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2024-05-24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精选十篇)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1

关键词: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是高风险、高投入、回收周期长、专业参与性高的产业领域。目前, 浙江省海洋科技产业整体处于发展的初中期, 在发展模式、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 投资风险较大。因此, 在选择融资时首先应合理利用政府杠杆拓展融资渠道, 积极利用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其次应积极密切关注风险投资动向, 合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 为其健康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浙江省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存在问题

浙江统筹多种科技资源, 通过多种组织方式, 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但是,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 海洋科技企业在证劵市场股权融资非常难

我国股票市场定位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支持大中型企业改革, 并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倾斜。在主板市场上市公司非常严格的资格条件, 如需要达到一定规模、盈利能力的持续记录。股票市场的高门槛, 使得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不能享受平等的进入条件。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在主板市场股权融资。到2013年底, 我国海洋产业上市公司49家。在这49家涉海上市公司中, 海洋第一产业上市公司有5家, 第二和第三产业有48家。其中, 在涉海的第二、第三产业中, 主业为港口、航运产业占涉海上市公司总数超过70-80%。这表明在现行股权资源配置下, 涉海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资主体的大多数资源主要流向港口工业、海上运输、海洋矿产资源开采业, 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整体融资比例偏小。

2. 天使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使投资是高科技创业早期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截至2013年底, 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 千万富豪 (含亿万富豪及以上) 人数已达109.3万人, 其中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87万人, 全国每134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 每2万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 浙江省所占比重更高。投资开始成为富裕家庭理财的重要内容。发展天使投资基金, 无疑为这些个人资本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如果中国仍然维持较低的储蓄率, 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的民营企业家、私营业主很可能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回报而先行进入天使投资领域。总体来说, 浙江省已经初步具备了本土天使投资大量出现的现实条件, 但天使投资并不很活跃。据我们对海洋经济开发区科技企业调查统计显示, 在受访企业中, 普遍认为天使投资较不活跃。

3. 风险投资存在问题

1985年1月11日, 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截止2013年底,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数达到1096家, 其中, 创投企业 (基金) 860家, 管理资本总量达到3198.0亿元相对于2003年的机构数和资本数, 分别增长3.5倍和6倍。但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

(1) 缺乏获得巨额投资收益的示范效应。目前, 我省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平均回报率只有10%左右, 风险投资难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因此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而据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风险投资年平均回报率达20%, 而股票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达9%-15%, 国债投资回报率为5%-6%。

(2) 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渠道单一。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省风险投资渠道单一, 政府资金比重大, 总量不足, 政府参与太多, 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我省大部分风险投资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官办民营”。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与政府专项拨款和金融贷款。在发达国家, 风险投资主要来自养老基、社会捐赠、银行持股公司、富有的家庭和个人、投资银行、非金融机构。

(3) 人才缺乏。有经验的投资家不但熟悉金融市场, 精通财务、项目评估知识, 而且具备对新技术极为敏感的洞察力, 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走向及潜力具有准确判断力。但我省目前已有风险投资机构人员素质普遍欠佳, 管理经验欠缺, 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和辅导跟不上, 从而无法与国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竞争。此外被投资方与投资方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效率较底。

(4) 缺乏大型风险投资机构。浙江省在受调查的155家风险投资机构中, 注册资本为5亿元以上的仅占8.568%, 明显低于广东 (30.687%) , 上海 (23.355%) , 北京 (30.801%) 。既没有深圳创投、苏州创投、江苏高科技投资这样的百亿级集团, 也没有一家与国家级金融机构或者国际知名创投企业合作设立的创投机构。与中国的其他地区相比, 浙江风险投资选择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低, 累计对高新技术企投资额比为42.668%低于国家 (50.265%) 。在投资项目所处生命周期上重心比较偏后, 2013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项目数量占40.90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05%, 比江苏低13.378%, 特别是种子项目占比连续三年下降;投资项目退出的平均持股时间从2009年的5.218年下降到2013年的3.965年, 项目的成功率比较高, 这大大偏离创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特性。

二、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直接融资体系

1. 发展天使投资的对策

我省未来天使投资者可能来源于以下人群:海归的高学历新富阶层和外企中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个体经营者和经商成功者、国内电信和金融等行业职业经理人。促进天使投资的对策:

(1) 加强对投资者教育与宣传。许多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有资金, 但缺乏对高技术风险投资的正确认识, 他们不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专业投资机构可以定期对他们举办专业培训和讲座。

(2) 设立天使投资团体。设立了密切的天使投资团体, 如投资者俱乐部或天使投资俱乐部。如果私人资本可以以集体的形式出资, 很容易建立一个稳定的管理机制和投资机制, 有利于天使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

(1) 引导民营产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参照北京、深圳等地的政策, 对于民营企业出资参与设立海洋科技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 可按募集资金额和投资额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 并对符合导向的投资项目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助。探讨出台民营产业资本对创业投资领域的投入可直接抵扣出资企业的应纳税额等特殊政策。借鉴广州等地政策, 对于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尤其是前期企业的投资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条件的创投企业, 参照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待遇, 并享受一定的资金补助。扩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 加大跟进投资、阶段参股和风险补助的力度。鼓励省内大中型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利用技术、资本等优势, 加快组建瞄准相应产业领域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并通过主导和参与科技孵化器开发, 配套发展天使投资基金。

(2) 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避免双重征税, 政府为了鼓励风险基金的发展, 对风险投资基金也实施减免公司所得税及营业税。二是鼓励投资税收优惠, 将“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当年投入海洋创新风险的投资额从投资者个人或企业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于已缴纳所得税, 允许从投资者个人或企业未来应缴纳的所得税中抵扣的处理。三是资本利得税优惠, 由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因此建议浙江省对此类风险投资股息和资本利得, 也应得到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

(3) 开辟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增加投资的来源, 我国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是目前最有实力参与风险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截止2013年底, 我省养老基金结余1109亿元,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2013年年末滚存结余40943亿元, 商业银行更有资金实力, 这些资金几乎没有参与风险投资, 我国顶层设计应该对现行养老金基金管理办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作合理修改, 适当放宽对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 允许一定比例养老基金资金、保险公司资金和商业银行资金参与风险投资。

(4) 培育壮大的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借鉴深圳、苏州发展模式, 以大型国有控股投资公司为依托, 设立一批以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中长期投资为主的大型国有股权和创业投资集团。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新兴产业的投入计划, 组织一批海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改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评价体系, 将风险投资纳入考核范围, 允许将适当的投资风险和损失等同于创造利润。依托省市商业风险引导基金和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与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建立一批专业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

3. 创新区域资本市场

为了进一步加快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 在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新三板”试点, 建立规范、活跃区域资本市场。深化温州金融改革, 以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为依托, 畅通投资和融资的信息沟通渠道, 并通过开展、引导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发起、募集、参股、信托、地方债券等多种形式参与高科技工业园区和技术孵化平台建设和创投风险资本发展。

结合高新区和科学城建设, 建立产融结合的风险资本产业集聚区。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中心, 组建专业化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 重点参与园区内海洋科技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建议结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海创园、省科技孵化器, 扶持一批与平台发展互动、专业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基金。学习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经验, 在杭州高新区、宁波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有条件地方, 探索建立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集聚的制度和政策, 打造国内领先海洋风险投资机构集聚区。

4. 积极发展新型海洋科技金融组织

一是积极打造省级海洋科技产业债券融资平台, 支持海洋科技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以及通过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等实现债权融资。二是在浙江省各大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海洋科技产业密集地区设立海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专业科技信托公司等, 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融资;加快设立各类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为海洋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资本支持。三是发行海洋科技企业混合金融工具, 一旦从种子期进入成长期公开上市, 可以转换成对应的价值股票;若投资失败, 则优先获得偿还。四是发行海洋科技企业的优先股股票, 该股票的股利支付率在企业创业的初期很低, 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递增, 如果企业上市可达到双赢。五是奖励管理层和员工股票期权, 赋予其按照一个固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力, 以鼓励其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子远.硅谷银行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2010年第5期.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2

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作为市场上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购买者和各种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发展了,一些企业衰败了,彼此起伏,构成了丰富多彩而又残酷无情的竞争世界。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个企业,它的技术开发能力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和自立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群体,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工作,强化企业科技工作,必须花大力气推动和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当前,这项工作对汉源县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广大的企业员工来说更显得犹为迫切。我县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后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已达到97000多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了20多家。但应当看到,目前我县企业的结构很不合理,绝大多数(占70%—80%)是资源依赖型或资源消耗型企业,主要靠消耗资源、消耗能源维持发展。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工艺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在管理上仍然是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低,管理水平低。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较为先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这种发展现状很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客观需求需要我们强化企业科技工作,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少一些消耗资源、低附加值的企业,多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科技型企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正面临着瀑电工程和雅攀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县域经济从资源、资金到项目、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面临着重大整合和重组,为我县企业瞄准市场需求,重新整合技术设备和人才,实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跨越创造了难得的条件。我县企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技术到人才到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狠抓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起点,依靠科技,实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要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企业来讲,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它必须具有技术密集化、设备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劳动智力化、生产高效化、经营集约化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而这几化都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这是因为:

1、科学技术贯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起着关键作用。首先,作为企业生命力源泉的新产品开发,要做到系列化、多样化和快速化,要向多功能、高附加值,方便实用轻薄短小方向发展,就必须从市场调查,情报收集、产品设计、试验研究、样品试制到批量生产的全过程,大量依靠科学技术,甚至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带有风险性,由于有风险性,产品开发就必须以重大的技术突破为开发中心,否则就谈不上以新取胜,以优取胜,以廉取胜。其次,提高产品质量,一是要不断改进产品工艺,二是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的改进和创新要吸取先进科技成果,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计量工作、情报工作、责任制工作、数理统计工作以及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也都要紧密依靠科学技术。第三,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向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逐步使用电脑实现自

1动控制和柔性生产,企业设备的日常和周期性维修保养都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撑。第四,为了开源节流,企业寻求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能源的途径,采用新材料,代用品和新资源,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第五,企业致力于改善劳动条件,搞好文明生产和安全作业,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即管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重视战略预测,经营决策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管理者必须掌握系统工程、数理统计、运筹学、行为科学、投入产出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等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以便使管理工作从定性走向定量,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讲究目标原则、优化原则、效益原则和灵活应变原则,这些系统理论原则与组织原理原则相结合,将有助于我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目前我们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于缺乏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

3、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关键作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实体,企业不赚钱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从上到下都为上质量,降消耗,低成本而不懈努力。要做到这些,就要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就要大力挖潜、革新、改造;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而这些技术经济措施的采取,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正成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4、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现代企业生产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企业全员劳动素质的提高,决定岗位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也决定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所以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国外的企业很重视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而人才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让他们掌握科学技术。

由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上述四个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的企业领导,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广大爱岗敬业的企业员工都要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

二、健全的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必须要有体系来作支撑。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构建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中科院组织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等。作为现代企业,要不断提高其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企业自已拥有的全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体系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决策咨询系统。就是以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企业决策中心,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和协调指挥。把全体职工思想统一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并依靠专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对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方案进行论证和咨询,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情报信息系统。企业要了解科技动向和市场导向,必须依靠情报系统“千里眼”与“顺风耳”的作用,情报灵,信息准,则企业决策就减少失误。

3、技术开发系统。其功能是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保障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付储实施,促进企业产品上等级,管理上水平。

