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物理联合

2024-05-03

药物与物理联合(精选十篇)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5例脑血管意外导致中枢性高热的患者, 男44例, 女41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34.5岁, 平均年龄55.25岁, 由CT诊断, Glasgow评分<3分23例, 3~8分43例, 9~12分15例, >12分4例。出血量为9.0~80.0m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lasgow评分和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降温干预, 实验组给予药物和物理联合降温, 两组患者在应用降温措施前的体温均大于39℃。以4h内体温降到37.5℃以下为有效, 并观察处理3d末的护理干预效果。 (1) 物理降温护理: (1) 局部冷疗, 使用冰帽对头部进行降温护理。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快速有效方法。给患者头部戴上冰帽, 使脑处于低温环境, 有利于脑水肿的减轻, 还可收缩血管, 减少血管渗出。使用时在冰帽内侧及枕上垫上薄毛巾, 特别注意保护患者耳、面部, 防止冻伤。 (2) 全身冷疗, 使用冰袋对全身进行降温护理。医用或橡胶冰袋装入碎冰再加入冰水, 使棱角变得圆润, 用干燥毛巾包好, 再给患者使用。将其放在患者体表的大血管通过处,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以每小时降低2℃为宜。护士每30min巡视1次, 观察并记录皮肤情况, 待冰块溶化后应及时更换以保证降温效果。 (3) 温水或酒精擦浴护理, 用32~34℃温水或41~43℃酒精擦浴, 反复进行, 以便有效的达到散热目的。禁忌擦拭胸前区、后项部、腹部、足心等部位, 擦浴时, 冰袋放置在头部, 热水袋放置在足部, 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4) 输液降温护理, 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冷藏于的冰箱中, 待其温度降至4~10℃, 输入患者体内, 注意输入速度, 其降温效果显著。 (2) 药物降温:该方法一般用于高热达40℃, 并无低血压、意识清楚的患者, 具体方法: (1) 将1.0g阿司匹林加入100ml冰水中灌肠。 (2) 可用冬眠药物用于高热并躁动不安的患者, 以抑制患者活动, 减少热量产生, 同时应注意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4h末<37.5℃和3d末<37.5℃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分析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校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42例在4h内腋温恢复至37.5℃内共13例, 3d内腋温恢复至37.5℃内共28例;实验组43例在4h内腋温恢复至37.5℃内共21例, 3d内腋温恢复至37.5℃内共38例。实验组4h内腋温恢复率48.84%高于对照组30.95%, χ2=4.419 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3d末腋温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 χ2=5.767 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枢性高热是一种由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发热症状, 可使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加剧、脑细胞受损加重, 从而进一步加重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程度, 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预后[2]。特别对于老年患者, 其各脏器功能减退, 抵抗力低, 高热后易出现并发症, 对患者十分危险, 要度过这一危险期, 做好高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 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 可降低脑出血死亡率。给患者降温护理的同时, 可持续低流量吸氧, 改善脑缺氧, 减少脑水肿, 改善预后。同时加强基础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环境的管理、输液的护理等基础护理。经常按摩皮肤, 定时翻身,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口唇干裂时, 涂唇膏, 昏迷患者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清洗空腔;营养支持, 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注意通风,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中枢性高热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护理, 通过良好的降温措施可增加患者的存活率。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脑温检测、降温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可有效控制中枢性高热, 从而降低死亡率。物理降温可有效治疗高热, 控制体温, 且起效快、效果持久, 具有药物降温护理无可比拟的优点[3]。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稳定并控制血压, 并配合正确扎实的基础护理, 能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顺利闯过危险期。物理降温效果明显优于药物降温效果, 说明物理降温具有切实疗效。在患者并发中枢性高热时, 要注意个体耐受性, 应采取一项为主, 多项并用的措施。降温措施应及时,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冷敷部位要定时变更, 降温物品要逐渐撤掉, 给予镇静剂时, 要保持呼吸通畅。一般降温至37℃, 持续1周以上。

综上所述, 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伤, 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能够快速控制中枢性高热, 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夏寒菊, 曾小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电子冰帽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9, 6 (16) :145-146.

[2]周红娣.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19 (2) :193-195.

