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022-09-10

2007年, 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全校参与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以“实践·创新·质量”为主题, 提出了“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并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

1 第二课堂的内涵与作用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一样, 都是现代教育的产物。第二课堂是指大学生课余活动, 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 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 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较于“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以其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凸显出自身优势, 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 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完全自主性、多样性, 克服了课内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和单一性局限, 更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个体的素质特点;其二, 第二课堂活动多以几人、十几个人的团队为主要形式, 团队成员间可进行“一对一”的充分交流, 克服了课内教学“一对多”的单向思维交流模式, 有利于思维的充分碰撞和相互促进;其三, 第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化特点, 克服了课内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有利于学生身心平衡发展;其四, 第二课堂强烈的实践性特点, 克服了课内教学偏重于理论传授, 学生实际动手机会少的弊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总之,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允, 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 感性获取与理性认知相结合, 在让学生追求独立知识、独立实践、突出特长的过程中,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2 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第二课堂建设, 尤其的近年来, 更加大了对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 完善了第二课堂体系。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 开发、培养大学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一是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S R F) , 依托项目, 资助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自2000起, 开始设立SRF基金, 每年组织开展立项工作, 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重点项目每项资助1500-2000元;一般项目每项资助600-1000元。近三年来, 累计立项447项, 立项项目逐年增多, 参与学生逐年增加。二是依托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和“神农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组织资助大学生开展分学科竞赛, 如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中国时报广告创意大赛 (金犊奖) 、“校长杯”英语竞赛等。四是依托学生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如水产科普协会、食品科技协会、园艺果蔬协会、动物科技协会等。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 锻炼毅力, 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一是通过入学初的军事训练, 磨练大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二是通过组织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开展爱心家教、进社区服务、送科技下乡、西部支教等活动,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 展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 提高能力;三是通过组织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 让学生体验社会、了解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身心素质。一是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术类如狮子山讲坛、人文素质讲坛等;文艺类如迎新生晚会、五·四晚会、元旦晚会、摄影展、书画作品展等;体育类如“狮子山杯”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 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二是依托兴趣爱好社团组织开展活动, 如昆虫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英语俱乐部、梨园戏剧社、笛萧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吉它协会、茶文化协会等。

以创业活动为载体, 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人才。一是依托“企业家论坛”, 通过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来激励学生, 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依托“挑战杯”、“神农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营造自主创业的氛围, 立项资助开展创业设计活动。

另外, 大学生还通过团委学生会、班委、社团活动, 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 一方面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工作经历, 增强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信念。

总之, 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完备, 机制健全,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特色鲜明, 效果突出, 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3 我校第二课堂现存问题

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与功能有待进一步扩展。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起来的, 是第二课堂活动非常重要的依托平台。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是十分重视的, 从硬件提供、培训、精品活动开展都给予了很多支持。我校学生社团发展态势良好, 2006年底, 学生社团总数达到54个, 会员4780人, 换言之, 超过1/4的在校生参加了不同的社团。学校社团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社会公益类, 如绿色协会、爱心家教协会、红十字会等;二是文体娱乐类, 如梨园戏剧社、笛萧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书画协会、茶文化协会等;三是学术专业类, 如水产科普协会、食品科技协会、园艺果蔬协会、动物科技协会等。这些社团为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活动,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也形成了一批品牌, 如绿色协会、梨园戏剧社、茶文化协会等, 其活动效果认可度较高。但是对于有些社团, 其活动内容与功能有待进一步扩展。如水产科普协会, 目前注册会员有60多人, 水产学院专门提供了两口鱼池供其活动, 校内水产基地也对他们开放。协会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养殖活动, 每日填写工作日记, 详细记载投饵情况、不同鱼类生活状态、养鱼心得等。对于学生培养对鱼的感情, 从而加深专业的认识与感情,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 对于如何依托水产科普协会, 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社会活动等, 则考虑不多。另外还有些社团存在管理松懈、指导不力、协调不够、活动较少等问题, 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组织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既可以保证活动的质量, 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校一直重视社会实践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大二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为期3周的社会实践。每年暑期以项目化运作方式, 组织数十个实践团体开赴全国各地, 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水产学院也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近年屡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今年, 又组织了7个团队近6 0人集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但主题内容还不够丰富。由于学校的导向作用, 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主体是大二学生, 团队结构单一, 缺少高年级和研究生参与, 从而因专业知识的局限, 限制了团队主题内容的选择, 社会调查是主流;二是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水产学院目前已建有几个社会实践基地, 如广东海大社会实践基地、武汉科扬社会实践基地、仙桃陈场“一院一村”社会实践基地等, 这些基地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但还远远达不到学院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实践场所的目标。三是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不够。社会实践活动是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 增长了才干, 但只有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总结, 才能将活动提升为理性思考。

