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读后感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大败局读后感范文

《大败局》读后感

10财管 兰翔宇

那一个个天才的点子,一次次伟大的成长,一场场注定失败的结局,一种种令人扼腕的凋零,在那个经济刚开始复苏的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地一个个上演着传奇。看着陌生的企业名号,感慨于这些商业帝国的转瞬即逝,似是隔了毛玻璃般地不真实。

读《大败局》,讶异于企业成功之迅速容易,似乎只需过人的胆识,在那个鼓励经济发展的年代都可以食得一杯羹,颇具雄心胆略的开始,狂风暴雨般的结束,一夜之间任何一个辉煌的企业都有可能倒在血泊之中。一个企业是一个领军人思想灵魂的体现,企业的文化正代表了企业家的内涵修养。尽管当年的企业家们倒在了不敏锐不知收敛,倒在了贪婪欲望妄自尊大,但是,谁没有这些缺点呢?

《圣经》中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研究好历史,就掌握了发展的命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家企业的成功源于企业家大胆的决策,却也毁于这种近于疯狂的冒险。做事太过分,看不起保守作风而仓促行事,害怕竞争者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或爬得更高,所以采用激进的战术挤走竞争者。

秦池为夺得标王一掷亿金,在所有的媒体面前都营造了其硬汉的形象,广告的轰炸在初期市场份额的占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企业发展稳定之后需要转变战略的时期却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过于注重外界宣传,忽视企业本身的发展,缺乏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只注重企业自身形象未能及时向消费者解释更为先进的制酒技术,以至于媒体曝光时,一时竟没了任何主意。成,因其广告宣传,败,亦因其执着于宣传造势。

亚细亚细致的服务,精心奢华的装饰,提供了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些无疑会为企业形象加分。然而只注重这些表面的工作,忽略了与供货商的联系,产品的质量,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自身资金的控制,这些真正决定企业成败的事情,最终造成了它走向消亡。成,因为周到的服务,败,亦因为过于执着于浮华的表面。

有些事情,做得过于极端,就必然会导致失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对外界环境保持敏感,做出精准的判断,适时地做出合理的决策,尊重生存的秩序,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生存于既定规则之中,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个世界,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的规则更会加速自身的灭亡。如果人人都不按理出牌,那么还要牌里干什么?一个老是不按理出牌的人,终将被游戏规则所淘汰。

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获取利益。作为为数不多的女企业家之一,张树新具有女性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在那个互联网还未发展起来的时代,一切都如同在迷雾中前行,然而盈利生

存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振兴民族企业固然重要,但都应建立在企业能存在的前提之下,瀛海威制作的网站,对宣传革命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却忽略了当下人们的需求,因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收购之路。

巨人在史玉柱的带领下,一直在走急速扩张的路线,这在初期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到了很大的利益,然而在外商的冲击之下,史玉柱未能做出有效的判断,采取应对这一变化的措施,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技术支持,而是走了当时最不可取的一步棋——执行战线转移的战略目标,采取多线开战的方式,继续其急速扩张,最后衍生出经济泡沫。正如小孩学步一样,先为学会走时,便想要跑,结局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要想发展,需优先发展拳头产业,在支柱产业的引领下,逐渐稳步扩大生产,实现对其它行业的渗透,在试探中前行,切不可急功近利,缺乏对环境最基本的经济敏感。

生活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要承认企业受政府领导的事实。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民营企业需打通政治这一关。企业公关更是许多企业家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项任务。在得意之时发出在民族工业中究竟是企业重要还是政府重要的质问,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幼稚体现,也是这种领导人的浪漫主义情怀,限制了企业更深一层的发展。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第一代中国企业家是浮躁和幼稚的,更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用激情创造财富,在短期内获得发展,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草创企业家们大部分都被时代所淘汰。企业的立足跟本在于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一旦被披露这种产品基于不实,企业所创造的财富顷刻间便可幻化为泡沫。

直至今日我依然在质疑保健品的真实可靠性,但鉴于国家权威认证的药品批号,也在这为时不长的生命内将信将疑地购进过许多保健药品。问及周围朋友,也对这样的产品持有怀疑态度。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也难以消除这种怀疑,更何况是当时国门刚刚被开启,市场上充斥着假冒商品的年代。一旦这种怀疑被证实,消费者的恼羞成怒亦可想而知。飞龙用广告将保健品鼓吹成为包治百病的狗皮膏药,把充满不实之词的印刷品广告撒得随处可见,在迅速地树立起一个品牌的同时又迅速毁掉一个品牌。没有规范的行业行为,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和对广大消费者的人文关怀,树立了不良的行业标杆,整个保健品市场运作形成恶性竞争,包括后来伟哥的出现,姜伟蒙蔽了几乎所有消费者的眼睛。这一点上,他城府狡猾。然而他又勇敢地进行自我检讨,在不适当的时间深刻剖析自己的失误,从这一点来看,他又浪漫诗意。他集中了商人的精明计算与文人的理想主义,却丧失企业家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他的错误决策,让飞龙最终不被现在的我们所听闻。

气忌盛,心忌满

得意之时莫忘形,毛爷爷曾教导我们,胜不骄,败不馁。企业的竞争许多时候是经营者心态的竞争。大败局案例中,大多数企业的倒下,都是因为得意时忘了行,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就去追求更大的享受而被一时的欢喜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企业发展存在的决定生死存亡的问题。

三株大规模无节制的扩张,如此巨大的帝国却因一起官司就一夜之间崩盘,其陨落速度不禁让人惊叹。吴炳新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利润的翻倍,超常的膨胀影响了企业运营的正常速度,决策过于极端。在自我检讨中,他亦指出,三株的决策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决策权过于集中,同时相当一部分干部骄傲自满。营造这样一个巨大的帝国,以为本是固若金汤,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而很是稳定,但却是带来了莫大的问题,人口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岗位重复严重,上级缺乏对下级的控制,上下级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浪费问题极为严重,这些本应在繁冗沉闷的国企中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出现在三株之中,引领人只一味沉浸在庞大队伍带来的幸福幻觉之中,忽视了如此冗杂的队伍其实犹如一盘散沙,一旦被冲击就会不堪一击。人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满足感,一旦觉着自身优秀看不到问题所在,终将会被自己毁灭。