4、质量保证系统。其功能是统一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减少废品率,多出优质产品,实行根据用户意见反馈对质量的改进。

5、人才培训系统。开展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中心,以继续工程教育和全员职工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训活动,多途径地培训各类人才。

6、科技投入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系统,扩大企业科技开发基金,以切实保障新产品、新

2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训,据测算,科技项目贷款的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3.7,这大大高于1:1的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在工业中每投入1万元的技术改造资金,可产出2万元产值,可增加3000—5000元利税。

7、技术进步指标考核系统。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指标有占总产值中的技术进步含量、新产品产值率、优质产品率、技术进步速度和产品更新率、能耗物耗下降指标、全员职工素质提高指标等。

三、当前我县企业科技工作应当抓住的几个重点

当前我县企业科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很多,应当开展的工作也很多,当务之急,就其重点而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1、应当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工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建立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实力,必须拥有建全和完善的技术开发机构。这项工作,既是企业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县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把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作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或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建立产品开发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企业分管生产技术的领导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企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体包括:(1)跟踪行业科技动态,加强科技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2)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科技兴企计划和技术创新方案。(3)针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组织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和技术革新活动。(4)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搞好高新技术、工艺、设备的引进、吸收、消化工作。(5)负责企业项目论证、科技成果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2、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要在企业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承认科技人才的社会价值、劳动成果,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为企业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措施吸引人才,构筑企业人才高地。二是要制定和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和广大员工创新创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实施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奖励措施和办法。企业科技人员和职工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中做出成效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3、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集中表现为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专利、标准的竞争,一个企业竞争力强与不强,重点是看这个企业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人才,拥有多少专利,拥有多少标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才是卖产品,企业得标准者得天下。现在国内外企业都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正在实施的“人才、专利、标准”战略,就是为了加强这项工作。传统上,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工业产权,其保护对象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资源标识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则包括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以及作品的传播者(如出版者、艺术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及广播电视组织等)所享有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知识产权的具体保护范围由各知识产权立法及其参加的国际公约所决定。受我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此外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在当前,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专利的保护工作。企业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实用新型设计、外观设计,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都要及时申请专利,可以向省知识产权局申请,也可以由市专利局代理。我们国家专利授予实行的是申请在先的原则。一项专利,谁先申请就授予谁。如果一个企业所取得发明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而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抢先申请,则会使自己丧失专利权,自己的生产经营反而会受制于人,反而

3会成为专利侵权者受到查处而遭受损失。就我县而言,现在食品工业企业对专利的申请工作较为重视,而其它企业这项工作几乎还是空白,希望我们的企业领导能够引起重视。

4、要加强企业科协组织的建立发展工作。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需要有群众性的组织,现在企业一般都建有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等,除此之外,还应当有科技人员的群众组织,也就是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科协是党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因此,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竭诚为他们服务,是科协的职责。企业科协是企业董事会和决策层领导下的企业科技人员自愿组成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业务上受同级科协指导。其宗旨是:团结和动员企业科技工作者,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技活动,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我们县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科协组织,按省市科协意见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建立科协组织,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希望企业能够像重视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一样,重视科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通过科协组织这一形式,把企业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开展起来。

5、加强企业职工科技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文化素质。企业职工的整体科技文化水平同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展企业职工科技培训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加强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一是送出去培训。把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有计划、有安排地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术层次。二是请进来培训。根据企业需要请一些同行业的专家教授到企业传授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经验。三是定期开展企业内部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让职工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要加强企业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因为科技投入不仅创造了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科技投入带来的科技产出能够被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克服生产收益递减的趋势。作为生产性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没有科技投入,就没有科技进步可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科研开发经费投入的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科技投入占到了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70%以上,我们的企业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增加科技投入。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是一般企业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2%,并可按实际发生额进入成本。

“科技银行”助力中小企业 篇3

首家科技银行落地上海

12月中旬,浦发硅谷银行在上海举行运营庆典,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家专注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的银行正式开始为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美国的硅谷银行一直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也拥有了诸多成熟的运营经验。如硅谷银行有选择地支持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注重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如要求银行的所有客户必须是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并与客户签订以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的担保协议。在产品的设计上也是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重点,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初创期以提供中长期贷款、引进投资者为主,为扩张期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资金管理,为全球化的企业提供全球服务、并购指导等,形成了金融服务的生命周期。

作为国内第一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的目标客户锁定为科技创新企业,覆盖行业主要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移动、消费科技产品、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

但是,作为1997年以来第一家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的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的发展亦需要受到多重监管政策的制约,按照银监会的规定,新成立的中外合资法人银行在3年之内只能从事外币业务,不可从事人民币业务,因此浦发硅谷银行目前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各种在岸美元金融服务。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浦发硅谷银行将向客户提供定制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客户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浦发硅谷银行专门配备了“早期”和“成长期”团队,向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此外,浦发银行将向浦发硅谷银行提供上海乃至中国市场的资源和经验,并在后台营运和IT系统上提供支持。

银行专设科技型支行

浦发硅谷银行的成立开创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模式,而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多家银行已经推出“科技型支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记者了解到,科技型支行直属于总行或分行,通常选择在高新科技园区周边,从地理位置上与目标客户群体临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需求,科技型支行的产品也摆脱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开发出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贷款等符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贷款产品。而科技型支行也培养出专业的团队,设置专门的审贷流程、授信额度、风险管理政策,对员工采用不同的考核制度。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4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技术产品或大规模运用高技术的企业, 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本质特点是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基于新兴科学知识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一般来说,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 高经营效益、高收入, 高成长性, 高风险、低存活率的特点。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在研发和人力资源成本上, 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较少, “轻资产”特征明显。当技术或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后, 企业的收入就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 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经营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0%以上。

然而, 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增资金来源70%以上是企业自筹和本身的积累, 90%以上长期缺乏资金融通渠道。因此, 科技金融要以建立符合科技企业资产特点和科技企业成长规律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突破口, 重点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征的束缚

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多, 有形资产少, 自身积累也有限, 缺乏土地、厂房、设备等硬资产作抵押, 而无形资产本身估价困难, 加上企业多需要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需求急, 频率高且管理成本高。所以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满足传统银行的融资要求, 很难获得贷款抵押。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度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较小, 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复杂性, 在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都具有高风险, 可能导致较大的经营风险。此外, 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方式不规范, 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企业没有或者缺乏信用记录, 使得金融机构无法了解对企业的信用状况, 最终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偏低。

(三) 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机构数量有限

金融机构以审慎经营为原则、以盈利为目的, 出于对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 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他们不愿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放贷。尽管近几年各大中型银行成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 并配置了专门的小企业信贷资源, 但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银行数量不足。且银行部门很难为不同需求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对应的服务, 与现代银行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不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三、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金融创新相对滞后于科技创新

由于科技金融机制体制的建立、运作时间较短, 导致在实际操作中, 无法突破原有体系的机制设计, 很难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对接, 金融创新也相对滞后于科技创新。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受到金融市场实行分业经营政策的制约, 许多金融创新产品也受到银行自身的体制限制, 很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初期提供融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 银行对科技创新的特点和前景把握能力不足, 使得银行面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非常谨慎, 真正通过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的企业也非常少。

(二) 科技银行发育不完善

科技银行应该是创新性银行, 而不是目前银行的延伸或者衍生产品, 因为科技银行的客户有它的特殊性, 高科技企业的市场风险等都比较大, 如果完全依靠目前的银行模式解决是不可能的。而我国目前的科技银行发育不完善, 各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科技银 (支) 行发展规模过小, 刚刚起步, 尚处于试点阶段, 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不足以形成示范效应。二是科技银 (支) 行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管和防范体系。现有的银行体系设计考虑重点在于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 反而忽略了风险的控制和监控。

(三) 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

目前, 中国资本市场仍然以主板市场交易为主, 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 场外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层次较低, 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规模小、覆盖面窄, 都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债券市场对发行债券融资的企业整体要求较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发债规模较小, 很难单独在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此外, 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集合产品仍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其发行成本与企业组织协调成本较高以及担保难、评级难等原因, 目前仍不能有效地全面铺开。

(四) 缺乏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

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途径, 为推动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完善股权资本投资和退出机制提供平台。虽然近年来融资担保市场快速发展, 但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 大多数担保机构由民营资本出资组建而成, 着重考量盈利回报与风险控制, 因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条件较高。此外, 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完善会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价值难以评估, 无形资产的评估交易严重滞后。

四、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合作深度与广度的对策

(一) 依托科技园区,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 而科技园区内拥有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能够深入了解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产品、经营模式、财务信息等方面信息, 能够很好的把握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融资需求。因此, 我们应充分发挥科技园区贴近科技企业的优势,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园区与金融机构三方之间定期会商沟通, 就科技金融工作进行讨论磋商, 从而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与其自身的资本结构、经营模式等相对应的融资模式。利用科技园区这一桥梁, 更好的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各金融服务机构的对接, 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创新, 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缓解其融资困境。

(二) 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的绝大部分是传统业务, 缺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 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成长规律, 因此各商业银行应积极设立科技金融合作支行, 制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相适应的融资服务机制, 加快建设专业化科技信贷队伍, 全方位提升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制定专门的科技企业信贷政策, 积极开展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 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创新模式, 如债券、股权、期权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很大, 资金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对于处在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 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经营风险大, 想要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增开二板市场, 增加交易层次, 降低资本市场的准入标准, 从而大大提升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受众面,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态势。但由于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 场外交易以及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势在必行。只有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解决处于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 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不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制约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着眼于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 要加强与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 开展科技金融中介培训, 健全各类科技成果定价、评估、转移的信息、财务、法律、咨询的中介机构。另一方面, 要大力发展融资担保中介服务体系, 将现有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 并进一步提高其融资担保能力, 最终建立完善健全的融资担保平台。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37-49.

[2]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 2011 (05) .

[3]唐雯, 陈爱祖, 饶倩.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07) .

