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2024-05-16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精选十篇)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1

一、海洋石油企业安全风险分析

海洋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海上油气田容易受到风浪、雷电以及易燃易爆、易腐蚀、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QHSE资源投入不足, 措施不到位, 责任不落实, 可能导致企业发生事故[1]。

2.QHSE管理要素缺失, QHSE风险未能有效识别和控制[2], 一旦发生事故, 应急准备不足, 未能有效应对, 导致事故的扩大。

3.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长期受到天气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 存在构建物疲劳损伤, 钢结构腐蚀, 海底管线弯曲以及平台倒坍等风险, 影响油气田正常生产和海上人员正常作业, 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员工健康。

4.企业产品质量低劣, 侵害消费者利益, 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员工职业健康监护不够, 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 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3]。

二、基于QHSE管理体系的海洋石油企业风险管理

1. QHSE管理体系

QHSE管理体系最终本质是戴明模式, 即“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和改进 (Action) ”四个阶段。海洋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 依据企业现存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结合行业特点, 按照QHSE管理体系规范要求提出, 有效识别QHSE关键活动及其风险和影响, 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实际并尽可能低水平, 预防事故发生[4]。

2. 基于QHSE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

策划

将风险和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是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目的, 而如何对风险进行正确认识、评价和控制则是关键所在。

(1) 选择工作安全分析 (JSA) 、工作任务风险评价 (TR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风险分析方法, 辨识生产经营过程中, 如危险物料、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所涉及的危害因素。

(2) 建立QHSE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库, 确认QHSE法律、法规和标准类别、组织机构、获取途径以及采用、跟踪、识别、更新QHSE法规标准要求。海洋石油作业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先进标准以及国际组织的指南及实践作法。

(3) 制定海洋石油QHSE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计划, 包括人身伤亡事故控制指标、职业伤害及职业病的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和QHSE管理工作的其他绩效衡量指标。

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是QHSE管理制度运行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 是保证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必要条件。

(1) 建立QHSE委员会和QHSE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人员QHSE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 (人力、物力、安全生产投入) 完成QHSE活动;QHSE管理部门配备专职QHSE管理人员或QHSE监督人员。

(2)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 对从事QHSE关键活动和任务的人员进行QHSE培训及资质考核。进行QHSE信息沟通, 收集国内外QHSE管理经验, 科技成果及实践案例, 及时报告事故信息, 建立QHSE沟通渠道, 实现QHSE信息共享。

(3) 建立文件化的QHSE管理体系, 进行定期评估, 实现Q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QHSE文件, 保存QHSE管理活动记录和资料, 如QHSE分析评价数据、事故报告、案例分析、QHSE教育培训记录、安全检查、各类演习及其他活动记录等。

实施和运行

通过建立系统化的QHSE管理制度, 对运行过程中的活动和任务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风险和影响控制。

(1) 建设项目和承包商QHSE管理。实行“三同时”制度, 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消防设施以及职业病防治设施进行风险辨识、评价及控制;确定承包商QHSE管理模式、标准及程度, 选择合格承包商。

(2) 健康管理。定期识别、检测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 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 环保管理。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 进行数据分析, 掌握排污状况和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动态, 依据情况及时调整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对生产现状、污染源和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找出问题, 制定削减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措施。

(4) 质量管理。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识别质量风险, 制定质量规划, 控制关键环节, 并对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强化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工艺路线选择、标准选用, 及设计过程的质量监督。

(5) 应急管理。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建立应急组织, 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资源, 建设应急救援机构与专业队伍,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等。

检查和纠正措施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 实行事故初步报告和最终报告, 建立相应事故档案, 采用OSHA统计方法进行事故统计。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应包括QHSE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运行状况报告、目标、指标实现程度、事故、事件统计数据, 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以及应急总结等等。

结束语

通过建立海洋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 将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海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强化过程控制, 突出风险管理, 严格控制各种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预防事故发生。

摘要:结合海洋石油工业生产环境和作业特点, 介绍海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面临的QHSE风险;基于戴明模式, 利用QHSE管理体系进行海洋石油企业风险管理, 有效控制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 预防事故发生。

关键词:海洋石油,风险管理,QHSE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邵攀.试论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08) .

[2]杜红岩.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 (06) .

[3]李洪祥.石油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8 (05) .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2

To develop a low-carbon and renewable economy, CNOOC makes great efforts to become a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any.The company implements preventive and whole-process control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influences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aliz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绿色经营

中国海油秉承hold the mission“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力度。公司按照pre-control and whole process control“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不如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原则,不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保管理,将环境保护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有效减少环境风险隐患,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

2016年,公司促进环境保护的标准化管理,发布《环境影响后评价指南》、《海上防污染记录表填报指南》、《环评变更情况报告编写指南》、《固体废物管理指南》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指南》等专项工作指南;公司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与追责,印发并实施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公司被工信部指定介绍绿色工厂创建经验并参与起草行业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海油作为负责任的国际能源公司,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中国首家按照国际标准完成碳盘查的中央企业。

2016年,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发碳排放监测核查技术,持续研究二氧化碳捕捉、封存与利用技术,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碳盘查和开展碳交易,按照新出台的24项标准进行碳盘查行动,摸清家底,积极应对;多个中国自愿减排(CCER)项目获得签发进入碳市场,CCER总量超过100万吨。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CNOOC actively promotes gr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y upgrading technologies, promoting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researching on framework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tandards, carbon inventory and the capturing,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of carbon dioxide.Following the clean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company highl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segment, offshore gas fields, LNG receiving terminals and unconventional gas, including CBM and shale gas.水资源管理