这个世界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

写到这里,忽然间惊觉,这些案例之中所有的企业都是在功成名就之时为人所追捧,却在破产的一瞬间被拉下历史的舞台,不走运的还要被人踩上几脚,拉入深渊。

一个朋友曾经在失意的时候告诉我,这个社会从来都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锦上添花,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吸引优良的资源以便更加优异。由此进入良性循环。世人的冷漠由此可窥一斑。生物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没有谁愿意让自己惹上一身麻烦。即便是再玫瑰花园拍卖之时,梁希森积极寻找商机的根源也还是降低自身损失,看重这个别墅区赚钱的希望。诚然一砖一瓦有许多割舍不掉的感情,然而企业的生存不能靠感情维系,雄厚的资金才能是最为中坚的力量。

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共同的特质,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曾经许多人有这样的看法。我亦是认为,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时代的不同造成企业的不同,时局造英雄。也只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才能造就这样一群悲剧英雄。商场如战场,谁能掌握商场的规则,制定有效的战略目标,谁才能在一次次残忍的商战中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第二篇:《大败局》读后感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廖秋杰

古往今来,历数朝代的兴衰荣辱,血雨腥风中夹杂着多少恩怨情仇,都是在无数次周而复始反复吟唱的一首首凄美之歌里铺就的哀伤画卷。也正是这些失落、遗憾、刻骨的疼痛,才孕育出此般甜美的诱惑,但凡你只需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无论你出生在哪朝哪代,历史的车轮总会把你推进战争的深渊,成为无所畏惧的领跑人,领略高处不胜寒的绝世美景,你就是英雄。一只脚踏错,即刻成为粉身碎骨的先驱者,可谓千古恨。人生短短数载,经得起几般残忍的轮回?作为大败局中十家企业从如日中天的豪情至凄凄惨惨的消失的小小见证者,内心从无比的狂妄滑至痛心的惋惜,几多风雨,几多豪情,也只是在弹指一挥间。从胜局中开拓一条稳健向上发展之路,从败局中睿智谋划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坦之路,是作为一个企业领跑人至关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或许只需要多一点点的让步和妥协,那些红遍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行业巨头们也不至于默默消失得不无踪迹。

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

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都曾经创造过另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震撼的,辉煌的成绩,以至于同行业中很多后来者至今仍无法启及。但他们的辉煌仅仅是昙花一现,在那个到处是商机的,另所有有志青年都为之燃烧激情的非理性年代,战略上或人性道德把握上的稍有偏颇就可能会葬送一个企业或企业家的命运,而非系统、非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疑更会使这种偏颇越走越远。这许许多多近乎悲壮的失败背后,却带给后人更多参考和解读的价值,提醒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其实从案例中,不难看出,这些当年的“英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人,起码在企业初创的时候具备有勇有谋。惯用的招数无外乎就是营销策划+广告狂轰滥炸。

这些企业的成功总是很迅速的,并且在企业创立初期处于暴利期。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中国的国情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的企业圈,有一种特殊的、宜于奇迹萌芽的土壤。如果你正巧发掘到了此种土壤,你是一个幸运儿的同时,更需要高度的警惕和冷静的觉察,任何一个奇迹的基因中,总无非生长着这样一些特质:非理性的、激情的、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

该阶段辉煌企业都有几个显著特征,首先是企业家胆大,这时期,胆量是决定企业大小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识,有胆量就有市场;其次是营销无章法,这各阶段营销是粗放式的,是奠定的企业家策略,如秦池进攻沈阳市场时,老总租了一架直升机,在天空中洒传单,带有明显军人色彩,这跟其老总军人出身有着直接关系。其次,快速成长超乎想象,无论是爱多、秦池、健力宝等一些企业的成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最初设想,造成企业的管理、人才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从而为未来埋下了发展阴影。

大败局里面辉煌的企业,带有明显特色性、阶段性等时代特征。

总而言之,它不是理性的产物。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在这些过敏因素下健康成长?而作为奇迹创造者本身,在一鸣惊人之后,要从那种侥幸的兴奋点快速的回归到现实,竭力控制自身的非理性冲动,迅速地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成为经济生态圈的一份子,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长久生存之道。

广告大师克劳德.霍普金斯在他的《科学的广告》一书中曾经不太经意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所看到过的很多经营危机大都是因为下面几种原因:做事太多分,在潜在机遇面前不够大胆,看不起保守作风而仓促行事,害怕竞争者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或爬得更高,

所以自己不惜在一条未曾开辟的小路上贸然领跑”,而中国的很多企业正是犯了这个错误。

在《大败局》中,可以准确的得出一种结论。在中国的企业圈,有一种特殊的、宜于奇迹萌芽的土壤。如果你正巧发掘到了此种土壤,你是一个幸运儿的同时,更需要高度的警惕和冷静的觉察,任何一个奇迹的基因中,总无非生长着这样一些特质:非理性的、激情的、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总而言之,它不是理性的儿子。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在这些过敏因素下健康成长?而作为奇迹创造者本身,在一鸣惊人之后,要从那种侥幸的兴奋点快速的回归到现实,竭力控制自身的非理性冲动,迅速地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成为经济生态圈的一份子,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长久生存之道。

