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2024-05-01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精选十篇)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1

1 强沟通防止滥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预防性,经验性用药.因广谱抗生素多,联合用药多等问题,再加上侵入性操作,形成开放性创面,破坏了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使细菌易侵入造成感染.而老年人因体质差,免疫力低,不间断使用抗生素,因此真菌感染较多.细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并且各地细菌耐药性有明显差异[1]这与用药种类,药物用量和给药途径有一定关系[2]。为此检验科细菌工作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药敏结果应及早通知临床,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宁少勿多,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对敏感的抗生素,定期向临床提供资料,指导经验性用药。

2 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加强全程质量控制保证医师正确判断病情

2.1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医学检验基本实现了四化;全实验室自动化,试剂多样化,检测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而全球将检验与诊断相结合形成的检验医学是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

2.2 伴随着许多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检验工作日趋自动化,但仍有许多工作需手工操作。因此对检验工作者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如检验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时;当标本不合格时(如溶血,脂血,标本被稀释);当护士采集的血标本在患者输液的同侧导致异常结果时;没有和临床主动联系沟通寻找导致结果异常的原因[3]于是影响了医师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因此保证送检标本的合格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2.3 检验工作不仅要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且准确的信息,而且要合理选者实验项目,为临床提供咨询,以及正确解释实验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信息,为此必须进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的全程质量控制[4]。

2.4 在开展新项目的时候,首先与临床大夫沟通,出现异常结果时,由医师向患者解释。如有些乙型肝炎患者许多年后,Hbs Ag出现了阴性;但仍Hbe Ag出现阳性,Hbc Ab出现了阳性,原因是Hbs Ag滴度降低。那末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为了动态观测其治疗效果,医师开单测定(HBV) DNA;而是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只要定性即可,同时解释工作由医师来作,避免了患者对检验结果提出不应有的报怨。

3 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提高总体检验水平

3.1 目前,我国除了很多大中型医院,还有小型医院。

检验科在人员上少者几人;多者几百人。科室分的也越来越细,如血液,生化,细菌,免疫,血库;小型医院无论在仪器,设备,还是人员素质上不可能与大型医院相比,但他的合理配置对医院的健康发展也是当务之急。

3.2

尤其是人员引进上,能够从大中型医院引进35~40岁的人员,经过全方位培养的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可以从总体上提高医院的检验水平,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整体医疗素质,整体服务质量[5],同时给医院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过去检验科的作用就是供给资料,而现在转变为供给信息。

也就是不仅要提供数据,还要把这些数据说清楚。这就需要一支检验医师队伍,即懂临床又懂医疗,能够让临床信服。

4 检验医师的培养是实现检验与临床结合的根本出路

4.1 专家分析未来检验科的人员中,检验医师的构成比例占15%~20%,技师占60%~70%,生物和信息人员占10%左右。这时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走出去,把实验数据与临床结合,才能从单纯的提供数据变成高效的临床诊断信息。

4.2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要想选择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怎样分析,如何运用检验数据,这些数据如何代表病理生理表现,就必须了解实验室。

4.3 2007年是我国已实施‘十一“五规划,由于国内外先进的检验工程都依靠先进的仪器与新技术,能够更精确的反映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状态水平,所以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人才的引进和素质的提高,科学的管理,检验项目的组合及合理配置;及时与临床沟通及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检验医学与临床的结合,不仅使诊断由目前的事后检验向前瞻性转变,提高早期诊断价值,同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指导临床用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起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明.创伤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5, 2 (2) :52-53.

[2]袁丽莉.127例痰标本细菌学检查及药敏结果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6。1-1.

[3]张建挥.年轻检验人员工作中出错原因分析—全科医学杂志;2004-4.3-4.

[4]陶华林, 李红霞.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6.2-3.

临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篇2

医学检验的概念和地位

医学检验是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方式,对人体血液、尿液、粪便及其他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的检查,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检验医学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协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临床医学中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及追踪等的一门学科。由于医学检验所进行的检查项目均须在实验室内完成,故又称为实验医学、实验诊断学。检验医学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本身的发展与应用,均为医学的进步带来极大的贡献与实证。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和数据,结合临床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推理、逻辑分析,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等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意义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促进医院综合能力的发展,我科采取了多种方式,与临床科室互动交流,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检验人员直接参与到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调查,我们了解到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有某些问题仍需改进,如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我们经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标本是“正常”的,而实际上是他不了解应送检含有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另外,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也不完全熟悉临床知识,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异常或通常不太可能的结果时,检验人员应积极询问相关科室医生或病人,了解具体情况再做出正确判断。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互动

