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远去又见归来

2022-07-23

第一篇:学子远去又见归来

又见高考——至高三的学子

明天你们将走到了传说中的人生的转折点了,我相信,现在的你们已经做好准备,蓄势待发,以自信将高考踏在脚下,你们也和我们以前一样久经沙场,大大小小的考试都已经过了,高考只不过又是一场战争也已,你需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今夜又注定是一个不眠夜,不知为何,一个已经经过两次高考的人,却还会紧张。可能是因为两次都倒在了高考战场上的我,心有不甘。不过现在我可能或多或少都成了我老师的手中的反面例子了,现在觉得以前最对不起的唯有自己了。话说高考,就是比平时考试严格一点,正式一点而已,无所畏惧,必然成功。所以为了不让你们自己后悔,不让家人失望,请你们一定戒骄戒躁、沉静应考,不要为一堂考试考差了,而丧失信心,我相信这行老师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所以请你们务必记牢。

也许,考完之后你会怎样潇洒一下;也许,你还在思考怎样高考过后会以怎样的方式、方法结束那份美好的感情;也许,又或者又该不该给那个暗恋已久却不敢开口的的人表白;也许,你还在憧憬大学的美好生活;也许在这时刻,你正躺在床上思考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你:你需要放空自己好好睡觉,不想任何事,也许睡不着,那就闭着眼也好!必须做好一切准备,迎接高考。今天我演讲还有一句话没说完时间久到了,现在送给你们吧!敢于挑战,乃真青春!

高考之后,大学成了你们梦想的地方。以前总有那么一群人,带着希望来到大学——梦想中的象牙塔。大学,是一个包容的地方,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在这里你没有了高中的约束,没有大人的管教,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或许你们天真的任务,高中这么幸苦的过了,大学就应该理所当然的玩,放纵自己。当然你们就错了,大学你们更应该保持高中的那种学习状态。大学,你自己安排的时间太多,外面诱惑又大,课程有多,所以自学能力就太重要了,望你们坚持自己的理想,继续坚持,光明离你不远!

也许你们看不到,或许你们听不到。但你们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考试,还有千千万万人为你们加油打气!作为一个曾经还算是认真的学长,真心祝福你们考的好成绩,不要在高考上跌倒,老师“津津乐道”的反面教材已经够多了,不需要你们在增添了!

从前有很多人在困难的火焰中重生,最终能过决胜千里。凤凰涅槃!你们就是那凤凰!相信你们,相信自己,那成功的钥匙你们已经握在手中了!唯有通过这种方式给你们加油了!!

第二篇:重踏新生训练营,又见学子军人梦

2011年9月26日,当再次踏进昌平盛华军训基地,内心忽然欣起了一股热浪。看到这些身着迷彩刻苦训练的新生时我不由得想到了去年的情景。去年的今日我还在这里穿着迷人的橄榄绿,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唱着欢快的军歌„„时隔一年却恍如昨日。

训练场上6000多名新生盘着腿整整齐齐的坐在地上,指挥台上正进行着“我的军人梦”主题板报、演讲和情景演练展示。朴实质地的板报,激情奋亢的演讲,幽默诙谐的情景演练,这不就是他们军训生活的真实写照么。看着台上的同学用不同的形式述说着他们的军人梦,除了热烈的掌声外,还有什么能更好表达他们心中的认同感呢?

那晒黑了的面庞,笑容却更加灿烂,因为你们变得更加坚强。那磨破了的脚掌,站立得却更加稳健,因为你们变得更加强壮。师范学院新生施涵予,从小体质差,导致他与军事院校无缘。他激动的说道:“军训给了我一个机会来追逐我的军人梦,我会用军人的从容刚毅来诠释我的梦想,用军训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逃兵。”

“我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军队中严格有律的生活,我体会到了向往中军队的艰苦的磨练,军训还没结束,但我已经开始怀念了。”生化学院的王翔自豪的告诉我们。

自动化学院的陈伟参加军训不久,就参加到基地宣传队的工作中,写稿、拍照、绘制宣传板,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熬夜奋战,但军训课程却丝毫不敢懈怠。她说军训虽苦,但能够为同学们服务,再累她们也会坚持的。

信息学院的张江琴,从3000多公里外的云南大理来到北京联合大学,从未离家这么远也从未离家这么久过。而她却说:“因为有学校老师们的亲切看望,有驻训老师们陪着我们一起,军训我们不苦,不累,不想家。我们要用事实证明我们挺住了。我们不是军人但胜似军人!”

