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能

2024-05-18

基本功能(精选十篇)

基本功能 篇1

一、家庭档案的主要特点

(一) 来源主体的多样性。

家庭档案的广泛多样性, 主要表现在内容范围的广泛性与载体形式的多样性。首先, 家庭档案的形成范围广泛, 它产生于历史的、现存的及将来随时间推移衍生出来的家庭, 这些家庭都会形成家庭档案。由此可见, 家庭档案的形成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其次, 家庭档案反映的内容广泛, 就一个家庭来说, 它所有的档案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 但成千上万的家庭档案反映的内容则很广泛, 具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很多方面;同时, 家庭档案的载体形式多样, 家庭档案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方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 以纸质为主的传统形式, 以及磁带、声像材料、票据表册等现代载体形式的家庭档案随处可见, 体现了家庭档案载体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二) 信息内容的私密性。

家庭档案的私密性包括物权的私有性和反映内容的隐私性。家庭档案的私有性是家庭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主要特点之一。从集体档案的所有权属性分析, 家庭档案属于私人财产, 产生并保存在不同的家庭内部, 理应归家庭本身所有。同时, 每个家庭个体都有不愿为外人知晓的信息, 即所谓“个人隐私”。而国家法律认可家庭档案内容私密性的存在, 明确规定个人所有的合法信息 (档案资料) 应当受到尊重、理应不受到侵犯。因此, 任何社会组织、单位机构以及个人在未征得家庭档案所有者同意的前提下, 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尊重家庭档案内容私密性的存在, 依法维护家庭档案所有者的隐私权。

(三) 作用表现的实效性。

家庭档案通常只对家庭自身具有使用价值, 多数家庭档案是有保存期限的, 因而, 家庭档案的作用时效也是具有一定时限的。部分家庭档案材料, 如购物发票、设备说明书等, 伴随这些物品在家庭中使用功能的丧失, 其保存的家庭档案也失去了保存价值;家庭档案也会随着家庭或家庭成员的解体、消亡或故去而失去保存价值。

(四) 记忆传承的转化性。

家庭档案既是家庭生活的历史记录———从经济往来、人生经历、娱乐休闲等方面记录和反映着家庭状况, 也记录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 对研究社会变革、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成为社会公共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家庭档案真实记录了不同时期平民百姓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历程, 只要条件成熟, 完全可以成为社会公共档案的一部分, 使其长期或永久保存、流转,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家庭档案的功能

(一) 维护家庭及其成员权益的凭证。

家庭档案是家庭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 它可以成为家庭成员处理问题的依据, 认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证据。家庭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 是由其形成过程、内容、形式及特点决定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事态的真相, 现在不可能提出文件来做证据。只有在事件本身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 这些证据才会出现”。家庭档案是当事人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 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其保存积累、形成完整的管理与利用体系, 可以作为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时家庭档案发挥着重要的证据作用。

(二) 研究社会发展变迁规律的素材。

家庭档案是事实和经验的“记录”, 这种可靠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家庭档案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有效凭证, 家庭档案是家庭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产生的有记录的书面证明或无记录的事物载体。家庭档案可以反映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例如: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范先生所形成的家庭档案中, 真实、详细地记录了时间跨度达数十年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 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全过程, 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 具有珍贵的科学研究价值。由此可见, 家庭档案能够成为社会各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尤其是开展社会发展变迁规律研究的生动素材。

科学研究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学术研究都要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吸收、借鉴有益的部分。科学研究性的劳动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与继承性, 这种劳动表现为一方面要以今人的通力协作为条件, 另一方面则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借鉴继承与发扬光大为前提。正是出于对“前人劳动”借鉴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需要, 使家庭档案具备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 家庭档案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历史信息, 成为社会发展规律研究的基本素材。

(三) 维护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

家庭档案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指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 以家庭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 参与经济和文化建设活动,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一种社会职能。家庭档案翔实地记录了特定人群实现人生目标的曲折历程、记录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 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 对于维护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促进传播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住宅的基本功能要素 篇2

一套住宅应具备六大基本功能,即起居、饮食、洗浴、就寝、储藏、工作学习,这些功能根据其开放程度可以大体分为公、私两区;根据其活动特点可以分为动、静两区。

公共区:供起居、会客使用,如客厅、厨房、餐厅、门厅等。

私密区:供处理私人事务、睡眠、休息用,如卧室、卫生间、书房等。

动区:活动比较频繁,可以有较多的干扰源,如走廊、客厅、厨房等。

静区:要求安静,活动相对比较少,比如卧室、书房。

这些分区,各有明确的专门使用功能。在平面设计上,应明确处理这些功能区的关系,使之使用合理而不相互干扰。

起居室(客厅):两个基本原则是,其

一、起居室的独立性。其

二、起居室的空间效率。现在,有的户型中起居室也仍然保留着过去“过厅”的角色,有的户型设计了独立的起居室和交通空间分离,但也因此相对增加了户型面积。此外,要考察起居室四周的墙面是否好用,开门、开窗、阳台、卫生间位置是否恰当,否则会影响家具的摆放与使用,降低空间使用效率。起居室的采光口小或采光口凹槽深,会影响室内采光,使起居厅较暗。厨房:购房者应当首先考虑自己的烹饪、餐饮习惯。在空间布局方面,开放式厨房有着很好的空间效果,可以充分展示个性化装修的魅力,也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时尚,但对于我国的传统烹饪方式其排油烟功能就有所欠缺。在面积标准方面,厨房是集储藏、备餐、烹调、配餐、清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必备的设备需要足够的面积。根据建设部的住宅性能指标体系,3A级住宅要求厨房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净宽不小于2.1米,厨具的可操作面净长不小于3米。2A级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净宽不小于1.8米,可操作面不小于2.7米,1A级则分别是5平方米、1.8米和2.4米。