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的方案 篇2

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文件 沁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沁县 畜 牧 兽 医 局

沁卫字〔2011〕

关于印发《沁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经营单位;兽药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长治市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卫医政〔2011〕153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切实加强我县抗菌药物生产、流 1 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启动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现将《沁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沁县卫生局

沁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O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主题词:抗菌药物

方案

通知

沁县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5月15日印发

沁县畜牧兽医局

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沁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长治市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卫医政[2011]153号,以下简称《方案》)精神,加强我县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促进我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我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以下简称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抗菌药物生产产业结构,规范抗菌药物流通市场秩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整治工作范围及主题

范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主题: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管理

(一)建立市联合整治工作协调小组。

组长:杨爱良 县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曹彩英 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魏永红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科长 苗文岗 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产业规划科科长 张红旗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协调小组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指导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督导检查等联合整治工作。

办公室主任:曹彩英(兼)

办公室成员:张 霞、宋达、曹海峰 县卫生局医政科 电话:0355—7022602 传真:O355—7022602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联络员

秦素花 电话:*** 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规划科联络员

梁淑娟、王玉、李剑波

电话:*** 县畜牧兽医局联络员

刘宏川、李志宏、李艳萍

电话:***(二)各有关单位负责根据本辖区联合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分工和方案要求,组织落实相关工作。根据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联合督导检查。

4(三)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联合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应当明确单位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联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整治工作原则

(一)联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和信息化和畜牧兽医等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针对人用和兽用抗菌药物的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对抗菌药物整治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确保各部门开展的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不留空白。

(二)单位自查与行政督查相结合。各单位要按照本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查自纠。行政部门要对本部门所辖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纠建并举。通过自查与督查,切实改进和加强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三)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通过本次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逐步探索、完善我县抗菌药物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适合我县的抗菌药物全流程管理体制。

五、整治工作内容

(一)县卫生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卫生部门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关内容相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l3号)、《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当前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2.继续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抗菌药物流通领域监管。加强对流通领域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强零售药店凭 6 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日常监管,开展凭处方购药的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一次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专项检查,加大对企业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政策的监管力度。

(三)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抗菌药物生产的行业管理。

1、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抗菌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抗菌药的健康发展。

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将产能过剩的抗菌药纳入限制类目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县畜牧兽医局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

1、加强养殖用药监管。组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户)用药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完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对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逐步建立执业兽医师制度,推行处方药制度,保证养殖业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

2、加强兽药经营环节监管。组织开展兽药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兽药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抗菌药物违法行为,净化兽药市场。严格控制人用抗菌药物流入兽药市场,严禁兽药经营企业违法销售违禁和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

3、加强抗菌药残留检测。认真做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工作,重点加强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建立兽药残留超标产品追溯制度。积极开展养殖业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养殖者依法、安全、规范、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

(五)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参与,强化合理用药意识。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加大兽药安全使用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兽药经营、使用和养殖合理用药意识,规范养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各地要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以滥用抗生素造成抗药性的严峻形式、不合理使用药品造成大量不良反应等案例,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的意义,宣传凭处方购买处方药的必要性,提高社会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知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地推动联合整治工作开展。

六、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1日一2011年5月15)1.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县畜牧兽药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对联合整治工作进行部署。

2.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和信息化、畜牧兽医部门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16日一2011年8月30日)1.自查自纠。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和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各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的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单位开展联合整治工作自查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总结上报。各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联合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要将本辖区内开展联合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工作总结于2011年6月30日前对口上报。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9月1日一2011年10月31日)

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县畜牧兽医局根据联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抽查工作。市级有关部门也将督导检查。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3

关键词 催眠疗法 药物联合 紧张型头痛

我科结合以往单纯药物治疗紧张型头痛失败的教训,采用催眠疗法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取得很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2月收治紧张型头痛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同意合作并同意在出院24周接受电话随访;试验前至少1周及试验期间不服用其他防治头痛的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排除颅脑外伤后遗症、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有心、肺、肾、牙齿、眼、耳、鼻、副鼻窦、咽喉及消化系统疾病者;低颅压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颈椎病、颞颌关节疾病、精神疾病及癫痫者。对符合入组条件的87例患者,按门诊病志号和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男18例(37.5%),女26例(62.5%),年龄20~45岁,平均36.66±6.04岁,病程1~l1年,平均4.27士3.10年。对照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21~45岁,平均38.07±5.84岁,病程1~10年,平均4.12±2.7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治疗,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这种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亲密的和建设性的关系。其次解释催眠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实施催眠的步骤,在催眠治疗室内,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用言语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暗示诱导语,消除患者的焦虑;解除催眠;指导患者自我放松。催眠每周1次,共4周。两组所用药物均为布洛芬、西比灵及阿米替林等常用治疗紧张型头痛的药物,两组所用药物无显著性差异。建立随访制度,提高治疗顺应性。两组随访均为24周。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四级标准,①痊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头痛明显减轻且发作次数减少,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③有效:头痛有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部分影响日常活动。④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根据资料性质、特点,采用X2>/sup>检验。