中国海油坚持broaden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开源与节流并重、以节约为主”focus on saving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及污水综合治理回用,全面强化水资源管理。2016年,公司明确各所属单位节水工作任务及节水指标,推动节水工作层层分解落实;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工作,增强员工的水资源危机意识和节水观念;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措施,实现节约用水;开展生产工艺优化,持续降低单位产品新水用量;通过开展中水回用、海水制淡等措施节约珍贵的新水资源。公司全年新鲜水用量8400万吨,实现水资源节约量67.4万吨。

节能减排 中国海油以“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为主旋律,始终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从源头管控新建项目能源消耗,深挖既有设施节能潜力,统筹区域内能源配置,持续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借助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在实施生产、产品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2016年,公司严格遵守新《环保法》要求,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月度跟踪反馈机制,跟踪督办50项环境隐患事件,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制修订5项节能标准,全面修订节能管理的制度、办法、细则;开展“能效领跑者”、“十二五”节能先进评选和节能管理人员培训活动;组织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的宣传活动;重点开展能源审计、“绿色工厂”、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制定、能量系统优化、锅炉节能潜力调研、变频机泵改造、循环水系统节水节电等八大专项工作,推进节能工作全面提升。2016年,中国海油获评国资委颁发的第4任期“节能减排优秀企业”,所属30家重点耗能单位全部完成发改委下达的“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全面节能管理的创建与实施》获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唯一一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2016年,中国海油全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434.3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0.3519吨标准煤(2015年可比价),实现节能量23万吨标准煤;全年实施节能项目52个,投入4.06亿元,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力。2016年,中国海油所属炼化惠州分公司等5家单位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先进单位”,中海油节能减排监测中心和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优秀服务单位”。公司将“能效领跑者”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所属企业的乙烯、甲醇、合成氨分别获得全国“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中海壳牌荣获2016年度全国乙烯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并位列第二。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NOOC always deem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nsform development mode and improve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company strictly complies with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conduct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roughout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links with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t also invests funds into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to achieve the target.The recording, 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alarming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te gas and residues are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which serves as a flat and fine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company.CNOOC promotes emission reduction programs by reducing scale and upgrading fuels,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of smoke desulphurization and odor removal in refineries.In 2015, its emissions of SO2, NOx,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ere 8,844 tons, 15,187 tons, 1,723 tons and 149 tons respectively, with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29%, 16%, 2% and 67%.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 CNOOC places emphasi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s, intensifies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s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cycling.In 2015, CNOOC saved 1.27 million tons of water.In 2015, CNOOC consumed 1.947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4.638475 billion kWh of electricity, 306,698.7 tons of crude oil, 327,686.1 tons of diesel oil, 6.824505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19,896 tons of fuel oil, 3,979.5 tons of gasoline and 34.6985199 trillion KJ of heating power.It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RMB 10,000 turnover is 0.2731 tons of standard coal equivalents, decreasing by 3.9% year on year, which surpassed the planned annual target.308,0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equivalents were saved, which was179.5% of the target in the annual plan.In terms of its major products, including oil and gas production, crude oil processing, soda ash, synthetic ammonia and power generation, the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continued to decline, and that of some products were at an internationally leading level.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油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一直高度重视保护作业区周边的生态多样性。公司坚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保护原则,提前开展环境风险预评价,识别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及早规避环境风险,以实现经济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此外,公司通过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平台,致力于生态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项目,推动所在区域的资源修复与环境改善,形成了“斑海豹保护”、“增殖放流”等特色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参与环保倡议,努力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Ecological Protection

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预测;对策

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和影响世界经济,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巨大压力,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课。风暴虽已过去,但风险跌宕起伏。反思风暴,吸取教训,头脑清醒,研究探索如何掌握运用规律,更有效地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仍然是企业和企业财务重要的永恒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息地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始终充满矛盾、冲突、斗争、挑战。在当下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财务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正确认识财务风险。这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什么是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未来实际结果偏离了预期结果的可能性。甚至出现债务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风险一是来自企业外部。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损失。譬如,美国次贷危机,一度造成中美贸易逆差加大,石油价格大幅下降,成本控制难度增大,严重影响油田的销售收入和创效能力。二是来自企业内部。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与市场经济不适应,融资不当,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混乱,制度不严,不规范,缺法治;财务人员素质差,能力低;领导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凡此种种,不同程度造成财务风险。财务是企业的生命。如果对风险防控不力,轻则影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重则使企业破产。其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发展及企业财务问题,要求企业经营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把企业财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轨道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额的风险管理计量等全面的风险管理概念为核心的一种崭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已成为金融、电信、石油、石化等许多高风险行业研究的热点。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前后连贯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过程。自2006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国企每年必须要做风险评估方面的报告,短短几年时间,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30多个文件要求企业实施风险管理,表明我国企业步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新时代。石油企业财务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外汇风险、分配利润等风险。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健全财务风险长效机制,切实强化财务决策实施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确保财务金融安全。

