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影响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因素有很多。结合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政府管理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政府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以整合管理为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断丰富内涵,提出有效的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旅游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旅游产业论文 篇1:

大别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文章基于利益相关理论,分析了生产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发展的关键条件,取决于旅游资源当地居民的参与、生态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因为,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在制度的设计上,注重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生态旅游产业的聚集和跨区域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业 社区参与旅游 产业集群 区域合作

生态旅游产业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尤其当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时,各个地区越来越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纷纷将生态文明考核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之中,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别山地区地处中国中部,跨鄂豫皖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特困区。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建议要求,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因此,大别山所覆盖的各个县市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面临着极大的约束,而生态旅游产业则成为大别山地区实现发展的最佳路径。

一、生态旅游产业的内涵及模式

生态旅游产业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无烟”产业。当旅游业面临着过度开发、不均衡开发、生态退化、文化入侵等等问题时,大众旅游正在被生态旅游所取代。生态旅游通常是以参观由政府、环保或科学组织、私人或企业所设立的保护区为主体,再辅之以其他旅游服务的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是将自然和文化资源置于计划和发展之前而不是之后的产业。众多国外学者强调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密切关联的,在开发与保护中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公园是当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主要模式。McAllister(1999)统计发现大量的生态保护区采取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模式,超过130个国家采用这一模式设立保护区,占接近全球版图的五分之一。这一模式不仅仅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众多国际商业协会和国际组织以及全球范围的非政府机构的支持,例如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世界银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世界生态资源保护组织等等。

同时,国外众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而言,生态旅游产业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对自然资源保护。因为对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仅仅需要较少的投资,对于缺少资本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言,该产业是增加就业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由此减少或消除贫困。

自然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根本,所以将获取的旅游收入转化为对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资源的投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选择。正因为如此,生态旅游产业最好被称之为“方式”,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地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

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1、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注重旅游地居民的利益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根据Honey(1999)“利益者相关”理论:人们将保护那些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价值的自然资源。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当地居民利益、游客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否则因为被划定为保护区,周边居民因为得到的太少而不得不离开或者是偷猎而导致保护区生态恶化。因此,如果没有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健全的生态保护是无法实现的。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社会人口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社区归属感和经济依赖程度四个特征,是影响旅游地居民态度和感知的重要因素。Wunder(2000)则从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与支出结构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分布,分析了当地居民的参与方式,基于此设计了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激励措施。

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阀值”是生态旅游承载力

尽管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重”目标,但是对该产业的开发会受到生态旅游承载力的限制。熊鹰(2013)这样界定生态旅游承载力(Eco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简称ETCC)是指一定时期某一旅游地的生态旅游活动在对其生态环境状况及系统结构不发生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影响变化,并能维护旅游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维持的能力,它所能承受的旅游开发强度的极限值,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双方充分受益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极限值。所以,生态旅游承载力通常表现出“阀值”的概念,即超过了旅游地的“阀值”就会影响到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维持。生态旅游承载力是生态旅游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大自我恢复能力,也就决定了生态旅游活动的最大开发强度,是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上限,对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客观的限制。

熊鹰(2013)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影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因素:(1)资源空间因子,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空间面积,游步道长度和旅游服务设施数量;(2)环境管理因子,主要是指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的管理能力及旅游活动的协调组织能力;(3)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各种经济社会因子;(4)社会心理因子,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认知感受和当地居民对旅游所持的态度。对生态承载力的判断应该采取“木桶原理”或者“短板原理”,依据资源空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心理的最小值来确定其值。

3、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核心竞争力是生态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竞争力在生态旅游产业的表现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景区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对于构建湖北黄冈大别山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既需要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较强的景区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然景观,更需要塑造出独具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因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游客对独特文化诉求的旅游形式,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是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大别山地区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这是发展黄冈大别山生态旅游产业的灵魂,也是该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关键。

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当地居民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墨菲(1983)首次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强调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经济活动中,同时也参与到旅游的规划、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和社区利益分配等多个方面。因为当生态旅游地的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发展中环境、文化、社会的负面承受者时,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更多地获益更能体现其公平性。当前大别山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居民缺乏参与的技能、人员和资金,旅游客源较少等因素都制约着当地居民有效地参与。目前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处于初级阶段。

