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

2022-12-14

第一篇:互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培训老师讲师宏皓给内蒙古金融协会讲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宏皓:中国最顶级的讲互联网金融老师,央行指定互联网金融培训专家,中国五大银行指定讲互联网金融老师。

宏皓给内蒙古金融协会讲授《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2015年5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宏皓受邀内蒙古金融协会主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并发表主题为《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的演讲。深刻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大机遇,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创新工具实现各地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学家宏皓2015年经济、金融类核心课程:

1、《政府、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方法》

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金融创新》

3、《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转型升级》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5、《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6、《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十八届四中全会政策解读与企业应对》

9、《互联网投融资管理策略与金融领域创新》

10、《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1、《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12、《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

13、《互联网金融对券商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14、《用互联网金融重塑企业商业模式》 金融学家宏皓2015年授课类别推荐: 总裁班开班第一讲

1、《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及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2、《房地产发展趋势及投融资管理与银行金融创新》

3、《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课程

1、《2015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银行应对》

2、《私人银行财富管理》

3、《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

4、《用金融创新推动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

5、《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6、《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与财富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应对》

8、《村镇银行政策解读与创新发展》 产业园区课程

《用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企业适用课程

1、《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

2、《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企业融资方法与投融资管理》

4、《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5、《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管理》

6、《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资本运作及投融资管理》

7、《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挑战和创新应对》

8、《互联网金融时代投融资管理策略及金融领域创新》

9、《经济发展与企业金融创新》 政府适用课程

1、《政府融资平台的创新与投融资管理》

2、《政府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

3、《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总裁班 /MBA/EMBA适用课程

1、《财富管理与财富人生》

2、《资本市场》

3、《2015年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

4、《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应对策略》 论坛适用主题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下的投资策略》 金融学家宏皓在中国金融领域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

一、中国划时代的金融专家,是在中国金融领域讲课最受欢迎的中国顶级金融实战专家,各大高校EMBA、总裁班开学第一课的金牌指定授课专家。

二、中国唯一的金融学家,能在讲课中帮助受培训学员企业解决融资资金筹措等实际问题的落地型金融专家。

三、中国唯一能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给政府、银行、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的金融创新实战专家。

四、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理论。当前的中国只有宏皓教授的金融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运用宏皓的金融理论的所有企业、银行、政府才能更好地健康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宏皓教授是全国总裁班开班第一课王牌主讲人,是对企业、政府、银行、家庭讲授金融全产业链综合课程第一人,是讲授民间金融转型升级国内唯一专家,是讲授房地产课程最具落地实操性的地产转型升级唯一实战专家,是目前企业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课程最具权威的教授,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给银行高管讲授金融创新转型升级课程的实战专家深度,让你收益匪浅。

如需了解宏皓老师联系方式,详情请见宏皓新浪博客

第二篇:互联网地图准入时代 机遇与挑战并存

5月3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46家无资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进行通报之后,多家网站主动联系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截止6月底,已有97家单位取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100家单位取得乙级资质,数十家单位提出资质申请。

目前,仍有部分网站尚未提出资质申请,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严重影响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并对国家安全构成隐患。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地图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这些网站给予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同时强调,7月1日后,对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将依法予以查处。

易观分析: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地图门”事件(互联网地图服务牌照事件)持续升温,对地图API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高德、图吧、百度、搜狗等(具备甲级牌照,可从事开放地图API的运营)均高调行动,相关厂商对位置服务市场的重视规格之高、投入力度之大、舆论关注之热、产业影响之深,相对于之前的“支付门”事件(第三方支付牌照事件)而言,有过之而不无及。而随着街旁、图钉等陆续被暴光无证驾驶,愈演愈烈的“地图门”事件注定会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位置服务话题。

按现在的形势看,行业巨头谷歌拿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因为牌照问题的影响,其地图API的B2B用户群(下游网站和软件厂商),特别是旅游、微博、签到、社交等网站或应用因顾虑可能的政策风险,已经陆续在考虑更换合作伙伴,谷歌地图API的市场份额正在流失。相对于谷歌手机地图等大众应用可能的平滑过渡(更多的是依靠谷歌对IOS和Android等终端上软件预装的渠道掌控能力),谷歌需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拿牌,以尽快稳定其地图API市场份额。

易观建议: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建议: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商不可过多的拘泥于既有地图市场份额的争夺,同时要在核心研发能力的商品化、开放API的差异化、应用内容丰富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

