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2024-05-06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精选十篇)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1

关键词:班主任,兴德之本,多点联动,突出实效,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教师, 兴教之本, 发展之根。班主任, 兴德之本, 发展之魂。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一直以来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 我们把“真实、整合、传承、提升”作为班主任培养的核心理念, 把“开展自己的培训, 解决自己的问题, 亲历自己的成长, 促进自己的提高”作为培养目的, 采取多点联动 (“以科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点, 以系列培训为成长点、以班集体建设为提升点、以课题研究为辐射点、以展示交流为升华点) , 突出实效, 全面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一、以科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点

科学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可以对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起到方向引导作用, 可以让班主任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整体素质会得到快速提高。我们坚持“从起点看提高, 从基础看进步, 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原则, 改革学校班主任评价工作, 从周红旗班评比——月红旗班评比——年星级班主任评比, 建立系列化、科学化、实效化的新评价体系。把评价作为奖励、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调动全体班主任育人积极性, 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二、以系列培训为成长点

结合德育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学校工作实际, 定期与随机相结合, 以师德规范为核心, 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口, 加强班主任建设。利用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风采大赛”理论测试, “班级管理金点子”为主题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论坛、论文交流会、博客网上培训、班主任博客群等校本培训形式, 引导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优化工作方法。定期举行全体班主班级管理中突发事件处理优秀案例评比, 采取全员参与、分组评比、分级核定成绩的形式, 提高班主任应急处理能力, 以推动班主任综合素质及班级管理能力。同时为做到培训系列化, 对班主任手册进行规范, 将德育工作的各项内容融到一本中, 做到一册在手百事皆有据可依。

三、以班集体建设为提升点

坚持“以师为本, 以生为本, 以班为本”的原则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师生们首先根据本班特点共同设立了特色文化主题。然后, 以此为核心, 依托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共同设计了个性鲜明的班名、班徽、班风、班级园地, 有的班级还设计了班歌、班报, 班级形象大使等, 氛围浓郁, 成果喜人, 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富有教育实效的班风学风, 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健康快车班”、“爱心班”、“劳动小能手”班、“礼仪班”、“自理班”、“孝行天下”班、“责任心”班、“英雄班”、“德艺双馨班”、“诚信”班等;举行“最美班级评比”、“班级文化建设展”、教育故事评选、案例评选及班级文化成果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使广大班主任逐渐摒弃了“自上而下, 你说我听”的被动型工作模式,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自身的育人理念、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梳理和总结, 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育人之路。

四、以课题研究为辐射点

多年来, 学校有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优良的科研传统, 并一直把科研工作当作学校的特色工作来规划和落实。在班主任的培养上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要求人人有课题, 人人参与研究, 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十一五”期间, 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小学分年级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深化研究》。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有机联系”为特点构建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十二五”课题研究伊始, 我们又承担了国家重点规划课题《新时期德育途径及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以此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 使学校全面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 做到时时事事处处皆德育的立体化的德育管理体系,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五、以展示交流为升华点

经验交流、成果分享是德育校本研究的应有品性, 也是德育校本研究的必然环节, 通过班主任论坛、班 (队) 会观摩活动、及“养成教育之我见”德育沙龙、班主任、班级博客群等形式为班主任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让班主任在尊重中交流, 在虚心中吸纳, 在碰撞中领悟, 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体验互动交流的灵感迸发。最具典型的交流就是学校针对“养成教育”这一“老生常谈”的内容, 以“提高标准、形成习惯, 打造特色”为主题, 引导广大教主任深入思考, 开拓思路, 广泛交流, 总结出确有实效、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及举措。由于我们尊重不同意见, 充分肯定班主任的创新性见解, 使得班主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得到肯定。

注重组织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篇2

名度和影响力。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是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领导机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理论学习是一切素质教育的根本。我委继续深入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经常利用主委办公会议和全委会组织、引导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学习多党合作和党派历史及章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常开展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引导成员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理顺情绪,增强信心。我委作为县级基层组织,班子领导绝大多数为兼职的,他们既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又要对民主党派的会务工作进行研究、决策和部署。三年来,我委争取、创造机会,让班子领导到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州党校和**党校参加各类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班子领导的理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升华人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逐步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目前,第四届主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讲究团结,提倡奉献,相互尊重,平等议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议事局面。

