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起重设备管理制度

2023-02-06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企业起重设备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起重设备管理制度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二、设备管理内容

□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 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二篇: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加强设备管理,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所称的设备是指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设备等。

1.3 设备管理的基本政策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2 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原则

2.1 公司的设备由公司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2.2 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2.2.1 设备科长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制订、执行及故障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2.2 生产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2.3 生产班组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设备管理必须密切为生产工艺服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重”的方针,做到专业维修和操作保养相结合。

2.4 设备管理必须狠抓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三个环节,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提高设备产出率。

3 设备的基础管理

3.1 设备科应对公司的所有设备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账,建立设备档案,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

3.2 财务部门应至少每年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复查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3.3 设备科要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的难易程序、设备停机损失、购置原值等因素,将设备划分为重点检修设备、一般检修设备和随时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3.4 设备的调拨

3.4.1 设备的调拨必须由设备科统一进行,各部门不得私自进行调拨。

3.4.2 调拨出的设备必须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和技术文件。

3.4.3 各生产车间如需设备调拨的,应由车间主任填写设备调拨申请单,交设备科审查审批。设备的调拨应报财务管理部备案。

3.5 设备的封存

3.5.1 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半年以上的设备应进行封存。

3.5.2 封存由设备科进行,封存要有明显的标识。

3.5.3 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和防潮措施。

3.5.4 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的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3.6 设备的档案管理

3.6.1 设备科设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技术档案和状态档案的管理工作。

3.6.2 设备的技术档案是指设备的安装、零部件、自制设备、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3.6.3 状态档案是指设备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拨记录等资料。

3.6.4 设备管理员负责整理、保管本部门应归档的资料,负责与公司档案室进行相关的业务联系并及时归档本部门的资料。

3.6.5 已归档的设备档案资料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归档资料。

4 设备的购置

4.1 设备科应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的资讯以及市场信息,并收集使用单位对有关设备的使用意见,为新设备的购置提供资料。

4.2 对于新设备的购置,设备科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并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4.3 选购的设备应备有齐全的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易损件。选购含有压力容器的设备要“三证”资料齐全。

4.4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组织采购部、生产车间、库管部和供方派员共同参加开箱验收,并认真做好开箱记录,按装箱单核对主设备、附件、工具、备件和技术资料,办理入库和安装手续。

4.5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要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查、试车和试验,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4.6 验收后设备科应负责将安装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5 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5.1 生产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2 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必须做到“三懂”,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特殊工种,须由国家劳动部门发给操作合格证,持证上岗。

5.3 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实行定人定机方式。对于由多人操作的设备和生产线,实行机长制,由机长负责,原则上机长由设备所在班组的班组长担任。

5.4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设备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运转。如现场管理人员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使用设备时,设备科有权制止,操作人员有权拒绝。

5.5 设备操作人员要按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保证设备运行记录的连续性。

5.6 设备科应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本身的特点,采用预防检修的方式。对于生放设备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维修和检修工作,并认真安排好大修、中修计划。

5.7 对于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等,设备科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维修、保养、检修和报检。

5.8 设备的保养由操作工的日常清洁保养、维修工专业维修保养加中修、大修计划检修三部分组成。设备科根据设备情况制定保养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由于保养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失或事故,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9 设备的日常保养以操作工为主,操作工应当按照设备科制定设备日常保养要求和规定进行保养,预防设备的损坏和事故发生。

5.10 维修工和操作工要严格按照润滑周期表执行加油润滑,落实 “五定” (指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管理,防止设备断油的现象。

5.11 车间主任、设备科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6 设备的维修

6.1 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填写设备报修单通知设备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排除,并填好维修记录。

6.2 在接到设备报修以后,设备科经理应根据设备的故障程度和原因,派出相应的维修人员前往车间进行修理。

6.3 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应通知使用单位的员工进行验收,并在报修及验收单上签字,对维修用时和维修材料进行确认。

6.4 对于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无法完成的设备报修,应由技术员填写外协修理申请单,经设备科审核后,报经理审批。外协修理申请单应详细注明维修设备的名称、故障原因、外协厂家和预计费用。

6.5 在维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门和设备科应当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对重大设备改造和大修后和验收还要有技术部门参加。

6.6 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设备科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发生原因。

6.7 设备大修、中修的检查验收

6.7.1 设备大修、中修完工验收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或大、中修计划书中规定的各项检修内容、技术标准要求进行。

6.7.2 对无法修复到出厂标准的老、旧设备,原制造有严重缺陷的设备,经过两次以上大修的设备,严重损坏过的设备,在保证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或根据工艺要求另行制订大修的标准。

