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2024-05-02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精选十篇)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1

关键词:诚信教育,美德,诚信理念

一、引言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之根本,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在生活中到处都需要诚信。可如今的社会,坑蒙拐骗,人心不古,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给在校的小学生,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耳闻目睹后,也开始深受其害,学会撒谎骗人。所以如何引导孩子们懂得对人诚信,对事负责,知道诚实才可以得到信任,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境育诚”

周围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之下,才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人性化、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诚信教育。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诚信教育”的名人名言,如:邓小平的“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周恩来的“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等,放在校园的过道,路边,草坪中,让校园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可以说话,营造一种诚信教育的氛围,把校园建设成具有导向意义的场所。还有要另外开创一个“诚信教育画栏”用来介绍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介绍诚信的意义和具体要求,还有把学校里诚信的人或事,贴写出来给予表扬,鞭挞有失诚信的人。另外,在班级教室的布置上,以围绕诚信为主题,在班级的黑板报、班训、条幅等等都要体现出诚信,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发放一些电子书,视频光盘等,给同学们学习,观看。还有校园广播站、学校官方网站等大力的宣传诚信话题,播放校园诚信典范故事,也可以把诚信主题编进平时的歌曲里,让同学的传唱。总之,要在校园内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气氛,为“人人讲诚信”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发,行动上受到鼓舞,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

三、寻找生活中的诚信的榜样,“以人育诚”

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向往的人和事,都很喜欢去模仿,所以在学生中寻找榜样是有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学生进行诚信的教育。

首先,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典范。只有教师本身自己讲诚信,守诚信,才可以培养出诚信的学生。因为教师作为小学第一个启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关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风格都很清晰的准确的印在学生的眼里,小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观摩模仿。所以教师不要轻易的许诺,要知道一诺千金的道理,许下了就要去实现,免得在学生心里造成伤害,很多学生喜欢说谎,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失信所导致的结果。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有位教师讲述她去学生家里家访的事,当时她临时有事,但又告诉了学生要到她家,在犹豫之后这位教师最终做出选择,照常家访。在学生的门口她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诚信,她说今天来就一定会来的,你们看,她不是来了嘛”。由此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啊!

其次是充分挖掘同伴的效应。根据心理研究辨明表明,学生在和同伴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对习惯的形成和学习的掌握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在互相学习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足,然后可以及时地自我提醒和改正。如今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都有比较强烈的优秀感,来到这么一个大集体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就会存在着很浓的竞争意识,一旦有某位同学在集体中树立了榜样,其他的学生就会争先超越,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抓住机会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互相超越的行为就会弥漫整个集体,让气氛活跃起来。“诚实守信”这个道理就会逐渐的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记得曾经和孩子们玩过这样一个游戏———《谁是倒霉蛋?》。每个孩子抽个签,谁抽到做上记号的纸条,谁就成了最可怜的倒霉蛋,要接受严厉的惩罚哦。当我把纸条逐一分完后,沉寂了不到半分钟,一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小男生勇敢地站了起来,紧紧拽着那张令人生畏的纸条。我轻声问:“没有人知道是你,你为什么要站起来呀?”小男孩声音不大,但却震撼了每个人的心:“因为要守信用!”结果可想而知,小男孩不但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还得到了一份厚礼———大家由衷的敬佩。从此,班级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弄虚作假的丑陋现象了。这正是榜样的无穷魅力呀!

最后就是把一些名人守信用,讲诚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通过名人的具体故事,使得学生默默接受这种诚信教育。

四、完善学生诚信评价结构,“以评育诚”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小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得需要慢慢的熟悉过程。因此,在诚信教育中,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够长期的坚持诚信的教育。其次,要促使学生自觉的实现诚信的行为,养成守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要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日常行为和各个学期的诚信情况加入到这个评价体系中,这样就可以及时系统地给学生以引导和指正。再次,要给每个同学建立一份人事档案,将每位学生的诚信道德的形成过程记录下来,以利于在教师能够及时地知道每个学生的诚信信息,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纠正和教导。最后,制定诚信奖罚制度,把评估结果和奖罚制度融合起来,通过表扬、奖励、批评等手段,让学生明白是非,坚持诚实守信。这些都是将诚信品质评价机构能够很完整地建立起来,让诚信教育更加的明确和具体的措施。所以学生的诚信评价结构,大大增强了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化,能很好地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其他学科的教学,“以学育诚”

