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

2024-05-03

反腐倡廉(精选十篇)

反腐倡廉 篇1

一、高校腐败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 近十年来, 高校利用职务之便犯罪的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约为1/4, 其中82%的案件集中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内设施采购、财务、招生、后勤服务等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如:2014年12月9日, 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因其受贿、挪用公款被捕, 引起社会哗然。周文斌利用职务之便, 对某投资公司, 在学校工程建设、工程承接以及工程款结算等方面实行“特殊照顾”, 收受其好处费高达410多万。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无独有偶,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忠元和该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昕建, 在2006年—2012年收受学校建筑承包商好处费多达1280余万元。除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块“宝地”之外, 招生、采购等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 其中的猫腻也很多。据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 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中, 利用职务之便给一些考生提供“特殊通道”, 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造成不良影响;还有某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庄某某利用外出采购的机会, 收受某图书大厦回扣12.73万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此等新闻不胜枚举, 并且高校腐败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崇敬之情, 对学校的正常运作, 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破坏作用。这样的知识分子不再“清高”, 而是成了吃荤、破戒的“假和尚”, 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原因和动力就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

其实, 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这些腐败案件无有金钱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高校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 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但归根结底还是丧失了党性原则, 迷失了前进方向, 变成了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信奉物质至上、金钱第一, 最终抵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特别是处于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 利欲熏心, 不能坚定地和外界诱惑说不, 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导向个人利益的实现。高校的腐败现象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有相似之处——大都利用职务之便。但是, 高校的腐败有更甚的坏处, 高校腐败不仅给其自身的良好运作亮起了红灯, 而且破坏了校园的和谐, 最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二、高校腐败原因探究

就思想层面而言, 以世俗权力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依然起较大作用。人们对“当官发财”的拜金理念仍然热情不减。挖掘人们行为的深层动因, 不外乎两个字——权和钱。“两袖清风”被看做迂腐之辈, 被认为是“异类”, 许多人认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 前者为果, 后者为因。“古人轻辞帝王, 今人难辞县令”;肥差人人抢, 责任相互推。更有甚者, 竟然在公开场合大谈自己“成功之道”, 归根结底还是错误的价值观念在作祟, 如果育人的机构都无法育己、律己, 又怎能去育人呢?腐败, 追根溯源还是思想上最先腐败。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是先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 导致行为上纵容了自己。在权力、金钱、美色等方面失掉了底线,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把权力当成损公肥私的工具, 才酿成最后的苦果。中国人向来“重人情、讲面子”, 认为“情大于法, 情大于理。”为了达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托关系, 送礼物。许多人为了孩子上学还会转移户口, 贿赂校长等方式多种多样, 影响极其恶劣。还有的一些人在骂别人“走后门”的同时又巴不得自己有“后门”可走。当前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人人痛恨腐败, 但是, 我们却又看到, 人们内心“羡慕”腐败、盲从和助长腐败的不良文化氛围, 已向曾经是“象牙塔”的高校蔓延, 使得高校不在是“干净的桃花源”, 变得更加复杂。归根结底, 还是人们的意识不够。

就社会大环境而言, 任何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 追求物质享受、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等社会问题突出, 各行各业都充斥着腐败的毒气, 高校也未能免俗, 媚俗媚权的现象日趋严重, 大家都在为了职称、基金而“努力”, 相反, 一心学术研究的教授、学者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显得遗世独立。招生也不再透明化, 各种优惠措施, “特殊通道”的开辟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领导特批”, 产生了官本位化、人情关系化、功利化等问题。努力“向钱看”“向厚赚”, 一道门槛剥一层皮, 事必言利。老百姓说“不怕有流氓, 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些躲在“象牙塔”里的蛀虫啃食自己的良知, 啃食社会的诚信。

就学校内部情况而言, 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我国高校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往往只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大会, 接受学习者也只是被动听取, “人在曹营心在汉”活动流于形式, 教育方法单一陈旧, 缺乏创新意识, 不能很好地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 对不同对象的教育规律、心理素质和个体特点缺乏思考, 使得教育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 制度方面还需要完善, 对一些细节有待细化, 以防止腐败分子有可乘之机。学校权利还是集中在个别人手中, 做不到真正的民主, 监督体系也不健全, 绝大多数人没有发挥自己监督作用。这些都是造成高校腐败的原因。

