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机遇和挑战

2023-04-23

第一篇:移动互联网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信应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我心中的移动互联网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将给通讯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眼下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总结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 首先,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用户快速增长,智能终端日趋普及,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和服务日趋丰富。主要表现在手机上网的渗透率逐渐提升,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和通讯网络运营商则纷纷进驻移动互联网,以快速圈定用户,抢占移动网络空间。如腾讯以移动即时通讯为核心,构建了包括手机腾讯网等在内的全面移动互联网产品体系;谷歌等公司则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自身操作系统,形成产业联盟,力求掌控产业链,获得移动互联网的领军地位。而手机终端的应用则日趋丰富。手机应用商店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运营商、终端厂家、第三方厂商、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等都在积极布局。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手机终端应用则将越来越丰富。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从娱乐主导向消费和电子商务转移,并向各类人群渗透。在终端日趋普及、功能日趋强大,应用日趋丰富的形势下,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正从娱乐主导型向消费和电子商务型转变。用户使用除了娱乐、沟通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支付、购物、订票、位置商业服务等移动消费与电子商务活动也在日趋增多,并进一步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将成为非常重要、快速成长的消费平台,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再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进了不同产业的跨界竞争,促进了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包括了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平台门户、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其兼具移动与互联网的特性,价值链更为细化与开放,呈现多元化与跨界竞争的特点。当前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全球产业巨头都在积极进行多环节布局,在产业链上下积极延伸,竞争的焦点都在于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从发展策略看,运营商积极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资源引入到手机上。如沃达丰提出Mobile plus 战略,与微软、Yahoo、Ebay、Google、Myspace等建立战略联盟,打造生态环境;SK电信通过兼并等方式收购Cyworld,快速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一些运营商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吸引用户使用和开发者加盟。互联网企业的主要发展策略是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与服务移动化向运营领域延展,如Google 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 终端、Google Wifi,进入传统运营商业务领域和其他产业链环节;终端厂商的主要发展策略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其重点是大力发展智能化,既满足普遍需求,又积极满足特定的需求,加强产业链集合的能力,建立应用商店丰富自有终端的网络应用,积极抢占移动互联网服务入口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 时代的到来使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热闹起来,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均想分享这场盛宴,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对网络、终端、内容、渠道等的控制掌控整个产业链;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终端厂商则试图将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同时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微软为代表的IT公司等都在从不同方面进军移动互联网。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终端厂商和IT 巨头各方对移动互联网的蚕食,电信运营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如何运营移动互联网,在博弈中取胜,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可以有以下策略:

首先,融合产业链资源,以竞合理念参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竞争。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以及终端厂商、IT 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蚕食,电信运营商继续一家独大统治整个产业链的想法不太现实,不该再用以往的封闭心态主导产业链,而应该考虑如何在维护电信运营商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竞争,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实现产业链成员之间和不同产业链成员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促进自己乃至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长远发展。电信运营商虽然掌控着通信网络,但自身移动互联网内容、商业模式、运营经验、创新能力等明显存在劣势,在发展移动互联网时应当采取开放合作的姿态,一方面要与具备潜力的优质内容服务提供商共同繁荣内容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和手机终端商进行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合作,以自己为核心建立移动互联网的统一战线。电信运营商要从原来监管和规划转变成引导和支持,真正实现泛行业合作、清晰的利益分配及对不同合作伙伴准确的价值定位,促使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一个新历史发展阶段。

其次,开发智能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终端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终端以支撑自身的多种增值业务,进而通过控制操作系统来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此外,统一的终端平台还有利于运营商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再次,以189为切入点,把以语音为主的移动业务改造为以互联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铺展中国电信的3G之路。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各种从互联网上移植过来的业务,正在通过手机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移动互联网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为移动互联网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崛起,一个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电信重组后获得3G 牌照的国内电信运营商进入全业务竞争和转型同步进行的时代,彼此竞争更为激烈。移动互联网风头正劲,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的新业务增长点,也是各电信运营商在全业务时代抢占3G市场先机必须把握的重要机会。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成功转型,全业务运营下的中国电信,不是简单地在原有固话和宽带的基础上添加移动业务,而正遵循行业发展趋势,在业务融合的基础上发力涵盖个人、家庭、政企三大客户群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IT 巨头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蚕食,电信运营商要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以开放的心态,以竞合的战略思维,与产业链之间密切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分析用户行为,挖掘客户需求,构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体系,并降低入户门槛,保证业务内容聚合和创新,推进手机定制化、手机媒体化和手机渠道化等策略,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吸引更多用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博弈中取胜。