正如《大败局》中得“三北”者成诸侯的秦池,它便是我读此书最觉得遗憾的案例。机遇和智慧让姬长孔给秦池找到了契机,广告效应的激情轰炸便是秦池的天作之合,内部勤恳耕作,外部大胆宣传,通过最有效的主流媒体平台,迅速树立了品牌知名度。酒其实和保健品、化妆品一样,是一种很难评测其好坏的产品,更多的是品牌影响力与文化紧密相关,同时产品的附加值很高,真实价值很难估量,这都是秦池酒的优势所在。在占领了行业强大市场份额之后,作为一个面向中国的大企业来讲,和谐的解决需求与供应关系,尤其显得重要,而此刻的秦池合理地利用了OEM方式,简单的讲,别人生产酒,自己贴牌,有效解决了产能问题,综合几方面,都是秦池运筹帷幄的决胜因素。有句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的确,在同行业中,秦池的成功不免给其他同行业人造就了挖心之痛,众多竞争者的那些难眠之夜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回击秦池的招儿,同行酒业尤为突出,媒体、供应商等等也毫不逊色。作为一只出色的领头羊,除了敞开口袋疯狂的获取利润和荣誉之外,更有必要理智地回头看看被甩身后那一群弱势的羊群,是否都有一双带血的狼眼。大自然的规律形形色色的同时又如出一辙,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秦池一味收入囊中如意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噩梦埋下了潜在的炸弹。便是在极具诱惑的“标王”头衔下慌了神,企图用虚幻的广告来换取企业的不败之地,又用高昂的金钱来换取广告,以广告的发酵效应来取得“标王”桂冠,姬长孔和秦池人在这一点上是迷糊的,他们并不知道企业的崛起是因为酒,没有搞清楚使企业发展迅速的主力产品是什么,产品、质量、信誉、营销手段等等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一味的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及其危险的传媒手里,“标王”确实使姬长孔醉了,在全国人民都很清醒的情况下,他独自一人醉了,竟然用电话号码来投标,并一举夺魁。机遇在首次选中秦池的时候,给了它一个灿烂的瞬间,疏不知,当再次来临的时候,却是一场宿命中的不归之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任何一个企业如若不脚踏实地得认准市场形势,根据市场形势制定出适合企业稳健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一味的沉浸在侥幸之中,都不可能长存。当竞争者诊断出秦池的疾病以后,疯狂的广告报道使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比如:秦池的“川酒入鲁”、“白酒勾兑”、“生产能力问题”等等,对于秦池意味着全是一些致命的打击,而在这些打击面前,秦池表现出的是一家爆发型企业面对公关危机时的稚嫩。之所以最为遗憾,是因为秦池一夜暴富的同时,又是那么几句传媒的报道便致它于死地,恰巧这些杀人于无形的报道在同行业中都是众所周知的公开的秘密而已。一家如此霸气豪情的企业,竟然这么不堪一击,痛心的是,此刻秦池在被打击的天旋地转的时候,连一丝无辜的声音都还没来得及发出来的时候,昔日在制造标王“运动”中稳收其利的人们,都不约而同的站到了秦池的对立面,扮演了批判者的角色。身边没有朋友、伙伴,孤立无援。在强大地挫折面前,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一个企业必须有利润,才可以谈其生存。社会就是这么冷酷和现实,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之间、个人之间,这些又何尝不存在了?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个人也罢,生存都是孤寂的,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相互利用才可以相互关联,而相互利用的两者之间只可进,不可退。不管站在对立面的哪一面,都是有言辞而我们又必须去理解的。事实证明:秦池人的技术设备、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也并非如后来人们所诟病的那么幼稚。如果此刻,在姬长孔孤立无援的时候,有一点力量给予他提点和

支撑,秦池的结局会不会不再是这般无奈和凄凉,令人感慨万千了?

在《大败局》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请人民作证”的巨人:史玉柱。他是唯一一位在败局中抓住最后一丝救命草的幸存者。他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文弱书生,有着一股天生的充满草莽的豪赌天性,这正是创业型企业家所必备的一种禀赋。因为他的才华,促使他赫然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军,史玉柱在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家群体中,算得上是一个“神童”和异类。在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圈中,能够独立门户、开疆拓土的一代宗师们,几乎都没有太高的学历背景。而史玉柱不同,才华、智慧、年轻,对商界气息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判断,对潜在危险因素有着高度的警觉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在机遇稍纵即逝的商界中,思维敏锐、敢想敢为、埋头一冲,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当史玉柱在电脑行业里如鱼得水的时候,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建造巨人大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经过市场实际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将自己的豪赌天性用在巨大的投资之上,在资金问题上犯了一个很多青年企业家都容易犯的错误:把预期的利润当成了实际的收益,并以此为基数,来设定自己的规划。而1993年的中国电脑市场上风云突变,史玉柱很快意识到危机,在内有资金忧患,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必须走多元化道路。同时,创业不久的巨人集团内部也出现了管理上和体制上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巨人提出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口号,也是国内第一家提出此口号的现代企业,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机制。尽管很早巨人集团就有了危机意思,但在行业扩张转向保健品行业之路上,史玉柱犯下了一个错误:他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等等。相反,他希望齐头并进,最终造成了多线作战的局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八原则,在企业搞多元化扩张时,不可平均的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同时,企业经营和管理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而史玉柱相反,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在当时,如果巨人集团确实已经定下了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的话,它完全应该对电脑公司和已开工的巨人大厦建设项目进行资产和管理上的剥离,使之独立运作。如果从一开始搞多元经济的时候就错了,那么后来的一切恶果便是在意料之中,史玉柱的巨人最终也没能逃脱噩梦的青睐。好在,在经历刻骨铭心的镇痛之后,他能够在惨败的教训中冷静地总结出经验,在“史玉柱的四大失误”中他谈到:盲目的追求发展速度,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巨人”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没有把主业的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是导致巨人失败的重要因素。的确,是因为如此。能够如此深刻剖析自己的企业和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的。当然,这些智慧和才华的存在也是日后使史玉柱能够凤凰涅槃、东山再起的有力见证。之所以如此佩服他,是因为在经历过事业的如日中天和惨败收场后,还能够冷静的思考问题,乐观的面对生活,并做好足够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或许,战场就是他最终的墓地。可是,人生经历如此般成功的喜悦和凄婉的挫折后而不至于一蹶不振,这断然又应该是一种淡然的人生之道吧。即使有一天,真的醉死沙场,也不枉此英雄一世。

最后,在《大败局》一书中,最令我感到无法理解的是南德集团的——牟其中。牟其中,是何许人也,尽管看到过一些对他本人的客观评价和真实报道。可是至今,对于此人,我仍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只知他面庞发亮,身宽体胖,嘴角下方长了一颗大黑痣,酷似毛主席,头发也时常往后梳,一说话便是一口政治腔,双手往后一背,别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40年前牟其中揖别故人出川闯荡时挥就的半阙《虞美人》:“九人踏雾入川来,重登太白岩。一层段瓦一层草,不似当年风光一般好。”竟在那时候为他的跌宕生涯作出了宿命般的注脚。牟其中是一位政治的狂热追求者,也许在他那个年代,受过政治的熏陶,难免会产生一些政治情节,可是牟其中,近乎成为了一个堂吉诃德似的狂热膜拜者。世人都想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位,到底是不是企业家?有人说:如果把牟其中定义为一个企业家,则不但真