卫生间:满足三个基本功能,即洗面化妆、淋浴和便溺,而且最好能有所分离,可以避免使用冲突。从卫生间的位置来说,单卫的户型应该注意和各个卧室尤其是主卧的联系,双卫或多卫时,公用卫生间应设在公共使用方便的位置,但入口不宜对着入户门和起居室。从面积角度来看,带浴缸的卫生间净宽度不应小于1.6米,淋浴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2米。

卧室:一般来说主卧室的面宽不应小于3.6米,面积在14至17平方米左右,次卧的面宽不应小于3米,面积在10至13平方米左右。其次,应注意卧室的私密性,和起居室之间最好能有空间过渡,直接朝向起居室开门也应避免通视。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储藏间等。这部分面积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比如储藏空间,包括杂物间、进入式衣柜等多种形式,可以很有效地节省户内的家具空间。

总之,根据户型面积不同,小户型经济住宅强调基本生活要求,普通型住宅强调主要功能齐全和空间的灵活适应性,豪华型住宅强调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注重细节突出个性。

户型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三维平面布局上,还体现在竖向的维度。跃层、错层与复式就是近几年来的代表。这三种户型在概念上都是指户型内层高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方式不同,跃层是一套住宅占有两个楼层,由内部楼梯联系上下楼层。错层强调一套住宅地面不处于同一标高,但房间的层高是相同的。而复式住宅指地面不仅仅不处于同一平面,而且房间的层高也有差异。

具体说来,高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平面功能分区的延伸,尤其是公共与私密、动与静的分区。跃层户型大多位于多层住宅的顶层,结合顶层的北退台设计,因此大平台是很多跃层户型的特色之一。室内布局一般在一层布置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客房等,属于家庭起居、聚会、会客、娱乐的场所,二层设置私密性较强的家庭室、卧室、书房等。错层一般是公共开放空间位于一个标高的平面上,如客厅、餐厅、厨房等。私密性较强的房间处于同一个平面,如卧室、书房等,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台阶联系。复式住宅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而是利用不同层高的两部分结合成一套住宅,不仅通过地面的高差进行了功能分区,还分别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比例尺寸,比如加大起居室的层高形成“厅”的效果。

浅议舞蹈的基本功能 篇3

关键词:舞蹈; 功能; 娱乐; 社会; 审美; 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55-001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但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给予社会生活以影响。不过,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艺术的一种,它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以审美为中介实现的。舞蹈的艺术功能是:以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舞蹈的娱乐功能

舞蹈的创造史发生在史前期,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她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人类的这种自娱意识从古至今,延续了千万年,至今仍然十分强烈地存在着、发展着,所以当前社会生活中自娱性的舞蹈仍是舞蹈中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一支民间舞蹈队创作并表演的《俏夕阳》火爆荧屏,演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抬足,一颦一笑,都传神地映射出皮影艺术的深层韵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舞蹈从头至尾表现出的幽默风趣,充满了生命活力,让观众对老人们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些老人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征服了全国观众的心。再看看全国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各种人群在公园晨练中所表现出来的舞蹈与生命意识的共存状态,谁会不承认舞蹈是人类永恒的伴侣呢?可见,舞蹈伴随着人的一生,特别是当人们处于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

二、舞蹈的社会功能

可以说,舞蹈就是为了表现人类的情感而被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它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而且由于舞蹈是非语言的文化,所以它可以逾越语言、文字的障碍,突破民族和国度的限制,四海通行,五洲共赏,成为全人类交流情感的天然手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世界对中国还很不了解的情况下,舞蹈在传播我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展现我国古老文明方面,曾经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由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就是这样一部精品。舞蹈中姑娘们身着绿色长裙,以圆场和碎步为基本步法,与上身摇曳多姿的手臂动作相配合,形成一幅舒缓流畅的画面:春光明媚,满湖飘香,碧水红莲,起伏荡漾。这朵莲花,香溢重洋,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热爱和平自由的中国人民的美好形象,被周总理赞为“外交的先行官”。艺术是无价的,也是永恒的,舞蹈则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肢体语言表现出了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展现出人的真、善、美,代表着永恒与旺盛的生命力。

三、舞蹈的审美功能

舞蹈是艺术审美中最具独特美感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与音乐、服装、道具、化装、灯光、布景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动律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如《小溪·江河·大海》《雀之灵》以及《穿越》等等,通过千姿百态的舞蹈肢体语言,充分表达了人们喜、怒、哀、乐、爱、恶等多种多样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将人们置身于一种高尚的忘我的境界中,充满了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渴望,从中感受着文明和艺术精华的滋润,显示了对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和外在美的自信,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社会、对现实和对未来各种美的欣赏和颂扬。可见,舞蹈使人在潜移默化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在舞蹈艺术的感召下,人们将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中,使善者更加坚定,恶者感到羞愧;强者更加执著,弱者变得勇敢;智者更加睿智,愚者变得敏捷。