目前,我省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大多处于脱节状态,尤其是在二级甲等医院,即临床科室人员不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临床科室对检验科普遍存在着一些意见和误解。检验科的检验项目是病人病情检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之一。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检验医学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技术的更新都会对彼此带来促进和挑战。检验科在开展新的项目时,有时会对临床科室宣传不彻底、不及时,也会影响新技术的应用。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所以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检验人员应深入临床科室与患者及临床医师交流

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中指出:“一个实验室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其首先就强调了检验医学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和对话。在临床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饮食或输液后、临床用药后对结果的影响。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获得。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对质量的控制。

临床医务人员主动到检验科与检验人员交流

为了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交流,现在我省有很多医院新进的临床医师到检验科轮转,以了解检验项目和检验科工作特点,这是加强医检交流的好办法。医生到我们检验科来,既可以了解新近开展的检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也可以对检验结果与临床信息不相符的地方提出新的建议、办法。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这就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3

1检验人员应深入临床科室

首先强调实验室管理的要求是交流、对话, 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 可将医师的建议和问题深入阐述, 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检验人员的学习, 不仅仅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本领域的新知识和实验新方法, 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临床检验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在与临床医师交流、交换意见, 并对临床的建议和专业问题进行深度讨论时, 对相关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这是因为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 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血气酸碱分析结果与患者所输液体有关, 特别是碱性液体, 不了解此情况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再比如化验血脂要注意在抽血前12h内禁食, 3d内戒饮酒, 这样可以避免食物中脂肪和乙醇等造成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还要防止药物的干扰, 如氯贝丁酯可使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降低;维生素A、维生素D使胆固醇升高;硝酸甘油、甘露醇可使三酰甘油升高。因此, 在抽血前2~3d内, 不宜服用上述药物。实验室工作者还要倾听患者的意见, 注重与患者的解释和沟通, 指导患者对标本的采集。因此, 作为检验人员, 其不断学习的内涵需要拓展, 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员不但需要有坚实的本领域知识, 还需要能够积极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为临床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治疗依据。

2加强科室交流

加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交流, 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应多讨论研究, 把误差减至最低, 检验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减少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与临床及时联系和沟通, 取得临床的认同和支持。当标本不符合要求影响检验结果时, 要对临床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必要时复查标本, 协助护理部制定一套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给临床医护人员讲解检验标本的规范采集, 使其认识到严重性。如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应注意采血量, 标本不能用力振摇因可出现结果偏低;尿、便标本的采集必须向患者交待清楚, 标本需新鲜, 若>2h, 则会因细菌分解导致结果不准。在取粪便送检时要取病理部分, 常看到患者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 而实际上患者不了解应送检含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再比如, 女性患者送检有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 会造成结果明显异常, 如果严格按要求清洗会阴部, 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此, 笔者认为在检验科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中心, 实现检验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相互的意见和建议都经过整理和处理, 有条理地反馈给对方, 加强相互沟通, 便于对检验和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更积极、更具时效的解决方案。

利用如上信息反馈系统, 便于检验科室与临床各个科室加强联系。检验工作者要重视和正确对待反馈信息, 因为临床医师最熟悉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发展过程, 检验结果是否符合临床也是衡量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方面。检验人员在发现检验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特别是出现异常结果、前后结果相差甚远时, 应及时复查, 把差错局限在实验室内。对监测到的异常结果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 对急危患者的检验应优先检查, 及时报告结果。检验科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信息, 还要全方位地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检验人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的建议, 回答临床医师的一些问题, 并结合报告单及临床医师提供的患者情况, 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以供参考。检验人员应经常、定期、虚心地听取临床医师的意见, 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 不断改进实验室工作。检验学科的意义在于减少、避免误差的发生, 为临床提供有价值及可靠的检验数据。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创新, 并与临床医师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不仅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也是检验医学和循证医学发展的要求。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应不断加强, 这种加强不是个人之间的联系, 而是从管理的角度, 有步骤、有组织地从医学、教育、科研各个工作方面入手。

3讨论

检验科室只有加强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创新, 才能真正提高检验质量, 真正做到服务于临床患者, 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信息与依据。那些耐药性很强的菌种, 有时可能会在药敏反应板上出现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耐药的现象, 此时就不能简单地将该药敏试验报告发到临床了事, 而应该用纸片法做抗生素补充试验, 尽可能地为临床提供最佳的用药方案。