6.7.3 凡降低修理项目精度标准的设备,必须在大修、中修任务书中注明。

6.7.4 设备大修、中修后应及时进行内、外部检查,空运转试验,升压、升温试验,负荷运行试验,试生产等必要的技术性能试验,必须达到设备出厂标准和符合原安装的生产工艺要求。

6.7.5 设备大修、中修验收由生产车间、技术部、设备科参加,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交接单,一式三份,生产车间、技术部、设备科各一份。

6.7.6 验收后设备科应将大修、中修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7 设备改造与更新

7.1 设备科必须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制订设备改造和更新计划。

7.2 设备改造与更新方案的审批

7.2.1 一般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由设备科提出方案,报生产中心批准。

7.2.2 凡纳入新建或技改项目中的重大设备改造与更新,应由生产中心组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设备科负责组织实施。

7.3 设备技术改造应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可以更新。

7.3.1 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7.3.2 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的。

7.3.3 通过修理、改造虽恢复性能但不经济的。

7.3.4 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不经济的。

7.3.5 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7.4 设备更新工作应在经理的领导下,并应举行以设备科为主,生产车间、技术、质量、财务各部门参加的论证会,研究更新方案,经经理批准后,由设备科负责实施。

8 备品备件的管理

8.1 备品备件是指设备维修所用的替换零部件,常用的备品备件应保持一定的库存。短缺时由设备管理员提出采购申请,设备科经理审核,生产总监批准。

8.2 备品备件由设备科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办理领用手续,具体单据由保管员负责保管,财务中心应定期审查所有单据和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

8.3 保管员应确定最高、最低储备量,做好备品配件定额储备管理,确保设备维修需要。

8.4 备品备件由维修人员提出领用申请,设备科经理审批,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当备品备件进行直提、直购时,需补办申领手续。

8.5 设备科应做好领用备品备件的保管、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备品备件。

8.6 重要专用维修工具由设备科经理提出申请,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一般维修工具由维修班长提出申请,设备科经理审核,生产总监批准。

8.7 设备科应做好备品备件和维修工具的使用管理。

9 设备的闲置与报废

9.1 闲置设备是指由于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的生产设备,设备闲置在半年以上的应进行封存管理,设备的封存和启封时必须由设备科和财务中心共同进行。

9.2 因生产结构或技术原因长期不用,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设备,应积极组织外调、出租或转让,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9.3 设备报损、报废条件:

9.3.1 因意外事故或灾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的设备。

9.3.2 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的设备。

9.3.3 生产使用造成损坏、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9.3.4 机器陈旧,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无法改造的设备。

9.3.5 耗能高,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

9.3.6 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9.4 报损、报废设备的处理方法

9.4.1 按现有价值整件或整机出售。

9.4.2 拆卸、转让可利用的零部件。

9.4.3 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废料处理。

9.5 报废申请由使用部门提出,设备科进行专业审查同意,报设备使用部门所在系统总监审批。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还须由申请部门转财务管理部进行固定资产减速损处理。

9.6 不得把已报损、报废的设备用于生产、维修。

9.7 处理报废设备收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第三篇: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审 核: 日 期: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设备管理,保障装置完整运行正常、效能良好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的设备是指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设备等。

3、设备管理的基本方针: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二、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原则

1、公司的设备由生产部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2、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1)生产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制订、执行及故障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生产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生产班组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管理必须密切为生产工艺服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重”的方针,做到专业维修和操作保养相结合。

4、设备管理必须狠抓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三个环节,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提高设备产出率。

三、设备的基础管理

1、生产部应对公司的所有设备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账,建立设备档案,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

2、财务部应至少每年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复查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3、生产部要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的难易程序、设备停机损失、购置原值等因素,将设备划分为重点检修设备、一般检修设备和随时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设备的调拨

(1)设备的调拨必须由生产部统一进行,各部门不得私自进行调拨。 (2) 调拨出的设备必须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和技术文件。

(3) 各生产车间如需设备调拨的,应由车间负责人填写设备调拨申请单,交生产部部长审查,生产总监审批。由生产部部长组织调拨双方进行设备交接。设备的调拨应报财务管理部备案。

5、 设备的封存

(1) 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半年以上的设备应进行封存。 (2) 封存由生产部进行,封存要有明显的标识。

(3) 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和防潮措施。 (4) 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的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6、设备的档案管理

(1)生产部负责设备技术档案和状态档案的管理工作。

(2)设备的技术档案是指设备的安装、零部件、自制设备、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3) 状态档案是指设备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拨记录等资料。