二、科学预测风险及时防范风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的决策源于科学的预测。一是要以全球视野辩证观点审时度势。优秀的企业家、金融家应该是政治家、战略家,善于发展的、变化的、整体的、全局性的观察洞悉把握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观风云变幻,察金融动向,扎扎实实搞好市场调研,做到心中警钟长鸣,为企业预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古今中外不靠准确情报科学决策而冒然进攻或及时转移导致失败的战例不胜枚举。商战也如此,不谙商情,疏于防范,必然处于被动,蒙受损失。二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风险、危机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全面可行的危机预案和计划,将风险、危机控制在萌芽期。加强财物安全营运监测。以企业的安全运营状态为着眼点,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各项指标监测,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健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即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系统。企业从高度敏感性与先兆角度,选择和设置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资金安全率、资金安全边际率等监测指标,通过对上述指标分析预测企业一定时期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出危机预报,规避风险,做到有备无患。

三、积极采取对策,有效化解风险

要正确理解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风险与机遇并存。“两军相争智勇胜”。要积极迎接挑战,采取有效对策,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从世情国情石油企情实际出发,从大力提高企业实力,创新力、内控力入手,有效化解風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竞争风险的能力。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准确衡量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强化成本控制和现金流量管理。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要推行成本倒逼,消化各项增支因素。通过精心打好经济技术一体化、项目化管理、精细管理、基层标杆化管理“四个攻坚战”和细算原油生产成本、炼油加工费用、物资采购成本、施工作业消耗、费用支出“五笔成本账”,将缺资金倒逼到油田生产建设、物资采购、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挖掘深层次潜力,最大限度降本减费和增收增效,力争消化各项增支因素。

抵御危机靠的是实力,而企业实力又依赖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源自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应对危机中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在迎接挑战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战胜困难中强身健体、抵御风险,在日常管理中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效益目标。以强有力的财力金融支持,努力把中国石油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4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后果的量化

作为现代管理学科一项重要的分支, 项目风险管理是有机结合行为科学、经济管理学、系统工程以及科学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风险管理本质上即为在现有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针对存在的系统风险,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 将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对经济、人身、环境造成的损失与破坏控制在可承担的范围内。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 石油的消耗量日益增大, 陆地上油田的开采也进入了中后期, 加大对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例如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 海洋石油工程由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作业环境, 因而其施工技术、设备、作业操作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要明显高于陆地石油工程。在这一形势下, 如何对各类风险量值进行准确评估, 已成为海洋石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海洋石油施工风险要素的特性

1.1 施工风险事件的形式

就风险定义展开分析得知, 海洋石油施工风险发生的原因便是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比如施工船舶因天气原因处于待机状态、供货延迟、渔业感染等。这些事件的风险值大小主要根据其发生概率及产生的后果展开衡量。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中, 风险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风险概率与后果均模糊;风险概率与后果均精确;风险概率模糊而风险后果精确;风险概率精确而风险后果模糊。

1.2 风险要素随机性

由于一些风险事件存在随机性,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概率统计或数学解析的方法确定其风险概率及后果的分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具备呈概率重复性的大量样本数据, 方能对概率分布进行确定。针对具备随机性的项目风险事件而言, 其后果具备非常明确的定义。

1.3 风险要素模糊性

模糊性指的是客观概念及事物在共维条件下会存在差异性, 而在过渡时期, 这些差异会表现出一定的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特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影响行为风险的因素通常具备比较明显的模糊性, 例如, 在评估工程人员技术及管理水平时, 只能采用优秀、良好、一般等语言量词将评价结果表述出来, 倘若采用“95分”“76分”等确切的数值来对工作人员的状态及水平差别进行描述, 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2 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后果量化方法

在计算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值的过程中, 量化风险后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风险事件后果的相关定义来分析工程具体特征, 并对风险后果进行量化时, 应从风险紧急程度、严重程度及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

在评价海洋石油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时, 我们通常分为可忽略、轻微、临界、严重以及致命性这几个档次。此种以风险属性为依据的评价方法, 存在明显的模糊性, 尽管难以充分明确各种事故的界限, 但还是可以界定出不可接受、可忽略等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在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我们可以对具体情况展开分析, 进而确定出两个具体的极限数值, 当某一事故造成的损失大于其中某一数值, 项目便不能继续进行;当事故导致的损失低于另一数值, 则可将其忽略。以模糊数学原理为依据, 可制定出与上述几种类型事故相对应的损失范围, 并划分为五个相等的模糊区间, 以便展开计算与评价。

3 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后果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评估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时, 通过评估各项行为风险因素的状态, 可对风险后果的损失区间进行初步确定。在评估项目风险时, 应认识到风险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不同, 将会造成不同的后果与损失;此外, 随着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事件预测、防范、控制及处理能力的不同, 导致的后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知, 在对风险后果进行量化处理时, 应将上述影响因素全面考虑在内。

为对影响项目风险因素的量值展开合理、准确的量化与描述, 就应当制定出风险权重系数, 并将风险后果值的合理计算纳入其中。这一风险后果权重系统的确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性质不同的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直接及间接损失的严重程度;其二, 性质不同的风险事件引发其它事件的紧急程度以及风险后果扩大的时效性;其三, 各项风险应急措施的实施难度及完善程度。