总之, 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室的发展会面临许多困难, 各地医疗单位检测条件和检测水平也良莠不齐, 大家可以因地制宜地参考上述几点意见, 制定出适合单位微生物室的发展思路, 尽可能地让临床微生物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促进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室持续、健康地发展。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 篇4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话题今日讨论话题主持人:颜小平老师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特别是临床问到我们微生物一些实验室“检验后”的相关问题时,我们如何回答或回答的更好更全面呢?由于前两天有幸能听到“华西--谢轶教授”关于《临床与微生物实验室沟通--常见问题的讨论》的讲课收获颇丰,特提出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与老师们探讨:1.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2.取的明显是脓液标本,为何培养报告为无菌生长?3.今天的培养结果为何与前一天的不一样?4.明显是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5.培养阳性的病原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6.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疗效无效?特别是铜绿这个常见的致病菌。希望老师们能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疑难菌讨论群)王月玲老师 培养结果不一致我认为主要是针对痰标本、引流液、创面未清创、及不合格的尿标本,留取不规范、杂菌多,不同老师挑选菌落不同造成前后培养不一致;再就是杂菌掩盖或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比如痰中奴卡菌需要贴AmP才能分出奴卡菌;对于无菌体液标本应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今天刚报了一例MRSA,患者痰、左右侧引流液、血标本均为一致的MRSA。宁永忠老师 上面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的棘手问题。比如1.2.3.6有难度,我自己多次面对。问题1:分标本,需要条分缕析。问题2:涉及概念。问题3:涉及人员能力是否一致,变数大。问题6:特别见专业功力,4,5最简单。我先汇报问题4:腹泻分感染和非感染,非感染稀便,肯定培养阴性。感染腹泻主要是病毒,细菌培养也必然阴性。伊贝老师涂片与镜检结果为什么不一致?

一、涂片报告所有的细菌,而培养报告的是致病菌。

二、二、标本从采集运送到接种的时间过长,导致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可以看到部分残菌,而培养无法生长。

三、某些快生长的细菌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变成优势菌,掩盖了其他细菌的生长。

四、一些苛养菌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而未培养出来。涂片可见。王惠姣老师 脓液标本培养阴性,图片只见白细胞,见不到细菌,心里也打问号,什么原因呢?吴庆老师 我们现在做微生物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只做标本,而不关心提供这个标本的病人(脱离临床太远了)。杨乐园老师 吴老师说的好,我们需要从对标本负责,转到对病人负责的思想上。需要我们去系统的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取材的情况等,其实也需要信息系统开放部分权限给检验师,让我们方便查询到病人的诊疗情况。邓通洋老师

但很多时候不光是脓液,其它标本也一样,血平板上长了很多阳性球菌,但是涂片就几乎看不到任何球菌,这里是否要考虑到染色过程中细菌被溶解或冲掉的情况或者其它原因的问题,也不能全部归于采样的问题吧。金炎老师痰中如果培养出丝状真菌,大家如何与临床沟通的?刘利华老师 我们痰中如果培养出丝状真菌,首先给临床医生联系,结合临床,建议他们做GM实验,或在送检培养,排除污染。郝莹莹老师 丝状真菌是容易污染,但不要轻言污染,免疫低下患者增多,一切感染皆有可能,所以临床沟通和重复送检很重要。刘洋老师 这和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理论实践能力都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操作机理论都会不一样,如何保证检验质量又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个人的理解是:1.涂片只能反映出一小部分标本的情况,其灵敏度较低,无法完全反映出标本中的整体情况,而培养的敏感性稍高些,这也是目前造成我们对于结合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感染评估的瓶颈,尤其是有菌体液,希望大咖们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2.脓液本身就是细菌与细胞战斗后的产物,其中幸存者较少,故我们的标本类型中要求的是取生理盐水清创后的深部脓液或脓液与组织交界出物质。当然还有部分脓液并非由细菌感染造成,则应及时联系临床其他真菌、阿米巴、病毒等感染检测。3.培养的结果与取材息息相关,取材能否保证较强的重复性则直接影响结果的重复性,一般无菌体液重复性较好,而痰液等有菌体液差别太大。当然其结果重复性还与患者基础免疫情况,治疗处理及培养能力有关,如出现重复性的不一致要究其临床及实验室的原因进行解决。4.造成稀便的原因太多了,细菌感染只占一小部分,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感染情况而定。5.要看标本类型情况及患者感染情况,培养阳性与治疗之间无直接相关性,治疗只和感染有关,如是定植情况可不进行治疗。6.关于体外敏感体内耐药之说,原因因素太多,其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体内分布容积、患者免疫状态等息息相关,我们仅仅是测了体外MIC,而治疗药物发挥作用的是体内感染部位MIC,其药物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此MIC值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这需要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

《颜说》一.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1、涂片结果是报告所有检见病原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2、一些苛养菌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我们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正如谢轶老师说的那样:首先我们的搞懂什么是涂片?什么是培养?涂片的原则在排除一些检查前或检验中的因素后其实就是:所见即所得!而培养呢?是根据检验的目的,检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也正如一些老师聊到的那样:一些苛养菌,厌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二.取的明显是脓液标本,为何培养报告为无菌生长?