校园文化活动品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大学生一生的发展而言, 人文素养影响着其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 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加深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陶冶其情操。我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些活动、特别是文艺体育类活动学生参与涌跃。相对而言, 高水平的人文素质类活动则显不足, 虽然也有易中天、刘醒龙、敬一丹等社会知名人士来校做客“狮子山讲坛”, 也有“张之洞”大型话剧走进校园, 受到大学生们热捧, 但对于每年数十场报告、活动而言, 所占比重毕竟较低, 只起到了“亮点”作用, 在面上尚没有重大突破, 从而导致有些活动只能靠“组织”、“分配”学生参与, 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

4 加强我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功效。成熟的学生社团有几个特点:一是宗旨明确、特色鲜明, 这是社团能立足的基点;二是核心稳定、结构合理, 这是社团能有凝聚力的前提;三是规模适度, 这是社团工作能有效率的基础;四是有经费支持, 这是社团能正常运转的保障。目前学校学生社团很多, 规模大小不一, 支撑条件要求各不相同, 活动影响也差别较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功效, 扩大社团的活力、影响力和活动的教育面, 一是要健全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学校数十个学生社团, 全部归口校团委管理, 这对于校团委而言, 受人员、精力限制, 是无法全部管理到位的, 只能是重点管理, 全面带动。因此, 可以根据学生社团性质, 在校团委统一注册的基础上, 有些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有些社团, 特别是学术专业类社团归口学院管理;有些规模过大的社团, 可以分学院设立分会, 实行两级管理。二是要将社团骨干纳入学生干部系统管理, 加强选拔、培养与考核。社团虽然是一个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凝聚起来的群众性组织, 但如果没有一批肯奉献、有思想、善管理的骨干, 社团便会失去活力, 甚至“兴也勃焉, 亡也忽焉”, 消亡了。要切实加强社团骨干的选拔与考核, 促进其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工作方法、民主作风等培养, 提高其综合素质, 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要加强社团活动的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培植, 但同时也需要疏导, 否则会脱离实际。每个社团设立一位指导教师作顾问, 把握社团活动的方向, 指导社团活动内容创新, 使社团活动在满足学生基本的兴趣爱好需求的同进, 还应该能促进将兴趣爱好转化内在素质或能力。

开拓思路, 努力探索社会实践新机制。一是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社会调查、参观, 固然是社会实践重要的途径, 但并不是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要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新的途径, 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二是要结合专业、年级特点, 合理规划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内容。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思想不断成熟、知识能力不断积累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也是大学合理安排教育任务的主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其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 应该按照这个规律组织社会实践团队, 合理安排社会实践内容。大一学生, 主要社会公益类社会实践为主, 以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满足其急切地了解社会现状的需求;大二学生, 应结合专业学习来安排社会实践, 以进一步加深专业认识, 培养专业热情;大三学生, 应结合创新创业来安排社会实践, 既为其毕业论文选题增强针对性, 又能为其择业创业增强感性认识;大四学生, 主要结合就业实习安排社会实践, 为推进社会化转型作好必要的心理、实践准备。同时也允许不同年级的同学组合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应取消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在大二完成的做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基地, 既能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 又能保证有些实践项目不断扩展和深入, 形成较好的效果。基地建设, 一要务实化, 即不能满足于“挂牌”, 而是要的确能起到提供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二要多样化, 即基地要有能满足进行不同社会实践内容的需要, 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生产劳动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三要复合化, 即将社会实践基地与教学实习基地、科技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结合起来建设, 提升基地的建设层次。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校园文化活动有三大类, 即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和娱乐文化。精神文化培养的是人文素质, 学术文化培养的是科学精神, 娱乐文化满足身心休闲愉悦的需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既要注重实际形态娱乐活动的开展, 又要注重精神文化和学术文化的熏淘。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 对于实际形态的娱乐活动, 强调的是组织得当、规则合理、公平竞争;对于精神文化和学术文化, 需要有大师级、专家级的学者和社会人士来推动。因此, 要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一是要以人为本, 合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满足其正当需求的前提下, 正确引导, 完成育人过程。单纯从主观愿望出发, 不结合学生实际, 组织的活动是不能吸引学生的, 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要搭建、完善相关平台, 提高学生学术素养、人文素养。如我校“狮子山讲坛”、“人文素质讲坛”等, 就是很好的平台, 关键是要规划好相关内容, 融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于一炉,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有计划的聘请知名学者、社会人士来校讲座。另外, 还可引进类似平台, 如现在影响较大的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台”、中央台的“百家讲坛”, 其节目可以买进, 有选择地利用周末播放。这种投资, 是非常值得的。三是要利用好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在提供网络资源、改善网络流量、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 更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工作者, 加强引导, 提高校园网学生论坛人流量, 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网络论坛只是充当情绪宣泄工具的局面, 从而发挥网络这一崭新载体文化育人的功能。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 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华中农业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状, 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相应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功效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华, 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3) :122~125.

[2] 李勃, 俞慧琴.大学生第二课堂刍议[J].天水师专学报 (社科版) , 1997 (2) :91~94.

[3] 王成奎, 丁志伟.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 (2) :45~46.

上一篇:略论新时期警察创新思维下一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