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园案例分析

2022-08-26

第一篇:生态产业园案例分析

题目: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小组组长: 彭瑞楠学号:200907024217

调查小组成员: 李穗婷学号:200907024211

苏小宇学号:200907024220

温潇婷学号:200907024222

刘念一学号:200907024215

刘仕琳学号:200907024216

执笔者:彭瑞楠学号:200907024217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产业是新兴的经济产业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产业相比,是带着对人类、社会、自然更深刻的思考。在我们看来是这是一场探究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一场经济变革。地球环境的衰老和恶化加快,人类在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绿色的生态产业应运而生。它并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解决人类在所创造的社会条件下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唯一出路。世界各地都牵起生态产业热潮,而我们中国这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建立和发展生态产业,它的前景又是如何?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身边各个年龄段的人,农村相关产业以及广东的一些新兴工业区

时间:2010年8月10-25日

地点:佛山南海九江镇、清远市、佛山顺德区等

主题:生态产业的发展状况

调查的主要方法:实地考察,访谈、和网络报刊

一、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

在古今的人类发展史中,我们一直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拓展生存空间。而且征服的强度一次比一次强烈,涉及的空间影响一次比一次时代大。人类从游牧向农耕时代过渡的农业革命在使人类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将大片森林、湿地夷为农田。工业革命开拓了资源,用机器解放了人的脑力,创造了人类局部居住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我们更发现了自然条件恶化,灾害加剧。生态系统能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弱。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发展。以掠夺80%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实现了20%人口从农业社会过渡到物质生活的现代社会。占世界人口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每年消耗地球上资源开采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在当今的自然条件下要在几十年时间内通过快速的经济增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既没有广阔的资源做后盾,也没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作缓冲,无论是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的发展模式还是后工业化高消费高影响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这意味着在不改变人类千年发展下来的社会生存模式下,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经济,以此促使我国发展,是最可靠的发展道路。

二、生态产业的概念

生态产业实质是逆转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退化的趋势,恢复人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结构及功能关系上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型。

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将涉及两方面的创新。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怎样把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得更好,以生态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二是生态效用创新:怎样设计一类生态和经济上更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

三、生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由于生活地域限制,我们主要调查收集了南方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南海九江的桑基鱼塘——传统生态农业的启示

广东省南海区九江镇是珠江三角洲内为数不多还保留着传统的桑基鱼塘养殖和种植业的混合生产模式。这里地处珠三角腹地,地势低洼,气候温和多雨,以前经常会闹洪涝灾害。于是人们便深挖低洼的地方作为鱼塘,所挖出来的泥土垒在塘基上,一来可以防涝,二来塘泥肥沃适合,适合在塘基种上果树或桑树。后来人们发现养蚕利润大便成为桑树居多了。养蚕的过程中蚕蛹巢、蚕沙、缫丝废水等可以用来滋养鱼塘,是天然的鱼饲料。而养鱼所获得鱼肥泥又可以营养基上的树木,形成了能量循环的生态系统,也是杜绝排废量的环保生产链。

桑基鱼塘的发展,节省了养鱼种树的肥料开支,又涵养水土,促进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使人们的生产发展与保护自然和谐并存,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但虽然这只是一处小小的生态产业循环,但也启发了我们:假若将多个不同生产环节互相环扣,上一级的生产废弃物变成下一级生产的材料,这样不同的生产业便能节省生产过程中的经费开支,亦能产生更大的环保影响范围。如今的桑基鱼塘虽然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区域,但我们依然看到在树影婆娑的果树下,池里肥鱼游动,一亩亩塘池映照阳光,不禁令我们想起如此美妙的一句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一传统的生产模式正是揭示了生态产业的闪光之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双赢才能更好地生存。