为了把诚信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把诚信跟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因为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容易表现出动态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因此这个时候抓住时机进行诚信教育效果很显著。教师在教学中,不管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里面都包含着很多的诚信题材内容,教师就要善于抓住里面的诚信题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在《思想与社会》的课程中,《诚实守信》这个章节,就是很具体地介绍诚信的含义,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诚信等内容,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听故事《立木为信》,让学生们知道诚信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最后总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然后再往下讲解,《诚实守信》下面的内容。还有语文课程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诚信的题材,它可以让学生们懂得,无论有没有人发现,我们都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六、积极开展课外“诚信”活动,“以乐育诚”

小学生喜欢课外活动,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好好的抓住这个特点给学生开展课外的“诚信”活动,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在道德实践的模糊程度,很准确地设计出形式多样、自由活泼的道德课外活动,寓诚信于实践活动中,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给学生亲身体验诚信的含义,学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其主要的活动方案如下:

1. 调查活动。

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的诚信典型故事,展开“诚信小调查”。例如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以及危害情况,让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体验诚信,认识到诚信不光是人的道德美德,还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原则。

2. 竞赛活动。

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这样的比赛中,从文章中可以感染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强化诚信的意识,同时也可以锻炼语文的写作水平。

3. 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道,走进现实生活中,可以去清理街道,到敬老院献爱心,这些都可以使得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到熏陶。小学生在这样自主的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与喜乐,必会绽放出自己生命诚信的美丽!

七、结语

诚信体现了一个人纯洁的心灵,是个人品德最美好的展现,更是个人生命的灵魂。所以,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刻,是养成一个良好的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时期。同时,诚信教育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的配合,需要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给小学生以榜样。为此,我们呼吁全社会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努力地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培养出诚实守信的祖国花朵。

参考文献

[1]邹新.刍议小学诚信教育[J].学园,2012,(02).

[2]陈光谊.学生诚信品质培养途径略谈[J].小学德育,2009,(04).

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2

郭艳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流传下来一些宏扬诚信美德的故事,像《立木为信》《曾子杀猪》《苏武牧羊》,有很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诚实守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里,诚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新时期人们对“诚信”迫切的呼唤。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位班主任,我十分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尤其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讲故事,进行诚信启蒙。

从学生入学起,我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学生是听着《狼来了》《诚实的孩子》《手捧花盆的孩子》等故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诚实的种子。在生活及学习中,我也时时注意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学生总是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犯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从不轻易下结论,而总是冷静地查明真相,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再下结论。只要学生能诚恳地承认错误,不推脱责任,不说谎话,我总是能给予极大的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更何况是孩子。因此,在我班,学生犯了错误,很少撒谎狡辩,都能较主动地认错。凡事总有例外。偶尔有学生试图掩盖错误,对我说了谎话,我总是非常痛心地对他说:“孩子,你今天对老师说了谎话,知道老师心里是多么难过吗?以后老师还会相信你的话吗?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吗?”看着我的眼睛,听着这样推心置腹的话语,他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哭着承认错误。以生动浅显的故事引导,以真诚的话语沟通,使学生朝着真诚的道路前进。

二、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语文书上的文章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是极好的进行诚信教育的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叫《中彩之后》。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买的彩票中了奖。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是一篇极好的培养学生诚信美德的文章。我从文中母亲说的一句话入手:“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引入故事中的人物,了解作者的家庭背景,理解父亲激烈的内心矛盾,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之所以把汽车还给朋友的原因。学生被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深深感动了,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教材中这一类型的文章还有很多,像《小珊迪》《钓鱼的启示》《我不能失信》等等,都是极好的教育素材。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相信诚实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生长。

三、充分利用班队会,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怎么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通过深思熟虑,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做诚实的好少年”“真正男子汉”等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了错误不可怕,不承认错误才可耻”。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并鼓励学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样的氛围中,诚实守信的美德已经植根于学生心中,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篇3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有关“诚信”的话题一直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在为社会诚信状况欠佳而忧虑的同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大学生,这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群体,而他们身上也的确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人们在呼唤社会诚信的同时,更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而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刻不容缓。

