡村医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不能让乡村医生因学习而致贫。

4、净化农村医疗市场。笔者认为首先应对所有无(助理)医师证的乡村医生由国家统一进行一次严格的考试(对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应与免试并退岗,对50岁以上 的乡村医生在分数上可给与适当的照顾),合格者由卫生部统一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时废除旧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考 试不合格的滥竽充数着者一次性淘汰,以净化农村医疗市场

5、医改应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作为改革的主体,特别是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放在改革的首位,重点解决好乡村医生待遇乃至转正以及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基本问题。

6、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使其工资与业务收入脱钩,与职称、业务量及服务质量挂钩。

中国法律援助现状及存在问题 篇3

关键词:法律援助;社会保障

前言:随着我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依法治国的贯彻实施,法律援助的体系也在逐年完善。它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业发展了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公平正义的内在体现。我国十分注重法律援助的发展,但在其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这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中国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做出简单的介绍。

1.法律援助的特点

1.1法律援助的形式及范围

在当下,法律援助的形式是众说纷纭的,主要包括诉讼法律服务,刑事辩护,公证证明等,是国家或者政府的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用以保证生活有困难的人有能够得到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由此可以看出,能够享受法律援助的人群主要是经济困难的,在诉讼中没有委托代理人或是辩护人的人群,这些人可以得到的法律援助范围也十分广泛,比如可以进行申请赔偿,补助,抚恤等,但这些人受到法律援助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权益的合法性。

1.2我国法律援助的特性

法律援助的出发点一定是国家的行为,被援助的人群一定是有经济困难的,建立起这种关系的途径一定是无偿的,公益的,服务人群应该是具有一定专业律法知识的律师等人群,对这些人的要求不仅是有热心,有耐心,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及技能,在相关的法律程序上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受援人。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法律援助区别于其他公益事业的最大特征在于它不是单纯的财力补助,而是在法律诉讼中给予专业性的法律保障[1]。

2.我国法律援助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法律援助萌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武汉大学成立的“社会弱势者保护中心”,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正式建立了“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标志了我国法律援助的正式形成。自此,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直至2003年的9月1日《法律援助条例》的正式施行,我国法律援助完全进入正轨,制度更加成熟。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的完善法律援助机构三万多,其中参与进来的法律援助专员有一万多人,具有专业知识和办理经验的律师有五千多人,并且团队任然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自我国法律援助中心建立至今,办理过的大小案件共有1225630件,接受过援助的人群有2208645人,可见得法律援助的开展在我过进行的如火如荼[2]。

3.我国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

3.1法律援助的经费尚有不足

从法律援助的特性上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旨在帮助有困难的诉讼人。尽管现在国家对其的十分重视,也在大力的拨款,但目前受援的案件之多,人数之众,使得均分到每件案件的补助资金尚有不足,申请人的问题因资金问题而不能处理的情况实数正常。可以说,经费问题是当下我国法律援助上的一大难题[3]。

3.2刑事诉讼得到法律保障的不多

据查,刑事诉讼占诉讼事件的的四分之一,可见得其位置的重要性。但是,能够得到得到法律援助的却只有很小一部分。这不仅因为刑法案件在处理起来时会比较棘手,还因为它所需的资金会比较多,案情的严重性会比其他类案件大。

3.3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申请诉讼的大多数经济有困难的诉讼者并不了解法律诉讼的含义与作用,他们大多由于资金的匮乏没有能力提起诉讼,致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又要忍受。他们大多是农村、郊区的居民或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大,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无法享受社会提供他们的保障。

3.4缺少专业的律法人员

由于参与法律援助的人员并不是强制规定,而是依靠法界人士的社会公益心,并且全部是无偿工作,这使得在法律援助上的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瓶颈,便是缺少专业的律师团队。长此以往,受援人并不能在法庭对辩时没有优势,使其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有力的保障,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初衷。

3.5法律援助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度发展,中部和西北部相对较落后些,相应的,东部地区的法律援助的机制与发展远远高于中部与西北部。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地区可以向法律援助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供其发展,而经济落后地区则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向其中投入人力与物力。

4.针对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

4.1为法律援助提供更多的财力帮助

现在由于政府对法律援助的高度关注,每年向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便其周转,但对经费仍有不足的现象,完全可以以政府提供为主力,结合民间力量,对法律援助事业进行投资。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向法律援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行募捐等,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帮助有困难的诉讼者。

4.2增大对刑事诉讼的法律援助

对待刑事诉讼不能得到援助的问题,可在每个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专门的刑事诉讼援助组,并为其配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增大对此援助组的资金投入,做到每一位刑事诉讼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4.3增大法律援助的宣传力

法律援助的目的是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上的帮助,但如果它不能被大多数人所认知,那么也将形同虚设。因此,要在社会上大力它,尤其是要积极在村镇开展,让相对落后有需要帮助的地区的人们了解法律援助的作用,途径及援助范围,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能应用社会为其提供的保障来保护自己。

4.4组建更强大的援助团队

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一定比例的具有专业知识、诉讼技能、工作经验的律师,组建成优秀的律师团队,来负责法律援助。即便法律援助是公益性的,但对待选拔出的律师,要负责报销诉讼过程的全部费用,并给与编制,发放薪水。有了相应的好的政策,就还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的考核,每年或者精确到每月,都要分配最低工作限额,对于未能完成限额的律师要适当的减免工资或剔除编制。

4.5协调各地区法律援助的开展,给予落后地区更多援助

对于落后地区,其法律援助开展困难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对此,政府可以给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更多的经济援助,并增大可接受援助的范围,每年可向落后的地区分配具有工作经验的辩护律师,以此来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法律援助的开展,使更多的生活在落后地区的人能够得到法律援助。

结语:法律援助使得社会上每一位成员都能享受公平正义的对待,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尽管现在在其制度和施行上还存在着缺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援助将发展的更为完善和成熟,为更多人带去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捷,李悦. 从佘祥林案件透析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2]满华峰,徐雪英. 辩诉交易在中国应慎重“上市”[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机械采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石油工业,机械采油,采油设备,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一、机械采油现状

目前, 机械采油是我国石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来,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机械采油工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采油机械技术装备的配套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 已形成了有杆泵、水力活塞泵、潜油电泵和气举等四种采油形式, 并且现在已在全国范围内的油田进行了推广和使用, 目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然而我国年使用油量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而油田地下储油量却在不断降低, 而且石油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改善传统的机械采油工艺和创新采油工艺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 油田开发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由初期的低速开发、中期的调整扩建产能高速开发、到高含水稳产开发、特高含水产量递减开发四个阶段;而油田含水也经历了也从无水期到低含水期, 到中含水期, 再到高含水开发期的发展历程。

