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各族自治金融

2022-07-09

第一篇:龙胜各族自治金融

2015龙胜各族自治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

为准确掌握2015全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上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2015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龙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5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淅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5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15〕410号)要求,做好用地管理信息的核准和补充备案;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新增建设用地斑和新增耕地图斑的外业调查,确定各类图斑变更范围,并提供变更范围线的矢量数据;填写并上报《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设施农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和《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等调查表格;负责收集、整理和完善变更调查所需提交的各类证明材料,主要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实地已拆除图斑、未变更监测图斑等类型的举证材料;负责县级调查成果的汇总分析;协同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制作县级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开展成果汇总和分析等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我县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龙胜县2015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长:石天宇

副组长:冯百林 梁朝标 陈

员:石儒浪 胡如海 崔如军 谭周辉 黄朝华 梁 婕

杨俊霄

领导小组负责组长部署2015年全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督促各股室、乡镇国土所按要求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籍测绘管理股,办公室主任由崔如军兼任,成员从各股室抽调,主要负责土地变更调查的日常工作。

(二)各级分工,明确工作职责。

地籍测绘管理股:负责组织地类实际变化的调查核实;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整理报送外业调查成果,填写并上报《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开展成果汇总与分析。 规划与耕地保护股:负责对本区域的设施农用地图斑进行调查核实,填写《设施农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负责收集、整理和完善设施农用地的用地协议及备案资料;对2015土地开垦项目已验收新增耕地及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新增耕地,负责收集和整理验收信息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负责提交2015合法调整的基本农田界线资料;负责将本辖区201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等日常管理信息及时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对重大项目用地涉及已完成规划调整的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区域,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开展用地计划管理信息专项分析。

土地利用股:负责对本区域《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中的临时用地图斑进行核实,收集、整理临时用地图斑的证明材料,将本地区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等日常管理信息及时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分析本地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

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将日常土地执法检查资料纳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与地籍测绘管理股共同开展现状调查;负责对当年违法用地图斑进行核实确定,填写《违法图斑认定及核实记录表》或《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负责对审核未通过的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进行查处;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做好2015年以来增减挂钩备案系统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备案系统中的新增耕地项目区范围界线,以及农专用勘测定界范围界线,增减挂项目新区范围界线,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新区范围界线和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平整区范围界线,新增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

土地整理中心:负责全县2015验收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界线,做好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情况、新增耕地情况的审核与备案。

四、时间安排

(一)2015年11月20日前,落实好调查人员或调查队伍,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设备仪器等,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工作。

(二)11月30日前,将因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原因,造成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地块的图、数、表、照片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电子扫描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

(三)12月10日前,根据国家下发遥感监测图斑、监管平台上备案的用地管理信息和上卫片执法结果,组织开展外业调查。

(四)2016年1月10前,完成土地现状外业调查(含拆除、违法)图斑),将全县变更调查成果汇总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规划院。

五、工作要求

要严格按照《土地调查条例》的有关要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加强对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要对调查成果的真实性负责,坚决制止认为干涉、弄虚作假,确保变更调查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篇:2015年度龙胜各族自治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

为准确掌握2015年度全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龙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淅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15〕410号)要求,做好用地管理信息的核准和补充备案;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新增建设用地斑和新增耕地图斑的外业调查,确定各类图斑变更范围,并提供变更范围线的矢量数据;填写并上报《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设施农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和《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等调查表格;负责收集、整理和完善变更调查所需提交的各类证明材料,主要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实地已拆除图斑、未变更监测图斑等类型的举证材料;负责县级调查成果的汇总分析;协同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制作县级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开展成果汇总和分析等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我县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龙胜县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长:石天宇

副组长:冯百林 梁朝标 陈

员:石儒浪 胡如海 崔如军 谭周辉 黄朝华 梁 婕

杨俊霄

领导小组负责组长部署2015年全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督促各股室、乡镇国土所按要求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籍测绘管理股,办公室主任由崔如军兼任,成员从各股室抽调,主要负责土地变更调查的日常工作。

(二)各级分工,明确工作职责。

地籍测绘管理股:负责组织地类实际变化的调查核实;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整理报送外业调查成果,填写并上报《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开展成果汇总与分析。 规划与耕地保护股:负责对本区域的设施农用地图斑进行调查核实,填写《设施农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负责收集、整理和完善设施农用地的用地协议及备案资料;对2015年度土地开垦项目已验收新增耕地及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验收的新增耕地,负责收集和整理验收信息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负责提交2015年度合法调整的基本农田界线资料;负责将本辖区2015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等日常管理信息及时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对重大项目用地涉及已完成规划调整的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区域,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开展年度用地计划管理信息专项分析。