1、涂片结果是报告所有检见病原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2、一些苛养菌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我们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正如谢轶老师说的那样:首先我们的搞懂什么是涂片?什么是培养?涂片的原则在排除一些检查前或检验中的因素后其实就是:所见即所得!而培养呢?是根据检验的目的,检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也正如一些老师聊到的那样:一些苛养菌,厌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标本采集和培养方式:

1、未破裂脓肿:消毒覆于脓肿表面的皮肤,用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注射器针头扎入无菌橡胶瓶盖(青霉素小瓶橡胶塞)。---厌氧培养or需氧培养

2、开放病灶和脓肿:不建议做厌氧培养;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0%酒精擦拭除去表面分泌物,尽量去除表面菌群,用拭子采集病灶底部或边缘的标本,置于需氧培养基中。---需氧培养。(来源于华西医院谢轶教授的课件)三.今天的培养结果与前一天的不一样?

1、取材是否一致;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5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沟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0-01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對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0.05)。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6] 刘文阁.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2,154.

[7] 顾玲莉.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全程沟通的必要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46-47.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6

1 要提高检验质量, 提高检验水平, 离不开临床的支持

在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上,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是目前质量体系。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从检验单开具到标本采集、运送到检验科这个过程, 也就是说,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必须得到临床科室的全力配合, 检验结果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从临床医生书写检验申请单应该清楚地写出对疾病的初步诊断或疾病的主要表现, 护士要提高质量的控制意识、严把标本质量要求关, 熟练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具体检查时间、部位、方法及容器等相关技术, 掌握标本采集后保存及运送的方式、方法、使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对患者信息有所了解, 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变化不一致提供临床参考值及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同时从中发现一些影响因素及一些检验项目以外的结果, 以避免因标本不合格而造成的结果误差,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早日减轻患者身心压力[2]。因此, 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如何做好分析前质控是检验质量的保证。

2 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是临床科室的需要, 也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人员应主动与临床医生交流, 沟通, 对话, 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在检验过程中, 发现有特殊异常的标本, 某项指标对患者而言处在一种相对危险的状态下, 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时候应该及时与临床沟通, 以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查、治疗、监护措施。例如:常规生化检查发现血钾高于正常高限, 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低于6g/L。这些情况应该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与临床沟通。在一些检验结果难以解释时, 也应与临床沟通, 了解是否存在影响结果的因素, 标本采集和保管是否合乎要求, 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因素,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检验科新开展的检验项目要将该项目的临床应用, 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等方面跟临床医生沟通, 让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检验质量的反馈, 需要临床医生的配合与沟通。

临床医生应该与检验人员沟通。检验科每天要发出许多项目的报告单, 发生误差的概率再小也在所难免, 报告发出后, 结果是否与临床预期相符, 只能通过临床医生的反馈才能知道, 如果医生发现某项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太远, 可通知检验科进行复查, 并给予复查证实后的可靠结果。如有错误, 立即纠正。如复查结果仍与原结果一样, 与临床预期相差太大, 可能是病情又有新的变化, 这一反馈机制必须要由临床医师及时与检验科配合、沟通, 才能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 也不可将其它方面的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 防止矛盾的激化, 通过沟通联系可以及时化解误解, 纠正错误, 对暂时做不到的要求要当面解释, 求得谅解和支持, 这对检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3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检验科在引进新仪器、新设备, 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前, 应该认真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 充分论证仪器和所开展项目的实用和可行性, 检验科应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 使临床医务人员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 以及检验目的和意义的了解, 让他们了解检验的现状和发展, 提高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的信任度, 逐渐消除对检验科的偏见, 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关系日益融洽, 只有临床上认可的仪器, 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检验结果才能发挥它的临床价值, 才能更大提高检验科业务的发展和水平的进步[3]。

检验科通过参与临床科学研究与临床加强合作, 检验科承担大量的检测任务, 二者合作是做好科研课题的前提, 又能推动着临床医学在诊断。治疗方法上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检验科内的科研课题也离不开临床医务人员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 加强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沟通与联系, 可以保证二者共同发展, 最终达到检验与临床相互融合的状态, 以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是检验科室建设的根本, 检验科只有强化质量管理, 客观、及时, 准确地提供检验报告, 才能更有效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才能提高检验科的地位和人员的素质, 才能提高自身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组织地从医、教、研各项工作入手, 研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将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地报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赵爱华.中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应从质量控制到质量保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 (2) :183-184.