这一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关爱党员,以“情”感人,多种形式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一是节日的慰问。每逢重阳节和春节,市委会都从有限的经费中安排召开座谈会,让老党员有相聚的机会。班子领导还一起到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家中慰问,送一份关爱。二是患病时的探望。凡是患病的党员,班子领导都亲自探望,给党员送一份安慰。三是去世时的告别。对去世的党员,班子领导都一起上门吊唁,并参加遗体告别,这既是对逝者灵魂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重大安慰。四是关心党员的困难。党员子女学习和家属患病求医等方面困难,只要有向市委会求助的,我们都给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情”感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调动了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领导班子在党员中树立了形象,凝聚力增强了,影响力也扩大了。我委向委员、支部主任布置的参政议政任务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两年来,我委集体提案不仅数量上增多了,质量更是上了一大台阶,受到了**市政协的高度赞扬,部分提案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到落实。这与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是分不开的。

二是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力度。

加强后备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是确保后备干部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委十分注重加强对后备干部进行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教育,进行党史和与我党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报告会、培训会、学习班和座谈会,帮助后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尽快成熟。,对一些经过培养锻炼且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积极向有关方面推荐,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换届时,我委在人事协商中,注重安排一批后备干部。如本届委员会中,新任主委1人,新任副主委3人,新任委员14人。二是在市各级人大、政协换届前,主动与中共**市委统战部协商,争取在人事推荐工作中多安排后备干部。由于名额有限,对一时尚未进入班子和政治的安排,但确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我委将他们安排在基层支部和六个工委会中继续培养,为他们搭台铺路压担子,提供在党内发挥作用的机会,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后备干部队伍中大多是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的被列为党外干部培养对象,有的被选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他们是我党的“形象代言人”。随着参政党历史责任的增强和参政议政领域的不断拓宽,对民主党派干部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委在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中,学习上提倡求真、求实、求新、求深;在参政议政工作中要求有责任感,有质量、有水平、有独到见解;在各种会议的发言时强调要认真准备,言之有物,出真知灼见。

三是严把组织发展关。

提升整体素质 突破美术教学极限 篇3

关键词 美术 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1)“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对少儿的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于低年级儿童刚接触美术知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把生活的东西扩大化、创新化,把自己的情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小动物盖房子》正是集观察、情感、创新一体,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吸引小朋友,以悬念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解答。把生活中常见的房子,常见的事物,如苹果、橘子、香蕉、西瓜、蘑菇等等。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少儿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善于发现和激发孩子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演奏和描绘。

(2)低年级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能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采用悬念引新、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意识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它推动着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而这其中创造能力的产生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闪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教师为学生种下创造性思维的种子,将来必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新课改中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当我们问这个世界是谁创造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独立的人创造的,是有独立思维的人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在《美丽的铅笔头》中,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怎样做的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制作一个有个性的铅笔头。在发散思路上,要求学生们想象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又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装饰品来,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

(3)低年级美术教育集德、智、体、美、劳和创新精神等综合一体,体现了整体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或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舞蹈、文学诗歌、数学、自然及朗诵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他们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教学通过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们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在玩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在创新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导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行为美、心灵美。教师是美的创造者,我们要用心去感悟、去表现,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在艺术活动中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愉快充满幻想的艺术教学中,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美好生存。

(5)在整体素质教育中情感教学是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在每一课中无不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小鸟找家》中,我创造情景故事,结合小朋友的亲身体会,在主题表现上注重情感教学在本课中的运用,以体现人文性。我问“ 小鸟如何找家?”结论多样,它可以借用“蜡烛、手电、灯笼、月亮、星星或车灯的光……”来照亮。“联系自己好好想想我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小鸟的心情、它妈妈的心情又怎样?”既教育小朋友要热爱家园、保护生态平衡,更要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并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这种优良品质,很自然的把这节课的重难点连接起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具有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育面临着新的转折,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力和创造力。低年级美术教育在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基础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需要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视。

情注关爱教育, 提升整体素质 篇4

一、确立专项课题, 提高关爱教育的科学性

我园早在2002年就参与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研究活动, “十一五”期间, 我们继续参与“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并进一步分析本园实际, 以“在情境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教育的研究”为题, 申报了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立项课题, 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制度, 每次都重点围绕习惯养成、关爱教育等品德教育内容, 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我们邀请专家教授指导研究。在2006年12月开题论证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淑、张慧和、孔起英亲临我园, 观看了两位教师的教学, 指导我们修改研究方案。在2008年10月中期汇报交流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淑、孔起英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晖亲临我园听了三位教师的研究课, 检查研究情况, 提出后期研究要求, 确保了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关爱他人教育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要求教师把关爱他人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对幼儿的情感行为、礼貌行为、卫生习惯等进行及时评价并认真书写教育笔记, 每月一次检查评比。每学期还围绕关爱他人和习惯养成开展一次“优质德育课”评比, 将评选出来的优课报总课题组参加比赛, 近三年有如“你让我, 我让你”等三十多个德育活动获江苏省实验区优质德育课一、二、三等奖。