正的企业家不愿与他为伍,牟其中本人也不会同意,因为他志不在此。他并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投机分子,他的素质与他巨大野心之间的落差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注定了他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所以,牟其中的失败不是一个企业家的失败,而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的失败。牟其中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模糊,他说自己是一个“三不像”:半个经济学家加半个社会活动家加半个企业家。而实际上,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政治家,比如说他的南德集团要搞南水北调工程,计划炸开喜马拉雅山,引雅鲁藏布江的水入黄河等等,口气之大完全像出自一个国家领导人之口,一般人绝对达不到。一个人的目标和所作所为如此盲目,对自己的身份和理想的认识都这么迷茫,谈何成功?南德集团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没有能清晰的认识企业的使命,即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从事的业务;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直接环境因素中各方面竞争力量的消长;企业内部具有的可能取得的资源。这是南德集团在企业规划总体战略上的失误。而牟其中在其个人人格魅力上也显得那么欠缺和无知。“四大错位,多重失信”。事实上,在与牟其中同时代的企业家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情结的人,不管在企业经营还是企业管理上,牟其中的思想的翅膀常常会飞进政治家的花园而流连忘返,过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超越其身份和能力的政治谋划热情,已经让晚年的牟其中沉浸在一种虚幻的政治执政角色中而不能自拔。角色错位、民间企业家身份与异端的政治姿态的错位、改革主张与企业利益的错位、“泛政治化”与商业承诺的错位等种种一直贯穿了他的整个经商生涯。这真是一个让人读不懂的牟其中,一方面我要用满腔的拥戴去敬重他,能够用鲜明的思想和行为去捍卫自己的内心需求,真实地活出内心的实际感受,面对质疑、讽刺、危险都毫不退缩,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是引领他追求真理的一盏明灯,那么地无所谓惧,那么地鞠躬尽瘁、敢做敢为,试问我们,在钢筋丛林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又有谁敢这么大胆直白地活出真实的自己了?另一方面,我也用过厌恶的眼光去看待牟其中,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诚实信用,而他的所作所为,伤害了那些视他为偶像的一代人的感情,他越聪明,就越荒唐。违背了企业界的生存规律,打乱了社会秩序,可谓不仁不义。这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或许在牟其中内心深处,他坚信自己的每一个狂想都能成真,也许他从来就没有存心要欺骗谁。从本质上讲,牟其中是一个企图在政治资源与经济领域的灰色地带获取利益的寻租者,在这无以见光的寻租过程中,他又渴望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同时还显示出一种十分醒目的异端姿态,以这种互为矛盾的目的和姿态而渴望成功,他,又是可怜的。他是一个太过于复杂的人,又或许是这个社会把他看得太过于复杂,如此而已罢„„

贯穿《大败局》整本书,讲述的都是失败企业的故事。所有的企业名字都是遥远但不陈旧的记忆,太阳神、爱多、飞龙等等。这是一部冷静描绘企业发展与衰败史的书。开始的故事总是充满了传奇,到最后都不过是一片废墟的孤寂,逃不过无情的命运。综观下来,就如同一个王朝的覆灭,只在花开花落时。

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

巨人、爱多在VCD领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

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

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

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风波。

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体力量

曾经的三株帝国,因为媒体误导而损落,当时在湖南市场,一场三株喝死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全国媒体对三株是口诛笔伐,而三株也没有重视,造成倒三株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最终判决来看,三株根本没有喝死人,但该判决显然来的太迟,此时三株已经倒闭,判决只能还企业一个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运。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确实国家的,看来健力宝李经纬忽略了中国市场特征。健力宝在自己最辉煌时刻,确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后三水市政府宁愿低价卖给新加坡企业,也不愿高价卖个李经纬团队,最终李经纬也锒铛入狱直至今天。

如果当时李经纬团队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宝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传志为了能将联想私营化,拐过了三次政策大弯,最终梦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这里并不是指经营者本身的个人品质,而是指他们的市场行为。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地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无不夸大其词,随心所欲(特别是在保健品行业)。

同时,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兵行诡异,例如当年VCD行业老二的爱多不惜重金,大打行业价格战,使中国的VCD行业从暴利的天堂进入微利时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家电行业频频上演。

7、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这些失败的案例中,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为标榜,于是他们天马行空,百无禁忌,他们所获取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而乱中取胜的。可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就在很多企业家兵败落难之际,往往冷眼旁观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热讽者多,挺身救险、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当年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的标王秦池,那个要实现年营业额15亿的秦池,就因为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引来了全国上下,各大媒体、行业同仁的一致严厉声讨,不到两年时间,就一蹶不振,从传媒视野中消逝。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到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本身,努力找到一个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更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必须学着警惕及防范纯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学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虽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参考价值.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

以下是我从《大败局》中摘录的 :

1.注意报纸上的每一条大大小小的有用的信息,在秘书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剪报本。

2.向自己发起挑战,凭真本事拿到一本高级资格证书,如,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

3、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10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

4、在施工工地上吃一次落有尘埃的工作午餐。

5、隔一段儿时间与家人一起去旅行,保持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

6、在生意圈之外,至少拥有一个能够当面叱骂你的真性情的朋友。

7、试着突然离开公司1星期,远远的站一会儿,看公司能否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转。

8、控制住自己的“责任心”,试着3个月不看公司的任何报表。

9、记住你副手的生日,到时候给他们一份真诚而矜持的祝福。

10、每年都读尽可能多的书。

11、与若干“书生型”的经济方面专家成为朋友,不定期地从他们那儿汲取“思想氧气”。

12、体验一次精疲力竭的感觉–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生理和意志潜能到底有多大。

13、到了每年的岁末,至少有一天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省,闭门总结1年来的得失。

14、创造一种自己的“管理词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论去创造一个独特的经济世界。

15、会一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另一个自我。

16、领养若干孤儿、捐建一座希望小学、赞助一项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让自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不至于泯灭。

17、保持每年出国一次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

18、尝试一次孤立无援的失败经历,在挫折之中感受不幸者的体验,培养警觉意识。

19、参加一次任何形式的竞选活动,并为此积极而认真地策划–这会培养起足够的社区和社会意识。

20、去一次西藏,看一回天葬,在生死一线之间感悟出命运的莫测和高贵。

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谨慎发展布局。

本书不是一本阐述为什么要雕造和重建,刚好相反,它是描述“如果不这样做将会发生什么灾难”,本书描述的十家企业是过去新兴企业中最著名的悲剧。他们有各自的原因,但几乎共同的是:他们都是一个道德秩序混乱年代的受害者,也曾是这些混乱制度的制造者之一。

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岁月,一代中国人在逼近现代工业文明时的种种追求和狂想,甚至他们的浮躁及幼稚,都是不应该受到嘲笑和轻视的。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改革的全部曲折和悲壮。人谁无过?静下来,给悲剧一点掌声!