二、机械采油设备现状

一直以来, 石油设备是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的一部分, 我国实现了从解放初期的完全依赖洋油、年产原油10万吨, 到现在的主要依靠国产装备, 年产原油量高达近两亿吨、炼油能力更是每年突破2亿吨的转变, 石油设备在石油工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发展越来越壮大。机械采油设备中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洒泵由于生产量较大, 不仅能够除满足国内油田需要外, 还有可以大量出口;电动潜油泵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已经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总之, 除海上石油设备装备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外, 陆上的石油设备与国外石油设备相比差距并不明显。一些主要钻采设备甚至与国外水平基本相当, 或接近国外水平;其他一些常规石油采油设备, 也与国外处于同一水平。

但是由于介质环境和井况在不断发生变化, 机械采油技术也应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提高。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无论是从企业规模, 还是设备生产力、以及机械采油的年产量、产值和产品种类的规格等各个方面来看, 可以说我国是一个石油勘探与开发机械设备的生产大国, 但由于设备更新不及时, 配套不完善, 高新科技含量仍然较低, 一些特殊设备仍然依赖进口, 加上应变能力不够强, 因此, 我国还不能称为石油勘探开发设备制造的强国。

而且鉴于国外的科技研究能力比较强, 科研基础相对于我贵哦来说更好, 技术更新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的石油设备跟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共性差距, 如:产品性能质量不够稳定、一些基础性的配件元件质量欠佳、创新能力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速度慢等等, 诸多问题有望石油设备机械科研制造部门进行研究。

三、机械采油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技术创新工作有待提升

随着石油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 地层能量正在逐步走向逐渐衰竭, 油层的综合含水不断提高, 以前的自喷井已不能满足、也不能适合现代采油的产生要求, 因此, 机械采油工艺就应运而生, 随之, 大量自喷井逐渐呗机械采油方式所代替, 并且在油田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生产率较低, 系统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 配套工艺在部分井中存在不完善、不稳定因素, 油田机采节能技术比较落后, 采油机械设备的清污技术滞后,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大等问题。

2 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在有杆抽油系统中, 抽油系统长期低效率运行, 这是由于因井下抽油泵载荷交替变化容易造成地面系统工作的不稳定而使的动力系统的无功损耗加剧。因此, 油田机采系统的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目前高含水原油及中低粘原油居多, 这些处于油气开发的中后期的油田, 具有工作平稳、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的游梁式抽油机在各油田中受到广泛应用, 但游梁式抽油机又存在能耗大、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同时, 抽油机与电动机的匹配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油田节能减排, 减低能耗, 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3 机械采油过程中要注意节能环保

机械采油过程中十分重视机采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 要时刻注意推广普及了节能产品, 生产用电的80%以上被机械采油系统用电锁占用, 这是油田的耗能大户, 因此油田节能工作的重点便是提高机械采油系统效率。例如节能抽油机、节能皮带等设备在机械采油过程中的应用。而当前所被广泛使用的节能产品大多只是为了解决抽油机电动机的欠载问题, 节能新产品的开发对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更重要的意义。

4 生产中应该注意发挥现场管理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作用, 对采油工每天量油、测电流要有一定的要求, 这样才能掌握油井生产具体情况, 以便进行对参数和平衡的及时调整等。并在此基础上, 要进一步通过对工作人员和机械的管理努力提高生产率。

5 提高品牌效应

采油设备行业中技术含量低的人力密集型企业, 缺乏品牌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时刻面临发展危机, 而注重培养品牌意识, 并时刻准备技术创新的企业,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采油设备行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的政策环境中, 制定与当前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相吻合的发展策略与竞争方式, 努力提高品牌效应, 时刻培养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 这才是未来采油设备行业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结语

关于机械采油现状及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日常管理, 努力提高系统效率

2充分发挥节能技改项目的作用, 使节能产品发挥最大效益, 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厂家改进, 有助于加快节能新产品的更新换代, 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努力做好节能宣传工作和员工教育工作。要善于各种宣传形式进行传节能, 加大科研力度, 创新节能技术, 使职工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 让技能意识深入人心, 节能技改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 逐步形成领导带头重视, 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节能氛围, 促进节能环保工作的进行以及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做好的采油设备的清污工作, 提高设备的清污技术。

5政府要加大新设备, 新产品的科技投入, 加快产品的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大同, 张琪.有杆泵抽油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0 (04) .

[2]李福军, 夏惠芬, 卢东风..机械采油方式的经济效益计算与分析[J].钻采工艺, 1994 (04) .

[3]连经社等著.胜坨油田采油工艺技术[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薄弱学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篇5

——关于我校数学学科现状分析及现阶段制约成绩因素的分析

泾川二中数学教研组 二O一O年九月

关于我校数学学科现状分析及现阶段制约

体地位。这节课教者尝试性地设计了“课本例题的探究课—变式练习”。通过对几道几何例题的不断探究,使学生巩固了与三角形内切圆有关的基本概念,熟练地掌握了有关定理的运用,通过对例题及变式图形的分析和证明,提高了学生画图和推理论证的基本技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比较、猜想,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水平,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更好地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既教猜想又教证明,使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深深感到一定要改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实验课题,让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让机械地接受数学结论变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发现结论,这样才能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从全县总体上看,尽管在课堂教学上有几个亮点,但仍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特别严重,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原来是很好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老师就是一味地去传授,抓灌输,不放手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设想一下,如果让学生去做,当他只做对一半,并且感到自己做的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心里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等待着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恰到好处的点

学生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反映的是:交流、参与、自我表现;学生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的态度,问卷统计结果表明:

⑴老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事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⑵讲课要多引用典型实例分析,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⑶适当控制课堂纪律,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讨论时要活跃,听讲时要安静。

⑷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希望和老师建立起平等和朋友关系,自尊心能得到保护。学生希望独立、自由和受尊重的愿望更为强烈。

⑸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上好课的源泉。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老师拖课表示不满,很少有学生认为“老师拖课是责任心强”的表现。

3、调查统计的几个数据: ⑴教学方式

教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讲授法,40%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是表现在向学生灌知识,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容器。

⑵学习方式

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调查表明45%的学生学习数学靠“听讲、记笔记、做课本习题”,20%的学生“大量做辅导书上的习题”。

⑶师生交流情况

一定弊端和局限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指标。

就象上述分析的那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臵很多问题和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必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兴趣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能抓住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度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另外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过程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的传递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⑴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的确定。⑵是学习者在“做”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先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的习题,其潜在的做法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我们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的,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这样,学习者可以获取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再加上教师进行提练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构建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2、有效的教学应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 有效的互动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同时,师生之间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提出了哪些要求,对学习方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又带来了哪些转变呢?