一、对“诚信”含义的理解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义包含“诚”与“信”两个方面。“诚”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映,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是“诚”对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信”是道德主体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是“信”对道德主体的外在规范。

“诚”与“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道德精神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外在表现。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而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不折不扣地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够“外信于人”。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更是一项需要亟待加强并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尽管学校对作弊有着严厉的处分规定,但个别学生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手段作弊,更有甚者在少数学生中还流传着诸如“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高招”“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等顺口溜。并且,作弊的手段也从原来的偷看书本、夹带纸条等向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升级”。在沈阳某高校卫生间里赫然张贴着“卖无线耳机”的广告,而且一些如“枪手替人考试”等的小招贴甚至已经贴到了学校宣传栏上。考试作弊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术诚信缺失。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腐败事件屡见不鲜,成为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教育几乎都要求毕业生提交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一些学生却简单地认为“文章就是搜索、复制和粘贴的过程”。论文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抄袭成风、剽窃作假等现象频频出现,代写论文也迅速成为个别人逃避踏实的学术研究和另一些人赚钱的手段。这些问题和现象,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3.工作简历注水作假。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动起歪脑筋。他们在求职简历中篡改成绩,冒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伪造各种证书、奖状,希望以此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重用,谋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在沈阳市的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几乎所有来应聘的学生都写着自己是班干部,更让人费解的是,同一所高校、同一班级,居然出现10个班长,后经学校证实,其中只有一位是班长,而其余都是学生做简历时随意填写的。

4.人际交往中失信。高校个别学生中还存在以生活困难等为理由向同学甚至老师借钱的现象,可到快毕业时也不归还。但他们并不是没钱,而且经常出现在网吧、游戏厅、歌厅、饭店等场所。笔者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就曾有过亲身经历。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影响很坏,欺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

三、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

1.社会风气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性,道德取向也呈现多元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个人私欲也在逐渐膨胀,受利益的驱使而不择手段,以致社会上不诚信现象,诸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比比皆是。然而社会诚信机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遏制这些行为,又使真正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吃亏受骗、蒙受损失和遭到不公正待遇,以致社会风气不正,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大环境中伴随道德取向多元化而出现的种种践踏诚信道德的行为,在客观上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提供了示范作用。

2.家庭教育因素。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影响,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常常忽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考名牌大学等,而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违背诚信的行为往往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形成错误、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有,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学校教育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成绩好,在各项比赛中获了奖,拿到名次,在校期间可谓一路绿灯,入党、评优等各个方面都给予照顾,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品行考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教育者只管“教”而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教育要既管“知”又管“行”,使“知”“行”合一。另外,高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而具体对学生操行考评缺乏系统性的考评体系和机制,这也给学生诚信建设带来一定障碍。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有时也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切合学生实际,缺乏深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4.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7~25岁之间,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虽然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面对利益诱惑,不能摆正心态。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诚信缺失的内在根源。

四、加强诚信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诚信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可谓是无声无息和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在全社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做诚信”的道德风尚。要借助国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弘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状况,努力提高公众诚信意识。

2.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机制。社会中一些不诚信的歪风邪气的肆意流窜,一方面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备,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造成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约。因此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例如: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实施个人用户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记载用户的信用记录,在各行各业中首开诚信评价的先河。

3.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记录统计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诚信表现,与学生的学籍档案结合起来,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对那些缺乏诚信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有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学生的诚信教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要重点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要结合诚信道德的实际,注意教育生活化,避免空洞说教,适时开展主题座谈和讨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注意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际,不能局限于课堂,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通过对国家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和因不讲诚信而失去市场的企业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另外,还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而要把中国传统中的人格诚信与西方的法理诚信结合起来。

5.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養学生诚信习惯。教师是教育学生诚信的教育者,教师的诚信行为是促进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我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要积极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者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表率。特别是导师和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机会最多,要充分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从而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6.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学生诚信。诚信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自律”,同时也需要“他律”。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学校的诚信形象和权威性。在诚信问题上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对考试作弊、伪造学历等不诚信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给予激励和褒奖,并作为评优、推荐入党、就业推荐等的重要条件和标准。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诚信榜样,更有代表性,更具说服力,更能够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直观形象性、目标指向性和非强制性。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宣传栏等窗口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诚信的社会意义,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校风、学风,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从而营造出诚信的社会风气、诚信的家庭环境和诚信的校园氛围。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诚信校园、诚信社会已经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穆文涛,赵维莉,杨威.诚信:大学生人生中的基石N].都市青年报,2005-12-12(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编写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35-152.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中发[2001]15号文件.