斯蒂芬·茨威格曾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在这个意义上,那些成功或失败的中国企业家都是幸运的,因为在应当由他们承担责任的这个年代,他们发动了一场最具激荡力的企业革命,他们的使命与他们的命运,决定了一个民族的进步,他们的悲剧也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史的一部分。他们全都几乎身无分文,可他们全都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他们全都具备成为英雄的秉质,可是最终他们全都有着一段烟花般瞬间璀璨又归于寂寞的命运。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改革的全部曲折和悲壮。

我不知道过了许多年后,人们还会以怎样的心情怀念起史玉柱、姜伟、吴炳新等等曾经狂想过和拼搏过的前辈们。

第三篇:大败局2读后感

角度1从中国企业的诚信来看

今天看到抽屉里的南孚电池,不禁想起当年聚能环的广告。聚能环不过是个普通橡胶密封圈而已。如果把南孚电池的塑料皮撕掉,可以发现除了底部的那一小块是负极,整个电池其它露出来的部分都是正极,而所谓的聚能环的作用就是把正负极隔开一些防止短路。但是不得不说,当年的这个广告确实很有影响力,也忽悠了很多人。 说到南孚就又想起来03年左右时候,南孚电池被竞争对手吉列公司收购的事情。

再后来,吉列被宝洁收购了。于是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用的电池和洗发水,是一家公司的。

很多人为南孚从民族品牌一夜间变成外资品牌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一开始知道南孚其实不是民族品牌的时候,确实也是一样的感情,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对这些东西都不怎么在乎了。民族品牌和合资品牌亦或是外资品牌,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年国外的thinkpad到了国内,就没有了全球联保,被联想收购以后,美国的thinkpad在中国大陆依然得不到保修;外资厂商的汽车在国外召回在大陆没有,国内的汽车厂商不也是一个鸟样;有人说苹果的东西价高坑钱,君不见国内的平板厂家哪家不在坑钱?最让人觉得无耻的是汉王,苹果一代ipad降到2888以后汉王的副总说苹果的

做法“断了国内厂商的后路”。还有什么饥饿营销,一天到晚各种吹风,产品从来不见上市,人家苹果好的没学到,尽学些什么东西!

所以,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我几乎从不在意我用的产品是出自哪里的公司。甚至有时候我会想(尽管很荒谬),如果国产的东西没人买,是不是就会少几个富二代,从而减少被汽车撞到的概率呢?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也许正是应了这句话。

角度2中国的政商关系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中国的政商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世界这么多国家之中,我想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的政商(我只是指的是民营企业)关系那么复杂、那么奇妙!

中国政商的关系处于这样的经济背景:中国的经济体制现在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现行的经济体制之中还夹杂着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中央现在不提倡用行政的手段来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却在大量运用行政来干预市场。同时由于中国的法制与经济体制相当不完善,有时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就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市场。这就使得政府可以左右企业的生死,控制着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分配。也是由于法律与经济体制上都存在大量不完善,一些民营企业有时就需要穿行在一些“灰色”的地带,当国营企业在其中时就十分安全,但是民营企业在里面却十分危险,民营企业要想减少其中的风险,

就必须要找政府来做自己的保护伞,利用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科龙创始人潘宁曾经常被问道香港(当时为了科龙在香港上市,他经常往返香港与内地之间)与内地经营环境的差别时,他回答“在香港不需要结识官员,百分之百的时间可以用于市场和业务;回来呢你非应酬不可!”这侧面反映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必要性。再加上在市场上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天生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民营企业对政府进行依附的关系,政府对企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企业与政府搞好关系是对企业来说是有大量益处的,但是如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过于亲密的说对企业来说可未必是一件好事。政府对民营企业进行大量关照,也是有它自己的目的的,大多数不是由于收受了大量的贿赂,就想让企业帮自己来提升政绩。在前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过于密切,陷的太深,甚至都不能自拨了,是很危险的。由于行贿而企业倒闭或者自己深陷囹圄的例子不胜枚举。后一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企业与政府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和利益冲突,企业只会受到大量的礼遇,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是政府为了培养企业下了大力气,企业却想把主要转移生产中心时或者出现其它的较大矛盾时,我想政府一定不会善待这个企业。如果对政府太过依附或者与政府关联过大,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还是需要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与政府搞好关系是为了获得政府手中就拥大量的经济资源,比如土地的审批权,贷款的发放等。他们大多数并不

想成为政府的附属,只是由于他们相对国有企业的劣势地位,只能利用政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要求企业想尽办法与政府搞好关系,甚至对一些政府官员进行行贿。以致于现在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对政府官员“送礼”、“搞关系”,这已经是民营企业之中的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这样不是一个什么好的现象,但是可以看出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学会利用政府的帮助,而政府也要利用企业来提升自己的政绩。这种相互利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十分微妙,如果处理的好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企业生存条件,有时候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政治手法对一些真正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企业不能不利用政府来帮助自己,也不能过多让政府来帮扶企业。它们之间既要相互合作,互利互惠,又要为各自的得利益互相博弈。也许在将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会变的越来越简单,企业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处理企业的事物上。

角度3企业管理方式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具有不可节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从他们的故事里

我们莫不一次又一次的叹息,他们都曾豪言壮语,如日中天,光芒万丈,让人不可直视!运用他们自身的优势,资金运作手段,把自己的事业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扩张.但我们分析其中的案例,里面不缺乏专注自己事业的人.也不缺少资本市场运作的高手,更不缺乏有政治身份搞国企的企业家.但却很少人能把几样因素都完美结合,充分考虑.在如今的中国,已形成了国资、民营与外资三方博弈之局面,民营企业在三方博弈中却处于劣势.书中提及的民营企业其实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他们的失败分析起来却归因于基本因素:如企业扩张得太快,只专注于重组、融资、整合等操作手段,却没实业根基;或缺少与政府有效的沟通,形成了一幅不可逾越的鸿沟,当问题发生想脱离国企包袱就受到政府的致命干涉与打击;或者企业一开始就是违法经营,却能违法扩张,而且牵涉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最后形成了一大群企业集体违法,问题一发生就产生难以估计的损害。所以,他们看似偶然的失败经历其实正是"中国式失败"基因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个还没有老去的时代,我们的中国企业家正在经历一场从智慧到命运的"牢狱历练".从他们的失败中,我们不仅看清了过去,更看到了未来.衷心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四篇:《大败局》读后感范文10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败局》读后感范文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1