2、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程度

当前越来越多的旅游区朝着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通过集群的方式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长三角旅游协作区、珠三角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带等。旅游产业集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新的维度和载体,通常决定着旅游产业所在地区的比较利益,进而决定旅游产业长远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依赖于其自然资源禀赋。旅游业不同于工业资源和工业产品的自由运输特征,旅游资源通常是分散的和不可移动的,这就决定了旅游活动只能在具有旅游资源的目的地进行,消费者也只能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无法像工业产品可以进行运输。因此,旅游产业的产业产生集群的动因也不同于制造业。赵书虹(2009)分析发现生态旅游产业所形成的是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在资源富集区域形成,同时逐步发展其它辅助产业部门,形成圈层,最终结成固定和完整的网络系统。刘会燕(2008)以浙江中部两区、四市、三县为例,指出浙中地区要以“群”的合力提升旅游规模,凝聚旅游产业发展的力量。

伴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边界快速扩张,多元化的旅游产业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杨勇(2011)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维度是旅游业宽度的拓展,也就是旅游产业形态在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扩展程度,是针对旅游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旅游业所能够提供的产业形态的产品线宽度。限于旅游统计数据的缺失,他基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方面的统计现状,构造了刻画旅游产业多样化的工具,使得对旅游产业的多样化水平的度量成为可能,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多样化而非专业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要促进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综合分析旅游发展条件、市场竞争态势、旅游产业定位和产业总体布局等相关因素。因此,基于对黄冈大别山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的研究,采用差异化市场竞争战略,确定红色生态旅游的市场定位,然后从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该产业在黄冈大别山地区的发展。

培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核心企业、旅游关联企业和旅游辅助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基于优势旅游资源在一定地域空间聚集,通过密切联系、协同合作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刘佳等,2013)。而杨勇(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对该产业规模扩张的作用与由产业集群而产生的专业化的集体效率的改进的作用更加显著,所以主张政府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多样化的政策,同时分析也发现专业化和多样化均可以促进旅游产业要素效率的提升,因此也主张构建协作网络,促进核心旅游企业与关联企业的联系,推动旅游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正的外部性。黄冈大别山在湖北境内,邻近安徽和河南所属大别山,因此,地区之间的协作对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三个地区在地理上的邻近、资源上的同质,可能会导致其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出现同质化,出现低效的资源配置。各个邻近的地区应该积极地展开合作,制定一个统一的开发规划,塑造统一的旅游形象,既高效又塑造各个地区的旅游特色,又增强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注: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大别山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001203;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大别山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000504。)

【参考文献】

[1] Sven Wunder:Ecoturism and Economic Incentives-an Empirical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

[2] 熊鹰: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经济地理,2013(5).

[3] 赵书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演化[J].统计与决策,2009(24).

[4] 刘会燕:基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J].社会科学家,2008(10).

[5] 杨勇:专业化、多样化与旅游业发展——基于中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2).

[6] 刘佳: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3(4).

作者:王丰阁 袁娟

生态旅游产业论文 篇2: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影响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因素有很多。结合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政府管理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政府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以整合管理为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断丰富内涵,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分析;政府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文化程度得到了稳步的提升,从而使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选择休闲、放松、经济的森林生态旅游。而黑龙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全省高达42%的森林覆盖率,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黑龙江省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黑龙江省林业生态以及产业发展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延伸,对区域以及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由于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非常短,产业结构等方面还相对的不健全,而且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了解是基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危困、可开采森林资源危机,为了缓解由于就业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能够尽快摆脱经济危困,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才开始的,因此就会导致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为了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更加完善,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特点及发展优势

(一)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区域生态因子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为背景的一种旅游活动,是在不破坏森林和不采伐森林的情况下的一种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活动方式。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应该属于作为林业的第一产业和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新型产业既是价值链向两边进一步延伸、第一产业林业的结构向高端发展的结果,又是旅游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产物。产业特性是产业的固有属性,由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具有林业和旅游业两种不同的属性,因而不同于旅游产业中的一般的观光旅游特性,显示出独特的产业特性。

(二)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多样化并且极具特色。全省有多达1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和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42%的森林覆盖率,其中天然林占绝大多数,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绝佳地点。该省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滑雪期可达120—140天,雪质好、降雪多,森林降雪可达100—300厘米,适合建设的大型滑雪区有100多个。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第一位,有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和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浩荡的湖泊,围绕着两个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开展了中俄之间的跨境旅游。哈尔滨、伊春、牡丹江等城市边疆特色浓郁,森林资源丰富,高山大川、江河湖泊等为为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70多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5个,市级37个,县级74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37%,总占地面积高达471万平方米。