四、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人类从舞蹈这种既能改变自身(肉体和精神的),也能施及社会(道德和文明的)的艺术形式中,可以获取审美经验、增强优美体魄、开启智慧大门和培育高尚道德的价值,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且由个体到社会,建构一个和谐民主的社会。尤其是在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艺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当前学校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劳动技能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素质等。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建议和呼吁,在中、小学校开设舞蹈课,舞蹈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舞蹈的追求是多样化的,所以人们对它的需求和欣赏也不应强求。舞蹈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个人,却存在于社会。舞蹈是一种思想,它释放个体的情绪,却收获群体的体验。舞蹈多元化的功能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们的时代,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舞蹈的队伍当中,感受着舞蹈的魅力,用自己的方式全身心地舞蹈。

河北大学200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汪流.艺术特征论.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窿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邓肯.邓肯论舞蹈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7]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8]约翰·马丁.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猪舍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系统 篇4

承受整个建筑物的土层叫地基。一般猪舍多用天然地基 (直接利用天然土层) , 通常以一定厚度的沙壤土层或碎石土层较好。钻土、黄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层不宜用作地基。基础是指墙壁埋入地下的部分, 它直接承受墙壁、门窗等建筑物的重量。基础应坚固、耐火、防潮, 比墙宽, 并成梯形或阶梯形, 以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深度一般为50-70cm。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 应在地平部位铺设防潮层, 如沥青等。

地面是猪只活动、采食、休息和排粪尿的主要场所。因其与土层直接接触, 易传热并且被水渗透, 因此, 要求地面坚实平整, 不滑, 不透水, 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并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舍内地面比舍外地面应高40cm, 地面一般应保持一定坡度 (3%-4%) , 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土质地面、三合土地面和砖地面保温性能好, 但不坚固、易渗水, 不便于清洗和清毒。水泥地面坚固耐用、平整, 易于清洗消毒, 但保温性能差, 可在地表下层用孔隙较大的材料增强地面的保温性能, 如炉灰渣、空心砖等。

2 畜床

除了地面以外, 畜床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 极大地影响着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为解决一般水泥畜床冷、硬、潮的问题, 可选用下述方法:

2.1 按功能要求的差异选用不同材料。

用导热性小的陶粒粉水泥、加气混凝土、高强度的空心砖修建畜床, 走道等处用普通水泥, 但应有防滑表面。

2.2 分层次使用不同材料。

在夯实素土上, 铺垫厚的炉渣拌废石灰作为畜床的垫层, 再在此基础上铺一层聚乙烯薄膜 (0.1mm) 作为防潮层, 薄膜靠墙的边缘向上卷起, 然后铺上导热性小的加气混凝土、陶粒粉水泥、高强度空心砖。

2.3 铺设厩垫。

这是目前一些国家改进畜床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这种方法在中国的畜牧场却没有普遍使用, 因为中国尚无生产这种厩垫的厂家。过去民间常用的垫草本应是一种好的厩垫形式, 但因管理措施跟不上, 家畜极易将草弄散到四处, 既恶化畜舍环境又增加清扫消毒的难度;且草被拱散后, 家畜仍然直接与水泥地面接触, 失去了垫草的效果。

2.4 使用漏缝地板。为了保持圈舍内清洁, 现代化猪场多使用漏缝地板, 尤其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仔猪。

3 墙壁

墙壁是猪舍建筑结构的重要部分, 猪舍的保温、防潮、防贼风等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墙壁的材料和结构, 据研究, 猪舍总热量的30%-40%都是通过墙壁散失的。因此, 对墙壁的要求是坚固, 承载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必须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保温性能好, 墙内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 地面以上1.0-1.5m高的墙面应有水泥墙裙。

我国常用的墙体材料是黏土砖, 优点是坚固耐用、传热慢、消毒方便;缺点是毛细作用较强、吸水能力也强、造价高, 所以为了保温和防潮, 同时为了提高舍内照度和便于消毒等, 砖墙内表面要用由从水泥砂浆粉刷。至于墙壁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所选墙体材料的热工特性来确定, 既要满足墙的保混和承载力要求、又要尽量降低成本和投资。

在有些地方, 还可以使用土墙, 其特点是造价低、保温性能好, 但防水性能差、容易倒塌, 只适用于临时猪舍。一般有湿土夯订和土坯墙两种。防止猪拱墙根, 在墙根以上66cm左右的高度用砖或石砌墙基。

4 门窗

门与窗猪舍的门窗要求坚固结实, 能保持舍内温度和易于出入, 并向外开。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 外门一般宽度为1.0m、高度为2.0m, 门外设坡道, 便于猪只和手推车的出入。外门的设置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必要时加设门斗。走廊门宽度为1.0m、高度为2.0m, 各种猪舍圈栏门宽度为0.8m, 高度同猪栏高, 圈门也应向外开。

窗户主要是为了采光和通风换气。窗户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计。面积大的窗户采光多、换气好, 但冬季散热和夏季向舍内传热也多。一般窗户的大小以采光面积对地面面积之比来计算, 种猪舍为1: (8-10) , 肥猪舍为l: (15-20) , 窗户距地面1.1-1.3m, 窗顶距屋檐40cm。窗户的大小和数量,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5 屋顶

