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化铝的制法

2022-07-04

第一篇:活性氧化铝的制法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教案

2-1-2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碱的反应;

掌握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区别;

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 技能目标: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1:2)。化学性质,我们学习了氯气和金属、非金属及水的反应。

氯气除了能跟这些物质反应外,还能跟什么发生反应呢?

生:碱。

推进新课:没错,氯气它还能跟碱反应,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它和碱到底生成了什么?

板书:2Cl2+Ca(OH)2===Ca(ClO)2+CaCl2+2H2O 师:这就是漂白粉的制取原理,大家思考一下,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 Ca(ClO)2和CaCl2 师:非常好,其中起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提问:有效成分是Ca(ClO)2,那它又是怎么样起漂白作用的呢?大家根据上节课讲的氯水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其中含有什么物质的缘故?

生:HClO

师:非常好,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就会跟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反应。 板书:Ca(ClO)2+ H2O+CO2====2HClO+CaCO3

师:这就是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原理,同时漂白粉需避光保存,这是为什么?

生:HClO见光易分解。

师:对了,HClO分解了,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没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工业上制氯气的时候,从导管里出来的氯气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大家写出它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请同学上黑板写方程式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请大家归纳一下HClO到底有哪些性质。

生:漂白性

师:对。HClO有漂白性主要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什么是强氧化性呢,我们在下面学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再详细的说明。也正因为它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

生:易分解。

师:对,也就是很不稳定,我们称为不稳定性。除了这个性质外,还有什么?大家上节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就是蘸取氯水滴在PH试纸上。实验现象大家还记不记得呢?

生:变红后褪色。

师:变红说明它有酸性,根据这个方程式Ca(ClO)2+ H2O+CO2====2HClO+CaCO

3 及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可知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

提问:① 次氯酸能否与碳酸钠反应?

② H2CO3能否与次氯酸的盐溶液反应?

师:请大家根据氯水及次氯酸的性质思考一下,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有什么区别。

师: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具体用途请大家看P43,大家稍微做下了解。

师:氯气的性质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工业上怎么样制取氯气以及氯气的用途大家也知道了,但我们现在要想得到氯气的在哪制得呢?

生:实验室

师:对,那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在实验室中制得氯气,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实验室是怎么样制取氯气的。

师:实验室最常见的含氯物质是什么?

生:NaCl和HCl

师:那这里呢我们选用浓HCl,这就是实验室制氯气的方程式。 板书: 4HCl(浓)+MnO

2MnCl2+2H2O+Cl2↑

大家先看P40这个发生装置,首先,大家来认认这些仪器,看大家是不是都知道这些仪器的名称,不知道的同学边说边在旁边记一下。

教师活动:介绍各个仪器以及分别说明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尾气吸收装置。

师:从装置中我们看到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氯气的?为什么能用该方法呢? 生: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师:非常好。大家再来分析一下,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氯气纯不纯净呢?其中混有哪

些杂志?

生:HCl、H2O蒸汽 师:该怎么样除去呢?

分析回答:饱和食盐水(优先析出原则,HCl比NaCl更易溶与水),浓硫酸

提问:由此可知,收集氯气除了向上排空气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排饱和食盐水

设疑:实验装置该如何改进?(补充净化装置) 小结:(1)氯气与碱反应

(2)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尾气处理

作业:《优化学习》 P41

2、

5、8 P38 A组 板书设计:

2-1-2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4. 2Cl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 H2O+CO2====2HClO+CaCO3

二、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 4HCl(浓)+MnO

2MnCl2+2H2O+Cl2↑

2.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加热制气体 3.除杂装置: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5.检验:淀粉碘化钾试纸

6.尾气处理:2NaOH+Cl2 = NaCl+NaClO+ H2O

第二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课题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较差,对化学实验还不太熟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火柴、棉花等

一、[创设情景]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多,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一)和学生探讨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提问氧气如何制得?

(二) 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演示实验:[实验2-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问,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2、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了解二氧化锰的催化剂的作用 (三)、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1、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氧气的作用,与老师交流.学生思考、猜想并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2、(1)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是较合理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三、进行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为下面的氧气的制取做铺垫,导入课程

第三篇:活性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活性氧化铝采用先进的成型技术制成,具有比表面积稳定、抗压强度好、磨耗低,孔结构适宜、杂质含量低、活性组分浸渍特性好等特点,并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调整物化性能生产不同晶相、不同孔径、不同助粉含量的催化剂载体,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加氢脱硫、低变等催化剂载体。

变压吸附剂产品纯度高,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节能经济。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利用这种特性采用变压吸附法进行氧、氮分离。

活性氧化铝干燥剂是一种具有多孔性高分散度的固体物料,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又有良好的耐压、耐磨损和耐热性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高效吸附剂、干燥剂以及各种反应的催化剂载体。