(4)生产部负责整理、保管归档的资料,负责与公司档案室进行相关的业务联系并及时归档本部门的资料。

(5)已归档的设备档案资料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归档资料。

四、设备的购置

1、 生产部应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的资讯以及市场信息,并收集使用单位对有关设备的使用意见,为新设备的购置提供资料。

2、 对于新设备的购置,生产部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并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3、对于配套设备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由生产总监组织生产部、技术部、供应部、财务部等部门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4、选购的设备应备有齐全的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易损件。选购含有压力容器的设备要“三证”资料齐全。

5、设备到货后,由生产部组织采购部、生产车间、库管部和供方派员共同参加开箱验收,并认真做好开箱记录,按装箱单核对主设备、附件、工具、备件和技术资料,办理入库和安装手续。

6、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要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查、试车和试验,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7、验收后生产部应负责将安装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五、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1、操作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对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三懂”,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特殊工种,须由国家质监部门发给操作合格证,持证上岗。

3、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实行定人定机或机长制,由班长负责,原则上由设备所在班组的组长担任。

4、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设备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运转。如现场管理人员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使用设备时,设备管理人员有权制止,操作人员有权拒绝。

5、 设备操作人员要按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保证设备运行记录的连续性、准确性。

6、 生产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本身的特点,采用预防检修的方式。对于生放设备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维修和检修工作,并认真安排好大修、中修计划。

7、对于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等,生产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维修、保养、检修和报检。

8、 设备的保养由操作工的日常清洁保养、维修工专业维修保养加中修、大修计划检修三部分组成。公司根据设备情况制定保养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由于保养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失或事故,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9、 设备的日常保养以操作工为主,操作工应当按照设备科制定设备日常保养要求和规定进行保养,预防设备的损坏和事故发生。

10、 维修工和操作工要严格按照润滑周期表执行加油润滑,落实 “五定” (指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管理,防止设备断油的现象。

11、 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六、设备的维修

1、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填写设备报修单通知生产设备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排除,并填好维修记录。

2、在接到设备报修以后,生产部应根据设备的故障程度和原因,派出相应的维修人员前往进行修理。

3、 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应通知使用单位的员工进行验收,并在报修及验收单上签字,对维修用时和维修材料进行确认。

4、 对于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无法完成的设备报修,应由生产班组填写外协修理申请单,经生产部审核后,报生产总监审批。外协修理申请单应详细注明维修设备的名称、故障原因、外协厂家和预计费用。

5、 在维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门和生产部应当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对重大设备改造和大修后和验收还要有技术部门参加。

6、 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生产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发生原因。

7、设备大修、中修的检查验收

(1) 设备大修、中修完工验收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或大、中修计划书中规定的各项检修内容、技术标准要求进行。

(2) 对无法修复到出厂标准的老、旧设备,原制造有严重缺陷的设备,经过两次以上大修的设备,严重损坏过的设备,在保证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或根据工艺要求另行制订大修的标准。

(3)凡降低修理项目精度标准的设备,必须在大修、中修任务书中注明。 (4) 设备大修、中修后应及时进行内、外部检查,空运转试验,升压、升温试验,负荷运行试验,试生产等必要的技术性能试验,必须达到设备出厂标准和符合原安装的生产工艺要求。

(5) 设备大修、中修验收由生产车间、技术部、生产部参加,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交接单,一式三份,生产车间、技术部、生产部各一份。

(6) 验收后生产部应将大修、中修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七、设备改造与更新

(1) 生产部必须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制订设备改造和更新计划。

(2) 设备改造与更新方案的审批

① 一般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由生产部提出方案,报公司批准。

②凡纳入新建或技改项目中的重大设备改造与更新,应由生产中心组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

(3)设备技术改造应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可以更新。

① 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②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的。 ③ 通过修理、改造虽恢复性能但不经济的。

④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不经济的。 ⑤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4)设备更新工作应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生产总监具体负责,并应举行以生产部为主,生产车间、技术、质量、财务各部门参加的论证会,研究更新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实施。

八、备品备件的管理

1、 备品备件是指设备维修所用的替换零部件,常用的备品备件应保持一定的库存。短缺时由设备管理员提出采购申请,生产部部长审核,生产总监批准。

2、 备品备件由生产部部长指定专人保管并办理领用手续,具体单据由保管员负责保管,财务部应定期审查所有单据和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

3、保管员应确定最高、最低储备量,做好备品配件定额储备管理,确保设备维修需要。

4、备品备件由维修人员提出领用申请,生产部部长审批,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当备品备件进行直提、直购时,需补办申领手续。

