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仲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2022-09-29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 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 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 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 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是实施的第二十个年头, 施行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 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仲裁法在实际的实施的二十年中也是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正视的。随着科技及网络的发展, 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化, 仲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需要不断完善。如何完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辉煌成就与问题是并存的, 这就是我国仲裁发展的整体现状。

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仲裁的分流过滤功能差。例如有学者在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方面做过一个统计, 劳动争议案件经仲裁处理后不服裁决而向法院起诉的比例, 2008年为45.96%, 2009年为45.97%, 2010年高达58.34。 (1) 服裁率低既反映出当事人对仲裁的认同度低, 又说明仲裁制度设计目标未能实现。二是裁审衔接差。仲裁机构和法院分属于不同的系统, 在法律适用、时效审查、举证、事实认定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且二者又缺少协调机制, 从而造成法律资源浪费。三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同地方的仲裁机构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 全国相当多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仲裁机构缺少案源, 不能实现自收自支, 长期以来必须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才能维持生存。完全违背了仲裁法明确规定的“独立于行政机关, 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内容, 这相当不利于仲裁机构自身的发展。

与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相比, 仲裁制度相对比较简单, 还待进一步完善。这是一个社会关系日趋错综复杂的时代, 每天产生的社会纠纷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 人们需要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争议。因此对于仲裁的不断完善, 我们就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即把公平、公正放在首位的同时, 我们的仲裁在有时效、成本方面的限定条件下展开将是仲裁的现代化趋势。

一、提高办案效率

与诉讼相比较之后, 当事人选择仲裁还是很大一部分处于经济成本考虑, 因为与严格、复杂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相比, 仲裁的程序具有既方便又快捷的特性, 而争议的解决时间与成本存在很大关联, 这是我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合理要求。所以仲裁的改革应该强化这一特点, 不影响公正的情况下简化程序, 缩短争议处理的周期。坚持“公正与效率相结合”的价值观, 节约纠纷解决成本, 优化整合纠纷解决资源, 是仲裁改革前进的一大趋势。

二、提高办案质量

提高办案自量的核心点在于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这句话用在仲裁机构虽然不是很恰当, 但也不是完全没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仲裁的发展也是需要人才, 而且人才是基础;因为仲裁是专家办案, 专业性很强, 对仲裁人才条件的要求很高。香港亚太地区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教授说, 仲裁的好坏取决于仲裁员。所以提高仲裁人员的职业素质, 才能专业地化解社会矛盾, 才能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除了严格执行仲裁人员的入门标准外, 建立健全后期的再培训及动态的、长久的考核机制也是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进一步有助于提升仲裁机制的竞争力。而人的教育最根本是思想上的教育, 意识决定行动且决定行动的高度, 所以应着重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只有保证我们的从业人员具有端正的思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保证我们的仲裁在实际实施中的正确, 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仲裁的机能, 从而有助于仲裁的权威树立, 有助于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 有助于整个国家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要真正提高仲裁程序的效能, 也不能忽略的就是加强仲裁机构的实体化建设。截至2010年12月底, 全国建设各级仲裁院946个, 组建率仅为29.3%。 (2) 因此, 未来应采取措施加速仲裁季后实体化进程。

现在正是仲裁发展的好时机。我国不断的改革开放, 大量的中国企业走向了国际, 国际企业也越来越多的看好我国国内市场, 为仲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同时不断深化改革, 提倡依法治国, 为仲裁的发展造就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理由相信, 在理论和制度上逐步改变和创新, 我国的仲裁事业一定会不断完善与进步, 成为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综合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繁荣的新局面。

摘要:仲裁作为诉讼外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日益受到青睐。2015年是我国仲裁法实施的第二十个年头, 本文将从我国仲裁的现状、施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论述, 同时也对未来仲裁的改革、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仲裁,实施,发展,改革,纠纷

参考文献

[1] 宋连斌.仲裁理论与实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进, 宋连斌, 徐前权.仲裁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 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4] 王红松.中国仲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仲裁, 2008 (01) .

上一篇: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下一篇:龙岩市永定区林地资源划分初探