四、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1、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师只不过是一条传输带而已,就这样的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和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能力的人才是很难的。在这种角色中,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施教、操练的对象,时常要求学生按教师思路,顺着“路子”或“定式”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走进新角色,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上。首先,要关注学生,心里有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⑵教师要善于营造和管理学习氛围和环境。

⑶教师要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必要时间、空间和资源。⑷教师要有把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⑸教师应知道现实世界里的数学和课堂上数学之间的联系。⑹教师要把握学生已经有什么样的个人数学知识经验和直接经验。

⑺教师要掌握一些在教学中能用得上的情景问题。

1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受到挑战,学生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地重视起来。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更为民主 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教案的设计也随着要有变化和改进。如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进教

3式的把所学过的几何图形统统画出来,不管画的怎样均给以肯定的评价,然后抽出其中的图形“长方形”,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图形思考“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小学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每个图形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还不知道,给学生以悬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一堂课好的“结尾”,既能达到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应力求:一要简明扼要,二要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三要小结形式的不拘一格。

案例2:在教学九义教材《代数》第一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时,投影出一个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题,(用小学列算式不易解决的),开始设疑创设情景,……结尾小结时可这样设计:让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解决本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方程的目标是为了应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同时再设臵一些新的障碍,让他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样使得结尾形式上别具一格,既达到了小结本课时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不断地设臵悬念,又使学生思维方法得以延伸,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一说起情景,往往只是想到情景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

5其根源在于与(ab)2=a2b2混淆,这一点应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案例6:“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一开始可不用换元法,让学生用常规方法解,当学生陷入困境时,再引导学生脱困,亦可称之为“错其所错,欲擒故纵。”

4、时刻关注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或点到为止或跟踪追击或见异思迁。

案例7:在研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

数关系求根的对称式值的练习时,首先帮助学生在思考方法上形成定势,将所求的代数式恒等变形成包含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代数式,若学生基础较好,还可引入非对称式的求值问题。

5、时刻关注培养学生能力,从实际出发或示范讲解或旁敲侧击,或运动变化或曲径通幽。

案例8:相交弦定理的产生过程可从其结论的图形开始研究,沿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策略,探索两相交弦构成的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案例9:证明x(x+1)(x+2)(x+3)+1是完全平方式,可重新设计下面的问题:

计算1×2×3×4+1=25 2×3×4×5+1=121 3×4×5×6+1=361 推理 97×98×99×100+1=97012……

由此可归纳怎样的关系?你能证明吗?

6、课堂教学的提问与答疑。

提问与答疑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活动的手段。

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死练来接受现有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对学习对象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改造已有认知结构。

⑵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学生的个性、爱好各异,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地表现和发展。教学中,老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的想法错了也应保护和鼓励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民主的教育氛围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必要环境,而奇思妙想甚至错误的观点往往可能成为创新的催化剂。

⑶教师要把“通法”教活,不可使“通法”变成“笨法” 数学教学强调“通法”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的。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让学生套用程式,模仿练习,以熟悉技能也是应该的。但要达到熟练水平,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同样多的基础训练,熟练也不一定就能生巧,关键还是在于领会“通法”的实质,灵活运用。解方程0.5x=1,两边是同乘以2还是同除以0.5只是手段而已,目的在于使x的系数变为1。所以学生A和C的解法都是“通法”的活用。一味强调机械套用“通法”,那么,“通法”可能会成为“笨法”。

⑷教师要适当教一些奇思妙解

教学应以教“通法”为主,但在掌握“通法”的基础上,为了培

现状及存在问题 篇6

关键词 信用体系 信用制度 信用信息系统

一、信用体系的涵义及其作用

(一)信用体系的涵义

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的信用状况等证明材料的社会信用系统。本文所及主要是狭义信用体系。

(二)建立信用体系的作用

信用体系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降低信用风险。信用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基础上的,具有公平、公开、公正性。通过这种“三公”原则,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城市的信用状态将会有一个较准确的掌握,以便能正确地估算出授信方所承受的风险系数,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期收益。②建立信用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调出所需数据,并使之进入一个分析平台;再由分析平台提供的技术,得出一整套风险控制措施,以此来修正整个产业策略。这一整套循环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计划的商业目标和宏观的信贷政策来进行。③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使整个社会经济的高效、低成本运作成为可能,而且,它也会在道德和法律的轨道中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使交易活动正常化,从而使经营者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消贽过程中都充满信心,其结果必定会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信用危机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信用危机的表现

1.商品信用危机。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部分商品,其信用程度低下。虚假的广告宣传,促销人员的胡编乱造和产品说明的夸大其词等极县欺骗性。即使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仍然是防不胜防、屡屡上当。商品市场混乱,商品信用下降。

2.金融弃用危机。日前我国大量资金不能与产业迅速有效地结合,其根本原冈在于没有金融信用金融企业放贷投资患得患失,如履薄冰因为屡屡现的恶性骗贷、逃债和拖债让人提心吊胆。这种金融环境不改变,就谈不上资巾流动、融资行为干¨风险投资。银企合作很难文现。

3.商业信用危机。市场经济体系就是契约经济,苇合同,守信,一言九鼎,严格履约是商家最基本的品质和素质,没有这一规则就没有市场上的一切运作行为。信用的丧失,使整个商界处于一种高度戒备和严重无信任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企业、相关部门、部分官员信用危机。首先是固有企业,由于它足所有者缺位,所以信用丧失;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它可以一次不讲信用之后,关了门再开另一个:第二是有砦政府官员不能正确地掌握相关法规。在接待或处理圈内外商务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使得整个社会对这些企业、相关部门技其部分政府官员的承诺缺乏起码的信任。

(二)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

1.体制上的原因。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非市场经济。而世界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大致都不同程度地小现过信用缺失现象。

2.信仰上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信仰基本上是共产主义。打开围门以后,大量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使人们缺乏了共同的信仰,一方面造成丁许多人相信“钱是惟一可信的东西”;另一方面,也造成厂许多人的浮躁心态,从而导致信用价值的沦丧。

3.思维上的原因。几千年中网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养成了“尊权蕈势”的思维模式,对当权者信用水准的高估,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社会对当权者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评估、监督和制裁,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电是造成政府信用危机的直接原因。

4.金融意识上的原因。汁划经济体制时期,几乎所有的信用关系都是在公有产权结构框架下以“公对公”的形式实现的。这样的经济环境必然造成企业普遍存在着金融意识淡薄的问题。

三、建立中国信用体系的对策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树讲信用的社会之风

一个国家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信用的要求也就越高,信用观念也会显得越重要。当我们已经踏上了市场经济的时代列车的时候。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观念人手,加大宣传力度,以强化整个社会公民的信用观,并达成共识,从而加速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以政府立法为先导,强化法律对信用的保障作用