二、优化园内环境, 追求关爱教育氛围的人文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有追随孩子的兴趣, 才能使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在这片属于孩子的领地里, 我们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 精心布置, 充分体现自然性。

首先, 我们不断加大投入, 重新为幼儿购置了三组大型玩具及中、小型玩具, 改造了幼儿活动室, 更换了桌椅, 铺设了两块塑胶操场, 对室内外地面进行了翻新, 新建了围墙和大门, 整修了绿化带等, 精心营造了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全、健康、文明、清洁的生活环境, 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 为实施关爱他人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 我们还从细微处入手, 创设隐形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布置了墙壁文化, 根据关爱教育的内容, 在走廊墙壁上张贴了许多幅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的关爱儿歌, 并配以精美的图画, 让孩子们置身于童话般的生活环境, 时刻提示幼儿从点滴小事中感受爱的教育, 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学习等习惯。教师要做到从细微处着想, 从小事中育人, 从言行中培养,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不仅学会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 也会将这种关爱之情奉献给自己的家人、同伴和老师等。

三、拓展活动形式, 体现关爱教育内容的立体化

1. 组织角色游戏, 创设幼儿关爱他人的情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天生好奇、爱模仿, 我们各班就在游戏中开展关爱活动。如玩角色游戏娃娃家时“妈妈生病了”, 启发幼儿学会照顾妈妈:抚摩妈妈的酸痛之处, 说话轻声细语, 和妈妈聊天, 给妈妈端茶拿药等等;游戏小医院, 启发幼儿如何关心、帮助病人;游戏美食店启发幼儿如何服务他人, 学会为特殊人群 (老人、残疾人) 着想。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通过童话故事“小鸡和小鸭”“三只小猪”“司马光砸缸”“三只蝴蝶”等学习和表演, 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感染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2. 通过主题活动, 强化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学习经验, 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不同年龄班开展了许多个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动眼、动嘴、动脑、动手等多种手段, 使幼儿实现从感官认识到情感意识再到行动表现上的转变。

3. 凭借节日交往, 唤起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其中都蕴含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教育时, 结合节日, 创设情景, 设计过节方案, 通过节日主题庆祝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让幼儿在体验节日愉快气氛的同时, 萌发关爱父母、关爱老人、关爱同伴等积极的情感。

4. 联系真实的生活, 规范幼儿关爱他人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关爱教育, 这些真实的情境使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不断得到激发和强化。

(1) 点名活动。每天的晨间活动之后, 各班老师都要和幼儿一起进行点名活动, 让幼儿发现“今天谁没来, 为什么没来?”猜测并打电话, 对生病住院的幼儿, 老师和部分幼儿代表前去探望, 激发幼儿的关爱之情。

(2) 进餐和午睡活动。进餐时, 让吃得快的幼儿喂吃得慢的孩子, 吃完饭后相互擦嘴;午睡时, 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对方进行脱衣穿衣等活动;帮流鼻涕的小朋友送餐巾纸等。这样既增进了孩子间的友情, 又让孩子们关心他人情感和行为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3) 社会活动。每次春游、秋游及全园性地参观超市、武警中队等社会活动, 都让一个大班孩子和一个小班孩子手拉手一起走, 在大带小活动中, 大孩子能很好地照顾小孩子, 沿途不断地关心小孩子。

(4) 生活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帮助保育员老师擦桌、洗茶杯;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剥毛豆和蚕豆、摘豆角等, 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别人。

(5) 社会公益活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也是最好的教育情境, 如2007年9月刚开学不久, 园长得知中四班钟颖小朋友的妈妈得了癌症, 家中负债累累, 无钱支付医药费, 于是向全园发出倡议, 幼儿纷纷捐款。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期间, 全园幼儿响应幼儿园的倡议, 又向灾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捐款。每年的助残日幼儿都能主动捐款, 这些特定情境养成了幼儿关爱他人的行为。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