三、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 并且还将反腐倡廉建设从十七大的第五位提升至第四位。充分展示了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 各种新的腐败方式层出不穷, 特别是高校的腐败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要想使高校廉政建设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下大力气。内容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让反腐倡廉进校园, 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在方式上, 要将创新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 实事求是, 紧跟时代, 要把“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政策拣出来、踢出去, 谨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式执政。采取新的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而不是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首先, 要强化廉洁教育, 筑牢高校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从对高校的腐败案例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中的腐败案件绝大多数出自党员身上, 这给我们敲响警钟。对高校人员, 特别是党员的教育迫在眉睫。因此在高校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 以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为导向, 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实践。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 琢磨受教育者的特点差异, 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比如对党员, 要进行党员精神培育, 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 明确自己的责任, 要始终秉持“权为民所附, 要为人民办事”的理念, 牢记“廉洁光荣, 贪污可耻”的思想。并且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踏实工作, 从而树立清正廉洁的好形象。对学校的其他教职工以及学生可以定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学习, 要让学习的领导干部以及师生、工作人员在课后对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总结分析, 书写心得体会,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举办反腐倡廉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其次, 要优化权力合理配置, 适当的进行“分权”。在过去, 高校中存在一人多权的现象, 比如某高校校长同时兼任学校图书馆新建施工队总负责人。这样就极大地夸大了掌权者的权利和地位。因此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防腐败体系, 特别是对一些直接管理学校人员与学校事务的岗位要进行调整结构, 进行有效“分权”, 这样可以避免权利的过分集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的发生。同时要构建高效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有效的监督是关键, 在校园中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全面体制, 强调“持续性”, 还要鼓励上级对下级、同级间、下级对上级的多种监督机制, 强调“多样性”。对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要及时进行披露制止。切不可自认为情节较轻就放松惩治, 不可瞻前顾后纵容腐败势头越演越烈。另外, 也要强调民主监督, 发挥人民的力量, 鼓励大家参与进来, 充分利用党内外各种有利的力量。有些人虽知道要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 但是发现了却不敢戳穿, 不敢当那个所谓的告状者, 更不敢去得罪一些高官领导。针对这种顾虑, 我们可以采取匿名举报, 这样就可以有效保护监督者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利, 营造一种大家来监督, 大家齐受益的清正廉洁的好局面。

再次, 用制度来约束权力, 净化高校环境, 营造廉洁氛围。所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自古以来, 规矩就有其独特的约束力。在现在看来, 古人口中的规矩正是现在所谓的制度。制度是以一种成文的条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规范性和激励性。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去遵守的。因此, 高校开展廉政教育, 也要结合制度来进行, 不能单纯只是理论灌溉, 只有与制度等多种方式相配合, 多管齐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国家已经制定好的各项制度, 高校一定要做好落实工作。一定要切实将制度的内容传达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各个高校也要进行制度创新。对学校关键领域、关键部门, 特别是存在高危风险的部门要重点防范, 用制度来约束, 明确规定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要引导各个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树立遵守规矩为荣, 违反规矩为耻的思想观念。同时, 学校要采取亲民的措施, 如组织学校各个领导、教师和学生及各个岗位的行政人员进行制度朗读, 或者可以将制度印发小册子分发到各个工作领域、各个班级、办公室, 让制度不再是写在文件里, 或者张贴在墙上, 而是真真正正的进入课堂, 进入工作岗位, 让人人都明确规定要求, 从而避免违反规定而犯错。

对高校进行反腐倡廉建设, 势在必行, 它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 更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妥善应用教育、制度、监督三驾马车, 并驾齐驱。充分利用教育的导向性, 把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发挥制度的约束性, 把腐败的行为降到最低点;利用监督的全民性, 把反腐的氛围创到最浓厚。同时我们也要明白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要真抓, 狠抓。一刻不能放松。但又不能片面追求时效性, 而要达到实效性, 认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让高校恢复到昔日的美好状态。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好处, 在可喜可贺之际, 我们却也发现, 各领域的腐败也在滋生蔓延, 即使在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也不能免俗,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腐败问题。因此, 想维护高校的“一方净土”, 进而带动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必须把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着手战略性的变革。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措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 2012 (11) .

[2]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黄飞燕, 肖仲思.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 2012 (04) .

[4]沈锦华.高校腐败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

[5]张育民.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作风教育和廉洁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11) .

反腐倡廉 篇2

3月23日,驾福兴同志在总公司调研时发表了讲话。首先,驾福兴同志对我公司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我们深受鼓舞。

一. 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深入每位员工的灵魂。

在驾福兴同志的讲话中,重点提出了“重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对于这个重点,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重要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都始终将反腐倡廉的列为重点工作。反腐倡廉关系重大而深远,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责任。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有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对于古人的为官德行标准,在现今社会,意义更为广泛。“清、慎、勤”不仅是政府与行政机关的德行标准,而且适于国家企业,对于公共财产的关系者,企业领导、部门领导以及每一位企业员工。驾福兴同志的讲话里指出了“据统计,近年来涉及中央企业集团领导人员初信初访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在集团一级监管工作比较到位的基础上,要把重点转向二、三级企业并扎实推进”。可见,反腐倡廉的工作已经全面化,从上至下,从高层到基层。由此,也让我们提高警惕,警惕腐败不仅仅存在于高层,注意到腐败的涉及面非常广。

“采办和装备工作均处在公司敏感位置,各成员不要忽视自己的岗位特殊性,提高廉洁警惕,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把握住自己,不要踩过“红线”。在4月18日建造公司装备部召开的廉洁工作会议上,韦宝成副经理以及全体装备部员工参加了这次会议。韦宝成副经理作为本部门的主管领导传达了《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傅成玉同志关于廉洁自律重要论述摘编》、《姜锡肈总经理在2007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党委书记胡长安同志在2007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主要内容和会议精神并对装备部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抓好广大干部员工的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3月23日驾福兴同志讲话的开始,就对我公司的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大有赞赏,提出“部门领导教育监管有责制”等工作很有特色。装备部深入落实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管工作,4月18日的部门会议上要求各名员工“要多学习一些廉洁自律的资料,每名成员要再认真把所有公司相关文件阅读一遍,并书写学习心得报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能够真正触及每一名员工的灵魂,能够使我们的坚定理想信念。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二.从方法论上科学的“反腐倡廉”,认识规律——研究办法——总结经验。