此外, 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环境情况, 风险事件对施工人员及设施的危害性, 以及对工程工期的影响程度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量化评估海洋石油施工项目风险后果的过程中, 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应认识到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而其后果同样具备模糊性。在实际量化项目风险后果时, 应对事故的紧急程度及严重程度展开全面考虑, 并依据模糊评判思路,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风险后果量化与计算方法, 从而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和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04:258+260.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境外并购;风险管理

一 、企业并购的涵义

并购,即“M&A”。包括“merger”兼并和“acquisition”收購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公司整合为一家,就被成为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合并方式。一家公司用现金或者证券的方式去取得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财产就被称为收购;一家公司通过将其产权和权利在某些制度下进行转让,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了更替,那么这就被成为并购。并购一般是在国家产权制度下和相关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不仅是权利进行了转换,更是将控制权进行了转接,这是一种典型的产权重组方式,为企业在发展和转型上提供了重大的作用,让企业能更加迅速地成长。

企业在海外参加收购和并购的方式即为跨国并购,两者的主体处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对外投资方式和吸引外资的方式。一个国家的企业取得另一个国家的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是最直接的跨国并购方式,一般在海外并购中,“母国”是指收购企业的所在国,而“东道主”是指被收购企业的所在国,“母国”和“东道主”之间的并购关系就是企业在海外进行的跨国并购。

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进行并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还有很多的不同因素。第一,海外并购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给海外并购带来了很多复杂的因素;第二,在国内进行并购一般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而海外并购则有海外的某一相关产业被并购,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第三,在海外进行并购的企业一般实力雄厚,占据着某一产业的主导地位,融合海外更多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第四,因为各个国家法律的不同,会给海外并购的企业产生很多在法律上的障碍。从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潮来看,我国的企业海外并购更加具有多元性,涉及的产业也更加的丰富了;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实力也越来越雄厚了,并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我国的企业占比越来越多;并购交易手段也更加丰富,股票交易正逐渐成为主流;企业的海外并购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二 、石油企业境外并购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对石油的需求度越来越大,从而变成一个纯粹的石油进口国,对海外的石油依存度越来越高。所以我国主要的国家石油产业都实施了“走出去”的战略要求,20多年来,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算是摸石头过河,从完全陌生的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这20多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技术,对全球主要产油地区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保障国内用油和加速世界石油贸易的前提下,三大石油企业主动融入世界石油的发展中,加速了其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对海外的石油需求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也积极探索着海外市场,在海外石油企业的并购份额中不断攀升,为保障国内用油和企业海外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最近的20年来,经历了初始的起步探索阶段,之后的稳定成长阶段,到如今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进入了规模扩张阶段。2009年是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转折期。根据官方数据的记载,2009-2015年,有记录金额的中国企业全球油 气资源并购交易共65宗,累计初始交易金额1 041 亿美元,平均每宗16亿美元,远超过2002-2008年 平均每宗交易不足5亿美元的水平。中国企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扩展投资视野,进一步调整投资策略,从前期以追求低规模投资的风险试探或者以中小规模的公司和股权并购为主导转向注重战略性资源储备的并购,并购规模以及以及影响力逐渐扩大,运作方式和并购行为已经具有国际石油公司的风范。

三、石油企业境外并购的投资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的构成较为复杂,综合涉及到投资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政权稳定性,包括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政策也会影响石油企业的境外并购风险。部分国家担心本国战略资源落入外国控制,导致本国经济命脉被控制,最后本国能源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被危害,因此对于石油企业在跨国并购上在政治上设立了不少障碍。近些年的石油市场越发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地方保护主义让很多本地的利益集团占了上风,即使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领先也敌不过“地头蛇”的影响。还有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政治不稳定,宗教和战争导致石油企业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受阻。

2.法律风险

由于国情原因,各国法律设置不同,和本国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各国法律的侧重点、标准及程序执行方面都各不相同,并购所需的成本在法律层面也会大幅度增加,在并购过程中,因为法律涉及的因素,巨大的法律费都被用来研究和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这给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带来了不少的风险。

3.经济风险

石油企业境外并购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未形成足够规模,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大量投入巨资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但是项目多数位于资源已经日益消耗殆尽的地区,这些地区挖掘意义和价值不大,所投资的油气项目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国际石油价格风险,海外石油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便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目前而言,国际上的石油价格并不算稳定,一旦石油价格出现下跌,容易导致投资无法收回,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三是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资金筹措风险,资金链容易产生断裂。

四、石油企业境外并购中的风险控制

1.政治风险管理

政治风险应该是我国石油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在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被并购“母国”的国情,并相应地进行政治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分为两方面,对于政治风险级别很高的国家,应该放弃并购、投资该国的石油項目,保全自身最为重要;对于一些政治风险比较低而且处于可以控制的国家或地区,可以预先做好风险来临的准备,谨慎投资,采取风险转移、风险抑制和风险自留等办法予以解决,尽最大努力降低政治风险。

2.经济风险管理

(1)中国政府完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

中国政府做好上层设计和规范工作,加快完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权力下放给企业自身,让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竞争中拥有更多自主权,为其海外发展助力。

(2)石油企业可以采取合作或者合资方式

我国的石油企业可以吸取国外的石油企业的先进经验和人才,加强与海外同行之间的合作,改善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在海外市场竞争更有优势。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大大降低海外投资的经济损失风险。

3.在海外投资时法律风险的管理

(1)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投入和管理力度

在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时,应当在法律的风险管理上下足工夫,成立相关的法律事物管理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使得企业在海外投资会规避很多的法律风险。在进行法律风险规避时,应当主动研究所在国的国情、法律、风土人情等,在符合所在国和本国的法律条件上多考虑当地的文化,主动维护好当地稳定环境,在稳定的投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最后,石油企业员工应牢牢遵守国际标准和法律,主动提升自身科研实力,提高石油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才能在充满风险的国际市场中得到稳健的成长。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将更加多样化,为了有效规避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投资区域的选择上要遵循东道国政局稳定、法律政策完善、经济环境好的优选原则,要选择与中国外交关系良好、经济合作稳定的地区或地域进行投资。同时,中国石油企业要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标准来要求自身,提高自身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最后,中国石油企业要联合国际大型风险评级机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同时与其他公司或者资源国政府合作,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铭哲.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4.