几年来, 我园“关爱他人教育”的课题研究,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2008年向全园教师、家长及社会开展的“关爱他人教育”儿歌征集活动中, 取得了非常显性的效果。我们把征集来的优秀儿歌编印成册供各班幼儿诵读。幼儿关爱他人的行为更加明显, 幼儿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幼儿园也连续五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幼儿园。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5

为全面提升我公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根据公司规章及制度、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及员工实际,现就促进职工整体素质提升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升员工素质作用的重要意义

当前公司正处在应对要建立自有平台发展环境,走向国际化的挑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强职工素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已成为一项事关公司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公司的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发挥职工作用、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把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作为服务大局、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各个部门员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抓手。通过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努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我公司的发展、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将员工的自身素质提升变成一种自觉的,规范的,必须的行为,将员工们的交流变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的“好朋友”心态,将公司发展成,各个员工有各自的发展平台,都是公司的核心管理者,变成“有闲阶级”,有闲时和闲钱,去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主要任务

1、提高职工文化文化素质变成自己的自觉性

以加强职工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职工素质为根本,以公司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持久地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激发职工岗位学习、自学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水平,培养更多的学习型、创新型、知识型、复合型职工。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培育先进职工文化,努力为职工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2.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定期组织一些公司内部的活动,爬山,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健身房等等。

3.跃员工间的氛围—到达分享的境界

活跃员工的氛围,从平时做起,从领导人做起。将员工的交流变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的心态。

三、主要载体

(一)每月一书。

以职工每月一畅销书为提高员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对职工进行文化建设教育。以“充实自己”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部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引导职工争做诚实守信、规范服务、文明礼貌的模范,“有闲阶级”,有闲时和闲钱,去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引导员工自觉的去看书,自觉的去看书,自觉去制定计划去完成自己的看书任务。

(二)组织每一星期学习分享会

以分享畅销书的内容为主,其他生活,学习等内容为副。组织员工以轮流支持的方式在每个周五下午进行学习分享,调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积极主动向职工推荐好书,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和宣传典型,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分享平台

依托“流动书城”,推广建立“流动职工书屋”和“电子职工书屋”,为职工读书创造条件。建立员工交流博客,交流群,将员工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分享资料共享。

(四)定期培训

根据需要对各类型的员工进行培训,如对懂得如何优化电脑设置,优先使用电脑的员工进行培训,以达到一种,高端资源,有更高端的使用模式。

四、保障激励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的带头作用,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各个核心领导要时刻了解部门内部人员的需求,深入调研,实在的突出员工素质培训的要求及方向。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经费保障,推动计划实施。

公司要根据实际需要,把职工素质工程经费列入本级工会预算,并积极争取有关职工素质教育培训经费的支持。各部门要督促员工足额提取、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三)加强典型选树,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部门要借取报刊,书籍,广播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宣传和推广工作中的先进事例和经典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为提高员工素质发展作出新的共享。可每周评选出,最佳分享奖,在每个员工每月一本书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奖励。

(五)实施方案

(一)搭建交流平台

建立百度贴吧,方便员工交流。在中国企业员工互动论坛注册,有互动论坛,员工博客,电子期刊《蓝领·白领》等方面。规定每个员工在每周都要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计划放上博客,在贴吧上发贴。

(二)建立“流动书城”(附登记本)

在每个员工每次购买一本书的基础上,保证人手一本的基础上,将闲置的书本整合在公司,方便同事借取,借取的同事要在登记本上登记,并在管理人员的证明下,方可拿离公司,以保护各个员工及公司的资源。

(三)每个星期学习分享会

以轮流主持(抽签顺序)的方式,轮流分享各个员工的学习心得,体现各个员工的主人翁感觉。在每次分享后以不计名的方式,将各个星期的获奖情况将累积起来,在月底评选出最佳分享奖。

(四)定期培训

由各个主管对各个员工的技能及需求的深入了解,在汇总后由公司制定培训内容及方案,由公司其他有此方面特长的人讲授课程,或者诚邀其他专业人士讲课(尽可能请到免费的培训人士)。

(五)购买书籍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6

一、依据规划,抓好常规,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1.严格执行任职资格培训,推行校长“持证上岗”制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对新任校长、拟任校长(含后备干部)进行“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的“任职资格培训”,使其适应校长岗位的基本要求。