第二篇: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 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2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2 (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3 (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4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4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 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4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5

(一)调整期: „„„„„„„„„„„„„„„„„„„„„„5 (二)业务融合: „„„„„„„„„„„„„„„„„„„„„5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 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6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6 参考文献

„„„„„„„„„„„„„„„„„„„„„„„„7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

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的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连续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48位,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科技领先

转型 信息服务

目前3G牌照已经正式发放,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加紧进行电信重组后的建设, 中国电信重组是否正当其时,面临哪些问题,将给电信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最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YOCSEF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资金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网需要1100亿元,而中国联通要把GSM网建设好并升级到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一个解决途径是向国际电信市场寻求战略伙伴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海外运营商还能为本土运营商带来3G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运营商重组推动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面对全业务运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运营商由于资源、能力、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会不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无论是新电信、新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业务运营将引领国内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看,重组后的中国移动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信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全业务运营将为中国移动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一、全业务运营使中国移动拥有 更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

固网及宽带资源的缺乏束缚中国移动向政企、家庭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重组后中国移动除了整合铁通的固网资源外,可以考虑以下模式提升宽带及固话业务能力。

(一)、自建宽带接入网络; 充分利用中国移动自身优势,整合铁通资源,发展宽带业务;

(二)、通过与各地驻地网运营商合作,一方面整合现有驻地网运营商宽带资源,另外通过合作方式加速宽带接入网建设。

(三)、通过与各地广电合作,整合各地有线电视网宽带资源;另外可以与广电合作开展广电网双向改造,推动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同时移动还可以与广电就内容方面展开合作,促进数字电视、IPTV等业务的发展。

提升固网及宽带资源之后,中国移动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把业务从原来的手机终端延伸到PC、电视以及其他新型终端。终端和业务的融合完成,必然为中国移动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比如跨网络、跨平台的电视或游戏业务,向电视终端用户提供IPTV或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融合一体化的全业务服务等。

二、整合初期为移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创造了条件

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需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整合阶段,这个时期必然会削弱他们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业务上的竞争。以新电信C网不到5000万用户和联通G网1亿多用户的规模,与移动4亿用户相比,竞争实力的差距还是比较悬殊的,短期内新电信和新联通在移动市场上还不能对移动构成威胁。

中国移动整合初期应充分发挥有利形势,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分流固网话务量;通过组建家庭群组为家庭用户提供VPN等捆绑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构建壁垒,加大未来新电信和新联通抢夺市场的难度;通过向家庭或政企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集成业务(比如以家庭信息机、平安通为代表的家庭信息化产品)对新电信和新联通的优势领域发起冲击。这种竞争不但可以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而且可以迫使竞争对手采取阻击措施,从而延缓他们的全业务整合步伐,为移动争取更多时间。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中国移动应尽快整合产业链,凭借目前的实力,圈住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条更具有竞争能力的数据业务产业链,扩大的移动数据业务优势将增加竞争对手追赶的难度。

三、面对竞争对手全业务演进 中国移动如何应对

重组到全业务运营至少需要3个阶段:重组调整规划期、综合业务发展期、业务融合期。向全业务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业务如何发展,中国移动需要考虑拓展并确保核心业务的运作、发展新业务、开创未来市场机会,制定全业务演进路线。

四、新电信和新联通在全业务演进的不同时期可能采取不同措施:

(一)调整期:在保持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对个人及家庭市场将会采取低价促销或网内(固网和移动网)呼叫优惠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抢夺移动个人市场;针对政企市场向现有集团客户推广集团语音及无线数据业务,提供优惠的集团客户套餐,吸引原来移动集团客户或个人用户进入政企集团客户群体。