第一,要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相关条例和法规,让信用小良的人受到制裁。第二,在立法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公布的问题。哪些信息可以公布,哪些信息不可以公加。以前这方面不是很清楚。第三,在立法中应尽快出台促进信用企业发腱的扶持政策,信用好的企业应该优先得到政府公开的相关信息及其应有的保护。信用好的企业是其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构建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信用体系

在构建信用体系的初期。不可否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但政府的作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制度的建没上,而不应该插于于具体的事务。信用体系主体应该也必须是民间没立的独立巾介机构。

(四)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是很好,它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障。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了解自身所处的信誉环境,要意识到不讲信誉就没有生路,在此基础上全力以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履约信度,树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品牌和信誉形象。

(五)尽快建立起我国的信用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加人WTO以后,中国的银行、保险和金融信息服务业都将开放。所以应尽快在我国广泛地建立起信用信息系统已成为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8(0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

郑州红掌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篇7

红掌 (anthurium) 又名安祖花、火鹤花等, 属天南星科花烛属。特性是喜暖畏寒、喜湿怕旱, 喜阴忌晒。其花朵独特, 有佛焰花序, 色泽鲜艳华丽, 色彩丰富, 叶形美观, 常见的苞片颜色有红色、粉红、白色、彩色等, 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可用播种、分株和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 现多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红掌的花语是大展宏图、热情、热血沸腾。红掌以其翠叶欲滴, 佛焰苞片猩红亮丽, 肉穗花序镶金嵌玉的风姿, 令人神往。它那热烈、热心、热情、进取向上的意境使人油然欣喜。

红掌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潮湿、半阴的沟谷地带, 通过引种改良和用配套光、温、水调节系统的温室设施栽培, 现在欧洲、亚洲、非洲皆有广泛栽培。目前, 红掌世界科研已处于较为深入的阶段, 其中欧洲水平较高, 亚洲次之, 非洲较差。荷兰在红掌的系统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近几年来, 随着红掌盆花销售形式的持续走好, 越来越多的花卉生产商想进入这个领域。笔者依据对郑州红掌产业的了解, 对郑州红掌产业作以简单分析, 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2 郑州发展红掌产业的优势

2.1 郑州气候环境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 东经112°42’~114°14’, 北纬34°16’~34°58’。郑州地处暖温带南部, 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h。郑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3~14.8℃之间, 郑州市区为14.3℃, 无霜期220天。七月份最热, 月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最冷, 月平均气温为-0.2℃。郑州地区年降水量586.9~668.9mm, 其中郑州市区623.3mm, 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2.2 郑州地理交通优势

郑州自古以来就担当着全国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居中的地理位置为郑州发展交通运输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郑州又是河南和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此外, 郑州又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和信息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郑州位于全国经济地理腹地, 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作用。郑州位居全国中原经济区中心, 是沟通、促进中国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 是崛起中的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

2.3 郑州的人力资源优势

郑州常驻人口860多万, 其中农村人口约占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范围和区域的扩大、农村地域的缩小, 农村的劳动力流动性增加, 这给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保障。另外,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郊区失地人口增加, 这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2.4 郑州的科技优势

郑州有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师专、农科院、农校的十多所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 为郑州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 大量的科技型人才为我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也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3 郑州红掌栽培现状

3.1 郑州红掌栽培设施现状

(注:表内数据为本人调查结果, 可能有调查不全面的地方, 仅供参考。)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郑州的红掌栽培设施主要是智能温室和标准日光温室, 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 占红掌栽培面积的2/3。而且, 日光温室结构简单, 外遮阳采取简单的覆盖, 温室内铺地布, 无苗床, 地面简单摆放。从设施内的设备配置看, 目前各企业和科研机构温室配套设备明显不足, 温室温度条件尚可满足, 但湿度很难满足红掌对湿度的需求。

3.2 郑州红掌栽培品种、数量、技术、科技投入的现状

目前郑州红掌从品种结构看, 各科研单位和较大企业都以荷兰进口种苗为主, 而个体经营户以国产种苗为主。进口品种, 由以前的火焰一统天下过渡到现在阿拉巴马、特伦萨、阿瑞博、马都拉、皇冠等安祖公司推出的新品种, 品种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品种以红为主, 粉色和彩色系列品种占有份额很小。

从数量看, 由于郑州红掌产业起步较晚, 整个产业体系还不成熟, 所以为规避风险现在还未实现大规模栽培, 目前年生产上十万株的企业只有一家, 其余年出货量在1~2万株。

从栽培技术看, 一般采购种苗都有种苗供应商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技术障碍基本排除, 但受各生产者的设施条件限制和栽培管理的差异, 技术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产品质量差异明显。

从科技投入看, 郑州目前开展红掌组织培养和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的机构有四五家, 但大多刚开始起步, 红掌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3 郑州红掌产业链现状

从郑州红掌产业的整体情况看, 整个产业链条还不是非常完整, 红掌的产供销还相对集中, 这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压力, 同时由于企业产业链过长, 风险相对增加, 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对降低, 不利于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4 郑州红掌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4.1 设施简陋, 急需改善。

从目前郑州红掌栽培设施的现状可以看出, 目前设施相对简陋, 配套设施不全, 很难满足红掌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的需求, 这严重影响红掌的生长, 也导致了红掌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 各生产企业要力争增加设施投入, 完善设备, 为红掌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4.2 从业人员少, 素质相对较低, 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由于郑州红掌产业起步较晚, 所以技术人员相对匮乏, 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 从整体上看表现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栽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所以, 为了红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同时充分利用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采取走出去战略, 加强与红掌产业相对成熟地区的交流和学习, 拓宽视野, 为郑州红掌产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4.3 科研相对薄弱, 加大科研投入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科研作为其坚实的后盾, 红掌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目前郑州有四五家从事红掌的科研工作, 主要内容集中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和设施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但由于经费的限制, 各家的进展速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另外, 在红掌的育种方面暂时还没有涉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掌产业的发展, 在品种更新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品种更新的滞后, 同时也导致品种更新受到种苗供应商的制约。所以, 在科研投入的方向上要争取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4.4 红掌产业初期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

红掌属高档花卉, 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需要设施栽培。然而, 因各种物资的涨价, 用地紧张等原因, 红掌栽培设施的投入也相对增加。从目前情况看, 日光温室的设施投入及配套设施的投资一般300~350元/m2;而智能温室的投资更大, 在1000元/m2左右。巨大的投资限制了红掌生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热情, 把很多渴望从业者挡在了门外, 严重制约着郑州红掌产业的发展。因此, 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 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壮大红掌产业的从业人员队伍, 推动红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5 红掌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郑州红掌产业链相对集中, 产供销高度集中, 生产商集产供销于一身, 使得生产商的压力增加, 风险也相对增加, 抗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对减弱。健康的产业链条应该是生产商负责生产供货, 销售商负责销售。这样生产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 用于搞专业的生产, 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减少了市场投入和销售风险;销售商可以利用其销售方面的优势, 拓展销售空间, 拓宽产业链, 同时分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这样更有利于红掌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8