通过对反腐倡廉的工作理论的研究,驾福兴同志提出的反腐倡廉 “认识规律——研究办法——总结经验。”过程的方法论,为我部今

后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极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

在学习“反腐”案例中,我们发现那些腐败落马的官员往往发生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随着职位的升迁、条件的改善、环境的变化,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和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此,员工通过多阅读古今廉正案例,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看到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反面典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腐化堕落,他们也曾做过积极的工作。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从自认为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事开始的,特别是从生活作风上的一些小事开始的。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必须见微知著、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特别是生活作风建设。“不要与分包商厂家关系过于密切,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因小失大。”

“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其规律性,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研究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注意结合企业发展的阶段,针对已经出现的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防范教育学习。讲话中指出中央对企业提出的工作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基本实现、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与此相适应,中央企业改革、改制、重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产权流转活动必将增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点与规律。当前,要针对经济领域中腐败现象发生的趋势,研究并确定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资本运作、资金流

向等管理流程的监控点,加强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过程的有效监督。”

在企业发展的新阶段,装备部的反腐倡廉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4月18日的部门会议就列出了“今后所有追加项目要在工程实施前提前确认追加预算;工程项目在合同未批准前禁止执行;要与分包商划清界线,保持距离,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公事公办;根据本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下一阶段将考察认证一些高质量的合格分修方,增加外委选择性;建立新购备件、工具使用情况反馈表,提高采办质量。”等具体要求。

古代怎样反腐倡廉 篇3

汉朝 官吏若贪脏枉法子孙可能禁做官

汉朝官吏的贪污受贿犯罪活动种类愈加繁多,大致有受财枉法(即收受他人的财物而歪曲法律)、监守自盗(即利用职权窃取自己执掌、管理的国家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公物、卖官鬻爵等。

法律对贪污受贿的官吏往往处以重刑,包括免官、禁锢、徒刑直至弃市。禁锢指子孙禁止做官,这种禁止往往能沿袭三代。而弃市指判处死刑。

宋朝 贪赃官吏连坐制累及上司和子孙

宋朝对贪污犯罪沿用了唐朝的大部分规定,同时在有些方面加重了量刑。并且对犯罪官吏实行连坐制,即一个官员犯贪污罪,其上司和曾举荐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有时甚至要影响子孙的仕途。

明朝 严刑峻法治污吏情节严重者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后对贪官污吏的惩治较唐宋更严、更彻底,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重典治吏,严惩污吏。处罚原则主要有:对情节严重的处以斩刑、绞刑: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罢免官职,永不聘用。

这些规定主要集中在《大明律》中:监守自盗,满40贯即处绞刑: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从而歪曲法律),满80贯处绞刑;贪赃不枉法(虽受贿但并未歪曲法律),满120贯杖责100下,流放3000里。

清朝 贪官一旦被举报革职抄家再处罚

清代的基本法律《大清律例》以明代的《大明律》为蓝本,也规定了官吏监守自盗(今天意义上的贪污)和受赃(受贿)等罪。清朝官员贪污,只要被参奏,首先就是被革职,查出端倪之后就被抄家即没收所有家产,然后再根据查实的犯罪情节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

除了刑事处罚之外,对于贪污但涉案不深的官吏则可采取行政处罚,包括革职、停止提升、经济赔偿等。

民国 刑罚方式文明化肉刑逐渐变徒刑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对贪污腐败者的刑罚逐渐取消了过去的笞、杖等肉刑,改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更为文明的刑罚方式。

现行法律 情节较轻不予刑事处罚

我国现行的贪污贿赂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如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轻的,不给予刑事处罚,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较重的则要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反腐倡廉 篇4

实践表明, 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特别是近些年来,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随着党的十八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更重要的战略部署,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一定会加快推进。

现在的问题是, 我们能否把业已形成的反腐倡廉制度落实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严明党的纪律, 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 防控廉政风险, 防止利益冲突,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 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准则办事, 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无论做什么工作, 我们经常会提到制度。什么是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制定制度的初衷, 就是为了对某些事情进行规范。而进行规范, 就是要通过执行制度来实现。再好的制度, 如果得不到执行, 则规范不成, 形同虚设, 制度建设也就成了表面文章。因此, 抓好制度的执行, 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同样, 制度建设能否取得成效, 也需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来进行检验。一方面, 制度是否完善, 制度是否科学, 制度是否可行, 只有通过制度执行才能验证;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就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 制度的约束力才能表现出来, 才能回归制度的本质, 也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建设。没有执行, 何谈成效?在制度建设过程中, 执行是决定成效的关键。

当前, 在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中, 其犯罪和错误事实, 均与已有的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相抵触。有制度约束, 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身上, 约束没有落到实处。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但制度执行力不强是一个重要原因。试想, 如果一部完备的制度, 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了, 私利怎么会有机会去战胜公共利益?如果再完备的制度, 形同虚设, 那么, 在某些人的私利面前, 公共利益只能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因此, 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和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同时, 是否提高制度执行力, 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 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的方针。然而, 真正落实这项方针, 任务还很重。