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 篇5

会议资料汇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九年六月

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 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

会议资料汇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九年六月

目 录

在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 王晓齐…………………………….1

加强科技服务 帮扶中小企业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裁 黄天文…………………………………….9

发挥央企科技优势 服务于中小企业 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大山………………………19

整合科技资源 服务中小企业 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 姚燕……………………………..29

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经验交流会材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林海燕………………………………37

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 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新闻通稿)..…………………………45

在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

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 王晓齐

(2009年6月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中钢集团召开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主要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中钢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经验做法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这项工作。这是我们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关于保增长、扩内需、上水平等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动员科技力量服务企业的行动部署的重要体现。下面我从帮扶中小企业重要意义和下一步工作要求,这两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相对于其他企业,中央企业具有更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更丰富的科技资源,特别是中央企业中的一批科研和设计单位,是我国目前最宝贵、最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并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中科研单位来讲主要包括:一是如中国钢研集团、电信科研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武汉邮电科研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研院、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科研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沙矿冶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等在中央企业序列中单独存在的转制科研企业;二是一些企业集团内部的科研转制院所,如中钢集团所属的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鞍山热能研究院,建材集团所属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机集团所属的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电气科学研究院,洛阳轴承研究所,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等。此外,在军工国防企业和一些企业集团内还有一批科研院所。中央企业这些科研企业,基本上可以说,是其所在行业中最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是行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高水平的载体,大部分占据了其所在行业科研和技术创新制高点,特别是在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领域,这些科研企业,多年来都一直发挥骨干和排头兵作用,是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小2 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力量较弱,科研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缺少自主核心技术等问题,所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相对更加严重,很多中小企业遇到了生产经营困难、效益持续下滑的局面,一些缺少自主技术只能靠加工贸易定单生存的中小企业甚至被迫关闭破产。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央企业近几年在抓好自身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总体实力的同时,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抗击非典和冰冻雨雪、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灾害,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骨干作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特别是中央科技型企业更应该挺身而出,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积极地帮扶中小企业,携手应对危机,共克时艰,这是我们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行业技术服务,是中央科技企业改革发展客观要求 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目前,中央科技型企业的两种主要存在形态,除历史行业改革发展的原因外,也是近几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动调整重组的结果。中央科技型企业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鼓励转制的科研院所并入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进入中国轻工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进入中国中化集团等;在集中度较分散的行业,转制的科研院所暂考虑单独保留或考虑与同行业的科技企业横向联合重组,如钢铁研究总院与冶金自动化设计院合并重组为钢研科技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中国煤炭设计研究院重组为中煤科工集团等。从这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看,无论是进入大企业集团,还是合并重组为更大的科技企业,在承担行业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并没有弱化,而是得到了加强,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央设计单位的发展改革看,无论单独存在还是进入企业集团,也都承担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工程化任务。

目前,中央企业序列中单独存在的一批转制科研院所,因其是所在行业最先进技术的占有者,面向行业内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体现了这类科技企业的基本定位和功能。有些同志提出,转制科研院所进入大企业集团会削弱其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功能。实际上由于行业集中度较高,大企业集团往往在行业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并对行业共性技术发展研究具有引领作用,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和技术研发活动带动并影响了行业内中小企业发展。各行业广大中小企业认可中央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的品牌,我们要研究的是中央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应如何更好地将为本集团提供技术服务和为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今天发言的几个企业集团的实践,已经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和经验。我们希望中央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体制机制4 创新,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的商业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更新鲜的经验。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三、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是中央科技型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一件有利双方、实现双赢的好事。中央科技企业具有技术、人才、科研成果上的优势,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技术瓶颈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难题;而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应变迅速、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作为新技术试验和新产品合作开发的载体。同时,中央科技企业掌握的成熟技术也需要向除中央企业集团外的新的市场进行转让,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市场和目标客户。所以,双方具有优势互补、市场互补的特点,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是中央科技型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回顾历史,应对重大经济危机的一个成功经验是发挥科技的核心作用。经济危机往往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孕育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增长点,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相信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不仅能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脱离困境,走出危机的阴影,也能为企业自身发展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刚才,发言的企业介绍了各自的经验,这些经验做法都值得推广与交流。在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除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外,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充分激发企业活力,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快成果转化。

四、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5月23日人民日报社评论员文章指出,完成好这一任务,切实落实好中央制定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责任重大,理应担当大任。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化危为机、逆境奋起,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这既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对中央企业的重大挑战。中央企业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带头创新体制机制,带头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带头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带头承担起应尽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勇于当好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如果要形象地比喻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二者与我国经济的关系,是否可以讲大型国有企业好比中国经济的手掌心,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就是中国经济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它们都能健康成长,中国经济这个拳头才能更有劲。我们希望各有关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6 快发展和关于保增长、扩内需、上水平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的工作,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加强工作布署,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应该成立由集团公司领导负责的、以科技管理部门为主的工作督导组,统一指导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对集团内部科技资源情况进行认真细致梳理,加强对行业技术情况调研,从研发、成果转让、技术合作、科技人才培养、科研设备对外开放、技术检测等多个方面了解行业内中小企业的需求。确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理清帮扶的重点单位和重点技术环节,不断拓宽科技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各类有效的科技合作模式,激发企业活力,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建立考核和激励制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企业常态工作来抓,在企业内部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需要经验积累和总结推广,在实施过程中,各企业集团应加强企业间、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我委有关信息通道和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及时作好信息交流和宣传,搞好经验总结和推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成效。本次会后,参会各企业应进一步做出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同志们,科技帮扶中小企业的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相信,在各有关中央企业的重视和参与下,在广大中央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的工作一定能够越做越有经验,越做越有成效,并能真正扶助一批中小企业走出当前困境,为实现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和谐发展,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加强科技服务 帮扶中小企业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黄天文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国务院国资委在中钢召开“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中钢对国资委、科技部和各位中央企业领导光临中钢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资委、科技部和各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对我们中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在国资委、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中钢为发挥中央企业的顶梁柱作用和科技企业的科技支撑作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所属科技企业加强科技服务,帮扶中小企业。张德江副总理和国资委领导对这项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既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借这个机会,我就中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国资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开展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个汇报。

一、以发挥顶梁柱作用为已任,通过科技服务帮扶中小企业,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钢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业务范围包括资源开发、贸易物流、科技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等。中钢现有科技企业九家,其中科技产业化公司两家,设计院一家,原冶金工业部部属研究院六家,这些研究院也是国家科技部指导的重点转制科技企业,在地质勘探、采矿选矿、金属制品、耐火材料、磁性材料、安全环保、热能工程、煤化工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这些科技企业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产业化生产线27条,多年来为这些领域提供了科技支撑服务。

作为一家中央企业,我们深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在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中,中央企业责任重大,理应担当大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存在着大量凭借自身能力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能够破解中小企业的这一发展难题。

我们认识到提供科技服务,帮扶中小企业,是当前形势下,中央企业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积极发动,政策引导,促进中钢所属科技企业为中小企业服务

今年2月份,中钢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地方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要求各科技企业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进一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在“加大推介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进入中小企业”、“当好科技顾问,解决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加强产研结合,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开放实验设施,为中小企业创造研发条件”等方面开展工作。文件明确了中钢在业绩考核、科技创新基金、科技人员晋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所属科技企业为中小企业服务。

文件下发后,中钢所属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在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工程设计、检测检验、联合建立或开放实验室、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渠道开展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4个多月以来,中钢所属科技企业共向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52项,派出科技顾问130人次,开放实验室163次,确定科技合作项目2800多项,合同额为2.65亿元。据估计,这些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以上。

在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科技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中钢鼓励科技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放在首位,针对中小企业技术需求较大、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与中小企业联合开展研发,并以中小企业为载体进行成果转化,在成果转让费标准和支付方式上均允许采取灵活的方式,不让暂时的资金困难影响中小企业对科研成果的使用。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钢洛耐院)针对河南西峡耐火材料公司无法处理大量废弃镁橄榄石粉矿的困境,转让利用废弃矿制备系列耐火材料的技术,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年利用废弃矿2万吨,生产镁橄榄石耐火材料产品1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200万元。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钢马矿院)开发的地下矿山开采无废、少废工艺技术,帮助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利用矿山废弃空间实现废石不出坑、尾矿不入库,每年少产废石、尾矿约300多万吨,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1800多万元。

中钢马矿院向中小企业推广尾矿库工程灾害诊断及控制技术成果,帮助中小企业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实现高效稳产。该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江西德兴铜矿、四川会理锌矿等中小矿山的尾矿库,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600万元以上。帮助中小矿山企业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实现高效稳产,共同构建安全矿山。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钢安环院)与湖北卫东机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新型工业安全雷管产业化,建设我国第一条无起爆药工业安全雷管生产线,一期将达到年产3000万发的目标。第二、当好科技顾问,解决技术难题

中钢所属科技企业选派专家担任中小企业科技顾问,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4个月来,共派出科技顾问30多人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1项。

洛阳博大耐材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氧化锆定径水口,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长期不稳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中钢洛耐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派出科技顾问团,深入现场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目前,该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钢洛耐院派出的科技顾问团,还开发出了金属-陶瓷复相结合的新型系列滑板,解决了卫辉熔金耐火材料公司的滑板生产难题。新型滑板的生产成本比原滑板节约27%,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3500余万元。

第三、建立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

中钢所属科技企业还在信息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实验设施开放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中钢马矿院建立了“中国矿业114信息网”,为我国中小矿山提供采空区安全技术服务。目前形成了以“查询引擎”为主导,以“信息服务”为根本,以“电子商务”为延伸的全方位网络服务模式,为中小矿山企业搭建了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注册用户3万多个,日点击量4000多次。

中钢安环院分别在“中国安全环保交易网”、“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企业主页和“武汉循环经济信息网”上开辟中小企业服务专栏,征集中小企业科技难题,宣传相关政策信息,发布适于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及成果。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钢地质院)根据客户需求建设“天津珠宝街”网络平台,建立黄金珠宝行业信息和珠宝鉴定报告网上查询系统,提供经营、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建立、完善“金之源珠宝金饰品产业孵化器”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孵化作用,切实为天津市黄金珠宝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中钢洛耐院举办培训班,对浙江省长兴县耐火材料行业5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为期4天的耐火材料新知识培训,向他们讲授耐火材料行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使他们在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

中钢洛耐院还依托国家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举办耐火材料性能检测及样品制备培训班,培训专业检测人员48人,提高了一批中小耐火材料企业的检测水平,对他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钢安环院创办安全环保科技产业园,为“武汉市青山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向社会各类中小企业开放试验及工程研究平台,提供试验验证服务。

三、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 4月3日,张德江副总理对中钢股份加强科技服务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4月22日中钢股份召开了“深入开展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了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国资委领导的指示。通过学习张德江副总理的批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央企所属科研机构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我们要求中钢所属科技企业,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激发科技企业活力、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加快成果转化等专项问题认真研究探讨、大胆创新实践。对于已经开展的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要求各科技企业按照统一要求,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4月底,中钢还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所属科技企业落实张德江副总理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提出八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主动开展工作,帮助中小企业破解科技难题;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延伸服务;四是坚持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五是把握机遇,运用科技转“危”为“机”;六是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科学发展;七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八是加大对所属科技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

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我们在开展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第一、中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科技合作新模式

徐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在矿山开发、炭素材料、焦化产品、铁合金以及装备制造等方面,已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5月初,中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科技合作对接会。我们组织所属的中钢洛耐院、中钢安环院、中钢热能院、中钢设计院等四家科技企业,与徐州市发改委、国资委、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和徐州铁矿集团、江苏星丰金属公司等十二家企业共同开展了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科技合作新模式。

通过实施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中钢洛耐院与徐州耐火材料公司、江苏大屯铝业公司在联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中钢安环院与徐州市安监局和多家企业在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循环经济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中钢热能院与徐州江龙炭素公司、徐州观茂焦化公司在炭素和焦化领域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节能减排咨询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开展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徐州地方企业的发展。

陕西省神木地区有很多半焦生产企业,过去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出现了“绿色草原上矗立一座座黑烟囱”、“走进小作坊就咳嗽不止”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中钢集团组织中钢热16 能院积极与当地政府、中国焦化协会开展合作,帮扶半焦生产企业,开发设计大型直立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得到治理、煤气有效回收、煤焦油充分利用、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目标。目前已建成投产的三个半焦项目,用不粘结煤生产半焦,部分替代焦炭,有助于解决我国焦煤不足的资源瓶颈问题,受到国家工信部、地方政府和炼焦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不仅支持了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还推动了焦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

中钢积极为武汉建设两型社会贡献力量,与武汉市合作依托中钢武汉院成立了“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使一批当地企业实现减量化排放和废物循环利用,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二、形成“科技引导,组合服务”新方式,使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逐渐常态化

中钢所属科技企业形成了“科技引导,组合服务”的新方式,通过提供一揽子服务,延伸服务产业链,使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逐渐常态化。