1、手机相关产业的终端、系统和应用三层架构,都在走向开放。具体到地图服务的应用层面,无论是层架构的开放,还是应用内容的开放,都需要更多具备实用价值的高质量API的引入,以降低下游用户的开发门槛,加速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国内厂商需要更多的学习谷歌在创新应用上的布局,在AR、旋三维地图、卫星地图、搜索引擎、公交步行打车数据、网络混合定位、团购插件、深度POI等开放API领域加大研发和商用进程。

2、无论地图API的市场份额,还是手机应用的市场份额,在赢利模式的探索中,比拼的不仅是累计用户群,更有价值的是活跃用户群的维系和开发。仅仅重视用户体验度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是积攒些人气而已,手机地图不比IM(即时通讯类软件,如QQ、飞信等),用户本身对产品的刚性需求并不强烈。可喜的是,随着与手机签到、手机SNS、位置团购、位置折扣、位置广告等,对用户有沟通特别是支付和交易等刚性需求功能融合进程的加速,手机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显现。

研究说明: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提供的产业分析,主要是在产业宏观数据、最终用户季度调研数据、厂商历史数据以及厂商季度业务监测信息等基础上,运用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反映了市场现状、趋势、拐点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相信通过上述产业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在行业公认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准确反映行业走势与变化规律。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摘 要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SWOT法对科技查新业务拓展进行了优势与威胁、劣势与与机会分析,最后对“互联网+科技查新”的可能性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查新业务;SWOT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9-0204-02

国内最早出现“互联网+”这个概念是于扬在2012年11月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他认为“‘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代表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此后,“互联网+”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扩散应用。那么,作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奖基础的科技查新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此问题开展分析。

1 “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数据挖掘程度较低

科技查新的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数据的加工过程,即数据的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对比分析的过程,文献分析往往为定性分析,缺乏科学定量分析。如果说数据加工分有深加工和浅加工的话,那么科技查新处于数据的浅加工阶段。

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使有着扎实检索专业技能的科技查新人员发挥其业务优势,是科技查新机构面临的问题之一。

1.2 服务便捷程度不够

1)委托程序:传统科技查新的委托流程的第一步是接待用户。目前负责接待用户的是以该部门的接待员为主,负责领导为辅的方式,在用户较多时,易造成用户等待时间较长。

2)沟通方式:建立在各省会城市的传统科技情报机构所面临的用户群一般来说是全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我国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使跨省用户增加,对用户沟通的便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出具报告:目前科技查新从前期的沟通到出具报告,均由查新员负责,这样的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造成查新员时间分配上难以兼顾,造成用户委托和领取报告需等待一定时间。

2 “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拓展业务的swot分析

2.1 优势与威胁(st)

1)资源。

(1)数据资源:科技查新机构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数据资源。但由于科研经费制约,目前科技查新机构的信息资源全面性难以满足开展情报研究、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和专利分析所需的海量信息的需要。

(2)专业分析工具:目前科技查新机构对信息分析工具需求较少,专业的信息分析工具较为匮乏,对开展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造成了一定障碍。

(3)用户资源:科技查新机构用户资源主要有本省和临近省份的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等,用户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教育部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开放、各行业领域的查新机构的建立以及“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创新的鼓励,科技查新机构面临的用户群由从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转变为以私营企业用户为主的趋势。企业的创新发展对数据挖掘有着较多的需求,目前科技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和专业分析工具难以满足企业用户。

2)人才和口碑。

(1)人才:科技查新机构是由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专业查新团队组成,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技术、丰富的检索经验、敏锐的情报嗅觉、较强的专业中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文献对比分析能力。

(2)口碑:作为专业科技查新机构,从建立起就有着专业的资质和工作人员,在业内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但由于用户主体的变化,未来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的口碑维持在业界的地位是个很大的挑战。

2.2 劣势与机会(wo)

1)数据资源与资源整合。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由此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实质上是创新。这就要求企业掌握最新的竞争情报,对市场动向、行业信息竞争对手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及时调整战略规划,立足市场。

“竞争情报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方能胜任竞争的需要,而企业普遍缺乏竞争情报人才。”“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跨界融合和连接一切,而科技查新机构不乏可以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联合战略合作单位,借助全国范围内科技查新系统资源数据,形成优势互补,为开展竞争情报和专利分析工作扫清障碍。