一、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粮食产量方面: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 粮食安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粮食生产近些年每年都能到到好的产量, 年增幅在3.65%, 尤其是在2009年达到了粮食产量的最高纪录,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以及其他物质要素的投入也在增加, 使我国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粮食供需方面:目前国际粮价有一定幅度的波动, 我国在大豆、小麦和玉米等品种方面进口量很小, 所以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很小。小麦和大米是农产品当中消费量最稳定的产品, 玉米和大豆的消费增长是农产品中增长最快的, 不管农村还是城镇在对粮食的消费上总量是逐步减少的, 但是在一些主要地区粮食的消费是不断的增加的, 例如天津和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消费量也在逐渐的增加, 由2007年的550亿公斤增加到2010年720公斤。粮食政策方面:国家逐步推出关于农业产品的支持政策, 取消了税费,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另外还实行了农业补贴, 财政综合和专项补贴相结合, 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政策补贴体系。目前国家在政策上也逐步的进行完善, 实施了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长机制, 农民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投入每年都在上升, 到2010年时, 国家对农民的财政补贴达到了8183.4亿元。另外除了农业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之外, 还加强了生态建设、更低质量建设, 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农业基础性设施的建立。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方面: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在全世界来说仍然是保持较高的水平, 这样对粮食的调节能力加强了, 我国对小麦和稻谷实行最低价收购, 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也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防止了粮食波动对市场经济的运作, 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对玉米、大豆等采取临时收储政策, 支持企业参到收储, 健全我国收储农产品的机制。我国能够收购农产品的企业有6.7万家, 粮食收购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

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面临的问题

1. 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提高, 使我国粮食安全严重受限

首先, 耕地面积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我国耕地面积逐渐的减少, 尽管实行了严格的保护制度, 但是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耕地还是每年都在减少。其次, 水资源缺乏,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水是农业产品的根源, 我我给的人均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缺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产区的制约因素, 另外, 水资源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严重污染。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产品的质量, 也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增长。然后,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重, 我国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发生, 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的影响, 粮食供给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比前些年增多, 病虫危害也贫乏发生, 再加上旱涝形式逐渐加重影响, 对粮食的生产发展也构成了威胁。最后, 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全, 我国的农田水利大部分建立的较早, 长期以来, 由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 建设的标准较低, 导致一些工程无法正常的施工, 现有的水利设施也超出了使用年限, 设施没有修理, 使效率降低, 效益明显的减弱。

2. 农民对耕地的积极性不强

粮食的价格逐渐都在增加, 但是农民对耕地的收入仍然不高, 农民与其他行业相比, 耕地所得到的收入明显较低。物价的费用和成本逐渐的在上升, 小麦和玉米的成本有原来的每亩398元增加到587元, 成本增加了, 但是利润却下降了, 这种现状使得农民对耕地的积极性降低了, 抑制了农产品的发展。

3. 我国未来粮食的需求总量呈上升的趋势

我国是人口大国, 粮食的需求和供给也逐渐的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 我国粮食的总需求也逐渐的增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 我国对玉米和大豆的消费是在增加的, 从供给角度来看, 我国粮食处于紧平衡状态, 要满足需求和供给平衡, 必须确保粮食的安全。第二,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消费食物也变得多种多样, 对动物的蛋白消费越来越大, 工业化也带来了对加工的需求, 利用粮食来转化为生物能源的速度加快, 能源与食品的矛盾逐渐的增大, 加剧粮食供求关系。第三,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物燃料的不断发展, 我国粮食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受经济和气候的影响, 我国粮食生产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世界粮食的生产也存在不确定性。近些年我国的产量是在增加, 但是还是受很多银色的影响, 供求关系仍然很紧张, 尽管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来弥补个别农产品的不足, 但是资源是有限的。

4. 农业技术跟不上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是农业技术的能力不强, 农业技术进步的较慢。农业技术与生产是紧密相连大的, 基础性的建设薄弱, 创新能力不强, 科学技术不到位, 都是阻碍发展的原因。另外我国的化肥和农药等技术的应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我国对农业技术研究投资较少, 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也存在着投入不足, 种子的研发技术的投入也不足, 监管手段和竞争手段也比较落后。

5. 粮食流通过程中, 缺乏安全监管

流通中的粮食进入加工之后, 各个企业的素质不一样, 规模较小的企业, 工艺落后, 设备较旧, 缺乏完善的管理, 难以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另外一部分企业对于粮食食品的加工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意识, 质量的管理方法不完善, 没有建立安全控制体系, 造成企业的运行状态差, 缺乏竞争能力。其次监督管理的部分职能分工不清。对粮食食品安全形成多头的管理, 对管理虽然有好处, 但是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职能交叉也造成危害, 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导致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混乱。

三、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1. 完善我国关于粮食的补贴制度, 提高粮食的价格, 给农民带来收入

增加粮食的直接补贴和补贴的规模, 扩大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 完善粮食的直接补贴政策, 为农民的收入增加补贴的制度, 形成稳定的粮食补贴增长机制。另外, 根据工资水平的涨幅, 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 给农民的稳定性的预期, 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

2. 主要的农产品实施保护, 保障食物的安全和流通

我国对农产品已经实施了保护政策, 尤其对于粮食的主要产区, 实行耕地、粮食价格、基础设施以及财政、贷款等方面的保护政策, 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范围不大, 所以, 我们要扩大粮食的种植范围的同时, 也要扩大对各个方面的粮食保护政策, 运用各种手段, 建立重要粮食产区的农产品利益补贴的制度, 形成粮食的稳步增长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3. 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 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

首先, 积极的推广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 支持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其次, 提高粮食生产设备和设施和方法的科学技术含量, 引导农产品创新出新的品种, 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 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的培训以及新机制的使用。最后, 大力推广品种好, 产量高, 适应性较强的农产品品种, 以提高粮食的生产技术。

4. 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管理制度, 提高粮食食品安全的保障

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分, 制定相关的粮食食品安全制度, 使管理部门有职权, 可以进行质量管理, 确保企业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安全监督的实施, 把企业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 使粮食食品质量安全。另外可以建立粮食食品质量标准, 积极的推行安全控制体系。建立粮食食品安全的质量追踪系统, 鼓励农产品市场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 还可以建立农民的健康教育制度, 形成预防食品安全危害的有效机制。