[2]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选题管理和临床科室的联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5.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7

关键词:检验科,质量控控制,临床科室

现在医学检验正向自动化、 快速化、 智能化、 信息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 为此对检验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科和检验科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履行着为患者服务的共同目的。检验科通过检测患者各种各样的标本提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临床科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检验报告为患者明确并进行治疗。各种各样的标本需要患者、 护士、 医生和检验人员互相协作采集, 采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标本质量, 标本质量又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性与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因此, 检验技师与临床医生互相沟通, 形成共同认识, 遵守共同的技术操作规范, 才能真正实现从患者标本采集、送检、检测、报告结果提供临床应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这也是检验科同临床科室之间沟通的重要意义所在。

1 加强医学检验的观念、地位及与临床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电学、光学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试剂等, 依照特定的检验原理, 方法和操作规程按照临床医生的需要, 对各种检验标本进行有目的、准确的检验分析, 以期及早发现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特征, 分离病原体或阐明患者机体脏器的功能状况及各种生化物质的含量等, 为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和客观依据, 随着医院的发展检验科在医疗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对检验质量的控制在同临床科之间的沟通也日显重要。

2 如何做好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沟通以保证检验质量提高

我们根据这些年的总结制定了超生命警戒线的临床报告制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检验科本身主动积极的同临床科室医生及时对超生命警戒线的结果进行的沟通, 不仅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诊疗时机, 也同时和临床科室之间建立良好科间协作关系, 这在急诊检验中的意义尤为重要。有的检验结果可明确诊断, 如白血病依靠骨髓形态学检查, 对白血病诊断和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有的可辅助诊断, 如肝病、肾病的肝、肾功能检查, 只能提供检查参数的变化, 供临床结合体征、症状进行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预见。特别是急重患者, 检验结果同一天的都有很大的变化, 这时就需要检验技师与临床科很好的沟通, 减少多次复查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耐心细致地与临床医生及护士做好解释工作, 更好提供准确数据。标本影响要素的非可控性, 质量缺陷的隐蔽性, 责任的难确定性是分析前质量保证中常遇到的问题, 即使采取了前面所说的所有措施乃可能出现检测误差, 为此检验科应该注意如下问题:发现检验结果异常或误差时, 解释和查对要耐心细致;尽管验收核对严格, 但质量缺陷隐蔽到分析后或经复查对比原来标本时才发现, 如标本张冠李戴一时难以发现, 要经过血型鉴定或询问患者才能得到证实, 因此, 检验科用专业知识和事实与临床对话非常重要, 任一环节疏忽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追查原因和责任时往往存在困难, 而结果被影响通常由检验科发现或医生发现, 因此, 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护士不互相埋怨, 而应积极主动做好补救工作。

3 与临床科沟通使检验科工作不断完善

医学的发展, 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断的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 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 更多的、更直接的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近年来, 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渐普及, 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要完善医学检验工作, 必须加强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 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在沟通中互相配合、支持、学习和理解等作用于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按照标准规程、标准要求、标准程序进行工作, 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患者, 患者受益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最终目的。检验科与临床科的沟通越多, 越成熟, 是对患者检验结果的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叶庄妖.努力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718.

[2]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14 (10) :

[3]丛玉隆.临床实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8:485.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03级临床本科班78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 2004级临床本科班82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 其中汉族14人, 藏族143人, 其他民族3人;男生76人, 女生84人。160名实习生已系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 且均准备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78名实习生不经过任何培训, 按照实习大纲要求直接进入附属医院实习。实验组82名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 采用下列方式进行培训。

(1) 理论授课:根据西藏医学实习生的特点,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患沟通学》 (第2版) 教材进行理论授课, 授课教师主要由西藏大学医学院和西藏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主导, 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地进行系统讲解。

(2) 音像教学:让实习生观看问诊录像, 了解医患沟通技巧, 使实习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 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3) 岗前培训:医患关系包括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 所以在临床实习前, 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 帮助实习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实习生进行医疗制度、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医疗安全教育, 强化医疗法制观念,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意识, 尽快完成从医学实习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 适应临床工作和学习,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2]。

(4) 病案分析:教师课前将典型的医患沟通病案交给实习生, 同时提出与病案有关的问题, 如该病案中为何出现医患矛盾?你认为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医方有何不足或失误?患方的心理状态如何?你应如何沟通和解决等[3]。指导实习生课后查找资料、阅读文献, 运用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 得出正确答案并在下一次上课时, 让实习生讲解自己的答案及理由。同时引导其他实习生参与讨论, 提出不同的观点, 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总结, 提出正确的观点、思路和方法。

(5) 角色扮演:教师根据学习要求和目标, 在模拟病房布置一个和医患沟通有关的场景, 让实习生分别扮演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医院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角色, 利用所学医患沟通理论和方法进行表演, 使病案再现。同时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 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全体参与者对各组扮演者进行评议, 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将角色扮演中的问题情境与实际结合, 探究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