周日到今天为止,连续四天利用空闲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大败局》,《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读上一本《激荡三十年》书,也是他写的,这本书又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浙大读研的好友刘志通,说吴晓波给他们上课,是本书的作者,感觉何时有幸也能现场听一听本书作者的授课,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感觉又是不知道如何写,有一些压力,虽然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精彩的亮点,但我觉得每次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养成自己思考的行为习惯,也许后面很多情况下,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阅读,这样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缺少读书的思维,缺少思考问题的行为,也担心到时候自己不会写东西,现在经常也面对很多话题,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讨论说起。所以只想让语言这种文字一直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希望身边更多的朋友们,不论多忙碌的时候,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写一点读书与生活的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随,这样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虽然很多的`时候我们评论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年轻,还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要说的,因为如果你没有说,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责会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没有说,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说。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管每次写的好与不好,尽成一家之言,难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没看过这本书的可以看看,看过的大家一起说观点。简单有时候想,做企业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别呢?其实很多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怎样的一场变革呢?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我想用一个狂风骤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之后,中国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进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风口浪尖领导这场该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说我们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他们这一群人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呢?)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应该给失败者掌声也是因为太需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如果太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它的某些缺点,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业里忽略了某些却能造成永久的遗憾。那是一个疯狂追求财富的年代,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刚刚兴起的广告行业成了造就他们神话的利器,我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广告似乎对于刚刚从灾难中出来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魔力,人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那时的广告甚至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广告更加的疯狂,夸大,处处体现了一种浮躁,一种自欺欺人的欺骗。凭借这样的利器虽然能获得成功,却并不能让成功留住,正所谓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我想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注定是很难知难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他们的激情,热情,疯狂,那种为挽救中国民族企业的豪情,让他们不得不忽略某些东西,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有时候做企业和做人的分别。这里面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浮躁,容易疯狂,容易受成功的影响,也许失败了对我们是好的,而成功却给了我们更深层的危害,一些小的,暂时的成功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我们就是那华山之巅的英雄,正在比武论剑,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思量就轰然崩到了。我们做人是不是该思考一些让自己更加沉静的东西呢?但同时我还是非常钦佩他们的那股豪情壮志,激情满怀的,我想在我们沉稳理性的背后更应该有激情的理性,我们是自豪的一代,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但同时我们也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情。《大败局》读后感1000字2

今天我读完了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这本书写了10失败的案例,多数都是在保健品行业的。

这里面有个例子对我印象很深刻,白酒行业的,因为是用了四川的代工,还有就是勾兑酒(其实这是正常的,业界对于低端的酒是通过这种方法酿制的)。出现了这种错误,公司的老板,没用好好的处理。被竞争对手利用。我的想法就是,出现错误,根本不用害怕,有些错误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怎去处理这个错误,如何去应对他。吴晓波老师给了一些建议,包括宣传,公关,解释。而不是等待自己完全被打败!!反观自己的为人处世,我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已经让SH老板觉得我在与客户工厂沟通上面有问题;有时候老板不愿意给我一些帮助(他只是简单的给我一些解释,不会与我去探讨问题);我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或是电话会议上面,表现不是很完美。这些错误你都不要害怕,已经犯了的错误,让别人低估了你的能力!这个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做的就是如何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做一些漂亮的case。比如:让客户和工厂的同事认可我!自己内心去尊重他们!比较简单的问题就不用去问老板,你问就问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在电话会议或是公开场合,你要自信;我觉得;逻辑不可怕;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可以。有些问题我不能找到完美无缺的解释,甚至有很多疑点值得推敲,不过观众不会考虑和细究太多(有些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你嫩自圆其说,就能解释这种问题,别人就会认可你!

还有飞龙公司的案例。这个姜伟很会做总结,很会认清自己的错误!然而!成长过程中公司还是个人,都会出现错误。他在发现自己公司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财务上面的挪用!自己公司整体的运营问题。公司大了后管理上面的不到位。于是就停顿整理,(时机不对,但是发展趋势在旺,保健品的黄金时机,好比过年了,是礼品礼盒的销售旺季,你一个生产礼盒食品的公司需要在这个时候停业整顿),导致自己错过了黄金时机!机遇问题。还有,公布了自己什么的20大错误,妄自菲薄!还公布与众,这点让外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实力的公司!领导的话语权丧失。没有地位。反观个人,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很多时候,在无同事交流或是与老板。总是不敢去表现自己,内心不够自信。想想你也是在前一家公司的2000多人的舞台上面演员小品的啊!对于自己不够自信。做事有时候爱找老板double check,很简单的问题也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老板不会与我探讨什么行业的或是技术的问题)!(我尊重你,但是我觉得我比你优秀。我在30岁就SH买房有娃了,知识能力一定会赶上你的,就是要用这种不服输的霸气)

原始的积累都是带血的。哇哈哈,三煮口服液,风龙集团。开始都是会通过什么广告营销,盲目扩张,欺骗等行为。资本开始的积累都是这样的。不会太干净,包括什么房地产行业。宣传的造假;恶性的竞争。但是当自己的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建立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道德观念的树立。这样企业才会做大做强,企业大了不好管理,如果,大家还是对这个企业不认可,那么出现困难大家都不会与企业共患难。反观自己。自己事业起步,不要有太多的顾忌,这个过程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或是有些事做的事擦边球。比如:有些case客户我会推卸,(哥要时间提高);比如同事间的竞争。比如,不是很积极配合team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做了老板,需要管理团队。这个时候你就要提升管理能力,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怎么在组织中配合别人。

第五篇:大败局总结

大败局

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也是一个躁动的年代——中国企业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他们的历程,给我们后来的企业和企业家以警示。

(一)瀛海威

总裁分析:

张树新:善于做形象宣传。是中国第一个申请做互联网的人,她启蒙了中国公民的网络意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跑者。随着企业的发展,张树新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瀛海威,她在市场发展的管理策略方面的欠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最终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失败原因:

外部因素:瀛海威的出现是生不逢时。瀛海威是在整个行业的资源、环境都不成熟的条件下做起来的。当时由于中国社会环境和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使张树新和瀛海威的发展面临障碍。对于Internet来说,当时这一环境极不成熟,一方面是人们都在谈论的带宽、电信基础设施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政策壁垒,包括Internet的核心该如何定义;电子商务对于中国所有的商务法规会构成怎样的冲击等等。所以瀛海威的发展没有产业环境的支撑。

内部因素——

瀛海威自身的管理也没有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只炒作新闻热点,过于强大的宣传攻势,使瀛海威树立了一个企业形象,而缺少实际内容;无论是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内容服务商,瀛海威都只是给别人作嫁衣裳。无数的喧嚣之后,并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

只注重技术创新,但是不考虑市场需求。如“网上延安”耗资巨大,但是点击率很低;“网上交费系统”过于超前,不符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使用一套与互联网TCP/IP不同的通信规程,以一家之力与整个世界网络标准抗争;

由于瀛海威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实验品,因此,张树新在瀛海威的结局是一种必然。

(二)秦池

总裁分析:

姬长孔:军人出身,为多家企业扭亏为盈。对不公平的事情有抱怨的心理,但服从观念太强。

成功原因:

选择了“三北市场”开始。这里适合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沈阳市场的攻克。采用了大胆促销方式,如投放密集的广告,免费品尝白酒,与技术监督部门搞好关系,出具相关鉴定等等。从外部环境来说,市场经济刚浮出水面,政府的定位较模糊,游戏规则混乱。