材料二:广东顺德的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现代生态产业模式

顺德将选择光伏产业、环保科技、新型材料、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打造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吸收国内外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珠三角最具竞争力的综合产业城,打造生态环境优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生产型服务基地。“生态、低碳、创新、融合”是本次规划的理念。规划形成北、中、南三个功能区,北部产业区、南部产业区和中部综合服务区。北部产业区以现状工业为基础,通过植入新的具有带动性的企业,完善配套设施,带动原有产业升级;南部产业区以发展新兴工业为主,是顺德新兴产业和现有产业集群创新拓展的主要载体;中部为综合服务区,以研发、教育、旅游和生活居住等综合服务职能为主。

广东现代的生态产业模式多数是以园区规划为主,结合地理环境建设,注重区内环境绿化和生态的保护。而产业内容也倾向于新能源、高新技术打造型环保环保低碳生产。环保材料为主。这种环保生态产业模式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合理节省开支,控制废物排放,而所产出的产品在其寿命中乃至废弃时,对自然环境也是低碳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我们认为这种优化的环保产业模式是今后产业调整的明确目标,一旦一个区域的生态环保产业打造得有声有色,必定会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专家关注和技术的研发引入,使当地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政府积极投入和高度关注的原因。

这一现代生产模式是我们现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我们相信它在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会发挥辐射力更强的环保生产成效。

材料三:香港新型环保地转——垃圾循环再用的优秀解决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环保地转:把不用的建筑材料与家居废料回收,经过特殊处理变成有用的环保地砖。这是主要把回收的垃圾分类、消毒,再加入特殊的化学原料风干即成。所含物料八成是回收回来的垃圾制造过程只需要一天时间。环保地砖可承受的压力与一般地砖无异,售价只是普通中档地砖的水平。而且它把很难回收的玻璃制品材料亦运用其中,不仅可以减轻垃圾压力,还可节省资源。

垃圾回收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的垃圾处理,大多数都是焚烧和填埋为主,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对大气的污染非常严重,而藏埋在地底的废物也会析出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假若农民再用其耕种,其作物必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每年因垃圾污染的土地不计其数。而这次香港所研制的环保地砖,非常合理利用了垃圾资源,变废为宝。我们认为,垃圾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们小组也曾到过街头的果皮箱观察了一下,发现虽然有些果皮箱是标有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但里面的垃圾根本就没有分类,可见人们的环保分类意识低,急需加强。

四、生态产业的前景和思考

建设生态产业链,是当今世界各地热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地球母亲不能再受伤害了。由此也可见生态产业的前景是无限的,它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将会不断上升,我们相信有一天它会成为生产产业的主流。

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谋划设计生态产业的同时,我觉得作为小市民的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点点滴滴地积累环保的力量,努力践行低碳生活,为今后的子孙,环境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如松 杨建新 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产业生态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2]沈满红 生态经济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经典案例-生态农业园“农耕年华”旅游开发调查

武汉乡村旅游现状调查:以“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为例

序言

“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由武汉佳海集团投入巨资兴建。历经几年精心打造,现已建成金牛广场服务区、农业科普示范区、农事农活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百果观赏采摘区、藤园彩林浏览区、珍奇动物观赏区、运动健身活动区、登塔眺望烟瘴区、生态湿地游览区、农家美食休闲区、木屋度假会务区等十二个功能区,形成四十余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是一家集生态农业观光、都市农业发展、农耕文化展示、农家生活体验、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农业风情观光园。相较于其他专门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业园(例如武汉生态农业园、武汉田田生态园、武汉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蘑菇产业园等)而言,“农耕年华”生态农业园在结合农业技术、运用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更加突出。运用农业技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的途径之一,而将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农耕文化的挖掘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业,无疑增加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游览价值。“农耕年华”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生态农业园,虽然在发展初期存在发展的不足,但是将农耕文化融于生态农业观光之中是具有其特色的。这就是我选择“农耕年华”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农耕年华”年均游客接待量2.5万人次左右,年产值1600万左右,带动周围村民300人次就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农耕年华”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农耕年华”的旅游开发现状做了调查,希望以此为例,对武汉市乡村旅游做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农村生态旅游农耕年华 农耕文化 开发模式