屋顶的要求是隔热性能好、坚固、不漏水、不透风, 如果在舍内加设吊棚可明显提高保温隔热性能, 但也增加了成本。常用的屋顶有以下几种形式。

草顶的优点是造价低、冬暖夏凉, 但使用年限短、不易防火、还要年年维修。瓦顶的优点是坚固、防寒、防暑, 但造价太高。水泥顶或石板顶的优点是结实不透水, 缺点是导热性高, 夏季过热, 冬季阴冷潮湿。泥灰顶的优点是造价低、防寒、防暑, 能避风雨。缺点是不坚固, 要经常维修。

6 通风

通风可排除猪舍多余的水汽, 降低舍内湿度, 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 同时可排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发毒有害气体, 改善猪舍空气的卫生状况。另外, 适当的通风还可缓解夏季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

6.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动力是靠自然界风力造成的风压和舍内外温差形成的热力, 使空气流动, 进行舍内外空气交换。

当舍内有畜禽时, 热空气上升, 舍内上部气压高于舍外, 而下部气压低于舍外。由于存在压力差, 猪舍上部的热空气就从上部开口排出, 舍外冷空气从猪舍下部开口流入, 这就形成了热压通风。热压通风量的大小取决于舍内外温差、进排风口的面积和进排风口间的垂直距离。温差越大, 通风量越大;进排风口的面积及其之间垂直距离越大, 通风量越大。当外界有风时, 猪舍迎风面气压大, 背风面气压小, 则空气从迎风面的开口流入猪舍。舍内空气从背风面的开口流出, 这样就形成了风压通风。自然界风是随机的, 时有时无,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 一般是考虑无风时的不利情况。

6.2 机械通风密闭式猪舍且跨度较大时, 仅靠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其需求, 需辅以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的通风量、空气流动速度和方向都可以控制。机械通风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为负压通风, 即用轴流式风机将舍内污浊空气抽出, 使舍内气压低;在舍外, 则舍外空气内进风口流入, 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另一种是正压通风, 即将舍外空气由离心式或抽流式风机通过风管压入舍内, 使舍内气压高于舍外, 在舍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 舍内空气由排气口排出。正压通风可以对进入舍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降温、除尘、消毒等预处理, 但需设风管, 设计难度大, 在我国较少采用。负压通风设备简单, 投资少, 通风效率高, 在我国被广泛采用。其缺点是对进入舍内的空气不能进行预处理。

无论正压通风还是负压通风都可分为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在纵向通风中, 即风机设在猪舍山墙上或靠近该山墙的两纵墙上, 进风口则设在另一端山墙上或远离风机的纵墙上。横向通风有多种形式:负压风机可设在屋顶上, 两纵墙上设进风口或风机设在两纵墙上, 屋顶风管进风;也可在两纵墙一侧设风机, 另一侧设进风口。纵向通风口舍内气流分布均匀, 通风死角少, 其通风效果明显优于横向通风。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通风方式。都必须考虑猪舍的排污要求, 使舍内气流分布均匀, 通风死角, 无涡风区, 避免产生通风短路。此外.还要有利于夏季防暑和冬季保暖。

参考文献

[1]徐建生, 彭羽.猪舍降温与通风[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01期.[1]徐建生, 彭羽.猪舍降温与通风[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01期.

OSI网络层基本功能 篇5

一、将主机分组

网络很像社会的,为了便于管理会按一定的特点将主机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参考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

2、特定用途——不同用途的主机对网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电子商务和艺术设计。

3、所有权——处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

二、将主机划分为网络的好处

随着网络规模的壮大,也会产生一些列的问题,例如:性能下降、安全问题、地址管理。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小型子网至少可以部分缓解这些问题。

1、提高性能——例如将不同属性的主机分为不同的小网络,利于实现广播,

2、安全性——就是按权限划分网络带来的好处。

3、实现层次编址——地址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其中网络编址又可分为3层,层次编址也提高了路由的效率。

三、(默认)网关:网络的出口

可以类比海关。作为设备参数,每台主机都有指定的默认网关地址。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有路由功能的机器的IP地址)。当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时候,网络中的主机认识自己网络中得设备的地址,如果需要向外网传输数据包,那么主机不认识目的地址,所以将数据包发给默认网关。

主机具备一个网卡只能有一个网关。

四、路由

路由定义:路由器负责对到达网关接口的每个数据包做出转发决定。这个转发过程就成为路由。

路由器路由表:路由表中的路由有三个主要特点:目的网络、下一跳、度量(跃点数)。可以通过路由器的控制台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

略论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基本功能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基本功能

[作者简介]戴国忠(1964- ),男,江苏淮阴人,南京邮电大学吴江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论。(江苏南京215200)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47-0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能充分地把学校、社会、企业和在校学生等诸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之中,进一步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促进就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有机结合,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社会满意效应的不断放大。