结 果

一般资料:有3例因外出打工脱落,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24%、66.67%,对照组分别为69.05%、38.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4例出现口干、便秘,4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对照组4例出现口干、便秘,4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3例出现失眠加重。上述消化道症状,在不改变剂量的情况下,3天~1周后症状均逐渐消失,考虑与其口服药物相关。治疗组1例在解除催眠后有头晕、腹胀的感觉,需再次催眠解除不良反应。

讨 论

紧张型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中枢痛觉超敏、颅周肌肉收缩和肌筋膜炎及神经递质因素等[1]。研究认为,生活事件等应激因素是触发紧张型头痛的最常见的原因,80%紧张型头痛的触发可由应激引起,并且单纯心理应激就可以通过边缘系统引发肌肉紧张[2],形成恶性循环。

催眠疗法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患者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意念[3]。在催眠状态下给有目的地暗示创造了最佳条件,即被催眠者处于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中,施术者很容易对他施行“感應”。这时通过言语的暗示作用,可以形成新的条件联系,从而在大脑皮层的一点上形成集中的兴奋中心,借助于负诱导的作用,就能引起皮层的其他细胞(包括参与支配某种病态器官相联系的细胞)抑制过程的发展[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催眠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 紧张型头痛专家共识组.紧张型头痛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7(40):496-497.

2 黄秀琴,张倩.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与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14):544-546.

3 王德平,张亚芳.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64-65.

4 高代林,杨彦春.焦虑障碍的催眠治疗[J].华西医学,2007,22(2):412-413.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4

关键词: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属于一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 现阶段, 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有30种以上, 按照药物的发现时间和药效稳定性, 可以分为4代。随着抗生素类药物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 药物联合使用已经成为了疾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 然而, 药物联合使用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进而诱发一系列问题, 因此, 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问题逐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头孢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问题进行分析,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00例药物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患者544例, 女性患者456例, 患者最小年龄18岁, 最大患者67岁, 平均年龄 (47.5±12.1) 岁, 其中, 住院患者600例, 门诊患者4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和顺序, 将其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200例, 分别接受头孢噻肟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头孢哌酮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头孢拉定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头孢唑啉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且各组观察对象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医护人员对各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成后的用药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在收集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过程中, 需要对各类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按照以往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 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类型和表现包括:第一,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镁或铝类的抗酸剂联合治疗, 会诱发头孢克洛、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等头孢菌素类口服药物无法有效吸收, 进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阻碍药效的充分发挥。同时, 铁制剂也会对头孢地尼的吸收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并降低药物治疗有效性, 阻碍药物治疗作用的充分发挥。H2受体拮抗剂会导致患者血药浓度的逐步降低, 并对头孢泊肟酯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 铁制剂还会降低头孢地尼的吸收效果。第二, 考来烯胺联合头孢氨苄治疗, 会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 降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第三, 利尿剂类药物与头孢唑啉钠、头孢替安、头孢甲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治疗, 也会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症状, 提高患者的肾毒性。第四, 乙醇类药物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甲肟等注射液联合治疗, 或是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饮酒, 则容易诱发面色潮红、心悸、眩晕、头痛、呕吐等双硫仑样作用。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通过 (±s) 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 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 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00例头孢噻肟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中, 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6例, 发病率为3%, 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0例, 发病率为0%;200例头孢曲松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中, 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6例, 发病率为3%, 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例, 发病率为0.5%;200例头孢哌酮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中, 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4例, 发病率为2%, 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例, 发病率为0.5%;200例头孢拉定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中, 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6例, 发病率为3%, 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例, 发病率为0.5%;200例头孢唑啉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中, 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6例, 发病率为3%, 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1例, 发病率为0.5%。临床常用的几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与患者自身状况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患者自身对于药物敏感程度的提高, 会直接诱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提高。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可知, 有30%左右患者的死亡与自身疾病无直接联系, 而是由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 用药安全程度与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之间存在直接联系[1], 同时, 药物用途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症状, 所以,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过程中, 患者需要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 控制药物不良反应, 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些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出现轻微感染症状后, 凭自身经验随意应用抗生素类药物, 而抗生素类药物的长时间盲目使用, 也会提高患者药物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 提高致病菌对此药物的耐药性, 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第三代抗生素因其自身半衰期较短, 因而属于一种时间依赖性较强的药物, 药物浓度保持在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的时间较短, 所以, 清除病原菌是最为关键的作用过程[2]。