当前, 制度执行力不够的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得罪人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软”,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不敢动真碰硬, 回避矛盾, 掩盖问题, 使制度变得灵活有余、刚性不足。二是涉及利益调整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味”,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有利的就执行, 不利的就变通, 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三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松”,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先紧后松, 时紧时松, 搞“一阵风”, 缺乏一贯性。四是规定原则笼统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空”,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以原则对原则、以抽象对抽象, 不注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首先, 是思想上的抵触。制度规范了人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特别是对不可以做什么的规定, 限制了人们的一些私利 (当然, 是不当私利) , 这必然要引起某些人的抵触, 他们要通过种种手段与制度作对。特别是某些本身就是制度执行者的人, 会对制度的执行设置障碍, 使得制度成为某些情况下的谈资而不能得到落实。其次, 是问责机制的缺乏。制度是对整体的要求。但是, 腐败分子多是个体现象, 窝案属个别现象。个别人出了问题, 由当事人负责。虽然各级也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但真正出了问题, 相关人员“自我批评”多, 实际问责少。因此, 问责机制的缺失, 使得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回避问题、掩盖矛盾, 不能按照制度规定动真碰硬。再次, 是监管工作的缺位。制度具有限制和约束的性质。制度的执行, 主要靠人们的自觉和所在组织的管理。一旦两者均出现缺失, 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保证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 虽然这种监督检查工作也在进行, 但工作的力度显然不够, 靠文件指导, 靠开会检查, 靠事后查办, 使得制度只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文件”。

因此,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 面临的情况复杂, 遇到的困难很大, 但是, 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丝毫不能含糊, 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力气, 扎扎实实去做。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 提高制度执行力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是可以做好, 也一定能够做好的。

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当前, 从中央到基层,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制度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重视, 并且正在通过我们的工作来加以克服。特别是随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推进,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备, 随着执行制度的意识和氛围的不断增强, 随着对违反制度行为的监督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 制度执行力一定会大大加强起来,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因此, 我们必须要树立这样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石。

我们要有这样的责任。提高制度执行力, 不是哪个人、哪个组织的事, 而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制度执行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每个同志、特别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自觉地去执行制度, 这就会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加强。而作为制度执行者的部门和同志, 就更要坚定地负起责任, 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在执行制度时, 不要“变软”, 不要“变味”, 不要“变松”, 不要“变空”。因为在这里, 不存在可变的任何理由。如果出现了“变软”之类的情况, 那就不只是责任心的问题, 而是一种态度问题。只要我们大家都负起了责任, 制度就一定能够真正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不可触摸的高压线。

我们要有这样的勇气。对于制度执行者来说, 严格执行制度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得罪人是一种常态, 更有甚者, 打击报复也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 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十分必要的。当然, 这种坚强的意志绝不是简单的一种勇气, 而是一种修养, 是坚强党性的一种表现。同时, 也要看到, 执行制度的坚强意志, 还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支持。首先, 反腐倡廉制度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局, 执行制度有着党和人民强大的支撑, 有着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强大支持。其次, 反腐倡廉制度既是一种约束, 更是一种爱护, 除了极少数人的抵触, 执行制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再次, 反腐倡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行制度会得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强大支持。因此, 尽管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我们更应相信正义的力量, 更应牢记我们的誓言。我们要有这样的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 必须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在一定情况下, 制度的落实, 也需要用制度来保障。通过对反腐倡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进行责任分解,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 严格追究制度执行不力的责任,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要做的事情。要通过由保障制度形成的有效机制, 使每一个制度执行者清楚, 制度绝不是可执行可不执行。执行者应受到尊重和褒扬, 不执行者则应受到批评和追究。如果大家都一样, 执行不执行无所谓, 反腐倡廉制度就如一张画好的饼, 解决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因此,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反腐倡廉 篇5

201X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月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塑政治生态的要求,根据《中共XX市纪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X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月活动方案>的通知》(XX办[201X]7号)文件精神,经市局(公司)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市系统集中开展以“忠诚担当、勤廉为民”为主题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以及省市纪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围绕“忠诚担当、勤廉为民”主题,以落实“两个责任”为视野,通过多种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抓早抓小,进一步树立和增强全市系统党员干部党章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为营造XXXX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二、时间安排 201X年6月-7月。

三、活动内容

1、开展主体责任剖析。在认真贯彻国家局、省、市局(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剖析会暨

以反腐倡廉保障高效发展 篇6

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

中国核建党组高度重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迅速响应,通过总部全体员工大会、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本质内涵,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放下“裁判员”的架子,发挥好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坚决克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做到标准高于普通干部职工、行动先于普通干部职工、要求严于普通干部职工。研究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内部接待、文件简报编发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的规定性文件并监督执行。集团公司领导带头签订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私人会所会员卡的承诺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改进新闻宣传、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做出表率。抓住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印发关于刹住公款购买年货节礼、印发贺卡、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的通知,提醒各级领导人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召开总部作风建设启动会,深入推进总部人员工作作风转变。扎实开展监督检查,在成员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各单位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进行检查,以严明的纪律督促作风的改进,让职工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抓源头 抓重点 抓关键 抓惩处

抓源头。通过加强制度“笼子”建设、源头介入和过程控制、业务公开、联营和外协业务监督,拓宽源头防腐的工作领域,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进行集中审查把关,各成员单位亦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全集团制定、修订反腐倡廉制度114项。

抓重点。抓好领导人员这个重点,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引导各级领导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并加强监督,认真落实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领导人员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信访处理、谈话和诫勉等监督制度。

抓关键。抓好“不收”、“不送”这两个关键,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制约,促使领导人员严守纪律、公私分明、谨慎用权,做到不受贿、不行贿。

抓惩处。强化查办案件工作,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严惩违纪违法人员,在打击极少数的同时,教育、提醒各级领导人员不要忘记违法必究。