一、校企合作的形式

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教育实施中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1.就业型合作。以企业充分吸收学校的毕业生为前提而开展的“教学—实训”型合作。企业为在校学生“预留岗位”,学校按照企业特定的人才标准“量身定做”,企业是学校教育实施中的一个“后续站”,学生顶岗实践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合作一般有一个完整的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的教学及工作实施计划,企业技术辅导人员实质性地介入到学校教学实施之中,学校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也充分考虑吸收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研发机构也是企业实质性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这是一种紧密型合作。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校中企”,在校园里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建立“教学工厂”,引进合作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或由企业直接把生产线安装到学校里来,聘请或由合作企业直接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或全职的指导教师,学生就是这“教学工厂”的员工。学校是质量评价的责任主体,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是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是企业分析、评价人才质量的重要依据。二是“企中校”:学校在企业里建立“教学车间”,把课堂直接搬到企业内部,通过教师与师傅穿插授课、指导,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直接结合起来,课堂讲解与一线操作直接衔接到一块。“教学车间”里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员工的角色,企业是质量评价的责任主体,“教学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工作成果)是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是学校分析、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教学型合作。这种形式的合作多是学校占主导,企业作为配合单位给予支持。相对而言,这种合作,仅仅是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需,在学校的视野中,并没有具体的企业对应,只有“愿意承担”的合作单位。在这种形式的合作名义下,只有学校的教学(实习实训)计划,没有企业充分参与下的“合作或工作计划”,企业几乎不承担质量责任,只负责提供场所和配给辅导人员,校方任务一结束,合作即告一段落。所以,这种形式的合作也叫任务型合作。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有三种:一为基地共建,即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及相应的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还可提供技术人员(师傅)给学生以指导。学校则把企业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将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与要求拿到企业里面来,借助企业所提供的条件进一步完成。对学生而言,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实践情境,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与产品形成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接受企业用人选择。二为对外加工,学校利用自己的实训设施为合作企业承接有偿加工、生产任务,把实训设施当成是“临时工厂”,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三为协助培训,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教学优势,以及可能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平台为企业服务。企业也可利用自己的设施设备与完整的生产线,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供服务。全面落实教学计划是教学型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3.技能型合作。这种合作在内容上多以单个人或小组实践为主,学校集中组织为辅,在合作单位的联系上多以学生自主联系为主,学校约定为辅。学校与企业一般不发生直接关系,是通过学生这个“中介”而建立起虚拟合作。企业是以很现实的“用工”为主要意图,学生则以“锻炼”为主要目的,学校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这种松散型的校企合作,对学生更深刻地接触社会、理解与认识社会,更好地锤炼就业品质意义非常大。

在具体的模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勤工助学。学生在读期间,利用节假日或课余到企业做兼职,企业视具体情况付给报酬。这一模式下的合作取向,一般不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一致,主要表现为“富余时间的充分利用”。二是机缘寻求。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标,而是以强化自己的专业,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为主要取向,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校企合作的类型不同,其实际运行的结构也不同。“就业型合作”是涟漪式辐射性结构,以学校、企业、学生三者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特定结构形式,不断放大着对外部社会的影响力;“教学型合作”则以学校为动力源,与企业、学生构成了三角式稳定结构,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地位在这种结构中不断得以强化;“技能型合作”则是学校与企业以学生为中间环节而构成的哑铃式结构,学生是动力源,自觉接受学校的监管,主动接纳企业的规范和约束。结构不同,其对外部产生的功能、作用也就不一样,结构越复杂,校企合作的程度越深刻。

二、校企合作的功能

从高职教育实施的角度看,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合作,都具有如下一些基本功能:

1.提升服务能力的功能。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机构间进行,是对多种资源的实质性整合,而这一整合最终落脚在学生上,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大大促进了高职教育服务体系的拓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学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享受者,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合作,都将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技能水平的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其次,学校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不仅能借助企业生产设施与设备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享用到企业特殊的生产性、管理性、经营性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第三,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得利者,在对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有效占有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第四,不管哪方面得益,都将促进社会发展。

2.促进课程改革的功能。校企合作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的一门实践课程。这门课程被纳入学校整个课程计划之后,必将带来学校课程计划结构的调整,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程的比例更恰当,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尤其当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实施中来以后,企业生产劳动的特点特别是产品形成的周期,以及生产活动安排都将成为学校课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3.优化管理机制的功能。首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基本理念,一是把办学条件向社会延伸,二是把资源利用向企业拓展,三是把学校影响向社会渗透,四是把学校人才向企业推介,这四个方面交织成了高职教育实施的基本理念。其次,校企合作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做三位一体,促进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训练序列化、能力培养经常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的形成。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高职教育根本上是就业教育,其校园文化根本上是就业文化。就业文化,一般来说需要具备这样四个要素:一是学生有明显的就业或准就业行为取向;二是学生有明显的“工人”身份意识;三是学校有明显的工作场所标识;四是学校有明显的使学生参加工作的氛围。围绕这四个要素,有的高职院校提出了“建工厂化学校”的思路,营造就业情境,促进学生角色身份的自觉转换。从实践来看,要达此目的,只有实行充分的校企合作才有可能。这也是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宗旨的一项重要策略。

浅探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功能 篇7

关键词:军事体育训练,健体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军事体育训练是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的, 同时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军事体育训练的功能是指军事体育训练这一特殊的活动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功用。本文的意旨在于探究军事体育训练在现代化强军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一、军事体育训练的健体功能

军事体育训练的健体功能, 指的是对我国军人身体素质的提升,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训练的保证, 它主要包括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为保卫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大好局面提供军事保障,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相当和平的环境。

在我国军队中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提高我军官兵的身体素质。在军事体育训练中, 积极发挥我军指战员在体能训练、水上救生、运动损伤等方面的智力优势, 为部队减少损伤提供了技术保障, 并有助于为我军培养了一批体能训练骨干。