依据黑龙江省内最新的旅游资源调查,可将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种类分类如表1。

(三)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优势

黑龙江省具有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天然优势。还有边境旅游,黑龙江和俄罗斯之间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为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和俄罗斯游客出境来中国旅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黑龙江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旅游资源依托自然资源丰富而独特。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旅游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拥有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为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有效的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现状以及组织保障

(一)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现状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管理包括产业管理的效率和相关产业政策、地方旅游法规的制定。森林生态旅游行政部门在该地区的旅游业管理中起着重至关要的作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投资吸引力的强弱,以及是否有一个灵活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是在省旅游局、省林业厅、森工集团以及省内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区域优势,来吸引大量的外部资金,对黑龙江地区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积极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的管理模式的引入,以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式。但也有一部分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它们的上级部门、投资企业和经营者的很大一部分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地方政府或行业的管辖权范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职能部门,在景区的管理上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政府无法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此外,黑龙江省政府宏观调控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支持和投入的力度不够;森林生态旅游管理部门的权威不够显著,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

(二)森林生态旅游的企业或部门的职能

主管森林生态旅游的企业或部门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负责森林生态旅游的未来规划,制定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各项规章,宣传、营销、推广该地区的旅游业;负责新旅游项目的开发工作以及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和新开发建设的森林生态旅游设施进行审核;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地区进行宏观调控,对这一地区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以及所有相关的产业进行管理。

(三)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黑龙江省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有着行政主管和投资者的不同,以及不同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黑龙江省旅游局要加强组织调节的能力,使得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业务发展,既能够在省级政府和旅游局的宏观调控下,发挥优势、整合市场、协调互补,又能够根据自身的企业优势以及旅游产品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良好地发展。最后,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全面推广,以提高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黑龙江森省林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旅游业尽管在产业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在制定和执行旅游政策、法规以及产业管理的力度、效率等方面仍旧存在改善和提高的空间。

(一)相关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给黑龙江省地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而不懈努力,但是在下达和执行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地存在时间上的迟滞,而形势却可能瞬息万变,导致部分政策、法规无法赶上形势的变化,使得别有用心的旅游企业和个人有了漏洞可钻。

(二)管理体制不适应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形势

黑龙江省旅游管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至今仍缺乏有效的关联手段,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由于不同部门来分管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和项目、景区内管理等,导致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对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对黑龙江省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行业宣传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而单靠某个景区(点)、某个森林旅游企业去进行独立的促销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森林旅游产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一起努力,从“一盘棋”的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使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配合、整合发展。政府部门应对全省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的对外宣传,来扩大知名度。但由于缺乏宣传促销的必要经费,促销的手段也过于单一,缺乏有效性,不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与一些具有行之有效的宣传促销的省份相比,缺乏行业宣传力度,开拓客源市场进展缓慢。

(四)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政府和旅游产业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旅游行业协会,这座桥梁起着沟通、监督、协调、宣传的作用。黑龙江省旅游协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履行其桥梁的职能,但在对省内的各个森林旅游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以及对外的联系宣传方面仍旧有一定提升空间。

四、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发展对策

(一)创新发展理念

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下,应不断突破创新,发展观念,积极把森林生态旅游优势扩展到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并且与省旅游局及各兄弟省区市有关部门应加大沟通联系的力度,将旅游与林业互相融合,促进发展,将森林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创新并加大其整合营销力度。