四、结束语

人们生存中粮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我们必须使用的大米、大豆、小麦。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农业科学技术与补贴政策已经有了结合, 但是还存在着问题, 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不断要政府进行指导, 还要政府通过法律进行有力的限制, 保证农民的耕地安全。

参考文献

[1]《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2008

[2]《试论新形势下的粮食质量安全工作》.2011

[3]倪元颖.粮食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齐润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0

现状及存在问题 篇9

2008年宁夏地区羊只饲养量1 100万只, 存栏量470万只, 出栏量630万只, 其中滩羊存栏213.9万只, 出栏185.5万只。2009年1—6月份宁夏地区羊只饲养量714.2万只, 存栏483万只, 出栏231.2万只, 与2008年同期相比饲养量增长了37.1万只, 存栏增长了23万只, 出栏羊增长了14.1万只。

目前宁夏地区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萨福克、陶塞特和特克赛尔等种羊3 000余只, 羊的饲养、繁育、疫病防治、胚胎移植及杂交改良利用居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以小尾寒羊或寒滩杂交羊为母本、以引进品种为父本的杂交改良技术路线, 杂改羊超过20万只, 杂一代羔羊在良好饲养条件下6月龄胴体重达16~20千克, 胴体品质达到新西兰等肉羊产业发达国家出口肥羔水平。但是受舍饲养殖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升、其他产区羊肉对宁夏地区羊肉市场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优质肉羊产业带动牧民增收的效果尚不如自治区其他一些特色产业如马铃薯、西甜瓜。与国际国内肉羊产业先进地区相比, 在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等领域, 还有较大差距, 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推进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草畜产业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

宁夏滩羊肉久负盛名, 是宁夏清真食品的标志性产品, 挖掘和开发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和产业是宁夏畜牧业的重要举措。宁夏养殖业在规模总量上无法与其他牧业大省相比, 因此, 做足清真品牌文章, 依托本地独有品种资源, 研究开发市场所需的优质产品是宁夏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的主要途径。

三、制约滩羊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

宁夏滩羊具备了产业开发的核心要素, 即优异的品质、地域排他性和较好的规模, 滩羊产业品牌升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但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当前宁夏地区滩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舍饲养殖成本增加, 养殖效益低下。肉羊养殖目前的市场定价机制基本依赖于放牧生产体系的产品, 由于全国的羊肉生产基本上依赖于放牧生产或放牧加短期强度育肥, 因此宁夏肉羊养殖产品价格成本构成明显高于其他省区, 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羊产业发展中出现牧区偷牧、农区基础繁殖母羊存栏下降, 异地购入短期育肥增加。与此同时, 实现滩羊产业升级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生产规模小而散, 集约化度低;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加工销售方式落后, 品牌与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四是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及产品开发滞后;五是集约化育肥应向品质优质化、规格统一化生产方向发展;六是产供销市场缺乏有机联系;七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四、羊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滩羊 (优质肉羊) 产业发展应围绕不同品种羊肉品质的特点, 建立与之相适应技术体系, 逐步建立羊只育肥胴体规格统一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分质、分级销售体系, 优质优价;以优质优价培育优势产业, 推动舍饲养殖发展, 稳定封山禁牧政策。

(一) 高档滩羊肉生产技术体系

“封山禁牧”后滩羊畜群结构优化, 基础母畜比例显著提高, “两年三产”普及率逐年提高, 滩羊肉品牌效应逐渐放大, 具备建立按质分级, 优质优价生产、销售基础。围绕优质优价, 高档优质品开发, 应着力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1. 滩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培育

收集滩羊产区业已存在的多胎个体、建立多胎品系选育基础群, 坚持育种工作长期性原则, 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以期解决繁殖率低制约产业效益瓶颈问题;收集体大、生长快, 肉用性状较好的滩羊个体, 组建肉用品系选育基础群, 坚持“肉裘兼用, 以肉为主”提升养殖效益, 通过品系培育为产业提供种质储备和技术支撑。

2. 完善良种登记, 建立滩羊开放育种良繁体系

研制、引进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开展良种滩羊基础母羊登记、选育, 实现良种母羊数字化管理, 对流动、屠宰全程记录。建立良种母羊补贴制度, 建立全区滩羊选育开放育种体系, 实现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和滩羊种公羊、基础母羊数字化管理, 为滩羊品种保护、选育开发提供基础。

3. 制定滩羊胴体分级标准

依据滩羊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提出市场高度认可的滩羊胴体分级标准, 并依据优质品标准, 组织规模育肥生产。所生产的优质品实施优质优价。

4. 实施绿色生产, 开展集约高效育肥

依据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组装集成饲草料调制, 日粮搭配、“两年三产”, 疫病综合防制, 养殖场净化与防疫等各项技术措施开展滩羊优质胴体园区高效育肥生产。通过示范带动, 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滩羊产区高效育肥生产。利用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建立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5. 开展分割加工, 生产冷却羊肉

选择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屠宰加工企业, 开展延长滩羊肉保鲜期研究, 冷却肉货架期 (保鲜期) 2周以上, 尽量避免生产冷冻羊肉, 提升羊肉品质和口感, 达到维系稳定消费群体的目的。

6. 成立滩羊产业协会

由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育肥园区负责人、加工企业、市场营销代表共同组成滩羊产业协会。协会密切联系指导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以优质品生产为轴线连接各方并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生产初期由协会负责商标注册、使用, 并负责产品检验、贴标 (优质品检验、贴标) 。

7.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优质品生产者利益

逐步规范“宁夏滩羊”、“盐池滩羊”使用许可, 联系工商、技监部门清理上述品牌的滥用。

(二) 优质肥羔生产技术体系

1. 建立良繁基础体系, 开展杂交育肥

研制、引进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 对现有杂种基础母羊开展良种登记, 实现杂种母羊数字化管理和流动、屠宰全程记录;建立杂种母羊良种补贴机制;建立良繁体系为优质肥羔生产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2. 分区域配置国外引进良种肉用种公羊, 推动杂改工作有序进行

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 分区域 (县域) 确定主推品种, 每一杂 (交) 种代次确定一个主推品种, 对种公羊使用、配种率进行有效监管, 以奖代补扩大杂改面, 扶持选留基础杂种母羊, 发展杂种肥羔生产。

3. 集中开展园区示范, 组装集成肉羊养殖先进适用技术

示范、推广杂种羔羊早期补饲、高效育肥、适时出栏技术, 集成配套饲草料综合加工调制技术, 肉羊疫病防控及无公害养殖技术, 建立产品可溯源体系。

4. 开展胴体分级、分割销售, 发展冷却羊肉生产

依托龙头屠宰加工企业, 建立优质肥羔生产技术体系, 以优质优价促进清真肥羔肉系列产品开发。

(三) 集约育肥清真羊肉生产

在发展特色鲜明地方名优清真滩羊肉、优质肥羔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异地购入、高效育肥养羊生产, 扩大规模总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强化疫病防控及羊只检疫检验, 建立畜产品品质控制溯源体系。集成开发高效短期育肥综合配套技术, 提高秸秆等资源转化利用效率, 发展季节性高效畜牧业生产清真羊肉, 提高羊肉产量。