土地利用股:负责对本区域《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中的临时用地图斑进行核实,收集、整理临时用地图斑的证明材料,将本地区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等日常管理信息及时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分析本地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

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将日常土地执法检查资料纳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与地籍测绘管理股共同开展现状调查;负责对当年违法用地图斑进行核实确定,填写《违法图斑认定及核实记录表》或《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负责对审核未通过的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进行查处;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开展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做好2015年以来增减挂钩备案系统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备案系统中的新增耕地项目区范围界线,以及农专用勘测定界范围界线,增减挂项目新区范围界线,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新区范围界线和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平整区范围界线,新增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

土地整理中心:负责全县2015年度验收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界线,做好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情况、新增耕地情况的审核与备案。

四、时间安排

(一)2015年11月20日前,落实好调查人员或调查队伍,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设备仪器等,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工作。

(二)11月30日前,将因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原因,造成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地块的图、数、表、照片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电子扫描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

(三)12月10日前,根据国家下发遥感监测图斑、监管平台上备案的用地管理信息和上年度卫片执法结果,组织开展外业调查。

(四)2016年1月10前,完成土地现状外业调查(含拆除、违法)图斑),将全县变更调查成果汇总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规划院。

五、工作要求

要严格按照《土地调查条例》的有关要求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加强对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要对调查成果的真实性负责,坚决制止认为干涉、弄虚作假,确保变更调查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三篇:自治区金融办工作规则

第一章

一、为实现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金融办)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以及自治区金融办的工作职能和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自治区金融办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各项规定。

三、自治区金融办全体工作人员要忠实履行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甘当公仆,依法行政,服从命令,顾全大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保证政令畅通。

四、自治区金融办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全体工作人员要勤奋学习,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勤政廉政,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 领导职责

五、自治区金融办领导成员包括:自治区金融办主任、副主任及其他厅级干部。

六、自治区金融办实行主任负责制。自治区金融办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其他领导成员在主任直接领导下,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和主任委托交办的工作。

七、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自治区金融办主任会议、自治区金融办办务会议。自治区金融办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自治区金融办党组会议或主任会议讨论决定。主任出差离邕期间,由主任指定的副主任代为主持自治区金融办的工作。

八、自治区金融办各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处的工作,并直接向主任和分管领导负责。副处长协助处主要负责人工作;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工勤人员在处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工作,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越级请示、汇报。

第三章 工作安排布局

九、自治区金融办及各处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做好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同时,各处要加强协调配合工作。

十、自治区金融办根据自治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于每年年初提出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形成自治区金融办工作安排,并以自治区金融办工作要点形式印发执行。 十

一、各处要认真落实自治区金融办的工作安排,根据本办工作要点制定本处的工作要点并开展工作,在年中和年末进行总结并送综合处,由综合处综合整理形成自治区金融办上半年和工作总结。

第四章

会议制度 十

二、自治区金融办实行自治区金融办党组会议、自治区金融办主任会议、自治区金融办办务会议和自治区金融办专项工作会议制度。

十三、自治区金融办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主持;在特殊情况下,可由党组书记指定的其他党组成员召集或主持。会议成员由办党组成员组成。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研究提出贯彻实施的意见;

(二)讨论研究有关重大金融政策和重大金融工作问题;

(三)讨论研究自治区金融办的干部与人事、机构以及编制管理等问题;

(四)讨论研究自治区金融办党的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党组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研究讨论的问题须三分之二以上党组成员参加会议,且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党组成员的半数,方可作出决定。提交党组会议讨论的议题,由综合处收集整理后,报党组书记确定。

党组会议根据需要安排有关处负责人列席会议。由党组指定人员作为党组会议记录人。党组会议的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由党组书记或党组书记委托主持会议的党组成员签发。

自治区金融办党组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如有必要,党组书记可临时决定召开。

四、自治区金融办主任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成员由主任、副主任组成。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重要决定和指示;

(二)讨论需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的有关金融工作的重大举措和需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请示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研究金融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问题和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自治区金融办主任会议议题由办领导提出,主任确定。会议组织工作由综合处负责。综合处将会议议题提前通知与会人员。有关处室负责提供会议材料并提前送综合处分发。综合处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主任或主持会议的副主任签发。

根据会议议题需要,由会议召集人决定有关处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五、自治区金融办办务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其他办领导召集并主持。会议成员由主任、副主任和其他厅级干部,以及各处主要负责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请副处长、调研员和副调研员列席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

(二)研究落实党组会议、主任会议作出的有关重要决定;

(三)讨论通过全区金融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以自治区金融办名义发布的重要文件;

(四)研究部署工作以及一个时期的全办工作重点;

(五)其他需要提请办务会议研究的事项。

自治区金融办办务会议议题由办领导确定。会议组织由综合处负责。需要印发会议讨论的材料由有关处负责提供并提前送综合处分发。综合处负责会议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主任或主持会议的其他办领导签发。