(二)加强统筹规划

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并与我省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科学论证。不能以出现各行政区域根据地界相互分割、划分旅游资源的情况,这种做法不符合大区概念。必须要在系统内部将行政区划界线抹掉,将全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归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规划、开发,系统建设。要以优化组合、创新设计等方法,形成精品森林生态旅游路线,突出地区特色资源。譬如,以哈尔滨、绥化、大庆三个市为中心城市,该区域要发挥全省的中心以及枢纽作用,依托历史名城、石油城等城市风光,建成黑龙江省的核心旅游区;或者以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三个市为中心城市,依托镜泊湖、兴凯湖、横道河子、大海林雪乡等森林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地区,扩大发展潜力;以及以伊春市为中心,承接哈尔滨大都市旅游圈和三江沃野山水旅游圈的客源辐射,依托“中国林都”城市风光、小兴安岭的五营森林、铁力日月峡等自然资源,建设成中国最大的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要协调发展,合理地利用并共享资源,编制出科学合理并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一个森林生态旅游区域框架,使该区域框架具有突出的主题、鲜明的特色以及丰富的底蕴。对于乱批、乱占、滥建的现象要从源头上予以严格控制,在整个维护森林总体规划中贯彻执行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区域的通讯、交通、电力和信息化等基础生活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区域交通路段的质量,完善景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协调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吃、喝、行、住、游、购、娱等要素,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业务咨询服务,以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政府应重视市场资源的配置,动员全社会来积极参与建设。可以将市场化的融资手段运用其中,将经济的手段、经营的理念运用到对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挖掘保护中。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性作用,支持森林公园的水利、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内建筑、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来参与开发旅游建设。坚持以项目开发为载体,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可以采用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权以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鼓励旅游区域的开发经营并加快开发进程。同时,加大对省际、港澳台和国际市场的招商力度,争取外资参与景点的开发,实现新的突破。

(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用、预防与治理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对森林旅游资源及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并从中走出一条既能保证发展生产,又能提高生活水平,更能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保护资源与环境,做到开发适度、利用合理。理智维持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关系,坚决杜绝为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利益而牺牲宝贵环境资源的行为,从源头上阻止森林旅游景区的城市化脚步。

参考文献:

[1]刘世勤,刘友来.森林旅游产业的特征、功能与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经济,2010,(4):4-7.

[2]沈雪林,等.森林旅游经济学[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34.

[3]张逸.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发展策略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2,(1):57-59.

[4]马秀琴,王秋娟.浅谈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4,(3):20-36.

[5]苗雅杰.我国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4,(4):202-203.

[责任编辑 柯黎]

作者:高玉娟 陈艺文

生态旅游产业论文 篇3:

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

【摘要】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北 生态旅游产业 战略 构思

河北作为全国第九个开展生态省创建活动的省份,正全力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河北生

态省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发挥河北生态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能促进河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依然处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严峻局面,河北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造就了其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

一、主要依据

河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据《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纲要》、《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条例》、《河北省旅游区旅游点导游人员管理办法》、《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河北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林业发展总体目标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战略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关于构建“和谐河北”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构建发达的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目标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界遗产、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集约经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总要求,围绕“生态产业兴市县,绿色家园富民众”这一发展战略,着力突出“走进生态河北,尽享绿色空间”的河北省生态旅游特色,大力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稳步放活开发生态旅游的产业政策,力争尽快实现靠生态旅游产业带动河北省县域经济高效持续发展。

三、战略目标

以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坚持“生态产业兴市县,绿色家园富民众”的总体战略。主动依托京津冀和环渤海旅游圈对接旅游市场,以真山、真水、真空气、真情构筑河北省生态旅游形象,把河北省最具神韵、最富吸引力、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展现出来。以山、海、关、湖、峡、石、林为核心,以湖光山色和峡谷探险、燕赵文化观光为特色,致力于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探险、康体、科考、科普、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山水型”和“峡湖型”“森林型”“草原型”“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工业园”生态旅游示范建设。不断扩大河北省生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追随度,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兴省富民的愿景。

最终实现四个发展目标:一是“京津”黄金旅游带上的生态旅游终极目的地和重要环节。二是加盟“环渤海”旅游圈,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养生、度假、观光、科考、康体、探险基地,构建“生态河北·渤海之窗”新形象,成为环渤海旅游景区的“生态后花园”。三是成为国家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县及全国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示范地。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市、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四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战略

对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根据河北地脉、文脉特征和旅游资源状况,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根据生态旅游活动开展的载体,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设施与服务,按照优先发展和突出重点原则,河北生态旅游产品应着力打造下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1、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品

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品是河北省最有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是河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对传统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包装,突出生态特色和生态内容,以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以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骨干,推出具有森林、草原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漂流探险、科普科考等生态旅游产品。

2、滨海湖泊生态旅游产品

以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安新白洋淀、乐亭三岛、邯郸武安京娘湖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开发观光(观潮、观海上日出日落、观赏海洋生物、海洋风光等)、海滨休闲度假(海水浴、日光浴、沙疗、钓鱼、品尝海鲜、拾贝壳等)、运动健身(游泳、潜水、冲浪、划船、帆船、海上跳伞、摩托艇等)、科普科考(海洋地质地貌科考、采集标本)、探险(海岛探险、海底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