2.认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校长办学能力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的要求,对已经获得“校长资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继续教育提高培训,以适应新时期教育不断深入和发展的需要。

3.积极探索高级研修培训,提升校长理论素养和水平

在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基础上,坚持高端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校长高级研修新模式。

二、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开展多元化、开放性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市校长培训紧紧围绕“案例教学”这一主线,秉承“继承—发展—创新”的培训思路,不断地更新培训理念,改革培训形式,拓宽培训领域,创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校长培训体系。

1.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共享优质资源

结合学校现状及校长的工作实际,聘请名优校长组成“讲师团”送课下乡,使校长不出家门就学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治校经验、科学的管理模式、精彩的工作案例,共享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2.开展“远程培训”,搭建培训平台

“十一五”期间,我市率先启动了“吉林市校长远程培训工程”,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校长远程培训,搭建网上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发展。

3.探索“职级管理”,创新培训机制

“职级管理”是集培训、管理、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对全面提升领导干部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校长之间的合理流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成为我市干训工作一大特色。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校长培训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经验

1.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确保培训坚持正确的方向

“十一五”以来,局党委进一步提出了校长培训工作的新思路,立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校长的办学水平及综合能力”的培训目标,推动校长培训工作更快地向前发展。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供培训有利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十一五”校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市教育局成立了干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长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控。同时建立了教育局、教育学院、基层学校三级培训管理网络,为校长培训提供了组织保障。

3.科学规划,严格落实,保证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抓管理、重实效、强素质、提质量”的工作宗旨,对全市校长培训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规划,先后制订了《吉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十一五”规划》《吉林市教育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规程》等文件,确保培训规范有序进行。

4.加大投入,保证资金,奠定培训坚实的物质基础

干训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加大投入是关键。“十一五”期间市教育局逐年加大干部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了有效的投入保障体系。

5.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培训注入动力和活力

(1)一校一题、一人一例,深化校本研修

“十一五”以来,我市的校长培训工作构筑了科学有效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一校一题、一人一例”干训新模式,提高了校长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升了工作智慧。

(2)开展“校长论坛”,开发培训课程

自“十一五”以来,我们就将“校长论坛活动”纳入校长培训规划之中,几年来,通过论、辩、赛等形式,营造了讲学习、会研究、善管理、抓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及管理能力,达到了以论促学、以论促思、以论促提高的目的。

(3)创建“校长博客”,优化培训载体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创建“领导干部博客群”,开展了“中小学校长读书工程”,激发了校长们的读书、写博热情,实现了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彼此提升。

(4)坚持“名校代培”,拓展培训途径

在校长中选派有一定办学经验、理论素养较深、研究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到全国各地名校代培学习,在短期内快速、高效地提高校长们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

6.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各项机制

(1)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制约机制

为保证校长培训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我们制订了《吉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办法》《干训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培训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效益。

(2)完善监督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进一步落实“双证书”制度,对学习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将校长参加培训情况与考核、评优、选拔、任免、晋升等结合起来,确保全市形成学先进、争上游、创一流的良好培训学习氛围。

四、“十一五”期间我市校长培训工作体会

我市的校长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以“提升办学理念”为宗旨,以“提高培训质效”为目标,注重在岗研修和训用结合,按岗分层、按需施训,取得了较好成绩:

1.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2.校长队伍素质提升迅速

3.学校面貌变化显著

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1)少数校长参培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自身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2)现有的师资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校长培训工作的需要;(3)校长培训工作进展不均衡,各地干训经费投入有一定差距。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守法规、懂业务、会管理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7

一、研究说明

本文的农村财会队伍是指未实行代理制的材会计、出纳;实行村账乡代理后的村级报账员。目前农村财会人员管理涉及财政部门和农业 (农经) 部门。关于两者间的权限, 各地的管理划分不一。有的全部 (包括日常业务指导和财务规范) 由农业部门管理, 财政部门一般不过问, 也有的地方要求财政部门在资格证上共同盖章, 这主要是在没有推行上岗证的地方。有的是两家共同管理, 实行上岗证, 发证及继续教育由财政部门负责, 但日常的业务管理及指导和村级财务规范、村级财务审计由农业部门负责。另外, 农业部门颁发的农村财会人员资格证书与财政部门要求的会计上岗证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前者一般由县级农业部门自行组织考试即可, 而后者是要通过省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后才能取得。