2)用户资源与可持续服务。

目前科技查新机构虽然拥有稳定丰富的用户资源,但未来是否能够继续为这些用户服务,还要看国家科研立项对科技查新工作的需求以及科技查新工作本身的是否能够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因此,如何创新是科技查新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 “互联网+科技查新”的趋势分析

3.1 建立科技查新绩效评价体系

“互联网+”时代,科技查新工作本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包括现有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采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对现有数据资源利用率进行评估,构建最优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广泛了解查新用户对科技查新服务的要求和建议,提高工作质量。

3.2 协同整合资源

目前科技查新机构针对企业用户需要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以及专利分析服务,资源和工具上的不足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全国科技查新机构的战略联盟,实现全系统的数据融合,实现数据资源互为补充且充分

利用。

3.3 建立科技查新机构app软件和一体化网络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平台建立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提高科技查新服务效率。通过建立查新机构app、网络服务平台,并且设立多个网络客服完成项目接待到受理,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便于与用户及时联系、沟通和互动,使用户及时了解其项目进展和查新机构最新动态,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3.4 由科技查新报告到信息检索分析报告

“科技查新也许会过时,但是信息检索不会过时”在“互联网+”时代,为适应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将技术竞争情报以及专利分析融入科技查新服务。从简单的文献对比分析向深入的文献数据拓展,开展竞争情报分析和专利分析业务。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创新是根本,是企业和各行业发展的动力。对于科技查新工作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查新机构要立足自身优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自身业务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改造,不断完善业务能力建设,紧跟社会潮流,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夷山.从科技查新向广义的专业化信息检索服务转型[J].情报学报,2014(7).

[2]陈锋.北京市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存在的竞争情报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4(4).

[3]孟婷婷.大数据时代科技查新业务向竞争情报服务方向深化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

[4]互联网+.http://wenku.baidu.com/link.

[5]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财经网,2015-04-01.

[6]黄卓泳,石芸.基于BSC理论的地方科技查新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0).

第四篇:金融外包:3.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发展迅猛。其中,金融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外包,以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升质量、改进效能等多重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对金融服务贸易贡献与日俱增,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从全球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并已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

《2012-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120亿元,而早在2008年美国市场规模就已超过10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金融外包市场还处在成长初期,市场潜力巨大。

从业务产品角度看,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服务外包模式开始得到市场认可,金融ITO市场蓬勃兴起,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近几年来,中国本土的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场正在以16%的速度快速成长,其中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预计到2015年,中国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将超过60亿元。

2007-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经济转型催生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而经济增长方式怎么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升级,这牵涉到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其中,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无疑是最重要的——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对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因为各种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都需要通过资金的相应转移;其次,

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能使各种经济资源按最佳经济效益原则配置。获取最大利润是资本的本性,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本质上要求金融资源从效益低的领域转向效益高的领域,这将引导社会资源朝着和经济转型大体一致的方向重新配置;最后,依靠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使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前开始。在金融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可以按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把未来的资源用到当今的经济转型中,使未来的资源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统一起来。

笔者认为,要使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合理、高效,金融服务的态度、方式、手段都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准。《2012-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的金融外包服务正从以后台集中外包为特征的外包1.0时代向以前台营销业务外包为特征的外包2.0时代过渡。结合金融服务的升级趋势来看,笔者认为,领先的金融企业和金融外包企业应更进一步,共同向外包3.0时代过渡,即金融企业和金融外包企业进行战略协同和模块整合,共同把握市场和业务机会,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弹性边界和无缝链接。这也是国内金融外包产业从BPO逐步向KPO转型的大好时机。

经济转型催生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离岸市场需求悄然兴起

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在危机与复苏中前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超级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机构一旦遭遇危机,不仅

对自身,对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这一阶段,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创新与服务创新层出不穷,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金融集团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可以确定的是:金融海啸所引发的洗牌效应将迫使西方的金融机构加大削减成本的力度,传统高端的研发、分析、创新与决策的价值链将不断地细化与外包;“非结构化”的操作型业务也会不断地被“结构化”和标准化。我己看到在未来西方金融机构的BPO的标书里,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对于KPO业务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自身的巨变必然带来金融外包产业又一次的变革与进化。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面向交易事物的外包服务时,尚不具备为金融机构业务转型提供咨询和支持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企业目前往往只专注于提供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外包服务,基本上还没有出现能够提供全业务范围的金融服务外包机构。中国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的产业组织和管理较不成熟,不仅在规模和利润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领先服务外包企业,在交付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也还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作者:刘吉伟 (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五篇:物联网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代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越发值得研究和关注。本文将简析物联网历史和关键技术,分析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我们为了发展物联网事业,迎接物联网时代指明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IOT),工业应用,信息,网络,无线网(WSNs)。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and in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is especially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this paper,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ts key technology ,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which results in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us,will be analyzed , so that we can greatly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and pick up the direction of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Keywords:technology of IOT,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Internet,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1 物联网内涵的诠释以及其历史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之后,掀起世界信息产业风暴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它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第一次出现的最初实践原型——施乐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物联网被定义为:物与物进行互联通信的网络, 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 IoT”。