5、生产部应做好领用备品备件的保管、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备品备件。

6、重要专用维修工具由生产部部长提出申请,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一般维修工具由维修班长提出申请,生产部部长审核,生产总监批准。

7、生产部应做好备品备件和维修工具的使用管理。

九、设备的闲置与报废

1、闲置设备是指由于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的生产设备,设备闲置在半年以上的应进行封存管理,设备的封存和启封时必须由生产部和财务中心共同进行。

2、因生产结构或技术原因长期不用,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设备,应积极组织外调、出租或转让,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设备报损、报废条件:

(1)因意外事故或灾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的设备。 (2)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的设备。 (3)生产使用造成损坏、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4)机器陈旧,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无法改造的设备。 (5)耗能高,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 (6)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4、报损、报废设备的处理方法 (1)按现有价值整件或整机出售。 (2)拆卸、转让可利用的零部件。 (3)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废料处理。

5、报废申请由使用部门提出,生产部进行专业审查同意,报设备使用部门所在系统总监审批。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还须由申请部门转财务管理部进行固定资产减速损处理。

6、不得把已报损、报废的设备用于生产、维修。

7、 处理报废设备收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十、 附则

1、本制度由生产部制订,报公司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2、本制度由生产部解释、监督和检查。

3、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0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汇总

设备管理制度汇编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制度

一、 新设备到货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开箱检查附件、文件、说明书、技术资料,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存档保管,要求新到设备的零部件必须齐全,严禁资料个人保管,必须统一存放在资料室或档案室。

二、 新购置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按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设备验收交接手续,签字盖章认定。

三、 对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的安装,必须选择有安全监察部门认证和上级主管部门认证的安装施工队伍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验收时,必须有安全部门的意见。

四、 新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设备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求。安装设备必须按规定标准进行,做到平、稳、正、全、牢和五不漏(油、水、气、电、风),保证安装质量。不符合安装标准的设备不准调试使用。设备安装施工,均应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并组织验收,对隐蔽工程必须在工程隐蔽前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五、 新购置设备安装和调试,必须有专业工程师或机械技师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及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安装调试组,生产项目部及使用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制订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对设备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后,按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安装和调试。

六、 在安装、调试中设备的技术问题,要有安装调试组做出的技术鉴定及技术措施,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整理成资料交归口采购部门及时与厂家协商解决,需索赔的及时索赔,需现场服务的联系生产厂家来人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生产运行部或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

进行技术性能、各种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提出索赔。

八、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完毕,安装调试单位应将竣工资料交给使用部门,存放在资料室或档案室存档备查。

九、 新进设备安装调试后,投入使用要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操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设备

十、 对无证操作设备人员,一经查出后按无证上岗处理,对发生的事故,要负经济损失责任,并追究领导责任。

十一、 自制主要专业设备,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制造。设备制成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

一、健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部应编制岗位任务指导书。

二、设备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设备操作证,方可持证独立操作。

三、设备使用和维护必须实行包机制,要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四、 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四懂”即:懂性能、懂用途、懂结构、懂原理。“三会”即: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五、 设备操作人员具体应做好下列工作:

(1)、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做到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运行中搞好调整,停车后妥善处理。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保证不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设备。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定时消除脏、松、缺、乱、漏等缺陷,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岗位巡回检查记录》和《设备维护记录》等。

(2)、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搞好设备润滑,坚持做到“五定”、“三过滤”,并做好记录。

(3)、及时做好设备的切换工作。对备用设备每天定时盘车180度,做到随时可以开动投用。做好防冻、清洁和防腐工作,对本岗封存、闲置的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4)、保持本岗位及分担区的设备、管道、仪表盘的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加强对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降低装置泄漏率,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5)、操作人员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

在紧急情况下,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或通知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 设备技术资料、技术档案是管好、用好、修好设备的依据,也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设备经济效益的体现。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 设备部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每年进行复查核实,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三、 设备技术档案、设备管理记录包括: 设备的技术档案:

1、主要设备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图纸。

2、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设备修理档案、修理项目的论证报告,技术协议和合同。

3、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目录、出厂合格证、装箱单等。

4、设备验收记录。

5、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记录。

6、设备调拨、售出记录。

7、设备事故记录、调查报告、处理结果。 设备的管理记录:

1、设备的运转(运行)记录。

2、设备运转(运行)档案。

3、设备状态监测记录。

4、设备管理检查评比记录。

5、设备管理活动记录。

6、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及相关记录。

7、非标机械加工计划及相关记录。

建立和及时维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审查汇总设备报表并进行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