[2]孙鑫.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估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庞明.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 经济问题,2011,08:63-68.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6

为了保证设备和管线的长期安全有效地运行, 就必须提高设备的可靠度, 加强对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和检测, 但传统的检验、维修法规及规程是基于保守的全面安全考虑, 未将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失效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 检修及检验的频率和程度与受检设备的风险不相称。对特定装置的设备和管线易出现检验不足和检验过度。由此也带来了设备维护和检测成本的提高。如何达到设备失效带来的风险损失和设备维护检测成本费用的最优, 国外的经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自1995年以来, 美国开展了基于风险的检测的研究, 并在2000年发布了API580和API 581标准, 目前作为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线检测标准在石化工业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并被实践检验证明是一种高效的风险分析工具。

1 RBI简介

基于风险的检验 (R i s k B a s e d Inspection, 简称RBI) 技术是以追求特种设备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为理念, 在对特种设备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风险排序, 找出薄弱环节, 以确保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和减少运行费用为目标, 建立一种优化检验方案的方法。基于风险的检验其重点放在静设备及管线, 这些设备的完整性受到某些现有损伤机理的影响而逐渐恶化, RBI主要评估三个参数: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 失效可能性和后果组合的风险, 失效风险的计算来自于两个因素——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

风险 (Risk) =失效可能性 (PoF) ×失效后果 (CoF)

R B I方法根据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 确定每个设备项的风险大小, 根据风险大小对设备进行风险排序;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风险的大小和未来的发展, 确定检验的优先次序, 检验日期和周期, 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风险的检验计划。

2 RBI实施步骤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实施RBI方法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数据收集。

(2) 根据工艺及材料损伤机理划分物流和腐蚀回路。

(3) 根据材料损伤机理计算失效概率。

(4) 计算工艺介质泄漏的影响和失效后果。

(5) 计算每个设备项/管线的风险 (安全、经济) 大小。

(6) 基于计算的风险对设备项/管线进行排序。

(7) 建立设备项/管线的检验计划。

3 RBI的应用

应委托方要求, 我公司和挪威船级社合作对海洋石油某终端实施了基于风险的检验 (RBI) 的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筛选分析所得的高风险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后, 有效地掌握了当前占较大风险比例的少部分设备与管线。

3.1 筛选分析

本项目分析考虑了系统中各种介质可能导致的内部和外部的退化机理, 例如:大气腐蚀、保温层下腐蚀、CO2腐蚀、H2S应力腐蚀、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等;失效后果分析考虑到人员安全、经济 (生产中断、延误和资产损失) 和环境影响。

3.2 详细分析

详细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3.2.1 数据库编制

R B I工作中要处理大量基础数据。本项目的资料包括:设计资料、工艺流程图 (PFD) 、管道与仪表流程图 (P&ID) 、管道材料工程规定、设备一览表及设备工艺数据表、保温和涂漆状况记录、介质组成及化学分析数据表、流程物料平衡数据、装置面积及现场人员密度、停产损失费用、装置更换费用等。通过认真核对这些资料, 改正其不正确部分, 整合成RBI分析的专用数据库。

3.2.2 损伤机理和腐蚀回路

根据前期建立的某终端数据库, 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某终端可能的腐蚀机理主要包括:内部腐蚀减薄 (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 ;外部损伤 (包括保温层下腐蚀) 。

内部腐蚀减薄是指流程中腐蚀介质所引起的壁厚均匀减薄或局部减薄。某终端涉及到的内部腐蚀是:CO2+H2O腐蚀, CO2腐蚀与水相相关, 因此可能存在于水与金属表面连续接触的部位上。

外部损伤主要包括没有保温层的大气腐蚀和保温材料下的腐蚀 (CUI) 。某终端涉及到的外部腐蚀主要是大气腐蚀、保温层下腐蚀 (CUI) 和奥氏体不锈钢的SCC和CUI SCC。

3.2.3 失效后果和物流回路

在失效后果计算时, 将按照P&ID图与PFD图中工艺关断设置分成若干个流程物料回路---物流回路 (Inventory Group) , 划分物流回路的原则是当该段中任一设备或管道失效时, 只有此回路中的物料会泄出。

3.2.4 风险计算结果

结合基本的设计数据, 我们计算了某终端所有数据齐全的每台设备与每根管道的风险。将风险计算结果对设备/管道按失效可能性与失效后果分类后作出的5x5矩阵图, 由矩阵图可清楚地看出当时与未来不同风险级别设备所占的数目及比例。

当时的经济风险如下:

3.3 检验计划和维护策略的编制

通过对每台设备和管线的不同操作环境、材料、结构、潜在的破坏形式等的具体分析, 确定某终端设备和管线的检测计划, 每个检测计划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检测及缺陷无损检测3个项目和风险分析的结果, 每个项目包括检验原因、检测位置比例、检验方法及检验周期。详见表3-1。

3.4 RBI实施结果

本次实施RBI筛选分析包含15个系统, 53项筛选条。其中23项筛选条 (43.5%) 是高风险系统, 需要进行详细评估;26项 (49.0%) 为中风险系统;4项 (7.5%) 为低风险系统, 不需要进行详细分析, 需列入维护和检验导则。列入维护和检验导则中属于预防性维护的系统, 如产品储存及装车系统;需要通过日常监控维护保持设备和管线较低的失效概率, 属于纠正性维护的系统, 如开、闭式排放系统;需要注意管线保温的完整性, 属于最低监管的系统, 如氮气系统。

详细分析表明:当前13项中高风险中, 可能性等级为2的设备项有7项, 分别是段塞流捕集器进气管线及其下部六条支管, 可能性等级为1的设备项有5项, 分别是液相过滤器及其进气管线、段塞流捕集器下部出口管汇以及露点装置的气/液换热器壳程。潜在的腐蚀机理为CO2+H2O腐蚀、外部腐蚀。

4 结论

通过在海洋石油终端对静设备和工艺管线实施RBI, 不仅使终端的风险得到了量化, 而且使风险得到了合理的排序, 使终端管理者能够将有限的风险控制成本更加集中在那些风险比较大的那些设备上, 并且通过有效地实施即详细又有针对性的检验计划, 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调整设备的风险水平。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缓解监控措施逐步降低设备风险, 通过持续改善, 使每一台装置风险更加可控, 从而确保终端装置的整体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摘要:主要介绍了基于风险检测的方法以及海洋石油终端在役静设备及工艺管线的风险分级方法和根据风险大小确定静设备和工艺管线潜在的失效/损伤机理确定出相应检验计划及维保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RBI,失效模式,风险,检测计划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etroleum Insitute. (2002) .Risk-based Inspection.API RECOMMENDED PRACTICE580 (FIRST EDITION)

[2]American Petroleum Insitute. (2008) .Risk-based Inspection Base Resource Document.API RECOMMENDED PRACTICE581 (SECOND EDITION) .

[3]王志坤, 张昕.基于风险的检测在炼油装置的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 2000年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7

1、1 海洋平台风险诱因

通过对海洋平台事故的统计发现, 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 钻井、完井作业风险, 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 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是引起平台失效的主要诱因, 由它们导致的事故占95%以上, 鉴于此本文将海上平台的作业风险因素分为这五大类, 选取了21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2 确立评价因素集

因素集合:U={U1, U2, U3, U4, U5}, 再对因素集U作划分, 得到第二级因素集:

U1={拖航风险, 钻井船就位风险, 验船风险, 联接风险, 检查风险}={U11, U12, U13, U14, U15}

U2={钻井风险, 井口安装风险, 射孔风险}={U21, U22, U23}

U3={洗井、压井风险, 下套管、固井风险, , 开滑套风险、拆生产管柱风险, 采油树风险, 装注水管柱、防喷器风险}={U31, U32, U33, U34, U35}

U4={人为因素, 技术因素, 外部力量, 系统、设备自身因素}={U41, U42, U43, U44}

U5={海水冲刷, 海生物腐蚀, 风暴、地震, 船舶、海冰等撞击}={U51, U52, U53, U54}

1、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例中提到的五大类因素与21个内部因素之间的层析关系如上表所示, 构成了平台安全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二、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实例分析

本文将对渤海八号海上平台进行实例分析。渤海八号海上平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近海石油钻井平台, 平台建于1977年, 设计服役期为15年, 属于导管架钻井贮油生产平台, 位于渤海内东经119。41, 32”、北纬39。9’36”。通过实例数据分析, 详细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评价实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2、1 计算因素隶属度

本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指标权重数, 其结果如上表标示:

2、2 建立评价集

本文把评价集V具体分为五个等级, 即V={很小, 较小, 一般, 较大很大};并设有相应的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C1, C2, C3, C4, C5}={100, 80, 60, 40, 20}

2、3 单因素模糊评价

(1) 根据表, 可以得出对平台安全影响的个因素的模糊矩阵R1、R2、R3、R4、R5和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

(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Bi=Ai*Ri, 可以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i:

(1) “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1为:B1=A1*R1= (0.2390, 0.2345, 0.3285, 0.1870, 0.011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2) “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A2*R2= (0.2415, 0.3290, 0.2415, 0.1880, 0.000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钻井、完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3) “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A3*R3= (0.1555, 0.3135, 0.0990, 0.2000, 0.032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4) “海上安装施工 (并网) 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4为:

B4=A4*R4= (0.1820, 0.2820, 0.2740, 0.2050, 0.057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海上安装施工 (并网) 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5) “自然环境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5为:

B5=A5*R5= (0.2250, 0.2655, 0.3270, 0.1745, 0.008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自然环境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3) 该平台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B为

B=A*R= (0.1950, 0.2826, 0.3034, 0.1925, 0.025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 该平台的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2、4 综合模糊评价