(6) 现场实践:定期组织实习生到导医台、门诊办、医务科以及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观摩, 多方位增加医患接触的机会。通过对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观察及实战处理和亲身体验, 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3]。编写《医患沟通的方法及沟通技巧》手册, 并安排实习生在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急诊科进行为期2周的医患沟通实践, 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医患沟通的技巧和重要性, 使其对如何建立平等、良好、互动的医患关系, 如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如何提高医患信任度等多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7) 走进农牧区:定期组织实习生走出校园, 走进农牧区, 以西藏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宣传教育为载体, 采用集体授课或一对一讲解的形式, 进行医患沟通实践。给实习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让实习生克服面对患者时紧张、自信心不足、焦虑等心理。通过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 有效锻炼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3]。

1.3 统计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u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的问卷调查

对160名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60份。调查显示:155名 (96.88%) 实习生第一次与患者沟通是在课前、课间见习时;136名 (85.00%) 实习生在医院见习、实习期间最担心与患者的交流问题;132名 (82.50%) 实习生在接诊患者时, 与患者沟通很困难;156名 (97.50%) 实习生很想提高医患沟通能力;119名 (74.38%) 实习生认为沟通能力欠缺会影响实习效果;128名 (80.00%) 实习生想提高接诊患者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及与特殊患者沟通的技能;98名 (61.25%) 实习生想通过角色扮演或现场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能力。

2.2 培训后的问卷调查

实验组82名实习生经过培训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00%的实习生认为培训后再接触患者时感觉很轻松, 可以随意和患者进行交流, 病史采集很顺利;91.50%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培训使自己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与患者交流时不再感到紧张, 避免了因问诊内容生疏而出现漏问或重复问诊现象;88.95%的实习生通过了解接诊患者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与特殊患者沟通的技能及与同事或上级医生等的交流沟通方式, 使自己很快适应了实习, 进入了角色, 避免了因内容不熟悉造成的环境和角色生疏。

对照组78名实习生没有经过沟通能力培训, 实习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00%的实习生接触患者时仍感到紧张, 不知如何沟通;31.30%的实习生与患者沟通时缺乏技巧, 沟通困难, 由于不具备沟通技巧, 出现问诊难以进行或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象;92.80%的实习生仍希望了解接诊患者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与特殊患者沟通的技能及与同事、上级医生等的交流沟通方式, 并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对实习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2.3 对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法的评价

实验组实习生经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后,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4 沟通能力实践考试成绩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习生进行沟通能力实践考核, 2组实习生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对照组平均成绩为66.65分, 实验组为73.15分。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721, P<0.05) 。

3 讨论

3.1 实习生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1) 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院医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纠纷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2005年2月, 卫生部首次公布的国家级医院运行管理调查结果: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 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 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4]。这表明医患沟通不够。审视我院医学教育体系发现,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仍主要进行医学知识传授, 医学生几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医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流沟通能力的教育及实践, 进入工作岗位后沟通能力欠缺, 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5]。实习生是平时与患者接触最频繁、沟通最多的医务人员, 刚接触患者时, 由于尚无临床经验, 自信心不足, 尤其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紧张焦虑、言语生硬、行为拘谨, 加上体格检查手法不到位, 动作欠轻柔, 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从而不愿接受其各项检查。通过调查发现, 97.50%的实习生认为医疗纠纷会越来越多, 这对今后的医疗工作有很大影响, 有必要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 说明实习生对医疗安全防范教育有迫切要求;88.50%的实习生在医院见、实习期间最担心与患者的交流问题, 怕与患者单独讲话、怕听不懂患者的陈述、怕患者家属的质询、怕问带教教师问题时遭到拒绝;93.75%的实习生第一次接触患者时非常紧张。因此, 加强对西藏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 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是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6]。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均急呼沟通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医学实习生的沟通技巧、沟通能力, 是医学院校及教学基地的首要任务。但目前为止,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仍是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仍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及规范性。此外,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甚至少数带教教师自身修养及沟通能力缺乏或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使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医疗安全和沟通技巧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 其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教师的水平不同而相差较大[7]。

(3) 实习生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医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 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多来自教师课堂中的理论讲解及对教材文字意义上的理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医务人员履行救死扶伤的医学职责必须具有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 这些仅靠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获得, 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提高。我院实习生进入临床工作时, 基本上无社会及人际交流经验;实习中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 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 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 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 紧张、焦虑等心理。这使得实习生在处理复杂的医患矛盾时, 极易处于被动状态, 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3.2 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认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 它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人学, 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国外医学教育界早已重视医学实习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1987年, 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7]。