一.“农耕年华”旅游发展现状

1. “农耕年华”的发展背景

武汉市从2003年推广乡村休闲游,到现在已经6年,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看到乡村游发展的变化:2009年1-6月,武汉乡村休闲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接待游客人数500余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11.1%,比2003年一年3亿元的综合收入高出近3倍。截至目前,全市乡村休闲游各类经营单位(户)达1009个,比最初增长了一倍。 除此之外,政府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合理开发。市、区两级政府非常重视乡村休闲游产业的发展,把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数区先后成立了以区分管领导负责的乡村休闲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初步建立了乡村休闲游工作领导。政府开展了贯彻标准、评星授级活动,和大量宣传推介活动,同时加强对从业进行业务培训。启动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农业局将乡村休闲游列为《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武乡游办[2006]5号)和《关于实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市乡村休闲游发展的通知》(武乡游[2006]1号)规范性文件。

2.“农耕年华”开发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主要有四类,即农民、投资企业、村集体、政府。“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从无到有,靠的是由武汉佳海集团投入巨资兴建,该项目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市场,主要有:农民直接投

资开发;公司、企业投资开发;政府+村集体+投资商(公司)+农户开发;村集体投资开发;公司+农户共同开发五种模式。农耕年华由武汉佳海集团投入巨资兴建,为公司投资开发模式,公司化运营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武汉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四种的发展模式: 一是“企业加村庄”模式。其特点是企业为投资主体,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背景、乡村民俗风情,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源,开发旅游景区(点),改善美化乡村农民居住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整村开发,带动农民从事乡村休闲游的经营活动。主要代表有黄陂区清凉寨景区与刘家山村; 二是“景区(点)加村庄”模式。其特点是企业投资景区建设,建设农民新村,企业从事景区旅游经营活动,农民在景区周边从事乡村休闲等旅游配套服务。如黄陂区木兰天池景区与官田村;三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村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农民自愿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为投资主体,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建设风格一致的农民新村,配套完善农家休闲旅游功能。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四是“园区加农产品基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园(示范园)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开发特色的农业旅游点。如武汉生态农业园与武湖农场;双柳“三高三省”蔬菜科技示范园与双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

3.“农耕年华”旅游产品开发特色

目前武汉市生态园区主要包括田田农业园(集生态农业、科学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科普园)、现代蔬菜园(蔬菜生产)、维生种苗基地(花卉种苗培育)、开隆奶牛基地、会友农庄等数个景点。武汉市兆丰农业科技园(现代化高科技种植养殖试验、研究、科教基地)和平农庄(各类农事体验,市民可亲自种菜、钓鱼,还可参观养殖场)。这些都是从事专业农产品观光的旅游农业园,而“农耕年华”旅游产品较上述园区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园区注重挖掘“农耕文化”,体现了园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突出特色”原则。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吸引力。发展旅游经济靠得就是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其特色。经过开发不仅保持旅游资源原有的特色外,还要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发展,绝对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特色遭到破坏。旅游资源的特色通常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等等。“农耕年华”的特色在于它将“农耕文化”引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之中,无论是农具、农业名人的展示,还是将“农耕年华”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与单纯的现代农业园观光不同,“农耕年华”将“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景观展示结合,不仅丰富了旅游资源,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即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融科技农业景观与传统田园风光于一体,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农事体验、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耕文化展示与生产创收、深化加工、物流配送等有机结合。为了吸引更多的游览者,也为了充实景观的人文内涵,园区借用“金牛咀”的传说。充实了景点的自然之美,使其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充满着人文色彩,激发了观光者的游览兴致。“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发展目标明确,通过引进农业技术、发展乡村旅游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推动新农村家园建设。