中钢热能院与鞍山市节能办签订为中小企业服务框架协议,形成企业自愿、政府协调、合作发展的服务新体系。还主动与辽宁省中小企业厅沟通联系,扩大服务面。

中钢地质院利用在地质勘察和矿物技术的研发优势,开展矿物以及黄金珠宝的检测、鉴定工作,延伸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产业链。积极推进(天津)北方珠宝工业园项目建设,搭建为中小黄金珠宝企业科技服务平台,促进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经济的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这次“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中钢召开,既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向各兄弟企业学习提供了机会,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重要批示和国资委领导的指示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敢于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大任,进一步深入做好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工作,为化危为机、逆境奋起,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发挥央企科技优势 服务于中小企业

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大山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部分中央企业参加的“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当前面临的金融危机等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同时也为我们中央企业提供了一个在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等方面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下面,我代表国机集团就国机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国机集团的基本情况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成立于1997年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几十家研究院所、设计院和工贸公司等组建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福马集团、中海航集团、中国一拖集团等企业的加盟,囯机集团机械装备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8年公司经营额达到11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资产总额805亿元,在“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中排名首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67位,在ENR“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列第48位,在“国际200强工程咨询设计公司”排名中名列第87位。目前国机集团拥有49家二级子公司,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国机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服务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筑、轻工、汽车、船舶、矿山、冶金、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

国机集团是我国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发研制的重要力量。所属研究院所均为机械工业的骨干研究单位,拥有国家和省部级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计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创新型企业5个,国家和省部级质检中心4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6个,全国标准化委员会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科研开发覆盖了电工电站、重型机械、石化通用、机床工具、工程农机、仪器仪表、环保设备、地质装备、物流运输、机械基础件、汽车装备等领域,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成果奖4100多项,授权专利2000余项,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国机集团已经成为我国机械工业覆盖面最广、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正在成长为我国机械工业行业的领军企业。

二、发挥央企科技优势,服务于中小企业,是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在这其中,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和知识才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更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央企相对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的先进性和科技资源的丰富性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发挥央企科技优势,帮扶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履行共和国“长子”的社会责任。同时,央企在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央企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中小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中小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将对这些企业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国机集团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科技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主要做法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机集团决策层就如何更好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当前企业自身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紧急部署。针对中小企业,要求所属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的转移层次和范围;主动寻求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对接;以优惠条件开放自己的研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发挥众多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的优势,为中小企业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巩固本集团科技经营局面的同时,带动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2008年以来,国机集团通过在集团内外开展各类的科技合作项目,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多种形式累计开展科技合作项目近1.26万项,其中涉及中小企业超过3500家,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四技”项目近6600个,总合作金额超过29亿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间接效益超过46亿元,使为数超过180家的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新增就业岗位总计超过3200个,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帮扶的同时,也拓宽了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促使研发团队与相关中小企业主动对接

国机集团所属科研院所努力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方面的强烈需求,主动出击,寻求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拓展新兴市场。所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的研发团队,深入到深圳利嘉能电池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从事电池和小家电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其量身定做非标专业检测系统,开发出这些企业急需的电池和家电在线检测设备,帮助其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带来经济效益累计近3000万元;机械工业第六设计22 研究院主管领导带领有关技术人员奔赴在汶川地震中受损的咸阳烟叶复烤厂、四川磨床厂等近十家灾区中小型企业,协助处理震后的安全生产和技术问题,使其灾后重建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节约重建资金累计超过5500万元;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的课题组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主动帮助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铣床专利现状及预警分析,使其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少走弯路,给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风电绝缘材料提供技术支持,为其顺利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2、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国机集团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和研发平台等优势,采取“拿出干货”、“技术储备提前应用”等多种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以此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所属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利用专有的“缠绕管式换热器工艺技术”,采取与镇海炼化检修安装公司合作,从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国产化研究开发工作,为中国煤化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每年为国家节约近3亿元人民币;英特换热设备(浙江)有限公司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产品性价比有了很大提高,一季度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倍,就业人数增加了30%;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通过以优惠条件给北京红润达公司研发的专用滤光片,应用到医疗器械上后,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使该企业摆脱了困境。

3、开放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机集团利用所拥有的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采取开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中小企业组建联合技术中心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中急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问题,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所属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依托该院建设的“金属挤压与锻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力度和服务范围,先后与山东绉城机械厂、山西锻造厂等十多家中小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急需的金属挤压与锻压成套设备和全程的技术服务,使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洛阳轴承研究所依托该所建设的河南省精密轴承技术中心,先后与东莞TR轴承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中小企业组建了联合技术中心,通过联盟内技术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每年为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2亿元的经济效益。

4、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为中小企业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

国机集团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所属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利用挂靠在该所的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委会,先后在天津和银川组织了“电控配电设备”、“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国际标准的主要变化和发展动态培训班,参会的行业内中小企业达到了24 156家,培训了136家企业的164名技术骨干;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通过向苏州海陆重工等3家中小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进行实地指导,为其培养热处理及焊接技术人员;依托“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挂靠该院的10个国家及行业标委会举办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班等方式,为该领域内中小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国机集团所属科研院所共为近1000家中小企业开各类办培训班131期,培训管理人员560人次,培养技术人员3700多名。

5、围绕集团众多院所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检测服务

国机集团利用众多国家和省部级质检中心,积极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技术服务。所属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利用挂靠的国家拖拉机质检中心,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整机和零部件检测服务。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帮助安徽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150多家中小企业在拖拉机、农用柴油机及其零部件的检测、试验、认证等方面,打破经营常规,为其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技术解决方案,累计节约资金超过3200万元;此外,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等单位也分别根据行业特点,以开放检测实验室,免费提供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并指导其编制产品技术文件等方式,加强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力度,加速了这些企业新产品的研制进程。

6、加强对成套设备配套供应商的技术扶持,带动产业链上游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国机集团作为我国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的重要企业,其产业链上游聚集了众多的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对这些中小企业的技术扶持,带动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技术进步。所属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针对为其提供制动器配套的焦作长江制动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中小企业,采取派专人周期性指导厂方开发、生产,并对产品实施监制,使其产品借助该院销售的成套起重运输设备拓宽销售领域,扩大品牌影响力,其中焦作制动器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到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产品销售25个省市,部分产品出口6个国家,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行业内规模产值、销售业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评比第三名的成绩;所属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福马集团公司等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通过对产品链上游配套供应商的技术扶持,使一大批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得到了生存和发展。

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国机集团拟进一步采取的举措

近几年,国机集团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有效实施,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科技服务于中小企业做了一些工作,体现了应尽的社会责任。面对当前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26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指示精神,以及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央企科技力量服务企业的具体要求,国机集团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组织实施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工作。

1、继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才是摆脱困境的最有效方法。国机集团将利用现有的各类研发平台,为中小企业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提供咨询和研制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2、加强对中小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持续不断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领军人物,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机集团将发挥拥有的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有力条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邀请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带着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进站工作,联合攻关,为中小企业培养创业领军人才、技术转移和转化骨干人才。

3、强化集团科技发展基金对科技服务中小企业项目的支持。利用国机集团设立的科技发展基金,对依托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项目进行有选择的给予立项支持,引导国机集团的科技力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和范围。今年,国机集团设立的科技发展基金已增至1个亿,我们将认真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对现有办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4、搭建国机集团与中小企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国资委即将向企业和社会开通的“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动态公布国机集团科技服务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以及各领域所具备的研发、试验、检测能力和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等信息,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实现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国机集团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和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上水平等有关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动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这一活动的契机,把技术创新工作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全球金融的冰河期,与各兄弟单位一起团结协作,共克时艰,探索出一条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成功之路。

谢谢大家!

整合科技资源 服务中小企业

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姚燕

2006年6月,中国建材以中国建材院为核心,整合了集团内12家科研设计院所和相关高技术公司,成立了中国建材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打造了建材行业最具规模、最具实力的研发中心,确定了“承担国家级建材和新材料重大攻关项目、建材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建材和新材料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国建材所属企业技术创新、建材行业高素质科研人才开发和培养、国际建材和新材料学术和技术交流等6大平台”的定位。

中国建材集团始终遵循中央企业所属科研设计院所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服务,更要服务行业,回报社会,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宗旨。针对我国建材行业“大而不强”、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高等问题,在创新发展中一直坚持充分利用拥有的科技资源,不断拓宽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范围,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据初步统计,三年来建材研究总院累计开展科技合作项目780多项,其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为573项,合同总额21957万元,包括技术服务类合同额5121万元,技术开发类合同额共计11896万元,技术转让类合同额共计3580万元,技术咨询类合同额共计1360万元,为推进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鼓励所属院所践行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应肩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

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兄弟企业汇报一下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难题,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混凝土研究室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最早成立的研究室之一,50多年来,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国内数千个建(构)筑工程和数百个建材生产企业,其中“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满足了我国不同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后为北京、河南、山西、内蒙、河北等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对C40~C70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性能的试验,为企业解决了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等关键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开发的“混凝土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为北京、山东、浙江等十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超长结构混凝土工程的无缝施工,解决了工程的耐久性和渗漏水或腐蚀性介质对钢筋的锈蚀等问题,提高了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增强30 了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3、墙体屋面复合保温材料及其生产应用技术是建材研究总院在承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中取得的科技成果,2006年12月被列为建设部2006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截至目前已向江苏、安徽、辽宁陕西、山东等地2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已在各地建筑物外墙外保温和屋面保温工程中使用近千万平米。

4、“全自动玻璃应力仪”检测系统是建材总院下属秦皇岛玻璃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装备,解决了自动切割时大量破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由经验操作向科学化、制度化、手册化操作的转变。目前已经在全国数十条浮法生产线上应用,得到广大中小玻璃企业的认可。

二、积极为中小企业推广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材料生产技术

1、联合国砖瓦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部分资金,旨在推动我国砖瓦行业中小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建材总院所属西安墙材院凭借自身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研究设计经验,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到联合国工发组织认可的改造方案,先后分两期共实施了60家砖瓦企业节能改造,在全国的乡镇砖瓦企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建材总院拥有的获2006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具有低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负荷和低综合生产成本等特点,是典型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建材研究总院

将该技术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多家水泥企业推广,实现产业化,并在国家重点工程如三峡工程、首都国际机场、北京五环路等工程建设中规模化应用,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了新品水泥生产的节能、降耗、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针对我国微铁高透过率玻璃产品及制造技术的空白,建材总院下属蚌埠玻璃设计院在普通压延玻璃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攻关,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工程技术,载止2008年底,先后为东莞南玻、常熟耀皮、信义玻璃、安彩高科、蚌埠三鑫、信义芜湖等企业建设9条生产线,节省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该技术的推广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了我国太阳能利用水平的提高。

三、利用丰富的科技资源,拓宽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范围 建材研究总院拥有4个国家、行业重点实验室,26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和国际材料技术促进中心,中国玻璃发展中心、中国墙体屋面材料发展中心以及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5个科技中介机构。主办有《新型建筑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等五种国家级刊物。建材总院充分利用这些科技资源,在信息共享、科技交流、人员培训、科研仪器开放、标准宣贯等方面积极为国内外的中小企业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08年建材研究总院举办了“水泥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国际学32 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玻璃深加工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承办了商务部委托的对非洲中小企业的系列培训;组织了国内的“复合材料缠绕技术”、“玻璃检测技术”、“玻璃物化测试技术”“水泥原、燃材料新标准宣贯及检测技术培训”、“建筑门窗幕墙检测技术人员任职技能培训”等几十次不同专业的技能培训,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超过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06年,以建材研究总院为主要依托的中国建材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成立,搭建了产研结合的有效平台,有力的促进了资源重组和产业进步。