集团公司自觉地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将考量落脚点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工作上,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开展了多层次排查和多角度防控工作。即结合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等岗位职能,对每一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梳理,找出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和腐败问题的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譬如,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严格控制投资的方向、范围、金额,认真分析投资风险及预期效益,规范组织投资决策。此外,加大对招标投标、重大投资等领域的监督和查处力度,逐步形成资金链条闭环式管理的良性流动,规避了静态管理的“跟不上变化”,实现了监管上的“动态作为”。

发挥党风廉政建设龙头作用

中国核建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结合实际陆续印发了《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办法》、《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要求,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如:2013年,全系统上下就签订责任书1095份,实现了一级管一级,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党组更是严格落实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在与各成员单位党委书记、总经理签订《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同总部各部门签订了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根据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集团公司党组于每年年初与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年底,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成员单位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作为对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集团公司纪检监察机构突出监督执纪问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首先是聚焦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定位。坚决执行中央关于纪委书记不分管其他业务的决定,纪检组长在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专门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并对兼职经营管理工作的基层纪委书记进行了调整;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逐个约谈各单位纪委书记,结合王岐山同志与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工作要求;按照聚焦中心、突出主业的要求,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为主题,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 篇7

1. 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

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依据和行业行为特点。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两大职能。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恰恰是反腐倡廉所要执行的责任。内部审计为反腐倡廉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职业性保证,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经济监督职能来承担反腐倡廉查明真相、制约腐败行为的重要责任。

2.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运用反腐倡廉的处罚方法

随着内部审计技术上的日臻科学,内部审计领域的逐步增宽,内部审计的工作环节逐步完善,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内审工作是三类(国家、内部、社会)审计工作中独立性最弱的特点并没有改变,部门内审机构在具体操作中“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很难处罚到位。

原因有: (1) 外部处罚的依据不便执行。经济问题外部处理的执法主体不是审计委托人或审计人,如《会计法》的执法主体是财政,通常内部审计不会将所查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不算严重的问题交财政部门处罚,外部处罚落空; (2) 内部处理处罚没有明确内审部门的操作权限,审计处理多依赖向领导汇报,独立性不强,审计决定和意见执行难。造成了内审所查获的问题查而难办、屡查不改已比较严重,这既挫伤了内审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又助长了腐败的风气。

在内部没有适当处罚方法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跳出内审措施的局限,借力于一些党纪政令的规章,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第七十二条至一百二十六条对各类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都作出了明确的党纪处罚规定,又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企业职工奖罚条例》第十一条等一些反腐倡廉的规章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意见。内审人员在内审意见书、决定书中将所查出的问题按党(政)纪处分意见提交单位内部处理,简易、见效快,好接受、好操作,也符合审计署有关内部审计处理处罚办法的规定。

3. 构造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在制度建设、加强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对很多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但随着经济环境复杂化,经济腐败问题高智能化,违纪手段隐蔽化,如何快、准、早地查出和找准问题,教育和保护干部,达到损失最小化,真正发挥这些法规条例的作用,已成为反腐倡廉的关键。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贴近被审单位、实际情况熟悉、发现问题迅速,揭发腐败省事、准确的特点。这是深入主动的搞好反腐倡廉工作最需要的。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防腐反腐能力

1. 内部审计提高防腐倡廉的能力还有潜力挖掘

近几年来,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管理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已日益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成为内部审计防腐倡廉,减少投资成本的重要手段;内控制度评审、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也已成为内审的重要工作项目。但是,当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 有的单位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内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队伍力量太弱。 (3) 不少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据有关调查发现,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内部审计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4) 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仍停留于单一项目或专项审计。 (5)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常常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在各种正式的文件规定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的少。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审计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因素。 (6) 内部审计还并没有覆盖全范围、全过程中的所有重点监督环节。

2. 细化工作措施,提高防腐反腐能力

(1) 领导重视,完善各项工作过程的内部审计,扩展内部审计范围,从制度上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要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审,以找出薄弱点,消除失控点,堵塞漏洞,防范腐败风险。 (2) 提高内部审计队伍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反腐防腐具有足够强的力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内部审计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考试促进学习和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二是要继续充实审计队伍,补充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三是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调整和改善内部审计机构中人员的专业结构,配备具有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

三、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相互借鉴

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的充分发展扩展了两者借鉴的空间,放宽思路,加强合作是两者相互促进的基石。2004年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党内三个条例,国务院出台了行政监察法实施细则,这些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调查办理手段和处理处罚依据,也为内部审计处理处罚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反腐倡廉,一个沉重的话题 篇8