二.“农耕年华”所存在的问题

1.园内旅游休闲活动丰富,但是体验活动不够到位。以农业观光为主题的风情园,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切实落实游客体验项目,没能坚持组织游客参与进去。

这样就降低了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又导致旅游设施的闲置。一些可以进行旅游活动体验的设施又只是限于观赏,进行知识普及教育。

2.园区日常维护和管理相对欠缺。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关键。园区基础设施维护工作不足,部分损坏的石桌、木桥等设施没有及时修理;园区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有待加强,水面上的漂浮物以及路边的垃圾没及时清理;园区内部分地段出现杂草丛生的现象,没能及时得到管理。

3.园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综合性强,但是没有突出其特色。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淹没了其特色,同时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发。无论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温室大棚,还是规划的各项瓜果采摘等游乐活动,或者是珍奇动物的展示。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根据游客的兴趣点来推介景点,游客经常是在景区内漫无目的的行走,也就感受不到各自的特色。

三.“农耕年华”发展对策

1.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景区应该建立一套环境保护体制,防治景区环境污染与破坏。加强对景区内商铺的管理,制定环境保护条例,明确环保责任,制定奖惩措施。以防止商铺因经营餐饮、娱乐而造成环境的污染。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关人员要做好旅游接待、导游等工作,切实服务好入园的游客。建立景区旅游服务反馈机制,根据游客的满意程度来评价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

2. 积极引进人才,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人才、旅游产品包装人才、旅游产品宣传与营销人才。策划出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又兼具特色并且深受消费者喜欢的旅游产品,提高景区的客流量。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高旅游项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览,进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多渠道的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3.做好园内特色旅游项目,并针对入园游客喜好,进行景点推介。引导和吸引游客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升旅游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加强导游人员的培训,提供导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4.进行多渠道的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据了解,“农耕年华”以公交车车身广告投放为主,而且仅限于少部分公交,广告影响力有限,效果较差。应该采取广告投放多元化策略,适时采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传播渠道进行品牌的传播,提升“农耕年华”的知名度。 对于武汉巨大的学生消费市场还没有打开,调查发现听说过“农耕年华”的极少,而真正了解的又少之又少。所以“农耕年华”品牌宣传部门可以适当加大对学生市场的广告投放力度,以打开学生消费市场。例如:可以适时开展“农耕年华”校园推广会等活动。

参考文献:《学习月刊》2010年1期下 于 卿 《对大力发展济宁生态旅游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武汉文明网 《发展乡村游 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楚天金报《透视武汉乡村游发展巨变》

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邬龙飞

第三篇: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概述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

扩大绿色植被原则

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

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服务内容

园区和产业规划

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

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

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园区招商引资系统

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

我们的优势

专业、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深厚的行业研究实力

丰富的园区规划经验

雄厚的企业、人脉资源

完善的服务管理和支撑体系

典型案例

某国内知名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其打造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推进园区建设,该央企在北京举行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发展规划编制的招标会,中投顾问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成功中标生态谷五大功能区(农业加工区、绿色种植示范区、国际农业交流区、配套生活服务区、国际农业研发总部区)中绿色种植示范区和农业加工区这两大功能区的规划编制项目。

在遵循该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整体发展战略的情况下,中投顾问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明确分工,我司主要负责功能区产业链搭建、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产业咨询工作,后者则主要负责用地方面的规划。中投顾问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以及结合园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成功的给出了相关方案。目前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十分良好,完全达到了该央企的要求。

广东省某农业生态园产业规划

1、项目背景

该农业生态园占地5000多亩,位于广东省高要市白土、回龙两镇之间,距广州仅40分钟车程,离广肇高速公路白土出口处仅 5公里,离肇庆风景名胜区七星岩、鼎湖山 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并成为集示范、教育、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但该生态园园区仍然存在生态化管理深入化程度及力度相对不够、观光农业的田园化和乡土化特征被忽视、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率,加大生态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发应用, 园区管委会最终选定在产业园区规划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的中投顾问作为本项目的承接单位。