[5]张文武.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特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4-176.

[6]李军法.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06,(2):102-104.

[7]胡建强,刘建佳.诚信的现代意义和大学生诚信教育[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111-113.

作者简介:刘纪刚(1980-),男,辽宁海城人,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党支部书记,中级职称,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4

一、坚持家校联合

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能只依靠学校的教育,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使对学生诚信思想的培养教育保持连贯一致。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携手合作,确保教育到位。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动向,这样既可以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瞒着父母,仿照父母笔迹签字,如果老师和家长之间很少联系,学生的不诚实行为必定会瞒天过海。更糟糕的是,小学生会因为瞒过了家长和老师而沾沾自喜,并养成不诚实的坏习惯。另外,班主任还应该在与家长的联系过程中,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诚信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多教授他们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以提高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教育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局面。学生终日在校园中,与社会接触太少,不了解国情、民情,对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也因此对许多现象和问题产生困惑。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开阔视野,增强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格言或事迹,寻找相关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如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拍摄照片,举办诚信专题图片展,让学生从寻找、发掘、整理和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诚信的电视节目或影片,观看前做准备性谈话,观看后组织观后感大讨论,或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鼓励学生写“诚信日记”,对自己诚实守信的行为进行记录,并挑选合适时机组织主题班会,对事迹典型的学生进行“佩戴小红花”“颁发奖状”等方式的表扬与鼓励。实践表明,以活动促进教育既是通过集体教育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

教师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观察和注意之中,并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楷模的作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待每位学生,都要教之以行、服之以德、育之以情,要用爱心和真诚去感染学生,用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用自身的一贯诚信来为人师表。要从琐碎零星的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什么时候召开班会,哪一天进行测验,什么时间家访,都要准时兑现,不能违背承诺,不能失信于学生。要做到言出必行,决不能给学生留下“老师说话不算数、不靠谱”的印象。

四、在课堂上加强引导

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半时间都在上课。立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上,每一名教师都要注意克服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陈旧观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教材中可进行道德教育的素材,并进行充分引导。例如,在讲解传统课文《狼来了》一课时,在给学生讲解撒谎的危害的同时,可以让他们联系实际谈感受,大家进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其他学科中涉及有关诚信行为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强调诚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此不断给学生以提示,强化他们的诚信思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提高进行诚信教育的意识,不断给学生关于诚信的心理暗示。另外,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启迪。例如,举行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形式可以是课本剧、讲故事、表演节目等;利用黑板报介绍一些名人轶事,如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勇于承认的故事;在“学习园地”里刊登报刊文摘上的相关报道。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应如何择友、如何交往,等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小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抓紧、抓严小学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形势的严峻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把握诚信教育观念,遵循小学生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地进行诚信教育,力求取得实效。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一个诚信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构建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邓永鸿.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校教育管理研究,2010(21)

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报告 篇5

序言:

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班在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从2009年11月至12月,在我们班开始了关于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基本情况叙述:

一、活动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途径与方法: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

——“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学生城信公约》等。

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收获与体会:

随着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来,学生的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

通过本次活动首先解决了学生“心目不一”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能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问题与建议:

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今后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学校和社区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验诚信的可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

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

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

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谈谈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6

开展诚信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通过有效的措施途径对学生进行知恩、诚信、报恩教育,使中职学生做到言而有信,报恩于行。

一、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意识成为中国传统的价值信念与基本文化立场,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诚信教育,是当代中职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二、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前,国人中诚信意识的缺失比较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和关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诚信;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诚信意识在逐渐淡化。