六、自治区金融办领导可以根据需要召开相关的专项工作会议。专项工作会议的任务是解决、协调涉及多个处的某一专项工作问题。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牵头处负责。会议形成的决定事项需要印发的,由牵头处整理并以自治区金融办办务会议纪要的形式印发。

由主任或其他办领导指定并确定议题,可委托综合处召集研究需要多个处共同协商的具体工作。

七、严格会议纪律。出席和列席会议的同志要准时与会,不得迟到、早退。因故不能与会的要提前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并告知综合处,因特殊原因需要中途提前退出时,需向会议主持人请假。

办领导因故未能出席会议时,由会议组织者(综合处或牵头处)向办领导通报会议情况。

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在未公开之前,与会人员不得擅自传达和扩散。会议印发的文件、资料,要妥为保管,必要时在会议结束后即退回提供的材料。

八、自治区金融办领导在全区金融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经主办处提出并经办领导批准后,可以桂金办字公文形式印发。

十九、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的要求办领导参加的会议,由主任指定办领导参加。其他需要各有关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由分管领导指定人员参加。办领导、各处负责人及其他人员参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会议,以及全区性或涉及金融工作方面的专题会议,应及时将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主任报告或向其他办领导、办内有关处通报,并将会议资料送综合处归档存查。

第五章 公文办理审批制度

十、自治区金融办各处办理各类公文,要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自治区金融办公文处理规则》的规定。

二十

一、报送自治区金融办领导审批的公文,按照收文和发文的办理审批程序和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

二十

二、收文办理制度。所有来文均由综合处负责接收。综合处根据来文内容,报办领导批阅后转有关处办理或直接转有关处办理。直接报送办领导个人或各处的公文,应转综合处登记后按程序办理。未经综合处登记、批转的公文,不予办理。

二十

三、发文审批制度。以自治区金融办名义发文,由主办处承办,涉及多个处的,须经相关处会签。发文文稿须经本处负责人签字后呈报分管办领导审签。

涉及多个处的公文,各处之间如有分歧意见时,主办处负责人必须主动与相关处负责人协商;对于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列出各方理由、依据,提出办理建议。必要时,由综合处主要负责人进行协调。协调意见附送办领导审批时参考。

二十

四、上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要请示、报告,出台涉及全区重大金融体制、重要金融政策的自治区金融办发文由主任或主任特别授权的副主任负责签发。其余以自治区金融办名义发出的公文,按照分工由分管办领导签发。

二十

五、自治区金融办各处要进一步精简公文;各处不得以处名义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送简报或向市、县有关部门印发简报。

二十

六、自治区金融办各处要严格按照公文办理的时限要求,加快公文办理速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压文件。

第六章

领导来访接待制度

二十

七、有关金融机构总部副职以上领导来桂考察,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做好接待工作,具体接待工作由综合处协助对口处负责。

二十

八、各设区市领导来自治区金融办商谈工作,一般应通过综合处联系安排。原则上按照商谈内容,由分管办领导接待。如涉及多方面问题,则按其主要问题,由分管办领导牵头,召集办内有关处参加。如遇特殊情况办领导不能接待的,经向对方说明情况并征得对方同意后,由综合处转请有关处负责人接待。

二十

九、各县(市、区)领导来自治区金融办商谈工作,一般不安排办领导接待,由相关处自行接洽。

十、自治区区直单位领导来访的接待工作,比照办理。

第七章

作风纪律

三十

一、自治区金融办领导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下基层调研时,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轻车简从。

三十

二、自治金融办主任出差,要事先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并由综合处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出差,应由本人向主任报告并告知综合处。综合处要将办领导出差时间、出差地点以及出差期间待办事项等情况通报其他办领导。

办领导出差,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有关处的同志随行。

主任出差返回后,应将有关情况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报告;其他办领导出差返回后,应将有关情况向主任报告,必要时在主任会议上通报。

三十

三、自治区金融办领导出国访问、考察,按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为统筹安排工作,办领导出差或出访的时间尽可能错开。

严格控制出国人数。全办厅处级及处以下干部出国访问、考察活动应统筹安排。出国考察人员由综合处审核提交分管办领导审核后再报主任审定。

三十

四、各处主要负责人离邕出差,应事先向分管办领导报告,并将出差时间、出差地点及主持处室工作的副职名单向综合处报告。各处副职出差须向本处主要负责人报告。

各处主要负责人出差返回后,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分管办领导汇报,必要时在办务会议上通报。

三十

五、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并要求办领导参加的活动外,办领导一般不出席各类庆典、联欢等活动。