2、解决方案

为深入解决该农业生态园面临的生态化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中投顾问派遣了一支由“政策专家+金融专家+行业专家+管理专家+营销专家”的项目小组对该农业生态园区做了为期两周的调研,调研对象包括高要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园区管委会主任、园区运营方高层代表、园区入驻企业代表等。在详细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中投顾问项目小组提出了该农业生态园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开发对策,建议该生态园可发展种养殖业复合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模式以及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联接模式,并详细阐明了关于水、固体废弃物等园区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方式,成功解决了该农业生态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了其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并推动园区成为一个生态结构比较完善的符合生态系统和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基地。

3、 项目成果

中投顾问在探索该农业生态园开发模式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我司在立体农业研究的雄厚优势及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该农业生态园发展现状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该农业生态园的循环经济模式,分析结果极具现实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获得客户方面的一致好评。

保定市某农业生态园发展规划

1、项目背景

该农业生态园位于保定城区西南部,总规模约 26800亩,总投资约17.6亿元。为提高保定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品位,满足市民休闲旅游观光需求,完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在省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布局和保定市的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该农业生态园项目的进展,并聘请中投顾问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园区规划、招商运营等工作提供专业化咨询。

2、解决方案

中投顾问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摸清了保定市的产业基础、重点企业及周边产业发展情况,并对该地区建立农业生态园的资源、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以横向和纵向的详细比较。

其次, 我司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 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对园区进行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我们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在分期实施上,我们初定长期、 中期、短期三个规划,且三个规划齐头并进,上档次、上水平,充分体现保定特色。

长期规划:建设总规模约 26800亩。

中期规划: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起步区规划范围约 4562亩。

近期规划:园区核心区,即市林木良种场800 亩。在园区建设上,立足于一园多区,一区多景,功能完善,布景错落有致,主要为“四大板块、十大景区”。四大板块,即核心区(市林木良种场)、观光区、民俗文化区和开发区。十大景区,即大汲古迹造景,引水蓄湖造景,城市林业造景,生态农业造景,农林科技示范造景,现有自然景观造景,新民居建设造景,各县(市、区)特色展示造景,民俗文化村农家乐造景,周边开发建设造景。

最后,中投顾问对该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建议和招商运营策略,其中项目组提出的关于园区的运营创新模式更是获得了委托方的认可和好评。

绥化市某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

1、项目背景

该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绥化市,规划总面积 56平方公里,为把产业园打造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该地本着边规划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推进项目建设的原则,以绿色、低碳、安全为方向,以建设“绿色菜篮子”、“有机米袋子”、“安全肉案子”、“放心奶瓶子”为目标,加大了产业园建设,并聘请中投顾问对产业园区规划、招商及运营工作出谋划策。

2、 解决方案

在经过2周的实地调研, 中投顾问项目团队确定了以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拟定发展玉米、乳品、生猪、肉鸡、果蔬等产业链,将园区规划为“一轴二核三带四片区” 。 “一轴”即与北部新区连接的城市发展轴,“二核”即商贸会展核心和产业服务核心,“三带”即哈大高速生态走廊带、快速路景观带和产业防护带,“四片区”即绿色食品产业区、产研综合区、现状建成区和配套生活区。

福建省某食品产业园规划

1、项目背景

该食品产业园项目规划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用地面积 3000亩,计划总投资 25 亿元,基于闽东山海特色食品资源和周边食品行业发展情况,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与宁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宁德打造一个现代化、大规模的全国领先水平的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为更好地发展食品产业园,实现食品产业的集聚,提高该产业园的招商吸引力,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委托中投顾问担任该项目的咨询顾问,提供针对该食品产业园区的规划、 运营等方案。

2、 解决方案

中投顾问充分发挥公司在食品产业方面雄厚的行业优势,集结食品行业专家、宏观经济学家、政策专家、金融专家等组成项目小组,迅速深入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该食品产业园的建立基础、优势及周边的资源及配套产业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产业链和价值链对该区域食品产业园做了详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各种操作性较强的招商方式,设置相关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置差异化的诱因,吸引企业入驻。