军营是人格意志的磨刀石,是思想升华的催化剂,是精神状态的清洁液。在军营中,个人已不成个人,他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为集体的荣誉,他必须全力以赴。这样的集体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怀着对橄榄绿的激情,凝聚成一股战斗力。当嘹亮的军号响起,当雄浑的命令下达,当整齐的步伐,踏起一群胸怀军人梦想的同学又开始了追梦的训练。

文/学生记者 孙入兵

第三篇:《中国知青史》读后感:远去的知青 远去的岁月

南京东车辆段 周亚平

知青,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对这个名字有着难忘的情感,对那个时代有着苦涩的回忆。之所以重提这个名字,就是我看到了《中国知青史》这本书,它把我重新带回到那个不愿提起又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那场曾经猛烈震撼过中国的几乎每一个家庭,曾波及几乎所有的偏僻穷困的山乡,并瞬间改变一代青年的命运,给其身体和灵魂带来飓风般变化的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作为当年千万知青大军的一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都毫无例外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充满着青春的热血,饱含着高昂的激情,要以稚嫩之躯改变一穷二白的中国,拯救三分之二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世界劳动人民。伟人的号召形成了时代的潮流,置身其中,概莫能外。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不由己地离开父母,来到了陌生的土地,不知是谋生还是献身的与地球较上了劲,且一干就是好几年。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那片土地上,超负荷的劳动使肢体变得强壮,风吹日晒使皮肤变黑,生活的磨难使思想变得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命运的坎坷使他们的意志在遭遇的各种困难面前逐步坚强起来。

《中国知青史》为曾经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而依然健在的人们找回充满酸甜苦辣滋味的人生回忆,也为附庸今天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词语而衍生的“知青二代”们寻找他们父辈走过的“蹉跎岁月”,厘清那段“孽债”的来龙去脉提供有力的资料和证据,更为那场长达二十多年,涉及两千多万人的共和国最重要事件之一的历史作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因为岁月虽已远去,经验和教训仍值得记取。

这本书告诉我们: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和知青群体的形成都随着国家的教育和经济形势一样大起大落。每一次大起大落之后就会有一次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以至于形成规律。政治上的动荡,经济决策上的失误,每每都要以大量青年的不能升学和送往农村为代价,一代青年就是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承担着历史的责任,将生命最美好的时光无代价无索取地奉献给这片生存养育自己和父母家庭的热土,付出身体乃至精神的巨大牺牲。在当时的国家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出现这一特殊群体也是历史的必然,知青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在特定政治气候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存在和壮大并最终消亡的群体。载入史册的名字会渐将暗淡以至于被人们忘却,连同那段历史中的血与火,情与泪,愁与怨,功与过。五十年过去,当年的毛头小伙青春少女都已步入花甲之年。青春无悔,是当年激情的呼喊。今天所有经历那个年代的知青们仍然会为那曾有过的火焰般的热情,坚定不移地选择和义无反顾地出发,抒发着人生无悔的自信和骄傲。

人生多艰,岁月如歌。如歌的岁月,一代知青谱写出坚定的信仰之歌:在那物质极端缺乏的年代,信仰却是极端的坚定。领袖的一句话,就成了千百万年轻人追随和践行的目标。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领袖的号召和把这个世界变得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我们矢志不渝。

如歌的岁月,一代知青谱写出顽强的奋斗之歌:战天斗地,栉风沐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土地,红土地,到处都有抛洒的汗水;大草原,戈壁滩,到处留下奋斗的足迹,我们别无选择。

如歌的岁月,一代知青谱写出艰难的苦涩之歌:原本该在父母身边绕膝承欢的未成年人,远离家庭,远离故乡,来到荒漠的土地。面对贫穷的村庄,木讷的农民,生活的艰难,有过彷徨,有过悲伤,柔弱的肩膀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重荷,我们坚强不屈。

行文至此,本该打住,新的感受油然而生:战争年代,从雪山草地走出了开国领袖;和平时期,从知青群体中产生了今天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或许这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所有发起者,参与者,经历者都未曾想到的结果。再写《中国知青史》一定要续写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知青没有远去,只是老去,不该被忘却,应该善待!

第四篇:远去的故事

远去的故事,不能远去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起,6个星期,30余万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焚毁。这是74年前发生在中国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耻辱。74年后,当我们随着张艺谋导演的镜头回到那段过去的岁月,同样的历史,换一种角度,也会有不同的领悟。

《金陵十三钗》改编自著名的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述1937年的南京,日军进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座天主教堂里一个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十四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非常惨烈的战争场面,顽强的中国军人,用最原始的手段对抗着日军的装甲部队。战争场面之宏大,确实如宣传中所说,有好莱坞战争大片的成分,让人不禁对在那个全线溃退阶段还能血战到底的中国军人表示由衷的钦佩。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之后,开始进入影片的主要故事发生地,一座天主教堂,一个美国人,带着一群逃难的教会学生躲了进来,紧接着是十四个秦淮河的风尘女子也进入了教堂,就这样,故事围绕着如何能活下去这一个目的展开。学生们对妓女的厌恶,妓女对学生们的调戏,米勒对玉墨的喜爱和豆蔻对浦生的动情,伴随着日军的进入,女学生的坠楼惨死,豆蔻为了让浦生临终前能听一曲《秦淮景》而惨遭蹂躏致死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将两个本来对立的阵营融合在了一起,到影片的最后,为了保护十二个纯洁的女学生,原本一群被认为是最低贱的女人,却做出了很多高尚的人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就像春花说的,要改变世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死相,慷慨赴死,米勒在影片的最后,带着一车的学生,在夕阳中消失。