诚信氛围缺乏,深层的根源在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诚信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家庭极少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是诚信意识淡化的重要因素。在家里,父母视“上重点、读名牌”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诚信教育。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这严重扭曲了孩子的正常心理。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是诚信意识淡化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标尺,教师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应试教育使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

社会舆论宣传教育不够,是诚信氛围缺乏的深层因素。当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这些年来公共舆论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诚信文化方面宣传教育的不够;加之社会上过分强调竞争,人们普遍关注自我,导致不诚信甚至欺诈现象大量存在,因此造成当前社会环境下诚信意识缺失。

三、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学校要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中职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的高贵之所在。拒绝诚信,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

令人遗憾的是,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在许多人身上缺失了,感激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不但不讲究诚信,反而圆滑世故甚至以此为荣。

诚信教育是全社会的一个问题,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希望工程”,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这项工作仅靠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它是社会和谐的营养剂,应该成为社会的必修课;诚信教育更需要补课,让他们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所以对中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四、诚信教育的途径

开展诚信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诚信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加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学生是主体。诚信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诚信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诚信的行为。

1.思想教育入手。以“八荣八耻”为切入点,切实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提升中职学生诚信意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从小事抓起。诚信教育不要好高务远,提倡中职学生做“小事”,从学生主动擦黑板,清扫寝室,节俭朴素,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等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

3.融入教学管理。诚信教育无处不在,将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诚信。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诚信,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诚信于行。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用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多场合的正面教育、事迹感染和氛围影响。思想政治者积极引导,让学生知恩在心,诚信重行,使其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

5.家庭补上诚信教育课。“百善孝为先”,诚信父母是做人之本。家长也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在假日里让他们帮父母做些家务,算算他们成长所花费的经济帐,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辛劳,父母要补上诚信教育这一课。

6.搭建诚信教育的载体。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校园活动中,开展诚信专题教育;组织特色诚信活动;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开通心理情感热线;搞好特定节日的诚信教育等。

7.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家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的行动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诚信意识化为行动。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7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状况

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来讲是好的、积极向上的, 在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存在着诚信道德缺失现象, 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 学习和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要学有所成, 就必须严谨、踏实、认真。但是, 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认真, 学习态度不端正, 经常以生病等为由缺课逃课, 遇到作业就抄袭, 一到考试就作弊, 写毕业论文就剽窃, 而且还有部分学生找人替考, 表现出严重的诚信缺失。

2. 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诚信缺失。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背弃诚信。主要表现在:欺瞒师长、同学, 伪造各种证件以骗取利益;在“选优评奖”中弄虚作假, 拉选票;在网络上编造虚假事实, 骗取他人信任;偷窃同学和公共的财物;有的甚至由不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 发展到进行高科技犯罪。

3. 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规范, 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表现为:过于浮躁, 急功近利, 互不信任, 互相猜忌, 说谎欺骗, 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非诚信行为等。这些问题表明:在当前强化大学生诚信认知, 增强大学生诚信情感和意志, 建立起诚信习惯, 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4.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贷款不还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守诚信的突出表现, 部分学生不按贷款合同还贷, 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 使银行对大学生最终的还贷行为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信心, 还会因为少数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使得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资助。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 而是有着社会大环境和高校教育等多层次的原因[2]。

第一是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改革开放, 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随着价值观念的转化和利益杠杆的作用, 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 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3]。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 以是否有利于自我为尺度, 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可以以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

第二是受西方思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 一些人对中华民族原有的道德、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有的人为了自我目的放弃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

第三是受高校诚信教育缺失的影响。首先, 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轻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高校的素质教育提倡以德育为首位,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长期以来, 高校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 但在内容上偏重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强调学生政治上的进步, 放松对诚信的教育。其次, 缺乏有效的诚信教育方法。目前高校的教育方法, 常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教育, 或把德育教育当做知识传授, 忽视情感教育。陈旧呆板的教育手段缺乏新意,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要求。即便开展诚信教育, 也常常由于缺乏吸引力、说服力, 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同时, 高校管理上缺乏教育与惩罚并重的有效机制。对不守诚信的大学生不能给予有效的制裁和惩处, 对守诚信的学生难以给予利益上的保护, 客观上为不守诚信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导致部分大学生利用学校管理上的漏洞背离诚信。