三十

六、自治区金融办一般不参加各类区域性纪念活动和企业举行的各种活动的公开性署名祝贺。意义特别重大或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明确要求的,由综合处报请主任批准,并由综合处具体办理。各处不得擅自对外表示祝贺。一经发现冒用自治区金融办名义祝贺的行为,将追究侵权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自治区金融办领导个人及各处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关于金融工作的采访,确有需要接受采访的,经主任批准后由综合处进行协调安排。 向新闻媒体提供资料,须经综合处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提供。

三十

七、自治区金融办各处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依法办事的作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予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各地各部门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十

八、对上报自治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对外公布的重要数据,涉及单个处的,上报前要由分管办领导审核;涉及到两个处以上的,由牵头处呈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发。

办领导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工作,由带队领导决定事后是否通报;确需通报的,应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

第八章 附 则

三十

九、本规定由自治区金融办综合处负责解释。

十、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则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不一致的,按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自治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完善和优化与金融业生存发展有互动关系的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为进一步改善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椐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金融环境实际,特制定**族自治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基本现状[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

设县二十多年来,我县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县域经济基础条件差、金融发展起点低,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影响,我县金融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还远没有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县域经济基础条件薄弱,金融总量难以做大做强,信贷投入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信用体系和执法体系不够完善,企业或个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时有发生,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债权保全难度较大;信贷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不够协调,信贷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信用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滞后,金融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银企关系不够融洽;金融主体服务创新意识不强,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金融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县域经济就不可能有较快发展。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金融生态环境各要素得到长足发展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逐步实现县域货币政策传导畅通、金融法制健全、社会信用良好、银企关系融洽、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运行安全高效有序、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目标。

近期工作重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县域经济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着力解决当前金融总量小、信贷结构不够合理、中小企业贷款难,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社会信用意识薄弱,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债权维护困难;金融主体服务创新意识不强,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并以此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为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三、重点任务

(一)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上级行各项金融方针政策在辖区内得到及时贯彻落实。要从货币政策传导程序上,消除那些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和环节,充分利用金融联席会、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会等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上级行的各项金融方针政策在辖区内得到及时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

(二)切实提高对县域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前瞻性科学分析判断,提高金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县域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货币信贷、劳动力价格、产业特色优势等情况的分析判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预见当地经济金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提高金融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金融工作效率,促进县域经济金融稳健发展。

(三)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改善金融发展信用环境。首先,要加强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作用,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库,实现银行信用资源共享,监测控制企业、个人多头贷款,预防银行信贷潜在风险。其次,加强信用惩戒制度建设。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第三,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保护金融债权利益。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企业改制过程,建立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机制,加强同业合作,共同做好金融债权保全工作。

(四)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加快处置历史遗留风险。形成由政府牵头,金融、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联手行动的依法收贷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起诉或处置一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清理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执行情况,提高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结和执行率,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利益,合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

(五)大力开展社会信用知识宣传,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要利用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信用知识的宣传和普

及,努力提高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加快制订和完善**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稳步推进企业信用等级评选工作,把企业的资信状况纳入金融风险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识别和防范风险能力。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六)推动建立健全相关信用服务中介组织,为信贷决策提供信息信用支持。要从政策上鼓励与支持与信用服务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如信用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促进银行与中介服务机构的协调合作,加强信息沟通,解决银行与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按市场化原则选择的问题,降低信贷风险,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信息信用支持。

(七)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努力维护辖区内金融安全稳定。继续支持和做好辖区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改革增强金融主体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和防范风险能力。正确引导民间投融资行为,建立金融稳定协调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好政府、人行、银监三者关系,共同维护好县域金融的安全稳定。

(八)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提供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对外引资,进一步做大金融总量,努力保持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积极推进金融电子化建设,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扎实抓好反洗钱工作和“三防一保”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上级行和地方政府决策做好服务,为县域经济金融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四、政策措施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必须发挥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政府、银行、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结合实际,讲求实效,科学稳妥的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金融生态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当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金融生态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结合金融生态建设实际,清理过去形成、不利于金融发展的各种行业规章制度,摸清自已管辖部门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新措施。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金融生态建设相关工作要做出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各职能部门应研究制定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工作重点及要求。探索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评价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目标考核范围,落实奖惩责任制,推动金融生态建设进程,维护金融生态平衡。

(三)人民银行要把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县政府做好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组织、协调、联络工作。要督促指导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四)金融单位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项工作,做到积极创新,有所作为。各金融单位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为切实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动员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大力宣传诚信应成为每个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准则的理念。争取社会各方关心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深入开展。

第五篇:龙胜县政府工作报告

龙胜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2010年3月4日在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县县长 杨通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大、任务重、困难多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目标任务,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49亿元(现价,下同),增长14.9%;第