备注:关于您的园区规划问题,更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请与我们的咨询顾问联络,我们的园区产业规划咨询顾问将与您一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并为您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咨询电话:400 008 0552

我们的研究成果

中投顾问作为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与咨询机构,每天都会发布大量对经济与产业的研究成果,各类媒体都在广泛引用及转载中投顾问观点或数据。每年都会发布上千份《2012-2016年中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这既是我们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对中投顾问实力最好诠释!2012-2016年中国化学农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设施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生态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药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12-2016年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

第四篇:高湾生态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高湾生态产业园

项目地址:吴起县长官庙镇高湾村

计划投资:230万元

项目建设理念与经营目标:高湾生态园区依托当地淳朴的自然风光,开发建设生态产业园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主题生态产业园,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综合了养殖、种植、农业培育示范、观光农业、娱乐休闲等多功能设施,给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休闲度假胜地,了解农业农村的文化教育基地;该项目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垂钓,农家风味”为特色,集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

二、项目背景

高湾生态产业园位于吴起县长官庙镇东南部,属山地村,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30户539人,1998年以来,高湾村民积极响应县上的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和综合流域治理,目前全村新造生态林12000余亩,新建苹果园800余亩,种植中

药材20余亩,新打淤地坝2座;2008年以来,全村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型民居改造,全村居民都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房子;2010年政府新修通村柏油路15公里。一改往日农民出门不便的现象;短短几年高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60%,再加上国家减免了农民的农业税,县上的舍饲养羊等惠民政策以及石油开发等等,使高湾村村民一改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过上了现在出门有车坐,顿顿有肉吃的好日子。

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和不足:周边经济旅游接待设施薄弱,农民思想观念仍落后,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中要加以重点思考和解决的。

三、项目开发的条件

(一)交通便利

高湾生态产业园位于吴起县长官庙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10公里,通村柏油路。

(二)资源特色鲜明

高湾生态产业园将以发展农业,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发展养殖、种植户,培育中药材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为宗旨,拓展出一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营造出一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生活,创造“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模式,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度假、娱乐有机结合,构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三)科研实力提供技术保障

四、客源分析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基础客源:前期主要是长官庙镇及周边客源

潜在客源:吴起县及周边市县

市场分析:吴起县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产业

园,吴起县现有人口13.4万,由于吴起县委、县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农工并举,大力实施 “十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续四届入围“西部百强县”,五次蝉联“陕西十强县”,是陕西省首批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财政总收入2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综合实力位居“西部百强县”19名、“陕西十强县”第6名,跻身 “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行列。吴起人民安居乐业,成功人士日益增多,人们旅游休闲的支出在消费中逐步提升,借此良机,高湾生态产业园可谓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运作与广告策划打造知名度,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各种参观、学习、休闲娱乐的人们,更好的促进高湾生态产业园的发展。

通过现状分析,随着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园可保证年接待各种观光客人2万人次,且会逐年上升;除此之

外,项目将建产权式度假村,通过产权转移,增加投资回报,并可以接待参观,休闲等固定客户。

因此,本项目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项目规划

(一)总体规划

以高效农业为主题,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打造延安市最具影响力的生态产业园。

产业园主要分为五区:中药材培育示范区、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百果园示范区、度假住宿区、垂钓休闲区。

度假住宿区:以农家院形式为设计主题,采用黄土高原原生手法,以自然山水为依托,营造出一种田野生活的氛围,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