1、设备基础数据库。

2、设备运转记录数据库。

3、设备维修记录数据库。

4、设备状态监测记录数据库。

5、设备润滑检测及换油数据库。 定期上报设备管理报表。

1、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季报和年报。

2、主要设备技术状况年报。

3、十五项总体指标年报。

4、主要设备事故统计报表。

四、 要根据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材料的管理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有一名专职或兼职的设备资料员,负责设备技术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设备部建立的设备运行档案包括: (1)动、静设备台帐和静密封点台帐

(2)主要设备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缺陷记录

(3)锅炉及压力容器档案: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建立。

(4)设备防腐档案:包括防腐工作记录和技术报告 (5)设备考核指标记录:包括设备完好率综合指标原始记录 (6)检修资料:包括检修规程,重大检修方案、设备检修试验与技

术鉴定记录、大检修变更记录、各种检修计划、检修记录和设备检修验收记录等

(7)主要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润滑、设备用水管理台帐

3、设备资料员要经常深入班组,检查核实各项记录,及时纠正资料录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每月定期向公司生产运行部上报设备管理报表,具体为: (1)设备修理费用台帐 (2)设备运行统计报表 (3)设备故障统计台帐

(4)设备备品备件库存及使用台帐 (5)设备润滑记录

五、公司生产中心每年12月初要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的设备帐、物、卡符合大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要进行处罚。

仪表自动化管理制度

一、 仪表自动化设备包括测量监测、控制、在线质量仪表、数据采集系统、过程控制计算机、执行器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和安全保护报警联锁系统。

二、 要在设备部领导下,加强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的责任制,实行科学管理,确保仪表自动化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三、

要加强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定相应的维护、检修制度和规程,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信息反馈,及时掌握运行情况,定期检查、考核,提高使用质量和仪表四率(完好率、使用率、控制率和泄漏率)水平。

四、 加强关键联锁点和报警控制系统的管理,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解除联锁状态,保证安全生产。

五、 加强仪表定期检定工作,其检定周期按有关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进行;在连续生产的装置中无法按规定周期检定的,其检定周期应经公司生产运行部批准。

六、 加强仪表自动化电源、气源、风源、伴热系统及空调系统的管理,保证专线专用,达到仪表技术要求。

七、

新建装置、更新或技改措施的重点项目的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选型要征求使用部门的意见;新安装的仪表自动化设备应有严格的移交手续,附件、工具、资料要齐全。

八、 掌握国内外仪表自动化新技术发展动态,组织技术交流,进行专业培训,注意培养复合型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

九、 操作工人应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简单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设备封存与报废管理制度

一、

设备封存的定义: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设备停用半年及以上应进行封存,并按规定办理封存手续,按类分清技术状况并登记造册,封存设备要有明显的标志。

二、

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蚀、防潮措施,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三、

所有封存或其他原因闲置2年以上不用的设备企业应积极进行处理,如有需要可报请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四、 机械动力设备及仪器仪表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报废更新:

(1)经多次大修,修后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使用或工艺要求,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 (2)设备破损不严重,但技术性能落后,效率太低,经济效果差的; (3)经大修后虽能恢复技术性能,但大修费用超过原值60%; (4)耗能超过原机标准60%,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5)设备启用超过使用年限,零部件磨损严重、原出厂厂家设备已改型,无配件可配设备,可申请报废。

(6)上级主管部门批示淘汰的设备。

五、 各单位报废设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指定地点,上交设备应保持完整无缺。

六、 因生产要求需长期停用的设备或技术改造替换下来的设备,不符合报废条件的,申请设备封存。

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

一、

凡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性能降低而影响生产,直接损失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均称为设备事故。

二、

设备事故的分类

1、按设备事故的性质分为:

(1)责任事故:人为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

(2)机械事故:设备构件自身缺陷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3)自然事故;自然破坏力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2、按设备事故的损失金额分为:

(1)小型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千元以上至3千元(含3千元)。

(2)一般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3千元以上至2万元(含2万元)。

(3)大型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10万元)。

(4)重大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含50万元)。

(5)特大事故: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

三、

一般设备事故发生后,生产班组应在10分钟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生产中心,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恢复。事后要认真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公司生产中心,并限期3日内将事故原因分析报告上交公司生产中心。

四、

设备事故处理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查找和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

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五、

建立《设备事故台帐》,随时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进行登记,每月随《设备技术月报》上报公司生产中心。

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设备事故者;

2、对员工不按规定进行规程教育或员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设备事故者;