第四, 家庭诚信教育偏颇。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摇篮。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 其道德、人格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社会化的效果。由于各种原因, 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一方面, 接受高等教育是当今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唯一期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有较高的期望, 认为学习好是主要的, 品德好是次要的, 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关心甚少, 很容易把获得实惠作为个人的价值准则来影响子女, 这无疑会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另一方面, 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因素在家庭中被无意淡化, 使得在许多情况下部分家长自身道德判断出现困难, 对德育内容的真理性心存疑虑, 在面临着道德两难问题时, 选择了利而背弃了诚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的诚信滑坡留下空间。

第五, 个人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薄弱, 没有能够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从而不能用做人做事应遵守的道德底线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 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个人名利, 极少考虑社会责任, 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的事。

三、建立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首先, 诚信档案的建立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说教落实到了具体的实践中, 通过加大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力度来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 将守信用、重承诺的意识内化成为其具体行动[4]。通过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具有教育和指导功能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把大学生入学至毕业期间个人信用承诺履行情况以诚信记录形式保存下来, 形成诚信档案。一方面, 可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奖惩、助学贷款、公益活动的参考, 为高校加强学生考评、奖学金评定和勤工助学及贷款发放的管理提供依据, 从而对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约束, 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自我提高道德修养、自觉履行诚信义务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 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 借助高校网络和学生就业推荐向社会公开大学生的诚信信息, 方便了用人单位对学生诚信品质的考核, 使用人单位在选拔合适人才时, 减少诚信调查环节, 节省费用, 降低用人风险, 使那些诚信品质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至于那些诚信记录不佳的人也会从就业活动中吸取教训, 转而重视自身诚信品质的培养。

其次, 诚信档案的建立大大推动了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使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保证了高校诚信教育更具规范性、延续性和有效性。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刚开始没有形成规范的、固定的诚信教育机制, 未被纳入学校正规的管理体系中。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高校诚信教育管理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在诚信档案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利用的过程中,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及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大学生诚信档案利用反馈机制得以不断补充和发展, 各项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而高校诚信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使诚信教育切切实实地融入学校许多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中[5]。作为大学生今后人生中的一份重要档案材料的诚信档案, 要保证其内容真实完整、具体详尽, 必须以一套科学、合理、公平、操作性强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只有在可靠的制度保证和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下, 高校诚信教育才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凸显。

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应加强制度建设, 这是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基础。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制定一套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 使道德教育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诚信档案与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评议结合起来, 与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助学金制度结合起来, 以推动学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其次, 应保证诚信档案的收集与使用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不能受到侵害。在建立诚信档案时, 不能侵犯学生个人隐私, 不能侮辱学生人格, 不能歪曲学生的社会形象。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诚信档案的效益, 帮助学生坚定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 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的自主、自律意识。

第三, 保持诚信档案内容的客观性。归档材料的主体部分应是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客观记录, 对档案记载的内容要进行核实, 尽可能地收录能够印证学生诚信行为的原始材料。档案记录的材料应有记录人的签名, 以示责任, 以备查证。档案只如实记录信用现象, 一般不需进行道德评判。

参考文献

[1]梁守英.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1) .

[2]溺金洪.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其对策Ⅱ[J].安徽教育, 2002 (1) .

[3]陈晖, 于淑萍.大学生诚信危机剖析[J].大连大学学报, 2005 (1) :97-98.

[4]沈祖芸.大学生应成为实践诚信的表率[N].中国教育报, 2002.

多举措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8

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扎根于大部分民众的心中, 但也有一部分人却把它丢失殆尽。目前, 诚信问题在我国显得非常突出, 假烟、假酒、假种子、假荣誉、假文凭……社会生活中假冒伪劣的东西比比皆是。