建材研究总院在混凝土外加剂方面的研发和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缓凝高效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减水剂等已在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等地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生产。

合肥水泥院利用拥有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搭建技术装备推广平台,在河南、浙江、陕西等地积极推广日产3000—6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成套技术装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北新建材与杭州新材院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技术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对中国石膏板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团技术中心下属的复合材料技术研发部,已向全国27个省市

和地区推广纤维缠绕和拉挤工艺生产线总计百余条。

08年以来,采用公司开发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发电技术,在国内水泥和玻璃生产企业已建成53套余热发电装臵,在建和拟建余热发电项目达77项,全部建成后年节约标煤约1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万吨。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已取得的一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近期我们认真学习了张德江副总理关于“中央企业的科研机构不但要为中央企业发展服务,也要为全社会服务,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央企业科研机构的活力,有利于调动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和科技不足的难题”的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了刘延东国务委员和国资委邵宁副主任等领导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有关讲话。公司就下一步服务中小企业、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做了一些具体的安排:

1、成立公司科技服务基层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人事、科技、投资等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

2、加强与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省市地方政府的的科技对接工作,发挥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的技术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积极帮助当地企业应对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3、2009年拟选派5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企业和对口扶贫县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工作(待取得成功经验后,根据需要再不断扩大规模)。

4、加强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结合。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围绕“节能房屋下乡”工程,开展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5、继续做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过程、检验认证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实施检验认证业务区域扩张战略,建立网络化分支机构体系,争取更多国际互认资质,为中小企业提供近距离、属地化的专业服务。

6、通过组建网站、编发简报等形式,做好集团科技服务行动计划的引导、宣传工作。

我们相信,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规划发展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会做的更实、更快、更好。

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经验交流会材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林海燕

一、基本情况

作为科技型中央企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与进步过程中的骨干作用。我院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承担着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下达的科研开发任务,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同时还承担着建筑工程、空调设备、电梯、建材和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我院的业务和研究涉及行业内的数十个领域。我院拥有全国建筑行业一流的科技人才、拥有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建筑安全和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大量的实验检测仪器设备等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我院充分发挥综合技术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建设行业的科技进步。

二、为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行业集成度低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行业内80%左右的企业是中小建筑企业。当前这些中小企业是我国城市和村镇建

设的主力军。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急需得到政府和大型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的多层面的支持和帮助。我院在实际工作中也认识到,只有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才能使得我国建筑业整体上技术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结合这一实际,我院充分利用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集合在专利、技术秘密、重大工艺、专家人才、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组织本行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和“科、工、贸”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交流、转让机制,加强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围绕广大中小的企业急需的技术与装备,向其提供自主专利技术支撑。例如,我院的建筑机械化分院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力量和具有的国家级电梯检测中心、扣件检测中心及施工升降设备检测等资质和设备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检测服务等。仅2008年,我院机械化分院就为宁波欣达电梯配件厂、北京安顺昌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佛山吉达本田电梯起重机有限公司等出具技术检测服务报告3000余份;我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65%以上的技术转让对象都是中小型企业。软件研究所的PKPM设计软件在国内拥有用户9000多家,市场占有率达90%,其中80%的用户为中小企业。节能软件在全国已完成了4000多项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拥有超过500家用户。每年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交易合同额已经突破一亿元。我院提供的这些技术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建筑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水38平,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机械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帮助大量的中小型施工和建筑机械制造企业摆脱了对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制造和应用新技术装备的成本。

三、用新技术、新产品和计算机应用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我院在新技术、新产品和计算机应用软件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我们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服务于中小企业。如:机械化分院积极推进自主专利技术在本行业企业的转化与创新,借助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应变迅速、效率高的特点,优先以中小企业为载体进行新技术试验和新产品合作开发,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工程质量、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安全。在钢筋连接、电梯安全部件与检测仪器、电梯安全运行监管信息化系统、起重机作业安全信息化系统、大型动臂塔吊、建筑擦窗机、钢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高速多功能施工升降机等领域,联合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带动了产业链内技术的集合创新与进步。与浙江二建、东电烟塔公司等中小企业合作的冷却塔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研制成功至今,已销售近50台套,实现产值5000万多元,利税2000多万元。同时为施工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设备投入和管理费用。按照目前企业产业化规模情况,每年可生产销售20~25台,可满足全国40%以上的电建市场需求。按照每台售价150万元计算,这样每年就可为生产企业带来约3500万元的产值及近1000万元的利税。由于该项目是对原施工工艺的改

进和提高,所以很容易被中小施工企业认同,因而能够较快的应用在中小施工企业,提升其装备水平,创造更高的施工效益。同时该技术操作简便,有效地减少了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受到企业好评。

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作为是建筑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的最早单位之一,以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范主编单位、建筑工程质检中心为依托,实现了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其主要研发领域集中在建筑设计CAD软件,工程造价分析软件,施工技术和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图形支撑平台,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并创造了PKPM、ABD等全国著名的软件品牌。为我国设计行业在过去十几年中实现甩掉图板、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二十年,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同中小建筑设计企业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不仅使自己成为国内建筑行业的软件产品研发的最大开发商,而且成为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典范。例如他们与北京求实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作为拥有一百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每年招投标产值数达百亿元,招投标工程数百项。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深入分析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其提供软件支撑,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了企业招标文件标准化。通过编制企业清单定额库,彻底解决清单描述规范化、编制标底漏项多项的问题,能够40 及时反映出材料当前市场价格水平,通过网路共享实现了多人、多专业的协同作业,大大提高了编制标书速度、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使不同经验、不同水平的造价人员同样能编制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的预算文件。

其次,建立高效评标体现。每一个项目至少有5~10份投标文件参加评标,面对数千条评标内容,通过建立电子评标管理模块,能够快速合理性检查和雷同检查,自动筛选出不合格标书,自动进行价格横向偏差对比,自动生成项目的评标报告,为评标委员会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评标效率和准确率,也是目前评标的发展趋势。

最后,实现造价指标的快速估算。每年有数百个工程投标数据,通过建立经济指标分析管理模块,自动生成工程造价指标,实现快速编制估算,使得估算报告有依据,帮助了企业实现知识积累和信息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了该企业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展开。

四、积极为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我院是全国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中国电梯协会挂靠在我院,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制冷学会等多家行业学(协)会的二级分支机构设立、挂靠在我院;同时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建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也设立在我院。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学)协会和中心的为企业服务职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41 将科技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重心。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各类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改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协助构建和组织产、研、学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把尽可能多的科技资源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从来都是行业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建筑施工类行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我院充分利用专业性技术人才优势,通过举办系列培训班、研讨会等为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准备后备力量。根据今年新情况我院机械化分院特别举办了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新标准的培训工作。北京金桥建筑集团租赁公司、四川建设发展股份金特儿钢构厂等企业的24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第一期培训会。通过系统培训,让中小企业认识到了行业的现状,了解了新标准的要求和自身的不足,提高中小企业对塔机的安全使用和检查重视程度。为施工企业、租赁公司能够更好提高塔机操作的安全性、培养专业性人才、规范竞争市场奠定了基础。

我院的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设有专职的行业计算机应用的培训部门,长年开展行业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工作,特别是为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边培训、边做示范工程,收效显著。培训部员工不断强化为培训资源的使用部门服务的意识;注意提高业务技能,保证培训资源的完好率;加强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使软件开发人员了解、开发市场需要的软件产品。同时根据市场42 需求,不断改进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宣传资料、授课大纲、教材编撰等的质量。每年都要开办规模不同、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培训班百余次,培训作业数千人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依照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围绕中央企业的科研机构不仅要为中央企业发展服务,也要为全社会服务这一中心思想。切实做到既有利于激发科技型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的活力、调动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注重向中小企业转化,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和科技力量不足的难题。为应对金融危机,为提升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尤其是提升建筑行业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 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

(新闻通稿)

2009年6月9日,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在京召开了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对中钢股份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经验做法的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关于保增长、扩内需、上水平等有关指示精神,分析当前形势,总结前期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由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白英同志主持,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同志、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普同志及部分中央企业出席了会议。

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央企业具有更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占有更先进技术和更丰富的科技资源,在国家行业层面共性技术开发领域发挥着骨干和排头兵作用。而中小企业普遍科技力量较弱,缺少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特别是中央科技型企业应该挺身而出,45 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积极地帮扶中小企业,携手应对危机,共克时艰。其次,加强行业技术服务,是中央科技企业改革发展客观要求。中央转制的科研院所(包括企业集团所属科研院所)是其所在行业最先进技术的拥有者,面向行业内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体现了这些科研企业基本的市场定位和功能,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是中央科技型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中央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人才、科研成果上的优势,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技术瓶颈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难题;而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应变迅速、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作为新技术试验和新产品合作开发的载体。中央企业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一件有利双方、实现双赢的好事。会议还对中央企业下一步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二是要加强工作布署,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国资委和有关中央企业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

在会上,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先后介绍了本企业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方法 篇6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其将要涉足的行业,即创业中的行业选择,是企业创建活动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本文试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选择方面做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探讨,在以后的报告中,我们也将试图对具体的创业机会表达我们的评估与判断,以期为读者,特别是科技创业者提供参考。

一、 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创业是指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创立新的事业,并获得商业上成功的过程。狭义的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创业者是活跃在企业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经营者,就是创业的主体。

创业机会是创业者通过把资源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迎合市场需求,并传递价值的可能性。对创业者来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为新创企业正确和及时地识别和选择创业机会的能力。创业机会需要感知,机会感知包括感知机会瞬间和评价、分析感知机会两个逻辑阶段,是一个逐渐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发创业的决策,并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的过程。感知机会到创业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企业家会以机会的潜在收益和创业机会成本等纬度来评价创业机会、做出创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决定进入某一行业或者说在某一行业进行创业,是创业活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一个环节。准确及时地选择进入行业对新创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确定在某一行业开展经营活动,才能开始企业创建的其他活动。

在以往的创业活动中,尽管创业的诱因有很多,但通常最主要的是科技人员拥有了高技术项目成果,希望得到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商业化。为此,项目所处的行业也必然成为了创业者要进入的行业,而很少考虑到进入的行业是否适合创业者和新创企业。为此,有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存和发展受到了影响,这是与其在创业开始是所进入的行业不适合有着较大的关系。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的行业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是一个关系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创业前必须要谨慎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创业中,行业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应选择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产业类型、结构以及产业链条的发展方向。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就把握住了行业选择的主动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应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应该符合国家、省、市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政策。

2、 应选择符合具有较大吸引力的行业。

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商业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选择的行业应该是至少具有潜在的较高盈利水平和商业价值的行业。行业的市场前景应良好,并有望成为新兴产业的行业。

3.应选择具有进入成本较低的行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的投入要素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员智力和技能要素的投入,并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果创业成本过高,尤其是所选择的行业需要以较高的成本进入,则会使得新创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高,造成新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这样的行选择则不可取。

4.选择具有技术创新性和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科技创业的最大特征是科技人员拥有科技成果实现商业价值。创业者所拥有的技术项目应该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技术创新性和难模仿性,对于新的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相对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者。