3、城市生态旅游产品

以秦皇岛、承德、石家庄、保定、邯郸、涿州、廊坊、武安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核心,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构建以主城区绿地系统、公园为核心,以城市生态防护网、沿海防护林为依托,以道路、滨海为纽带,城乡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区域环境、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和市政建设融入生态旅游意识、生态园林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最终使城市生态化、园林化成为高品质的都市生态旅游产品。

4、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以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南大港、塞罕坝、北戴河、沽源五花草甸、张北草原湿地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可以发展湿地观光(候鸟观赏、水上观光)珍稀野生动植物考察、科普教育、生态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产品。

5、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邢台前南峪村、怀来容辰庄园、黄骅、秦皇岛、乐亭三岛、平山巨龟苑旅游区、顺平县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正定生态农业园地、衡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白洋淀的荷花节、赵县的梨花节以及各地的桃花节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开发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示范观光、高科技农艺、观光、采摘、品尝、赏花等)、观光休闲渔业(出海捕捞、垂钓、织网、拉网、体验渔民生活等)、乡村民俗旅游(民间歌舞、说唱、画画、剪纸、雕塑等)、农业考察旅游(农业合作考察、现代农业考察)、节庆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

五、打造精品战略

要精心设计,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旅游精品,树立河北省生态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良好信誉。围绕“生态长城”、“绿色燕赵”、“皇家休闲”和“红色太行、生态太行”四大品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提升拥有代表中华民族形象的长城、皇家园林、蓝色海滨、红色胜地品位,围绕它们设计突出“生态河北、绿色河北、蓝色河北、红色河北、休闲河北、度假河北”的旅游品牌形象,以长城龙头、皇家园林、蓝色海韵、红色胜景、华北明珠为载体产品,展示其潜在魅力,使之成为支撑河北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的形象载体。近期可考虑推出十大精品旅游线路:秦皇岛山海关旅游线(山、海、关)——绝!白洋淀旅游带——亮!邯郸旅游线——古!野三坡旅游线——奇!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旅游线——圣!邢台太行山峡谷群旅游线——特!西柏坡旅游线——胜!坝上草原旅游线——美!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旅游线——青!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乐!

六、结构优化战略

河北生态旅游业结构优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广近期的“生态河北·渤海之窗”的整体形象和远期的“生态河北·绿色河北”的总体形象。二是强化“五大节点”,即以五大旅游中心城市——承德、石家庄(正定)、保定、邯郸、秦皇岛为网络节点支撑,提高优化旅游城市与旅游集散中转地的形象及服务功能,并以其为枢纽建设区内旅游绿色通道。三是建设“四类产品”,即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址公园为龙头,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的主体产品;重点突出和优化西柏坡、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长城、白洋淀等品牌产品;启动与推广森林、海滨、山地、湿地生态休闲旅游、生态民俗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系列专项产品;近中期推出“生态河北·渤海之窗”,远期打出“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精神理念产品。

七、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战略

根据河北省生态旅游特色打造需求,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差异和区位条件,可将河北省生态旅游功能划分为“一条文化生态旅游中轴线、一处生态旅游走廊、一块生态旅游带、一个生态旅游圈和一片生态旅游区”。

1、燕赵文化生态旅游中轴线

包括承德、涿州、保定、石家庄、正定、邢台、邯郸等中心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建成集宗教朝觐、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山水观光、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科考修学、工农业旅游、乡村文化体验、康体运动为一体,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有世界吸引力、设施完备、通达快捷、要素配套、综合效益明显的复合型精品线路。

2、长城生态旅游走廊

包括承德区段的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雾灵山景区;遵化区段的黄崖关长城、太平寨长城、上关长城、潘家口水下长城、清东陵景区;山海关区段的老龙头、山海关长城、角山长城、九门口长城、姜女庙。以山海关为龙头,重点打造了长城的精、奇、特、险、绝,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目光。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观光、科考、探险、攀登等。

3、太行山绿色生态旅游带

包括小五台山、西柏坡、白石山、响堂山、嶂石岩、苍岩山、五岳寨、驼梁、天桂山、抱犊寨等。依托太行山抗战时期形成的“民族脊梁”的太行山精神,在突出红色经典旅游并以此作为吸引力的同时,大打“生态太行,绿色太行”,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推出休闲、度假、避暑、科考、探险为内容的生态旅游项目。