一、

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82亿元、14.68亿元、6.99亿元,分别增长3.9%、19.3%、16.4%;组织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1.73亿元,增长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558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3037元,增长5.1%。

——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以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工业建设项目、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各类项目38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3亿元,增长54%,增幅居全市前列。其中年内获中央扩大内需项目94个(处),计划投资6330.72万元。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发挥矿产、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滑石行业产值达7.49亿元,增长6.7%;全县运行电站达到64座,装机17.25万千瓦,完成发电量5.02亿千瓦时,产值1.28亿元,实现利税1978万元。重点推进了龙广系列产品综合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华美公司技改工程等一批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顺利实施南山、芙蓉河、兴隆、大云等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利电业有限公司电网改造工程重点技改项目;瓢里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工工业项目11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94亿元,增长16.4%;规模工业总产值16.81亿元,增长22.1%;工业项目总投资9.3亿元,增长72.84%。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8.89亿元,增长4.34%。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优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78万亩,总产量5.99万吨,同比增长4.9%;水果总产量4.39万吨,同比增长13.44%;蔬菜种植9.41万亩,总产量9.34万吨,同比增长8.48%;罗汉果1.04万亩;食用菌18万平方米。完成造林面积5.01万亩,其中杉木造林1.78万亩,完成木本药材种植0.06万亩,毛竹扩种2.23万亩,毛竹低改2.23万亩,油茶造林0.16万亩,油茶低改0.7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完成预勘界68万亩。新建3个百头牛场,新增圈养山羊养殖户24户,其中100只以上的大户达10户;龙胜凤鸡、翠鸭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家畜禽品种种质资源,已投资300万元的龙胜凤鸡养殖场初具规模。肉猪出栏8.79万头,增长6.19%;牛出栏1.27万头,增长8.03%;羊出栏1.54万只,增长7.53%;家禽出笼153.8万羽,增长9.71%;肉类总产量为1.06万吨,增长7.66%;禽蛋产量435吨,增长4.57%;水产品产量518吨,增长7.25%。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重点,完成扶贫重点项目投资1400万元,受益贫困户达2.1万户,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755期,参训人数达到4.9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3期,培训0.72万人次,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农资综合直补61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41万元,生态公益林补贴512万元,退耕还林补贴575万元,农机补贴279万元,有力推进了农民增收。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5亿元,增长18.3%。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59亿元,增长20.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57万元,增长7.6%。积极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等工程,全县新建各类农家店77个,完成投资2100万元的上塘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初具规模,累计发放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金117万元。大力发展以苗、瑶、侗、壮等民族风情为主与秀美山水相结合的观光、度假、休闲、体验民族风情等旅游业,充分展示了龙胜特有的山水文化和民族文化魅力。全年接待游客118.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总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1万人次,同比增长22%,接待入境游客1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以县城桑江北区为重点,掀起了城镇建设新高潮。编制完成县城桑江北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土地征收1028亩,拆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市政、路网工程、龙胜初级中学等项目正在推进;正式启动商贸城、农村合作银行、汽车客运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县城改造实施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兴龙南路和龙舌巷续建、兴龙西路改造(配套)、玉龙桥维修和小街小巷零星维修改造等10多项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740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35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50户以上连片木板房村寨防火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00个自然村(屯)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80个村屯道路硬化建设任务。行政村通达工程、路面硬化、桥梁等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扶持贫困村新(改、扩)建通组路72条244.1公里。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上新台阶 实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持久战,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公共机构节能等工作,依法淘汰关闭了小砖瓦窑、小冶炼等落后企业,年内削减二氧化硫15.5吨,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85%;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计划中期评估报告;总投资6000万元、日处理污水10000吨(一期5000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80万元,拉麻垃圾填埋场正式启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县域环境综合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县及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认真抓好人工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新建沼气池2100座,累计建池总户数25618座,全县沼气入户率达69%,占适宜建设农户总数的75%。“城乡清洁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加强矿山秩序整治,乱采滥挖、破坏矿产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财税金融工作稳步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政、银、企合作,认真执行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13亿元,增长34.6%;贷款余额达15.04亿元,增长46.6%;新增贷款4.78亿元,新增存、贷款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国税组织收入1.1亿元,下降1.68%;地税组织收入8489.8万元,同比增长21.74%;财政组织收入3280万元,同比增长78.92%。

——招商工作取得新成效

认真抓好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新引进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36个,拟投资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区外境内项目13个,拟投资总额1.72亿元;市外区内项目10个,拟投资总额2.78亿元;县外市内项目13个,拟投资总额7030万元。实施外来投资项目66个(含往年续建项目37个),到位资金总额5.86亿元,同比增长20.86%,其中:区外境内到位资金2.89亿元,市外区内到位资金2.27亿元,县外市内到位资金7070万元。直接利用境外资金79.06万美元,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64.71%。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778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人数14.03万人,参合率达95.39%,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为城镇居民报销医药费18万元,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190.92万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50元,农村低保提高到每月人均45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556万元,农村低保金685.25万元。年初提出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完成。