综合业务发展期:针对家庭用户推出固话+移动+宽带+增值业务捆绑套餐,以交叉补贴的方式保证套餐相对移动更加优惠,另外套餐中可以捆绑多个移动号码并且提供VPN通话优惠,这种套餐对经济型和效率型用户非常有吸引力;针对政企客户在保持原来业务基础上,提供集成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ICT集成解决方案。

(二)业务融合:向用户提供全业务一体化的融合通信服务,可以实现全业务一个账单、一个号码式的一站式服务。

对于缺乏宽带及固话资源的移动,如何应对新电信和新联通来自业务上的竞争呢?诺达咨询认为,中国移动近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应对挑战。

首先;需要保持现有移动业务领先的位置。做好话务营销,促进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分流与替代,以此弥补部分用户转网对收入的影响,满足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移动可以继续加大农村市场开发,获得更多潜在用户。

其次;加强现有数据业务深度。手机电视、手机邮箱、手机定位、手机监控、手机IM等新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业务的增长,继续保持增值上的优势地位,另外,还可以提升用户粘性,降低用户离网率。

再次;重视家庭信息化的发展。通过VPN或主附卡等捆绑家庭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转网壁垒,并逐步向家庭用户推广数字家庭初级产品(综合通信服务、家庭娱乐及综合信息服务、家庭安防服务、智能家庭控制服务),为未来全业务做准备。

五、采用什么技术路线或策略 弥补固网能力的不足

融合及综合信息服务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运营商都在朝这个方向转型或发展。重组后中国移动向全业务转型必须克服目前固网及宽带资源不足的瓶颈。采取何种战略及推进速度将影响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一旦中国电信完成系统整合,以较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全业务服务,特别是融合业务初期的业务捆绑,都将对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还是多种技术同时选择并合理组合?如果合作是考虑广电Cable双向改造还是广电EPON+EOC改造?我们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移动加速宽带网络建设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新电信和新联通对其移动市场的攻击。因此,中国移动应该积极发展宽带接入网,关于技术选择应该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及各省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模式。

六、企业务竞争环境的变迁

电信重组不仅改变了中国移动的资源与能力基础,同样将竞争对手的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在融合的趋势下,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显然,中国移动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会前所未有地发生改变。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融合的趋势使得用户的需求有了新的方向,同时也给全业务运营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终端和网络上无缝地使用同一项服务,或者在同一个终端不同的网络上无缝地使用不同的服务,综合的一站式服务日益成为需求的主流,显然这为全业务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一项来自欧洲的调查显示,超过35%的个人用户、49%的家庭用户对全业务捆绑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西欧七国的全业务捆绑产品在家庭用户间的渗透率正在以59%的CAGR(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而同样在西欧每年政企用户向一站式业务提供和服务转移的速度高达30%。毫无疑问,这些数字都在表明一个相同的事实,无论是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或者是政企客户,在当今融合的趋势下,他们都更加偏好选择固移捆绑的产品或者一站式服务,而这显然也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潜在的巨大机遇。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将面临空前强大的对手。中国移动需要面对的对手不再只是在移动业务领域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联通,而是两个集成了强大的垄断固网业务优势并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的全业务运营商——新中国电信与新中国联通,与此同时,竞争的业务领域也将从单纯的移动业务领域延伸到全业务捆绑和融合。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他们分别拥有在南方和北方固网业务领域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在家庭客户市场和政企客户市场占据着最主要的市场份额,获得移动业务运营资格将使他们如虎添翼,他们将利用既有的客户资源实施交叉捆绑和销售,全面抢夺中国移动的存量移动用户,同时在新增移动用户市场全力展开争夺,由此可以预期,中国移动的传统优势——移动业务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而从自身的能力角度来看,中国移动的全业务竞争实力还落后于对手。在固网业务领域,虽然中国移动获得铁通的固网资源和业务能力,但目前并未开始整合,而且其规模相比竞争对手新电信和新联通还非常弱小,难以形成有效对抗;在移动业务领域,尽管中国移动获准提前建设TD-SCDMA标准的3G网络,但由于TD-SCDMA产业链不够成熟,由此带来的优势也将非常有限,如果竞争对手很快获得3G牌照——他们可能获得相对成熟的WCDMA和cdma2000牌照,这将使得中国移动面临更大的网络能力落差。尽管在3G网络能力上中国移动稍显劣势,但由于在用户规模、质量、品牌认知度以及市场能力等方面领先于对手,同时建设、维护多年的GSM网络和新近升级完成的EDGE数据网络质量优异,中国移动依然有着放手一搏的实力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的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中国移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在的巨大用户需求使得全业务竞争中的市场更具吸引力并充满机遇,而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资源的相对弱势与竞争对手的强势将使得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世界电信业分析与思考》吴基传 《中国电信业发展指导》中邮出版社 《中国移动月刊》 《市场营销学》兰苓 《资源与运营管理》