4、环渤海生态旅游圈

包括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乐亭三岛、南大港、黄骅等;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唐(山)四地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圈。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海滨、森林、动物、植物、观光、避暑、度假、森林疗养、科考、教学专项生态旅游等项目。

5、张承生态草原区

包括承德的塞罕坝、木兰围场、尉县的空中草原、沽源草原、张北草原、京西草原及其湿地等。生态旅游发展的

重点是草原观光、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等。

八、市场营销战略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除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名人带动、大事轰动战略等一般规律外,更应执行特定的营销战略。

以树品牌、立形象、出效益、促发展为河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导思想。全面实行河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形象战略、品牌战略、整合营销战略和协调管理战略。为最终实现“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生态河北·绿色河北”体系。

1、实施阶段营销

在生态旅游市场上可进行分期、分阶段推进。采取产品推广、形象传播分阶段差异化运作,即近期以品牌产品推广为主,中远期以产品推广与形象传播相结合和形象传播为主,产品推广为辅。(见表1)。

2、充分运用营销战略工具

﹙1﹚广告和公共关系的运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河北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广告,利用凤凰卫视等对东亚、东南亚有影响的电视台开设有关河北旅游的栏目。

在主要客源地选择当地有影响的媒体和河北生态旅游的形象代言人,针对性制作形象宣传广告,制作多语种的生态旅游专题片和宣传片。建立主要客源地宣传网络渠道,与当地主流媒体、实力旅游商联合进行对河北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如在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广州等重要口岸城市的机场、车站、码头、地铁等交通工具制作移动广告,京九、京广、京沪、石德、石太、京承、等主要干线和京深、京沈、等高速公路设置形象广告牌来鼓励景区、城市之间互换广告。

利用特殊的地缘、人缘、商缘、文缘等关系,推动建立一批战略性合作伙伴(如百度、凤凰卫视、北京旅游局、天津旅游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打造战略性营销平台。

﹙2﹚销售推广与品牌产品推销。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建立旅游宣传平台,整合节庆活动,确定一批省级精品节庆(提高层次,纳入国家重大旅游节庆目录),对省里确定的精品节庆给予重点扶持,举全省之力精心打造。

各地市选拔确定一批地方节庆,作为河北节庆体系组成部分。省里牵头理顺体制,全面整合节庆。整合部门优势,联合社会力量,理顺利益关系,共同推动节庆旅游;不断创新,树立节庆旅游品牌,形成立体节庆体系,以一次性节庆拓展节庆产业,通过省内联动实现空间布局协同化;注意时间配置,构建四季节庆体系。

每年参加三个国内、五个海外的大型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大板、柏林、伦敦、香港、巴黎国际旅游交易会);对国内主要客源市场进行组团宣传促销;对海外主要客源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法国、德国)进行组团宣传促销。

宣传册和印刷材料(编制旅游市场调研与营销规划;编制多语种的系列旅游宣传材料;制作河北旅游主题形象宣传系列画册(中、英、日、法文);编制河北旅游文化丛书;制作河北旅游主题形象系列宣传片(中、英、日、法文);编制河北省自驾车旅游指南;建立宣传品发放渠道。

﹙3﹚选择和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旅行社批零体系,完善旅游销售渠道。落实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与大型旅游批发商和航空公司合作,建立河北生态旅游营销体系,鼓励国际国内旅游包机业务。在渠道建设上采用直复营销和零售相结合。

九、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北生态旅游产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增长模式,处理好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设“绿色旅游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可持

续发展总体思路是实行生态开发,生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生态、绿色经营,建设生态、绿色体系。

十、战略支撑系统与保障系统

制定科学合理的河北省生态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是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最基本的政策支撑系统。加快生态旅游交通建设,夯实生态系统配套工程,搞好生态旅游产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生态旅游产业投资,提升生态旅游人力资源素质,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发展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 王珩用、肖江南、王雷亭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2004—2008[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 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 李长荣、项文化、傅晓华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5]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6] 河北旅游网[EB/OL].http://www.heheitur.gov.cn.

[7] 河北林业局网[EB/OL].http://www.hebly.gov.cn.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袁志超 孙振杰 冯禄昭

上一篇:农广播城市化论文下一篇:舞蹈创作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