5.选择创业者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

创业者与行业相关的资源应该包括,创业者在此行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及相应的行业人脉优势。还应该包括与所选择的行业相适应的资源,比如,研发方式、营销方式等等。创业者具有了这些与行业相关的资源,才能够在行业内的创业活动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否则,“隔行如隔山”,如果要进入的一个创业者自身不熟悉的行业,创业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三、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方法

如上所述,行业选择是创业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创业者应该正确把握好行业选择的机会,在适合自身创业的行业内进行创业。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对创业中的行业选择的准确性和适时性进行分析。

1、 行业选择的定性分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科技创业中的行业选择进行分析:

(1)行业特征性的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适合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应该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

首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是行业选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判断行业进入的价值和时机。只有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对行业的规模与差异性分析。

行业的规模是否适合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经济理论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最佳规模,在此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据此我们可推出,中小企业选择产业进入时要首选最佳规模较小的产业;而对于最佳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宜选择市场范围较小的行业或市场进入,如市场需求较分散,此时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中小企业才有机会与同行业的大企业抗衡。

行业的差异性特点是否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适合采取差异化的战略,行业选择细分化,服务人群特殊化,产品和服务上个性化,形成企业的特殊企业文化。在可竞争性行业中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从不完全市场论的角度来看了中小企业,可以发现,“产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经济理论认为由于产品差别也会使小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

第三,行业所处在的产业链的位置是否适合中小企业。通常,产业链的主要位置是由大型企业所占据,中小企业往往只能在处于上游和下游的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行业选择也应如此,占领一些大型企业不愿意做或者是做不了的市场和产品的位置,特别应该注重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选择在产业链中独特的位置。

第四,行业的生命周期是否适合中小企业。通常,每一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即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行业选择时应选择有力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为进入时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以新兴和朝阳行业,生命周期为初创期或成长期为宜,特别是注意要选择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的行业。

(2)行业获利性分析

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商业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的行业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所选择的行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行业的商业价值分析:

首先,是否具有较高的行业平均盈利水平。通常对于新兴和朝阳的高科技行业来说,会有较高附加值的产生,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会较一般行业高。

其次。是否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及良好的市场成长性。所选择的行业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容量,或者是有一定的潜在的市场容量,有良好的市场的成长性。行业的细分度越大,其需求越多样化,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就会更明确,更具有特色。

(3)行业进入性分析

第一,行业进入成本。对新创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新创企业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的新创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其的生存和发展。合适的利润是行业进入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第二,行业进入壁垒。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主要是行业的技术壁垒。行业技术壁垒会提高行业进入的门槛,使得潜在行业进入者行业进入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中的选择行业,一方面要避免有较高技术壁垒存在的行业,另一方面要求自身的技术产品应有较大的技术创新性,对其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造成一定的技术壁垒,以减少行业竞争者。

第三,行业的集中度及竞争对手。了解行业内的企业结构及相互依存关系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有利于新创企业决定是否进入该行业及进入该行业后的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第四,政府的行业政策。选择政府支持的行业,有利于新创企业的发展。

(4)创业者的资源分析

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否与选择的行业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所选择的行业的越直接关联,资源网络越完善,选择行业的理由也就越充分。

2.行业选择的定量方法

我们将大致影响行业选择的一些因素列为下表:

我们设定对行业选择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John C.Burch在研究创业活动中提出了几种创业机会评价方法。我们将其中应用在对行业选择上:

(1) 标准打分矩阵法。

通过设定对选择行业有重要影响因素,由专家或根据统计数据对每一个因素进行等级打分,如,最好(3分),好(2分),一般(1分)求出对于每一因素对不用行业选择进行比较,选择得分较高的行业。

(2) Baty的选择因素法。

通过对设定的影响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判断。在行业选择中,如果只符合不到一半的因素,这个行业选择则不可取。如果符合超过一半以上的因素,这个行业选择的机会就会加大。

(3) Hanan Potentionmeter法。

通过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预先设计好权值,得到特定的行业选择的评价指标。对于每个因素,可选取从-2到+2不同等级的分值,然后对所有因素的分值总和得到总分,应选择总分最高的行业。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7

关键词:跨界,平台,服务

科技类媒体相对于时政类媒体无论从发行内容上, 还是到广告经营上都存在先天缺陷, 科技类媒体的受众和客户人群相对要窄。故而在科技传媒类报业集团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步履维艰,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旧体制下依靠发行和广告的盈利模式, 并没有开发出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的跨界模式作为新的盈利模式, 使得企业的经营不能与市场接轨。但是, 科技类媒体在科技领域内的专业报道、科技人才资源、科技信息、科研院所资源相较于时政类报纸更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急剧增加, 中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中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庞大的数量俨然成了各类媒体争相抢占的广告客户资源。想去抢夺客户, 必须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目前,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 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既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科技类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 开发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来跨界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以实现科技类媒体新的盈利模式。

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能否中可持续发展, 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是否完善, 然而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一直是困扰着政府和中小企业的一道难题。

1.1 政府扶持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实行的相关制度相对滞后, 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目前,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还处在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制关系划分方法, 把中小企业划分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类型, 各种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由各类政府部门来管理。例如, 乡镇企业多数由企业所在低的政府部门监管;科技类企业由政府相关科技部门监管;私营类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都由政府外贸部门监管。此类状况的出现让企业无所适从, 也造成了政出多门, 管理制度分散, 政策不统一。除此之外,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外部因素很多, 例如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科创体系不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缓慢等问题。非国有中小企业是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行业准入门槛高、地方税费偏高、申请政府扶持资金难、社会融资渠道窄等诸多实际问题。

1.2 公共服务不到位

中小企业在激烈地竞争中一直处于比较弱势地位, 在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 以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文化、对外贸易业务等多方面都面临诸多难题。诸多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技术研究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由于政府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多数比较注重管理, 为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有限, 使得企业在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时没有想享受到实惠。而随着中小企业对技术支持的需求,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业性、盈利性的中介服务机构, 收取的中介服务咨询费价格普遍偏高, 中小企业大多都难以承受这些偏高的咨询服务费用。中小企业也缺乏寻找中介咨询公司的经营意识, 致使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的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创新途径, 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产品缺少创新突破逐步被市场淘汰, 企业运行进入恶性循环, 最终倒闭。

2 三大问题凸显中小企业科创能力症结

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以下几大症结。

2.1 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中小企业的数量飞速提升, 但是诸多中小企业很难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差, 产品结构单一, 无力研发新产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 大部分中心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没有预留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 即使有研出新产品, 也因资金等问题而无法最后形成产品。就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而言, 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不清晰, 融资渠道窄, 市场变化快, 企业的科技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人的5%以上, 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 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只有1%的低水平投入, 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举步维艰, 使技术创新活动无法开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弱, 规模小, 自身内部融资能力有限, 外部融资融资渠道窄, 企业资信等级低, 无法得到大额贷款。另一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政府的资金扶持, 但是受体制的制约, 政府很多资金向国有大型企业的项目倾斜, 导致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融资方面遇到瓶颈, 既无力出资研究开发新产品, 也无法聘请科研人才, 更无法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资金。虽然近几年来, 资本市场对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逐步青睐, 各类基金、天使投资人等社会融资渠道的介入为有潜力中小企业带了一部分科技创新资金, 但是也很有限。此外, 政府近几年出台的多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政府对中小企业从科技创新资金、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 虽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投融资渠道窄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数庞大, 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冷门行业的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更好的改变。

2.2 人才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 国际之间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化, 现在的企业已经不止是在和本国的同行业竞争, 现在更多的竞争是在国际之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科技人才更是企业所要掌控的核心资源。就我国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 现行体制下我国优秀的科技人才资源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体制内单位, 企业里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科技人才, 企业现有人才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体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这些科技产出部门无法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有限, 致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无法形成产学研平台, 企业无法使用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另外, 中小企业受自身诸多现实条件影响, 无法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社会地位、充沛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上升空间等条件, 其企业发展前景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 故而无法吸引和挽留优秀的科技人才。

2.3 缺乏中介和协作网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社会化活动,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行为的主体, 在与其他部门形成协同关系之前, 要有一个寻找、被寻找、选择、被选择的过程。大部分中心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 例如疑难技术的无科技人才攻关, 技术无特种设备的检测等问题, 需要一些技术部门的协作或者中介机构搭建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部门牵线搭桥。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诸多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的实践证明下, 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集智力支持、高端咨询、综合中介服务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 它们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 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较少, 专业化程度低, 服务行为不规范, 水平参差不齐, 相互独立, 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未形成跨行业之间的协作。此外, 各类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合作或协作程度低, 未形成一个协作体系, 缺乏相关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 技术和信息未能达成共享平台。

3 科技传媒三大平台可跨界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和媒体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科技类媒体应在整合资源、拓展业务的基础上, 延伸服务链条, 打造全媒体科技传播平台、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大科普公益服务平台来跨界服务中小企业。新形势下的科技类媒体要在传统的传播平台有所创新, 还要依靠自身资源开发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科技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还可以跨界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此形成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 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3.1 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是阻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前行一个壁垒。科技类媒体可以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寻找合作对象, 建立中小企业综合融资体系, 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缺口。以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的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为例, 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结合当地实际省情, 从外省引进投融资公司, 创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等手段,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既满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 也实现了与投融资公司共同的盈利。

3.2 科技服务平台

现代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实践证明下, 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拥有综合、互动和集成优势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 它们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科技类媒体在寻找创新人才和产学研合作沟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技类媒体对于科技人才和科技新成果的信息来源很广阔, 是科技类媒体常年积累来的渠道, 如常年为媒体提供信息的科技职能部门, 采访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发明人等。科技类媒体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渠道优势开辟出新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 帮助中小企业寻找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以及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行为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取得联系, 达成合作意向, 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到科技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科技媒体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起到中介服务作用, 努力促进多家中小企业形成某行业的产业链, 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 以此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让产品得到更好地创新提升空间和更多来自市场的用户体验信息。此外, 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 科技媒体的宣传还可以让企业走出去, 让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进军海外市场, 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还可以展示中小企业的形象, 并吸引拥有相关新技术的外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引进与合作。

3.3 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 科技类媒体的改革, 已经将大型科技类传媒集团变成了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App客户端、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网络电视、视频网站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媒体发布的科技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较于大企业, 由于科技创新资金短缺、科技人才不足和流失以及难以得到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咨询服务, 以致于在获取科、搜集、处理和利用科技信息的能力较低。由于以上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 很难把握与企业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科技媒体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所独有的优势是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新、最快的科技创新信息, 让中小企业在第一时间选择自身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中小企业在此平台上能够获得所处行业最直观的专业意见, 包括所处行业最前沿科技创新信息、最全面的行业市场资讯以及得到各类专家的专业咨询服务。科技媒体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商品贸易会、科技博览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会等各类专业会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谠.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J].参政议政, 2009 (3) .

[2]荷花, 胡玉婷.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3) .

[3]张芳芳, 张裕明.谈谈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9) .