1 体制是造成腐败现象的主要因素

谈到今天的腐败形势, 不少专家和有识之士都不止一次地提出:纪检部门, 反贪部门和公检法机关应独立分设;人财物由国家负责, 由中央一管到底。这些部门只向本部门的上级负责, 直至中央, 不再归地方党委领导, 也不需要向地方党委负责, 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纪检部门、反贪部门及公检法归各级党委领导, 成了一级党委的部门。河南省舞钢市一副镇长吕净一因举报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 遭到打击报复, 李长河指示公检法快抓快判, 将其送进监狱。执法机关说, 没有犯罪证据不能乱抓人。李长河说, 没有证据就不能给他安个罪名吗?市公安局长去抓人的时候, 吕净一问自已犯了啥罪, 公安局长说:我只是在执行领导的决定。吕净一就这样被送进了监狱, 弄得家破人亡。在民主和法制不断进步的今天, 发生这样的荒唐事, 真叫人哭笑不得。还有些地方领导的腐败行为同级纪委不敢监督, 不敢处理, 以至于其离开这个岗位后被纪委查处, 送进牢房。河北省人大主任程维高在任时纪委已经掌握了他的犯罪行为, 但由于他是一级高官, 查处很困难。当他离任后, 腐败案子即被揭开。由以上的腐败案件来看, 同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领导。上级纪委对下级政府又无法监督, 下级纪委监督上级更难, 一是很难掌握确凿证据;二是举报了上级纪委可能不予受理, 三是怕打击报复, 不敢监督。以至以形成了下级监督不敢, 同级监督太软, 上级监督太远的尴尬局面。所以以为:要真正搞好反腐败工作, 必须从体制上实行改革, 消除目前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让纪检及执法部门真正独立发挥自已的作用。其次是对纪检和执法部门实行责任制, 定期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与当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挂勾, 给他们增加压力, 改变过去纪检和执法部门干好干坏一个样, 国家包养做太平官的现象。

2 健全监督机制, 做到监督到位

有些地方对干部的监督关口前移的做法实践证明很可取, 只有平时事事处处对干部们进行监督, 才能使他们少犯或不犯错误, 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有些干部在开始犯错误时纪检部门就找他们进行诫勉谈话,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责其改正, 他们就不可能犯错误或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 一是我们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 有些监督制度是雾里看花, 形同虚设。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有制度监督、组织监督、纪律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等, 可是发挥作用大的是媒体监督, 但她的监督也还有局限性。人民群众的监督热情很大, 可监督的成本太高, 效果也不好。比如河北省的举报人郭光允, 为了举报程维高, 多次被投入牢狱, 历经八年, 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不说, 还家破人亡。如果各项监督到位, 干部哪项制度都不违反, 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贪官前腐后继地落马, 刘方仁、胡长清、程维高、陈希同、成克杰等高官的下场也许会很好。

3 要澄清几个认识

社会上有人说:反腐败亡党, 不反腐败亡国。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认同。要说不反腐败要亡国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太多太多。有人说腐败是颠覆了多少朝代的罪魁祸首, 真是一针见血。但要说反腐败就要亡党, 这种认识太片面、太肤浅。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大多数都是好的, 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至于有些干部吃请、收受一些烟酒等礼品, 为子女或亲属调个好岗位, 那也只能说他不廉洁、不清白, 离腐败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要对这些干部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 以防他们走向腐败。如果说反腐败要亡党那未免偏颇, 哪个国家没有腐败现象, 哪个党派没有腐败分子, 怎么能以此来否定国家的进步和一个党派的作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这不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努力的结果么!广大的党员干部是好的, 我们党坚持反腐败只是清除党内的少数腐败分子, 努力提高党的肌体的健康水平, 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搞经济建设, 这么做怎么会亡党呢?

还有一种认识是反腐败无需大张旗鼓, 腐败也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么可怕、那么严重。中央领导曾经多次告诫我们,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斗争。可见党中央对当前腐败的正确认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 我们党在反腐败工作上毫不手软, 查处了一批又一批贪官, 但腐败现象并没有就此遏止, 可见反腐败工作的难度。因此, 我们应当把反腐败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在健全监督机制, 改革现行体制上下功夫, 不断消除腐败因素和现象, 坚决铲除腐败的土壤, 不让腐败现象滋长、蔓延。

反腐倡廉, 任重道远。历史已经证明, 腐败现象不会自行消除, 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就必须坚决反腐败。

摘要:反腐倡廉, 任重道远。历史已经证明, 腐败现象不会自行消除, 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就必须坚决反腐败。

关于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思考 篇9

关键词:社会科学,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研究

一、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教育实际效果、不利于形成教育长效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一些单位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系统、全面的教育规划。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计划性不强,教育内容多表现为随机性,往往党纪条规、廉洁从政讲的多,忽略以学习和遵守党章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弘扬优良传统为主的艰苦奋斗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仅局限于学文件、学讲话、学条规、讲案例。尽管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抵御腐蚀的防线主要是慑于党纪约束、惧怕法律惩治,而不是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崇尚廉洁、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

2、教育方式缺乏亲和力。

比如,一些单位在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举办法制讲座、上教育课等活动中,主要采取理论和条规灌输的方式,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有的领导干部在教育下属时,忽略思想上的沟通,不管是大会讲话还是个别谈话,常常板起脸孔训人,拿起条规吓人。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建立在教育实施者与受教育对象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基础上,缺乏亲和力,难以引起受教育对象思想上的共鸣,而且往往由于脱离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实际,造成受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使反腐倡廉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机制缺乏长期性、连续性、针对性。

一个人的思想变化受主观意识和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抓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实际工作中,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没有建立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期规划、刚性制度和常态机制;抓教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抓一时、一阵风,工作缺乏连续性;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抓不住重点对象和关键性问题。有的单位一抓反腐倡廉教育就抓基层党员干部、抓政工干部,忽略对科级以上干部和掌握一定权力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有的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只讲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很少利用发生在单位内部的典型案例,很少剖析党员干部身边的不廉洁现象。以上种种,都直接影响和降低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4、教育的社会化氛围还没有形成。