失败原因:

也恰恰是“标王”的夺目光环为其悲惨的结局埋下隐患。秦池在成为标王后,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快速扩张所引起的生产供应不足问题;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秦池在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时,企业的发展步伐还停留在单纯的卖产品上,而没有进行品牌文化建设,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自然被淘汰出局。

发展太快,对代理商失去了控制能力,导致了代理商私自提价,将低档酒以高价卖出,造成质价背离。

秦池只重视知名度不重视美誉度造成企业的迅速倒下。

在一次夺标王后,秦池应当一战而退,从舆论的聚焦中淡出,把更多的经理投入到营销网络的编织和产品的开发推广中,惟有这样才能将已有的广告效益真正的沉淀为经济效益。但是,还一味的加强宣传攻势,企图依靠广告效益来推动产品的经销,那么势必没落。二度中标后消费者认为3.2亿元的广告额将转嫁到他们身上,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

勾兑事件发生后缺乏公关意识,没有进行公关或者说公关不到位,致使事件扩大化,说明企业本身的管理机制没有健全。

(三)爱多

总裁分析:

胡志标:读的书不多,对家电有天然的爱好。决策的随意性、冲动性。赌徒心态。爱多的发展轨迹就鲜明地演绎了胡志标的这种个人气质。

成功原因:

在欧美要淘汰的技术与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发展。盗版市场的迅速发展,让VCD有了市场。

成功了运用了悬念广告(中国第一条悬念广告),用广告造势,聚气,以利润诱人,得以在短时间内一举轰开全国市场。

现货现款的融资方式,得到了巨额的流动资金。

VCD刚开始利润空间大。

失败原因:

在1997年前后,VCD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国内的产量超过了VCD市场的容量,同时还有越来截止多的厂家加入本来已经没有可扩充的市场空间的VCD行业。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巨额保证金在企业创业之初缺乏资金且得不到贷款和投资的时候,这种经营方式不愧为一种好办法,但这种方式是建立在产品持续畅销、企业信用和声誉良好的基础之上的。况且,这样的融资方式虽然十分有效,但也是十分惊险的,其“后遗症”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供应商、经销商与企业的关系本来就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时间一长,市场稍有动荡,就可能造成彼此关系的恶化。后来,爱多公司由于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拖欠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大量货款,丧失了原有的信用和声誉,以致供应商和经销商反戈一击,使该公司因一下子被架空了。

阳光B计划投资巨大,涉及多个领域,又没有寻求合作伙伴,分散经营风险的配套性的方案,轰动一时,无疾而终。缺乏可操作性和财力的支持。

与新科大打价格战,在半年内投入1.5亿,其结果是元气大伤。新科却因为实力雄厚,没有受到致命伤害。同时,别的厂家也大打价格战,蚕食了爱多的市场。

组装产品,自己没有核心技术

轻视可老牌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自己与政府关系不和。

财务的混乱,巨额资金的不明流失,没有形成新的融资渠道,过于追求“零库存,零负债”,成本控制观念差。

产权问题,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

(四)玫瑰园

总裁分析:

几度易主,从来没有一个楼盘像玫瑰园一样,写照了近十年来房地产业的变迁

失败原因:

房地产泡沫顶峰的玫瑰园项目因资金和手续问题,工程一停再停

在其经营过程中,股份多次转让

股东的频繁更替以及管理、资金等诸多问题,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债务众多,长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战略决策失误,玫瑰园占地50万平方米,当量之大超出了市场容量。目标先费人群锁定错误。

(五)飞龙

总裁分析:

姜伟:过于浪漫,过于情绪化,不反思

成功原因:

广告密集,造成声势巨大,迅速占领市场。

失败原因:

在颠峰时期不盖厂房,不置资产,坚持广告-效益-广告的营销循环战略。

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全靠高频率的硬性广告来加以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消费人群,忠诚度很底。

掠夺性的市场营销模式,缺乏道德认同和市场秩序。自己搅乱了市场,广告中有不实之词,夸大之举。

没有在香港上市,失去融资机会。

提出休整,将内部危机彻底公开化,市场一泻千里,再出来扭转市场时,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整风运动,选择了错误的时间

“我的错误”,丧失了最后的一点市场空间

抢注的不道德性,不规范性。

(六)巨人

总裁分析:

史玉柱的豪赌天性,有较高的学历,缺乏沟通的个性

失败原因:

投资重大失误,把预期的利润当成了实际的收益,并以此为收益,来设定自己的规划。以巨人在保健品和电脑软件方面的产业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住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

国外各大著名电脑公司的大举入境,民主电脑业太幼弱,基本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注定了民族电脑行业的命运和巨人必定失败的格局

高举民族工业大旗,作茧自缚,产品和产业的单一。

在向保健品的战略转移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涉足房地产、保健品、药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除了其本身的基础未够稳固,加上房地产投资失利之外,其电脑软件的本业也陷入低潮。

在总攻令后,集团迅速的扩张,,整体协调作战能力低下,本身并无消费品营销的经验,营销员缺乏经验和认同感。

巨人保健品缺乏真正的科学依据和切实的服用效果,广告只是一个想象力和文字功底的东西

巨人的盲目的广告轰炸和无序的营销推广,诋毁竞争对手,造成恶劣的影响,带来市场的滑坡。

把保健公司的巨额流动资金填补到巨人大厦中,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各个战场的顾此失彼。

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债务结构不合理。

以零负债为荣,希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是不现实的。

缺乏危机处理能力,与媒体关系恶化。

(七)三株

总裁分析:

吴邴新:坚忍不拔的个性,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成功原因:

靠代理别家的保健品发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行销模式。采用人海战术和地毯式广告的轰炸。不吝啬广告的投放,第一家做企业形象的广告,采用新闻的的版式,乐衷赞助各种学术、科技研讨活动。良好的舆论暴光度,企业形象的包装和提升,具有良好的品牌印象。不纠缠于中心城市,进攻农村市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失败原因:

企业出现“三株人命官司”之类的突发、危急和棘手事件,往往在所难免。但是,三株对危机管理没有能够引起应有的重视,缺乏危机处理经验。

在三株获得自己空前绝后之80亿元销售额的1996前后,中国当时保健品市场的货币容量仅有240亿左右,也就是说三株的当初一年的销售额就占到了市场容量的1/3。这超过国际垄断线25%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市场晋升空间相当的有限。