二、当前农村财务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1. 持证比率明显偏低。

2006年, 浙江省有关单位曾对6个地级市的18 108名农村财务人员进行调查, 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只有6.4%, 持有农经部门从业资格证的比率为51.93%, 两者合计为58.33%。2011年上半年, 浙江省有关单位对52个县 (市、区) 农村财务人员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为26.49%, 持农经部门从业资格证的比率为40.29%, 两者合计比率也只有66.78%, 即高达33.22%的农村财务人员仍无任何资格证书。陕西省在2009年曾对该省的眉县、澄县、临潼区等五县 (区) 的村级财务人员进行调查, 均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2. 学历水平明显偏低。

浙江省有关单位的调查表明, 2006年, 该省农村财务人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59.1%, 到2011年这一比率仍高达42.86%, 高中学历占34%, 中专学历占11.19%,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1.95%。且学历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如浙江省文成县是属于温州市下辖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 2011年该县农村财务人员学历为初中的占66.93%, 而同是温州市但经济发达的瑞安市, 其农村财务人员学历为高中的占87.01%。杭州属经济发达地区, 2011年抽查表明农村财务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4.83%, 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中学历的占54.84%, 本科学历的也有2.52%。2009年陕西省汉中市村级财务人员小学学历的占14%, 初中学历的占56%, 高中学历的占26%, 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

3. 职称水平明显偏低。

农村财务人员的职称普遍很低, 就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市而言, 2011年该市的农村财务人员中, 无专业技术资格的占78.81%, 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19.55%, 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占1.84%。从拥有的专业职称级别来看, 显然目前农村财务队伍力量相当薄弱。

4. 整体年龄明显偏高。

2006年, 浙江省6市农村财务人员45周岁以上的比率为49.7% (2006年全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中, 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只有15.27%) , 2011年则为50.2% (同期村账乡代理机构的财务人员45周岁以上的只占16.05%) , 绍兴市某县某报账员年龄高达85岁;杭州市某县一名财务工作者在该岗位工作已达60年。另据资料表明, 陕西省西安市2009年村级财务人员50岁以上的占56%, 40岁以下的仅占11%;商洛市35岁以下的村级财务人员占总人数的10.87%;蓝田县35岁以下的仅占4.5%。可见村级财务人员老龄化现象相当严重。

三、提升农村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对策建议

1. 尽快理顺农村财务人员管理体制, 还权于财政。

由于历史原因, 财政部门一直委托农业部门 (实际由各级农经局或农经站具体负责) 管理农村财务工作和农村财务人员。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财政支农政策越来越多, 财政支农资金越来越大, 村级“三资”规模也越来越大, 相应地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等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政资金流到哪里, 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就应延伸到哪里。这也符合财政部提出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加强“两基”建设的需要。笔者认为, 财政部门要管好财政支农资金, 就应该将加强村级财务工作作为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来抓。

考虑到现有财政会计部门的人员力量, 对农村财务人员的管理实现真正还权于财政部门, 笔者建议可分四步走:第一步, 先将农村财务人员纳入持证管理, 可单独出台《农村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并由财政部门管理;第二步, 将农村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财政管理;第三步, 将日常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财政管理;第四步, 视情将农村财务人员纳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完全实行与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一样的管理制度。现在各地在这方面虽有改革, 但改革的面和力度不一。此外, 还要实行顶层设计, 即财政部门应与农业部门进行积极协商, 本着促进工作和依法行政的理念, 从源头上理顺管理体制, 从而减少基层工作量和避免基层部门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2. 推行农村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 农村财务人员没有全面实行持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 上岗制度, 导致农村财务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这不利于农村财务队伍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笔者认为, 在具体操作中, 本着“面对现实、减少矛盾、平稳过渡”的原则, 可以: (1) “考证一批”:可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财务人员 (45周岁以下) 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或单独设立的农村财务人员会计上岗的证考试 (但必须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组织) 。 (2) “过渡一批”:对参加考试但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在职农村财务人员, 应要求其在5年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3) “更换一批”:对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 随着村班子换届而自然更换减少。推行农村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一方面能提高新上岗农村财务人员的素质, 另一方面能稳定农村财务人员队伍, 从制度上保证农村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走出农村财务人员“第一年上岗培训、第二年刚好适应、第三年挥手离任”的怪圈, 逐步实现农村财务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3. 建立农村财务人员合理的报酬机制, 增强岗位吸引力。