近几年,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文化建设、亲情廉政等活动,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广大群众和干部家庭,成为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效果,逐步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廉洁文化建设在许多地方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社会和家庭的倡廉促廉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引导和发挥。同时,在个别地方和局部范围内,由于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人们对一些腐败现象产生麻痹心理,甚至出现了以能捞会捞为荣,鄙视廉洁实干型干部的错误思想,对干部队伍廉政勤政建设起到了负面影响。由此,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纠正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进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几点对策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推进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从源头上解决好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问题,努力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就要坚持不懈地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做到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落实“四个更加注重”。

第一,突出重点。就是在教育对象上以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和人、财、物管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为重点。一方面,通过开展教育,常吹廉风、常敲警钟,使他们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增强廉政建设责任意识,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守土有责,把住一方清廉。

第二,把握关键。就是通过时时抓教育,把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把握好易发不廉洁行为的特殊时间段和敏感事项,及时开展针对性教育。二是把握重点工作关键环节,把教育工作贯穿其中。如,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大额度资金的安排使用、涉及实际利益分配的专项工作,等等,都需要统筹考虑对相关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安排,做到超前教育、跟踪教育,确保教育及时有效。

第三,落实“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尊重党员干部的人格权益,关心党员干部的成长,珍惜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和自然生命。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人、理解人,加强与党员干部的平等沟通和思想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反腐倡廉教育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让党员干部易于接受,进而产生心灵共鸣,使廉政建设变成个人思想上的高度自觉和行为上的高度自律。要善于发挥党员干部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使不搞腐败并不只是迫于高压严惩的威慑,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人民赋予权力的珍惜和对自我人格的珍重,让廉洁自律意识真正在党员干部心底扎根。

二是更加注重利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提高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力选树和宣传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有利于弘扬正气,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起到激励和示范的作用,并引导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充分利用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受到深刻警示,切身感受“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提高抵御腐蚀的警惕意识。加强警示教育,要坚持与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紧密结合,把查办一起重大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作为充分发挥办案治本功能的重要方面,使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渗透力。大量事实说明,家庭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也是党员干部保持清廉本色的坚固堡垒。相反,也有不少案例说明,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堕入腐败深渊,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家庭防线不牢,使一些不法分子从家庭成员身上打开缺口,给党员干部套上枷锁,以至于一步步走向了党纪国法的对立面。为此,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在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的同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对干部配偶子女的教育,使干部和配偶子女形成拒腐防变的思想共识,让干部配偶子女做家庭的“廉内助”,构筑抵御腐蚀的家庭防线。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拓展廉洁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渗透力,把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上升为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和形成全社会共识,营造人人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

论反腐倡廉的法治化 篇10

关键词:反腐倡廉,法治化,创新

反腐倡廉是全球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腐败是党和国家肌体上的一颗毒瘤,是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一大祸患。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可见,反腐倡廉是中国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能否从源头上遏制和铲除腐败,不仅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一、新时期权力腐败的法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腐败现象却滋生蔓延,形成了一个腐败高发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腐败现象一度出现蔓延势头,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侵蚀到我们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一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一些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甚至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保护伞,顶风作案,大案串案不断出现。为什么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甚至呈现蔓延趋势?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1]这些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探索腐败高发期的法制成因指明了方向。

1. 封建“人治”观念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滋生腐败。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残余思想上一些党政领导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有的“人治”观念大于“法治”观念,甚至把法律只当成治理百姓的一种工具,导致封建宗法观念、官僚主义、家长制、终身制、特权思想等非常盛行,同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随改革开放而渗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混乱,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思想作风,从而滋生权力腐败。

2. 权力监督制度乏力放任腐败。

中国现行的监督制度滞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权力监督的法律和制度跟不上,对公共权力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尚未完全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从而导致在政治和经济上超越法律制度的特权,权力如果失去法制的约束就会导致滥用,而权力的滥用必须导致腐败,无论是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经济决策、重大工程立项、政府审批行为等,都存在一些隐性规则发生重要作用,行政和司法机关监督常规上每年一度对一府两院提出的工作报告予以审查,质询之外,对其他实际或具体事件的监督方面存在许可失控。实践中的“权钱交易”、“法钱交易”、“贿赂选票”、“有偿新闻”都是监督无力导致的腐败现象。

3. 对腐败行为惩处不力助长腐败。

腐败行为的形成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腐败行为受到惩罚的风险性,即腐败的成本问题。若腐败行为受到惩罚的风险性越小,成本越低,受益越大,则腐败行为的发生率越高。长期以来,中国犯罪率高、定罪率低是一个突出问题,而腐败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和犯罪形式的特殊,实际定罪率更低。这就意味着因腐败犯罪所获取的利益与腐败分子承受的风险反差巨大,在膨胀的贪欲和侥幸心理支配下,一些腐败分子更加猖獗。加之一些地方某些党政领导用主观意志代替法律,出现以言代法、以罚带法、以官抵罪、权钱交易等现象,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反腐倡廉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2]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必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

1. 反腐倡廉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决定反腐倡廉必须法治化。

怎样认清反腐倡廉的形势,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这个问题上,要讲两句话:‘一句是,我们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党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廉洁奉公的。’‘另一句是,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中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些方面还在滋生和蔓延,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感忧虑,迫切希望采取坚持措施加以解决’。”[3]应当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经过整治又有反复,有的仍在蔓延。这项工作的进展也不平衡,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力度不够,对大案要案的查处缓慢,纠正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时松时紧。我们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搞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决不能畏难却步,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现实的紧迫感,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2. 法治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可靠保障。