综合评分:W=B*CT=0.1950*100+0.2826*80+0.3034*60+0.1925*40+0.0250*20=68.512

该海洋平台的安全风险评分为68.512, 该平台的“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海上安装施工 (并网) 风险”较小而“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一般, 从而导致了整个平台的安全风险评分较低, 所以对该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降低“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

2、5 结论与展望

鉴于就位风险在影响整个平台的风险中占有较大比例, 日常生产管理中要提高平台位置信息分布, 船舶预先安排航线, 以避免碰撞。同时设置防撞系统, 采用不同形式的防撞设施, 可以阻止船舶撞击力直接作用到海洋平台结构, 或者延长碰撞时间, 减小撞击力, 保护导管架结构的安全。自然灾害能引起油气的泄露, 防止油气泄漏就要避免可燃物堆积, 提供良好的通风, 减少热加工的范围, 提高防爆设备的维修效率, 减少潜在的泄漏源, 提高维修工作质量, 防止油气泄漏事故发展为火灭爆炸事故。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开发业的蓬勃发展, 海上油气平台灾难事故也随之而来, 以安全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开始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工业, 但是以往的研究很少有把这些方法与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风险评估联系起来的, 基于此, 本文将风险评估方法引入到海上石油平台的风险评估中。首先从海洋平台风险诱因的角度, 建立了海洋平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结合实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从定量的角度对某一具体海洋平台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减少海上油气平台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海洋石油平台,定量风险评估,模糊评价法

参考文献

【1】李奇牟善军姜巍巍刘德辅海上石油平台定量风险评估[J]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00603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8

一、新时期发展建设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性

1. 努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是石油企业快速走向国际竞争的前提。

虽然, 中国石油企业多年来在走出去战略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自身, 但是仍然会遇到一些挫折、教训,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运行中经验不足, 其所拥有的人才对于当前世界能源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 具有专业外语知识、技能及管理型综合素质人才匮乏。

2. 加强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是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石油企业若要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 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不得不改善当前人才状况, 调整当前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素质, 加快脚步培养建设满足国际化所需要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国际化进程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为推动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建设, 加快海外发展战略, 加快“走出去”步伐, 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制订了“十二五”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的总体部署。

1. 国际化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海油上游海外业务遍及非洲、澳洲、美洲和亚太地区, 核心资产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尼日利亚、乌干达、伊拉克、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2. 国际化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2014年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有国际化员工近3000人, 国际化员工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高, 从岗位类别分析, 国际化员工队伍中管理岗占40%, 技术岗占50%, 操作岗占10%。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管理岗人数和技术岗人数比例适中, 操作岗人数比例过低, 国际化员工队伍比例结构亟待调整。

三、基于国际化发展需要的石油企业人才建设理念措施

1. 重视多类型, 协调发展国际化人才。

企业大型化与国际化是当前国际石油企业的发展走势, 这种趋势所构成的跨国石油集团将国际石油资源严格控制的起来并分配国际资源。和跨国石油公司及发达国家对世界油气资源不断加强控制对比来看, 我国在世界资源的竞争中竞争力还是比较差的。我国石油企业如果想要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占有立足之地, 就必须要拥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商务法律人才等各类型国际化人才。

2. 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从长远来看, 在发展建设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石油企业根据所开展的海外项目实际需要, 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及跨国经营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 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校企双赢合作新局面, 加快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视人才的思想教育培养, 努力提升国际化人才的政治素养。挑选国际化人才时, 良好的道德素质及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必要条件, 在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过程中保持其应有的人格, 要有敏锐的政治分析能力, 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服务的时候懂得并善于运用国际、国内政治。

3. 强化人才队伍的海外实践锻炼。

要专门挑选后备人选, 重点选拔具有潜力的人才,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合资企业及海外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人才实地实战岗位训练, 培养国际化人才绝对不能关起门来, 要让人才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 增强他们的实战本领和竞争水平;开展导师制, 精心挑选优秀师傅给新分配到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 同时专门订立师徒合同, 师傅们对这也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让这些人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 不断成长。相互促进, 搭配合作起来, 让这些导师带领成熟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与新人共建团队。

4. 健全制度保障加强统筹规划。

要完善激励机制, 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要改善部门单位之间分离的局面, 结合专业进行归类, 同时创建国际化人才库, 对这些人才统一进行管理, 让当前人才能够起到最大功效;不断摸索市场化薪酬制度, 结合人才能力与业绩, 让一些重点岗位的薪资和国际市场中的薪资价格接轨, 创建按级管理、合理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 激发国际化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效益的热情;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不受学历制约, 重视人才真才实学, 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发展国有企业及合资企业的人才建设, 将国际化人才用于其中。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评估员工的工作价值;客观公正、结合实际业绩、激励约束并重的原则, 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 为员工考核确立合理的指标体系与指标值, 激发员工潜力。

参考文献

石油企业投资风险浅析 篇9

石油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含义是指:石油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性是指由于投资石油产业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报酬未达到的损失。在石油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 由于水文、地质、技术、管理、经济和政策等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产生的可能性和潜在性。在投资活动中, 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

(1) 项目高价投入, 而由于种种原因产出达到预期目标或项目投资时效过长。

(2) 投资于石油的货币资金由于某种原因遭受损失, 投资的成本没有按期收回, 或不能收回。

石油项目投资对于投资者具有一种诱惑力, 风险利益会使人做出某种风险选择, 并导致风险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通过投资者的经验、知识、判断和选择来实现, 其中关键是处理好“报酬-安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二、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分析