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不良反应症状的基本原因在于患者的自身因素, 例如, 患者自身体内蛋白等大分子载体与药物代谢产物, 或者是药物生产过程中不慎掺入的杂质之间发生不可逆性结合, 都会导致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症状[3]。这种不良反应症状主要发生于药物治疗过程中,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促使这种药物p H值升高的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会诱发药物过敏反应症状, 导致患者身体内源性聚合速度的加快[4]。胃肠道反应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其基本原因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对患者自身胃肠道内维生素K正常菌群的合成过程产生抑制和破坏作用, 进而减少凝血酶原复合物。已有研究显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且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也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方法[5], 但在临床中应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头孢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危险,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遍较低, 只要医护人员对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进行严格控制, 则不良反应症状完全能够避免, 进而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

参考文献

[1]张士洋, 程军, 陈志武, 等.3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 2011, 15 (4) :516-518.

[2]刘彩霞.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3) :563-564.

[3]罗晋卿, 陈幼华, 杨英, 等.抗茵药物临床应用连续性横断面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25) :3132-3133.

[4]闫炳星, 孟映红, 孙英俊, 等.多粘菌素B联合不同抗菌药物抗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协同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 2011, 46 (5) :714-715.

[5]徐国华, 李庆, 葛红星.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8) :122-123.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5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11号,以下简称《方案》)精神,加强我省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促进我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我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以下简称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抗菌药物生产产业结构,规范抗菌药物流通市场秩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整治工作范围及主题

范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主题: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管理

(一)建立省联合整治工作协调小组。组 长:省卫生厅分管厅长

成 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流通监管处、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医药工业处、省畜牧兽医局医政药政处、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卫生厅,由各成员单位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指导、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督导检查等联合整治工作。

(二)各地要相应建立联合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并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协调办,负责制定本辖区联合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分工和方案要求,组织落实相关工作。根据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联合督导检查。

(三)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联合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应当明确单位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联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整治工作原则

(一)联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各地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和农业等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针对人用和兽用抗菌药物的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对抗菌药物整治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确保各部门开展的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不留空白。

(二)单位自查与行政督查相结合。各单位要按照本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查自纠。行政部门要对本部门所辖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纠建并举。通过自查与督查,切实改进和加强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三)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通过本次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逐步探索、完善我省抗菌药物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抗菌药物全流程管理体制。

五、整治工作内容

(一)省卫生厅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卫生部门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关内容相结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3号)、《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当前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2.继续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深入开展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政府办公立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网上药品招标采购各项规定,从网上采购中标药品。

(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抗菌药物流通领域监管。

加强对流通领域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强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日常监管,开展凭处方购药的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一次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专项检查,加大对企业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政策的监管力度。

(三)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抗菌药物生产的行业管理。1.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抗菌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抗菌药的健康发展。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将产能过剩的抗菌药纳入限制类目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省农业厅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

1.加强养殖用药监管。组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户)用药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完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对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逐步建立执业兽医师制度,推行处方药制度,保证养殖业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

2.加强兽药经营环节监管。组织开展兽药市场清理整顿,全面推行兽药GSP,规范兽药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抗菌药物违法行为,净化兽药市场。严格控制人用抗菌药物流入兽药市场,严禁兽药经营企业违法销售违禁和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

3.加强抗菌药残留检测。认真做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工作,重点加强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建立兽药残留超标产品追溯制度。积极开展养殖业用药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养殖者依法、安全、规范、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

(五)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参与,强化合理用药意识。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加大兽药安全使用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兽药经营、使用和养殖合理用药意识,规范养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各地要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以滥用抗生素造成抗药性的严峻形式、不合理使用药品造成大量不良反应等案例,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的意义,宣传凭处方购买处方药的必要性,提高社会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知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地推动联合整治工作开展。