在军事体育训练训练过程中, 通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从实战出发, 加强与军事实用技能紧密结合的军事体育训练实用项目训练, 如:射击、投弹、武装越野、武装泅渡、通过障碍、爬山、攀登、擒拿格斗等, 能直接促进军事实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经过刻苦的军事体育训练, 能为我军的广大官兵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他们大脑的调节、反应功能提升;为把我军建设一支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的铁军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二、军事体育训练的政治功能

军事体育训练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 也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这是不容回避的严肃问题。

1、革命战争时代的军事体育训练

早在革命战争时代, 毛泽东就强调了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他主张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人民体育运动, 以扩大红军, 巩固根据地, 粉碎敌人围剿、直接为革命战争服务。红军结合部队的训练, 开展爬山、行军、做游戏等军事体育活动。官兵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强壮了身体, 养成坚韧、耐劳、顽强的性格。

2、军事体育训练的政治功能

当前历史时期, 进行军事体育训练, 对坚持军队为现代化保驾护航、为国防服务的这一基本观念, 更富有了时代的现实意义。军事体育训练关系到官兵的作战能力, 在复杂的国家环境下, 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 靠的就是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官兵强健的体魄;打造一支强军劲旅, 加强国防力量, 都有重大的作用。

军事体育训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然反映社会的政治需要。军事体育训练的功能在现代军事教育训练中是举足轻重的, 是任何军事训练绕不去的重要方面。

三、军事体育训练的文化功能

军事体育训练归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之中, 它本身就是我国军队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的功能是军事训练或体力劳动所不能代替的。

1、军事体育训练文化价值的表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 军事体育训练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方面, 随着军队现代化军事体育训练方式的应用, 官兵对军事体育训练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另一方面, 随着人类战争发展到现代高技术形态, 使军事体育训练也呈现时代特征, 战争对军人的身体要求已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运动技术和技能, 而是要求军人具有抗晕眩能力、抗疲劳能力、野战生存的适应能力、高负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全面的体能。

2、军事体育训练活跃军营文化气氛

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可以活跃军营文化氛围。军事体育训练的军营文化功能一般是通过欣赏活动和参与活动两个途径来实现的。其一, 欣赏活动是指广大军人通过观看军事技能表演或者观摩军事训练活动, 可以缓解广大官兵由于刻苦训练所带来的精神疲劳。其二, 参与活动是指广大部队官兵通过参加军事体育训练, 特别是参加一些自己擅长的军事体育训练项目时, 能在个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 产生荣誉感、自豪感, 同时, 有利于部队官兵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军营文化氛围, 从而提升部队官兵的凝聚力、战斗力。

军事体育训练是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充分地发挥军事体育训练的健体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强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之文、陈孝平:《军事体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1]李之文、陈孝平:《军事体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

[2]林建棣:《军事体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2]林建棣:《军事体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

[3]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把握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3[3]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把握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3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 (修订本)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 (修订本)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把握数学基本原则发挥教学最佳功能 篇8

1 科学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 科学地、准确地讲清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为了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使学生易于理解, 有时要引用通俗的事例或引用比喻作浅显的解释, 但是这样做时绝对不能违背科学性的要求。

1) 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炼、准确, 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注意条件的充分性, 符合逻辑理论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系统安排上必须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 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认知顺序性;

3) 教学过程中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科学性原则也是指数学教学的观念上、方法上的科学性,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科学知识, 而且在此同时要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果, 而且更要让学生明了解决问题研究的思维过程, 从而使学生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等智力活动。

2 积极性原则

要使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要素之一在于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

1) 在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组织教材掌握教材的深广度, 才能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使兴趣持久不变, 求知欲望不断增强。例如, 我们在讲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 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与进取心;

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真知的能力, 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同时, 学生在获得知识时会感觉这是自己‘发现’的而欢乐, 激起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也会成为发展新知识的动力;

3) 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 学生也不是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因此, 教学方法上, 一定要摒弃“注入式”, 实行“启发式”教学。在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正确掌握学习方法。例如, 解题中不仅要使学生会解题, 而且要使他们会分析题意, 能自觉地确定方法和步骤, 并善于检验其正误,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自觉排除障碍, 这些都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3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上的正确应用是为了引导学生从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出发, 比较顺利地进入抽象思维过程。

1) 从人的认识规律来说, 对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 需要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 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讲授新教材前, 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感性认识, 足以理解新教材。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表象, 教师通常用讲话来实现, 但语言、文字唤起的表象, 在完整性、鲜明性、稳定性方面都不如直观材料, 因为直观材料是在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使学生产生感知的。为此, 教师要选择有全面性和典型性的感性材料, 从此出发, 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2) 直观教具的使用, 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理解, 并且有利于掌握这个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的途径。演示直观教具时,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具体形象中得出教科书上的结论, 也可以先讲教科书上的结论, 再用直观教具去证实它。使用直观教具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 有时还可以取代对某些问题繁琐的论证或复杂的计算, 这是我们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

3) 使用直观教具不是目的, 而是形成抽象结论,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 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直观教具应逐渐少用, 要用得恰当。

4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必须能被学生接受。同时, 教师必须正确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 如果教师尽量把教学要求降低, 学习任务过分容易, 就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 也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规定, 从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学生就会机械地、形式主义地接受知识, 而且还会产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

1) 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及时注意信息反馈。教学中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 不考虑学生智力水平, 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教师要及时从教学、学生作业、练习, 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 不断调整教学信息限度, 促使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效果的提高;