3、设备超负荷运行,超期服役,对存在隐患不采取措施整改造成设备事故者;

4、违章指挥,强令岗位工人违章作业,造成设备事故者;

5、设备事故发生后,有意隐瞒不报者。

七、

设备部是公司设备事故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设备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

设备检、维修管理制度

一、 设备检、维修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全公司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按计划和检修规程实施检修是公司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设备检修要严格遵守检修规程,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做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检修。

二、 设备修理一般分为大修理、项目修理和小修:

1、大修:设备的大修理是计划修理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在大修时,要对被修理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件,同时修理、修整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从而全面消除设备修理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2、项目修理: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修理时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

3、小修:设备的小修理是按定期维修规定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三、 设备部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编制检修计划, 检修计划提出时,应同时提出配件、备品、材料、工器具计划。设备部在每年9月底将检修计划上报生产中心,检修计划要由厂主管领导签字,,同时要提供电子版。公司生产中心负责对公司所属各单位检修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并编制全公司检修计划,上报生产中心审批。

四、 装置的运行周期和停工检修工期由公司统一安排。

五、 设备部根据公司批准的检维修计划,每月编制、上报本单位具体的设备维修计划,视生产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登记《设备

检维修费用台帐》,随《设备技术月报》上报。

六、 必须遵守财务制度,接受财务监督,严格控制各类修理费用及装置(系统)停工检修费用的使用。设备修理、维护和检修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应控制在设备原值的5%~10%之间。对运行平稳、故障率低的设备可适当降低,但不能低于3%。

七、 设备修理工作应严格遵守修理规程,加强修理现场的管理,做到“两不见天,三不落地”。执行修理技术标准,缩短修理周期。

八、 检修施工规定

1、装置停工检修前,检修工作要达到“六落实”。即:计划项目落实,图纸资料落实,物资落实,施工力量落实,施工机具落实,质量安全措施落实。

2、在检修前一天将所需材料、配件运到检修现场。

3、检修施工队伍由各单位推荐,并报公司生产运行部进行审批。

4、各单位要成立检修组织机构。

九、 检修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由设备部对隐蔽项目或中间关键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否则不许继续施工。

十、 检修设备前,检修维修人员必须签办好检修工作票;开工前维修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要确认安全措施(包括切断电源、关好出入口阀门、泄压、吹扫等)。

十一、 设备检修要有检修记录。大修要有齐全的交工资料,包括:检修方案、检修记录、验收记录、试车和技术鉴定等。主要设备验收记录要有生产、施工和使用部门三方签字。

十二、

设备检修后,未经试车不准启用;检修试车时,由生产部、 维修人员参加,达到要求后,双方在检修记录上签字认可后,方可交接。

十三、

公司生产中心将组织各单位质量验收小组对检修的质量

进行检查,设备部编写大检修技术总结及审查主要设备鉴定报告。

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应建立健全备品备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理顺备品配件全过程管理中的各环节的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备品配件的及时供应并降低库存。

一、 生产中心根据公司批准的备品备件材料计划,编制并上报每月备品备件材料计划表,由生产中心审查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二、 经批准后的材料计划表做为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如无特殊说明,必须坚持设备的原始生产厂购置的原则,如有变更,要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三、 凡转动设备的增加、更新、移装、改造及配件的变更、报废等情况,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报生产中心,由生产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四、配件到货后,由物资供应部门组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验收入库。配件的库房保管要做到:材质明、图号准、不锈蚀、不损坏,帐、卡、物相符。

五、备品备件的定额管理是备品备件工作的基础,它包括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储备定额的编制要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必须认真做好,按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维修使用,满足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实际需要,又不造成超储和积压的原则,编制备品备件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并每年修改补充一次,新增设备的配件消耗、储备定额也要在调整定额时补充进去。

六、 备品备件库存管理: 备件库的管理要正规化、科学化、要制订严格的验收入库、保管、发放的规章制度以及备品备件入库的验收手续,入库备件要有产品合格证,对材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备件要有材质化验分析单,库存备件要定期进行抽检和复检、以确保备件质量。

七、对存放时间过长又无合格证的备件,需经技术鉴定后方可发

放,对淘汰设备的备件、质量低劣以及年久锈蚀严重的备件,应及时认真处理。

八、在做好配件管理的同时,要做到配件的正确使用、正确安装、正确维护和保养,对关键配件的非正常损坏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原因,写出分析报告,妥善处理。

九、积极采用先进的修理工艺开展配件的修复工作,配件的修复要做到经济上合算,质量上有保证。

第五篇:港口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南充都京港务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备管理,协调与生产的关系,保证维修计划得以兑现,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维修,制定本规程: 设备检修联系制度