(1) 完善课程设置, 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积累医患沟通经验, 培养出适合西藏农牧区医疗工作的临床医生, 我院逐步完善课程设置, 改变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 增设人文科学课程, 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提高医学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同时, 开展社团交流、社会实践、课间见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将沟通的内容和技巧融入临床实习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8]。早期接触临床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因此, 在第一学年就安排沟通技能课程, 使医学生及早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课前、课间见习时加强医学生接触患者并与患者交流的训练, 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

(2) 规范岗前教育, 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在进入实习基地前应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专题讲座对实习生进行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日常工作流程、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教育, 帮助实习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 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用角色扮演, 模拟小品, 带领实习生走进农牧区、走进医院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其沟通能力。聘请藏语较好的实习生当翻译、做向导, 解决语言沟通障碍这一难题, 给实习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使其获得真正面对患者的机会, 零距离接触患者、面对医患矛盾, 增加实战训练的机会, 以促使实习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学习, 查阅文献、相关资料,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教育实习生深入病房, 尽可能耐心、专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用诚心换取患者的信任, 并且注意交谈的方式和技巧, 学会使用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培养实习生根据患者面部表情、体位、身体姿势等判断其需求的能力, 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触摸, 让患者产生有被尊重感和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 实习生通过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学会了如何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一旦发生医患纠纷, 如何控制自我情绪、妥善解决医患矛盾, 有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真正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和实习效果[3]。

(3) 重视临床带教, 提高带教教师综合素质。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且要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医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现有的带教教师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在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培养, 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治疗疾病, 忽视如何服务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职业的社会性要求更加显著, 这种思维差异所致的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因此, 带教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重视医患沟通知识的传授。教学基地可以采用书面教学、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等方法, 切实提高带教教师的沟通能力和带教水平。带教教师应将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 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铭印效应, 使实习生经过毕业实习走向临床、面对患者时, 能够正确运用医患沟通方法, 仪表、举止得体, 问候热情、周到, 语言表达准确, 交流沟通充分, 减少医患矛盾, 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提高治疗效果和实习质量, 以利于今后的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慧.重视对实习医师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11) :1035~1036.

[2]匡洪宇, 邹伟, 段鹏.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2) :154~155.

[3]陆晓庆, 陈宁, 李谨.体验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1) :80~81.

[4]李奇志.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4 (5) :147~148.

[5]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专家论坛, 2008, 21 (29) :25~26.

[6]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4) :362~382.

[7]胡征, 张爱军, 胡哲清.从医疗安全及教学现状谈如何培养实习医学生的沟通能力[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 (12) :1610~1611.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 篇9

我国已经积极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截至目前, 已经有12所医学高等院校申请并接受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实地考察。在今后的若干年里, 教育部将陆续完成全国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的13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齐齐哈尔医学院自2013年6月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 认真查找自身不足, 积极探索建立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现介绍如下。

1 建立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 要真正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要认真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还应追求学术自由[1]。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也明确要求, 学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 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依赖于高校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和谐与包容, 这是双方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与基础[2]。学校只有建立多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以及各种诉求, 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2 积极探索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和诉求,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2.1 教务在线

教务处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在线留言, 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要求, 系统管理员会及时报告教务处, 对有建设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和反馈。

2.2 教学信息员

从各班抽选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网络技能高的学生1~2名作为教学信息员, 每学期召开会议, 将学生反映的问题予以通报和反馈。教学信息员就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内线”, 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

2.3 辅导员制度

建立较为完善的辅导员队伍, 学生有关教学的问题由辅导员向所在院系反映;有关生活的问题, 由辅导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 由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帮扶和治疗。

2.4 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

学校在校园网设立了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 学生可以直接反映对教学、生活、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 由校长或书记批示后, 再由校办或党办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并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2.5 教学工作委员会

学校重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 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 参与讨论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及教学改革方案等。

2.6 学生网上评教

根据制订的评教实施方案,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 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整理分析, 并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2.7 学生座谈会

教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 召开学生座谈会, 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各教学单位的执行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8 学生社团与勤工助学

学生参加相关社团, 对食堂、公寓管理进行监督;参与奖学金评定、评优、综合测评、特困生补助评定等管理工作;设学生勤工助学岗位, 参与学校教室及图书馆管理等;作为教务助理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3 建立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的现状与思考

(1) 学生对“教务在线”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在线留言”反映有关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均及时答复。“教务在线”已成为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常用渠道。但学生反映的问题种类繁杂, 在今后工作中应提高服务水平, 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 以便协调与解决。

(2) 学校制订了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 学生可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对于学生反映个别高职称临床教师教学不认真的情况, 由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约谈, 增强其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 并对临床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激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3)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 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问题时, 辅导员均提供帮助与支持, 这成为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渠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交流越融洽,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3]。辅导员应着重了解性格上有孤僻、自卑、自闭等倾向以及身体残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沟通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 还要辅以一定的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 促进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 帮助学生更好发展[4]。