在如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促进下,世界各国为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近些年电子标签、嵌入式系统和中间件系统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完善,物联网的发展壮大将是不可估量的。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拓展,互联网可以作为传输物联网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传感器网络基于自组织网络方式,属于物联网中一类重要的感知技术。从技术架构上分析,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内容应用层。

感知层的石油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等传感器或和传感器网构成的感知终端,其基本作用是感知,是物联网收集信息的执行者,也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顾名思义就是物联网的网络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将信息上传或者传递,是由互联网、各种私有网络、云计算平台和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的。

应用层是物联网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处理各种用户需求,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一种网络,就应该具有网络的一些特性。由网络理论中分层的概念分析概括,现阶段的物联网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可见物联网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集合,囊括了因特网、EPC/RFID、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无线组网等各行业的成熟技术。

ITU在2005年的物联网报告中重点描述了物联网的4个关键性应用技术——标签事物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器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各项技术,它们虽然发展不统一,其中相辅相成,其中射频标签、条码与二维码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3.1 感知和标识技术

感知和标识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主要应用与物联网感知层,其主要作用是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实现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主要包括多种发展成熟度差异性很大的技术,如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传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和多跳自组织传感器网络,协作感知、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识别技术涵盖物体识别、位置识别和地理识别,对物理世界的识别是实现全面感知的基础。物联网标识技术是以二维码、RFID标识为基础的,对象标识体系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技术点。

3.2 网络技术

物联网是网络的一种,因此网络是物联网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设施,通过泛在的互联功能,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接入与组网、通信与频管。物联网的网络技术涵盖泛在接入和骨干传输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以互联网协议版本6(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网条件。以传感器网络为代表的末梢网络在规模化应用后,面临与骨干网络的接人问题。

物联网需要综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技术,其中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将是物联网的研究重点。为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物联网业务能实现空间并存,需切实提高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频谱保障能力,保证异种物联网的共存,并实现其互联互通互操作。

3.3计算与服务技术

计算与服务技术是物联网应用层的关键,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与处理是物联网的核心支撑。服务和应用则是物联网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这项技术中信息计算和服务计算是最重要的技术。

海量感知信息计算与处理技术是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需要研究海量感知信息的数据融合、高效存储、语义集成、并行处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而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能为海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撑。物联网不断涌现的新型应用将使物联网的服务模式与应用开发受到巨大挑战,从适应未来应用环境变化和服务模式变化的角度出发,需要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规范化、通用化服务体系结构以及应用支撑环境、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等。

3.4 管理与支撑技术

管理与支撑技术贯穿了物联网所有层次,而随着物联网网络规模的扩大、承载业务的多元化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因素的增多,管理与支撑技术是保证物联网实现“可运行,可管理,可控制”的关键,包括测量分析、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测量分析是解决网络可知性问题的基本方法,可测性是网络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随着网络复杂性的提高与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需研究高效的物联网测量分析关键技术,建立面向服务感知的物联网测量机制与方法。安全是基于网络的各种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物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匿名性也决定了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需要研究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满足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四大要求,同时还需解决好物联网中的用户隐私保护与信任管理问题。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传感器节点相互通信形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是物联网底层网络的重要技术形式。随着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嵌入式应用和微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WSNs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条件下获取人们所需信息,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

WSNs作为当今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关键技术具有跨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等特点,每项关键技术都需要亟待突破。WSNs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网络服务支持和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ABI Research公司分析预测,作为WSNs完成数据无线传输的主要短距离无线通信形式,IEEE 802.15.4 集成电路市场出货量在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现阶段,面向物联网的WSNs还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在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网络服务支持和网络通信协议设计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未来的WSNs的发展方向,将是适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统一的满足多种需求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服务支持策略,从而屏蔽应用相关带来的WSNs设计差异复杂性,在节能环保方面,WSNs将最大限度降得WSNs的功耗,并且最大限度利用基于IP的上下文网络,使基于IEEE 802.15.4通信协议的WSNs与基于IPv6协议的互联网的实现统一寻址,保证物联网时代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灵活简单、无连接、满足QoS需求的数据报服务,继续研究开发基于多宿主的网络传输,增强基于WSNs的物联网络可靠性和鲁棒性、实现负载均衡、减少传输延迟、降低用户开销的实际意义。