六、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省农业厅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对联合整治工作进行部署。

2.各地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农业部门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自查自纠。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和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各地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的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单位开展联合整治工作自查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总结上报。各地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联合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要将本辖区内开展联合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工作总结于2011年6月30日前对口上报。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6

[关键词] 腹泻;小儿;小儿腹泻宁;抗病毒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78-01

腹泻病是一种多发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5个月~2岁的婴儿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约占总数的一半。是造成小儿生长障碍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所在科室在用抗病毒治疗小儿腹泻的同时,进行中成药小儿腹泻宁的联合用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大便均为黄稀水样便,大便常规检查中没有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组(实验组)90例,其中重度脱水40例,中度脱水33例,轻度脱水17例,年龄5个月~2岁。单用抗病毒药物组(对照组)90例,重度脱水37例,中度脱水32例,轻度脱水21例,年龄5个月~2岁,入选病例治疗之前均未服用过相应的止泻类药物,发作持续时间均在72 h以内,并排除就诊过程中饮食不当,从而诱发腹泻病情加重的可能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Z20044129)0.6 mL/(kg•次),2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中成药小儿腹泻宁糖浆(北京三九药业有限公司,Z11021215),用法为12 mL,口服2~3次/d,1个疗程为6 d。其他有关症状治疗包括纠正不同程度的脱水以及酸碱代谢紊乱[2]、发热用扑热息痛、呕吐用吗丁啉,但应注意严禁使用其他止泻药,凡治疗72 h以上无效者改用其他治疗方式。

1.3 药物成分、剂量与用法

小儿腹泻宁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葛根、甘草等。剂型为口服液,每只剂量为12 mL,2~3次/d,1岁以下用量酌减。

1.4 观察指标

按照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所要求的标准[3],显效:72 h以内,大便次数以及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相应病症消失;有效:72 h以内,大便次数减少明显以及大便性状有明显改善,全身症状有明显缓解;无效:72 h以内,大便次数以及性状无改善,全身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按照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所要求的标准可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7.8%,同时在轻、中、重度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显效和有效的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小儿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总有效率(%)

实验组

轻度15(88.2)2(11.8)0(0.0)100.0

中度20(60.6)12(36.4)1(3.0)97.090.0

重度22(55)10(25)8(20.0)80.0

对照组

轻度14(66.7)2(9.5)5(23.8)76.2

中度16(50.0)11(34.3)5(15.6)84.377.8

重度18(48.6)9(24.3)10(27.0)72.9

2.2 止泻时间比较

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组(实验组)72 h止泻81例,占实验组患者总比例的90%;单用抗病毒药物组(对照组)72 h止泻70例,占对照组患者总比例的77.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3,P<0.05)。说明在止泻时间这一观察指标上,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与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的缩短止泻时间,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3 讨论

有关研究报道表明,小儿的腹泻性疾病大部分都是由病毒或者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而其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症的常见病原,每年的秋季冬季,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可以占到婴幼儿肠炎总数的80%以上,每年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的粪便中HRV检出率已经超过了50%[4]。本病目前没有特殊治疗药物。本研究采用的小儿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已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达90.0%,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毒副作用,不失为小儿腹泻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退烧时间、止泻时间等观察指标,综合评定小儿腹泻宁联合应用所能得到的综合效果。具体表现为以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为治疗方式的实验组,对90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97.0%,80.0%。而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对90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2%,84.3%,79.2%,两组比较证明联合用药的突出疗效 。在72 h止泻时间的对比方面,实验组止泻率为90.0%,对照组仅为7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印证了腹泻宁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在治疗小儿腹泻上起到的突出疗效。腹泻宁为纯中药制剂,其内含有党参、白术、葛根、甘草等,经过浓缩提取加工,能够起到调节紊乱的肠道运动功能,抑制胃肠道的推进功能,从而达到明显的止泻效果。本研究中用到的抗病毒疗法中的药物制剂抗病毒口服液是由中药的连翘、藿香、生地、板蓝根组成,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止吐退烧的功效,还有钙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抗病毒口服液的这些功能正好针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症状。两者结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无论在显效率还是在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说明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能够对小儿腹泻起到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毓.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3(6):381-384.