活性氧化铝球生产方法,涉及化学品氧化铝生产工艺,该方法以氢氧化铝为原料经粉碎、快速脱水、制粒、水化、活化焙烧、筛分包装等工序,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在上述快速脱水工序,闪速焙烧炉的入口温度为850-950℃,其出口温度控制在430-490℃,在制粒工序所用粘结剂的配方为100份水、8-12份碳酸氢铵、6-10份碳酸钠、40-60份ρ氧化铝,在料球的水化工序,料球水化处理后再用蒸气水化,温度为90-100℃,时间4-6小时,所述活化焙烧工序,其焙烧温度为390-430℃,焙烧时间30-40分钟。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制出的活性氧化铝球,其比表面达280m#+〔2〕/g以上,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特别在净化乙烯、丁烯等化工原料时吸附净化效果很好,同时能有效防止丁烯单体发生异构化反应。

氢氧化铝为原料经粉碎、快速脱水、制粒、水化、活化焙烧、筛分包装等工序,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在上述快速脱水工序,闪速焙烧炉的入口温度为850-950℃,其出口温度控制在430-490℃,在制粒工序所用粘结剂的配方为100份水、8-12份碳酸氢铵、6-10份碳酸钠、40-60份ρ氧化铝,在料球的水化工序,料球水化处理后再用蒸气水化,温度为90-100℃,时间4-6小时,所述活化焙烧工序,其焙烧温度为390-430℃,焙烧时间30-40分钟。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制出的活性氧化铝球,其比表面达280m,精密过滤器

γ型氧化铝是氢氧化铝在140-150℃的低温环境下脱水制得,工业上也叫活性氧化铝、铝胶.其结构中氧离子近似为立方面心紧密堆积,Al3+不规则地分布在由氧离子围成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之中.γ型氧化铝不溶于水,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将它加热至1200℃就全部转化为α型氧化铝.γ型氧化铝是一种多孔性物质,每克的内表面积高达数百平方米,活性高吸附能力强.工业品常为无色或微带粉红的圆柱型颗粒,耐压性好.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是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在工业上是变压器油、透平油的脱酸剂,还用于色层分析;在实验室是中性强干燥剂,其干燥能力不亚于五氧化二磷,使用后在175℃以下加热6-8h还能再生重复使用.

第四篇:《公务员法》与“编制法”的关系

陶有伦

《公务员法》已于二零零六年元月一日生效了。接下来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公务员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公务员的登记和套改。今年要使我国的公务员登记和套改工作全部到位。

哪些人员纳入公务员,哪些人员不纳入公务员?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要不要进公务员队伍?大家也还都面临着重要的选择。能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看你符合不符合公务员的定性和国家规定的公务员的范围。

《公务员法》与“编制法”密切相关。符合不符合公务员条件,能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看你现在的身份是否“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从这一点讲,“编制”在界定“公务员”身份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编制”是确立公务员身份的重要标志。但是,国家现在还没有一部《编制法》。因为没有编制法对“编制”进行控制,从而造成我国现在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地方财政不堪负重。急待《编制法》出台,对公务员的编制身份加以确认和进入公务员队伍进行编制的控制。据了解,《编制法》(草案)早就纳入国家立法程序,但是至今仍没有送审稿,这对我国的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是即为不利的。

在《编制法》未出台前,与“编制”相关的《公务员法》在有关

内容上已作出了一定的规定。这样,对下一步公务员的确认、登记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证。或多或少地对编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公务员法》在以下一些方面对编制进行了规范。

一是,在“公务员”的定性上明确地作出了规范。《公务员法》

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是确认公务员身份最重要的标志。一般讲,确认某一个人是否是“公务员”,必须同时具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条件。而这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显然是最重要的条件。比如,在我国现行的一些国家机关,有相当一批工作人员,他们所从事的职务也是“依法履行公职”的,也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即所谓的“以工代干”和“以农代干”人员,特别是“以工代干”的“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的人,就是由于不在“国家干部”(即“国家行政编制”)编制序列,下一步在公务员的登记和套改上就不能列入公务员。这里“编制”起了决定性作用。

“编制”在这里第一关上起到了对现有公务员的控制作用。 二是,对录用公务员在“编制”上进行控制。《公务员法》第25条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录用公务员,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各级机关、各部门都不得超出规定的编制限额录用公务员;第二,还要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各机关的

职位,都是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设置的,并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和任职资格条件。录用主管部门在对拟录用计划进行审批,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才纳入录用公务员计划。

三是,对在岗公务员编制的控制和管理。这一项,《公务员法》作了相应的和较多的规定。

——对机关职位设置上进行“编制限额”控制。《公务员法》第18条规定:“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职位设置是对机关职能进行逐层分解,再根据编制限额等要素确定具体职位工作。编制限额决定了职位数量,编制数量就是职位数量。作为某个具体的机关在进行职位设置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机关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这项工作在我国属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但它是职位设置的前提与限定因素。职位设置是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的衔接点。