安顺电大08春工商管理专科班

范 刚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仅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全面影响,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正视扑面而来的网络大潮,又要看到网络的迅猛发展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从而顺应时代潮流,因势利导地研究新对策,以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一、网络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

第一,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大为扩展。网络上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这就意味着,无论组织、学校或单位都可以通过网络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受到教育。

第二,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并且提供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把网 1

民意见有效地积极收集,得到领导和部门及企业的及时跟进与处理。当地市民群众选择直接到网上反映问题、提出诉求,问题得到及时跟进与解决,群体事件必然减少,上访数量必然大大减少,社会稳定度得到提高,民众的焦虑情绪会得到安抚。如日本地震后,一些地方掀起“抢盐潮”,相关部门迅速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澄清相关谣言,使这一事件很快平息。可见通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是由于网络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图形、动画、声音都被放到网络中,形象而直观,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这是网络吸引很多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人们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就可以漫游世界,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第三,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为增强。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不敢多说,更不敢说错,尤其对怕穿小鞋等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从而导致了一些人不愿意公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人们不用担心因为表达了真实想法而招致打击报复。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使思想

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也使得这一部分人无法获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真实身份,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有效地化解了被教育者的抵触情绪,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从挑战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时效性的挑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信息技术普及与生活需求提高相结合的产物,网络的高速、准确的复制性能以及日益提高的用户"自由性"和交互性,将给传统的三大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网络传播速度快,这是首要特点,特别是最近微博的出现,往往造成一个小小的案例演变成一场口诛笔伐的线上全民运动。网络以它的简单、低门槛、经济、交互等一系列“功效”给群众的思想带来了剧变。在网络上,每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所有人的声音汇合并协调起来,最后就会形成民意。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时尚、最先进的成果、最轰动的新闻都是最先出现在网上。显然,传统的信息滞后的传递已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被动。

其二是真实性的挑战。在以前,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只能经由国内的大众传媒。而大众传媒通常都要对原始信息进行过滤。这样,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信息。进入网络社会后,各种信息赤裸裸地摆在网民面前,特别是面对一些谣言,这样,就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引导人们辨别

真假,去伪存真。

其三是专业性的挑战。企业在几十年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锻炼和形成了一大批富有经验和战斗力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十分过硬。但现在形势已发展到了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尽快充实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很难把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很多企业的领导干部上网率极低而工作对象的文化层次高了,信息多了,而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视野变化不大,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做到点子上,这种情况值得重视。

其四是隐蔽性的挑战。由于网络无国界、无限制,自由自在,因此具有隐蔽性,释放能量时,人们很难发现,这就诱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将通过网络完成,网络本身成了一种社会互动的场所,因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之外形成了一种"虚拟团体"。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可以不分民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网络交往在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匿名性的,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因此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掌握网民的真实思想动态。虚拟交往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网络行动者可以仅仅根据相同的爱好和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形成"讨论团体",这样便由网络而产生出种种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各种"虚拟共同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其它群

体和机构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影响。由于形成一个讨论组,甚至是国际性的讨论组都十分便利,因而在今天的网络上有数不清的讨论组和新闻组,它们中的一些组织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以上分析表明,网络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的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仔细研究,树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要进行技术上创新,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重视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大力加快网络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旅客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第四篇:互联网地图准入时代 机遇与挑战并存