[4]周东峰, 马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障碍及对策[J].山西科技, 2009 (2) .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8

近年来, 天津市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机遇, 聚焦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实施大项目带动和小巨人支撑战略, 加强科技金融助推、开放创新做强、科技平台整合、分配要素激活、委区县联动、高端人才聚集, 推进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工作进入重要跃升期。2012年,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5万家和1800家, 实现“五年任务、两年完成”;R&D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7%, 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保持了高速增长;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达到16项, 累计获得70项;专利申请达到4.15万件、专利授权2万件, 分别是2007年的2.6倍和3.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1亿元, 是2007年的3.5倍;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科技论文1.7万篇, 是2007年的2.5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在此背景下, 天津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创新直接关系到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水平、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等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1 天津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创新现状

近年来, 天津市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形成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创新机制。

一是打包贷款实现良性运作, 财政科技投入放大明显。天津在国内首创并率先实施了面向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计划项目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无抵押、无担保打包贷款工作, 财政资金给予一定的贴息奖励。

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周转金) 贷款效果明显, 对论证通过的项目给予100-1000元贷款的贴息。这种运作模式的实施催生了三大转变。第一, 科技项目评估由单纯注重技术水平, 转变为对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整体考量。第二,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方式由以往财政单点支持, 转变为财政、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链整体支持。第三, 市、区两级政府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上, 由过去独立运作转变为联动工作, 形成合力。

三是创新“创投资金”投入模式, 充分放大国家及天津市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近年来, 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投资2.4亿元, 带动设立各类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总额16亿元, 进一步带动社会资金50亿元, 累计投资了红日药业等30家科技型企业。2012年, 申报国家的三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国家共投入资金1.5亿元, 市级财政共投入1.5亿元, 社会款风险补偿, 带动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年末有2790家科技企业取得贷款, 贷款余额为1120亿元。每个企业平均贷款4000万元。

五是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成功上市的科技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奖励补贴。

六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保险服务。天津市于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科技保险工作的试点城市, 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支持的对象为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保险险种由科技部、中国保监会确定。截至目前, 共有55家科技企业的81份科技保险合同获得补贴440万元。

2 天津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创新思路与目标

2.1 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发展为目标, 充分利用天津市丰富的科技财政资源, 按照科学、审慎、风险可控原则,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努力做到率先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率先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与模式、率先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2.2 发展目标

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不断推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 不断推进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创新, 不断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 充分体现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放射作用。

3 天津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创新内容

3.1 间接融资体系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 (间接介入方式)

建立以财政科技资金为主导的补偿机制。依托政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资金来源由财政科技资金支出构成, 弥补商业银行的风险缺口, 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放大作用, 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使社会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为了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有必要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池”, 通过科技金融平台将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和政府等各方的补偿资金汇集起来, 以此来分散风险, 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 调动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3.2 直接融资体系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 (间接介入方式)

划拨上市企业专项资金, 为重点培育的后备科技企业垫付上市前的相关税费。对于一定期限内未实现上市的企业, 企业应退还垫付资金;而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 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奖励。对于重点培育的后备科技企业, 政府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最后是区县科技部门应该积极向银行推荐后备上市企业, 引导天使资金、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支持其发展。

3.3 财政科技资金的直接介入方式1) .财政科技资金支持体系建设

建设市区两级科技金融平台, 以政府性周转金的形式给予支持, 按照“无息使用、绩效管理”的原则和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主要支持无法以市场途径获得资金的企业。借款期满后, 市科技部门应依据项目绩效评估指标对借款企业资金的回收做出评价, 若被扶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生产经营稳定, 具备高速成长的潜力, 可按本金的90%回收, 若经营状况不佳, 则应按法律程序将对被扶持企业的借款转为股权投资。

2)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允许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投资净损失, 抵免利润再投资税收;二是允许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 并在税前扣除;三是对企业所得税实行阶梯式低税率的超额累计税率;四是允许私有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由选择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六是允许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R&D费用在税前列支, 对当年科技R&D费用超过上年的实际支出的部分, 给予一定比例的抵免;七是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口退税的执行力度, 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_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科技金融论坛, 2010年第11期:2-3

[2]Calomiris, Charles W.and Mason, Joseph R., How to Restructure Failed Banking Systems:Lessons from the U.S.in the 1930’ S and Japan in the 1990’ S.NBER Working Paper No.W9624, 2003 (4) :74-97

[3]Huanghai Zhou.Financial Mechanism and R&D Investment.Working Paper, 1998, 48—59

[4]万钢.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J].中国科技金融, 2011年促进科技和金融试点专刊:13-16

[5]董为民.财政支持科技企业创新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9

2005年后国内迎来了持续升温的创业浪潮,尽管“资本寒冬”的说辞一直不绝于耳,但依旧无法消减人们特别是大批高校毕业生们的创业热情。2014年9月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更是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令“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相关的创业团队飞速增长。201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产业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发起,联合新华网、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科移动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2015全国创业创新推进工程”(简称“双创工程”),更是通过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措和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不断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已离不开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科技金融网络的观念应运而生。

1 研究现状

1.1 科技金融网络

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和使用“科技金融”的概念,直到21世纪初,赵昌文在《科技金融》一书中,才给予其一个广泛的定义: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功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为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科技金融的发展实践中,我国多位学者认为建设科技金融体系是关键。徐义国(2008)认为科技金融体系要以创业投资为主导,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平台的作用[2]。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2011)认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是科技金融建设的“骨架”,需从构成主体、生命周期、运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3]。辜胜阻、曹誉波、杨威(2011)认为,需要构建支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要完善创业投资融资链条[4]。毛有佳、毛道维(2012)基于苏州市科技金融网络实践的研究构建了一个“科技—金融”网络理论框架,来研究科技创新扩散路径与政府作用,并检验政府信用嵌入金融交易结构的效果[5]。马丽仪(2013)认为科技金融网络是科技系统与金融系统的结合,具有复杂巨系统和复杂网络的诸多特征,基于科技金融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与科技金融网络的结构、网络内信息传递机制、网络节点的协同创新机制等密不可分[6]。

1.2 技术创新绩效

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切入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对企业的影响上。Hagedoorn和Cloodt(2003)认为创新绩效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根据企业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的程度来衡量的结果,从广义上来理解是指从概念生成一直到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整个轨迹过程所取得的包括发明、技术以及创新三方面的绩效[7]。高建、汪剑飞、魏平(2004)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8]。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科技金融领域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论证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于科技金融体系的实践和研究近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明确提出并研究“科技金融网络”的文献不多,仅有马丽仪(2013)从理论角度探讨了科技金融网络作用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微观机理;综合考虑科技金融网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联机制更为少见;运用实证、调研等手段进行研究的文献尚待发现。

2 研究设计

2.1 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变量

科技金融网络中处于网络节点的各个行为主体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科技金融网络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的运转效率,更取决于他们之间联系的特点、各自所处的地位、相互之间联系模式和联系强度,以及同其他科技金融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状况。本文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嵌入的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关注点集中在企业节点层次,选用变量如下:网络密度、网络强度、网络居间性、网络互惠性。

网络密度的指标,主要衡量不同节点之间联系的数目和广泛程度。网络强度的指标,更关注于行为主体之间联系频率的高低和信息传递效率的高低。网络居间性变量衡量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所嵌入的网络中的位置情况,说明了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还是附属地位。网络互惠性变量通过资源共享等指标衡量了联系双方地位的平等性。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选用创新效果和创新效率两个方面评价技术创新绩效。创新效果关注研发阶段产生的成果,不论是申请的专利数量,还是产品化以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创新效率是指企业创新的实现能力,其核心问题是选择某一指标,以衡量企业将新产品新工艺推向市场,收回创新资源投入并取得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完成度。由于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公认的技术创新测度体系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参考已发表的文献,引入增量的概念,提出如下变量用来衡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市场份额扩大,组织效率提高,申请的专利数增加,新产品的成功率提高,新产品产值增加,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

2.3 数据收集与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74份,其中因填答不全等原因的无效问卷有4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70%。样本的行业分为三类,其中信息技术行业所占比例最高,为65.71%;新能源行业占8.57%;生物制药行业占25.71%。

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使用过的变量和量表,将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分为网络密度、网络强度、网络居间性、网络互惠性四个变量。

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等距量表,每个题项后面用数字标识1~5代表从“极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选项。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以Cronbach's(克朗巴哈)α系数来检验各变量量表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由于本文计划所使用的量表,都是参考相关研究后提出的,已获得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及采用,能够符合效度的要求。应用SPSS19.0得出,网络密度、网络强度、网络居间性、网络互惠性及技术创新绩效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55、0.793、0.786、0.757和0.799,均在0.7以上,表明问卷的信度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信度。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完毕后,分析各个量表的平均数、标准差,发现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均值都在3分以上,表明在科技金融网络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了与其他行为主体紧密的联系,较高的联系频度,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并且可以与其他机构进行良好的资源共享。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年的技术创新水平获得较快地提高,新产品不断获得市场的肯定。

3.2 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描绘和反映变量间数量变化关系提供依据,本文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来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双侧的显著性检验P值小于0.01,表示技术创新绩效与四个网络结构特征都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为进一步检验网络结构特征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令网络结构特征的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自变量),令技术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为避免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合适的自变量,以研究网络结构特征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3 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或非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

初步构建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如下:

方程式1中Y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X1、X2、X3、X4分别代表网络密度、网络强度、网络居间性、网络互惠性;β1、β2、β3、β4、β5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并假定其服从均值为零、方差σ2的常数的正态分布。

3.3.1 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是对回归方程总体效果进行评价,检验回归方程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模型摘要表,包括相关系数R、判定系数R2、调整判定系数以及估计值的标准误差等统计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剔除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最后保留两个自变量X3网络居间性和X1网络密度。回归方程为

多元回归中用多元判定系数R2来反映方程因变量Y的变异由自变量X3和X1联合解释的比例。如表1所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后,可解释变差达到61.3%,表示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绩效的变差(总离差平方和)中有61.3%可用解释变量来解释,反映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例中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绩效的变化规律。

表1中的更改统计量用来衡量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边际贡献。R方变化,表示R2改变量,代表从模型中添加或删除自变量时复相关系数R的平方的变动大小。对某个自变量而言,复相关系数R的平方的变动比较大,说明这个自变量是因变量的一个好的预测因子。本例中模型1的R方更改0.515,F更改72.328,p值<0.01,高度显著,证明网络居间性自变量是技术创新绩效因变量的一个好的预测因子。模型2的R方更改0.097,F更改16.873,p值<0.01,高度显著,证明网络密度自变量是技术创新绩效因变量的一个好的预测因子。DW(Durbin-Watson)检验是推断小样本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的统计检验方法,其原假设为总体的自相关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本例DW=2.042≈2,拒绝原假设,说明残差序列无自相关。

注:预测变量:(常量),网络居间性。预测变量:(常量),网络居间性,网络密度。因变量:技术创新绩效。

3.3.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是要检验整体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恰当。采用方差分析法来进行检验,其原假设为H0:β2=β4=0,即各个偏回归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

表2为方差分析表,给出了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和显著性水平。其中df为自由度,总离差平方和(SST)=26.634,回归平方和(SSR)=16.324,回归均方和(MSR)=8.162,残差平方和(SSE)=10.310,残差均方和(MSE)=0.15 4。剔除不符合条件(如缺失值)的样本,样本总量为n=70,F分布的第一自由度为2,第二自由度为67。此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为H0:β2=β4=0(即各个偏回归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当F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小于显著水平时就拒绝零假设,认为解释变量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则应拒绝原假设,因此对于整个回归模型来讲,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是显著的。

注:预测变量:(常量),网络居间性。预测变量:(常量),网络居间性,网络密度。因变量:技术创新绩效。

3.3.3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是围绕某个偏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抽样分布展开的,由此构造服从某种理论分布的检验统计量,并进行检验。