——对公务员任职进行“编制限额”的控制。《公务员法》第41条规定:“公务员任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公务员被任命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有编制,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任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能突破。因此,任何机关任

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对公务员转任交流上进行“编制限额”控制。《公务员法》

第65条规定:“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即转任人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我国公务员管理按照职位分类对每个职位都有相应的资格条件,转任人员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否则就不能转任。按照职位分类的原则,每个公务员都要有一个职位。因此,即使公务员在本单位转任,要新任的职位也必须是空缺的。如果要转任到一个新的单位去,那么要去的单位必须在编制和相应职数上都有空缺。也就是说,任何单位不应接收转任人员而超编和超职数配备人员。

——对公务员因“缩编”而不接受合理安排的,规定了“辞退”制度。《公务员法》第83条规定:“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予以辞退。机构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除了机构改革外,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国家随时对个别机构进行调整。对由于上述原因需要调整工作的公务员,一方面,国家会从保障公务员权益的角度,作出合理妥善的安排;另一方面,公务员本人也要以大局为重,服从合理的安排,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对公务员作出合理安排,公务员加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机关有权予以辞退。

四是,对“聘任制公务员”要进行“编制限额”的控制。对于“聘

任制公务员”要不要“在编”,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公务员法》这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聘任制的公务员也必须在“编制限额内”实行聘任,签订聘任合同。《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聘任制公务员的“编制限额”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专门为机关实行聘任制公务员核批专门的编制,财政主管部门核拨相应的工资经费。如果这样,机关可以在核定的专门的聘任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实行聘任制。另一种情况是,编制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没有核批专门的聘任编制和工资经费,机关只能在原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确定部分编制和工资经费,实行聘任制。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各机关都不能超出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聘任公务员。

五是,对公务员管理违反“编制限额”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在现实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上经常出象领导在超编制限额外进行公务员的录用、任职等,从而造成我国公务员队伍远远超出“编制限额”,造成机关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财政紧张,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公务员工资,进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超“编制限额”录用和任职公务员的行为,必须要用法律的手段加以控制,对情况严重的要动之以法律责任来追究相关人员。《公务员法》第101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例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和晋升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编制管理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内容。“编制限额”就是编制限定的员额,我国国家机关贯彻“精简、

效能”的原则,每一个机关都要根据确定的职能、机构和编制,明确不同机关公务员的编制限额以及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员额。编制员额一经确定,便具有法律效力,此后公务员的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必须在编制限定的员额内进行,不得擅自突破。但是在现实中一些机关还存在超编制、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形,因人设职、因人设事,造成机构雍肿和队伍膨胀。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违反编制、职数规定超额配备人员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编制管理,遵循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编制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上,《公务员法》就国家机关公务员的编制限额进行一定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上述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有了上述一些对编制的规定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编制混乱的现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编制的问题。比如说,编制的核批权是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手中,由地方上的编制委员会核准。那么,不对地方编制核批权的规范和限定,仅仅在《公务员法》中作出一定的规范是不够的。一部合理的《国家机关编制法》是十分必要的,必须抓紧制定和审议出台,从根本上扼制超编制现象。

第五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法处理】:

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并制取CO2. 【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 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 (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板书:

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

高温

[回答]:

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吗?

高温

C+O2 ==== CO

2 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设问]:还有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注意从中获得信息。

[视频]: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化学与科技、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温下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经过多次实验探索,人们发现材料廉价易得、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CO

3H2CO3=H2O+CO2

总反应: CaCO3+2HCl= CaCl2+H2O+CO2 (多媒体)

[过渡]:药品我们已经选定了,它们应该在什么装置里发生反应呢? 板书:

2、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请同学们讨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时,可参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及装置)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如何设计?(多媒体)

设计完成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讨论装置的优缺点。选定最佳的发生装置。

[过渡]:发生装置选定了,那么生成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板书: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哪些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回答]:……

[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方法?

[过渡]: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已经确定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为了同学们能顺利操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回答]:

1、检查气密性

2、加药品(提示:药品的用量)

3、制取收集气体(提问:如何验满)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机指导)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了小组实验法,小组合作实验可以扩大学生思维、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板书:

4、总结反思:请同学们谈自己的收获,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化学与生活(多媒体)

1、家中暖水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如何除掉?

2、家中蒸馒头时,发酵后的面团有酸味儿,用什么物质既可以除掉酸味又能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呢?

3、农民实行科学种田,怎样给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真正学有所用。 探究延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写出探究实验设计报告。

【STS理念的运用】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上一篇:孩子对家长说的话下一篇:海燕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