5月3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46家无资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进行通报之后,多家网站主动联系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截止6月底,已有97家单位取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100家单位取得乙级资质,数十家单位提出资质申请。

目前,仍有部分网站尚未提出资质申请,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严重影响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并对国家安全构成隐患。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地图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这些网站给予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同时强调,7月1日后,对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将依法予以查处。

易观分析: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地图门”事件(互联网地图服务牌照事件)持续升温,对地图API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高德、图吧、百度、搜狗等(具备甲级牌照,可从事开放地图API的运营)均高调行动,相关厂商对位置服务市场的重视规格之高、投入力度之大、舆论关注之热、产业影响之深,相对于之前的“支付门”事件(第三方支付牌照事件)而言,有过之而不无及。而随着街旁、图钉等陆续被暴光无证驾驶,愈演愈烈的“地图门”事件注定会成为2011年最热门的位置服务话题。

按现在的形势看,行业巨头谷歌拿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因为牌照问题的影响,其地图API的B2B用户群(下游网站和软件厂商),特别是旅游、微博、签到、社交等网站或应用因顾虑可能的政策风险,已经陆续在考虑更换合作伙伴,谷歌地图API的市场份额正在流失。相对于谷歌手机地图等大众应用可能的平滑过渡(更多的是依靠谷歌对IOS和Android等终端上软件预装的渠道掌控能力),谷歌需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拿牌,以尽快稳定其地图API市场份额。

易观建议: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建议: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商不可过多的拘泥于既有地图市场份额的争夺,同时要在核心研发能力的商品化、开放API的差异化、应用内容丰富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

1、手机相关产业的终端、系统和应用三层架构,都在走向开放。具体到地图服务的应用层面,无论是层架构的开放,还是应用内容的开放,都需要更多具备实用价值的高质量API的引入,以降低下游用户的开发门槛,加速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国内厂商需要更多的学习谷歌在创新应用上的布局,在AR、旋三维地图、卫星地图、搜索引擎、公交步行打车数据、网络混合定位、团购插件、深度POI等开放API领域加大研发和商用进程。

2、无论地图API的市场份额,还是手机应用的市场份额,在赢利模式的探索中,比拼的不仅是累计用户群,更有价值的是活跃用户群的维系和开发。仅仅重视用户体验度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是积攒些人气而已,手机地图不比IM(即时通讯类软件,如QQ、飞信等),用户本身对产品的刚性需求并不强烈。可喜的是,随着与手机签到、手机SNS、位置团购、位置折扣、位置广告等,对用户有沟通特别是支付和交易等刚性需求功能融合进程的加速,手机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显现。

研究说明: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提供的产业分析,主要是在产业宏观数据、最终用户季度调研数据、厂商历史数据以及厂商季度业务监测信息等基础上,运用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反映了市场现状、趋势、拐点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相信通过上述产业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在行业公认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准确反映行业走势与变化规律。

第五篇:“互联网+”新形态,教育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在各界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旋风,人们不停的在思考,哪些行业哪些东西加上互联网能产生神奇的效果,他们的结合又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它最早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至于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次我们总理说的”互联网+“则较之以前已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它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简洁点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但实际上的效果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地相加。

互联网+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提到互联网+教育,我们首先想到就是像立思辰 、新南洋 、全通教育这种互联网教育概念股的一路大涨,其次还有像新东方在线、好未来这样的在线学习内容供应者,再或许是像微恒MEM教学软件这样的技术提供商……无可否认,人们对互联网教育抱着极大的期望,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已成为了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有机构预测,在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更引起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与此同时,如何将教育与互联网正确融合在一起,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则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一大挑战。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正确形态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升级,而不是去颠覆教育,更不能够颠覆现在学校的体制。“教育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不仅是生理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三观。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的社会性一定要促使他通过同伴的交往和师生的交往,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人的生命意识需要同伴的交往、师生的交往才能习得,很难孤立地在网上获得。“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在日前的智慧城市与智慧学习高层论坛上这样说。

上一篇: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的当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