整个影片可谓高潮迭起,开场的战争场面首先给人以震撼,将战争的残酷和以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为首的军人的拼死抵抗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日军攻入教堂的时候,面对几近疯狂的日军,米勒作为一个小人物,他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不想卷入战争,对他来说,本来是一笔生意,完成后就拿钱走人,可是当那些女孩就要惨遭毒手的时候,心中的正义感和激情被点燃,那一刻,他不再是一名为死人化妆的化妆师;当他将红十字的标志在空中展开,对着日军怒吼,训斥他们的暴行,那一刻,他就是神,虽然随后就被日军戏剧性的打昏,可这并不能影响他内心有成为神的潜质。为了营救女学生,李教官将日军从教堂中引出,最后和日军同归于尽。这些场面在电影的前半段给人以深深的刺激,让人心潮澎湃。随着故事的发展,豆蔻为了给浦生弹一曲《秦淮景》跑回烟花巷拿琴弦而被日军发现,惨遭蹂躏致死,让人为这痴情女子的真情而感动,也让人感慨,谁说妓女无情,在这乱世中还能有如此真情,怎能不让人落泪。影片的尾声是以玉墨为首的秦淮姐妹,为了保住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而挺身赴死将影片再次引入了高潮,她们也曾有美好的童年,她们也向往美好的未来,可是命运却将她们带到了一个无法回头的现实,她们做的不光是拯救一批年轻的生命,她们更是拯救未来,一个她们寄托了很多希望和理想的未来,也许她们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可是在夕阳下,她们是最美的女人,就像影片的英文名字,“战争中的花朵”,她们确实是这场战争中最美的花朵。

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很多,褒贬不一,有人表示赞赏,说这是张艺谋导演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影片,也是近年国产战争片中的精品;也有人表示失望,一部准备了

4、5年,投资6亿的影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确实,如果和好莱坞的战争片来比,确实还有一些差距,从故事的编排角度来说,也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可是我想说,给中国导演一些支持吧,毕竟,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感人的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影片。首先,国产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讲述故事,这部影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她没有旧版《南京大屠杀》单纯的对凄惨场面的描写,也没有陆川导演《南京!南京!》中以日本人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让人看后一直觉得很压抑。张艺谋导演将整个故事放在一个战火中的教堂展开,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通过情节的细腻描写,让每个人都成为这场战争的一部分,让我们重温那个离我们不算太遥远的年代。其次,影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刻画的深度尤其精彩,这也符合张艺谋导演一贯的风格,米勒从一个懦弱的财迷兼酒鬼,到内心的中的良知不断被发掘,他曾经也是一个父亲;玉墨那光彩迷人的外表下却有着凄苦的身世,她也曾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学生;春花一个撒泼耍混的女人也能说出要改变世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思想这样大义凛然的话;小蚊子在上汽车前突然面对死亡表现出了恐惧等等这些,都使电影更能够引起观影者内心人性的共鸣。我觉得,有这些已经足够了,给中国电影一个成长的过程,抗日战争也打了八年啊!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这不会是最后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一部。我想说,我们虽生于这个和平年代,那段历史离我们也在慢慢远去,当我们习惯了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和嬉笑怒骂的肥皂剧的时候,需要一些沉痛的东西,或者说一针强心针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这个国家曾经被倭奴蹂躏。也许再过一些年,我们的儿孙们会对那段历史更加陌生,也许有一天,抗日战争对他们来说就是历史中的一段故事,日本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化妆品、电子产品和AV女优,他们不会知道那段历史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我希望会有一些能够吸引他们注意的媒体,通过一种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那段曾经的过去,那段能够点燃他们心中怒火的历史,让他们能够记住,作为炎黄子孙,应保卫这片养育自己的热土,时刻谨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2011年12月28日

第五篇:远去的故乡

随风起步,脚迹峰回路转

回到一行又一行的乡愁

花样年华的故乡弱不禁风

在青山之间沉沉入睡

病态的丰满,挡不住热情的问候

归去的路要扒开茅草寻找

宽广的田地不见稻麦飘香

灯火孱弱,炊烟寂寥

一些熟悉的名字成了隆起的土丘

几个垂暮的老人手心里冒着汗

也劈不

开眼前的寂寞惆怅

故乡正从我的记忆中飘逝

我再一次感到黑暗和悲伤

任泪水洗刷过往云烟

从低矮的天空下拉过来一片云

盖在自己薄薄的身上

那时,我将无路可去

只能在一张纸上刻下故乡的模样

上一篇:习作开开心心地玩下一篇:乡镇旅游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