以超常的大网络及人海战术来维持与拓展这样有限的市场,在投入产出比上显然是不合宜的。

三株企业中后期出现了几达极至的人浮于事,市场链反应迟钝,及其严重的官僚与腐败作风,并最终促使三株帝国的倒塌成为了极至使用人海战术的代价。

与政府的隐晦关系,在危机爆发后,“利益共同体”为历年构筑起来的企业政府的生物链是十分脆弱的,政府必然会退出合作。

广告依赖性强。

“虚假广告”

员工缺乏由衷的文化认同和道德归属,至于晚期市场危机后,大规模的人员逃亡。

(八)太阳神

总裁分析:

怀汉新:最难说服的人

成功原因:

中国第一个系统引进品牌形象识别系统,使太阳神脱颖而出。国内的宏观总需求膨胀,产品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状态,空白的市场很容易长驱直入,占领它并且取得高额利润的。广告的拍摄,第一次把理想主义光芒运用到平庸的广告中。

失败原因:

太阳神的迅速崛起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金,使该集团一年内向石油、房地产、电脑、酒店业等20多个项目,投资3.4亿元,结果无一获利,20多个项目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公司元气大伤。

太阳神集团在新产品的开发问题上是不成功。在后来没有推出过一个成功的产品。太阳神的产品是以取脂定价法(指产品一投入市场以高于预期的价格销售,迅速赚取利润收回投资的方法)进入保健品市场的,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众多厂商纷纷进入保健品市场,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发展相当迅速,且鱼目混珠,消费者难辨真假。太阳神集团要想生存下去,取得发展,获得利润,必须细分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太阳神单一的品种、不明确的消费群体,使太阳神的产品销量骤降。太阳神的新产品开发又跟不上,市场最终被人蚕食。

太阳神作为内地第一家民营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但是由于操作失误,太阳神上市不仅没有成为公司一大资源,反而成为一大包袱。

当太阳神将太多的精力分散在诸多陌生的领域时,忽视了保健品行业的深度发展,错过了在主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机会,从而给了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九)南德

总裁分析:

充满野心的政治投机分子,有强烈的政治情结,孤芳自赏。牟其中创办了一度中国最著名、发展最快的私营企业。

成功原因:

以罐头飞机完成了原始积累,迅速闻名天下。利用大量的文人文章,为自己做广告。 失败原因:

利用过去我国各金融单位彼此间尚未“联网”、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较难准确掌握

(有时候,银行并非不能掌握,可因为放贷人也可从“漏洞”中获取好处,因此睁眼闭眼, 故意违规放贷),以贷款人的一处资产,重复在多家金融单位“抵押贷款”,套取超量资 金,然后把巨额资金迅速投入预期回报率高的项目甚至直接拿去放高利贷。牟其中的那些 “项目”,不外乎是他套取资金和贷款的道具。而他的生意乱七八糟的,没有赚到钱的,很多时候,只是借钱还钱。

牟其中有“空手套白狼”的胆量,却无经营管理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能力,他套来的资金投入的项目连连失败,巨额债务无法偿还,终于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总归不能长久。最终,三亿人民币血本无归。

(十)亚细亚

总裁分析:

王遂舟:心比天高,喜欢热闹的场面,重名声

成功原因:

以现代化的商业理念为河南大型零售商场的运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亚细亚取得过几个"全国第一":全国商场中第一个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第一个“商场CI形象策划”,明确提出“目标市场”,第一个提出尝试“开架售货”。亚细亚以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现象"亚细亚现象"。

失败原因:

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亚细亚的经营管理却显然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对市场认识不足,对形势认识不足。在前进的过程中,不但遇到了国内商业同行的压力,而且国外零售业的大举进入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被认为是较为先进经营模式一下子就被冲得体无完肤。

郑亚集团运作中几乎不存在控制活动,或者即使存在所谓的政策和程序,也是名存实亡,未实际发生作用。

王对热闹场面宣传轰动乐此不疲,但是对利润看的很淡,有违经营之道。对供应商的刻薄,长期拖欠供货方的货款,做为自己的流动资金,埋下隐患。

重名声轻实效,轻易进入陌生行业。对连锁经营概念一知半解,没有可行性论证,缺少协调和控制,无度扩张。

经历数年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平台,产业经济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供求关系由短缺到过剩。

从上面的十个案例,可以折射出近20年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尽管,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特殊性,民营企业在这段时期处于迅速膨胀和躁动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刚浮出水面,市场空白多,迅

速成长的国内市场有太多的暴利行业,而市场的不规范,游戏没有规则,经济生态圈道德意识混乱和浅薄,最终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混乱,也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衰败,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也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观念正逐渐理性化,市场竞争正规范化。这段历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我们看到,中国的销售时代已经结束。在销售时代,产品是不丰富的,媒体资源相对比较单一,消费者从众性的消费习惯比较严重,所以单一的大批量的媒体推广一般能起到较好的销售促进效果,因而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诞生的品牌往往都比较平面、单薄,与人群的关系仅仅处在知名度的层面。中国正在迎来自己的营销时代,这个时代的具体表现是,产品极大的丰富,媒体资源过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消费开始有了个性化的追求。在这样的时代,品牌与人群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单一的广告已经不能解决销售的问题了。

从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些共同的元素:

首先是他们都处于上述的特殊经济环境中,也就得到了异常的发展,也异常的败落。 爱多、三株、秦池、巨人等这些知名度品牌系的出现不是源于品牌个体的内因,而是中国客观市场环境的折射,在销售的时代,假如没有爱多们,其他类似的品牌也会出现,他们属于特殊时代特殊的品牌道路探索者。

他们的发展衰败与媒体有很大关联。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广告等于市场,广告等于利润广告与市场销售业绩几成正比关系,药品、酒类尤甚。广告能换取巨额利润,单纯地依赖广告就能轰出一个大市场,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它构成了一道中国独特的市场风景线。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折射出媒体80、90年代,媒体的混乱。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的性格就是企业家的性格。这些企业因为企业家的某些个人性格发展壮大,也由于他们的性格特点企业走向了没落。

他们都走了多元化的道路,有的甚至因为多元化道路而衰败。反映了企业家的躁动,也反映了当时市场空白多,所以初期把钱投哪都能赚钱。但是,市场一定是专业化的竞争,而,多数企业连自己的领域都没有站稳脚,就贸然去发展其他陌生领域,这也决定了他们必然会惨遭淘汰

在迅速的扩张中,管理跟不上。

企业家不按牌理出牌,信誉危机。

危机管理意识的薄弱甚至没有,导致了成功时得意忘形、危机发生时手足无措。“三株官司”、“伟哥风波”、“巨人危机”等,都在反复提醒国内品牌----正视危机管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提高危机管理水平。

上一篇:村镇银行风险范文下一篇:对标管理指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