[2] 王俊侠.抗腹泻新药:思密达[J].实用儿科杂志,2008,7(4):205-206.

[3] 李燮彬,陈菁,贾梅.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附40例临床验证报告)[J].实用儿科杂志,2009,7(5):261-262.

[4] 连朝辉,翁坤荣.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1例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7,27(10):534-535.

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联合应用探讨 篇7

1中西药联合应用

因疾病治疗的需要, 中药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 由于机体代谢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使药物治疗作用增强或减弱、毒副作用减少或增加, 从而导致治疗作用加强或不良反应增加等。例如:中和胃酸的碱性药物不宜与丹参片同服, 否则碱性药中的钙、镁离子可与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形成螯合物, 降低丹参的生物利用度而影响疗效。相反, 含钙、镁、铝及铁离子的中药如石膏、自然铜、白虎汤、牛黄解毒丸、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 原因是易形成不溶解的螯合物。地高辛与具有抗胆碱作用的中成药华心参片使用可增加前者在肠内停留时间, 促进难溶性地高辛的吸收;与具有心肌毒性的中成药六神丸合用可能出现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优降宁期间, 不宜合用中药麻黄类药物, 因优降宁可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 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 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发挥拟交感胺作用, 促使贮存于神经末稍中的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 使患者血压升高, 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危象。

2抗生素联合使用

同族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基本类同, 两者 (如庆大霉素与链霉素) 联用毒性增加, 故一般不联用。但两种青霉素药物联用时, 其中一种青霉素对能水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竞争性抑制而保护了另一种青霉素, 因此半合成青霉素并用青霉素是有利的。从理论上讲, 青霉素与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有增强作用, 但由于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阳性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这种联用除对少数混合感染外, 一般意义不大, 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急性感染, 单用青霉素即可。

3强心苷与钙剂联合应用

长期以来, 临床认为钙剂对洋地黄的毒性有协同作用, 应用强心甙期间忌用钙剂。但我们认为, 对伴有低血钙的心力衰竭患者, 两者合用是完全必要的, 因为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依赖于钙离子, 在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 钙离子起着关键性作用, 细胞外液缺钙时心肌收缩无力, 可减弱强心苷的作用, 中度高血钙对心肌兴奋性有微弱影响, 重度高血钙才增加心肌兴奋性, 引起心律失常。当心力衰竭患者伴有明显低血钙时, 心肌收缩力及强心甙的作用可能减弱, 谨慎缓慢滴注钙剂有利于纠正上述异常。

4利尿药与钾盐联合应用

临床上, 引起血钾降低的药物很多, 应根据产生低血钾的不同机理采用不同措施予以纠正。有人将螺内酯 (安体舒通) 并用氯化钾列为不合理用药, 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 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更为重要。但当患者血钾低于3 mmol/l时二者联合使用则是必要的, 对某些心律不齐患者钾盐尚具有治疗作用。

5合理用药

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患者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 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 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常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 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 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 扬长避短, 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 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 并认真执行之。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 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面对不断增长的药物耐药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呼吁, 全球应采取一致行动推动药物的合理应用, 将药物的耐药性控制在最小化, 以确保基本药物能够在现在及将来被有效地使用。大家一致认识到, 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任重而道远, 只有在领导重视, 医药护人员共同提高认识, 各部门通力协作, 药剂人员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 克服困难, 增强信心, 才能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曾繁典.基本药物政策与临床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中国年鉴, 2001:52-56.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及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抗生素过敏、资料不全等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55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 (45.10±5.22) 岁;61例为住院科室患者, 35例为门诊科室患者, 19例为其他科室患者。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检查诊断资料、用药资料、不良反应诊断资料、不良反应治疗资料, 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及用药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患者联合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 、过敏反应 (皮疹、红斑、瘙痒) 、肾功能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乏力、头晕、嗜睡) 及其他不良反应,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联用药物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未联用药物治疗前共发生11例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9.57%;联用药物后出现34例不良反应, 包括13例 (11.30%)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8例 (6.96%) 过敏反应, 4例 (3.48%) 肾功能损伤, 7例 (6.09%)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例 (1.74%) 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29.57%, 患者联用药物之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未联用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分析资料发现, 本次研究中联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过量3例 (8.82%) , 用药方法错误8例 (23.53%) , 药物联用不当23例 (67.65%) 。其中药物联用不当主要有头孢唑林钠、头孢替安与利尿剂 (呋塞米、布美他尼) 联用导致患者发生肾毒性引发肾功能损伤;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与乙醇药物联用注射导致患者头晕、头痛, 部分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心悸症状;镁、铝类抗酸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导致头孢菌素类药物药效减弱;考来烯胺与头孢氨苄联用使患者血药浓度下降, 影响了药物效果的发挥。