为了保证风险分析的质量, 有必要对石油企业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 使投资者能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来减少风险损失。那么,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主要掌握以下风险并采取策略进行规避。

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石油企业投资项目的影响和破坏, 从而对企业投资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一般包括气候、水文、地质、火灾、风暴、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这类风险一旦发生, 将对投资项目所在地区所有的石油企业造成损失。自然性风险是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由于受自然条件, 它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在天然气工业中, 它往往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要特别考虑。

2.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或国际间政策变动的不可预见性所导致的项目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存在差距的可能性。它包括税收政策风险、货币及外币政策风险、环境保护政策风险、进出口政策风险等等政策性的内容;政策风险是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投资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对石油企业投资的影响是全局的, 由于政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对项目的效益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要重点规避税收、货币等经济体制和政策的风险。

3. 政治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家中, 多数面临严重的政治风险。一旦出现政府更迭或世界政局变化, 一些国家可能难以保证投资协议的履行。当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 这些国家可能要求提高投资价格。同时, 这些国家担心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控制本国相关产业, 并最终控制其国家经济, 因此, 它们普遍采用国有化控制跨国公司, 国有化浪潮再次掀起。毫无疑问,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将直接面对此类风险。

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

(1) 市场供求风险

任何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都是动态和不确定的, 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中经营者收入的不确定。当供给短缺或需求不足时, 石油市场中的主体, 即卖方或买方中的一方将受到损失。这种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的石油投资者的损失就是供求风险。这是整个能源市场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风险之一。石油的市场供求风险可以分为供给风险、需求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内容。

a、供给风险

当石油投资者所投资的项目, 项目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中出现供给过剩的现象时, 会因为没有顾客而蒙受损失。因此, 石油企业作为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了解市场状况。

b、需求风险

需求风险是石油市场中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很多因素会导致市场中需求量的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一般来讲, 市场的需求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两种。潜在需求是一种欲望, 但是不具备经济承受能力;有效需求是具备现实购买力的需求, 分析石油需求既要分析有效需求又要分析潜在需求。分析潜在需求能否转化为有效需求, 或转化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市场需求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c、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也是一种需求风险。由于购买力在石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变化被作为一种特殊的风险。购买力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中购买能力变化而导致石油不能被市场消化, 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购买能力是一种非常不定的因素。由于石油具有较高的价格, 如果石油投资者在转售时, 买方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而且由于工作、消费结构等原因不能得到银行贷款, 投资者的转售就面临风险。

(2) 价格风险

一般来说, 石油投资的开发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其盈利水平在相当程度上, 取决于未来石油市场价格水平变化。如果未来价格水平趋于上涨, 则投资收益水平会越来越高。反之, 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甚至会出现亏损。

石油商品的有限性和难以替代性, 决定石油商品市场形态是总体短缺, 价格上涨是基本趋势。因此,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获取海外石油资源总体是有利的。换句话说, 海外石油投资的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小, 是相对安全的国际投资。但这并不表明, 国际石油投资是一劳永逸。相反, 短期市场震荡和价格波动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特征。

三、结论

海洋石油企业风险 篇10

【摘 要】本文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完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

【关键词】风险防控;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措施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影响整个石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二、风险防控目标下财务管理对石油企业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预防,减少不必要发生的风险事件,就是风险控制。它主要就是帮助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损失,对石油企业的经济,财务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由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决定

在石油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率以及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因此,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更应该得到重视,必须利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来进行计划和决断,才会避免产生经济损失。

2.加强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石油企业里面,只有找出内部管理的主要矛盾,来解决它,那么企业的经济形势才会有好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财务管理,企业的发展会更加明确,财务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在企业管理中都是以价值的形式来体现,只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济,这样才会对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石油企业制度改革

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来说,建立并完善企业制度是首要任务。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走的更远,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而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本质,在进行整个石油企业的制度建立,如何进行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财务界定,如何量化投资主体的资金,产权的归属等财务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石油企业制度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避免成本的增加,才能进行资产的重组,保护企业的利益,保证石油企业制度改革的进行。

三、基于风险防控目标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石油企业的经营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就需要石油企业认识自我的价值及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就需要企业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离不开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对帮助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只有在企业管理中,有着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并能够找到应对的措施,那么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就标志着企业文化的成熟,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石油企业自身的制度更加成熟,石油企业的发展轨迹与其他企业不同,但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参考,再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时,要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既要相互合作发展也要相互制约,只有这样,石油企业才会完美发展,石油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加进步。

3.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管理者的整体体现,也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财务管理中,首先要学会的是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能够合理地控制成本,能控制整个财务的实施,把整个企业的运营完美的联系在一起,为企业节省成本。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对企业进行监督,控制成本,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成为评判管理者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因此,企业良好发展的标准就是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4.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石油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力,就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一个好的企业拥有了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企业才会良好发展。对石油企业来说,要不断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工作热情,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才会更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对风险的控制方面着手,通过对财务管理的手段进行强化,加之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进而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梦楠.关于强化石油销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65.

[2]苟兴玉,程凤英,高涛.ERP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与管理,2010,05:83-84.

[3]邵春光.新經营环境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49-50.

作者简介:

上一篇:物理课堂效率下一篇:通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