面对家长们对社会诚信流失的无奈摇头, 面对学生们纯洁的心灵受到失信行为的不良诱导,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诚信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鼓足了干劲。但与此同时, 一种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观念也悄然而生,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很多违背道德准则、违反法律的事情。一些家长认为要是再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话, 孩子一旦走上社会非吃亏不可。出于这种心理, 他们情不自禁地教孩子去说谎, 去逃避责任。如当孩子损坏公共财物时, 若是无人发现, 他们则会领着孩子溜之大吉;当孩子捡到东西时, 他们则让孩子据为己有……家长的这些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使得孩子从小就不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而学校则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但由于每堂课的任务不一, 针对“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很多, 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一般又是空洞的说教, 再加之学生受社会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影响, 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在学校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一些学生会为自己不做作业而编出种种理由;考试时, 他们会偷偷抄袭他人试卷答案;捡到钱, 他们会若无其事地放入自己的口袋;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 他们会偷偷地修改成绩单上的分数……学生太多不讲诚信的行为令我们痛心。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义不容辞。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以身作则, 亲身示范。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言出必行, 言必有信,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要不做, 通过身体力行教育学生, 为学生树立榜样。

2. 从学生身边发掘诚信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小曼曾说过:“生活中时时有德育, 校园内处处有德育。”学生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有关诚信的事件可以加深他们对诚信内涵的理解, 也可以使他们在形成诚信品格时感受更加真切。教师要善于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诚信事件做教育文章。

3. 把诚信教育与一些具体活动结合起来来引导学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诚信做人,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活动来引导学生。如在学习《中学生守则》时, 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些条款告诉学生, 如何做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 也可结合每年3月15日开展的“说说身边打假事”的活动与学生一起畅谈诚信的重要性。总之, 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说教, 它只有通过与其他活动结合, 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4.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势力显得过于单薄。而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让家长也身体力行, 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同时, 教师可在社会相关人士的积极配合下, 给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生活中讲求诚信的典型事迹, 并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批判社会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 从而让学生明辨是非, 提高自身诚信意识。

5. 改变传统的说理教育方式。

教师单一的说理教育显得枯燥乏味, 说多了会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改变这种空洞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 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不是锤的敲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定会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探析 篇9

近几年高校频频发生不讲诚信行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谎报自己的大学成绩和大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 购买一些假的资格证书和荣誉证书;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学生社团请客送礼……各种违背大学生基本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必需而且必要的, 于学生本人、班级、学校、国家、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 [1]诚信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德、智、技、群、体、美六育并重, 全面开发人的智力, 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多功能人才”。[2]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 满足社会需要并且具备全面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 教育能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但是当前的诚信教育本身在认识和具体操作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诚信教育当成了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 而诚信教育沦落为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最终教育目的。也有一部分人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只看到教育的内化作用, 认为诚信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手段, 而推崇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 主张诚信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性本恶, 人本身不会主动向善, 只有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否定性的负面评价和惩罚时, 人才会主动规避自己行为, 向着诚信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进行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 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 他们被认为是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一代、自信的一代和娱乐的一代, 但是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脆弱, 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消费观念强烈, 内心空虚等

1. 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担任教育总长时说:“所谓健全的人格, 内分四育 (一) 体育, (二) 智育, (三) 德育, (四) 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 不可放松一项的。”[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德育应该是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但是部分学校往往只把眼光放在学生在校期间拿到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 是否过了大学英语3级、4级或者6级, 以及就业率是多少等方面可以看得见、可以用具体数字来量化的东西。这种功利化办学思路必然导致学生弱化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2. 建立一套系统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

如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记录, 对学生的家庭人员组成, 家庭经济状况, 考试情况, 奖学金的评定, 学生干部竞选等方面进行记录。对于那些讲诚信的学生要有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比如在学生干部推荐、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条件。而那些不守信用的学生应该到相应的教育和惩罚。

3. 坚持诚信教育常态化。

诚信教育是长期而持久的教育,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诚信教育不是背诵一首诗, 也不是学习运用一个数学公式, 而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教育。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能力上需要提高, 而且在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需要提高。诚信教育不是一次演讲, 一场比赛, 一次主题班会, 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4. 坚持诚信教育的阶段性和系统性培养。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宏观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性格特征, 还要对他们在诚信方面的总体趋势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把握, 同时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三年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科学的研究, 再据此制订适宜的教育方案。

5. 坚持诚信教育的具体化和有效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接受较慢, 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说教, 努力让诚信教育具象化和表象化。诚信教育不需要高深的宏观理论, 一件小事, 一句话, 一个榜样就足以让学生学到如何“当老实人, 说老实话, 做老实事”, 让他们明白“一言九鼎”、“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道理。在诚信教育的微观操作层面上应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迟到不作弊,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和同学坦诚相处, 不撒谎, 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6. 坚持诚信教育与智育, 体育与美育等融合。