3 讨论

目前抗生素种类多, 临床使用普遍, 致病菌耐药性增强, 各类抗生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均增多。头孢菌素类作为广谱抗生素药物, 杀菌效果好, 稳定性高, 相比较而言过敏反应少, 使其临床使用率较高。临床治疗时为追求疗效, 医师会给大部分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 这就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本次研究, 对我院115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 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后发现, 未联用药物治疗前不良反应率为9.57%, 联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29.57%, 联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未联用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发现, 联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过量3例 (8.82%) , 用药方法错误8例 (23.53%) , 药物联用不当23例 (67.65%) 。

药物过量、用药方法错误、药物联用不当主要有头孢唑林钠、头孢替安与利尿剂 (呋塞米、布美他尼) 联用导致患者发生肾毒性造成肾功能损伤;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与乙醇药物联用注射导致患者头晕、头痛, 部分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心悸症状;镁、铝类抗酸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导致头孢菌素类药物药效减弱;考来烯胺与头孢氨苄联用会使患者血药浓度下降, 影响了药物效果的发挥[2]。针对上述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对应处理, 可以防止不良反应加剧。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并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 对该类细菌感染患者用药时须注意把握剂量, 以防药物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医嘱需明确用药方法, 告诫患者不可重复用药, 减少因医嘱不明导致的用药方法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发现皮肤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换其他抗生素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需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给氧、滴注葡萄糖并进行脱敏治疗;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时给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及维生素C, 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输氧;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嗜睡、乏力等症状时停止用药, 并告诫患者卧床休息, 后期用药时减少药量。本次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对应处理, 不良反应均缓解消失。

综上所述, 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抗菌、杀菌效果好, 但是临床使用时尤其是联用时, 要注意用药禁忌避免不合理联用, 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肖文静.6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6 (4) :549-551.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宫颈糜烂患者, 年龄28~39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病程、病变程度和类型均匀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盆浴和阴道冲洗, 经期禁止阴道用药, 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对照组患者采用α-干扰素治疗, 于月经干净后2~3 d开始用药, 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将α-干扰素塞入阴道深部, 每晚 1次, 8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先用α-干扰素治疗 1个疗程, 再等下次月经干净后 3~7 d行微波治疗。所有患者均按 2个月的治疗结果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

痊愈:宫颈光滑, 糜烂面消失。显效:糜烂面积缩小>50%或中度转为轻度, 重度转为中度。有效:糜烂面积缩小 <50% 或糜烂面积无明显缩小而颗粒型转为单纯型, 乳突型变为颗粒型。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病情加重。痊愈、显效、有效合称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1.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治疗组5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4%。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前应该注意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相鉴别。药物治疗主要是将药物放置于阴道内, 使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 局部药物浓度高, 接触时间长, 药物经阴道黏膜吸收后即可起到治疗作用 [1]。本文使用的α-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物, 能抑制病毒 RNA复制, 调节免疫功能, 减轻组织表面水肿和渗出, 同时还可以诱导内源性干扰素产生, 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它激发组织分子和离子高速运动而产热, 不要热传导过程, 局部病灶吸收一定剂量的微波后, 瞬时产生高温效应, 使组织细胞失去活性, 蛋白凝固[2]。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是将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凝固破坏, 使其坏死脱落, 被新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 愈后不留疤痕, 表面光滑, 恢复弹性, 不影响生育、月经[4,5]。宫颈糜烂的程度及分型与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轻度糜烂疗效好于中、重度糜烂, 尤其是药物治疗。而微波治疗, 轻 、中度糜烂疗效优于重度糜烂。药物发挥作用需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 所以糜烂面积越小, 病理分型越轻痊愈率越高。而糜烂面积越大, 创面凹凸不平, 药物不易完全与糜烂面接触, 影响药效的充分发挥, 不利于痊愈。在治疗过程中, 对于一些病变较深而且广泛 , 单纯药物治疗较难彻底治愈病灶, 单纯微波治疗出血较多, 创面愈合慢, 并发症较多, 且有一定的复发率[6]。为了弥补单用以上方法的不足, 减轻不良反应, 本研究对50例宫颈糜烂者 (治疗组) 采用药物联合微波的治疗方法, 与单用α-干扰素的对照组进行了疗效比较。结果表明, 治疗组5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4%。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因此, 我们认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特别是对于重度患者, 既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 又可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α-干扰素治疗, 治疗组患者先用α-干扰素治疗1个疗程, 再等下次月经干净后37 d行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 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可明显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微波,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连英.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和阴道炎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研究, 2004, 2 (2) :35-37.