——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确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龙胜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项,推广科技成果18项,顺利通过2007—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市政府2009年科技进步考核,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步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寄宿制管理开创龙胜教育新品牌,高中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两免一补”经费落实和管理,下拨学校公用经费573.84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下拨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48.13万元,筹资171万元资助1590名贫困学生上学。

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卫生监督执法,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医德医风、卫生资源、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上新台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住院分娩率达97.9%;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轮初保、降消、改厕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积极探索和谐计生工作途径,认真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46%,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86%,有34136名计划生育对象得到了国家、区、市、县奖励扶助共208万元。促进了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城支中心及3个乡(镇)点建设;新建36个农家书屋;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实施,为部分乡(镇)文化站和村屯文艺队配送相关设备;成功举办2009年春节文艺晚会、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桂林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等活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普查、挖掘和保护,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集体。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蓬勃开展,完成20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任务,组织开展农民体育运动会、职工体育运动会、万村农民篮球赛、全民健身日气排球大赛等体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发放和安装9738套直播卫星设备,积极推进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划转,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1428场,丰富了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素质。

一年来,县乡(镇)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坚持向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积极与自治县政协进行民主协商。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61件、政协委员提案29件,办复率达100%。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工作督查,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国防动员、人事、保密、档案、编制、农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市场服务、地方志、新闻外宣等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及老龄工作、科协、残疾人事业工作不断推进,国土、工商、质监、保险、气象、邮政、通信、石油、烟草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重要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有:必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必须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把转变作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不断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极为不易,是县委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和外来龙胜工作的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我县各单位、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我县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加快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生产困难,效益下滑;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干部作风亟待改进,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城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对龙胜发展负责、对龙胜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龙胜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201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完成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继续改善,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十分突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彼此影响,我县加快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能轻视危机的存在,要更加周密、更加充分地做好应对各种挑战与考验的准备。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诸多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一是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推动我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二是2011年是自治县成立60周年大庆年,自治区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给予大力支持;三是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四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发展思路清晰,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干部群众想发展、求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特征和新趋势,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能快就不要慢,能早就不要迟,能主动就不要被动,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着力开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大会战,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充分依托“矿产、水电、农林、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加快工业、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逐步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全面完成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目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

——财政收入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区市下达指标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和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全县发展的头等大事,扎实开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大会战。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

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城乡风貌、民生项目和优势产业四大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完成投资8亿元,新开工二级公路15公里,新开工三级公路50公里,建设四级公路提级路面硬化22公里,桥梁4座,实施以工代赈公路及通组路53条186.5公里。城乡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6亿元,突出抓好以县城桑江北区和老城改造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风貌改造,带动重点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民生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突出抓好教育、卫生、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及防洪堤建设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5.5亿元,突出抓好旅游综合服务区、能源和竹木加工项目,加快推进滑石系列产品加工技改、冶炼项目技改和石材加工项目,进一步完善瓢里工业集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尽快发挥园区效益。

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认真研究上级扶贫攻坚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政策,把握中央、自治区投资走向,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以财政“省管县”试点和筹备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更多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和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加强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和储备,鼓励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调度与监管,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工作。

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用地。探索农村土地市场建设,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严格执行用地项目的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依法保护耕地。

加强项目的管理协调力度。要继续按照“一个建设项目、一名主管领导、一个工作机构、一个计划目标、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乡领导和部门领导项目建设责任制。切实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搬迁、资金、环评等项目建设实际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工程招投标、进度、质量、安全、资金、采购等环节的督促检查,营造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努力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工业新跨越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结构调整、培优扶强为重点,以增量提质为目标,全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按照“制定产业规划,配套扶持政策,建立行业协会”的思路,发展壮大滑石、水电、冶炼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竹木加工产业,大力培育石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010年,全县要完成工业总产值28.68亿元,增长15%。

采取有力措施,做优支柱产业。加大投入,提高滑石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以滑石产品为主的产成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扩大滑石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努力引导滑石企业向集团、上市方向发展,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实现滑石产业优势发展。集中精力重点推进龙广公司滑石系列产品综合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一期)、龙兴矿业公司扩改工程。 狠抓项目增量扩张,突出抓好企业的自主创新、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继续推进南山、芙蓉河、大云、兴隆等电站建设和电网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冶炼企业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冶炼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做大特色产业。要积极发展龙胜红碧玉、辉绿石和其他石材的开发和加工,规范矿山采掘业的管理,督促已获得采矿权的业主早日投产出效益;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红碧玉等石材和竹木加工产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加强对竹木加工企业、木材市场的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培育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竹木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业;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农副产品加工有新突破。