就当前村级经济而言, 农村财务人员的工资报酬普遍较低, 一般都远远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有的就只拿象征性的报酬, 有的甚至是纯奉献性的。目前, 有的地方对村主要干部建立了工资和养老保障机制, 但曾经是农村“三柱头”的农村财务人员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从而造成一些能力强、素质好、水平高的农村财务人员逐渐流失。为此, 要积极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合理的农村财务人员报酬机制。

为便于操作, 可规定一个与村两委主要干部挂钩的系数, 如浙江省的淳安县把解决村财务人员基本报酬的问题正式写进县委文件, 并在2009年出台政策:村会计基本报酬标准按不低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基本报酬的80%标准执行, 基本报酬由村级承担, 考核奖金由乡镇和相关单位承担。但唯一不足的是村会计的基本报酬仍由村里支付, 这样对村级财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影响这项政策的推行。笔者建议农村财务人员的工资应逐步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中, 以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各级政府应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 切实解决农村财务人员报酬低的问题, 从而吸引优秀的财务人员留任。

4. 对农村财务人员开展在职学历教育,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农村财务人员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的学费可采取财政、行政村和个人三者相结合的原则予以解决, 但以财政投入为主, 可作为新农村人才工程来抓。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农村财务人员岗位特色, 如开设农村财务会计、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规范、农村会计电算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课程, 以区别于日常的以企业会计为主的学历教育;在授课时间上也要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的季节性, 灵活地进行教学;在授课方式上, 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 采取面授与远程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在职学历教育, 从根本上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理财和管理能力。

5. 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力度, 确保队伍与时俱进。

培训是提高在职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各种继续教育。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应做到“实用、实际、实效”。“实用”是指培训内容要突出实用性、操作性;“实际”是指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实际;“实效”是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要能解决农村财务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培训内容上, 应侧重于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理财知识培训, 要掌握农村财务会计基本知识、有关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记账技术和要求、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发票的开列和领取、支票开具操作、“三资”管理和档案的建立、基本理财知识、财政支农政策、项目申报和管理等知识, 并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每年集中培训一次, 每次24个学时。培训方法上, 以方便基层群众为出发点, 可采用“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方式上, 要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培训语言上, 要“入乡随俗”, 吃“农家饭”, 要通俗易懂, 让农村财务人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加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财务核算业务特点的教材开发, 为培训提供保障。另外, 各级财政部门在举办各类评优、评先及组织开展与会计有关的活动时, 应支持最基层的农村财务人员参加, 从而调动农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8

大校本:实现村级小学与中心小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我市通过实施“五个统一”, 整合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和学校研究资源,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 努力搭建“大校本”教研格局, 实现镇域内村级小学与中心小学的深度融合。

一是全镇统筹安排业务干部的分工, 实施教学研管理“项目化”。即业务干部和村办小学校长包学科教学、包级部管理, 同时挂靠中心小学或者村级小学的薄弱学科 (或薄弱班级、薄弱教师) , 形成纵横的管理网, 全方位、无缝隙覆盖全镇教学研工作, 这些项目的工作业绩均和干部考核挂钩。

二是全镇统筹配置各校的师资力量, 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在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之间实行教师合理、有序流动, 逐步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配备。进一步完善教师到村级小学工作的交流制度, 有计划地实施镇范围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青年教师轮流到村级小学任教、紧缺学科教师实行流动教学等措施, 逐步实现小学之间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三是全镇统一教学研管理制度, 共享教学管理和教研文化。统一下发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和制度, 统一教学进度, 统一安排课程表和各科集体备课时间, 统一教学教研要求, 统一评价考核制度。

四是全镇统一安排教学研究活动, 全员参与。构建和完善以中心小学为核心的镇级教研网络, 建立分年级、分学科、定时间的教研机制, 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教研活动, 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送课下村级小学的活动。组织村级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参与集体备课、专题研讨, 听骨干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 观摩教学能手的示范课, 并参与说课、评课、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 不断提高村级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五是全镇统一“教学研”过程管理, 建立一体化督导机制。成立“教学研”督导小组, 统一对“教学研”常规实施督导, 建立统一的教学监控、质量反馈和考核评价机制, 做到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工作同标准、同要求、同考核, 力促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大学区: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全市按照地域划分为八大学区, 市教研室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专业指导、过程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实施了教研员联系学区制度和教研活动组长学校负责制度。各学区教研活动由组长学校协调统筹, 学科活动由学区学科教研中心组组长负责, 市学科中心教研组 (教研员任组长) 跟踪指导服务, 以市直学校为龙头, 搭建学区共同发展平台, 带动学区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各大学区立足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教研, 加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市直小学“教学开放周”、名师送课下乡、推行先进校本教研模式和城乡大集体备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市直小学的龙头辐射作用;名师课堂教学开放、名师讲座, 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大学区内教研共同体学校教学常规督导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测会诊制度, 及时总结经验共同分享, 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及时解决, 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9