表3为回归系数表,可以看出t值对应的显著性水平p值<0.01,表示被解释变量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高度显著相关。方差膨胀因子VIF数值接近于1,说明自变量已经不存在共线性问题。结果是网络强度和网络互惠性被排除在方程之外,网络密度和网络居间性进入回归方程,t检验、F检验、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DW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通过检验,因此可得出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分解指标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的关系模型如下:

4 结论及分析

科技金融网络的密度、强度、居间性和互惠性四个网络结构特征变量都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网络密度和网络居间性的影响更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线性回归关系。初步说明,现阶段,处于科技金融网络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与更多的同类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保持密切的关联,将更有利于其技术创新和实现收益;对应于Granovetter提出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9],本文发现,与其他网络节点行为主体维持强关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便于获得关键资源,也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在科技金融网络中位居网络中心地位,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可以享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更有利于自己获得较丰厚的利润;处于网络节点的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提高互惠性,将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学习与交换,促进相互的发展和创新。

注:因变量:技术创新绩效。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率高,人力资源密集的固有特征,这要求在发展时,需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势。在科技金融网络中,应加强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联系的密度和强度,拓展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中介机构等各种成员的联系和互动,以激发企业的创新灵感;其次,与其他网络机构建立并维持长期的、密切的、重复程度高的联结关系,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信息、知识与资源,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在科技金融网络中位居网络中心地位,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可以享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更有利于自己获得较丰厚的利润;最后,处于网络节点的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应本着互惠平等的理念,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以保证信息流动的通畅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促进相互的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选取更大跨度,涵盖更多行业的样本,将研究结果一般化;针对本研究采用的横截面数据,未来的研究应尝试选取跨期较长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下一步的研究应选取适当的模型,重点分析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中单个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和作用途径,除了重点关注网络密度和网络居间性两个变量外,还将关注网络强度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分别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科技金融网络的互动演化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代,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研究科技金融网络结构如何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发放的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论:科技金融网络的网络密度、强度、居间性和互惠性四个结构特征变量都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网络密度和网络居间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科技金融网络,结构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康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徐义国.科技金融:对条件财务模式的理念革新和实践跨越[J].银行家,2008(5):69-71.

[3]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8):6-11.

[4]辜胜阻,曹誉波,杨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18):61-65.

[5]毛有佳,毛道维.科技创新网络与金融网络的链接机制——基于苏州科技金融实践[J].社会科学研究,2012(9):66-68.

[6]马丽仪,杨宜.基于科技金融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s1):339-342.

[7]Hagedoorn,J.&Cloodt,M.Measur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is there an advantage i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J].Research Policy,2003,32(8):1365-1379.

[8]高建,汪剑飞,魏平.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J].科研管理,2004,25(2):14-22.

海洋科技中小企业 篇10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视化,研究前沿,协同演进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推进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及推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服务生态链建设,对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融资渠道不断优化,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现阶段我国已有大量关于科技金融领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但基于文献计量、描述统计与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交叉领域协同发展演进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为更好的掌握国内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本文以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文献为切入点,以揭示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规律为核心,构建研究领域的共现网络为重点,运用文献检索和管理工具“Note Express”以及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Ⅲ”[1],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分别选取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旨在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标:(1)总结近几年我国科技金融领域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热点;(2)了解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3)归纳现阶段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交叉领域的协同发展规律;(4)构建我国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运行机制。

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1 数据的获取

为对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沿进行分析,本文在研究样本的选择上使用时效性较强的CNKI期刊数据库,借助专业检索分别对科技金融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其中考虑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以及企业生命周期,为保证研究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文选用“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检索词,并对获取的文献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了文献来源中一稿多发、与主题不相关及交叉研究领域中重复出现的文献,具体检索过程及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注:核心期刊的收录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检索日期为2015年7月17日

1.2 数据的处理

从研究文献中提取包括篇名、关键词、作者、来源、机构及出版年份等分析变量,采用文献计量、描述统计与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文献的数量、学科及核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状况和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本文研究采用“Cite SpaceⅢ”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其中数据处理及参数设置的具体操作路径如图1所示。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文献计量分析

对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截至检索日CNKI期刊数据库中科技金融领域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文献分别为1559篇和1976篇,其中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分别为311篇和574篇,文献数量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历史资料的整理可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有关设立创业投资、开办科技贷款等内容,虽然推动了我国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但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文献量保持平稳的局面,且以政府金融机构为主要研究主体[2]。直至2006年,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全面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后,才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与融资保障,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才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3]。这印证了房汉廷在《科技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一书中将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阶段分为起步期(1985年~1996年)、多元探索期(1997年~2005年)和快速发展期(2006年至今)[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晚于科技金融达十年之久,但在文献总量上却占据较大的优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俨然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为进一步全面分析研究文献的发展情况,本文借助普赖斯文献增长曲线,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文献的实际增长水平[5]。其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F(t)表示时刻t的文献累计量,a表示文献起始量,e=2.718,b为文献持续增长率。通过计算可得,截至检索日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文献的实际增长率为0.422,远高于科技金融研究文献的实际增长率0.254。但通过近五年的增长率计算,科技金融领域研究文献的增长率达0.528,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研究文献的增长率为0.433。由此可以得出不同时期研究文献的发展演进状况,总体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保持着逐年增加的态势,而科技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突发式增长的局面,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2 学科及核心期刊分布

对研究文献分别进行学科分布统计,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文献均涉及40个学科,学科相似性达0.775,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大领域在研究主题上有很大的相关性。科技金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金融学科,其次是企业经济和科学研究管理学科,体现了科技金融是依托相关金融活动推动科技创新的本质[6]。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企业经济学科,其次是金融和投资领域,侧面反映了投融资问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皆涉及多个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文献的学科分布进一步揭示了研究领域的重点主题。

核心期刊是众多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其刊载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对文献的核心期刊刊载率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研究领域中高水平文献的发展现状。经检索,本文共得到311篇关于科技金融领域的核心文献,约占文献总量的19.95%,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文献为574篇,约占总量的29.06%。本文采用布拉德福定律,进一步分析核心期刊刊载文献的集聚状况[7]。经统计,被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献均未达到总量的三分之一,这进一步表明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文献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群。

为对核心期刊的具体刊载情况进行可视化研究,本文采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领域(收录文献量3篇)的核心期刊(部分)构建了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左侧代表科技金融领域,右侧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

核心期刊构成相应的节点,节点的大小为核心期刊收录文献数量的多少,色谱反映了发表文章的生命周期以及综合影响程度,颜色越偏向暖色则表明文献被刊载的时间离现在越近。通过上述知识图谱的对比分析可得,从核心期刊载文时间上看,科技金融领域的色谱趋于暖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金融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较之下,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刊载情况较为平稳。从核心期刊分布的集中度上看,刊载量排名前十位中,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文献共同分布的核心期刊有《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参考》与《中国科技论坛》。其中,《科技进步与对策》和《科技管理研究》占据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结合核心期刊刊载量和集聚情况可以看到,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文献形成了少数的核心期刊群,但总体而言,期刊分布较为分散,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分布

对研究文献的高产作者进行统计分析,科技金融领域发表量最多的作者是邓天佐,其自2009年至今共发表了16篇有关科技金融领域的文献,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陆立军,发文量达15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计算方法[8](发文量排名末位的核心作者的文献量,为排名首位的核心作者的发文量),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发文量不低于3篇的作者即可划分为核心作者,其中科技金融领域的核心作者为87人,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核心作者达142人。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核心作者如表2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但依据普莱斯定律的判断,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群。从整个研究领域的作者共现知识图谱(略)的结构来看,研究作者的离散程度较高,未形成核心的研究团队。值得关注的是,同时发表有关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文献的作者有230位,成为推动该领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力量。

为系统地揭示高产作者与研究机构间合作的现状,本文构建了发表文献量达5篇及以上的作者及机构(部分)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左侧代表科技金融领域,右侧代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

在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节点的色谱和大小分别代表发文时间及发文量的多少,颜色越偏向暖色表明发文时间离现在越近,节点之间连接线的粗细代表作者及机构间相互合作的程度高低。

由上述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可得,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作者及研究机构分布较分散,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低,未能形成大规模的合作网络。政府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总体上,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还未形成核心的研究群体。

2.4 研究热点及前沿演进分析

对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总结,本文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构建了“文献共引-关键词”的发展演进知识图谱,科技金融领域(左)以及科技型中小企领域(右)的关键词分布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相关属性和阈值,对关键词进行中心性聚类,同时基于克林伯格设计的突变检测算法(Detect Bursts)和弗里曼提出的中间中心性测度,从相应题录中识别新兴研究的专业术语Burst Terms并使得表示潜在范式变化的关键点凸显出来从而形成研究前沿[9,10]。在图谱中,关键词构成节点,红色节点表示突变的关键词,节点的色谱及大小分别代表关键词的生命周期及出现的次数,节点间连接线的粗细是指不同关键词同时出现次数的多少。

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研究主题,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有助于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11]。在左侧的科技金融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排除“科技金融”关键词的干扰,频次超过100的关键词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服务业”等热点词汇,反映了科技金融立足科技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的前沿热点。在右侧科技型中小企业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融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重点词汇进一步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融资发展及技术创新的研究焦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前沿通常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12]。本文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中引文突变检测历史(Citation Burst History)功能对研究领域的关键字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演进趋势。本文绘制了突发强度排名前20的关键词年度分布表(略)以及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协同演进趋势图,如图6所示。

从上述协同演进趋势图中可以清晰地得到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前沿演进的发展脉络。在科技金融研究之初,有关金融信贷市场创新的研究最为突出,这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科技金融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是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谋求科技投入,这体现了科技金融服务于科技进步的宗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科技金融以金融创新为发展指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推广提供了专业化的金融保障;以推动融资手段的多元化为发展目标,逐步改善由信息不对称、融资环境差等原因导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发展核心,为科技金融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以创新创业为发展契机,为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发展平台。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无形资产比重大等特征,使其具有旺盛的融资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等原因,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比一般中小企业更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和模式获得融资支持[13]。因此,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立足点,结合科技金融理论的研究现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践的特点,构建了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行机制,如图7所示。

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建立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之上,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中介机构等科技金融供给主体,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科技金融需求主体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升级为最终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金融是贯穿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针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征,给予专业性的融资扶持,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沟通,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融资困境。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与描述统计方法,结合可视化文献研究工具,对CNKI期刊数据库近30年的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文献数量、学科及核心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情况、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演进等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现状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对比,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文献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在2006年开始得到广泛关注,至今都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政策导向对研究的指引作用;而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领域,呈现出了波动增长的态势,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

第二,目前我国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均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在期刊分布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分布更为广泛,但均未形成相应稳定的核心期刊群,学术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在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领域存在交叉研究群体,但是总量偏少,高等院校成为最主要的研究群体,高产作者及合作研究机构较分散,且未形成核心的研究群体。

第四,新兴产业以及金融创新成为科技金融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资本市场与质押融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前沿。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及知识产权质押均是科技金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趋势。

上述对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启示有:

首先,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研究主体单一、缺乏深度合作。政府科研人员与高校学者是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的主力军,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提升自身研究实力的同时,应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地、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为试点的协作网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其次,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的阶段性特征突出,主题多样化。但对于总体而言,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应加强对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发展经验的总结,积极探索多元化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借鉴国外金融创新推动企业融资方面的成功案例,从而主动把握科技金融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进而有效预防和解决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上一篇:内部控制发展趋势下一篇:制造业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