完善协调机制,做好企业服务。继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用足用好各级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做好组织协调,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多渠道、依法解决企业融资难、征地难等问题。重点为滑石企业、冶炼企业和水电企业、石材加工企业和木材加工重点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南山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的前期协调工作。做好瓢里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所有入园企业尽快实现投产发挥效益。

三、突出山区特色,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核心,全面提升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水平。

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搞好“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着力提高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着力建设优质粮食、优质果蔬、优质畜禽、中药材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以水果、蔬菜、罗汉果、茶叶等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土鸡、草食动物以及特种动物养殖等为主的养殖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扶持龙头企业,规范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稳定柑桔原有面积,推广无病柑桔苗种植,加强柑桔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进一步提升水果品质。壮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引导千头猪场、千头羊场、百头牛场建设。突出抓好特色养殖,规范养殖协会建设,不断壮大养殖规模。抓好龙胜凤鸡和翠鸭的保种、选育和大户养殖。继续实施规模养牛示范项目,新建10个标准规模牛场,发展50户规模圈养山羊示范户。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完成195.2万亩的任务,通过抓林改、保生态、促产业,推动林业强县建设,促进我县从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继续大力发展以毛竹、木本药材、油茶、杉木、园林绿化植物为主的林业产业,完成毛竹造林1万亩,毛竹低改1万亩,油茶良种新造林1万亩,油茶低改示范2100亩,采伐迹地更新2万亩,中幼林抚育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管护面积2.5万亩。加大林业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促进林产品的提质升级。以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绿化造林为重点,加快推进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建设,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农业县。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着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用好中央和自治区的专项资金,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条件服务。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治理等实用技术,推进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检测,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各环节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防疫经费,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机购机补贴的政策,深入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提高水稻、水果和蔬菜农机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县科技园建设,提升科技研发、推广水平,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顾问在良种培育、新技术应用、产业提升以及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农技培训工程和农民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做好农民工技术培训,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鼓励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打造龙胜农产品品牌。继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继续抓好农村道路、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流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0处,解决1000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3个试点村新农村建设任务,组织10个自然村(屯)开展“普惠制”新农村建设试点。积极推进通村道路建设,完成80个自然村(屯)道路硬化,其中30个文明卫生村(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高标准完成第三批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继续开展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完成5个贫困村互助金试点。

四、提升壮大旅游业,实现第三产业新突破

以桂林市创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全面提升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0%。

努力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力度,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龙脊风景名胜区综合服务区、温泉综合服务区和彭祖坪景区道路、龙脊古壮寨油路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年内完工;同时还要做好龙脊风景名胜区大寨景区索道建设、梯田整治、污水处理和彭祖坪景区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等项目工作。结合城乡风貌改造及县城桑江北区开发,建设旅游特色街区、旅游休闲点,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丰富城镇旅游内涵。整合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和策划龙脊梯田+民族风情+龙胜温泉二日游、龙脊梯田+民族风情+花坪三日游等多种旅游路线。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民族节庆等途径提高龙胜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国内外客源市场,力争年内接待游客达130万人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景区景点的经营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及时有效处理游客投诉、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净化旅游市场,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大力培育文化娱乐、技术培训等消费新热点,增加居民消费。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拓展农村消费。抓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家店、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项目建设,扶持改造和新建农家店10个,力争使农家店覆盖全县10个乡(镇)和50%的行政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引导住房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县游客流量大、消费潜力大的优势,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提高旅游产业效益。编制县城桑江北区和老城区商业网络规划,加强产业服务,在县城桑江北区开发建设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现代商贸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提高购物水平和餐饮档次,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扩大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五、扎实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风貌改造步伐

加强市容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县城桑江北区建设。县城桑江北区开发是自治县成立60周年县庆的重点项目,大部分工程必须在60大庆到来之前完工投入使用。要完善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重点建设项目13项,总投资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以上,构建新区城市框架,努力做到“成规模、聚人气、显特色”。加快给排水处理系统工程、商贸城、市政路路网、民族文化公园、龙胜初级中学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新汽车客运站、星级宾馆、商业步行街、市政广场等工程项目。妥善安置新区村民生产生活。培育发展现代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商务等产业,抓紧完善医疗、教育、市政、环卫等配套功能,增强新区建设生机与活力。

提升完善老城区功能。按照“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要求,全面实施县城风貌改造工程,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街道等市政设施建设,实施绿化、亮化、市容市貌管理、城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兴龙西路改造、县城主街道路灯改建和街道维修等市政工程。加强交通疏导,规范道路停车,切实缓解县城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改善广场、公园照明景观,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绿化养护,加大老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全国文明县城成果。