诚信教育不应该被当成一种单一独立的教育形式, 其具有渗透性和普遍性。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同样可以把诚信教育引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同时接受诚信教育。

7. 坚持典型模范在诚信教育的引领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 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诚信教育过程中, 与其采用抽象的说教, 不如采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进行教育。因为他们会发现这些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榜样, 是生动的可感知到的榜样, 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中的榜样对学生更有震撼力和感召力, 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生活中有这样的诚信榜样, 他们能够在和自己相似的环境中做到诚实守信, 那自己也是能够做到的, 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地向诚实守信的同学学习, 用后者的做事标准来规约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自发走向自觉。这样就会有效地和持久地阻止他们做一些不诚信的事情, 甚至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一样。[4]

诚信教育的水平是检验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应该是整个大学教育的核心所在。不断思考、实践、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 不断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思想, 实践新举措, 培养合格的、有修养、讲诚信的现代大学生是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J].伦理学研究, 2004, (3) .

[2]刘道玉.关于我国新的教育方针的思考[M].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212.

[3]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259.

教育浅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10

1、历史因素

“诚信”丰富的伦理内涵, 是在中华民族共同繁衍, 劳动创造中沉淀而成的。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 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颗心”、“老实人易吃亏”等“世袭”观念的残余影响, 导致中学生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 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体制的影响。当代社会建立在广泛的经济活动和浓烈的商业化基础之上, 物质利益日益变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这对尽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发达程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 商业盈利原则的普泛化对人类崇高的道德价值和纯洁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3、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目前, 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 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 或把德育教育当做知识传输, 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的等同, 忽视情感教育。试想淡化情感教育, 又怎会有诚信呢?

在德育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存在大量的形式主义。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 往往只跟形式, 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搞些空对空的活动, 学生根本就不懂为什么这么做。可想而知, 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4、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 只要高分, 进名校, 其他都是次要的, 甚至是可以忽视的。因此, 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 而忽视对他们思想品质的教育, 对子女平时不诚实的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不少中学生出现打骂、残害父母、中学生之间相互残杀等严重后果。

“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 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 以便在受教育者心身上, 养成教育者所以希望的品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从家长、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

1、从学校方面看:首先要统一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学校诚信道德建设是通过各科教学, 班主任工作, 课外活动、团队组织等多种途径进行的。各种教育作用和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因此, 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统一领导, 统一部署, 互通消息, 定期讨论, 研究学生情况。而要保持各方面教育力量影响的一致性, 最重要的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校领导、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率先垂范, 做好表率。只有这样, 才不会失信于学生,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从家庭方面看:家庭是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诚信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 需要后天不断的教育, 加上自己切实的践行才能获得。家长的文化水平, 思想修养, 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都是影响子女的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 父母要以身作则, 身教大于言教。只有家长诚以处事, 信以持家, 才会使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下, 我们的家长对子女不可能不爱, 对子女的未来发展不可谓不关心, 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对自身的人格修养却忽略了。有的家长的各种不良习性, 各种勾心斗角, 损人利己的恶劣勾当, 在子女的眼皮底下演绎, 子女耳濡目染。所以, 父母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都会不可避免的在子女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诚信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行为, 而应该首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从社会方面看:社会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大熔炉, 对学生的诚信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社会现实, 即使看起来相当稳定, 也不会是纯而又纯的。教育者应该采取“开放政策”, 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对社会上一些不健康地东西,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别真伪, 增强学生的免疫力。社会上的大众传媒也应采取正面引导, 健康教育, 褒贬分明。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诚信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侧重于实事求是, 信守承诺。但在经济全球化, 网络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客观上要求我们突破常规, 反对僵化的模式, 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诚信和创新的关系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真正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 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为此, 一方面, 我们要教育学生光明磊落, 实事求是, 言行一致;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参加和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要勇于突破常规, 不断创新, 做到“不犯规, 也不犯傻”。

上一篇:风险控制对策下一篇:《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