五、政策建议

(一) 重视政策引导, 加大科技投入

在宁夏地区滩羊是当家品种, 但因为其繁殖率低、产肉量少而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 也限制了滩羊产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科技投入, 培育滩羊多胎、肉用品系, 对于促进宁夏地区优质肉羊产业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 优化品种, 提高个体生产能力

宁夏是我国传统养羊区, 生态与资源负荷较大, 不宜扩大养殖规模, 重点提高个体生产能力, 进行品种优化, 发展无污染优质羊肉生产。羊肉生产应以清真产品为主体, 在确保本区消费的前提下, 以中东和西亚地区市场为主, 提高羊肉出口量。

(三) 加大草场保护力度, 确保草原生态改善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工草地, 建立稳定的饲草料供给基地, 积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在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饲养规模的基础上, 加强棚圈建设, 大力推广肉羊舍饲半舍饲技术, 大幅度提高肉羊出栏率。

(四) 创新组织形式, 促进产业发展

在抓好养殖大户、样板户的同时, 走联合协作的路子, 成立养羊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 实行统一良种串换、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收购销售, 加强行业内联合与合作, 搞好行业自律, 提高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逐步建立合同或定单关系, 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五) 培育龙头企业, 创建知名品牌

自由职业者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0

一、自由职业者现状

(一) 自由职业者的特征。

对于所有自由职业者来说,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由短期性的、无固定性、需要不断寻找新客户、有特长、需要结合各种工作手段谋生。据有关部门调查和合肥市有关部门统计, 合肥市区自由职业者人数约为5, 200人, 约占市区总人口的3.85%, 约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18%。本市自由职业者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年轻。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员大部分以中青年为主, 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占66%, 31~45岁的占27%, 46岁及以上的占7%。由于年轻, 他们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 市场嗅觉比较灵敏, 脑筋反应快, 更喜欢不断地自我挑战,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 高知识。据调查, 从事自由职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 接近29%的人具有大专及以下的学历, 拥有本科学历的占到60%, 一部分研究生学历 (硕士、博士) 的占到11%, 60%的人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多为某一方面的专才, 例如“游戏编程”。

第三, 高收入。由于自由职业者拥有一定的技能,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 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据调查, 在一些大中城市, 他们的平均收入大都在3, 000~10, 000左右, 其中3, 000元以下的占16%, 3, 000~5, 000元的占25%, 5, 000~10, 000元的占45%, 10, 000元以上的占14%。调查发现, 自由职业者的受教育年限与经济收入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教育回报率在10%左右, 即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者收入增长10%左右。

第四, 高压力。相对与非公经济而言, 自由职业者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主要从自由职业者的外、内因来看。一是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国家对新社会阶层渐渐重视, 一些切合实际的问题将会一一摆在台上, 如“社保、从业资格证、公积金”等;二是社会文化认同。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主流社会成员对他们从事的职业还带着“有色”眼镜, 认为这个群体缺少道德的约束,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少教育与引导, 有时还被认为“游手好闲”;三是源自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由于时代的变迁, “价值”在两代人之间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分歧, 家长认为, 实现“价值”的前提是拥有基本的生存保障及社会地位, 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月, 镜中花”, 而年轻人则认为“价值”则是为了某一目标, 全身心地付出, 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四是来自职业的压力。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由职业者?这是每位加入这个行业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经过时间、耐力的考验, 方能知晓。

第五, 自由职业者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自由职业者作为一个利益群体, 从总体上说尚未形成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 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一些自由职业者逐步产生了较强的参政要求和政治欲望。他们政治态度温和, 追求民主、平等, 意识形态淡化。对合肥自由职业者的调查发现, 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182人, 其中16人已发展为正式党员, 18人发展为预备党员, 31人被列为发展对象, 46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还有25%的人表示要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6%的人表示想担任社区领导职务。

第六, 自由职业者的阶层意识较差。自由职业者重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 追求工作的创造性和成就感, 他们缺乏强烈的阶层意识、共同的阶层利益、普遍认同的阶层文化、比较完善的阶层组织 (如工会、协会) 和阶层代言人。与工人、农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的社会阶层相比, 自由职业者阶层是同质性很低、异质性较强的社会群体, 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再生阶层, 也就是说自由职业人员目前在合肥尚未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 正处于快速发育之中。

(二)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心态

第一, 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自由职业者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过程是迅速的, 尤其是年轻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他们的价值取向是呈多元化发展。首先, 自由职业者的就业价值观有了质的飞越。很久以来, “单位”在根本上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就业观念, 人们认为能够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但市场经济来临后, 国有企业改组和政府机构精简, 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使得多种分配方式成为可能和获得财富的必要条件;“单位”已经不再是人们就业的首选, 人们开始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 由公有制领域走向非公有制领域。如今, 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 就已经开始多元化选择, 甚至在学业未完成时, 就开始独立创业, 赢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例如, 复旦大学的小王, 在大学三年级时, 就意识到未来就业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 便与好友合伙投资经商, 经过一番商榷及选择下, 成功地为自己的人生迈出重要的一步。当自由职业者选择自由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目的, 除了获得较高收入外, 更多的是在就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与“单位”工作人员的就业价值观念相比, 他们更倾向于体制外寻找更多的提升空间, 从他们身上已没了传统就业中的“靠、要、等”的心态, 他们是社会的积极投入者, 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努力实现自我的创业者。其次,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受市场经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原来占据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大多数人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经意地把传统的价值取向内化于灵魂深处, 从而在他们心灵深处沉淀原有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他们大都接受过现代化的知识教育, 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原有的价值准则被破坏, 传统的重义轻利等思想被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物质利益意识取代时, 其价值倾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很多时候表现出双重或多重人格。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不断从重“理想”向“个体”演化。据安徽省社科院的调查显示, 在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相冲突时, 他们中35%的人认为应该两者兼顾;41%的人认为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国家、集体利益;10%的人认为个人利益是唯一的价值观;只有14%的人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绝对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而那些在社会上闯荡多年, 怀才不遇, 境况不是很好的自由职业者内心充满个人命运的挫折感, 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与事业挫折感的双重打击下, 有可能会出现扭曲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变形。