1、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前将次日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制定好。

(2)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将制定好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汇报部门经理、副经理。 (3)由部门经理通过生产调度会申请维修,讲明要维修的设备、部位、维修时间等,提出设备停放位置的要求。

(4)部门经理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通知与会人员当日生产调度会的设备维修安排情况。 (5)各班组需将批准的项目按EAM检修工单的要求作好工作前准备,需要运行岗位人员配合的,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提出要求,由值班长通知次日值班长安排值岗人员配合。对于需要动火、断电的维修工作,维修人员需要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说明,提前办理动火证及停、送电手续。

(6)维修班长接到维修指令后,要遵“五同时”的要求,安排好安全工作。维修工作开始前与值班长联系,讲明本班组的维修项目、具体部位、哪些关联设备不许动。值班长把设备状况上报业务部当班值班主任。

(7)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维修班长(或临时负责人)必须通知当班值班长,由值班长指定岗位人员配合维修,维修班长(负责人)向岗位值岗人员说明具体维修项目及注意事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断电、拉急停、放锚定器等),然后才能实施维修工作。 (8)维修过程中需要起动皮带机系统,维修负责人要通知值班长,由值班长联系岗位值岗人员,岗位值岗人员通知中控广播后机侧操作起动。其它单机的起动,由维修负责人通知岗位值岗人员,由值岗人员操作起动。其它人无权起动设备。

(9)在一台设备上多点维修,各项目共同指定一个总负责人。维修过程中需要协调或起动设备时,由总负责人负责协调。

2、非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故障由值班长组织维修需要向业务部说明的由值班长向业务部值班主任说明情况。 (2)由于设备故障复杂值班长无法组织处理的值班长联系技术员由技术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3)对于超过2小时的故障值班长必须及时通知部门经理、副经理。 (4)运行与维修发生矛盾由经理组织协调确保维修生产两不 误。

二、检修计划的制定

设备执行预防性和改善性的计划检修。检修种类分(系统)装置和单体设备的大、中、小修理。

1、设备的小修,是对易损件或设备一般缺陷进行维护性的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检查紧固零件。 (2)检查调整零件。

(3)检查润滑及冷却系统。 (4)检查启动和传动装置。 (5)修理或更换易损件。

(6)处理检查出来的缺陷排除故障更换填料和垫片等。

2、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的某些主要部件进行检修并保持两次大修间的应有能力。设备中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小修的全部内容。 (2)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3)修理或更换轴瓦。

(4)更换设备垫圈、密封填料盒和连接零件。 (5)修理设备的衬里和防腐层。

(6)校正或更换磨损部件、管件和阀门。

(7)根据规定对设备间隙的调整和电气设备绝缘的安全试验。

3、设备的大修,是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改善设备技术状况的必要措施。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修的全部内容。

(2)更换全部磨蚀的零件。

(3)检查和调整设备的中心线,改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更换部分或全部保温材料。 (4)按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电气等设备进行全面检 验。

(5)提高设备性能,完善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设备改造。

4、系统(装置)检修,是修理那些必须停车才能进行的项目(机动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公用工程、供电系统等),同时也是进行设备改造和节能、挖潜、改善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好时机。系统(装置)检修,根据计划上报公司,由各部门共同承担。

5、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 (1)检修间隔期。 (2)设备技术档案。

(3)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和状态监测、试验、鉴定结果。

6、设备的检修、检验、试验计划,根据设备部的安排,严格执行编制计划的程序和时间。 (1)年度大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由部门各主管技术人员制定上报设备部,起重设备的检验及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计划按照设备部计划安排执行。

(2)季度计划以年度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有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报告手续。

(3)月份作业计划,以季度计划为基础进行调整,并编写施工计划和落实需用材料、配件和设备等。

(4)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要按规定分别提出设备、备品配件、人工等计划。

(5)检修计划确定后,要认真执行。计划的调整、变更必须报部门经理、副经理。按规定上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把检修计划完成率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检修准备工作

1、检修前必须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1)组织工作落实。 (2)施工项目落实。 (3)技术措施落实。 (4)设备、零部件落实。 (5)各项材料落实。 (6)人工落实。 (7)施工图纸落实。 (8)工机具落实。 (9)施工方案落实。

(10)思想教育工作落实。

2、检修前必须向维修人员明确任务。 (1)项目任务。 (2)施工图纸。 (3)质量标准。 (4)设备零部件。 (5)材料。

3、施工前必须把设备、备品、配件、材料、工机具运到现场,并按规定位置摆放好。

四、检修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下列图表和数据,并要做到规格化。 (1)检修项目内容列表。 (2)检修各项目时间安排