4.物联网在工业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4.1物联网在工业应用遇到的应用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工业化的发展,物联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越发广泛,因此物联网越发需要快速发展并且尽可能适应客户需求,从全球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而由于物联网的发展,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高效、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将依托物品识别、传感和传动、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和处理、智能物体等技术形成庞大的产业群。

这些都刺激了工业的发展,而在汽车、家电、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的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与产品监控管理、材料消耗监测等,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在企业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领域。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运输、仓储等物流管理领域。而物在纺织、食品饮料、生产车间、化工等流程型行业的生产设备管理领域,物联网技术得到应用。

而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D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为优化工艺流程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井下人、机、环监控及调度指挥综合信息系统,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等关键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监测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为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保障安全生产。

在物联网技术逐步发展,应用越发广泛的今日,世界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物联网的发展。而今全球环境恶劣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要求经济增长,物联网能够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4.2 物联网在工业应用遇到的挑战

如今,物联网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1)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依然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各项技术标准并不统一,终端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无法有效分工协作,产业分工不能细化,影响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 2) 各种终端的信息采集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以及商业机密,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一直是物联网的难点,许多安全隐私细节需要不断的细化,以保证信息不被泄露。

3) 物联网应用层面的信息需要互联和融合,需要打破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行业壁垒,各行业之间相互合作,才能最好地发展物联网。

4) 物联网将使IP 地址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许多地址资源无法支撑。

4.3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竞争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和控制,这将无疑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世界各国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政策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迎接物联网时代。当前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有些关键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以保证物联网的正常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应该注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减少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遇、减轻外部威胁。

当前我们唯有于抓住机遇,

5 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与发展预测

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多样,可采用PEST分析法,总结当前世界物联网的产业环境。可知当今世界各国对物联网产业的重视程度加深,而物联网刺激经济法发展,反之也为发展的经济刺激其发展要求,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而如今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是物联网发展中需要攻克的难题,最终物联网因为其本身涉及技术领域的广泛注定其一定的产业环境适应其研究开发要求。

物联网产业的预测有利于国家更好的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节奏,对各地区物联网发展的规划有借鉴意义。

分析部分资料可以做出结论,如今的物联网已过了探索性,而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这段时期,物联网标准形成,各种产业融合发展,未来的五年将会呈稳定增长的状态,各种产业深度融合,大约五年后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成熟,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将物联网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成为其发展的推动力量。

6 我国团队在工业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是最早研究物联网的国家之一,物联网的研究时间长,因此物联网事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2006 年,我国制定了2006 年-2020 年的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其中介绍了全球信息化和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战略思想以及战略目标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都已经并将继续实施对物联网各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将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物联网产业涉及的技术相对比较多,主要包括RFID 技术、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我国关于RFID 技术的企业大多数都集中在低频与高频领域,具体超过100 多家,超高频和微波RFID技术的企业比较少,缺乏一些关键技术。2010 年3 月25 日,“传感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国际标准的提案通过,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本土化的国际协议,在传感网领域成为了国际标准主导国之一。而在其他方面的技术上,我国也相对发呆,在世界领先水平中占据一席之地。

7 结论

物联网技术飞速,未来是物联网的时代,是个高度感知和信息控制的时代, 是个虚拟和现实逐渐融合的时代, 技术和市场相互依存。我们应抓住战略机遇,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使用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在物联网应用上加大研究,尽最大努力夺取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和控制,才能在物联网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孙其博, 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 《物联网的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李昆仑,缪泽峰,章剑雄; 《物联网技术浅析》——赵富安,赵宇;

《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钱志红,王义军; 《物联网产业机遇与挑战》——王金宝;

《中国发展物联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谢新梅; 《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陶冶,殷振华;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的方向》——彭宇;

《基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预测研究》——张亚斌,侯思华;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刘强,崔莉,陈海明; 《物联网感知技术探讨》——马海晶;

《我国物联网的产业环境分析》——刘文昌,吕红霞,李晓楠;

上一篇:红楼梦每一回的读后感下一篇:护理人员职业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