一、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是人口素质的灵魂, 它对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起导航作用。我在政治课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经常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前途教育、理想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使他们认识到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人才, 将担负着我国经济腾飞、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二、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智育为中心, 以培养少数尖子生为己任, 这必然会造成教育中照顾少数尖子生和所谓的好学生, 而忽略了多数的普通生和差生的现象。教育也就失去了全民性, 因此,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应试教育方法, 努力做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政治课教学中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对于政治教育者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以及这一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所谓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 教哪些内容, 怎样教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四、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改革传统的评估体系

在中考分数指挥棒的指挥调节下, 单纯看考试成绩, 搞分数竞争是很片面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就应该运用综合指标、实施总体质量评价。

五、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要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我们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客观规律,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将来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改造世界, 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

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 篇10

一、国内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现状

(一) 继续教育在国内被提上日程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一次受教育, 终生享用。因此, 有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 就很少有意识再走进课堂继续学习。另一方面, 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或事业单位, 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在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方面投入不高, 不能为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学习提升。

(二) 在调研了国内一些地区的继续教育现状后发现, 存在着专业和地区方面的差异

继续教育发展比较好的集中在财务、教师、医生职业领域。财务专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称认证学习考试, 教师得力于学校的优势资源, 医院的职业晋升对医护人员的文化基础有严格考核。而其学科其他专业的继续教育则相应比较冷清。除了专业方面的差异外, 在调查中发现地区差异也比较严重。经济发达地区的继续教育水平比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快, 城市比农村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要顺利。

(三) 国内的继续教育资源还比较紧缺

成人高考、职称认证、夜校等等成为时下比较热门的继续教育途径。但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现有的继续教育平台普遍存在师资紧张, 师资层次不高的问题。除此之外, 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资源就更加有限。高校开放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管学科, 教育学科, 财务学科等方面。涉及生产技术创新方面学科的继续教育资源则比较少。

二、加强继续教育, 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的创新策略

加强继续教育建设和改革, 是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的关键。继续教育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专门学科, 形成了继续教育理论。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全面有效的开展继续教育的改革。

(一) 转变观念, 构建终生学习型组织

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胡锦涛也曾做出了“要推动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必须转变观念, 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终生学习建设。一方面, 企业要形成不断学习, 努力创新的企业文化, 调动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企业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参加专业培训, 专业技术交流活动把人才送出去学习。

(二) 政府应加大国内的教育体制改革, 规范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运作

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得到法律保护的。在教育资源分配管理方面, 政府要大力改革。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 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有一技之长在手。让这部分人接受更高的学习提升, 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现有的一些继续教育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出现了继续教育市场的混乱。导致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质量有所怀疑。加大对继续教育市场的监管, 取缔非法的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 对于不合规范的教育组织单位及时提出整改, 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含金量。

(三) 大力发展网上继续教育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也在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许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希望能更多的机会投入学习, 但总是受时间还有空间的限制影响了学习的进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借助网络技术, 开设网络视频课程可以解决空间阻碍, 让学员随时随地的参加学习。另外, 国内的优质专业技术教师资源比较有限, 借助网络技术就可以发挥优质师资力量服务更多学员。

(四) 规范国内的职称认证

除了成人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外, 目前的继续继续教育还缺乏完善的认证体系。继续教育的发展, 迫使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希望有权威的机构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做一个认证。权威的职称认证不仅是对继续教育成果的认可, 也可为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国家认可的职称认证主要集中在财会, 教师, 工程师等方面。国内现在的职称认证鱼龙混杂, 教育部门如能尽快完善和规范国内的职业职称认证, 并将认证的内容涉及到更多的专业技术领域, 相信会调动更多在职专业人才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近几年,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 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不断发展, 继续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专业技能学习提升,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能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当今人才竞争白热化的社会环境中, 我们更要重视国内的继续教育建设和改革,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宝书.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01) .

[2]江颖.继续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职教论坛, 2008 (21) .

上一篇:质量协调下一篇:中学物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