(3)检修注意事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检修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的质量标准执行。

(1)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配件、紧固件、各种阀门、材料等,未经变更审批手续不得使用。

(2)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3)在施工中,对质量要实行“三级检查”即:检修人员自检、岗位操作人员检查、专业人员检查。

3、结合设备大、中修实行设备润滑保养或简单维修工作。 4. 检修。

(1)废机油采用漏斗和油桶接收,浸在油中的设备吊出油箱后应放在接收槽内,机油不得滴漏在设备和地面上。

(2)废油脂用塑料布接收,放到回收槽内,油脂不能落到设备和地面上。

(3)设备拆卸的零部件,按其拆卸的工艺顺序摆放,并用规格的塑料布垫好。拆开的设备和清洗后的零部件,用塑料布盖好,以防杂质、灰尘沾染。

(4)对于复杂设备,拆卸的零部件,做好标志,按规格大小或分量轻重,摆放在垫有方木的指定位置上,严禁沾土。

(5)拆卸的螺栓、螺帽、销钉、垫圈等小型零件,用零件盒盛装,禁止乱放、乱扔。 (6)添加的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提油桶要求有滤网和防尘盖;如果设备上没有注油器,则采用装有滤网的注油漏斗。

(7)干油桶有防尘盖,向设备填加润滑油脂,采用刮油刀,禁止用手抹。 (8)检修用工具、量具要整齐地摆放在塑料布上,各种精密量具用完后随时装入量具盒内。 (9)施工材料、设备、备品、配件等按规格、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上,严防沾土。

5、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具。严禁不合理地撬、打、铲、咬。

(1)采用先进的专用工具。如:拆卸设备的联轴节,必须采用扳手,严禁用锤打;拆卸设备的端盖、压盖等,采用顶丝,严禁用扁铲剔、打;设备螺栓的拆、转,应采用合适的扳手。 (2)使用工具一定要符合标准,严禁乱用。如螺帽的拆卸,使用合乎规定的扳手,不得用管钳子咬、扁铲剔和气焊割;测量技术数据,按规定要求,使用合格的量具。

(3)设备找正时,要合理地使用测量仪器,严禁只凭手摸、眼睛看。设备联轴节找正,一律采用千分表(百分表);无条件使用千分表(百分表)时,要利用钢板尺透光的方法来找正。

6、在检修中必须保护好防腐层、保温层、门窗玻璃、地坪、马路、树木和建(构)筑物等,严禁乱打、乱压、乱开孔或增加负荷。

7、检修现场要做到当班施工当班清理,交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系统(装置)检修建立现场调度指挥机构。负责调度、平衡综合进度和及时解决检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维修安全控制规定

为了保证维修工作中的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本规定。

1、从事维修工作必须指定维修负责人,不特指时,从事维修工作的班长是负责人。

2、维修负责人对现场维修的进度、安全控制负责,对维修工作具有指挥权。

3、维修负责人负责组织活前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负责工作联系;负责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认无误才可开工。

4、从事维修工作需要设备动机配合时,要指定专人指挥,并执行设备操作口令标准。

5、设备维修必须按照要求,需停电和动火的,必须在履行停电、动火手续后方可开工。

6、在停机维修过程中,所修设备的岗位运行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特殊情况下需经值班长批准,并将有关情况和要求向替岗人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岗。

7、设备维修需要吊装作业时,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指挥,禁止无证操作。

8、安全监护人只负责现场安全的监护检查,没有指挥权,其工作意图要通过现场负责人实现。现场负责人可以委托安全监护人指挥,此时,安全监护人负现场负责人的责任。

9、维修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维修人员维修皮带机系统,在到达现场拉急停后,应与中控调度员取得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对单机进行维修时,拉设备急停后,应与单机司机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相互确认,以确保措施有效。

(2)维修人员维修完工后,要将现场清理干净,要解除急停,并告知值班长和操作人员。

六、维修结束的确认与运行

1、各维修班组维修结束,将采取的安全措施全部解除,试车确认正常后通知岗位人员。

2、岗位人员确认设备正常无误后,将维修情况报告值班长,由主管技术员通知值班长维修结束,值班长联系业务部值班主任报告设备维修结束。

3、维修人员认真填写EAM工单,并将其交给主管技术员,由主管技术员完成工单记录。 本规定适用于设备维修工作,设备保养、检查、处理也按本规定执行。

上一篇: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下一篇: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