第二, 社会心态复杂化。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自由职业者的心态呢?让我们来看下自由职业者的实况:在地域分布上,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自由职业者比例较高, 总计占到总人数的34%;深圳、杭州、天津等直辖市、特区及省会城市所占比例也较高。谈起选择自由职业的初衷, 多达58.97%的受访者表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对于工作状态, 63%以上的受访者认为, 从事自由职业是种“忙的时候能把人忙死, 而闲的时候又能把人闲死的生活状态”, 而正是在这种极不确定的工作状态下, 自由职业者普遍感觉十分疲惫, 压力空前。由此可见, 真正影响自由职业者的心理是不仅有宏观环境的因素, 更有自身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且价值观也在不断地提升, 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的增强, 使得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首先, 自由职业者对社会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作为都市的“漂泊一族”, 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处于社会的边缘, 有时候要受到传统观念的压制。因此, 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 希望政策和制度能向自己倾斜, 使自己处于优势的环境中, 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其次, 受西方思想和激烈竞争的影响,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出不一致性。那些传承了中国传统思想的自由职业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能够关心国家的发展, 在自己致富之后仍不忘为社会做贡献, 积极从事一些慈善事业等;有些年龄相对较大的自由职业者在获得一定的社会声望之后开始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参政议政, 如积极参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但是也有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那部分人, 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深, 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 自我意识、个人意识比较强烈, 相应地对社会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 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 往往先从个人利益出发, 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甚至把个人利益视为唯一价值观, 外在表现为自我约束力不强, 商业行为明显, 甚至钻国家政策和法律空子, 在政治上表现为对政治的冷漠和不关心;有些甚至把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到极限, 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在这种社会心态指导下的行为往往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二、自由职业者存在的问题

(一) 自由职业者真的自由吗?看似一份轻松、休闲的职业,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承担的。具体从以下三点来看:

第一, 人际关系的转变。许多自由职业者一旦脱离了原来依托的单位, 要直接面对所有问题, 面对决定自己是否有收入的客户时, 往往会产生紧张感。

第二, 孤独感油然而生。自由人会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呆在家里, 时间久了, 没有从前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内心会产生孤独和疏远社会的感觉。

第三, 良好的自控能力。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员, 除了一技之长, 还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毕竟是不固定的职业, 谁能保证每时每刻都有上门的CASE呢?

(二)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谁来担当。

自从十六大对自由职业者群体的确定后, 其群体迅速壮大。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 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开放城市, 经济人、演员、私家教练等相关职业, 充分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新生事物发展壮大时, 隐性问题也逐一显现, 谁来维护这个职业的安全呢?在自由职业者从业当中存在严重的危机感。经过网络调查显示, 对于工作状态, 多达63%的受访者认为, 从事自由职业“忙的时候能把人忙死, 闲的时候又能把人闲死”, 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工作状态, 让自由职业者普遍感觉压力很大。当被问及“自由职业者是否真的自由”时, 33%的受访者认为精神压力很大, 20%的人认为物质压力很大, 只有三成的受访者认为“比较自由”。不稳定的收入来源让自由职业者时刻存在不安全感, 使得自由职业者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 再加上无法享受到社会与组织提供的保障和福利, 自由职业者门在择业之前就必须认真考虑职业规划和经济规划。

三、自由职业者群体发展建议

(一) 自由职业者控适力的提高。

自由职业者要想常久维持下去, 必须提高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 良好的控制适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 合理安排时间, 加强自我调控。无论你是做哪种行业的, 都需要打理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作为自由职业者, 这一点是必不可少, 为什么呢?本来自由职业的特点就是“自由”, 无需地点与单位的控制, 如果不能及时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后果不堪设想。从人性的角度分析,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 平时OFFICE一族可由单位与职业生涯来激励人的前进, 而自由职业者需要相当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天工作的工作量, 完全取决于自我调控, 而那些依赖他人、需要外界控制的人, 是不适合这个行业的。因此, 自由职业者能够合理安排时间,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

第二, 人际关系的调配。由于自由职业者长时间“自由”难免脱离社会, 要调整好与业界人员与生活朋友的关系, 这样可减少自由职业者的精神压力, 从而建立信心和毅力, 坚持下去, 就会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

第三, 培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兴趣。良好兴趣的建立是令自身充满活力的一种方式, 不仅可以放松自我, 还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再一次地突破自我, 实现更高的目标。

第四, 接受新思想、融入新环境的能力。自由职业者要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造性, 要紧跟时代脉搏, 体会和感悟世界, 随时掌握时代动态, 这也是自由职业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二)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逐步成熟。

由于自由职业的行业发展迅速, 因此它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安徽的自由职业者已于2005年实施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且实施了“人性化”管理, 从而解决了自由职业者的购房贷款难的问题。从2002年7月1日起, 合肥市的自由职业者均可参加养老保险, 如此一来, 自由职业者的未来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当然, 这些只是社会提供保障的一部分, 还有些会在今后的岁月中逐一得到解决。

(三) 自由职业者发展的正确引导。

自由职业者群体虽然不在“单位控制”下生存, 但却是社会中日益壮大的一个新阶层, 他们的思想行为无时不在对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此庞大的群体, 该如何引导呢?

第一, 即时关注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动态。要加强对自由职业者变化的分析与研究, 密切关注其发展状态, 尤其是要把握自由职业人员的流动性、不稳定性的设计部署, 开展稳定性的工作,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随时了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变化。

第二, 凝聚自由职业者的重要手段:建立行业商会。由于自由职业者群体的特点, 散且分属于各个行业, 因此建议建立各个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办法, 保障其权益, 规范其行为。同时, 能够起到上传下达, 定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 了解其思想状态, 有针对性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第三, 利用网络便利, 增强即时沟通。因特网以其自由性、超时空性的特性, 令参与者畅所欲言。通过建立自由职业者网站, 一方面可以指导自由职业者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 为供需双方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入、更真实地了解和把握自由职业者的思想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 起到有效的互动作用。

第四, 注重模范形象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的搜集, 掌握有效的动态信息, 定期从中选拔出色人物, 树立典范形象, 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从而激励自由职业者积极要求进步, 主动向党中央靠拢。

以上是对目前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 自由职业者的出现, 具有结构分化和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它以弹性的方式及时地弥补了现代职业结构中的空缺, 克服了一部分知识生产者和其他劳动者的闲置, 为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形式。现在, 政府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由职业者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开始制定各种相关的政策法规, 逐渐健全的社会保障措施将为自由职业者解除种种后顾之忧。因此,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贡献将逐步得到人们的承认,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也将会逐渐上升。

摘要:我国自由职业者是在20世纪末社会分化基础上重新出现的阶层, 这种新兴的职业生存方式, 也正被社会所认同。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快速成长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究竟呈现出何种状态呢?本文将从其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建议。

上一篇:设计文件审查下一篇: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