腐败现象是某些党政干部脱离法治轨道行使权力的表现,是对法治的践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广大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廉政建设的法治化,不仅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巩固和发展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有利于破除“人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克服实践中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最终实现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从而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实现政治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实现反腐倡廉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十七届四全会《决定》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1]可见,在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不断地健全并严格实施规范权力行为的法律制度,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 要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长期和平建设年代,要保持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和革命气节,必须加强教育、加强引导、加强管理。所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于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工夫,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 反腐倡廉的制度化。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1)要将预防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制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政策,出台重大的改革措施,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都要对是否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行论证,做到存利去弊,完善决策,未雨绸缪,预防在先。只有形成一系列反腐败倡廉的政策、措施、规定、章程、条例,才能从制度上做事和遏制腐败现象。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对于刹住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必定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

(2)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度。监督是权力体系相互制约相互限制。就其政治功能而言,是一种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机制,是权力体系自我净化的机制。对于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来说,强化监督更是防止滥用权力的关键所在。无产阶级政党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先进性质,它比其他阶级更能搞好监督工作。但由于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实施民主监督就成为共产党的一个特别艰巨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在全党全民中真正树立民主监督的意识,建立起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1)要健全党内外的监督制度。有效的监督可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可以保证正确地行使行为,而监督必须有制度的保障。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更应接受全党及党外人民群众的监督。这种监督必须具体化、制度化、法制化,否则监督便无法执行。党外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群众团体的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等。党内监督包括党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员之间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之间的监督,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党员对组织、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专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等等。当前,党内监督应落实以下几项制度:报告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个人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另行规定。对不如实报告,干扰或阻挠如实报告的,应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述职述廉制度,中央各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地方各级党委、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届中和换届前一年在规定范围内述职述廉一次。基层党委、纪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的范围述职述廉一次,述职述廉时可以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在届中和换届前的述职述廉后,上一级党组织应当结合当年的年度考核组织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制度,上级党组织应当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发现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主题不符合要求,应当提出明确意见,必要时可以直接确定,认为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责令重新召开;信访处理制度,各级党委、纪委通过信访处理,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及时研究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督促检查,直至妥善处理;巡视制度,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建立巡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巡视组可以根据巡视工作需要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与有关人员谈话,了解和研究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巡视但不处理所巡视地方的具体问题;谈话和诫勉制度,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组织部门负责人,应当不定期与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到的党组(党委)和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谈话,主要了解该地区、该系统、该单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的情况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政勤政的情况,提出建议的要求;舆论监督制度,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询问和质询制度,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有权对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4]。2)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是实行监督的前提,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应当依法定程序公开,建立公职人员个人收入及财产申报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完善控诉举报制度,畅通控诉。举报途径,从法律、制度层面保证控诉举报者的合法权益。3)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内也要形成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3. 反腐倡廉的法律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法律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颁布了许多防范。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遏制腐败。严惩腐败分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抓住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总结实践经验,严格纪律,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对需要修改的,要抓紧修改、完善。要根据新的情况,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3]可见,反腐倡廉的法律化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反腐倡廉立法。目前中国防治腐败在法律上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不配套,防治腐败的法律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差,实施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法律的实施缺乏相关法律配合。尽快制定《国家公职人员个人财产申报法》,它是监督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收入状况的基本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的选任、考核、权利与义务、晋升与降级;制定《信息公开法》,增强公共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使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公众监督,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防止和限制公共权力滥用;制定《新闻法》,规范新闻舆论监督,依法保证新闻监督的真实性、公开性和自由性;制定《举报人保护法》,鼓励举报人举报,保护举报人人身安全,鼓励公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2)依法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法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对违法案件是否从严查处,对腐败分子是否严惩不贷。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重要原因之一是执法不严。必须加大严惩权力腐败者的力度,增大权力腐败者的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腐败行为成本=腐败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法律预期处置的结果,腐败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法律预期处置越重,腐败行为成本就越高。如果成本超过了腐败行为预期可得利益,腐败行为就可能自动中止,因此,必须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对违法违纪条件,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大案要案,要抓住不放,无论牵涉到谁,都应当一查到底,决不能手软。严格按照《党纪处分条例》对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期限、方式和应当办理的相关手续等事项,以及对不按规定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行为如何追究责任的具体规定进行处理。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等问题发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的威力,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4. 通过体制。

机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依靠体制改革创新抑制腐败现象,是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要着重抓住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环节来推进体制创新工作,特别要搞好人事、财政、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从揭发出来的一些案件看,很多钱权交易的腐败行为,都发生在领导干部直接插手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就是需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问题,也必须有公开公正的程序。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的原则,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制度上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的发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党政干部都应按中央确定的标准发放工资。事实说明,党政机关自行“创收”,设“小金库”,弊端甚多。总之,要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具体体制、制度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也要实事求是,有些环节权力过于集中,有些环节权力过于分散,都容易导致腐败现象,要根据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现象的需要,该分散的要分散,该集中的要集中,一切措施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最终以社会效果来检验。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广泛依靠人民群众,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和完善反腐倡廉的法律制度,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坚持从严治标,着力治本。同时,更不能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总结新做法、新经验,我们一定能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一定能跳出“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的周期率,我们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5.

上一篇:地基防水处理技术下一篇:景观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