(4) 截至目前, 党委信箱和校长信箱已处理各类学生、教师意见和建议近200条, 今后力争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处理, 使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5) 教学工作委员会将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予以讨论和审议。目前, 学校有6名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今后应对学生代表的选择制订相应的标准, 建议定期轮换学生代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心声,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民主化。

(6) 学生网上评教覆盖校部和附属医院, 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参评率在98%以上, 保证了足够的数据量。对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 与教学督导听课结果相对照, 对确需提高的教师择期开展诊断性听课。在今后评教中, 应使用网评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保证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7) 学校每学年末开展教学检查, 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座谈。近3年, 年均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 反馈率达到100%。对于反映突出、较为集中的问题, 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

(8) 学校设立大学生资助中心, 专门负责学生援助工作。制订了相应办法, 设立教务助理、科研助理、学工助理、图书馆助理等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200余个, 近3年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薪酬100余万元, 年均1 7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 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今后, 应对勤工助学人员的选用制订更加科学的标准, 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 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及学校整体情况的反馈意见, 尊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权益,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求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新昊, 宁禄乔, 康振华.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0) :50-51.

[2]刘咏梅, 鞠廷英, 习洁.关于高等学校促进校方与学生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 2008 (4) :122-124.

[3]赵建, 李兴聪.也论我国高等学校与其学生之间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 2008 (16) :209.

试析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检验医学;转换角色;临床医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14-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医学发展迅猛。当代的检验医学,已经从临床医学的辅助学科分离成为单独学科,其学科体系日益健全。检验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并推动了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具体而言,检验医学就是一门以现代物理和化学手段,开展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能够为临床诊疗和治疗提供依据,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互协作的关系。现如今,临床诊断已经离不开检验医学的辅助,临床诊断中检验医学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靶向性,还进一步推动了检验医学的科学化发展。

一、检验医学的涵盖内容和扩展更加广泛

医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疾病的发现和治愈几率。在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检验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院诊断主要凭借观察法和手工检验,这种效率低、错误率高的检验方法,不仅会带来大量的误诊事件,还不能及时的发现病理和病灶。检验医学的发展,使医院医学诊断从人工操作和观察时代步入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医疗检验设备,运用医用化学和医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的医疗工作者能够更为直观的对人的内分泌系统、血循环系统、腹内脏器的状态进行准确判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量化疾病的轻重程度,从而采取更为有效的,对人体伤害更小的治疗方法,治愈疾病。现如今,检验医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检验手段还是试剂指示的准确性都大幅度提高。检验医学的已经从单纯的临床医学辅助手段,成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单独学科,甚至对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涵盖内容的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推动临床医学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二、检验医学己发展成一门学科

1、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

检验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病理学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的检验医学,不仅更为准确和高效的应用于血、尿、便等三大常规检验,而且其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的不断完善,使得检验医学在应用中更注重整体协作。人的生理机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诸如各器官、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旦人体内某一器官和系统出现问题,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使得人体的其他脏器和系统偏离正常的工作状态。这种变化,正是检验医学发挥作用的关键,现代的检验医学通过对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和不同方法的数据采集,能够比较完整的反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从而帮助人们分析患者患病的程度,并更为有效的选择治疗策略。如果在系统性检验中,某一个检验环节出现误差和错误,将会使病理学分析结果出现变化,从而导致误诊或错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因而,现代检验医学相比于其他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提高整体协作质量,也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的关键。

2、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

检验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纵观检验医学的发展进程,其飞跃性质的进步,往往是由于某学科技术发展的应用。例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检验医学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分子生物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使检验医学不仅能够应用于病理学分析,还扩展到了诊断效果的评价、治疗效果的评价、痊愈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等。

3、自动化的融入使检验更迅速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由于检验医学对先进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使得自动化技术在检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其学科划分已经不再明显,综合、大型医学检验设备的使用,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某一标本的分析,得到更多相关的信息和内容。这不仅降低了检验医学的临床应用成本,还使得检验医学成为对病理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学科。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医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三、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角色的转换

现如今,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的检验医学,不仅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贯穿于诊断、治疗、治疗后评估、疗法分析、病理分析的治疗工作全过程中。检验医学从临床的辅助手段,成为决定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并成为医学开展医学研究的基础手段,为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1S015189文件的作用

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 中、 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

3、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

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为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的检验医学,已然成为医疗单位不可或缺的技术。其作为临床医学辅助手段的地位已经转变,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甚至影响到临床医学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娜,杨娟.构建高素质检验医学队伍新思路[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6)

[2]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07)

上一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下一篇:家庭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