垂钓休闲区:水坝为产业园的亮点之一,水秀山明浑然一体才会有宜人风光,以休闲农家乐为主,配套健身、休闲、烧烤设施。

中药材培育示范区:修建观赏小道,增加景观性设置; 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新栽植各种树木和花卉,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按各自适宜的立地类型,以混交或纯林群落分布于区内,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坚持花灌木护畔,灌木和现有林铺底,常青树点缀的原则,达到多层复合型植被类型,以林为基,以水为韵,以城为邻,实现林、水、城三种景观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针乔混交林带和灌木风景带的基本森林景观

百果园示范区:种植特色农作物,如苹果、杏、核桃、梨、枣、秋子等,设置游客采摘项目,丰富园区产品类型,集中展现当地特色。

(二)拟建项目

停车场:1500平方米

观赏小道:1600米

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200亩

百果园:3000平方米

农家乐餐厅:200平方米

游客中心:100平方米

卫生间:2个

水坝周边整治及垂钓区建设(其中包括排洪渠修建)

美化绿化设施

建设工期为三年

六、投资预算及回收期

总投资为230万元,三年内完成,其中,第一年完成:停车场25万元,观赏小道10万元,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15万元百果园建设20万元,中药材培育15万元,农家乐餐厅35万元,游客中心20万元,卫生间12万元,水坝周边整治及垂钓区建设18万元。共计投资:150万元。第二年完成:美化绿化设施30万元,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10万元。共计投资:50万元。第三年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展示区、百果园

及中药材的后期培育管理15万元,确保成活率达到90%以上,预计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元记,年收入可达60万元,回收期不到四年。

七、项目评价

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会为农村搞好各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特别是信息服务,同时,在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可对本村的农民就近安置务工,提供就业岗位,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八、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可行的,是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可通过边收益、边投入的方式,形成良性资本环链,我们将不断加强宣传,提高产业园知名度,同时积极争取纳入县委、县政府规划,加强与上级部门合作,以壮大市场。

长官庙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日

相关配套设施15万元。共计投资:30万元。

第五篇:生态产业问卷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调查问卷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缺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事业在新时期新时代大行其道,正在这个时候,生态环境产业应运而生。我们希望通过这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一些关于此产业现状的存在问题,希望占用你一点点的宝贵时间帮我们完成此项调查,我们将不胜感激,谢谢!

1.您的年龄段:()

A.20岁以下B.21~25C.26~30D.31~40E.41~50F.50以上

2.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A.全日制学生B.教师类C.科研类D.其他类

3.您觉得自己对生态产业的认识程度是: ()

A.很了解B.一般C.没关注过D.根本没听说过

4.您认为的生态产业有哪些?()(多选)

A.农业生态产业 B.工业生态产业 C.旅游生态产业 D.城市生态产业 E.交通生态产业

5.您认为武汉市现阶段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A.蓬勃发展B.缓慢但是发展稳定C.处于萌芽阶段D.没有明显发展特征

6.您认为当今的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A.政府及相关部门 B.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C.人们的认识D.该产业在国内的流行情况

7.您经常使用过以下哪些种类的生态产品?()

A无公害农产品B.有机食品C.新型能源D.新型绿色材料

8.您没有或者很少使用的原因?()

A.产品质量差B.服务不到位C.找不到产品

9.您认为发展生态产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多选)

A.环保B.节约资源C.提高了工作效率D.发展了经济水平

10.您喜欢去生态景区旅游么?()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11.您对现在生态产业的前景看法?()

A.十分看好 B.看好C.有待观察 D.发展潜力不大

12.如果有机会,您愿意以哪种方式参与武汉市的生态旅游开发:()

A.旅游住宿B.特色餐饮 C.导游服务 D.旅游商品销售 E.娱乐活动F.民俗表演 G.其他

13.为了突出本地特色,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对现有不协调的环境进行改造?

A.很有必要 B.必要C.无所谓D.没必要

14.请问您认为武汉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与何种产业联动:()

A. 农村 B.林业 C.新农村建设 D.城镇化建设E.景观房地产 F.其他

15.请问您对武汉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有啥想法或建议么?(问答题)

上一篇: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下一篇:手术室洗手规定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