2) 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但缤纷不排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的意义是讲究质量、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就是要使学生认真、紧张而有秩序地学习,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教师不对学生严格要求, 让学生自由散漫、疏懒落后, 那是害了学生。严格要求是原则精神, 是不能放弃的, 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则属于具体措施的失当, 是可以避免或纠正的。

5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就是要很好地巩固教学的效果, 即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教材, 随时都能在记忆中再现这些知识。

1) 在数学教学中, 要安排学生积极思维活动, 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较长时期地保持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信息内容比较有趣, 本质的内容或是经常用的知识往往记得牢一些。对学生的合理记忆要具体给予指导, 可以用规律进行有效记忆;

2)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联系, 通过数学方法训练, 把零散、无系统的知识串起来成为发展新知识的基础, 这样就把知识学会了, 当然就会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在数学教学中, 要加强概念形成过程、数学结论推导过程、解题方法选择的思考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使其对数学概念、它们的联系、内在的规律理解得更深刻, 也能更巩固。

以上各项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运用, 教师应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水平及特点, 根据这些教学原则, 充分地选择和采用目的明确的方式、方法和行动, 以期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佳功能。

摘要:根据中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 现代教学论的新理论、新观念以及数学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考虑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严谨性、应用广泛性,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结构与规律, 我们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探讨 篇9

作为文化传承、知识传播、资源共享、信息获取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服务原则,转变服务理念,深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层次,完善服务功能,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整体文化素质提供基本保障。基于此,本文以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地理、历史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数据调查和资料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1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公益性尚未完全实现

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这是公共图书馆立足的根本及建设的初衷。然而,由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或者支持意识的欠缺,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各地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付费性项目。比如众所周知的办证费、文献检索费、参考咨询费、网络服务费等。

1.2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普遍性有待加强

公共图书馆是以广大民众为服务对象的,其基本服务应该覆盖每一个受众。尽管近些年很多基础公共图书馆都将基本服务的延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普遍性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图书馆发展较为落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受众较为局限;基本服务的手段有待完善等。

1.3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均等性需要进一步规范

公共图书馆应该坚持面向所有受众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某些公共图书馆在基本服务的均等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只对持有本地身份证、学生证或户口本的读者开放相关服务,有些服务功能只针对特殊人群开放。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的有效开展。

1.4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相关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制度是前提,是准则,是体系的约束,是改革的依据。然而,目前在图书馆领域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法规的制度,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基本服务以及相关延伸服务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缺乏有力的经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等。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面也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导致各地、各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某些服务功能形同虚设,某些服务内容不能深入开展,某些服务范围十分局限,这些都对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和挑战。

2 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改进措施

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读者是决定公共图书馆兴盛衰亡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根生命线,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层次,提升服务质量,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贯彻落实服务免费原则

公共图书馆必须始终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服务为基本追求。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不能只是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服务工作中去。读者是纳税人,理应享受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美国《阿拉斯加图书馆法》第6 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向居民免费提供以下服务:馆藏借阅、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儿童阅读服务。”《加拿大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理事会必须允许服务的任何一个地区的居民和选民免费进行下列活动:借阅属于本馆特定类型资料的图书馆资料;适宜时利用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贯彻落实服务免费原则。不能以各种不公正的名义,向读者收取本应免费获取和享受的服务。

当然,完全免费是目前的状况下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公共图书馆在基本服务之外提供一些有偿服务,收取尽可能低的费用以更好地促进公共图书馆的运作也是合情合理的。当然,收取费用的依据、相关费用标准等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公共图书馆不能私立名目,制定不合理的收费条款,和公益性的服务原则背道而驰。

2.2 服务每一位有需求的读者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每一位有需求的读者,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从而真正实现基本服务的普遍性、均等性。当然,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为其提供周到热情的基本服务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发展。比如,为残障人士提供语音、文字、手语、盲文等信息服务,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借阅服务,降低服务门槛,关注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等。

2.3 创新服务模式和内涵

公共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内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和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公共图书馆应该拓展服务层次和领域,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时代优势,挖掘和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开展有特色的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定期开展学术和公益讲座,优化图书馆阅读环境,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诸如摄影大赛、书画展览、科教培训、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阅读兴趣,提升其文化层次和品位,从而打造书香社会、和谐社会。

2.4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实现基本服务的功能,开展服务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规划指导。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不完善的缺陷和不足,公共图书馆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按照布局合理、网络健全、信息集中、阅读便捷、惠及全民的原则,构建包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管制体系等在内的多元化的、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实现科教兴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目标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宏观和微观2 个方面规划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为公共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扫清制度障碍。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各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包括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图书馆员人才培养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严密的制度举措推进公共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摘要: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生命线。在网络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完善服务功能。文章以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而打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218):14-23.

[2]黎美宝.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讨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110-111,121.

[3]林华,刘风珍.公共图书馆服务改进的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4):81-82.

[4]杜国志.谈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4(6):130.

[5]刘江.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5):78-80.