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带动特色城镇建设。加快完善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突出我县民族建筑特色,精心设计、实施以龙脊至温泉旅游线上的乡(镇)及村寨为重点,同时对其他乡(镇)所在地街道进行硬化、亮化、绿化的城乡风貌改造,带动特色城镇建设;继续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六、加强招商引资,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合作,坚持突出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招商,积极推进竹木加工、矿产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引进10个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加大在谈项目的跟踪力度,主动跟进服务,力促在谈项目转化为签约项目,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外来投资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和服务,及时依法处理企业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确保项目如期建设竣工投产。

七、加强财税工作,增进金融支持经济建设力度

继续把工作重心放到做强水电、矿产支柱财源和开发新财源上,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做大财政“蛋糕”。要充分把握民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财政“省管县”试点的有利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更大资金支持。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特别做好项目建设等临时性财源和一次性财源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加强预算管理,厉行节约,确保财政高效运转。

加强银企合作,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和强优企业推荐给金融部门,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稳健和谐的金融环境,谋求银企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八、科学保护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优化”、“助推”、“扩容”和“增值”的综合作用,树立“绿色生态是龙胜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的理念,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县。

扎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活动,加大污染减排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统计体系建设力度,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防止污染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力推进县城和龙脊景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加强对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重视对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实现人工造林50000亩,新建沼气池1000座,入户率超过71.7%。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开发,严厉打击乱采乱挖、无证开采以及破坏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推进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保持我县环境质量在全市的领先水平。

九、进一步改善民生,开创和谐龙胜建设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就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稳定基本就业形势。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县乡二级技能培训,支持更多城乡劳动力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4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30人次以上。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县城社区和学校医疗保障平台建设,推进全县城镇医疗保障系统网络化。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基金收支稳定和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530人,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250人、5210人、5630人。扎实推进劳动仲裁执法,创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建立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两基”成果,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降低中小学生辍学率。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远程教育等项目建设。完成全区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做好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和医疗惠民范围。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及重大活动、节假日的卫生安全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以“强体质,健身心”为目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抓好第二轮县志修编工作。坚持文化发展与城镇建设、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创新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建设,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服务关怀、宣传倡导,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努力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着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做好“五五”普法迎检验收工作。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和信访工作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力度,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提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好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组织力量认真制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国防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文明水平,建设和谐文明新龙胜。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继续集中财力为城乡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1、实施教育惠民工程。(1)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布局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县初级中学、民族中学、龙胜镇小学建设力度。(2)积极筹措资金资助部分中职、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大学生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3)争创全区示范性高中。

2、实施医疗卫生惠民工程。(1)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对新婚夫妇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孕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实行补助。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母婴平安。(3)实施改厕项目,建设1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

3、实施社会惠民工程。(1)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0%以上。(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年补助标准从80元/人提高到120元/人,参合率达95%以上。(3)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对城镇人口月均收入低于200元的人员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发放150元。(4)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对农村家庭人口平均年收入低入1196元的贫困家庭给予生活保障,月平均发放50元。(5)按国家政策及时提高享受国家抚恤标准的残疾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等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6)在10个行政村建设村级五保院,解决五保户集中供养问题。

4、实施文化惠农工程。(1)积极开展“和谐文化在基层”活动,继续开展“四下乡”活动。(2)完成28个“农家书屋”建设。(3)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4)建设1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继续实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5、实施安居工程。(1)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1200户农村危房实施改造,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2)继续对50户以上连片木板房村寨实施防火综合整治。(3)继续实施廉租住房建设工程,完成20套廉租住房建设。

6、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继续实施去年已开工尚未完工的4条公路共22公里的沥青或水泥路面工程、兴龙西路改造工程。(2)修建53条186.5公里通组公路。(3)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解决1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冬修水利项目完成水渠建设57公里,灌溉农田6000余亩。(4)补助农村新建1000座沼气池。(5)实施行政村所在地过境道路硬化20个点。

7、实施乡(镇)所在地街道的硬化、亮化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8、实施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1)加快农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完善连锁配送中心,建设10个农家店。(2)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加强民主法制工作,强化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基层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新的一年,新的形势和任务给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我们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我们提出的发展思路、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督查力度,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依法惩治腐败,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

2011年,我们将迎来自治县成立60周年,以县庆为契机,上项目、促发展是我们一次难得的机遇,借迎接60大庆之机,在绿化、美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实施一批造福于民、推动全县面貌明显改变的民心项目,为60周年县庆献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展现我县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通过县庆给全县各族人民带来新的实惠。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依靠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迎接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 名词解释:

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政府兑现承诺,企业兑现投资。

二氧化硫(SO2):分子式SO2 分子量:64 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浓度高时使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可以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历史课听评课记录下一篇:粮食库存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