[2]刘王君, 王建玲.微波与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对比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2) :266-267.

[3]孔世梅, 方玉英, 张国忠.激光治疗宫颈糜烂260例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4) :288.

[4]毛东.致康胶囊联合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100例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12) :1047.

药物与物理联合 篇10

关键词:止痛药物联合抗抑郁药物,抑郁状态癌痛

部分癌症患者会有疼痛症状, 晚期癌症尤为多见。癌痛可引发心理异常及生理变化, 对正常治疗及正常生活有极大负面影响, 癌痛与抑郁情绪相互影响, 不及时控制会形成恶性循环[1]。本研究在常规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基础上分别联合盐酸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抗抑郁, 并对比两种联合疗法抗抑郁、止痛效果,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伴疼痛状态及抑郁情绪的肿瘤患者, 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51.2±6.8) 岁;食管癌1例, 鼻咽癌1例, 胆囊癌2例, 胰腺癌2例, 胃癌3例, 肝癌5例, 肺癌6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7例;年龄21~71岁, 平均年龄 (51.8±5.9) 岁;食管癌1例, 胆囊癌1例, 胰腺癌3例, 胃癌3例, 肝癌5例, 肺癌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年龄≥20岁, 可独立配合规范用药及临床观察、评价; (2) 预计生存期≥8周; (3) 伴中度及重度慢性疼痛且有抑郁情绪, 疼痛数字分级法NRS≥4, 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20。

1.2 方法

止痛治疗:两组均在无干扰环境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止痛治疗, 用量为25~130μg/72 h[2]。研究组抗抑郁:在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联合25~50 mg/d盐酸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3]。对照组抗抑郁:在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联合25~50 mg/d阿米替林抗抑郁治疗。

1.3 评价标准

止痛效果:疼痛数字分级法 (NRS) 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抗抑郁效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评价抗抑郁效果, 20分及以上为抑郁。生活质量:行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评价, 1分为完全障碍, 5分为无障碍[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对比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研究·

2.1 抑郁及疼痛改善效果

研究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为 (10.16±0.38) 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为 (3.58±0.23) 分,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 (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研究组治疗后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由于同期对照组结果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口干6例, 嗜睡3例, 多语3例, 视物模糊1例,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在无干扰环境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止痛治疗及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分别联合盐酸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抗抑郁, 结果证明, 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 证实常规止痛和抗抑郁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可有效改善癌痛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疼痛状况, 直接减轻患者精神及生理压力, 另外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由于同期对照组结果, 证实常规止痛和抗抑郁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可改善各项生活指标, 本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也充分体现了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对照组所用的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此种药物可阻碍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作用, 通过干扰乙酰胆碱而对抗抑郁, 此药的抗抑郁效果尚可, 但用药期间产生口干、嗜睡等系列副作用,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5], 综合临床效果不尽人意。该药进入机体后7~14 d方可起效, 虽无口干、便秘等毒副作用, 安全性高, 但其见效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此种药物的应用。本次研究采用的盐酸文拉法辛不仅克服了氟西汀见效慢的弱点, 还保留了其毒副作用少的优点, 安全有效。总之, 笔者建议在常规止痛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抗抑郁, 提升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茹鲜·吾斯曼, 张国庆, 古丽娜·阿不都克里木等.止痛药物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临床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9) :1208-1210.

[2]茹鲜·吾斯曼, 张国庆.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癌痛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 5 (5) :339-342.

[3]白金鹏.镇痛药物联合镇静药物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 2012, 19 (1) :51.

[4]韩磊, 陆汉红, 李春浩等.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12 (5) :506-509.

上一篇:流域水利工程下一篇:社会福利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