[6]邱冠华,陈萍.公共图书馆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六种功能 篇10

一、催化功能——唤醒专业发展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 青年教师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往往被更多关注, 而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常常被忽略。另外, 青年教师一般习惯于被动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 对教师职业本质和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刻, 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因此, 自卑、无奈、敷衍和焦躁等情绪时有出现, 这既影响工作效率, 又影响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 如何唤醒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呢?一定的外力推动必不可少, 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具有催化功能, 即促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 因此, 我们可通过各种形式和级别的教学基本功比赛, 让青年教师经受各种专业考验, 既使他们对过去的专业发展过程、现在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反思, 又令他们对专业认知、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进行综合评估, 以调整、修正专业态度, 从而发展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教师意识、反思意识和学习意识, 并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寻找专业发展的灵感和途径。

二、引领功能——明确专业发展规划

我们发现, 许多青年教师欠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自主性。有的被动地做了规划但形同虚设;有的虽然做了规划但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有的则是干脆不做规划,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践证明, 这都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那么, 如何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发展规划呢?专业引领至关重要, 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发挥着有效的引领功能, 它能帮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水平, 反思教育教学的成败, 弄清自身的强项和弱项, 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发现影响自身成长的关键因素, 明晰自身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规划发展的目标, 并明确达成目标需要的客观条件、自身素养以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计划, 为达成发展目标而积极进取。

三、导向功能——更新专业素质结构

要更新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就要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 因为教学基本功比赛具有导向功能。具体有三点。

1.理念导向

在教学基本功比赛之前, 组织机构通常会编制特定的评价量表, 其中的教学目标就体现特定的理念。例如,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定位;目标设定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是否适合, 是否关注全体学生与学生个性发展等, 这些目标都蕴含着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 评价量表在比赛中细化与应用, 既能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要求, 又能使他们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2.知识导向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标体系中, 我们设计的评价细则既考查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又考查他们的实践性知识。例如, 对教材的理解有独到之处, 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而科学, 能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内容正确, 密度恰当;教学方法适当、灵活, 善于启发、引导和因材施教等。这些评价细则不仅能引导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 更能不断调整和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能力导向

在教学技能和手段等指标体系中, 我们设计能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细则。例如, 教学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清晰精练、逻辑性强、生动有感染力;教学组织流畅, 节奏把握自如, 应变能力强;教学设计新颖, 恰当运用教学媒体;教学有创新, 善于迁移知识, 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学习方法的指导得当等。这些评价细则能引导教师重视并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能、方法和手段, 做到理论认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从而促进他们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四、凝聚功能——打造专业合作团队

要打造专业合作团队, 就要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具体有三点。

1.打造合作型教师文化

我们利用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契机,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将个人的比赛与学科组的业绩挂钩, 从教学设计到说课、磨课, 从教学媒体的准备到教学课件的制作等, 都要求教师通力合作, 这样, 教师就能在知识、资源、信息、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相互影响, 相互帮助,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于是, 教师真正做到在业务上相互支撑, 在情感上同舟共济, 最终形成合作型的教师文化。

2.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参与校本教研是一条既实用又高效的途径, 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校本教研注入了凝聚力和助推力。特别是比赛的要求明确了研究目标, 比赛的课题明确了研究内容, 这样, 既使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又使教师集思广益, 合作研究, 不断打磨, 从而收获富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参赛教师在赛后感中写道:“全组教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整个参赛过程让我感受到学校浓浓的教研氛围, 感受到大家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而凝聚的巨大的团队力量……”这些感言既印证了“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又印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还充分体现出教学基本功比赛对校本教研的推动作用。

3.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学基本功比赛为深入挖掘教师自身和团队的教育教学资源, 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平台。从赛前的准备到过程的打磨, 从赛场的展示到赛后的总结, 青年教师散发着活力与激情, 资深教师展示着经验与智慧, 知识的互补、思维的碰撞、潜能的激活和经验的分享, 既使每个教师收获成果, 又加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还令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 教师不仅真正体会到同事既是益友, 又是良师, 更切身体会到在专业团队中工作和学习的快乐与幸福。正如有的参赛教师在赛后感中这样写道:“我享受比赛的过程, 虽然辛苦、劳累, 但充实、幸福……我认为比赛的成功是全组教师智慧的结晶, 而且, 在整个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科组的温暖以及工作与学习中的幸福。”

五、驱动功能——养成专业反思习惯

教学基本功比赛, 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教研团队的反思都有驱动功能。对参赛教师个人而言, 在赛前准备中, 从对教学对象的评估到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须进行反思;在比赛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课堂生成情况也须及时反思;在比赛结束后, 则须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只有通过反思, 才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并及时查找原因, 突破障碍, 获得发展。就如参赛教师所言:“教学基本功比赛的经历将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不断提醒我仍有许多不足, 从而督促我奋勇前进。我相信, 没有最好的课堂, 只有更好的课堂!”对教研团队而言, 从备战过程到赛后总结, 各个环节都促使团队成员对已有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个人的反思往往难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而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 教师相互评议, 相互借鉴, 既在对话中审视自己, 开启智慧, 又在对话中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产生了“1+1>2”的效果。这样, 教研团队的教学智慧不断生成、丰富, 最终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六、调适功能——构建心理支持系统

教学基本功比赛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构建了支持系统。具体有三点。一是比赛满足了教师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教师在参赛过程中时常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 甚至丧失教学研究的信心。而工作团队营造的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教师不仅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更能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种种压力。二是比赛满足了教师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教学基本功比赛过程既创造了展示教师个人、团队的实力和成就的机会, 又让教师获得他人的尊重, 体验到个人、团队的作用和价值,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团队充满感激, 最终对工作充满热情。三是比赛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学基本功比赛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就动机, 随之而来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价值判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上一篇:放弃就是得到下一篇: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